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的基础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医护理的基础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医护理的基础知识

中医护理的基础知识范文1

[关键词] 侵蚀性葡萄胎化疗;恶性肿瘤;骨髓抑制;腹泻;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3(a)-090-01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尤其对妇科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疗效更为显著。通过及时、系统地化疗,在化疗过程中抗癌药物有较大的副作用,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和不适,因此,护士在为患者做好各方面的护理工作的同时,还应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使其减少恐惧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院收治1例侵蚀性葡萄胎患者,化疗中药物不良反应较严重,经及时的护理,使患者安全顺利地度过了危险期,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女,50岁,2009年9月门诊以“侵蚀性葡萄胎”收治入院,主诉:清宫术后3个月余,阴道不规则流血。完善相关检查排除化疗禁忌后行化疗。方案为5%葡萄糖+5-FU匀速静点,8 d为1个疗程。患者化疗第5天出现口腔溃疡,面部、颈部色素沉着斑。化疗第1个疗程结束(第9天)患者出现渐进加重性腹泻及严重的骨髓抑制,一度病重危及生命。

1.2护理

1.2.1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对疾病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患者离异,入院之初即对诊断有疑虑,对治疗有抵触心理,态度比较消极,护士主动与其谈心交朋友,掌握其心理状态后及时给予心理疏导,耐心讲解化疗的目的、效果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介绍成功的案例。使患者消除了顾虑,鼓起勇气,积极面对愿意配合治疗。

1.2.2 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

1.2.2.1 口腔溃疡的护理化疗之初,责任护士则告知患者及家属保持口腔清洁的重要性,要用软毛牙刷刷牙,给予口泰漱口液漱口。每日晨间护理时护士认真检查患者的口腔黏膜及牙龈。患者口腔溃疡出现后,护士及时给予饮食指导,加强营养,宜进清淡软食,鼓励多饮水,可咀嚼冰块以保持口腔湿润,用淡盐水、多贝尔溶液漱口,预防口腔感染。口腔溃疡面喷洒溃疡散以利愈合。第一疗程结束后患者口腔溃疡基本愈合[1]。

1.2.2.2 面部色素斑的护理该女性患者,平素爱美,特别注意个人仪表。化疗第5天患者面部、颈部开始出现淡淡的色素斑逐渐加重。因此,患者经常拿着小镜子照,思想顾虑很大,她可以忍受肉体的痛苦,但担心色斑不会消失影响个人形象[2]。护士发现患者的思想变化后,及时与其沟通,告知其色斑是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停药后色斑会逐渐转淡消失,消除了色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使其放下思想负担接受治疗。

1.2.2.3 消化道不良反应的护理患者第1个疗程结束后出现腹泻,进行性加重,护士们都给予了患者很大的关注,注意饮食的指导,观察大便的次数、性状、认真记录好24 h出入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由于患者进食不佳,遵医嘱给予静脉营养治疗,输氨基酸、脂肪乳、氯化钾、维生素C等以改善营养状态,纠正离子紊乱,以提高患者在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经相关科室会诊排除伪膜性肠炎后,经过对症治疗及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患者腹泻逐渐好转治愈。

1.2.2.4 骨髓抑制的护理该患者化疗1个疗程结束后,出现严重的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一度病情危重到危及生命。在护理中笔者对患者执行了保护性隔离,严格限制探视,做好病房的消毒工作。同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动态监测血常规的变化,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及有无出血倾向,及时纠正贫血[3-5]。遵医嘱少量多次输入新鲜血小板及全血,提高患者的机体抵抗力,刺激了骨髓细胞的再生。

2结果

本例患者在正确的治疗及有效的护理下,转危为安,顺利完成化疗。

3讨论

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对于患者战胜疾病、增强信心及配合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淑琴,黄秀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化疗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7,6(12):143-144.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09-2315.

[3]朱小娟.恶性肿瘤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及护理[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4(9):32-33.

[4]殷磊.循证护理的引入[J].中华护理学会刊,2000,6(5):5-6.

[5]仲罕婷,胡爱英,顾海云.循证护理在心脏介入术后减少血管并发症中的应用[J].2005,20(19):704-705.

[6]张玲,王芳玉,秦英,等.癌症患者的身心护理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10):188-189.

中医护理的基础知识范文2

【关键词】 中医护理技术;护士培训;中医医院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39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16-02

我院为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近年来,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病床增多,平均年增加新护士50人。增加的护士中,多为刚毕业的新护士,工作经验不足,业务能力欠缺,临床护理风险性增加。同时,我院作为一家综合性中医医院,需在临床工作中广泛运用中医护理技术,而新入护士并不全是毕业于中医院校,约50%的护士在进入医院之前未接触过中医护理。为使新入护士更好地适应中医医院临床护理工作,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我院于2009年起开始实行护士五年规范化培训,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新入院的本科、专科毕业护士67人,其中本科学历31人、专科学历36人,中医院校毕业32人,非中医院校毕业35人

1.2 方法

1.2.1 培训形式

1.2.1.1 护理部集中培训 采用集中授课、摸拟演示、操作训练等方法,由护理部选定课题,每周1次进行培训。

1.2.1.2 科室轮转培训 护理部制订护士五年规范化培训及考核手册,新护士岗前培训结束分配科室后,由所在科室按照手册内容对护士进行培训。科室配备专门的导师,对培训人员进行指导和评价。编制内护士五年内不定科,每一年每季度轮转一个科室,第2-5年每年轮转一个科室。

1.2.2 培训目标 由护理部分层次确定培训目标。工作第1年:能熟练掌握基础护理技能及相关理论知识,熟练掌握8项中医操作技术,熟知各班岗位职责并能独立完成工作。工作第2-3年:掌握本专科常见药物的相关知识、常见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护理常规,能给病人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工作第4-5年:能熟练运用护理程序为患者实施整体护理,逐渐成为科室的业务骨干并具备初步的教学、管理、科研能力。

1.2.3 培训课程设置

1.2.3.1 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以理论培训为主,时间1周,内容包括医疗护理相关法律法规、护理规章制度及安全、护士职业素养、医院感染基本知识及职业防护、护理文件书写规范以及人际沟通和团队精神。

1.2.3.2 理论培训 理论培训以护理部集中培训为主,课程分为西医“三基”理论和中医理论知识。“三基”理论包含伤口造口护理、循证护理、深静脉置管护理护理、护理安全等内容。中医理论课程设置则以《中医护理学》《中医护理基础》为蓝本[1-2],由浅入深依次涉及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阴阳五行精气学说、经络与穴位、辨证施护、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等,再由各科室根据专科常见病、多发病及优势病种培训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3]。

1.2.3.3 护理操作培训 操作培训以科室培训培训为主,分为西医“三基”操作和中医护理操作。“三基”操作第一年以无菌技术、口腔护理、静脉输血等23项基础护理技能为主,第二年及以后要求掌握CPR技术,能熟练配合抢救。中医护理操作培训项目以《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为蓝本[4],包括艾灸法、中药换药法、中药熏洗法、拔罐法、中药熨烫法等。

1.2.4 考核 科室每月按照培训考核手册规定的内容对培训人员进行操作考试,每季度进行一次理论考试;护理部每年组织一次理论考试,一次操作考试(由护理部组织项目抽考)。所有考试成绩均记入培训手册,不及格者须补考,要求最终合格率100%。

2 结果

护士经规范化培训后,理论水平、操作水平、临床工作能力都有了较大程度提高。培训前后理论、操作考试合格率,见表1。

3 体会

护士规范化培训是完善毕业后护理学教育、对临床护士所进行的专业化培训,是护理学科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护理人才梯队培养的重要任务之一[5]。而在中医医院中,中医护理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份,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将规范化培训与中医药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相结合,“三基”“中医”两手抓,对于提高中医医院低年资护士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保证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上规范、有效的运用有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1] 刘革新.中医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2] 周琦.中医护理基础[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

[3] 李向真.低年资护士中医护理技术规范化培训方法与效果[J].护理研究,2012,26(5):1337-1338.

中医护理的基础知识范文3

【关键词】中医护理学;教学;分层次教学;理论成绩;综合能力;满意度

中医护理较西医护理更为复杂,护生需要具备丰富的中医理论基础,因此中医护理实习十分重要[1]。我国护理学院实施的教学内容和体系以西医护理为主,对中医护理只是进行简单的讲解,并未深入讲述中医护理的内容。由于学校对中医护理不重视导致中医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不扎实,数量不足。中医院往往由护士长和护理部联合制定考核计划对中医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述为主,护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信息传达效率低,教学效果不理想[2]。分层次教学按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分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相应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循序渐进向上攀登[3]。本研究将分层次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医护理教学中,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2月在医院实习的60名护理本科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名。观察组男生1名,女生29名;年龄21~23岁,平均年龄(22.14±0.57)岁。对照组男生2名,女生28名;年龄20~23岁,平均年龄(22.16±0.59)岁。两组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进行授课。观察组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护生实习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12周。前2个阶段为分层次教学实施阶段,后1个阶段为归纳阶段。1)分层依据:行为考试20分、理论考试40分、操作考试40分,根据护生的分数确定层次:80分及以上为优秀层,70~80分为提高层,70分以下为基础层。2)基础层教学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基础,掌握穴位、穴位按摩和敷贴法。提高层教学以四诊、穴位刮痧、熏洗、湿敷和经络学习为主。优秀层教学以深入学习四诊内容、经络、艾灸、穴位按摩、穴位拔罐、中药导入和腹部推拿等,并针对不同的体质进行护理。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生实习结束后的理论和技能成绩,比较两组护生的综合能力及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1)理论考试:基础知识60分,灵活运用基础知识20分,一定难度必做题10分,高层次护生选做题10分。操作考试:参照《中医临床“三基”训练》(护理学分册)和《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标准》2010年版抽取题目并进行评分。2)临床综合能力:参照迷你临床演练评量表进行评价。包括中医四诊、人文关怀技巧、沟通交流、辨证实施护、中医健康教育。1~3分为不符合要求,4~6分为符合要求,7~9分为优秀。3)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护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80分以上为满意,60~80分为比较满意,<60分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以例数(%)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实习结束后的理论和技能成绩

观察组护生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分别为(86.12±3.57)分、(94.95±3.76)分;对照组分别为(80.09±3.41)分、(90.64±3.35)分;观察组护生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t=6.690、4.579,P=0.000、0.000)。

2.2比较两组护生的综合能力

观察组护生在中医四诊、沟通交流、人文关怀技巧、辨证施护、中国特色教育优秀率分别为93.33%(28/30)、96.67%(29/30)、90.00%(27/30)、93.33%(28/30)、86.67%(26/30);对照组分别为70.00%(21/30)、76.67%(23/30)、66.67%(20/30)、73.33%(22/30)、63.33%(19/30);观察组护生在中医四诊、沟通交流、人文关怀技巧、辨证施护、中国特色教育优秀率均高于对照组(χ2=5.450、5.192、4.816、4.321、4.363,P=0.020、0.023、0.028、0.038、0.037)。

2.3比较两组护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

观察组对提高学习护理的兴趣、有利于不同学科综合应用、加深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联系、缩小课本与实践之间的差距、提高分析和判断问题能力的满意率分别为86.67%(26/30)、90.00%(27/30)、86.67%(26/30)、83.33%(25/30)、93.33%(28/30);对照组分别为63.33%(19/30)、66.67%(20/30)、63.33%(19/30)、60.00%(18/30)、73.33%(22/30);观察组护生对提高学习护理的兴趣、有利于不同学科综合应用、加深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联系、缩小课本与实践之间的差距、提高分析和判断问题能力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χ2=4.363、4.813、4.363、4.028、4.321,P=0.037、0.028、0.037、0.045、0.038)。

中医护理的基础知识范文4

【关键词】中医理论和技能 护理人员 在职培训

我院是一所国家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开放床位530张,拥有临床科室19个,护理人员386名,她们几乎都是西医护理专业毕业生,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毕业生寥寥无几,缺乏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学习。因此我院特别重视对其进行中医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培训,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发挥中医护理的优势,体现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的特点,培养贴近临床、贴近患者的合格的中医护理人员,我院于2007年以后对临床护理人员进行有计划、分阶段、分层次的规范化培训,培训后护理人员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工作的能力(基础理论和技能考试成绩、护理文件书写、护患沟通能力、辨证施护能力)显著提高。现将培训方法介绍如下:

1 培训方法

根据不同年资护士实施有计划、分阶段、有针对性的中医知识和技能培训。

1.1参加工作五年内护士

处于这一阶段的护士全部来自西医院校,从未进行过中医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医理论很抽象,不同于西医知识,所以宜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对于这一阶段的护士更注重中医基础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

1.1.1发放护士手册,内容包括中西医知识和其它护士必须掌握的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护理紧急风险预案、护理工作流程、法律法规等)人手一本,以自学为主。

1.1.2采取学习班集中授课,完成中医理论、中医药知识入院三年内培训时间≥100学时学习。学习班别邀请科主任、老中医、主治医师结合临床病例和实际工作,讲授中医辨证知识,便于理解和掌握。

1.1.3专题知识讲座,讲授中医、中西医结合新进展,每季度1-2次。

1.1.4成立中医护理技术示范小组,举办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班,每季度1期。培训班主要采取集中示教、分散练习、统一考试的形式,将拔火罐、艾条灸、刮痧、耳穴压籽等操作技术进行现场演示,讲解相关注意事项,并通过现场提问互动讲解难点,强化记忆。

1.1.5利用院内计算机局域网将中医理论知识(中医基本知识、中医护理常规等)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和操作示范课件,发送到临床各护理单元,供大家阅读训练。

1.2参加工作五年以上的护士

处于这一阶段的护士经过前期培训,具备一定的中医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经验,对她们更注重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病情观察和中医健康教育的培训,运用中医理论做好临床宣教沟通工作。

1.2.1根据中医专科疾病护理特点,各科室制定专科中医护理常规,内容包括疾病证候分类与治疗原则,一般护理,辨证施护,健康教育等,每天坚持利用晨会时间学习,提高其病情观察能力。

1.2.2举办中医健康教育大课堂,将中医饮食指导、情志护理、起居调护、养生康复等基本知识传授给病人,做好自我调护和出院后护理。护士在讲课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转贴于

1.2.3对特殊病例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查房,利用掌握的中医知识,制定最佳护理方案,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不足之处由护士长补充,通过参加此类查房,不断提高她们的实际工作能力。

1.2.4选拔综合素质好、专业技术过硬的护师以上人员担任实习带教老师,督促其不断加强自身的中西医操作技能,在带教学生过程中提高自身水平。

1.2.5选送护士参加省、市各类学术会议及学习班,通过外出学习提高中医知识水平,每名参加者回院后必须完成一次讲座,提出1-2项合理化建议,在临床工作中有新的起色。

1.3高年资护理人员的培养

高年资护理人员除继续强化前两个阶段的培训内容外,重点加强对中医急、危、重症及疑难病例抢救护理的培训,既要不间断的对其进行培训,又要充分发挥高年资护理人员的作用。

1.3.1自学并写学习笔记,护理部根据各科特点推荐必读的中医书籍,定期抽查学习笔记。

1.3.2举办高年资护理人员中医培训班,针对临床各科出现的急、危、重症病人病情观察和急救护理进行情景模拟培训,通过反复实践提高处理技能。

1.3.3选出理论基础扎实、操作技能娴熟的高年资护士协助护士长做临床科室总带教老师,负责实习生、见习生、本科护士的中西医培训和考核工作,通过授课、操作培训和考试考核提高自身素质,培训低年资护士。

1.3.4鼓励外出学习提高中医护理水平。

2 考核

各层次护理人员培训后每月接受护理单元、科室、护理部的逐级考核,按照计划参加院内各项考试,高年资护士定期参加护理部考试。

3 结果

通过系统培训,护理人员掌握了一般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如拔火罐、刮痧、艾条灸、耳穴压籽、中药保留灌肠、中药换药、中药超声雾化吸入、中药热敷、中药熏蒸、中药足浴等;能将中药的服药方法、饮食指导、情志护理、起居调护、养生康复等基本知识在临床有效应用,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基本能运用中医术语书写护理记录;根据辨证分型,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对病人实施中西医结合的整体护理。全院护士中医护理理论考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均达标。

中医护理的基础知识范文5

关键词:中医护理;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1-0056-02

目前,我国中医护理教育正处于新旧交替的过渡阶段,如何既与现代护理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接轨,同时又发扬完善我国传统的中医特色护理,是中医院校护理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我校于2002年开始招收第一届五年制护理本科生,现该届学生即将毕业,伴随这一届学生的学习历程,我们不断总结、改进,坚持突出传统医学特色,注重中医护理理论与先进的护理模式相结合,针对本科护理人才培养的要求,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等方面积极探索,力求建立新型合理的中医护理本科教学模式。

1 课程体系设置

1.1 总体目标和原则 中医本科护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总体目标是:培养能够系统掌握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中医护理和现代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护理技能,具备相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沟通技能和教育、管理、科研基本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原则: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为主体,以护理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技能为基点,有利于中医院校自身的办学特色,有利于培养复合型护理人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1.2 课程体系

1.2.1 主体性兼顾灵活性 在课程体系中,以护理专业课程为主,开设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临床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等课程,辅以相当比重的人文、社会、心理等选修课程。如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医学心理学、精神科护理学、护理科研方法、护理教育学、护理美学等。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适应能力,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自由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1.2.2 适应现代护理学新进展 随着医学模式、健康观念以及人口结构的转变,护理学的知识结构也相应地由生物科学扩大到心理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护理的对象由病人扩大到全社会的人群,护理工作面向群体、面向社会。在课程内容中,需要增加新进展、新成果、新技术,因此,我们设置了社区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老年护理学等课程,加强课程体系的开发和更新。

1.2.3 突出中医护理特色 为了更好发挥中医护理的优势,将中医护理学设置成中医护理学基础和中医临床护理学两门课程,中医护理学基础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养生、保健、康复、美容、各项医疗护理活动对患者施以独特的中医护理技术。中医临床护理以病证为经,以证型为纬,结合“中医整体观”的原理,运用护理程序,开展“辨证”与“施护”。在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护理特点同时,又汲取了现代护理学的新理论和新技术。

2 实践教学改革

护理学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环节的创新和教学质量高低与专业人才综合素质有着直接的重要关系。目前大多数院校仍采用传统的基础、临床、实习“三段式”教学,这种方式理论与实践划分过死,不能有机结合,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很少接触临床,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一开始往往不适应,产生心理压力和情绪反应。因此,我院对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

2.1 增设阶段实习 采用理论学习与实习穿插的方式,在第六学期安排在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三附属医院(昆明市中医医院)、第四附属医院(玉溪市中医医院)进行10周的阶段实习,具体分配在针灸科、推拿科、肛肠科、风湿科、骨伤科,主要实习基础护理(如晨、晚间护理、口腔护理、会阴护理、压疮护理等);护理操作技能(如无菌技术、各种注射法、灌肠法、男、女性导尿法、吸痰法、吸氧法等);中医传统操作技能(如拔罐法、艾灸法、穴位注射法、耳穴压籽法、刮痧法等)。通过阶段实习使学生直接接触服务对象,获得综合运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机会,为毕业实习打下坚实基础。2002级护理本科班毕业实习分别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昆明市延安医院实习,均得到了实习医院的好评。

2.2 加强实验室实训操作和考核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强化技能操作,充分发挥中心实验室的作用,我院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2个月),组织毕业实习前各专业共10个班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无菌技术、体格检查的技能训练、要求做到规范、准确、熟练,反复训练,逐个考核,逐个点评。最后各班选出前五名参加竞赛,评出各项操作的一、二、三等奖,并进行奖励,2002级护理本科班分别获个人无菌技术操作一等奖和心肺复苏二等奖。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2.3 实习前强化训练 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开始接触实实在在的社会,需要他们独立地应对各种病人、处理好各种关系,因此有必要在学生进入实习前,组织学生进行护理知识、技能、综合素质的强化训练。为此我们对2003级护理本科班利用课余时间进行10项护理操作技能(静脉输液法、吸氧法、吸痰法、男、女性导尿法、洗胃法、穴位注射法、艾灸法、耳穴压籽法、拔罐法)强化培训,时间为五周。具体做法是将50名学生分为5组进入急诊科、针灸科、肛肠科、风湿内科、妇科进行护理操作技能强化培训,在培训中采用真人真做和模拟实验教学两种方法:①临床带教老师在讲解与演示中以学生或教师扮演病人角色;②学生既当护士又当病人,转换角色练习。要求在训练中做到规范、准确、熟练,并进行逐个考试,逐个点评。其优点是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语言沟通技巧;增进了与病人的情感交流技巧;规范了护理操作技能;增强了学生的临床实践动手能力。

3 加强素质教育建设

素质结构包括:人文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由于传统中医护理教育的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的局限性,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这三方面上存在明显缺陷。因此,我院将素质教育建设作为教学模式中的突出问题予以强调。

3.1 人文素质培养 医学模式的转变体现了医学界人文主义的回归,护理工作的重点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从以治病为主的功能制护理转向全面关注人的心理、社会状态、健康需求的整体护理。人文关怀式的服务正在成为现代医学文明和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只有深入学习和探讨现代护理观念的人文主义精神内涵,提升护理人员的人

文素质修养,才能不断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因此。我院在护理本科教育中,加强人文知识学习,以南丁格尔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教育学生在护理工作中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尊重生命,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素养和奉献精神。

3.2 心理素质培养 现在的学生心理比较脆弱,缺乏自控能力,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较低。面对激烈的竞争,一旦遭受挫折,或环境变化。就容易产生自卑和失望等消极情绪,有的甚至引起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我院护理专业自开办以来一直重视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节,教导学生掌握心理调适技术,通过与自我对话,感受压力对自己的影响,最终实现自我帮助和自我治愈。具体做法有:①自我体验,释放内心感情。学会合理的宣泄,每个人都有许多矛盾和负性情感,它影响到工作和学习。因此可以通过说或想,将负性情感释放出来,或者通过参加各种活动,转移不快情感。②提高自我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各种负性情感的产生,其原因是自我认识有偏差,因此要学会剖析自己,评价自己,通过分析和自问,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领悟到一个人不能片面地追求完美,而以积极的方式面对现实。

中医护理的基础知识范文6

1.1床护比不达标

《中医医院护理工作指南》在中医护理人员管理内容中,对人员配备依据、要求有着明确的规定,其中病区的床位数与在岗护士人数的比例不低于1∶0.4,并逐步达到1∶0.5。要求各级中医院逐步补充护理人员,但是在实际检查中,床护比不达标较为普遍,部分汇报床护比1∶0.4的医院,护理人员中也包含长期休假人员(如产假)。

1.2中医护士比例偏低

临床中医护理工作能否有效开展,取决于护理人员所具有的中医护理知识、技能水平及运用能力。201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加强中医护理工作意见”,要求二级、三级中医院中医院校毕业或中医护理专业护士比例分别不低于30%,40%;笔者在2013年—2017年期间,参加全国中医医院等级评审、大型中医院巡查中,多数医院均未达到标准要求,中医护理专业人员不足,影响了中医护理工作的开展。

1.3中医护理继续教育不够规范

在职培训是专业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中医护理工作指南》中明确规定,中医医院系统接受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3年内岗位培训时间≥100h)的护士比例要达到70%以上;《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9版》及《中医医院等级评审标准》(2012版、2017版)将此项纳入评价细则中。检查中从汇报资料中看均能达到标准,但在考察临床运用中却不尽人意,存在培训内容不系统、不规范,导致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中医护理理论基础知识不系统,这也是影响中医护理发展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快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

1.4临床护理缺乏中医特色

中医护理学其特点在于强调整体观念,运用辨证施护的思路和方法,根据临床所见病证,针对不同症状加以分析,归纳并确立患者的证型及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护理工作意见的通知》,指出要创新中医护理工作模式,注重运用中医护理理论在生活起居、饮食指导、用药指导、情志调理、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等方面提供个体化中医护理服务。但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缺乏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尚不能将四诊运用到临床,辨证施护形同虚设,没有落实到患者身上,临床护理缺乏中医特色。

1.5中医护理技术运用不充分

随着护理学发展,护理在慢性病及康复护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中医护理自身“简、便、廉、验”的优势和特点正蕴藏着解决这些问题的潜能;但随着公民法治意识增强,临床诊疗规范中严格规定,护理人员的治疗行为应当遵医嘱进行,医生不开医嘱,护理人员无法进行;另外有些中医护理技术无法收费或费用过低,中医护理价值不能完全体现,直接影响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顺利开展[1]。

1.6中医护理科研水平偏低

护理人员中医护理科研意识薄弱,科研能力和水平偏低。在2015年—2017年大型中医医院巡查中,我省10所三级中医医院仅一家有护理科研课题立项。

2提高中医护理水平的应对措施

2.1人员配备

按照中医医院护理岗位的任务、实际护理工作量等要素科学制定护理人力资源编制标准,合理配备人员。积极探索护士分层管理模式,依据岗位职责、工作量和专业技术要求等要素实施弹性护士人力调配。领导应重视中医护理人才梯队建设,积极引进、补充中医护理专业人才,逐步增加中医护理人员的比例,招聘时同等条件下中医院校或中医专业毕业的护士作为首选对象。

2.2建立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体系

按照《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1年—2015年)(2016年—2020年)》提出的“开展中医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大力开展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等要求,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4年开展的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训项目为引领,开展省内或医院中医护理骨干的培训、学习。沈勤[2]建议建立中医专科护士认证制度,成立资格认证机构。中医专科护士应该是对中医某专科专病生活起居、饮食指导、用药指导、情志调理、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等方面的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及技术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及深入研究能力的专家型护士[3]。

2.3推动中医护理实践操作的开展

构建以系统性和科学性为向导的培训模式,制定实用性高、层次性强的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开展形式多样培训活动。根据临床护理岗位和中医护理发展需要,普及中医辨证施护能力培训,重点培训中医基础理论、常见病中医护理方法,使护士掌握中医护理常规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中医专科护士要带领并推动中医护理技术及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提高中医护理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