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校沟通的策略和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校沟通的策略和方法范文1
关键词:班主任;家长;有效沟通;艺术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兴则校兴,班衰则校衰。加强班集体建设旨在创设和谐、团结、向上的育人环境,激活学生乐学、善思、奋进和自主、自强、自立的内驱力,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旨在引领师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学会体谅,学会沟通,学会互相尊重,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旨在夯实学校育人基础,提升学校育人水平,保持学校可持续发展。班主任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最直接、最主要的组织实施者,是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和参与者。班主任队伍的素质高低将直接关系到优良校风、班风和学风的形成,关系到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更关系到学校育人目标的实现。
班主任队伍是一个特别能战斗、甘于奉献的群体,正是你们的无私奉献、默默耕耘,把一个个本来学习基础不好、行为表现不佳的学生送入到高校,送进企业,你们是我校一群“最可爱的人”!
沟通是一门艺术,一次成功的沟通,就是一次成功的教育。教育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沟通的问题。教育中如果缺乏沟通,则学生的“心事”教师永远也“猜不明白”,而教师的“柔情”学生“永远不懂”。沟通,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也让学生真正理解教师,通过沟通,才能彻底拆除妨碍情感交流的“篱笆墙”,才能促进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分别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班主任与家长之间加强沟通、合作,对学生教育绩效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许多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意识不强、沟通技能低下、沟通策略缺乏、沟通存在障碍等问题变得非常突出。这不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也直接导致了家长与班主任关系的紧张或恶化,甚至酝酿了尖锐的冲突。目前,迫切需要对沟通策略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但沟通作为一种复杂的心理交流行为,比一般人所想象的要远为复杂。只有充分认识沟通的必要性,掌握必要的沟通技巧,善于运用各种沟通策略,才能使家校配合密切高效,共同促进学生和谐的、全面的发展”。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他认为,学校教育要实现促进学生“和谐的、全面的发展”,离不开学校和家庭这“两个教育者”的密切联系和协调一致的配合。可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一个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中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分别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完成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实现教育的培养目标,学校教育必须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在这二者之间架设桥梁的主角就是班主任。如何和家长保持密切而和谐的关系,实现有效的沟通,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我从六个方面来简要分析:一是家校沟通的重要性,二是家校沟通的现状,三是影响家校沟通的原因,四是家校沟通的原则,五是家校沟通的方法,六是家校沟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家校沟通的重要性
教育是一项“三位一体”的工程。它往往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努力,教育的成功往往是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协调的结果。而对于我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而言,教育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否卓有成效,是否能形成一股合力。
如果作为教育者,我们只重视学校教育,那产生的结果有可能是你五天的教育成果,周末两天在家就给你完全抹杀了,就是我们常说的5+2=0。如果家庭教育虽有但却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那孩子有可能甚至反叛你在学校对他的教育;更有甚者,当你的教育思想得不到家长理解与认可时,他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有意无意透露出对你的不屑,那你的教育理念再优秀,也只能是你自己的,而永远不会化为孩子的,因为只有“亲其师”,才能“重其道”。
家校沟通的现状分析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学生教育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离不开学校和家庭密切联系和协调一致的配合。只有学校、家庭明确分工,协同步调,形成合力,才能保证最佳的教育效果。然而,目前在一些班主任、特别是年轻班主任身上存在家校沟通不畅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班主任沟通意识不强、沟通技能低下、沟通策略缺乏等。据一项调查显示,大约47%的教师只有在学生犯错误时,才产生与家长交流的想法;教师与家长主动沟通,还被视为“非正常”的“告状”、“求助”;37.3%的家长在孩子犯较大过错时才有与教师交流孩子情况的想法。因此,家校合作出现的“流于形式多、单向灌输多、一味要求多”等一系列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和“理解与沟通”出现障碍密不可分的。
不少班主任意识到与家长沟通、交流的重要性,但缺乏正确方法,沟通缺乏策略和技巧。有的班主任把教育学生的重任按校园和家庭“划清界线”,与家长“各负其责”。有些家长把孩子学业或行为方面出现问题归咎于教师,当教育教学成果不佳时,就易产生互相埋怨的情绪,甚至产生尖锐的矛盾冲突。这严重影响了班主任的工作效率和教育质量,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也给教师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影响班主任与家长有效沟通的原因分析
在实践中,由于教师和家长的社会分工、教育理念的不同,结果在家校联系中常出现障碍甚至尴尬,达不到预期效果,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受社会文化心理因素的影响,家校双方有效沟通意识不强
一方面,一些教师至今未能从中国文化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念中解脱出来,仍然根据这种角色形象指导自己的言行,往往过于强调教师的权威,这就很难与家长平等沟通,极易产生沟通障碍;另一方面,家长也深受传统师道观念束缚,加上来自含蓄、内敛型文化的内在约束,许多人还不习惯、不愿与教师进行主动、积极的交流。从这个意义讲,都属于沟通意识不强。
2.受职业、社会身份、社会地位差异的影响,家校双方沟通存在障碍
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职业与社会地位差异、年龄差异,以及多元化的家庭文化,会在客观上造成沟通障碍。
3.对学生个人信息掌握的不对称,造成了家校双方沟通的困难
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家长和班主任对学生有着不同的要求,这样不可避免地就会在家长和班主任之间产生了针对同一个教育对象的“信息不对称性”,这客观上给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造成困难。但在另一方面,也正因为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才使得沟通成为必不可少。
班主任与家长实现有效沟通的原则
1.畅通联系渠道,做到信息互通
学校教育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要畅通联系渠道,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和沟通方式,如电话联系、手机短信、家校联系本、家访、家长会、家长来访,家长委员会、开放课堂等,将学校的教育要求和学生的近期表现,如取得哪些进步,需要克服哪些问题,家长应配合做哪些工作等等及时告知家长,同时让家长将孩子在家的表现及时向教师反馈,家长还可以向班主任咨询所需了解的情况等等。与家长经常性地保持联系,及时沟通,一方面会比较全面了解学生近期的思想动向,做到及时预防疏导防患未然或切实有效的“对症下药”;另一方面,班主任面对的是众多的家长,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不乏他们中也有对孩子的教育有经验的,在沟通中他们提出的各种好建议,不妨倾听或采纳。在精诚协作中,沟通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2.沟通前做准备,做到有的放矢
(1)对学生个人信息要心中有数。
这既包括对该学生的方方面面作充分的了解,包括学习成绩、性格特点、优缺点,家庭基本情况以及你为这个学生做了哪些工作等要心中有数,还包括了解家长的身份、性格、文化程度及过去沟通的情况,只有做好准备,才能找准谈话的切入点,以便做到什么样的山唱什么的样歌,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
(2)沟通前沟通的目的、内容心中要清晰明了。
要计划在沟通时想听到的意见和达成的沟通结果,要预见在沟通中可能出现的分歧意外等等。只有对所谈话题作充分考虑,与家长沟通时才能有条不紊地交换意见,从而实现预定计划。
3.构建平等信任的沟通平台
沟通是一种复杂的社会与心理现象。平等,实质上是对合作伙伴的一种高度尊重。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平等,是不折不扣的合作者之间的平等。只有平等交流才能消除家长心中各种诱发心理障碍的因素,营造一种平等的氛围,使双方在心理、感情上接近和融洽,这是合作的基本前提。班主任通常比家长更熟悉教育知识和教育手段,懂得教育规律,班主任与家长交流时,态度要谦和,举止要礼貌,要营造和谐的互动氛围。如果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对家长不尊重,甚至训斥家长,把学生在学校发生问题的责任都推给家长,则容易使家长把压抑的怒气转嫁发泄到学生头上,极易形成孩子与班主任的对立情绪,反而会加深师生间的矛盾,对学校教育造成不利影响。
信任是班主任与家长实现良好沟通、开展合作的心理基础。没有高度的信任就不可能有非常成功的沟通,这就是“亲其师而信其道”。构建信任,首先,在沟通中对孩子实事求是的评价,让家长知道你对他的孩子特别关心、重视,给家长留下工作认真,负责的印象;其次,谈话的态度、语气务必热心真诚,伴之以虚心,使人动情,才能获得对方信任;最后,在解答家长的疑惑,给家长建议时,一定要有针对性,是务实的建设性意见,用自己的知识经验、专业指导在反复多次的沟通中建立起家长的信任。班主任作为家校沟通的主导方面,所表现出良好的态度和诚意,使家长愿意接受你的建议,乐意与你沟通,实现共同教育的目标。
班主任与家长有效沟通的策略艺术
1.放下师道尊严,把学生的教育真正放在第一位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为了孩子,我们可以抛弃一切名利。作为班主任,有时很容易将我们的工作定性为一种给予。因此,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总会觉得,这是“你”孩子的教育,你都不关心,我那么着急干什么?特别是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发生矛盾时,总是很委屈,因此也最容易发火。因为老是想着,我在“帮”你教育孩子,为了“你”的孩子,我牺牲了多少多少额外的时间和精力,你不感谢我,倒来责难我。你这不是“好心当作驴肝肺”了吗?所以,往往口不择言,非常不冷静,致使矛盾一再升级。极大影响了对孩子的正常教育,也影响了自己的形象,甚至极大损害了学校的声誉。
其实,事情过后我们想想,作为教师这个职业确实有它的特殊性,它需要我们有比较高尚的灵魂。必须要有能将学生当作自己孩子的情怀和境界。如果有了这种境界,为了将学生培养好,我们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呢?几句气话,误了学生的教育,代价未免太大了。教育的高尚在于它的佛性,教育的高尚在于它的不求回报。其实,有人需要,才是最真的快乐。我们是教育者,也是人,但绝不能将自己看作一般的人,不能家长什么素质我们也什么素质。教师的功能在某个层面上来说,他的教育对象不光是孩子,还有为人父母的家长。越是蛮不讲礼的家长,说明更需要我们真诚的帮助和指导。这才是孩子之福,社会之幸。放下师道尊严,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不是把我们的工作当作是对家庭的帮助,而应把家长的家庭教育当作对我们工作的帮助,那么我们就会变得非常谦和,非常的真诚。我想,再难的沟通也会变得顺畅起来。
2.重视交流的前奏和铺垫,是交流成功的前提
有的老师认为和家长沟通与交流,所有的话题都应是围绕孩子的教育问题。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一是这样的交流给大家的感觉非常生硬,干巴巴的,效果也肯定非常差;二是反映的若是优点倒还好,若是缺点,次数一多,家长肯定不开心。虽然说我们进行交流时不一定要说家长开心的话,但如果一说就是不开心的事,人的本能就是排斥,交流起来,可能难度就增大了许多,可能也不会有主动的下一次了。
想一想,我们平常即使有事到朋友家去窜门,往往也没有哪一个是开门见山的直奔主题的。往往得寒暄一会儿,然后才将话题慢慢地引入主题。并且我们可能也有这样的体验,就是前面的寒暄是否得体往往影响主题的解决。
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也是一种正常的人际事务交往,所以它也应该有普通人际交往的特性。因此,在与家长的交往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前奏。特别是在会面时,我们可以多聊聊对方的工作和家庭生活。特别是面对那些文化水平较低的家长时,这些显得尤为重要。他们面对老师往往会有一种难以抑制的自卑,因为老师,在他们眼中是文化的代名词。但他们又往往不甘于那种自卑而表现出的委琐,他们甚至害怕暴露出那种自卑。因此,他们在老师面前表现得非常的傲慢和无礼。这个时候,我们的尊重当然非常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帮助他们消除自卑,找回自信。所以,此时,我们的前奏就应该多谈谈他们的家庭境况以及对他的敬佩,多暴露暴露自己的缺点,让他迅速找回自己的优越感。在这样的基础上,别说你谈的是他儿子的教育,即使你就是批评他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他也同样会欣然接受。
3.隐蔽家校沟通的目的,才能润物无声
家校沟通对于孩子在校时段而言,主要的目的肯定是围绕孩子教育的有效性进行的。但是,要达到这种有效性,却并不一定得靠谈教育才能达成。其实,在很多的家访过程中,更加注重生活和工作的交流,更加希望在交流中与家长建立一种非工作的友谊。这绝非不务正业。每当家长与班主任的关系日益增进的时候,在孩子眼里,不光有对班主任原来就有的畏,更多了一份亲,一份敬。因为在他们眼里,班主任已经成了他们父母的朋友,与他有了更近的一种情谊。而这份亲情的感觉于我们的教育而言,将使我们教育的效果更加明显。
同时,关系的日益增进,有助于提高你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更有助于对教育方法的交流和引导,甚至于有助于学校声誉的进一步增强。
4.正确评价孩子,取得家长信任
作为班主任不但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要关心学生的身心的健康和思想状况,在精神上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多表扬,多鼓励,哪怕是一点点进步也要尽可能地表扬和鼓励;少批评、少指责,即使是犯了错误,也要多分析原因,尽可能地给学生“留面子”。
5.灵活选用各种沟通方式,方能事半功倍
家校沟通方式有很多种,如电话、短信、QQ聊天,约见、家访等。我们在进行沟通时,应该根据孩子的教育需要和相互关系妥善选择最佳形式。
我们很多班主任最喜欢的沟通方式可能应该是约见吧。说实话,这种方式对于班主任而言,相对确实有够轻松,也确实够有“派”,但说实话,这又是我们班主任最应该少用的一种方式。首先,到学校约见,容易让家长产生一种心理压力,毕竟这是你的地盘,氛围不对,一不小心,家长们心理的某种阴暗的感觉上来,不利于交流;其次,它让家长感觉我的孩子肯定又犯了错误了,于是不自觉的带着不愉快的心情就来了,有些不能理解的家长甚至是带着怨气来的,沟通又失去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为什么有的家长一来学校,二话不说,将孩子打一顿就走人呢,我觉得就是这个原因。再者,次数一多,学生反感不说,家长也非常反感,致使沟通变成了一种惩罚,极度离了家校沟通的航道。约见,我建议,除非是事先与家长沟通过,想利用这种形式告诫学生,让学生产生一种威慑,否则不宜使用。
电话沟通是事务性的需要才常用的方式,交流感情则不宜用。家访与短信交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家访,一显真诚,二能使家长与老师感情迅速升温;短信则应常用,逢年过节一声祝福,大事小情一个通报,既省钱省时,又极富人情味。
6.了解家长需求,指导家教方法
首先,要向家长宣传有关家庭教育的理论知识。班主任要把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原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授给家长,让家长从总体上把握家庭教育的正确方向。比如:面对青春期的孩子的种种异样表现,家长视为洪水猛兽,无计可施,要么严防死守,要么听之任之,结果适得其反,这就需要班主任的引导。
其次,要向家长传授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要让家长懂得科学的教育方法要符合孩子的身心特点,既不要揠苗助长,也不能放任自流。不但要按照社会的道德要求去规范孩子的行为,还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
第三,要帮助家长提高对家庭教育作用的认识。一些家长错误地认为,孩子既然上学了,对孩子的教育就是学校的事,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有些家长又过分注重家庭教育,甚至对学校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持怀疑态度,对学校教育指手画脚。两者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对前者,班主任要耐心提醒:学校教育不能代替家庭教育,家长要关心子女各方面的健康成长,要做孩子的表率;对后者,要向他们讲清学校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并指出家长对学校教育持怀疑态度将给子女造成不良影响。班主任要使家长认识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互相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要以学校教育为主,家庭教育为辅。只有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班主任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要注意的问题
为了使学校和家庭合力育人,班主任必须寻求有效的解决学生问题的方法。我认为,必须要注意这样几点:
第一,与学生家长沟通,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地点。人人都有情绪化或心情不佳的时候,那么此时就不是与家长进行交谈的时候,与家长沟通,应先间接地向学生了解其家中的情况,以便决定是否适合与家长交谈。
第二,与家长沟通要善于倾听。多数班主任约见家长时,说得多听得少,只顾自己痛快,啪啪一通数落,情绪发泄完了,自己累了,家长的耳朵也塞满了,回去便拿孩子撒气。其实有时候多说不如少说,甚至作个听众认真倾听也不错。倾听有两个好处,一是造成平等的谈话气氛,二是便于我们从中捕捉信息。家长有时会因孩子在校的一点表现而喋喋不休,追问不停。自己可能会感到不耐烦,但是我们要时刻保持亲切的笑容,去面对他们,去体谅做父母的心情,以一个教师特有的耐心去面对他们,通过换位思考去了解他们,使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有信心把他们的孩子教育好。
家校沟通的策略和方法范文2
关键词:后进生;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2-0296-02
后进生就是指那些没有生理和智力缺陷,但是学习成绩落后,纪律散漫,心理健康状态较差,甚至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后进生的形成有老师、环境和学生自身等多方面的原因,只有找到源头,对症下药,才可能药到病除。本文仅通过文献研究、访谈法和观察法,对现有后进生转化策略进行全面分析,针对现有后进生转化策略实效性不高的原因提出解决办法。
一、现有后进生转化工作策略汇总
后进生转化工作是教育活动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关于后进生转化工作的策略,前人已经做了很多的相关研究,在此笔者对现有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汇总,认为现有后进生转化工作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点。
1.全面了解学生,用爱心促进后进生转化
成功转化后进生首先要全面了解后进生,了解他们并不是一无是处,他们也不愿意甘于落后。王韶荣认为,应该看到后进生身上的优点,这是后进生转化工作的优势。以爱心转化后进生,在与后进生的交往中,必须怀着一颗充满爱的心,以诚相待,动之以情,只有真诚的付出关爱,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形成愉快、友好的和谐气氛,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2.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感,恢复自信心
帮助后进生恢复自信心,克服自卑,是成功转化后进生的重要环节。后进生总是遇到挫折,经受的打击太多,所以他们普遍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料,觉得再怎么努力,学习也不会有起色,所以,自信心不足是后进生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转化后进生关键是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克服自卑感,激发他们的进取心,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正确的评价自己。当他们经过努力取得进步时,教师应对其大加表扬,尽量让大家都知道他们的进,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的与他们谈话,帮助他们找到遇到困难的原因,迎头赶上,避免其再度产生自卑感。
3.改进教育方法,增加成功体验
改进教育方法,帮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可以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转化工作的顺利完成,苏江华等人认为后进生的厌学情绪与教师方法欠佳有关。后进生的学习成绩比别的同学差,应当先掌握基本的东西,打好扎实的基础,为学生设计适当的目标可以增强他们的成功体验,可以极大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其追求成功的愿望,同时要有意识地在班级给后进生创造有利于他们施展特长的环境,充分挖掘后进生的潜能。
4.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
转化后进生要以人为本,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后进生在学习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比普通学生要多,他们缺乏自信心,整日处于压抑的状态,承受着老师、家长和同学的不满。针对这些情况,营造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为后进生转化创造良好的环境,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通过班集体的力量带动后进生的进步,潜移默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唤起学习的兴趣。
5.社会、学校、家庭合作,形成合力
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互相联系的,转化后进生,不能只重视学校,除了做好学生本身的工作,要利用社会中的有利因素,同时与学生家做好交流,形成合力,教师应重视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分析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和家庭,指导学生战胜环境中消极因素,利用环境中的积极因素。
二、现有后进生转化工作策略实效性不高之原因分析
现有的后进生转化工作策略已经应用到现实的教育活动中,但是现实条件复杂多变,这些策略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很难做到完美,针对这些策略,对其时效性不高的原因分析如下。
1.教师的观点和行为脱节
很多教师理论上知道全面了解后进生的重要性,也知道要用爱感化学生,可是没有应用到实际,理论知识停留在表层,他们接受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行动却没有变化,尤其是教龄长的教师,长时间教学形成的固有观念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教学行为,新的教育理念无法冲破固有观念的影响转化为指导教师教学的观念。
2.表扬和评价形式化,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信心
合理利用评价和表扬是培养后进生自信心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大多空泛而谈,没有针对性。对于表现好的同学,注重物质奖励,忽视精神表扬,学生不知道自己错在哪,进步在哪,表扬达不到该有的效果,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访谈中,有个学生告诉我,他最喜欢上美术课,可是课上老师给他们所临摹的作品分数往往差不多,更没有多余的评价,他感到老师根本没有认真看他的作品,自信心受到打压,现在上美术课已经没有积极性了。
3.忽视了后进生的自我控制
改进教育方法固然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后进生的自我控制也不容忽视,很多教师认为后进生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能力差,甚至有些后进生自己也这样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他们只是缺乏一定的条件去实施。一旦教师创造了足够的外部条件,后进生就有机会充分地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理智的分析,更好地发现自身的价值,以免产生自卑和自控能力差的情况,影响自身的进步。
4.过度重视外部环境,忽视了学生和谐心理环境的创设
教学活动应当以人为本,创设和谐的环境,鼓励学生学习上进,现代后进生工作的转化也提倡创造和谐的环境,但是现代和谐环境的创造大多重视对外部和谐环境的创造,忽视了对学生和谐心理环境的创造,而学生的心理环境是否积极乐观,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状态,关系到学习效果的好坏,不容忽视。
5.家校沟通流于形式
虽然大部分教师都重视家校合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教师或者在行动上不重视家庭教育,或者不知道如何利用家庭教育,没有针对学生的自身特点提出好的建议供家长参考,导致家校沟通成为教师对学生行为的报告,家长也常常把教育划归为教师的责任,不知道该如何配合教师,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家校合作流于形式。
三、现有后进生转化策略实效性不高的解决办法
现有的后进生转化工作策略固然有其有效性,但是其不足之处也不容忽视,通过对现有策略时效性不高的原因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办法解决。
1.加强师资培训,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归根到底是因为在师资培训中单向传授较多,实际操作却比较少,造成新理念与固有观念无法融合。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师资培训可以采用现场观摩,观看分析录像等方法。当然也不能完全离开理论知识的传授,把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教育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在引导教师对教育理念进行深入理解分析的同时引导他们不断的实践、反思、总结,才能实现新旧理念的融合,改善理论和实践脱节的情况。
2.利用教师期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对学生抱有乐观的态度,在教学中就会传达出支持性的信息,在无形中给学生鼓励,合理的教师期望能使学生产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表扬是学生认识自我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地鼓励后进生,每获得一次进步,就及时进行表扬强化,挖掘他们身上的优点,根据学生的层次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出表扬,使后进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的肯定,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喜悦,恢复自信心。
3.培养后进生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能力
学生掌握自,才能更好的配合教师地工作,后进生的自控能力往往差一些,需要教师创设足够的外部条件并给予积极的指导。首先,教师要帮助后进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其次,帮助后进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确立符合自己水平的目标。再次,要合理的安排用脑时间,注意用脑卫生,防止疲劳或者用脑不足的现象出现。最后,培养学生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能力,设立心理咨询站,加强学生面对挫折的防御机制。
4.创造和谐的心理环境
创造和谐的外部环境有利于促进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但是和谐心理环境的创设也不容忽视。这就要求教师了解自己的学生,多调查,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觉察到他们的心理问题,并进行引导纠正。只有学校单方面的为学生创设和谐心理环境是不够的,家庭也是学生的重要活动场所,家长应当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切勿在还不了解情况的时候就一棒子打死,给孩子的心理造成阴影。
5.正确与家长沟通,引导家庭协同配合
家校合作是后进生转化的重要途径,但是因为沟通不良导致家校合作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应本着相互尊重的原则,主动和家长商讨教育方法,尽量做到步调一致,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针对学生本身的特点与家长共同商量,得出恰当的教育方法。学校方面可以不定期的组织家长会或座谈会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交换教育经验,或者请家长到学校一起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促进家校交流。
后进生的形成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掌握后进生的个性,寻找后进生转化的切入点,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才能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只要我们能持之以恒,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一定会很好地完成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参考文献:
[1]王韶荣.后进生转化的优势导向[J].江西教育,1992,(10).
[2]苏江华,蔡德军.也谈后进生转化的四点体会[J].湖南教育(上),2002,(16).
[3]李洪元,陆士杰.后进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
[4]杨廷英.浅谈班主任对后进生的转化[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1999,(4).
[5]刘儒德,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家校沟通的策略和方法范文3
特殊教育 解释引导 家校互动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255-02
特殊教育是运用特殊的方法、设备及措施对那些特殊的对象进行的一种教育。所谓特殊的对象,狭义的是指那些身心有缺陷的人,比如说盲、聋、哑、智力落后或肢残、疾弱的儿童、青少年和成人;广义的则还包括那些超常儿童、有品德缺陷的问题儿童和精神病的儿童等。特殊教育可以给残疾人提供适合其特点和需要的教育,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进而顺利地融入主流社会,这也是实现教育平等和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特殊教育学生基本上都是在寄宿式学校中接受教育的,与学校教师接触时间长,与家长接触时间短。本文从特殊教育中家校互动的意义入手,尝试提出适用于寄宿式特殊教育学生的家校互动的策略,达到促进特殊教育发展的目的。
1特殊教育中家校互动的作用
1.1家校互动有利于对特殊儿童的关爱和教育
特殊儿童是学校和家长链接的桥梁,家庭是儿童、特别是特殊儿童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家校互动对广大特殊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最爱,特殊儿童家庭也是如此。家长和学校的共同目标都是让孩子们健康顺利地成长。但是还有不少家长认为,把自己身心发展有残疾或障碍的孩子交给特殊教育学校,就绝对地放心,其实这些家长忽略了特殊儿童的内心比普通儿童更需要父母的关爱。因此,在对特殊孩童进行教育时采取家校互动这一策略是十分重要的。特殊孩子在身体上或者是精神状态上相对于正常孩子来说总是有些缺陷的,这些孩子的内心需要更多的则是学校和家长为其制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时刻关注其内心的感受,孩子才可以在失去健康的情况下,能在精神上感到快乐和幸福,其内心的伤痛才能治好,学校教育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1.2家校互动有利于提高特殊教育的效率
家校互动合作是家长与学校教育工作者从各个方面进行的教育合作方式,他们共同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健康成长。家校之间坦率而真诚的交流沟通是良好家校互动关系的基础,在这一基础上两者共同努力,才能提高互动的成效。家庭教育参与到特殊学校的教育中来可以及时地、更好地、更有效率地帮助特殊家庭解决教育子女的问题,从而拓宽学校的德育渠道。家校两者合作使特殊家庭的家庭教育走上正轨,可以促使双方更好地互通情况,互相配合,了解特殊孩子的具体成长过程,提高教育的成效。
2特殊教育中家校互动的策略
2.1注重个性化教学,实施全方位互动
特殊教育学生和正常学生相比较,有更多的个体差异。这些差异使他们在教育过程中产生了一些特殊的需求,满足这种需求,仅靠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的分别设置是不够的,还必须根据特殊教育的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一些个性化的教学。个性化教学是适应特殊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学生个性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实质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采取有利于学生发展、适应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其核心是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当然,个性化的教学不仅仅需要学校这方面的努力,而且需要家长和学校双方面的共同努力。在这一点上,家校互动应该是一种全方位的互动。第一,家庭学校的互动应该围绕着如何做才可以使学生全面发展来进行。家校之间应该基于特殊学生的身心健康、他们的兴趣和潜在的发展可能性进行特定的教育。第二,要努力构建探索性合作关系。家校互动不仅是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沟通,同时也应该是家庭和学校根据学生的发展进行的一种探索性合作形式。第三,充分利用各种合作方式来为这些特殊儿童的全面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第四,作为互动的主体,家长与教师应该彼此尊重,经常性地开展交流对话。经常性的交流可以促进互动双方对特殊孩子的了解,只有了解孩子才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促进特殊孩子的健康发展。
2.2理解障碍学生的家长,积极进行解释引导
当家长和教师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一起工作时,他们自然就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团队。一起工作,就必须相互交流,而有效的交流有赖于合作双方对对方负责、对对方困难的理解与尊重。对于教师来说,与家庭合作的关键一步就是要理解障碍儿童对整个家庭带来的挑战和影响。
对家庭来说,有障碍孩子就意味着家庭要面临经济的、物质的、精神的甚至是家庭关系调整的巨大挑战。多方面的研究表明,很多有障碍儿童的家长在刚刚得知自己的孩子不是正常孩子时,他们的情绪都比较异常,比如说非常震惊,怀疑是不是诊断错了,等等。他们很难冷静地面对自己孩子是残疾或者不正常的事实,总是想方设法到处求医,希望能够拯救自己的孩子。当他们终于接受事实时往往又开始内疚、压抑和失望。常常不能理性地对待孩子,往往出现两种极端的倾向:一种是对孩子过于保护,导致溺爱;另一种是不愿养育孩子,甚至遗弃孩子。
家校沟通的策略和方法范文4
所谓学困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或由于方法不当,或由于社会、家庭环境影响,造成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要求的学生,主要指学生的智力同学业成绩比较时,智力在标准以上,但学业成绩显著低劣者。我们所说的学困生仅限于学业方面,专指那些学习困难或学业失败或偶尔有些不太规矩的学生。课题中的对策:是指根据转化学困生工作中的学校、教师、家长的不同角色来考虑的组织、操作、课堂教学模式等一系列与素质教育相应的、比较系统的行为和方式、方法。
“提高农村中学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研究”课题申报以来,我们课题组成员就开始筹备、调研、思考,本课题研究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对学困生进行教育转化的实验研究,在探索学困生成因的基础上,摸清学困生的类型及特点,研究转化的对策,对学困生进行转化。
(一)认真调查分析学困生的成因
课题组教师通过与学困生交流沟通、与家长联系,与任课教师交流,在学生中进行了解等方式,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全面了解、掌握学困生的相关信息。调查发现,导致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1.自身原因:主动性、自制力较差,对学习缺乏兴趣,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日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久而久之,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越来越大,逐步丧失了信心,开始自暴自弃、放任自流。
2.学校原因:有部分教师认为学困生拖了自己教学业绩的后腿,对学困生怀有厌恶心理,常常会当众批评、责备,甚至中伤、挖苦、讽刺他们,使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严重伤害,最终导致师生关系对立,使他们产生厌学心理。有的学困生陷入自卑,不愿跟同学交往;有的产生逆反心理,用违反纪律等行为以示反抗;有的甚至试图用怪异的行为引起师生的关注。他们得不到老师同学的理解帮助,这也是形成学困生的一大因素。
3.家庭原因:部分家长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在教育子女问题上存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甚至错误。要么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给孩子带来了无形的压力,一旦孩子达不到家长的要求,他们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造成孩子逐渐失去自信,产生厌学情绪;要么过分溺爱子女,对孩子百依百顺,迁就纵容,滋长了孩子任性、娇惯、执拗的坏脾气和不良学习习惯,导致了学习困难;要么就平时不关心子女的思想和学习,放任自流,当发现子女成为学困生后,不仅不反思自己的行为,反而“棍棒”相加,致使子女逆反心理严重。
4.社会原因:某些不健康的文化思想、生活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加之网吧、游戏厅随处可见,低劣文化和有害信息通过网络传播,腐蚀学生的思想和意志,致使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整日精神恍惚,无心学习。
(二)根据成因分析,对学困生进行分类转化
各课题组成员根据调查情况,对学困生的成因作进一步分析采取有效地转化策略。
在全面掌握学困生信息的基础上,采取跟踪调查、个案分析、研究探讨、总结规律等形式分别进行转化。并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发挥家校互相配合转化学困生的作用。对学困生倾注爱心,保持耐心,增强信心,充分进行赏识教育,保证每天有相对固定的时间与学困生进行交流沟通,密切注视并随时掌握学困生的身心、思想、学习等情况,对他们已取得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或表扬;对学生的退步做简要分析,对转化失败原因进行细致分析。
(三)以课堂教学为依托,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1.我校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由原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的转变。
2.课堂上,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将异质(男女、成绩等因素)学生分配在一个小组,结成学伴,由学习好的学生负责督促指导学困生学习。设立评价机制,从各种角度对表现好的学生个人和小组进行加分。3.教师具体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进行小组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展示;我们听课、评课,更多的关注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主动学习、重点知识的点拨、学生课堂表现情况的评价、知识获得的当堂反馈等情况;学生间相互研究、合作情况;学习好的学生帮助学习差的学生,讲题、督促学习情况。通过这些努力,让学生由原来的听逐步转变为主动、自主的学。开始学生对于这种放手还不习惯,不敢讲、不会讲,到后来抢着讲、抢着展示。
(四)研究教师的教育行为、心理对学困生心理和学习品质的影响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认为教师的教育行为、教育心理对学困生的心理和学习品质的影响很大。通过座谈的方式,了解和提高教师对于预防与转化工作的认识,使教师明确在家校联系、处理突发事件、转化方式等方面采取积极的、有效的做法,使转化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并着力强调引导教师探求和发现学困生的优点,以及收集转化成功的案例,探讨转化成功的有效做法,为形成防治策略提供具有明确说服力的依据。
(五)学校从制度上保障转化学困生工作的顺利进行
将转化工作纳入学校教学、德育工作计划中,不断完善转困奖励机制,探索评价机制,综合评价学生,对取得进步的学生予以表扬奖励,转化成绩显著的教师将在考核中获加分。
成立心理咨询室,由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咨询活动,努力做好学困生的心理疏导工作,促使其自我调节,改善人际关系,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经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现取得以下成果:
1.年来,通过对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学生素质明显提高,学困生的成绩转化效果明显。各班的学困生人数比例逐年下降,转优率也由原来的10%上升为20%左右。
2.到了几条有效提高学困生的规律。学校与家长相联系,改变了学困生家长简单粗暴、压制、体罚等不当家教方法,采取耐心的说服教育,互相沟通等方法,使学困生转化工作得到了积极的配合。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
(一)概括得出了学困生的类型及转化策略
一是针对学习感到厌烦型的转化对策是:适度降低学习要求,在不断实现的短期目标中,重新树立信心,认识自我,找回自我;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断进行激励;改善学习环境,尽可能让其不怕学习,逐步矫正其厌学心理。
二是针对缺少家庭温暖型的转化策略是:给予这类学生更多的关爱,唤起他们心底对爱的渴望,让他们已经冷漠的心重新温暖起来,在学习上多加鼓励。这类学生只要能重拾自信心,往往转化的成功率较高。教师应与他们的家长多多取得联系,促使家长增强责任心,切实转变教育方法。
三是针对学习方法不当,缺乏自信型的转化策略是: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目的在于恢复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克服被动学习的倾向。各科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教给他们学习、记忆、思维的正确方法,指导他们学习学科知识体系,进而掌握该学科的基本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是针对品德行为不良型的转化策略是:第一,要充分发挥学校、班级的德育教育优势,在学科教学中树立正气,纠正模糊的是非观念,通过集体活动,促使他们的心理正常发展,在反复正面熏陶教育中,逐渐达到纠正不良道德行为的目的。第二,用动态评价法及时地激励、表扬,抓住他们点滴进步,给予表扬鼓励,使他们产生荣誉感,增强自信心。经验证明错误行为往往可以通过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加强来实现。所以对品行学困生要创造一定的氛围,让他感受到良好品行带来的信任和赞许,逐步摒弃不良品行。
(二)家校合作是转变家长教育观念的有效途径
家校沟通不畅,会给学困生的预防与转化带来困难。引导家长转变观念,以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学校责无旁贷。学校开设家长学校,定期对家长进行授课培训。课题组老师积极与家长接触与沟通,使部分家长逐步认识到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对子女的重要影响,经过课题组教师的努力,一些原本对孩子已完全丧失了信心的学困生家长恢复了信心,主动与教师沟通、配合,为教师了解、转化学困生情况提供了有益的帮助;更多的家长树立了正确的成材观,掌握了正确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学会了科学理智地看待孩子的成败,正确客观地要求孩子。
学困生的预防与转化有其客观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还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继续探索研究,将这项工作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差生”的研究理论
2.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
家校沟通的策略和方法范文5
关键词: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结合;方法
幼儿时期教育主要来源于学校与家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同样重要。幼儿时期的教育对于学生一生影响巨大,学生在幼儿时期获得良好的教育可以使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形成健康的是非观、道德观、人生观。那么在幼儿时期该怎样对于学生进行积极的教育呢?家校结合教育是最好的幼儿教育途径。
一、家校结合优势分析
(一)使学生全面发展
孩子是发展中的个体,他们想要获得的发展不仅仅是知识与能力的发展,更想要获得的是情感与心理的发展。在幼儿生活阶段,幼儿园、家庭是其最主要的两个生活场所。在这种生活背景下,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合作,能够实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力量的有效凝结,让学生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生活衔接更好,为幼儿构建起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幼儿教育的效果,还能保证幼儿在家、在幼儿园都能保持同一个状态,为幼儿良好品行地树立打下基础。在未开展家园合作之前,很多幼儿都会展现出“家中小霸王,园中乖宝宝”的两种状态,这就是家庭与幼儿园缺少沟通而导致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非常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家园合作能够避免此种情况的出现,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将家庭教育效果扩大
“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龙生龙,凤生凤”这些话都突出说明了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作用。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当中的重要环节,其对于幼儿的发展能够产生关键性影响。在开展家园合作模式后,家庭能够通过与幼儿园的有效联合,汲取和吸收幼儿园的科学教育观和教育方法,使幼儿园的教育行为能够为家庭教育提供支持,幼儿教师能够通过与家长的沟通,给予家长正确的幼儿教育指导和帮助,使家庭教育的优势、效果都能够展现出来,为幼儿的健康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三)为学校教育创造条件
学校教育对于幼儿的发展作用明显,积极的促进学校教育的顺利实施是使学生健康发展的保障。幼儿园作为系统性幼儿教育的主战场,其所有教学改革策略、发展办法都是为了幼儿教育水平进步而做出的。但在幼儿园与家庭沟通不畅的情况下,很多家长不认同也不理解幼儿园的作为,这使得幼儿园在发展、转变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家长的反对之声,这种情况的出现既不利于幼儿教育的进步,也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在家园合作模式下,幼儿园的一切行为都实在家长眼中所开展和实施的,并且在进行转变之前,都会与家长进行充分的沟通,让家长明白幼儿园的一切改变行为的最终目的都是出于教育水平的提升,从而赞同和支持幼儿园的战略发展目标,所以说家园合作模式能够为幼儿园教学策略的实施创造便利条件。
二、策略分享
(一)科学的设置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活动都应该有要遵循的规范,又要有要实现的活动目标,所以,规章制度的设置要先于活动的开展。以实现对幼儿园、家庭在合作教育过程中各种行为的指导与约束,为家园合作模式最佳效果的发挥提供支持。为了确保家园合作制度的规范、有效,其应该包含以下内容:①家园合作重要性论述。这方面内容主要是对家园合作的作用、效果进行充分论述,让幼儿园、家庭都能全面、细致地了解家园合作对于幼儿教育的作用,为家园合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基础动力。②家园合作细则。这方面内容主要是对家园合作的具体模式、流程、方法等内容的详细规定,其能够对家园合作中幼儿园、家庭的合作行为产生指导和约束作用;3.家园合作的责任与义务。这一方面内容主要论述在家园合作模式中,幼儿园、家长以及幼儿所要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做到责权明确,避免纠纷。
(二)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家长爱孩子这一点毋庸置疑,家长希望孩子获得最好的教育条件与成长条件这一点也毋庸置疑,但是,爱孩子并不表示就具有教育孩子的能力。在家园合作过程中,最容易影响合作效果也最需要提高的部分就是家庭教育环节,为此想要保证家园合作的有效性,就必须要做好对家庭教育效果的提升,为家园合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支持。从当前家长的幼儿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来看,提升家庭教育的策略主要可以从提升家长教育观念、提高家长教育方法两方面入手。具体办法有幼儿园经常开展家长讲座,来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思想水平,并为家的家庭教育技术水平提升提供指导。与此同时,幼儿园可以让家长亲自参与到幼儿教育当中来,让家长学习和吸收幼儿教师的幼儿教育经验,为他们的教育水平提升创造条件。
(三)多多交流
家校沟通的策略和方法范文6
关键词: 幼儿园 家访 开展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可见,幼儿教育离不开家长工作,幼儿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家园之间的紧密配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一个孩子的健康、健全成长,仅靠学校或仅靠家庭是不够的:教师观察不到孩子在家的情况,家长也很难看到孩子在校的表现,需要的是两者之间的合力,教育才会有针对性和连贯性。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大教育环境,教师与家长必须做到互相配合,和谐施教,共育新人。家访作为一种面对面的充满人文关怀的交流方式,对于全面了解幼儿,建立新型的师生平等关系,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都有积极的作用。家长能够主动配合的家访,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非常有益。近几年,我就幼儿园开展家访工作的策略进行了探索和实践,让幼儿园家访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一、来园离园家访,促进教师与家长的有效沟通
每天家长都会接送孩子上学,那么利用孩子来园离园之际与家长进行沟通,是非常切实有效而且最常用的家访策略之一。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百依百顺,宠爱有加,很难看出孩子存在的不足,但孩子一旦步入集体,身上的一些坏习惯就会显现出来。因此,教师可利用来园离园之际与家长进行家访。在园家访中教师的谈话方式很重要,谈话方式正确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谈话方式不正确就没有苦劳更没有功劳了,所以在园与家长沟通时要掌握好语言的艺术,要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使用不同的谈话方法来与家长沟通,以达到家访的目的。
1.对望子成龙的家长,教师可采用实话实说或先扬后抑的谈话方式。
这类家长有的文化素质较高,既重视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又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习,能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提供学习的各种条件。家访时,教师可采用实话实说的谈话方式,向家长实事求是地反映孩子在校的良好表现和存在的问题。他们一般都能正确对待,一方面鼓励孩子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另一方面能正视孩子存在的问题,协助老师改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但这类家长中有的自身素质不高,如果教师在家访时直言其孩子的不良表现,他们就受不了,往往会埋怨、责骂孩子,甚至对孩子采取粗暴的手段。因此,教师对这种类型的家长可采用先扬后抑的谈话方式,即先肯定孩子的优点,待形成和谐的谈话氛围后再婉转地指出孩子的问题,并劝导他们要注意教育方法。这样,他们就比较容易接受教师的意见。
2.对娇惯袒护型的家长,教师在家访时要晓之以理。
有些家长娇惯孩子,甚至对孩子的错误也包庇纵容。对这种类型的家长,教师在家访时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努力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不要一开始就切入正题,待家长心情趋于平静的时候,再自然引出主题。如我班的马跃小朋友经常打乱课堂秩序,他周围的小朋友都不敢挨着他坐。我与他妈妈沟通时,总是先谈一些其他的话题,肯定他这段时间动手能力提高了,绘画进步了,再指出他的不足,他的妈妈不停地向我道歉,还与我一同分析找出原因,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总之,在与家长谈孩子的缺点时,要让家长明白,谈论孩子的不足,目的是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以便家园共同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师走进家庭,促进教师与家长的真诚沟通
走入家庭和家长进行谈话,与其他访问形式有着本质的区别,走入家庭,我们从家长的角度,从家庭环境的角度来了解孩子,来发现孩子的另一面。我相信,家长大多数是真心希望老师多到家里坐一坐,谈谈心的。家庭和幼儿园都应该本着对孩子负责的态度,加强沟通,这一点家长和老师都责无旁贷。
1.针对小班新生进行到家家访。
为了缓解幼儿的入园焦虑情绪,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儿新生的兴趣、特点,幼儿园小班的老师利用休息时间,对将要入园的新小朋友逐户家访,这样幼儿入园后就不会觉得孤立无援,哭闹不止,从而有效地缩短幼儿适应新环境的时间。如一位老师负责与家长交谈,谈什么?就谈孩子入园后将要面对的困难,也是为了让家长理解老师有可能对孩子照顾不周到的情况,再谈幼儿园的理念。一位老师负责逗孩子玩(这个老师在家访前要带两到三张标记贴纸),在与孩子玩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了解孩子的小名叫什么,喜欢吃什么,喜欢玩什么玩具,并告诉孩子我们三位是你的新老师,也是你爸爸妈妈的好朋友,所以才到你们家里来做客,让他选一个动物标记(选标记时再告诉孩子“老师很喜欢你,因为你太可爱了,所以要送你一个贴纸),孩子当场选的这个标记就是他在班级中的唯一标志,一个贴在孩子的身上,一个贴在家访记录本上。
2.针对特殊儿童进行到家家访。
我们着重对一些特殊孩子的家长进行到家家访,我班丁辉性格内向,平时不爱说话,通过家访,我们了解到孩子有轻微口吃毛病。分析原因,我们发现主要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因为孩子本身胆小,说话时常会产生不流畅的现象,一旦说话不流畅就会受到大人的呵斥,久而久之,就导致了孩子的口吃。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一方面提请家长注意耐心、正面引导,另一方面在幼儿园经常主动与他交谈,让他担任小组长,促使他交往,帮助他树立起自信心,减轻心理负担。终于,丁辉说话流畅了,家长在感激之余也深深感到家园联系的重要性。
三、电话短信家访,促进教师与家长的及时沟通
与家长沟通要讲究时效性,也就是说事前沟通与事后沟通所产生效应是不一样的,因此,电话沟通就是能在第一时间让家长和教师进行必要的沟通。
1.与当天未出勤幼儿家长进行电话沟通。
我们每天对每一位未出勤的幼儿进行电话家访,及时了解幼儿未上学的原因,并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相应的家访谈话。例如有一个阶段我园流行手足口病,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我们对未出勤的幼儿进行了详细的家访,内容包括什么原因未来上学,如果是病假,患何病,提醒幼儿尽量不要外出,不去人群密集场所,一旦发现任何异常第一时间联系幼儿园,等等,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预防手足口病的进一步传染和扩散。
2.发生意外事件后及时与家长进行电话沟通。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当中,总会有百密一疏的时候,遇到孩子在幼儿园被别的孩子抓伤或磕破的事难免。但孩子在幼儿园受伤了,家长的心情能好吗?如沈满婷小朋友在游戏时,头被撞了一个大包,虽经及时处理,但还是有些发紫,家长来时,我主动沟通,虽然家长心里很不愉快,但是不会直接和老师引发纠纷。如果说老师把孩子磕碰的事看成是小事,根本不当一回事,又不及时与家长沟通,家长就会觉得这样的老师不负责任,不值得信任,当然会有想法,从而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四、网络平台家访,促进教师与家长的无极限沟通
在当前信息快速传递的社会,与家长沟通的方式已不再局限于口传或纸面等传统方式,而是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如电脑、摄像机给家长传递更为真切的信息。
1.利用家校路路通与家长进行信息互动。
开通了“家校路路通”的信息交流后,幼儿家长每星期都能接到好几条老师发来的短信,既有学校教育的最新动态,又有家庭教育方法的指导,更有关注孩子身体、心理的温馨提醒和节日祝福。老师还经常对孩子的点滴变化进行个别点评,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与变化,也使家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更有科学性和针对性。同时,家长也经常通过“家校路路通”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庭的表现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家校路路通”,有效地拉近了老师与家长的心理距离。
2.通过班级网页平台促进家长主动关注幼儿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