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互联网保险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互联网保险管理范文1
一、信息系统发展现状和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1.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入,特别是1993年一些地区进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业务量急剧增长,一些地区建立了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对于深化改革、规范管理、提高业务工作效率等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已有相当一部分城市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前台业务处理,一些较发达的城市实现了全市联网。但由于各地的经济状况不同,系统建设的规模、水平差异也较大。系统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有:现有的信息系统已无法更好地满足业务处理和管理决策的更高要求;缺乏全国统一标准和组织指导,各地自行建设信息系统,一些地区未按系统工程的要求进行方案设计和论证,造成硬件和系统软件的浪费,应用软件重复开发现象比较普遍,网络互联困难;信息系统建设资金渠道没有明确,各级信息系统建设经费明显不足;缺乏组织与人员保证,许多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没有专门的信息管理组织机构,全国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计算机人员配备不足。这种状况严重制约着各地信息系统建设和发展。
2.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促进养老保险改革、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需要,是规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实现决策科学化的需要。系统建设能使我们利用现代化的手段规范业务,提高管理水平,从而改变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优化管理的组织结构,加速养老保险管理科学化的进程。形成全国统一的网络管理和信息服务体系,不仅能更好地完成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传下达,为制定养老保险政策的决策者和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而且对各级政府全面、准确、及时掌握养老保险信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导方针和建设原则
3.指导方针
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要紧密结合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业务需求,遵循信息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总的指导方针是:“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城市建网、网络互联、分级管理、分步实施”。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负责制定系统建设的整体规划,省、市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制定系统建设方案并须报上级备案或批准,市级以下不再进行规划工作。所有系统采用相同的数据项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和数据接口标准,省、市级可在相同的编码规则下进行适当扩充;在中心城市协调建设市域网和资源数据库,并逐步实现省内和全国的网际互联;信息系统建设由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分别负责,并按系统工程的方法分阶段进行。
4.投资原则
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政府行为,属社会公益性事业,信息系统建设应以政府投资为主。根据国家现行财政体制,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维护费用应由各级政府分别负责,并按照少投资多办事的原则,力求投入产出的最佳组合。
5.技术原则
??实用性。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应用系统,以满足养老保险工作的业务需求为首要目标,避免盲目追求最新技术。??可靠性。采用稳定可靠的成熟技术,保证系统长期安全运行。系统中的硬、软件及信息资源要满足可靠性设计要求。??先进性。在实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跟踪国内外先进的计算机硬软件技术、信息技术及网络通信技术,使系统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采用先进的体系结构和技术发展的主流产品,保证整个系统高效运行。??开放性。技术上立足于长远发展,坚持选用开放性系统。??安全性。遵循有关信息安全标准,具有必要的安全保护和保密措施,以及对计算机犯罪和病毒的防范能力,确保数据永久安全。??可扩充性。应充分考虑到联网用户增加和业务扩展的情况,留有必要的扩充能力及接口。??可维护性。应用软件开发的模块化程度高,对不同业务流程和管理方式的适应能力强,软件维护方便。??易操作性。贯彻面向最终用户的原则,建立友好的用户界面,操作简单,直观灵活,易于学习掌握。
三、总体目标
6.建立计算机系统
完成宏观决策和业务管理两个部分的应用软件开发和规范化工作,推动养老保险业务的计算机管理,以城市网建设为重点带动全国网建设。??业务处理计算机化。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实现养老保险前台业务处理计算机化。??建设城市网。在中心城市的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实现局域网的基础上,构建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市域网。??构建省网和全国网。在城市联网基础上,初步形成各级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框架;利用国家公网,实现省与中心城市之间的互联;通过部?省网络互联和部?中心城市的联网,构建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全国网。
7.建设资源数据库
以中心城市为基础,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规划要点》(劳社部函〔1998〕138号)设计的三种模式建设养老保险资源数据库,以支持业务前台的运转,为省级和部级的宏观决策提供支持,为养老保险信息社会化查询服务。
8.建立宏观决策系统
在资源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网络扫描进行信息采集,按宏观决策要求进行加工处理,从而达到辅助决策的目的。该系统的另一重要作用是对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状况进行监测,对基金调剂进行指导,为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预测。
四、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结构
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可分为信息结构、管理结构和网络结构三个方面:
9.信息结构
主要内容包括:??政策信息(政策参数、政策法规等);??基本信息(单位基本情况、在职人员基本情况、离退人员基本情况等);??业务信息(包括登记、申报、缴费、个人账户、支付、离退人员待遇等信息);??财务信息(基金收入、基金支出、基金结余等信息);??统计信息(人员信息、缴费基数信息、职工工资信息、费率信息、基金缴拨计划执行情况信息、替代率信息等);??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信息(机构情况、人员情况、经费情况等);
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与其他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共用相同的基本信息,各系统的专用信息遵循相同的编码规则。结合已有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最终将指标体系以部颁标准下发。
10.管理结构
根据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内容和使用对象的不同,可划分为宏观决策系统和业务管理系统两个部分:??宏观决策系统。包括:统计性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和的统计信息管理系统;对基金管理状况进行监控的基金监测系统;利用已有的统计性数据、监测数据和政策参数,对基金调剂进行指导、对政策进行敏感性分析、对基金支撑能力进行中长期预测的决策支持系统。??业务管理系统。可分为事务处理层和管理决策支持层。事务处理层或称养老保险业务前台,主要功能是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各项业务的计算机处理,并将采集到的信息存入资源数据库中。管理决策支持层或称后台,主要功能是对资源数据库进行加工处理,通过统计分析和模拟决策过程的专用模型等方法提供分析预测报告,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同时,对前台发送控制性反馈信息,并由前台进行响应。
事务处理层是管理决策支持层的基础,其网络规模比管理决策支持层庞大,实时性要求高,软硬件和通信设备的投资相对较大。事务处理层和管理决策支持层通过资源数据库进行衔接。资源数据库是各类数据存放、交换、管理和处理的集散地,通过对资源数据库进行网络扫描,可以获得准确及时的统计信息,是宏观决策的重要数据来源。
业务管理系统还要具有与外部系统(如银行、税务、邮政、公安等)的数据接口功能。
参保单位管理平台是劳动和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数据采集的重要来源。为此,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与参保单位管理平台之间的数据接口必须遵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有关数据接口标准。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规划要点》的设计要求,参保单位管理平台将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一组织推荐,参保单位可选择使用。
11.网络结构
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城市网、省网和国家网三级分布式体系结构:??城市网:连接市与本市所辖范围内各结点的实时计算机网络系统。用于前台服务和本市养老保险管理状况监测,采集、处理、存贮参保单位和个人的基本信息、基本养老保险业务信息、财务信息、统计信息和其他相关数据,对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进行管理,对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提供支持,在建设资源数据库的基础上对养老保险信息社会化查询提供支持、对基金管理状况进行监测。同时,对省网的控制性信息进行响应,并将综合数据和报告传送省网、国家网。
省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直接建设的业务管理系统属城市网范筹。??省网:连接省与省内城市网的非实时计算机网络系统。主要用于对省内养老保险管理状况进行监测,采集、处理、存贮市网的综合数据和相关数据,建立用于宏观决策的综合数据库,全省综合数据和分析预测报告,为省内基金的即期调剂提供支持。同时,对国家网的控制性信息进行响应,并将综合数据和报告上报国家网。??国家网:连接部与省网、城市网的非实时计算机网络系统。主要用于对全国养老保险管理状况进行监测,采集、处理、存贮城市网、省网的综合数据和相关数据,建立用于宏观决策的综合数据库,全国综合数据和分析预测报告,对省级统筹提供支持。
五、技术实施
12.网际互联
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分布式体系结构,国家网监测中心为主结点,省网监测中心为二级网络结点,城市网网络中心为三级网络结点。各级网络结点间的互联主要通过国家公用数据通讯网实现,包括公用分组交换网(X.25)、公用数字数据网(DDN)、公用电话交换网(PSTN)、公用帧中继(Frame Relay)和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等。
网际互联提供两种模式:内部网方式是在采用相同应用软件系统的子网之间,通过远程登录完成异地应用和查询。虚拟网方式是通过内联网或互联网,访问省网或城市网的Web站点,达到异地应用和查询。
13.应用软件系统
(1)应用软件系统组成
应用软件可分以下几类:??宏观决策类软件:统计信息管理系统、基金监测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业务管理类软件:按登记、申报、缴费核定、费用征集、费用记录处理、待遇核定、待遇支付、基金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等基本环节,设置软件的业务前台功能;后台主要包括养老保险信息社会化查询系统、统计分析系统、系统管理、自服务系统、互联网访问服务和办公管理系统等。
(2)应用软件系统的技术实现方式
应用软件系统尽可能采用成熟、稳定和先进的技术,其体系结构大多采用技术上较成熟的客户/服务器方式、集中式或多层结构,并与Web技术相结合。
(3)应用软件系统建设
使用统一的应用软件系统对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具有重要作用。这些软件系统将基于不同软硬件平台、适于不同数据规模,采用相同的部颁数据分类标准和接口标准,具有相近的功能,并对其他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留有接口。已经自行开发应用软件系统的单位有责任解决自用系统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推荐应用软件的接口程序,在软件升级时,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一推荐软件过渡,并在过渡当中切实保护现有资源。
14.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支撑平台
(详见附件《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网络技术方案》)
15.互联网访问服务
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在信息方面的优势,将互联网访问服务作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手段。
(1)入网应选择电信部门的全国骨干网,即163(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或169(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域名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一标准办理,可在当地申请,并统一在gov.cn下。
(2)主要服务内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主页导航;系统内用户对基金收缴和发放信息、基金运行情况、分析预测报告等信息的查询;社会公众对个人账户信息、劳动和社会保险法规等信息的查询。
(3)市网主页应与省网主页相链接,省网主页应与部网主页相链接。
16.使用IC卡
劳动保障IC卡作为劳动和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对于推动系统建设,实现一体化管理有着重要意义,劳动保障IC卡已被列为国家金卡工程的重要项目之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将对劳动保障IC卡统一规划、统一规则、统一信息标准和数据结构,在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险各业务领域通用。
养老保险基金缴拨、社会化发放和凭卡查询等业务将依托于劳动保障IC卡。
六、制度建设
17.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制度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近期内制定以下管理制度:??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的专家论证制度;??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审批制度;??应用软件推荐审批制度;??招标采购制度;??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管理规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运行评估办法;??劳动保障IC卡管理办法;??地级以上城市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年度调查登记制度。
各地可在这些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制定本地区的实施细则。
18.应用软件的推荐审批制度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将统一组织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的开发工作,并向全国推荐使用,建立应用软件的推荐审批制度,积极开展应用软件的技术研讨。
推荐的应用软件系统应具备以下条件:符合养老保险的业务发展要求;符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一的数据项要求、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和数据接口标准;符合劳动和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要求;承担该软件技术开发和技术支持的机构应是有技术实力、信誉良好的信息技术注册公司,并有能力在数年内承担该系统的技术支持和升级维护;该应用软件系统在一个以上大、中城市使用成功。
审批程序:成立临时的软件评审委员会,委员会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业务、技术部门负责人和用户代表、有关专家组成。由应用软件系统的委托开发单位提出申请和提交有关资料。评审委员会就软件、资料和采购成本进行讨论并提交评审意见。评审意见经报劳动保障部审批,推荐为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使用的应用软件。
七、保障措施
互联网保险管理范文2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加强业务经办系统建设。近年来,县人社局紧跟省、市信息化及建设步伐,逐步将养老、医疗保险业务经办纳入了信息化轨道。目前,我县养老保险日常经办工作运用金保工程(企业)、金保工程(机关事业单位)、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办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居民养老保险经办系统历经多年使用,已基本成熟。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经办系统自2016年8月份使用以来,我们本着“先入轨,后完善,再规范”的原则,对基础数据反复稽核,重点稽核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人数和养老金发放金额、人数,数据质量正逐步提高。医疗保险方面,2003年我县建设了联接各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和各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的计算机网络,以及统一的数据库和软件。医疗保险经办管理服务目前已建立较为完善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包括医保个人帐户管理子系统、基金征缴子系统、医保费用结算子系统,实现了在全市范围内任何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并直接结算医疗费用。
二、全面实行便捷缴费模式。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于2014年初在乌江镇开展保费代扣代缴试点工作以来,通过农商银行代扣代缴保费,取得显著成效。2015年开始在全县十八个乡镇全面开展实施代扣代缴,当年度保费代扣代缴率达98.1%,极大地减轻了县、乡镇业务经办人员、村协管员的工作强度,群众缴费更加便捷、安全。目前,群众无论是首次参保还是续保,均可持存折或社保卡在当地农商银行网点缴费,无需柜台办理。职工养老保险目前除部分企业外,基本以银行代缴代扣为主。医疗保险方面自2007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启动以后,医保信息系统和农业银行对接,实现了城镇居民持医保卡到农行自行续保缴费、极大的方便了居民缴费。2009年我县还开通了医保网+互联网医保管理模式,各参保单位可以在互联网上直接申报医疗保险缴费基数,增减单位人员,各参保人员可以在互联网上查询个人账户信息和本人的医疗消费信息。
三是推进阳光政务信息系统建设。自今年3月份市人社局启动阳光政务信息系统建设以来,县人社局紧跟省、市决策部署,加强具体经办人员的培训,并对阳光政务信息系统建设所需的基本资料、数据进行了全面整理,目前已基本完成,待系统上线后基本能实现人社系统所有的审批事项网上公示、办理,达到不进人社门,能办人社事的目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前由于缺乏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才,各类系统的日常性维护比较困难,设备及系统稍微出现一点问题即束手无策,只能等待电脑公司来修理,而目前我县的电脑公司由于服务范围广,员工数量有限,难以即时到场进行修理,因此,容易对我们的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2.信息化建设资金不足。硬件设施更新换代慢,导致设备性能难以满足工作需求。
三、意见建议
互联网保险管理范文3
【关键词】信息化 医疗保险 电子技术 计算机技术
生老病死是人生都要经历的三个重要阶段,医疗与这三个重要阶段密不可分,医疗卫生以及医疗保险事业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老病死,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是我们国家凝聚力量实现中国梦,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医疗改革已走过风风雨雨三十多年年,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公费医疗到如今的全民医疗保险,三十多年的改革历程,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改革满意度如何?对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满意度如何?这是从事医疗卫生和医疗保险工作者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如何做好工作,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让人民群众满意,这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之一。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广泛应用的形势下,认真做好医疗、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公开与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取信于民的重要措施。
1 医疗保险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巩固全民基本医保,通过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破除以药补医,理顺医药价格,创新社会资本办医机制。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加强全科医生培养,推进医师多点执业,让群众能够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吉林省基本医疗保险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全民医保体系。截止到2013年11月底,全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达到1377.7万人,基本实现了全覆盖。由于目前医疗保险实行属地化管理,统筹层次低、管理条块分割,导致异地就医结算时基本上都是采取个人或单位先垫付、再回参保地报销的模式,形成了参保人员“看病难,报销难”问题;同时,因就医地与参保地医保政策不同,部分医疗费用超出参保地医保政策规定范围,医疗费用虚高,最终只能由参保人员个人承担,参保人员负担较重,又加剧了参保人员“看病贵”的问题。做好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公开与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进一步完善即时结算平台功能,扩大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定点医疗机构范围,简化办理流程和手续,更好为广大参保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医保服务是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职责所在。要按照十二五医改规划,将加快统筹层次提高步伐,完善医疗保险体系建设,探索启动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工作,全面推动医疗保险事业发展,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更多的惠及民生。
2 医疗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医疗保险、医疗服务作为社会民生的福祉行业,涉及人员众多,尤其是在医疗保险全覆盖形势下,医疗领域的信息化进程势在必行。面对剧增的医疗信息,快速增长的参保人员队伍,海量数据呈爆炸式增长,这就要求医疗机构、医疗保险机构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满足海量存储容量,保障数据安全,提升访问速度,缩短数据恢复时间,对于医疗保险管理、医疗机构管理对影像、电子病历、后台、区域医疗、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等档案信息存储、检索、查询的需求。才能凭借稳定、高效、安全、高性价比的存储系统以及完善的服务实施能力,搭配丰富的医院和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在医疗保险管理、医疗机构管理工作中从容应对海量医疗数据,构建安全可靠、远瞻未来的智慧医疗管理体系。
3 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施以来,各地,各个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够平衡,有的早,有的晚,硬件配备不统一,软件开发应用不一致,造成数据共享障碍。一些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大多采用HIS、LIS、PACS、OA 管理软件,这些软件目前大部分采用“单应用服务器 + 单数据库服务器 + 数据本机存储”工作方式,所有应用服务器及数据库服务器也全部配置的是PC服务器。由于现有系统采用单服务器工作且没有采用磁盘阵列存储数据而是把数据存储在本机硬盘上,使得应用系统存储单点故障,一旦应用服务器软、硬件出现故障,相应的应用系统就会瘫痪,将严重影响HIS、 LIS、PACS、OA 、医保等业务,并且如果服务器出现硬盘故障,则与之相关的HIS、LIS 、PACS、 OA 、医保等相关数据既有可能丢失,从而为病人带来重大损失。另外,随着妇幼业务的不断发展及业务对服务器硬件平台的依赖度越来越高,现有的PC服务器无法满足应用系统对服务性能、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已成为医院业务发展的瓶颈。
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提高医疗保险、医疗机构等系统在软硬件可靠性、稳定性、高效性等方面问题。
一是对现有系统进行整合。对于老旧的计算机该淘汰的淘汰,该升级的升级,该换代的换代。在配置新服务器选型方面要注重技术先进、成熟、稳定、标准化程度高、互联性能好、支持升级;安全可靠性,能长期连续正常工作,支持热备份;良好兼容性,能良好运行操作系统、支持各种应用软件;处理能力高,有高速的处理能力、I/O数据吞吐能力;有强大的网络通信能力;优质的性价比和良好的售后服务等等。
二是在医疗档案资源共享方面狠下功夫。当前医疗机构之间存在医疗电子化档案不能共享,医疗机构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不能共享,医疗档案甚至与患者都不能共享。这就在医疗保险管理上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患者报销医疗保险医药费要复印一大堆病例,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要审核一大堆病例。如果实现Internet医疗档案资源共享将会给参保人员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带来许多方便。
三是确保医疗保险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医疗保险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非常重要,在计算机病毒泛滥,黑客横行的形势下,一定要加强计算机系统安全管理,确保防火墙系统正常工作,确保杀毒软件实时监控,做好数据备份等等。
作者简介
王惠娟,女,吉林省四平市医疗保险事业管理局档案馆员。
互联网保险管理范文4
社会保险管理系统具体可以分为界面层、组件层和数据服务层三部分,分别由客户机、应用服务层以及数据服务器实现。界面层主要是收集征收、核发、综合以及财务子模块的信息。在变更用户接口时,只需要改写显示控制和数据检查程序,不影响其他两层。检查的内容也只限于数据的形式和值的范围,不包括与业务有关的逻辑处理;组件层则需要处理各种逻辑业务,同时将各种信息反馈给客户界面层以及后台数据库服务器,在设计过程中组件层包含确认用户对应用和数据库存取权限的功能以及记录系统处理日志的功能;数据服务层主要负责对数据库数据的存取操作。接收来自应用服务器提出的SQL申请,完成数据存储、访问以及完整性约束检查等工作。整个组件层是社会保险管理系统的核心环节,用于处理社会保险的各项业务。社会保险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接收相关的政策信息,政策参数、政策法规等,接收基本信息,例如单位基本情况、在职人员基本情况、离退休人员的基本情况等;业务信息,业务信息按照登记、申报、缴费核定、费用征集、费用记录处理、待遇核定、待遇支付、基金会计核算以及财务管理等基本环节,设置软件的业务前台功能;后台主要包括社会保险信息社会化查询系统、统计分析系统、系统管理、自服务系统、互联网访问服务和办公管理系统等。财务信息,基金收入、基金支出、基金结余等信息。统计信息,人员信息、缴费基数信息、职工工资信息、费率信息、基金缴拨计划执行情况、替代率信息等。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信息,例如机构情况、人员情况、经费情况等。社会保险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主要有医疗管理、补充医疗管理、失业保险管理、代收代缴险种管理、系统维护以及辅助功能等。
2医疗管理模块
根据社会保险医疗管理的相关政策和业务发展的需求,对参保人员和根据相关规定享受特诊待遇的人员进行医疗管理、对医疗保险老账户进行管理。主要功能有变更审理、IC卡管理、老账户的继承转移、数据传输、待遇审核、医疗费用偿付以及查询统计等等。针对具体的医疗特点,设置人员医疗证、病历本、IC卡的办理、封锁、换发等一系列操作。根据医疗保险的相关政策,对发生的医疗费用进行报销和对医疗单位进行月偿付、年决算管理,年初给付医疗预付金,对个人垫付部分则可以根据相关政策进行提起那支取或者年末一次性支付。对医疗保险老账户进行继承或者转移操作,对特诊人员进行医疗费的报销冲减,与医疗单位进行变更、封锁以及就诊数据的数据交换,根据医疗服务的要求,随时检索出用于服务检查或者其它方面要求的相关信息和统计数据。
3补充医疗管理
根据社会保险医疗管理的相关政策和业务发展的需求,在职员工住院医疗费用超过基本医疗保险偿付限额时,补充医疗个人负担部分也可以用于冲减医疗老账户。因此,补充医疗管理的功能包括变动审理、应缴核定、保费实缴、数据传输以及相关查询统计功能。
4失业保险管理
根据社会保险医疗管理的相关政策和业务发展的需求,对因失业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物质帮助的制度。失业保险管理模块的功能主要有变更管理、应缴核定、保费实缴、数据传输以及相关查询统计功能。
5代收代缴险种管理
根据社会保险医疗管理的相关政策和业务发展的需求,代收代缴险种包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代收代缴险种管理模块的功能主要有变更管理、应缴核定、保费实缴、数据传输以及相关查询统计功能。
6系统维护
系统维护功能主要是变动接收审理包括变动手工接收、审理、企业基数的上报和调整以及相关变动信息的调整、变动报盘接收、各个险种与上月增减变化情况检索、接收社会保险年度的个人缴费基数、企业生成各项缴费表格、接收处理基本医疗就诊数据、各个险种实缴维护、用户管理以及各项参数的维护功能。可以说系统维护是整个社会保险管理系统的基础,没有这一模块的变动审理、数据接收等操作,其他例如待遇变动、应缴、拨付的核定就会因为缺少相应的数据信息,而无法正常的开展下去。
7辅助功能
辅助功能主要负责修改口令、登陆注册等管理系统常见功能,内部信息服务、工作联系电话、人员基本信息查询等自行开发的便于日常办公管理的功能。内部信息服务提供了各业务人员通过保险处局域网进行业务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工作联系电话则提供了业务人员与基层单位的联系渠道;人员基本信息查询提供了业务人员根据不完整信息,在人员基本档案数据表中检索出满足条件的人员。
8结束语
互联网保险管理范文5
社保保险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设计,主要目标是:社会保险数据库,其中包括共享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以便将原始数据通过深化加工,形成各种级别的信息,作为社会保险信息管理系统数据管理的基础;计算机的信息处理网络,基于社会保险业务处理流程,系统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网络的功能,集中存储、分类、统计、检索各种分类的信息,汇集成各类报表,然后利用计算机深化加工和快速处理这些报表信息;数据资源的共享,合理分布和管理各类共享的数据资源,作为提高信息管理系统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的基础。总之,社会保险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设计,旨在解决社会保险数据网络存储问题和信息系统安全性问题,而通过建立社会保险数据库、计算机的信息处理网络,以及实现数据资源共享,能够以现代化管理的手段,提高信息系统的网络化水平,提高系统的预测、决策功能,同时实现报表的自动化。
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
社会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开发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满足社会保险业务开展的应用,用户需要在业务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存储、传送和处理。结合信息管理系统开发设计的主要目标,可以确定信息管理系统待开发设计的结构功能如下:
(1)信息资源模型,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包括单位信息、职工信息、离退休信息、结算信息、账务信息、参数信息、数据仓库等,这些信息辐射到各个子系统,属于概念模型。
(2)信息管理系统,连接信息资源模型中的单位信息、职工信息和离退休信息,具有录入、查询、修改、删除的功能,实现了区内调动、异地调入、异地调出、终止、恢复等的一体化。
(3)子系统:征集系统具有核算和打印功能,连接单位信息;单位管理子系统,连接单位信息,具有录入、查询、合并、破产、注销、终止、修改、删除、恢复的功能;基金结算系统,具有社会保险费结算、补缴、剥离、退费、核减等功能,连接结算信息;账务核算系统,具有凭证处理、报表查询、账簿管理等功能,连接账务信息;离退休管理子系统,具有办理手续、查询、建立、修改等功能,连接离退休信息;参数调整系统,具有录入、查询、修改、删除功能,连接参数信息。从以上系统的结构可以看出系统的层次性和完善性,这对于社会保险业务开展来说,无疑是适用的,基本囊括了所有社会保险业务开展的功能需求。
系统功能的开发设计
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种险种,系统针对这些险种进行功能开发设计,需要提供综合查询、多媒体查询、基金结算、财务管理、统计报表、预测分析、系统维护多种功能。
(1)综合查询功能,系统需要针对缴费、职工、离退休等信息查询需求,开发以下的查询功能:单位信息查询,在单位保险登记或更改之后,进行明细查询,以及对单位应缴、实缴、欠缴等情况的查询;职工信息查询,包括职工基本信息、缴费信息、个人账户、离退休信息、养老金发放信息等的查询。除此之外,系统还可以根据具体的查询需求,灵活开发设计其他的查询功能,提高系统的便捷性。
(2)多媒体查询功能,主要针对个人账户基本情况、历史费用缴纳情况、费用欠缴情况、业务咨询、政策法规咨询等,提供语音查询、触屏查询和互联网查询等。
(3)基金结算,该系统功能结合社会保险制度规定,按照各险种缴费基数及缴费比例,通过提取参保人员信息,进行保费核定结算、补缴、剥离、退费、核减等功能。
(4)财务管理功能,该系统功能结合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和经费管理的需求,提供以下几种功能:会计软件接口参数维护,通过帐套设置、科目编码、银行结算方式编码、常用摘要编码、账簿初始化、基金凭证定义等,为系统运行提供保证;日常账务,为了确保财务会计人员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系统提供凭证处理、账簿管理、汇总、记账、转账等功能,实现账务日常管理的全面化;银行对账管理,可随时进行银行对账,但前提是定期录入银行对账单。
(5)统计报表功能,目的是为领导层提高便利和全面的决策工具,通过对各个时间段的条件数据进行组合统计,将统计结果直观体现在屏幕上面,以生成各种类型的统计报表。
(6)预测分析功能,根据职工的平均寿命和退休年龄,对死亡人数和退休人数进行预测,以及根据社会工资增长率、社会平均工资、退休人数等,预测基金收缴情况和基金拨付情况。
(7)系统的维护功能,为了提高系统维护的安全性和层次性,根据用户的基本权限,系统分为用户管理、数据保护和日志管理三大维护功能,其中用户管理具有用户、功能、模块增加或者删除的权限,以及对其他用户权限划分的权限,是确保数据安全和保密的最高级别功能,而数据保护主要针对数据的备份,以满足用户需求,日志管理则体现为日志查询和日志维护两方面内容。
结束语
互联网保险管理范文6
关键词:煤炭企业 医疗保险 医疗机构
在我国,医疗保险作为社会保险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关系到民生的重要问题,也是我国煤炭企业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由于各类新型能源的出现,与煤炭资源的减少,煤炭市场的形式已经大不如前,许多统筹资金至今未能缴齐,导致煤炭医保账户资金空缺较大,导致了病人就医的费用无法得到及时的报销。因此,加强煤炭企业员工的医疗保险管理工作,有利于帮助员工更好的解决医疗报销中存在的难题,减少员工面临的医疗风险,促进社会和谐经济的发展。
一、煤炭企业职工医疗保险方面的特点
1.多样性与复杂性
在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已经基本成型,由于煤炭企业自身的特性导致了煤炭企业工作人员的类型较多,从事的工作危险性较高,工作环境也比较恶劣,这些工作人员中,不乏一些年事较高的职工,因此,煤炭企业职工的医疗保险管理工作就成了煤炭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煤炭企业的员工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状况,许多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年龄不断的增加,逐渐已经难以在阴暗的井下进行长时间的工作,而年轻的员工由于经验较少,工作能力较差,无法满足煤炭生产的需要。因此,为了保证煤炭企业的生产效率,许多老员工只能继续坚持进行高难度的工作,导致了身体抵抗力以及各方面身体机能的下降,各类病症也就随之而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煤炭企业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负担。
2.分散性
由于煤炭企业在招募员工时,没有具体的地方指向性。所以,导致了煤炭企业内部的员工遍布全国,员工返乡后一旦出现患病,在医疗报销方面就会成为十分棘手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始终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不仅会影响企业的医疗保险管理工作,也会对退休职工的医疗保障造成影响。
二、煤炭企业医疗保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煤炭企业现行的医疗报销制度上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煤炭企业医疗保险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煤炭企业现行的医疗费用报销程序过于复杂。我国煤炭企业医疗费用主要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进行报销。第一种,在归属地的医院就医,可以通过相关证明在当地医院进行直接报销,相关证明包括医疗保险IC卡以及病例证件等。第二种,在归属地以外的医院就医,也就是异地就医。这种情况在医疗报销时,就会比较复杂。由于归属地不同,根据相关规定,医院不能直接对病人的医疗费用进行报销。病人就医所需的费用必须由病人自身进行垫付,然后在就医结束后,将涉及的医疗费用清单以及相关证件的复印件交付相关的管理部门,再由相关部门开具证明,病人可凭相关部门开具的证明到当地医保中心进行报销。此流程看似简单,但从病人垫付费用到拿到报销费用期间,病人需要经过垫付、开据医疗费用清单、开具报销证明、到医保单位报销等多个流程。如果病人的家乡距离原工作地较远,其中还会涉及到路费和时间的消耗,这些都是要由病人自己来承担的。
其次,我国的煤炭市场在近年来出现了严重下滑的情况,煤炭的总产量与供给量虽然在不断的增加,但是煤炭行业的盈利能力大幅下降缺是不争的事实,煤炭行业企业亏损的金额也在连年增加,这导致了许多医疗保障相关的统筹资金始终无法缴齐,煤炭企业医疗保障账户资金出现了较大的空缺,因此,影响了病人就医费用的正常报销。
最后,员工个^承担医疗费用的比例较高,也是我国煤炭企业员工保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煤炭企业员工在异地就医时,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比例远远超过了国家规定的个人承担医疗费用的比例。综合分析,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不同地区的医保政策不同所引起的,不同的医保政策必然会导致煤炭企业在开展员工医疗保险管理工作时出现问题,而员工自身对于当地医保政策的了解不足,也是员工个^承担医疗费用比例较高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归属地医保中心缺乏健全的监督管理制度,导致其不能对异地的医疗机构进行有效的管理,也是导致员工医疗费用个人承担比例较高的原因之一。
三、加强煤炭企业的医疗保险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的医疗保险运行规范
要确保煤炭企业的医疗保险管理工作可以顺利的进行,必须要建立健全的医疗保险运行规范,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要从各地政府人手,改变传统的医疗保险管理政策,加强对医疗保险工作的集中管理,改变煤炭企业医保卡在异地医院无法使用的窘境。
其次,要加强对员工的指导工作,使其明确医疗保险的相关政策,正确的就医指导可以有效的增强员工的医疗费用报销意识。通过电话咨询服务以及电子邮件等方式解答员工在医疗费用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免发生过度治疗的情况,尽最大努力,降低煤炭企业的负担。
2.医疗机构与煤炭企业同时建立
为了加强煤炭企业的医疗保险管理工作,各大医疗卫生部门可以在矿井建成之初,便可开设医院的门诊部。如此一来,在行使医疗保险中的各项服务职能时,就可以充分的利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累计的优势,通过互联网建立门诊与银联企业之间的联系,使用POS机对医疗保险账户进行结算,并对重大病症的患者送交指定医院进行救治。
3.发挥当地医疗机构的积极性作用
当地政府在进行基金管理与控制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利用综合控制的方法,充分的发挥出医疗机构应有的医疗作用。而煤炭企业,在这个过程中,要与医疗机构签订相关的管理合同,对医疗基金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的管理控制,并按照医疗保险的相关规定,支付门诊费用。与此同时,为了使医疗机构在今后的医疗保险管理工作中可以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应该对现有的医疗保险制度进行大范围的改革,从煤炭企业的医疗保险政策人手,以企业对职工参保情况为基础。与此同时,要加强医疗机构医生的医生道德与风气建设,以科学的方法去指导煤炭企业员工的医疗保险管理工作。
4.提高煤炭企业职工的卫生防护意识
为了减轻煤炭企业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压力,煤炭企业在制定卫生安全保护制度的时候,可以对员工的日常工作进行相应的规定,使其养成良好的卫生安全防护意识,减少各类流行病症的传播与发生,降低员工的发病率。与此同时,煤炭企业还应该安排相关医疗机构,对员工的身体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由此看来,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不仅是减少煤炭企业医疗保险管理工作压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必要保障。
四、提高煤炭企业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必要性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