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范范文1
在新时期要规范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的档案管理工作,要保证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的真实、完整和安全,为参保个人及社会有关方面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对开展社会保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养老保险保障性的功能,这对于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在档案服务工作趋于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原有的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已经不适应当前的需要,显然,社会保险事业档案管理的发展是客观形势的要求。因此,在新形势下,社会养老保险对档案管理工作有着更高标准,推动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适应社会保险事业发展,已势在必行。
二、新时期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问题
新时期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问题,要利用计算机和网络使档案管理提高到一个高的档次,在具体的实施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新时期社会养老保险业务与档案管理制度问题
尽管国家已出台一些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但由于对养老保险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使得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制度不够完善。档案分类不清,导致重要档案遗失或者归纳错误的发生;格式欠规范,档案材料纸张形式各异,装订不规范,给档案归类与查阅带来许多麻烦;保存或调阅无硬性规定,不仅严重影响社会保险工作正常开展,也增大了舞弊和错误疏漏发生的可能。
2.新时期社会保险与档案管理软硬件设施问题
社会保险业务与档案管理软硬件设施投入不足。一些单位不能配备专门的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室,且设备配置简陋,缺乏应有的防潮、防蛀、防盗、保密、存储、检索设备,导致档案在管理方面存在安全隐患,更谈不上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据调查,目前大多数的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仍未完全实现电子信息化管理,使得档案的查阅很不方便,再加上目前社会保险业务量的日益庞大,传统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的查阅、核对需求,使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对社会保险业务办理的效率和质量产生质疑,影响社会养老保险机构形象。
3.新时期社会养老保险业务与档案管理人员问题
社会养老保险业务与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不少负责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往往是兼职人员,很少有时间参加专业知识的培训,更没有时间学习、补充和更新养老保险档案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技能,对档案的重要性、归档要求,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编目、装订等业务缺乏了解。这种现象的恶性循环,势必会导致档案管理人员不能专注于档案管理工作,服务质量也就难以令人满意。
三、新时期提高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对策
提高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设计做好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基础,因此,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的档案管理工作,要以人为本,负起责任,因此在新时期要积极对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利用高科技手段创新,提高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对策,要从下面几方面做起。
1.健全制度标准与档案管理规范化
健全制度标准,扎实推进档案管理规范化。建立覆盖全部环节的档案管理制度,在判定文件材料的来源形式和查考价值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档案管理办法、档案业务流程、档案分类方案。依据国家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等有关档案的法律法规,从社保处养老保险工作实际出发,建立健全《档案立卷归档制度》《档案库房管理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统计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档案移交制度》等一整套档案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规范管理,从而使社会养老保险业务各门类档案资料实现集中、统一管理,做到从立卷归档到保管统计,从档案利用到鉴定销毁,从档案移交到奖惩处罚等每个环节都有据可依,为规范有序、科学高效地开展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夯实基础建设与推进档案集中管理
夯实基础建设,全面推进档案集中安全管理。积极争取单位领导对社保档案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加大资金及人力投入,切实解决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人员匮乏、资金短缺、设备不足等实际问题。加大经费投入,提供物质保障,实行档案室、阅档室、办公室三分开,购置金属密集架、防磁柜、计算机、扫描仪,配备吸尘器、灭火器和温湿度计等应有设备,确保达到“八防”标准。实行档案集中管理原则,确保保管利用过程中档案实体和数据的安全。积极发挥计算机管理的优势,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购置档案管理软件,按要求建立详细的检索查询系统,努力提升档案服务效率。
3.加强队伍建设与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只有具备高素质档案人员,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在明确档案工作分管领导的基础上,将档案工作与业务经办工作同时部署,纳入每年的年初计划,纳入工作考核范围,制定岗位责任和工作标准,要求专职档案员和兼职档案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大胆的创新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过硬的业务技能。加强对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拓展档案人员的思维、知识面,不断提高养老保险档案业务水平。此外,还要认真做好养老保险档案工作人员计算机应用的理论和技能培训,提高社保处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档案资源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参保单位和参保个人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范范文2
关键词: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弱势;措施
近年来,社会保险制度在我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保险范围的不断扩大、业务量的屡创新高,使档案管理工作也变的越来越重要。以正确的方式进行档案管理,才能为我国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1 社会保险档案的概念界定
社会保险档案主要指对社会保险业务中的个人或单位参保情况以及缴纳费用情况进行档案建立,做好全面的、详细的记录,为参保人员享受保险待遇提供重要的根据。一般档案内容会涉及到很多专业性的材料如书面档案、电子档案或声音图像材料等,具有规范性、广泛性、权益性以及变动性的特征。社会保险档案的信息内容主要包括:参保企业、职工与离退休人员信息;保险业务台帐;各级社会保险机构的统计与财务报表[1]。
2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弱势
2.1 管理意识淡薄
现阶段,大多社会保险机构的领导与管理人员将工作中心集中在保险业务方面,缺乏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忽视对档案管理的资金与技术支持。而且宣传工作的不到位,使档案管理人员无法真正意识到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降低了工作效率与档案质量。
2.2 管理方法与手段落后
随着我国社会保险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多头管理的方式。因为社会保险档案的内容范围较广,涉及到的保险资料可能存放在多个保险机构,当参保人员想查询自己的参保信息,需到所有的保险机构进行访问,为参保人员带来诸多麻烦。另外,受资金、设备、人员素质等因素影响,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在现阶段仍未实现信息化,很多机构仍以纸质材料为主进行档案管理,为档案查询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而且很多比较落后地区的社会保险机构没有专门的档案室,档案资料的保管及其不合理,经常出现资料遗漏或者丢失的情况。
2.3 管理制度不规范
目前,对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很多地区的社会保险机构会根据自身需求制定一些规范制度,以满足社会保险改革的要求。但由于不同地区的社会保险存在一定差异,缺乏统一的档案管理规范,使档案的管理与应用出现了很多问题。
2.4 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低下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档案管理的质量。很多地区的社会保险机构为节约自身成本,对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很少聘用,甚至出现以业务人员充当管理人员的情况。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直接影响参保人的利益,降低了档案管理的质量。
2.5 档案信息开发力度不足
大部分的社会保险机构在档案信息开发方面仍属于初级管理型的阶段,没有做到以当地社会保险实际情况为依据,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浪费了大量的信息资源,不利于社会保险改革的推动[2]。
3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改善措施
3.1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意识的培养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机构,应加大宣传力度,适时的进行关于档案管理工作的讲座,对其重要性与必要性进行认真分析。同时,日常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社会保险机构内部各部门也应加强关于档案管理方面的知识交流,使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展开。因此培养人们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意识是强化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手段。
3.2 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对社会保险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建立起档案室与档案查阅室。其次要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硬件设备如计算机、扫描仪等。管理人员需在计算机上建立起相应的档案数据库,将参保人信息以及人事信息等进行存储,实现信息化管理。
3.3 打造专业的档案管理团队
各级社会保险机构应适时展开对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档案管理专业技能。而且,要建立健全用人机制,聘用专业的管理人才。另外,对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也应注意培养,保证档案管理工作任务完成的同时,可为参保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尤其现阶段,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社会保险机构可将如《保密法》、《档案法》、《国家档案局3号令》以及《社会保险法》等相关法律内容列入档案管理人员学习的内容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3.4 完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制度
针对现阶段存在多头管理方式,社会保险机构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将保险档案管理工作集中化,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体系,尤其对档案的鉴定、销毁、查阅以及借阅等方面应做出相关的规范与标准。从而使档案接收、保管以及清理等工作趋于标准化。
3.5 以现代化手段科学管理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要求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应实现数字化与动态化管理。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养专业的管理人才的基础上,开发新的计算机程序软件,保证各级社会保险机构、社会企业以及政府实现联网,方便对参保人信息的查询与利用。另外,对企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数据、缴费发票数据、离退休人员档案、人员增减变化表等应及时录入计算机系统数据库,加强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使档案管理规划更加合理化、科学化[3]。
4 结论
加强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重要的意义。只有不断加强对社会保险档案的管理工作,以新的管理方法促进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才能为社会和人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钱均.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3(11):179-181.
[2]王彦英.浅谈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J].公共管理,2012(8):71-73.
[3]辛玲.论提高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水平的若干途径[J].管理论坛,2013(9):47-48.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范范文3
一、社会保险档案的含义
社会保险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个机关、各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为员工办理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救济保险等各类保险项目过程中形成的记载各个员工参加各项保险统筹缴费多少、时间长短、计发养老待遇、因工作变动而至保险统筹关系转变等情况,具有实际工作查考的档案材料。
二、社会保险档案的归档范围
(一)政策依据类。国家和地方出台的社会保险制度以及相应的政策法规,社会保险缴费、经办机构和待遇支付办法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二)业务凭证类。各种社会保险费用的缴费凭证、扣费凭证、转接凭证、汇缴凭证、支用凭证、报销凭证和理赔给付凭证等。
(三)结算账卡类。各类社会保险费用缴费花名册、参保人员的保险手册支用给付账册、单位各项社会保险费用管理手册、汇缴账册以及保险统筹关系转接清手册、职工各项保险管理卡片和转接变更登记卡等。凡是涉及到参保人员的各类资料、卡片和手册等都应统一立卷,做到人手一份社会保险档案案卷。
(四)电子档案类。社会保险工作实现办公自动化和以后形成的各种信息和数字档案等。
(五)统计报表类。支用给付统计表、参保人员工资变动情况统计审核表和各类社会保险费用汇缴统计表等。
(六)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类。离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遗属待遇的通知书和待遇决定书、离退休人员退休待遇、调整养老待遇、遗属待遇的申报表。
三、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保险档案的管理制度不够规范。目前,从我国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状况来说,各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能够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管理的并不是很多,由于各个地方的社会保险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更没有统一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文件,所以各个地方的管理制度也不同,使得社保档案在应用和管理上有很大差别。
(二)社会保险档案的管理意识不强。社会保险档案的管理意识薄弱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因为对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缺乏,很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单方面注重资金投入和社会保险工作的领导,最终轻视了对其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所以,使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社会保险档案的管理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三)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难以落实。对于不健全的社会保险部门档案机构,没有专职人员管理档案,即使有人员管理也是没有经过培训,使社会保险档案的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
(四)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条件不合格。因为没有专门的场地,缺少管理经费,所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始终得不到重视,多年积累的社会保险档案只好让经办人自己保管,使社会保险档案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对日常经办工作带来诸多困难。
(五)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近年来,我国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很多社会保险管理部门在工作中逐渐的使用信息技术,但是由于设备、资金、专业技术人员等限制,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信息化难以实现,很多社会保险机构都是采用纸质材料,所以社会保险查询访问的难度大大的增加,容易造成社会保险档案资料的丢失。
四、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合理化建议
(一)加强业务能力,实现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系列化和规范化。社会保险业务具有涉及面广、专业性突出、政策性强和工作量大等特点,所以,社会保险档案管理要合理布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制定出规范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业务,使社会保险档案业务工作有依据可查,把工作的总体目标纳入到相关人员,有计划、有监督、有惩罚地进行。
(二)社会保险档案管理要立卷整理。对于纸质档案,根据档案的形成规律和特点,确定归档范围,采用年度、类别和保管期限的方法进行整理和分类。对于已形成的电子档案,按照各门类的检索目录规范入档。
(三)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人员整体专业水平要提高。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低,社会保险部门要引进档案专业人才和对现有的管理人?T进行培训,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实现社会保险档案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和标准化。
(四)建立合理的档案管理制度。针对管理工作的现状,应该建立标准化的工作流程、档案查阅、档案接收等级制度、电子档案管理制度和档案室工作制度,加强完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范范文4
关键词:养老保险 档案 管理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的主要内容之一,养老保险档案是养老保险管理工作的重要业务载体,记录应当及时准确完整,有力地保障国家、企业和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以笔者所从事的铁路企业养老保险工作为例,由于企业生产力布局不断调整,单位合并、拆分、新设、改制等情况接连不断,但凡养老保险档案管理规范的单位,在养老保险管理上都能很快适应新情况,顺利地开展后续工作,反之则往往显现出台账不齐、资料不全、交接不畅等问题,养老保险管理工作开展就较为被动。
一、养老保险档案的构成与特点
参照《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养老保险档案可以定义为:企业和各经办机构在办理养老保险业务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专业性文字材料、电子文档、图表、声像等不同载体的历史记录。所以,养老保险档案不仅是对参保人员养老保险全过程的记载,还包括了有关文件、个人台账和经办业务记录,比如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有关政策、职工养老保险手册、台账、花名册、变更表、各类报表以及有关财务凭证等,不仅有书面记载的,还有数字化记载的。养老保险档案有以下特点:
1.涉及范围广。养老保险管理与个人、企业和社保经办机构以及财务部门都有涉及,凡与养老保险业务有关的都应纳入养老保险档案范畴,是对养老保险管理工作全方位的记载。
2.信息化要求高。现代化的养老保险管理必须采用高度信息化的平台,很多业务过程都要通过计算机技术来完成,那么养老保险档案也要高度信息化以满足现代化管理的要求。
3.保管期限长。与参保人员个人有关的记载一般要长达数十年,对于企业和社保经办机构来说就更长了,只要养老保险管理工作在继续,那养老保险档案的记载就不会停止,所以养老保险档案的保管期限非常长,从几十年到一百年甚至是永久保管的都有。
4.安全性要求高。养老保险档案有纸质记载的,也有电子记载的,有些记载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比如个人手册、个人基数确认表等,有些记载涉及隐私问题,比如个人收入或待遇、单位工资总额等。这就要求养老保险档案管理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安全性,除了妥善保管、有效备份以外,在网络化发达的今天,还要防止不法分子对数据信息的非法窃取、删除或篡改。
二、养老保险档案的作用
1.养老保险档案是开展养老保险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养老保险各项业务的办理要有凭有据,要符合国家政策,要能经得起检查,养老保险档案就是养老保险管理工作的痕迹,必须要以准确、翔实和完整的记录,保障国家、企业和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
2.养老保险档案是养老保险管理服务的延伸。准确完整的养老保险档案不仅能提高业务经办效率,推动社保经办机构的服务工作,也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有说服力的依据,具有潜在价值向现实价值的合理转化的功能。
3.养老保险档案是提高统筹层次的必要条件。由于现有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的问题,各地养老保险信息不能互通,资源不能共享,通过建立健全养老保险档案,就可以逐步解决数据共享问题,为提高统筹层次创造必要条件。
4.养老保险档案是整合社保档案的必要条件。由于各险种的统筹层次、归属经办部门不同一,目前要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险档案有一定难度。但养老保险在社会保险中实施最早,数据最齐,具有不可动摇的基础地位,所以先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档案,同时其它险种依照各自特点和要求逐步建立健全各种台账,随着社会保险政策的不断完善和统筹层次的不断提高,为最终形成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险档案创造必要条件。
三、如何建立健全养老保险档案
1.充分认识养老保险档案的重要性,加强基础管理。如果缺乏对养老保险档案的建立和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没有行之有效的档案管理机制,那么,即使给齐各种材料,档案也必定是丢三落四、杂乱无章,那么养老保险档案只不过是沦落于形式而已,根本无法保证其能够充分发挥价值。所以要把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列为一项基础管理工作,是养老保险工作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以清醒的头脑和正视的态度去做好这项工作。
2.对养老保险档案进行科学分类和有序整理。档案分类不仅是档案管理中的一个工作程序,更重要的是在整个档案管理工作中具有主导作用,养老保险档案同样如此。没有科学的分类,养老保险档案从建立之初就无法进行有效地整理和组织,更不用说健全了。所以,确定分类标准,实现科学分类,是养老保险档案建立健全的基础,引导其它各项后续工作的有序展开。一般来说,对于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有关养老保险政策,可以按文件的出处、类型、文号、实施时间等要素分类归档,对于经办机构和企业在养老保险管理工作中的各种记录,比如社会保险登记证、各类报表、说明或证明材料等,可以按归属部门、材料类型、时间等要素分类归档,对于与参保人员个人有关的材料,比如缴费手册或卡片、人事命令、账户转移情况表等,应为每一个人单独建档进行管理。在养老保险档案管理过程中,还应当注意有序整理。一是要规范编号,包括个人身份证号、养老保险编号、单位编码、社保登记证号等,在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中都要进行整理和规范。二是要把握业务规律,比如日常业务、月度业务、年度业务等,在养老保险档案中要能清晰体现。三要做好动态管理,对于已经办理完毕的事项,相关材料要及时分类归档,对于还在办理过程中的事项,要注意及时跟进,掌握动态。四要做到常态管理,经常性、制度性的整理养老保险档案,保持档案材料之间的联系,保证档案的齐全完整。
3.养老保险档案的保管要做到制度建立、专人负责、安全存放和交接衔接。社保经办机构和企业应建立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制度,明确管理人员分工和职责,对档案建立、维护、交接等环节进行制度化管理。档案纸质材料应当排列整齐有序,储存在专门的场所,重要材料应复印备份,档案电子数据应当有比较强的网络安全性,必须做到异地备份,数据格式要有清晰的说明以便日后升级维护。这里特别要强调交接环节一定要尤其重视,严防脱节,否则会给后续工作带来无法预计的困难。比如少数铁路单位就是在生产力布局调整中没有对养老保险档案的交接给予足够重视,造成单位几经变迁后,原有资料或不知所踪,或部分丢失,又或存放零乱,给继任者的工作开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特别是例如农民合同工补缴花名册、精简职工花名册等资料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定产物,一旦损毁就无法弥补。所以一定要加强对养老保险档案交接环节的管理,可以结合建立考核奖惩机制,督促管理人员既要在在岗时认真履行好职责,又要在换岗时做好交接工作,以保证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延续性。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范范文5
标准化就是在专业性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体系建设与相关领域的对接,具有相对开放的特征。标准化建设,就是要按照确定的标准体系进行工作检查和绩效评价,以提高组织各项工作能力。
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把关注民生提到了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作为建设服务型政府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不断提升执行能力和服务能力,就必须重视管理标准化,制定和实施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标准,使之成为国家公共管理服务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推进社会保险标准化意义重大
近年来,随着社会保险业务量剧增,业务交叉重叠多,复杂程度较高,管理难度加大。使社会保险经办能力不足,高度分散细化的管理体制,以及群众对管理服务的不满意问题,如:考核征缴率高低,涉及缴费基数、应缴费额和实缴费额,可不同地区不同标准,解释完全不同;还有当期补缴费额按不按当期实缴费额考核。以及保险关系转移难,异地医疗费用结算难等问题,可以说都与缺乏标准和标准化管理缺失有直接关系。在这种背景下,不同地区社会保险公共服务能力可比性很差,绩效考核工作难以执行。
要强化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改善服务水平和质量,提升服务绩效和公信力,就必须实现由经验型服务向标准化服务转变。社会保险工作不仅政策性强,而且程序性也很强,这就在客观上客观上具备了进行标准化作业并实现最佳秩序的条件。同时,通过制定社会保险标准,开展社会保险标准化建设,还能更好地评价社会保险工作的绩效,支持科学决策,推进社会保险事业科学发展。其次,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已经进入需要标准化管理和服务的新阶段。党的十六大以来,社会保障事业进入到统筹城乡的创新阶段,社会保险项目向农村和城镇非从业居民扩展,正在走向全面覆盖、综合配套、统一管理。面对数以亿计的参保对象,要通过服务工作的标准化满足他们对社会保险公共服务的需求,为其提供“统一的、可追溯的和可检验的”服务,实现“记录一生、跟踪一生、保障一生、服务一生”,并努力提高服务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再其次,社会保险标准化是实现管理规范化和信息化的基础。
二、对社会保险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建议
2005年《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完善管理制度,制定技术标准,规范业务流程,实现规范化、信息化、和专业化管理。这是第一次把技术标准理念引入社会保险经办管理中,第一次把建立技术标准,实施标准化管理作为中央的宏观政策和要求加以推行。
近几年来,各地都在陆续探索社会保险的标准化建设。(1)陕西省社会保险管理局率先在全国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模式下开展了标准化工作的探索,建立了包括基础标准、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等内容在内的标准体系;(2)江苏省淮安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将ISO9000管理标准体系引入社会保险服务领域,率先通过了ISO9001管理质量标准认证;(3)吉林省积极开展标准化经办服务大厅、标准化档案管理中心、标准化社区服务窗口的创建工作。
这些实践都为社会保险的标准化建设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因此社会保险标准化体系建设应按照“先易后难,先程序后机构”的原则,先制定国家社会保险标准化体系,再形成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单位标准。并采取“国家统一”和“地方差异”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推进。
一是国家可以考虑研究制定社保经办服务的基础标准、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主要包括:对于各级社保经办机构的名称、社保经办服务所使用的术语以及标志等内容可以考虑制定基础标准;对于社保经办服务体系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涉及未来提高统筹层次目标中社会保险关系可转移、可接续的相关信息技术等内容可以考虑制定技术标准;对于涉及社保经办服务活动的服务人员仪表、语言、态度和行为,服务设施、安全、卫生,以及服务质量等内容可以考虑制定服务标准。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范范文6
关键词: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 退管服务管理模式转型 发展现状 转轨思路
治理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模式管理失控是一项长期的社会保险业务经办退管服务工作,只有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社区组织、各级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机构共同努力,长抓不懈,并成为各级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机构企业以及离退休人员社区组织退管服务从业人员的自觉行动,才能保证治理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模式管理失控的有效性,准确体现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模式在离退休人员退管服务组织中,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资源共享层次分明,客观地反映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运行体系制度齐全完善状况,应使其成为各级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机构离退休人员退管服务组织对企业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工作进行宏观决策和管理的重要政策依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各级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机构离退休人员退管服务组织对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体系管理失控问题。
1 离退休人员退管服务组织对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体系管理失控的原因
1.1 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体系退管服务制度本身方面。在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体系退管服务领域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如果各级社保经办机构制定的退管服务制度管理机制本身缺乏约束性,那么其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效能管理体制下微观服务模式也只能是一堆操作制度失效的废品。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体系作为一个退管服务信息系统平台,它的退管服务宏观控制有效性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体系健全和完善。但遗憾的是,时下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体系中退管服务管理人员很难保证在现有的退管服务机制下离退休人员进社区的合法权益得到真实有效保障。因为退管服务管理人员往往无法一一去审查核离退休人员的基本信息和人员情况,而只凭借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经验来进行常规管理,这样难免出错。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体系退管服务管理人员的主要服务目标是处理和变更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录入常态化管理,以达到社区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管理服务的最终服务管理模式真正实现,然而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体系退管服务管理人员所面对的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管理服务环境变化不定,极为复杂,这就必然要求社区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管理服务模式以一定的假设为前提条件。在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管理服务信息的产生过程中,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对社区离退休人员退管服务管理人员各类不同的退管服务工作以社区标准化形式跟踪目标进行确认、审核、记录和报告,但在现实退管服务标准制度中与实际退管服务活动管理操作中二者相互依存却又时常背离,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体系多数依靠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登记、离退休人员指纹认证审核、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变更的方法进行管理服务,且标准化社区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管理人员对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的获取往往滞后于社会保险业务经办的产生点,各级社保业务经办机构所采取的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管理方法又具有一定的可选择性,这说明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假设只是对离退休人员退管服务的一种合理推断,它不可能对不确定的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作出完整、准确的反映。因此,建立在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管理模式基础上的标准化社区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也就难免出现一些偏差。
1.2 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体系退管服务制度工作的技术层面。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体系作为一个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系统,必然要对其标准化社区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和人员情况加工对象和范围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并建立一系列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收集原则以规范管理过程。这样做的好处是抽掉了一些具体而细微的东西,促使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工作体系能够从总体上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但它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由于抽象管理形成的是一种共性目标,它不能较好地体现个性模式。而关于个性管理的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和人员情况往往对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基本信息使用者的退管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抽象管理就形成了不确定性。表现在标准化社区中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确认和审核录入上的不确定性因素,就可能导致标准化社区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反映不真实。例如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体系上对离退休人员指纹认证录入管理方法、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收集录入法、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变更处理法、离退休人员异地认证管理法。不同的管理方式得到的结果很不相同。因此对同样的管理模式在同一时期就可能由于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审核录入管理方法不一致而有不同的管理结果,并且这种退管服务结果的产生可能差距很大。目前盛行的标准化社区离退休员指纹认证远程管理模式,对于同样的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方式经过几番重置退管服务管理结构和管理层次以后其管理效果可能提升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又比如标准化社区离退休人员异地认证退管服务问题,标准化社区的离退休人员经过不同渠道人员流转以后,其管理费用应该由转入地的标准化退管服务组织负担,但具体转移过程中产生多少退管服务费用很不确定,因为一方面离退休人员的生存年限和在当地参加退管服务年限不确定,另一方面标准化社区离退休人员生命值也无法预期准确确定,这样标准化社区离退休人员退管服务组织所付出的离退休人员退管服务成本、费用也不一定真实有效。此外,标准化社区离退休人员的退管服务活动不间断持续的产生和退管服务费用发生期间,划分这两个退管服务管理关系前提本身是不确定的。综上所述,由于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体系工作本身退管服务工作机制不确定和工作体系不完善,也会导致标准化社区离退休人员信息失真。
1.3 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体系退管服务制度工作外部监督机制因素。目前各级社保经办机构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既有代表社区离退休人员利益的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各级社保经办机构、各种离退休人员福利性主管部门等国家监管机关,也建立了各级标准化社区的离退休人员退管服务组织等履行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职能的社保退管经办机构,但是对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组织的退管服务工作监督仍不尽人意。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各级社保经办机构、各种离退休人员福利性主管部门等部门存在各自为政、重复监管、执法尺度不一的问题,削弱了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工作监管的力度。标准化社区离退休人员社会舆论监督也存在许多问题。由于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工作模式发展很不平衡,各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之间为加强本社区的标准化社区离退休人员管理数量,而违规答应参加本社区退管服务管理的离退休人员的不正当要求,出具虚假标准化社区离退休人员退管服务管理证明的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经办机构不在少数。再者,目前各级社保经办机构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人员的退管服务业务素质良莠不齐,总体水平偏低,影响了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工作的整体质量。
1.4 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体系退管服务制度工作退管服务管理人员素质因素。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体系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通过退管服务管理人员的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收集处理而产生。影响标准化社区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的退管服务管理人员素质主要包括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机构退管服务素质与政治素质两个方面。退管服务管理素质的低下必然导致不适当的退管服务工作处理,造成标准化社区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扭曲;政治素质的低下导致标准化社区离退休人员退管服务管理人员不能坚定正确的立场,缺乏同不正之风作斗争的决心和勇气。目前,各级社保经办机构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管理人员退管服务素质较低,影响了标准化社区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的质量。在各级社保经办机构的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管理队伍中,仍有大批没有经过专业退管服务业务培训的人员,尤其是在基层各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岗位上。个别退管服务管理人员依靠某种社会关系夹杂其中滥竽充数,根本不懂退管服务业务,经过他们收集、处理的标准化社区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再逐级汇总报准难以令人置信,再无法其进行必要的标准化社区离退休人员退管服务工作监督了。有的虽然退管服务工作业务能力较强,但其政治素质不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不但对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组织的违法违纪行为听之任之,甚至为了迎合的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组织意图而置有关法律法规于不顾,替所在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组织出谋划策,随意调整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编”制假的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报表,以维护所谓的“离退休人员利益”。有的则是为了个人私利进行贪污盗窃,做假的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组织离退休人员管理台账进行掩护,以便蒙混过关。
2 治理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模式管理失控问题的对策
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管理失控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而要彻底根治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管理失控,必须综合治理,采取多管齐下的原则。主要可采取如下的对策:
2.1 提升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管理质量。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是进行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管理工作分析、退管服务管理决策的基础。近几年,各级社保经办机构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管理组织对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体系的建立、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管理层次提升、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离退休人员指纹认证体系的构建完善等的探索研究正在不断深入,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要在日臻成熟的条件下,在社保业务经办退管服务模式上及时予以退管政策更新和业务操作流程补充。应尽量缩小各级社保经办机构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政策在考核目标规定方面的弹性,对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管理方式的选用,可以把使用面积较广的方式方法确定为,其他离退休人员退管服务管理方法定为辅助方法,并要求各级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组织在采用辅助方法后将其就近与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基本管理方法接轨合并为统一的退管服务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基本信息管理方式,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因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政策弹性给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管理带来的差异。众所周知,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的基础资料来源与标准化社区组织的各个退管服务职能岗位。只有基层退管服务各岗位相互配合,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各种有关离退休人员退管服务工作的原始资料,各级社保经办机构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组织才能据以进行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审核录入计算机,保证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的真实可靠。
2.2 完善标准化社区离退休人员退管服务法制建设,严肃标准化社区离退休人员退管服务政策法规,严格执行《社会保险退管服务法规》。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体系是社保经办机构退管服务模式的核心内容之一。为了确保标准化社区离退休人员退管服务基本信息的真实性,必须要有一整套以《社会保险退管服务管理办法》为龙头的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法规对离退休人员社区建设的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进行约束。《社会保险退管服务管理办法》是规范标准化社区中退管服务人员的退管服务工作行为,保证标准化社区离退休人员基本资料真实、完整,加强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管理和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管理,提升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工作层次的根本政策法规。新的《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建设管理办法》以将“规范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管理人员行为,确保离退休人员基本资料真实完整”作为其建档立制宗旨之一,突出强调了“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中心组织负责人对本单位的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工作和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同时也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强令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机构、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管理人员伪造、变造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资料、离退休人员指纹认证信息情况和其他离退休人员异地认证基本信息资料,提供虚假离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报告”。并明确了相应的社保退管服务政策法规保障。在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工作监管方面,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监管、社保经办机构监管、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组织内部监管的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从退管政策法规上最大限度地限制了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组织行为对社保经办机构退管服务监管行为的代替。新的《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建设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了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工作的核心规则,强化了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工作监管职能,严格了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工作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尤其是对编制、提供虚假标准化社区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的行为规定了具体的违规处罚条款,这将对净化标准化社区离退休人员退管服务工作环境,保证标准化社区离退休人员退管服务基本信息质量起到根本性的作用。
2.3 建立、健全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内部退管服务工作制度,完善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工作外部监管体系。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内部退管服务工作制度是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体系运作必须遵守的规范。建立严密、完善的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内部退管服务工作机制对于离退休人员退管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离退休人员退管服务基本信息的真实性保证具有重要意义。如建立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岗位责任制,明确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工作人员的职责与权限,增强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建立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内控管理制度,活动经费与支出项目台账分管制度、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报表制度、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档案管理制度、离退休人员指纹认证审核查证制度。做好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的基础工作等等。通过建立完善的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内部退管服务工作制度,使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地开展,促使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管理体制达到保证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总体规范的目标。
2.4 建立健全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管理内控新机制。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体系内控机制是代表社保经办机构退管服务部门对基层各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组织进行监管的社会保障部门、财政、上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等部门,必须依照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建设有关政策及法规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对于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提供虚假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的行为要及时纠正。对有关人员违反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中心建设规定的行为要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要追究有关责任。在监管工作中,各方面监管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即要杜绝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工作执法尺度不一、重复监管的行为发生,又要避免在监管中形成“盲点”。要加强对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工作的内控监管和常态化管理,纯洁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工作人员队伍,树立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工作员良好的行业风气。对出具虚假的标准化社区离退休人员退管服务基本信息的退管组织要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要核销其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组织经办权利,加强对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工作人员的后续退管服务专业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其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业务经办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建立一支职业道德好、业务素质过硬、社会信誉高的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工作人员队伍。
2.5 加强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业务管理培训,提升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工作人员退管服务工作能力。
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基本信息的确认、录入和处理是一系列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专业性较强的工作,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基本信息库最终也是通过退管服务中心产生的。因此,加强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提升其整体退管服务业务经办整体素质是保证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录入准确性的重要一环。首先必须要求广大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新《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建设管理办法》及有关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组织建设法规,使其树立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工作中心观念,依法办事。其次,要采取各种措施,以各种形式保证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工作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得到很好地落实,使其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充实和更新专业知识。第三,要加强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从主观上认识到提升标准化社区离退休人员退管服务基本信息质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与自己所从事职业
的关联性,从而能恪尽职守,自我约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6 实行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工作人员聘任制度。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工作人员聘任制度是指由各级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规向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组织或基层退管服务小组派遣或聘任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工作人员,在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和上级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业务主管部门领导下,负责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工作、离退休人员社区指纹生存认证工作,保证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组织和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工作人员依规管理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事务和履行对离退休人员服务的义务。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退管服务部门应在前些年试点的层次上,全面推行这一做法,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退管服务组织则对基层聘任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工作人员,使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工作人员从基层社区其他工作中独立出来,由专门的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机构直接管理,并实行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工作人员在组织机构内进行轮换,保证―级一级提供真实可靠的标准化社区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情况。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工作人员的聘任、奖惩、工资、福利等问题均由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工作人员聘任机构负责。
总之,由于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工作人员不再接受一般社区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从而解除其“一怕二难”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理直气壮地抵制不正之风,严格依法履行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工作人员的退管服务工作职责,充分发挥离退休人员标准化社区退管服务监管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志巧.高校二级学院离退休人员管理策略研究.价值工程. 2011-07.
[2]钟兰花.市区企业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绍兴日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