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医基础知识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范文1
表1~表3显示,护士对中医药基础知识及专科护理认知平均值不高,说明二级中医院护士对中医药专业及护理知识掌握程度低,尤其在中医病因中药学及专科病护理特色康复较陌生,相对护士对临床较常用的中医操作项目及应用较熟练。
2改进措施
2.1实施护士分层次中医药知识的强化培训根据护理队伍现状(初级护理人员约占临床45%)、参考文献报道及护士管理经验,护理部制订各类人员培训计划实施护士分层次培训。即新职护士(N0级)强化岗前中医药护理知识35学时培训并考核;1年~3年低年资护士(N1级~N2级)院内培训或半脱产中医药理论及技能100学时培训;3年以上“住院护士”重点培训专科护理兼顾基础培训,分期分批实施培养计划。目的加强住院护士对中医药护理专业的认知及辨证施护应用能力,使中医护理元素融入到责任制护理中。通过短期强化培训结合个体化训练,结合院内中医护理“扫盲”班突击培训,每季度护理部针对住院护士进行中医专病辨证、案例分析及中医技能考核,半年度组织中医药基础知识竞赛及中医护理操作技能大赛活动。1年后追踪护士对中医药及专科护理的认知均提升10%以上。
2.2加强中医专病护理与特色康复指导按照中医护理工作指南及医院等级评审检查标准,建立中医专科专病护理常规、制订中医特色康复指导手册,科室拟订专科专病护理常规并征求医生意见,护理部审核校对形成汇编册下发至各护理单元。科室根据专科专病特点实施开展,并探索中医专病临床路径。针对中医特色康复宣教这一薄弱环节,科室制订专病宣教手册、刻录光盘、培训演示及视频播放等形式,护士熟悉掌握专病知识后指导给病人。通过科内自查、护理部督查及专项培训考核相结合,对病人实施中医特色康复宣教明显提高,并于2012年10月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
2.3从整体观着手综合提高中医护理的软件建设根据医院等级评审检查要求,强化中医护理继续教育的频度与力度,借鉴他院培训经验建立护士培训手册及个人技术档案。护理部及部门制订中医护理培训内容及学时,要求每次培训做好记录并阶段考核,个人技术档案轮转科室延续培训及考核,年末个人技术资料汇总到护理部,使中医护理教育及档案管理上升一个台阶。护士长通过晨间提问、病例点评及查房等,使护士掌握了专科护理及专病施护特点,并运用望、闻、问、切等评估病情及书写记录,既锻炼护士系统观察病情和健康评估能力,也锻炼了护士收集、分析及归纳能力。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范文2
1.1中医护生来源缺乏二中医护理人才的充足是发展中医护理的关键而中医院校又是人才的主要来源。我院是中医医院海年来院实习的护生中几乎没有中医护理专业的汉新疆院校近十年中就没有培育中医护理人才,而我们院护理人员都是从西医院校毕业的基本上没经过系统的中医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医基础知识欠缺,中医护理三基知识及临证能力薄弱。
1.2中医院校办学无中医护理专业定向二目前中医院校的护理专业办学大多数是定位在中西医结合方向,也就是说学习中医的同时也学习西医的护理理论、知识与技能。由于总的学时数不多,为了满足就业市场需求适应医疗护理工作,中医护理课程的教学时数一般受到压缩这让学生对中医知识掌握比较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毕业后从事中医临床护理工作的能力。
1.3中医护理继续教育缺乏系统性二中医护理继续教育与专科护理岗位教育均缺乏规范性、系统性、实用性。如今崖国各地还缺乏统一的中医护理专业认证体系洛个医院进行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的起点、深度、广度及课程课目各不相同。有的医院把培训、考核的重点放在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上忽略了中医知识、技能的系统培训造成了护理人员在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时候缺少理论和技术的支撑这就形成了护理人员培训之后只是会做是不会运用的局面。
二、中医护理教育的发展展望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高速发展疾病谱发生了变化沐们的养生保健需求越来越高再加上昂贵的医疗费用等问题成为当前医学界面临的焦点与难点。中医护理因其浓厚的人文主义特色古老而又先进的护理知识理论简单而又实用的操作技术历史久远的养生保健方法在现在与将来的社会发展中肩着极大的发展潜力。在很多如糖尿病合并症、老年病、骨伤病、肛肠病、眼病等专科中,中医护理的运用能够有宽广的实践前景与发展空间。同时,随着医疗卫生体系的深入改革与社区卫生服务的有效开展使中医护理逐渐从医院发展至社区、家庭充分发挥其在老年病、‘漫性病、预防、康复、保健等方面的作用。
三、作为中医医院的护理人员建议:
①高等中医院校的护理学专业应成立教学联盟洪同改革和发展中医护理教育,探析培养的目标、教育方式、课程设置、岗前教育内容与评价体系等。
②各级中医护理管理机构与中医护理学会应充分发挥行政管理与学术带动作用,依据中医护理专业的特征与对护士知识、技术、能力的要求广泛开展护理专题研讨。
③积极主动地参与中医药的立法工作净取把中医护理的立法工作融入其中制定法规、规章与规范使中医护理事业能够向着健康、规范、科学、有序的方向发展。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范文3
为深入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层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中的优势和作用,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决定委托我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举办2020年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培训目标
通过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全面提升我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中医药专业技术水平,切实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基层的作用,让广大基层人民群众能方便享受到“简、便、验、廉、安全有效”的中医药服务。
二、培训方式
前期以集中理论培训与临床实践培训为主,后期以基层中医药技术指导为主。集中理论培训时间2天,临床实践培训时间2天,基层中医药指导每个镇至少1天。
三、培训内容
(一)中医适宜技术
以中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临床各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等为主。
1.刃针疗法
2.穴位贴敷技术
3.牵引技术
4.艾灸疗法
5.刮痧技术
6.拔罐(留罐、闪罐、走罐)技术
7.中药塌渍疗法
(二)中医康复治疗技术
以中医理论基础为指导,运用调摄情志、娱乐、传统体育、沐浴、饮食、针灸推拿、药物等多种方法的临床常见中医康复知识和技术。
1.室内简单康复方法介绍
2.脑瘫儿童的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3.腰椎病的康复治疗
(三)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传授中医中药养生保健知识和方法,积极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
四、培训安排
(一)培训时间:8:00-18:00
(二)培训地点:区中医医院大会议室
(三)基层中医药指导:由区中医医院负责落实,时间安排在2020年8月-12月。
五、培训对象
(一)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针灸、推拿、理疗、中医内科等专业中医人员。
(二)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选派1名医务人员参加培训。
六、相关要求
(一)培训师资由参加过“全省基层中医药人员技术培训讲师团项目”、“XX省中医药标准实施推广技术培训班”、“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专题培训班”等培训的县级师资承担。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师资队伍见附件2)
(二)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人员掌握不少于6类中医药适宜技术,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掌握不少于4类中医适宜技术。
实践培训结束,我局将托区中医医院组织对所有参训学员进行考核,考核分为理论综合考试和技能操作两部分,理论综合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技能考核采用现场操作方式进行,两项均采用百分制,成绩均在80分以上者为合格,并发放培训合格证书。区中医医院做好各项资料的收集、存档。
(三)各镇(中心)卫生院、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做好所学中医药技术的推广应用与规范化操作,并定期对辖区内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进行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及考核,区卫健局将不定期进行工作督导,并将各单位临床诊疗技术开展情况及培训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范文4
1中医外科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与分析
中医外科学在我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自西医外科学进入中国以来,中医外科学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目前,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5年以来培养了约100名中医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我们调査发现,在理论学习中,部分研究生对中医外科学的投入学习时间不够,将过多时间投入西医外科学的学习中,普遍存在中医外科基础理论知识薄弱、兴趣不足问题。在临床轮转实习方面,多数研究生存在中医理论知识与中医思维能力不足、实践能力差、独立解决与处理问题能力不足、不能够独立值班、缺乏主动学习及临床经验总结的习惯、科研能力薄弱等诸多问。
造成以上现象的出现,除了与学生自身问题相关以外,更重要的还是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问题。第一,对中医外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理论课程设置课时过少,尤其是中医外科学基础知识课程设置过少,造成很多研究生的中医外科基础理论知识不足。第二,对研究生的临床实习重视程度不够。医院科室对研究生临床轮转实习的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第三,对研究生的日常与出科考核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第四,对研究生的中医临床思维培养不够重视。第五,对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训过少。第六,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不足。
2对策与建议
2.1加强中医外科理论知识水平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中医外科理论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临床实训的效果。当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始临床实习前,中医外科教研室可以安排相关科室有经验的高年资中医师讲解中医外科学的相关课程,如周围血管疾病、皮肤疾病与性病、男性疾病、乳腺疾病、肛管直肠疾病。另外,当研究生临床实习时,各临床科室可以每周安排时间作科室讲课,由科室高年资医师讲解中外基础知识及相关疾病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提高学生的基础理论水平。当科室进行临床疑难病例讨论、会诊、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以及临床专题讲座等业务学习与讨论时,要求研究生参加,并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科室每1-2周必须组织研究生进行病例讨论,提前给学生要讨论的病历内容,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然后进行讨论,最后带教老师进行总结。
2.2加强对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 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医院可以安排实习前岗前培训,经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合格后方可安排进入医院实习。培训内容包括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常见临床操作技能(内科四大穿刺、外科无菌操作)、全身体格检査、医德医风和医患沟通及医疗卫生法规等。通过实习前岗前培训,有利于加强专业型研究生临床能力意识的培养,使其逐渐适应临床实习工作。当研究生开始实习时,建立导师与实习科室带教老师联合培养的方式,按照一对一原则,即一位高年资医师负责一位研究生的方式,提高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实习开始时,每科室要求轮转至少3个月以上,刚开始要求研究生适应1-2周时间,按照住院医师的要求,每位研究生主管3-5名病人,髙年资医师可指定低年资医师负责该研究生的日常培训工作。根据研究生的实际能力,安排研究生参与临床值班交班工作、单独接诊病人与处理病人工作、医嘱处理、病历书写与整理工作等,锻炼研究生的临床处理常见病与危急重症的能力。
安排研究生跟师出诊,尤其是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名老中医、广西名中医以及有多年临床经验的高年资中医医师,并要求研究生积极总结带教老师的中医临床经验,发表相关临床文章,同时完成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工作登记表。在病房实习时,要求研究生能够完成收集病史资料及病历书写,带教老师及高年资医师认真把关、认真指导研究生完成病历,并对病历进行修改。按照三级医师制度,每天査房时要求研究生汇报病人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病人最新病情改变、下一步的初步诊疗方案以及新接诊病人的病史等。带教老师可以在平时的临床工作中对研究生进行临床技能的培训与指导工作,例如外科的无菌操作,带教老师可以亲自为学生做示范,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指导学生进行操作。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各种院内组织的相关技能培训及中医学术讲座,以提高临床技能,培养中医临床思维能力。
2.3重视考核工作 合理的考核机制有利于调动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建立统一的考核工作,即科室的日常培训考核及出科考核工作、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毕业技能考核工作,建立医院、科室、导师共同参与的机制,这样既有利于教学管理部门的研究生培训工作,也可使研究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加强主动学习的意识;同时,亦可使导师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进而提高临床能力培训的效果。考核内容包括中医外科学基础理论,病历书写,临床实际能力考核,临床思维能力考核等主要内容。带教老师现场要求学生对病人进行病史收集,详细的体格检査,包括病人舌苔脉象等资料。完成病史资料收集以后,要求学生按照我院中医住院病历书写要求完成病历书写,带教老师可根据书写病历实际情况进行评分。门诊科室要求学生书写中医门诊病历,包括中医诊断、治法、具体方药等。对于临床实际能力的考核,各科室根据实际情况,要求研究生完成科室常见临床技能的操作。另外,所有科室均应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考试,目前,我院每个科室均有自己的题库,出科考试试题应包括一定分值的主观题。同时,医院教学部定期进行教学査房,各临床相关教研室协助并参加考核工作。考核人员由主管教学的医院领导、具有高年资职称、有丰富临床带教经验的中医医师担任,教学部主要对研究生日常培训工作进行考核,包括教学査房、病史汇报、临床病历资料的讨论、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教研室做好记录,作为学生日常考核的一部分。日常教学查房时,各科室选取典型病例资料。另外,在教学査房之前,学生要提前熟悉病例,教学査房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碰到疑难问题时,可以当场提出,也可以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带教老师现场解答,以培养学生应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的能力。
目前,我院已经对专业型研究生实行中期考核,即研二第二学期进行中期考核。我院研究生中期考核大致参照医师资格考试的内容,内容大致包括外科技能操作(无菌操作,缝合打结,换药,穿脱隔离衣,急救处理等),心电图与X片的判读,科室的临床技能考核,中医外科学理论知识的考核,同时要求技能考核不合格者再次进行培训。对于科室技能考核,教研室安排专人对研究生进行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典型病例分析与答辩,侧重考核研究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
2.4加强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训和导师的指导工作 我院专业型研究生多在临近毕业时候才发表相应科研文章,而且发表的杂志多为国内省级普通杂志。经调查发现,多数研究生反映自己的科研能力较差,部分导师无科研课题,学生无法参与科研研究,还有一部分研究生存在抄袭的现象。在我们的临床实际工作中,进行临床试验观察、临床药物研究、临床经验总结等工作时,均要求临床医生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以胜任科研任务。因此,加强对专业型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是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在研究生进行理论课程学习的同时,加强研究生科研能力方面的基础课程,同时教研室及导师也应重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在研究生进行开题报告会时候,教研室及导师应严格要求研究生。研究生选题应有一定的深度,尤其是中医外科领域的疑难疾病、热点问题、经验总结推广的临床研究,同时选题要新颖,具有实用性。当研究生进行临床试验时,导师应指导与关注研究生的科研工作。通过毕业论文的书写,要求研究生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为以后的临床科研打下基础。另外,医院与教研室应提高对导师的要求,积极鼓励导师申请科研课题,并积极开展科研试验,研究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
3总结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范文5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7月我院新入职护士58名,均为女性。其中本科8名,大专37名,中专13名。为西医院校护理专业毕业护士,未接受过中医系统培训的人员。
1.2培训方法
1.2.1成立中医护理规范化培训小组授课老师由护士长、护理骨干、主任中医师、主任中药师等担任,考核老师由护理部主任、3~5名护士长组成。
1.2.2制订中医护理规范化培训方案由护理部培训组根据《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的要求,制定规范化培训方案,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培训课程以院内培训与科室培训相结合。院内培训以定期理论讲座和操作技能培训、模拟情景演练为主,科室培训以一对一带教、护理查房、晨会提问、临床实践为主。
1.2.2.1院内培训(1)理论讲座。统一购买中医护理本科教材,每周1次组织授课,聘请资历较高的主任中医师、中药师或中医护理专业毕业的高年资护理人员担任授课老师,内容为中医基础理论、常用穴位的定位、辨证分型、中药学、专科(专病)中医护理常规、中医护理健康教育、中医护理临床路径、中医辩证施护、中医特色护理在临床中的运用等。(2)操作技能培训。选定了穴位按摩、中药熏洗、刮痧、耳穴压豆和艾条灸等共8项中医传统技术操作作为培训内容。每月组织2次集中操作授课,由专职操作培训老师演示护理操作过程,讲解操作要领,适应证、注意事项等内容,同时制作8项中医操作VCD作为学习教材。(3)定期模拟情景演练。每月取专业素质突出、操作流畅、沟通能力强的护理骨干任培训老师进行演练示范,再由新入职护士分组练习,并且让其轮流扮演“护士”及“患者”的角色,使新入职护士如实地感受到操作的整个过程。练习时循环播放该实训操作的VCD光碟。通过反复观看和操作,使其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效果。每次演练结束后由新入职护士进行自我分析,再由培训老师进行客观分析指导,特别强调评估的技巧和沟通指导的重要性,注重培养护士关爱患者,从患者角度移情思考问题的习惯,训练指导规范操作的能力。(4)中医护理病历书写讲座定期在院内、科内开展。教会新入职护士通过记录反映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生理需要以及对患者实施有中医特色的整体护理过程的真实护理效果和动态记录。将规范护理文件进行示范,同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书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帮助护士提高护理文件书写水平。
1.2.2.2科室培训(1)一对一带教。选择取得护师职称3年以上,热爱护理工作,要求上进,在知识、技能和观念方面均突出,有较好的沟通技巧和教学能力的临床护士作为临床带教老师,新入职护士在老师的指导下分管2~3例患者,学会运用中医四诊方法,采集病史,了解疾病发病原因,进行整理、分析对比、推理确定辩证分型,从而提出护理诊断,确立护理计划,进行辩证施护。(2)晨会提问。护士长利用每天晨会后5~10min对中医护理的重点内容及知识薄弱点进行提问。(3)中医护理查房。每月选择危重、疑难、大手术、中医单病种、优势病种等患者进行中医护理查房,由新入职护士负责采集病史,做好病历及相关知识的复习和预习及做好文献资料的查找工作。内容包括病例简介,中医四诊检查,分析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提出护理问题给予辩证施护。在辨证施护中,重点从情志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中医护理操作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1.3评价指标
于2012年7月(培训前)及2013年6月(培训1年后)进行评价,包括理论操作考核、中医护理应用能力及中医临床综合能力等3个方面,评价指标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评价细则(试行)》《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和《中医护理学基础》等要求自行设计评分表,(1)中医理论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自行设计2个项目,每个项目为100分,取平均分比较。(2)中医护理应用能力评价自行设计10个项目,每个项目满分为10分,取平均分比较。(3)中医临床综合能力评价自行设计5个项目,每个项目满分为10分,取平均分比较。
2讨论
2.1中医护理规范化培训的必要性目前中医医院的大部分护理人员毕业于西医院校,基本上未经过系统的中医基础知识教育。而且她们在思想上接受了西医理论体系,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相比之下中医理论抽象、模糊,使护理人员倍感晦涩难懂,从而使护士缺乏学习中医护理技术的主动性。据报道,中医院护士对中医的态度积极,但中医知识的正确率只有67.42%,因此医院管理部门应给护士提供学习中医知识的机会,加强中医继续教育再培训,通过规范化的培训有助于新入职护士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及护理操作技术,避免了在中医医院工作产生的压力与反感,有利于中医护理的实施与开展。
2.2护士的中医临床应用能力明显提高规范化的培训以中医学整体观念为指导,着力培养护士运用中医理论进行临床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技术操作等方面的能力,培训时强化了危重病、疑难病、新入院、大手术及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患者的病情观察和辨证护理,加上培训老师的个体化指导,护士间互动式学习,使护士进一步了解了中医护理知识,使自身知识结构不断完善。培训后护士的中医护理理论、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培训前,中医临床护理应用能力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满足了护士的学习需求,有利于护士的综合素质提高在对新入职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中,把院内讲座与科室培训相结合,加入情景模拟培训方法,通过指导老师的言传身教,便于新入职护士更好地领悟书本知识和指导老师所教的内容,在中医护理技能、观察交流能力提高的同时,加深对中医护理专业的认可度;一对一的临床带教采取言传身教的方式,负责对新入职护士在辩证施护、中医健康教育指导、中医护理操作的运用、护理服务及沟通技巧等方面进行传帮带,使新入职护士开阔了学习视角,规范了服务技能,更新了服务理念,提高了沟通能力;通过中医护理查房让新入职护士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运用情志护理、饮食调理、生活起居、四时养生等健康教育手段,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促进了中医特色护理工作的开展。提高了患者对中医护理服务的认可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范文6
【关键词】中医认证 专门用途英语 教学实践
一、中医学专业认证和中医英语发展的国际背景
中医学专业认证是国家教育部依据《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暂行)》对中医学教育状况进行全面客观“诊断”、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明确中医学教育改革方向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学校中医学教育的创新发展和提高中医人才培养质量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医认证服务于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及其产业发展,服务于区域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中医药国际化和全球化。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在世界各国不仅逐渐得到认同和欢迎,而且已有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中医英语人才的缺乏,中医药尚未得到西方各国政府的足够重视。因此,要促进中医药产业在世界各国的健康蓬勃发展,高等医学院校培养具有医学专业知识和较强英语交际应用能力的医学英语人才势在必行。
二、对中医英语存在的认识上的误区
目前,很多中医院校只关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英语竞赛成绩获奖率。并把它们看成是衡量英语教育成败的标准。单一认同英语的工具性和功利性,忽视了高校英语教育的学科性、专业性和人文性。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片面强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只开设一些专业方向课程而忽视了语言基本功训练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在中医院校片面追求过级率和获奖率是对中医学本身的特点和对外语教育的特点认知模糊所造成的。一方面,中医学从专业上来讲,被认为是“国粹”,不需要用英语去检索搜集文献资料和拓宽专业知识。学生工作以后用英语的机会很少,出国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更是微乎其微,所以学不学英语对中医专业的学生影响不大。另一方面,模糊了外语教育的工具性和素质性。外语教育培养学生汲取国外信息和交流信息,扩大视野,吸纳世界优秀的文化科技成果。如果仅仅把英语看成一门工具是培养不出来上述能力的。
Flowerdew和 Peacock(2001)曾指出:英语已成为国际上各学科研究成果、科技文献和学术交流的国际通用语,不管这所大学的教学语言是英语还是母语,只要不想与国际学术社会隔离,一个合格的本科大学生都必须有能力用英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了解本学科的国际前沿最新发展。在中医英语教学中,中医学科知识的英语学习不仅仅是对科学知识的获得和积累有直接的推动作用,更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所以,对中医英语的认识要放在国际视野的层面上,不能仅仅认为它仅仅是中国特色或者中医的东西。
三、专门用途英语
大学英语语言教学按照用途,可以分为大学通用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大学通用英语被称作传统普通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EGP),它的教学是“以一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为其主要教学内容,其教学水平的检验通常定位在学生对英语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欣赏能力上”。它针对性不强,也不能满足人们用英语开展某些特殊领域的教学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ESP)是一N以“语言学习为目的的服务性教学”(Pobinson, 1989),具体地说,它是以学生的学习目的和交际需要来指导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她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在一定的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和大学通用英语相比,专门用途英语更有满足特定行业或职业需要的方向性。经受过良好ESP培养的学生在将来从事的职业和领域里,比那些只接受过EGP教育的学生能更准确,更有效胜任工作。
根据《广西中医药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及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区域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学校中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具有较强的传承能力与创新能力,并未他们将来在中医教育、科研、对外交流、文化传播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作为ESP的一个分支,中医英语教学目的是经过基础英语阶段的学习之后,继续巩固和不断提高英语的语言能力,掌握中医英语的基本特点和表达习惯,搜集中医专业的文献资料,拓宽专业知识,培养用英语从事医学的学习研究、实践以及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促进行业的发展。
四、高等中医院校中医英语教学实践研究与探索
1.课程设计。《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4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门专门用途英语,中医英语也有着它特殊目的和特殊用途,其课程设计就要考虑学生的特殊要求,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展课程设计活动。这一点和《方案》是一致的。一般中医院校英语课程的设置也形成了大一大二实施大学英语学习的的局面,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基础能力,三四年级开设与中医专业相关的英语课程,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如果学生在语言基本知识不牢靠,就很难消化和吸收中医英语专业知识。在这种情况下,中医英语类课程的开设就仅仅是用中文翻译中医基础知识,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就被忽略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国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深入开展,很多中医院校不断总结以往的实践经验,不断修改教学大纲和课程设计,已达到教学目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一课程设置还是存在许多代表性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设置缺乏连续性。只开设了一或两个学期,学生只能入门,却无法深入、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医学院校的英语专业就是一边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和文化人文知识和医学专业知识,两者不能有机结合,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本科阶段无法打下扎实的基础,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更不利于研究生阶段的医学英语的相关学习。
(2)课程设置缺乏目的性。专门用途英语的目的在于满足学生对特定领域的英语技能的需求,而不是将专门用途英语和双语教学混为一谈或者认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大同小异。在设置中医英语类课程的时候,很多老师和高校的行政人员没有意识到中医英语作为一门专门用途英语是为了满足学生在特定领域英语技能需要,即在中医诊疗领域用英语进行交流和阅读外文期刊了解国内外中医发展动态的一种技能和能力,而是将中医英语仅仅作为一种中医和英语的简单结合,通过中医英语的学习让学生们掌握点基本的术语和表达法就可以了。他们会将一些实用的必修课设置成选修课或是缩短中医专业英语学习的学时。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学生要么觉得课程枯燥不实用,缺乏重点,要么觉得学时太短学不到什么有用的知识。因此学习积极性严重受挫。
(3)课程设置时间分布不合理。专门用途英语的根本目标在于提升特定领域内的语言技能,特色在于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相结合。作为一门专门用途英语,中医英语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中医领域内的语言技能,其特点就是将英语语言与中医专业知识的结合。很多医学院校在本科阶段前两年设置了体系完整的基础课程,由于学生到了大三、大四面临着考研、找工作和写论文等问题,没有时间学习相关知识,因此作为重点的中医英语只用一年的时间来完成。学生在学习量剧增,就业压力打的情况下进行中医英语的学习,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根据《方案》的要求: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院系必须注重课程计划和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体现加强基础、提高能力素质、发展个性的原则。医学英语作为一门必修课,要注意学时的足够,课程的连贯性;学时的设置要考虑师资因素。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的意愿和需求,分类,分阶段进行教学。笔者赞同中医英语的分阶段教学,但是在课程设计上不要那么泾渭分明,大一大二亦可以开设基础英语和一般用途的中医英语,一般用途的中医英语可以开设中医英语口语、听说和简单中医知识的英语阅读之类的课程。学校可以开设《医学英语视听说》《外国医学影视经典赏析》等医学英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三大四可以多开设些中医类英语课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文献检索和归纳整理的能力。比如《医学英语词汇解析》《医学论文写作》等课程。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基础大一大二的学习,不仅扎实英语基础,对一般用途的中医英语有个大致的了解,培养对中医英语的兴趣。到大三大四接触到中医英语的时候不会感觉突兀不适应。中医英语在人才培养需要、学生就业升学实施循序渐进分层次培养和分级教学。通过此类课程的学习达到培养“有一定医学专业知识和英语基础知识和交际应用能力”这个总目标,实现《方案》里面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
2.师资。从教师层面上来说,我国中医院校从事医学英语的老师,大多数是英语专业毕业。在医学院校他们承担着繁重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医学知识缺乏,进修经历有限。在中医英语的教学中自认医学知识缺乏,实际教学中讲授语言多于鞯葜幸叫畔。学生在学习中医英语的过程中学而不获,挫伤了学生学习中医英语的积极性。其实,与大学英语教学相比,中医英语在教学内容上有其特殊性,但是两者都是在提高英语学习者获取信息知识的水平,满足学习的需要。所以,对于教授大学英语的教师,不必要像医学专业教师那样系统全面掌握医学知识。扎实的英语语言技能和教学技能方法在一般用途中医英语的教学中更为重要,更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取得教学效果。
根据《方案》要求,近三年广西中医药大学制订了《师资队伍“十二五”规划》,为教师的培训设立专项基金,为教师进修、学习、交流培训提供保障,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机会。英语老师通过培训巩固英语基础、积累中医学科专业知识,并将两者有机结合,走出一条有特色的中医英语之路。
作为一门专门用途英语,中医英语之所以出现这么多的问题是因为目前对其研究和认识不是太深刻,存在很多误区。英语教学实践与探索中存在一定的误区。结合广西中医学大学中医认证为背景,从课程设计、师资和教学三个教学实践方面研究和探索一些代表性的问题。进一步理清中医专业培养目标,促进教学管理者和医学英语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和中医学科知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的网络平台,促进中医教材质和量的提高、中医知识的普及、把握中医发展方向。中医英语的发展能促进中医药对外贸易和交流,传播中医文化,增强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许谨,孙宏.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公共医学英语教学改革现状述评[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3):482-484.
[2]赵跃君.医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7):9-10.
[3]徐育年,孙晓玲,侯建人.医学英语教学的评估理论和指标[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