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范文1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现代化;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是指教学管理人员依据教育教学规律,按照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对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整个过程。教学管理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它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实现教学管理科学化是教学管理工作者的努力方向。

所谓教学管理科学化,就是为适应培养具有创新精神、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实现教学管理观念、意识的转变,增强管理行为、创新管理手段以及管理体制的现代化,形成一种以人为本、全面实现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新局面。要实现教学管理科学化,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创新:

一、教学管理观念的现代化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以先进的管理理念去指导管理实践,才能真正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在新时期,我们首先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以人为本”作为一种管理思想,是20世纪80年代从管理科学、行为科学等现代管理理论的研究和探索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这种管理思想应用到高等职业教育,且逐步完善其内涵,对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水平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以人为本”在学校教学管理中就是“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

1.以学生为本

(1)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创造,突出关爱,全方位育人,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校工作的总目标,视学生的发展为学校管理的生命线,为学生提供越来越满意的高质量服务,使学校的管理模式适应学生的意愿和社会的需要。在高职院校中实行学分制管理,是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最好选择。

(2)必须坚持“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服务宗旨,树立科学管理教学工作的思想,以服务学生提高管理教学,以管理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到学籍管理、考试管理等都必须为学生提供发展能力的平台;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既要遵循教学规律,也要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在为学生办理事务时,为他们提供热情周到、优质高效的服务。

(3)激励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鼓励学生配合教学管理,建立多种互动沟通渠道,对教学管理提意见、提建议,建立教学管理反馈系统,使教学管理更符合教学需要;其次,通过导师制,加强对学生自身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指导力度,构建一个可以使学生对自身的学习状况进行透彻分析的可操作体系,使学生深刻把握专业学习的目的性、学习力度、学习方法与学习效果,加强高职生学习的自主性与探究性;再次,鼓励学生参与课程教学评价,评价的结果作为课程教学改革与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参考,也作为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以教师为本

(1)教师与教学管理实现互动。教师在教学管理中是学习环境的创意者、策划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掌握教学管理的主动权,必须处理好教师与教学管理的关系,因此必须明确教师是教学管理的重要责任者之~,同时也是教学管理的对象,具有双重身份。

(2)教学管理要从教师出发。第一,要为教师提供愉悦的教学环境,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教师思想品德修养,强化师德教育,提倡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第二,在教学评价方面要从鼓励教师积极从事教研、教改及创新的角度出发,结合不同类型课程的特点,在教学的发展过程中进行动态评价,使评价结果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第三,培养普通高校毕业教师师范专业教育的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3)鼓励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参与教学管理。教师的职能不仅体现在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参与教学管理是每位高校教师应尽的义务,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育体验,鼓励教师提出切实可行的反馈意见,改进教学管理计划和政策,使教学管理过程日趋完善。

3.充分发挥教学管理人员的能动性

首先,为充分发挥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应为教学管理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采取进修、学习等形式,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文化修养,培养敬业精神和奉献意识;其次,教务管理工作应采取情感激励与竞争激励机制。情感激励作为一种非理性管理机制,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运用,能刺激教学管理人员原有思想情感的转化,激起人们内心的动力和热情,化消极为积极、化保守为创新,从而达到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目的。情感激励,如领导与下属、同志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良性情感互动,可形成稳定、愉悦、上进的工作氛围。同时要将竞争机制引入教学管理队伍,只有存在危机感,存在竞争,人才能进步,高校才能发展。

二、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化

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是十分重要的,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具有较高政治素养、业务素质,较高学历层次、工作水平、管理能力,爱岗敬业、勤于奉献,开拓创新的专职教学管理队伍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保证,也是各校建设的目标。

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实现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是当务之急。一是要充分肯定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地位与作用,改善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待遇。二是把教学管理人员的培养纳入学校师资培养计划,开展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在岗继续教育和培训。三是鼓励教学管理人员积极从事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的研究,参与教育类、管理类科研项目,提高学术理论水平与科研能力,发挥其将教学管理实践与理论研究紧密结合的优势,及时提出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为领导决策提供意见和建议。四是引入激励机制,开展教学管理评估和评奖工作,奖优罚劣,优上劣下,开展教学管理人员之间的岗位争优活动。

三、教学管理运行的规范化

教学管理具有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评价等一系列职能,这些职能通过教学管理运行机制作用于教学管理活动,因此,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是教学管理职能的实现方式。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由以下七个机制整合而成:决策机制、实施机制、保障机制、监督机制、反馈机制、调控机制、评价机制。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要实现教学管理运行的规范化、科学化、有效化,是建立健全教学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规范工作程序,使决策机制顺畅合理。如建立教学工作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教务处、督导室、系部、教研室等一系列管理组织机构,并明确各自职责,合理分工,协调合作,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订各项工作的流程图,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按部就班;二是要制订教学管理工作计划,保证各项管理工作有组织、有步骤、有保障地进行,提高工作效率,使各项工作沿着预定轨道有效推进;三是完善监督反馈机制,充分发挥督导室作用,不但“督导教学”而且“督导管理”,在教学工作的推进中实行动态调控,保证管理工作的有序高效;四是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从评价标准、评价方法、操作程序、结果应用等方面,构建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科学合理的评价系统。

四、教学管理手段的信息化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范文2

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优势

教学管理是指将高职院校各方面的教学信息和教学资源进行分享、调配与控制,让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得以正常、稳定地进行。由于教学管理的目标是各类信息和数据加以分析、评价并以此结果作为教学管理的必要参考,而处理这些海量的数据和信息,依靠传统的工作方法很难考虑周到,这就给计算机技术的超强计算能力发挥了空间,而计算机技术应用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中的优势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实现信息和数据的快速输入。

数据和信息的采集工作是教学管理的日常工作之一,其目标是将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必要的信息进行汇集和录入,例如教学成绩、教学评价数据以及其他基本的数据信息等。这些工作可以通过一些信息采集类的工具和器械完成,避免传统采集工作的误差和低效,例如:光学扫描仪和OCR软件或是键盘、鼠标、图片扫描仪等。

(二)信息和数据快速处理。

由于现代计算机强大的计算和统计能力,可以在短时间内对采集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该技术的应用使得整个教学管理系统的运转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也让高职院校摆脱了传统教学管理的低效和误差,让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可以随时查看相关的信息和数据。

(三)准确并多方位的反映教学状况。

因为教学管理的工作不仅仅涉及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还涉及到将处理之后的信息反馈给全校师生。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下,教学管理为高职院校的师生提供信息获取和交流的平台,从而及时的了解学校当前的管理和运行状况以及自身的发展和学习状况。因此,高效的收集整理功能、精确的计算能力以及强大的存储功能都为教学管理情况的获取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完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

(一)教学管理工作的标准化。

管理者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时,应当建立完善统一的标准管理体系,而对于信息技术而言也需要建立标准化。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标准化内容主要体现在技术开发、产品研发和系统建立、运行与管理的标准化上。其主要内容了包含信息技术术语和信息表示等在内的多项问题。信息的表示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的关键所在,其标准化的原则也适用于该阶段,因为采集标准化的信息是维持管理信息系统处理有效性的唯一途径。

(二)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

科学化管理作为现代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需要高职院校不断的进行教学管理制度的改进和完善,最终才能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高职院校领导阶层应当明晰各自的管理职责,以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建立并完善教学的规章制度。在实际教学工作也要秉持科学的工作理念,以科学的教育观作为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将规范化的教学链条作为管理信息系统的逻辑基础,建立完善的教学模式,让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高效的开展。

(三)教学管理工作的全面化。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范文3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008-01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学生主体地位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学生学习造成了大的冲击。高职院校的学生情况复杂,而且在校期间,他们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这些都导致了课堂教学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想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合格的人才,必须从始至终地对教学进行有效地管理。[1]而教学管理效果则涉及三大方面,那就是教师、学生以及教学过程。三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一、教师方面

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最为核心和关键的主导因素。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有序地调控,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有益地引导,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教师要增强责任心,切实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具体从以下几点做起:

1、教师课前就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教师在每一次授课前要对每次课的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此外,教师还要对一次课程教学内容的实施过程提前进行一个规划和时间分配。

2、教师在课堂上应规范自己的课堂行为,时刻谨言慎行。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要考虑自己的教学是否遵循了一堂好课的要求,还应注意自己的教态、板书、仪表和风度是否得体。在组织教学中,教师不仅善于观察学生,还要善于观察自我,尤其是平时组织教学中存在的明显不足,应列为自我观察的重点,同时不可忽视教学中常出现的主观偏差。教师的情感不仅影响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语言表达,而且影响着学生的听课情绪和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程度,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抑制消极的情绪,是教师的基本修养。同时还要注意避免对优等生的偏爱和对差生的偏见。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一视同仁,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尊重和信任。

3、为人师表,树立教师的权威。教师的权威是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知识传授、实践操作、技能指导、师生互动交流而形成的。在课堂教学管理中,师生之间更加注重平等与对话,教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遵守师德校纪,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一个值得尊敬与信赖的人。

二、学生方面

目前,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多样化,有来自普通高中参加高考的普招生,也有来自中职院校、技术学校、职业高中参加自主招生的三校生,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学习能力也相差较大,自我管理、我约束能力也有很大差别。而学生是课堂教学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与约束也是加强课堂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课堂教学仅仅只是讲授课本知识,而缺乏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管理,对学生的行为听之任之,必将对教学活动产生负面的影响。[2]只有在教师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之下,教学内容才能较为有效地被学生接受。

1、加强课堂教学纪律,对学生严格要求。教师必须在第一次课时就向学生讲明本课程的纪律要求,学习方法和成绩构成,让学生了解情况。随后,在每一次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均应按时到岗,严格考勤,按照学院的规章制度办事,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遵章守纪意识,这是进行课堂教学管理的第一步。

2、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教师一人的力量是微弱的,要加强学生的管理,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进行个体行为的自省,发现自身问题,及时进行调整,最终达到使学生由“被人管、被遵守”的被动行为变为“管自己、要遵守”的主动行为。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课堂教学管理的同时,还要讲究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根据课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学习为主导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达到事半功倍的裁果。

三、课堂教学过程管理方面

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我们在教学方法上要讲究技巧,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能够很好地配合。既要与时俱进,汲取现代一些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也要注意传统教学中那些优秀的思想和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理论知识的讲解可以采用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践操作部分可以由教师先演示教学,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由学生进行自主练习;也可以根据情况,由基础较好的学生先进行演示教学,再由学生进行评价和自主练习。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摒弃传统教学中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想做到这一点.先要深入钻研教学,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转变意识,这样才能使教学管理改革得到创新。

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不仅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技能的培养,更要重视课堂讨论、小组协作、专题辩论、参观学习等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由于其特性决定了其组织管理的特点,对于高职学生的课堂教学管理,任重而道远。学校和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管理方面深入研究,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使自身在竞争中生存,才能使学生在社会中立足。

参考文献: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分析

近年来,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很多高职院校都结合本校情况,对教学管理制度进行了相应地改革创新,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不足之处,围绕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如何优化进行阐述,希望给高职院校借鉴意义。

1高职教学管理制度的内含

高职院校的管理制度属于高职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高职教学管理制度的定位内容。不同于普通大学的管理,高职学院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从培养人才目标角度出发,普通大学重视培养学术性人才、实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等,培养目标具有多元化的特点。相比于高职学院的学生,大多数普通大学的学生分数成绩更好,更遵守纪律,管理更为方便。在普通大学的管理过程中,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较为单一,培养方向偏向技术型人才,同时,大多数高职学生分数成绩不高,纪律性不高,综合素质不高,高职院校必须充分重视我国涉及高职院校的有关制度规范,结合本校的特征进行高职教学管理制度的定位,这些特征主要包括:院校类型、培养目标、学科分类、院校风气、高职院校的设备设施、教师的综合素质等。

2高职教学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

高职院校通过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可以有序组织教师的教学活动,保障学生的正常教学课程,使高职院校的各项条例能够正常实施,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管理制度工作的效率,从而保障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的良好教学制度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在建立教学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学校管理的角度出发,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教学管理制度的综合性,即考虑到教学管理制度各项条例的紧密性、逻辑性,通过各项条例的有序秩序,保障各项条例充分发挥其作用,从而促进整个教学管理制度的发展。高职院校在制定教学管理制度条例的过程中,必须保障各项条例可行性强,必须明确定义,不能设置模糊的条例,容易使教师、学生、工作人员错误理解条例含义,导致教学管理活动出现无序现象。高职院校在建立教学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制度条例的运行效果,保障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活动可以高效工作。从管理教师的层面出发,教师作为高职院校的主要知识传播者,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教学管理制度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技能型发展,为高职院校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高职院校的知名度。因此,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在制定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教师地位。在建立过程中,要求教师坚持教师的权利与义务,使教师明确职业道德规范,从而更好地投入教学活动中。近年来,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我国的教学课程中,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概念,高职院校必须重视“以人为本”的定义,在教学活动中,将高职学生视为主体地位,尊重高职学生的人格,坚持以表扬为主、以鼓励为辅的教学策略,不断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有效检测学生技术水平的主要方法为考试,高职院校通过组织日常的考试活动,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便于教师后期的教学活动,教师在后期教学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对进行课程教学,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涉及学生考核制定的内容主要包括:考试制度、学生学习管理制度、学生出勤制度等,这些条例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律性,引起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近年来,很多高职学院出勤率低,导致高职院校校风下降,影响教师的上课情绪,同时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制度有关学生出勤率的条例,可以提高学生的出勤率,增加教师的教学责任感。从高职院校的硬件设施角度出发,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技能型人才为主,因此,高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重点内容偏向实践技术方面。为了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高职学生的操作能力,高职院校必须保障设备设施的建设,通过国家资助、企业筹资、院校合作建设等多种方法,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设备设施质量,满足学生实践操作的需要,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

3高职院校管理制度优化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在制定过程中,必须保障各项条例的科学性、规范性、有序性,符合高职院校正常的发展规律,切记不能急功近利,否则容易起到事倍功半的反作用。各院系部门作为高职院校的组成内容,通过充分发挥各院系的作用,可以保障高职院校的综合发展。高职院校通过对资源进行有效分配,保障部门之间能够各司其职,落实好自身部门的工作,因此,高职院校在给各部门分配任务的过程中,必须重视资源分配的有序性与合理性,例如:财务部门专门负责与高职院校有关的一切经济活动、教学课程部门专门负责监管与教师有关的一切教学活动、学生发展部门专门进行协调与学生能力发展的一切技术活动等。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活动属于一项综合性的活动,内容涵盖了高职院校的日常管理活动,包括学生培养目标活动、教师教学活动、院校合作活动等,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活动在制定过程中,必须保障内容的精简度,便于教师、学生记忆。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建立教学管理制度过程中,必须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校园资源,对传统的制度条例进行改进创新,提高高职院校的运行效率,从而推进高职院校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范文5

胡胜等人在《戴明循环在体育教学管理中的运用》中,其对体育教学管理的概念进行了简要界定,他认为体育教学管理是基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求,来完成体育教学活动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并要对教学计划实施的这一过程进行全面控制,确保体育教学中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以及技术,确保体育教学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体育管理学教程》一书也对体育教学管理的概念进行界定,其认为体育教学管理是一套适用于体育教学的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而且该套理论与方法在本质上是较为成熟的,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开展中要仅仅围绕体育教学实践,结合体育教学目标、教学特点以及体育教学内在发展规律,利用该套理论与方法对体育教学实践中,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监督,而这也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体育教学管理的重要地位。陈筠等人在《试论新时期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对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内涵也进行了揭示,他认为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在开展中,要紧握体育教学工作内在规律、特点以及自身属性,按照体育教学工作既定目标来制定教学计划,并对体育教学工作进行组织、控制以及监督的一个过程,因此,体育教学管理工作是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中的重点。高职院校在该项工作开展中要将教学质量管理作为核心内容,确保体育教学工作质量可以适应当前人才培养体系要求。本研究通过对上述多种涵义的总结与归纳,认为体育教学管理应定义为: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自身规律为基础,以学生实际情况为主要出发点,通过运用高职院校内部的行政机关、学院以及教师等一切校内力量,通过对体育教学实践的计划、实施、协调以及管理,确保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本文利用文献资料发、实地考察法以及专家访谈法对我省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与总结,认为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一)体育教学管理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

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管理中都存在组织机构设置单一,教学管理权限在实际操作中过于集中,所以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在开展中严重缺乏灵活性,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学管理工作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学的功能性。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是因为体育教学作为一项灵活性极强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一般会根据天气情况、学生具体情况来对教学活动进行安排,如果教学管理工作对体育教学设置明确的实施细则,则会对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产生极大影响。当前一些高职院校便安排一两个人全权负责体育教学管理工作,这也是当前体育教学管理工作无法满足高职教育发展要求的根本原因。

(二)体育教学管理制度执行力度薄弱。

本文在调查研究中发现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均制订了管理制度,但是在深入研究中可以发现该类制度严重缺乏规范性,只有很少几所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相对较为完善,基本可以达到本省教育厅下发的一些规章制度要求,并下发了一系列教学管理文件用于教学管理工作。大部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导致体育教学工作的相关制度规章不健全,甚至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没有遵循相关规定。所以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体育教学制度的执行力度普遍较差,虽然很多院校根据教育厅要求制订了管理制度,很少有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会遵循这些规章制度,这也是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质量普遍偏低的主要因素。

(三)体育课程设置管理无法满足学生需求。

高职教育事业会对学生未来的就业情况产生极大影响,所以在教学目标设置中以促进学生就业为主要目标,为我国社会各行业培养出更多的专业型应用技术人才,高职体育教学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同时也更强调体育教师要基于学生就业需求,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学生未来从事工作的身体活动和适应能力,让高职体育教学可以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主要是以学生体质达标作为核心目标,但是在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设置上存在严重的趋同化,并没有充分考虑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发展的需求,所以在内容设置上过于简单、项目过于单一,在体育评价方法设计上也严重缺乏多样化,没有将高职教育的自身特点及规律融入其中。

(四)体育教学计划管理规范性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计划管理不规范不仅体现在主体单一,而体育教学管理中也容易受到过多的行政干涉,体育教学计划制定程序中的规范性也十分欠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学计划管理工作的效用。体育教学计划对体育教学时数、教学内容进行组织与安排,所以要求高职院校内部多个部门要积极参与其中,这对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有着很大作用,而当前很大一部分高职院校没有达到这一标准,只依靠固定的几个人员来编制体育教学计划及教学管理计划,这一部分人的体育知识素养不仅无法满足其要求,导致高职体育教学计划及管理计划没有紧紧把握住教学核心目标。

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管理发展对策

(一)加强体育教学组织机构的建设。

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开展中必须紧紧围绕体育教学活动的自身规律,通过利用教育行政机关、学院以及教师等一切校内外力量,来确保体育教学各个环节进行计划、实施、协调以及管理,确保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活动可以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管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开展中必须要体现出高职院校的特点,不仅要进一步加强渗透性管理信息在管理中的反馈效率,同时也要将最新的教学管理理念、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应用到实践中,并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出配套的体育教学管理机制,这样才能在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配合下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确保高职学生的整体素质及能力可以满足其职业生涯发展需求。

(二)合理制定体育教学管理制度。

本文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很大一部分高职院校在制度建设上过于薄弱,鉴于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对体育教学管理的重要意义,要求高职院校要予以该项管理工作足够的重视,不仅要将各类体育教学管理信息及时的储存和传递,并要进一步提高各类体育教学管理信息的流通及利用效率。本文认为加强体育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不仅可以促进相关制度的进一步健全,同时也有助于体育教师教学经验的累积,例如,教师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过程中可以参考以往的教案,通过该种渠道加深对教材内容的了解与认识,这样可以使教学计划编制的水平有很大提升,对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活动的整体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再者,通过计算机网络、报纸、期刊等可以让管理人员掌握更多的体育教学资料,将这些资料通过整合与提炼后应用到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及知识面。

(三)基于专业特点合理设置特色的体育课程。

课程设置是任何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内容,而体育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也会对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产生极大影响,所以高职院校要将其作为体育教育改革中的核心内容,紧紧围绕每一个专业学生未来职业身体素质要求来对特色体育课程进行规划,这样不仅可以促进高职院校各类课程体系、教学资源的进一步整合,还能使学生在提高体育素养、体育技能以及体育技术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体能与职业综合素质等。高职特色体育课程设置是未来高职体育发展中的一个必然趋势,要求高职院校要予以新形势下的体育教学进行重新定位,并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评价机制进行重构,使其可以满足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实际需求。

(四)加强体育教学计划的管理力度。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计划管理力度会对教学实践的整体质量产生极大影响,所以高职院校要通过调动体育计划主体的积极性来确保体育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这也需要高职院校要为体育教学管理工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确保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效用。再者,由于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体育教育管理者权责不明确的现象,所以建议高职院校要对体育教育管理群体结构进行优化。最后,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平衡体育学术能力与行政权力之间的关系,禁止体育教学管理中受到过多行政因素的干扰,确定学术组织在高职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四、结语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范文6

【关键词】高职艺术院校 教学管理 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5-0038-01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艺术类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以及办学数量自从本世纪初到现在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艺术专业人才,促进了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近年来,社会对艺术类毕业生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方面的滞后直接导致了学生培养质量与社会要求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如何针对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管理创新,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实现艺术类人才培养目标,成为了广大艺术类院校教学管理者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 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特点

教学管理的对象是学生,教学管理创新的目的是提升学生培养质量,只有准确地把握了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教学管理创新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本文对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概括如下:

1.追求自由,纪律性差

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学生自由意识强烈,不喜欢被约束,对于组织纪律的认可度偏低,这一点可以从学生的穿着打扮、行为举止方面略窥一斑,标新立异,将出位看成前卫,将正统看成僵化,一味追求与众不同,缺少组织纪律性,总是希望通过一些出位的言行引来关注,不希望受到过多的管制。

2.思想活跃,文化薄弱

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非常活跃,对各种社会问题比较关注,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愤青”是很多艺术专业学生的标签。大部分选择艺术专业的学生文化基础都比较薄弱,学习成绩较差。

3.注重自我,忽视他人

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非常关注自我,合作意识比较差,总以自我为中心。尽管这一点在很多独生子女身上都有所体现,但相对来说,艺术类的学生自我意识更加强烈。

4.感性强烈,缺少理性

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感性思维强烈,理性思维比较差,这意味着学生的心理感受更加敏锐,对于事物的观察能力比较强,想象力丰富。但是理性的缺乏也意味着艺术类学生更容易冲动,理想主义情节过于浓厚。

二 艺术类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艺术类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僵化,不能适应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一些艺术类高职院校进行调查发现,其在教学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管理理念僵化滞后

大多数艺术类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者在教学管理理念方面比较落后,不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这大大地限制了教学管理创新工作的有效开展。管制这一教学管理理念还普遍存在于艺术类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者中,很多教学管理者都抱怨艺术学生难管,却没有树立起服务理念,在错误理念的引导下,教学管理工作难有起色自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2.教学管理方式保守单一

从教学管理方式来看,艺术类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方式上非常保守以及单一,教学管理模式并没有体现出艺术院校的特色,同时也没有做到多元化。教学管理方式保守单一,没有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以及要求,更没有与时俱进地根据教学管理的需要进行不断调整,其结果就是艺术院校的学生对于教学管理的抵触情绪蔓延,加剧了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影响了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 艺术类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策略

艺术类学生的特点是教学管理创新的立足点以及出发点,对于教学管理来说,关键是要如何做到顺势而为,力求教学管理与学生特点之间的匹配。根据艺术类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问题,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进行教学管理的创新:

1.及时更新教学管理理念

教学管理创新首先要突破理念层面的瓶颈,艺术类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者应彻底摒弃传统的以“管制”为核心的理念,树立以服务为中心的教学管理理念,教学管理活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应始终围绕学生的特点、需求来进行组织。教学管理者内心深处应切实地将学生的需要作为指导教学管理工作开展的最高原则,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为载体,引导学生管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2.教学管理手段弹性多元

在教学管理手段方面,艺术类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者应不断地去进行探索创新,采用弹性化以及差异化的教学管理策略来推动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教学管理手段的确定不应该是管理者闭门造车,而应是教学管理者与学生之间一个良性讨论决定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学管理者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偏好以及心理规律,制定出更加合适多元的策略。

教学管理创新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同时也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学管理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围绕艺术类学生的特点不断去调整创新,确保教学管理步入一个良性的发展通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