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范文1

作者:余传信

劳动创造美好,劳动改变世界。学校聚焦《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内容要求,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劳动教育育人模式,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引导中小学生发现劳动之美、体验劳动乐趣、享受劳动成果,为我校劳动教育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一、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1、新生入学第一天,开展劳动第一课教育,班主任老师引领示范如何扫地、拖地、并规范班级卫生的标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人生观。

2、班级文化布置有劳动文化,各班张贴劳动宣传标语,让劳动文化真正融入孩子的内心。

3、班会课开展劳动教育榜样、班会讲述名人爱劳动的教育故事、开展劳动实践主题活动,让学生感受劳动的价值,提升学生的劳动精神面貌。

4、学校每周开展班级劳动卫生文明班级评比,促进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体验劳动创造美和改变世界的美好。

5、班主任组织开展好每次大扫除活动,老师带着着学生一起干,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和劳动的收获。

二、创新劳育课程设置

根据我学校校情、学情开设符合学校建设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劳育课程,提高学生学习劳动知识的兴趣和实践劳动的热情。如不同年级设置不同课程,不断深化,社会实践的次数逐步增多、形式日益多样化。

1“特色课”激发学生兴趣

我校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展“心灵手巧”手工课, “烹饪美食制作”,“茶艺”,“组装机器人”等特殊劳动课来激发孩子劳动的热情,以劳促育,培育孩子们动手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2“特色活动”培育孩子爱劳动爱学习的习惯

(1)我校春季和秋季组织学生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实践活动、“劳动研学”活动,带孩子走出教室,体验生活,感受大自然美好,感受劳动的乐趣和劳动的成果,既获得了真实的劳动体验,又增强了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加深了爱国爱乡爱家情感。

(2)我校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家长跟孩子们分享劳动的美,让学生学会珍惜家长的劳动成果,才会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开展“亲子包饺子”活动,爸爸妈妈陪着孩子一起包饺子,煮饺子,品饺子,通过劳动教育增进亲子关系,并体验到劳动的美和乐趣。

三、搭建劳动创造平台

1、学校建立劳动实践基地——快乐菜园子,每个班一个块土地,孩子们在自己班菜园种上蔬菜。劳动课老师带领孩子到菜园子跟孩子讲解素菜生长的特点,孩子在学校就可以体验自己亲手种的菜。

2、学校通过我们的传统节日和其他节日为平台,为学生搭建劳动桥梁。春节开展我们的春节手抄报,春节制作花灯、包饺子、贴对联劳动教育。端午节开展包粽子比赛。中秋节开展制作月饼。植树节带领孩子们植树,一起为学校增添新绿。在雷锋节和重阳节,组织学生走进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劳动感恩身边有需要帮助的人。这些活动丰富、有趣,又契合生活,让学生们充分参与其中,感受劳动的乐趣。

3、通过综合实践课、主题班(团队)会、专题讲座、征文比赛等,将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四、建立良好劳动评价体系

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范文2

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没有必要的劳动教育,学生就不可能得到完整的教育,这是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因此,学校十分重视并竭力做好这一工作。

劳动课是新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根据我校实际,我们充分整合各种活动,挖掘学校潜力,利用学校资源,将活动课程化,进一步挖掘并开设了校内和校外劳动基地,校内每个班级认领自己的绿化区,校外在学校周边的果园设置劳动实践基地,学生定期开展到实践基地劳动的活动,体会劳动的喜悦,为学生丰富的劳动课程打下基础。

一、在果文化课程基础上,深入挖掘,开设特色综合实践劳动课程,学校在校园内设置班级劳动区域,校外设置劳动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

二、学校开设了根雕、泥塑、十字绣等相关社团,并建立果文化展示室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

“居家小小设计师”、“变废为宝小制作”、“ 心灵手巧我在行”等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利用各种材料做成小制作,感受纸张、布块、针线、盒子、一次性水杯这些小物件经过巧手后发生的神奇变化,培养了观察力、想象力、创意物化能力。

打理家务、入厨做饭、植物养殖、玩转游戏、趣味健身……“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活动主题“ 家务小达人”、 “垃圾分类我在行”,低年级小主题“叠衣服”、“每天早早起床叠被子”、“整理我的房间”等等,让家里干净整洁;“护绿小卫士”让绿色净化心灵;“我是厨房小帮手”、“ 我和蔬菜交朋友”让一粥一饭表达对家人的爱;“一起来做老游戏”让亲情洋溢;“做时间的小主人”、“体育锻炼我最棒”让身体更健康。

三、实验探究篇

“生活中的图形”、“趣味小实验”、“我是小小科学家”活动中,学生们在科学实验中学会思考,培养了动手能力,激发了创造力,认识到科学就在身边。

在进行学校劳动教育同时在家也积极开发劳动课程,开展了孝心感恩父母、我为父母端杯水的活动,体会父母的艰辛,同时也让孩子学会感恩,融入感恩教育。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为学生教育互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虽然,劳动教育课程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是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学生的知识面变广,成效较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劳动课并不总是有效的发挥其作用,甚至,适得其反成为师生的负担。而这一点在农村体现的尤为明显。

一方面农村学校条件较差,资金不足,软硬件设施缺乏,甚至没有专业的劳动课教师,学生有效开展劳动课成为空谈。而且现阶段学校开设的劳动课多是“花式”劳动课,实效性和实用性都有所欠缺。未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合力,使的教育效果未达到预期状态。

另一方面,在多数家长的认知里只有文化课成绩完成的出色那才算是“好孩子”。尤其是在劳动方面现在的孩子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尤其是农村从学校,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好好学习就行,干什么活。”农村家长观念滞后,认为孩子不用学习也能够种地、做小买卖,上学就是为了考学,为了跳出农门。致使孩子缺失了最基本的自我自理能力,并且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都有普遍的降低。

针对这样的状态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推动此项工作的进行。首先,学校解决劳动课教学资源的配备,根据文件要求配齐配齐全物资,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协调教师,在现有的基础上挖潜,拿出经费和时间来,让老师走出去学习相关的劳动教学方法、理念。解决教的问题。其次,做好全体教师的宣传推进工作,让全体教干教师在思想上统一认识,真正从根源上接受劳动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从而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把劳动思想、理念、做法等等,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去影响孩子,让他们建立起最基本的劳动观念。从而解决想不想的问题。三是召开家长会,进行家校沟通,提高家长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不要停留在旧观念上,劳动是每个健康的人必备的技能,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也让家长认识到,劳动并不是之前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需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更高层面。解决家长认不认可的问题。通过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全方位的推进,保证劳动教育在学生、家长层面全面开花结果。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保障。

对于乡镇学校中,劳动的资源并不缺乏,只是在于劳动资源课程的开发与配置上。

以我们乡镇为例,学校处在全国闻名的红富士之乡,学校周边劳动资源配置完善,学校利用校园的空地开发出适合本地风土人情的果劳动课程。学校建立自己的果园,让孩子们经历苹果成长的过程点粉-疏果-套袋-摘带-采摘等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及能体会到劳动的不易,珍惜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同时也能够体会父母劳作时的辛苦,做到感恩父母。多让孩子走出去,经历劳动的艰辛,同时体会劳动的乐趣。

劳动教育不单单是学校教育,正式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才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家庭教育是不可获却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学生的劳动教育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可以建议家长给孩子多一点时间和空间: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参与家务劳动;给孩子一定的物质基础,自主劳动;给孩子良好的空间,享受劳动;给孩子一个方法,学会劳动;给孩子一些要求,坚持如一;给孩子一个规则,体味劳动。

经历了劳动教育,学生在照顾果树、照顾花草、整理洗漱自己衣物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自理能力,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习的急积极性有所提高。学校举行的感恩父母活动在同期进行,在活动中许多的孩子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都令人刮目相看,家长也反应孩子回家与父母的话题也多了,能够在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融洽了许多。

我们都已经意识到劳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尤其对于乡镇学校,劳动为所有孩子的明天,劳动也是所有孩子的明天,真正的让我们携手共进,让劳动教育真正融入我们的学习生活。

综上,我校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以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的开展,与学生同在共行,帮助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品德修养,增长技能、增强综合素质。进一步打造高效的劳动教育课堂。

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范文3

Abstract: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re battle position of cultivating middle-level professional laborers. However, the attitude to labor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students goes from bad to worse at present with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This paper, taking this as a research, unfolds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the weak attitude to labor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student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thods of trying to solve to be conducive to transformation and strengthening of attitude to labor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students.

关键词: 中职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教育;劳动意识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students; attitude to labor; labor education; labor awareness

0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企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培养初中级劳动者的主阵地,中等职业学校自然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但学校过分注重对学生技能和智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劳动方面的教育。中职学生在校劳动观念淡薄,劳动意识不强,顶岗实习期间不愿吃苦,怕累怕脏,由此可见,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劳动观念的教育,意义十分重大。

1 中职学生劳动观念淡薄的主要表现

1.1 各扫自家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班内任务有大有小,有轻有重,安排值日表时不可能真正做到“人人平等”。那么那些承担繁重、扫尾任务的学生,自然要在最后才能忙活起来。而那些只要完成细琐任务的学生在做完自己份内的事情之后,就会站在一旁等组内其他学生,没有主动上来帮忙的,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精神,集体荣誉感一点都得不到体现。

1.2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有些学生在值日时会将自己负责的区域范围打扫之后,就丢下劳动工具走了。至于自己负责的区域到底干不干净,干净程度如何,劳动委员有没有检查,需不需要重新打扫;即便打扫完了,劳动工具放在哪,要不要摆放整齐,都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还有些学生虽然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自己又懒得动手,又不愿意去做;又找不到别人帮忙,就装作忘记了。等到班干部或者班主任问起的时候,他就装作一脸无辜的样子,表明自己不知道抑或忘记了。

1.3 以己度人,推己及物 有的学生在轮到自己值日的时候,将属于自己份内的事情不做,而强行摊派给其他的学生;更有甚者,竟然拿着父母的血汗钱,雇自己的同学帮自己打扫卫生。有的学生临时任务安排时,直接就是“我不愿意”。

以上种种表现只是中职学生平时劳动表现中的一个个缩影,由此可见,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劳动观念的教育势在必行。

2 加强中职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2.1 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中国几千年来就有的“学而优则仕”的封建主义思想根深蒂固地存在于社会的各个层面,使得社会各个层面对职业教育有着错误的认识: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培养一线操作工的,伴随着他们的只“苦、累、脏、差”,就是在厂里干活的。正是社会的普遍看法具有片面性,使得大部分学生产生了极大的自卑心理,觉得来职业学校念书是一件没有面子的事情,在亲朋面前甚至都不敢或不愿谈及自己的学校,专业。这样,就会导致学生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疏于管理自己,放纵自己,就会更不利于职业教育朝着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

2.2 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要适应未来的职业活动,固然需要足够的知识和较为完善的技能,但是一个人的主观意识直接决定着人的能力的发挥和行为的结果[1]。而且现代社会特别提倡劳动者的素质,没有高尚的劳动品质和极强的劳动能力,员工的技术优势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工作质量就得不到保证,在高的技术水平也无济于事。职业教育作为就业性教育,其培养学生毕业之后将直接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他们能否健康发展,能否成功地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与自身的劳动素质紧密相关。

因此,中职学生应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与未来职业的关系,才能培养和塑造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3 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理发展表现为正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阶段,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2],而劳动教育总是具有一定的政治和道德意义,是学生整体素质教育的一部分。通过劳动教育,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劳动美德,养成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改变懒惰的劳动习惯,塑造自己的责任心和团队协作品质;另一方面可以强健体魄,在劳动的过程中养成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并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3 中职学生劳动观念淡薄的主要原因

3.1 学生娇生惯养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环境,是培养学生的天然学校。现在的中职学生,都是90后的独生子女,并且许多家庭都是合二为一,孩子作为两个家庭的独苗,自然是家里的宝贝,这些长辈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哪怕是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让学生动手去做。正是由于家长的过分溺爱与纵容,使许多学生眼里看不到具体的“劳动”。再加上家长的片面教育,养成了学生不爱、不肯劳动的坏习惯。

3.2 学校教育缺失 学校在制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工作计划时,劳动教育会被写入计划中,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即使是在劳动礼仪周,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打扫之后,保证校园的干净整洁,再利用中间的休息时间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有的学校将学校的卫生工作外包给保洁公司,学生就更没有机会在学校参加劳动了,让劳动教育成了一句空话。

3.3 教育方式错误 长期以来,许多老师在教育学生时,经常采用劳动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学生迟到,罚值日;损坏公物,罚扫地;打架斗殴,罚打扫厕所。这种惩罚性的劳动往往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让学生对劳动产生一种厌恶。这样,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劳动积极性,而且还让学生对“劳动最光荣”的传统美德产生质疑。

4 转变和强化中职学生劳动意识的措施

职业教育其实就是“就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直接是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因此,要转变和强化中职学生的劳动意识,校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 多渠道展开劳动认识教育

4.1.1 学校层面 学校要加强劳动教育,除了在时间上要给以充分的保障外,还需要给学生积极营造一个具有劳动氛围的环境:一方面可以利用学校的宣传栏、黑板报做专题宣传,班会课上做专题教育;另一方面利用职业院校的优势,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邀请相关企业负责人给学生做专题讲座;同时,还需要在实训车间张贴有关“劳动最光荣”的宣传标语,悬挂“劳动模范”的光辉画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些时候,无声的教育才是深入人心的教育。

4.1.2 学生层面 劳动过程是让学生从不会到会,从不擅长到擅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一个知识积累与运用的过程,是改造社会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活动。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手脑并举,全面发展”是职业教育的根本性要求,学生在自身层面应当树立正确的劳动认识:劳动是个人在社会上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好体现,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未来。其次,应积极配合好学校做好相应的教育工作。第三,要不定期展开评价,及时对自身的言行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帮助自己尽快全面清楚地认识自己和改正自己。 4.1.3 社会层面 首先,应该让学生正确了解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根据社会的需求而诞生的教育,是为企业的存在与发展服务的,是为了将来顺利就业而服务的。其次,帮助学生搞清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联系与区别。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都属于国民教育体系当中,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经济。只不过职业教育强调的是实践操作能力,普通教育强调的是理论知识应用能力。

4.2 多载体深化劳动教育

4.2.1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从个人角度来讲,通过对个人所处的环境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学生转变思想观念是核心,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尤其是新生中有87%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可有可无[2]。学校职业指导人员应强化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还需要在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随时作出调整,以适应个人的发展需要。

4.2.2 礼仪周活动塑造学生 劳动礼仪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一定时间量的劳动,让学生明白劳动的目的和意义:劳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强身健体,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有利于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提高学生的文明水平,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实施学生劳动礼仪周制度,有利于培养学生人主人翁意识、自立意识、责任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作风和社会实践的综合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现代职业素养。因此,深入开展劳动礼仪周活动,落实并做好劳动礼仪周活动,使得劳动观念深入学生内心。

4.2.3 榜样带动学生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学生对劳动有了正确的思想认识之后,老师必要的引导示范则起着积极而又深远的意义。1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更强调:“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3]。”中国自古就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古训。所以,在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老师积极参与其中并没有降低老师的身份,反而给学生以无言的鼓励与鞭策,同时,还增强了师生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4.2.4 竞赛提升学生 有竞争才有激情,才有动力。学校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劳动素质。学生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之后,需要逐步并迅速地应用到实践中去,开展竞赛活动是最直接最有效果的形式。通过多种劳动竞赛,不但强化了学生的劳动能力,更深化了他们劳动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贡献的道理情操。

我们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认真反省了自己的失误,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来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学会劳动[4],适时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自理和自立能力,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劳动观,“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思想境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幸兴.当代中职生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的表现、原因和对策思考[N],2010-8-3.

[2]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范文4

【摘要】德育成效是当前我国学校极为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国外学校德育在教育方法、途径以及内容上都显示出众多特点,本文拟在分析国外一些国家的德育工作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对我国学校德育工作方法的思考,为加强和改进我国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国外 学校德育工作方法 比较研究

德育,作为一种特殊性的教育,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面对现实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德育实效是无法令人满意的。本文拟在分析国外一些国家的德育工作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对我国学校德育工作方法的思考,为加强和改进我国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1.美国、日本、韩国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比较与分析

德育工作方法是为完成德育任务,实现学校培养目标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当今国外学校无不重视研究、改进德育途径和方法,以求德育的最佳效果。从国外一些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来看,概括地说,它们所施行的德育方法,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1 课堂教学是传授道德知识的基本方法。

从人类教育史来看,学校教育形式由个别化授课制发展到班级集体授课制是教育发展上的一大进步,当今世界各国学校的一切学科包括道德知识的传授仍以课堂师授为基本形式。在国外,常见到的也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记。尽管国外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随时提问,授课教师在课堂上也开玩笑,但课堂教学仍然普遍运用传统的“灌输教育法”。可以说,在国外学校诸种德育方法中,课堂“灌输”则是国外学校无不采用和施加意识影响的基本方法。

具体地说,尽管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学校德育叫法不一,课程设置也不尽相同,但一般都把德育作为一门正规课程来讲授。比如美国称学校德育课程为“公民教育”,在开设课程方面,一般开设的有公民课、道德价值课、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世界观方面的教育课等。

日本文部省从1990年起实行一套法定的“学习指导纲要”,其中加强了有关公民道德的科目和内容。日本大学的教育系或教育学院的学生必须学习专门改进了的课程:德育和专门活动,以及全部规定的学科,必须获得德育的基本学分。日本现专门拨款用于改善和加强德育工作,呼吁学校德育应与其它学科有相同的地位。学校开设了道德必修课,发给道德教科书,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判断能力、思考能力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希望家庭、社会和学校一起进行综合道德教育。

1.2 德育渗透是施行德育的重要形式。

美国不仅注重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德育,还注重通过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和校园环境建设、咨询、指导以及管理工作等形式进行德育渗透,促进学生品德的完善。美国不仅重视利用大众传媒等加强德育工作,而目重视通过社会公共环境的情境熏陶、渲染、渗透作用进行德育教育。美国不惜大量投资进行社会政治环境场所的建设,如美国首都华盛顿就以拥有众多的博物馆而著称于世,此外还有美国国会大厦、白宫、林肯纪念馆、国会图书馆等十多所规模宏大的场所和一百多处参观点。这些社会政治环境和场所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侧面体现“美国精神”,是美国向其国民开展德育的重要基地和生动教材。 

在进行德育课显性教育的同时,国外一些学校都特别注重德育课程与其它学科教学相结合的隐性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内容。日本学校注重通过国语、历史和地理等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内容。国语课采取循循善诱和情绪感染的方法,培养学生尊重国语的态度和团结、诚实、谦虚、自律和合作精神。历史课站在历史的角度,审视日本在国际大环境中的历史作用,并展望日本的发展前景。地理课要求青少年加深对国土的认识,了解日本除了国民的上进心、责任心外“一无所有”,增强他们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教育他们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 

韩国的国文、数学、自然、科学、体育、实验和劳动技能等课程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德育内容。国文课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语言;数学、自然、科学等课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思维方法;体育课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实验和劳动技能课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

1.3 劳动活动是施行德育的必要途径。

世界众多国家普遍认为,开展劳动教育是造就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条件。联合国教科文第38届大会决议中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一体化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这样做可造就熟练的劳动力,而且可使教育与日新月异的劳动条件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并有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在西方许多国家里,学生的生活与职业指导是通过和借助劳动教育进行的。在大学里,它们认为让学生参加劳动,有利于培养学生今后具备为国家利益而努力工作的献身精神。

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范文5

较差的行为习惯间接地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阻碍着学校的发展。

1.从学生实际来看:

一是生源年龄参差不齐,原籍所在地的基础教育条件差,学前教育不到位。二是学生方言较重,师生交流困难,给接受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增加了难度。三是移民学生流动性大,异动频繁,学额巩固难。

2.从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看:

一是移民群众文化程度偏低,认识观念、风俗习惯、生活习惯有差异。二是受到相对独立的居住环境和相对落后的家庭教育影响,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卫生习惯都比较差。三是移民群众大部分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家中子女又比较多,支持教育动力不足,投入教育的热情较低。

二、加强移民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做法

对一所移民学校来说,加强学生养成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教育实践中,学校大力加强养成教育,找准制约学校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引导学校上下以学生行为养成教育作为今后工作的主攻方向,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理清思路,明确方向。

学校确定“诗书载道,翰墨育人”的办学理念,把“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的办学宗旨作为养成教育的具体载体贯穿到整个学校的教育活动中,找准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突破口,齐心协力抓养成教育。一是师思想,打破教师认识局限,克服教师中存在的“条件决定论”和“生源决定论”等消极思想。二是在学生中明确养成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调动起学生参与养成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三是切实转变家长认识,采取各种形式向家长进行广泛宣传,争取家长对学生养成教育的支持和配合。

2.把学生行为养成教育融入课堂教学。

教师把课堂管理作为对学生进行行为养成教育的一项重要部分,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规范课堂语言,从坐姿、举手投足、待人接物等都要求用礼貌用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全体教师加强了对学生课堂、课间的文明礼貌、卫生习惯、劳动教育等言行督促指导和常规管理。

3.在班级日常管理中突出行为养成教育。

班主任把培养良好的班风作为班级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实际制订班规班约,努力形成奋发向上的班风;利用晨、午、晚检、周一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行为养成教育进行点评。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设养成教育氛围。

环境影响习惯,学校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多重育人环境创设,使学生在校园里感受到的浓烈的文化熏陶。一是加强班级宣传氛围,从班级抓起,办好班级文化阵地;统筹安排,每半月重点抓一项习惯养成教育,建立班级督查考评制度,努力提高良好习惯的养成率。二是营造校园宣传氛围,办好宣传橱窗和长廊,展出包括文明礼貌、劳动教育、卫生习惯等行为规范图片及学生有关活动的照片。三是办好校报校刊,围绕学生在校内外、课内外,从学习、卫生、劳动等习惯,定期定主题出刊,让学生接受教育。

5.在学校生活中加强学生行为养成教育。

一是强化就餐管理。通过学校领导和生活指导教师陪餐、值周教师和少先队检查监督,强化学生排队就餐意识,教育学生爱护保持就餐环境,餐后主动擦餐桌、送餐盘,养成勤俭节约、文明就餐的良好习惯。二是加强宿舍管理。宿舍是学生密集、活动集中的场所,寄宿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生活自理自律能力较差,要教育学生“爱”自己的家;要求学生每天起床后整理好内务,坚持必须经宿舍管理员检查验收签字的制度,通过文明寝室的评比树立典型,强化良好生活习惯培养。

6.创设学生课余活动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巩固养成教育效果。

学校建立了书法室、科技活动室,开展了一系列养成教育主题实践活动,一月一个主题,深化和落实养成训练。

7.结合法治教育,深化养成教育成果。

为了让养成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每学期请法制副校长(派出所长)来校作报告,结合具体案例,谈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从反面事例中认识养成习惯不好的危害性,从而明白“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

8.评优树模,示范引领。

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范文6

 

特殊教育学校中的职业教育,是特殊教育学校基础教育的延伸和深化。教育部颁发的《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特殊教育学校要特别重视劳动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学校要对低、中年级学生实施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好思想,培养学生从事自我服务、家务劳动和简单生产劳动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高年级学生实施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就业能力。”那么,如何发展特殊教育学校的职业教育,才能提高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提高残疾人社会地位,使他们融入社会,是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应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以下谈谈我校多年来在高年级(聋生)职业教育中的工作点滴。

 

一、根据聋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设置不同的专业课

 

特殊教育学校的职业技术教育是为残疾学生将来立足社会、参与社会竞争打基础,是为给社会输送残而有为的劳动者。聋生虽然生理上有缺陷,但他们都有各自的潜能,根据聋生特点,我校确定了职业教育的学习内容,制订了训练计划。文化课: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开设课程,提高聋生的文化水平,为学习职业技术教育打基础;职业课:从七年级到高一,根据聋生生理特点和市场经济需求,开设了缝纫、理发、面点、园艺和工艺美术职业课,主要学习和掌握一些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和基本技能;缝纫专业开设了:缝纫小制作和熨烫知识;理发专业开设了:理发工具的使用,剪头等简单的操作实践;面点专业开设了:制作馒头、学习包饺子等等家庭实用技能;工艺美术专业开设了:临摹、水彩等内容。以上专业教师自编了校本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施教,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生每周各专业学习3节课时,使每名聋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专一,又不限于一个专业,注重培养聋生的综合能力,力争使聋生一专多能,为学生今后就业开拓道路。

 

二、有的放矢,开发专业校本课程,适应聋生发展需要

 

“大力推进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工作,要从残疾学生的现实情况出发。”我校领导充分认识到,开展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对残疾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学校接受适合他们的文化教育和职业教育,走出校门能有一技之长,自食其力,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开发校本教材,使教学有据,学有所依

 

特教学校的职业教育越来受到关注,但因为各地职业教育的情况不同,所以没有统一的教材,各校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材。我校目前已有的校本教材,缝纫、理发、按摩、计算机、面点等学科,为师生的教与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开发新的职业教育课程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职校要以聋生的生存、发展、平等参与社会为本。我校开展市场调研进行实践论证,增加了新的专业,开设了布艺制作、沙画、木耳养殖等项目的职业教育内容,使学生掌握了一技之长,为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布艺制作

 

在课堂上,通过学习布艺制作的基本方法,使学生感受到布艺制作的乐趣。在制作中教师要与应用紧密结合,在浓厚的情感气氛中利用各种布料进行艺术造型,制作的作品生动形象,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和创造精神。

 

2.沙画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增设了沙画课程,建立了沙画教室。沙画有助于培养聋生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审美能力、自信能力。通过玩沙子过程中,聋生的负面情绪得到合理宣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让聋生在体验与深究中成长,在无声的世界里感到美、心灵得到艺术熏陶。

 

三、培养聋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拓展职教新模式

 

我校在职业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走出课堂,请进学校”

 

(一)让教师、学生“走出课堂”

 

学校应派教师出去学习,学成后再教学生;让学生“走出课堂”,联系实习点,把学生带出去学习。如:面点专业把学生领到饭店去实践,让学生体验学习技能的重要性。

 

(二)“请进学校”传授知识和技能

 

如:木耳养殖,请有种植经验的技术人员来校教授,师生共同参与学习和劳动,受到家长的好评。

 

近年来,我校通过职业教育实践活动,学生制作了很多作品,展示了我校职业教育取得的丰硕成果。布艺专业:学生制作的红辣椒、布艺南瓜等等,形象生动、色彩艳丽;美发专业:学生设计的发型时尚、新潮;面点专业:学生制作的点心好吃又好看;沙画专业:学生创作的图案栩栩如生,受到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目前,从通化市特殊教育学校毕业的学生,已有多人靠着面点手艺、缝纫、理发、找到了工作。

 

总之,特殊教育学校要开好职业教育课,寻找合适残疾学生生存发展需要的专业项目,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残疾学生学到一技之长,成为自食其力的人,我们教育工作者还需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