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活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营管理活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营管理活动

经营管理活动范文1

关键词:企业管理 内部控制 纺织企业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条件的不断完善,纺织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传统行业在新的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下面临着更大的机遇与挑战。目前我国规模以上的纺织企业已经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500亿元以上,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达2920亿美元,纺织化学纤维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2%。这样的发展现状不仅标志着我国纺织企业发展实力的增强,也体现了国家纺织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发展脚步正在进一步的加快。如何在当前的宏观经济发展大环境下实现纺织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以及加强纺织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在外部市场环境中的竞争优势成为了当前纺织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最终目的。内部控制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对规范纺织企业经营管理基础工作、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和保障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下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纺织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不高

目前,由于纺织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导致了企业管理效率持续下降,难以满足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纺织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纺织企业生产计划管理等方面,一些纺织企业还重复着以业务部门销售计划为准的传统生产经营管理模式。这种计划模式的生产经营管理由于决策信息和生产实际上产生的滞后性导致了企业市场敏感度降低,产品从开始计划投产到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在慢慢增长,不利于企业在同类型产品市场中竞争实力的综合提升。

(二)企业管理人才专业能力偏低

纺织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不高的问题一直是困扰着我国纺织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难题。当前依旧有些纺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在管理中实行“凭经验、靠借鉴”的管理方针和决策,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这种管理现状导致了部分企业管理者对于企业管理缺乏必要的战略性与前瞻性,具体表现在企业的管理工作集中在企业刚性管理上,缺乏必要的统筹规划与安排。因此,纺织企业目前的经营管理活动中需要建立起一个能够维持企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管理机制,才能保障企业在未来市场环境中的生存与发展。

二、纺织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现状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立与实施的程度是当前经济环境中用于衡量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同时也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客观要求。2008年国家颁布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来,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体制逐渐成为了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提升的重要目标。内部控制作为一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自控手段,对企业的规范经营管理、保障资产安全、提高经营效率、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和促进企业战略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的纺织企业切实面临着内需增长放缓和出口形势严峻等市场问题,加快实现纺织企业在市场环境下的自身转型发展是当前纺织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根据市场定位实现企业内资源整合成为了当前保障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在纺织企业内不断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体系,将有助于实现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和效率的提高,推动企业在严峻的市场形势考验下持续发展,并不断挖掘企业的自身价值。

三、纺织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对经营管理活动的影响

(一)内控制度的建立优化了企业经营管理组织结构

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不断完善,纺织企业可以改变过去 “凭经验、靠借鉴”的传统管理方法,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的相关内容在企业中架构多层次的管理组织,将企业涉及的各项业务内容和管理事项纳入到内部控制决策与管理的程序中去。不断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治理结构、职位设置和责权分配以及业务流程管理中的作用,实现纺织企业发展实际同企业运营效率相协调的发展模式,实现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有效运用。

(二)内控机制的建立在企业内形成了有效的制衡机制

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的建立要求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引入不兼容岗位相互分离制度、轮岗制度以及授权审批控制。通过这些内部控制手段,一方面能够实现企业岗位职责明晰、切实做到职责落实到岗、到人的管理;另一方面能够在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在企业的岗位和职务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管理机制,从而形成内部控制制度下企业有效的制衡机制的形成,继而防范企业内部出现营私舞弊等经济事件发生,为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创造更加安全有效的环境。

(三)内部会计控制实现了企业资产保护与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和信息的真实完整程度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企业会计信息实现内部管理与内部控制,可以为企业的决策者和投资者提供更多的决策上的必要信息,帮助纺织企业在国内内需增速趋缓、企业产能向国际市场发展、纺织原材料市场紧缺、功能性与机能型高科技面料研发技术落后、企业竞争淘汰趋于紧张的宏观市场环境中求得更加稳定的发展。同时,内部会计控制不断加强对企业的财产记录管理、定期盘点、账目核实和授权审批等方面工作的监督与管理,从而实现对企业资产的管理与控制的目的,防止危害企业资产的风险产生与影响。

(四)全面预算管理控制制度得以实现

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是提高当前纺织企业管理能力和经济效益的重要管理手段之一。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实行,纺织企业可以实现对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控制,加强企业预算管理推行的监督。通过科学编制、监督落实、加强管理、理性分析等手段,对企业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管,同时对未完成预算产生的不良后果在责任落实到岗的基础上,采取必要的改M措施,从而保证企业各项预算内容的顺利执行。

(五)绩效考评控制工作的开展得到了必要的保障

企业的绩效考核与评价工作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下,结合内部控制管理的要求,对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和员工进行工作业绩考核与评价工作,能够更加有效地反映出员工在岗期间的表现情况。同时,将绩效考核的结果反映在员工薪酬、岗位晋升和辞退依据等方面,其决策将更加公正和公平。

(六)降低了企业经营风险,提升了经营管理效益

内部控制制度通过风险识别、预警与评核,对生产管理系统、质量及环境等管理体系、作业流程制度的执行操作实施监控和评价,提高了企业经营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效率。同时,运用系统有效的方法促使企业经营运作得以增值、改进与保障,持续改善提升生产效率,帮助企业实现最终的经营管理目标。

四、结束语

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为了不断提高纺织企业在经营中的经济效益,加强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的综合竞争实力,不断建立与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成为了当前决定纺织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中成败的关键。内部控制管理在纺织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会计信息管理、预算管理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因此,加快纺织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建设,是现阶段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防范企业风险发生的重要保障。只有坚持实现纺织企业的内部控制与管理,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保证纺织企业战略目标得以实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姬海华,王恒斌.纺织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及对策[J].广西纺织科技,2009

经营管理活动范文2

一、内控管理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作用

1、保障企业管理信息的真实性

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准确性需要得到切实的保障,而采用内控管理能够有效实现上述目标,由此可见,采用内控管理在现代企业经营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企业领导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相关信息可以为企业经营方针的有效实施提供可靠保障;熟悉掌握现代企业的经营状况、发展动向以及熟悉掌握企业经济实力,能够为企业的正确决策和判断提供依据。

2、防范企业风险,确保实现目标

及时地预防和控制企业风险,作为实现生产经营活动发展目标的一种根本措施,而采取科学的内控管理能够强有力实现预防风险目的,由此可见,内控管理属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内控管理首先对企业运营风险进行有效评估,其后采取合适的措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控制和调整,将影响企业发展的潜在风险予以消除,因此,可以实现有效防范企业风险,确保企业目标实现。

3、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性

企业资产的安全需要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结构,并以内部控制结构作为企业控制制度的重点,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健全且完善的内部控制结构,不仅能够监督企业的经营管理,而且能够有效控制物资财产的各个过程和环节,如计量、采购和验收等,可为企业财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提供保障。企业内部制衡的核心机制是会计控制,其以《会计法》相应要求监督企业内部会计工作。体现在几点。(1)企业内部员工、部门以及岗位之间相互验证仪保证各个机构间的相互制约,而内部结构之间相互牵制并形成相互影响的效果。(2)企业内部员工个人或者单独部门无权处理经济商业业务活动,且与本商业活动无直接关系的部门或者个人的许可证需要经负责人员核对后方可发挥效用,适当更换重要岗位工作人员,防止出现固定个人担任控制关键要害结构。(3)财务监控权由熟悉和了解企业经营环节的人员掌控,其主要是通过有效实现分权制度的方式,防止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失和亏损,进而避免企业的各项利益受到损伤。

4、保障经营企业的有效运行

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需要依靠统计、会计以及业务等部门的相关制度与规划,整合经营、财务以及生产等部门,协调各部门间的联系,以实现企业内部整体协同的效果。采取较为严格的绩效考核以及监督制度,真实反映企业员工工作情况,采取奖罚制度激励员工工作潜能以及工作积极性,以实现整体提供经营效率的目的。综合考虑当前市场发展形势,企业发展至特定时期可能出现多种不协调因素,如资源设备、机构设置以及财务管理水平等与企业发展形势不适应,资金、人员失控等现象逐渐凸显,因此企业经营管理失控风险得到彰显。严格且富有创新性的内控管理制度以及体系不同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其重视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进行建设,目的在于塑造具有企业个性和特色且符合市场发展形势的新型化企业管理模式。

二、内控管理体系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运用

1、和谐管理环境的开创

企业员工自身行为受到企业管理环境的影响,即良好且和谐的企业管理环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自觉性;此外,企业和谐管理环境能够为企业内控管理措施的顺利进行提供帮助。企业部门设置、企业监督部门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均是企业内控管理的影响因素,相关法律规章制度指出,企业部门应该构建合理的公司的运行模式以及管理制度的合理构建,能够为企业责任归属、科学分工以及管理经验模式的构建提供保障。企业的经营致力于企业长远持久发展和扩大,而制定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额人力资源政策是前提,实施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是保障。

因此,企业招聘员工首先需要考虑员工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能力;员工被聘请后,可采取继续教育的形式不断提升员工的自身专业素质。针对企业员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进行培养,以积极乐观、富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团结合作意识的员工作为员工培养主要方向,充分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不断增强企业管理层面的风险意识,为企业内控管理工作持久进行创造持续条件。

2、企业经营风险的全方位评估

企业的良好运行同正确的风险评估之间的联系紧密,即企业运行的效果和效率离不开风险评估,主要表现在,现代企业对经营活动中的潜在风险及时地进行辨别和分析,依据风险评估情况采取对应的弥补措施,进而实现企业安全顺利运行和操作。企业结合市场形势设立合理可实现的控制目标,针对与企业发展相关的、可靠信息系统予以跟踪和全面调查,联系当前市场发展形势和企业自身实际经营状况,做出合理的风险预测分析和评估。

正确预测企业运营活动中的风险并予以良好的内部风险控制,需要做好以下三点工作:其一,针对当前企业发展中的各个风险控制点进行管理,树立企业管理层的风险意识,设立有效风险管理系统;其二,统筹使用各类针对如何降低、避免、分担以及处理风险的应对策略,及时有效对风险进行控制;其三,以现代企业业务拓展情况收集以及风险变化等相关信息为依据,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采取对应措施,凭借风险评估手段及时地调整企业内部措施,并落实适合企业长远发展的风险应对措施。

3、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增强

(1)审批制度符合企业现状

科学严密的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企业管理层面充分利用自身职权并积极承担与自身相关的责任,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予以规范性的操作,进而构建一个同现代企业内部员工素质、机构性质相一致的审批制度,包括企业领导层需要承担的责任、工作流程以及相关权限等。

(2)财政收支审批制度的完善

企业财政需要依靠严格的管理制度,主要是因为,企业内部进出债务需要依靠严格的规范制度,进而减少企业物资浪费现象;其次,依照严格的管理制度办理企业财务,可以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进一步降低企业物资浪费现象的发生率。

(3)内部制度与企业需求具有一致性

以《会计法》以及国家会计管理相关制度为依据,构建能满足企业账务处理系统要求的系统。此外,现代企业还需要以自身经济业务流程为依据,不断探寻内控管理的控制点,并充分利用审核、审批制度等原始凭证,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会计业务章程。

(4)设立财政预算控制制度

严格把控企业未做预算的财政支出,即在企业财政预算范围内,采用责任人限额审批制度的方式对集体审批制度以及预算资金进行把控。此外,企业的评审监督制度需要得到进一步改正,这是因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保证与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由于企业经营活动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故内部控制需要得到严格的监控。

(5)增强企业内部的沟通与交流

就现代企业内部信息交流而言,可以通过建立信息交流制度的方式,收集、处理以及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资料,进而为企业内部控制的良性循环提供保证。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良好的信息交流和沟通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内部员工责任的明晰提供保障,而有效的信息交流系统不但需要了解企业下部员工的相关信息,还需要了解企业外部以及上部领导的信息,为良好的企业内部沟通创设渠道。

经营管理活动范文3

关键词:品管圈;静脉输液;护理质量;综述文献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基础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疾病护理的重要手段。静脉输液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补液和给药途径,在临床疾病的抢救、治疗和康复中占有重要地位[1]。近几年,随着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形成了具有护理特色、促进社会发展的群体文化[2]。品管圈活动经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不仅有利于发现和整改临床护理中的各种问题,提高全体圈员的主动能动性,还能加强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建立和医院管理文化的形成。这种文化的形成激起了广大护士的聪明才智和管理热情,从而对静脉输液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保证了静脉输液安全达标和满足了服务对象的需求。笔者就品管圈在静脉输液管理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1 品管圈的概述

品管圈全称为品质质量管理圈,日本石川馨博士于1962年创立品管圈活动[3],在持续企业质量中效果显著,后被应用于医院质量管理。品管圈活动是指为解决工作岗位上的问题,由工作性质相近的相关的人自发组成圈[4],针对所选定工作中的问题,本着自动自发的精神,结合团队力量,发动群众智慧,活用品管七大手法,探求有效对策,改善工作流程,实现操作规范化,持续不断地对工作现场进行改善与管理[5]。以激发成员的参与感、满足感和成就感[6],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解决工作场所的关键问题[7],使成员因解决了问题而体验到工作目的和意义。

2 品管圈在静脉输液管理中的应用

2.1品管圈活动在减少不合理输液医嘱中的应用 谢学建等[8]运用品管圈活动十大步骤(PDCA)方法提出建立药物溶媒等系统,对不合理医嘱在登记本中登记并电话通知医师,及时将新药的信息输入数据库,收集每个药物的说明书,建立快速查询系统。通过品管圈手法将不合理输液医嘱数量从平均16.8条/w将低到10.8条/w,同时增加了药剂师的自信心、责任心,增强了与临床一线沟通的能力。

2.2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患者静脉输液差错率中的应用 沈志华等[9]开展品管圈活动提出规范程序,确保输注时间,患者身份识别及确认,做好巡视及相关宣教,加强护士业务综合能力及护理风险管理,使静脉输液差错率从1.33%将至0.25%。提高了静脉输液的安全性。

2.3品管圈活动在减少静脉输液外渗次数中的应用 为减少输液外渗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减少因输液不良反应引起的投诉及医疗纠纷,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唐红兰等[10]运用品管圈活动对输液外渗事件进行分析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转变观念,强调输液安全重要性;作好输液前预防,制定"预防静脉输液高危药物外渗流程并图文并茂"及悬挂"观察静脉穿刺部位"警示标识;作好外渗后的指导,制定"静脉输注高危药物注意事项和外渗后处理方法",供护士随时参照,并给予教育跟进。干预后输注高渗性营养药物时,护士选择输注工具和部位正确率明显提高,输液外渗明显减少。林建华等[11]开展品管圈活动减少高龄患者外周静脉外渗率中提出加强护士培训,针对年轻护士15d组织一次大型静脉知识讲座或护理查房,利用早交班10min讲解一些与输液有关的小常识或规范要求;建立输液评估制度;合理选择静脉输液途径及穿刺工具:针对高龄患者输液,推广使用留置针,对不愿使用留置针患者则选用5号半头皮针穿刺,对脆性血管采用小力度、小角度缓慢平行进针,见血后不再进针方法,对手背下1/2手指末梢浅静脉和靠近掌指关节处的血管采用逆向负压穿刺法;合理选择固定工具:固定辅助工具优选用脑外科常用的医用网弹力帽及透明袜固定穿刺部位,老年痴呆患者则采用夹板加弹力绷带及肢体约束方法固定;制定输液流程及巩固完善。实施品管圈3个月后,高龄患者外周静脉外渗率由开展活动前108例降至45例(P

2.4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输液患者红灯报警次数中的应用 陈三娥等[12]通过QCC活动提出强化护士分层管理,将护士还给患者,加强教育培训计划,人员合理分配,加强告知义务,听取患者意见。使病房红灯报警次数有原来每季度12828次降至现在每季度766次,原来平均每人每天报警2.24次降至现在的每人每天报警1.35次,报警次数比原来下降40%,也使护士的分工更加明确,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感,增进了护患间的信任感。梁美丽等[13]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实施对策:增加人力资源,实行弹性排班;分区巡视,分工协作;加强宣教,增加患者的信任感;转变观念,倡导护理人员主动服务;加强输液管理,作好输液前宣教和沟通,实施流动护理车,合理安排输液顺序.使输液患者红灯报警率由原来液体总数184次亮红灯154次降至现在液体总数199次亮红灯45次(P

2.5品管圈活动在输液流程改进中的应用 莫霖等[14]在儿童医院特需门诊输液服务流程改进中运用品管圈活动,提出制定输液登记及交费流程,规范工作人员态度,有效核对处方单并代交费;制定输液接单、配药工作流程,输液高峰时增加1名护士接单 ,保证每人每瓶输液正确;制定静脉穿刺流程,有效核对患儿信息,作好相关告知及输液注意事项;制定输液巡视流程,规范输液留察区各种标识,提供各种温馨提示,重视宣教。使患儿家长对护士服务礼仪、各种标识醒目、输液流程、护士穿刺技术、相关知识宣教等方面的满意次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P

3 小结

总之静脉输液环节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总结经验,要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加强核对,及时和患者沟通,使静脉输液各个环节都安全有效。通过品管圈活动在静脉输液管理中的应用,不但提高了静脉输液的安全性,也促进了护患间的关系和谐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不断发展和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群众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15-16]。品管圈活动对护理质量管理的影响也会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李慧芳,吴秀云,林盈芝.静脉输液拔针方法研究[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1,3(23):256.

[2]王惠琴.品质管理中的护理文化[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9):c3.

[3]张幸国,赵青威,王子迎.品管圈在医院药学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9,12(1):233-235.

[4]Wang L R,Wang Y,Lou Y,et al.The role of qualitycontrol circles in sustained improvement of medical quality[J].Springer plus,2013,2(1):141.

[5]汪四花,林芬,沈国霞.品质管理活动在病房用药安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60-61.

[6]王临润,,张相宜,等.品管圈管理在医疗机构中的应用价值[J].医药导报,2012,31(6);823-826.

[7]唐宏钦,赵丽,谭小云,等.品管圈管理在骨科患者基础护理服务中的实践效果[J].护理杂志,2013,30(10):52-54.

[8]谢学建,宋小骏,王楠.通过品管圈活动减少不合理输液医嘱[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21):1758-1760.

[9]沈志华,张海华,孙丽敏.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患者静脉输液差错率的应用体会[J].中国药管理杂志,2013,21(12):1333-1334.

[10]唐红兰,张绪红,田春英,张梅.品管圈活动在减少输液外渗中的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131-133.

[11]林建华,卢少萍,徐永能.品管圈活动在高龄患者外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9):126-127.

[12]陈三娥,徐惠红.品管圈在降低输液过程中红灯报警次数的应用[J].宜春学院学报,2013,35(12):90-91.

[13]梁美丽,谢伟红,陈雪峰,等.开展品管圈活动减少输液患者亮红灯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0):24-25.

[14莫霖,余璐,王庆,等.QCC在儿童医院特需门诊输液服务流程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86-88.

经营管理活动范文4

和谐是事物之间或构成事物诸要素之间协调融洽、协助合作、配合适当、规范有序的关系或状态。和谐促使各事物、事物各要素尽己所能、行己职责、履己义务。在经济管理中,无论是对人、财、物的管理,或是对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管理;无论是对宏观经济管理,或是对微观经济管理,都应体现这种和谐关系或呈现出这种和谐状态。

一、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对经济管理的必然要求

在人类的经济活动中,如奴隶社会的家园式的奴隶制管理,封建社会的农庄式的封建制管理,资本主义初期的棍棒加皮鞋式的雇佣制管理,以及后来资本主义的“血汗制”、“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等等。这些经济管理方式,无论在具体形式上有什么不同,但是在管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上都是一致的,都体现了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体现了一种不平等、不和谐、不融洽的状态。当然,经济管理的双重性,使我们有必要借鉴资本主义的一些经济管理经验和吸取一些必要的管理知识。但是,它们在管理上体现的不平等性、不和谐性,是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对经济管理的要求是不相符的。经济管理上的不平等性、不和谐性不仅是私有制生产关系的体现,也是生产力发展和取得更大经济效益的障碍。

众所周知,社会主义社会理应是一个和谐社会,因为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为社会和谐奠定了经济基础。社会和谐状态表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和各个领域,并通过各种关系体现出来。而经济管理的和谐性,也是社会和谐的要求和体现。社会和谐也理应要求经济管理的和谐。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和谐是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积极性的需要,是在经济工作中,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需要,也是经济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互配合、密切协作、规范有序的需要。经济管理的和谐性,要求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一律是平等的关系,是一种协助合作、配合适当的关系,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只是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别。再则,在社会主义的经济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只是相对而言,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这种二者集于一身的状况,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使经济管理更应充分体现和谐性。经济管理的和谐性,不仅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也是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经济管理的和谐性,民利在经济领域的体现,是在经济过程正确处理人与人关系,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要求。和谐在经济管理中能够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和创造活力,激发人的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和谐是经济管理工作取得更好更大效益的需要

和谐要求规范有序、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协调融洽。规范有序,使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能够找到找准各自的位置,明确各自该干什么和怎么干。如果在经济活动中,没有一个规范有序的行为准则,人人各自为政,只顾自己随心所欲,只能使经济管理陷于混乱状态。这样不和谐的局面,是不会有什么好的经济效益的。

公平、兼顾、协调在经济管理中也尤为重要。在经济管理过程中,缺乏公平友爱、协调兼顾,就会失去信任和支持,就会出现不协作不配合的状况,这样的管理也是不会收到好的大的效益的。

三、和谐是激发经济管理工作活力的需要

经济活动应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过程,经济管理工作应为参与经济活动的人们营造一种创造活力的氛围。经济管理工作要鼓励人们干事业、干成事业,要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各尽其能、协调合作,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充分激发人们的创造活力,使人们各尽其能、各显其才、各得其所,有光的发光,有热的发热。营造这种充满活力的经济活动氛围,需要经济管理的和谐性。

经营管理活动范文5

关键词:复合项目管理 组织文化环境 组织者责任 项目实施条件 全功能要素

自有项目的实施,管理活动就始终伴随期间,从项目的发起,到项目的结束,伴随项目生命周期是项目管理活动中的内外部环境要素的影响,制定并实施项目的过程,就是整合项目资源,达到项目目标优化的过程。在影响项目实施的诸多要素中,发挥着支配作用的是组织文化环境、项目实施条件和组织者责任三个方面,它们是复合项目管理活动中的全功能要素。

科学的分析复合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全功能要素的分布,有利于搞清项目本身与外在环境的互动关系,提高项目提出的科学性和项目完成的成功率,能够使组织在优化的环境中,不断通过项目的设定和重构,实现组织环境的变革。任何的管理活动都是通过组织实现的,组织的存在是管理活动得以进行的架构基础。在当代组织运行中,它的管理活动又始终贯穿着项目的实施,可以说现代组织管理和组织变革是建立在不断的项目更新基础之上的,而管理活动是它们之间得以连接的桥梁。

复合项目管理中的全功能要素对项目管理的影响,时刻渗透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在同一组织中,往往实在同时进行着不同的若干项目,虽然不同项目之间的周期是不同的,但是其出发点都是基于对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和拓展。

1.复合项目管理的含义

项目管理概念的出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将项目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开展系统的理论研究始于20 世纪60 年代。创建于1965 年的以欧洲为主体的国际项目管理协会( IPMA) 和创建于1969 年的美国项目管理学会( PMI) 是项目管理的两大研究组织体系,美国项目管理学会对项目的定义认为项目管理是将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结合成一个短期组织以达到一个特殊目的。从现实意义上看,在项目管理活动中,项目是管理围绕的中心,也是团队运作和存在的目的,组织围绕不断的项目活动创新,实现自身的组织目标和价值。项目管理活动中,需要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限定条件下,实现或超过设定的需求和期望。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特别是人类进入以低碳经济为代表的第四次产业革命阶段,变革的不再是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而是将组织生存的概念进行了全新的重塑。如果说以前的组织,尤其是社会组织存在的价值是围绕需要和目的而展开,但是随着低碳时代的来临,组织存在的价值增添了责任的要素,低碳经济首先是基于人类生存的选择,其次才是经济存在和增长的需要。

尽管传统的项目管理也是在资源有效的情况下,实现项目的完成和组织目标,但是那时的资源有限是建立在碳排放经济形态之下的,在从传统的高能耗经济向现代低碳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对于组织的项目实施,会更加施加资源稀缺性的影响,促使组织项目管理活动的实施,转向节约、高质、高效的状态。

复合项目管理存在的价值是基于低碳经济的发展,秉持低碳、节约、高效、责任的理念,开展的项目管理活动。在复合项目管理中,起到决定作用的是复合项目管理的全功能影响要素,它们分别是:组织文化环境、项目实施条件和组织者责任。组织文化环境是组织成熟的标志,是长期项目成功运作的基础,是组织价值体现的主要无形资产。项目实施条件是项目提出到结束的组织内外部客观因素,从项目的提出、进程、结束、反馈的全过程中,项目实施条件时刻发挥着利益攸关(stakeholder)的要素作用。组织者责任是项目能否完成的核心要素,任何项目的实施都是由人来实施和完成的,在人参与的组织活动中,人的判断是带有主观随意性的,人责任意识的高低,决定项目完成的水平和项目提出的质量。

综合起来看,复合项目管理的内涵可以界定为,是适应低碳经济组织再造要求,在组织文化环境、项目实施条件和组织者责任全功能要素的影响下,贯彻节约、高效、责任的理念,实现项目目标,对项目的工作内容、质量要求、人的能力和积极性进行控制和调整的管理过程。

2.全功能影响要素对复合项目管理的影响分析

全功能影响要素是复合项目管理中主要的构成因子,通过与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项目关系的功能结构发挥影响作用。全功能影响要素的作用不一定是阻碍性的,它们发挥的是项目建构者的作用,也是项目提出或实施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主客观因素。(详见表一)

复合项目管理活动在全功能影响要素的参与下完成项目的发起及实施,三种不同要素的参与形式,随项目的发展阶段的变化而起到各自的作用。适应低碳经济形态对组织改造和项目实施条件的要求,复合项目管理活动中的全功能影响要素的对项目活动的导向是节约、高效、责任。首先节约不是资源使用的压缩,而是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资源有限性的认知,一定的项目活动必须在核定的资源要素内完成,不能过多消耗项目实施条件,节约也可以理解为是项目实施条件对项目影响的体现。高效是项目完成效率和成果的有效性,是组织文化环境的体现,高效,体现组织的协作和团队精神,以及组织的生命力。复合项目管理活动中的责任既是组织者的职业使命和对项目的忠诚度,也是社会责任的体现,低碳条件下组织者责任还包括应有的低碳责任、低碳意识和对人类生存危机的认识,这些都是现代组织构建过程中,顺应低碳发展的必然要求。(详见图一)

图一展示的是全功能影响要素在复合项目管理活动中影响发挥的功能结构,从图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组织者责任是居于核心地位的,三要素之间不是彼此割裂的,它们共同对项目活动的全过程施加影响。

首先,组织文化环境、项目实施条件对组织者理解和认知项目环境提供感性的认识基础。明确组织者的责任意识,使之了解组织发起项目的目的和价值意义,完成项目实施前的意识准备工作。组织者基于对组织文化环境和项目实施条件的理解,确定可行的项目策略或项目实施路径,在项目实施中转化为组织文化环境更新的精神来源。

其次,复合项目管理实施过程是动态的。在项目最终结束之前,总是随着项目实施条件的变化,调整项目的预期对项目中的质量工作内容、质量要求、人的能力和积极性进行控制和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和组织应对能力的要求。在动态互动的过程中,不断需要调整和应对的是项目实施条件和组织者责任中的不可控性特点带来的项目风险,项目风险的应对实质上是“对可能导致损失的项目不确定性进行预测、识别、分析、评估和有效的处置,以最低的成本为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再次,组织者责任中的时代使命感也是复合项目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复合项目管理是低碳经济时代下,符合低碳模式对组织再造要求的项目管理方式,低碳的理念渗透在项目组织实施中技术、资金、产品等的选择和使用。复合项目管理是低碳时代的项目管理,全功能影响要素对项目管理的影响,体现在理念上对项目管理的影响是要求项目管理活动的可持续性和绿色性。一是项目实施条件的选取或影响对项目的完成必须是绿色的,在项目的提出阶段,必须考虑项目整体实施中减少碳排放的要求;二是项目中组织者责任要求的,即组织者应具有低碳经济的意识,体现组织者时代使命感的责任,在意识层面树立项目实施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的理念;三是组织文化环境应将低碳列入组织价值构成的核心之一,提倡项目的集约化和科学化,并形成低碳影响下的组织行为形态。

最后,全功能影响要素对复合项目管理的的影响是建立在适应低碳经济形态对组织更新基础之上的,顺应低碳的要求项目管理活动必须更加注重节约、高效和责任理念的推行,使复合项目管理的核心组织者可以能够在考虑项目实施条件这一客观因素的基础上,推动项目的有效完成。

总结

复合项目管理及其全功能影响要素的分析,是笔者基于低碳时代,特别是低碳经济形态对组织再造的要求而产生的思考,并基于项目管理活动特点这一组织的主要活动形式,提出的项目管理发展的一种思路。应对低碳的发展要求,无论是政府组织还是非政府组织,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都应以节约、高效、责任作为项目实施和反馈的重点,实现项目的可持续性,使“项目既能满足现在需要、又能适应未来发展的能力。在项目管理过程中, 应考虑项目的经济效益、项目的资源利用情况、项目的可改造性、项目的环境状况等影响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参考文献:

[1]邱菀华.现代项目管理导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p200.

[2]胡振华,聂艳晖.项目管理发展的历程、特点及对策[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9月第8卷第3期,p231.

经营管理活动范文6

关键词 品管圈;神经内科;优质护理服务

一般情况下,品管圈在医院的护理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品管圈的实际应用可以使得护理人员之间实现良好互动,从而取长补短,齐心协力,对于做好医院的护理工作,造福广大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医院的优质护理服务来说,品管圈的作用更是不可或缺的。本文为了进一步更加深入地分析和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升神经内科病房优质护理质量的影响,在我神经内科开展为期5个月的品管圈优质护理服务,然后对该活动开展前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以及护理人员不同项目的考核优秀率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做好组建圈子工作:首先,我们要鼓励本医院神经内科的相关护理人员主动参加组建圈子的工作,尤其是对于护士长和骨干护士来说,要鼓励他们进行自我推荐,在全科室形成组建圈子的热潮。通常情况下,品管圈的人数要在6~8人左右为宜。其次,要切实做好相应职责的划分以及制度的建设工作,具体来讲就是要在每一个品管圈里面设置1名圈长,全面负责相关工作,同时设置记录员和辅导员各1名。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制定考勤制度、奖惩制度等。最后在制度的规范下明确圈长、辅导员、记录员各自的职责。第三,严格按照科学、合理的步骤开展品管圈活动,一般情况下,品管圈活动的基本步骤如下:①确定一个合适的主题;②制定周密详细的活动实施方案;③开展实地调研,全面摸清主题的相关工作情况;④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目标,并将其进行量化;⑤从多个角度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⑥针对相关的问题,积极寻找和详细制定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⑦对相关对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同时对相关的措施进行改革和完善。

观察指标:本次研究主要是对该活动开展前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以及护理人员不同项目考核的优秀率进行对比分析。其中不同项目的考核分数达到90分为优秀,本次参与调查的护理人员是50人。其中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分榉浅B意、满意和不满意3个等级,总满意率为非常满意率和满意率之和。本次参加调查的患者90例。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

结果

活动开展前后不同项目的考核优秀率比较:品管圈活动开展以后,本院神经内科的护理人员在基础护理、专业护理以及健康教育方面的考核优秀率明显大于活动开展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活动开展前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比较品管圈活动开展之前,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85.56%;品管圈活动开展之后,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98.89%。品管圈活动开展之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优于活动开展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品管圈是一种非常先进的程序性思维方式,它可以将一个团队中的集体智慧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对于医院神经内科的护理服务,品管圈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进而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真正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对于医院神经内科的护理人员来说,她们往往要承担很多的护理任务,面临的工作压力比较大,这样会使得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不利于医护关系的良好发展。然而品管圈的应用可以使得护理人员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从而可以更加有的放矢地提高自我的护理水平。另外,品管圈的应用还可以促进不同的护理人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这样有利于她们取长补短,还能够增强她们对护理工作的信心和兴趣。这无论是对于她们个人的发展,还是对于医院神经内科护理服务水平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