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发展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业银行发展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业银行发展前景

商业银行发展前景范文1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机遇;挑战

前言

2015年以来,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存款利率上限浮动区间扩大至1.5倍,存款保险制度正式推出,大额存单的实施,业界普遍预期利率市场化改革有望在年内实现,但这只是“临门一脚”。在近期麦肯锡写的名为《中国银行业趋势与七大转型策略》的报告指出,中国银行业已经实质上进入利率市场化的时代。本文通过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利弊的分析论证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商业银行的机遇

(一)赋予商业银行更多的经营自

利率的放开,使商业银行可以针对不同的客户采取差别服务,根据不同贷款人的背景、实力、资金状况和服务要求,制定与之相符的贷款利率,并提供相应的服务。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广大客户的要求,更加强了商业银行的灵活性和主动性,促进了银行间的竞争,从而提高了商业银行的效率。

(二)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的转变

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使得我国商业银行面临了诸多的风险,尤其是利率风险,也加剧了银行之间的竞争。这使得商业银行不得不转变经营理念,强化内控建设和风险意识,培养专业化技能,使自己真正成为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主经营的市场经济主体来规避风险以获取最大利润。从2005年建设银行港股上市打响了国有银行上市的第一枪之后,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分别于2006年上市,农业银行也于2010年A+H同时上市。标志着我国四大行全部完成资本市场改造,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

(三)利率市场化促进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

当利率处于被管制时期,商业银行无法自主决定利率,这减少了商业银行主动开发产品的动力因为新的产品必然带来新的利率价格。大多数银行都只能提供无论在功能还是价格方面都大同小异的产品,缺乏竞争力。而当利率管制逐渐放松以后,商业银行获得了更大的自主定价权,使得他们拥有足够的积极性和空间以利率为变量设置不同种类的金融产品。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在一定程度上,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也能反过来加快利率市场化的脚步。

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挑战

(一)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增加

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市场利率会有一个攀升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贷款风险较小、信誉度较高的企业被逐渐驱逐出市场,而留在市场上愿意支付高额利率的都是从事高风险项目、经营业绩较差、信誉度不高的借款人,这便是“逆向选择”。这类借款人往往只关注资金的可获得性,对于资金的成本考虑甚少。再加上面对如此高的利率,便产生了“道德风险”,只管借不管还。另一方面,由于金融市场上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不可能完全掌握借款企业的行为,当企业在高利率的逼使下从事高风险的项目时,银行的信用风险也就随之增加。

(二)缩小了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利差主要由中央银行决定,利差的大小也受到中央银行的政策影响。人民银行在对利差进行调整时,主要会考虑到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以及当时的经济运行状况。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发展和金融市场不断完善,相当一部分筹(投)资者不用借助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而是通过直接寻找对手来直接进行筹(投)资活动,这就促使了脱媒现象的产生。为了减小脱媒现象的影响,增加存款数量.抢夺优质客户,各家银行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激烈的竞争将使存贷款利差有大幅度缩减,使银行的主导业务受到巨大的冲击。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利润主要依靠利息业务,因此要提高利润率自然需要提高存贷利差。从表可见,2012年以来,我国一年期存贷毛利差一直维持在3%左右。

(三)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受到考验

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方式也有所改变。银行不再简单地抢占市场、建立起关系型客户,而可以靠打造信誉、组建自己的专业化团队来为客户量身服务,金融创新也将成为银行增强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在这样的情况下,银行可以根据不同客户的风险程度及自身的特点进行自主定价,这就对商业银行自身的专业技能、定价是否科学合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

(一)建立信用等级评估制度,减小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在交换过程中,由于对方违约而造成的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的重要风险之一。利率市场化在扩大商业银行客户群体的同时,也增加了

信用风险。我国信用评估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借款不还的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些,商业银行应参照外国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的管理水平,并结合自己的情况,制定一套较为客观和合理的信用等级评估系统,按客户的信用等级,提供相应的服务。对于信誉高的客户可以适当降低利率,而对于信誉较差的客户,则采用高于平均价格的利率。

(二)注重金融创新,鼓励新产品、新业务的开发

企业要想生存,就必须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即拥有其他企业没有的产品或服务。在激烈竞争的国际金融市场上,创新的金融工具丰富多样,层出不穷。面对这些,我国的商业银行应及时了解国际市场的产品信息,对可借鉴和引进的产品,仔细研究分析其基本原理、组成模式和定价模型等,并根据我国的市场环境进行合理的取舍和改进,力求推陈出新,不断推出适应我国国情的存款新品种。

(三)积极拓展表外业务,为扩大银行收益寻找新的支撑点

利率市场化和电子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银行的主导业务受到巨大的冲击,收益率也大幅度下滑。为此,商业银行应大力发展表外业务,为其收益注入新的力量。表外业务,简而言之,就是资产负债表以外的业务,又可分为或有负债和中间业务。在这两种业务中,银行虽然都是充当中介人的角色,但是在或有负债业务中,银行需要承担客户违约带来的信用风险;而中间业务则只依靠银行的信息、技术、人才,就可以获得相关的收入,同时还减少了利率波动对利润的影响。

四、结语

利率市场化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但利是大于弊的。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生存下去,就必须积极面对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采取有效地应对措施,建立有效地风险管理体制,转变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优化资产结构,进而实现我国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宗良,高扬.利率市场化改革趋势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J].国际金融,2011,04:5558

[2]钱芳.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何去何从[J].理论探讨,2001,09:2324

商业银行发展前景范文2

关键词:商业银行;范围经济;混业经营

2006年底,中国加入WTO银行业五年的过渡期结束,根据入世有关协议,中国已经逐步放开对外资金和金融机构的限制,国内银行业的种种市场壁垒被破除,实力雄厚的外资银行正与我国商业银行展开全方位的竞争。面对外资银行的全面进入,为实现我国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应当逐步实现混业经营,以不断提高综合经营水平。本文将就我国商业银行基于范围经济下的混业经营的发展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商业银行范围经济的内涵

范围经济是研究经济组织的经营范围与经济效益关系的一个基本概念,指利用经营单一产品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效应。银行作为企业的一种形式,与一般工商企业的不同在于其经营的对象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货币。因此在讨论银行业范围经济时,除了要考虑范围经济的一般理论外,还得考虑银行业自身的特点。其范围经济可被界定为银行业务领域的扩张或经营品种的增加所引起的边际收益增加或边际费用下降的情况。如果银行业务范围扩大后,其交易费用下降引起边际收益增加或边际成本下降,就表明银行实现了范围经济。

二、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的原因

如果银行业务的发展长期受到严格限制,从事业务范围窄,只能从事传统的银行存款、贷款和结算业务,那么将导致银行金融创新能力差,金融产品单一、缺乏吸引力差等问题,使得银行之间的低层次同质化竞争更趋激烈,过度的价格竞争将使银行发展进入恶性循环的轨道,因此开展多样化的业务才是银行良性发展、增加平均收益或降低单位平均成本的有效途径。

为实现我国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逐步实现混业经营,即银行业兼营证券、保险、信托等业务,以不断提高综合经营水平是可行之策。事实上,实行混业经营确实更容易出现范围经济。

(一)混业经营能够拓展资金的运用渠道,提高银行盈利

在分业经营条件下,银行的业务活动受到严格的限制,其主要业务活集中在贷款上。如果经济不景气,则贷款减少,存贷差扩大。而多元化的经营可以使得控股公司持有较少的资本,通过提供更多的信贷,从内部资本市场资源配置中获取更多的利益。因此,实行混业经营能够极大地扩展银行的投资渠道,使得银行内部资金结构的匹配更加合理,银行的资金得到充分的运用,从而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改善资产质量。

(二)混业经营能够降低银行的经营风险

混业经营能够改善银行的资金结构,使银行具有相对合理的资产组合,从而提高资产质量,降低自身的经营风险。此外,业务的多元化可以使得银行的一部分亏损业务由其他业务的盈利来弥补,从而大大提高银行抵御外部经济因素冲击的能力。

(三)银行资产专用性低,进入成本低,易产生范围经济

相对于工商企业来讲,金融各行业相互进入的成本较低,这主要是由于金融业的资产专用性低这一特征决定的。对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来说,维持经营的资本、信息和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存在着很大的同质性,因此资产的专用性低。这样商业银行在承做证券、保险等其他金融服务时,行业的进入成本就非常低。这也是金融业容易出现混业经营、扩大经营范围,进而形成范围经济的重要原因。

三、 混业经营在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制约,缺乏创新动力,其混业经营仍然处在较低的层次,与当前国际主流市场存在相当的差距。从整体看,我国银行业能否顺应国际金融业混业化自由化的潮流,打破业务限制实行混业经营,主要还是看其激励-约束机制是否能够建立起来。在这一根本问题没解决的情况下,业务限制的放开是有风险的。基于此,中国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想要获得长足发展,应在以下几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一)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完善治理机构,形成发展范围经济的平台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实行分业经营,存在激励和约束明显不对称的现象,在经营机制方面存在规模偏好和费用偏好,内部控制并不完善。因此,我国商业银行要发展范围经济的首要问题就是改善银行治理机构,采取有效地监督措施,从而控制风险。在这一点上,我国商业银行可以鉴国外商业银行成功运作的经验,加大力度改革,建立起股东之间、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共同监督、相互制衡的机制,使法人治理结构合理化,为从体制上参与全球化金融竞争创造条件。

(二)建立以银行控股公司为主的混业经营过渡模式,允许商业银行适度混业经营

扩大银行业务范围,允许银行适度混业经营,可以提高银行的绝对收益水平与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水平。目前,我国金融业已经开始在不违背现行法规的基础上,寻求银证、银保合作的途径,探索混业经营之路。混业的窗口正在逐步打开,但现实条件告诉我们不能一蹴而就。目前国内经济和政策环境,还不具备全面混业经营的条件,所以应建立从分业到混业的平稳过渡途径。

参考文献:

[1]郭琼,王铮.金融混业涨潮[J].财经,2006,(24).

商业银行发展前景范文3

关键词:经济欠发达地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5-0075-02

近年来,中间业务逐渐成为各商业银行战略发展重点并且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然而,由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中间业务的开展和发展仍然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本文试图从安康市近年来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开展情况入手,探讨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中间业务的有效途径。

一、安康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

1.中间业务发展较快,增速明显。近几年来,尤其是2005年后,安康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有小到大,总量迅速增加。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重金业务收入总量在2004年为1 288万元,2005年为2 022.25万元,2006年为2 927.79万元,2007年为9 188万元,增幅同比达到57%、48%和214%,增速明显。

2.中间业务产品品种单一。从中国人民银行2001年7月4日颁布实施的《商业银行重金业务暂行规定》来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设计九大类几十种业务,而安康商业银行目前办理的中间业务更是主要集中在国内结算、和银行卡三大类业务上。2007年,全市仅理财一项即占中间业务营业收入的65%,据此可见其他品种业务的匮乏。

3.中间业务量小。虽然近几年安康市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总量同比增加迅速,但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依然不足10%。以中间业务开展相对较好的工行为例,该行在2005年中间业务收入763.36万元,中间业务收入占全行总收入2.47%。2006年中间业务收入1 106.59万元,中间业务收入利润占营业利润的9.45%。

4.中间业务有由低端向高端发展过渡的趋势。一直以来,支撑安康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主要是结算、和银行卡业务,而且主要集中在代收各种管理费、水电费、电话费、交通罚款等低档次、低科技含量、低收益产品上。从2004年起,银行卡业务开展取得较大突破,在该年,仅建行龙卡发卡量即达到81 281张,较年初增长32.68%。2007年,理财更是占整个中间业务收入的65%,中间业务产品逐渐向高智力型、高收益品种发展。

二、影响安康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原因分析

1.观念陈旧,认识不足。思想意识上的落后保守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银行没有将中间业务发展作为战略重点,依然存在依靠存贷款利差创利润,而把发展中间业务看做是辅助业务,资源优势没有用在发展中间业务上;另一方面,传统的封闭文化习俗和当地较为封闭的环境,使得许多人对银行业的认识不到位,从而造成许多业务项目只能成为免费的午餐,极大地影响了银行中间业务的开展。

2.经济条件制约。作为一个西部山区中的地级市,2007年安康市的GDP为189.85亿元,经济总量小,人均收入城镇居民为8 051元,农民为2 256元。经济上的落后造成社会需求不足,相对低下的收入严重制约了城乡居民的投资性需求。

3.管理制约。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开展运行管理等工作是由不同部门来完成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导致中间业务很难形成规模效应,对中间业务的发展有一定阻碍。

4.人才缺乏。中间业务涉及领域广,知识面宽,要求从业人员是具备较强的个人素质和扎实全面的专业知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而目前商业银行尤其是基层行的高层次人才储备严重不足,现有人员知识储备很难跟上金融产品创新的步伐,再加上营销技能不全面,产品定价能力较低,制约了中间业务新产品的推广和中间业务的服务质量的提高。

三、政策建议

1.端正思想认识,加大宣传力度。商业银行要转变观念,把中间业务的发展作为衡量银行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充分调动办理中间业务的积极性,认识到中间业务的主要目标是创造无风险利润,从而积极开拓新业务新品种,推动业务发展;同时,商业银行要通过长期和广泛宣传,通过政府、传媒等的共同努力,引导广大群众正确认识中间业务,使社会公众熟悉和自觉进行中间业务消费。

2.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商业银行要在客户金融需求多元化的基础上,利用已有数据对客户做好社会阶层、收入状况、年龄层次、偏好等分析,细分客户种类,根据不同客户特点开发有针对性的中间业务产品。在稳步拓展银行卡业务范围,让银行卡渗透到医保、税收、加油、道路收费、停车收费、公务采购等领域的同时,要抓住目前安康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黄金时期这一良好契机和广大市民空前高涨的投资热情,开发一些高智力型、高收益的新业务品种。利用银行人才信息的相对优势,为企业提供更多信息查询、顾问咨询等服务,改变银行仅仅是企业融资渠道,对银行的需要仅是资金的局面。

3.建立完善中间业务发展管理机制。通过整合现有部门、人力资源,成立中间业务部,将原来分散在不同部门中的中间业务操作统一起来,负责中间业务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的制定和完善,统筹全行中间业务新品种的研究、开发、设计、宣传与推广。同时,把中间业务发展纳入考核体系并加大考核指标权重。

4.积极培养和引进复合型人才。一方面,利用银行相对薪酬竞争优势,从社会上吸收优秀人才进入银行,弥补复合型人才的不足;另一方面,积极整合现有人力资源,加大内部轮岗力度,让更多员工成为工作中的多面手,再辅以经常性的业务培训,使更多员工成为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迎来大发展[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4,(2).

[2] 康绍大,陈金香,刘兴敏.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及发展设想[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3).

[3] 王松奇.金融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A Consideration on Intermediate Business Development in Developing Areas

――Take Ankang as an example

LUO Peng, CHEN Xu-ao

(People's Bank of China AnKanag Central Sub-branch, AnKang 725000,China;2.The Economics-Management Department,Ankang University,Ankang 725000,China)

商业银行发展前景范文4

一、引言

个人理财业务是银行发展中的主要业务之一,它能够提高银行收入水平、推进银行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在商业银行筹集资金总额中的占比逐年上升,规模不断扩大,业务量也在不断提升。随着这个发展趋势,当前对个人理财产品的需求只靠传统的商业银行已得不到满足,因此,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如何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成为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中应解决的重要内容。

二、个人理财业务的概念

个人理财业务是指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专业化服务。依照管理运作方式又分为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通俗的说,理财顾问服务就是指商业银行运用专业知识帮助客户管理资产,提供专业数据分析,并给客户相应的投资建议、以及介绍个人理财产品。而综合理财服务是银行得到客户的准许,依照双方事先商定的合同,对客户进行财产管理以及投资,此中的投资收益按照方式同享,投资风险依照商定方式共担。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优势

(一)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潜力巨大

我国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相当于他国来说开展得较晚,市场发展的空间较大。主要表现为:第一,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投资者和居民心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两点使得商业银行能够更放心的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根据公众意见调查中心2012年上半年的例行调查显示, 96.1%受访者对银行在吸收居民个人存款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94.3%的受访者是出于“对银行的信任”而决定将钱存入银行的;91.7%的受访者将钱存入银行是因为银行提供的“高品质的服务”。从大多数受访者的回答中可以明显看出,人们对储蓄在商业银行中的存款是放心的,由此可以得出,只要银行能够做好推广和宣传活动,个人理财业务的推广及产品的销售将不成问题。第二,商业银行能更好地结合自身的优势,在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时联合其他的经营方如保险、期货、基金、证券等进行联合发展,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个人理财业务服务的质量和水准,也有利于其占据市场的优势地位。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相对较低

相对于一般的金融机构而言,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满足高端客户的投资理财需求,能更好地吸引客户进行投资。其原因在于,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大部分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在生活水平有保障的前提下,大部分投资者会倾向于低风险稳定收益的投资理财产品。一般情况下,银行理财产品也有等级之分,不同行业、不同收入情况、不同风险偏好选择不同等级的理财产品。其中:第一级为PRI级极低风险等级,第二级为PR2级较低风险等级,第三级为PR3级适中风险等级,第五为PR5级高风险等级。除了最后一级的风险较高,其他等级的风险级别均较低,且第五级风险也略低于金融机构的风险。另外,银行具有较为丰富的资金储备,对于风险的抵抗和应对能力较强,能够减少投资者的投资风险,有助于保障投资者的投资理财收益。因此,对于大量投资者而言,愿意将自己的资金投放在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中,而投资者数量的增加,也成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优势之一。

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人才较为贫乏

各行各业要想得到更快的发展都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个人理财业务也不例外。有了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才能够更好地推广和宣传本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获得更多投资者的认可。但是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从业者专业素质情况分析可以看出,不少从业人员对于本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具体范围了解不够清晰,对金融机构的个人理财业务范围也缺乏深刻地了解。在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相关的证券,投资,保险、基金,期权,期货等内容以及政策、法律法规方面了解也不够全面,这就导致业务员在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时,难以得到客户的满意,最终导致业务难以推广。

(二)专业化服务能力还有待提高

新时期,坚持从客户角度出发是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方面得到发展的一项重要条件,要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理财产品的创新和设计。但从目前来看,个人理财业务在专业化服务能力却有待提高,个人理财业务能否获得客户的认可和青睐是由个人理财产品服务质量决定的[5]。这就要求银行能够对客户信息进行全面地搜集,包括客户的预期投资消费行为、经营和收入状况、个人偏好等,然后通过专业人才和专业操作对此进行专业的分析,最后帮助客户进行专业的个性化理财规划。近年来,各商?I银行虽然也在锲而不舍地设计新的理财产品,但所设计的产品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同质化现象。银行在设计新的理财产品时,只是在其他产品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没有形成富有客户个性化的理财产品,设计出来的产品当然也不能够吸引顾客,所以在综合性和专业性上均还存在较多的不足。

(三)理财产品单一

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个人理财业务规模也不断扩大,各银行均开展了属于自己的个人理财业务,银行之间的市场竞争压力过大。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单一,产品大多用来给客户提供基本信息服务、办理贷款,客户收款及付账等,关于投资类的理财产品不够全面,各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也都主要以模仿为主,没有依照本身的特征,结合整理市场情况,设计出具有商业银行特色的产品及服务。

五、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对策

(一)培养专业理财人员

从上文对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可以看到,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专业理财人员数量不多,绝大多数理财人员只是单纯的介绍以及销售产品,缺乏专业的金融知识。银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理财人员自身专业素质:第一,银行建立资格考核,增加银行理财业务的从业难度,丰富从业人员自身专业知识,利于我国理财业的发展。第二,安排理财人员之间相互探讨金融知识,增强专业能力。第三,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培训课程,鼓励员工去国外学习交流,也可以自己组建一支专业化程度高的理财队伍。第四,加强国内外合作,引进其他国家的经验以健全我国银行业个人理财人员行业标准、职业道德。

(二)创新理财产品和服务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种类单一,市场以及客户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产品缺乏自身特色成为导致这一情形的重要原因。银行的当务之急是发展新的理财产品。首先,?y行在设计产品时不要只是复制加修改,要学会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市场情况,设计出有本行特色的产品及服务。其次,商业银行可以和其他金融机构之间进行合作,虽然是不同行业,但双方互相提供建议与帮助,能够减少市场的竞争压力。客户不同,银行所提供的服务也应有不同之处。每位客户的行业,风险偏好,收入状况及消费情况都不尽相同,所以银行需要结合不同客户设计出具有不同特点的理财计划,推荐适合客户自身的理财产品。

六、我国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前景分析

根据本文的分析能够看出,我国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过程既有优势又有不足,未来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前景如何成为了各银行特别关注的问题。事实上,以发展的眼光来看,我国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前景总体上应该是乐观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不足分析

从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不足来看,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过程中的劣势主要为人才劣势、市场劣势以及业务综合性劣势,但是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以及银行业思想的转变,这些劣势和困难最终可以被克服。就目前我国专业学习的情况来看,财经专业已经成为了高校教育的热门专业,银行只需要对这些人才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就可以弥补其中的人才专业性缺漏。而人才的配置对于创新产品理念和业务理念有着直接的关系,有助于提升银行的市场竞争实力,从而推动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更好发展。

(二)优势分析

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过程中,优势是客观存在的,如人们对银行的信赖以及银行的抗风险能力较强。未来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银行的风险优势将会更加明显,人们对银行的信赖程度也会不断增加。因此,未来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的优势地位会更加稳固。

(三)前景预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来个人理财业务市场将会进一步扩大,这对于减小银行的竞争压力、提升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量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必然会有利于银行业的长远发展;最后,经济全球化现象也可以给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一个发展契机,银行可以通过与国际接轨的方式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实现自我更好地发展。

商业银行发展前景范文5

电话银行外呼经营业务是客户服务人员利用电话银行系统,开展主动营销、客户回访、通知提醒、问卷调查等业务,是银行主动营销的一种模式,是数据库营销的一种方式。电话银行外呼经营通过主动营销的方式,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向特定客户群体推荐和营销各类产品及服务,满足客户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在银行业竞争趋于白热化的今天,外呼经营业务将依托其渠道优势和创新特性,为商业银行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首先,外呼经营业务打破了物理网点局限,延伸了销售触角,提升了产品销售的深度、广度和速度。其次,外呼经营业务整合了网点、客户经理、电子银行等多个渠道,集中了业务资源,通过协同营销实现销售效率的最大化。再次,通过外呼经营业务中心“专业专注”的集约化销售,可促进网点产品销售,并减轻网点的工作量。外呼经营业务改变了传统的坐等客户上门模式,拓宽了与客户的接触途径,是传统柜面、客户经理渠道的有效补充。在发展方向上,外呼经营业务平台将不断丰富和创新销售品种,成为商业银行各类产品的“批发中心”和“速递中心”。外呼经营业务的开展也是客户服务中心逐步由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转变的主要职能和标志,在银行价值创造、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外呼经营业务的优势

1.渠道优势

外呼经营业务相对于银行柜面营销,目的性更精准,方向性更明确,效果也更好,与柜面营销渠道是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它是在传统营销方式之外,能够一定程度上挖掘客户价值、提高盈利能力的另一种营销方式。柜面部分业务的营销可以转入外呼经营业务,如理财产品、基金销售、保险销售等,外呼经营业务必将成为商业银行改变单一柜面营销方式的有效途径。

2.成本优势

电话营销相对于柜面营销具有成本低的优势。对银行而言,首先,电子银行创建成本较低。一般而言,电话银行的创建费用只相当于传统银行开办一个分支机构的费用。二是业务成本低。根据美国著名的咨询公司IRESEAECH公司调查结果,就银行一笔业务的成本来看,手工交易约为1美元,ATM和电话交易约为25美分,只有手工交易单位成本的25%。电话营销的优势显而易见。

3.客户优势

商业银行具有丰富的个人客户资源,这些客户资源优势为商业银行开展电话银行外呼经营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经过科学的数据挖掘,可以寻找到大量的营销机会。

4.利润优势

商业银行外呼经营业务的产品可以有理财产品、基金销售、保险销售、电子银行产品等,是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利润增长点,外呼经营业务将成为商业银行今后保持业务市场份额的重要渠道。

5.专业优势

专业化的外呼经营业务中心,有利于全辖网点与电子渠道的资源整合,有利于对业务的专业专注,有利于外呼经营业务整体管理水平和营销能力的提升,从而实现外呼经营业务收入的最大化。

三、外呼经营业务的开展情况

目前,各商业银行已充分认识到发展外呼经营业务的巨大潜力和商机,纷纷加强该项业务的拓展力度。下文以保险外呼经营业务为例,介绍外呼经营业务的开展情况。

1.国际同业情况

国外保险电销产业发展较早且相对成熟,目前国外保险电销主要有为欧美模式和亚太模式两种。欧美保险电销较为发达,行业年产值高达5千亿美元。在美国银行保险电销主要采取IC(Insurance Consultant)模式。即:由呼叫中心电话预约客户再由营销顾问当面向客户进行产品销售的方式。销售的产品主要有年金、养老金、万能险、投连产品等。目前,全美国有超过两万人从事该行业,其达成的保费销售规模约占全美国保费规模的30%。美国市场银行基本不做柜面保险业务。在亚洲地区,电话销售已经成为银行保险业务的主要渠道之一。整个亚洲地区银行保险电销从业人员达五万人,其湾有近两万人,其电销保费收入占整体银保保费规模的50%。香港有超过3000人的保险电销从业人员,电销业务占银保业务规模的10%左右。在亚洲地区保险行业电话销售成交率大约在3%~5%之间。亚洲市场销售模式又分为两种,即Tele Sales 模式和Tele appointment模式(即美国模式)。目前国内在发展银保电销业务中基本都参照Tele Sales模式,亚洲地区保诚与渣打、大都会与花旗的合作较为成熟。

2.国内同业情况

国内大部分寿险公司都十分重视并正式启动保险电话销售业务。截至2010年,国内保险外呼经营业务市场整体保费达50亿,较上年增长100%,市场总坐席规模22000席。在银行保险电销领域,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通过在银行营业场所内现场销售或通过电话呼叫中心联系客户等方式,向客户推销保险产品。看到良好的发展前景及巨大的盈利空间,国内各大商业银行十分重视保险电销业务,纷纷开始拓展市场,业务正在快速发展。

四、外呼经营业务投入产出分析

商业银行发展前景范文6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前景分析

在国外,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比较早,给银行的贡献率也比较大,如花旗银行利润贡献率的40%是由银行零售业务带来的。我国商业银行以个人理财业务作为发展银行零售业务突破口,纷纷建立理财品牌,将个人理财业务作为银行零售业的重点发展领域。良好的个人理财品牌的形象和声誉会提高金融品牌的附加值和银行的商誉,有利于提高银行的整体形象。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时间比较晚,1995年,中国银行深圳分行以VIP形象面世的个人理财中心,在国内同业中先行一步;1996年,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设立私人银行部,提供个人财务咨询;1997年,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开设个人理财工作室,推出理财系列产品;2001年,中国农业银行推出“金钥匙”金融超市,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理财服务;2002年,中国建设银行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理财中心在上海成立,建行“乐当家”个人理财品牌的诞生更标志着建行的这一服务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04年以来,我国各大商业银行逐渐发展个人理财业务。

2005年11月1日施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至今,各商业银行积极发展理财产品,大部分都实现了预期收益。2005年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2006年达到4000亿元人民币,2007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理财产品合计销售总额达8190亿元人民币。2008年银行理财产品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理财产品新增规模就突破了2万亿元人民币,创造了一个奇迹。

2011年共有94家商业银行发售银行理财产品20270款,募集资金规模流量不低于16万亿元。例如,工行2011年累计销售对公银行类理财产品19861亿元,境内销售各类个人理财产品41352亿元;农行全年共发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售量3.58万亿元,对公理财产品发售量1.78万亿元;招行全年实现个人理财产品销售额达20635亿元,实现公司理财产品销售额8690亿元。

2002-2011年期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每年以高于9%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我国居民的个人收入水平也在上升,特别是个人金融资产的持有率也在上升。从财富总量上来看,全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额2010年底达到了54万亿元人民币,与2009年末的42万亿元人民币总额相比,增长了28.57%。

2012全年GDP首次突破5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8%,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7%。随着我国居民个人财富的不断积累,对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时具有信息、人才、设备、客户资源的优势,因此,我国商业银行能把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好是内在需求与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问题分析

(一)理财产品同质化严重

我国商业银行有自己的理财产品品牌,如光大银行的阳光理财账户、中行的中银尊贵银行业务,但是产品内容却非常相似。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主要包括货币型理财产品、债券型理财产品、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结构型理财产品、贷款类银行信托理财产品。以结构型理财产品中的商品挂钩理财计划为例,光大银行推出的阳光理财“A+计划”收益率与原油期货价格挂钩;北京银行的“心喜”人民币理财系列中有与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挂钩的产品;中国银行“汇聚宝”外汇理财计划的收益率与黄金价格挂钩等。

(二)银信合作中的风险

随着银信合作进入高峰,其潜藏的风险也逐步暴露出来。银行通过发行与信托公司合作的理财产品,通过信托平台实际上增加了对其客户的贷款。但是,这些贷款和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却不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反映,而且银信合作双方90%以上为异地合作,银行所在地监管部门难以掌握情况。这样,在目前银根紧缩的形势下,商业银行很容易通过银信合作调整资产负债表来规避贷款规模控制,不利于从紧货币政策的实施。

(三)缺少复合型理财经理

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业务,要求理财人员必须全面了解理财业务的相关知识,需要了解银行、证券、基金、保险、房地产等全方位的投资理财知识,还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经验和人生阅历。目前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比较晚,各商业银行在加大对理财工作室和理财中心等有形渠道建设的同时,忽略了对理财经理队伍的培育,导致国内的理财经理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复合型的理财经理有很大的缺口。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经理,大部分是由从事传统业务人员转成理财业务人员以及刚毕业的没有投资经验的应届大学生组成。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个人理财经理,他们普遍对投资知识了解甚少,人际沟通能力有限,不能为客户进行专家式的服务,阻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向综合化发展。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