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基本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艺术的基本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艺术的基本问题

艺术的基本问题范文1

究竟如何确切表述其内涵,又感到不那么容易。从我国秘书学建立至今的十来年看,这一根本性问题也始终没能得到统一认识。本文就几个相关问题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秘书应认定为是一种职务

这是针对学术界有人提到的秘书是一种职位、职业、职称而言的。把秘书界定在一种职位、职业或职称上并非错误。但是界定在职务上更符合它的本义,最具实质意义。

二、秘书与领导者保持着尽小的空间

在秘书定义中,有不少关于秘书与领导空间位置的表述,大多为秘书身处领导近身等词句。 应该说,它反映了一种客观状况,表明了秘书与领导保持着尽小空间的事实。但是,这种表述不全面,因为它仅仅从物质空间这方面描述了两者距离的接近,而忽视了他们在精神空间上具有着同样接近的另一面。

三、秘书以文字材料的处理为主要特征

在传统观念中,秘书常常与秀才联系在一起,什么是秘书--秘书就是搞文字工作的,写东西的。以后,秘书学科的建立,人们在理性的高度努力作出科学概括的时候,也始终没有忘记秘书的文牍性,只是把制掌文书与事务处理--一同作为了秘书的根本特征加以揭示。应当看到,这是认识上的一大变化,是客观对象发展的及时反映。然而,从理论上和实践中来分析,这一认识又存在着两个问题。

艺术的基本问题范文2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提问艺术 基本要求

美国的一些教育学家认为“提问得好即教得好”。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否成功,而提问正是构成课堂教学中语言交流的必要组成部分。因此,可以说教师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提问的效果。

一、课堂教学提问设计的基本要求

提问应运用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它是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重要纽带和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因而要使提问真正发挥作用,应该重视提问的设计。

1.提问的表述应该科学和简明

新教师和实习教师常常会提出一些复杂的、含糊不清或语句很长的问题,这些问题容易使学生误解。例如,有位实习老师在讲授“家兔”一节时,一手托着一只家兔的剥制标本,一边问:“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家兔是不是全身各处都被毛?”学生看得很仔细,家兔标本高高竖起的双耳里面没有毛,回答就自然成为:“不是,耳朵里面没有毛。”而教师原本是想通过教具引出哺乳动物的一个重要特征:体外被毛。由于提问设计得含糊不清,因此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当然,言简意赅并不是说问题设计得呆板平淡,而是应该变换角度设计问题。

2.设计的问题要富有启发性

提问的实质就是设置疑点、制造矛盾、激发思维的启发性过程。朱熹说“大疑则大进”,问题设计得好,就能使学生“起疑”、“起大疑”通过启发思维得到较大进步。设计启发性强的问题,首先应考虑问题的难度要适当。只要当问题的要求略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时,学生才会感到问题的答案“若隐若现”、“若即若离”,答案的“似是而非”更能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如果问题过浅,可能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是这种表面的活跃并没有深思熟虑的基础;如果问题过深,学生看问题就不知从何下手,那就懒得思维。其次,问题应尽可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欲望。最后,要总结教学经验,从学生理解的困难之处提出问题。例如,有的教师在讲授“避免近亲婚配以防止遗传病发生”内容时,针对学生对于“血亲”的概念理解困难的情况,特意提出“血亲”和“亲属”二者的差别问题,理解了“亲属”的概念,也就容易理解“血亲”的概念。

3.设计的问题要有针对性

设计课堂提问应该紧紧围绕教学内容,特别是重点和难点内容,抓住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就等于抓住了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知识“关节点”。课堂教学提问的针对性还体现在整节课提的问题应该有“整体观念”,此一“问”和彼一“问”应该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如果毫无针对性地提几个问题,为问而问,不仅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连传授系统知识的教学目的也难以达到。

4.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层次性

在生物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教学目标的多层次性决定了提问类型的多样性。英国著名的微格教学专家布朗把课堂教学提问分为八类:依从提问、反问、回忆提问、理解提问、运用提问、分析提问、综合提问、评价提问。如果简化归纳,就可以把提问分为基础性提问、运用性提问和开拓性提问三类。基础性提问包括回忆、理解生物学基础知识的问题,如“人的消化系统由哪些主要器官所组成?”“家鸽的哪些形态结构是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等问题。运用性提问主要是指使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新问题,以及通过分析或综合的方法区分和判断事物之间的关系,根据事实推导结论等。如:“为什么人群中男性色患者远远多于女性色盲患者?”开拓性提问也就是常说的开放性问题,一般没有唯一的答案。如“一旦克隆人成为现实,危害将会表现在哪些方面?”,“在一座城市里拆除一个绿树成荫的公园去建造一个超级市场,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等等。

二、课堂教学提问的基本要求

1.提出问题时应该表述清楚

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应该注意声音的音质、音调和音速的变化,突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使学生能够迅速理解题意,明确回答的要求,积极参与思考。例如,提“鲫鱼的外部形态中有哪些特点与其水生生活相适应?”这一问题时,对“外部形态”、“哪些特点”、“水生生活”几个词组应略微重读和慢读。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幻灯片展示问题,并将其中重要的字词句着重表现出来(字体加粗或闪烁几下等),让学生明确问题的关键所在。

2.提出问题后应稍微停顿

有经验的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常常稍微停顿并环视全班每一个学生,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看我,可能要提问我”,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美国的一位教育学家经过精心研究,发现当提问后停顿时间超过三秒钟后,学生参与回答的人数增加,其中后进生参与回答的人数增加,联系自己观点的回答增加,回答正确率增加,学生质疑的人数也增加。没有经验的新教师常常“先提后问”,即先把一个学生叫起来,再提出问题。这种做法,不仅会使被提问的学生心情紧张,没有思考问题的时间,也使其他学生觉得“事不关己”,不利于促进全班学生积极参与。

3.指定回答后应适当引导

提问并指定一个学生回答后,教师的态度应该自然,对被提问的学生表现出充分的信任。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注意倾听,并尽量伴有点头、微笑、皱眉等表情。当学生回答得不够理想时,教师切忌表现出不耐烦或想要打断回答的表情,而应该运用教学机智,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同时进行适当的引导。引导的目的是拨正、拓宽或深化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和回答聚焦到问题的实质,有时甚至要“对症下药”。例如,如果学生对有关的旧知识遗忘太多,可以适当提示;如果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已学知识,可以对知识的内涵和外延略加深化和拓展等。当学生正确回答以后,教师应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回答不正确,教师也应及时反馈,尽量正面提出自己的观点,切忌讽刺、挖苦或嘲笑。宽松、鼓励、信任的氛围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必要环境。

4.鼓励和处理学生质疑

课堂教学活动有无学生向教师大胆质疑,是课堂教学是否具有开放性、多向性信息交流的重要标志。教师精心创设宽松和信任的氛围鼓励学生向教师发问质疑,是学生养成主动探求知识的习惯和慎思明辨的态度的必然要求。

艺术的基本问题范文3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于2007年1月正式开放,是日本五大艺术机构之一,它们都是在公共博物馆协会――国家美术馆独立管理机构的支持下开展活动。创立新美术馆是为了回应日本艺术界很多人的强烈要求,他们希望在日本成立这样一个机构。虽然长久以来日本艺术活动的特点是存在众多活跃的艺术团体,但国家级的机构仍然缺少可以使用的艺术展览空间。正是在这种需求下,创建了东京国立新美术馆。

国立新美术馆自己没有藏品,但这里有14,000平方米的展览空间,从而使我们成为日本最大的艺术展馆之一。这些空间可以用来组织、展示各种不同的展览。

首先,正如我前面提到的,我们开展的一个主要展览类型是,举办日本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团体的展览。虽然我们向这些团体提供展览空间收取一定费用,但我们完全不干涉他们的展览内容。

其次,国立新美术馆自身也组织展览,这类展览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类是由我们自己独立筹办的艺术展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主要目的在于关注新的艺术趋势,其中既包括设计领域,比如建筑设计和时装设计,也包括媒体艺术。我们涉及的第二类展览是与他人共同合作举办展览,比如与报社合作办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努力主办一些吸引观众到新美术馆参观的日本和国外艺术家展览。我们去年举办的莫奈和维米尔的展览便是这类展览的成功案例。

国立新美术馆的活动不只是举办展览。我们收集和宣传日本现当代艺术的相关信息,同时也作为教育及其他活动的场所。

在开馆的第一年,我们便接待了总计310万的参观者,其中130万人来参观艺术团体举办的展览,180万人来参观新美术馆自己组织的展览。现在,国立新美术馆已成为东京生活地图中的一个地标,我们很高兴新美术馆得到了日本和海外媒体的大量报道。我们也很自豪地迎接了大量国外的艺术界与政府部门的参观者。

我认为,迄今为止,我们的成功是由于以下五个因素:

第一,国立新美术馆坐落于东京市中心,乘坐地铁可以直接到达美术馆门口。交通的便利是一个原因,我们有幸获得东京大学研究所以前的这个地皮。

第二,我们已经和同一地区的两个私人博物馆发展了合作关系,构成了我们所谓的“六木本艺术三角”。我们成功地宣传了六木本作为艺术中心的形象。最近几年,东京的城市发展已带来这样一个认识,即美术馆是一个健康城市环境的重要元素。

第三,由已故国际知名建筑师黑川纪章设计的新美术馆建筑已经以其大胆而宽敞的设计获得了高度好评。关于美术馆是否在展示艺术品时让它的结构自身富有强烈的艺术性,对此人们众说纷纭。但是,我相信,就新美术馆的建筑来说,其设计是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经常与建筑师进行密切的讨论是确保这个建筑设计取得成功的必要因素。

第四,我们在日本拥有大型报社集团,拥有巨大的读者群。这些公司在艺术展览的组织方面有悠久的传统和丰富的知识。我们已经有幸与其在纪念新美术馆开馆时共同主办了大规模的专题展览。

第五,我们特别关注餐馆、咖啡厅和博物馆商店――它们都是新美术馆的一部分――确保其空间和设备均可达到顶级水平。我们很小心谨慎地选择能够经营这些业务的公司,这样可以确保我们去找到口碑最好的经营者以符合新美术馆的氛围。

二、日本公众的财力及其对博物馆的影响

听到目前为止我所介绍的内容,你可能会认为日本政府有出色的财政运转状况,从而使其能够支持像我们这样的机构。但是事实上,在我国,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公共财政状况都不容乐观。使日本回归到一个稳定的经济基础上,是日本政策制定者现在需要面对的一个主要问题。正因如此,国立的和其他公共文化机构的预算每年都要被国家大幅度的削减,我们在机构精简方面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针对这类精简活动采取的措施之一,是我们在2001年为日本的国家文化机构引入了独立管理机构制度。这一举措备受好评,因为它给予这些机构更多的自主能力,允许它们提升运转水平,从而使它们与社会和其使用者的需求保持相一致。尽管如此,我们的管理现状仍具有挑战性:我们在会议上已经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工作效率的目标,这使我们不得不大量削减工作人员的数量,同时我们必须通过新美术馆的收益来获取大部分的资金。新美术馆现在不得不像许多美国美术机构那样,通过外部来源寻找更多的资金。日本的社会历史文化不同于美国,而且在日本通过这种方式筹得资金并不容易,但是这项工作是我们以后必须克服的问题。

十五年或更早以前,在日本经济仍然快速增长的时候,许多地方政府一股风地开办了一个接一个的美术馆,现在,其中许多美术馆已经人不敷出,他们正考虑大力削减他们的预算和职工人数。其中的一些美术馆甚至永远地都关上了大门。

这些痛苦经历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教训。在建设一座美术馆时,建设单位必须要确保这个美术馆的角色定位清晰。为美术馆创建一个坚实的商业基础,确保其可以长期稳定地运行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美术馆的运作方式必须努力使它们能够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

三、影响博物馆未来发展的问题

为确保这些美术馆在未来能够健康发展,我认为,日本美术馆需要着力发展以下五个主要方面:

第一,关于社会艺术意识。日本兴起为现代国家后不久便建立了第一批国家博物馆,向国内外观众展示自己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这些博物馆都具有悠久的历史。然而,二战后,现当代艺术博物馆一直到最近才建立起来。为此,我们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才能使社会认识到我们的艺术使命的重要性,并且支持我们的活动。

第二,由于日本观众通常对永久收藏作品的展览没有太大兴趣,所以,博物馆经常会通过举办特展来增加观众的数量。为此,它们需要努力发展与各种不同类型的大众和团体关系,努力从其他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那里获得大量展览作品,并且还要尽量得到报社和其他公司的支持。

第三,近几年,艺术作品的价值和艺术品保险价格急剧攀升。举办高水平的艺术展览的花销给展览者带来严重的负担。我们希望日本能采用国家保障制度,像西方许多国家一样将艺术包括在这种制度中,但这个希望尚未实现。

第四,关于艺术教育领域。日本终于开始认识到美术馆是提高人们的艺术意识的重要教育机构,而这种作用在西方早已是公认的了。但是,以东京国立新美术馆为例,只有低于2%的参观者是小学生和初中生。显然,这里仍然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做。

艺术的基本问题范文4

英特尔未来教育是指借助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标为依据、以学科为基础、以问题为引领、以评价为导向,通过小组合作共享的学习形式,探究真实的情境问题,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隐藏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重新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它以革新教法为特色,体现了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充分整合。

二、研究的背景

在步入信息时代的今天,将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教学模式带入课堂,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技术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实现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推动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英特尔未来教育从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出发,引发教师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载体之一。

传统的教学观把知识当成定论,把学习简单地看成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输入过程,低估了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经验,轻视学习者心理世界的差异性,导致学生缺乏理智上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对知识难以产生广泛而灵活的迁移、不爱学习、不会学习等。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教学设计强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注重与学科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提出的问题要有新异性,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要自己组织语言来叙述,而不是简单地回忆或复述知识。在寻找问题的答案中,学生需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去研究、探索,找出答案。

英特尔未来教育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带动教学各环节的转变,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的学习从获得知识转变为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教学的目的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英特尔未来教育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三、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及原则

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下的教学以“单元计划”为核心展开,其中又以框架问题(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内容问题)的设计为重点,并以此来引领整个教学过程。在一组框架问题中,“内容问题”是我们最为熟悉的知识性问题;“单元问题”是一组有助于理解单元主题、帮助学生发现一般法则和规律、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构造的问题,与我们平时设计的教学目标相似;“基本问题”则是一个能在广阔范围和更深层次加以探究的问题。下面以这样一组问题为例作具体说明。

例如,在一组框架问题中,内容问题是:1.李白的代表作有哪些?2.杜甫的代表作有哪些?3.唐朝的著名诗人还有哪些?单元问题是:1.李白为什么被称为“诗仙”?2.为什么唐朝诗歌很兴盛?基本问题是:我国古代文明对今天有什么意义?在这组关于唐诗欣赏的框架问题中,内容问题和单元问题均是教师熟悉的内容,基本问题似乎与唐诗欣赏风马牛不相及,但仔细想想,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唐诗?它虽然没有触及唐诗学习的具体内容,但却指向了语文学科的核心思想――对文化的深入思考,是一个能够在更为广阔范围和更深层次加以探究的问题。这种不以知识吸收为目标而通向持久理解之门的开放型问题正体现了英特尔未来教育崭新的教育理念。英特尔未来教育要求教师在设计单元框架问题时,要从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6个方面去思考和设计问题。

用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设计课堂教学的原则有5条:一是制定教学目标要由目标限定转为目标导向,强调教案中要出现课前可预测的动态生成目标;二是教学问题的设计要注重对学生高级思维的培养,充分考虑学习支架的呈现方式,考虑可能出现的动态生成,既要有条理、有秩序,又具有一定的弹性;三是选择教学方法要体现由技术到艺术的转变,回归学科教学本真,注重本学科学习支架的设计;四是允许学法的多元化;五是对学生的评价要侧重于形成性评价,强调多鼓励、多肯定。

四、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案例研究

我坊在开展研究活动的过程中,设计了一个“家渔歌研究”项目主题,下面试以《把歌留住,把根留住――家渔歌研究》为例,介绍其课堂教学设计要点及实施过程。

【作品介绍】

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使绵延千年的水上一族――家的民俗倍受关注,但究竟什么是真正的家习俗?家人正在经历着怎样的变迁?这些都是我校学生特别想了解的主题,尤其是船家子弟常常会想:家习俗的变化给我们新家人带来了什么?家文化的根在哪里?基于地方特色、校情学情,以及“走进家”的研究基础和现有的课程资源,我坊设计了项目学习主题“家渔歌研究”,这是对苏教版艺术课程教材六年级上册《南腔北调――妙》的拓展延伸,让学生从悠远轻扬的渔歌中寻找族群文化的“根”,从渔歌的过去和未来中探究族群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作品主题:把歌留住,把根留住――家渔歌研究

所属学科:艺术

相关学科:语文、社会实践、综合性学习、历史

适用年级:小学高年级

对应教材:苏教版六年级艺术科目

覆盖范围:一单元

学时安排:课内4个课时、课外6个课时

【学习目标】

1.艺术教学目标:初步接触家音乐,了解家音乐的特点,包括家音乐的表现形式、内容等,让学生学会探讨、比较我国民族艺术的风格特征和文化历史背景,初步了解它们独特的表现形式,学会珍视各民族艺术的价值,学会尊重多元文化,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获取用艺术的方式表现和美化生活的能力。

2.语文教学目标:本单元主要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研究,学会分析、比较、综合所收集到的资料,重新组织语言进行表述。

艺术的基本问题范文5

例如由布雷•马克思(RobertoBurleMarx)执笔设计的里约科帕卡巴纳海滩。白、黑、棕三色马赛克铺成连绵的动感图案,形成该海滩别具一格的风景。作为优秀的抽象画家,布雷•马克斯将当代艺术在园林中的运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从他的设计平面图中可以看出,他的形式语言大多数来自于米罗和阿尔普的超现实主义。他认为,艺术是相通的,不同的只是工具或载体。因此,抽象的图案经常出现在布雷•马克思设计的铺地、草地或其他绿化当中。此种设计的手法也较多的应用于各类景观设计中,无论是公园景观还是居住区景观。“当代艺术”所体现的是艺术家基于今日社会生活感受的“当代性”,艺术家置身的是当今的文化环境,面对的是当今的现实,他们的作品就必然反映出当今的时代特征。在丰富的当代艺术中汲取设计灵感,或提取造型元素,或提取色彩构成手法,将其应用在景观中,使我们的景观也富于“当代性”。

二、构件设计不再拘泥一格,突破传统定义的亭廊造型,将构件与艺术设计融于一体

例如新加坡海湾公园的“超级树”,12株“超级树”高达25~50m,拥有巨大的钢筋混凝土树干,顶端散射粗壮的钢铁枝条,结合漫步道形成空中花园。树上装配了太阳能电池板和雨水收集器,既能为霓虹灯提供电力,又可为依附于树干的空中花园提供灌溉用水。其造型简洁,不是简单的模仿植物形态。因此不能简单的定义为仿生景观,更不是传统形式的亭或廊。但毫无疑问的是,设计师将景观赋予了当代艺术的魅力,很难再区分景观与艺术的界限。此种做法更适用于主题较为突出的公共空间,宜形成鲜明的视觉效果或前沿的设计感受。在近年的公园景观、展览景观等设计中多有采用,正在成为公共景观设计的潮流。但景观设计不是简单的新、奇、特的造型展示,景观设计要解决的基本问题首先是环境问题,其次是美观和艺术感。因此,不应为设计而设计。应从景观的基本环境做出发点,以项目文化背景作为设计师汲取灵感的源泉。

三、当代性的表现

如果说前几种做法突出了景观的艺术性,其实设计师还应该意识到当代艺术本身的时代背景。当代艺术是艺术家对当前现实的一种反应,因此在当前的背景下,当代艺术自然而然的具有了现实性、平民性。例如“798”工厂及岐江公园,设计师利用工厂旧址创作了富有当代人记忆的景观,保留的烟囱、桁架货仓、铁轨等都成为景观的一部分,甚至墙面遗留的标语都充满了回忆。在此背景下,新增加的红砖路、留有锈迹的廊架都是对时代背景的致敬。来源于普通生活中的设计,其本身就被赋予了当代性。经过景观的创作,谁说不是当代的艺术呢?

四、实践

艺术的基本问题范文6

关键词:素描;中国画;造型

中图分类号:J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031-01

美术院校的学生,无论什么专业,首先都会面临同样的课程——素描。作为美术专业的基础课程,它占有重要的份额,国画专业也不例外。然而,在中国美术界,国画与素描的关系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学习中国画需不需要从素描入手,由素描方式而来的写实是否削弱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意味……

现代素描教学样式来自西方,在上个世纪初期由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等艺术家和教育家引入中国艺术教育体系,到50、60年代借鉴苏联教学模式至今,基本上没有多大的改变。采用了数十年的教学模式,培养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当然有它的合理性。当代的一些名家作品(特别是人物画方面),写实造型(立体)运用到中国画中,相对于传统笔墨造型(平面)的形象,对于形体本身的真实性来看西画的引入有它的积极作用。素描与国画的关系应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对比近现代美术作品与中国古代绘画,西方绘画的引入使中国绘画在造型语言和构图形式等方面发生了变化,丰富了民族绘画艺术语言。站在国画专业的角度,如何结合中国画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国画素描”才是当下应着手解决的问题。

一、中国画的艺术特点

中国传统绘画历史悠久,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有着灿烂辉煌的成就,成为东方绘画的主流。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的传统绘画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

中国画的特点,就物质形态和意识形态两方面来看,首先表现在工具材料上,采用中国特制的笔、墨、纸、砚,由于毛笔的形体特征和性能,决定了中国绘画艺术的线性特征。纵观中国美术发展史,历代艺术作品就是最好的例证,中国画的线,可以追溯到仰韶时代的彩陶绘画,晚周帛画,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仰韶文化的彩陶纹样,是迄今发现的早期用线作品,稚朴、生动、简练的线条,描绘了人面、鱼纹、鹿纹以及涡状纹、弦纹等形象,体现了原始艺术朴素、稚拙的美。战国的帛画采用秀劲古逸的“高古游丝描”,单线勾描,线条有粗细、刚柔的变化。北朝曹仲达和盛唐吴道子的用线,被宋代评论家用“吴带当风,曹衣出水”二语概括。曹仲达所画“梵像”被称为“曹家样”。“画圣”吴道子独创的图象样式,被称为“吴家样”,他画中的人物,有着“天衣飞扬,满壁风动”,“下笔有神” 的效果,具有高度的“运动感”和“节奏感”,充分发挥了线描艺术的效果。元代永乐宫壁画继承了唐、宋以来的绘画技法程式,并融汇了元代的壁画艺术特点,使永乐宫壁画成为我国绘画史上的杰作。对于物象的描绘方法,在不同时期、不同流派形成了表现方法的不同,中国历代画家各具风采,因而其线条的用笔力度、笔迹形态也各具特点。明清以来,有人总结出不同勾线方法,大致归纳为十八种,称为“十八描”,即是各种线的生动画法。同时,中国画的线条不单是用来表现物像的轮廓(外轮廓、内轮廓),它兼具块、面的效果,它是中国画造型达意的基础,它的组合关系构成了中国画的形式美与艺术风格。中国画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以“写意”为特点的中国艺术观。所谓写意性,简而言之写出心中意气,并非简单的再现对象,而是一种借物言志的艺术观。儒家文化经典《尚书》记载:“诗言志,歌永言”,阐释出中国文艺的核心——中国艺术的主观性。在这种通过传播介质表达主观情感的思想影响下了,形成了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等创作思想。“造化”是指作为绘画创作的原型,它包括了天地万物的客观物像。所谓“师造化”是说画家的艺术创作以客观自然为师。“心源”指以心为源,创作者本身作为主体的情感、观念与美学修养,是画家将“外师造化”所积累的创作素材,通过主观取舍、提炼而在心中形成的意象。在技法上体现为以形写神、借物言志。

二、素描训练解决的问题

“素描”一词的概念有多种描述。《辞海》对素描的定义,绘画的一种,主要以单一的线条和块面来塑造物体形象;《布列塔里卡百科全书》的定义,素描是单一的徒手画。在这里不一一赘述,总的来说,素描在绘画上的含义,通常包含着狭义和广义的两种概念。从狭义讲,它仅仅指那种从欧洲古典绘画而来的“明暗素描”,也就是目前我国艺术院校中作为主要教学手段的全因素素描。就广义而言,素描应该是指以单一色彩对对象所作的朴素的描绘,力求按照一定的目的,较概括、准确而生动地表现对象。一切这样的绘画手段及以此作为目的的绘画作品及草图,都应属于广义的素描这一概念的范畴。由此可知,传统的白描画,不着色的山水画都可纳入素描的范畴。清楚了素描的范畴这一问题,国画素描所采用的形式问题也就不单纯的局限于全因素素描这一狭窄的空间了。

素描的本质就其行为的目的性和结果可以这样理解:素描是眼与手的协调训练(眼看、心记、手随),它本身也是一种独立视觉语言,表现生理的眼睛所见所感的事物的形象与印象,也表现心里的“视觉”所视所思的意象与想像。通过这种眼与手的协调训练,解决造型的问题,它是任何造型艺术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同时,素描作为一种独立的视觉形式,并非纯粹的描摹对象,它也能融入画者的主观感受,素描只是抛开了色彩因素的一种绘画方式,它本身并不能算作从事中国画创作的障碍。素描的本质是解决造型问题,关键是造什么样的“型”,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并形成民族艺术的不同面貌,中国绘画是意向的、主观的“因心造景”的思维方式,这种造型观就不可能以科学的思维方式去再现“实景”,而是忽略了光影等关系的虚拟的、平面的效果。素描仅仅是造型训练的一种手段,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符合中国绘画造型方式的国画素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三、国画素描的侧重点

与西方绘画相比较,中国绘画不仅仅是在工具材料上不同,更为主要的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艺术观念上的差异,从而形成了思维方式和表现语言上的差异。中国绘画艺术不是单纯的再现客观对象,而重在传神达意;西方绘画艺术重科学,重写实。因此,由于目的性的不同,国画素描需结合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做出试探性的尝试。

以写意为目的的线性艺术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造型特点,线条是抒感和表现语言的载体,线条的表现能力也就成为从事中国画创作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因此,国画素描需结合中国艺术的造型特点,在解决造型这一基本问题的同时借鉴中国传统绘画的线条表现方法,体会线条的形态特征、用笔技巧和抑扬顿挫的节奏。其实,中国绘画的白描,实际上就是一种素描,它忽略了光影关系,从自身的审美需求出发,重在形体本身结构和精神实质的研究。

速写是收集素材的方式,也是造型最方便、快捷的手段,对于造型能力的提高和绘画语言的探索,速写训练有着重要的作用。人物速写在写实阶段之后,加强形式意向训练,探讨运用素描的基本形式因素(点、线、面)抽象的表现视觉形象,提高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另外,风景速写可以借鉴山水画的构图形式和山、石、树、木的各种皴法,体会中国山水画的章法构成和用笔技法。

总的来说,西方素描教学模式的引入,对中国画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站在中国画专业的角度,对西方写实素描进行适当改变,融入中国的传统绘画语言,不但解决了中国画的造型问题,而且国画素描作为一种独特绘画形式也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美学观念。

参考文献:

[1]韩玮.中国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李蓓蕾.对当今素描的诘难[J].美苑,1998.6.

[3]刘虹.素描[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4]黄宗贤.中国美术史纲要[M].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