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银行业务发展经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银行业务发展经验范文1
关键词:南京银行 中间业务 发展 调研
基金项目:安徽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01年6月颁布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暂行规定将中间业务分为三大类:形成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的中间业务;与证券、保险业务有关的部分中间业务;不形成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的中间业务。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大力发展中间业务能为南京银行增加营业收入与利润,规避资本管制,可降低南京银行的经营风险和运营成本,有效地防范和转移风险,实现银行的多样化服务,以满足广大客户的需求,有助于增强南京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为银行增加信贷资金的来源等,所有这些都表明了南京银行开展及重视中间业务的必要性。
一、南京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南京银行成立于1996年2月8日,是一家由国有股份、中资法人股份、外资股份及众多个人股份共同组成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南京银行目前注册资本为29.69亿元,下辖8家分行,80余家营业网点,拥有员工约3000人。2010年,南京银行被中国《金融时报》和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评为“年度最佳中小银行”。至2011年,南京银行拥有价值2.19亿美元的品牌价值。2011年,根据英国杂志《银行家》显示,南京银行在全球1000家银行中排名第273位。南京银行经营范围包括: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买卖外汇,承销政府债券,收付款项,办理票据业务,办理国内结算,从事同业拆借和提供信用证服务等。(图1)
根据南京银行2012年度报告数据显示,南京银行2011年实现净利润32.12亿元,同比增长38.97%;2012年实现净利润40.13亿元,同比增长24.94%。由表1数据可以看出,2012年,南京银行总收入中,贷款占46.75%,资金业务占33.77%,手续费仅占5.32%。在南京银行的收入构成中,利息收入是主要来源。同样的我国商业银行业务主要仍局限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利息收入是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最大的风险温床。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相比,中间业务的收入主要由各种银行业务的手续费和服务费构成,中间业务的收益率非常可观,而且风险很低,一方面,银行不需要支付存款利息,另一方面,银行也不需要承担贷款无法收回的巨大风险。由此可见,中间业务是未来南京银行发展的新的利润增长点。
根据南京银行2012年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南京银行中间业务净收入9.25亿元,较上年增加1.95亿元,增幅26.71%,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0.15%,较上年增幅0.37%。其中顾问咨询费实现收入1.82亿元,同比下降12.73%;业务实现收入3.67亿元,同比增长39.46%;结算业务实现收入1.90亿元,同比增长72.98%。2012年南京银行中间业务净收入构成具体分布情况见表2。报告期内,共发行“金梅花”、“珠联璧合”和“创富”系列人民币理财产品30期1329款,发行量累计1384.96亿元,同比增长107.08亿元。与上年相比,2012年南京银行中间业务净收入增加,占营业收入比重增加,表明南京银行已经开始意识到中间业务的重要性,但是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图2)
以上简要的描述了南京银行近几年在中间业务方面的硬实力和发展现状,下面来看看南京银行中间业务在软实力方面的贡献及发展意义。
广为人知的是,领土扩张往往是一个国家繁荣强盛的必经之路,银行也同样如此。苏沪一带的发达城市给南京银行的发展以有力支撑,自建行以来,南京银行在省内外迅速开拓疆土。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为了满足广大客户对中间业务需求的持续增长,南京银行必须对中间业务进行发展和创新,对信用中介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同时,南京银行的这种举措使得人们的理财观念加以提高,从而使得大众生活更加方便、快捷、高效。南京银行创新发展中间业务有利于提高其资本充足率和增加其资产的流动性,有效地大幅降低了经营风险,使得资本负债结构得到改善以及经济效益得到提升,能够带动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从而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南京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
虽然南京银行中间业务同比增长较快,并且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南京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中间业务比重小
南京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10.15%。据统计2000年,美国花旗银行等20家大银行中间业务所占比达到70%以上,德国银行收入的60%以上来自中间业务,香港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22%。由此可见,南京银行在中间业务在投入上与外资银行有很大差距。
(二)中间业务品种单一
在品种方面,2012年南京银行中间业务由业务、结算业务和顾问咨询业务三种业务构成,品种较为单一,经营范围相对狭窄。
根据2012年年度报告显示,中间业务净收入9.25亿元,其中业务实现收入3.67亿元。由此可见,2012年南京银行中间业务以业务为主,占中间业务净收入的39.68%,大部分聚集在发行、兑付、承销政府债券、收付款项及保险业务等简单但缺少专业技术成分的程序方面,业务长期持续发展能力较差,范围限制较多。
在创新方面,虽然南京银行在中间业务品种创新开拓方面已有了不错的成绩,比如黄金交易业务,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金梅花-汇得利”业务,但是相比西方国家商业银行日新月异、层出不穷的中间业务产品,其涵盖、结算、担保、融资、咨询和金融衍生等众多领域,南京银行以及我国其他城市中小型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品种创新方面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三)中间业务收费不合理
中间业务收费不合理是一种在报告数据中不容易体现的现象,但却是一种在实际经营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我国,中间业务被许多商业银行视为一种吸纳客户的竞争手段,形成了一种随意收费、少收费以及不收费的恶性竞争现象,养成了广大客户无法接受中间业务手续费的观念。南京银行目前的中间业务收费没有统一标准,而且收费过低,导致在实际经营中中间业务的成本大于收益,特别是人民币结算业务收费标准长期未调整,严重偏离市场成本,从而致使中间业务一时不能为南京银行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严重挫伤了南京银行中间业务开发的积极性。
三、南京银行中间业务存在问题的成因
目前在市场经营环境方面存在着诸多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不利因素,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中间业务快速健康发展。这些不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外部环境制约
外部环境对南京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制约主要表现为政策制约。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发展的政策依据不足,定价政策不完善。到目前为止,人民银行及有关部门未对中间业务收费标准进行系统、明确的规定,对中间业务的收费缺乏统一明确的约束。另一方面,分业经营政策使我国商业银行不能从事相当一部分资本市场上的中间业务,如信托和租赁业务。
(二)内部自身缺陷
1、中间业务发展意识不强
长期以来,南京银行以存贷款业务为主,把中间业务作为“副业”,没有能够有效地运用中间业务创造效益、分散风险和改善资本负债结构等一系列的作用。在实践中,银行从业人员对中间业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够,银行对中间业务缺乏统一规定,缺乏有效的激励制度,导致银行无法及时掌握市场变化,把握发展机会,员工对待中间业务的积极性不高,金融品种开发较为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南京银行中间业务的长期发展。这就是南京银行中间业务比重小的原因之一。
2、科技和人才制约
一是中间业务服务的科技含量不高。国外银行业中间业务的服务手段科技化水平高,大通银行凭借其强大的市场推销能力和支付系统在银行卡方面取得了庞大的服务费收入;相比之下,南京银行的中间业务服务手段相对落后,科学技术含量较低,具体表现在缺乏科学、健全的核算体系,缺乏快捷、高效的结算、支付系统、通讯网络以及计算机应用软件配套能力较差。南京银行在中间业务方面的科技支持力度还有待提高。
二是高素质管理、营销人员极度缺乏。中间业务属于知识密集型业务,需要懂业务、会管理、善经营并且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而经调查,目前南京银行从事中间业务的人员,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参加培训的机会也少,工作经验不足。南京银行现有的职工队伍素质与中间业务发展的需求相差较大,制约了以技术含量高为特点的中间业务的发展。
3、中间业务营销不足
虽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有的中间业务品种不少,但大家了解的中间业务却寥寥无几,这就说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营销力度远远不够。商业银行营销战略是商业银行为了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进行的经营活动的总体安排。显然,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还没有深刻认识到中间业务营销战略实施的必要性。我国商业银行正在从传统营销观念转变为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艰难而又漫长的过程之中,但整体看来,我国商业银行仍然持有陈旧的营销观念,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四、解决策略及建议
与西方发达国家同业相比,南京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状况存在很大差距,同时这也说明南京银行中间业务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无论是品种还是规模都具有庞大的市场潜力。在固定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南京银行应该尽快转变经营观念,从思想、战略、目标及方式上寻找有效策略,从而实现中间业务的大发展,使得南京银行的综合竞争能力得到提高,加快南京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步伐。就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企业经营意识
南京银行应当从战略角度来看待中间业务,正确地认识到中间业务作为支柱性业务能够给企业带来良好企业形象,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综合竞争能力的增强等作用,以及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而不是将中间业务作为吸收存款的一种商业手段。以人为本实现经营观念的转变,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二)积极开拓银行业务
积极介入企业并购重组,为企业提供财务、金融顾问服务和相应的贷款;基金托管、基金管理;大力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将证券投资咨询、外汇买卖、投资组合设计与存款、融资、结算相结合,为个人提供“一揽子”服务,全面拓展零售银行业务。我国商业银行要研究创新本土化的中间业务新产品,扩大中间业务经营范围,丰富品种,以满足客户各种需求;对企业的融资活动、财务运作提供长期、全面、系统、专业的策划和建议,即财务顾问业务等方法。
(三)加大中间业务的科技投入
积极开发手机银行软件等高科技产品,提高中间业务的科技含量,为广大客户提供多形式、多渠道、高效便捷的电子化服务,不仅降低银行的服务成本,而且使银行业务更加快速、准确和便捷,从而加快银行从手工操作迈向现代化的进程。
(四)注重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由于中间业务涉及领域广泛,如金融、财政、法律、税收等方面,需要大批熟悉金融市场业务,了解市场法则,善于洞察客户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南京银行可以在内部公开选拔,挑选合适的人从事中间业务,并对他们进行中间业务、外语、计算机、公关艺术等较高层次的专项培训;实施业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建立中间业务的激励机制,并辅之以较高的物质待遇,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南京银行在人力资源上不断优化配置等。此外南京银行还需要积极引进熟悉金融数学和金融工程学的专门人才、市场营销、电子网络专家等复合型人才。
(五)重视中间业务的营销
了解客户需求, 加强市场调查,不断开发新品种,积极引进金融超市,引进“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客户为中心,改变传统的银行与客户之间的沟通方式,使客户在一个门市便可以办理所有个人金融业务,并能够得到优质、安全、高效的服务,从而增加公众对中间业务的认识和了解,在一定时期内形成南京银行自己的客户群体。增强银行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客户评价体系和客户举报渠道,加强监督管理。
加强网络营销和数据库营销,健全包括功能、流程、关系在内的“三维”营销体系,使中间业务安全、快捷和便利。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渠道进行广告宣传推销;上门推销,外勤人员直接上门推销并适时推出相应的金融产品、金融工具和服务项目;营业推广,现场演示。通过广告、公关、促销等手段,塑造中间业务产品的良好形象,使产品具有独一无二的特征,使客户产生拥有该产品的美好憧憬。一方面通过宣传使金融产品家喻户晓,另一方面通过宣传使客户了解各种服务品种的功能和特征。
采用中间业务分销渠道策略,银行借助分销渠道将中间业务产品和服务提供给顾客,而且克服因地区不同所形成的时间、地点、供应量等的差异,实现方式主要有ATM(自动柜员机)、电话银行、家庭银行和POS消费点终端四种分销渠道。
(六)坚持中间业务合理收费
银行收费的目的是促使客户选择一家银行,把双方的利益捆绑在一起,银行渴望同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培养其忠诚度。银行收取手续费是互利互惠的,银行会用增加的收入来开发新的金融产品、提供更加个性的服务,从而形成银行与客户双赢的良性互动。
五、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南京银行中间业务的调研分析,看清南京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清楚地认识到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发现其内在存在的问题,并力求为与南京银行类似的中小型城市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建议,促使其规范、快速、有序地发展。发展中间业务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满足公众的多元化需求,提高银行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接受央行的监督管理,改善政策法规,以及宏观的经济环境都与中间业务的发展息息相关,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参考文献:
[1]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年度报告,2011
[2]黎红梅.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03
[3]林广义.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D].华中理工大学,2001
[4]王安先.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
[5]杨峰.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研究[D].郑州大学,2007
[6]杨蕾.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探讨[D].安徽大学,2003
[7]胡庆康.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及其发展探讨[D].复旦大学,2003
[8]刘俊.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D].西南财经大学,2001
[9]冯茜.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D].天津大学,2006
[10]王欣涛.浅谈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现状及解决措施[N].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
银行业务发展经验范文2
[关键词]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
2001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进一步明确商业银行经央行审批后可以办理金融衍生业务、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信息咨询、财务顾问等投资银行业务。这使得商业银行在现有的政策和法律框架内探索投资银行业务拥有了巨大的实践空间和发展空间。
一、国内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重大意义
1.大力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可以更好满足客户的需要
近年来,人民银行、银监会相继推出信贷资产证券化、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办法、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等资本市场改革措施,股票市场的股权分置改革也稳步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为大型优质企业的融资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渠道和更低的融资成本。
这种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一方面,使得大型企业有更多的机会来发展自己,提高自身实力;另一方面,这些大型企业又需要更多和更好的金融需求,需要有实力的银行对其给予帮助和支持。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成为商业银行在新形势下满足大型优质客户需求、抢抓市场机遇的必然选择。
2.大力拓展投资银行业务,是增强商业银行竞争优势的需要
随着中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我国的金融市场对外完全打开,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市场,在方便消费者的同时,也对我国国内的商业银行造成不小的冲击。
随着外资银行的逐渐进入,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从事投行业务有利于增强国内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通过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可以拓宽收入来源渠道,实现收入多元化,提高风险规避能力;通过对客户提供存贷款传统服务的同时,满足客户融资、并购重组、上市财务顾问等多种需求,提高银行客户服务水平,增强对优质客户的综合营销能力;通过为企业提供财务顾问等投行业务,商业银行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为商业银行的定价、风险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等。
3.有利于实现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
面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国内商业银行需要调整其业务结构,实施业务转型以适应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业务转型主要是通过大力发展零售业务和符合未来综合经营的中间业务、增值服务,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来实现,而投资银行业务则是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具有占用资本少、风险低、收益高的特点。因此,大力发展投行业务成为当前商业银行实现业务转型、盈利模式转变的重要手段。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策略分析
1.平衡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和传统业务的关系
投资银行业务,是一项技术含量高、高附加值的业务,其直接效益体现在能够取得顾问费等中间业务收入,形成新的收入来源;其间接效益体现在能够促进商业银行占领新兴市场、竞争高端客户、营销优质贷款、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化解不良贷款和保全信贷资产等,带动并促进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发展。
因此,在兼顾投资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促进,实现各项业务发展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应将投资银行业务作为一项主体业务,注重和追求投资银行业务自身的发展,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形成依托传统业务促进投资银行业务发展,通过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带动传统业务发展的良性循环,才能真正体现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初衷。
2.以投资银行部为核心,建立与行内和行外机构的有效合作
投资银行业务的拓展需要与公司业务、同业业务、资金业务等部门进行有效的合作,以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综合优势,在竞争中形成合力。另一方面,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银行,大多在投资银行业务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和经验,我国商业银行在保证自身权利的同时,应该多向外资银行学习这方面业务,多开展一些相互交流学习的活动,借鉴他人的技术和经验来发展自己。
另外,投资银行部可与行外金融机构建立策略联盟,并借助其他金融机构的渠道和交易资格使客户能够间接参与各类金融市场的交易,以满足客户对综合性投行业务的需求。
3.提高投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塑造一支优秀的专业的投资银行家团队
投资银行业务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智力密集型金融中介业务,需要一支过硬的专业人才队伍作为支撑,所以,商业银行既要培养一批精通金融、财务、企业管理等知识的综合型人才,又要引进证券、法律、营销、IT通讯、房地产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为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奠定人力资源基础。因此,塑造一个具有“能力纵深”并具有合作精神的业务团队,是实现投资银行专业化和个性化服务的前提。
4.金融主管部门应完善法律法规,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但目前国内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仍是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金融主管部门应尽快予以完善,商业银行也应该规范自身业务,积极参与相关法规的讨论与建设。
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相融合,需要有效隔离风险。对于金融控股公司,可以根据其主要业务范围确定具体监管部门,负责对整个控股公司的监管,同时各个子公司监管部门负责对其范围内的监管责任,明确其业务范围,禁止一些风险大的业务。建立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体系,注意培养员工职业道德和风险防范意识,在业务流程上建立健全风险约束机制、建立内部防火墙,规范内核制度,积极研究创新改善和转换风险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尹毅飞: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重点研究.金融论坛,2004.12
银行业务发展经验范文3
关键词:私人银行;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一、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产生与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财富不断增加,高净值人群总量不断增加,该人群的财务管理和服务需求日益多元化,私人银行业务呈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私人银行最早起源于16世纪的瑞士,有着几百年的发展历史。私人银行业务是指向拥有高净值资产的客户提供个性化、综合化和私密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包括存款、贷款、个人信托、遗嘱处理、资金转移以及其他不向一般公众提供的金融服务。但是在中国,私人银行业务只有五六年的历史。2007年中国银行首先推出了私人银行业务,随后,招商银行与中信银行均设立了私人银行部门。截止到2012 年底,我国共有 11家中资商业银行开设了私人银行业务,为高端客户提供私人银行服务。
二、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迅速,但仍处于发展初期,与发达国家私人银行业务仍有较大差距。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1.分业经营管理限制
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该规定不但限制了中国境内的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能力,也限制了业务创新能力。中国境内的私人银行从业机构无法直接进行资产管理和全球资产配置,采用增加委托环节来突破企业经营的瓶颈,但往往导致了资产配置效率的下降和风险的上升。此外,不发达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以及严格的外汇管制使得客户的资产不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无法实现风险的分散与对冲。
2.产品趋同,创新不足
私人银行财富管理的魅力在于提供多样化的、个性化的、可供自由选择的金融产品和组合,这样才能吸引高端客户。我国私人银行业务主要是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服务,产品设计和开发主要集中于传统的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我国私人银行的产品与国际私人银行相比,同质化比较严重,创新不足,缺乏应有的特色。很多投资组合只是单一产品的简单叠加,而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衍生产品涉及甚少。财富管理是私人银行的主战场,单一的、标准化的产品是无法满足高净值人群对财富管理的需求的。
3.专业人才稀缺
私人银行强调对客户资产的综合管理能力,这就对从业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业人员除了需要具备专业技能外,还要对宏观经济、会计、税收、法律、心理等领域的知识有所掌握。国外的私人银行家曾从事过资本市场、投资银行、零售银行等多个领域的工作,具有至少十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我国私人银行部门的工作人员大都比较年轻,从业经验少,人生阅历不够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远不能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真正熟悉中国金融环境、熟悉海外市场、具有实战经验和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非常匮乏。人才的稀缺将使私人银行未来的发展受到制约。
三、促进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对策
1.改革分业经营体制
由于分业经营管理的限制,我国私人银行无法直接进行资产管理和全球资产配置,只能通过委托和产品集成来进行业务经营。一方面,委托的方式存在其固有弊端,如银行与合作方在风险文化上的冲突、操作风险下的权利与责任不统一等;另一方面,私人银行作为集成商而非研发商,无法主动推出创新产品,而现有的金融产品已难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个性化、综合性的财富管理需求。事实上,从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混业经营已经成为全球金融行业的整体趋势。混业经营的金融机构更能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有利于竞争。因此,我国应当尽快改革分业经营的体制,从而使得我国私人银行业务能够多样化和多元化。同时,应当加强监管的沟通协调,建立有效的监管协调机制,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以及金融监管的全覆盖,促进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及创新。
2.加快业务产品的创新
产品的创新是未来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趋势。私人银行只有提供多样化的可供选择的产品,才能得到高净值人士的青睐,才能满足客户多样化地需求。一方面,私人银行应当完善现有的产品体系,包括优化普通零售银行产品服务、根据特定市场设计产品、提供专业化的高端产品。另一方面,私人银行应当加强新产品的设计,拓展金融产品,丰富投资工具的种类,提供综合化、全能化、个人化的私人金融服务;积极探索与证券、保险、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其他非金融机构合作的途径;加强资产配置服务,根据客户的投资需求将投资资金在不同的资产类别中进行分配。
3.注重人才的吸纳和培养
目前,我国十分缺乏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以及良好的职业素质的从业人员,导致我国私人银行的业务还处于推动模式,离咨询模式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需要注重专业人才的吸纳和培养。可以通过对外重金聘请创新性人才,如从国际银行、国际基金公司、国际证券公司等引进行业专家,或把在外资银行工作多年的原国内银行的优秀人才再聘请回来。也可以从其他行业或学术界中聘请懂经济、金融、法律、税收等相关知识的专家做顾问,共同探讨私人银行业务发展问题。在引进人才的同时,还要注重人才的培养,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培训体系,培养和储备具有产品创新的研发经理、具有服务创新的客户经理、具有营销创新的销售经理和具有管理创新的高层经理,真正解决人才稀缺问题。
参考文献:
[1]戴维.莫德.全球私人银行业务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曹彤,张秋林.中国私人银行[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银行业务发展经验范文4
关键词:私人银行业务;国外经验借鉴;前景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6.066
1 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2007年3月,中国银行在北京、上海两地设立本土私人银行,是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开端。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高净值人群与家庭数目迅速增加,为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提供了强劲的发展动力。目前商业银行私人银行在中国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市场中占据着市场主导地位。我国商业银行面向高净值人群提供以银行理财产品和高收益产品为主的私人银行服务,发展非常迅速。2014-2015年,在12家披露业绩数据的私人银行中,9家的管理资产规模增速超过20%,其中2家的增速更是超过40%。私人银行正在成为银行零售业务甚至全行收入增长的重要引擎。
2 国外私人银行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2.1 发展历史悠久
欧洲国家与美国建国普遍较早,商业活动与财富积累促进了高净值人群的出现与增长,私人银行业务应运而生。国外私人银行大多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两次金融危机,提升了私人财富管理的专业能力,并更重视客户需求与风险管理。经过多年发展,国外私人银行开拓了广阔的市场,积累了庞大的客户量,使得私人银行能够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有利于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2.2 成熟的制度保障
国外私人银行重视和尊重资产的私密性,瑞士、新加坡等国家有专门的法律或协议保障客户的隐私权。国外私人银行业务发展较好的地区普遍税率较低,且缴税杂项较少。低税有助于吸引高净值人群在相关地区的投资意愿,增强该地区私人银行业务的竞争力。同时,国外较为成熟的监管环境有利于高端私人财富的管理活动的有序开展,其中新加坡和台湾地区制定了专门的行业行为准则和相应的注意事项,以明确经营条件、规范行业发展。
2.3 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国外私人银行注重对人才的后续培养,新加坡在2003年成立了新加坡财富管理学院,为本国私人银行业的发展培育能针对国内和国际客户服务的人才。私人银行业务有着严格的选拔标准,美国从业人员一般会拥有工商管理硕士、法律博士等学位证书和注册公共会计师、注册财务分析师、律师等专业的资格证书。长期的业务发展也培养了从业人员良好的职业习惯和素养,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赢得客户的信任。
3 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面临的问题及前景分析
3.1 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面临的问题
从外部环境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面临诸多不利因素。一直以来,我国在法律层面对于财产权和隐私权方面的重视不足,客户存在对安全方面的担忧。分业经营限制了私人银行为客户提供综合化个性化产品解决方案的能力,外汇管制限制了投资产品的数量与商业银行对境外投资的能力。我国虽没有资本利得税,但相关内容已被纳入所得税和增值税中,依然会形成税收负担。同时,我国私人银行业缺乏相应的行业准则和规范。从内部管理角度来看,私人银行内部的操作流程繁杂,内部人员良莠不齐,工作效率较低。高素质的专业人员的匮乏易引发管理上的风险,导致客户对于私人银行信任度的下降。在金融产品方面,创新能力较弱,同质化趋势明显,难以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在客户服务方面,仍以产品销售为主导,尚未建立起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尚未建立清晰的客户服务管理流程。
3.2 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前景分析
在外部环境暂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应凭借其在我国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积极主动的推动行业规范准则的形成。从多方面入手进行内部改进:首先,应加强对于优秀财富管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力度,用良好的薪资待遇吸引人才,以良好的培训体系和晋升机制留住人才。其次,优化平台系统,完善其内部管理流程,使私人银行业务各部门内部及与银行部门间工作充分协同,提升管理效率。同时,私人银行也应该提升自身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水平,加强产品创新,转变原有的产品销售为主导的模式,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从产品销售为主的服务模式向服务收费为主的模式转变,实现业务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徐文婷.我国商业银行私人财富管理业务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世界经济,2010.
银行业务发展经验范文5
【关键词】投资银行;业务发展;混合经营
引言
自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以来,我国商业银行选择了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策略,大胆尝试新的业务形式,突破业务发展障碍,迎来投资银行业务大跨步发展的时代。现阶段,由商业银行开展投资业务是我国混合经营的正确选择,促进商业银行混合经营方式的成熟,推动金融业的繁荣进步。
一、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意义
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将大大满足当代企业公司的多样化需要,推动我国金融领域的进步,商业银行的这种混合经营是当代金融业随着现代经济发展需要形成的一种新型行业,符合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要求,对促进商业金融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商业银行开展投资业务的必要性
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适应国际金融形势变化的必然选择,是应对融资格局变化和优化盈利结构的现实需要,是推进综合化经营和应对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是完善银行服务功能和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客观需要。随着支付宝的出现和普及,传统银行业面临巨大挑战,如果其业务主体还停留在贷款、清算等传统业务上,我国商业银行将大大落后于外资银行的综合业务,滞后于时展的浪潮,同时我国商业银行陷入了规模扩张和低水平同质竞争的瓶颈,为了尽快完善混合经营模式、适应客户需求的变化、健全银行服务功能、更好地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培育核心竞争力、适应国际金融业的变化发展,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无疑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也是正确的必然的选择,是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结果与要求。
(2)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的作用
自2007年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以来,投资银行业务饱受批判,这期间在我国的发展也倍受关注和争议,但其发展对经济金融带来的改变和好处却是不容置疑的。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深入和客户企业需求日趋多元化,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已经无法满足金融业竞争的需要,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有利于银行拓展新的盈利来源,更好地满足企业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提高竞争力,在银行竞争中占据主动,促进自身的发展进步。此外,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不仅对企业有重要作用,对个人的投资理财同样具有深刻意义,满足个人投资理财的多样化需求,帮助个人财产的增加和有效利用,加深人们对投资业务的认识和对财产的投资管理意识。
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面临的问题
面对世界经济金融的变化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开始学习先进的投资银行管理理念以适应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到2010年我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初具规模,但仍然处于投资业务发展的初级阶段,面临着诸多困难和矛盾。主要是粗放式的发展,缺乏专业性和独创性的投行业务风格。
从大的方面来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资本市场发展不成熟,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环境尚未成熟。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中发挥着基础作用,但目前的市场是不健全不完善的,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国内资本市场发育程度较低,缺乏流动性和透明性,进而导致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目标市场的选定不清晰,缺乏长期的战略指导和有效的监督管理,严重阻碍了投资业务的发展。
从银行角度来说,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与国际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对投资银行业务的认识不足。由于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在经营体制、运作机制、企业文化、业务流程等方面的差异,两种不同经营理念的业务在同一系统内要协调融合带来一系列体制、人员等问题,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经营理念和经验远远落后于国际,缺乏专业人才和技能水平,内部的运作机制和发展战略不健全,严重制约了投资业务的发展[1]。
从客户角度来看,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尚未改变对商业银行的传统认识,对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认知度不高,缺乏对投资银行业务和混合经营模式的系统认识,商业银行前期的宣传普及工作不到位,尚未获得相应的市场地位和市场形象,缺少目标客户群。从法律角度来说,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的相关法律文件不成熟,必须的法律框架仍处于不断构建补充之中,对投资业务的开展带来一定程度的阻碍。
三、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进一步发展措施
从世界银行的发展趋势以及商业银行的业务竞争来看,我国商业银行要积极尝试混合经营,紧跟时代步伐,大力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商业银行作为业务的开展主体,其自身投资业务的手段和措施是推动我国金融投资业务发展的主要动力,配合企业客户和法律规范的帮助,有利于促进投资业务水平的提高。
(1)提供高效运转的投资银行业务运作平台
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需要在内部建立高效运转的运作平台,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商业银行的原有优势,制定长期发展战略,将自身优势转化为自身的现实竞争力,与公司业务、资金业务等部门进行有效合作,逐步建立以投资银行业务为中心的有效合作关系,学习国外先进的投资业务知识和经验,提高商业银行投资业务的专业技术水准,加强与政府、企业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组织的联系,大胆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制定发展战略和市场竞争战略,做好客户定位和战略合作伙伴的选择,促进投资银行业务运作水平的提高,推动银行金融的不断创新发展[2]。
(2)构建与投资银行业务相适应的监督管理体系
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作为金融业无可避免的投资风险是其中的一大难题,与投资业务相适应的风险管理体系充分显示出其构建的必要性。建立统一的金融监管框架,实现对金融控股公司跨产品、跨机构、跨市场的业务监管,既促进金融创新,又增强金融控股公司的活力,实现风险控制的专业化[3]。在商业银行内部建立有效的“防火墙”制度,减小金融风险的传染,防止因一项业务的失败而拖垮整个银行,同时建立全面严谨的操作风险的管理系统,提高识别、防范、控制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增大投资业务信息的透明程度,对资本计算和工作流程予以监管,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外部约束,使金融风险的产生、传染和扩大减少到最小程度。
(3)其他相应的配套措施
除了投资银行业务运作平台的构建和运作流程的制定以及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之外,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也极为重要与紧迫,我国现阶段这方面的人才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足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因此要大力加强投资人才的培养,学习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除了商业银行内部建设之外,外部环境的督促也起到巨大作用,加强审计监督制度的建立,确立相应的制度法律建设,推动宣传教育,改变人们和企业对商业银行的传统认识,推动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发展。
结语
高效运转的业务运作平台,规范的业务流程,专业的人才队伍和考核刺激制度,准确的客户定位,良好的产品开发和业务创新机制,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有效的审计监督制度等等都是我国商业银行适应企业需求与市场竞争采取的有效措施,促进投资业务混合经营模式的开展,推动我国银行金融的混合经营与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武鼎义.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策略研究[J].吉林金融研究,2012,(07):7
银行业务发展经验范文6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监管法规不断改进,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和加深,我国发展私人银行业发展已具备了良好的市场基础和金融环境。
1、私人银行业务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潜力巨大
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全球财富报告》显示,中国内地拥有百万美元金融资产的家庭数量已从2001年的12.4万上升到2006年底的32万,跃居全球第五,仅次于美国、日本、英国和德国。同时,中国市场现有65%的所有资产是以现金的方式持有,是世界上现金持有率最高的国家。2007年12月5日,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私人银行与财富管理论坛活动中,人们再次将视线注视到了私人银行这个话题上来,目前中外银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争取已有高净值客户、发展和挖掘潜在的客户。
2、外资银行的广泛进入,给中资银行带来了许多值得借鉴的发展私人银行的经验
外资银行在传统银行业务和新兴银行业务方面都具有丰富的经验,金融全面开放必将打破中国银行业的低效率均衡,引进外部战略投资者成为中资银行在变革过程中选择的可行性路径,目前我国已有20家多中资银行先后接受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等多家外资金融机构的入股,在改变单一股权结构、提高了自身经营水平的同时,进一步做到了与国际接轨。通过与外资银行的深入合作,国内银行业的经营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将从传统上过分依赖存贷款利差而生存转为更注重金融产品的多元化发展并更注重私人银行业务的开拓,在一定的程度上缩小了我国与发达国家在金融服务水平上的差距。
3、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消费者需求多元化
同时,激烈的市场竞争等多种力量的共同推动,金融综合经营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加强了非利差收入业务的拓展,许多银行都纷纷组建了金融租赁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开展多元化经营业务。理财业务、现金管理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衍生金融业务等得到快速发展,资金运用渠道日益多元化,综合化经营进一步显现,这些做法在某些程度上恰恰迎合了对私人银行业务全能化、复杂化的要求,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必将成为国内银行提高自身竞争能力与获利能力的有效途径。
4、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投资范围扩大了私人银行的业务范围
近两年,中国银监会逐步调整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相关政策,允许商业银行代客投资,并已与银监会签订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监管合作机构监管的股票市场,以及上述境外监管机构所批准、登记或认可的公募基金。截至目前,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的境外投资范围扩展至香港、英国、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2007年底,共有23家中外资商业银行取得了开办代客境外理财业务资格。这对于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来讲是一个好消息。
二、国内发展私人银行业务面临的挑战
富裕人群的急剧增长给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带来诱人的发展空间,但我们不容忽视与国外成熟的市场相比,中资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配套基础设施亟待完善,大踏步发展仍面临人才、法规、产品及市场观念等障碍。
1、专业人才缺失是国内发展私人银行业务面临的重要问题
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最关键的环节是发现客户需求,并做出满足客户要求的解决方案,这就有赖于高素质私人银行客户经理及其背后的专家顾问团队,而目前我国私人银行领域最大的问题就是难以招募到足够的专业人才。由于专业的私人银行客户经理要求很高,客户经理必须根据客户的资产、性格、风险偏好等情况,当好客户的“财富管家”,这就要求从事私人银行业务的客户经理必须精通个人财富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熟悉国际金融市场及衍生金融产品,了解资本市场运作的一般规则,了解保险知识,熟悉主要国家的税收政策和移民政策,熟悉信托计划的规则和运作,同时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目前国内能达到此要求的专业人才缺乏。
2、分业经营的局限性影响私人银行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的水平
目前,国外金融行业混业经营的模式对私人银行市场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客户可以通过私人银行服务享受包括基金、股票、证券、保险外汇等多种投资组合,而我国一直是严格的分业经营模式,银行、保险、证券三个市场相互分离,商业银行不得从事投资、证券和保险等业务,客户资金只能在各自独立的体系内流转,银行无法开展涵盖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各类别的综合业务,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采取有限的变通方式为客户提供一系列的金融服务,这势必影响私人银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的水平。转3、对私人银行的监管政策还处于空白
在监管方面,由于私人银行是一个全新的业务模式,目前国内所有的银行法规中均没有针对私人银行业务的监管和约束,对私人银行业务的监管政策还处于空白状态。2005年5月25日,中国银监委会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在第九条中首次提出了私人银行的概念,但同年9月正式出台的《办法》最终删掉了私人银行服务条款。由于私人银行业务提供的产品不同于普通理财产品,大多是具有创新性的产品,而创新和监管之间的矛盾也将凸现出来。私人银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一定的风险,私人银行业务法律识别难度大,金融监管还有待加强。
三、促进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健康发展的建议
由于私人银行业务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业务本身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及对从业人员高素质的要求,而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必须结合我国银行的经营环境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道路。
1、优化客户结构,对客户进行有效细分,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长期以来,国际私人银行业细分客户的基本思路是基于财富水平标准,即“财富金字塔”,但由于目前财富水平相似的客户可能需求根本不同,近年来国际私人银行机构又开始不断开发应用各种新的客户细分标准,如财富来源标准、财富管理参与程度标准、多重细分标准等。对于我国商业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来讲,应首先找准拓展私人银行业务的目标市场,在重点突出富裕认识阶层的同时,应兼顾中产阶级的需求,不宜将服务门槛定得过高,首先,在可选择的经济金融业发达的地区和城市试点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其次,在对目标客户进行细分的时候,应考虑多种维度,如金融资产、风险承受度、年龄和人生阶段、职业与工作特征、金融需求的特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细分的难易程度,采用几个维度进行客户细分,从而提供有针对性的财富管理业务模式。
2、拓展丰富的私人银行业务品种,满足客户全方位的需求
外资银行在国外投资工具多,手段多。在目前我国投资工具不是很丰富的情况下,我们只有利用现有资源,力争帮助客户找到市场上最好的投资产品,同时确保投资组合的运作效果达到客户想要的理想效果。为满足我国私人银行客户的需求,必须学习和移植西方私人银行业务的财富管理产品,在我国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为客户提供尽可能丰富的金融产品。
3、防范风险,完善内控制度,加强对私人银行业务的管理
私人银行业务在我国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其涉及的投资产品日益复杂化,而国内对拓展私人银行业务的金融监管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缺乏,交易风险在一定程度内存在,因此加强风险管理对于我国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建议银监会尽早推出包含私人银行业务发展金融监管相关办法,统一制定私人银行业准入标准、业务范围,提出明确的风险管理和对客户了解的详尽规范,制定私人银行从业人员资格条件和从业规范;其次,立法部门应加快私人银行业务相关立法工作,为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提供法律保障;再次,商业银行要建立健全私人银行业务管理制度,包括操作规程、管理办法和内控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保证私人银行业务在规范和低风险下运行。
4、培养和引进稳定的专业人才队伍
由于目前私人银行客户金融服务需求具有高标准、多元、全面化的特点,服务高端客户必须是精通银行、财务、税收、不动产策划、会计、法律等领域的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同时具备丰富的从业经验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而非一味地推销银行自身产品的一般银行的理财经理。在国外加拿大皇家银行、百达银行等外资银行中,从事私人银行业务服务的理财师大多拥有国际金融理财师(CFP)、注册金融分析师(CFA)、认证财务顾问师(RFC)等国际通用的理财师认证资格,目前国内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分别举办了认证私人银行家(CPB)培训班,学员大多是全国的理财人员中层层选的理财精英。在今后推动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队伍,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个性化方案。
5、与外资金融机构构建战略联盟
国内银行的薄弱环节是管理、经验、人才等。同时,受国内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法律限制,将制约着私人银行业务全面开展。通过战略联盟,商业银行可以与外资金融机构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形成中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从而具备全能银行的业务功能。另外,合作后,资源还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成本降低和客户基础分享,更快地培养专业人才、积累经验,从而扩大商业银行本身的地理、产品服务及客户范围。
【参考文献】
[1]王志军:当代国际私人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7(11).
[2]王元龙、王艳:发展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若干思考[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
[3]张、付玲玲: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特征与趋势分析[J].上海金融,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