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金的来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资金的来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资金的来源

企业资金的来源范文1

【关键词】民营经济 融资结构 沈阳市

一、引言

融资问题是困扰和制约中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2012年,沈阳市本外币贷款余额8070.7亿元,比年初增加1030.7亿元,其中,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含中小微企业票据贴现)3240.3亿元,比年初增加329.7亿元,占全市的40.2%,占新增的32%。但是,从企业层面反馈的情况并不乐观。据沈阳市对国家统计局确定的283户规模以下样本工业企业调查显示,其中,资金缺乏的企业为47.1%,近7成的企业认为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条件过于苛刻,近6成的企业认为银行缺乏专门针对小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近4成的企业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难以适应银行信贷要求。在辽宁省沈阳市,中小微企业主要以民营经济的形式存在,本文从民营经济企业出发,从企业角度分析其融资结构和规模。

二、民营经济发展状况概述

根据《辽宁省民营经济及乡镇企业统计资料汇编》显示,2011年,沈阳市民营经济企业346428个,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11.53%;从业人员数2323150,与2010年相比,减少了5.79%;总产值14171.3亿元,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23.83%;营业收入13317.5亿元,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22.01%;利润总额764.73亿元,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23.12%;劳动者报酬477.22亿元,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30.05%,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其中,规模以下的中小微企业342387个,从业人员数1785732,总产值6453.13亿元,营业收入5759.07亿元,利润总额359.73亿元,劳动者报酬334.75亿元。企业平均利润105065.3元,劳动者人均报酬18745.8元,与之相对应,规模以上企业的平均利润为9997531.4元,劳动者人均报酬为26708.9元。另外,私营经济和个体商户是中小企业或小微企业的重要表现形式。2011年,私营企业68400家,从业人员数715746,总产值4119.47亿元,营业收入4132.42亿元,利润总额204.58亿元,劳动者报酬119.21亿元;个体工商户244546家,从业人员数826413,总产值2852.40亿元,营业收入2797.98亿元,利润总额165.67亿元,劳动者报酬135.16亿元。

可见,民营经济企业是沈阳市创造价值和财富的重要来源,是提供就业岗位的重要部门,但是规模以下中小微企业的平均利润和劳动者人均报酬均低于规模以上企业,说明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和承受高资金成本能力均较弱。

三、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分析

与流动性融资相比,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固定资产融资更加困难,固定资产融资资金成为阻碍中小微企业成长和壮大的资金瓶颈。

根据《辽宁省民营经济及乡镇企业统计资料汇编》显示,2011年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总额2740.80亿元,其中,金融机构贷款326.45亿元,占资金来源总额的11.91%;国家及有关部门扶持资金25.93亿元,占资金来源总额的0.95%;引进资金378.18亿元,占资金来源总额的13.80%;自有资金1853.34亿元,占资金来源总额的67.62%;其他资金156.90亿元,占资金来源总额的5.72%。可见,利用自有资金进行固定资金投资建设,或者说依靠内源融资仍是沈阳市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的主要来源;金融机构的支持资金仍然较少;民营企业几乎无法获得国家及其相关部门扶持资金的支持。

第一,企业获得外源融资的规模与固定资产投资是否由资质等级建筑企业承建相关。2011年,资质等级建筑企业承建的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总额1056.38亿元,金融机构贷款136.14亿元,国家扶持资金18.13亿元,引进资金177.31亿元,其他资金100.4亿元,外源融资占比40.93%,均高于非资质等级建筑企业承建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外源融资比例,但是,其利用自有资金的内源融资比例仍然较高,达到59.17%。

第二,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资金主要依靠内源融资。2011年,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总额1314.31亿元,其中,金融机构贷款160.49亿元,国家扶持资金0.34亿元,引进资金182.73亿元,自有资金931.70亿元,其他资金34.82亿元。可见,利用自有资金的内源融资占比70.89%,不仅高于平均值67.62%,也高于个体私营经济的66.52%。

第三,金融机构贷款是个体私营经济的第二融资来源。2011年个体私营经济的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总额为639.32亿元,其中,金融机构贷款为146.48亿元,占比22.91%;国家扶持资金0.0096亿元,占比0.00%;引进资金33.78亿元,占比5.28%;自有资金425.27亿元,占比66.52%;其他资金33.78亿元,占比5.28%。可见,对于个体私营经济企业而言,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依靠自身积累,但是,随着沈阳市金融机构扶持中小微企业作用的逐步显现,金融机构贷款已经成为其固定资产投资的第二大资金来源。

第四,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存在差异。2011年新建、改建和扩建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总额分别为1588.52亿元、256.47亿元和713.19亿元。从金融机构贷款看,新建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的比例最高,达到13.40%,扩建次之;从国家扶持资金看,新建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的比例最高,但也仅有1.28%;从引进资金看,新建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的比例最高,达到16.28%,扩建次之;从自有资金看,改建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的比例最高,达到81.85%,扩建次之,达到74.65%,新建最低,达到61.85%;从其他资金看,新建、改建和扩建固定资产投资资金占比分别为7.23%、6.84%和1.83%。

四、结论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沈阳市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中,以自有资金为表现形式的内源融资是其绝对主要的融资来源,均超过50%,在改建的固定资产投资中,自有资金的比例甚至达到80%以上。另外,金融机构贷款在其固定资产投资中发挥了一定作用,特别是对于个体私营经济的作用较为明显,但是,对数据进行综合考量,仍有提高的空间。

参考文献

[1]辽宁省中小企业厅.《辽宁省民营经济及乡镇企业统计资料汇编》(2011年).2012年5月.

[2]朱孟楠,邓文轩.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新路径——刍议商业银行主导整合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江西社会科学》,2013(4):222—225.

企业资金的来源范文2

[关键词]煤炭企业 筹集资金 管理

一. 前言

在商品经济中,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表现为资金运动,而资金运动的起点就是资金的筹集。因此,资金筹集是煤炭企业资金运动和生产经营发展的重要环节,是煤炭企业的主要财务活动之一。所谓煤炭企业筹集资金,是指煤炭企业根据其生产经营、对外投资和调整资金结构的需要,通过筹资渠道和资金市场,运用筹资方式,经济有效地筹措资金的过程。

二.煤炭企业筹资管理的动机

煤炭企业筹集资金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煤炭企业的筹集资金活动是在一定动机支配下完成的。一般可以归纳为扩张性动机、偿债性动机和混合性动机三类。

(1)扩张性动机

由于煤炭企业因扩大生产规模而需要增加资产的经营目的所促成的。如市场对煤炭企业有利,产品信誉好,供不应求;煤炭企业在其产品生命周期的导入期或成长期,往往需要大量资金。就形成扩张性动机。一般情况下扩张性筹资是因为煤炭企业资金不足促成的。这种扩张性筹资会使煤炭企业的资产规模有所扩大,但负债规模也有所增大,使煤炭企业在获得收益增长机会的同时也带来更大的风险,这是扩张性筹资的典型特征。

(2)偿债性动机

煤炭企业为了偿还某些债务而促成的筹资动机叫偿债性动机,也就是借新债还旧债。一般情况下,偿债性筹资是因煤炭企业货币不足而促成的。这种偿债性筹资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煤炭企业虽有能力支付到期旧债,但为了调整原有的资本结构,仍需借债,从而使资本结构更加合理,故称之为调整性偿债筹资;另一种是煤炭企业现有支付能力己不足以偿还到期旧债,被迫借债还债,说明财务状况恶化,因此称之为恶化性偿债筹资。

(3)混合性动机

因资金和货币同时短缺所促成的筹资动机称混合性动机。通过混合性筹资,煤炭企业既扩大了煤炭企业资金规模,又偿还了部分旧债,也就是说在这种筹资中混合了扩张性筹资和偿债性筹资两种动机。

三. 煤炭企业筹集资金的渠道

煤炭企业筹集资金的渠道是指煤炭企业取得资金的来源,煤炭企业从何处取得资金,是由社会经济结构所决定的,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和不同的煤炭企业管理体制,相应地就有不同的资金来源渠道。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煤炭企业的资金来源发生了显著变化,正由单一渠道向多种渠道发展。当前我国煤炭企业筹集资金的来源渠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项。

(1)国家财政投入资金

即国家对煤炭企业的投资。当前,除了原来煤炭企业的国家资金以外,还有用投产后税利偿还的基建借款所形成的国家资金;财政和主管部门拨给煤炭企业的专用拨款。国家财政资金具有广阔的来源和稳固的基础,因此作为国民经济命脉的大中型煤炭企业的资金来源仍应靠国家投资,其供应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2)商业银行信贷资金

这也是煤炭企业筹集贷金的重要来源之一。贷款项目主要有基本建设贷款、更新改造贷款、各种流动资金贷款、专用贷款等。目前给煤炭企业贷款的商业银行有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投资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等。

(3)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

各级政府主办的其他金融机构主要有信托投资公司、租赁公司、保险公司、财务公司等。民间金融组织目前也逐渐形成,但大部分都是由街道组织的,如城市信用社等,具有合作性质。上述金融机构的资金力量比商业银行要小,目前只能起辅助作用,但这些金融机构的资金供应比较灵活方便,还可以提供其他方面的服务,今后将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4)其他企业投入资金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往往有部分暂时闲置的资金,未动用的企业留用利润等,可在企业之间相互调剂利用。随着横向经济联合的开展,各企业之间资金联合和资金融通将会广泛发展。其他企业投入资金的方式包括联营、入股、购买债券及各种商业信用,既有长期的稳定联合,又有短期临时的融通。其他企业投入资金往往同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密切联系,它有利于促进企业问的经济联系,开拓本企业的经营业务。所以这种资金渠道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当前是被广泛利用的一种渠道。

(5)煤炭企业内部形成

煤炭企业内部形成是指煤炭企业以税后利润中提取的积累基金,以及未分配利润用于煤炭企业再投资,都属于煤炭企业内部积累。煤炭企业内部形成的折旧不过是煤炭企业资金的一种转化形式,虽不增加煤炭企业资金用量,但其提取办法对煤炭企业资金的分配有一定影响。随着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煤炭企业内部积累的数额将日益增加。

四.如何规范煤炭企业筹资管理

(1)合理确定筹资数量,努力提高筹资效果

煤炭企业筹集资金的基本原则是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因此,煤炭企业在开展筹资活动之前,应合理确定资金的需要量,既要合理确定流动资金需要量,又要合理确定固定资金需要量。使筹资数量与需要达到平衡,防止筹资不足影响生产经营或筹资过剩降低筹资效果。

(2)正确运用负债经营

煤炭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资金的需要量是不断变化的,而煤炭企业的资本金是有限的、相对稳定的。因此,合理筹集借入资金,正确运用负债经营对煤炭企业发展生产和商品流通的扩大是非常重要的。当煤炭企业的资金收益率大于资金成本宰的情况下,正确运用负债经营还是有利于提高资本金的收益率。当然,借债要按规定办理手续和还本付息。

(3)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煤炭企业在筹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各项筹集、使用、归还资金的工作程序,严格履行各类合同。

(4)讲求经济效益

筹集资金要满足煤炭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而煤炭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又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因此,筹集资金必须讲求经济效益。资金筹集的经济效益可从两方面分析。

①认真选择筹资来源,力求降低资金成本。

煤炭企业筹资可以采用的渠道和方式各种各样,不同筹资的难易程度、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各不一样。因此,财务人员应综合考察各种筹资方式和渠道,实现最优的筹资组合,以降低资本成本。

②适时取得资金来源,保证资金投放需要。

筹措取得资金要按照资金的投放使用时间来合理安排,使筹资与用资在时间上衔接,避免筹资过早造成投用前的闲置或筹资滞后影响投放的有利时机。

参考文献:

[1] 王立坤. 浅析企业筹资管理[J]. 农场经济管理 , 2009,(05)

[2] 曹悦. 给企业筹资加一个“期限”[J]. 辽宁财税 , 2003,(11)

[3] 郭秀珍 , 辛国琴. 谈筹资过程中应注意的原则[J]. 理论界 , 2001,(05)

企业资金的来源范文3

房地产企业取得土地较难,且具有资金投入庞大、市场流动性较差、开发周期长的特点。因此, 作为房地产开发论文,资金管理无疑是企业运营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研究房地产企业的运营机制、资金的管理以及国家的政策趋势,将有利于房地产企业避免资金链断裂现象的发生,保证企业的健康稳定运行。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论文,企业资金,资金管理论文

一、房地产企业资金介绍 

(一)房地产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 

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为三个方面。首先来源于自有资金,包括股东所投入的资本以及企业的留存利润,这些费用主要用来支付取得土地的价格以及前期的税费等一些房地产开发的前期费用。其次是来源于借入资金,借入资金主要通过向一些金融机构贷款等如房地产开发贷款、信托等。按国家相关的规定,房地产企业的自有资金应不低于开发项目总投资的百分之三十。房地产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还包括销售回款(含预售房款),销售回款在开发企业的资金中占有较大比重,将有利于房地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解决企业前期建设资金及逐渐偿还银行贷款。 

(二)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 

1. 资金管理的复杂性 

房地产企业的投资一般具有比较长的周期,要开发一块地需要涉及方方面面,同时一些房地产企业的子公司比较分散,相对而言资金管理难度大,同时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综上可以看出房地产企业的资金运作比其它企业更为复杂。 

2.资金运筹的互补性 

不管是房地产方面的开发还是投资,都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分阶段的投入自然也会产生分阶段的收入,这些都保证了房地产企业资金的互补性。回收的资金可以继续进行投资,实现资金的合理利用。 

(三)房地产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高负债 

作为一种资金密集型产业,房地产企业开发项目时往往有着庞大的资金链,缺少项目资金是当前房地产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很少有企业能够依靠自有的资金来实现公司的整体运营,我国对于房地产企业的IPO和股权再融资有比较严格的限制,为了进行融资,大部分的房地产企业都是通过银行借款来实现,这就导致了房地产企业具有较高的负债率。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我国的房地产企业的负债率之高,象一些大型的房地产公司如万科和绿城等,都具有高达70%的负债率,其中2012年的负债率达到了80%,甚至有些房地产企业的负债率达到90%。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房地产行业虽然能够取得比较大的利润但是也具有很大风险,在这种高负债率的情况下,一旦国家政策或者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发生改变就会无法形成有效的资金回笼,从而造成无法按时偿还债务的现象,严重的将会导致企业的破产。 

2.融资形式比较单一 

房地产行业所具有的资金密集型的特点造成了房地产行业的融资形式比较单一,我国的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途径主要来源于银行的贷款。随着近年来我国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力度越来越强,政策也在随时改变,银行对于房地产企业的贷款也有了越来越多的限制,银行一直在调整其相应的信贷政策,对贷款方进行严格的信用审核与风险控制,提高了贷款的标准和条件,对于那些自由资金和相关证明达不到要求的企业拒不提供贷款,同时还严格限制了资金的使用。综上所述,这种单一的融资形式在国家宏观政策和市场的影响下很容易造成资金断裂的现象。 

3. 资金回款问题 

上面介绍过房地产企业的回款资金主要来源于购房款,但是这种回款来源并非稳定,房地产的销售状况直接影响回款金额,当政府出现限价或者限购、限贷的调控时,或者一些当地政府实施一些资金管理制度时,就会造成资金回笼出现问题,回款不稳定,从而造成企业的资金压力较大,甚至有些企业为了加大资金回笼的速度,不得不考虑降价,而降价幅度决定于资金要求。 

(四) 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管理 

1.加强项目开发进度管理,按时完成计划进度 

整个房地产项目的开发进程主要包括:土地使用权的获取,开工后的施工建设阶段和项目销售、产证办理等,整个周期可能会持续三到五年左右,这种开发周期长的特点,使企业在对项目管理时必须要严格控制项目的实施过程。房地产企业实施销售之前,都是处于资金纯投入的阶段,包括房地产开发成本以及其它相关费用,这些环节如果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个资金链。对整个项目开发的进度进行控制对于保证房地产企业的顺利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保证资金回笼非常重要,必须严格根据项目的计划进度对整个项目的运行进行管理,尽量按原有计划进行项目的开发,做好资金的配置,减少资金积压现象,降低项目开发过程中的资金风险。 

2. 合理控制融资方案 

企业资金的来源范文4

关键词: 融资渠道;银行信贷;房地产信托;股权融资;债券融资

近年来中国的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已然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性行业。为拉动中国经济贡献了不少GDP。过去几年,房地产相关的建筑投资占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20%以上,并贡献10%的就业。作为资金密集型产业,融资是房地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国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还是以银行信贷为主的单一融资格局,而另外融资渠道房地产信托、房地产基金、海外融资、股权融资等,由于各种各样的限制,融资规模仍然有限。这种情形造成我国房地产业和银行业存在极大风险。如何突破房地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尽快建立健全多渠道的房地产融资体系,是现阶段我国房地产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对当前房地产融资渠道进行分析。

一、我国房地产融资渠道现状

1.银行贷款

目前,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内贷款、自筹资金及其他资金(主要是定金及预付款)二个方面。房地产企业自有资金比例较低,主要依赖银行贷款。银行信贷资金贯穿于土地储备、交易、房地产开发与销售的整个过程。根据央行和银监会对全国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市)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的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中有55%的资金直接来自银行系统,而另外的自筹资金主要由商品房销售收入转变而来,大部分来自购房者的银行按揭贷款,按首付30%计算,企业自筹资金中有大约70%来自银行贷款;“定金和预收款”也有30%的资金来自银行贷款,如果将施工企业垫资中来源于银行部分加上的话,来源于银行的资金总比例将高达70%以上。银行贷款实际上支撑了房产开发商经营周转的主要资金链。对比银行贷款最多不超过房地产总投资40%的国际通行标准,我国房地产企业对银行的依赖度明显过高。一旦房地产经济发生波动,房地产企业的经营风险将转变为银行的金融风险,进而影响国家的金融安全。为此,政府开始频频出招调控,自2003年的“121号文”开始,2004年《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2005年“国六条”、“国十五条”相继出台,银行信贷被逐步收紧。特别是2007年国家开始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央行连续六次加息以及连续十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虽然这一措施并不是专门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而是为了收缩流动性、压制通胀压力,但给房地产的资金供应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房产企业资金链的脆弱显露无遗,房地产企业融资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资金瓶颈,开发商有待拓宽融资渠道。

2.房地产信托

房地产信托一般是指以房地产及其相关资产为投向的资金信托投资方式,即信托投资公司制定信托投资计划,与委托人(投资者)签订信托投资合同,委托人(投资者)将其合法资金委托给信托公司进行房地产投资,或进行房地产抵押贷款或购买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或进行相关的房地产投资活动。

紧缩性的宏观政策使对银行信贷依赖性极强的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非常紧张,这使房地产企业对银行以外的融资渠道的资金需求增加,房地产信托业务得以发展。全国各信托投资公司陆续推出了自己的信托产品,比如,上海国投推出了多元组合的房地产信托业务模式—信托贷款、财产权信托、信托股权融资等。现阶段我国信托产品主要有两种模式:①是股权融资。②模式是债权融资。前者是对一些自有资本金不足35%的房地产企业,信托投资公司以注入股本金的方式与房地产公司组建有限责任公司,使其自有资本金达到35%的要求,信托投资公司作为股东获得投资回报。后者则是针对虽然自有资金己达到国家要求,但是由于某些原因等造成房地产企业短期资金困难,这时候信托投资公司就可以筹集一定资金定向地贷给房地产开发企业,补上资金缺口,这种操作方式类似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而政策规定银行不能这样做。

2004年共发行了98支房地产集合资金(含财产)信托投资计划(以下简称房地产信托),实际募集资金总计115.? 866亿元,平均每个房地产信托募集1.? 18亿元,与2003年相比总额增长93.?4%。

不过,目前信托产品存在一些制度性的限制,例如,法律政策的制约、信托产品的流通性问题,以及信托计划的异地发行、资金异地运用的管理与审批比较严格等,这些都制约着房地产信托的发展。但从长远来看信托资金是一个能为房地产企业提供长期稳定资金的渠道,是对房地产业的融资渠道的一个很好的补充,这种模式将会发展成为中国房地产企业的主流融资模式。

3.上市融资

上市融资也是房地产企业一个理想的融资渠道,分直接上市融资和间接上市融资两种。直接上市融资额比较大,但是上市融资的门槛高,比如负债率不能高于70%的规定使很多企业达不到上市要求。我国房地产企业由于传统的融资渠道单一,一般负债率都在75%以上。因此,通过直接上市的企业数量很少。

更多的房地产企业选择间接上市——买壳上市。买壳上市需要大量现金,买壳上市的目的是通过增发、配股再融资筹集资金,但前提是企业必须有很好的项目和资产进行置换。而拥有大量现金、好的开发项目与优质资产,这些都是中小企业很难具备的。因此我国房地产企业走上市融资的路子还很艰难。上市融资在房地产业总资金来源中的比重较小。2004年底,筹资总额占全部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来源不足0.?5%?。06年到07年国内股市高奏凯歌,房产企业融资额可能突破千亿。但随着股市行情的逆转,这种局面也只是昙花一现。我国目前的房地产企业多达4万余家,而我国境内上市的房地产公司只有90家(根据2005年数据,其中79家在沪深两市上市和11家在香港上市)。 4.海外房产基金

据初步统计目前进入我国的海外基金已超过100家。摩根士丹利、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SUN-REF盛阳地产基金、美林投资银行等著名国际地产基金也都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这些海外基金一般会挑选国内有实力的大企业强强联合,合作开发。截至2006年1-11月份累计统计,中国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总量中外资增速明显,利用外资总额313.6亿元,同比增长21.6%。应该说海外房产基金的进入可以缓解国内房地产业对银行信贷的过度依赖,有助于融资方式的多样化。

企业资金的来源范文5

【关键词】微型企业 间接融资 法律困境 对策

一、微型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一)微型企业融资担保制度阻碍

(1)抵押担保制度阻碍。抵押一直是融资的基础性条件,不管是银行性金融机构还是非银行性金融机构在极少数信用担保的情况下,一般都要求相应的抵押作为贷款的前提。但是微型企业都是出于初创期,不仅资金困难也缺乏相应的不动资产,就算微型企业有一定的不动产等资产也在前期抵押贷款或者其上面有其他物权的限制,而微型企业融资是一个长期的需要,抵押后很难也不能多次同一价值抵押。

银行作为目前我国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小贷公司也起到了补充作用。根据我国《担保法》以及《物权法》的规定,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等动产也是可以作为抵押物,但是银行和小贷公司都为了规避风险和操作方便,一般都比较愿意考虑不动产抵押,对于设备和运输工具大多不愿接受抵押。一方面是因为目前我国对于动产的抵押采用正面列举和反面禁止相结合的原则,举例难以穷尽,又与物权法定相悖,这就造成了金融机构不大愿意接受动产抵押。另一方面是动产抵押公示不完善,给抵押的效力带来影响,增加银行的贷款风险。

(2)信用担保制度阻碍。信用担保是指企业在向银行融通资金过程中,根据合同约定,由依法设立的担保机构以保证的方式为债务人提供担保,在债务人不能依约履行债务时,由担保机构承担合同约定的偿还责任,从而保障银行债权实现的一种金融支持方式。信用担保给企业贷款多了一种选择的方式,缓解了微型企业的贷款压力,但也仍然有一些制度阻碍。

第一、担保机构良莠不齐,风险较大。信用担保是在原本企业和银行之间的关系上介入构建了担保机构、银行、企业三者之间的一种关系,其本质就是风险的转移和分散,但是由于介入的担保机构在资产和信用等级上都不一样就造成了风险的增加,在银行评估的时候就给贷款带来了困难。

第二、担保费用较高,手续繁琐。微型企业在申请担保公司担保时要向担保机构缴纳3%左右的担保费用,而且还要提供一定的实物进行抵押,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微型企业的压力,但依然阻碍了微型企业的正常融资。另外,申请信用担保的程序也相对繁琐,整体上要经过四个大的步骤:申请、审查、签订担保函、协会备案等等。

(二)微型企业征信制度缺失

企业的征信信息是银行等经融机构房贷考察的重要考量依据,一旦征信出现问题或者企业征信缺失,企业基本无缘银行贷款。目前微型企业征信体系的缺失增加了贷款难度。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征信法规的缺失,尤其是针对微型企业的具体配套法规缺失,没有具体针对微型企业的征信细则,统一沿用同一征信要求,加之企业在征信透明化的制度下,为了提升企业信誉度有所造假,最终导致银行不愿意采纳微型企业的信誉度。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征信管理条例》仅仅明确了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时间,对于企业尤其是微型企业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这就导致企业不良信息一直显示,严重银行银行贷款。三是微型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杂乱,很多职能部门都涉及其中,对于微型企业的客观评价有所影响。

(三)微型企业融资资金性质困扰

这一点主要涉及非银行性金融机构,一般多指小贷公司等放贷主体。分析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小贷公司放贷资金来源严格受到法律约束。依照《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的规定,小贷公司不能从银行贷款作为放贷的资金,也不能通过吸收公众存款作为放贷的资金来源,这就制约了小额贷款公司的放贷资金量,间接的影响到了微型企业融资的难度。同时,随着微型企业规模的壮大和后续的可持续发展,微型企业的资金需求量越来越大,据统计重庆2015年度小贷公司的贷款需求量比例与上年同期比较增加了75%,在政府鼓励大学生创业和农民工回乡创业等政策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鼓励下,同时期微型企业的增长率为82%,在这种双增长的情况下,又加之放贷资金来源严格受限,微型企业的融资环境就愈加困难。

第二、典当业资金渠道的限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典当管理办法》的规定,典当不能对外投资;不能同行业拆借和变相拆借。除了其自有资金外,只能向本地区的银行贷款,而且严禁分支机构贷款。2013年在中国银监会加强监管,《关于防范外部风险传染的通知》,规定典当业不能受信,这就阻断了其从银行获得贷款的资格,让典当业举步维艰,苦苦挣扎,只能用自有资金运转,这也就基本断送了微型企业本就不多的融资渠道。

(四)微型企业融资缺乏保险介入

保险在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提供了财产、人身等多种形式的保障。在经济发达体国家,保险不仅仅为居民的财产和人身体重保障,更是在金融和商业往来中扮演越来越突出的角色。例如保险存款制度就为银行和储户提供了最低的保障,对于化解银行风险,保障储户利益提供了一种可能。微型企业面对融资难的问题,究其更本就是缺乏保证,银行不愿增加贷款的风险。如果有保险能够介入微型企业的贷款,既能给企业提供贷款帮助,又能在一定程度缓解银行的贷款风险。但是目前我国在微型企业融资方面还没有保险的介入。

二、完善微型企业融资的对策

(一)完善微型企业融资抵押担保

抵押担保既包括不动产的抵押担保又包括动产的抵押担保,在完善微型企业融资担保难得问题上,最主要的就是要完善微型企业动产抵押担保。鉴于目前我国在动产抵押范围采用正面列举和反面禁止相结合的方法,正面列举实难穷尽范围,同时加之物权法定的原则,要在这一块有所突破就得在列举方法上想办法。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采用反向列举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具体性和概括性相结合。概括性主要说明价值过低、生活常见用品等不得用于抵押;具体性就是列举出法律严禁不得抵押或者抵押价值已满的方面。例如:学校等公共资产不得抵押、非法来源财务不得抵押等等。

(二)完善微型企业贷款保险制度

微型企业贷款保险是指微型企业和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以微型企业贷款为保险标的制度。把贷款保险引入微型企业融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首先,贷款保险的引入有助于微型企业向银行贷款。银行决定是否发放贷款,其中一个重要的衡量原则就是风险,贷款保险制度的引入有助于分散风险,提高微型企业的贷款成功率。其次,贷款保险的引入有利于分散银行贷款风险,创新金融模式。保险在我国还是朝阳产业,不能只是局限于传统的财险和寿险,通过保险的创新既能帮助银行分散贷款风险,降低整个金融市场运行的风险,还能有助于保险业的拓展,丰富完善我国保险市场。最后,贷款保险的引入有助于激活银行对企业的贷款热情,尤其是面对微型企业的贷款,完善整个借贷制度都有非常大的意义。

(三)拓展资金来源渠道

在上文分析我国微型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的部分,阐述了在微型企业贷款途径中提到了除银行之外还有小额贷款公司和典当行,拓展资金来源渠道主要就是小额贷款公司和典当行。

(1)拓展小贷公司资金来源渠道。根据《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的规定,小贷公司不能从银行贷款作为放贷的资金,也不能通过吸收公众存款作为放贷的资金来源,这就制约了小额贷款公司的放贷资金量,间接的影响到了微型企业融资的难度。为了解决微型企业融资难得问题,拓展小贷公司贷款资金来源渠道也是可行的办法之一。要拓宽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资金来源渠道,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准许小额贷款公司适度从银行贷款作为微型企业的专项贷款资金,这样既可以缓解微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又可以不触犯国家政策法规、不影响国家金融稳定和我国金融运行次序。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有限,如果能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小额贷款公司就可以设立专门的扶持微型企业融资的专项资金用于微型企业的发展。这就需要专门的行业规定具体的操作程序和资金量和相关的监督手段。第二、鼓励小额贷款公司上市融资,通过市场资本的力量壮大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

(2)适当发展典当业,让其在微型企业融资中发挥补充作用。典当业是我国一种古老的行业部门,曾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贡献了力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典当业面临着市场的抉择,在解决微型企业融资问题中我们可以从典当业入手,鼓励典当门开展面向微型企业的典当业务,积极争取相关政策和牌照。微型企业可以用自己的资产或者有价证券等向典当行典当,获得融资的可能。

(四)构建完善的微型企业征信体系

征信是银行是否给申请发放贷款的重要参考信息之一,微型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难得重要原因之一便是企业缺乏信用评级。构建完善的微型企业信用体系,有助于解决融资问题的解决。

首先,要构建完备的微型企业的征信体系需要法律法规现行。构建完善的微型企业的征信体系就需要相应的征信法规。目前我国涉及征信法律法规主要有两部,《征信管理暂行条例》和《中国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相比美国联邦政府16部征信法规还远远不够。我国应该在两部暂行条例的基础上颁布级别更高、内容更加详尽的法律,同时用专门的章节规定微型企业征信体系。以及适当根据市场经济发展情况调整企业不良信息保存期限,不能让企业一朝信息不良永不翻身。

其次,构建完善的微型企业征信体系需要拥有充分的信息量,以便于及时高效、客观的反应企业的征信水平。那么就需要利用大数据来构建微型企业征信的评价模型,从政府监管信息、银行信贷信息、行业评价信息、媒体评价信息、企业运营信息、市场反馈信息等五个方向入手。具体来说微型企业的征信数据一般体现在:管信息包括企业基本资质、质量检查信息、行政许可/认定、行政奖罚信息、商标/专利/著作权信息、人民法院判决;信贷信息包括中国人民银行信贷评价信息、商业银行信贷评价信息、小额贷款公司及民间借贷评价信息;评价信息包括行业协会(社团组织)评价信息、水、电、气、通讯等公共事业单位评价信息;运营信息包括企业财务信息、企业管理体系评估信息;反馈信息(包括消费者、交易对方、合作伙伴、员工等不同身份的实名评价信息)。据统计,金电联行开发的大数据征信模式为1000多家小微企业提供了40多亿元的无抵押担保的纯信用贷款征信服务,有效解决小微企业担保难的问题。

三、结语

微型企业融资难是一直困扰其发展的拦路虎,究其原因有体制机制的问题也有企业自身方面的缺陷,其中担保制度、信用制度、资金来源等是融资的三座大山。要解决微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就需要从完善担保制度、信用制度、资金来源、保险制度、征信大数据模式等方面着手。

参考文献:

[1]解红,王军富,田英.充分发挥典当行金融服务功能帮扶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基于对江苏镇江典当业发展情况的调查[J].华北金融,2014.

企业资金的来源范文6

国内学者对高校创新活动对城市经济的影响的研究也逐步地深入,例如,张忠寿认为作为创新型城市的核心创新型经济必须形成自主创新能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在该体系中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是重要的介入主体。代明、张晓鹏采用DEA的方法对国内广州、沈阳、南京和无锡等9个城市进行绩效评价,评价结果指出教育支持的投入量对城市的创新能力的支撑有过剩,作为高校产出的创新型人才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吴玉鸣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空间变系数回归模型,对中国省域研发与创新进行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31个省域创新能力的贡献主要源自企业的研发投入行为,高校与企业研发合作对区域创新作用不显著,高校研发对区域创新能力的贡献不明显。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已对来自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研发资金资助对高校的生产率的影响以及高校创新活动对城市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目前国内虽然有学者对高校创新活动对城市的发展进行了论述,但国内现有的研究中采用实证分析方法探讨不同来源的高校研发资金对城市经济的影响的分析较少,因此,通过选择合理的计量分析方法对来自不同部门的高校研发资金投入对城市经济的影响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京津沪高校科研经费来源概况

1高校科研经费总量不断升高

从京津沪三地高校科研经费中政府拨入资金的总量来看,从1990年到2010年,北京高校科研经费中政府拨入资金的总量一直维持在第一的位置(图1所示)。1990—2008年一直保持了高速的增长,直到2009年增速减缓。而上海高校科研经费中政府拨入资金从1990-2008年一直保持稳定增长,到2009年出现急剧下降,但总额一直低于北京却高于天津。天津政府拨入资金对高校创新活动的资助一直总量较小同时保持较慢的增长,这与天津地区高校较少有关。从1990到2010年高校科研经费来源中企业拨入资金的增长趋势看(如图2所示),1990—2008年京津沪三地企业经费对高校创新活动的资助一直呈现增长趋势,其中,上海的企业对高校科研经费资助的增长趋势最大,超过北京和天津,而天津企业对高校的科研经费拨入金额增长最为缓慢。到2009年,由于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影响,上海、北京高校科研经费中企业拨入资金急转直下,而天津企业拨入资金却保持稳定增长。

2高校科研经费中企业资金来源比例不断增大

从创新经费的比例来看,京津沪三地高校创新经费中企业经费的比例在不断增大(如图3、4、5所示)。以上海为例,上海由1990年的政府与企业的比例2:1变为1.6:1,由此可以看出,企业拨入资金的比例在不断上升,同时企业对高校赞助的额度在增加。但政府拨入资金仍是高校创新经费投入的主要来源。

数据说明和研究方法

1数据来源与指标的选取

政府拨入资金(含科研事业费、主管部门专项费、其他政府部门专项费)、企事业拨入资金(企事业单位委托经费)以及高校自筹资金(各种收入中转为科技经费和其他经费)构成了目前高校科研经费主要来源,其中政府拨入资金和企事业拨入资金是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的主要成分,而高校自筹经费所占份额较小。鉴于统计数据的合理性和可得性,本文采用高等学校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中政府拨入资金(X1)、企事业拨入资金(X2)和其他经费来反映高校创新经费投入成分中的政府拨入资金和企业拨入资金的情况,采用宏观经济总量指标城市生产总值(GDP)反映城市经济增长情况。本文采用1990-2010年间的数据为样本数据,分别对天津市的高校科研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数据主要来自《中国科技统计年鉴》(1991—2009)、2010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以及《北京统计年鉴》(2011)、《天津统计年鉴》(2011)和《上海统计年鉴》(2011)。由于数据可能受到经济膨胀的影响,首先采用物价指数(物价总指数)对高等学校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中政府拨入资金(千元)、高等学校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中企业资金(千元)和城市GDP(千元)进行调整后再进行计量分析。

2面板数据模型

面板数据模型是截面数据与时间序列数据综合起来的一种计量经济模型,可以用来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面板数据模型的一般形式为:yit=αit+xitβi+uit,i=1,2,…,N,t=1,2,…,T该模型表示k个经济指标在N个个体及T个时间点上的变动关系,其中N表示个体截面成员的个数,T表示每个截面成员的观测时期总数,参数αit表示模型的常数项,βit表示对应于解释变量向量xit的k×1维系数向量,k表示解释变量个数。随机误差项uit相互独立,且满足零均值、等方差为σ2u的假设。该模型常有变截距模型(αi≠αj,βi=βj)、变系数模型(αi≠αj,βi≠βj)、混合回归模型(αi=αj,βi=βj)。

实证研究

由于本文所做的模型仅就各地区的高校科研经费投入对当地经济的影响进行研究,初步判断将模型取为变系数模型。通过使用Eviews5.0进行协变分析检验(AnalysisofCovariance),对变系数模型、变截距模型、混合回归模型估计后所得的残差平方和进行估计,得出本文应选择变系数模型。回归模型中的R2=0.968438,说明模型的解释度很高,拟和很好。DW=0.236991,模型不存在异方差现象。从估计结果可以看出,北京、天津、上海高校科研经费对经济的增长都具有促进作用,但三个城市中高校科研经费中政府拨入资金与企业拨入资金对该地区经济的促进作用大小是不同的。根据计量结果,高校科研经费投入对城市经济具有明显的拉动效果。在京津沪三个城市当中,北京高校的科研经费投入中政府投入资金对城市经济的拉动作用大于企业投入资金,每当北京市高校科研经费中政府投入资金增长1%时,城市经济相应增长2.96%。当北京市高校科研经费中企业投入资金增长1%时,对城市经济的影响作用是-1.54%。同时三个城市中,北京高校科研经费中政府投入资金对城市经济的拉动作用最大,远远超过上海和天津。而上海和天津的高校科研经费中企业投入资金对城市经济的拉动作用大于政府投入资金,三个城市当中,上海高校科研经费中企业投入资金对城市经济的拉动作用最大,每当上海高校科研经费中企业投入资金增长1%时,上海市GDP相应增长1.83%,天津市高校科研经费中企业投入经费增长1%时,天津市GDP相应增长1.29%。而北京高校科研资金中企业投入资金对城市经济的拉动作用最小。

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京津沪三个城市中,伴随着上海与天津企业投入资金不断增长,高校科研经费中企业投入资金对上海和天津的城市经济起到了良好的拉动效果,这符合现代高校广泛吸纳企业资金、扩大产学研合作的理念。北京高校科研经费中的政府投入资金和企业投入资金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北京高校科研经费投入中政府资金投入对城市经济的影响较大,企业投入资金对城市经济的拉动不明显,这与北京高校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国家对北京高校经费投入倾斜较大有关,造成北京高校比较依赖政府资金。

结论与政策启示

1高校要广泛吸纳企业资金

目前,国内外高校主要研发经费主要来源于企业,国家科技经费拨款已经不是高校科研经费的主要来源,企业对高校的研发经费的资助不但维持了高校的研发活动的开展,也是促进高校与企业的合作的良好的路径之一。高校与企业的科研合作,促进了技术转移以及人才的培养,也指引了高校科研活动中应用研究的实用性。目前,中国的高校也在逐步地从过度依赖政府资金转变为主动寻求与企业合作,企业资金必将成为高校创新经费的主要来源。因此,高校必须要灵活转变思路,主动寻求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将吸纳企业经费作为自身创新经费的主要来源,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更快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从而为经济发展带来更大活力。

2加大企业对高校科研成果需求的拉动力

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对弥补企业自身创新产出不足具有良好的作用。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及创新人才的产出都需要企业来进行消化吸收。企业对高校创新的产出的需求是构成高校创新活动的关键一环。我国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机制建立较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都是阻碍企业与高校合作的绊脚石。因此,企业要积极认识到高校中大量科技成果的存在,通过组建高校与企业科研合作的平台,鼓励企业通过资金注入、立项等合作等渠道,紧密联系企业与高校科研成果的对接,调动企业对高校科研成果的需求。

3深入推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