传统民族特色文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统民族特色文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统民族特色文化

传统民族特色文化范文1

【关键词】民族特色;动画剧本;应用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0-0129-01

上世纪二十年代动画作为舶来形式在我国得到了发展,并对我国的动画产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到了六十年代的时候,我国的动画制作水平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地位。但是在后来的发展中,我国动画发展一直处在低迷的阶段。要想动画产业得到良好发展,就要充分重视动画自身的质量,在剧本的创作阶段就要开始注重把控质量。

一、动画剧本的主要构成及民族特色传统文化融入的作用

(一)动画剧本的主要构成分析。动画剧本是通过多个要素组成的,其中故事主题就是比较重要的构成部分,动画剧本在影片当中被观众看到的就是故事,故事题材是否有着吸引力,是打动观众的一个重要因素[1]。另外,动画剧本构成当中,角色的个性化塑造也比较关键。个性化的角色才能让人有深刻的印象。在个性化的塑造方面就包含着比较多的内容,其中有角色的外观形象和思维方式、动作等等。最后,动画剧本构成中的又一要素就是矛盾冲突,这也是吸引观众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动画平淡无奇,就必然不能吸引观众,戏剧冲突的科学化设计,能够带动观众的思维进入到剧情当中,和观众拉近距离。

(二)动画剧本创作民族特色传统文化融入的作用。动画剧本的创作过程中,将民族特色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就能对我国动画电影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我国要想在动画产业上辉煌发展,就要充分重视传统文化的融入,将中国特色的动画特征得以鲜明呈现[2]。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在长时期中沉淀形成的精髓,在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动画剧本的创作中,有助于推动我国的动画事业发展。

动画剧本的创作中,对民族特色传统文化的融入是对我国文化进行传播的重要方式,也ξ夜的动画在全球化发展中加强抵抗能力有着积极意义。从当前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商业动画在我国的电视网络中已经备受推崇,有的中国观众对国外的动画品牌已经形成了依赖性。国外的动画创作过程中,对本国的文化传输比较重视,并将传统元素在生活以及服饰等多方面得到了应用,形成了比较庞大的动画文化侵入体。我国的动画创作要想得以良好发展,就必须要将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与作品相融合,形成有着独特性的民族风格,这样才能真正有助于国产动画的良好发展[3]。另外,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在动画剧本创作中的应用,对提振民族软实力也有着积极作用。

二、动画剧本创作中民族特色传统文化的应用方法

动画剧本的创作中,要充分重视在思想观念上及时转变。在对动画剧本的创作过程中,要注重传统文化的融入,只有转变思想观念,才能改变传统的动画剧本创作的不足现状。在传统文化的选择应用中,要注意和动画剧本创作的主题紧密契合,在剧本创作的深度上要进一步加强,只有转变思想观念,注重传统文化的科学化运用,取其精粹,去其糟粕,才能真正有助于动画剧本创作质量的提高。

动画剧本的创作中,对民族特色传统文化的运用中,要注重取其精粹,去其糟粕,要做到古为今用。要想促进我国的动画产业良好发展,就要以走出国门为目标,创作出的动画不能只是满足国人的审美需要,还要充分重视国际市场的需求。要注重通过现代化的语言对传统文化进行展示,突出中国的特色,并有着时代气息。这样才能有助于我国的动画产业发展,动画剧本的创作质量才能不断提高。

动画剧本的创作中,还要注重从本土生活方面充分考虑,对传统题材要进行深度挖掘。我国的动画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处在外来和尚好念经的发展状态。要想进一步发展,就要注重动画剧本的创作和本土生活的紧密结合,深入到风土人情以及民间传说的素材挖掘中,为动画剧本的创作提供支持。例如《草原英雄小姐妹》讲述的就是蒙古民族的真实故事,动画作品的导演和年轻动画原画师到大草原,和当地的牧民同吃住,并随时进行记录,从而对一些比较有趣味性的内容在动画剧本的创作当中加以应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动画剧本创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加强对民族特色传统文化的应用,有助于动画剧本创作的整体质量提高,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的发展亦是促进。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动画要取得长足的发展,仍必须要从本土文化中吸取营养,中国民族特色传统文化在剧本中的融入,对富有中国特色的动画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传统民族特色文化范文2

关键词:共建共享 传承 弘扬 开发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b)-0244-02

地方民族特色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图书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必由之路,积极开展地方民族特色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开发利用地方民族特色文化信息资源对地方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民族地方特色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地方民族特色文化信息资源是特定民族、特定区域的文化遗产的载体记录,共建共享地方民族特色文化信息资源丰富民族文化,对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起着重要作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我国朝鲜族的主要聚居地区,朝鲜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能歌善舞、讲文明、讲礼貌的民族。图们市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县级市,图们因图们江而得名,更因图们江孕育了独具魅力又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而声名远播。图书馆开发地方民族特色文化信息资源,建立特色资源数据库,与文化馆、博物馆共建共享地方特色文化信息资源,形成具有地方民族特色文化信息资源的馆藏,极大地丰富了地方人民的文化生活。

图们市图书馆与当地博物馆共建共享地方特色历史文化信息资源,极大地丰富了馆藏。如:朝鲜族民俗(朝、汉文版)、东疆古韵(三合一)、近现代历史(朝、汉文版)、磨盘村山城专题片、东疆古韵―图们古代文物陈列、图们口岸百年史图片、图们市朝鲜族民俗视频资源。图们市图书馆与地方文化馆共建共享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极大地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

(1)朝鲜族舞蹈艺术。朝鲜族舞蹈是从生产生活实践中凝练出来的,种类繁多,各具特色,舞姿柔美高雅、热情奔放,这种文献资源深受朝鲜民族的欢迎。朝鲜族传统音乐―朝鲜族传统音乐的主题部分包括民歌、器乐、歌舞音乐、说唱音乐等5类。朝鲜族传统音乐节拍、节奏、强弱、速度等各不相同,特征鲜明,朝鲜族歌曲旋律流畅、婉转明快。朝鲜族曲艺―朝鲜族民间文学有神话、民谣、传说、民谭(故事)、民间剧等多种形式,反映出朝鲜族人民智慧才华、思想感情、民族风俗及理想愿望。朝鲜族曲艺文化热情、诙谐、幽默,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是中国艺术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收集这种文献资源可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

(2)朝鲜族医药。朝鲜族民族医药是在朝鲜族固有文化及传统医药的基础上,吸收中医药学的理论,结合本民族防病治病经验而发展起来的传统医学体系,简称朝医学或朝医。图书馆收集传统医学文献资源,可满足求健康者的需求。

(3)朝鲜族稻草编织。朝鲜族擅长手工草编技艺,稻草手工艺品是以优质稻草为原料,经过精心挑选、水洗、浸泡、晒干之后完全用手工编织而成。此项工艺始于19世纪70年代,当时为求生存,朝鲜族民族利用闲置的稻草编织生活必须品和生产工具,流传至今。收集这种文献有助于培养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4)朝鲜族民俗游艺。朝鲜族人民热爱生活、富于创造,在生产劳动和生活实际中凝练出许多游艺活动,这些游艺活动充分体现了朝鲜族人民勤劳、智慧、团结、活泼的民族精神。

(5)朝鲜族礼节。朝鲜族是一个谦恭礼让、崇文尚教的民族,重视礼仪、尊老爱幼、尊师重教、待人诚恳、热情好客、互助礼让,素有“东方礼仪民族”之美称。

(6)朝鲜族饮食文化。朝鲜族的饮食文化在中国乃世界都有“一枝独秀”的鲜明特色,以素食为主,以辛辣、凉爽、清淡为特色,形成了“尚天然、重食疗、融多元”的饮食文化。

(7)朝鲜族传统服饰。朝鲜族传统服饰素净、淡雅,色彩以白色为主,象征纯洁、善良、高尚、神圣,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称。朝鲜族传统服饰的特点是斜襟、无纽扣、以长布带打结,穿在身上,直线显得简洁明快,曲线则显得优雅而富于变化。由于馆藏地方民族文献的有限,图书馆积极收集濒临消失的传统项目资料,应尽量做好资源共享,要实行馆与馆之间的网络互联,真正实现文献资料共享。

2 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

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文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民族文化多样性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激发人类社会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为什么唐朝时候文化那么发达,现在学术界的研究表明,那个时候五胡还有周边的文化交融进来的特别多,所以激发了汉文化不断的吸收活动,唐朝时候就达到了一个文化盛世。这么多的例子都说明了文化需要互相学习,互相互补,各个民族之间也这样。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学习和弘扬传统文化,是每个炎黄子孙的责任和使命。图书馆要整合民族文化最精美的特色文化信息资源,积极开展活动传承和弘扬民族的智慧,自觉地学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为实现自己的“中国梦”打牢思想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精神力量。指出,“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中华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更多的“摆渡者”,坚守好民族之魂、传承好民族精神,让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不断推动民族文化的创新和进步、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把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进一步地展现给世界。我们都应成为中华文化的“摆渡者”,孜孜以求、无怨无悔。

3 开发利用好民族地方文献资源

开发利用好民族地方文献资源,满足民族文献信息服务更高更多的要求,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乃至振兴民族经济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3.1 为地方民族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地方民族信息资源全面详细记载了一时一地社会发展变化情况,为人们了解社会历史和民族优秀文化提供了丰富资料,为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做出了贡献。图书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阵地,在对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进行乡土教育和爱国主义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时,通过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真实具体的记录,就能了解家乡概况。这种教育使青少年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2 提供信息,为领导决策服务

地方民族文化信息能为人们研究和探索本地的历史提供详实的信息,对本地区的科学研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它是一个地方在历史实践活动中创造和积累的文明成果,既是地方政府进行决策的重要情报依据,又是地方史志工作的资料基础。

3.3 为广大群众服务

地方民族文化信息,既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又是本地独特的信息宝库,有着巨大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图书馆要积极主动地开发、利用地方民族文化信息的资源。图书馆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精心整合文化信息资源,对文化需求者进行跟踪服务。

4 结语

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少数民族文化信息资源丰富,中华民族具有光辉灿烂而古老的历史,图书馆应开发利用民族宝贵的文化信息资源,促进各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文献

[1]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

[2] 谢平.对加强民族地区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J].攀登,2009(2).

传统民族特色文化范文3

关键词:青岩古镇;特色乡镇;特色文化产业

一、青岩古镇基本概况

青岩古镇,贵州四大古镇之一,位于贵阳市南郊,建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原为军事要塞。镇人文荟萃,有历史名人周渔璜、清末状元赵以炯(贵州历史上第一个文状元)。镇内有近代史上震惊中外的青岩教案遗址、赵状元府第、平刚先生故居、作战指挥部等历史文物。的父亲、邓颖超的母亲、李克农等革命前辈及其家属均在青岩秘密居住过。青r古镇还是抗战期间浙江大学的西迁办学点之一。2005年9月青岩古镇景区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3年在顶峰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旅游规划项目中被誉为中国最具魅力小镇之一。2010年青岩古镇荣获中华诗词学会授予的“中华诗词之乡”荣誉称号,率先成为了全国的诗词之乡。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青岩古镇不断在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军事要塞,文化名镇,四教合一

青岩古镇有“茶马古道”和“南部要塞”之美誉。贵州居西南各省之中,地势极为重要。因此,雍正时云贵广西总督额尔泰奏请改流时首平贵州,夺取战略要地,以控制西南咽喉。明清“改土归流”最为剧烈动荡的时期,云贵川战事不断,尤其是贵州。青岩作为贵阳南大门,加之为“四达之涂”交通方便,本身土地承载力又强,粮米充足,军事地位由此得到极大突出。青岩“四教并存”,道教、佛教、天主教与基督教和睦相处,信众互相尊重,寺庙阁楼独具特色,相互渗透,和谐共存,成为特有的多远宗教文化景观。除此四教以外,青岩少数民族信仰、汉族民俗信仰,以及本土宗教,一应俱全,和谐共存。

(二)民俗传统,特色明显,建筑独特

青岩古镇民俗民风淳朴,传统优秀文化得以很好的传承和保护。青岩古镇的正月花灯、舞龙以及布依族的六月六是当地最为盛大的欢庆节日和庆典活动,以民俗民风为载体和表达形式,表达出青岩古镇悠久而又淳朴的传统文化,这也是当地社会发展的又一真实写照和深动体现。青岩古镇的特色美食也颇负盛名,其中青岩猪脚系列、青岩糖系列等独具地方特色的美食,尤为得名,这也吸引了四方游客前来旅游观光,给当地的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和文化衍生消费影响。青岩古镇的另一块独具文化艺术魅力,彰显特色乡镇风采的建筑风格,深动形象地表现了青岩古镇历史文化内涵。

二、青岩古镇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青岩古镇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多彩的特色文化产业。主要表现出军事要塞,文化名镇,四教合一,民俗传统,特色明显,建筑独特等特点。基于对青岩古镇历史文化资源的深入调查,根据青岩古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探究出其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一)保护开发并重,助推旅游发展

青岩古镇具有浓郁的风俗民情、独特的居民建筑、厚重的礼仪宗教,保护和开发并重,是青岩古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岩古镇是贵阳市首个5A级景区,也是贵州历史文化对外宣传和推广的一个重要名片。根据地方浓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度挖掘其特色资源和传统文化,收集整理其具有时代感,文化性,艺术感的民俗民风,历史记忆,文化符号,建筑风格,通过资源整合,历史文化的重新拾遗,宗教遗存的表达再现,地方特色的开发和培育,定能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资源,因地制宜,审时度势,助推旅游产业发展,在文化产业上形成地方特色和独具历史文化魅力,从而打造成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乡镇。

(二)发展名特优新,培育文化市场,走品牌特色发展之路

青岩古镇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完整的基础设施,名特优新的重视和发展是推进青岩古镇走特色发展之路的重要举措,是提升青岩古镇特色文化产业品质和品位的科学手段,是青岩古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文化资源建设,文化市场培育,是青岩古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科学性发展道路,加强文化市场的培育、建设和完善,推进和带动产业进一步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青岩古镇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贵州四大古镇之一”的文化品牌定位,走特色发展之路。

(三)加快扶贫开发,加大财政投入,加强投融资助,提高人才科技水平

加快保护传承,强化开发利用,加大财政投入,加强投融资助。保护传承是青岩古镇经济社会和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开发利用是地方资源和挖掘特色,形成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财政投入给发展带来希望,给生产带来雨露,是发展的中流砥柱;投融资是资金管理的科学理论和有力手段的体现,是经济社会的联动和带动的凸显。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和深远影响,青岩古镇已经逐渐形成产业完善,链条规整,特色明显,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地域发展格局,但是青岩古镇人才基础相对薄弱,加之科学技术有待,人才和科学技术任然是当地发展亟待解决和强化的重要部分,所以青岩古镇,应加大力度人才培养和引进,文化素质高、实践能力强、文化视野宽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是发展的实干家、推动者;科学技术不仅能打破青岩古镇传统的开发生产和建设规划,而且能高效有序的实现经济效益和价值,科学技术的应用转型和人才培养是青岩古镇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保护膜、催化剂。

三、青岩古镇发展反思

青岩古镇在发展民族文化产业过程中牢牢坚守以上发展路径并且时刻保持以下几点思考,必将带来更好更大新的发展。

(一)增强意识观念新思想

青岩古镇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开发和保护的思想观念不足,产业意识、资源意识、开发意识、产权保护意识任是当前意识缺乏表现出来的的主要问题,应增强文化产业意识,使丰富的文化价值转变为经济价值。

(二)强化创新创意新理念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创意新理念背景下,注重创新创意,是贵州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对策。制度创新是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保障、内容创新是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保障、手段创新是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外力保障。应强化创新创意新理念,助推青岩古镇更好发展。

(三)深化转型升级新举措

青岩古镇民族文化产业虽然有一定的基础、有相对的条件和有适中的设施,但是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布局,青岩古镇民族文化产业应该打破传统发展局限,摒弃保守发展观念,以发展模式转型为步调,以产业系统升级为拍子,转型升级、优化完善为思想建设,引领青岩古镇民族文化产业走新途径、新方向和新高度。

(四)坚持开发保护新常态

青岩古镇的历史地理情况、社会经济格局和文化资源特质等基本情况,深刻奠定和深远影响了青岩古镇的发展趋势、转变姿态和整体属性。开发是发展的手段,保护是发展的举措,而开发和保护并举,才是青岩古镇民族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结语

结合贵州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总基调,深入透析青岩古镇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结合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切合经济社会发展,践行“青岩古镇”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增强意识观念新思想,强化创新创意新理念,深化转型升级新举措,坚持开发保护新常态,坚持思想理念革新,深化举措和可持续发展,青岩古镇定能开创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新前景。必将在贵州民族乡镇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曾畅.贵州省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分析[M].贵阳,企业文化,2012.

[2]麻勇斌.论推进贵州文化产业科学发展的路径[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3]路雁冰,刘俊娟.贵州民族文化产业与民族地区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M].贵阳贵阳学院学报,2011

[4]黄浩.贵阳市青岩古镇的特色及其保护[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1998.

[5]曾芸.贵州省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特色发展道路探究[M].贵阳,当代经济,2010.

[6]贵州省文化产业研究课题组.贵州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出版社出版,2010.

[7]金元浦.贵州文化产业必须走特色发展之路[J].当代贵州,2010.

[8]吴文仙.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三论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J].当代贵州,2016.

[9]齐勇锋,吴莉.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

作者简介:

传统民族特色文化范文4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拥有最多人口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传统元素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生存发展过程中沉淀和积累下来的文化产物,其具有深刻的民族文化底蕴色彩和造型、独特的设计手法。壮族传统建筑纹饰具有高度的审美情趣,通过挖掘壮族传统建筑纹饰的文化涵义,结合现代室内设计手法,将壮族传统建筑纹饰运用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不仅可以形成强烈的审美意境,还能使有限空间可创造出无限的境界,具有深刻的意义。壮族传统建筑纹饰可分成四类,即仿生纹饰、几何纹饰、象征纹饰和组合纹饰。仿生纹饰分成人物纹、动物纹和植物纹三种,这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生活中细致发现自然界存在物的美而形成的产物,将仿生纹饰应用于建筑装饰中,能充分反映民族审美观,形成地方文化特色。几何纹饰包括八角纹、三角纹、方格纹、菱形纹、齿形纹、圆圈纹、点纹、水波纹、太阳纹等,壮族传统纹饰还包括一些形象表现某种抽象概念的样饰,如象征吉祥如意的龙、凤纹饰,象征多福多子的石榴纹饰,象征健康长寿的寿桃,象征婚姻美满的喜鹊、鸳鸯纹饰等。

二、壮族传统建筑纹饰在现代室内设计的应用方法

将壮族传统建筑纹饰融入到现代室内设计时,应充分结合现代室内设计原理和理念,以形成鲜明独特且具有民族特色的室内设计风格,常用的设计方法有直接引用法、组合换喻法、隐喻法和维度转换法等。

1.直接引用法

直接引用法又称直白法,是指将壮族传统建筑纹饰的某种特征直接引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而不需作过大的修改变化,这些特征可以是纹饰构型、色彩、图案拼接等。利用该方法直接将壮族传统建筑纹饰运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可突出鲜明的壮族文化特色,表达简单直接,方便理解。壮锦纹饰符号是壮族文化中,表现较为直接的一类纹饰,也是许多室内建筑设计师较为喜欢的装饰创作和研究素材。例如,广西民族博物馆的设计就是将壮族传统铜鼓纹饰造型直接应用到建筑外观设计,其两侧有两只“铜鼓”紧护左右,博物馆整体高达32m,内壁半径为25m,远眺建筑就像一幕巨大的铜鼓,具有鲜明的民族标志意义,参观者也可充分感受到广西壮族浓郁的铜鼓文化特色。

2.组合换喻法

该设计方法是指将不同物象组合拼接起来,逐步构成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纹饰图案,以突出其富含的物质和文化功能。例如,广西民族博物馆内大厅墙壁上就设计将舞蹈纹、划船纹、翔鹭纹等结合起来,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同时让参观者可以感受到壮族文化的悠久历史底蕴。

3.隐喻法

隐喻法是指设计者将壮族传统建筑纹饰与自己的设计创作主观意识加以融合,利用夸张、抽象、变形、简化等表现形式,结合装饰材料的材质特点,设计创造出与原来纹饰“神似”的建筑装饰,使现代室内设计富有壮族文化特色。例如,夸张手法是指将壮族传统建筑纹饰中需要突出强调的部分加以表现,深化主题;简化是指巧妙选取壮族传统建筑纹饰中某一部分精华,将繁琐的其他外观造型去掉;变形是指在原本的纹饰基础上对其进行一定的变形设计,以形成新的纹饰图案风格。

4.维度转换法

维度转换法是指将平面空间和立体空间进行相互转换,例如将壮族服饰、壮锦等艺术产物中的纹饰图案经过层叠、拉伸、皱褶等处理形成一种立体的空间装饰效果,提高建筑装饰的分量感和层次感,加强人们的视觉效果;又如可将壮族铜鼓纹饰进行图案平面化设计,让其成为建筑外观平面装饰的表观主题特征,如上海世博会的广西展馆室内设计中,展馆内地面装饰巧妙地运用了壮族铜鼓纹饰,在其间隔中采用立体雕塑手法设计了有序排列的青蛙造型,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具有鲜明的壮族文化特色。

三、壮族传统建筑纹饰在现代室内设计的运用分析

壮族传统建筑纹饰符号在现代室内设计的初级运用就是直接将纹饰图案引入到设计中;中级运用就是对纹饰图案作细微调整,经概括整理后再运用到室内设计中;高级运用就是对壮族传统纹饰符号的“形”和“神”进行提炼浓缩,从整体上表现纹饰符号的形态和神韵,丰富建筑空间意境。总之,我们必须将现代建筑审美理念、设计原则、设计方法融入到室内设计中,积极探索传统壮族纹饰符号的建筑表现新形式。下面将以两个建筑实例简单说明壮族传统建筑纹饰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1.百色文化科技中心设计

百色文化科技中心位于百色龙景新区,建筑的整体外形像一幅展开的特色壮锦,百色不仅是壮族人民的聚居地,也是红色革命老区。为充分体现建筑所蕴含的鲜明民族特色和深刻红色革命纪念意义,百色文化科技中心采用壮族壮锦的纹饰图案,其建筑外观表面将红色的金属花格和白色斜纹铝板结合起来,金属花格的样纹主要是万字纹和云雷纹,考虑到建筑通风问题,同时为强化人们从金属花格后向外看的视觉效果,设计出一种均匀美观、疏密有致的图案纹饰。每块金属花格的中心纹饰是纹,万字纹布置在四周,四个角则是中心纹图案的四分之一,这样别致的花格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的纹饰排列组合,为整个建筑赋予一种时尚特色新活力。

2.南国弈园设计

南国弈园是广西智力运动中心,其设计的金属花格只用于楼梯间旁边的局部装饰,具有较大设计自由度,可灵活运用各种设计手法。南国弈园的外观采用壮族传统壮锦纹饰,利用简化、变形、重组、整合等设计手法,在中心应用的是纹的简化纹饰,再将其旋转45度,纹四周是以万字纹为基础的变形组合,整合形成全新的建筑纹饰,给人一种均匀通透的纹饰视觉效果。整个南国弈园的外观利用规则的工字钢将金属花格、玻璃砖、多孔遮阳板等连接起来,形成一种端庄肃穆、轻盈通透的建筑外观效果,既体现了新时期现代建筑的时尚新风格,又保留了壮族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

3.南宁琅东五象广场设计

琅东五象广场是广西南宁市的一个代表性建筑象征,其地板上设计有巨大的壮族翔鹭纹饰图案,而且广场四周也设计有立体石刻的铜鼓,与地板上的翔鹭纹饰相互衬托,形成鲜明的广西民族特色。在南宁的铁路医院、人民医院、桃园路中国人民银行等建筑的正面都设计有民族特色的铜鼓纹饰雕刻。

四、结束语

传统民族特色文化范文5

>> 北方少数民族习俗和地方行政立法的关系研究二 北方少数民族习俗和地方行政立法的关系研究(四) 北方少数民族习俗和地方行政立法的关系研究(三) 近十年吐蕃和北方少数民族关系相关研究综述 少数民族的春节习俗 少数民族春节习俗 少数民族过年习俗 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变通现状研究 浅谈北魏与北方各少数民族之关系 地方少数民族声乐艺术的教学研究 我国少数民族的敬老习俗等 广西少数民族的食鱼习俗 浅析云南少数民族的祭火习俗 少数民族体育与学校体育关系的研究 北方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造型和装饰艺术 对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的几点认识 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研究 少数民族自治地区档案立法研究 论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生存发展与自然环境的适应关系 浅析北方少数民族音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杨文娟.少数民族特色饮食在云南民族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昆明大学学报,2008,(4).

[4] 于俊秋.论少数民族特色产业创新发展的宏观环境营造[J].商业时代,2009,(27).

[5] 丘韬英.湖南少数民族特色工艺品在旅游市场中的需求分析[J].旅游学刊,1994,(1).

[6] 任国铉.加强新闻报道策划 突出少数民族特色[J].新闻传播,2010,(7).

[7] 陈海玉.少数民族特色医药档案资源库建设刍议[J].兰台世界,2011,(21).

传统民族特色文化范文6

关键词:呼和浩特市 特色街道 特色文化 空间叙事

研究背景

呼和浩特市是首府,是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呼和浩特市的城市文化建设反映并带动着整个的发展变化。

学者云:没有历史的城市,即是一个没有灵魂的城市。

呼和浩特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草原文化底蕴。5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大窑文化已拉开了呼市人类活动的序幕。2300多年的草原文化,崇尚自然,英雄崇拜,以人为本思想深深扎根并影响着草原人民。这为我们今天继承和弘扬草园文化,建设具有特色的呼市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依据。 呼和浩特市地图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潮推动下呼市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对旧城区进行大规模拆建、改建、新建,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提高了城市的现代化效应,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给纯纯的草原人民带来了新生活、新文化,一时兴奋不已,以致忘记部分民族特色。出现了现代大城市千城一面的尴尬境地,历史文化名城特征不明显。

凯文・林奇说过:一个城市的面孔反映了这个城市内居民的需求。呼市在60年大庆之际,开展了大规模的民族特色建设,城市规划方面以街区建设为代表。换回了以往消失掉的一部分民族韵味。由此足以清晰可见特色文化、特色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城市是一脉相承不可分开的。

2.特色街区的空间生成

发展特色是一种有意识的、积极创造。城市建设是一个历史范畴。任何一座城市在塑造自己的特色美时,都应该继承历史、立足当代、展望未来,在独特的城市文化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特色城市文化需要特色街巷陈示,街区特色代表一个历史街区的个性特征,是区分街区的根本属性,是众多街区中脱颖而出,吸引眼球,提升街区影响力,提高街区发展力的重点。

呼市展示草原文化的特色街区通过区域风貌,地域文化和街区功能的方式。

呼市特色街区的空间形成是在原有的传统街区基础上进行复兴、传承、延展和提升。复兴现代社会发展中传统街区遗失的民族特色;传承区域文化精神;延展文化符号。形成商业文化一条街;提升生活质量和精神品位,提升市民生活效率。

对呼和浩特市特色街区空间叙事分析

3.1 研究对象

呼和浩特市最近几年开展了大规模的民族特色建设,通过旧城区改造和“城中村”以及新市区建设,使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致力于解决在城市建设中的“千城一面”弊病,把多民族聚居而成的多元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打造了蒙元文化街,伊斯兰风情街,藏蒙文化街等特色街道。

现以成吉思汗大街,通道南路,大南大北街三条改造街道为例,进行分析空间叙事研究。

成吉思汗大街

成吉思汗大街,全长8公里,西起通道北路,东至兴安北路。是呼市新城区的城市主干道之一。原名奋进路,2003年改名为成吉思汗大街,新名字即须新形象,需要新的区域规划建设,成吉思汗大街定位为展示蒙元文化的特色景观街区,发展旅游业,带动首府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为此,聘请国内外专家和设计团队,经过三次大规模的修整调节完善,将街道规划分为四个部分:草原服务核心区,市民居住区,铁木真广场,交通空间。同时体现四个原则:国际性的蒙元文化走廊,区域性的商业文化中心,本土性的特色舞台,居民户外活动场所。

在2007年60年大庆之际,成吉思汗大街特色景观街道的成功建设已作为贺礼献于自治区。但后期的建设与维护还在进行中,公共设施的建设,周边绿色生态体系建设,街道内部绿色氛围营造,使区域居民与自然共生共乐,等等。文化街区的建设非一朝一夕,需要政府与市民的共同努力共同协调,才能使街区的蒙元文化特色得以延续与升华。

通道南路

通道南路,位于呼市回民区,北起新华大街,南接旧城北门。全长115米。解放前,通道南路一带被称作“十间房”,后更名为通道街口,历经千百年历史风雨的洗涤,发展成为呼市的重要交通枢纽。形成了回族聚居,以清真食品和小商品经营汇集而成的小吃步行街。形成清真大寺,清真小寺等民族商业文化氛围浓厚的区域特色。

2008年6月,通道南路改建项目荣获联合国人居署迪拜国际最佳范例推动设计奖。第十五届中华建筑金石奖。

改建前的街道空间环境是长期自发形成的结果,缺乏统一的规划设计,呈现出种种的弊端:民族性杂乱无章,文化特色不明显;建筑无序堆积,形式呆板,缺少呼应联系;建筑天际线单调,缺乏标志性建筑景观;道路旁边的古建(清真寺)保护力度不够,且与周边建筑没有协调联系。

现在的通道南路已成为呼市回民区伊斯兰建筑特色景观街的代表,它以内蒙古多民族多元文化为背景,在此街特地打造伊斯兰文化,与蒙元文化(成吉思汗大街)藏蒙文化(大南大北街)形成呼应。创造既具历史又具有时代精神的特色景观街。全方位地展示伊斯兰特色风情,突出商业、旅游、宗教、文化特色,力图成为内蒙古呼市回民区的标志性街区。

负责通道南路建设的一位设计者说:“当来自五湖四海的穆斯林兄弟不约而同的汇合于呼市时,他们不但创造了一条具有穆斯林文化特色的大街,同时也融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③ 大南大北街

大南大北街,位于呼市玉泉区。玉泉区是呼市的老街区,在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2007年,市政府决定全力打造大南大北街为一条光彩夺目的藏蒙文化景观大街,与城北的成吉思汗大街形成呼应,凸显首府的蒙元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品位。

大南大北街全长1480米,北起旧城北门,南达南茶坊,沿街还有古建大召、席力图召两座藏传佛教庙宇建筑,玉泉区政府以及昭君博物馆、居民建筑等等建筑群落。这一系列复杂的建筑元素必然导致改造前自发形成的大南大北街沿街建筑景观混乱,没有协调性;缺乏区域民族特色;缺乏合理的城市空间秩序;甚至对召庙等文物建筑造成破坏。

改建后的街道去除了旧有的种种弊病,吸收新的藏蒙文化元素,融合明清和欧亚风格,结合现代生活气息,体现时代创新精神。

3. 2 分析方法

笔者通过对呼市三条街道的亲自走访,与周边居民进行交流,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各条街区的改造前后对居民的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影响,是利是弊。进行书面整理。

同时,搜集阅读并参考各条街道的相关资料和文献,了解街道的历史发展过程和文化背景。

第三,通过以上方法所获得的所有内容进行归纳,分析,对比,总结。认识对街道空间叙事研究的具体情况。

3. 3 分析叙事元素

通过对呼市三条街道调查研究,分析总结,从中提取构成特色街区的空间叙事元素,诠释其在街区空间构成的重要作用。

共同点:

三条街区分别是位于呼市三个不同区域的三条重要城市街区;

都是承担着重要的城市交通功能作用;都是各区的主要景观特色文化街;

都是各区重点打造的特色街区,作为自治区60年大庆的献礼项目;

都以内蒙独特的文化背景为依据,打造文化、景观、商业三位一体的城市特色街区。

街道空间元素表达:

①建筑细部,采用少数民族色彩和装饰图案、装饰构件,对旧有建筑沿街外立面进行改造;在建筑的顶部、局部加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屋顶和构件。为了避免破坏原有建筑的整体感,将民族特点强烈的具象符号(拱顶,卷门,望月楼,柱式,等等)经过提炼概括,灵活地与旧有建筑结合在一起。同时,适当增建一定规模的新建建筑,与旧有改造建筑相协接,取长补短。以达到更形象的民族特色建筑效果,避免复古主义与形式主义的产生。

② 建筑色彩,色彩会给人眼以最大的视觉冲击力,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民族色彩偏好。如:成吉思汗大街局部装饰以蒙古族色彩鲜艳的红黄蓝:则在通道南路色彩上侧重于伊斯兰风格的淡黄色为主。

③小品、雕塑、绿化、地面铺装、围墙、广告、外挂设施、街灯照明等等,都特地设计,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尽最大努力营造出民族文化氛围,提升商业景观的文化品位。

沿街旧有寺庙的保护。

对具有保护价值的历史建筑进行完整保留,并恢复其原有风貌。如:对大南大北街的大小召庙和席力图召保留,恢复原有规模;对通道南路的清真寺以及成吉思汗大街的公主府保留并对周边进行修整。

成功之处:

响应中央号召,不断发展城市新方略,打造地区特色城市。呼市街道改建以科学发展为根本,采取整体规划,统筹协调,挖掘地方特色为依据。从城市总体发展出发,分析历史背景,给三条街区以不同的文化层次定位,共同打造旅游、商业、人文文化景观街道;共同为呼市的城市建设服务,相互促进,共同作用,(蒙元文化,伊斯兰文化,藏蒙文化)缺一不可。避免此消彼长,矛盾冲突,街道重复的现象。通过和谐的城市建设,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结束语

以发展的眼光看世界,今天的现在也将成为明天的历史。但文化却是永远在不断延续,永不退色的人类发展之本,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将其融入到建筑中,通过建筑这部石头的史书被后人认识、学习、理解。“越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特色文化街区建设是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苏勤,林炳耀.基于文化地理学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理论思考[J].城市规划汇编,2003

[2]刘旭.改善城市特色街区建设的建议[J]. 中国发展观察,2008.05

[3]顾士明.呼和浩特的形成发展与城市规划呼和浩特城市规划局. 小城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