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与建筑工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土木与建筑工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土木与建筑工程

土木与建筑工程范文1

摘要: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繁衍和生存的保证,是人类在开展各类活动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作为人类作用于自然生态环境最重要的生产活动之一,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活动同样也要考虑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可持续发展;措施

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正确处理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间相互关系的共同发展战略,是人类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途径。作为消耗资源较多的两种人类活动,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必须遵守可持续发的规律和要求。

一、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1.土木工程材料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如何使地球上的有限资源得到有效地利用,使人类工作与生存空间得到全面改善及迅速扩大,是人们必须正视的问题。未来土木工程材料在原材料、生产工艺、性能及产品形式诸方面均将面临可持续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严酷挑战,开展生态建材产品的开发、生产和应用以及人居生态环境的优化设计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生态建材的未来发展主要体现在采用新技术促使传统建材自主创新、不断研制开发系列生态建材两个方面。

2.土木工程设计阶段的可持续发展。1)初步设计阶段。规划设计时须结合当地生态、地理、人文环境特征,收集有关气候、水资源等资料,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和材料的使用效率,做到可持续发展。2)技术设计阶段的可持续发展。技术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协调好各有关工种之间的关系,使各工种之间能够密切配合,编制出拟建工程所需的各有关工种的相关文件。3)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可持续发展。该阶段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如及时对现行规范进行统筹修订、研究开发优化设计软件并积极开展优化设计使工程结构真正达到“安全、经济”等等,均是施工图设计阶段可持续发展战略所要做的工作。

3.土木工程施工阶段的可持续发展。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会给生态系统带来一定的破坏和影响,因此要在土木工程业中落实可持续发展思想,这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提出了绿色施工,绿色施工涉及到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生态与环境保护、资源与能源利用、社会与经济发展问题,实施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阶段的应用,对促进土木工程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提高人们的绿色施工意识、解决经济、建立和完善法规制度体系和评价体系,是促进绿色施工的必要措施。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实施绿色施工将成为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

4.土木工程使用阶段与拆除阶段的可持续发展。土木工程使用与拆除阶段具体措施:降低人为的能源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创造良好的使用环境、应对自然因素影响的工程腐蚀现象、做好土木工程结构的健康监测工作、加强结构的维护保养,延长结构的使用年限、制定周密的拆除计划、控制建筑拆除对环境的影响,对拆除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对于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战略来说,具有明显而深远的意义。

二、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1.基础施工中避免污染,节约资源。基坑的围护尽量采用可回收利用的钢板桩,不仅钢板桩密封效果好,而且可节约资源。沉预制桩尽量采用震动沉桩,避免柴油锤的空气和噪音污染。在深基础中,尽量设计成现场灌注桩,可避免预制桩的接桩和截桩所造成的材料浪费,还可减少配筋,做到尽量节约资源。

2.混凝土施工中避免污染,减少浪费。在受力钢筋的连接中,尽量采用目前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的机械连接,机械连接可以避免传统焊接的明火、空气的污染,而且操作方便、安全、连接可靠。混凝土投料中的投料顺序,要注意将水泥夹在骨料之间,避免水泥灰扬尘,造成环境的污染。尽量采用商品混凝土和商品砂浆,可减少砂石现场散堆放、倒放等造成的损失达5%-7%,节约水泥10%。混凝土的养护尽量采用太阳能、洒水等自然养护,以节约能源。

3.尽量避免工人偷工造成质量问题和浪费。公路是由路基和路面组成,路面则是由面层、基层、底基层组成,为了节省材料、降低费用,我们往往作成几个面层和几个基层,而工人有时工作不负责任,想到反正上面还有几层,因此不认真施工,不仅造成公路的质量问题,还加大了上层好料,造成浪费、提高了费用。内外墙粉刷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应该教育工人尽量避免。我们应该大力推行每一次施工到位,减少耗材、耗能和环境污染。

4.加强废弃砖瓦的再生利用。现阶段,砖混结构在城市老建筑和小城镇建筑中还比较常见,这些砖混结构的建筑报废后,会产生大量废弃砖瓦,可将其再次利用到建筑工程中。在废弃混凝土公路的处理上,我们目前进口的设备“平地王”,可将废弃的公路的混凝土破碎成大小均匀(约2-3cm)的颗粒,重新利用其作为混凝土的骨料使用,这就是国外推行的公路路面再生和废旧材料的利用,既去掉了破碎的混凝土路面,减少了污染,又利用了废料,节约了资源,可谓一举两得,

5.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在施工现场,应该全面加强对工程物资和堆放物资的仓库的管理,避免优材劣用、长材短用、大材小用等不合理现象,尽量就地取材,减少建筑材料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损坏及浪费,加强施工组织管理,使建筑垃圾产生量占建筑材料总用量的比例尽可能降低,工地还要重点加强对沥青池和石灰熟化池的管理,减少空气污染。

三、结束语

土木工程与建筑工程施工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技术与经济的全面支持,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在引进国外可持续发展技术的同时,发展我国土木、建筑施工领域可持续发展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工程机动车污染控制技术,建筑垃圾处理处置、废弃物的再生与利用及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装备等等,来加快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李磊.二十一世纪土木工程发展探索[J].当代建设,2002(02).

[2]吕志涛.新世纪的土木工程与可持续发展[J].江苏建筑,2000(04).

[3]席培胜.论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J].当代建设,2000(03).

[4]陈晓红,李惠强,李华.实现可持续建筑的几点思考[J].工业建筑,2006(7):53-54.

土木与建筑工程范文2

关键词:土木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性;耐久性

1 注重安全性设计

建筑行业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质量第一,安全第一,因此,结构的设计就显的尤为的重要。结构设计关键就是防止地震的倒塌以保证安全。工程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设计师的结构设计,但同时也建造了标准的问题,并且还具有结构合理的使用和维护和密切相关的检测。目前,建筑部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安全管理水平比较低,与国际上同类标准相比而言比较高,也能较少的发生意外,即使有重大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的灾难,损失相对来说也比较小。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规范的不足,主要表现在牢固性差,没有足够的承载结构。整体结构的公司施工安全,是土木工程和建筑结构的安全设计为第一考虑的,安全持续稳定,甚至当建筑有局部的损伤也不会造成其他损坏或者是更大范围的连续损伤以及崩溃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悲剧,它是安全设计应用中最具有的基本能力。结构的完整性主要是依靠结构具有良好的延性和必要的冗突,因此,即使是爆炸或者是地震灾害,损失程度也可以减少到最低,因此,土木工程的结构应注重设计,并且防患于未然。

2 整体结构的牢固性

除了结构应该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结构以及完整性。完整性的结构是某处出现局部损伤不会导致大范围连续的破坏而出现倒塌的能力,或者是结构不应该出现,造成过度的损害。结构完整性主要依靠结构具有良好的延性和必要的冗余,用来应对地震灾害,爆炸荷载或由于人为错误,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可以减少灾害损失。结构耐久性与安全性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和施工规范,侧重于各种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强度要求,其中的作用的环境因素(如干、湿,冻结大气侵蚀和工程在水,土壤侵蚀的有害化学介质)的耐久性要求相对来说较少注意到。混凝土结构由于钢筋锈蚀或混合和侵蚀导致结构安全事故,其严重程度已远远超过因为结构承载力安全水平的伤害,所以这个问题是我们必须重视的。结构的耐久性所要注意的几点:

2.1 所有的设计均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规范。

2.2 所有设计都需要主动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规和标准进行及时监督。

2.3 土木工程,必须要定期按照规定进行安全测试。

2.4 完善技术标准和管理体系,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技术,要以人为本,注重管理与科学管理相结合,逐步的淡化技术的规范性和强制性,并且鼓励科技的创新和技术的进步

2.5 建立起合理的结构设计和建造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的标准,对工程失败的风险多加注意,增加社会的财富和资源的意识,并且加强宣传,提高公众的认识和正确的方向。无论是何时何地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保持同步,审查土木结构的工程设计规范的安全性,耐久性的标准,建议有关主管的部门和研究机构进行实事求是的组织论证,然后在建筑结构安全设置的水平上,要集思广益,从不同的观点,规定有真正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

3 结构安全性是结构防止倒塌破坏的能力.

这是最重要的质量指标,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结构设计和施工标准,并正确使用维修与测试的结构。

3.1 工程设计规范在中国建筑结构的安全设置水准低。在建筑结构工程设计,结构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结构构件承载能力的安全,安全系数范围定位,结构工程,结构工程整体坚固耐用等。土木结构工程设计规范的安全设计和设置标准,总体上比国外同类标准低。

3.2 土木结构工程设计规范的整体牢固性差。土木工程结构除了结构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结构性和完整性。完整性的结构是某处出现局部损伤不会导致大范围连续破坏倒塌和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或者是造成过度的损害。结构完整性主要依靠结构具有良好的延性和必要的冗余,用来应对地震灾害,爆炸荷载或由于人为的错误,所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可以减少灾害的损失。但我国在这方面的问题并不少见,因火灾,地震,造成损害的整体倒塌另人瞩目,尤其是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土壤承载力较差的地区,范围内的建筑工程设计不重视设计和建立之前的论证与安全等级,如果不适当提高人类的意识问题,那后果是令人震惊的。

3.3 土木工程结构耐久性差的安全意识,正确使用和保养的意识也比较差。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和施工规范当中,土木工程结构耐久性的重点放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强度的要求上,而面对的环境因素(如干、湿,冻结大气侵蚀和工程在水,土壤侵蚀的有害化学介质)耐久性的要求相对考虑较少或没有考虑,而且在许多方面并没有详细的规范。混凝土结构由于钢筋锈蚀、混凝土腐蚀造成的结构安全事故或降低土建结构的使用寿命问题都是非常普遍的,不仅是设计单位忽视它的严重性,用户也没有足够的认识,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已远过于因结构的承载能力安全水平较低的危害了。

4 提高土木工程结构安全和结构的耐久性的建议

提高中国土木工程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与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是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结构复杂的基本要求。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也充分反映在土木工程结构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性和建筑的整体经济,甚至用户的综合使用成本。

4.1 建议国家和有关科研单位或组织,加强混凝土耐久性和特殊的环境条件下耐久性基础理论研究,并制定技术规范。

4.2 建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出有关的法规标准和监督措施。

4.3 建议政府在有关结构安全和耐久性和改善工程维修成本比例和大修基金。

4.4 土建工程,必须要定期的按照规定进行安全测试。也必须改变基础设施项目的缺点,建议的桥梁,隧道和其他重要公共基础设施和建筑物,在其使用期强制性的定期安全检查。科学的编制相应的技术标准,为土木工程结构检测与评价建立从业人员注册制度和工作机制的资格认证和监督制度和常设机构。

4.5 完善技术标准和管理体系,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注重人性化管理,一体化的科学管理。技术规范的强制性逐步淡化,并且鼓励科技创新和技术的进步。

4.6 合理开发和设置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充分的发挥出耐力水平,注重工程失败的风险后果,增加社会财富和资源的意识,加强宣传,提高公众意识和正确的方向。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保持同步,重新审视土木工程结构安全性,耐久性设计并制定标准,并建议有关的部门和研究机构的工作组织表明,在建筑结构安全水平上,集思广益,收集出不同的意见,得出一个真正的有科学性,先进性和操作的规范。在设计规范上,我国不注重运用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所以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物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

4.7 建议规范应充分考虑和注意的领域地质,气候差异,也就是考虑安全和纪律耐久性,并考虑的土木工程结构经济和未来的维护成本,以及无限度提高安全性和耐久性的标准。

5 结语

总之,土木工程和建筑结构的安全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不能有一点点的大意。这样才会取得收获。如罗伯特?布朗宁说:“只要有梦想的土地,无论有多远,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

参考文献

土木与建筑工程范文3

关键词:土木工程 建筑施工

一、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现状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是一种资源配置,即把企业把内外的所有资源进行合理最优的配置。这种配置是基于实现工程项目的合同目标为前提的,从而达到相应的企业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土木工程以其自身内在的特点,其效益的实现不仅有企业自身的,还有社会这个层面,因此其施工不能只顾自身的效益,放弃对工程质量严格控制,只有达到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才能实现最完美的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优化配置企业相应的可利用资源,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随着工程建筑市场的逐渐成熟,其内在的竞争压力也逐渐增大,这对土木工程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刺激和挑战。因为只有在竞争中,企业才能实现自己的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最重要的是还能能使企业壮大变强。不过在这种竞争下,由于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大的变化,所以存在着许多问题。项目与企业间责任不明、激励不够,约束不严,不确定因素过多等严重影响着项目施工管理的正常实施,市场的不正当竞争,地区保护行为的严重阻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

工程项目管理是以施工项目为管理对象,以项目经理责任制为中心,以合同为依据,按施工项目的内在规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对各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指导、控制,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过程。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即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合同管理、安全管理和组织协调。

1、进度控制的目的就是要按照承包合同规定的进度和时间完成任务。就必须要编制施工计划,按照计划的时间完成。因为项目实施的阶段标准就是施工进度计划。进度计划中的工作阶段应分项精确到日。为了按照规定的日期完成任务,必要时就要对进度计划进行调整和补充。要严格按计划施工,这样才能使计划不流于形式,而是施工的有效指导。

2、质量控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总体水平不断提高。在建筑工程领域已经清醒的认识到,工程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人民生命则产的安全,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投资和工程施工成本的高低。保证工程项目的管理就必须加大监管的力度把工程项目的质量放到第一位,编写质量手册,制定质量方针、技术目标,使它具有更有执行性和可操作性。业主的监督对保证工程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3、成本控制工程项目成本是施工企业为完成工程项目的任务所耗费的各项生产费用的总和。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也是很重要的,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建筑行业围绕着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工程的质量和投资效益引入了许多现代化管理方法,对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投资效益,节约成本都起着积极作用。

三、工程土木建筑施工管理创新

1、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要不断的创新,它的关键就是企业的管理者要对它进行重视,对经费的投入进行提高,培养人才、要关心员工,使其产生对企业的凝聚力,把企业当成第二个家。企业管理者还要加强创新意识,用创新的思维来管理企业,就要考虑市场的需求,要认识到企业施工管理创新具有紧迫性、重要性、艰巨性还有长期性,并将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定位并将创新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2、推行项目管理责任制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得规模大、分项工程和单项工程比较多,施工管理和合同管理难度大。在精干主体的基础上,还必须进一步减化生产关系,减少管理层次变金字塔式的管理为扁平式管理。项目经理在授权范围内处理和协调甲乙方,总包与分包方、监理方、设计方以及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等各方面的关系,保证工程项目的协调有序实施,同时企业内部要用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保证项目经理责任制的落实。建设承包公司对项目部严格按照项目管理的原则和合同履约要求进行资源配置,下达生产计划和各项经济技术考核指标,以保证实现预期的项目管理目标。同时逐步建立健全一套项目管理的责任体系与规章制度,明确项目管理责任人及建设承包公司与各施工生产单位的管理责任,规范项目管理行为,制定项目管理考核办法及奖惩制度等,促进项目管理责任制的落实。

3、技术创新信息技术的使用是技术创新的主要载体,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是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工程从中标到交工验收,除必须具备较高的施工技术水平外,还应采用先进的现代化施工管理手段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这些管理手段则必须依靠计算机来完成。

因此,土木工程建筑管理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企业的监督管理,提高企业的创新意识,工作人员认真负责的态度,熟练的掌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建筑预算、监理等专业知识。要重点掌握建筑工程现场的施工技术、质量检验、工程造价和工程管理能力。要有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的作风,提高工程的质量。这样才能对我国的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起着推动的作用。

参考文献

土木与建筑工程范文4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

一、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材料方面

在很多建筑工程项目中,选择的混凝土原材料不合格,达不到建筑工程行业的相关标准。混凝土材料中的辅助材料要求有一定的含水量,但大多工程项目中的沙石骨料都不具备含水量,使得混凝土结构的相关建筑质量达不到要求标准。因而,材料选择上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对沙石骨料的含水量进行定期的检测,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达到施工的要求标准。

2、技术规范方面

在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很多企业为了达到目标结果,使用一些不标准的工艺技术,从而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这种做法,并不利于建筑物的长期使用。

另外,混凝土的配比在技术规范上存在一定差异。因为在施工的过程中对混凝土进行配比过程中比例要求不严格,存在了一定的主管弹性空间,不能达到技术规范规定的标准。因而,工过程中的混凝土配比应该按照实验室的标准进行,使得项目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强度达到标准。

3、检测手段的方面

在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没有严格的监督、检测体系,使得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没有严格监督检测机制技术规范的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完全体现出来,从而建筑物的质量达不到标准。

二、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1、混凝土的浇筑技术。建筑物混凝土施工中,涉及到混凝土的浇筑,其中主要有墙体混凝土浇筑、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顶板混凝土浇筑、楼体混凝土浇筑等。因为基础底板一般来说都比较厚,混凝土的施工工作量比较大,所以要充分的考虑到混凝土的散热问题,避免产生温度裂缝,并且完好的保持混凝土的受力能力,所以施工中不能留有施工缝,注意材料和设备选择以及供应,从而确保基础底板浇筑的连续性。在墙体混凝土浇筑时,需要事先在地步浇筑5厘米与墙体所用混凝土成分相同的砂浆,浇筑要均匀,并且选用铁锹下料替代吊斗直接灌模,还要控制浇筑的高度在 40 厘米左右最佳。分层浇筑时,上下相邻层面见的浇筑时间间隔不能超过2个小时。进行顶板浇筑时,要保证虚铺的厚度大于板厚度,振捣器要选择平板类的,沿着垂直的方向往返的振捣。

2、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建筑工程的施工,对于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特别是其搅拌的过程要进行严格监管。在搅拌过程中,混凝土内含的钢纤维要均匀的分布,需要使用强制的搅拌机,从而保证搅拌的均匀度能够到达要求。同时,要不定时的进行施工抽查,确保施工的质量。在搅拌方式的选择上,主要有干拌和湿拌。搅拌时间和投料顺序也是需要注意的,这主要是要确保钢纤维在混凝土中能够结成团状,进而有利于施工进程和确保工程的质量。

3、混凝土拆模技术。对于混凝土模板的拆除,一般是按照后支先拆、先支后拆的顺序进行,并且要先拆除不承重的部分,再拆除承重的部分。拆模的时间也会影响到混凝土最终的质量,时间的设计应该根据要求、气温以及强度等级这些情况综合确定。对于不承重的部分,要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 后拆除这样就可以不会破坏其表面和棱角;对于承重的部件,需要在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规定的设计标号后才可拆除。模板的拆除不能对楼层造成冲击负荷并且拆掉的支架和模板要及时的运走。

4、混凝土养护技术。混凝土在完成浇筑以及振捣之后,需要在12 个小时以内,对混凝土进行覆盖处理,浇水和养护。在拆模之后,要对混凝土进行喷水,通常条件下这种喷水养护要大于7天,喷水的频率需要根据混凝土自身的湿润情况而且混凝土要保证具有足够的湿润状态。现在,常用的养护方法主要有围水养护法、浸水养护法、覆盖浇水养护法以及塑料薄膜法等,但是常用的通常为覆盖浇水发、浸水养护法以及塑料薄膜法这三种。

5、混凝土的测温控制方法。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内部热量较难散发,外部表面热量散发较快(在夜间及下雨天气时更甚),内部和外部热胀冷缩过程相应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温差大到一定程度,混凝土表面拉应力超过当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有害裂缝,有时甚至形成贯穿裂缝。

6、混凝土后期修补缺陷。在拆模之后,如果发现有缺陷,应该给予及时的修补,确保工程质量。对于面积较小、数量较少的露石或者是蜂窝的混凝土,要用钢丝刷进行基层的洗刷,之后用1:2 的水泥砂浆完成找平处理。而对于大面积的蜂窝、露石或者是露筋应该砸去薄弱的混凝土层,之后用钢丝冲刷,之后需要用比原来混凝土强的等级高的细骨料混凝土进行填塞,并捣实。对于那些对工程质量构成安全威胁的缺陷,需要跟设计单位、建设以及建立单位研究完成处理,确保施工质量。

三、土木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的质量控制

在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混凝土出现裂缝等质量问题。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主要是由于水泥的质量、骨料的选择和施工会的护理养护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在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对其施工质量的控制。

1、要控制水泥和骨料的质量。应根据不同的建筑和建筑的不同部位,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和水泥标号。在水泥进场时要检查水泥的包装标志是否齐全,是否有受潮结块等质量问题,对符合要求的水泥,还要进行抽样检查,待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后才能进行施工。施工用的骨料必须满足混凝土对骨料的各种质量要求,建筑用砂应控制其中泥和有机物的含量,在储存时选择高程合适、储量大、场地开阔、具有防洪功能的储料场。

2、要设计合理的混凝土配比。如果混凝土中的水量小,则水泥浆的数量不能完全包裹骨料的表面,会使混凝土的保水性和粘聚性不够,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当用水量过多时,混凝土会出现流浆、离析和分层的现象,同样会降低混凝度的质量。还要控制水泥和骨料的配合比,控制骨料的含水率和含泥率。一般为了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其强度,有时会在混凝土中添加各种外加剂。混凝土的配合比一般是在实验室中完成的。

3、运输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控制好混凝土从搅拌卸料到浇筑完毕的时间,如果需要运输,应采用罐装车运输,在运输的过程中应缓慢搅拌,防止混凝土凝固,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在进行混凝土的施工时,当倾倒高度超过2米时,应使用溜槽或串筒。进行大体积的混凝土浇筑时,应分层进行浇筑和振荡。混凝土的振荡应按照施工技术采用振动棒进行。在进行墙、桩等竖向结构的浇筑时,底部应先预垫50-100mm的水泥泥浆,浇筑墙体洞口时, 振动棒应距洞边300mm 以上,并从两侧同时振捣,防止洞口变形。混凝土不能连续浇筑施工完毕时,应留置合适的施工缝。

四、结束语

总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不断的发展和成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建筑的质量,加快了整个施工的速度,降低了施工的成本,从整体上提高了工程施工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从多个方面、各个角度来进行施工技术的掌握,可以确保土木工程项目顺利的进行,只有不断的提高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技术水平,才可以使施工效果达到最佳的状态。

土木与建筑工程范文5

关键词: 土木工程 房屋建设 类型 分类

建筑工程的内容包括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及竣工后的管理五个部分,其目的是为人类生产与活动提供场所,使房屋达到经济、适用和美观的目的。典型的建筑工程是指房屋工程,即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筑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1]本文就土木工程专业房屋建设工程的类型问题作初步探讨。房屋建设的工程类别有多种分法,可以按照房屋的使用性质分类,可以按照房屋结构采用的材料分类,也可以按照房屋主体结构的形式和受力系统(也称结构系统)分类,建筑师习惯于第一种,结构工程师和施工工程师则习惯于后两种,尤其是第三种分法。

一、按照房屋的使用性质分类

按照房屋的使用性质分为民用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

民用建筑是指提供人们居住、生活、工作和从事文化、商业、医疗、交通等公共活动的房屋,比如图书馆、商店、医院、停车场等。由于民用建筑是人群聚集的场所,有着与公共建筑类似的要求,一般采用框架结构为主体结构。

公共建筑包括办公楼、教育科研类、文化娱乐类、体育类、商业服务类、旅馆类、医疗服务类、交通类、邮电类、市政公用设施类等类型的建筑。它是大量人群聚集的场所,室内空间和尺度都很大,人流走向问题突出,对使用功能及其设施的要求很高,因此经常采用将梁柱连接在一起的大跨度框架结构和网架、拱、壳结构等为主体的结构。[2]

工业建筑是指供人们从事工业生产的房屋,包括生产用房和辅助用的房屋,如机械、医药、化工、食品等厂房。它往往有巨大的荷载、沉重的撞击和震动,需要巨大的空间,有温度、湿度、防爆、防尘、防菌等多种特殊要求,以及要考虑生产产品的起吊运输设备和生产线路等。单层工业建筑经常采用的是排架结构,多层工业建筑往往采用框架结构。

农业建筑是指提供人们从事农业生产的房屋,如养殖场、畜牧场、蔬菜大棚等。它往往采用的是砌体结构或轻型钢结构。

二、按照房屋结构采用的材料分类

按照房屋结构采用的材料可分为木结构、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

木结构是人类最早兴建的建筑工程结构之一,它是将原木材经过齿形连接,螺栓连接、钉连接、键连接或铰连接,形成各种形式结构。[3]现代木结构建筑是指以各种木质人造板材或经过处理的原木、锯木为建筑的结构材料,以木质或其他建材为填充材料,并以构件或钢构件为连接材料建造的房屋。这些经过加工、处理的再生木质人造板材直接替代天然原木使用,其结构性能和防腐、防火性能远优于天然原木。

砌体结构是指采用砖、石、混凝土切块等砌体建造的结构。随着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结构的不断研制和使用,以及计算理论和计算方法的不断完善,砌体结构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

以混凝土为主制作的结构称为混凝土结构。它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素混凝土结构是指不配置钢筋的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指配置非预应力钢筋的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指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制作时,在其特定部位上,人为地施加预应力的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工程中,除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外,还用于地下、水工、港口、桥梁、隧道等土木工程和国防工程中。

钢结构是由型钢、钢管、钢板等制成梁、柱等基本构件,再用焊缝将其连接成可承受各种荷载作用的几何不变体系称为钢结构。[4]有些钢结构用钢绞线、钢丝绳组成,钢结构常用于跨度大、高度高、荷载大、动力作用大的各种建筑及其他土木工程结构中。为了能更好地发挥钢材的性能,有效地承担外荷载,不同的工程结构通常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因此钢结构的形式比较多。

三、按照房屋结构体系分类

按照房屋结构采用的结构体系可分为简体结构、网架结构等多种结构。

简体结构是由一个或者多个简体作为承重结构的建筑体系,适用于层数较多的高层建筑。简体在侧向风荷载的作用下,其受力类似于刚性的箱型载面悬臂梁,迎风面受拉,而背风面受压。[5]当简体结构高度较大时,其很难承受较大的水平作用,因此一般简式体系为组合体系。根据不同组合,简体结构可分为框筒体系、筒中筒体系等。框筒体系是指内芯由筒体构成,周边为框架的结构,当周边的框架柱布置较密时,可将周边框架视为外筒,而将内芯的剪力墙视为内筒,则结构就由框筒体系演变成了筒中筒体系。[6]在筒体结构中,增加斜撑来抵抗水平荷载,进一步提高结构承受水平荷载的能力,增加体系的刚度,这种体系称为架筒体系。

网状结构是由多根杆件按照某种规律的几何图形通过节点连接起来的空间结构。网架结构的杆件多采用钢管或角钢制作,节点多为空心球节点或钢板焊接节点。它改变了一般平面的受力体系,能够承受来自各方面的荷载,即使在个别杆件受到损伤的情况下,也能自动调节杆件内力,保持结构的安全。

四、结语

土木工程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是形成人类生产或生活所需要的、功能良好且舒适美观的空间和通道。它既是物质方面的需要,又是精神方面的需求。而其中房屋建设又是土木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木工程建设,土木工程建设又离不开房屋建设。因此,了解不同房屋建设的类型对于不断推动土木工程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具有十分现实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以一.薄柔构件钢框架的承载性能特点研究[J].工程力学,2008(02):62.

[2]张家康.我国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编制与进展[J].建筑结构学报,2010(02):179.

[3]曹居易.房屋建设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1,09(12):88-89.

[4]邓朝荣.土建类结构专业拓宽的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7(03):123.

土木与建筑工程范文6

关键词:施工技术;混凝土结构;土木工程建筑

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也提高了对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要求,因此需要在使用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时候要更加的规范、严格。降低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等现象的发生率,从而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质量,以此来对土木工程建筑整个的质量提供保障。

1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的影响因素

1.1不恰当的浇筑和养护方法

在浇筑混凝土结构的时候,很多施工人员、施工单位为了自身的利益,使施工的进度得到提高,对混凝土的振捣工作就会过于忽视,造成振捣的不合理。在混凝土浇筑工作完成之后,对其养护也没有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这样做的后果就会直接降低混凝土结构的强度。从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所以相关人员要加大对混凝土结构浇筑和养护工作的重视。保证浇筑和养护工作的有效完成[1]。

1.2不合理的混凝土配比

保证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重要方法就是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而混凝土的强度和其水泥强度应当是正比关系,配制的混凝土若是使用的是高标号水泥,且水灰比强度等同于混凝土强度,那么水泥的标号应当比低标号要高一些。所以在施工现场应当根据具体的环境和实际设计要求对水泥标号进行进一步的明确,合理选择水泥标号、品种,以此保障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另外混凝土强度与水灰比的关系呈正比。对水灰比的配置要认真完成,从而提高混凝土质量。

1.3不合格的混凝土原材料

在选用混凝土材料的时候,相关工作人员在复检、采购的过程中往往出现不严格根据相关规范执行的问题,对材料的配合比验算也没有根据相关的标准配合比进行计算,造成实际混凝土结构的强度无法满足施工要求,从而为土木工程的建筑埋下安全隐患,直接影响整体建筑的质量,甚至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2]。

2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

2.1混凝土温度控制技术

在对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进行施工时,可能会出现无法有效的散发其内部的热量的问题,与此同时其外部热量的散发速度相对较快,这时就会在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导致其产生拉应力,直接威胁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所以在施工时要了解基础混凝土结构内部的,观察其受水化热产生的温度升降变化的特点、规律,从而准确把握大气温度与混凝土表面之间、混凝土表面与混凝土中心之间的温度变化规律,防止混凝土结构质量因温度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在测量混凝土温度的时候,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结合施工的实际需要,提出多套控制温度的方案,保证在实际控制温度的时候,可以有效的将混凝土结构内部和表面的温度差掌控25°C以下,同时在布置测温点的时候要结合基础底板的厚度、浇筑和振捣的方向,以此能够保证施工人员可以根据温度的变化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提高土木工程整体的质量[3]。

2.2混凝土养护技术

在混凝土浇筑、振捣工作完成之后,需要在12小时之内对浇筑的覆盖面进行养护处理工作。而在混凝土模板的拆除工作完成之后,还应当及时的对混凝土实施喷水养护工作,而喷水养护工作的时间应当持续七天以上,另外还要根据混凝土的实际湿润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喷水频率,从而保证在养护混凝土结构的期间内,混凝土结构可以始终处于湿润的状态。目前在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养护工作中,常使用围水养护、覆盖养护、浸水养护等喷水养护方法。而在冬季进行养护工作时,如果施工现场的气温低于5°C的天数连续五天出现,那么在处理时要根据相应的标准、要求进行,如采用添加剂、蓄热法等进行混凝土结构的养护。防止混凝土结构因受冻而降低强度的现象发生,从而对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4]。

2.3混凝土拆模技术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拆除混凝土模板的时候应当遵循的顺序为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在拆除不承重的部分之后,再去拆除承重的部分。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质量会受到模板拆除时间的影响,所以相关施工人员在拆除的时间安排方面,要综合考虑气温、强度、拆除要求等问题,在拆除不承重的部分时,要在混凝土的强度符合施工标准之后再开始拆除模板,防止在拆除的过程中有破坏其棱角、表面的情况发生。而拆除不承重部分的模板时,也同样要使混凝土的强度符合相关设计标准,从而保证拆除时不会对混凝土结构构成威胁。另外在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模板拆除工作时,不但要防止拆除工作对楼层产生强烈的冲击负荷问题,还应当对拆掉的模板、支架等施工材料进行及时的清除,拆完之后就将其运走,避免对施工人员造成安全威胁[5]。

2.4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土木工程中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浇筑主要是浇筑楼体、基础底板、墙体。在浇筑建筑墙体的时候,需要现在底部建筑5cm的砂浆,浇筑的砂浆的成分要与墙体所用的混凝土相同,在均匀浇筑的时候,还要直接进行灌模,40cm为最佳浇筑高度。浇筑的方式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可以选择整体浇筑、分段浇筑。在浇筑基础底板时,面对较厚的底板,会加大施工工作量,所以要充分考虑关于其散热的问题,为了避免混凝土由于温度发生变化而出现裂缝问题,很多大体积的浇筑工作都会在夜间进行,这样可以使新旧混凝土之间的温度差距得到有效降低,从而使混凝土的受力能力得到提升。而为了保证浇筑基础底板的连续性,还要注意施工材料的选择等问题。

总结:综上所述,通过对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的研究,从中可以了解到目前在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对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使用施工技术的时候,结合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实际要求,合理的使用施工技术,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质量,从而促进整体工程建筑的质量提升,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易少峰. 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楼板裂缝技术分析[J]. 科技与企业,2014,16:232.

[2]鲁志伟,韦小丹. 混凝土结构施工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研究[J]. 四川水泥,2015,01:345.

[3]张秀成. 试论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9: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