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统文化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统文化现状

传统文化现状范文1

关键词 传统文化;设计学;现代设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2-0057-03

在当今的世界范围内,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传统文化在经历了工业革命的冲击、世界文化一体化的洗礼后,逐渐失去其原有的色彩。在中国,传统文化也渐渐淹没在飞机大炮、高楼大厦之间,甚至被冠以僵化、保守、封建余孽、重玄学轻科学等罪名,总之是不符现代社会的需求。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重新思考,并大声疾呼传统文化的重生。于是有人开始办私塾、穿汉服,以微薄的力量唤起传统文化的重生。甚至有人喊出“西方文化已死,21世纪就是儒学复兴的世纪”的口号。作为设计人,笔者看到西方的设计理念、西方的美学原则正一步一步影响并代替中国五千年的传统美学原则,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走出学校后拿出来的都是现代主义、简约风格……让外国人也叹息“上海只不过是纽约的一个缩影”。

1 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

中国传统文化即指中国千百年来流传下来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如儒家、诸子、阳明心学等。自从西方人用火药炸开中国的大门之后,中国的传统文化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灾难,加以“中国文化西来说”的泛滥,西方文化中心论在中国深广的影响,导致几十年来对传统文化批判多于继承,否定多于肯定,缺少认真的总结。时至今日,很多人已经忘记了传统,更不会去评价它的好坏,中国的传统文化似乎正在渐渐淡出人们视野。

新华网曾报道,超过半数的大学生对京剧或其他各种地方剧种“不感兴趣”。关于传统文化的抽样调查发现,大学生中传统文化观念淡薄,小学生中文化品味比较西洋化;在对待食品方面,只有12%的人选择中餐作为大餐,51%的人选择麦当劳、肯德基作为大餐,还有26%的人选择牛排作为大餐;在对“最喜欢的一首歌”的选择上,37%的人选了英文歌曲(占的人数最多),只有20%的人选择大陆老歌,28%的人知道国歌的原名是什么。另外,在对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调查中,38%的人不知道什么叫座右铭,31%的人没有座右铭;25%的人不知道文房四宝是什么,只有39%的人会写毛笔字。被调查者总体上呈现出对传统文化认识不足、兴趣不浓、传统文化意识淡薄的趋向,四成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发展不抱乐观态度。在关于节日的调查中,除了儿童节,孩子们最喜欢过的是圣诞节,只有33%的孩子喜欢过春节,14%的孩子喜欢过中秋,12%的孩子喜欢过国庆节。

近一个世纪以来,已经没有多少人回答得出来什么是四书五经了。学生对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左传》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的支柱思想体系一头雾水。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学生从周杰伦的《东风破》里开始接触古典诗词之美,学琴(指的是钢琴而非古筝)一定要考级,下棋除非是想成为国手,书画是少年宫的常备项目,为的是升学时加分……那种初始的风雅在父母的严责和考级的压力下已经被扭曲,再也保持不了它们唯美的意境。

仔细想来其实丢失了很多,不仅仅是丢失了过年摸门钉放鞭炮、上元吃汤圆放花灯扭秧歌、端午插艾条挂香符赛龙舟等民风民俗,更多的是忘记了忠、孝、仁、义、信、礼、智、勇这些传统的思想道德。何为忠孝仁义?何为信礼智勇?古人曾把道德修养视为人生的终极追求,不过在全球化的今天,个人奋斗、快乐、自由通通比道德来得重要,现在的人还有很多别的事要忙。

2 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目前,社会各界将更多的目光投到传统文化上,关于传统文化的讨论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人们各抒己见,其中不乏客观的、冷静的思考,于是传统文化的重现和复苏开始出现在人们面前。现代私塾的出现最直截了当地将传统文化带到人们面前,它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系统地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培养一种对中华古典文化的切实的爱好,打造一些可以承担继绝兴亡之责的毛坯,期冀他们成为栋梁。他们所接受的都是传统的道德准则,忠孝仁义信礼智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任侠之气 、匹夫之责。人们无权去评价它的优劣,但至少可以让家长重新审视传统与现代的区别,给传统的琴棋书画一个正确的定位。

学术界更是早已掀起对传统文化的大讨论。钱钟书老先生让国人认识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及中国古人的智慧,中西文化是应该平起平坐的;钱穆主张知识在水平线以上的国民对本国历史应有所知,否则“只算是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是有知识的国民”,对本国家的历史与文化要存有一种温情与敬意。一民族失去历史,如一人之失去记忆;一民族没有哲学,如一人之丢失灵魂;一民族忘却先祖,如一人之背却血统。各种形式的讨论、探讨正在沸沸扬扬地进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越来越多的人给传统文化做了新的诠释。

传统文化的复苏,正在影响社会的每个角落。中国文化的乳汁喂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全部历史和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伟大贡献,小心地把这些好东西择出来,精心地研究、总结,薪火相传,中华民族才会生生不息,中华文化才能发扬光大。

3 传统设计思想现状

作为设计人,笔者更多地关注传统设计思想的现状。在传统文化大量遗失的情况下,传统设计思想也没能幸免,从近些年兴起的城市建设中就可以看到,传统特色已经荡然无存,即使出现些许带有传统设计符号的建筑形式,也只是拙劣的模仿,完全没有体现出古典建筑的气质、内涵。

建筑是城市记忆的载体,以北京为例,这个古老的城市正在慢慢失去记忆,亲切的胡同没了、热闹的四合院没了,连老北京的小吃也变了味。2008年奥运会让北京沸腾,可是胜利的狂热过后,北京是什么样子?国家大剧院、中央电视台、鸟巢、水立方……一座座现代建筑落户中国,有人说是为了给中国带来一些新鲜的设计元素,可当你抬头看看身边,哪个不是新鲜的或曾经新鲜的设计元素?而所谓的陈旧的落后的设计元素还有吗?正当国外反思疯狂建设的后果时,中国为什么还在重蹈覆辙,而且乐此不疲呢?任何城市都是在建筑的实验中发展的,北京当然不能只拘泥于四合院,还需要给后代留下一些新的好的东西,但是不能让北京成为外国建筑师的实验场。所谓的大师们带来他们的文化,将他们的价值与理念强加给中国,这也是文化殖民主义的表现。

文化是一个城市最珍贵、最本质的东西,局外人不管贴上什么标签,也不可能对异族的文化有切身的感受,更不能深入这种文化的精髓。任何表面上的做法只能造成水土不服,因为任何建筑不是孤立的,要融入城市,融入生活。如果说大师们的实验是一种文化的殖民,那么听之任之就是一种自觉的殖民主义,其结果是逐渐用外来的观点观赏建筑,用外来的思维方式思考建筑。北京与过去相比是有了不同,不同就是满身是瑞士的影子、德国的影子,而惟独没有北京的影子,所以为北京的记忆担忧,也为现在的建筑风气担忧。不反对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理论在中国创造,但是反对国外的殖民文化;不反对向国外的大师虚心学习,但是反对自觉的殖民主义。

虽然对建筑形式起作用的结构、材料、技术等已经世界化,古老的生活方式和审美习惯也已改变,当代建筑应当积极适应新的功能、新的工业化技术、新的经济条件和新的审美趣味,但是建筑的精神功能所具有的民族化内涵和对于文化空间独特的表述方式决定了建筑不同于大工业生产所造成的其他现代物质产品。要清醒地知道形式可以改变,但唯一不可改变的也是不能改变的是内在的无形的精神产物。

与狂热的城市建设相对比,民间艺术更显冷清,如剪纸、皮影、戏曲、民族服饰等民间的民族特色似乎成了外国人眼中的珍宝、中国人眼中的砂土。中国的民间艺术大师多半生在农村,至今处于温饱的边缘,大量的艺术作品得不到保护。即使少量的作品被地方文化站收购,其价格也与其真实价值极不相符。艺术价值无法实现造成这些民间艺术随老一辈艺术家的去世而失传,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严峻的现实向人们提出该如何保护传统文化的问题。

在此对比一下日本的做法。在日本,凡历史悠久的文化古迹都被国家定为“国宝”。日本最多的国宝是寺庙,很多都有上千年的历史,如京都的金阁寺,奈良的东大寺、招提寺等。它们是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历史与文化的见证。同时,日本很多城市也都有保存完好的古城,如名古屋、熊本古城等。日本每个城市都有博物馆,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文物、书籍、模型和画像,让人们对历史和传统文化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日本保护传统文化是官民并举的,大家都在自觉地保护着文化传统。保护文化传统对日本人来说有两重作用:一是了解自己的历史,知道自己的根,在精神上没有失去自己的家园,从而产生自信和面对未来不失前驱的勇气;二是丰富精神世界,提高生活质量。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生活。放松紧张的神经,每天有个好心情对任何人来说都十分重要。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人并没有把传统看成是现代化的对立面,传统并没有影响日本的现代化进程。日本人的观念中有迷信的成分,但他们又是现代人,有时间观念、金钱观念和效益观念。个性张扬不够,这是东方文化的特点,日本人个性张扬不够却并没有阻碍日本的进步,恰恰相反,团队意识对增强日本人的向心力还大有帮助。

4 对设计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设计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主要研究的是设计史、设计理论、设计批评。其中设计史是主要的研究方向,但对于设计史的研究只是近几年的事,所以还有很多欠缺之处。现在的设计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感观上的冲击,设计已经背负起设计生活方式、塑造高尚完美的人格精神的重任,所以就要更加慎重地对待设计学尤其是其中的传统文化部分。在当前这个社会转型期,存在道德危机、生态危机、社会诚信缺失,传统美德被破坏,现实在呼唤一种规范和一种理念,呼唤民族的文化重建和再生,呼唤民族文化的创新和超越。设计界也有同样的呼声。作为理论性的学科,往往对实践起着指导性作用。笔者认为更应该对传统的、民族的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以怎样的角度看待传统,以怎样的态度继承传统,以怎样的方式发扬传统,等等这些都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现代设计教育是源于包豪斯设计学院教学系统的完全的现代教学体系,在我国几乎是全盘照抄。经历了这几十年的检验,年轻的一代设计师懂得了现代主义,懂得了构成,但没能打上中国的印记。所以,在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注入尤为重要。

1)传统手工艺技能的教学。如传统刺绣、剪纸、蜡染、手工木雕、泥塑等,这些是最直接接触到传统文化的途径。各地区也可结合当地特色加入地方特色手工艺。如在呼伦贝尔地区,作为北方三少民族及蒙古族的聚居地,当地特色手工艺很多而且特色鲜明,所以将蒙古族传统皮画制作工艺加入装饰画的教学中。另外还有桦树皮工艺、刺绣、剪纸等课程。

2)传统文化内涵的教学。传统工艺的学习是让学生能够接触到传统文化,但这不是目的,理解传统工艺背后的文化内涵才是目的。所以在教学中并没有采用聘请民间艺人教学的方式,而是组织教师学习传统工艺,然后进行教学,并在教学中加入教师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思考,解读传统工艺背后的内涵。这样,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一项技能,更多的是文化内涵,这对学生今后的设计应用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3)传统文化的设计应用。传统文化的学习最终就是要完成设计应用,所以在教学中要主动加入传统文化应用的设计项目。学生的设计课题中经常会有当地的设计项目加入,这样直接将所学转换成现代设计成果,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传统文化。

总之,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艺术教育体系中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全国各大院校都在进行有益的尝试,并取得成效。现代设计界已经有很多中国设计师的席位,相信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设计师带着传统文化的精髓走向世界。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全部历史和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伟大贡献。只有把好东西择出来,精心研究,薪火相传,中华民族才会生生不息。

参考文献

[1]林皎皎.中国古代建筑与传统文化[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7(1):91-93.

[2]马齐飞.中国建筑与传统文化关系的思考[J].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9(3):43-46.

[3]姜晓萍.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文化意蕴[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0,12(1).

[4]马玉鹏.关于中国传统建筑的思考与研究[J].小城镇建设,2000(12).

[5]苏叔阳.别让中国传统文化被西方一体化[EB/OL].cn.

传统文化现状范文2

1   中国传统音乐现状

在此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同时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因此,许多年轻人都开始格外关注国外流行音乐文化。他们认为国外流行音乐更加新颖、潮流、时尚,符合自身的个性特点,满足自己对音乐文化的欣赏需求。年轻人崇尚国外流行音乐文化,致使我国传统文化受到忽视。这样的发展形势也使人们开始关注音乐,人们愿意让孩子在各类的音乐培训班中报名,在选择音乐类型时,大多会选择流行音乐、摇滚乐,而选择乐器的过程中,也更加偏向于小提琴以及钢琴等,使得孩子更加热爱西方音乐,无法有效传承中国传统音乐[1]。

对我国音乐现状进行分析,而后发现现阶段人们所熟知的中国传统音乐大多仅停留在《二泉映月》以及《喜洋洋》等作品上,对于其他曲目的了解甚少。与此同时,人们在学习音乐知识,也更加强调五线谱的形式,无法了解传统音乐的记谱方法。这样的音乐发展现状对于西方音乐来讲无疑是有利的,但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来讲却极其不利,甚至面临着较大的阻碍。除此之外,当下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过程也未能关注传统音乐,使得人们直接将目光转移至西方音乐文化。

此外,在我国的音乐文化发展过程中,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传统音乐都被视作封建文化,甚至也直接否定了其传承价值,导致传承过程受到严重阻碍。但是,古代时的中国传统文化却被视作主流文化,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与艺术价值。所以,我国必须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这样方可使之发扬光大,让更多的国人与国外友人所认知,拓展其影响力[2]。

2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路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每个民族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因此,必须提高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意识,从而保留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笔者对现阶段年轻人忽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诱因进行分析,不仅仅是受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除此之外,也因中国传统文化难以符合现阶段年轻人的音乐欣赏需求,甚至难以满足时代的发展需要,人们更愿意展览音乐作品,但却无法提高兴趣主动了解、深入分析。

基于以上情况,若想最大程度的保护并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就应当加强与其他音乐文化的交流,提取优质因素,发掘其中的内涵,令更多的年轻人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后以极具活力的展现形式,吸引更多人的目光[3]。除此之外,也要重视传统音乐的改革与创新,注入新的活力,避免形成带版的音乐形式,而是要体现时代的特点,不仅要发掘传统音乐的内涵,还要适当的加入与时代相符的因素,给音乐欣赏者带来良好的情感体验。比如,彝族格外重视音乐创作,不仅如此,在音乐创作的过程中也体现了民族特色,展现了彝族人民可爱的个性特点,笔者建议,在创作一组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承古老的音乐文化精髓,体现其深厚的内涵,还要融入现代化的元素,使之更能为人们所接受。特别是在西方音乐文化不断冲击的背景下,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受到重重阻碍,所以,在传统音乐传承的过程中必须形成别具一格的文化特色,拓展其发展前景,展现独有的风采,使当代年轻人发掘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经过不断的创新,在传统音乐作品中注入青年人的活

力[4]。

传统文化现状范文3

关键词:保护;传统手工艺;文化创意;发展现状

传统手工艺是民族文化瑰宝,是现代艺术设计的源泉。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以“互联网+”、创客基地、用户体验、交互设计等为核心的新型文化形式遍地开花,极大地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生产方式。身处民间的传统手工艺被竞争挤压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一些传统手工艺逐渐消亡,另一些传统手工艺求新求变,在文创产业的带动下重获新生。衍生、移植、包装、抽取审美元素的传统手工艺成为文创先锋,传统手工艺正走在文创发展的道路上。

一、今天传统手工艺之现状

1.传统手工艺的特点

其一,实用性和审美性并存。实用性是传统手工艺的核心,传统手工艺以用为主,并不是为了纯粹的审美或者观赏而制作,如祭祀用鼎,上面的纹样起初就承担着图腾的功能。传统手工艺也包含艺术审美,它除了具有实用功能之外,还具有美化、装饰的功能。其二,生活性和社会性并存。传统手工艺的价值体现在能够满足人们的现实生活需求,是地域民俗文化、礼乐伦理文化的载体,是联系社会的纽带,是积累社会资本的重要媒介,也是构建社会关系的特殊载体。其三,物质性和文化性并存。传统手工艺以一种物化的形态服务于人们的日常所需,也是人们精神需求和情感表达的载体。它的文化特质在无形中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情感表达。在有形和无形之间传承,延续着最为核心的传统文脉。其四,传承性和变迁性并存。传统手工艺是一种基于经验和智慧的劳动形式,口口相传、母女相传、父子相传等形式构建了独特的传承方式。

2.原生的生态系统逐渐消亡

养蚕、吐丝、结茧、抽丝、纺线、织布、染色、缝衣、刺绣……这些工序构成了成熟的传统手工艺门类,它们是在大众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业文明的发展打破了这一生态系统,一些传统手工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

3.现代方式的保护和传承

如今,许多城市都兴建了文化博物馆,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化创意集市活动、文化创意公司遍地开花,政府也着力发展地域文化旅游,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传统手工艺。

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背景

传统手工艺以手工劳动者为创作主体,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和艺术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如今,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全面开展,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投入其中。2014年2月,《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明确提出“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助力。

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1.文化源点为核心,文化形态为元素,积极开发衍生文创产品

四大名绣之一的蜀绣,集中于四川成都、绵阳等地,被称为“蜀中之宝”。蜀绣以软缎和彩色丝线为主要原料,针法包括12大类共122种,讲究“针脚整齐,线片光亮,紧密柔和,车拧到家”。蜀绣充分发挥了手绣的特点,形成了浓厚的地方风格。蜀绣题材多为花鸟、走兽、山水、虫鱼等,《芙蓉鲤鱼》就是其中的代表。蜀绣的文创衍生品开发思路是把蜀绣传统元素作为文创衍生品设计开发的构想源点,与综合材料、现代工艺、视觉设计及数字媒体等表现手法结合起来,诠释包括生态环境、传承谱系在内的有机文化整体,兼具承载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情感需求的历史传承性。

2.多门技艺整合创新,带动内外三产联动

四川自贡市是“中国彩灯之乡”,具有几百年制灯兴会的历史。彩灯产业是自贡文化产业中最具活力的一部分,其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已被列入自贡市“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创意兴灯、以灯强文、以文强业”的文化创意理念,把彩灯与剪纸、恐龙、龚扇、扎染等自贡的“大三绝”和“小三绝”结合起来。以彩灯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实现产、学、研结合,结合乡村文化旅游,辅以农业融合发展,全力打造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三产联动的发展模式。彩灯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相结合,与传统文化艺术相结合,形成“内发性产业”的发展策略。

3.新理念派生新生活,构建生态系统

我国台湾很早就提出“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开展文化品牌建设、文化故事传播、综合性视觉设计、传统手艺制作体验等活动,构建“人—手工艺—市场需求”三者共生的生态系统。如,以台湾高山茶概念衍生出来的文创产品,既宣传、推广了高山茶文化,又促进了当地茶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四、保护传统手工艺背景下的文化创意发展的几点建议

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创意进化、交叉、跨界、抽取都是扩散的表现。其中,文创产业的基本特点表现为以一个非物质化的“创意源”为扩散的核心,由非物质化向物质化转换,由无形向有形转换,跨行业生产不同类型和属性的多样化、智能化创意型产品。

1.跨行业资源整合

文化传承偏离、与市场需求不对接、手工艺生产力弱等问题保护传统手工艺背景下的文化创意发展现状解析王烈娟摘要:传统手工艺源于民众的生产、生活需求,它是民间艺术和技术的综合体,是大众智慧的结晶和审美情由来已久。“跨行业资源整合”是对原有资源的重新梳理与盘活,是传统与现代的整合、设计师与工匠的整合、城市与乡村的整合、低技术与高技术的整合,进而形成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产业经济。以地方特色文化为基础,整合传统手工艺、先进技术、观念意识,积极发掘地方文化与手工艺特色,保持地方文化的独立性、原始性,最后再融合创新性与科技性,完善文创产业的发展路线,力求传统与创新兼容并蓄。通过发展文创产业,开发地方性、传统性、创意性、手工性文化资源,并将其与地方产业进行生态性的有机整合。

2.以传统技术和艺术为核心的衍生品开发设计

传统蜀绣文化可以为文创衍生品提供创意灵感和设计语言。以蜀绣为基础的文创衍生品大致有服饰类、现代家居软装类、日常生活用品类等,这些具有蜀绣文化符号和审美的衍生品出现在锦里、宽窄巷子、太古里等成都知名景点,在带动旅游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保护和传承了蜀绣传统手工艺。这种发展策略使传统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意成为地方产业发展的共生环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可以拉近民众与文化的距离,提升生活品质,透过文化、艺术和产业的结合,拓展民众参与文化的深度。

3.加速孵化,让创意落地

创意不能仅仅停留在创意阶段,更要转化为产品。好的创意可以让创投买单,资本让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让文化创客实现创业梦想。传统手工艺具有机械化产品无法取代的独特品性,不仅可以满足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也会对旅游产业和其他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培养传统手工艺人的创新能力

传统手工艺人具备丰富的工艺知识,因此在手工艺制作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些传统手工艺人的文化素养不高,对新信息的接收和消化比较困难,导致手工艺产品难以满足现代消费市场的需求。因此,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将传统手工艺人纳入创意体系。综上所述,传统手工艺文化在文化创意方面占据重要的地位,对于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提升个人审美情趣、丰富艺术设计方式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现代产品设计中,要让传统手工艺术形式历久弥新,守正创新是基本法则,优化集聚是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科技驱动是发展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陈少峰.促进文化内容产业发展的对策性思考.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2]王天岚.从品牌形象推广角度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创新和发展.大众文艺,2016(5).

传统文化现状范文4

一、调查背景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千百年来的中华文明逐渐演变、汇集而成的一种能够反映中华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毋庸置疑,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文化根基。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形势促使人们的思想领域发生了诸多变化。尤其是在青年一代中,传统文化在如今九零后的大学生中呈现出很大的断层现象。这种断层严重影响了我们继承祖先的思想文化精髓,阻碍我们勇敢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而且,也不利于我国“百年计划”的顺利完成。

二、调查目的

大学生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和创造力的群体之一,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和程度占据社会认知主体的重要一部分,对于整体社会民众的认知水平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中涉及的调查研究目的主要在于对于在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以期实现尽早发现在校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认知层面存在的问题的效果,进行相应的思考和深入研究,并且尽可能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这次的调查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希望这次的调查能够起到引起在校大学生和学校以及社会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让社会各个群体认识到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以实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高效、高质地继承和发展。

三、调查方式

此次对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现状的调查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问卷调查法是主要的调查方法,在样本的选取方面,尽量将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有机结合起来。调查对象即为本地高校的大学生群体。在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时,我们根据研究调查的目标和任务进行了几个方面的内容设计。主要包括受访者的性别、年龄、专业、年级等基本信息;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即了解程度;对传统文化发展前景的态度;对于获取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途径和对本校内传统文化教育开设的质量等。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首先,是在价值观和信仰方面。当代的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是在目前这个信息多元化的社会里,各种价值观念和文化形态形成互动的环境下形成的。在调查研究中,从对于价值观的几个调查问卷的问题反映出来的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的价值观符合主流思想导向,认为人对于社会贡献的大小是衡量人的社会价值的标准,但是也有少部分大学生的问卷结果反映出其对安逸生活的向往,存在一定的惰性。其次,是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方面。从对于历史人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考察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了解程度的几个调查问卷的问题反映出来的结果来看,题目的正确率较低,了解和掌握情况堪忧。最后,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应用方面。在调查问卷中,调查大学生对于比如书法、国画、民族乐器等各种形式的中国传统艺术的掌握情况的几个问题中反映出的结果是一部分人学过皮毛,但是鲜有人精通,甚至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表示一点都不懂。这个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各种艺术形式的应用情况也十分堪忧。

五、对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现状的调查结果的反思

从调查结果来看,我们发现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首先,在目前社会上,崇尚民族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并没有完全形成,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重要性的认识程度远远不够,影响了大学生对其认知水平的提升。其次,在目前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中,存在教育形式单一、有效渠道严重缺乏的问题。在理性上,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学习热情较高,但是却因为教育方式或者渠道等原因产生不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最后,在校大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上存在过高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追求,应试教育的思想观念加重了对于人文精神和思想道德文化等内容的忽视,导致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效果的不理想。

六、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可行性改进策略

首先,大学生家长、高等院校、各企事业单位和民间组织、各个社区等要共同努力,争取在全社会内形成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净化传统文化教育和学习风气。其次,争取利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大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倡导大学生阅读传统文化经典,并且借助新媒体手段等青少年学生更容易接受的形式,弘扬传统文化、传播历史知识,争取在学生的生活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教学。最后,鼓励学生全面塑造自己成才。引导学生向德智体美劳各个方向全面发展,注重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

七、结语

传统文化现状范文5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数千年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与力量源泉。在幼儿园中开展适当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培养幼儿的文化意识、思维观念、价值认同、个性品格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数千年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与力量源泉。现在很多幼儿从小就被家长逼着学英语、跆拳道和钢琴等学各种技能。传统文化的“水土流失”,让我们这些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很痛心,传统文化教育是个严重的问题,关系到我们国家民族未来的前途。目前,在幼儿园教材中,有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如了解一些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感受简单的茶文化,认识传统的民族服饰、美食,开展“我是中国人”“过新年”等主题活动。但涉及的内容还是不够丰富、民族文化教育方向存在着一些偏差:

一、偏重知识,不注重精神内涵的把握。

现在幼儿园的民族文化教育实际上是民族文化知识的灌输,过分强调传统文化知识、符号等外在的、物化的内容掌握,让孩子掌握大量的民族文化知识和学习某些民间工艺,而忽略了让孩子把握这些民族文化的特色和从中折射出的民族精神。我们更应该让孩子学到的是传统文化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二、过分强调,忽略了当前幼儿文化教育的多元性发展。

有的教师对本民族文化过分褒扬,没有将本民族文化置于世界多元文化背景中综合考虑、客观评价,回避本民族文化的缺陷。中国历来的教育是以“教化”为特点,注重知识,不是以理解、承认、尊重儿童的心理特征、精神个性和独立人格为出发点,相反是牺牲儿童的独立人格作为代价的。所有用来“家教”、“家规”的内容,全都是封建伦理那一套三纲五常和“诗书礼易”等儒家经典,从而阻碍了幼儿传统文学教育的发展。

三、重模仿、继承,忽视创新。

其一教师在组织民族文化教育活动时,机械地利用历史材料而不加以改造,依教材讲,按惯例教,或者模仿其他幼儿园、其他教师的做法,根本不考虑本地的文化资源和幼儿园的实际条件,生搬硬套。其二是要求幼儿被动学习多,而让幼儿主动创新少。有的教师只是让幼儿背诵历史材料,机械地麻烦现实生活中的默写文化活动,学习民间艺术时一味追求“原汁原味”。之中过分让幼儿遵循文化传统而不注意创新的做法,必然扼杀幼儿的创造潜能,影响幼儿文化创新意识的萌发。

四、缺乏长期、完整的计划。

不少幼儿园将民族文化教育单独列为一项内容,使其游离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和其他课程,而不是把它渗透到各个教育活动和一日生活中。有的幼儿园则缺乏长远目标,跟着浪头赶,实行一阵风式的教育。比如某段时间社会在提倡民间艺术教育,如京剧,我们的国粹。于是,幼儿园就一时兴起对幼儿进行这方面的教育熏陶,但等这阵民间艺术教育风刮过之后,就不再实行或者漫漫淡忘了。传统文化教育的使命在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传承与发展。幼儿园中传统文化教育的使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初步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亲切情感,二是了解一些优秀文化的常识,三是初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技能。幼儿园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幼儿的文化启蒙,培养幼儿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幼儿园应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具体情况,选择幼儿易于接受的民族文化内容、教法、教学途径,来科学地实施幼儿传统文化教育呢?

1、传统文化教育在环境创设中的运用。

《指南》十分重视环境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并把环境创设看作教育教学和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墙装作为环境陈设的主要内容,能从情感情绪上带给幼儿愉悦感。将民族文化内容渗透到墙饰中去,作为墙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扩大幼儿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使孩子们能从另外一个角度接触和认识民族文化。例如可以在活动区投放一些幼儿喜闻乐见的食品、服装、玩具用品等,方便孩子进行绘画、制作、装饰、裁剪等,让孩子共同品评,以提高孩子对儿童文化的辨别力。例如我们定州的孩子就可以设计制作定州塔、贡院、崇文街、白果树的图片等为主题的墙饰。老师可以在主题活动中以“塔”为题展开探索,让幼儿从身边的令他们自豪的定州塔说起,从而追忆我国历史,了解我国的古文化,进而扩展到长城的认识等等,给孩子渗透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2、传统文化教育在幼儿一日活动各环节中的渗透。

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探索、交往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可感知的民族文化因素入手,择其精华,对幼儿进行民族文化教育。如传统体育类游戏特别是在我们农村,还有很多有价值的儿童传统游戏,比如风筝、智力七巧板、棋类、九连环等,演示给孩子们看,引导孩子去玩,继承一些好的游戏文化。中国还有很多充满浓郁风情的节日文化,每个节日的由来、庆祝的方式、风俗习惯等内容都可以引导幼儿认识。中秋节组织幼儿一起听“嫦娥奔月”的故事,品尝月饼。元宵节开展猜灯谜活动,大带小做元宵、煮元宵,一起品尝元宵等活动。通过为共同庆祝节日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真正让幼儿领略到节日文化的魅力。

3、在社区活动和自然环境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大自然是一本活的书,社会是一个大课堂。新《纲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我们应努力挖掘利用周围环境中有利的教育资源,充实教育内容,拓宽教育途径。如可以组织幼儿观看地方戏,观看地方运动会,了解运动项目,让幼儿用耳朵、眼睛等感官感受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受到良好的熏陶。

4、传统文化教育在幼儿园亲子活动中的渗透。

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应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我们可以通过幼儿园的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提高家长对民族文化教育的认识,让家长明确民族文化教育的目标、内容,使他们积极配合幼儿园教育,并将传统文化教育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我们可以每月发放一份家长月报,介绍幼儿园民族文化教育的实施情况,提出要求家长配合的工作以及注意事项,让家长心里有数。我们还可以要求家长利用假日机会带孩子参观、游览,引导幼儿接触更多的民族文化,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灿烂,与家长一起还可以培养孩子孝老爱亲、尊重师长的品质和思想。

传统文化现状范文6

关键词: 礼品包装 传统文化 运用

二十一世纪,礼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而且中华民族向来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所以礼尚往来在生活中越来越普遍了。任何设计都是在一定文化下参与、制作、展开和完成的,是历史对文化的认可。因此礼品包装中蕴含了或多或少的文化因素,营造出一种和谐、舒适的文化氛围。其中传统文化的因素占有很大一部分。传统文化因素对其礼品包装设计可以从材料、色彩、图案纹理、印章及文字、古文及传统元素的运用五大方面体现出来。具有强烈的渲染效果,也可以使送礼者和收礼者之间起到无声交流的作用,以此表示对收礼者的尊重。

1.礼品包装的起源及发展

礼品包装起源于十八世纪末,经过了两个多世纪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发展和改变。今天所说的礼品包装设计并非单指某一特定的领域,它应是多元化、全方位的包装设计类型[1]。好的礼品包装的评判标准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包装的形态和包装所用的材料。现在所用的礼品包装材料已从过去的天然材料、单一材料发展到现在的复合材料,包装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只有抓住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和设计出针对销售的包装,才能使中国的商品在国际的市场上赢得赞誉。

2.传统文化因素在礼品包装的运用

在当今社会中,礼品包装上所运用的元素越来越多了。礼品包装上的民俗文化因素的运用,有一种人情味、乡土味、自然味,使礼品在包装上更有亲切感,提升了在包装设计形象上对消费者的感召力。我们要尊重各民族之间的风俗差异,要设计出好的礼品包装则要了解、认识不同风俗下灿烂的传统文化背景。

2.1礼品包装中材料的选择

现代礼品包装注重从自然材料的视觉、触觉的感受中亲近大自然[2]。这些自然材料对于现在的礼品包装设计是极具益处的,这样能使购买者感受到传统的气息。古代运用的包装材料非常有限。天然的材料还可以挖掘出独特的品质,如竹、麻绳和椰子壳、芦苇叶、贝壳、葫芦等,体现礼品包装在材料上单纯而又自然的风格,都对现代礼品包装有极大的益处,此外还能使消费者及收礼人感受到浓郁的传统气息,倍感亲切。

2.2礼品包装中色彩的选择

礼品包装设计中色彩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件商品给消费者最初的印象就是色彩。“远看色彩,近看花”,色彩在视觉艺术中常常具有先声夺人的力量,它是美感中最普及的形式,极易引起人的情感反应与变化[3]。民间色彩中有许多吉祥的色彩,如富贵红、丰收黄、吉祥紫等,表面上都能唤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使消费者得到深层次的满足和肯定。如喜庆礼品包装大多采用红色、代表吉祥的大红灯笼、黄色紫色等纯色使人产生兴奋之感,从而产生购买欲望,非洲人采用的颜色都较为饱和度较高[4]等。在民俗文化礼品包装设计上大多采用本国具有象征性的色彩,使消费者及收礼人看到这种象征性的色彩就能联想到一种或某种产品。由此可见色彩在传统的礼品包装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2.3礼品包装中传统图案纹理的运用

在传统图案上,前人也留给了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有些图案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寓意[5]。在礼品包装中无论是固定的图案还是起着装饰作用的图案,都表达了人们心中各种各样的美好祝福。对于传统图案的利用,首先要有深层次的寓意。如月饼盒上的月圆象征中秋人团圆,水果苹果象征平平安安,中国结象征吉祥如意,还有吉祥神包括福、禄、寿三星,财神、喜神、灶王、月下老人等,是传统观念中幸福的使者[6]。并且在造型上具有完整性和对称性,这是我国各民族相对保守的体现。还有一些纹样也极具民族风格的传统文化色彩,如青花纹、彩陶纹、青铜纹等。传统的吉祥纹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表达人们期盼吉祥幸福、追求和平富裕的共同心愿。

2.4印章及文字在礼品包装中的运用

在礼品包装的设计中,传统因素的素材非常多。这就要依据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名族和不同的风俗习惯等,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收集资料、研究和整理。现在许多礼品包装设计中经常会有印章和字体变形的传统风格艺术的体现。不仅在外包装上增加了商品包装的美感,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商品的文化气息。

2.4.1印章在传统礼品包装中的运用

印章在礼品包装中是一门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利用印章装潢画面,解释说明特定的内容可以增加包装的美感,成为画面中一个重要部分,如运用到传统的土特产品中。将印章运用到一些传统的商品,用来增加民俗民风的美态,可以在礼品包装上获得更加理想的艺术效果,带给人们视觉上强烈的冲击。将印章运用到传统商品的包装上,和其他的设计元素相结合,往往能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2.4.2文字在礼品包装中的运用

文字是信息传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文字是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它反映着国家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底蕴,是传统文化的精髓[7]。文字包含不同的字体,不同的字体给人们的感觉是大不一样的。在礼品包装中,文字和容器的造型共同营造了礼品的文化底蕴。当文字与图形、色彩一起出现在包装上时,作用则更多的是形式美。文字来源于图像,所以文字具有高度的装饰性,也具有浓烈的文化气韵,消费者极易接受,因此结合不同的礼品包装,把文字的变形运用到礼品包装设计中具有很好的渲染效果。文字有着直观表达信息的特点,很容易营造出一种传统的文化氛围。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优秀的礼品包装上,在文字方面所花的心思是不容忽视的。

2.5古文及传统包装的运用

在包装礼品设计中,古文和传统的符号运用也可以加深其商品的乡土味、自然味。在视觉构成元素上,古文和添加传统元素,给礼品包装新的生命力,同时使某些民族的消费者产生亲切感,从而增加销售额。

2.5.1古文在礼品包装中的运用

古文就是古代汉族的语言,而没有被翻译成白话文的文言文,一般很少用于礼品包装设计,只有在名贵产品、药材或极具有传统特色的产品才有涉及,一般只作装饰性的文字,并未起到解释说明产品的作用,但是其字体却很引人,从而起到引导消费的作用。

2.5.2传统包装的运用

有些产品的包装会别具一格,用来增加产品的文化底蕴。如我国民间应用极普通的“八角包”,是用于包装各种土产、药材、糕点,在饱满的具体量感的斗方造型上附以小方红纸,于是朴素的微黄粗糙的纸和红纸搭配,一种喜气便跃然而出[8]。在传统礼品包装中给消费者简单明了的视觉信息,是各个民族长期生存和发展所积累的社会文化产物。利用传统礼品包装的商品是极具有民俗特色的,而这些土特产就伴随着礼品包装一同传达给对方。

3.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尽管礼品自古就有,但是礼品包装上所运用的元素却是纷繁杂乱的,我们应该更多关注传统包装元素,不断探寻那耐人寻味的传统文化,寻求更多的未被发掘的传统文化底蕴,从而合理地运用到礼品包装设计中,增加其形式美感。不同的风俗,不同的文化特征,正是各个民族各个时代的精髓所在。我们要将这些民族文化的精髓合理利用起来。现代礼品包装设计应汲取传统艺术文化的优秀基因,在礼品包装中很好地体现出在悠久历史中形成的传统文化和艺术特色,也使传统文化借助礼品包装传播于世[9]。

参考文献:

[1]于琼,刘莉萍,郭国强,万彤.现代礼品包装中名族风格的讨论.包装工程,2007,(02):170-171.

[2]王娟.礼装设计的文化特征.包装工程,2006,(10):189-191.

[3]席彬.民俗文化与礼品包装设计.中国包装,2008,(05):45-46.

[4]卢韵.礼品包装的形式和心理.设计院,P77-78.

[5]李锋,王智鸿.谈我国礼品包装的现状.艺术理论,2007,(10):168-169.

[6]席彬.论礼品包装设计的情感传达.包装与设计,P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