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项目投资估值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项目投资估值方法范文1
Abstract: In this paper, real option theory is applied to make investment decision of private equity, we analyze the defects of traditional valuation methods and the o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rivate equity investment, besides, we construct the option valuation model of binomial tree under risk neutral condition and carry on empirical analysis with the new investment decision model.
关键词: 私募股权投资;实物期权;二叉树期权估值模型
Key words: private equity;real option theory;binomial tree
中图分类号:F83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0003-03
0 引言
私募股权投资的对象一般是非上市企业,投资周期长与经营不确定性强是其显著特性,这就对估值方法产生了新的需求。首先,对被投资企业进行估值,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是企业的发展动态,特别是不能简单地把企业过往的业绩作为估值的唯一标准;再次,由于私募股权的投资周期长,就必须要将风险、经营不确定性等因素合理的引入到估值方法中。然而传统的估值方法并没有充分考虑企业价值的动态变化及经营不确定性,因此很难对企业进行准确的估值,而实物期权法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对私募股权投资目标企业做出准确估值。
1 传统估值方法及其局限性
传统估值方法主要有现金流量贴现法(DCF)、相对估值法、资产评估法,其在短期、低风险、较低不确定性情形下能较准确的对目标企业进行估值。但由于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移动互联飞速发展,使得私募股权投资的风险及不确定性显著增加,传统估值方法也越来越显得不合时宜了。例如现金流量贴现法(DCF)局限性在于[1]:首先,投资活动所具有的不确定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其次,将投资活动视为一次性和静态的思想也显得不合适宜。另一方面Dixit和Pindyck[2]认为DCF法隐含了错误的假设:投资是可逆的(Reversible)、无法递延的,即停止或放弃投资是没有成本的,已经完成的投资可以全部收回或者得到相应的补偿。而事实上,如若投资失败,先前的投资不仅不能全部收回,大部分将会直接转化为沉没成本,因此大部分的投资是不可逆的(Irreversible),而且是可以递延的(Deferrable)。Hayes和Gavin[3]指出使用DCF方法容易低估企业的价值,导致过于短视的投资决策。同样相对估值法、资产评估法也存在着对风险及不确定性难以度量的问题。
从时间坐标来看,传统估值方法大致是从三个不同时段来分析企业资产的。如图1所示,主要分为三个时间段:
显而易见,传统估值方法是站在某一时点上对企业价值进行估算的,是一种静态、刚性的评价方法,忽略了企业的经营柔性、管理弹性和战略性等问题,没有考虑到公司对投资时机的选择,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十分真实、准确地评估企业的价值,进而可能导致私募股权投资的决策出现偏差或错误。
2 私募股权投资中的期权特性
2.1 实物期权含义
实物期权(real options)的概念最初是由Stewart Myers教授1977年在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的,是金融期权理论在实物(非金融)资产上的扩展,把金融市场的规则引入私募股权投资评估决策中的一种思想(实物期权与金融期权对比,见表1所示),即投资者进行投资时所能拥有的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改变投资行为的一种权利。
实物期权首先考虑了目标企业的发展潜力。即作为后续投资必要前提的初始投资,将不以能立即产生可观的现金收入为目的,先以部分的前期投资建立期权,这样企业就拥有了做后续投资的权利。因此,前期的投资机会可以看作是原始投资加上对企业未来成长潜力的买权。其次考虑了投资的灵活性。如果投资过程中有多种可选方案,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确定性程度将逐渐降低,那么就可以依据市场条件选择比较有利的投资方案[4]。第三考虑了管理柔性。当考虑投资一个项目时,投资者可以对投资时机进行选择,即马上投资、延缓投资或者放弃投资。如果市场状况不明朗,则可等市场明朗后再投资,即延迟期权;如果市场条件没有预期的好,则可放弃投资,缩小项目的投资规模,即收缩期权;如果市场情况良好,则可履行投资的未来支出,扩大投资规模,即扩张期权;如果市场状况相当恶化,则可选择放弃投资,即放弃期权[5]。正是由于实物期权法充分地考虑了目标企业的不确定性、风险性及战略性,因此更适合对不确定性条件下的项目投资进行决策评价。
2.2 实物期权理论在私募股权投资中的实用性
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13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共新募集完成349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国大陆),共计募资金额345.06亿美元,同比增长36.3%;在被投资的23个一级行业当中,地产行业最为热门,累计交易105起,热门投资第二梯队主要以新兴产业(生物技术/医疗健康、互联网、清洁技术等)为主,,投资数量均超过40起(按案例数,见图2所示;按投资金额,见图3所示)。
不难看出,2013年私募股权投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行业、互联网、电信及增值业务、清洁技术等战略新兴产业,这此产业大多属于长期性、战略性投资,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同时私募股权投资所处的政治、经济环境具有不确定性特点,投资者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更改投资决策,即所谓的管理弹性,这使企业投资具有典型的期权特征,因而适于采用实物期权理论进行投资决策分析。
私募股权投资中,由于风险性及不确定性程度比较高,传统的估值方法,越来越难以对目标企业的实际价值作出正确评估。与传统估值理论恰恰相反,实物期权方法认为,未来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越高,则期权价值越大,相应的投资获得的回报也越大。另外实物期权还具有选择权的灵活性、收益的不确定性、标的资产当前价值的波动性等特性,这些特性与私募股权投资非常相似,也符合私募股权投资的特点。实物期权思想逐步被引入到私募股权投资领域,体现了在不确定条件下价值评估的优势。
Stewart Myes[6]指出一个投资方案所带来的利润,来自于企业当前所拥有的资产(S1),再加上一个对未来投资机会的选择(S2)。即:S=S1+S2。故而在私募股权投资中,目标企业的价值是由DCF法计算的净现值(NPV)与期权价值二者之和组成的,即:目标企业总价值=NPV+期权价值。这时的判断方法为:目标企业总价值>0,投资可行,但不表示马上投资。在私募股权投资过程中,投资机会常常取决于目标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未来发展预示着风险与机会同在。风险越大,期权价值就越大。因为如果项目发展势头良好,行使期权,增加投资,就会提高私募股权投资盈利的可能性;如果项目发展势头不好,放弃期权,就限制了私募股权投资的亏损。
3 私募股权投资中二叉树期权估值模型
该模型假定起始阶段投资项目的价值为V,在每一个时间段内,投资项目的价值可能有两种变化趋势,即以概率p上升到uV或以概率q=1-p下降到dV。这样,在每一期的期末,投资项目的价值只能取两种可能结果中的一个值。在下一阶段,投资项目的可能价值为u2V、udV、d2V。如图4所示,上下两个方向的运动变化列出了可能的路径[7]。
二叉树估值模型主要有两种方法:①动态复制技术。期权定价的核心思想就是动态复制技术,其关键在于找到一个与被评价项目具有共同风险特性的可交易证券,然后将该证券与无风险债券组合,复制出相对应的实物期权收益特征。②风险中性假设。风险中性假设前提是投资者对不确定性持风险中性态度,其核心是出风险中性概率的构造。期权定价属于无套利均衡分析,适合于风险中性假设,许多文献在运用二叉树模型时都采用该方法。动态复制技术与风险中性假设分析的评估结果一致,本文将运用风险中性假设分析对项目投资进行评价。
设定无风险利率为r,初始时刻可投资的额度为I,V0为项目的当前现金流入值,V+是项目成功的期望现金流入价值,V-是项目失败的期望现金流入价值,D是项目的期权价值,Du是项目成功时的期权价值,Dd是项目失败时的期权价值,按照离散模型方法可得:
4 私募股权投资二叉树模型算例分析
我们以一个含有延迟期权的私募股权投资项目为例, 某从事新能源开发的公司于2013年6月初获得私募股权投资机构500万元投资,预计产品投入市场后,每年能产生现金流量220万元(税后),现经过公司市场部门考察、调研,发现该项目最大的不确定性在于市场对新能源的反应情况,现估计产品未来现金流量波动率为30%。私募股权投资期望回报率为16%,国债利率为5%(3年期),分析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是否投资该项目。
结果表明,由于项目总价值大于0,所以值得对该项目进行投资。又因为马上投资的价值-5.90万元,小于0,所以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应持有该项期权,推迟到第3年再进行投资。
5 结论
实物期权隐含在投资项目中,它充分考虑了内在和外在两方面的价值,除了现有现金流价值外,还考虑了经营柔性、战略性以及不确定性带来的价值,因此可以更科学地评估目标企业的整体价值,帮助投资者做出最好的决策,这就是实物期权法的本质。
参考文献:
[1]杨春鹏.实物期权及其应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Dixit,A.K.and Pindyck, R.S.. The option approach tocapital investment[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5,73:105 -115.
[3]Hayes RH. and Garvin D A. Managing as if Tomorrow Mattered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82, 60: 77-79.
[4]Lucia Santos,Isabel Soares ,Carla Mendes,Paula Ferreira.Real Options versus Traditional Methods to assess Renewable Energy Projects[J].Renewable Energy,2014,68 :588-594.
[5]蔡晓钰,,蔡晓东.房地产投资的实物期权理论研究回顾与述评[J].管理工程学报,2006,20:108 -112.
[6]Stewart Myes.公司财务原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项目投资估值方法范文2
关键词:企业并购估值;威斯通模型;失败概率;投资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260(2008)02-0123-05
一、引言
对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是企业并购中的关键环节。估价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并购双方股东的利益,关系到并购
的成败。目前,贴现现金流法被公认为是理论上最为成熟、最科学的价值评估方法(埃文斯、毕晓普,2003)。现代贴现现金流估价模型的来源是米勒(Miller)和莫迪里亚尼(Modigliani)的经典论文(Miller and Modigliani, 1961)。随后许多学者在该文献的基础上针对股票定价和企业价值评估进行了研究。Gordon 和Gordon(1997)提出了有限增长期的股票红利贴现模型。Danielson(1998)研究了在有限增长期内不同投资策略对股票价值的影响,得出了较为简洁的红利贴现模型。Shaffer(2006)提出了基于企业经营失败概率考虑的股票红利贴现模型。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弗雷德・威斯通(Fred Weston)教授等(威斯通、郑光、侯格,1998;韦弗,2003;威斯通、米切尔、马尔赫林,2006)结合企业并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基于不同增长方式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四种模型,在企业并购估值方面具有代表性。在这四种模型中,固定增长模型对未来自由现金流的假设最为简单,但它具有理论分析上的便利性;暂时超常增长而后无增长模型应用最为广泛。本文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拟对固定增长模型和超常增长而后无增长模型做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下面是威斯通的这两个模型:
其中:V0为当前企业价值;R0为第0期(即上期)的销售收入;T为所得税率;m为营业利润率,即营业利润(或息税前盈余)与销售收入之比;I为再投资率,即再投资额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g为销售收入的增长率;k为平均加权资本成本;n为超常增长的时期数。
本文首先基于模型(1)具有理论分析上的便利性,考虑企业未来可能发生经营失败这一现实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建立新的估值模型。然后着重对模型(2)进行研究。通过对模型(2)进行分析可知,该模型对第n期自由现金流的处理不合理,本文对此予以修正。另外,在一般情况下,企业投资于净现值为零的项目不会带来新价值,然而对拥有超常增长期的企业来说则不然,因此探讨超常增长期间不同投资策略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最后,本文给出当前企业价值所隐含的超常增长期限的一种求解方法。
二、考虑经营失败影响的固定增长模型
模型(1)是基于企业未来永久持续经营这一假设的。这里考虑企业在未来可能面临经营失败这一情形。为简单起见,这里假设企业在未来各期经营失败发生的概率均为p,而且未来各期出现失败的概率是相互独立的,经营失败后企业的残值为零。那么该企业在第M期出现失败的概率为(1-p)M-1p。记PVM-∞为模型(1)中自第M期算起以后各期自由现金流的现值之和,记EPV0为考虑未来经营失败影响的企业当前价值,则有
式(4)即为考虑出现经营失败概率的固定比率增长模型。由该式不难得出EPV0/p<0,表明未来出现经营失败的概率越大,公司当前价值越小。特别地,当p=0时,式(4)与式(1)一致。因此可将威斯通固定增长模型视为本模型的一个特例。
下面通过一个假设的数例来说明模型(4)和模型(1)在估值上的差异。定义估值差异率为:EPV0-V0V0=(1+k)pk-g+(1+g)p。假设k=0.05,g=0.03,则两模型的估值差异与企业未来每年经营失败发生概率的关系如图1所示。
三、暂时超常增长而后无增长模型的研究
(一)对该模型的一点修正
假设再投资收益率(此定义为销售收入增加额与再投资额之比)为r,则g=r×I。由于在模型(2)的第二项中让R0以g的比率增长n期,因此企业自第0期始至第n-1期分别进行了再投资,而自第n期开始的以后各期不再追加投资。从而威斯通模型应修正为:
值得说明的是,威斯通模型让企业的销售收入增长n期意味着企业在此期间具有竞争优势,即企业自第0期至第n-1期具有正净现值的投资机会;否则,尽管进行追加投资也能带来年销售收入的增长,但并不能为企业创造新价值,企业并不具有真正的增长机会。这里记再投资利润率(定义为税后营业利润增加额与再投资额之比)为r′,有r′=rm(1-T)。那么,威斯通模型隐含的假设条件是:在第0期至第n-1期内,r′>k ,而自第n期开始企业不再具有这样的投资机会。
(二) 基于不同投资策略的新估值模型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修正后的威斯通超常增长后无增长模型,即式(5)中,企业在第0期至第n-1期内的各期将税后营业利润的一部分(再投资额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I)投资于利润率为r′的项目上,而剩余部分R0(1+g)t[m(1-T)-I]作为自由现金流;自第n期开始,即无增长阶段,由于不再具有正净现值的投资机会,企业不再进行追加投资,因此各期的税后营业利润即为该期的自由现金流,且均为R0(1+g)n[m(1-T)]。
本文考虑企业在超常增长期间采用如下投资策略: 企业在第t期(t=0,1,…,n-1)将R0(1+g)tI投资于预期利润率为r′的项目,而将税后营业利润的剩余部分R0(1+g)t[m(1-T)-I]不是作为自由现金流,而是投资于预期利润率仅等于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k的项目上(即净现值为零的投资项目)。在随后无增长阶段和威斯通的假设一致。
根据这一假设,企业在未来的第1至n-1期的自由现金流均为0,而在第n期开始,企业不再追加投资,各期的税后营业利润即为该期的自由现金流,且均等于第n期的税后营业利润
式(8)即为在超常增长期不同投资策略下的一个新的估值模型。
(三) 新估值模型与威斯通模型的比较
暂时超常增长而后无增长的威斯通模型与新的估值模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超常增长期间,威斯通模型假设企业用于再投资后的剩余部分R0(1+g)t[m(1-T)-I]作为自由现金流,而新的估值模型将其投资在预期利润率等于企业平均加权资本成本k的项目上。新估值模型中的投资策略使得投资在预期利润率为r′的项目上的投资额较大,原因在于投资于预期利润率为k的项目带来的税后营业利润的一部分也投在了预期利润率为r′的项目上。因此,按照新模型中的投资假设,企业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事实上,在式(7)中,Im(1-T)代表自第0期至第n-1期每期投资在预期利润率为r′的项目上的投资额占税后营业利润的百分比,而1-Im(1-T)为投资于利润率仅为k的项目的投资额占税后营业利润的比例。由式(7)可知,只要0<Im(1-T)<1,新的投资策略将使得超常期内销售收入的增长率g′大于估值模型式(2)中的增长率g,从而新的估值模型所得结果较大。但需要说明的是,这并非意味着哪个模型更优,毕竟两者是基于不同的投资策略假设。实际预测时要根据并购企业双方的具体情况做出模型选择。
(四)隐含超常增长期限的一种求法
对于一家上市公司来说,我们不难得到其当前市场价值。公司的市场价值等于股权资本的市值与债务的市值之和。已知公司的当前价值V0、上期的销售收入R0、营业利润率m、再投资率I、销售收入的增长率g以及平均加权资本成本k,由超常增长而后无增长模型确定出的即是该企业当前价值中隐含的超常增长期。
根据修正后的威斯通超常增长而后无增长模型,即式(6),可得企业当前价值所隐含的超常增长期限:
公司当前市场价值隐含的n反映了市场整体对该企业未来拥有的超常增长期的预测。评估人员可根据行业经验和对该企业自身优势以及面临的竞争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做出自己的判断。如果评估人员认为该企业实际拥有的超常增长期小于其当前价值所隐含的超常增长期,那么就可得出该企业当前价值存在高估的结论;反之,表明该企业当前价值存在低估现象。
四、 结论
本文通过对威斯通的固定增长模型和超常增长而后无增长模型的进一步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未来出现经营失败的概率对公司估值会有很大的影响。未来发生经营失败的概率越大,公司当前价值越小。若并购行为对企业未来经营会带来更多不确定性,从而经营失败成为不可忽视的因素时,采用现有的估值模型会高估企业的价值,而使用基于经营失败概率考虑的模型会使估值较为合理。
(2)威斯通的超常增长而后无增长模型中第n期的自由现金流应改为该期的税后营业利润,因为自该期始企业无需进行再投资。
(3)对于未来拥有超常增长期的企业而言,若在此期间将税后营业利润的一部分投资于正净现值的项目,剩余部分不是作为自由现金流,而是投资于净现值为零的项目,企业价值会更大。
(4)根据超常增长而后无增长模型得出了求解隐含超常增长期限的一种方法,从而有助于评估人员判断当前企业
价值是否存在错估现象,更好地进行并购定价决策。
参考文献:
埃文斯,毕晓普. 2003. 并购价值评估[M]. 郭瑛英 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07-172.
威斯通,米切尔,马尔赫林. 2006. 接管、重组与公司治理[M]. 张秋生, 张海珊,陈扬 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33-258.
威斯通,郑光,侯格. 1998. 兼并、重组与公司控制[M]. 唐旭 等 译.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18-146.
威斯顿,韦弗. 2003. 兼并与收购[M]. 周绍妮,张秋生 译.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15-150.
DANIELSON M. 1998. A simple valuation model and growth expectations[J].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3): 50-56.
GORDON J, GORDON M. 1997. The finite horizon expected return model[J].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3):52-61.
MILLER M, MODIGLIANI F. 1961. Dividend policy, growth and the valuation of shares[J]. Journal of Business, (4): 411-433
SHAFFER S. 2006. Corporate failure and equity valuation[J].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1):71-80.
On the Extension of Weston Models For Valuation in Corporate M&A
HUANG Xueting
(Dept. of Finance,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44)
Abstract: Weston models are very popular among the discounted cash flow models fo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valuation.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valuation model with failure probability based on Weston fixed growth model. A minor modification of Weston model with the zero growth after supernormal increasing period is made, a simple valuation model with different investment policy is developed, and an approach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implied supernormal growth period is offered.
项目投资估值方法范文3
关键词:公允价值 PE 估值技术
2014年国家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对公允价值定义进行了修改,并对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从计量方式、披露等进行了一系列重述,对原本正处于活跃期的PE投资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公允价值计量的广泛应用是经济创新发展的必然结果
回顾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中国会计准则体系中的演变过程,我们发现,在2006年版的准则中,才明确将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之一纳入准则体系。应该说是各种计量属性中起步最晚的,而且在当时的实务中也鲜有应用。随着经济业务的不断创新发展,特别是在近几年金融业务创新井喷,传统的计量属性已不能完全满足会计信息可理解性和可比性的要求,因此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需求应运而生。至2014的第39号准则,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放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为相关经济业务中的应用提供了明确的指引。
在39号准则中,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计量。从技术的角度看,新定义与此前最大的不同在于,过去我们讲公允价值,是在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交易的一个价格,强调的是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现在强调从市场的角度看,这个东西值多少钱,它的公允价值是多少,而不是特设的交易双方怎么样看待这个价值。
在实际业务中,企业合并、债务重组、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资产减值等都会涉及到公允价值的应用。本文重点讨论在39号文颁布之后,公允价值计量在PE行业的估值中如何应用。
二、PE行业对投资以公允价值计量符合其行业特性
PE全称Private Equity,即为私募股权投资。是指通过私募资金形式对非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在交易实施过程中附带考虑了将来的退出机制,即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持股获利。可以看出,私募股权行业的权益性投资并非长期持有意图,而是作为一种产品,以资本增值、投资收益为经营目的,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转让。所以衡量投资资产的价值不是以该投资项目本身的利润、净利润为标准,而是将投资份额作为一种商品进行交易时的交易价格,即公允价值。
PE机构的特质是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中关于投资性主体特征的描述的。对投资性主体,准则要求以公允价值计量所有投资,且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而投资性主体满足条件的第三条也列明投资性主体按照公允价值对几乎所有投资的业绩进行考量和评价。所以,从准则的角度出发,对PE行业的投资也是应该以公允价值计量的。
三、估值技术在确定公允价值过程中的应用
一般而言,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资产、负债,应该使用当前情况下适用并且有足够可利用数据和其他信息支持的估值技术,以确定在当期市场环境下有序交易中的资产或负债价格。在PE行业中,通常对投资标的的购买价格确定的时候就需要使用估值技术。在每个会计年度末,还需应用估值技术,对持有的投资进行价值估计,以确定公允价值调整的额度,其调整结果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因此,估值技术应用得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投资的成本,以及持有期间的利润状况。
在39号准则中提到,估值技术通常包括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而在实际的股权投资业务中,对高成长的企业还有风险收益法、比较法、净现值法等。39号准则所介绍的估值方法中,成本法较易理解,相当于重置成本法。而市场法和收益法都涉及到一定的估值模型和算法。
收益法是将未来金额转换成单一现值的估值技术。使用较多的有现金流量折现法、多起超额收益折现法、期权定价模型等估值方法。
现金流量折现法理论上来说是最可靠、理论上最健全的估值方法,同时考虑了风险因素。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应用。但实际上,现金流量法依托于对未来事项的预测,折现率的预计,而这些预测在很多程度上是一种主观判断,而难以很难穷尽,所以现金流量折现法在国内投资实务中应用较少。
期权定价模型是采用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等经济模型来完成的,一般用于认股权证和有转换特征的金融工具,不适用于股权投资行业。
市场法是国内股权投资行业应用最广泛、最容易获得和衡量的估值方法。市场法是利用相同或类似资产、负债或其组合的价格以及相关市场交易信息进行估值的技术,是以市场产于者在相同或类似资产出售中能够收到或者转移相同或类似负债需要支付的公开报价为基础。可以看到,这种估值方法有一个可比基础,数据来源有一定的依据。
在市场法的具体运用中,除了公开报价,还会考虑当前状况、地理位置、出售和使用限制等。例如,公司投资的项目A实现了IPO,此时A的权益就有了公开市场报价,但公司持有的A股份有限售期,即缺乏变现能力,这样,在估值时就需要考虑限售的因素,在公开报价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折扣调整。
要取得公开报价,对于PE行业来说,其实也是有相当困难的。PE行业持有的股权一般为未上市企业,其本身股价无报价。要寻找类似的企业也几乎没有可能,企业在经营阶段、商业模式、经营规模、人员及资产规模等等诸多方面都不可能是类似的,这就是PE行业中著名的“双胞胎理论”,就是在市场中无法找到两个完全一样或者类似的企业。这样就跟市场法的定义相悖了。因此PE行业在运用市场法时,通常还要应用市场乘数法,即是适用可比企业市场数据估计公允价值的方法,包括上市公司比较法、交易案例比较法,市场乘数包括市盈率、市净率、企业价值/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乘数等。
这里就探讨使用最多的市盈率乘数法。先寻找几家可比上市公司,求其市盈率平均水平R。以目标企业的每股净收益乘以R,即可求出目标公司的市值,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当前状况、地理位置、出售和使用限制等实际情况,以及控制权溢价、少数股东权益折价、流动性折价等,再对市值进行合理调整,最后得到其公允价值。整个估值过程也体现了准则中关于优先使用活跃市场上未经调整的报价(第一层次输入值),最后使用不可观察输入值(第三层次输入值)的要求。
公允价值计量结果所属层次,是需要进行披露的,它取决于输入值,而不是估值技术本身。在PE行业实务中,在持有期间,出于谨慎性原则或绩效兑现延迟的动机,PE机构一般不轻易调整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但如果其所投股权有新一轮投资者进入,发生股权交易时,对股权就有了新的市场价格,一般会应用市场法中的交易案例比较法,进行估值调整公允价值。
PE机构会制定一套公允价值确定的体系,对不同持有年限、不同持有意图、项目进展阶段等多方面的要素,在引入公允价值输入值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比如所投项目持有n年的,按可比公司市盈率打m%折扣;比如在新三板上市的,考虑交易量进行什么样的流动性折扣等等。这些公允价值确定方法在上市的PE机构年报中可以查询到,比如中科招商、九鼎等PE机构年报中都有相应的体现。非上市PE机构也会相应设定自己的公允价值核算体系。每个会计年度末,审计机构对投资期末的公允价值发表意见。
相对而言,公允价值在技术层面看较其他的计量方式而言更富有主观性,但随着PE行业的发展、投资交易的频繁,进而借助于会计机构确认等第三方验证复核等手段,使公允价值在行业中的应用有了普遍的接受度。
四、结束语
PE行业现在处于黄金发展阶段,在会计准则框架内建立好各PE机构的估值规范,对PE机构的信息披露、合理评价PE业绩、消除估值泡沫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实际应用中宜充分考虑国内环境,辅助信息的充分性,使对投资的公允价值的计量真正做到体现其实际价值。
项目投资估值方法范文4
一、突破实现原则:对确认理论的启示
实现原则的含义在于会计只对“已发生”或“已实现”的经济交易、事项或情况进行确认,而对于一些因为所实施的经济活动如签订合约等而在经济实质上已导致经济资源的流入或流出,但不符合会计意义上的“实现”的交易、事项或情况,则不能加以确认,即不能作为某一种会计要素而进入会计信息系统。实现原则是目前确认会计要素最为重要的惯例,也是许多“表外项目”进入会计系统的第一道障碍。按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要求,一方面,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出现了一些为会计主体所实际拥有的经济资源如人力资本、自创商誉、衍生金融工具等,在未履行或未交易之前,因为不符合实现原则而不能确认为资产或负债。这将会影响到会计系统对核算主体在报告日财务状况的披露。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的波动,已确认或未确认的资产或负债的实际价值会发生变动,而且这种价值波动的频率是随市场的发达程度而增加的。价值变动所引起的成本与市值之间的不一致最终将会导致权益的变化,理应在会计系统中得到反映。但按照实现原则,在没有对这些价值载体做出处理前,价值变动所引起的权益变动是不能确认的。这不利于信息使用者了解会计主体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效果,特别是对于资本市场中的信息使用者而言,频繁波动的价格更会对决策的有效性带来“噪音”,因而有关权益变动的信息尤显珍贵。可见,实现原则已经成为会计理论发展的“瓶颈”,基金会计恰恰在以上两方面对实现原则有所突破:
1、投资估值增值、配股权证的确认
(1)配股权证。作为一种经济权利,配股权证在企业或其他持有者(如基金)作出配股确认之前,既不能用于交易也不能带来现实的收益,即它所代表的经济权利尚未实现。根据实现原则,显然不能作为资产或其他要素加以确认。但配股权证是因股票的持有者在股权登记日拥有该股票而享有的配股权,代表了未来可以实现的经济利益,也会影响未来的现金流量,对投资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有重要作用,理应加以确认。《办法》对配股权证的核算是这样规定的:因持有股票而享有的配股权,从配股除权日起到配股确认日止,按市价高于配股价的差额逐日进行估值,借记“配股权证”科目,贷记“未实现利得”科目。这里“配股权证”作为资产要素从其产生之日(配股除权日)起就可以加以确认。
(2)投资估值增值。如果说“配股权证”作为资产确认是“个例”,那么“投资估值增值”在基金会计中的确认则具有广泛的意义。按照《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与《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的规定,所有基金在每个交易日结束后都必须进行估值,并根据估值结果调整基金净值。开放式基金每日公布净值,封闭式基金也需要每周公布。因而,作为一种会计要素,“投资估值增值”尽管并未实现却已得到适时的确认。《办法》中规定:估值日对基金持有的股票、债券估值时,如为估值增值,按所估价值与上一日所估价值的差额,借记“投资估值增值”科目,贷记“未实现利得”科目;如为估值减值,按所估价值与上一日所估价值的差额,借记“未实现利得”科目,贷记“投资估值增值”科目。按照现行规定,基金所持有的资产中,股票、债券所占的比例,不得低于该基金资产总值的80%,也就是说至少80%的基金资产面临估值增值的问题,而这些资产的估值增值按《办法》的规定都已确认。这与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投资、存货、固定资产及其他资产的确认不同之处是:后者只对报告日所报告资产发生的减值或折价情况进行确认,而对该资产的增值或溢价则不予确认。这样,尽管满足了谨慎性需求,但信息披露的完整性、真实性却大打折扣,进而必然降低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基金会计中有关“投资估值增值”确认的做法,虽然有其制度特征(基金的每日估值),全面应用于其他会计领域不现实,但却为会计的确认理论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范例。它至少说明,当理论要求的条件能够具备时,理想的符合“决策有用”的会计确认应该能够为使用者提供所有包含已实现和未实现的会计要素的会计信息,“实现原则”也应该让位于更符合经济现实的确认原则,如“产权转移制’等。
2、“未实现利得”的确认丰富了所有者权益的涵义
考虑会计平衡等式的另一端,基金会计在将配股权证、投资估值增值确认为资产等要素时,也将以上要素价值变动所引起的持有人权益变动同时予以确认,即确认为“未实现利得”。“未实现利得”被列为持有人权益类科目,可借可贷,从经济意义看,它表明其所确认的内容不仅包括未实现的减值或折价情况,也包括未实现的增值或溢价。而后一部分内容在现行会计制度中是不能确认的,因为现行会计准则不允许这样做,不仅中国这样规定,各国会计准则均如此规定。这不是因为技术原因所限,而是自实现原则产生以来会计理论一直未能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实质性发展与改进,从而难有理论上的突破。另外,拘泥于谨慎性原则也是产生这种片面的损益确认状况的原因之一。基金会计中“未实现利得”的确认思路说明,在遵循“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前提下,在制度、信用等健全的会计环境中,提供包含有全部影响权益变动的价值变动事项(包括正、负两方面的变动)的信息不仅可行而且必要。当然,会计是无法脱离具体发展阶段的社会、经济环境而独立存在的,因而在目前我国资本市场有待完善、社会信用尚需建立的阶段,要求完全采用该方法实为苛求,但并非对其他专业核算办法或企业会计准则毫无意义,它至少说明了会计确认应该是怎样的。
二、突破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束缚,普遍采用现行市价
与其他会计核算对象相比,基金的一个明显特征在于:其资产存在形态多以流动性资产为主,主要包括银行存款、清算备付金、交易保证金、利息等应收项目、股票、债券及配股权证等证券类资产以及按照《办法》规定应作为资产核算的投资估值增值等。对于以上投资类资产的计量,《办法》明确规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根据其中“投资估值原则”规定,此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主要采取现
行市价。主要原则如下:(1)任何上市流通的有价证券,以其估值日在证券交易所挂牌的市价(平均价或收盘价)估值;估值日无交易的,以最近交易日的市价估值(对于未上市股票中配股和增发新股,按估值日在证券交易所挂牌的同一股票的市价估值;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按成本估值)。(2)配股权证,从配股除机日起到配股确认日止,按市价高于配股价的差额估值;如果市价低于配股价,按配股价估值。(3)如有确凿证据表明按上述方法进行估值不能客观反映其公允价值,基金管理公司应根据具体情况与基金托管人商定后,按最能反映公允价值的价格估值。
上述分析显示,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最多只是适用于个别资产如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计量属性,更多时候现行市价比历史成本更为公允、更为有用。结合基金的制度特征及其资产特性,可以看出以现行市价为主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符合实际的。尽管此种模式并不一定完全适用于其他专业会计领域,但笔者认为基金会计在计量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并不仅在于基金会计计量本身,更在于它所倡导的计量指导原则即“按最能反映公允价值的价格估值”。虽然企业的资产除了投资以外,还有更多流动性较差的类型如固定资产等,即使就股票投资本身也有多种类型,但这些资产的现行市价、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比历史成本更有用的计量属性也可以凭借发达的计量模型与方法较客观地得出。
三、突破实现原则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后的会计披露
不同的确认与计量理论将导致不同的会计披露结果。传统的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等报表在实现原则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影响下,已不能完全充分且及时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又因为报告是信息使用者接触会计信息系统的直接环节,所以现行的报表通常为一些信息使用者所诟病。基金的资产负债表与经营业绩表在对报表的完善与改进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1、建立在现行市价基础上的资产负债表。《办法》所公布的基金资产负债表在格式上与传统报表的区别不大,但其所包涵的信息含量却不同。基金资产负债表基本建立在现行市价计量属性基础上。很明显,分别建立在现行市价与历史成本基础上的资产负债表对于信息使用者的有用性程度会大为不同,前者所反映的报告日的财务状况将更贴近于经济现实。可靠性方面也有保证。因为基金资产每日都必须经过估值,且基金管理公司与基金托管银行之间每日都须进行净值、估值增值以及基金头寸等的核对。因而,以现行市价为基金的基金资产负债表将最大程度地满足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另外,该报表还包括一些因为确认与计量基础不同而在传统报表上反映不出来的项目如未实现利得等,反映内容更为全面。
2、基金经营业绩表:全面收益表的示范。进入20世纪90年代,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要求对会计报表进行改革的呼声逐渐高涨,尤其是损益表。IASC、美国FASB及英国ASB等会计准则研究机构也已就损益表的改进与完善提出了大致相同的意见,即通过对现行的损益表进行内容上的充实或结构上的调整,确立全面收益(或综合收益)在损益报告中的地位,使得会计上的收益概念逐渐向经济学收益靠拢。具体的报表形式主要有英国ASB在传统损益表之外新增的“利得表”即第四报表、美国FASB提出的包括“全面收益表”在内的三种可选择形式等。《办法》中的基金业绩表可以说是全面收益表的一个初步实践,该报表所包括的内容已经涵盖了基金所取得的所有已实现与未实现收益,对于报表的使用者而言,所有的收益信息都能从中得到。
项目投资估值方法范文5
华尔街的分析师们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探索。本文旨在对目前较为广泛使用的几种新经济公司估值方法进行介绍,并着重对运用期权定价理论对新经济公司的估值进行介绍和探讨。
一、目前较为广泛使用的几种
新经济公司估值方法介绍
对新经济公司的估值分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通常分为发行前(PRE-IPO);初次发行(IPO)和二级市场(POST-IPO)三个阶段。本文主要针对公司完成IPO之后,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上使用的估值方法,亦即第三阶段的估值方法进行讨论。
新经济公司上市后,多种估值方法可以使用。包括常用的倍数分析法,定性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倒推DCF方法等。
1、倍数分析法
鉴于大多数新经济公司是没有赢利的。因此广泛应用的倍数是基于公司收入的一些倍数。如市值/收入,公司价值/收入等,而市盈率在此是不适用的。在高速发展的时代,市场规模是公司价值的重要决定因素。而公司收入是对其市场规模的一个很好的指针。
然而,应用收入倍数也有局限。首先,不管确认收入的方法有多么不同,我们要确定这些收入是会重复出现的,而不是“阵发性”的。当以下五种情况出现时,就为收入倍数的使用亮起了红灯:
(1)?盈利和现金流差异巨大:当净收入远远高于由营运产生的现金流时;
(2)?不持续的销售:只偶然发生的产生一次性收入的销售;
(3)?巨大的留存:公司留存大量收入以调节公司的每年盈利状况;
(4)?递延了的费用:收入和费用在时间上的错配;
(5)?收购来的利润:主要由于收购而产生的盈利;
所有这些因素都提示了潜在的盈利的不确定性。通常收入和费用发生的时间相匹配的原则是应当遵循的。否则公司的价值就会被高估。
使用收入倍数的另一个局限是不能反映其他的价值决定因素,如毛利率。两家收入相当而毛利率相异的公司是不能简单用收入倍数进行比较的。
2、比率分析法
投资者在使用收入倍数进行分析之外通常还需要使用其他一些比率对公司估值进行调整。这里的比率通常是指不依据公司财务报表产生的一些比率。他们是一家公司的营运价值的主要驱动因素。如特定使用者倍数(UNIQUE?USER?MULTIPLES),顾客渗透率(REACH),顾客收购成本(CUSTOMER?ACQUIRING?COST)等。
3、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已成为公司估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定性分析主要分为四类:(1)成长性分析;(2)客户基础和人力资源;(3)商业模式特征;(4)管理层素质。
(1)?成长性分析:成长性分析主要针对潜在收入增长进行分析。包括几个方面:市场规模,行业的高速成长,成长中的客户基础。
市场规模是决定公司收入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投资者给予市场机会巨大的公司较高的估值。
(2)?客户基础和人力资源:据估计吸引一个新客户的费用比维持一个现有客户昂贵20倍。吸引并保持一个庞大的客户基础是至关重要。在估值时,产生大量高毛利率交易的顾客更为有价值。保持这些客户并向他们推销更多的服务也很重要。能保持与主要客户的关系或单个客户风险较小(因公司拥有许多客户)的公司因而能获得较高的估值。管理层的稳定和有能力吸引并保留核心技术人才的公司也能获得较高的估值。
(3)?商业模式:深入分析公司的商业模式是公司估值的中心。成功的商业模式拥有下列共同特征:易于理解和实施、可评估的、能够支持大宗交易、行业排名前1-2名;有先行者的优势、依附于有高交易价值的行业,如汽车和电子行业。
(4)?管理层素质:与评估传统行业企业一样,在评估管理层的素质时,我们将着眼于于其有效的销售队伍管理,运用策略关系进入非核心市场的能力和后勤管理等。
(5)?倒推DCF法:即分析师根据股票价格来推判是在什么样的假设下取得这样一个公司估值的。并由此推出有关估值的一些关键因素,如收入增长素率,毛利率,折现率和盈利增长率等等。
二、运用期权定价理论
进行新经济公司的估值
在新经济时代,管理层的决定常常从根本上影响一家公司的成败。鉴于此,投资者和风险投资公司开始关注采用对一家公司的管理层所拥有的现实选择权(REAL?OPTION)实行定价的方式来对公司价值进行评估。亦即根据期权定价理论(BLACK-SCHOLES模型)对管理层拥有的决策选择权进行定量分析。
麦肯锡公司曾运用期权定价理论对一些公司进行估值。其中一家大型矿产公司的期权价值比其单纯的净现值(NAV)高出一倍。递延开采直至矿产品价格上升到某一水准的选择权使得公司估值增加了许多。相似的估值方法也可运用于新经济公司。他们所进入的陵领域充满了不确定因素,因而他们也拥有一系列不同的现实选择权。
在资本市场上,期权赋予投资者权力,而不是义务去按一个指定的价格购买或者卖出一种证券。相同地,一家拥有现实选择权的公司也拥有权力,而不是义务去形成能增加公司价值的决策。
在对公司进行估值时,至少有以下四类现实选择权可以考虑:
(1)放弃的选择:放弃对一家公司或一个项目的投资;
(2)递延的选择:在将来对已证明是值得追加投资的特定企业或项目进行投资,“等等看”的价值;
(3)扩张或收缩的选择:当特定的企业或项目已证实有价值时追记投入;反之则减少投入的选择权;
(4)转换的选择:在不同的营运模式或阶段进行转换的能力。
例如亚马逊在售书行业的电子商务经验和客户网络赋予了他有价值的现实选择权去投资于音乐,电影和礼品的电子商务。
对任何期权进行估值均需要以下五项基本的要素,即期权的行使假(STRIKE?PRICE),期权的有效期限或到期日(EXPIRATION?DATE),?波动性(VOLATILITY),?现价(SPOT?PRICE)和无风险利率(RISK-FREE?INTEREST?RATE)。
在对股票,债券,外汇等衍生工具进行定价时,上述五项要素相对容易获得。行使价和到期日根据投资者的选择确定,波动性在市场里活跃地进行交易,现价和无风险利率也均能从公开市场信息中获得。
而在对管理所拥有的灵活性(现实选择权)进行定价时,这些因素则更难确定。例如,一家公司拥有进行扩张的选择权,但这选择权的行使价应是什么呢?你又如何决定递延一项投资决定这一选择权的波动性呢?因此,用一套系统性的方法来决定期权定价的五要素是运用期权定价理论对管理层所拥有的现实选择权进行定价的关键。我们通过以下案例来对运用期权定价理论对现实选择权进行定价作一简要说明。
1.决定行使价:A公司专营销售旅行地图。A公司现决定开展网上销售地图的业务。根据其销售预测,A公司认为其网上业务可以每年产生高达8百万美元的销售收入,顾客数每年为1百万美元。再假设A公司每年至少须产生5百万美元的销售收入才能维持此项业务。在对管理层所拥有的退出网上业务的选择权进行定价时,可将这一选择权的行使价定为第一年销售收入低于5百万美元。
2.决定到期日:A公司的管理层在决定开展网上销售地图的业务时就应对各种可能性(现实选择权)进行讨论并作出相应的决策。在退出网上业务的选择权方面,管理层决定这一选择权的到期日为一年(管理层届时须作出继续或放弃的决定)。
3.决定波动性:在对现实选择权进行定价时,其波动性通常是借助可参照的其他波动性来决定的。在A公司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参照经营相似网上业务的公司赢利的波动性。公司的业务越相似,可比性越强。如果没有业务相似的公司,则需要在不同的公司数据中去推测出一个近似值来。例如如果不能找到网上销售地图的公司,我们可以找一个市场规模为1百万顾客的B2C?公司,再找一个年营业额为8百万美元的B2C?公司,通过分析这俩家公司的收入的波动性来推测A公司收入的波动性。这一方法与目前在项目融资中用于推测适用于某一项目的贴现率的方法是相似的。
4.决定现价:在对现实选择权进行定价时,?现价只能通过预测和参照可比公司的现价推出。在A公司的案例中,退出网上业务的选择权的现价是该业务在一年中的DCF价值。我们需要通过运用A公司的预测并参照其他可比公司的收入信息计算A公司网上销售地图业务的DCF价值。
5.决定无风险利息率:通常使用3个月的美国国债的息率。
在上述案例中,A公司是一家拥有稳定传统业务的公司。其准备开展网上业务,并拥有一个退出的选择权。在对A公司进行估值时,实际上需要计算的是以下三部分的价值和:(1)用DCF方法计算出的A公司传统业务价值;(2)用DCF方法计算的A公司网上业务价值;(3)A公司退出选择权的价值。
在此案例中,我们只对A公司所拥有的退出选择权进行定价。现实中,一家公司会拥有各种不同类型的选择权,我们须对其主要的选择权一一进行定价。
(1)用DCF方法计算出的A公司传统业务价值:DCF估值方法不在此讨论。假定A公司传统业务价值为2亿美元;
(2)用DCF方法计算的A公司网上业务价值:大多数新经济公司的DCF价值为零甚至为负数。这是因为DCF方法完全忽略了现实选择权的价值。在此假定A公司网上业务价值为2百万美元;
(3)A公司退出选择权的价值:我们总结决定退出选择权的价值的五要素:
a.行使价:5百万美元?b.到期日:一年?c.波动性:可参照的B2C公司的收入波动性非常大。平均波动性为50%?d.现价:第一年的预期收入为8百万美元。需要将此数据折现到第0年。假设可比的折现率为55%,现价为516万美元?e.无风险利息率:3个月的美国国债的息率为5.8%。
根据BLACK-SCHOLES模型进行计算,A公司退出选择权的价值为76万9千美元。A公司的总价值为2亿零2百77万。三、使用期权定价理论进行新经济公司估值的局限性
项目投资估值方法范文6
关键词:股权投资基金;投资性主体;后续计量
一、股权投资基金业务特点和企业会计准则要求
(一)股权投资基金业务特点
我国股权投资基金,是指主要投资于“私人股权”,即企业非公开发行和交易股权的投资基金。私人股权包括未上市企业和上市企业非公开发行和交易的普通股、依法可转换为普通股的优先股和可转换债券。本文研究对象为股权投资基金投资的“未上市企业和上市企业非公开发行和交易的普通股”。本文中的股权投资基金泛指所有主营业务为股权和准股权投资业务的基金,包括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登记的基金、按照私募投资基金法律法规设立的其他基金和按照国家战略需要设立的各类基金等。股权投资基金运作一般包括募资、投资、管理和退出四个阶段,单个投资项目运作期限通常需要3年以上。
(二)企业会计准则要求
1.CAS2关于非投资性主体权益性投资的核算要求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以下简称CAS2)对投资业务的后续计量按照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等进行划分,“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CAS22)也做了相关要求。
2.CAS33关于投资性主体权益性投资的核算要求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以下简称CAS33)对投资性主体的投资业务后续计量做了专门要求。投资性主体是指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公司:“该公司是以向投资者提供投资管理服务为目的,从一个或多个投资者处获取资金;该公司的唯一经营目的,是通过资本增值、投资收益或两者兼有而让投资者获得回报;该公司按照公允价值对几乎所有投资的业绩进行考量和评价”。
准则对于投资性主体权益性投资后续计量和披露约定为“如果母公司是投资性主体,则母公司应当仅将为其投资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子公司(如有)纳入合并范围并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其他子公司不应当予以合并,母公司对其他子公司的投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不予合并的子公司以下简称“项目投资”)。不合并的规定豁免了投资性主体对项目投资编制合并报表,CAS2也豁免了投资性主体的联营合营类投资的权益法核算,而且豁免后所披露信息对于投资者来说相关性更强。投资性主体在权益性投资后续计量中,依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以下简称CAS39)中对估值技术的要求于各会计期末对项目投资进行估值。
二、股权投资基金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可能选择
股权投资基金按是否是投资性主体,分别适用不同的会计准则,会计核算方法和披露要求也显著不同。股权投资基金按运作和考核的市场化程度从高往低分可分为市场化基金、市场和政策性混合基金、政策性基金等。CAS33对投资性主体有“按照公允价值对几乎所有投资的业绩进行考量和评价”的要求,股权投资基金按照上述分类,在该要求的符合度方面随市场化程度的降低而下降。相应地,各投资基金对投资性主体定义的符合度也由强到弱,其投资业务的后续计量方法也相应有所变化。
(一)市场化股权投资基金
市场化基金由于投资者对投资回报和投资期限一般有较为明确要求,基本都是符合投资性主体要求的股权投资基金。为了体现投资业绩便利于考核,也为了加强投资项目价值实现的过程管理,一般都依据投资性主体和金融工具相关准则,通过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对所有股权投资业务进行后续计量。
(二)市场化和政策性混合基金
部分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业务即包括市场化运作项目也包括政策性项目。这类基金依据实际情况,可能符合非投资性主体,也可能符合投资性主体定义。对于具备“成立时间不长、投资业务数量不大、投资项目公允价值与投资成本差异不大、尚未有进入退出期的项目、尚未按照公允价值对项目投资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政策性项目占绝大部分”等一个或多个特征的基金,更加符合非投资性主体的定义,可依据非投资性主体对投资业务进行后续计量;对于具备市场化投资机制(含项目估值体系)完善、存量投资项目中政策性项目占总的投资金额比例较小、具备按照公允价值对项目投资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等特征的基金,比较符合投资性主体定义,按照投资性主体对投资业务进行后续计量。
(三)政策性股权投资基金有的基金
设立和运作特征具备明显的政策性,如:无市场化业绩考核要求、基金的募资成本低或没有成本、投资机制直接受政策引导、没有市场化的退出通道、所投资项目公允价值难以取得等,不符合投资性主体定义,一般按非投资性主体对投资业务进行后续计量。
(四)非投资性主体和投资性主体后续计量比较分析对于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业务后续计量按照投资性主体和非投资性主体划分,在财务信息披露、管理机制等方面存在差异。具体而言,对于三无类投资差异不大,联营合营类投资、具有控制权的投资差异较大。
三、股权投资基金投业务后续计量方法建议
股权投资基金行业有力地促进了创新创业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④,对于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较大作用,股权投资基金投资业务的价值实现是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对于被投资项目而言,股权投资相比较债权类资金具有共担风险、利益共享的优势,能有效解决项目快速发展面临的资本金短缺问题;对于股权投资基金本身而言,由于所投项目预期经济效益实现、设计的退出方案能否落实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而面临较大风险,但所投项目一旦成功实现超额收益或在资本市场成功退出,也能为投资者获得巨额回报。投资基金在发现项目价值并实现出资后,及时、有效的价值管理对于最终的价值实现尤为重要。对于市场化基金和更符合投资性主体定义的市场和政策性混合基金而言,应按照投资性主体后续计量要求,对所投资项目进行定期估值,并采取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能及时反映投资项目的投资绩效,通过对影响价值变动的重要因素进行专项管理努力提升项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