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投资的方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外投资的方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外投资的方式

对外投资的方式范文1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 方式选择 综合分析框架 策略建议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走向海外,实施跨国经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大幅增加。200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2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5%,2004年将达到70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145%,2005年达到140亿美元。不同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在资源投入、控制水平和风险承担上对企业要求各不相同,这不仅影响着企业对外投资的管理和控制,而且还影响企业自身投资的风险和绩效,因此选用合适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是确保企业海外经营成功的前提。国内已有学者对海外投资中各种对外投资方式的优劣(刘松涛,2004)、独资和合资的选择(尹建桥,2001)、对外投资的国际经验(陈浪南等,2005)等作了研究,但基于直接投资理论系统提出企业海外投资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甚少,也缺少选择对直接投资方式的建议。

本文从如何高效转移和利用企业优势的视角,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梳理,将影响企业直接投资方式选择的因素概括为:企业优势资源转移起点因素、转移终点的因素和企业战略因素。并据此提出企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方式的一个综合分析框架,最后应用这个分析框架就我国企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方式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投资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从知识转移的视角,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主要是说明企业所具有的特有技术、管理等优势如何有效转移到国外,与东道国的资源和能力结合,产生最大效益。早期的主要理论有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巴克利等的内部化理论,以及弗农的国际产品周期理论和区位理论。垄断优势理论主要强调企业拥有的特定的生产和过程专有技术,从而具有相对优势,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这些优势生产和过程专有技术转移到海外,就能产生更多的经济收益。直接投资的内部化理论主要认为能使企业利用内部组织体系和信息传递网络能比市场以更低的成本发挥将企业专有的知识和技术优势转移到国外。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区位理论认为直接投资在那些适合企业知识和技术充分发挥作用的区位条件下,企业专有的技术和知识才能充分发挥作用。邓宁对上述三个理论进行了综合,提出了折衷范式,认为对直接投资的成功不仅取决于企业拥有特定知识和技术等无形资产,而且还要有特别适于企业特有技术和知识发挥作用的国家和地区的有利配套条件,而这二者的结合取决于企业转移和利用这些知识和技术的内部化能力。对外直接投资方式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企业所专有的技术和知识的性质,东道国的政策,所要转移知识的价值,企业转移的能力,东道国的配套资源和文化差异等因素。

从企业国际战略的视角,对外直接投资是企业总体市场战略和竞争战略的一部分,对外直接投资是为了战略防御、分散风险、提高企业形象或者协调战略行动,是为了避免竞争地位被削弱,而不是仅仅为了获取利润,或者是为了抢占一种有价值且有限的资源或生产要素,以防止其落入竞争者手中,或者是企业为了出于海外战略协调,加强各子公司之间的战略支持和协作。对外直接投资方式的选择主要是基于企业的战略动机或者投资动机考虑。

综上所述,各种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和投资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概括见表1。

对外直接投资方式选择的分析框架

对外直接投资方式按其海外企业的股权安排,可分为独资和合资两种方式,前者是指海外企业中的股份全部为母公司所有,后者是指海外企业股份为母公司与合作伙伴共同拥有。而按照海外企业的建立过程不同,对外直接投资可分为并购和新建两种方式,前者是指母公司直接收购或者兼并国外已经存在的企业,将其纳入母公司的运营体系,后者是指企业通过在海外建立全新的企业,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并购相对新建,优点在于能快速进入市场,利用原有的供应、分销渠道,不确定性和风险比较小;缺点在于进入市场后整合难度大,短期内投入大,同时可能购买到企业不需要的资源,并可能受到东道国政府政策的限制。独资相对于合资优点在于控制程度高,企业技术扩散风险低,可能的投资收益高,但缺点在于投入资源多,投资风险大。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方式选择就是围绕如何将企业国内优势高效地转移到国外,实现其战略目标,让这些优势充分发挥其价值的过程。从企业优势跨国转移和利用这一视角,我们对上述从理论推演中得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来自优势转移起点的因素,如企业优势资源的性质和价值,企业的国际经验等;二是来自优势转移终点的因素,如东道国的政治、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差异和配套资源等;三是企业海外战略,如企业海外投资战略,投资动机等。企业直接投资方式的选择就是这三类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投资方式选择的综合分析框架,见图1。

对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方式选择的策略建议

从企业优势资源转移起点因素看

我国机械、纺织、轻工和家电等行业的企业在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应采用独资新建或合资新建方式。我国的机械、纺织、轻工、家电等在国内已经处于市场饱和,处在产业的成熟阶段,而且有比较成熟的技术,企业所具有的技术、知识和管理优势相对比较容易转移。如果当地政府对直接投资股权有所限制,则可采用合资新建模式投资。

对于以高技术和创新为特征的行业,在发达国家直接投资,应该采用合资并购方式。对以高技术和创新为主要特征的行业,发达国家资金、人才等配套实施方面比较齐全,具有技术上的优势,而且考虑到这些行业技术更新快,投资金额大,合资可以降低投资风险,并购可以节省进入时间,能比较迅速地获得新技术,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因此,我国企业以直接投资进入发达国家这些行业时应采用合资并购方式。

对拥有较多国际经验和实力的大企业,宜采用独资新建;而对缺乏国际经验的小企业,宜采用合资并购。当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中,以国有大型企业为主,但中小民营企业表现日渐突出。我国对外投资的大企业往往拥有较先进的技术、管理和营销技能,具有较多国际经验,对国际市场比较了解,熟悉东道国投资环境,为了防止这些优势的扩散,需要较强的控制程度,应该采用独资新建为宜。而实力比较弱小的企业,缺乏国际经验,对国外经营环境比较陌生,宜采用合资并购的方式,以充分利用合作者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

从优势资源转移终点因素来看

东南亚国家和我国社会文化差异比较小,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不很大,直接投资中,应采用独资新建方式。东南亚各国与我国有着相似的地理、人文环境,社会文化产差异比较小,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比较快,市场潜力比较大,对我国企业具有的技术、知识和管理能力有良好的吸收能力,具备相应的配套资源和环境支撑,投资风险相对较小,因此在这些国家的直接投资,我国企业可采用独资新建的方式。

欧美各国,和我国社会文化及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都比较大,则在直接投资中,宜采用合资并购方式。对于欧美等西方国家,我国的直接投资总量比较少,一般是为了获得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应采取合资并购的方式进入。通过并购,企业可以直接获得所需的技术和知识资源,带动国内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升级。采用合资的形式,企业可以减少资源的投入,而且在企业运营中得到合作伙伴的帮助,以充分利用和转移这些技术和管理知识。

从企业海外投资战略看

为了获得全球资源,实行全球一体化战略,则直接投资应该采用独资新建方式;如果是为了实现当地化战略,则应该采用合资并购方式。如果企业投资的战略是为了获得全球的资源,则倾向于采用独资新建方式,加大母公司的控制程度,以获得全球的协调和资源最优配置,实现企业的全球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而对于海外投资战略是为了寻求当地化战略,以快速有效地对当地需求变化等市场环境做出反应,则企业应该给当地企业充分的经营自,发展他们和当地供应商、顾客、政府等的关系网络,采用合资并购方式。

以获得海外资源为动机,应选用合资并购方式;以获得海外市场为动机,在趋于饱和的市场,应该选用合资并购,在成长潜力大的市场,应选用独资新建。如果是为了获得海外资源,则可采用合资并购。资源类型企业往往投资巨大,投资开发周期长,投资风险比较大,而我国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实力有限,所以不宜采用独资模式,合资可以使得企业和合资伙伴共担风险,从长期的互利关系中得到稳定的资源供给。如果企业投资的动机是为了获得海外市场,在那些潜力比较大的市场,采用新建模式;在需求趋于饱和的市场,则应采取并购的方式。

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方式选择的因素是很复杂的,本文从优势资源有效转移和利用这一视角的分析,为进一步分析提供了一种观察的新角度,以后还可进一步拓展,比如可以应用这一框架对某一行业对外直接投资方式选择进行具体的研究,另外,对投资方式选择的三大影响因素还可以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一弛,欧怡.企业国际化的市场进入模式研究述评.经济科学,2001(4)

对外投资的方式范文2

关键词:FDI;房地产价格指数;协整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2-0149-02

引言

房地产业是中国的支柱产业,也是近年来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部门之一。2007年金融危机以后,房地产业更成为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行业。但同时房地产市场也存在投资过热、房价上升过高过快的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热点。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对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外资通过外商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方式大量流入中国。中国已逐渐成为外国投资大国,每年有五六百亿美元直接投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连续八年保持增长势头,2009年再创新高,位居发展中国家、地区首位,名列全球第五。

一、变量和模型的设定

在建立线性回归模型时除了要考虑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外,还应考虑一些重要的控制变量。房价的影响因素除了FDI之外,还应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和价格因素,以及消费需求。因此,本文初始确定的变量清单如下。

表1变量清单

在对变量进行相关系数检验时,GDP与C之间的相关系数高达0.987。同时与GDP相比,C与FDI之间的相关性更高,因此为了避免多重共线性现象,在模型中去除GDP。为了减少异方差现象,c采用对数形式,即LNC。因此最终模型如下:

ASSET = b0+b1*LNC+b2FDI+u.

本文数据区间为1998―2008年。房地产价格指数来源于国家信息中心数据库,其他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计量软件为Eviews 5.0。

二、实证分析

(一)数据的平稳性分析

本文数据均为时间序列数据。对于该类型的数据,必须进行平稳性检验,否则将会产生“伪回归”问题。检验变量是否平稳的过程称为单位根检验。通常采用的方式是DF检验,但该检验的缺陷是不能保证方程中的残差项是白噪声。因此本文采用ADF(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检验。该检验的基本方法是通过n次差分的办法将非平稳序列转化为平稳序列。具体方法是回归以下方程:

ΔXt=α0+α1t+α2Xt-1+βt-iΔXt-i+μt

其中,α0为常数项,t为时间趋势项,k为滞后阶数,μt为残差项。该检验的零假设为H0:α2=0,备择假设H1:α2≠0。如果α2的ADF值大于临界值则拒绝原假设,说明该序列是平稳序列,否则存在单位根,即它是非平稳数据,需要进一步检验,直至确认它是d阶单整,即I(d)序列。加入k个滞后项是为了使残差项为μt白噪声。

下页表2为单位根检验结果,可见三个序列均为零阶单整,其中ASSET和LNC在0.1的水平上显著,ASSET和FDI在0.05水平上显著。所以均为平稳型数据。可以直接进行回归,而不会产生虚假回归。

(二)回归结果

由于三个变量均为平稳数据,因此直接进行OLS回归。回归结果如下:

asset = -132.64+16.634lnc+0.0042fdi

t -9.64 9.75-5.13

R2=0.973R2=0.966 F=142.23D.W.=2.248

模型中各个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高度显著。从系数的含义来看,在FDI相等的前提下,人均消费每增加1%,房地产价格指数平均增加0.16634。同时在人均消费不变的前提下,FDI每增加100万美元,房地产价格指数平均增加0.0042。R2=0.966,非常接近1,表明模型拟合较好;D.W.值为2.248,接近于2,表明不存在一阶自相关;White异方差检验的p值为0.238,表明不存在异方差。

(三)协整检验

本文采用Engle和Granger(1987)提出的协整检验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尽管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序列为非平稳序列,但它们的某种线性组合却可能是平稳的,那么这两个变量之间便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及协整关系。如果两个变量都是单整变量,只有当它们的单整阶数相同时才可能协整;两个以上变量如果具有不同的单整阶数,有可能经过线性组合构成低阶单整变量。协整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变量是否存在一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满足协整的经济变量之间不能相互分离太远,一次冲击只能使它们短时期内偏离均衡位置,在长期中会自动恢复到均衡位置。这种检验方法是对回归方程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

检验一组变量(因变量和解释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等价于检验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是否是一个平稳序列。因此,继续使用ADF方法对回归方程的残差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见表3):

在有常数项但无趋势项且滞后阶数为1的条件下,残差序列的ADF统计量值为-2.853,小于10%显著水平的临界值-2.78522,所以残差序列在10%的显著水平上是平稳的。这就说明:中国历年的房地产价格指数,人均消费和FDI三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均衡关系。

对外直接投资对房地产价格的正向影响,是通过以下传导机制进行的:外汇占款的大量增加导致基础货币增长过快,经过货币乘数的作用,迫使商业银行增加了信贷供给,刺激了房地产需求和开发的规模。银行系统决定了整个房地产的资金宽松程度,房价上涨与银行金融的支持密切相关。

三、政策建议

1.稳定人民币升值预期。应该通过多种渠道来稳定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一是加强央行在公开市场上的对冲操作手段;适当提高对非居民人民币存款的准备金要求,从而降低银行支付给非居民人民币存款的利率。二是逐步放宽资本项目控制,鼓励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风险投资企业争取海外上市,适时推出QDII,平衡QFII与QDII投资额及外汇的流入流出。三是运用国家外汇储备注资国有银行和中资商业银行补充外汇营运资金和资本金,购汇冲抵中资银行外汇呆账,推出保险公司外汇资金买卖,达到分级储蓄、合理匹配和减轻超额储备对人民币汇率的压力的目的。

2.严格监控房地产业的外商投资流向。一是严格审批外商资本项目投资。各主管部门在立项时要严格把关,重点引进先进技术和中国急需的一些项目,对于污染严重的项目要坚决杜绝。二是在对国有资产评估中,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中心要按价值规律和市场供求情况,客观定价,不能人为地规定国有资产及国有股权的转让价格,防止国有资产严重流失。三是各相关部门要相互配合,加强对外商资本项目投资的税收管理。要加强对独资企业、并购、参股企业财务管理的监督,对于经常利用转移价格,严重损害中国利益的跨国公司,对其大额进出口订单逐笔审核,防止国家税收的流失。

3.区分自主需求和投机需求,充分利用汇率和利率杠杆来调控房价。应该严格区分房地产业的自主需求和投机需求。对购买第二套住房的购房者,取消税收和贷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对于按揭购房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不得转让,以鼓励真实居住需求,引导投资需求,抑制投机性炒作。稳步推行物业税,并相应取消相关收费。开征物业税,就是将现行房产税、土地增值税以及土地出让金等收费合并,转化为房产保有阶段统一收取的物业税。

参考文献:

[1]CFSirmans,Elaine Worzala;International Direct Real Estate Investment: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UrbanStudies,2003,(9).

[2]王洁静.外商直接投资及其对房地产业的影响[D].上海: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28-29.

[3]刘艳梅.中国房地产市场外资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宏观经济研究,2008,(5).

[4]沉坤荣.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1999,(3):40-41.

对外投资的方式范文3

一、事业单位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的分析

笔者认为,事业单位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会计处理的分录记录按上述做法欠妥,原因如下:

(一)分录的形式

从分录的形式上看,与对外投资中另外几种投资方式的分录不统一。如债券投资、材料投资、无形资产投资、货币投资,借方为“对外投资”,贷方都是资产类账户。债券投资,当购入债券时,借记“对外投资——债券投资”,贷记“银行存款”;同时,借记“事业基金——一般基金”,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如果是以无形资产投资,那么第一笔分录的贷方就换为“无形资产”;而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时,第一笔分录的贷方为“事业基金”,是净资产类的科目。会计的目的是反映经济活动,并为其管理和运作提供方便,但该表达方式不当,成为方便经济活动管理和运作的反作用力。

(二)分录的内容

从分录的内容上看,没有必将“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凑在一起。从理论上说,前者反映的是资产,后者反映的是权益,如果取消固定基金,固定资产核算就成为单式记账。且行政事业单位账面只能用固定基金作对应科目。但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不同,具有收入来源多渠道、支出多用途等特点,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所以在行政单位会计中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的数额必然相等,但在事业单位会计中不一定,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例1]某事业单位2007年1月1日向甲公司融资租人设备1台,协议价500000元,运输费、安装费等2000元,由银行存款支付。合同约定租金分5年平均支付,在付清最后一笔租金后可按41300元优惠价购买该设备。

事业单位的分录如下:

(1)租入设备时

借:固定资产5006000

贷:其他应付款5004000

银行存款2000

(2)2007年12月31日,支付租金(2008、2009、2010年相同)

借:其他应付款10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0

借:事业支出100000

贷:固定基金100000

(3)2011年12月31E1支付最后一笔租金,同时以优惠价购买该设备

借:其他应付款104000

贷:银行存款104000

借:事业支出104000

贷:固定基金104000

在例1中,“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并没有放在一个分录中,而是按照经济活动发生的实质处理。所以同理,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时,实际上是用事业单位自身的固定资产换取对外的债权,第一笔分录应为:借记“对外投资——其他投资(评估价或协议价)”,贷记“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差额计入“事业基金——投资基金”;同时,借记“固定基金”,贷记“事业基金一投资基金”。超级秘书网

(三)税法的角度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增值税一直是计人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但实行增值税的全面“转型”后,增值税由过去的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简化征纳计算,提高征管效率。

[例2]某事业单位为一般纳税人,在2009年6月30日以两年前购买的11.7万元的固定资产对甲公司投资(不含税是10万),协议价为8万(不含税),则交增值税1538.46元

按照原来的做法:

借:对外投资——其他投资81538.46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81538.46

借:固定基金117000

贷:固定资产117000

如果只有此一笔分录,计算税款时不复杂,但若经过—年,单就固定资产应该缴纳的税款该如何分清,进项税额如何根据每—个增加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来核算,但销项税额以何为基数。若以“对外投资”为基数,可“对外投资”中还有材料投资(已计人销项税额)、货币投资(不需计算增值税)等;若以“事业基金——投资基金”为基数,该科目包含很多其他核算项目,若按照第二点的建议,不能清楚地计算税款。

二、事业单位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会计处理的建议

针对事业单位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会计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笔者拟提出以下建议:

(一)改变分录

不将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绑定”在一起,而根据经济业务的发生实质,借记“对外投资”,贷记“固定资产”,差额计人“事业基金——对外投资”,同时借记“固定基金”,贷记“事业基金——对外投资”。

对外投资的方式范文4

摘 要: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对北京的100强企业处于全球价值链阶段和运用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对外投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对外投资发展缓慢,呈现出以绿地投资为主、香港为主要投资地区、投资行业多元化且对外合作发展迅速的特征,大部分的北京企业对外投资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且以生产者驱动型的全球价值链为主,由此,提出全球价值链下北京企业对外投资可选择的5种模式。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投资模式;北京企业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7217(2013)04-0050-04

一、引言

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科技、信息、经济决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2011年其城市综合竞争力仅次于香港和台北,居第三位。北京超过上海成为内地最具竞争力的城市,并且是全球排名第三的拥有世界500强企业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然而,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相比,北京企业对外投资的脚步远远没有跟上。因此,积极推动北京企业进行对外投资对于提升北京国际竞争力和北京企业国际形象,加快实现走出去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对外投资经过30多年的发展,出现了一些采取海外并购、绿地投资、建立海外研发机构等方式进行对外投资的企业,截至2010年底,北京市境外投资累计新批境外企业(机构)1173家,累计中方协议投资480 364.86万美元。据2009年数据显示,北京企业对外投资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占48.15%,其次为拉丁美洲,占30.36%。1979~2010年,北京企业对外投资发展缓慢,对外投资折点线基本保持平缓(如图1所示)。

以《北京企业发展报告2008》[1]中北京100强企业为研究对象,同时加入北京老字号企业同仁堂,通过对这100强企业分析发现,其对外投资有以下特点:

(1)对外投资方式大都以绿地投资为主,以海外并购方式为辅。虽然以联想集团、同方股份、北大方正和用友软件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对外投资方式多样化,对外投资活跃,但仍以绿地投资为主。说明北京企业国际竞争优势较弱,具备并购能力的企业相对较少。(2)对外投资地区以香港地区为主要方向,投资地区集中。(3)对外投资行业多元化。对外投资的行业以高新技术行业为主,涉及钢铁、汽车、医药、银行、乳制品、纺织和建筑工程等行业。(4)对外合作发展迅速,工程承包企业竞争力有所提升。北京在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省市中排名第10,在全球95个国家和地区有承包工程,对非洲市场保持持续上升的趋势,2010年对非洲的完成营业额占北京市承包工程完成额的80%。

二、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北京对外投资分析

在当今国际市场竞争中,一个企业或国家不可能在整个价值链上都具有优势,市场竞争迫使企业或国家只能守住增值最大的一环。因此,企业专注于能带来最大附加值的生产或服务环节,并在全球价值链上找到自己的定位嵌入全球价值链,而国际竟争力是实现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根本途径[3]。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情况选择合适的价值链嵌入。在对外投资上,北京企业处于中上游水平,国际竞争力较弱,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最佳方式是不断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一)北京对外投资企业处于全球价值链阶段分析

在100强企业中,通过不同对外投资方式进行对外投资的企业共有27家,部分企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阶段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除以联想集团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北汽福田处于全球价值链相对较高位置外,大部分进行对外投资的企业都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即全球价值链的建设施工、加工制造的环节。首钢集团2011年在马来西亚的投资以开拓东盟市场为主,可以认为该公司处于相对较高的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而同仁堂以品牌和独特的中医坐诊服务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较高环节,因此,总体来看,北京对外投资企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

(二)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理论与北京对外投资企业

全球价值链的驱动力来自于生产者和购买者两个方面[4],生产者和购买者推动着全球价值链各个环节的分离、重组和正常运行①[5]。根据已有的实证研究,海外投资对应的是生产者驱动的价值链。目前从生产者驱动模式向购买者驱动模式转变是全球价值的发展趋势,大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向市场份额、品牌价值等具有购买者驱动的价值链方面转变。但是北京的对外投资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还远没有达到跨国公司的要求,除了联想集团是购买者驱动型的全球价值链外,其他都属于生产者驱动型的全球价值链。以北大方正、京东方、用友集团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技术创新,逐渐向产业价值链的价值高端挺进,未来有发展成为购买者驱动型全球价值链的潜力。

此外,从产业上来看,北京的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和光机电等产业属于生产者驱动型的价值链,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家居用品制造等属于购买者驱动的价值链[5],而以联想集团、北大方正、京东方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等属于混合驱动的价值链,应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和划分。

三、北京对外投资模式选择

在全球价值链中,北京企业对外投资首先要对企业价值链所处阶段进行准确定位,然后部分参与全球价值链,最后以全价值链联盟的模式实现企业对外投资的全面展开,由点及面,由部分价值链嵌入到全价值链嵌入,实现在投资过程中实现由小及大的企业国际化成长。

1.企业种群价值链定位投资模式。

全球资金市场中,不同跨国企业种群[6]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为了本国跨国企业种群的成长,在跨国企业种群内部尽管有竞争,但面对外部其他企业种群,企业如同生物种群一样,会选择企业合作共同抵御外来威胁。综合北京对外投资企业的投资情况,市场是企业种群换环境生存的共同选择,借鉴已经成功进行海外投资的企业种群,北京企业对外投资可以采取企业种群价值链定位的投资模式。

目前,北京已有多家企业分别就本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或业务进行投资探索,未来可以选择大型企业种群联合中小型企业种群,大型企业带领中小型企业,根据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和战略选择,重点进行企业产品和服务在全球价值链上的竞争比较,找到合适的定位。

生产型企业由于处于全球价值链较低的生产加工制造环节,且国际竞争力较弱,因此,可选择为其他企业生产加工制造贴牌生产嵌入全球价值链②。技术型企业种群和市场型企业种群所包括的企业多属于高科技企业和服务企业,且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强,企业种群要选择高端或面向市场的终端价值链定位③,实现企业对外投资和真正意义上的升级,具体实现方式包括新建投资和海外并购。

2.利基价值链投资模式④。北京企业国际竞争力较弱,采用利基[7]价值链投资模式实际上是采取迂回战略与国际竞争力强的跨国企业竞争,在夹缝中开创企业的国际市场。利基价值链投资模式的原理在于,即使企业处于同一行业,其产品和服务结构不可能完全相同,差异化的国际市场中存在各种需求,企业便可从中寻找需求,根据自身资源开拓创新,寻找利基价值链,或是创造利基价值链,采用新建自有品牌、与东道国企业合资和并购等传统投资方式,成功进行对外投资。这就要求企业的领导者具有敏锐洞察国际市场的能力和灵活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在对外投资初期以利基价值链打开市场,进而逐渐展开全球价值链战略。

3.外向关联价值链合作投资模式。

外向关联价值链的合作投资要求企业在对外投资中提高外向关联度,在前期准确定位企业所处价值链位置的基础上,准确分析所处产业的价值链来源及价值分布,了解所处价值链层面上的各国企业,如在计算机产业,北京企业经过全球价值链的定位,大多数处于加工装配、贴牌生产的价值链环节,东南亚国家的相关企业同样处于这一价值链位置,双方企业在这一价值链环节进行外向关联价值链合作,形成一条实力更强的价值链,共同进行投资,逐渐形成绝对的国际竞争优势。这是一种处于同种价值链地位的企业之间的外向关联合作,还有一种是差异化企业之间的关联投资合作⑤,但是这种外部关联投资模式很容易产生企业被高度控制问题,也就是全球价值链治理中的“科层制”问题。处于价值链高端的企业完全控制处于低端的企业,企业缺乏自主决策权,导致企业无法依靠外向关联价值链的合作实现价值链的攀升和企业升级。因此,在外向关联价值链合作投资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外向关联网络的作用,加强相关层面价值链企业的外向合作,共同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对外投资能力;另一方面,在投资合作中要避免成为高端价值链企业的附属品,实现对外投资的预期目标。

4.打造北京特色产业全球价值链的投资模式。由于传统工艺的独特性,我国很多具有特色的食品、手工艺品很难形成产业,这离现代产业国际化及全球产业链化发展较远。北京作为拥有众多老字号品牌企业的地区,要想实现企业的国际化,必须打造特色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北京传统食品类、中医药类、文化创意类等企业以老字号品牌和独特的传统制作工艺为核心价值链环节,打造具有北京特色的食品产业、中医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全球价值链,依靠北京特色产业的优势在这一价值链中处于领导地位,占据高端价值链环节。由于这类产业具有很强的文化倾向,与我国文化越相似的国家越容易接受这类产品,消费购买力越强,因此,可以国家作为投资对象,同时大力宣传中国传统工艺以区别于其他同类型企业,将其他价值链环节进行本土化;以本企业特色为主,宣传北京传统饮食文化、养生之道,以传统的食品制作工艺、独特的制作手法为价值链终端营销环节的关键,以品牌信誉取得消费者信任,打造北京特色产业全球价值链。

5.企业全球价值链联盟模式。

全球价值链是涉及众多价值环节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8]。有能力进行对外投资的企业以本企业核心产品或服务和其他企业联合起来,将处于高中低端全球价值链的企业结合,以多价值链形式嵌入全球价值链。如北京生产电脑的企业则可以把电脑显示屏、光驱、主板、鼠标等一系列相关部件生产企业联盟起来,形成电脑部件企业联盟的多环节价值链式对外投资,以强带弱,以大带小,加快企业对外投资步伐。同样,在其他行业,也可以采取这种对外投资模式,并且在全国各地寻找相关企业形成价值链联盟,联合对外投资,共同与国际竞争力强的跨国企业竞争。这种对外投资模式企业必须是已经成功进行海外投资且海外市场稳定的企业,目前国有控股的大型企业具有这种能力。进行企业全球价值链联盟的目的在于带领北京相关企业提高对外投资能力和国际化水平,同时提高企业领导能力。而相对来说属于从属地位的企业则利用先前企业的市场网络和生产网络打开国际市场,参与全球价值链,而不仅仅是靠进出口贸易和为其他跨国企业贴牌生产实现国际化。四、结语

全球价值链下北京企业对外投资的模式可以有多种选择,但是无论采取何种模式,企业都应该将传统的绿地投资、海外并购、合作投资和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等投资方式结合起来进行实际操作。同时,对外投资模式的选择因企业国际竞争力、企业对外投资行业、对外投资地区等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同一个企业在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模式都应该具体分析。

注释:

①生产者驱动力指由生产者投资来推动市场需求,形成本地生产供应链的垂直分工体系,在生产者驱动的全球价值链中,跨国公司通过全球市场网络来组织商品或服务的销售、外包和海外投资等产业前后向联系,最终形成生产者主导的全球生产网络体系。而采购者驱动是指拥有强大品牌优势和国内销售渠道的发达国家企业通过全球采购或OEM等生产组织起来的跨国商品流通网络。

②全球价值链涉及众多价值链环节,对于初探国际投资市场的企业而言,可以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某一链式环节,重点在于国际竞争力较弱的企业能够在全球价值链上开发市场,也就是找到利基价值链,开创市场,实现企业国际化成长,这便是企业的利基价值链投资模式。

③这一外向关联合作是指全球价值链上处于高端价值链和处于低端价值链企业之间的合作投资,这一投资模式的好处在于处于产业价值链高端的企业通过自身广阔的市场范围,为低端价值链的企业开拓市场,处于低端价值链的企业利用外部联系网络找到全球价值链中价值增加潜力较大的环节,并逐步依靠企业自身的特色和优势立足全球市场,最终摆脱高端价值链企业的控制,实现国际化成长。

[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北京企业联合会.北京企业发展报告:2008[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2]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北京商务年鉴[M].北京:华龄出版社,2011.

[3]王分棉,林汉川.总部经济促进我国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路径[J].经济管理,2007,(12):22-26.

[4]俞荣建.基于全球价值链治理的长三角本土代企业升级机理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5]张辉.全球价值链下北京产业升级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谭力文,马海燕,刘义胜.全球价值链下的中国企业价值链重构[J].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

[7]薛求知,李倩倩.中国跨国公司合法化进程研究——基于种群密度制约模型[J].世界经济研究,2011,(3):63-68.

对外投资的方式范文5

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特点

(一)在全球外资总体下滑的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仍持续增长

中国对外投资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据商务部统计,200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仅27亿美元(本文所述对外直接投资如无特别说明均为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2010年为590亿美元,其间年均增速超过55%。2007年以前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为1012亿美元,近三年就相当于过去累积存量的近1.5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全球的排名也由2002年的第25位上升到2009年的第5位。截至到2010年底,对外直接投资累计达2588亿美元,境外资产总额超过1.2万亿美元,境外企业就业人数超过100万。

据联合国贸发组织统计,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在2007年达到1.9万亿美元后逐步下降,2008年全球外资同比下降了14%,为1.7万亿美元;2009年全球外资下降37%,为1.11万亿美元,2010年全球外资则增长约1%,为1.12万亿美元。各主要国家外资近三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却仍然保持近年来的增长趋势,尤其是2009年和2010年分别同比增长14.2%和36.3%。

(二)总体尚处于初级阶段,但经济社会效益不断提升

尽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体水平还不高,但近年来经济社会效益的提升速度不断加快。2002年底以前中国设立境外中资企业总数累计已达6960家,当年非金融类境外企业实现销售收入仅772亿美元。到2009年,经核准设立的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累计约13000家,非金融类境外企业实现销售收入为4420亿美元,企业存量仅比2002年底增加不到一倍,但销售收入比2002年增长近五倍。据世界银行的估算,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经营情况大体是三分之一盈利、三分之一持平、三分之一亏损。中国境外企业在经济效益不断提升的同时,社会效益也逐步得到提升,尤其在促进当地就业方面一直发挥积极作用,2009年中国境外企业纳税就达106亿美元,雇佣外方员工43.8万人;同时中国企业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支持当地的社区建设,做好各类公益服务。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企业本身经营压力和财务压力较大,但在开展对外投资经营的同时仍然认真积极履行在当地的社会责任。例如,中冶集团在巴基斯坦为投资项目所在地的人民无偿提供医疗设备及服务,捐助当地的教育等。

(三)香港地区成为对外投资主要目的地

近年来中国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至2009年底在亚洲地区的投资存量达1855亿美元,占比超过75%。而在亚洲地区,则主要集中在香港地区。按投资额计算,到2010年底,中国境内企业对香港地区直接投资存量占对亚洲直接投资存量的比重超过80%,占对外直接投资总存量的比重也超过60%。此外,对开曼群岛等自由港的投资存量占对外投资总存量的比重也近20%。

(四)投资领域多元化趋势更加显著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领域已经从过去以贸易服务和小型加工为主逐步发展到能矿资源开发、交通物流、加工制造、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目前在商贸服务、采矿、制造、交通物流等方面的投资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多元化趋势日益显著。截至2010年底,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含金融类)总存量中,商业服务类约为30%,金融类约为20%,批发零售业和采矿业则各为15%左右。

(五)投资主体中非国有企业的比重不断扩大

2010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12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虽然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在对外投资主体中仍占主导地位,但民营企业及其他所有制形式企业的对外投资增长速度逐步加快。

(六)投资方式更加多样,并购成为对外投资的重要形式

目前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方式更加多样化,绿地投资、租赁、跨国并购、战略联盟联合投资等多种方式并存。其中绿地投资最多,租赁较少,并购发展较快。今后,对外并购的不断增多将是发展趋势。2003-2007年,中国企业通过并购实现的对外直接投资超过200亿美元,占同期对外投资总量的1/3以上,跨国并购金额增长了100多倍。2009年和2010通过收购、兼并实现的对外投资分别达到175亿美元和238亿美元,均占当年对外投资量的40%。

(七)低比例参股、换股的合作投资不断增多

在国内加工能力盈余而上游资源缺乏的行业,一些中国企业为建立稳定的上下游供货渠道,在不寻求企业经营权和控制权的前提下,以低比例参股国外上游企业的形式对外投资合作。此外,为了相互借助对方的社会资源,更顺利进入对方市场,合作双方采取互换股份、相互参股的形式,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投资方式也不断出现。这两种投资合作方式降低了风险,避免了国外敏感企业经营权和控制权变化而带来的非商业性因素的干扰,有利于实现合作双方的互利共赢。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和前景

(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机遇

金融危机虽然已逐步远去,但欧美等主要经济体的复苏将是长期渐进的过程,采取收缩战略、相对集中主业,仍将是许多跨国公司的战略选择。同时,金融危机使各国加强了对金融资本的监管和风险防范,但对产业资本的争夺更加激烈。由于中国经济在此次金融危机的良好表现,使许多国家更加重视吸引来自中国的投资。

这些因素使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空间得以拓展,全球化经营的机会进一步增加。中国企业在寻求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会逐步从生产制造向生产链的前端(包括品牌、研发、设计、资源勘探等环节)和后端(包括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延伸,培育自主品牌,增强自身的产品研发能力、营销能力、跨国管理能力,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和投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

一是通过对外投资开展品牌合作。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使部分国际知名品牌的持续经营压力增大。中国企业通过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合作,既可以发挥中国企业的低成本优势,扩大整体市场容量,同时也可以使国际品牌持续稳定经营。

二是通过对外投资开展技术合作。金融危机过后很多经济体出现市场萎缩,迟滞了企业研发成果的产业化步伐。中国企业通过与国外先进技术合作,既可以提升中国企业的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同时也可以促进国外研发机构在市场的推动下进一步发展。

三是通过对外投资开展各类境外资源开发合作。虽然当前矿产资源价格和该类公司股票价格大都比金融危机爆发时有不小的反弹,但全球资源类产品的需求很难在短期内完全恢复增长,同时资源类项目开发往往周期长,各种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因而中国企业参与国际资源开发合作,既实现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也分担了开发项目本身的风险,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挑战

首先,中国企业目前对外投资对象国中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额相对较多,相对于市场体系相对成熟的发达国家而言,发展中国家投资环境的变化相对较大,特别是在一些极不发达地区,投资项目受当地政经形势变化的影响较大。

其次,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同时一些国家对于投资的限制措施日益复杂,特别是在战略性、资源性、高新技术行业以及当地著名公司的股权投资上,一些国家提高了审核批准的门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

再次,中国企业实力还相对有限,全球投资经营基础还比较薄弱,主要体现在大部分行业的规模集中度较低,产业链控制能力相对较弱。例如中国冶金行业前十位的钢铁企业占全国总产量的40%,而发达国家本国前四名企业就占全国总产量的60%。

最后,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人才队伍建设和有关对外投资合作的中介机构还处于逐步发展成熟的阶段,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才能为中国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提供有力的支撑。

(三)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风险

一是市场风险。全球经济的复苏过程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全球需求的持续恢复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带动经济新一轮增长的技术动力尚未完全形成。中国企业开展对外投资需要对行业内的全球需求有更准确的判断,对当地社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市场需求的波动和社会问题引发的工会等非政府组织抵触都会对对外投资的成败产生决定性作用。

二是经营管理风险。中国企业大都缺乏全球化经营经验,对外投资对企业全球营销、产品研发、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和财务支持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对外投资企业缺乏良好的经营管理应变能力和学习能力,就有可能在企业内部出现“消化不良”的现象。

三是产业链风险。由于中国企业大都缺乏对全球产业链前端的控制,往往在进行对外投资的过程中受制于上游企业的制约,缺乏产业链扩张能力,在面对产业链上下游谈判中往往缺乏主导性。对于全球产业链的影响能力大小将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对外投资的成果。

四是汇率风险。金融危机过后汇率波动更加剧烈,美元和欧元币值不稳定趋势更加明显,其中美元指数就从金融危机初期的71左右上涨到90左右的阶段性高点,随后又回落至75左右,至今仍在75-85之间不断震荡。在全球范围内的投资和贸易仍以美元和欧元进行结算为主导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将面对外汇汇率波动加剧的风险。同时人民币升值预期也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增加了不确定性,从短期看,人民币升值有助于提高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财务能力;但从长期看,人民币升值又会影响中国企业投资完成后产品销往国内,会随着时间推移将初期由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投资溢价逐步平滑掉。

五是融资风险。中国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时会面临项目融资问题,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融资难度较大,缺乏必要的信用担保,容易由于缺乏充分的融资保障而导致项目投资“搁浅”。

六是文化风险。由于企业对外投资会遇到本土化的问题,能否更充分地了解当地的文化,融入到当地的人文当中去,也是中国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已经产生的失败案例中,就有部分中国企业缺乏对当地文化的了解和融入,缺乏本土化思维,进而导致投资项目难以获得成功。

(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前景

首先,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据联合国贸发会议预测,全球外资流动2011-2012年将可能逐步恢复到1.6万亿美元以上。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和中国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需求在未来五年将进一步得到释放,预计“十二五”末期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将超过1000亿美元。

其次,能矿资源投资合作继续保持,部分有集约优势的制造业逐步向境外转移。尽管全球经济有所复苏,但是能矿产品的长期需求并没有得到完全恢复,部分国家仍希望与中国企业在能矿开发上开展投资合作,风险共担,互利共赢。同时随着国内成本不断上升和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国内具有集约优势的制造业将会出现向境外有序转移的趋势,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将会逐步增加。

第三,并购投资将稳定增长,比重会进一步扩大,有全球影响力的并购投资个案会逐步增多。金融危机过后的全球市场需求复苏仍相对缓慢,部分跨国公司或国外本土企业寻求资金支持便成为增强持续经营能力的最好选择。而中国公司一方面现金流充裕,一方面对品牌、技术、资源有着强烈的渴求。此种情况下,并购投资无疑是实现双方潜在合作需求的一种良好方式。可以预见,今后诸如中国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轿车这样有全球影响力的个案将会增多。

第四,对香港地区的投资仍将保持较高比例,与中国签订自贸区协议的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可能出现较快增长。香港地区作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在融资、海外投资保险、离岸金融业务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企业仍将继续利用该地区的便利条件开展全球投资经营,对其投资仍将保持较高的比例。同时中国与部分国家和地区签署并实施自贸区协议特别是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后,部分中国企业有通过自贸区规则输出设备、技术、制造能力的需求,进而促使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会出现较快增长。

三、建立与完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体系

(一)以政府为主导营造对外直接投资的友好环境

一是营造互信的政治环境。不断加强与各国的政府间高层往来和沟通协调,通过联合公报、联合声明和双边协定等方式加强和稳定已有的双边外交和经贸关系,保持中国对外投资的整体政治环境稳定趋好。

二是营造优惠便利的投资贸易环境。政府应加快完善多边、双边的投资合作机制,通过与有关国家签订投资保护、避免双重征税、司法协助、经济合作、社会保险、检验检疫、劳务签证等政府间协定,努力为对外投资企业创造

良好的外部环境,维护企业境外投资的合法权益。同时,通过多边、双边固定机制可以将有关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遇到的诸如不公平、不公正问题同投资对象国政府进行协调。在双方政府的密切合作下,在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境外经济合作区,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规划和要求,兴办符合当地需求的产业园区。

三是营造和谐友善的社会环境。一方面政府要通过会谈、专访、论坛演讲等方式引导国际舆论,努力减少各类经贸摩擦带来的负面效应。另一方面,中国在外投资企业在守法经营的同时,还应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积极扩大当地就业和履行社会责任,并积极主动地同当地工会、媒体及其他非政府组织沟通,不断展示中国企业的良好形象,提升当地对中国企业的认知度和接纳度。

(二)以政策为支撑完善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体系

一是要完善对外投资法律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对外投资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适时推出《对外投资管理条例》,促进对外投资管理进一步规范化。

二是要完善对外投资管理和促进机制。逐步完善已有的对外投资企业申报备案制度,促使更多的企业在对外投资项目实施之前,向有关政府部门通报情况,并提前了解相关情况,规避不必要的政治风险和法律风险。充分利用现有的对外投资促进渠道和资源,建立充分有效的统一协调机制,将产业政策制定、投资项目申报、外汇管理等环节予以统一协调,提高对外投资促进的效率和效益。

三是要加大对外投资的财政支持力度。目前已有的对外经济技术专项资金等支持的项目总量相对有限,且主要集中在中国境内企业在境外投资中的前期费用补贴和贷款贴息。在整合对外经济技术专项资金等促进对外投资资金项目基础上,尝试建立对外投资促进专项基金。通过建立对外投资促进专项基金,既包括对企业在对外投资中项目前期费用和贷款利息进行直接补贴,也包括对外投资促进体系建设、中介机构支持、对外投资人才体系建设等资金支持。

四是要构建海外投资促进网络,提升政府服务企业“走出去”水平。在已有双向投资促进合作协议和机制的基础上探索在主要投资对象国逐步建立海外投资促进体系,构建投资促进网络,以投资促进机构作为桥头堡搜集信息、引导投资、提供相关便利化服务。同时,加强支持相关中介机构和社会组织的发展,逐步完善企业对外投资的法律、财务、工程技术咨询等服务体系,支持行业协会和商会发挥自律、协调等多项功能。

(三)以企业为主体创新对外直接投资的策略方式

一是要引导中国大型企业在全球产业链布局,形成对外投资战略性产业集群。进一步鼓励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上与国外企业开展合作,尤其是关键部件、关键环节和关键资源上推进国际合作,分享发展机遇,实现互利共赢。进一步鼓励中国企业开展境外资源开发,加大与国外在油、气及重要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的合作;进一步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鼓励制造型企业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完善营销网络,打造品牌,推动企业产品结构调整;进一步鼓励企业在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扩大对国际经济的影响力。

二是支持部分企业在国际重要市场建立战略支点。通过在一些国际重要产业集聚的区域建立中国企业的分支机构,尤其是若干优质中国企业的分支机构,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国际市场对中国企业的认知程度,逐步促进有关产业和市场接纳中国企业,有助于加快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

三是要加快金融企业“走出去”,以金融企业带动非金融企业加快对外投资步伐。通过鼓励有条件的金融企业不断“走出去”,在海外开展各项业务,特别是投行类业务,一方面可以为国内企业开展对外投资提供融资、咨询等金融服务,有助于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部分金融企业的进入,有助于提高投资的品牌效应,弱化投资对象国存在的不利因素。

(四)以社会力量为载体提升对外直接投资的保障能力

对外投资的方式范文6

摘 要:我国大部分对外投资的企业是国有企业。然而民营企业在三十多年的发展进程中,成为国民经济中比较活跃的一部分。在对外投资环节上,民营企业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本文在阐述我国政府为促进民营企业开展对外投资而制定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对我国民营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占据的优势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中国对外投资 民营企业 政策 优势

引言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进行对外投资的企业大部分是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控股企业和大型国有企业。这些企业虽然在逐步改革经济体系,但计划经济体现下产生的矛盾和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影响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的步伐。而民营企业在三十多年的发展进程中,成为提高国民经济的重要环节。据全国工商联“2014中国民营经济大家谈”活动中所公布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民营经济贡献的GDP总量超过60%,部分大型民营企业如万向、联想、华为等公司,已经不同程度的对外投资。尽管民营企业现在对外投资规模上和国有企业还有一定距离,但运用其自己的优势,未来会成为对外投资的主体。

一、我国对外投资的相关政策

近几年,我国对外投资企业在数量增加的同时,规模逐步扩大、形式更加多样化,对外投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提高长其合理化程度。但在操作中还面临着法律政策不完善的问题,影响民营企业对外投资活动。所以我国各级政府还要更加努力。

(一)明确我国对外投资的各个主体。我国对外投资政策没有切实推动和扶持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行为,其实质原因是我国很多政策法律并不完善,难以分清谁是对外投资活动的主体。民营企业在提高产值、税收、就业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未来民营企业会逐步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主体。民营企业的资本输出在不断提高,体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其创造的利润在国民生产总值里所占的比例下逐步提高。尽管现在对外投资的民营企业还比较少,但其中也不乏成功的案例。而先进国家对外投资的经验表明,明确的产权、健全的营销网、高效的管理体系以及遵纪守法和推行名牌策略,是其在对外投资中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二)在世贸组织的政策范围内,政府要对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进行扶持。政府要和不同国家进行对外投资商谈并制定出双边投资的保护条文、杜绝双重征税的协议,采取多边投资担保公司制度的约定,对我国民营企业的投资活动进行保护,降低或避免因为出现战争、汇款限制等风险而带来的经济损失。政府还应该根据国际惯例,构建起对外经济投资合作基金和国家投资风险资金来保护和支持我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活动。我国驻外领事馆的商务部门要发挥出信息服务和收集信息的作用,并帮助我国民营企业解决与当地政府间的问题。

(三)放宽政策,扶持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促进其管理的国际化和标准化。就远期规划而言,政府在制定对外投资政策方面要避免短期行为,谨慎使用产业政策,降低行政干涉,创造出比较高级的生产要素;运用激发新企业加入、调动国内竞争积极性等方式,增强民营企业的活力和创新精神;运用制定产品标准的方式业促进民营企业向专业化、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二、我国民营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占据的优势

(一)我国民营企业具有灵活的机制和明确的产权。在改革开放与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诞生了以市场为经营导向的民营企业。和大型国有企业相比较,民营企业其具有明晰的产权和共担风险的机制,其内在动力较为强大,其体制新且灵活,具有适应市场、经济激励的素质。现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激励需要经营者时刻保持跟进的积极态度,重视市场变化,并及时对其经营战略进行调整。而国有企业在体制、制度、产权方面的改革尚未完成,出现政企不分、机制不灵、产权不明的现象。民营企业在产品开发、用人机制、管理体制、市场洞察力和市场营销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二)小规模技术具有一定优势。我国大部分民营企业属于中小型企业,在对外投资方面的规模也比较小。当今国际市场的结构是多层次、多元化的,不但需要进行大规模生产,也需要获得小规模技术投入。这是由于国家间的经济发展程度具有一定差异,对技术也提出不同要求。再者,具有营销优势和低管理成本、低产品成本的优势。民营企业和国有大型企业相比较,其管理效能的合理性更高。我国民营企业能够实现自主经营,在营销、人才、资金等方面都能灵活运用,并开展本土化经营,减少经营和管理的成本。

(三)产业集群化具有的优势。产业集群的概念是具有相邻的地理位置,相关或同处于某个特定产业的不同企业的集合。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明显的劣势在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效应,防范风险的能力较差。建立起产业集群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集约式投资能集合民营企业的竞争优势,能推动企业互助、互动,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各个企业运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竞争优势以实现集群内部的联系与互助,在沟通彼此观念、战略、信息的基础上,促进集团内各个企业的发展。

(四)民营企业更适于外国的投资环境

第一、民营企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夹缝中诞生并发展起来的,可以快速的适应国外的经营和投资环境,尤其是市场经济环境,并得到快速的发展。

第二、在部分国家的法律中,对于投资法人是“国家”的不予承认,认为股份公司的法人才能够负担有限责任,而国有企业只会承担无限责任。最后一些国家对于由外国政府所有的企业在对外投资方面保持谨慎甚至是排斥的态度。这些都促进民营企业更加顺利的在外国市场实现投资和经营。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民营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过程中,我国政府在政策方面要给予民营企业更多的支持,在明确我国对外投资主体的基础上,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并逐步放宽制度和限制,促进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管理的国际化和规范化。在这些利好政策的推动下,我国民营企业有更加体现出小规模化优势、产业集群化优势,在机制灵活、产权明确的条件下更适应国外的经济环境,其发展前景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孙玉琴.我国对外投资的比较优势、问题及策略选择[J].中国科技投资. 2011(01).

[2]黄人杰.支持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金融体系研究[J].国际贸易.2014(07).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