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民营银行发展情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民营银行发展情况范文1
民营银行的成立是中国改革金融体系,促进金融行业竞争的一个重要举措,但是民营银行作为一个新生的银行类型,其生存与发展仍然是存在诸多的障碍和不利因素。本文首先对民营银行的自身的优劣势及外部的机会与威胁来论述民营银行的生存状况,之后针对民营银行的特点提出一些发展的策略,助力民营银行这一新的银行类型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民营银行;SWOT分析;发展策略
经过前期的关于民营资本设立银行政策的陆续出台,2014年3月11日,银监会公布首批5家民营银行试点方案,共有10家民企参与,按照每家民营银行不少于2个共同发起人的试点要求两两配对,模式主要包括“小存小贷”“大存小贷”“特定区域存贷款”“公存公贷”四种。
对于民营银行的定义,普遍有三种角度:一种强调产权结构;一种强调银行的资产结构;还有一种强调公司治理结构,是否采用市场化机制来经营。目前国家鼓励建立的民营银行,重点侧重于第三种,即通过打破垄断,由民营资本主导,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起来的拥有现代企业制度和实现市场化经营机制的“新”的民营银行。更概括地说,“新”的民营银行就是由民间资本控制与经营的,权、责、利统一的现代金融企业,或者说民营银行是由“民有、民治、民责、民益”四民构成的统一体。
发展民营银行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国有银行“一统天下”的局面,从而改变经济结构与金融组织体系结构的不对称程度。但是民营银行作为一个新生的银行类型,在现有的金融体系下,其生存与发展仍然存在诸多的障碍和不利因素。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民营银行的生存与发展在伴随着不利的条件下依靠自身的一些特殊之处,仍然有很强的发展潜力及机遇。
1 民营银行发展的环境分析
1.1 民营银行的优势
1.1.1产权优势。目前金融体系下,改制或者上市后的银行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产权关系模糊,产权主体缺位,权责利关系不对称的状况,而这种情况导致了经营效率的损失。民营银行则是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金融机构,具有清晰的产权,这有利于其在市场竞争中更灵活的面对市场环境的转变,在竞争中获得先机。
1.2 低交易成本优势
民营银行在与中小企业的博弈中,交易成本远低于国有银行。中小企业在国有银行“一统天下”的局面下贷款难的问题,民营银行在解决此问题上具有优势,原因在于其在经营中更侧重对中小企业的服务,立足于本地区,服务本地区的企业,因此其对客户知根知底,极易沟通,同时又获得了规模优势,降低了服务成本,从而能为客户提供质优价廉的金融服务,对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是有益的补充。
1.3 灵活的经营机制优势
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民营银行由于规模相对较小,管理成本较低,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的调整和经济周期的调整,在经济的浪潮有其容易存活下来的相对优势。
2 民营银行的劣势
2.1 规模、信用方面的劣势
民营银行无论是资本规模还是资产规模都弱小,属于小银行。国有银行有国家信誉担保,而民营银行完全是按市场化原则运作,其发起人是民营企业,其信用程度远远不及国家信用,在吸储方面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
2.2 品牌和声誉方面的劣势
我国民营银行成立较晚,在品牌、声誉建设上面先天的时间不足,加之其民营背景,使其在品牌建设方面更是难上加难,其无论在品牌还是声誉方面均远不能与国有银行相比。在目前存款保险制度等风险保障措施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品牌声誉不够强大的民营银行对市场的影响力及对客户的吸引力相对较弱。
2.3 经营人才缺乏方面的劣势
民营银行成立之初,在搜寻专业优秀人才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大型银行的发展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但是让其转战到民营银行去却是存在一定的障碍。如要培养自己的人才,又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因此在人才的聘用和培养上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人才布局。
2.4 公共关系方面的劣势
民营银行的所有者是以民营企业为主,民营企业在其自身领域的发展过程中就存在与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关系不顺畅,由其组建的银行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并且又多出了与金融监管部门的关系,因此,其发展需要理顺与这些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
3 民营银行的机会
我国民营经济的飞速发展及强烈的融资需求,为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大量的民营企业认为融资困难已经严重影响了其正常发展,现有的金融制度无法满足民营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而这一状况就为民营银行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民营银行可以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专门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在与大型银行竞争中分得一杯羹。
金融业全面开放为我国民营银行加快发展提供良好机遇。民营银行有了向外资银行学习的机会,有利于民营银行加快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业务创新,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同时,开放也为民营银行拓展更宽的业务领域与市场空间奠定了基础。
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入为民营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渐进式的中国金融体制变迁,为民营银行的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传统大型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弊端为民营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改进的空间。
4 民营银行的威胁
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全面竞争。在银行的竞争中,国有银行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特别是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以市场为导向,全面参与市场竞争,向“全能银行”发展。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与征信体系的不健全,加之我国民营银行的内控制度不力,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使民营银行的风险控制与经营安全面临挑战。而外资银行的不断发展也争夺民营银行的客户和人才。
5 民营银行发展的对策
5.1 实施差异化的服务
目前中国的银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国有大中型银行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市场布局已经趋于饱和,部分银行甚至还存在过度扩张问题。因此,民营银行进入市场后不得不面临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困境。但是也不是说民营银行不能生存,目前大中型银行在提供服务方面存在诸多令客户诟病的地方,同时,也不是每种服务都能够提供, 因此,民营银行可以在服务上下功夫,加强服务,通过提供优质、差异化的服务来留住客户。
5.2 高度重视风险管理
民营银行业务存在着大量的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洗钱风险和法律风险,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一套严密的风险监管体系。民营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又要比一般银行的风险管理更严格,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民营银行业务的风险主要来自对客户及其业务背景、财富来源、民营银行账户的使用缺乏足够的了解。其次是贷款方面,民营银行主要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所设立的,而这些中小企业的资信度又是相对来说较低的,民营银行相对国有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更大。企业欠贷不还,逃废债务等现象,直接影响了银行贷款的收回,导致不良贷款大量上升,必然会影响民营银行的发展。因此,民营银行,特别是新生代的民营银行可以利用其固有技术优势,比如发挥互联网的大数据优势,收集客户的信用记录,建立数据库,利用互联网强大的功能助力其服务中小企业时降低风险,减少不良贷款。
5.3 加强信誉、品牌的建设
民营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相对于有几十年历史,有国家信用做保障的大型银行来说,其品牌,信誉处于劣势地位。而品牌与声誉又关系着金融消费者对其信任程度。信任程度的高低,又关系着民营银行业务开展的顺利与否。因此,对于民营银行来说,要想大规模的开展业务,需要加强其自身的品牌与信誉建设。这里,可以尝试专门成立民营银行协会或者其联合组织,加强平时的规范。也可在国家正式的存款保险制度尚未建立之前,采取类似存款保险的制度,加大存款担保,增加风险拨备等方式来提高其信誉。
5.4 加强与大型银行机构的合作
通过自身的发展,利用自身的优势还不足以让民营银行迅速成长壮大起来,其业务的开展还是需要通过与其他银行机构的协作,互取所长,才能不断的发展壮大。因此,在日常的业务开展中注重与大型银行的合作,一方面可以利用大型银行的渠道和客户资源,另一方面可以学习其在风险控制与银行管理方面的经验。
5.5 加强对关联交易的控制
民营银行的股东都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又一直以来缺乏资金、难以融资。即使在民营银行成立时,其出资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但是也无可避免会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所以,民营企业很可能会通过自己设立银行来解决自身的融资问题,此时银行很有可能会成为其“提款机”。 而那些谋取小集团或私人利益的非公平关联交易行为一旦出现问题导致无法归还贷款,民营银行就会面临巨大风险。
【参考文献】
[1]吴晓灵.民营银行的前景在于“错位竞争”[N].中国经营报.2013.12
[2]陆岷峰,王虹.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华北金融.2013.12
[3]郝杰. 互联网探路民营银行[J].中国经济信息.2013.501
[4]邱兆祥,安世友.发展民营银行面临的问题及对策[N].金融时报.2012.7
民营银行发展情况范文2
[关键词] 民营企业;融资;融资成本;信息不对称
[中图分类号] F275.1;F27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7- 0016- 03
民营企业,是相对于国有企业而言的,其资金筹集、生产经营、成果分配等都由企业经营者自己承担。民营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供就业岗位吸纳劳动力、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整体上讲,云南省民营企业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因此,关注民营企业,大力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民营企业发展的难题之一,就是融资难,融资的资金成本率高。大型商业银行出于风险等因素的考虑,对民营企业持“惜贷”、“慎贷”等主观歧视性态度。民营企业从正规金融渠道无法贷到款项,但为了解决生产经营急需资金而不得不寻求非正规融资渠道,从这种渠道融得的资金其成本非常高,比正常的融资成本至少高出2倍,有的甚至高出近10倍,从而出现了投资人收益低于债权人收益的非正常现象,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障碍和潜在的风险。
本文依托一份提案,对云南省32家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及融资成本进行了调查。本文特别关注了以下3方面的问题:一是民营企业通常采用的融资渠道;二是民营企业不同融资渠道的资金成本差异;三是民营企业不同渠道取得资金的特点及难易程度。通过调查,试图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提供政策上的建议。
1 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本次调查的32家民营企业,行业类型涉及十余种;从年销售额及职工人数上看,小型民营企业和中型民营企业各有一定的比例,因此本次调查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通过调查汇总表可知:第一,32家民营企业中,有18家能够通过银行取得长短期资金,占被调查对象总体的56%;13家民营企业使用长短期民间借贷形式进行融资;14家民营企业通过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个别民营企业通过客户、朋友筹集资金。由此可知,商业银行贷款仍是民营企业的首选,民间借贷是民营企业融资的常用渠道。第二,从融资成本上看,不同的融资渠道所耗费的资金成本差异较大:银行贷款的资金成本率在7%~18%之间;通过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的资金成本率高低不等,波动较大,在18%~60%之间;通过民间借贷融资的资金成本率亦在18%~60%之间。值得注意的是,没有通过银行融资的企业所属的行业有服务业、养殖业、商业和建筑业,这与银行的风险规避倾向有一定的相关性。第三,通过走访调查,进一步了解到民营企业融资的制度困境:民营企业家希望以资金成本率较低的银行贷款方式融资,但是由于银行贷款的严格审批程序和漫长的审批期限而无法及时获得或根本得不到银行贷款。尤其是对创业初期的民营企业而言,无资产可抵押,无信誉沉淀,银行贷款融资基本行不通。多数民营企业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运转,不得不转而借助于民间融资。民间融资相对而言手续简便,融资可得性强,但是资金成本率居高不下,对民营企业尤其是对微利民营企业而言,会造成投资人收益抵补不了融资成本,阻碍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 云南省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民营企业融资难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难题,世界上各个国家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对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以下将从3个方面对融资难的原因进行分析。
2.1 我国商业银行自身的运营模式缺陷导致民营企业贷款难
我国的商业银行尤其是四大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呈金字塔形,服务网络分布遍极全国。根据周兆生的研究,认为银行对高风险的中小企业融资难以胜任的原因就在于其庞大的层级结构使成本过高,包括监督成本高,激励不足;体现在业务上,就是审批手续相对严格而且审批期限长[1]。银行出于对自身风险因素的考虑,往往倾向于向大型国有企业贷款,考虑优质客户。对于民营企业,由于不了解其生产经营状况及潜在风险,以及没有专业胜任能力的银行职员对民营企业进行细致而专业的考评,银行对民营企业体现出一种“惜贷”、“慎贷”的主观歧视性倾向。银行的抵押贷款要求企业有资产可抵押,但处于创业初期的民营企业基本无资产可抵押,往往得不到所需资金。这种金融体系从总体上而言,未能创造一种资源共享、平等竞争的机制,使得民营企业的发展遭遇瓶颈。
2.2 民营企业自身的特点制约其进一步的融资与发展
民营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相对较小。处于初创期的民营企业生存周期短,信誉沉淀不足;经营管理上相对落后,没有凝聚到足够的优秀人力资源,创新性不强;财务信息透明度不高;又没有可抵押的资产。对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为民营企业提供贷款风险是巨大的,是不可估算的。渡过初创期而处于成长期的民营企业,其生产经营仍然具有不稳定性。因此,银行从主观上不愿意贷款给民营企业。
2.3 银企双方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情况
民营企业想从银行贷款,银行想放款给优质客户,在信息畅通的情况下,是容易成功的事情。但是在实务中,银企双方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情况,即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否良好、信誉度是否高、是否能按期还本付息、以及贷款到手后是否按拟定用途使用等,对银行而言,这些信息是不可获得的。这就造成了不完全信息情况下的资源配置效率问题[2]。民营企业及银行所处的地域范围越大,如大中城市,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越严重,民营企业得到贷款的难度越大。郭斌、刘曼路(2002)通过研究认为,中小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时,资金的可获得性往往比资金成本更为重要;因此,民间借贷成为民营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3]。因此,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关键之一,就是降低银企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3 改善云南省民营企业融资成本的若干对策
云南省属于我国边疆山区省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是有其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可利用。云南省的部分民营企业就利用了这种资源优势进行发展。尤其是在实施“桥头堡”战略的背景下,更应当重视民营企业的发展,采取各种积极的措施,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3.1 银行的贷款额度向民营企业倾斜
如前所述,银行对民营企业总体上有一种主观歧视性;而民营企业融资排序首选资金成本率较低的银行。因此应当在政策上激励或促进银行对民营企业尤其是有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的扶持。可以采用激励机制或任务型方式使银行每年有一定数额的贷款贷给民营企业,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及融资成本高的难题。银行为降低自己的贷款风险,也可以采用诸如中小企业联保贷款等形式,构建一个合理的信用体系,从而形成银企双方共赢的局面。
3.2 积极培育中小型融资机构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另外一个措施,就是积极培育中小型融资机构,并限定最高成本率。林毅夫、李永军(2001)从我国劳动力相对丰富、资本相对稀缺的要素禀赋特点出发,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进行了研究,认为大型金融机构天生不适合为中小企业服务;并得出结论认为,大力发展和完善中小金融机构是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根本出路[4]。如前所述,中小型融资机构与商业银行相比较而言,优势之一就是其与民营企业有着紧密的地缘关系,比较了解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等状况,降低了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再有,就是中小型融资机构从上至下的链较短,审批手续简单。这两点都有利于民营企业能够在短期内贷到其所需资金,也适合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灵活的特点。
3.3 针对民营企业的特点积极发展多种融资方式
从生命周期的角度看,民营企业可分为处于初创期的民营企业和处于成长期的民营企业。处于初创期的民营企业,经营周期短,信誉沉淀不足,没有可抵押的资产,财务信息透明度不高,因此贷款可得性不高。传统的抵押贷款等方式基本上都行不通。因此要针对民营企业的特点,鼓励采用多种短期金融工具进行资金的融通,如应收账款、货物、合同等。
3.4 采用多种方式减少或消除银企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民营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其融资困难,因此,减少或消除银企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有助于双方信息沟通的畅通。可采用的方法有如下两种。
(1)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培育商业信用体系,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融资约束。石晓军、张顺明(2010)以我国176家上市公司1999-2006年的数据为样本,验证了商业信用对融资约束的显著缓解作用,得出的结论是:商业信用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规模效率的提高;通过资源配置机制实现比银行借款更大的规模效率[5]。商业信用对上市公司融资约束起到了缓解作用,对民营企业而言,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企业与银行双方就贷款额度、资金用途、资金监管等事项签订一份完备合同,发放贷款根据双方协商结果进行,银行可跟踪民营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以提高二者之间的信息透明度。
(2)充分发挥金融分析师和信用评级机构的作用。一方面,民营企业可主动披露有利于己的财务会计信息及其他信息,或应银行的要求披露其相关信息,方便金融分析师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双方可聘请信用评级机构对企业的信用情况进行评级,为银行贷款奠定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周兆生.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3(5).
[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171-172.
[3]郭斌,刘曼路.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发展:对温州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2(10).
民营银行发展情况范文3
认清自身劣势
目前,我国已有多家民营银行名称获得国家工商总局的预核准,并且不断有民间资本参与发起设立民营银行,市场投资热情高涨。
但是,信誓旦旦的投资了,银行做起来了,想要盈利和发展有那么简单吗?
不得而知,做银行并没那么容易,对于民营银行来说,规模较小就是它最大的劣势。因为规模较小,也就意味着服务网点少,自然无法与国有银行竞争,同时还会提高管理成本。
而另一方面,银行规模较小也带来了风险管控的问题。不过,或许在存款保险制度正式实施后,这个问题有可能得到解决。
除了规模劣势之外,团队及系统建设是民营银行面临的另一个棘手问题。银行的经营很特殊,存在很多技术性的问题。比如信用评估系统、风险控制系统,都是非常专业的领域。
通常情况下,经营民营银行的关键基本就是要找到合适的金融人才。但目前来看,这对于民营银行来说,也是个问题。即使他们能够高薪聘请人才,但之后也要考虑制度建设的方面的问题。
发挥天然优势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尽管民营银行的发展面临很多困难,但它有着机制灵活的天然优势。比如,信息更加通畅,也更了解企业的需求。
对于大型国有银行而言,并没有激励机制去了解中小企业,通常也不愿意给它们贷款。但是对于民营银行而言,中小企业贷款正是其能够发挥优势的领域。如果银行的机制灵活,那么信息流动得会更快,决策也会更准确。
此外,与国有银行相比,民营银行更容易找到风险比较小,但是盈利比较高的中小企业。适当的提高给予这些企业的贷款利率,他们的收益率也就有了保障。
例如,美国的富国银行就是专门做民间贷款和小微贷款的一家银行。这家起步于美国加州的中西部银行经历了约200次大大小小的并购,最终成为一家全国性银行。在此过程中,富国银行一直坚持零售银行的市场定位。
同时,民营银行也可以在自身条件和资源的基础上,准备找准自己的定位。比如类似阿里巴巴或者像腾讯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的网络平台和海量的用户数据,更准确地判断企业或者个人的信用状况。
另外,目前很多中小企业拿不到贷款,如果民营银行能够找到那些资质很好,但是大型国有银行不太清楚的企业,也可以在无形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向“社区银行”发展
有人认为,民营银行未来或许会将向着“社区银行”方向发展,这主要源于其特定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从主观原因来看,国家开放民营银行试点的目的在于完善现有的金融体系,弥补小微企业融资市场的欠缺,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
以美国为例,美国本土有7000多家银行,大部分都是社区银行,分散在美国各个州。尽管资产不足10亿美元的社区银行,占银行业总资产的比例低于11%,但其向小企业发放的贷款却占到全行业的近40%,这使社区银行在创造就业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
与此相比,我国目前有300多家银行,以人口基数来讲,金融服务还有着很大的“真空”,发展民营银行,就是弥补上述“真空”。此外,在商业银行同质化严重的大背景下,定位于服务社区、小微企业、三农的民营银行也是是监管层认可的民营银行模式。因此,从政策设计层面上看,民营银行向“社区银行”发展,定位于服务小微企业,是具有政策设计上的意义的。
从客观上来讲,民营银行的短期做大也具有局限性。一方面,银行作为一个特殊的金融机构,对资金的要求相当高。另一方面,在民营银行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各种困境。一般情况下,民营银行即使拿到了金融牌照,也很难获得信任,为了吸引更多的存款流入,民营银行只能大幅提高存款成本,这必将削弱民营银行的盈利能力。民营银行如果定位于“社区银行”就比较容易解决了。
与互联网“双宿双飞”
相对于国有银行,民营银行作为“厚积薄发物”,其实并不具有先天优势。但是,如若不可避免地要与国有银行“一较高下”,甚至脱颖而出,那么,除了专业化、差异化和区域化经营外,互联网金融也是其非常有利的“双刃剑”。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和技术,能够有效降低银行经营成本,减少规模效益不足产生的影响,同时还能弥补存贷差降低的不利影响,只有这种情况下,民营银行才能弥补规模效应不足的天生缺陷,与国有银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其次,互联网及相关技术,如大数据,在降低银行信贷风险中能起到积极作用,并由此保障民营银行有效地开发小微企业市场,控制风险。
此外,民营银行的发展存在诸多局限性,尤其是无法实现跨地域发展。而互联网金融则可以为它突破地域限制,打开通道,以覆盖更多中小企业及民众,实现普惠金融。
民营银行发展情况范文4
在近年来推进金融改革的一系列文件中,积极稳妥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特色中小金融机构,加快推动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成了当前中国金融改革的重点。
所以,自去年“新金十条”之后,国内民营银行已经逐渐地获得批准。比如,腾讯、百业源和立业等发起设立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正泰和华峰等发起设立温州民商银行;华北和麦购等发起设立天津金城银行。
民间资本终于进入国内的银行体系,好事多磨的民营企业“银行梦”也终于修成正果。随着首批试点的5家民营银行陆续开业,民间资本对于进入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热情高涨。
现在市场好奇的是,为何中国的民营企业都在千方百计地要挤进银行业?比如阿里巴巴、万向、腾讯、复星、正泰、万达等。可是,在市场经济发达的美国,则不会如此,没有听到过美国沃尔玛、微软、苹果、亚马逊等要去经营银行。
民营企业为何扎堆做银行?
国内民营企业扎堆去做银行,估计不会是思想觉悟如何高,希望进入银行业能够更好地帮助小微企业、为弱势行业及民众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而是看到国内银行业的“能赚钱”。我们可以看到,近几年来,国内经济增长放缓,不少行业产能严重过剩,许多企业及行业利润出现严重倒退,但国内银行业仍然是一枝独秀。2013年国内股市2500多家上市公司,总体净利润为2.25万亿元。但银行上市公司有18家,以数量计,这18家银行上市公司只占3.6%,但是其总利润却达到了1.16万亿元,占整体上市公司利润的一半,而且这种情况持续多年。
这就是为何国内民营企业要挤进银行业的关键所在。因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一张银行业牌照就等于是一张高利润的护身符。可以看到,从2003年国内四大国有银行资产重组上市以来,国内银行业的利润持续高速增长。无论是农村合作银行的重组,还是城市商业银行及邮政储蓄银行的设立,这些金融机构在开始设立时,既资本缺乏,也人力资源不足,再加上内部管理体制政府主导性,其企业的脆弱性十分明显。在成熟的市场中,这样的金融机构要生存下来都不会太容易,但是,实际情况是,这些逐渐成立的新银行不仅生存了下来,其实力也越来越强。
在现有的金融体系下,似乎只要拿到一张银行牌照,无论是谁都能够赢利。国内银行这样容易挣钱,民营企业岂不希望进入银行业分得一杯羹?这就是为何国内民营企业都希望挤进银行业的关键所在。可以看到,目前已经公告要申请参与设立民营银行的A股上市公司,至少有几十家。尽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民营银行要形成规模并非易事,但民营企业进入银行业已经破局,长时间看未来还有发展空间。
放开民营银行能达到预期目标吗?
现有的问题是,民营银行设立能够达到政府所预期的目标吗?即设立民营银行可能增加金融供给、化解小微企业及“三农”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吗?能够让稀缺的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吗?能够以此来提高金融业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能力吗?
对此,我们不要太高估民营银行的作用。市场希望民营企业进入银行业来解决小微企业、中小企业、“三农”等方面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那是过高估计了民营银行的责任及发展速度。因为,政府在给民营企业发银行牌照时,可以对其经营的范围内容有详细规定。民营银行肯定不是“道德人”,而是“经济人”。有利可图,民营银行相应的业务会快速发展;无利可图时,民营企业一定会敬而远之。
特别是2014年以来,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性调整,一些地方的房价下跌,房地产的风险已经开始在银行业蔓延。比如,2014年国内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及不良贷款总量都出现快速上升,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国内银行业的业绩。尽管2015年房地产的周期性调整出现政策调节,但国内银行业的风险同样会随着房地产泡沫的挤出过程显现出来,那些经营不良的银行随时都面临破产的风险。如果这样的情况发生,刚进入的国内民营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会更大。所以,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市场不要高估了其作用与影响,更不可拔苗助长,让更多的民间资金进入银行,以为这样做有利于国内银行业发展。
即使今后民营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是有利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但是就民营银行的规模来说,假定今后批准速度很快,未来的民营银行规模或市场占有率要与当前的国有为主导的银行的市场占有率相比具有竞争性,那也要是很长一段时间之后的事情。更何况,国内现有银行业竞争格局早已形成,如果不进行重大的制度改革,民营银行进入要打破这种竞争格局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就如允许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情况一样,外资银行已经进入中国多年了,但其市场占有率仍然是很小,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与作用同样不太。强大的外资银行都是如此,更何况新设立的民营银行呢?
民资进入银行业是金融开放的
重要一步
随着近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形势的巨大变化,特别是随着存款利率上限50%的放开,银行业的政策性获利全面减少,办银行就可赢利的日子也将一去不复返。而刚进入的民营银行基本上处于市场竞争的劣势状态下,因此,民营银行要想在竞争中胜出更是不容易的事情。如果民营银行进入难以获得利润,那么民间企业还愿意再涌入银行业吗?
民营银行发展情况范文5
关键词:民营银行;关联贷款;信息优势
中图分类号:F830.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2-0067-03
根据中国银监会公布的数据,2006年第三季度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总资产占我国银行业总资产的比重为52.2%,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总负债占我国银行业总负债的比重为52%。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银行在银行业中仍处于绝对控制地位。高集中度和高度国有化导致了我国银行业的效率低下。按照洛桑国际管理学院的竞争力指标(IMD)来衡量,我国金融体系的效率是所有产业部门中最低的部门之一(谢平、尹龙,2001)。金融体系效率的低下决定了发展民营银行是我国银行体制改革总体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尹龙,2002)。然而,民营银行的关联贷款问题制约着民营银行的发展。针对关联贷款问题,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和讨论。
一、民营银行关联贷款的界定
(一)民营银行的界定
我国对关联贷款问题的关注是从讨论是否要发展民营银行开始的,关联贷款问题和民营银行似乎紧密相关,因此,研究关联贷款问题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民营银行。对此问题,第一种观点从产权结构入手,认为民营银行是国家没有掌握控股权的银行;第二种观点从资产结构入手,认为民营银行是为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服务的银行;第三种观点从治理结构入手,认为民营银行应具有完善的治理结构,以市场化机制进行经营。上述观点从不同角度界定了民营银行,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民营银行基本属性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私人(民间)资本控股,经营活动不受政府控制或干预;(2)具有现代企业治理结构;(3)从事商业银行业务。
(二)关联贷款的界定
中国银监会2004年4月出台的《商业银行与内部人和股东关联交易管理办法》第十八章第十三条规定:“商业银行关联交易是指商业银行与关联方之间发生的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下列事项:(1)授信;(2)资产转移;(3)提供服务;(4)中国银监会规定的其他关联交易。”其中,关联方是指能够直接、间接、共同控制或可对商业银行施加重大影响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二、民营银行关联贷款产生的原因
民营银行的发展对我国金融业的完善和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但是,近年来,民营银行发展缓慢,一个原因是关联贷款问题。关联贷款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民营银行是否必然产生关联贷款?
(一)信息优势
Diamond(1984,1991)提出,银行的信息优势指银行搜寻、处理信息方面的优势,以及银行在监督合约实施过程中所具有的优势。信息优势理论认为,关联贷款的产生是因为与非关联方相比,银行和关联方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更高,银行对关联方掌握更多的内部信息,进而关联贷款具有筛选(Screening)和监督(Monitoring)两种优势。就搜寻、处理信息的优势而言,Aoki、 Patrick & Sheard(1994)认为,如果银行和借款企业有历史关系,银行更容易掌握借款企业的相关信息,从而银行就能更好地评估贷款项目的风险和预期收益。利用这些内部信息,银行可以对关联企业的财务困境是否是暂时的、关联企业将来的利润是否能够偿还它的债务做出判断。在这个基础上,银行可能对关联企业追加贷款额度,然后从关联企业的未来利润中收回初始和追加的贷款。就监督合约实施的优势而言,Jaffee and Russell(1976)指出,在关联贷款发生之后,银行可以利用关联关系对关联企业的投资活动进行调控甚至否决一些风险过高的项目。所以,关联贷款可以通过筛选机制甄别出信贷风险过高的企业,并且可以通过监督机制影响关联贷款企业的经营行为。
(二)银行的股权性质、结构
就股权性质来说,一种观点认为在我国民营企业缺乏良好的融资平台,存在融资困难的问题,民营资本进入商业银行的原始动机就是解决融资问题,因此,关联贷款在我国只会而且必然产生于民营银行;另一种观点认为,关联贷款和股权性质无关,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对象主要是国有企业,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同属国有,从某种意义上讲,国有商业银行向国有企业发放的大量贷款也是关联贷款。关联交易并非民营银行所独有,只要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地方,就有可能发生关联贷款等内部人行为(刘煜辉,2006)。
就股权结构来说,一些成果研究了股权集中度和关联贷款之间的关系,一种观点认为,股权过于集中容易导致关联贷款。Grossman and Hart(1988)认为,如果企业存在持股比例较高的大股东,就会产生控制权收益,这种收益为大股东享有,而不能为其他股东分享。而且Johnson等(2000)发现大股东常常通过各种手段,将控股企业的资产和利润转移到自己的企业中。民营银行作为现代企业也存在大小股东之间的委托问题,当股权过于集中时,大股东就可能利用关联贷款侵占小股东的利益。因此,樊纲(2003)主张股权分散,股权分散可以避免大股东操纵银行;萧灼基(2003)认为要避免民营银行成为私人的“钱袋子”,就必须有合理的股权结构,不能搞“一股独大”。
(三)银行股东的利益
Akerlof and Romer (1993)的研究表明,当银行的资产价值下降至一个极限之后,持有银行股份的关联企业将对银行进行掠夺(looting),即通过关联贷款把银行的资金转移给自己。LLZ(2002)指出,企业可能以自己拥有的银行资产净值为代价,不履行与之关联的银行贷款。特别是当银行股东的企业的利润高于所持银行股份的收益时,关联企业就有动机通过关联贷款对银行进行掠夺。高冬民(2005)认为,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民营资本投资于商业银行可获得两种收益:一是正常的股权利益,包括参与商业银行的管理、获取红利、转让及处置其股权;二是正常股权利益之外的收益,这是股东利用其话语权、与内部人员的关系或交易,通过获取优惠贷款等非公允的、过度的关联交易所获得的收益。这两种收益在获取上存在利益冲突,而且受经济波动、政策环境等外在因素影响,两种收益的相对价格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银行股东进行关联贷款的可能性。
(四)金融环境
已有的研究以政府对金融活动的介入程度为视角,结果表明,在政府介入不足和过度的情况下都存在关联贷款发生的诱因。现实中契约总是不完备的,在正式契约之外,存在着“隐契约”(Coarse,1994)。隐契约是包括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家族势力、个人感情等多种非制度因素在内的非正式约束,是对正式契约的重要补充,隐契约的存在可以有效降低交易费用和风险。Maurer and Haber(2005)研究了1888―1913年间墨西哥的关联贷款问题。当时墨西哥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司法系统不公正、产权保护不够,在政府缺位的情况下比较关联贷款和非关联贷款,关联贷款反而因为银行和关联企业隐契约的非正式约束更具优势,所以关联贷款在墨西哥各大银行的贷款总额中都占很高的比例。高冬民(2005)分析了政府对金融活动介入过度的情况。政府对银行经营活动的过度介入弱化了股东参与管理的权利,在股东无法通过有效的管理保护自己投资的情况下,就会产生一种逆向激励,诱使股东通过关联贷款获取正常股东利益之外的收益。
银行的外部环境还包括政府对银行的保护制度,如存款保险制度。在存款保险制度下,银行的控股股东有强烈的动机进行更高风险的经营活动,或者以优惠条件向自己拥有的企业发放关联贷款(CPR,1999; LLZ,2002)。Too big to fail(Stern and Feldman,2004)也可以解释关联贷款的产生。如果政府认为一个银行的破产可能因为溢出效应导致该国整个金融系统崩溃,政府就会给这个濒临破产银行提供担保等形式的保护,以恢复人们对金融系统的信心。银行太大而不能破产也会产生控股股东的道德风险,通过关联贷款向自己的企业转移资金。
(五)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
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很快,但是也受到融资困难等问题的制约。民营企业融资困难问题和我国的金融体制有关。在我国,商业银行以国有为主,而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发放对象主要是国有部门,民营企业在银行信贷资产中占的比重很小,同时民营企业也难以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因此,一些学者认为民营企业参股银行就是为了搭建一个资金平台,可以利用股东的身份进行关联贷款,从而,民营企业融资难也是民营银行产生关联贷款问题的一个原因。特别是德隆通过入股方式控制株洲、南昌、昆明等城市商业银行并套取大量资金的事件之后,上述观点更加突出。
三、关联贷款的利弊
(一)支持的观点
Aoki、Patrick & Sheard(1994)、Jaffee and Russell(1976)分别分析了信贷活动发生前后关联贷款的信息优势,银行可以利用和关联企业的内部关系筛选和监督企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信贷质量。Maurer and Haber(2005)则利用1900年前后墨西哥的数据对关联贷款是否必然导致掠夺(Looting)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当时墨西哥的银行家并没有利用关联贷款掠夺外部股东、存款者等的利益;而且在外部制度供给不足导致信息成本高昂、契约难以正常履行的情况下,关联贷款反而成为事前评估信贷风险、事后约束契约履行的重要手段。另外,1900年前后墨西哥的银行关联贷款没有导致掠夺还有一个背景:当时墨西哥各个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均在24%左右,远高于现在《巴塞尔协议》规定的8%。较高的资本充足率弱化了银行股东的投机动机,并且激励银行股东对其他股东的关联贷款进行监督,因此,高资本充足率也为关联贷款的质量提供了保证。
Kroszner and Strahan(2001)指出,关联贷款是发达工业国家快速增长时期金融体系的重要特征,即使现在关联贷款也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大量存在,所以关联贷款必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二)反对的观点
持反对意见的学者认为银行的董事或管理人员会通过关联贷款的掠夺效应或隧道效应(Johnson et al,2000)侵害存款者和小股东的利益。La Porta等(2000)指出,在存款保险制度下,或者当银行股东自己企业的收益率远高于银行股权收益率时,关联贷款就会降低银行的资产质量,甚至造成银行破产。La Porta(2003)分析1995年墨西哥银行体系发现与非关联贷款相比,关联贷款通常利息率较低,对风险不敏感,并且有更高的概率变成不良贷款。Peek and Rosengren(2003)的研究指出,日本的银行关联贷款倾向于财务状况较差的企业,而且经营状况越差的银行,这种倾向越强烈。Rajan and Zingales(1998)认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应该部分归因于东南亚国家关联贷款的盛行。
(三)辩证的观点
Cull, Haber and Imai(2006)提出三个假说:第一个假说是法律法规不健全时关联贷款对金融体系的发展有负面影响,反之有正面影响;第二个假说是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的保护程度较高时关联贷款对金融体系的发展有负面影响,反之有正面影响;第三个假设是银行内部治理混乱时关联贷款对金融体系的发展有负面影响,反之,有正面影响。Cull等验证了三个假说,认为关联贷款本身是中性的,银行的外部制度环境和内部治理结构完善与否决定了关联贷款对银行以及金融体系影响的好坏。
四、关联贷款与我国民营银行发展
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看,我国发展民营银行都会产生关联贷款问题,那么目前到底要不要发展民营银行?
邱兆祥(2003)等认为,民营资本参股银行的最大问题就是企图利用银行来圈钱,在这种动机支配下,民营资本很有可能把银行当成“提款机”。一旦关联企业出现问题无法归还贷款,民营银行就会面临巨大风险。因此,目前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应该慎之又慎。
徐滇庆(2003)等认为,我国金融市场的改革和开放内在地要求发展民营银行。对于关联贷款问题,应该在全面开放民营银行之前,努力推动金融改革制度创新,制定民营银行准入、监管、退出等方面的法规。
参考文献:
[1] Akerlof, George A., Paul M. Romer. 1993. ″Looting: The Economic Underworld of Bankruptcy for Profit.″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2] John P. Bonin, Masami Imai(2005). ″Soft Related Lending: A Tale of Two Korean Banks″. Wesleyan Economics Working Paper.
[3] La Porta Rafael, Florencio López-de-Silanes Guillermo Zamarripa (2002). ″Related Lending″ NBER Working paper No. 8848.
[4] Mingming Chiu, Sung Wook JOH (2004). ″Loans to Distressed Firms: Cronyism, related lending and govemance″. Working
paper.
[5] Noel Maurer, Stephen Haber(2005). ″Related Lending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Mexico″. Working paper.
[6] Rafael La Porta, Florencio Lopez-de-Silanes, and Guillermo Zamarripa(2000). ″Soft Lending and Hard Lending: Related
Lending in Mexico″. Working paper.
[7] Robert Cull, Stephen Haber, and Masami Imai(2006). ″ALL Bad, ALL of the Time! Related Lending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Working paper.
[8] 尹龙.发展民营银行:几个关键问题的争论[J].金融研究,2002,(11).
[9] 高冬民.完善对城市商业银行关联交易的监管[J].中国金融,2005,(21).
[10] 孙世重.发展民营银行需要进一步澄清的几个关键问题[J].金融研究,2003,(2).
[11] 邱兆祥.关于民营银行问题的若干思考[N].金融时报,2003-10-13.
[12] 刘煜辉.民营银行的关联贷款不能因噎废食[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03-10.
[13] 夏英.以“金融制度创新”为旗帜,三堂会审民营银行试点[N].南方周末,2003-07-31.
民营银行发展情况范文6
摘要:本文分析了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民营企业;融资;对策
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根据资金来源可以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即资金来自企业内部,是主要来源,企业将自身储蓄资金转化为投资,是企业运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盈余资金、固定资产变形资金转移、折旧准备金、应付账款等;外源融资即企业向其他经济机构或主体筹集资金,例如发行企业债券或股票、银行贷款等。
权衡风险和收益是融资的基础。风险对资金来源和融资渠道具有重要影响,风险的直接表现是融资困难,民营企业自身的收益、风险特点也反映出其融资的特点:第一,融资费用高。我国民营企业规模较小、数量众多、融资需求量大,但资金需求随机性大、周期短,民营企业在利用银行贷款时,银行花费的人力、财力较多;第二,实现贷款担保和抵押困难。担保和抵押是减少贷款风险、提高企业信誉的重要措施,但民营企业的经济信息透明度低、较为离散、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使企业的抵押品和担保不符合规范;第三,融资具有阶段性。民营企业在不同成长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不同。
一、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及原因
1.民营企业自身原因
我国民营企业大多数是家族企业,并没有进行公司制改革,所以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实际上是集中在一起的,加之企业管理松散,导致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较强;而且很多企业不具备上市所需的大量资金,因此几乎不可能依靠发行股票或企业债券的方式筹集资金。此外,我国很多民营企业的规模较小、成立时间短,通过非金融机构融资难度较大,因此企业只能将银行贷款作为外部筹集资金的重要途径,融资渠道单一。但是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固定资产较少、还贷能力不高,降低了银行对企业提供的贷款额度。而且,民营企业的资产、经营信息披露不完整,财政缺乏透明度,不良资产占较大比例,有些企业甚至存在偷税漏税、财务报告不真实的违法违规行为,对企业信誉造成严重影响,提高了银行贷款的成本和风险,银行贷款困难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2.银行贷款风险
与国有企业相比,银行对民营企业提供的贷款的经济风险相对较大。国有企业的规模大、拥有大量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充足、还贷能力强,导致银行形成呆账、坏账的可能性较小,如果市场需要的资金量大,银行更愿意为国企提供贷款而不是选择民营企业。此外,现有金融体系为民营企业提供的信贷业务大多是短期的,中长期信贷供给不足。
3.外源融资成本高、收益低
我国民营企业的地域分布不够集中,贷款频率高,导致银行对民营企业的实际经济情况进行实地调查的范围较大、花费较多。而且企业申请的贷款量小,虽然贷款利率相对较高,但是由于成本高,银行获得的净利润少。而国有企业与金融机构联系紧密,银行对国企的放贷业务不需要繁琐的审查,加之国企贷款量大,银行能够取得更高收益。商业银行制定信贷计划时期授信额度更多地向国企倾斜,这也是民营企业银行贷款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4.缺乏健全的信用担保体系
银行在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业务时,考虑到风险和成本,通常需要民营企业在申请贷款时提供第三方信用担保,但我国的信用担保行业起步较晚,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尚不完善,为民营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服务的机构规模较小、实力不强、收取费用较高,发展进程缓慢。所以,民营企业的银行贷款信用担保缺乏有力保障。
5.信息不对称
民营企业的财务信息通常不会向外界公布,所以企业在外部筹集资金时无法证明其自身的经济实力和信用水平。民营企业为了成功获得银行贷款,会对需要披露的信息进行选择,披露的信息并不全面,而且,由于一些民营企业存在账务混乱、管理不规范的情况,降低了民营企业的整体信用水平。同时,我国也没有建立其健全的信用评估体系,民营企业缺乏权威性的评估机构对其实际信用水平实施准确评估。这是导致企业与银行信息不对称的主要原因。银行在进行贷款业务时,首要的考虑因素就是风险,而信息不对称成为风险根源。银行不了解民营企业的财务状况、潜在资金能力、信用情况、偿还能力等,为了确保贷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为民营企业提供贷款时会更加慎重,相应地企业获得资金的难度更大。
二、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1.企业提高自身的经济实力和信用水平
民营企业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是降低融资难度、通畅融资渠道的主要手段。民营企业需要充分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和核心竞争力,规范经营和管理。根据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增强实力和信誉,有利于资金向企业流动。首先,民营企业要明确产权界定,打破家族管理的传统模式,向职业化、专业化管理过渡,根据实际的产权结构,分析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实行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其次,企业要加大信用建设力度,完善信用制度。企业要树立强烈的信用意识,实施严格的产品管理,保证产品质量,为企业的社会形象奠定良好的基础;建立完善的信用机制,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为贷款申请提供科学依据,并加强与银行的信息沟通;成立专业的信息管理部,重视信用控制,防范信息风险,及时对企业信息进行修改和补充;最后,企业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流程和内容,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增强资本实力。
2.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支持作用
一方面,应建立完善的民营企业融资法律体系,为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制定相关法规,解决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人才、信息、产权、内部管理等问题;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政策扶持。针对能够为国家发展做出较大贡献的民营企业,在其进行银行贷款时可以给予财政补贴,对信誉良好的民营企业给予政府担保,降低银行贷款利率,延长还款期限等,为民营企业成功获得贷款提供可靠保障。同时,政府设立相关咨询机构,免费为民营企提供融资咨询服务,为银行承担一定的贷款申请审批任务,减少银行成本。
3.改善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银行贷款是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之一,商业银行可以结合民营企业的经营特点,制定专门的民营企业信用评价制度,转变传统观念,对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提供平等的金融服务,简化贷款程序,建立安全、高效的工作机制;对民营企业增加专门的贷款种类,提高抵押物的种类,对满足信贷条件的企业,可采用联合授信和循环授信的方式提供贷款;在立法基础上成立针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机构,为满足民营企业的需求、支持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总结
综上,民营企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社会、政府、银行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困境,从而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倩薇,杨惟舒.浅析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相应对策[J].中国商贸,2011,(05):117-118.
[2]尹全胜.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02):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