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课的心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劳动教育课的心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劳动教育课的心得

劳动教育课的心得范文1

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造需要人才,而创新人才源于创新教育。近些年来,我国把素质教育作为我们基础教育的重要内涵,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个性,有创新意识,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劳动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原始基础。

初中劳技课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科学知识与劳动技能的有机结合,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使学生学会发现、学会创造和创新,实现科学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培养创新人才打好基础,因此,在劳动技术课教学中,不再局限于单纯传授几项劳动技能,而应利用劳技课实践性、综合性和社会性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

那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潮中,如何在劳技课中进行创新教育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变课堂为学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就是因为平时劳动锻炼机会少,学生才会觉得读书没有用,才会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起来没有动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无形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促进剂。如果没有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就不会有发现问题的敏锐性,没有浓厚的兴趣就没有执著追求的坚强毅力,就会被困难挡住而无法创新。课堂教学要落实创新教育,就需要教师进行设计一个让学生能够产生浓厚兴趣的、能调动学生兴趣的主题,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劳动技能,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课堂教学采用的方法是要求学生先听先看教师做,然后再动手自己做。这样不利于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和掌握。劳动技术教育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创设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活跃起来,要积极创设启发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要最大限度的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教师不必总是站在讲台前讲,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动脑想,动口说,主动的探索,主动的发现。教师可给予示范点拨,最后学生根据方法再练习,形成技能,获得新知。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学更有针对性。有时,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学习”,相互配合,相互帮助,教学合一。学生的课桌摆设也可以根据教学情景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调整,从而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愉快地接受教育,学会劳动,学会协作,学会创新。

二、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创造思维

劳懂技术课教学的中心应该体现在“动手和创造”。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和创造力,必须要特别给学生提供敢于想象,敢于创造的空间,给他们充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自由。学生积极思维是在迫切需要解决某个问题时开始的,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良好开端。在劳技课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学生学习的各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机渗透,明确提出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现实生活的问题情境中来,并适度提出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范围,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况。这样学生就会对生活中用具进行有目的的改造、修正并进行主动探索,他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提出问题作出适当的引导,主要是给学生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要求学生面临自己遇到的问题情境,亲自感受、探索,查明问题的关键所在,让学生通过比较、联想、分析等环节,自己解决相关问题。学生有了结论的发现权,从而使他们的创造能力在独立解决问题的氛围中的得到提高。

三、鼓励实践,使创新能力得以深化

劳技课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学生动手实践,劳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不可分割的联合体,因为只有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才会发现某方面的不科学、不完美,才会产生创新的需要。所以,在教学中理论的讲授和实际操作要有机结合,互相渗透,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达到学生主观认可的创新目的。在手工刺绣课上,同学通过观察作品,研究织绣的步骤、过程,自己设计图案,在上课过程中,学生们在老师介绍了几种针法后开始实际操作。在绣作品的过程中,有的学生硬性的套用某一种针法,导致绣品缺乏层次感,很不美观;有的学生针距选择的不恰当,造成绣品不雅。我就用学生的绣品与作品比较,让学生找出自己的不足,并鼓励他们把自己探索出来的刺绣方法加以实践,通过实践――失败――再实践――再失败――直至成功的过程,同学们就掌握了使绣品产生层次的技巧,让学生发现问题,通过思考解决问题,突破教学难点,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使学生的认识和实践得到了发展和提高,达到了劳技课锻炼学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