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背景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劳动教育背景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劳动教育背景分析

劳动教育背景分析范文1

一、认识当前劳动教育现状

认识当前劳动教育现状,有利于更清楚地认识到加强劳动教育的迫切性。

首先,家庭中的偏爱教育,疏远淡泊了劳动教育。现在社会经济发展,家庭条件优越,环境舒适,基本上又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关注的是孩子特长和优点,做的是为孩子服务一切,一切为孩子服务。不少家长替孩子整理生活学习用品、穿衣叠被、递茶端饭。本应是孩子做是事家长全都包揽下来。父母的“全面服务”已渗透到学校——替孩子当值日生。家长中担心孩子学习成绩差的非常多,担心孩子生活能力差的非常少。若孩子学习成绩优异,绝大多数家长怕影响孩子学习而不愿让他们参加劳动。只要孩子好好学习,其他的事都不用孩子管,甚至为了孩子学习成绩能进步,不惜花重金请家教、上补习班、读名校,然而在为孩子付出一切的心理中却忽视了对孩子最基本的素质教育——劳动品质的培养和教育。儿童教育家格兰指出:喜欢把孩子一切“包办”下来的家长,必将培养出一个“窝囊废”。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生理心理的发育变化,孩子却变得厌学、叛逆、好逸恶劳,弄得家长好心得不到好报。

其次是学校的劳动教育形同虚设,无法落到实处。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其应试教育的根基从来没有动摇过,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提高学习成绩,根本不设劳动课,有的学校虽然课表上有劳动课,只是为了应付检查,给领导看的。实际上是语文、数学、英语的“复习课”,学生从未上过劳动课。加上有的学校因场地有限,没有劳动实践基地,便没有了学生劳动的用武之地。学校的劳动教育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校的各类表彰总是成绩优异、品行端正、特长优秀的学生,从未有过劳动能手的表彰,升学就业中有体育加分、特长加分、三好学生加分,从未有过劳动教育分数和考核,劳动教育便成了“无用教育”。

再次,学校教育失当,导致学生躲避厌恶劳动者甚多。当今的素质教育多数学校是换汤不换药的应试教育。学生早上朦朦胧胧起床,一天的课程挤得满满实实,晚上的作业一大堆,速度慢的学生经常做到半夜,沉重的学习负担使学生没时间去做劳动。有的学校以劳动为惩罚手段,犯的是与劳动无关的错误反而用扫厕所等劳动任务惩罚学生,结果给学生一种错误观点:劳动是低贱的事,从而造成学生对公益性劳动和家务劳动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开始躲避厌恶劳动。

二、轻视劳动的负效应

由于劳动教育落不到实处,学生的种种恶习不断滋生,突出的表现有:学生的自理能力差,生活不能自理,好吃懒做,还有的因缺乏劳动锻炼身体差,正常的劳动不能坚持,头痛感冒时常发生。据人民网报道:“刚考上大学的王敏略带抱怨地对记者说:‘自己洗衣服?真是开玩笑!秋冬天的衣服那么厚。你叫我怎么洗嘛?’据王敏称,以前在家时,连内衣都是妈妈帮洗的,‘我妈说了,只要我学习好就行,其他事不用心!反正也是几块钱洗一次,我们家还出得起!’在某高校学生公寓三楼,一位40多岁的阿姨一间一间地清扫着寝室。从柳州市来的大二学生马勇告诉记者,我们三个寝室的哥们‘合资’请的钟点工!隔一天来一次,除了扫地、擦玻璃,还负责整理床铺。”

再次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差,吃不了苦,受不了挫折,喜爱上网、酗酒、打架、吸毒等恶。现在在不少学生劳动观念淡薄,动辄任性、自私、固执、娇气,常常比吃比穿,追求享乐、炫富比横,成长中不断滋生了享乐主义、利已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观念,这些与劳动教育的落后都有着密切关系。

三、家庭、学校应重视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在很多家长老师的眼里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管原因如何结果都是一样的:误了孩子的前程、毁了素质教育的根基、导致教育的失败。

下面读读美国家庭加强对孩子劳动教育的材料或许能感悟出中国教育的缺憾。

虽说美国已步入了机器人时代,但时下越来越多的家庭对孩子从儿童时代就开始的“爱劳动”教育却仍在不断加强。在不同的种族、政治和文化背景、经济收入的千千万万个家庭中,目光远大的家长们普遍要求自家的孩子从小就热爱劳动:先是让儿童乐于与父母分担家务。学龄前的孩子大多在家长的督促和指导下学会卖报纸,或帮助修剪园子里的花木,至于大些的孩子往往习惯于利用周末和假期打点短工。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富翁的孩子,大多在家中也是干家务的能手,在外打工挣钱也并不鲜见。这是因为美国人深信:勤劳的童年是帮助将来事业成功的一块“跳板”,换句话说,即是儿童时代培养的勤劳习惯将是富裕未来的保证。美国的一些儿童教育专家自上世纪中叶起,就开始了一项“马拉松”式的长期跟踪研究,对居住在波士顿市区的456名少年的成长过程作了认真的观察和详尽的记录,在他们的研究对象中有不少孩子还出身于贫穷家庭或离异家庭。如今,这些孩子早已立业,其中大多已有了孙辈。当专家将他们的童年和成年作对照和分析时,发现了一个对比明显的事实:当年不论智力高低、家庭贫富,那些从小就接受了“爱劳动”教育的“勤快人”,比起那些“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懒骨头”来,事业成功的几率要高出至少3倍!

劳动教育背景分析范文2

一、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十课写道:“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在很多学校的思想品德课都安排有时政播报时间。这一安排,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最近发生的重大时政,让学生尝试着解读其发生的原因、可能造成的结果或产生的影响以及应对的措施等。由于学生对时政的分析能力有限,也许会出现许多幼稚的观点,此时教师应该以“言之有理即可”作为评价标准。如以“2008年有民众提议北京机动车实行单双号长期限行”为背景,让学生分析这种做法是否可行。学生讨论热烈,有的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认为这种做法可行并坚决支持。有的从交通堵塞的角度出发,认为这是迫不得已的做法,可以偶尔实行。有的则认为,如果单双号长期限行,带来的必然结果是很多单位或个人为了出行方便增加车的数量,并通过某种手段将车号分别定为单号和双号,这样就可以每天出行。从长远看,这样不仅起不到控制车辆出行的目的,还会使车的数量激增,带来更严重的交通堵塞。因此,这种做法是坚决不可行的。显然,最后一位同学的分析更全面、更有道理。但是,教师不可以否定前两位学生,他们的回答都“言之有理”,教师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才能大胆参与到讨论、探究中来,积极关注社会生活,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二、形式多样的课下作业

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意识。因此,教师不仅可以布置书面作业,也可以布置形式多样的课下作业。

1.布置探究性作业。

探究性作业是教师为学生布置的探究性任务,这种任务主要是利用课外时间完成的。布置探究性作业能够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扩展学习内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如:在讲《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防患于未然”一框时就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前网络搜索、查阅有关法规等方式进行探究,了解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实施哪些犯罪行为会受到刑事制裁。通过探究,学生不仅对本知识点有了深刻的理解,提高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会有意识地规范自身的行为。

2.布置调查性作业。

所谓调查性作业,主要指通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分析调查所得数据和资料,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感受社会,提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建议性的方案。教师可从现实生活中挖掘能引发学生去调查、实践的材料,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并要求学生把这些调查实践的东西写下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思维能力。例如:在讲九年级第四课“我国人口、环境、资源的现状”的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对当地的人口分布年龄状况、河流、耕地、树木的覆盖率、企业资源利用率等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得出相关结论。有了亲身实践,学生对课本知识就产生了感性认识,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3.布置家务劳动、社区活动、义务劳动。

近几年来,我国青少年的劳动“答卷”一直令人担忧。各种媒体不断报道有关当代青少年劳动意识淡薄、劳动能力差的现象。某县妇联对该县一所重点中学七年级的学生做过一次调查测试,结果表明:从没有洗过一件衬衫的占79%,不能煮好一锅白米饭的占84%,不会和不敢使用电饭锅、液化气炉的占67%。

忽视劳动教育,会使孩子不尊重劳动,甚至看不起体力劳动者。没有经历过劳动磨炼的孩子,往往不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不爱惜劳动成果,不理解父母,不爱护公共财物。因此,加强青少年的劳动教育,让他们在劳动中培养实践能力、提升道德品质、形成健康的人格非常重要。如教师在讲授九年级“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的内容时,就可以给学生布置如下作业:在家帮父母做一些家务劳动;在社区做一些公益活动;在平时多参加一些义务劳动。这项作业可以不拘泥于课程时间安排,可每周或每月布置一次,通过家长、社区等的反馈意见来进行评价。

三、充满挑战的开卷考试

考试是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水平和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新课程改革以来,思想品德学科的考试越来越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考查的方式也灵活多样。近几年来,河南一直采取开卷考试的形式,试题以考查学生的能力为主。如下题:

材料一:展示中国发展新貌,荟萃世界文明精华。举世瞩目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4月30日晚隆重开幕,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齐聚黄浦江畔,共同见证这一难忘时刻。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国际盛会,也是在世博会159年历史上第一次由发展中国家举办。

材料二:上海世博会河南馆以“国之中,城之源”为主题,其标志取名为“龙城”,以印、龙为主要元素,以篆书体“豫”为主体形象,神似人物或一个场景(劳作、唱豫剧),给人以无限遐想。吻合河南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理念。世博会河南活动周定于7月13日至17日举办,届时将开展一系列活动来宣传河南、展示河南。

“看世博,知世界”活动正在进行中,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谈谈我国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重要意义。

(2)请推荐两种独具我省特色的展品或项目参加河南活动周。

(友情提示:可从历史文化类、土特产类、民俗类、知名品牌类等方面入手)

(3)如果有幸参观世博会,你将如何向世人展示中国当代中学生的风采?

劳动教育背景分析范文3

家访是教师走进学生家庭,对学生进行的一种访问,也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它是教师关爱学生的一种表现,也是教师与家长交换意见的途径,达到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

我们归庄小学处在沙溪镇偏北,这里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聚集的地方,所以我们班级里大不是是外地来这里读书的孩子,生源也比较复杂,有的还是本地留守的孩子,多数父母孩子外出打工,时常不在家,加上父母文化水平低,从而削弱了家庭教育力量,还有些孩子因为父母繁忙,由爷爷奶奶管教,他们却更加宠爱,使得学生的心理放纵,让学校教育工作难上加难。还有些孩子因为父母繁忙,由爷爷奶奶管教,他们却更加宠爱,使得学生的心理放纵,让学校教育工作难上加难,还有些孩子因为父母繁忙,由爷爷奶奶管教,他们却更加宠爱,使得学生的心理放纵,让学校教育工作难上加难。正因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子女有求必应,以至于溺爱和放纵,养成了许多不好的生活习惯,从而影响到孩子在学校的学习习惯。这给学校教育带来诸多的难处。

家长望子成龙,只看重自己子女的学业成绩而忽视或放松了对子女的思想品德、纪律教育,有些家长对素质教育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对素质教育提出质疑,与其背道而驰,这使得学校教育工作开展很不顺利。家访让我感受颇深:

第一、全面地认识学生。我们了解了很多在学校生活中看不出来的东西,认识了更真实、更全面的学生。例如有些同学在校沉默寡言,可在家里却很活泼好动,而有些正好相反。有些有个性的学生,本来觉得很难管,但走进他的家庭后,知道了他的一些生活经历、家庭背景之后,便觉得可以更好地把握他们的心理,了解他们的想法,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好把握了。

第二、沟通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通过家访中与学生父母的交谈,感受很深的就是稍有文化的家长,越是责任心重,经常关心学生的学习,也通过自己的教育方法,促进孩子的教育;也有的家长对孩子是放任自流,只顾着自己的工作,一门心思的挣钱,对孩子根本就没有责任心的,通过这次家访也和中父母进行良好的沟通,孩子是家庭里的希望,也是一个家庭的未来,根据他们家庭的情况,帮助分析他们这种教育是落后的,是他们也担任起做父母的责任,谈话中,有的父母恍然大悟,对自己的作法表示惭愧,同时我们也和他们交流了我们的教学理念,从而使学生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较好的结合。

劳动教育背景分析范文4

【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8―0030―01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我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办学指导思想,把德育工作与学校其他工作紧密结合、加强渗透,密切联系社会、家庭,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拓宽德育工作渠道,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我们的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转变对学生要严格要求的思想,做到严格要求与热爱学生相结合

1.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允许学生做其能做愿做的事,让能做的愿做,愿做的做得更好。为此,教师在认识学生时应少一些主观片面性,积极地评价学生。在教育方法上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数学生之十过不如褒学生之一长,教师如果给学生一些鼓励、中肯的评语,或许就可能塑造一个学生美好的人生。

2.发展学生个性,为学生服务。要研究学生,因材施教,引导每个学生尽自己努力做力所能及的事,让所有学生参与班级和学校管理,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自律品格,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

二、转变对学生进行集体教育的思想,做到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1.组建好班集体。一个班级,集体生活组织得好,这个班上的学生往往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反之则一盘散沙,非但后进生转化无望,优秀生也动摇了上进的信心。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的思想品德,要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让集体中的各个成员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让他们去体验个人同集体的关系,去感受集体的力量,从而服从集体的领导。

2. 进行个别教育。集体中的个人,除了具有共性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外,由于各自的家庭环境、社会背景、主观努力的不同而各有特点,所以需要个别教育。对好学生,既要表扬鼓励又要严格要求,要求他们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继续努力;对中等学生,既要看到他们的优点,又要分析他们的不足,向先进看齐;对后进生,更不能放松对他们的关注,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他们、转化他们。

三、 转变以开展主题活动为主的思想,做到主题活动与经常教育相结合

1.定制度,形成长效机制。要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管理网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要明确职责,构建“教师――家长――校外辅导员”三支教育主力军,形成实施德育工作的“课堂教学――主题活动――社会实践”三条途径,着力建立德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努力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注重评价,德育工作要结合学校实际,倡导重过程、重实践、重发展的评价,形成学校带动家庭,家庭影响社会,社会促进学校发展的良性循环,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抓养成,规范行为习惯。要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要以“写好字、讲好话、做好操、扫好地、走好路”为基点或针对不同阶段出现的共性问题开展阶段性主题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行为。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接受锻炼,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他人交往相处,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包括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注重其他各门学科的德育渗透。要把所教学科作为德育大课堂的“基地”,融德育于其他学科教学之中,这是教育的客观规律,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本质,如果我们不认真把德育落实到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而一味地推给校长、班主任或分管人员,“德育为首”根本是无从谈起的。

劳动教育背景分析范文5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爱劳动的表现,是光荣的。

情感:

愿意做个爱劳动的好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行为: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会做的自己做,不会做的逐步学着做。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勤劳节俭”德目中的有关要求设置的。属热爱劳动、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教育。对小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针对性很强,非常必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也提高了,但随之而来的新问题是如何摆在“智力培养”和“劳动教育”的关系。现在不少家长把教育的重心倾向于知识教育和智力培养,凡需要孩子动手、出力、操心的事,舍不得让孩子去做,父母全部承包,天长日久,导致孩子依赖性很强,缺乏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缺少主动性,就连自己应该做的事,也不愿意做。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孩子们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就很难适应社会的要求,因此,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培养生活自理能力,便成为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

热爱劳动的教育是分层次的,对低年级学生,首先应该教育他们学会自我服务性的劳动,逐步做到生活基本自理。本课着重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克服依赖思想。

教法建议:

1.建议教师课前做一些调查,了解学生自我服务性劳动的情况,包括学生的实际表现、家长的态度、家长对学生的有关评价以及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等,以便教学有的放矢。

2.教学中,应遵循鼓励性原则,对做得好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坚持去做。对能够认识到不足并有决心改正的学生要及时鼓励,增强每个学生的信心。

3.教师应注意联系学生实际。可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感受,如自己的事自己会做怎么好,不会做有什么影响等;可针对本班学生主要问题增补一些辨析练习;可为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如把做得好的同学的录像演示给大家看,听家长表扬孩子的录音,给榜样戴大红花等;还可开展相关的活动,如组织穿衣、叠被、系鞋带、洗手帕等比赛,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设计示例

第九课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爱劳动的表现,是光荣的。

情感:

愿意做个爱劳动的好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行为: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会做的自己做,不会做的逐步学着做。

教学重点: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克服依赖思想。

教学难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重要性。

教育过程:

一、说一说(“说一说”中的内容)。

提问:同学们,早晨起床后,穿衣、叠被是你自己做的吗?

师:有这么多同学都自己穿衣、叠被,我们给这些同学鼓鼓掌。

二、学一学:(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的道理。)

师:现在,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小朋友(出示春生头像),他的名字叫春生,今年也上一年级,请你们听听他的故事。

出图1(背景:春生家中。春生的动作图,随讲故事贴上。)

师:这天早晨,天还没有亮,四周静悄悄的,春生在被窝里甜甜地睡着。过了一会儿,他家的大公鸡叫了起来,春生被惊醒了。他揉揉眼睛,坐了起来(出示坐起的春生),撩开窗帘(演示撩窗帘),啊!窗外,一轮红日已经从东方升起,大公鸡正昂头叫着,原来起床的时间到了。

1.说一说:春生现在该做什么了呢?(出示衣服,并贴春生穿衣图)他等着别人帮忙了吗?

板书:不等帮忙自己穿(衣服图)

春生为什么不等别人帮忙,自己穿衣服呢?如果奶奶要帮春生穿,他该怎么做呢?

看!他穿得又快又好,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小结:

穿衣服是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做。春生每天起床后都自己穿衣,已经养成习惯了。

过渡导语:

还有许多事情也是自己的事,应该由自己来做,比如系鞋带。下面就来看看春生的鞋带开了,他是怎么做的。

出图2(活动图)

师:这天,春生正在上体育课,踢着踢着球,他发现鞋带开了。

1.提问:他用别人帮忙了吗?

板书:不用帮忙自己系(鞋带图)

他为什么不用别人帮忙呢?那如果鞋带开了,春生不会系,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师:我们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不用别人帮忙,这样在生活中会感到很方便。就在春生系鞋带的时候,从远处飞来两只小鸟(出示小鸟图)。小鸟见春生自己系鞋带,会夸奖他什么呢?旁边的老师,同学为什么笑了?

过渡导语:

由于春生年龄小,还有许多自己的事不会做,该怎么办呢?

出图3(活动图)

1.提问:

图上的春生在做什么?他靠妈妈帮忙了吗?

板书:不靠帮忙自己洗(袜子图)

妈妈就在旁边,春生为什么不靠妈妈帮他洗呢?

2.小结:

春生不会洗衣服,他先学洗手绢、袜子,逐渐就学会洗衣服了。

3.提问:

妈妈和太阳公公为什么笑了?

师:他们也在夸春生呢!春生不仅受到了妈妈和太阳公公的称赞,连同学也在夸他呢!

出图4

1.同桌互相说说:

你知道老师和同学在夸春生什么吗?

2.小结:

他们都在夸春生是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爱劳动的好孩子。

板书课题: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请同学代表为图4中的春生戴上一朵“爱劳动”的小红花。

师:让我们都来向春生学习吧!

老师领读课文。

三、看一看(“看一看”中的内容)(使学生进一步知道还有哪些事也是自己的事。)

1.想想:

图中小朋友做的事,你会做吗?

2.请同学在自己会做的事情的图旁用红色水彩笔画一面小红旗,不会做的事情先空着,以后做到了再画。

四、听一听:(进一步说明为什么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看书(“听一听”中“小花猫”的故事图)

听录音(课文)

1.小组交流:

小花猫为什么哭了?猫妈妈问他时,他会怎么说?妈妈会说些什么?

听完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小结:

如果自己的事自己不会做,又不学,总依赖别人,一旦离开别人就没法生活。不仅自己要吃苦头,别人也不喜欢你。自己的事一定要自己做,不会就学,从小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从小培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过渡导语: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几位小朋友做得怎样。

五、说一说(“说一说”中的内容)

1.小组交流:

图上小朋友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2.小结:

图1、3中的小朋友不让奶奶给自己梳头、盛饭,做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图2、4中的小朋友让爷爷替自己拿书包,让爸爸为自己削铅笔,没有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六、比一比(“比一比”中的内容)

进行具体的行为指导。

1.请几位同学到前边比赛。

(1)整理书包。

(2)系鞋带。

2.请比赛中表现好的同学说说自己平时是怎么做的。

3.小结:

由于这位同学平时做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所以在今天的比赛中他们表现很好。让我们都来向他们学习,做一个自己事情自己做的好孩子。

七、总结:

1.说说学完这课书,你知道了哪些事情是自己的事情?为什么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2.总结:

劳动教育背景分析范文6

一、项目教学法简介项目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最早的雏形是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经过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现在已发展成以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直接目的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项目教学法主要指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完成每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

二、实施统计学项目教学法的主要内容教师在统计学教学中引人项目教学法,可以将统计教学过程依据统计项目工作过程展开,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模块。然后,为每个模块设计符合实际操作过程的背景资料,并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围绕项目背景案例进行实际的统计分析,并对统计结果给予实际意义的解释。这样可以使学生自主的参与到统计分析方法运用过程中,感悟到现实生活中统计规律的存在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思想和方法,培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针对不同的项目模块教学实施过程具体内容如下:

1、统计调查模块。统计调查模块是统计工作的第一阶段,主要包括调查方案设计、调查问卷设计、数据资料收集方法三部分内容。

在该模块的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的案例可以是大家关注、感兴趣的问题,比如高校学生消费情况、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在校大学生心理倾向等问题。让学生分组就所关心的主题来设计调查方案和调查试卷,并由学生将设计好的调查问卷实地发放,收集第一手资料。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积极进行沟通,帮助学生掌握统计调查、数据收集的相关知识、方法。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统计研究目的与具体实践紧密结合,学生主动掌握获取统计信息的方法,增加对社会的认识与了解,达到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的目的。

2、统计整理模块。统计整理模块是统计工作的第二阶段,主要内容包括对初级资料整理形成统计表,以及根据统计表绘制统计图两部分内容。在本模块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将收集的资料,根据研究目的进行汇总、分组、分类。同时,让学生进行上机操作,通过EXCEL,MINTAB等软件的数据整理、图表绘制功能让学生掌握不同统计图绘制方法,达到统计教学与相应软件的相结合。

教师在本模块教学任务主要是结合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如何从大量的杂乱无章的数据中找出数据的规律性,并指导学生上机操作,以达到本模块的教学目的,使繁琐的教学变得简单、轻松。

3、统计分析模块。统计分析模块是统计学中的核心模块,主要任务是依据统计整理后的数据资料,采用统计学的专门方法进行计算分析,得出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的认识。该模块可以分为以下4个小模块:

(1)统计静态指标计算模块。统计指标计算模块模块主要内容包括绝对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的计算分析。此模块在教学案例的选择上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小型案例进行讲解分析,以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理解不同指标的计算和应用。

(2)相关回归分析模块。相关回归分析模块主要是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并运用统计方法,对未来的发展状况作出估计和判断的方法。教师此模块在教学案例的选择上,可以结合大量实际工作中的案例,比如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广告费用支出与销售收人的关系、收入水平与受教育程度的关系等。此模块的教学中还应结合EXCEL,MINTAB中的工具、数据分析库等来讲解,并指导学生上机操作,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扩大学生视野。

(3)指数分析模块。指数分析模块主要是能够利用统计指数描述社会经济现象,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个方面对现象变动进行因素分析。此模块教学案例的选择可以选择和大家生活相关的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如股票指数、CPI指数、PPI指数等等。让学生感受到统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在生活和工作中发现问题,并利用统计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动态数列分析模块。动态数列分析模块主要内容是对时间数列进行分析,掌握事物发展变化规律。该模块可选择实际案例很多,比如我国GDP、我国人口、平均收人水平等的发展变化数据。此模块的教学中还可以结合EXCEL,MINTAB软件来讲解,并指导学生上机操作,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4、统计推断模块。统计推断模块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计算样本数据对总体的数量特征作出估计。该模块涉及的数学知识较多,逻辑性、抽象性较强、教学难度大,所以在案例教学中应结合实际J清况,案例可以选择产品质量检测、民意调查等。在教学中教师还应结合EXCEL,MINTAB中的函数、抽样分析工具进行讲授,帮助学生掌握推断的基本原理及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