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经营决策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短期经营决策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短期经营决策方法

短期经营决策方法范文1

一、变动成本法的特点

(一)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计算产品成本

变动成本法将产品的制造成本按成本性态划分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部分,认为只有变动性制造费用才构成产品成本,而固定性制造费用应作为期间成本处理。换句话说,变动成本法认为固定性制造费用转销的时间选择十分重要,它应该属于为取得收益而已然丧失的成本。

(二)强调不同的制造成本在补偿方式上存在着差异性

变动成本法认为产品的成本应该在其销售收入中获得补偿,而固定性制造费用与产品的销量无关,只与企业是否经营有关,因此不应该将其纳入产品成本,而应在发生的当期确认为费用。

(三)强调销售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

由于变动成本法将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所以在一定产量条件下,本期间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全部计入当期成本,导致损益对销量的变化更为直接、敏感,这在客观上有刺激销售的作用。产品销售收入与变动成本的差量是管理会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即贡献毛益。以贡献毛益减去期间成本就是利润。由贡献毛益这个概念不难看出,变动成本法强调的是变动成本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二、变动成本法的优点

从前面的叙述中可以知道,变动成本法的诞生,突破了传统的、狭隘的成本观点,为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开辟了新路。

(一)变动成本法最符合“费用与收入相配比”的公认会计准则

从理论上来说,变动成本法最符合“费用与收入相配比”这一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所谓费用与收益相配比的原则,就是要求会计所记录的在一定期间所发生的收益和费用,必须属于这一会计期间。变动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就是把转作本期费用的成本,按成本性态分为两大类:一部分是直接与产品数量有直接联系的成本,即变动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及变动性制造费用。它们需要按产品销售量的比例,将其中已销售的部分转作当期费用,同本期销售收入相配比,另外将未销售的产品成本转作存货成本,以便与未来预期获得的收益相配比。另一部分是同产品生产数量没有直接联系的成本,即固定成本。它们是为了保持生产能力并使其处于准备状态而引起的各种费用。这类成本与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无关,既不会因产量的提高而增加,也不会因产量的下降而减少;它们与期间相联系,并随着时间的消逝而逐渐丧失,故全部列作期间成本,同本期的收益相配比。

(二)变动成本法有利于正确进行短期决策和加强经营控制

变动成本法能增强成本信息的有用性,有利于正确进行短期决策和加强经营控制。企业的短期决策一般是不考虑生产经营能力即固定资产方面的因素,而是关注成本、产量、利润之间的依存和消长关系。采用变动成本法求得的单位变动成本,贡献毛益总额及其他有关信息,能揭示业务量与变动成本的内在规律,找出生产、销售、成本和利润的依存关系,提供各种产品的盈利能力、经营风险等重要信息。所有这些,能帮助管理当局深入地进行本量利和贡献毛益的分析,用来预测前景,规划未来;有利于正确进行短期经营决策

(三)变动成本法有利于进行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

变动成本法便于分清各部门的经管责任,有利于进行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一般来说,变动成本的高低最能反映出企业生产部门和供应部门的工作实绩,完成的好坏应由它们负责。例如,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方面,如有节约或超支,就会从产品的变动指标上反映出来,他们可以通过制定标准成本和建立弹性预算进行日常控制。至于固定成本的高低,责任一般不在生产部门,通常应由管理部门负责,可通过事先制定标 准成本和建立弹性预算进行日常控制。另外,变动成本所提供的信息还能将由于产量的变动所引起的成本升降,与由于成本控制工作的好坏而造成成本的升降,清楚地区别开来。这就不仅有利于进行科学的分析,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成本控制,还能对各种责任单位履行经管责任的工作实绩作出恰当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四)变动成本法有利于促进企业管理当局重视销售环节

变动成本法有利于促进企业管理当局重视销售环节,防止盲目生产。采用变动成本法时,产量的高低与存货的增减对税前净利都没有影响。在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组合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税前净利将随销售量同方向变动。这样一来,就会促使管理当局重视销售环节,千方百计地加强促销活动,并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研究市场动态、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搞好销售预测和以销定产等方面,以求做到适销对路,薄利多销,防止盲目生产。

(五)变动成本法既简化了成本计算,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客观性

采用变动成本法,把固定性制造费用列作期间成本,从贡献毛益总额中一笔减除,可以省掉许多间接费用的分摊手续。这不仅大大地简化了产品成本的计算过程,避免间接费用分摊中的一些主观随意性,增强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客观性,而且会使会计人员从繁重的计算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于日常管理的深度和广度。

(六)变动成本法为管理会计系统方法的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首先,利用变动成本法的资料可深入进行本量利分析和日常经营风险分析:预测盈亏临界点、规划目标利润、确定目标销售量、进行敏感分析等。其次,变动成本法有利于科学的短期决策。由于短期决策一般牵涉的期间较短,变动成本、固动成本和业务量之间的增减变动关系能保持在相关范围内,因此,在短期决策分析中,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保持固定不变,相应的贡献毛益指标代替利润指标,从而可以采用“贡献毛益法”进行亏损产品处理、是否接受追加订货等问题的分析,或者采用“边际分析”确定最佳售价等。变动成本法所提供的信息资料使短期决策分析更为科学、简单、易于理解。最后,变动成本法有利于建立弹性预算、制定标准成本、实行责任控制等,它使企业在进行控制时目标成本、目标利润与实际数据具有更强的可比性,对实际执行部门有更好的约束与激励作用。

三、变动成本法的缺点

(一)变动成本法的成本分类有较大程度的假定性

由于实际经济生活中混合成本大量存在,成本按性态分类带有假定性,同时,以变动成本法提供的成本资料为基础的各项预测、决策和控制方法的准确与否,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混合成本分解的准确性。

(二)不符合传统产品成本的要领的要求

由于变动成本法下,产品和存货成本不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不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这一新的成本计算方法不符合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不被财务会计所接受,而且与税 法的有关要求相违背。

(三)不能满足长期经营决策的需要

长期经营决策不同于短期经营决策,它所解决的是诸如增加还是减少生产力,扩大还是缩小经营等方面的问题。而这种决策需要能提出若干年后也相对准确的预测数据作为依据。从长期来看,由于技术进步和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总额很难固定不变,甚至可能发生重大变化。而变动成本法下假定的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只能保持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所以,尽管变动成本法所提供的信息在短期经营决策中能作为确定最优方案的重要依据,但对长期投资来说,它难以胜任。

(四)不能满足产品的定价决策的需要

一方面,产品定价以弥补因生产产品而发生的支出为基础,即既要补偿变动成本,又要补偿固定成本,而变动成本法仅以单位变动成本作为定价的基础,所产生的贡献毛益可能不足以补偿固定成本,从而导致企业经营的亏损。另一方面,随着产量的增加,单位产品所分担的固定成本下降,从而带来单位产品完全成本的下降,这是最佳经营规模决策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而变动成本法的单位产品成本不能直观地揭示这种变化规律,产品定价时又不能充分利用这种竞争优势。

(五)完全成本法过渡到变动成本法时,会影响有关方面的利益

在实际工作中,如由原来的完全成本法过渡到变动成本法时,一般要降低期末存货的计价。因为要等这些存货售出时才能实现利润,于是就会减少当期的税前净利。这就会使企业延迟支付当期的所得税和股利,从而影响当期税务和投资者的收入。

参考文献:

短期经营决策方法范文2

【关键词】本量利分析法 经营管理 局限性 敏感性 盈亏平衡

一、研究背景

淘宝网作为亚太地区较大的网络零售商圈,不仅满足广大的消费者可以足不出户的买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还节省了众多卖家一大笔的成本,如店铺租金、税费等。但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物流系统的基础上。物流系统实现了商品由卖家发送到买家等一系列有计划的运输过程。

中国的物流行业起步的比较晚,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物流行业的发展也是相当迅速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客户需求趋于多样化,商品种类日益丰富。物流企业为适应当前环境,必须不断扩大其规模,进行适当的整合调整,细化分工,从而其成本构成种类也随之拓展。那么,在物流行业如此受欢迎的情况下,物流企业如何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谋取可观的利润,如何控制业务量调整价格实现利润?这便是我们要研究的成本-业务量-利润之间的关系。

二、物流企业的本量利分析

(一)物流企业的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又称保本点分析,当收入和成本相等(即息税前利润为零)时,物流企业的经营所完成的营业额或者业务量。即盈亏平衡分析就是单价、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业务量、利润等之间的函数关系分析。盈亏平衡分析有助于企业管理者进行经营决策,以保本点相对应的营业额或者业务量为起点再在其基础上制定经营方案,实现利润。

(二)物流企业的敏感性分析

在本量利分析法中,业务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以及固定成本等因素的变动都对利润产生影响。只是不同变量的变化程度对利润的影响程度会不一样,这些变量就是敏感因素。如果某一变量变动较小,可是该变量变动时利润程度变化大,可以说利润对该变量比较敏感。

三、本量利分析法在物流企业的其他应用

(一)物流企业半固定成本的本量利分析

本量利分析的成本性态分析强调的是一定期间和一定的范围。固定成本在一定期间一定范围内是不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果当一个范围增长到一定的限度处在另一个范围内,固定成本也跳跃到一个新的水平且保持不变,那么这种固定成本称为半固定成本。

(二)本量利在物流企业现金流量中的应用

现金流量是指企业通过一系列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现金流量包括初始现金流量、营业现金流量和终结现金流量。三个现金流量代表了公司的三种状态,其中最令人关注的就是营业现金流量。营业现金流量是指投资项目投入使用后,在其寿命周期内由于生产经营所带来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

四、本量利分析在物流企业应用中的局限性

(一)物流企业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不能明确区分

本量利分析要求把成本明确的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但是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区分没有一条很明确的分界线。比如,一个物流公司的基本人工工资是固定的,可公司加班所发生的工资却又不是固定的。工人每个月固定的工资可以是固定成本,而加班费就相当于变动成本。那么该工人的工资就难以区分是固定成本还是变动成本了。还有流通加工和信息管理有时候需要租用临时设备等情况。所以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区分在实际操作上有一定的困难。

(二)物流企业成本和收入不一定是完全线性相关

从盈亏平衡分析中的临界图中可以直接的看出,成本和收入呈线性相关。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固定成本有可能是半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也会受其他因素影响与业务量不是呈线性关系,所以总成本线有可能是曲线。再联系我国现在通货膨胀的情况,即使单价不会变动,单价代表的货币价值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本量利分析法在物流企业经营管理中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再完美的方法也有其局限性,所以一个物流企业要想在行业中立足,不仅要适当的利用好本量利分析法,还要与实际相结合,实现更多的利润,建立强大的经营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小杏.本量利分析模型的扩展与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0.

[2]金来富.本量利分析方法探究[J].会计师,2009,(10).

[3]褚洪生,卜华.本量利分析及其应用[J].财会通讯,2008,(7).

[4]孙振丹.本量利分析的局限性[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

[5]冯静波.本量利的敏感性分析[J].新西部,2008,(24).

[6]符绍强.本量利分析法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史研究,2002,(2).

[7]孙茂竹.管理会计学[M].第六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8]藤晔,卫桁.本量利分析在企业的应用[J].chinabtnet,2012,(1).

[9]徐英.本量利分析在企业短期经营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商业,2013,(8).

[10]芳园丽.基于不确定因素的本量利分析在经营决策中的应用[J].科技和产业,2010,(2).

[11]臧大喜.现代报业经营中本量利方法的应用[J].当代经济,2012,(2).

[12]魏清泉.本量利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商界,2010,(8).

[13]吕洪波.本量利分析法应用于企业的案例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7).

短期经营决策方法范文3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社会经济和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推动形成了以预测、决策、预算、控制、考核评价为内容的管理会计体系,至此“,决策与计划会计”和“执行会计”构成管理会计完善的体系。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管理会计发展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脉络,管理会计在吸收西方管理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不断创新,产生了很多独特的管理经验和方法。目前,西方国家盛行的作业成本法、成本企划、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标杆管理、适时制等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在我国部分企业得到了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面林万祥(2008)认为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①改革开放前与计划经济和国营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主要应用有厂内经济核算、经济活动分析、资金归口分级管理、厂内银行、内部结算;②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至20世纪末与转型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会计,这一时期大量引进西方管理会计并结合中国实践进行应用,但是在成本会计系统、短期决策、资本预算、业绩衡量等方面,应用比例低于美国和日本;③21世纪初与国际趋同和本土化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标杆管理、适时制等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开始在我国部分企业得到应用,一些方法的本土化改良研究也已广泛开展。2.推广应用的措施方面由于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此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李晓洁(2005)认为,推动管理会计发展,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企业重视,包括设置专业部门、培育相关人才、构建相关信息系统;理论体系的完善。3.管理会计创新应用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巨大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重视,如何有效使用管理会计方法化解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可持续地开展循环经济是理论有待研究的问题。

二、管理会计在提高企业价值中的应用

管理会计在企业中运用广泛,涉及到预测、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等方面。本文主要从成本控制、管理决策、预算管理、业绩评价四个方面探究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以及管理会计如何提高企业价值。

(一)管理会计在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成本控制是管理会计的一个关键环节,其目的是通过找出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及时发现实际成本与预定目标成本之间的差异,以连续并合理地降低成本和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运用管理会计进行成本控制首先应进行成本性态分析,其次按照成本性态分析结果及企业业务特点选择成本控制方法。

(二)管理会计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

1.短期决策企业短期经营决策主要有生产决策、价格决策,采用的决策方法是贡献毛益分析法、差量分析法、边际分析法等。2.长期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新产品开发决策、旧设备更新改造决策等,决策方法包括投资回收期法、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等。长期决策常常会诱使管理者提供虚假信息,为竞争公司有限的资金而高估现金流入、低估现金流出,因此在进行长期决策时一定要评估项目相关信息的真实性与合理性,以做出最优长期决策。3.基于价值链的管理会计决策管理会计可以从三大价值链出发,分别以利润、资金和成本三个要素为导向,构建决策方法框架。纵向价值链应以利润为导向,重点关注其自身的利润诉求,利用利润库分析、客户价值分析和供应商契约调控价值链上各方关系。

(三)管理会计在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1.预算管理的应用全面预算包括经营预算、财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可以运用于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经营预算也称业务预算,是企业综合预算的基础,涉及企业的供、产、销各项经济活动。财务预算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反映预计现金收入、支出、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预算。资本支出预算也称为专门决策预算,与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有关。2.预算管理的意义编制预算使决策具体化,有利于保证决策所确定的最优方案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贯彻和执行。预算管理使各部门管理人员明确自己在业务量、成本、收入等方面应达到的水平,有效安排和控制各部门经济活动,并协调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可以作为控制及业绩评定的标准。

三、结语

短期经营决策方法范文4

论文关键词: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固定制造费用,转换

一.概述

变动成本法是把产品生产过程中直接耗用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包括在生产成本中,而固定制造费用计入期间费用,归入当期损益。其理论依据是固定制造费用在一定范围内不因产量变化而增减,因此不应递延到下期。与变动成本法相对应的是完全成本法。在完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其理论依据是固定制造费用发生在生产领域,与直接材料并无直接区别固定制造费用,因此应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

二. 成本核算方法比较分析

(一).变动成本法

企业采取变动成本核算成本的主要原因有:(1)提供每种产品的盈利能力。变动成本法是按成本性态划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两大类。其贡献损益式为: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边际贡献

边际贡献—固定成本=税前利润

每种产品的盈利能力可以通过边际贡献表示。边际贡献是用于在补偿整个企业的固定成本后还有余额的部分即表示利润。因此,变动成本法能体现各产品对企业贡献的大小。(2)为企业短期经营决策提供有价值的资料cssci期刊目录。由上诉分析可知,变动成本法通过边际贡献的观念反映产品的盈利能力,直接揭示了业务量、成本以及利润之间的关系。企业在短期内生产经营能力很难改变,以贡献损益式为基础的本—利—量(CVP)分析是企业合理计划和有效控制经营过程的重要方法,因此采用变动成本法能为企业决策提供极大的数据资料。

然而,变动成本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成本观念与会计准则不符。我国现行会计准则没有把制造费用划分为变动制造费用与固定性制造费用,而把全部制造费用归入产品成本中。而变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被计入当期损益,所计算出的当期利润与完全成本法下有时会产生差异,进而影响报表使用者决策。因此现行会计准则要求企业使用完全成本法编制对外报表。

(二).完全成本法

企业采用完全成本法是必要的。现行会计准则及税法要求把制造费用归入产品成本。因此,企业采用完全成本法核算产品成本,便于企业期末编制对外财务报表以及纳税申报。

完全成本法也有其缺点。根据损益式的计算方法:

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毛利

销售毛利—期间费用=税前利润

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是当期产量与包含固定制造费用的单位产品成本乘积,同时当企业产量大于销量的时候其固定制造费用停留在存货中,容易会出现产量改变而影响利润固定制造费用,从而企业盲目扩大生产而无助于企业发展,或者造成利润与销量成反比例出项的情况,与现行市场经济客观要求相背离。

(三).小结

因此,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同时满足对内决策以及对外披露的要求。由于企业要根据日常情况变化而作出调整,而对外披露一年可能只需要一次或两次,所以应建立以变动成本法为主、同时通过适当的调整达到披露要求的成本核算系统。

三. 成本核算方法差异分析

例:ABC公司在2X10年1—3月生产一种新产品D,其销售及成本费用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项目

1月份

2月份

3月份

期初存货(单位:件)

200

本期生产(单位:件)

600

800

400

本期销售(单位:件)

600

600

600

期末存货(单位:件)

200

销售单价(单位:元)

20

20

20

单位直接材料(单位:元)

3

3

3

单位直接人工(单位:元)

2

2

2

单位变动制造费用(单位:元)

2

2

2

固定制造费用(单位:元)

1200

1200

1200

管理及销售费用(单位:元)

200

200

200

变动成本法下产品单位成本

7

7

7

固定成本法下产品单位成本

9

短期经营决策方法范文5

【关键词】 预算管理;创新;财务管理

预算管理是企业利用价值和价值形式在科学的市场预测基础上,对企业未来的内部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规划、控制与协调的一种活动,是通过预算对企业经营的全过程进行组织、计划、控制、激励,以保证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的行为。

一、实行以预算为轴心的财务管理模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建立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财务管理模式,不仅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了依据,同时要求企业按总体经济效益的原则,依据主要的预算指标,分级管理,层层落实,以确保企业经营过程和经营成果的可控。建立和推行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财务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的整体水平,有利于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首先要围绕目标利润,编制财务预算,巩固财务目标在企业计划指标体系中的中心地位,力求预算指标既科学合理,又贴近实际,迫使企业内部各部门必须挖掘自身潜能,通过努力才能实现,从而为企业科技开发、增收节支等项工作的开展增添动力工业技术经济和压力;其次提高财务的控制和约束能力,实现财务预算,加大财务管理的渗透力,拓宽财务管理的工作领域,使财力预算渗透到哪里,财务管理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促进全员和全方位财务管理局面的形成;最后兑现财务政策的实施力度,考核预算的结果。

实施预算管理是企业创新发展必须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资本进入我国,市场迅速发展,资本活动的规模、范围、速度都大大增强,企业在参与对外贸易、对外融资、对外投资等一系列的经济活动时,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挑战性。为与企业创新理念和发展经营理念的战略目标相适应,财务运作人员除了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核算信息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合理预测和揭示企业未来的经营业绩,实现会计从事后业绩报告型向事前业绩预测型的转化。实施预算管理是实现企业经营过程和经营成果的可控的有效途径。财务预算是以财务决策的方案和财务预测提供的信息为基础编制的,从纵向看,涉及企业收入、成本、费用、现金流入、流出等各项经济业务活动;从横向看,涉及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以及各个职能部门的活动。预测是通过预算编制来实现的,决策确定的目标和任务都要在预算上加以落实,财务预算是财务预测和财务决策的具体化,是控制财务活动的依据,预算管理将企业的短期经营目标与长期战略目标相结合,具有机制性、战略性与全员性等多种优点,发挥着其他管理模式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预算管理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方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的环境瞬息万变,对于企业自身而言,企业的生产经营必须有一定的规划,否则其内部复杂的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就不能处于一种有序的状态。预算管理就是这样一种管理方法,它在企业战略的引导下,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为出发点,对企业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进行统筹规划。由于市场经济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也越来越大,需要实施预算管理,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从预算管理在西方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系统的预算管理思想是在市场经济发达的西方提出来的,并且在西方企业的管理实践中得以广泛应用,实践表明市场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其内部管理水平,尤其是预算管理的应用水平也越高。市场经济在我国已经发展了多年,正是这种经济体制,对企业运用预算管理提供了可能并且提出了迫切要求。

三、预算管理是“预先控制管理”方法

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如果不重视信息反馈,管理活动将不会达到预期目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普及,数据的收集、传递、分类、存储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方便。但是即使如此,在管理过程中得到的信息却都是时滞信息。经常在信息反馈和采取纠正措施之间出现时间推迟,造成损失。管理人员需要预先控制。预算管理作为一种预先控制管理方式,正是体现了“防患于未然”这种管理思想。企业在制定预算之前,需要运用各种调查手段,预测外界经济因素、非经济因素给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各种影响,并且通过数学、统计等知识的运用量化这些因素,充分测算预测对象的变动规律,以便使制定出的预算指标能更准确地规划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经过这样科学、合理的编制过程,企业就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外部经济环境给企业带来的影响,规避不利事件的发生,促进有利因素的形成。

四、预算管理是一种目标管理

预算管理是一种将企业短期经营目标与长期战略目标结合的管理方式。短期经营目标的实现,将长期战略目标分解为数个短期经营目标,使得企业的发展规划并不是遥不可及。预算管理将企业的整体目标划分为一个目标体系,员工个人目标的实现,促进部门或责任单位目标的落实,即实现职能目标,职能目标的实现又保证了企业年度经营目标的实现,年度经营目标的累计实现又促进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最终实现了企业的根本目标。

五、预算管理的激励作用

根据行为科学的需要理论,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早在1943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出版的《人类动机的理论》专著中就提出,人的需要按照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顺序,可以依次排列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个方面。当人的某一层次需要得到最低程度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层次需要的满足。预算管理就是贯穿这一思想的管理方式。它将企业目标逐级分解,最终落实到员工个人,形成一个目标链。要实现企业总目标,就需要调动个人积极性,努力达到个人目标,只有每个员工的个人目标都达到了,部门和企业的目标也就实现了。在预算管理中,目标的分解并不仅仅由管理层做出,它经历了一个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的反复循环过程,员工作为最终目标的执行者,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制定出了适合自身能力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员工直接参与了目标的制定,当目标实现时,自身也就会得到一种满足感和荣誉感,故而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有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

六、预算管理的协调作用

预算的制定过程是企业各部门信息相互传达的一个过程。一个好的预算的编制综合了企业中所有职能部门、员工的信息,是企业信息的一个有机结合,最终使企业所有员工为争取实现企业的共同目标而努力,发挥企业内部资源的最大功能。另外在预算管理的实施过程中,要求所有相关部门和员工都必须按照预算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以这样就有效地防止了部门之间出现不协调、相互扯皮的可能,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

七、预算管理具有业绩评价作用

我国企业在业绩评价时总是以往年的实际指标作为参照物。诚然,与往年实际指标的比较可以分析出企业的发展趋势。企业实际的发展业绩却无法显现出来,对企业员工和管理层并无激励、约束作用。由于企业生存外部环境的变迁,内部环境的变革,使得过去指标的可比性降低。预算管理是在科学预测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所面临的各种变化后,系统地做出一系列的目标体系。这些目标体系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等特点。同时也要对比分析各部门、员工的实际指标与预算指标的差异的产生原因。如果是部门、员工的主观因素导致的差异,就应当以预算指标作为其考核的依据,如果是预算指标编制的问题,就应该修正所涉及到的预算指标编制的依据。

参考文献

[1]蔡世风.《我国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会月刊》.2006(1)

短期经营决策方法范文6

摘要:在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新时期,医院必须引入先进经营管理概念,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才能更好地应对日益激烈的全球化医疗市场竞争。笔者拟就管理会计在现代医院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极其构建措施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医院管理会计成本分析制度责任会计

管理会计作为一门新兴边缘学科,一直备受会计界关注和重视,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虽然其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医院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医疗行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来在一定区域内垄断经营的局面被打破,医院的经营压力增加。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医院除了提高医疗人员的技术质量、服务水平、设备能力外,还要增强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积极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才能更好地应对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医院只有推行管理会计,才能实现自身目标。

一、医院管理会计的作用

医院管理会计通过组织、规划、控制、评价和考核等手段,帮助医院运用管理会计的方法分析重要的经济指标,确定医院的发展目标,制定计划,提出措施,并通过比较、评价,寻找薄弱环节,促进医院的发展。

(一)有利于促进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全面提高

医院应用管理会计,能在完成财务会计各项功能的基础上,核算出衡量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经济指标,如固定资产收益率、平均床位周转率、医疗服务收益率等,为准确判断医院效益提供数据。医院还可以借助变动成本计算,盈亏平衡分析、边际贡献法开展定量分析,做好成本核算管理,实现对医院经营活动的科学规划和严格控制,充分合理利用各种技术设备,引进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来调动员工降低成本消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有利于医院的内部经营决策

当今医疗服务逐步市场化,为避免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医院管理者迫切需要其会计系统不仅能在事后提供财务核算内容,更需要为医院未来经营管理提供决策信息。管理会计可以根据财务会计提供的历史成本和实际业务量数据,经过特定分析计量,根据成本份额是否随同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这一成本性态,将全部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用以揭示成本同业务量的内在联系,并建立特定数学模型,为开展成本预测、制定短期经营决策、编制经营预算提供重要而科学的决策依据,提高医院对医疗市场发展变化的信息反馈速度和竞争能力。

(三)有利于医院控制和考核各科室和相关人员业绩

为切实加强医院管理。改善经营,实现医院发展目标,必须对医院整个经营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将反映计划执行过程与决策实施过程的实际数据同体现医院经营目标的预算、标准和定额等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和考核。这就要求借助管理会计中的执行会计理论与方法。建立起完备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的控制系统,推行主任领导下的管理目标责任制,进行全面的业绩考评。

(四)有利于完善医院的财务管理系统

管理会计的功能不是由财务会计系统所能代替的,因此是否建立管理会计是评价医院内部管理是否完善的重要依据。医院应用管理会计,能在完成财务会计各项功能的基础上,核算出衡量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经济指标,如固定资产收益率、平均床位周转率、医疗服务收益率等,为准确判断医院效益提供数据。医院还可借助量、本、利分析,及变动成本计算、盈亏平衡分析、边际贡献法开展定量分析,做好成本核算管理,实现对医院经营活动的科学规划和严格控制,从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二、医院管理会计体系构建措施

(一)建立合适的管理会计体系

在管理会计的推广应用中,应设置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并从制度上和组织体系上保证内部审计人员能够按照独立审计原则开展工作,监督医院的经济活动,确保信息的真实有效。同时要根据医院的经营目标,负责编制财务预算,包括成本计划、目标收益计划等,还要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准确地对科室及员工的业绩进行评价,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建立责任会计制度。

(二)坚持定期成本分析制度

在定期成本分析中,医院成本核算控制中心要合理运用管理会计的专门技术和方法,把医院收入、控制成本支出的情况,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核算。同时编制损益表及比较分析表,反映医院各部门在医疗活动中的动态经济情况,为医院管理者和科室部门的管理人员提供更为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还要对会计报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并作为制订未来规划的参考依据。

(三)实施责任会计与完善业绩评价制度

一家正常运转的医院,通常包括好多不同的经济实体和部门,这些单位各自从事各种不同的活动,如药械采购、医疗科研、后勤保障等,这些活动既相互联系又保持相对独立。如何有效组织这些复杂繁琐的活动,目前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实施分权管理,建立责任会计系统。医院的管理模式应逐步实现从纵向的集权化、控制化管理向横向的、扁平式的分权化管理过渡。以医院各基层科室作为管理权力的基点,在科室成员之间形成一种平等的伙伴式关系;确立广大医院职工的主体地位,赋予他们充分的自、知情权和参与权,使每个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有权依据他们直接掌握的信息,审时度势,适应情况的变化,并在其运作中形成一种以“自主管理”为基础的“自行调节”“自行控制”“自行适应”的机制,以变应变。

总之,管理会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具有参与决策的作用,为经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各医院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应用,不断探索,总结提高,使管理会计在医院的经营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余绪缨.管理会计[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8.

[2]游祖宏.新时期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的几点措施[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5(9):23.

[3]张晓玉.试论建立我国现代医院管理会计制度[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5):360.

[4]马金祥,马驰宇.浅谈管理会计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02,2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