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融资策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业银行融资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业银行融资策略

商业银行融资策略范文1

关键词: 应收账款融资;营销模式;审批模式

基于供应链金融的应收账款融资作为商业银行适应市场变化及客户需求而产生的重要公司金融业务种类,自深圳发展银行提出“1+N”的概念以来,商业银行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及拓宽银行利润增长范围的核心业务之一。近年来,AH银行将应收账款融资业务作为其战略型业务之一,其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AH银行尚未建立起一套相应的专业化应收账款融资体系,制约了其供应链金融的健康长远发展。

一、AH银行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发展情况

(一)地区分布情况

AH银行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开展较早,从国内到国际均有涉及,因此应收账款融资的产品体系也较为丰富,主要涉及国内综合保理、应收账款质押、国内/出口商业发票贴现融资、租赁融资、信用证下卖方融资、中小企业退税质押融资、应收账款保理池融资等。

截至2012年末,AH银行应收账款融资核心客户46户,其中合肥、芜湖、安庆、马鞍山、铜陵地区核心客户较为集中,五地区应收账款融资核心客户总数26户,占AH银行应收账款融资核心客户比例为56%,合肥和芜湖两地融资核心客户数为15户,占所有核心客户融资数量的三分之一;安徽北部地区融资核心客户比例较低,蚌埠、淮南、淮北、阜阳、宿州、亳州六地区应收账款融资核心客户数合计占AH银行融资客户数量的21%。

(二)行业分布情况

截至2012年,AH银行应收账款融资的46家核心客户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核心客户3户,占比6.5%;制造型核心客户24家,占比达到52.2%,AH银行制造型企业核心客户集中于钢铁、有色、汽车制造、化工等传统行业,在高端装备制造、机械等领域的拓展力度有限;电力型核心客户6户,占比13.0%;房屋建筑及土木工程建筑型核心企业6户;批发类企业2户,通信类企业1户,专业技术服务核心企业及医院各2户。

AH银行应收账款融资规模近三年来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成果,年均增长率达92.9%,截至2012年底,AH银行应收账款融资余额39.09亿元,接近2010年同期余额的三倍。随着近年来公司交易背景的复杂化,保险公司参与贸易交易融合度越来越高,从AH银行应收账款融资的情况也可以看出,近年来融信达业务和国内综合保理的业务发展较为迅速,融信达业务融资余额比2011年同期几近翻倍,国内综合保理业务融资余额较前两年增速明显。

二、AH银行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产品创新和集成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AH银行应收账款融资的产品主要还是基于各个部门的自身产品,但针对跨部门、跨条线的产品集成能力还有待提高,产品组合运用能力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业务需求,尤其是基于客户供应链金融的应收账款融资的全流程提供综合性金融解决方案的能力急需提升。虽然AH银行针对特定行业如汽车、电子等行业制定了相应的应收账款融资等解决方案,但行业的覆盖面积和推广力度明显不足,同时对于这些行业金融方案没有进行统一的品牌包装和宣传,在其它行业的推广难度较大。作为跨国性金融机构,AH银行海外机构应收账款融资产品结构还比较单一,针对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准备明显不足,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产品体系,强化产品的集成能力。

AH银行目前还没有完全把握应收账款融资的业务特点,没有围绕整个供应链的金融需求进行产品设计,无法将各部门的产品元件进行有机整合形成服务于客户的整体解决方案,因此应收账款融资产品的创新能力极为有限,目前还无法跳出整个“达”系产品的序列框架。各类产品的操作系统相对独立,尚未建立统一的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平台,各种业务的叙做仅从单一的产品出发,很难跳出局限性思维,无法从整个大局和整体出发进行产品设计,产品的设计业无法达到一种高屋建瓴的角度,新产品推陈出新的速度明显慢于同业竞争者。

(二)营销策略有待进一步完善

由于全球供应链金融、尤其是应收账款融资中的上下游企业分散在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目前AH银行的营销主要以机构为中心,营销相对分散,传统的营销模式仅仅是以核心企业为中心,通过传统授信维护客户关系,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上下游供应商情况、资金流的走向关注度不高。在对客户的营销过程中,往往关注的是核心企业的授信需求,未能将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供应商、经销商纳入整体的授信对象或者营销拓展对象,往往丧失不少业务机会。而在贷后管理的过程中,更是将眼光局限于授信客户,关注的仅仅是核心客户的经营和财务指标,通过核心企业为中心的上下游企业产业链风险往往被忽视,供应链客户营销网络的作用难以得到体现。总体来看,AH银行以核心企业为切入点,开展贯穿上下游企业的垂直化营销有待加强。

基于授信业务传统,AH银行应收账款融资的主要客户依然是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这些行业积聚着大量的优质企业,当然是商业银行应收账款融资的重点所在,同时也面临着同业巨大的竞争压力。但AH银行除去优势行业之外,在批发零售、商贸、房地产建材、新型产业领域的业务规模太小,而各辖属分行客户经理应收账款融资的业务对象依然以信贷业务重点的传统客户为重中之重,也就制约了AH银行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发展。随着供应链金融业务内涵和业务的逐渐延伸,一些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金融机构也成为应收账款融资中的核心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营销对象有了更为宽泛的范围,而目前AH银行业务的营销对象只局限于授信业务的重点客户,明显不利于未来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三)风险管理体系有待优化

应收账款融资业务上下游客户数量多、相对分散,AH银行现有授信政策在客户准入、异地授信、批量授信、评级批量认定等方面难以全面满足全球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的需要。上下游客户的风险程度差异较大,需根据核心企业的信用支持程度、产品方案等设计差异化的准入和评审标准,AH银行目前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核心企业的准入标准较为严格,担保条件较同业要求较高,有些优质企业及上下游客户由于评级标准、财务指标、担保条件等因素不能进入应收账款核心企业名单,导致一些优质项目无法叙做,极大限制了AH银行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发展和壮大。目前AH银行相关授信审批部门在比较总行审批模式和特定客户授权审批通道时,给予业务部门的选择权范围不大,尚不能及时根据业务部门的需求,适时细化、调整特定客户的转授权方案,给予业务部门根据市场变化和实际需求相匹配的应收账款融资业务转授权权限有待加强,尤其是针对新模式下得中小企业业务新模式还需大力推广和复制。

由于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涉及的上下游客户较为广泛,核心企业的综合实力、行业特点与周期、核心企业的风险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千差万别,不同贸易背景下的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情况也大不相同。通过传统的授信评审标准显然不能满足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发展速度。目前AH银行针对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评审标准还不是很明确,尚未针对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风险特征制定相应的授信评审标准。随着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不断扩大,AH银行原有的授信审批人员针对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审批实效已难以满足目前业务发展的规模,在AH银行目前的团队设置当中,没有专门针对供应链金融包括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审批的团队,贸易融资业务的实效性要求很高,审批效率的低下将丧失相当的业务机会,与同业竞争的优势则难以体现。在风险管理部门设置相关针对供应链金融的专职团队和业务审查人员,强化对其审批能力的培训,提高AH银行针对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审批实效,提高其评审标准的专业性。

三、AH银行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发展策略

针对应收账款融资存在的业务瓶颈,AH银行应从客户营销、产品运用、授信管理等方面搭建一整套符合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特性的业务体系,全面打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提升专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发展。

(一)转变应收账款融资业务营销策略

建立由核心企业客户经理统筹负责,成员企业客户经理通力配合、贯穿上下游企业的垂直营销管理体系,充分挖掘和支持客户整个供应链金融需求。针对核心客户名单,逐户成立由省分行层面和二级分行层面的客户经理、产品经理和风险经理等多个角色共同组成的核心企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小组,全面挖掘客户需求。强化部门之间的联动营销机制,AH银行公司业务部、国际结算部、中小企业业务部、国内结算与现金管理部应加强沟通和合作,在核心企业的营销方面应加大联动力度,形成联动的主动意识和长效机制,共同服务AH银行应收账款融资业务。

适度扩大AH银行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范围,在保持原有制造型企业核心客户营销力度的基础上,适度加大对AH银行目前授信结构中较为薄弱的批发零售、文化旅游、新兴产业的营销力度,尤其是重视这类企业的上下游客户的应收账款融资需求。转变营销思路,随着共性连金融的发展,将目光聚焦于政府机构、金融同业、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寻找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新型领域。

(二)加强应收账款融资重点产品推广

AH银行应牢牢把握省内企业“走出去”的业务发展机遇,充分利用自身国际化程度高和享有全球美誉的优势,以此为契机,将应收账款融资产品更多地推广到国际市场上,加强国内成熟应收账款融资产品的海外复制推广,丰富海外应收账款金融产品内涵,打造全球一体化产品体系。

首先,不断开发应收账款融资新产品,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收益。注重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更多地借鉴同业的先进经验,推出更加具有新意和特色的应收账款融资产品。其次,加强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通过对应收账款融资产品元件的有机整合,形成服务于客户供应链的系统性解决方案,提升服务方案设计能力。第三,大力推广应收账款保理池融资、租赁保理等产品的组合运用,提高应收账款产品服务范围和效能。第四,加快AH银行SCF系统的投放,启动全辖应收账款融资电子化系统的全面建设,实现在线申请、在线审批、在线融资及在线管理。以应收账款融资核心企业为试点,加快SCF系统与更多核心企业应收账款融资平台银企直连项目的顺利投产与落地,并加快这种模式的复制推广。

商业银行融资策略范文2

关键词:融资方式 商业银行 转型

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金融改革的深入、市场规模的扩大,债券、信托、融资租赁等多元化融资方式迅速崛起,并对传统的银行贷款表现出明显的替代效应。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统计数据,2012年全年全社会融资规模为1576万亿元,人民币贷款规模为82万亿元,从结构来看,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52%,较2011年低6个百分点。这意味着银行信贷业务的融资规模仅占社会融资总量的一半,其他类型融资方式已占将近半壁江山,各类融资方式之间既有竞争、又有融合,既优化了社会融资结构,也对未来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

一、多元化融资方式崛起

(一)债券市场发展提速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积极发展债券市场,完善发行管理体制,推进债券品种创新和多样化,稳步推进资产证券化。《金融业发展与改革“十二五”规划》提出积极发展债券市场,要“稳步扩大债券市场规模,推进产品创新与多样化”。2012年,债券市场在运行机制、业务创新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政府债券招投标制度进一步完善,国债期货仿真交易启动,金融债引入续发行机制,信贷资产支持证券试点重启,公司信用类债券部际协调机制建立,注册发行机制取得新突破,非公开发行方式快速推进。

改革创新推动了市场发展。2012年,债券市场规模稳步扩大、活跃程度显著提高。全年共发行各类债券808万亿元,同比增长28%,与人民币贷款规模基本持平;全市场共成交结算27085万亿元,同比增长341%;截至2012年底,债券市场托管总量达2656万亿元,较2011年底增长168%《中国债券市场发展报告》,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债券市场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在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优化资源配置、推动金融体制深化改革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银信合作业务快速发展

2008年以来,中国信托业获得了迅猛发展,信托资产规模几乎保持了每年约1万亿元的增幅。截至2012年末,全行业65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和实现的利润总额分别达到747万亿元和4414亿元,与2011年底相比,增速分别高达5530%和4784%《2012年度中国信托业发展评析》,http://wwwxtxhnet/xhdt/14485html。,再创历史新高。我国信托业在资产规模上首次超过保险业(735万亿元),一跃成为仅次于银行业的第二大金融部门。催生近年来中国信托业规模爆发性增长的“发动机”,即是始于2008年下半年的以低端银行理财客户为驱动的“银信理财合作业务”。

银信理财合作,是指银行将理财计划项下的资金交付信托,由信托公司担任受托人并按照信托文件的约定进行管理、运用和处分的行为《银行与信托公司业务合作指引》(银监发〔2008〕83号),2008年12月4日。。对银行而言,通过银信理财合作,可以将部分表内业务转移到表外,变相满足客户的融资需求,同时减少信贷额度占用和资本占用,达到规避监管的目的,而信托公司则可以迅速做大规模,收取佣金。此类业务以十分隐蔽的方式增加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同时信贷资产的非真实转移可能导致风险承担落空,容易诱发一定的系统性风险和社会问题,给货币调控部门和监管部门提出了挑战。

数据来源:《2012年度中国信托业发展评析》,http://wwwxtxhnet/xhdt/14485html。

图1 2008―2012年银信理财合作产品数量及其增长率①

信托业2009年和2010年两年的增长中,银信理财合作业务规模的贡献度均在50%以上,以2010年为例,年末银信理财合作业务规模达166万亿元,占同期信托资产总规模的比例高达5461%。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银监会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文件,如2010年8月的《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2011年1月的《关于进一步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的通知》、2011年6月的《关于做好信托公司净资本监管、银信合作业务转表及信托产品营销等有关事项的通知》等,对信托公司与银行之间的业务合作加以规范,引导银信合作健康发展。

① 数据来源:用益信托工作室。

在监管部门的规范和指导下,银信理财合作业务的“野蛮式”增长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虽然产品数量稳步攀升,但业务规模占比不断下降,到2011年底,银信理财合作业务规模为167万亿元,与2010年底的166万亿元几乎持平,占同期信托资产规模的比例下降到了3473%;到2012年底,银信理财合作业务规模小幅增长到203万亿元,但占同期信托资产规模的比例则进一步下降到2718%。与此同时,以高端机构客户驱动的“非银信理财合作单一资金信托”(单一资金信托规模减去银信理财合作规模)的规模和比例则不断提高:2010年仅为6 050亿元,同期占比1990%;2011年增加到161万亿元,同期占比提高到3347%;2012年继续增加到307万亿元,同期占比已经高达4112%,成为最大的增长动力。此外,以中端合格个人投资者驱动的“集合资金信托”规模和比例也一直平稳增长:2010年为6 267亿元,同期占比仅为2061%;2011年增加到136万亿元,同期占比提升到2825%;2012年又增加到188万亿元,同期占比为2520%。从2012年的整体情况看,信托业走上了较为稳健、均衡的发展轨道,逐渐形成了以“非银信理财合作单一资金信托”、“银信理财合作单一资金信托”、“集合资金信托”为主导的“三足鼎立”的业务结构。

(三)融资租赁异军突起

我国的融资租赁业务始于20世纪80年代,20世纪末经历了集中整顿,21世纪初开始恢复调整,以2007年银监会颁布《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为标志,中国融资租赁业迎来了快速发展阶段。目前,我国的融资租赁公司主要包括三类,分别是金融租赁公司、内资试点融资租赁公司和外商投资融资租赁公司。

作为传统信贷模式和股权融资模式的有益补充,融资租赁具有业务模式灵活、审核程序简便、后续风险可控等优点,已经逐渐成为我国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方式之一。2012年,我国的融资租赁行业实现较快发展,截至12月末,三类融资租赁公司合计560家,机构数量较2011年增长905%、是2007年的5倍,业务规模合计155万亿元,较2011年增长67%、是2007年的64倍。有分析报告预计,未来5~8年内,中国融资租赁业的市场份额将突破10万亿元,跻身中国金融行业前三位。

表12007―2012年各类融资租赁机构数量

单位:个

二、多元化融资对银行业的影响

2012年,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信号更为明确与密集,建设资本市场、改革证券行业、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等政策密集推出,在政策扶持下,直接融资加快发展,非银行金融中介加速崛起。证券、信托、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除了不能吸收存款,其他很多投资行为都可以涉猎,但银行却恰恰相反,主要依靠存贷利差,银行投资二级市场股票或相关的证券投资基金受明令禁止,跨市场、交叉性的金融产品必须要依赖其他平台。此外,目前我国属于分业监管,银行业一直处于人民银行、银监会的严厉监管之下,而对于跨业特征明显的影子银行体系,则一直缺乏明确和有效的监管,监管套利现象较为普遍。伴随金融体制改革的加快和多元化融资的崛起,商业银行面临的“双脱媒”趋势日趋增强,其作为经济运行体系核心的主导地位无疑将面临严峻挑战。

(一)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空间造成挤压

从银行的资产业务来看,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发展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以银行贷款为代表的间接融资开始逐渐被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所取代。大中型企业纷纷设立财务公司,通过股权、债权、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进行资金运作,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则可以通过创业板获得资金支持,优质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度逐渐降低,对银行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冲击。

(二)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银行的负债业务来看,多元化融资方式的发展减少了银行的储蓄存款或单位定期存款。同时,存款波动化增强的趋势明显,银行低成本融资优势逐步丧失,对货币市场等批发性融资渠道的依赖性增强,导致银行负债成本上升,期限错配问题严重,加大了商业银行所承担的流动性风险,对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挑战。

(三)参与影子银行或导致风险隐蔽化

目前,金融创新制度空间广阔,投机者较为活跃,金融活动复杂化的趋势较为明显,迫于竞争压力或出于急功近利,商业银行也纷纷通过表外业务方式进入影子银行体系之中,导致风险隐蔽化。例如,在银行与信托、证券等合作开展理财业务方面,普遍存在产品管理不到位、权利与责任不统一等多重问题,一旦市场逆转,承诺的产品收益难以保证,银行或被迫动用表内贷款偿还理财资金,使表外风险转移到表内,自担损失;或面临客户纠纷或法律诉讼,引发声誉风险。

(四)存在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

在非银行金融中介加速崛起的同时,部分中介机构存在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内控约束机制建设滞后、风险准备金提取不足、以低资本撬动高杠杆率的问题,内在脆弱性特征明显。加之影子银行与传统银行之间广泛合作,影子银行体系参与各方关系错综复杂,原有业务界限被跨越,导致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性增强。例如,个别商业银行工作人员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民间借贷,从而使这种风险向正规金融机构传递,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大型企业从银行挪用信贷资金,参与民间借贷,成为高利贷的推波助澜者,显著提高融资成本,造成中小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加大企业破产的风险,等等。在此情形下,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易导致风险在金融机构之间相互传染,在不同市场间快速传递,加大了其演变为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并将对传统银行体系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五)影响了正常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多元化融资趋势下,表外金融产品和融资工具创新活跃,对整个社会融资量的扩张效应明显,且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常规的货币政策手段难以对其引致的货币供应进行有效调控,降低了货币供应量与宏观经济变量间的相关性,干扰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执行力度,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多元化融资方式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经营转型策略

多元化融资方式的崛起,是金融体系深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在金融脱媒大幕徐徐拉开之际,商业银行唯有走在变化之前,因势利导,积极应对,在发展策略和经营方式方面及时做出调整,充分利用多元化融资方式发展带来的市场机遇,才能趋利避害,立于不败之地。

(一)积极调整业务经营模式和客户结构

业务经营模式转型方面,商业银行要积极探索存贷款业务和中间业务并重的发展模式,努力拓展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逐渐改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过低的现状。例如,积极通过发起贷款、信用增级、流动性和信用支持、证券化产品投资等多种方式和渠道参与证券化过程,扩大收入来源,降低对利差收入的依赖,力争实现利差收入和非利息收入的“双轮驱动”。客户结构方面,大力发展零售客户和中型、小型、微型企业客户。对于大型客户和优质客户,要逐步从单纯的存款、贷款和结算业务,过渡到为其提供现金管理、资产管理、企业理财等综合业务服务上。

(二)抓住同业业务、支付结算业务面临的发展机遇

资本市场发展在分流银行储蓄存款的同时,相当一部分将以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自有营运资金存款,登记公司自有资金、清算备付金、验资资金存款等金融机构同业存款以及企业存款的形式回流至商业银行。其中金融机构同业存款的增长与资本市场发展具有较明显的相关性,资本市场发展越快,同业存款的增长也越迅速,规模越可观。因此,要抓住同业存款、企业机构大额存款业务面临的发展机遇。支付结算业务方面,以证券市场的清算服务为例,商业银行可大力发展的领域包括,一级清算服务――法人证券公司与沪深证券交易所和中央登记公司之间的证券资金汇划;二级清算业务――法人证券公司与下属证券营业部之间的证券资金汇划;三级清算业务――个人投资者在证券营业部资金账户与商业银行存款账户之间的证券资金汇划。

(三)加强金融创新,强化主动负债能力和融资能力

商业银行应该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探索通过发行金融债等方式进行主动负债,不断开辟新的资金来源,打造强大的、相对稳定的银行资金链。例如,可考虑通过开发理财产品、投资性避险性产品、年金管理产品来实施产品型负债,通过发行类股权融资工具获得资本性资金来源,等等。

(四)合理运用影子银行产品来丰富风险管理手段

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产品的多样化为商业银行管理风险提供了更为丰富、有效的工具。例如:通过建立多样化的投资组合和资产池,商业银行可以降低风险,提高资产收益;通过贷款转让、贷款互换等工具,商业银行可以更为有效地管理信用风险;通过互换、期权、期货等工具,商业银行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市场风险;通过发行债券、信贷资产出售和证券化等工具,商业银行可以更有效地管理流动性风险。

(五)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统计制度

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赋予商业银行更大的资金价格自,以充分发挥资金价格对资金供需的自动调节作用,从源头上疏导和减少以监管套利为目的的各类通道类业务,助推商业银行转型和金融市场良性、健康发展。此外,央行应考虑将金融统计对象范围拓展至影子银行体系,完善银行与影子银行关联业务的统计制度,为宏观调控提供准确的判断依据。

参考文献

[1]蔡真:《中国影子银行:特征、模式与监管》,载《银行家》,48-50页,2012(11)。

商业银行融资策略范文3

【关键词】科技型小企业 银行融资 策略

在国家不断加大对科学技术发展扶持力度的同时,我国银行融资策略也在逐渐得到调整。但是由于当前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着很多问题,如轻资产运营、规模较小、产品销量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等等,导致我国科技型小企业在经营与发展过程中,很难从商业银行获得到充足的信贷资金。因此,从银行融资方面着手,分析研究科技型小企业的发展特征,同时从当前的融资环境出发,提出能够推动科技型小企业获得充足发展资金的银行融资可靠策略,引导小企业真正实现科技转型,最终促进科技型小企业不断发展与壮大。

一、当前银行融资环境下我国科技型小企业所呈现的发展特征

(一)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不易获得银行贷款

在科技强国政策的指导下,我国科技创新行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那些以研发制造科技创新产品为主营业务的企业,相较以前能够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但是当前政府扶持资金并未真正落实到位,非银行贷款等行业的发展并未完全成熟,如风投等行业仅仅在部分地区得到初步发展,这些渠道不能充分满足科技型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

处于初创期的科技型小企业未来的发展普遍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如果其技术或产品获得客户的认可,那么这些技术或产品就能够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中占据有利地位,从而为企业赢得更为丰厚的利润;但如果新技术或新产品的市场反响不理想,则企业将损失前期研发投入的经费从而导致亏损,商业银行作为追求稳健回报的金融机构,遵循流动性与安全性优先于效益性的原则,因此难以主动将信贷资金投向风险较高的初创期科技型小企业。

(二)轻资产运营的特点使得科技型小企业难以获得长期贷款

科技型小企业普遍具有轻资产运营的特点,其厂房普遍为租赁而非自有,甚至有些企业的机器设备都由自己的技术人员研发因而难以进行合理的评估测算,这类企业的主要资产为现金、原材料存货及知识产权或专利等,而当前我国的商业银行信贷政策对担保方式的限制较为严格,中小企业需要依靠抵押担保或者优质客户的应收账款质押,才能够获取银行的贷款资金。因此,以轻资产运营模式为主要特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通常只能以管理层的个人资产进行抵押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手中获得小额的短期贷款。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科技型小企业需要获得大额贷款以及长期性的贷款资金的支持,以此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或者支撑较大的技术资金投入。在这样的情况下,科技型小企业一方面需要通过短期或者小额贷款融资方式,获取到能够维持日常周转的资金;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长期或者大额贷款,以实现企业的生产性经营,或者实现企业的规模化、持续性发展。长期贷款或大额贷款偿债的风险性较高,商业银行对于长期的项目贷款采用严格的担保政策及还款来源测算方式。对于那些轻资产即无法提供价值较高抵押物品的科技型小企业,则难以达到商业银行设定的长期借款要求。由此可见,科技型小企业若希望获取长期信贷资金还需要政府及风险投资机构与银行进行合作,联合开展融资业务,实现金融创新。

(三)企业生命周期对银行贷款投向影响并不显著

一般来说,按照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可以将企业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上述提到的几种企业类型中,除去上文中提到的初创期科技型小企业由于前景难以确定,较难获得银行融资之外,其余几类企业在商业银行信贷政策中并无明显差异。对于一些传统行业而言,处于衰退期的企业虽然在近些年内并没有进行科技创新,但是凭借其原有的生产基础和市场占有率优势,这类企业在某些情况下反而更加容易获取银行的信任,从而成功得到融资贷款资金。这是因为,银行对企业进行授信测算时,主要是以其经营性现金流和能够抵押的固定资产为依据,而衰退型企业经过长期的经营与发展之后,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销售渠道和固定资产,因此,银行在对其进行评估时,认为这些企业能够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抵押资产以及至少在短期内不会大幅下降的销售收入,也就认定这些企业具有良好的商业信用和较强的偿债能力。所以说,衰退型企业相比于其他企业而言,获得商业贷款资金的难度不大。而相比之下,科技型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规模一般都较小,固定资产比较少,并且其资产种类主要是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商业银行在对科技型小企业进行评估时,无法将其固定资产作为评估依据,而针对科技型小企业所具有的创新能力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基层商业银行又普遍缺乏具备评估技能的科技方面的专家,因此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评判。这就导致了部分成长期的优质科技型小企业的信贷资金资源被一些处于衰退期的传统企业挤占,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后果。

二、推动科技型小企业发展的银行融资策略分析

(一)强化市场信用机制,构建融资配套机制

为了改善科技型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为科技型小企业赢得更多的发展空间,政府有必要从获取银行贷款的条件出发,强化建设科技型小企业市场信用评估与管理的机制。具体做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建立市场信用体系,构建企业信用管理平台,将企业的税收、财务状况、工商信息等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并将之纳入到银行征信管理体系中,促使银行能够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另外,还应该做好税收、抵押登记费用信息的管理工作,帮助企业获得信用担保机构的支持,同时降低企业的担保费用。第三,要构建知识产权抵押贷款机制,严格知识产权评估制度,提高知识产权评估及质押登记工作的有效性,促进科技型小企业知识产权得到有效利用。第四是设立科技产业园区的担保基金,为科技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提供一条新的担保路径。

(二)构建直投+贷款的综合化融资服务

商业银行业务在逐步扩展的同时,开始着手建立属于自己的投资银行,并建立了直接投资平台,以进一步发展直投产业。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直投+贷款的方式,为科技型小企业提供更加全面、适宜的融资贷款服务,并从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为科技型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更为直接的投资支持。对于不具备发展投行业务的小型商业银行而言,则应该积极参与到风险投资机构的合作中,寻求与风投相互配合的融资模式,或者直接将用于支持小型科技企业的信贷资金投放给风险投资机构,并监督风投将贷款逐笔投资给科技型小企业,既达到支持科技型小企业的目的,又能够分散信贷风险。

(三)构建风险预警机制,提高科技型小企业风险应对水平

科技型小企业在经营与发展过程中,往往遇到很多风险,包括经营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因此,科技型小企业必须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建立相应的风险监控机制,通过合理的风险预防和控制措施,降低发生风险的概率。商业银行应该协助科技型小企业,做好贷款监督管理事宜,做好对市场情况的评估和预测工作,以此提升小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四)吸引专业人才加入商业银行融资团队

我国的商业银行普遍倾向于招聘应届毕业生,各行业的专业人才往往仅在银行总部的行业研究部门工作,且较少直接接触基层行的信贷业务。事实上,商业银行可以在分支机构聘任兼职的科技人才作为融资顾问,以便于更加科学的评判科技型小企业发展趋势及技术优势。

总结

为了更好地促进科技型小企业融资环境得到改善,政府、商业银行应重视科技型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构建适合小企业发展的融资平台,通过多种方式,促进科技型小企业得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钒,钟书华.国内创新型小微企业研究述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5).

商业银行融资策略范文4

目前,我国在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已经超过1000万家,占全国注册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的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国的60%、57%、40%和60%左右,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还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在健全的市场经济中,市场这一“无形的手”应将资金等资源按中小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合理配置给中小企业。但现实并非如此,中小企业一直受融资难问题困扰。本文结合在四川、浙江等地的中小企业融资状况调查,试图以新的视角分析融资困境的形成原因,寻找中小企业的最佳融资策略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2004年,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曾对中国四川省3个城市中小企业资金来源与资金结构进行调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也对辖区内浙江、福建两省300户中小企业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到2003年9月底,银行贷款在企业外部融资来源中所占的比重达到了58%,且企业规模越大,银行贷款所占比重越高;约11%的企业有过内部集资,约8%的企业利用过民间借贷,其中资产规模低于500万的小企业,职工集资与民间借贷资金占16%;短期资金40%源于供应商或合资、合作伙伴的商业信用;企业资本金主要来自内部集资与非正规民间借贷,其中内部集资占25%,民间借贷占14%,其余来自业主及主要创业者的内部自筹资金。上述调查勾勒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基本状况:(1)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其目前发展主要依靠自身内部积累,即中小企业内源融资比重过高,外源融资比重过低;(2)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融资渠道,但银行主要提供的是流动资金以及固定资产更新资金,而很少提供长期信贷;(3)亲友借贷、职工内部集资以及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民间信用体系建设的差异,非正规金融在江浙、中西部地区发育程度差异极大;(4)中小企业普遍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不仅权益资金的来源极为有限,而且很难获得长期债务的支持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

由于我国经济成分呈现出多元化态势,经济结构与金融结构的不对称,信贷结构与需求不对称的问题日益显露出来则中小企业在融资体制中明显处于不利地位,因此要加快商业银行的改革,建立一个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中小金融机构为辅的间接融资模式在直接融资方面,应该为中小企业创造出更有利的工作环境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一)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从贷款期限看,中小企业最为缺乏的是长期性的资金来源,很少有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基建和技改贷款等长期性的融资,为了满足长期资金周转的需要而不得不采取短期贷款多次周转的办法,从而增强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同时商业银行融资渠道根本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等的资金需求

从金融结构上看,银行融资比率过高的趋势难以长时期内持续中小企业融资结构过于单一,以银行贷款为代表的间接融资比率过高,风险不断向银行体系集中,而直接融资则处于一种边缘化的市场地位

(二)当前中小企业过于依赖内部融资根据世界银行所属的国际金融公司的调查,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资金,绝大部分来自于业主的资本和内部留存收益,近年来一直保持在60%以上,而公司债券和外部股权融资等直接融资则不到1%,银行贷款在20%左右中小企业受自我融资和内源融资的限制,则最优策略只能投资于传统技术,从而降低总体收益水平,进而必然会制约企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

(三)中小企业制度更新滞后一部分中小企业不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经营出现困难,大量产品积压,利润水平下降,内部积累大幅度减少,外源补充资金的要求大幅度增加,于是对银行贷款的需求大增此外中小企业财务信息不透明,信用意识淡薄,加大银行贷款的风险

(四)金融体制改革不深入一些银行在强化内容制度的同时,缺乏开展信贷营销的技术手段和激励机智,只是简单的采取以抵押担保为主的信贷配给手段,不注重培育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五)中介服务体系发展有限作为弱势群体的中小企业,由于其对金融体系的了解有限,即使各方面已经达到要求,可以通过现存的融资渠道获得发展,也可能因为信息的可获得性和实践的操作问题而未能成功。相较于外国完善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如:金融服务公司、企业诊断、企业顾问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等,我国在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沟通方面仍有欠缺,对资本市场的规则和特点了解的还不够完全。所以仅依靠中小企业自身的努力,这势必影响其竞争力和发展速度

三、中小企业融资对策

(一)从现代财务管理理论角度,确定融资总体思路现代财务管理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经过证明,企业资金成本达到最低的时候,企业的价值就达到最大,其基本公式是:企业总价值=预期息税前赢余/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于是,融资活动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有了直接联系:只要实现筹资成本最小化,就可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直接导致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融资决策与投资决策在思维上的分离

在中小企业理财中,中小企业的融资总体思路应是:投资与融资相结合,以投资带动融资中小企业在融资决策中一般不具备大企业的独立性,资金供需矛盾突出,企业融资的渠道,数量,时间都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

(二)制定中小企业融资决策,把握融资规模及更好的选择融资途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融资效率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提高有竞争力的融资方式,来制定出最佳的融资方案。第一,融资决策的首要前提:融资总收益要大于融资总成本如果资金的利息成本,融资费用,不确定的风险成本等融资总成本大于利用筹集资金所预期的总收益,则没有必要考虑此方案且在融资决策之初,要根据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企业自身的实际条件以及融资的难易程度和成本情况,量力而行来确定企业合理的融资规模。第二,选择企业最佳融资机会:首先企业融资决策要有超前预见性,企业要能及时掌握国内国外利率汇率等金融市场各种信息,了解货币及财政政策等外部因素,合理分析和预测能影响企业融资的各种有利不利条件及变化趋势,其次,考虑具体的融资方式所具有的特点,并结合本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适时制定出合理的融资决策。第三,尽可能降低融资成本,企业融资成本是决定企业融资效率的决定性因素,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选择哪种融资方式有着重要意义另外,在选择银行融资时,要充分注意各银行间不同的信贷政策,选择对中小企业最为有利、最为优惠的银行。

第四,寻求最佳资本结构,中小企业融资时,资金数量上追求合理性,不足或过剩的资金都会影响融资能力和获利能力资金结构上追求配比性,中小企业用于固定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上的资金最好用中长期融资方式筹措,而由于季节性随机性所需资金以短期融资方式筹措为好。必须要高度重视融资风险的控制,进可能选择风险较小的融资方式,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时,应当在控制风险与谋求最大利益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即寻求最佳资本结构

第五,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环境,在筹资渠道上追求以信誉取胜,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和完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与科研机构合作,帮助中小企业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制,以加快中小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拓宽融资渠道

(一)直接融资渠道在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几乎仅限于银行。今年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我国非金融企业融资结构的情况:企业融资94%来自银行例如:贵州水城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各种借款占48%,其中向银行借款占借款总额的94%,在企业全部债务中,银行贷款占55%;外部权益性融资仅占17%,依靠利润补充资本金占5%;内部集资困难,仅占2%。而在美国,企业主自己融资的比例很大,占30%左右,通过股权投资方式,还可以拿到20%左右的融资,剩余的部分向银行贷款。而我国的民营企业外部股权投资仅占13%,因此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要扩大对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领域。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有:带有风险投资性质的股权融资,带有银行借贷性质的债权融资,风险投资等

股权融资,就是政府出一部分资金,民间出一部分资金,共同组建一个风险投资公司,专门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如投资成功,并积累了相当的投资回报,政府的资金就从投资公司中退出,只是将本金退出,利润则全部或大部分留给投资公司,如此一来,就会吸引大量的民间资金来进行中小企业的投资以美国为例,1959年,美国中小企业局就开始采用这种投资模式,到目前投资总额已经超过50亿美元,美国政府提供2/3的股本,民间提供1/3,如果赔钱,政府和民营企业都赔了;如果赚钱,政府就逐步抽出资金,按照国债的利率把资金撤出,剩下的钱由民间投资者分配,这样就减少了民间投资者的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对中小企业直接投资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债权融资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银行贷款,还包括企业民间借贷,委托贷款,债券融资,担保贷款等方式最近,深圳甚至出现了典当贷款,就是企业将一部分企业资产作为抵押,典当行向企业提供一部分资金,还有我省自2003年资产总额2亿余元,典当总额6200万元,纳税659万元,实现税后利润387万元在近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利用债权融资的规模与空间还很小,解决办法就是对我国的金融体制进行改革,建立规范的资本市场,建立社会信用体制以及指定有关的法律法规。

完善直接融资体系,建立公正开放,立体化,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中小企业打开融资大门利用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促进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利用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资金是促进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培育和发展的重要融资路径

(二)间接融资渠道首先,应拓宽国有商业银行融资渠道,(1)商业银行要辨证的看待大中小企业的关系,支持中小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逐步提高对中小企业信贷投入的比重,调整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为中小企业营造公平的贷款环境。(2)要在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方面有所创新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授信制度政策和程序,适当扩大二级分行用于中小企业的零售贷款的份额。(3)商业银行应在加强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与之相适应的金融任务,使中小企业能够及时抓住稍纵即逝的发展机遇得到迅速发展。(4)可以尝试打开风险信贷渠道商业银行应该划出一定规模的信贷资产,支持有市场前景的,高成长的,高科技的中小企业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保证贷款本息。其次,建立中小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民营银行。因为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最能较充分的利用地方的信息存量,最容易了解到地方上的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项目前景和信用水平,最容易克服“信息不对称”和因信息不完全而导致的交易成本较高这一金融服务业的障碍。

(三)其他融资路径设立专门的政府部门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帮助建立和健全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体系逐步放开民间借贷市场,拓宽民间融资渠道。

(1)基金融资中小企业可以按条件申报科技创新基金项目进行银行配套融资。国家财政每年拨款10亿元,贴息贷款20亿元,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目前,我国有各类非银行风险投资机构80多家,融资能力达36亿元。从1992~1998年,进入中国的外国投资基金达40亿美元。中小企业可以从这些基金中寻找到融资的机会。

商业银行融资策略范文5

[关键词]商业银行;高科技企业;融资

一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获得银行融资的状况

商业银行对中小高科技企业的融资主要是提供科技贷款据统计,自1991-2001年银行累计发放科技贷款1453.56亿元1999年,全国各类银行支持科技进步的贷款总额达到1.69万亿元,其中,专门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贷款达到7600亿元,占45%根据《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在2005年的大中型企业科技活动经费中,金融机构贷款35.5亿元,是2000年的1.8倍,占全部活动经费的5.76%,比政府拨款比重高出0.28个百分点2005年,在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支持下,科技部向银行推荐了1246个高新技术项目,合计申请贷款229亿元目前,我国企事业单位科技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自筹资金政府资金和金融机构贷款三大来源自1996年以来,贷款额逐年增加,20世纪90年代的年均增长率为20.33%,从1996年的149.8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374.3亿元,增幅达到147%科技贷款成为继国家财政拨款企业自筹资金之后,我国科技投入的又一重要资金来源银行开办科技贷款,缓解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阶段的资金不足,促进了科技成果向生产领域的转移,对科技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获得银行融资的难点分析

高科技企业大多数是中小企业(2004年底,北京市认定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占全部高新技术企业的91.6%),虽然近年来银行发放大量的科技贷款,但所发放科技贷款的50%以上流向了大中型企业,对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却很小这样,绝大部分的小型高科技企业仍然存在资金缺乏的问题,原因如下:

(一)商业银行与高科技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正是信息不对称,导致了中小科技企业难以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银行在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方面存在规模不经济的问题,加上中小企业一般不愿意向外界披露企业信息,致使双方信息不对称状况更加严重,银行的“逆向选择”在所难免同时,与大型企业相比较,中小企业的道德风险更加难以控制,使得银行对中小企业的监督成本过高中小企业之所以缺乏信息披露的动力,除了自身经营模式和管理理念上存在问题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商业银行在分析识别中小企业的能力上存在欠缺这种能力的欠缺会诱使企业隐藏有关信贷决策的信息,加剧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在图1中,横轴表示信息披露程度,即企业愿意主动提供的信息,在原点是0信息,在S点为近似的完全信息纵轴表示企业信息披露的效果,在这里表现为取得银行贷款的可能性,企业信息披露程度为0时获得贷款的可能性也为0在曲线LA中,假设商业银行是理性的,且有能力凭借企业所披露的信息正确评价企业贷款风险一般而言,企业会首先提供银行要求必须提供的信贷决策基本信息,然后对其他未做要求的信息进行有选择的披露在曲线OP段,随着企业信息披露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利好信息披露量的增加,银行放贷的可能性将逐渐增加,企业信息披露效果也出现同向变动但是,当企业进一步加大信息披露程度直至S点,即信息完全披露,银行就有可能因为企业运营方面的不利信息而拒绝放贷,导致信息披露效果下降,形成拐点PP点对应企业最优信息披露效果A,P点对应信息披露程度B即为企业会选择的最佳信息披露程度

上面是假定商业银行是理性的,且有能力凭借企业所披露的信息正确评价企业贷款风险但事实上,当企业向银行披露较深层次的诸如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经营波动等方面的信息,银行却有可能对这些信息产生曲解,导致采取不放贷或者提早收回贷款的决策,使这些本应有利于企业申请贷款或至少不应对申请贷款产生明显不利影响的信息变为不利信息导致拐点P前移,形成新的拐点P1,如图1中曲线LB所示,企业信息披露能够产生最佳效果的点P1对应的信息披露程度为B1,企业信息披露的动力受到抑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加剧,银行会采取更审慎的态度从整体来讲,企业获得贷款的可能性降低,即最优效果A1要低于A点

(二)与中小企业相匹配的中小银行不仅数量严重不足,而且面临进一步发展的诸多障碍目前,我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主导银行是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民生银行据推算,这三家金融机构的资产占全部金融机构的比重约为15%,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的比重为16%左右其实力在整个金融体系中是较弱的由于中小金融机构规模小抗风险能力较差,在市场竞争中受到各种基金和国有大银行的双重挤压,有的中小金融机构出现支付问题,不仅大大影响了中小金融机构的信誉,而且使中小金融机构支持企业发展的能力弱化据人行课题资料反映,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尚没有形成结算体系,汇路不畅,办理结算时,手续复杂,难以承担和发挥对中小企业信贷的主力军作用另外,中小金融机构受国家利率政策调整的影响,存贷款利差不断缩小,加上企业效益差欠息严重等,造成经营效益下降,削弱了对企业进一步支持的力度

(三)担保体系不完善,法律制度不健全,信贷人权利难以得到保障,是制约商业银行向高科技企业发放贷款的重要原因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管理不够规范缺乏连续的信用记录以及必要的抵质押物等问题的存在,使其很难取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任,而薄弱的社会信用基础使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进一步恶化担保体系不完善,法律制度不健全,信贷人权利难以得到保障主要表现在:1.担保法规不健全我国目前实施的《担保法》存在天然瑕疵,已不适应担保业务活动的需要如规定了抵押质押保证三种方式,由于立法的角度倾向于特定物——不动产,实际操作中土地和房产就成为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发放贷款抵押担保的首选也成为金融机构担保机构防范中小企业道德风险和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基本方法但是对中小企业来说,最主要的问题是,他们大多没有可作抵押的房产,加上国家资源有限的约束,使中小企业融资特别是短期融资陷入困境2.担保公司行为不规范在担保公司迅速发展的今天,由于缺乏担保公司条例,对担保运行等关键内容担保公司的定位准入推出,行业标准担保人员的资质以及担保实施方式担保比例担保倍数损失理赔等没有统一的运作规范

三加强商业银行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力度的策略

(一)商业银行应积极探索参与风险投资的路径,早期介入高科技企业产业化过程在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尚未完全开放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委托借款方式和合资借款方式来参与风险投资

1.委托借款方式是指银行根据投资公司在各项科技计划项目中投入的风险资金总额,按照一定比例给予风险投资公司科技贷款,风险投资公司作为独立的投资决策主体,选择有潜力的科技项目进行投资(见图2)目前,我国各省市的创业投资公司大多采用这种模式这种方式使银行避免了对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项目评估检查,只需定期对风险投资公司的还款能力加以监督检查,而投资公司获得借款后必然对资金进行合理投资组合以分散其风险,这样降低了银行的贷款成本和贷款风险,提高了收益性2.合资借款方式是指银行与风险投资公司按照一定的资金比例共同支持高风险的科技开发项目(见图3)这种方式对银行而言,减小了其贷款的风险性,因为企业负债率由于风险投资公司投资而下降,每1元贷款意味着有更大量的资产作支撑对风险投资公司而言,由于合资借款支持高科技开发项目,将使高科技企业的财务杠杆增大,当项目预期收益率高于银行科技贷款利率时,财务杠杆率增大显然将使风险投资公司投资项目的每股收益提高,从而激发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热情

(二)商业银行应积极支持高科技产业进行金融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融资制度创新在当前,解决我国科技企业的融资问题不能依赖于财政补贴或成立专门的政策性银行发行优惠利率贷款,这虽然能暂时解决科技企业融资问题,但是在我国财政能力有限的前提下,这无疑将增加财政负担同时,由于风险和收益不匹配,也将损害银行的利益正如麦金农所说:“人为的低息贷款或补贴性信贷可能既无必要也不明智……在信贷充足的地方,放款和借款的高利率,会产生一种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动力,它会促发新的储蓄,改变低效率投资,从而推动技术改造,反之,那种维持金融资产低利率或负数利率及限制贷款发放的政府政策,往往不能刺激储蓄或阻止低效率投资”所以,推行市场化的利率,使科技企业与国有企业在市场上平等地进行融资,市场化的利率一方面使有效益的科技企业获得了利率歧视下无法获得的发展资金,另一方面促使国有企业和中小科技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使资金得到有效的配置

2.融资机构创新首先,商业银行应转变对中小企业的忽视态度,积极发展中小企业客户对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来说,大企业客户应是其现在和未来的主要业务客户,对中小企业客户可以建立相应的信贷部门,逐步拓展其次,对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来说,应积极借鉴外国中小银行业务发展特点,以中小企业作为重要的客户进行市场开发,填补四大商业银行的信贷市场空缺最后,成立专门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中小银行,如社区银行科技银行等,来弥补信贷市场的空隙美国硅谷银行的经验表明,社区银行与中小型企业具有高度的对应性,对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创新活动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社区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对区域内企业的联系较多,在为企业提供结算转账和支付等金融服务过程中积累了相当多的信息,对企业和企业家的信用状况了解程度比较深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科技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3.融资工具创新受限于现行的法律法规,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经营金融常规产品,专门为中小科技企业融资而开发的新品种或衍生工具不仅量少,而且真正的创新并不多,并不能切实满足中小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在国家鼓励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的背景下,各商业银行应抓住机遇,转变经营理念,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快银行产品创新的步伐,加强衍生金融工具的开发,这既有助于疏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又能给自己带来较大的生存空间和较强的赢利能力

(三)加大政府对信用担保业的支持,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1.加大政府对信用担保业的资金支持力度信用担保是为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而产生的,带有明显的政策扶持性质中小企业范围广,资金需求量大,加上信用担保体系的高风险,使社会资金融通较为困难,政府理应加大对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资金支持,促进担保机构的良性发展促使商业银行进行担保机构担保贷款,降低经营风险所谓担保机构担保贷款,即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的创新项目进行风险贷款,同时将获得担保机构一定比例的贷款担保,此类担保机构通常是政府所属的非盈利或微利机构,还包括保险公司以及基金公司等

2.完善政策法规任何行业的产生发展都需要有力的政策促进以及行业规范信用担保业是高风险行业,尤其需要法律法规的支持这种法规和政策的支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扶持和促进方面的政策这方面的政策不能狭义地理解为对行业发展的鼓励和优惠措施,更重要的是提供为信用担保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规范的法律环境等行业政策,以及促进信用担保业相关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法律规范等另一方面是限制和规范方面的法律法规信用担保业占用国家财政支出,担负着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任务,为充分实现其导向目的,同时为了控制和规范行业的高风险,必须对信用担保业进行有效的控制要及时出台《担保公司条例》,对担保运行等关键内容担保公司的定位准入推出行业标准担保人员的资质以及担保实施方式,担保比例担保倍数损失理赔等进行统一的运作规范修改《担保法》,将动产抵押浮动抵押引入信贷实践

参考文献:

[1][美]罗纳德.I.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中译本)[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2]王小兰,赵弘.突破融资瓶颈——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与金融创新[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商业银行融资策略范文6

摘要:文章主要研究了经济全球化趋势下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创新措施。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现状出发,对其融资状况进行分析。在该基础上深入挖掘了融资业务优化策略,提出更新业务理念、创新管理策略、挖掘创意产品、规范法律体系四项创新措施。对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改善具有一定的贡献性作用。

关键词 :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创新措施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国内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拓展,进出口贸易融资不断增强。在该环境背景下,传统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贸易融资需求,如何创新业务体系,优化业务结构,形成与贸易融资相协调的国际贸易融资系统已经成为银行运营和发展的关键。

一、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现状分析

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自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商业银行开始对国际贸易进行重视,结合全球国际贸易发展状况形成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和较为完善的国际贸易融资理念。但上述融资业务较为单薄,融资管理效益低下,业务风险较高,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其具体表现在:

1.融资业务单薄,方式单一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兴起时间较短,对国际贸易融资的认识还不全面,业务发展还不完善,其融资主要集中在基本融资方式上,如打包放款、出口押汇、减免开证保证金等。上述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形式适应性较差,无法应对千变万化的国际贸易融资需求,很容导致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效益大打折扣。当前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缺乏较为复杂的国际流行业务,这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服务水平。

2.融资效益低下,技术落后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是与科学技术紧密结合的一项业务体系,需要从科学技术出发形成完善的网络结构,对各项信息进行把握,从而形成科学、准确、高效地融资业务结构,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融资效益,改善融资质量。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构建过程中只融入了基本的科学技术手段,并未对国内外先进技术进行全面运用,整体仍处于初级阶段。如融资交易过程中只是通过网络实现交易,并未运用信息采集技术及风险评估技术对网络交易风险进行明确,造成融资安全性大幅降低。

3.缺乏专业管理,法不健全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管理过程中仍采用传统银行业务管理策略实现,缺乏高效风险管理策略,只是简单地进行风险分析,缺乏专业化风险评估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与此同时,国家并未对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进行全面规范,缺乏相应法律法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体制不明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创新措施

1.更新业务理念,创新业务模式

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创新的过程中要先对业务理念进行全面把握,从根本上明确贸易融资是一项交易性银行业务,要从整个交易周期内进行把握,从而保证交易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其次,要把握好客户需求,以客户为核心创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模式,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服务效益,提升融资业务与客户需求的一致性。只有保证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与客户需求相协调,业务才能够具有生命力,才能够在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发挥最大的效益。再次,要顺应国际贸易供应链发展状况,在该基础上推行国际贸易供应链融资的产品战略。上述产品战略制定过程中需要与国际贸易供应链中的货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相适应,可以及时为供应链提供相应的贸易融资服务,从而保证贸易融资顺利完成。最后,要形成全局观,保证供应链的连续性。该过程中要求要对商业银行融资进行拓展,从全局化观念着手形成融资物质的选取,如资金融资、实物融资、证券融资等,以灵活的融资形式实现服务和产品价值的增值。

2.创新管理策略,降低融资风险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开展的过程中要对风险管理进行强化,结合融资环境及融资业务形成系统化、层次化、全面化风险管理结构,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效益,改善其融资质量。上述过程中商业银行要对风险管理理念进行转变,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地位,形成以主体准入、流程控制为核心的风险管理结构。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还要对风险管理手段进行创新,结合先进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管理方案进行优化,从而提升风险计量效益,其具体包括:

(1)信用风险计量法。该方法计量的过程中主要以VaR与概率统计理论为基础,以上述内容为核心构建了受险价值模型,对一定时间、置信度下的价值损失额进行分析,确定信用度量值。信用风险计量法运用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信用资料的准确性。

(2)国家风险分析法。该方法是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分析的重要途径,主要包括清单分析法和计量分析法两种。清单分析法中主要以清单形式对数据进行排列,通过加权数确定风险状况;计量分析法中主要以经济计量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通过计量后得到的风险关系确定风险状况。

3.提升创新能力,挖掘创意产品

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创新的过程中要对其科技水平进行优化,结合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状况形成创新业务体系,从而保证业务内容能够高质量、高效益地服务于国际贸易融资需求。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构建过程中可以合理运用电子商务技术,通过该技术构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平台,从而实现单证无纸化传输,为贸易信息传递提供便利。上述平台可以用最直接、最实时的方式获得供应链信息流的真实数据,应客户的要求触发实时的贸易融资服务,全面提升了国际贸易融资效益。除此之外,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创新的过程中还要对创意产品进行挖掘,结合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需求对融资策略进行适当协调,形成产品组合营销体系、交叉销售体系等,从而形成创意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内容。

4.规范法律体系,加强市场规范

法律法规作为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实施的基本要求及准则,是保证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高效落实的关键。相关部门及单位要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现状对业务中的内容进行约束,建立与市场体系、国际贸易相协调的法律法规,从而为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要结合银行客户评价需求对评价流程进行规范,对申请业务客户的经济状况、评定状况等进行严格规定,保证评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最大限度降低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要对比国外银行国际贸易融资法律法规对我国法律法规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结合我国国情及社会发展现状对不足之处进行完善,加大国际贸易融资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和惩处力度,从而保证银行能够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实施国际贸易融资,降低由法律漏洞引起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纠纷。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创新不仅可以规范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体系,减少融资业务纠纷,还可以提升银行国际贸易融资效益,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完善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对该业务进行创新的过程中银行要把握好业务理念、管理策略、创意产品、法律体系四方面内容,提升创新意识,在上述业务中不断突破和发展,从根本上优化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岳春妍.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创新的现状及策略选择[J]. 商场现代化,2014(28):37-38.

[2]张静.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与创新[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7(10):71-75.

[3]邓鹏.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问题及风险防范探究[J].时代金融,2014(06):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