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

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范文1

高考语文中,文学常识和古诗文默写最有希望得满分,原因在于其考点具有范围性,答案具有客观性,属于考查“积累·整合”能力的范畴。笔者总结近年高考命题规律,为同学们提供实用的备考策略,并预测今年考查的重点。

文学常识

对于高考语文文学常识而言,《语文课程标准》和各考区考试大纲(说明)是依据,但通常表述简略,不够具体;而同学们所学教材成为文学常识命题和备考的主要载体。新课标语文课程增加了学生文学常识积累的比重,各版本教材引入了更加广泛的作者及其作品。古今中外、不同领域作家的作品进入课本,既重名家经典,又重新^新作。

1 重要作家及其作品常识是文学常识考查的主体。命题侧重于考查高中阶段学习过的重点课文的作者国别、时代、作品及其成就等。这是文学常识最基本的要求。

例1 下列文学常识相关内容的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刘兰芝-《孔雀东南飞》-《玉台新咏》-叙事诗

b 林冲-施耐庵-《水浒》-章回小说

c 《小狗包弟》-冰心-现代-散文

d 《奥赛罗》-莎士比亚-英国-悲剧

解析 c项中《小狗包弟》的作者是巴金,不是水心。《小狗包弟》课标教材新引入的课文,在大纲教材中是没有的。答案为c。

2 对文学体裁常识的考查依旧是文学常识考点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针对常见的文学体裁,即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侧重考查体材概念、分类、历史发展、艺术特点等。

例2 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杂剧和明清

解析考查内容并非课文表面最基本的作家、时代、作品等,而是课文背后包含的文学体裁常识。答案为:传奇。

3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成为文学常识考查的拓展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扩大了建议同学们文学阅读的范围,提高了阅读量、阅读水平的要求,因而不少考区也拓展了文学常识考查内容。借文学名著、文化经典命题是近两年出现的创新新题型。

例如,2012福建卷让同学们从5个选项中选出“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试题涉及《红楼梦》《子夜》《家》《巴黎圣母院》《复活》,考查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要求同学们判别故事情节的正误,检测课外阅读的积累情况。

古诗文默写

高考语文对同学们古诗文默写的考查一般都会在考试大纲(说明)中以附录的形式列出命题范围。具体篇目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凡是考试大纲(说明)列举的背诵篇目或段落,同学们必须一落实。从各考区划定的背诵默写范围和命制的高考试题来看,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1 篇目绝大部分来自必修教材。少部分出自选修教材。前者为必修教材中要求背诵篇章中的句子,但不一定是名篇名句;后者虽来自选修教材,但多为名篇名句,难度不会太大。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论语)(孟子)选读》《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为选文重点。

例3 (1)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____。君子于其言,________。《论语》

(2)爱其子,________,于其身也,________,惑矣!(韩愈《师说》)

答案:(1)言之必可行也 无所苟而已矣本文由收集整理

(2)择师而教之 则耻师焉

2 名篇名句、佳句是考点。同时检测正确、工整书写汉字的水平。这些名篇名句或解释人生哲理,或反映生活真谛,或描摹事物情貌,语言精美,含义深刻。一些考区在考试大纲(说明)中对古诗文默写限定了“常见的”,则说明重点考查名句,难度不大,但书写时须小心谨慎。

例4 (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________,而人之所罕至焉,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青青子衿,________。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答案:(1)常在于险远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悠悠我心

3 考查范围不仅限于名篇名句。全文背诵篇目考查较细。近几年来,考试篇目每年都有适当增加,考题从过去的只考名句逐步改变为深入背诵篇目中的其他语句。抽查全文背诵的水平,难度上有所增加。

例5 莫春者,________,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风乎舞雩,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答案:春服既成 浴乎沂

4 考查篇目中列举的初中课文也可能出现在试卷中。不少考区都在考试大纲(说明)中增加了初中阶段学习过的背诵篇目,通常为名篇,命题时亦以考查名句为主,难度不大。但考

生需要在精准背诵的基础上,认真仔细地辨识形近字和易错字。

例6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陶渊明《挑花源记》)

(2)亲小人,远贤臣,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答案:(1)有良田关池桑竹之属(2)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013备考策略

1 严格依照考试大纲(说明)的范围,依托所学教材进行复习。功夫下在平时,要将考纲中规定的背诵篇目对照教材,逐个落实。

2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文学常识方面需要掌握的知识除最基本的作家作品外,还有作品所涉及背景材料、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传统文化等。一轮复习中,应该全面顾及,避免出现知识盲区。

3 对于要求全文背诵的古诗文篇目,一轮复习时决不能投机取巧,只背名句,而要按照要求识记全文。因为我们看到,有些考区古诗文默写题中的句子并非全部都是名篇名句。

4 注重提高复述、书写的能力,尤其要特别识记复习中遇到的重难点字词、通假字,做到既能准确背诵,也能规范书写。如2012辽宁卷需要在默写中写出的“晦朔”“蟪蛄”(《逍遥游》)、“频烦”(《蜀相》)这类重难点字词,容易出现错别字。同时,切忌出现漏字、字迹不清等情况,否则该题将会被判错。

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范文2

【关键词】农村普通高中;语文教学;文化常识

一、引言

对文化常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常识,让学生认识和了解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常识,有利于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以及增强学生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伴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全面开展,文化常识作为考查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实现语文教学中对文化知识的渗透,促使学生透彻了解民族精神,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对学困生人格的培养,促进学困生身心健康发展,成为现阶段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当前农村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人格教育的缺失

纵观现阶段语文教学现状可见,理论教育重于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没有落实到位,使得人格教育缺失。2015年的高考全国卷出现对文化常识的考查的题型,而2016年教育部在《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中,明文指出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常识的考核内容。受考试制度的影响,语文教师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理论文化知识教学,以期通过理论知识训练,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素质教育的忽视和人格教育的缺失,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形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师“重讲授轻体验”占主导地位

语文教学中健全学生人格,需要着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各项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普遍习惯重理论教学,“重讲授轻体验”占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不够深刻,就会对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形成不利影响。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我们的学生――年轻一代真正深入体会,才能自然而然生出民族自豪感,才能从内心深处真正热爱我们的民族以及文化。申遗成功的“二十四节气”,我们的学生可能都记不全,更不知节气的由来,更难主动去了解它,认可它作为我们民族文化的深层意义。现今,我们的学生,我们的社会兴起过洋节,如圣诞节、复活节……但对于我们的传统节日却毫不关心,这种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课程,更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部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三)教材利用度不高

农村普通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课本教材展开教学活动,坚持应试思想,注重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对课本教材利用度比较低。高中课时比较紧张,教师为了在有限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尽可能压缩课堂教学,省下更多的时间进行复习。教师通常会引导学生快速学习课文内容,对于古代文言文仅以原文翻译、串讲、重点词解释等形式展开,对于现代文教学则是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生仅仅理解课本教材呈现的内容,而且只是了解课文内容大体含义和其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平时的授课中,教师很容易忽略文化常识这个知识点,或是照本宣科一语带过,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着重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由于缺乏对课本教材内容的深入了解,学生对文化常识理解程度不深,学生认识不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和乐趣,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对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形成了不利影响。同时,学生无法从文化常识中汲取营养,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对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形成了严重的阻碍。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化常识的基本途径

高中语文教材中涉及诸多文化常识相关内容,例如丰富的优秀文化典籍,《史记》《汉书》《后汉书》《诗经》等等。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常识,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高中语文教学对文化常识进行渗透,必须深层次发掘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常识素材,结合语文学科教学特点,加强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真正实现文化常识渗透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一)深入发掘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常识素材

深入l掘高中语文教材可以发现,语文教材中蕴藏着非常多的文化常识。例如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等等。如果不注重学生的体验、领悟,学生停留于表面的认识,为应付考试死记硬背,不利于文化常识的真正渗透与传播。让学生认识和了解这些文化常识,加深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常识的了解,可以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对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文化常识进行深入剖析,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些文化常识。以“北宋四大家”之一的苏轼的作品为例,选其作品《赤壁赋》展开讨论。这篇文章苏轼以独特的笔触,将其人生观娓娓道来,既包含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也包含随缘而安的人生态度和忘情尘世的洒脱。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深层次发掘汉语文化的丰富内涵,提炼出促进学生情感认知能力和人格健全的因素,确保学生真正理解教学语文教学内容表达的深刻内涵和感情,不断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同时,教师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优美的句子。如“白露横江,水光接天”“饮酒乐甚,扣舷而歌”等,通过鉴赏这些富有画面感的句子,能够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和鉴赏能力。同时,学生在鉴赏审美时,还能够深刻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从而实现语文教学中转化学困生和学困生人格培养的重要目标。除此之外,通过文化作品了解文化常识,还要求学生对其语言进行了解。例如《赤壁赋》一文先后呈现出了乐-悲-乐的感情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于课文的字里行间,这就需要学生深刻理解和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和魅力。所以,让学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常识,既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

(二)增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化常识,要求教师必须深层次发掘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文化常识的基本内涵,加强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在实际生活中渗透文化常识,不断加深学生对文化常识的理解,实现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和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目标。为此,教师要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学生学习生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做好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工作,让家长充分认识到文化环境和氛围的重要作用,积极参与到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中来。首先,营造舒适的家庭氛围,形成家庭阅读的良好氛围,由学生阅读包含人文精神的课外读物和语文教材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进而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目标。挖掘《兰亭集序》《赤壁赋》中的干支纪年法,地支与十二生肖之间的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些日历上也标有干支和生肖,这可加深学生对我们古人的聪明才智的敬佩,加深民族自豪感。《孔雀东南飞》中“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中的“黄昏”“人定”是古时十二个时辰计时法中天色计时法,对应十二地支计时法。其次,通过学生家长及时反馈学生家庭学习态度,家长人格教育方式等,促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加深学生对文化常识的理解,从而真正实现文化常识渗透于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如《鸿门宴》中项羽高居尊位,在现实生活中宴请宾客,有主客的位置之分,有以老为尊。而在工作会议的安排当中,也有上司和下属位置之分。文化常识,古已有之,延续至今,无处不在。学习和积累文化常识,在现实生活中做有一个素质有文化的人。

(三)让学生自主尝试挖掘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化常识,不断加深学生对文化常识的认识和理解,必须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利用自己对文化常识的认识和理解,灵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真正实现加深学生对文化常识理解的重要目标。高中语文教材中优秀传统文化常识,蕴藏的知识量比较多,而且都需要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例如,考试中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有“科举制之前如何选拔官员?”“科举制的名称”“古代节日习俗”等等,要了解这些文化常识,学生就必须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如“科举制之前通过察举、征辟和孝廉的方式选拔官员”,古代节日习俗中春节要贴春联、燃鞭炮、挂年画、耍龙灯,元宵猜灯谜、吃元宵,中秋赏月、吃月饼等。天文历法当中的有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地支和十二生肖的关系,申遗成功的二十四节气等,如《兰亭集序》中的“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又如《赤壁赋》中的“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干支纪年法在现在还在使用。古代对人的称谓有多种情况,其中可称官名,如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故称“王右军”;也可几项兼称,如先称籍贯,再称姓、名,后称字,如《游褒禅山记》中的“庐陵萧君圭君玉”。古人有“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的说法,这与中国古代阴阳学说和中原地区地理及太阳照射有关,被太阳照射为阳,反之则为阴。《游褒禅山记》中的“华阳洞”即在华山的南面。了解这些文化常识,就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了解,对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让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常识形成深刻的了解,学生自发将这些文化常识应用于写作中,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学生在写作中将苏轼《赤壁赋》中关于人生感悟的描写原句用于作文中,就可以增强作文的可读性,实现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化常识的重要目标。所以,对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形成充分的认识,通过对课本教材内容的学习,教师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布置写作任务,仔细检查学生写作情况,总结出学生语文知识常识性错误,同时有计划地向学生讲授文化常识,使得学生充分认识到文化常识的重要性,积极参与文化常识学习活动,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而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目标。

四、结论

综上所述,高中教育教学改革中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出语文学科的重要作用,在语文学科教学中适当渗透文化常识,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加深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和理解,促使学生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实现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徐付娥,左君.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困生的发展――浅谈对学困生的转化[J].新课程(小学),2015(01):24.

[2]刘江.玉璞需雕琢铁杵可磨针――数学“学困生”的人格矫治[J].中学教学参考,2011(10):67.

[3]穆占财.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学困生的语文水平――以威宁县保家中学为例[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4.

[4]李祖惠.浅析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的原因及培养策略[J].速读(中旬),2016(08):336.

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范文3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习心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1)06-0063-01

一、最为完备的语文学习心理解读

高考语文大纲是中学语文科目考试的最高纲领性指导文件,对高中语文教学复习具有权威性的指导作用,本人从心理学角度,对语文考试大纲进行阐释,突出了高中学生语文学习心理最完美的品质。

(一)就“考试能力要求” 突出“语文智力水平”

智力在心理学多指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的中心,对以语言为媒介承载祖国文化的语文学科来说,语文智力指的是“高考语文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这五种能力构成语文的智力结构,其中突出中心的是“表达应用”能力,阅读的“鉴赏评析”,这就突出语文的性质特点,即自己要善于利用语言媒介来表达思想,又要利用语言阅读来弄别人表达的思想。将语文智力水平摆列出来,这样语文教育的能力目标更加明晰,更加凸显语文学科的学科特点,把语文质的概念用心理学来表达,为语文教学奠定了学科目标方向。

(二)就考试内容:突出“语文知识”及语文心智技能“语文阅读技能”“写作表达技能”“语言技能”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考试内容分为五大类,“第一,语言知识和

语言表达: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常见的语言表达技能。 第二,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能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第三,古代诗文阅读: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第四,现代文阅读: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第五、写作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概括这五项考试内容,就心理学角度来说,分为语文知识和语文心智技能,语文知识包括语文陈述性知识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能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这些语文知识需要基础的记忆和理解,更多的需要学习的汗水,特别是语文学习的习得。当然语文其他能力也对语文陈述性知识产生一定的影响。考试内容方面,现代文阅读和古代诗文阅读和写作就属于语文心智技能,涉及到语文思维核心,突出语文思维能力,既然语文技能的提出,那么就打破语文神圣天赋说,更加突出语文学科特点,这为语文教学提供了训练的心理学依据。语言技能,作文技能,阅读技能就可按照技能训练的方式,按照科学的方法,而不是凭空所想,随意模仿或刻意追求某种模式,大搞题海战术,或部队训练高强度的疲劳训练,应该以语言为媒介,按照认识,理解,表达应用,语言技能要规范,阅读技能要阅读,积淀文化素养,充分概括和总结,写作技能要勤练,多思,讲求技巧。由于口语考试的不易操作,高考语文教学大纲并没有对口语做出考试规范。但口语交际却每时每刻都在运用着,不可偏废。

(三)就语文实践:突出语文“智力”“与非智力”因素

高考语文一半是知识,技能和智力的考查,同时也是对考生,情感、意志、体力的挑战。一个临事不惧,从容不迫,做事大胆,仔细的良好心态,不是教师、学校、家庭过分溺爱,万事都事先考虑好,而应该是自己敢于经历风雨,接受生活磨砺,从生活中,从汗水中寻找生活的真谛,探寻成功的捷径。语文大纲提到的能力,实际上能力指的是一种个人的个性心理,这就承认语文缤纷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为语文教学实践和学习开阔了视野,为语文实践开拓走出课堂奠定了心理学依据。语文智力水平提高,应在各种非智力条件下,即社会文化生活,个人生活背景,和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和领悟条件下,来训练自己语文技能,语文不是圉于象牙之塔的,而是走进广阔的社会生活实践,为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

二、高中学生语文学习心理概况

通过实践调查,高中生年龄大多在十七、八岁,正值风华正茂的黄金岁月。身体生理活动紧急集合,身体发育的拔节,第二性状的出现,致使高中学生心理发生了巨大的波澜,高中学生社会阅历扩展继思维方式的变化,成长的烦恼,表现在学习也较突出,而语文又是一门承载社会文化比较丰厚的实践科目,最能反映高中学

生心理的灵光。

为此我们制作一份调查表,主要通过语文学习的动机,语文学习的兴趣,语文学习的基础知识,阅读,写作,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等来分析。通过对我们学校的学生的打点取样,仔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高中学生语文学习心理有其共性:对语文兴趣稍减,语文动机不明确,语文阅读难以向深发展,对阅读作品不感兴趣。写作文缺乏哲学的思辨,课外语文学习时间较少,对作品鉴赏缺乏应有的力度,普遍对语文教师专业素质要求较高。语文学习的逆反心理,自我封闭心理,阅读的懒散心理,消遣性阅读的成瘾性心理。

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范文4

一、吃透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的变化

2016年10月内部公示的题型与最新公布的高考语文《考试说明》题型的变化具体如下: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题型的变化,我们要高度关注新题型训练,才能在有限的时g内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做到科学应考。

1.关注高考题新型变化,提升能力训练

实用文本四选一+五选二+一个主观题、文学类文本四选一+两个主观题、成语五选二题,是《考试说明》中出现的新题型示例,需要我们关注并通过一定量的训练熟悉掌握。

虽说材料填充题、构思框架(思维导图)题、鉴赏评价题、任务型材料作文题仍然是语文高考中的热点题,但这些热点题也许会借鉴独立命题省份的命题优势,以更灵活的形式出现,这就更需要我们既要扎扎实实地训练好这些热点题,又要借鉴北京上海等省市的相关题型。

2.关注高考内容调整,两种文本复习并重

以往考试内容2个选考模块“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要求考生2选1。这次考纲修订把两类文本的二选一形式,改为都是必考,这就要求我们学生要文学类和实用类阅读并重,而且要侧重文学类文本的阅读。

3.进行专题复习,重视古代文化常识积累

新考纲将古代文化常识特别列出,要引起高度重视。以2016年高考看,全国一到三卷的第五题都是考查古代文化常识,但从修订后的导向来看,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还有可能出现在古诗鉴赏和语言运用材料甚至是作文材料中,所以应该作为一个专题单列重点进行复习。

4.强化快速阅读能力,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2017年高考语文新课标试卷的阅读文字由7000字上升到8000字。这就体现了新考纲中适度增加阅读量的要求,这也符合考查信息时代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而且阅读速度和阅读量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我们在复习应考中要强化快速阅读能力,在规定时间内能快速捕捉中心句或者关键词。

二、注重关键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1.提高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能力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关键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二是分析综合。新考纲在“分析综合”中增加了“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这个考点,这意味着论述文今年考点回归到文体特点上来,也提醒我们在今年的考题中可能也会出现这一类的题,所以我们在复习中要关注论点、论据、论证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注意筛选支撑某一观点的论据它们之间是否一致,概括证明某一观点的论证方法是否得当,利用文中观点材料进行联想推断的是否合理。

2.强化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意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关键能力有四点:一是理解,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子”。二是分析综合,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表现手法、结构特点。三是鉴赏评价。四是探究。新考纲在“理解”中增加了“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概况句子的含意”两个考点,这意味着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更加重视考查学生最基础的阅读,复习训练中要特别关注表达主旨的关键句、带有暗示性的语句。文学类阅读还要关注体现“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的“鉴赏评价能力”,这一考点可能会出现在对小说的人物形象、散文的某一手法的评价上。这就要求我们对文学类文本的阅读要从人物形象的分析概况、故事情节的分析概况、环境描写的特点、散文的主旨寓意等这些有关阅读的素养上下功夫。

3.注重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概括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关键能力有四点:一是理解,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子”。二是分析综合,主要是筛选信息、概况中心意思等。三是鉴赏评价。四是探究。新考纲在“理解”中增加了“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概况句子的含意”两个考点,这意味着实用类文本阅读会在重要语句在文本中的含意方面的考查,更会在新闻阅读材料中考查某一事件取得成功的背景、原因以及社会意义。这同样要求我们在复习中有意识地关注体现人生观念、价值取向、社会意义等一类的新闻材料,在平时的阅读中多关注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了解社会热点问题。

4.提升古诗文阅读的素养

古诗文阅读的关键能力有四点:一是识记。二是理解,理解有关文言文阅读方面的基本知识。三是分析综合,主要有筛选信息、分析概况内容要点。四是鉴赏评价,主要有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新考纲在“理解”中增加了“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这一考点,而反映在试卷中,与之对应的就是古诗词鉴赏题目,新增的客观题是需要关注的,客观题主要考查对于诗句的基本理解,尤其是诗句的浅层的理解,也许会加入对“传统文化”的考查。主观题考查的深层的理解,尤其是语言品味、表达技巧、形象分析方面,不排除有对于课内知识的对比性的考查。

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范文5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

例1故人具鸡黍

解析:按“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故人/具/鸡黍。也可按“二三”的节奏形式划分为:故人/具鸡黍。

例2 谁家新燕啄春泥。

解析:按“二二三”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谁家/新燕/啄春泥。也可以按“二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划分为:谁家/新燕/啄/春泥。

二、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须读断

例1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解析:“于是”是两个单者词,不得连读,这句话的节奏应该划分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而不能误读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例2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解析:“妻子”是两个单音词,朗读时它们之间应有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要误读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三、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例1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解析:“若夫”是句首语气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例2 盖大苏泛赤壁云

解析:“盖”是句首语气词,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盖/大苏/泛赤壁云。

四、根据古代文化常识,正确划分节奏

例1 虞山叔远甫刻

解析:“虞山”是山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是姓名,“叔远”是字,姓名和字之间朗读时也要停顿,因此,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虞山//叔远甫/刻。如果缺乏古代文化常识,就很难正确划分这句话的节奏。

例2 侍中侍郎郭攸之

解析:“侍中”、“侍郎”都是官职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即:侍中/侍郎/郭攸之。

五、“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

例:余闻之也久

解析:这句话应这样划分节奏:余闻之也/久。如果误将“也”看作是谓语前面的副词状语,就容易误读为:余闻之/也久。

六、根据语法结构划分节奏

例1 先帝不以臣卑鄙

解析:“先帝”是主语,“以”是谓语,“臣卑鄙”是宾语,“不”作“以”的状话,故这句话的节奏可以这样划分:先帝/不/以/臣卑鄙。如果不知道这句话的语法结构,很容易误读为:先帝/不/以臣/卑鄙。

例2 此庸夫之怒也

解析:“此”是这句话的主语,“庸夫之怒”作谓语,因此,这句话的节奏可以划分为:此/席夫之怒也。不能误读为:此庸夫/之怒也。

七、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旬皆两字一顿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解析:这是四字骈句,应该两句一顿,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八、根据文意确定停顿

例1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解析:“不病”,没有生病的人。“以为功”,即,以之为功,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根据文意,这句话的节奏可以划分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而不能误读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例2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解析:前一个“乐”,用作动词,以……为乐;后一个“乐”,是名词,乐趣、快乐。“乐其乐”就是以其乐为乐。据此,这句话可以这样划分节奏: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不能划分为: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例3 其一犬坐于前

解析:“其一”,其中一只狼。“犬”,修饰动词“坐”,即“像狗一样”。因此,这句话的节奏可以这样划分:其一/犬坐/于前。不能划分为:其一犬/坐于前。

[题型精练]

一、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 余因得遍观群书

2 然则何时而乐耶

3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

4 今齐地方千里

5 干戈寥落四周星

6 盖竹柏影也

7 欧阳公四岁而孤

8 永之人争奔走焉

9 卒于鲁也传之

10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1 可以一战

12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13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14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5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二、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三、下面的诗句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 )

A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B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C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D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四、下面的诗句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

B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c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D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五、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期日/中

B 对/子骂父

C 下车/引之

D 故人至/暮不来

六、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亦我所欲

B 二者/不可得/兼

C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D 已济/者立/岸上

七、对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八、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C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D 俄而/百千人大呼

参考答案:

一、1,余/因得/遍观群书

2 然则/何时而乐耶

3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

4 夸齐地/方千里

5 干戈/寥落/四周星

6 盖/竹柏影也

7 欧阳/公四岁而孤

8 水之人/争/奔走焉

9 卒于鲁也/传之

10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1 可/以一战

12 日星/隐曜,山岳/替形

13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14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范文6

关键词:体育运动学校;体校学生;正确率

体育运动学校(下简称体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别于一般同龄的高中学生,因为,在他们身上有双重压力。除了每年的省比赛、每四年的届运会的金牌压力外,经过三年的学习,他们大部分同学还要通过文化考试才能进入相应的大学(体院),而体校学生的文化基础一向是比较薄弱的,因此,高三阶段的复习显得尤为重要,它关系到学生高考时的文化总分是否达到报考大学(体院)的录取分数线。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独统一考试(下简称全国体育单招考试)中语文考试试卷相较普通高考要容易得多,所以,我们要和学生一样树立信心,要有考90-100分的目标(满分为150分)。下面仅从三个方面分析如何提高学生答题的正确率:

1. 试卷本身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有潜心研究分析考试大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1.1、考试能力要求:根据全国体育单招语文考试大纲,需要测试学生对语言文学知识的识记能力(A)、理解能力(B)、分析综合能力(C)、表达应用能力(D)和基本评价(E)五种能力,对这五种能力均有不同难度的考查,且难、易大体比例为容易题50%、较易题为40%,难题为10%。用图像比较形象的表示,即为:

1.2、考试的内容

①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要求学生能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多音字、同音字)(A)。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形近字、同音字)(A)。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具有一定的理解词语(包括成语、熟语)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辨析、修改语病的能力,语言表达基本能够达到通顺、简明、得体的要求,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D)。

②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要求学生能识记中国(外国)知名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默写常见的名言佳句(A)。

③古代诗文阅读

要求学生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基本掌握通假字、一词多义的用法(B)。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典型、简单的句子(B),具备一定的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C),基本能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C),具备一定的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E)。

④现代文阅读

具备一定的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含义的能力(B),具备一定的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C),了解文章结构、基本能够把握文章思路(C),具备一定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具备一定的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E),具备一定的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E)。

⑤写作

文体:记叙文(言之有物)、议论文(言之有理)、说明文(言之有序)、应用文(符合格式、简单常用)。

基础等级(D)符合题意和文章要求,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语言通顺、结构完整、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发展等级(D)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

1.3、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题型、分值比例)

1)考试形式:①答卷方式:闭卷、笔试,共计31大题

②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2)试卷结构(题型、分值比例)

第一题: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文学常识和名篇名句,15题,共45分。

第二题:现代文阅读,10题,共30分。

第三题:古代诗文阅读,5题,共15分(含填空1题)

第四题:写作1题,共60分。

其中,第一、第二、第三题均为选择题,占总分的58%,填空题占总分的2%,第四题为写作题,占总分的40%。

1.4、分析近五年的真题,我们认为第一大题的考试内容大约涵盖以下内容:字音、字形、词语(成语、熟语)、语病(语法)、句子(填空、文学常识、修辞手法)等,第二题则侧重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古文阅读则是考验学生的基本功。尤其是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一词多义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而写作则是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综合鉴定。写作得分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考试能否及格。

因此,无论教师还是学生自己要了解试卷本身,做到“烂熟于心”,这样考试时才不至于对试卷产生陌生感,才能娴熟地应对各种能力的考查。

2. 教师方面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领者,必须具备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责任心和爱心,只要教师用自己的责任心和认真的态度对待学生和考试,就肯定能成功。此外,对待体校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教师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他们从小离开家庭,刻苦训练,缺少关爱。因此,教师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努力走近他们、走入他们的心里,让他们喜欢你、喜欢你的课。古语有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样才能更好地把你的知识传授给他们。

其次,教师自己必须有过得硬的专业知识。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曰范”,因此教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要及时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有不少体校教师毕业很长时间了,也不怎么跟外界接触,因此需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知识,努力跟得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给自己及时的“充电”、“加油”。

再次,作为体校学生的老师得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和良好的心里素质。他们一个个有点桀骜不驯,凡事都听教练员的,作为教师,你得做好他们不接受你教育方式的心理准备,更不要说上课认真听讲了。并且,他们的言行具有反复的特点,因此,你除了爱心之外必须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对于他们的所作所为,你得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最后,针对考试大纲,教师可以建立一个语文单招考试专门的题库。把第一大题的知识点分解开来,比如字音、字形、词语(近义词、成语、熟语等),进行专题复习。虽然,只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但分别考了不同的知识点。因此,有必要分专题给学生进行复习,夯实让他们薄弱的文化基础。每周进行小测验,检查他们听课的效果如何。另外,在单招考试的前两个月,采用真题、模拟题互换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检测,帮助他们找到临考的状态,在提高做题速度的同时也不会降低正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