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起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劳动教育起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劳动教育起源

劳动教育起源范文1

各区、县劳动局,市属各局、总公司劳动处,各计划单列企业:

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调整企业离退休人员离退休金的通知》(京政发〔1994〕29号)规定,现将调整企业、机关事业单位1986年10月1日以后新招收的劳动合同制工人和支援乡镇企业科技人员、技术工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和标准通知如下:

一、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为劳动合同制工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由按工资总额的18%调整到19%;劳动合同制工人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由按个人工资总额的2%调整到5%。

二、乡镇企业聘用的科技人员、技术工人的基本养老保险费,要逐步做到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不再按年龄划分。这次暂规定乡镇企业一律按每人每月120元为聘用的科技人员、技术工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聘用人员个人按每月28元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三、本通知自1994年1月1日起执行。

劳动教育起源范文2

 

人们对聋童的培养目标和模式还存在着许多模糊认识和偏见。如,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将来依靠社会福利,只要一张“残疾人证明”就“牢靠了”,因此对孩子学习漠不关心;有的认为聋童无法成为社会有用之才,能自食其力已不错了。

 

陈鹤琴认为:要把聋童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成为具有爱国精神的、掌握一定劳动技能和生活能力的公民,同时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具有现代意识。要相信每个聋童都有潜能,不发展就会有限制。

 

要根据“功能补偿、用进废退”的原理,处理好全面发展与扬长避短的关系,确立正确的聋童发展观,只有彻底更新教育观念,才能使聋校教育符合时代的要求。

 

二、让家长参与学校教育

 

特殊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事业,仅仅依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积极配合和参与,而家长的合作与参与有利于教育的有效进行和孩子的良性发展,学校与社会更要为家长参与教育提供帮助和指导,家长自身也要积极争取机会和权利,并通过提高自身的参与能力,配合学校促进聋童的发展。

 

首先,学校应发挥自身的优势,帮助家长提高参与意识与能力。

 

第二,家长应加强与学校老师的联系,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并将其在家中的表现向老师反映,互通有无,共同探讨孩子的有关问题。

 

第三,父母是聋童教育的最佳合作伙伴,应尽可能的选择最能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模式,促进孩子的有效发展。

 

第四,让家长参与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及课外活动安排等,让家长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学校及老师进行协商。

 

三、改革聋校的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劳动能锻炼聋童的肌肉、筋骨、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促进身体发展;能培养聋童智慧、情感、意志和品格。能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锻炼,促进“以目代耳”的代偿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聋童认识活动和智能的发展;能培养聋童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促进其自强自立。

 

根据陈鹤琴提倡“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活教育理念,聋校的劳动教育应作如下设想:

 

1. 家校配合对聋童进行劳动目的和意义的教育。在家中,家长勿包办代替;在学校,教师要敢于放手。通过宣传人类的起源发展与劳动的关系,让学生渐渐产生劳动光荣的意识。通过卫生劳动包干、比赛、奖励等形式,培养聋童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主动劳动的品格。

 

2. 训练劳动技能。要教会聋童认识和使用简单劳动工具,获得初步的生产意识和技能。班级要有计划地安排一些固定性和机动性的劳动,使聋童在做中求进步。

 

3. 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班级劳动是培养自觉劳动习惯的最经常性活动,应通过严格的劳动纪律,培养聋童的劳动习惯和对工作的责任心。

 

4. 培养独立生活能力。要从生活自理入手,如整理书包、叠被子、洗澡洗衣、打扫房间、洗涤碗筷等,逐步增加劳动难度。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反复指导、训练,逐步形成独立意识和自治、自理能力。

 

四、深化聋校课程教材的改革

 

运用陈鹤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活教育理论和聋校教育的基本原则,调整现行的学校课程,完善活动课程,构建技艺课程。通过组织大量的自然考察、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技艺训练,解决因听力障碍而使聋童受教育机会减少的问题,为其开发潜能认识自我,创造适合的环境和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同时,要组织人员根据改革要求编写实用性较强的校本教材,包括活动课及技艺课教材,以补充统编教材的不足。

 

课程设置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技艺课程三大类:

 

1. 学科课程。根据实用性、补偿性原则增设笔谈课(含会话课)、阅读课及“信息技术课”、“英语初步课”。在总课时量不变的基础上,用大小结合,长短课结合的形式落实教学内容,以适应聋生的实际要求,补充统编教材的不足。

 

2. 活动课程。根据实践性、操作性、主体性原则,设计适合聋生特点和学校实际的课内外系列活动。

 

3. 技艺课程。将“教学计划”中“美工”与“劳技”从学科类课程中单列出来,与学校新开设的专业技术课合并为技艺类课程。

 

作者:石聪颖

劳动教育起源范文3

10月24日,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检察院和区社会福利院共建的“心港湾未成年人观护基地”正式启动,这是该院未成年涉案人员“重返社会”公益服务项目的组成部分,也是拓展司法帮教与社会关爱相结合的社区矫正新路的又一有益尝试。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是困扰世界各国的一个现实的社会难题。起源于欧美的社区矫正,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青睐。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2003年7月的《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是我国第一个关于社区矫正的国家层面的规范性文件,其中明确将“罪行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犯”作为重点对象。但由于社区矫正中没有确立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社区矫正管理制度,不加区分地与成年人混同操作,既不利于未成年人的矫正,又影响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效率。

现实中主要是对未成年矫正对象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或者组织在一定的社区、街道参加一般性的学习教育,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是无所事事。即使是为他们介绍了一定的工作,往往是嫌工作辛苦且待遇过低,干不了多久就会自动放弃,之后又会和以前的团伙成员或社会上一些不良少年混在一起。对此有些社区矫正工作者就加大与他们的联系,让他们每个星期都来社工点报到并交思想汇报,同时进行思想教育。然而他们都是表面应付,回去以后又恢复到原来状态。社工也与这些少年的家长取得联系,试图得到他们的配合,然而往往是得不到配合或者就是家长无力管教。这就导致对这些未成年人监管太严甚至借助警察的威力,会有悖于社区矫正有利于社会化的理念,若监管的松散,又会使这些少年“放任自流”,达不到矫正的目的。目前的这种境况已经成为现实中社工们对未成年矫正对象最“无可奈何”的难点。

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是挑战我们人类智慧的一项“事业”。在最高人民检察院2015年7月的检察机关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典型案(事)例中,北京市门头沟区检察院依托社会单位,建立多元化的“观护基地”,发挥多元化观护基地文化教育、军事训练、社会公益实践、劳动教育、法治教育、心理疏导等功能,对未成年涉案人员的心理和行为进行全方位的观护帮教,“德、智、行、规、劳”五育结合,提升帮教效果,应该是做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中值得借鉴的做法。(文/郑佳婧)

劳动教育起源范文4

为加强德育实践环节,1994年,育新学校利用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在全国率先创办了综合型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深圳市中小学德育基地,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开展军训与国防教育、法制教育、生存教育、环境教育和劳技教育等社会实践活动。

1.军训与国防教育

到育新学校采访,未进大门,我们远远就听到了嘹亮的军歌声和坚定的口号声:“团结协作,奋发向上,刻苦学习,磨练成才。”在学校大门口我们看到原国防部长张爱萍上将和原司令员陈锡联将军分别为“深圳市中小学德育基地”和“深圳市少年军校”题写的校名。进入校园,我们正赶上一个参训学校的结营仪式,从我们面前走过的是一队队步伐整齐、英姿飒爽的少年军人,我们的精神也不由地为之一振。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们很难想象那些原本弱不禁风的孩子,竟然变成眼前准军人模样。他们虽然皮肤晒黑了,但体质增强了,意志坚强了。在这里,他们最喜欢用来相互鼓励的口号就是:“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老师和家长们都说,少年军校像熔炉,磨掉了孩子身上的娇气和骄气,增添了豪气和英气。

2.法制教育

为了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法纪观念,提高他们自律、自护的能力,育新学校于1997年创建了全国第一间中小学法制教育馆,利用现代三维动画和图文展板等形式,直观、生动地向学生宣讲《宪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

模拟法庭是学校法制教育中经常采用且收效显著的活动之一。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模拟法庭上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激烈的法庭辩论,从不同的角度加深了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感悟。

排演法制短剧更是学生们所喜爱的法制教育课,这种生动的教育形式使原本僵死的法律条文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组织学生参观劳教所、戒毒所和监狱等也是学校法制教育的重要形式。一位高一学生参观过劳教所后在日记中写道:“过去我的法制观念淡薄,不知道约束自己的行为,遇事好冲动,且不考虑后果,通过参观我明白了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也知道了如何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3.生存教育

2004年,年仅7岁的深圳小学生袁媛竟救起了因煤气中毒昏倒在浴室里的父母,被传为佳话。小袁媛于2005年被评为“中国骄傲”。袁媛之所以能成功地挽救父母的生命,是因为她在学校接受过消防安全教育。

事实上,早在1998年育新学校就已开展生存教育。如今,这里的生存教育内容已经系列化,包含消防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三防”(防核、生、化武器)教育和户外生存拓展训练等。学校筹建了消防安全教育馆、“三防”教育馆和户外拓展训练场等生存教育场所,其中消防安全教育馆和“三防”教育馆不仅以图文、音像和实物形象地介绍消防安全知识和“三防”知识,更通过多种模拟演习,让学生体验灾难来临时的危机情境,训练学生的避灾逃生能力。

起源于二次世界大战的“拓展训练”既是体能的训练,更是一种心理素质的训练。它通过多种精心设计的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动”。我们在育新学校的户外拓展训练场看到了这么一幅画面,一个号称“天不怕,地不怕”的顽皮学生腰间系着保险绳,在培训师的保护下战战兢兢地登上了离地面10米高的一个小圆盘上,他的任务是抓住前面不到2米处的一根悬空的横杆。如果是在地面上,要完成这一动作那是轻而易举的事,但此刻在10米的高空,他足足站了10分钟,恐惧感使他的双腿不停地发抖,甚至连眼睛都不敢睁开。但是,在下面同学的一再鼓励之下,他终于还是鼓足勇气,纵身一跃,牢牢地抓住了前面的横杆。下到地面,这位脸色仍有些苍白的同学自豪地说:“开始很害怕,从来没有这样玩过。后来跳出去了,也就不怕了。下次上去,我肯定行!”

不需要说教,也无需强迫,只是一个小小的活动,学生便改变了自我认识,建立了自信心,这便是“活动”的魅力所在。像这样的户外拓展训练项目育新学校总共有三十多个,如“孤岛求生”、“穿越电网”、“合力过桥”、“信任摔”、“毕业墙”等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超越自我,体验成功;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协作互助,感受关爱。

4.环境教育

环保意识的增强是人类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为了搞好环境教育,育新学校利用背山面水的地理优势,建立了立体生态教育园。在生态教育园,沿着潺潺的小溪逆流而上,你可以看到水中游动的鱼儿,你可以看到林间飞舞的蝴蝶和蜻蜓,你可以看到小路边绽放的野花,你还可以看到数百种特意栽种的植物,南方四季的果树在这里应有尽有。生物的多样性和大自然的和谐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示。

农业科技园是生态环保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这里有设备先进的温室,有科技含量较高的立体栽种的特种蔬菜园、瓜果园,还有养殖场等。在农业科技园走上一回,参观的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新奇与美感,更重要的是可以认识到科技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蝴蝶馆可能是最吸引学生眼球的地方,在这里学生不仅可以观赏到上千种美丽的蝴蝶标本,可以通过展板、电子书了解蝴蝶的分类、分布、特性等知识,他们还可以亲手制作蝴蝶标本,在实际的参与增强对蝴蝶知识的认识。

目前学校正计划筹建环境监测和污染处理项目,项目建成后,学生将可以通过亲手操作,来了解如何监测、净化、处理和改造空气质量、水质、土质等问题。

5.劳技教育

育新学校大门外曾有一座陕北黄土高原上特有的窑洞式建筑:泥巴的墙壁上挂着一串串红的辣椒、黄的玉米,纸糊的窗格上贴着鲜红的窗花,坑洼不平的泥地上摆着老石磨、旧纺车,低矮的院墙外是一畦畦葱绿的菜地……这里被命名为“深圳教育系统的南泥湾”,一批批学生曾在这里参加开荒、种菜、养猪、养鸡、养鱼等劳动锻炼。如今,因为校园规划调整,“南泥湾”已不复存在,但南泥湾的精神却一直保持了下来,劳动教育也一直保持了下来。

1995年,育新学校成立了职高部(**职业高级中学),先后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汽车维修、电子商务和花卉园艺等专业。

如果说育新学校早期的劳动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那么现在的重点则是面向生活,让学生获得实际生活中的劳动技能。学校利用职高部职业技术教育的有利条件,为初中部的学生和外校参训的学生开展汽车维修、电脑组装和花卉种植等方面的培训,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掌握劳动技能。

建立综合型中小学德育基地,这是深圳市育新学校的一个创举,也是深圳教育的一大亮点。德育基地的创办,既赋予“大德育”概念以丰富而具体的时代内涵,也为素质教育开辟了一个新的空间。十几年来,深圳市育新学校多次在全国性德育工作会议上介绍德育基地建设与管理的先进经验;北京、上海、西安、南京、沈阳等市的教育考察团,多次到深圳市育新学校参观学习。如今,综合型青少年德育基地已遍布全国各大城市,成为新时期教育界的一道生动的风景。

深圳市育新学校正进一步加深德育基地与中小学课程改革二者之间的紧密结合,丰富内涵,扩大规模,继续提升实践活动的教育品质。该技术利用日本酵母素生物菌发酵法,将日本酵母素加锯末、谷壳、米糠、秸秆、猪粪,并调整水分发酵,使微生物有益菌群繁殖,以此作为猪舍垫料。垫料可重复使用,表面温度始终保持在15℃左右,非常有利于生猪生长。

劳动教育起源范文5

关键词:卢梭;自然主义教育;中国英语教育现状;启示

文/王力佳(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一、卢梭简介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是瑞士著名哲学家,1712年出生。他出生后不久母亲便离开了人世,随后他的父亲也被放逐,因此他一直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1750年,卢梭在30岁时一举成名。随后他又写出了许多其它著作,其中包括《论不平等的起源》(1755),《埃罗伊兹的故事》(1761),《爱弥尔》(1762),《社会契约论》(1762)和《忏悔录》,所有这些著作都提高了他的声望。此外卢梭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写了两部歌剧:《爱情之歌》和《村里的预言家》。

从1762年起,卢梭由于写政论文章,与当局发生了严重的纠纷。他一生的最后二十年基本上是在悲惨痛苦中度过的,1778年他在法国埃及迈农维尔去世。

二、自然主义教育理论

卢梭认为,人是依据自然制定的计划而成长的。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学习内容,人所做的就是顺应这个进程进行学习。依据人自然发展的进程与不同时期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此卢梭将自然教育划分为4个阶段:

1.幼儿期的教育(0~2岁)卢梭认为,这一时期主要是婴儿身体的成长期,所以婴儿的身体保养是幼儿期的主要任务。良好的身体状况是学生接受各种教育的基础。为了让孩子从小养成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卢梭主张婴儿应该在乡村环境中成长。

2.儿童期的教育(2~12岁)

随着幼儿的不断成长,他们的独立意识开始形成,但是儿童对外界认识仍然依赖对事物的感官判断,如何针对儿童的感官进行教育是这一时的主要任务。卢梭认为,感觉教育应遵从由触期觉到视觉,再到听觉的顺序,绘画、唱歌、游戏是锻炼儿童感觉的重要方式。

3.少年期的教育(12~15岁)

幼儿期、儿童期的教育让儿童获得了进一步学习的条件,少年期转入更进一步的教育,也就是所谓的智育和劳动教育。在卢梭的观念里,智育不是为了传授科学知识,而是培养儿童的学习思维。

4.青年期的教育(15-20岁)

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信仰教育也是卢梭特别强调的。青年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富激情和热情的年龄阶段。良好的道德教育可以让人获得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我国英语教育的现状

英语现在已经成为国际通用语言,学好英语对我国参与到全球化进程中尤为重要。在我国,英语已成了中国学校普遍开设且学程最长的科目,但是大量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大部分岗位又找不到满意人才。有些学者已经发现,今日中国英语教育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还损伤汉语,消磨中华民族的自尊自信。这是因为在当下的中国教育界,存在一些误区。

(一)盲目追求早教。中国成人对孩子的起跑线教育过度关注,甚至形成早教决定一切的观念,这对孩子的成长及教育都有不良影响。

(二)教育内容缺乏科学性。在中国,学生们进行英语学习都是老师带着学习教材上刻板的内容,而课本上的内容大部分又缺乏实际性,所以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外,大部分教育只重视纵向的知识体系,而忽视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运用。

(三)学生英语学习压力较大。对当代学生来说,各种名目繁多的课程令学生无力应付,几乎失去了自己支配的时间。更高的学习目标以及更大更全的学习内容令儿童不堪重负,这严重违反了儿童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

(四)中国式溺爱危机。溺爱现已成为中国教育的通病,孩子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过度的溺爱使孩子不能正确应对个人生活包括学习,这对孩子的教育是不益的。

(五)教育方法刻板。我国的教育主要是教师的一味教授,即只重视教而忽视学,缺乏实践性。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在实行素质教育,但很多学校的教育仍然不能脱离单一的课堂授课方式,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热情,动手操作能力也较弱。

(六)教育自主性匮乏。大部分家长把自已的主观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因此很多学生学习的不是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就业率、父母的决断成为他们选择一门专业的标准。

四、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对中国英语教育的启示

随着我国应试教育弊端的不断显露,越来越多的人在呼吁教育改革,而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虽然提出较早,但其主张顺其自然、遵循人的成长规律、因人因时施教的教育观,对我国的现代教育仍有很多的启示。

(一)遵循人的成长规律的教育。我们要为学生提供属于他们自己的教育,并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我国的中学阶段相当于卢梭所说的青少年期,以卢梭的观点而言,这个时期的孩子应该多参与体育运动、全面发展,但很多家长只注重社会的需要,盲目跟风。

(二)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当代学生需要具有健康的体魄、丰富的知识、卓越的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求学校教育者具备各种增强学生素质的课程,还要从根本上具备素质教育的意识。

(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是说培养人学习的能力远比教他们知识更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四)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谈及教育,教师的素质首当其冲。教师的素质是多方面的,一个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固然重要,而其道德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也不容忽视。教育者必须先被教育,为人师表,而不可误人子弟。

(五)因人施教。对不同的学生实施教育时,既要充分基于学生的共性,又能针对不同人在智力、体力、兴趣和需要等方面的不同来因人施教。

(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青少年的创造力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建立自己知识创新体系的基础。我们必须摒弃陈腐和固步自封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教育工作中,去自主地学习和创造。

劳动教育起源范文6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平面设计教学 启示与借鉴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同时对人才的质量也有了新的要求,各企事业单位相对于文凭来讲更加重视了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各级院校都在意起培养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以培养就业能力为核心,以企业的需求为教育的导向。因此,传统的教育模式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平面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和创造性都很强的学科,在现今这个信息化时代,游戏设计、广告等行业对平面设计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很多院校都开设了平面设计的相关课程,但是如何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是当前各大院校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一、项目教学法简述

项目是指一种具体的、有经济价值的产品作为制作目的的任务,项目教学法,则是教师与学生以一个共同的目标为导向,利用教学活动去完成一个项目的教学方法。利用项目教学法来进行教学,是以一个或多个完整的项目作为目标,将其融入到教学内容之中,通过设计和实施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此期间,整个项目的设计、实施与最终判定都会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能够将课堂上讲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项目教学法中教师将所讲授的内容与具体的项目进行结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共同制定一个计划,分工合作,教师辅助和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当学生完成了一个任务之后,也就将所学知识和技能牢牢掌握。

在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之前,教师应该对该项目进行详尽的调查、筛选和优化,通过亲自讲解和示范,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工作和学习,在最终结果出来之后,对学生的整体表现和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这种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此转变为以学生、“项目”、实践为中心,这是一项重大的突破,为学生的发展带来了无尽的好处。

二、当前平面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自从我国上世纪末实行了高校扩招政策之后,各个专业的招生人数都在不断地刷新纪录,平面设计专业也与其他专业以一样,如雨后传笋般迅速壮大起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其中的问题也逐渐地明显起来。近些年来的平面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普遍都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很难适应激烈的市场现状,这些问题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与平面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

平面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缺乏。现阶段的平面设计教学主要是以课堂授课为主,重理论而轻实际,所学知识很难受到实践的检验,而且在教学时,教师往往很难做到个性化的设计,导致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同时,由于平面设计的实际操作较为复杂,通常教师所采取的是模式化教学,这所产生的弊端也是极多的。此外,教学方法的缺乏也是十分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平面设计教学缺乏能够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项目,学生的创造性很难得到发展,第二,我国传统教学通常都是重理论而轻实践,创立相关情境教学在平面设计中没有的到很好地利用。

项目教学法最早起源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经过多年的发展,成为了一种十分重要的理论思潮。项目教育法是建立在现代信息社会的一种教育形式,目的是将受教育者社会化,使受教育者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实用型人才。简单来讲,项目教学法就是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出学生的潜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项目教学法,学生利用已学到的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这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最佳办法,这一方法对于平面设计教学有着巨大意义。首先,这一教学方法能够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因为实际操作能力对于学习平面设计的学生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当前设计行业十分缺少具有实际操作能力、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同时,通过项目教学法能够将课堂与实际商业活动结合起来,对学生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有着重要作用。其次,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此教学法中,学生能够独立进行计划工作,在一段时间内能够自行编排自己的学习行为,一旦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那么学习的效率自然是不言而喻。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项目都是一定的难度的,不仅是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更是对于新知识的巩固和应用,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这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设计类的学科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不仅仅要具备艺术设计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如果没有文化的沉淀和积累,是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的,这一点教师们都是明白的,但是在日常教学中却很难让学生明确这一点,此时,项目教学法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完成一个项目,在此期间进行自行领会,这比较是枯燥的讲解要有效得多。

结束语:由以上可见,项目教学法能够将平面设计教学中现存的问题进行一定的解决,可能这并不是最佳的办法,但其产生的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想要使此方法得到成功的使用,就要求教师要在项目的选择和实施上进行合理的控制和引导,需要教师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和心血,希望平面设计的教学能够在教师的不懈努力之下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l]王婷.高校平面设计教学改革初探.美术教育研究,2011: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