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干预策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健康干预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健康干预策略

健康干预策略范文1

辖区内居民,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患者、0-6岁儿童家长等重点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干预

二、健康教育干预内容

1.开展合理膳食、合理使用抗生素、减盐防控高血压、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控烟、限盐、限酒、控制药物依赖等可干预的健康危险因素基本知识健康教育。

2.重点慢性病和传染病健康教育: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宫颈癌、结核病、肝炎、手足口病、艾滋病等重点疾病健康教育。

3.开展食品安全、职业病、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用水卫生、学校卫生等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

4.开展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防灾减灾、家庭急救等健康教育干预。

5、宣传普及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三、提供健康教育材料

1、 发放健康教育资料。一是发放印刷资料,包括健康教育折页、健康教育处方和健康手册等。放置在医疗卫生机构的候诊区、诊室、咨询台等处,供居民免费索取。每个机构每年提供不少于12种内容的印刷资料。

2、播放音像资料,包括录像带、VCD、DVD等视听传播资料,放置在服务中心门诊或观察室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现场播放。播放音像资料不少于6种。

3、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中心宣传栏不少于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宣传栏不少于1个,每个宣传栏的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宣传栏一般设置在机构的户外、健康教育室、候诊室、输液室或收费大厅的显眼处,距地面1.5-1.6米高的位置。专栏应标有机构名称,应根据健康教育规律、季节、疾病流行情况、社会活动等及时更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每2个月更新一次。

4、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在各种卫生宣传日、健康主题日,开展特定主题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和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公众健康咨询宣传活动不少于9次。

健康干预策略范文2

项目在内容由“机构发展和政策改革”“人力资源开发”“监测”与“干预活动”四大板块构成,四大板块彼此衔接、相互促进。在策略设计上采取“健康促进为核心的属地化”“针对特定危险因素的干预策略和针对不同目标人群的干预”和“强调建立综合干预的执行框架”原则。不仅取得了显著的直接效果,同时,成功引入了一种国际健康促进防控慢性病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并本土化、创新地形成了一个慢性病综合控制的成功模式和执行框架及技术路线,并有效地培养了一支慢性病综合防控精英队伍并成为慢病防控战线之骨干。

从可持续考虑,对慢性病综合防控中应着力推广的五个重要环节和可持续发展的三个要素,以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如何融入疾病控制的具体实践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卫Ⅶ项目;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控制;疾病监测;干预模式

1背景

1996年中国政府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逐步成为致残、致死主要原因,并将给国家带来严重的社会与经济负担。健康促进的意识和相关技能还没有在慢性病防控中得到有效运用、以健康促进为基本手段预防控制慢性病尚未纳入到常规卫生防病工作的现状。决定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第七个卫生项目“疾病预防项目”的机会,增设一个“疾病预防健康促进子项目”。

项目时间5年至2002年,项目执行范围为北京、天津、上海、成都、洛阳、柳州、威海、云南省(仅STD/AIDS)。项目旨在引进并运用国际先进的健康促进方法,从病因学的角度,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的行为危险因素开展预防与控制工作。

2上海项目的执行

2.1范围框架

全市在静安、黄埔、浦东、长宁、虹口、闸北、宝山、原南市、原卢湾、嘉定、徐汇、闵行等13个区组成上海项目执行区域。还包括试点医院26家,试点学校42所,试点工厂11家。

2.2内容框架

四大板块彼此衔接相互促进。⑴机构发展和政策改革:对相应机构进行有效的改革并完善健全慢性病控制有关政策、提出综合的健康促进规划,推进已有政策的落实,加速新的政策开发;⑵人力资源开发:引进国际先进理论和方法进行强化培训;⑶监测;完善并建立监测系统,首次在国内建立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系统(BRFSS);⑷干预活动;以健康促进为基本手段以社区综合防治为基本模式的强化干预,以“关口前移”为准则,降低相关危险因素水平并逐步控制慢性疾病。

2.3策略设计:健康促进为灵魂的属地化原则

健康促进是有效的;健康促进策略能发展和改变生活方式以及决定健康的社会、经济环境;健康促进是实践人人享有健康的手段;渥太华倡导的5大行动领域是非常成功的;5种策略的综合性应用比单一的手段对促进健康更为有效,但应属地化有所侧重。

运用健康促进理论,包括个体、群体、组织和社区行为改变的相关理论。以及健康信念模型、阶段变化模型、组织发展理论、传播理论(社会市场学)、创新与扩散理论。针对特定危险因素的干预策略和针对不同目标人群的干预技巧: 针对不同危险因素、目标人群和在不同的场所的干预。项目策略的具体描述为:⑴制订政策并依此营造良好的政策支持环境;⑵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⑶提供个人和家庭各种健康技能;⑷实行人群分类指导;⑸逐步建立综合干预的执行框架:强调六大因素的综合:①三大人群的综合、②疾病和危险因素的综合、③部门的综合、④干预策略的综合、⑤三级预防的综合、⑥三大医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⑹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⑺多方位卫生服务的提供。

2.4项目特点:既富有创意也促进成效

①项目的综合性。项目倡导使用多种策略干预一个危险因素,同时也倡导在一个场所干预多个危险因素;②项目设计中强调多部门协作,动员全社会参与;③争取获得政府和高层支持---政治承诺,确保持续发展;④监测作为制订干预计划和评价干预效果的手段和基础;⑤项目的评价采用时间序列评价方法并强调过程评价;⑥人力培养作为保证项目质量和项目持续性发展。

2.5策略活动既富有创意也促进成效

上海项目出国培训与考察46人次、组织参加全国项目办培训128人次、本市市级培训68期、培训总人次数5,474人次、基层培训总人次数44,708人。发展了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建立了有利于形成健康行为的政策环境。项目执行期间,共出台慢病控制相关政策106 件,在项目结束后,继续有效的 75 件, 占 70.75%。其余项目活动主要包括:

①强化全市公共场所控烟执法,使合格率逐步上升为96 %以上;②全市共计各类宣传资料入户发放8,284,579份,人均占有6份;③举办各类居民慢病知识系列培训为2556期,有102046户社区居民家庭(个人)接受了慢性控制知识培训;④创建无烟单位活动:309个无烟居委会;2645户无烟家庭;71所无烟学校;无烟医院超过100家;⑤开展社区血压免费测量活动:共设测量点385个,四年来测量血压近200万人次,新高血压的检出率逐年下降;⑥开展医院35岁以上首诊患者测量血压:26所试点医院全部执行,测量总数达到50万人次,高血压的检出率逐年下降至2.48%;⑦建立了容量为近9万信息的社区高血压数据库并逐步进入动态管理,333个试点居委会已经将社区高血压工作纳入三级管理范围;⑧开展权威人士(医生、教师)控烟活动:医生控烟1142人、戒烟218人,教师控烟893人、戒烟286人;⑨开展烟草的有限销售活动,占试点区范围80%以上的748家商店与项目签约执行并承诺“不向18岁以下未成年人出售烟草产品”,执行合格率逐步上升至52.81%;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青少年学生对烟草的可获得性;⑩其他诸如创建一批健康促进场所等。

3项目的主要成效

卫Ⅶ项目是上海首次实施的由国际组织资助的以健康促进为主题的卫生项目,通过健康促进达到疾病预防,在我国公共卫生领域是一个具有开创性、示范性和先进性的项目。从根本上颠覆了我国传统的慢性病防控的手段与方法,很多内容在中国都是第一次开展。该项目的意义在于引进国际先进的理论和方法,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通过健康促进达到预防与控制NCD、STD/AIDS和意外伤害的模式与方法,获得并提供有效的经验,以在更大的范围推广和扩散项目成果。具体干预效果可以表述为:

3.1干预的间接效果

3.1.1 成功引入了一种国际健康促进防控慢性病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并本土化

卫VII项目充分运用了国际以健康促进控制慢病的先进理念,并在大面积范围的执行中获得了比较成功的效果和经验。不仅开创了健康促进在控制中有效运用的先河,同时在健康促进理论和技能上得到有效验证,并逐步形成本土化效应。主要表现在:逐步建立以健康促进为核心理念的疾病预防与控制的工作模式、建立新的健康促进系统工作方法、重视并创造了新的政策支持性环境、初步形成了国家与项目市健康促进人力资源开发的持久能力、开创并建立了以场所为基础的健康促进行为危险因素综合干预模式。

3.1.2创新地形成了一个慢性病综合控制的成功模式与执行框架以及技术路线

卫Ⅶ项目产生的对慢病防控的格局、理念与策略影响持久且深刻。卫VII项目的执行模式和以往所不同的是:强调以一级预防为主的社区综合防治、强调以健康促进为基本手段控制各类危险因素为关键策略、强调从设计到执行甚至到评价全过程的综合控制。这种国际先进的疾病综合控制模式在试点区范围本土化执行中得到了充分应用和验证,并在各项目市逐步得到推广及应用。尤其是初步形成新的疾病预防与控制的工作体系与工作机制、尝试在慢性疾病控制工作中建立的多部门合作机制、开创并建立了科学及运转良好的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系统与人文环境监测系统等方面更为显著。

健康促进的理论和策略作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的基本工作模式。在中国首次开展了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和社区环境监测,并为项目效果评价提供了客观坚实的证据。

3.1.3有效地培养了一支慢性病综合防控精英队伍并成为慢病防控战线之骨干

项目的人力资源开发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个人和机构能力的变化,形成了有效健康促进活动的基础。卫VII项目给上海建立了一支既能熟练运用健康促进理论,又能在疾病控制实际工作中能实际运用健康促进技能的精英队伍。

3.2干预的直接效果

3.2.1控制吸烟方面 社区人群控制吸烟的知识知晓比例达到96%以上;社区人群中良好信念的形成率达90%;社区居民、教师和医务人员的吸烟率均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能拒绝吸第一支烟的学生比例达到93%;能主动参与到劝阻他人吸烟的学生比医务人员的比例也有明显的提高。在2001年开展的上海医务人员戒烟大行动中,有344家医疗单位、2078名医务人员参加了戒烟戒烟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成功,有1336名医务人员及医疗行政管理人员戒烟获得成功,戒烟率达到64.3%。

3.2.2控制高血压方面 社区人群知晓正常血压值和35岁以上人群应每年测量血压的比例分别达到83%和91%;能按标准定期测量血压的比例高达95%;而不能坚持按照医嘱采取自我保健的比例逐年下降至4.65%;社区高血压纳入三级管理范围已经达到164个群(居委会),管理率达到89%,控制率达到69%。

3.2.3提倡合理营养方面 社区人群对合理营养的知识知晓率也有明显的改变;人均盐的日摄入量也从9.7克下降到9.23克;对高脂饮食和高盐摄入有了比较大的改善。

3.2.4强化体育锻炼方面 人群静坐生活方式比例从21.4%下降到18.6%,规律体育参与比例由28.6%上升到34.3%。规律体育活动参与比例,男性从28.9%上升到33.7%,女性由28.4%上升到34.9%。

3.2.5人群中超重和肥胖比例的变化趋势 人群超重率有轻微上升,从23.6%上升到24.8%,其中男性由22.2%上升到27.0%、女性由24.8%下降到22.9%。肥胖率由8.3%上升到8.6%,其中男性由5.3%上升到6.6%,女性由10.6%下降到10.3%。分析影响超重和肥胖的因素很多,很难把超重和肥胖的变化与干预效果直接联系。

3.2.6控制STD/AIDS方面 在知晓艾滋病和性病的传播流行及预防的知识方面,知晓水平均达到90%左右,但改善明显的是关于使用的知识和观念改变的比例

4项目的可持续建议

(1)在慢性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中可以着力推广的的五个重要环节,①选择有效的干预策略;②确定合理的干预人群;③控制项目活动有效执行;④通过贯彻始终的社会动员,提高目标人群的依从性;⑤项目活动应达到相当的覆盖率,是保证项目效果的5个关键点。

健康干预策略范文3

【关键词】健康教育干预;慢性胃炎;护理;健康知识掌握率;生活质量

慢性胃炎作为发病率具有显著特点的消化道疾病之一,患病患者通常会呈现出反酸恶心与胃痛等系列症状表现,未经及时治疗任病症发展后,最终患者存在癌变的可能[1]。本次研究将针对慢性胃炎探究健康教育干预方式运用于护理工作中的可行性,以对慢性胃炎患者康复状态提升奠定基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39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数表法分组后探究每组护理策略;比照组(69例):男35例,女34例;年龄29~69岁,平均年龄为(46.89±2.65)岁;实验组(70例):男37例,女33例;年龄31~71岁,平均年龄为(46.92±2.69)岁;观察对比两组慢性胃炎患者的性别、年龄,结果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经过分组后,护理人员于胃黏膜保护、胃动力增强、幽门螺旋杆菌清除以及营养支持等方面进行干预,此外配合对生活以及饮食进行合理指导;实验组具体为:

1.2.1对患者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患者在患有慢性胃炎疾病后,遭受的疼痛折磨时间具有显著性特点,从而抑郁以及焦躁等系列心理压力难免出现,更为严重对于临床治疗会表现出抵触心理,对于系列治疗以及医嘱均无法积极配合,使得胃炎治疗效果受到严重影响。对此护理人员需要就慢性胃炎心理特征表现给予针对性了解,之后采用专业心理干预知识展开对应性操作,以对其不良情绪的顺利疏导以及成功排泄做出保证,对其心态开朗平和加以保持,使其对于医护工作的配合性明显提升,对其早日康复明显促进[2-3]。

1.2.2对患者展开健康知识教育干预:就慢性胃炎疾病的出现以及发展,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主动讲解,并且就慢性胃炎的治疗凑是以及疾病复发预防措施进行讲解,就不良饮食习惯以及生活习惯对于患者病情表现出的系列损害加以讲解,并且针对患者积极做好答疑工作。就患者疾病抑制错误加以了解,对应展开纠正干预,以使其内心疑虑担忧感充分消除。此外,确保了解通过提升自身疾病知识认知程度,对于自身管理能力以及管理意识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使得自身不良行为习惯以及饮食习惯获得冲充分改变,使得疾病自我防护能力获得显著增强,对于医嘱可以做到自我遵从,对于用药可以按时按量进行,对于复查可以定期入院展开,确保对于病情状况可以正确清楚掌握[4-5]。

1.2.3对患者展开生活方式以及饮食教育干预:通过对慢性胃炎患者的基本状态进行分析,对应完成科学生活方案以及饮食方案的制定,确保患者不良行为习惯可以做到自觉改变以及约束。在对饮食原则充分遵守的条件下,需要通过适当运动锻炼,使得自身免疫力、抵抗力以及体质获得充分增强,以促进慢性胃炎疾病的快速康复[6-7]。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慢性胃炎患者的健康知识总掌握率以及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价结果。

1.4判断标准:

对于两组慢性胃炎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生活质量,分别对应展开自主设计问卷评定以及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定,均属于0~100分评定范围,结果同健康知识总掌握率以及生活质量均存在正比关系[8]。

1.5统计学方法:

对于两组慢性胃炎患者护理干预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展开数据分析,计数资料(健康知识总掌握率)、计量资料(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价)各以n(%)、表示,各行χ2检验、t检验,结果P0.05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健康知识总掌握率对比:

实验组慢性胃炎患者健康知识总掌握率(98.57%)高于比照组(81.16%)明显(P0.05),见表1。

2.2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价结果对比:

实验组慢性胃炎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情感职能评分、精神健康评分、躯体疼痛评分以及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比照组明显(P0.05),见表2。

健康干预策略范文4

关键词:游戏;适度干预

G613.7

游戏作为幼儿的一种自由自主的活动,教师少干预是正确的,但少干预并非说就不要教师的适度干预、指导。教师观察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对幼航行随机指导,不但不会影响幼儿游戏的开展,而且更能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一、“适度干预”及其时机

那么何谓适度干预呢?所谓适度干预是指在事物或过程在临界状态下,所进行的一种干预,这种干预既不过多,也不过少。作为幼儿教师具备适度的干预能力是应有的教育机智,既要凭借教育理论,又要具有一定的教育经验,还要建立在深入的观察基础之上。恰当的适度干预,只有教师在掌握幼儿年龄特点的基础上,又具有了解了幼儿的个性特点能力,才能把握住这个教育时机。

二、“适度干预”原则及其把握的“度”

幼儿教师在游戏中充分地遵循适度干预观察性原则、尊重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才能较好地把握干预的“度”,有效地实施适度干预。

1.观察性原则

蒙台梭利曾强调:“教师必须培养自己观察儿童的愿望和能力”,从而了解他们,教育他们。“通过观察儿童,教师将学会怎样使自己成为一个理想的教育者”。 陶行知说过:“教育为本,观察先行”。观察不仅为游戏的准备工作提供基础,也是联结准备工作和干预游戏这两大部分的桥梁。观察、倾听的目的并不是让教师成为游戏过程的导演,而是通过注意倾听幼儿的对话,观察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语言,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和需要,了解幼儿游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所以遵循观察性原则,才能确定何时适度干预,进而能从客观实际出发,对游戏做出合理、有效的指导。

2.尊重性原则

幼儿在自发游戏中,看似幼稚的行为实际上总是有一定的游戏情节,有一定的游戏设想,然而受到生活经验的限制、年龄特点的限制,游戏内容单一且重复,但游戏内容却是他们极其喜欢的。所以,在干预的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幼儿的性格、年龄特点,充分理解幼儿的想法,尊重幼儿,少用指令性的语言,最好多用建议性、提问式或者游戏者的语气,引导幼儿挖深游戏内容,扩展游戏。

3.趣味性原则

在幼儿游戏中,趣味性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爱好,也更能引导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趣味的语言、动作,故事情节等多种能吸引幼儿的方式实施适度干预,使干预活动有一定的趣味性,不被幼儿排斥。

4.发展性原则

教师要有一定的发展观,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游戏中,教师要准确地判断干预的必要性,干预策略的价值性,从而采用不同的适度干预策略,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

在各种原则中,不论运用何种适度干预策略观察性原则是有效实施的前提,尊重性原则是有效实施的必要条件,趣味性原则是有效实施的关键,发展性原则是有效实施的动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确立了游戏在我国幼儿园教育工作中重要的地位,指出游戏是幼儿在园的基本活动,也揭示了游戏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它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是任何其他形式的活动都无法取代的,而适度干预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是教师智慧和经验的结晶!

三、“适度干预”策略及其应用

本文所说游戏主要指的是自发游戏或区域游戏等。自发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自导自演的活动,是幼儿最主要的活动。区域游戏是幼儿在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儿童的兴趣、需要而创设的、具有操作性、探索性的环境中,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和材料,以个别化或小组的方式自我探索、学习,在动手实践中与材料相互作用,利用和积累自己的经验和感受,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等各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然而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生活经验缺乏,角色意识淡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差,在游戏中时常会出现混乱、不知所措,不断变更游戏内容,出现消极游戏内容的现象,因此游戏中合理运用参与式适度干预、启发式适度干预和试探询问式适度干预等策略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1.参与式适度干预

幼儿受年龄、生活经验的限制,游戏内容、形式单一、易变,游戏水平较低。他们的游戏有时有一定的游戏情景,有一定的主题,但到最后不论是什么游戏,都发展为你追我赶的追逐游戏,或各自“自立门户”,各不相干。参与式适度干预能丰富游戏内容,加强幼儿角色意识,推进游戏进程。

2.启发引导式适度干预

英国伟大的哲学家约翰・洛克认为:“人生幸福有一个简短而充分的描述:健全的心智寓于健全的身体”,既身心要健康。《指南》也提出“身心并重”的幼儿健康观。在游戏中,教师应及时地发现、排除安全隐患,观察分析幼儿行为,启发式适度干预能及时发现幼儿身理、心理需求,为幼儿创设安全、良好、健康的游戏环境,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3.试探询问式适度干预

在大力提倡团队精神的今天,相互间的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成为能力培养中必不可少的方面。而现在的孩子总是遇到困难就措手不及,遇到困难就逃之夭夭,他们更多地是一起作“鸟兽散”,不会想到去解决,一起来讨论。试探询问式适度干预能引导幼儿学会讨论,学会相互合作,解决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教师应做一名有心人,细心观察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充分发挥教师的导航作用,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来看世界,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有利条件来满足幼儿游戏的实际需要。“为儿童的独立游戏创造最近发展区”。教师还应具有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巧妙点拨,使其延续、提高、升华,为幼儿的游戏穿针引线,但不能对他们进行过多的干预,更不能让他们跟着教师的意愿进行。我们应该在观察、尊重的基础上给予幼儿适度的干预,引导幼儿更好的游戏,促进幼儿发展!

参考文献

健康干预策略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自杀;心理危机干预;学校策略

一、引言

本文的研究背景:自杀现象已成为医学和社会学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国外自杀是10种最常见的致死原因之一[1],在日本自杀则成为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我国资料显示,当前15-36岁的青年中,自杀在意外死亡中居第一,而意外死亡占总死因的第三位[2]。 有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平均自杀率在9-2410万,也就是说,每一万名学生中就会出现一至两名学生自杀现象。据媒体的不完全统计,2001年至2005年,各地共报道281名大学生自杀事件,其中209人死亡,72人存活,自杀死亡率为74.4%。另据媒体报道,2005年,在全国23个省份近100所高校内,发生大学生自杀事件116起,其中83人死亡。国外关于大学生自杀现象的心理干预已有100多年历史,而我国目前只有北京、上海、广州有为数不多的心理危机干预机构。

本文的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抽象概念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采用统一制定的大学生生活现状问卷调查,随机抽取江西高校的320名大学生,采用SPASS 17.0软件和交叉分析方法筛选出相关数据,分析江西高校大学生生活现状及自杀意念产生因素,提出应对大学生自杀现象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及学校策略。

本研究的意义:该研究首先对于掌握江西省大学生的心理生活现状,了解大学生自杀现象背后隐含的自杀意念、产生的社会因素,从而提出切合学校实际的学生心理干预机制和学校策略具有现实意义;该研究对于预防大学生自杀,减少大学生自杀概率,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针对性的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自杀等敏感话题及树立“珍爱生命”意识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该研究主要内容:1.分析研究大学生生活现状相关数据,总结归纳出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是自杀危机状况;2.通过具体案例和统计数据得出大学生自杀现象频出的各种因素;3.在得出的具体因素基础上提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及学校应采取的策略。

三、数据采集与分析

笔者采用统一制定的大学生生活现状问卷调查,随机抽取江西高校的380名大学生,回收问卷316份,回收率98.12%,问卷有效率100%。采用SPASS 17.0软件和交叉分析方法筛选出相关数据如下表:

从表中可以得出结果:大学生自杀报告率为10.75%,这个结果接近石文娟[3]、徐慧兰[4]的研究报道,略低于巢传宣[5]的研究结果。其中,男生为9.129%,女生为10.1%,卡方P=0.024>0.05,研究没有统计意义,但值得一提的是女生选择经常有自杀想法的人数为5人,远大于男生中的0人;生源地、经济状况、自己性格、与朋友关系、学习压力等P值均大于0.05,研究没有统计意义;年级、家庭情况、与家人关系、家教方式、就业压力、课余活动、恋爱关系、睡眠质量等P值均小于0.05,研究有统计意义;另外在问及哪些原因会导致自杀时,197人选择人际关系、175人选择前途与就业问题、152人选择学业问题、95人选择经济问题、91人选择家庭问题、32人选择国家发展前途问题。

四、自杀危机下的学校干预策略研究

危机干预(Crisis intervention)主要指的是针对有可能诱发自杀行为的因素,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最终目的在于预防自杀,减少自杀率[6]因此,学校策略应主要放在学生自杀心理危机前的常规干预。

常规干预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学生朝健康的心理教育方向发展,培训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一)做好社会转型期学生的价值观干预

涂尔干在《自杀论》中运用大量的实证调查数据得出结论:促成自杀的根本动因来自于社会[7]。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经济全球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社会转型及经济全球化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更体现在意识形态领域,各种外来文化思潮不断涌入中国,对我国原有的世界观、价值观及人生观都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而作为活跃在时展前沿的当代大学生,这种意识形态的冲击对他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建立心理危机联动机制,积极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

高校应建立专职、兼职学生自杀心理危机联动队伍,建立由高校、心理咨询师、学院、班级、班主任、班干部、楼栋长信息员、寝室长组成的8级危机联动机制,并对联动队伍人员进行常规培训和预演,提高队伍预判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支持鼓励高校教师参与大学生生命教育课题研究并积极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开展“珍爱生命”主题教育,使学生热爱生活、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健康干预策略范文6

1.1调查方法将调查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视力的基线调查。在确定有较好可比性后,干预组学生采取眼部健康管理综合干预方案,对照组则不做干预。8个月后再对两组学生进行视力测试和问卷调查。

1.2干预方案结合学生个体条件,制定综合健康管理干预方案,由健康管理师、辅导员及班干部担任督导员进行监督指导,结合短信或微信平台定期提示,确保干预效果。具体干预方法为:(1)护眼意识。采用集中宣教及多媒体展示的方式对干预组大学生在用眼卫生、习惯等方面进行提示、纠正,如光源选择、正确坐姿等。利用信息平台发送护眼行为小贴士,如经常做远眺、将电子产品屏幕背景设为淡绿色。(2)膳食营养。由公共营养师结合学校及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相应饮食配餐,鼓励摄入足量富含锌、钙以及维生素A、C的蔬菜和水果,适当服用具有明目功能的保健食品。(3)用眼行为。由督导人员监督并抽查干预组学生的作息时间,在保证8h左右充足睡眠的同时,规范计算机、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使用方式与时间。要求干预组学生坚持每日定时做穴位按摩操,1周5d。并建议每天进行30min中等强度以上的体育锻炼。

1.3视力评价标准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分别检查左右眼裸眼视力,由眼科医生进行计算机验光确定屈光度数,两眼视力不良者,以最低一眼记。视力判断按照国家教委颁布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视力等级评定,凡裸眼近视力、远视力均≥5.0为正常视力;凡裸眼远、近视力任意一项<5.0为视力不良,并划分为轻度视力不良(4.8~4.9)、中度视力不良(4.6~4.7)、重度视力不良(≤4.5)。近视程度的分类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和《眼科屈光学》的标准执行:轻度近视>-3.00D,中度近视-3.00~-6.00D,重度近视<-6.00D。

1.4统计分析

所收集的调查数据经核查后使用EpiData3.1进行录入,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用眼行为分析两组研究对象在干预后用眼行为调查结果显示,“是否注意用眼卫生”、“是否坚持做穴位按摩操”、“是否经常食用有益视力类食物”、“每天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长”以及“使用电子产品后是否做护眼运动”5项行为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各项护眼行为中,两组实现率最低的均为“是否经常食用具有明目功能的保健食品”,实现率最高项均为“是否经常食用有益视力类食物”。见表2。

2.2视力变化分析经视力检查,干预前,两组的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13,P>0.05)。干预后,干预组中视力正常的人数增加,轻度视力不良人数减少,中、重度视力不良人数基本不变;而对照组中重度视力不良人数不变,中度及轻度视力不良人数均有所增加,视力正常者减少。经检验,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967,P<0.05)。见表3。

3讨论

本次研究中经过周期性的综合健康管理后,干预组大学生在提高护眼意识、强化营养摄入、规范电子产品使用上的人数较对照组明显提升,这与管理过程中的严格督导及信息化提示密不可分;而对规律运动、用眼姿势等行为的干预效果却十分有限,主要受个体习惯、监管困难等因素影响,短时间内无法有效纠正。同时,因研究对象学业紧张,干预过程中经历科目考试,部分学生在睡眠时间上无法保证,也造成了干预失效。

干预组学生的视力情况及发展趋势要优于对照组,表明综合健康管理对保护大学生视力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在管理过程中发现诸如护眼意识淡薄、用眼习惯不良、学习环境照明情况欠佳等问题在高校中普遍存在。因此,除继续延续中小学所推行的眼保健操外,针对大学生群体应实施更加多元化的护眼策略,如全面落实护眼健康教育工作,增加或升级学习场所的照明设施,设立大学生健身护眼制度或专属时间,定期视力检测与筛查,加强学校食堂营养配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