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的性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劳动教育的性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劳动教育的性质

劳动教育的性质范文1

一、职业教育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1.“供求矛盾”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尴尬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2005年4月对全国40个城市技能人才状况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当前企业对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的需求,占企业对技术工人需求的31.9%。目前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比已经大于对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比[1]。农调总队的统计则表明,现有农村劳动力的86.4%未经任何专业技能培训。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通过抽样调查了解到,1997~1999年“回流”民工的23%“回流”原因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2]。

由此可见,我国农村劳动力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就业结构与人才结构的失调。一方面,我国某些行业或岗位大量缺少人才;另一方面,大量的劳动力却处于闲置状态。造成我国劳动力市场这一供求矛盾的根本原因是劳动力的素质问题。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既制约了转移的规模和速度,也制约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层次的提高。一方面,低素质的“农民工”难以在劳动力市场上与城市“下岗职工”相抗衡,必然失去在城市“拾遗补缺”的机会;另一方面,农民的低素质又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经济周期的相关程度增大。无论是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速度考虑,还是从农民所从事专业的稳定性来看,提高农民素质都是当务之急。如果说抓好基础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是提高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治本之策的话,那么,抓好职业教育就是目前乃至今后一时期,提高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治本之策”。

2.职业教育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础工程

(1)职业教育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奠基工程。在农民接受职业教育的过程中,适当渗透文化科学知识教育,能为农村劳动力学习与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奠定能力基础,为今后的再培训、再就业提供知识、技能上的准备。

(2)职业教育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桥梁工程。农民接受职业教育,有利于使农村劳动力掌握适应工作需要的专业技能,以适应新岗位或转岗的需要,从而拓宽他们转移的行业范围,提升转移的产业层次,进而从根本上提高转移的速度和质量。只有通过接受职业教育,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才能实现农村劳动力快速而有效地就业,从而架起农村劳动力通往就业岗位的桥梁。

(3)职业教育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洗脑工程。通过职业教育,转变农民传统的“小农”意识,催生农村劳动力的产业意识和提高农村劳动力的产业经营能力,可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产业间的转移。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村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业产业化发展所需要的是,具有现代农业产业意识和掌握农业产业开发和经营之道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很难达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因此,要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出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的综合型劳动者,从而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跨产业的转移。

二、对农村转移劳动力进行职业教育的对策

1.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整体规划

政府应该从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及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的高度来认识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教育行政部门要像抓九年制义务教育那样来抓职业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要力促分管职业教育的行政部门和劳动部门搞好职业教育发展的统一规划,协调职业教育的整体布局,完善职业教育的各种形式,按照各自的职能,有所侧重地抓好职业教育及其相关的配套工作,以确保职业教育的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各级政府要重视建立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机制,并使其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从而使政府真正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的主要责任者,充分发挥其职能优势,有效地解决各种问题。

2.加强对职业教育的舆论宣传,切实提高职业教育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增强农村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的意识

长期以来,就读职业教育成为人们屈服于现实而做出的无奈的选择。因此,鄙视职业教育的现象大量和长期存在。人们没有充分了解和认识职业教育,也没有意识到接受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许多农村劳动力仍在职业教育的大门之外徘徊。这种现象是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鄙薄职业教育,对职业教育的性质及功能认识不足造成的。

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既复杂又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要以政府为主体,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和舆论导向作用,转变人们旧的职业教育观念,提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提升职业教育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大环境,从而吸引广大的农村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这是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前提。

3.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引导农民接受职业教育,对提高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采取制度性措施

为了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序供给,必须推行和落实好“三个准入”。一是抓好职业准入制的落实。要在已确定的职业准入范围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职业准入制度,逐步做到凡已公布实行职业准入的行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如果没有接受职业学校教育或职业培训并取得相应的毕业证或职业资格证者则不能就业。二是抓好城市准入的落实。要发挥职业教育在城市化进程中有序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作用,就要坚持青年农民必须在职业学校毕业,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才能进入大中城市务工、暂住和落户的原则。各类城市企业在聘用一线劳动者时,只能与具有相应职业资格的劳动者签订合同。三是抓好年龄准入的落实。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初中毕业生能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不足50%,这些初中毕业生没有经过职业教育就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给劳动力供给本来就过剩的就业市场又增加了新的巨大压力。因此,各级劳动部门、用人单位必须严格贯彻执行《劳动法》,对未足年龄的农村初中毕业生实行就业年龄准入。通过这种“准入”来引导农村青少年接受职业教育,激励农民的教育消费,从动力机制上来改变农民接受职业教育的态度[3]。

4.搭建农村劳动力通往职业教育的平台,努力开辟农村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的途径

开展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职业教育,满足不同层次的劳动力的就业需求,这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关键。一是要注重开展职业培训,为农村劳动力实现“短”、“平”、“快”转移服务。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培训是有效、快捷地解决当前问题的主要途径。要切实发挥地方政府在职业培训中的主导作用,做到统筹、协调各方,实现培训主体多元化、培训层次多样化、培训形式灵活化、培训目的明确化、培训内容实用化、培训手段现代化。二是要继续抓好职业学校的学历教育。职业学校的招生重点应该由城市转向农村,让更多的农村青少年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三是要适应市场经济和农村的实际需要,在农村初中适当渗透职业技术教育,并开设职业指导课;同时,还要在农村办好综合高中。四是要充分统筹利用各类教育资源,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供更广阔的教育空间。同时,还要积极协调与普通高校和成人教育系统的关系,为农村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搭建更宽广的平台。

5.有效进行职业指导,切实保障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要抓好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必须创造条件切实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指导。一是必须健全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组织管理机构,统筹规划和协调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工作。二是要建立健全劳动力的社会调节机制,用灵活的市场机制引导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调节数量供给,带动质量提高。三是要进一步规范完善职业介绍机构。要以县级职业介绍所为依托,形成县、乡、村三级劳动力服务网络。开展好县际、市际和省际的劳动力需求信息交流,形成省际劳务协作横向网络,逐步形成包括就业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安全保障等在内的社会化就业服务体系。四是规范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打击非法劳动力市场,使劳动力市场真正成为沟通劳动力与用人单位的桥梁。

参考文献

劳动教育的性质范文2

现将劳动部、财政部《关于调整交通部远洋船员航行津贴标准的复函》(劳部发〔1997〕344号)转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结合我部实际情况,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远洋船员航行津贴应按在船职务,在航时间及航线的远近支付。

远洋航线是指: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和亚洲的马来西亚及新加坡(不含)以西各航线。

近洋航线是指:日本、朝鲜、韩国、俄罗斯远东地区、菲律宾、越南、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柬埔寨及香港地区等各航线。

二、企业应根据本单位的经济效益状况,确定具体执行时间,但不得早于1998年1月1日。

三、企业要严格按照本通知所附标准支付远洋船员航行津贴,不得擅自修改标准或扩大支付范围。企业要制定远洋船员航行津贴支付办法,并报部备案。

附:关于调整交通部远洋船员航行津贴标准的复函

(劳动部、财政部劳部发〔1997〕344号文印发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全文

交通部:

你部《关于再次请求提高远洋船员航行津贴标准的函》(交函人劳〔1997〕260号)收悉。经研究,现函复如下:

一、同意你部远洋船员航行津贴标准在现行标准总体水平上平均提高30%。

二、调整航行津贴标准所需资金仍在企业成本中列支。已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办法的企业,从调整年度起伙食津贴列支额度全部在工资总额基数外单列。

三、调整后的航行津贴标准从1998年1月1日起执行。企业可根据本单位的经济效益状况分步到位,不能保证上缴财政收入以及没有承受能力的企业暂缓执行。

附件

                     交通部远洋船员航行津贴标准表

                                                            单位:美元/人?天

----------------------------------------

|等|                                                    |    标    准      |

|  |                  职        务                      |---------|

|级|                                                    |远航线  |近航线  |

|-|--------------------------|----|----|

|一|船长、轮机长                                        |3.90   |3.20   |

|-|--------------------------|----|----|

|  |政委、大副、大管轮、一级电机员、一级报务员、一级    |        |        |

|二|                                                    |3.50   |2.80   |

|  |船医、客轮事务主任                                  |        |        |

|-|--------------------------|----|----|

|  |副政委、二副、二管轮、二级电机员、二级报务员、二    |        |        |

|三|                                                    |3.10   |2.40   |

|  |级船医、一级事务员                                  |        |        |

|-|--------------------------|----|----|

|  |政干、三副、三管轮、三级电机员、三级报务员、三级    |        |        |

|四|                                                    |2.70   |2.10   |

|  |船医、二级事务员、大厨、水手长、冷藏员              |        |        |

|-|--------------------------|----|----|

|  |木匠、一水、一级机工、一级电工、大台服务员、驾      |        |        |

|五|                                                    |2.30   |1.80   |

|  |助、报助、二厨                                      |        |        |

|-|--------------------------|----|----|

|六|二水、二级机工、二级电工、三厨、服务员              |2.10   |1.40   |

|-|--------------------------|----|----|

劳动教育的性质范文3

【关键词】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动力髋内钉;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9-0132-02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群体的多发疾病,如果患者接受保守治疗,不仅有很多并发症,而且病死率也很高,在当前的医疗水平下,手术治疗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有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动力髋螺钉、解剖锁定钢板、PFNA等。本次研究重点对比分析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接受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进行治疗,对照组中女18例,男22例,年龄最大89岁,最小55岁,平均年龄(67.8±0.9)岁。观察组中女19例,男21例,年龄最大83岁,最小54岁,平均(68.5±1.2)岁。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两组患者都接受胫骨结节牵引,进行肾功能、肝功能、心肺功能的详细检查。

1.2.1 对照组 接受动力髋螺钉治疗,手术方法具体如下:首先,患者取仰卧,切口选择大粗隆下10 cm到大粗隆上方2 cm的部位,切开一个切口。其次,进针点选择在大粗隆顶点下方约2.5 cm处外侧皮质,通过股骨颈干角定位器的引导,将导针置入并且将其固定。另外,导针正位要与股骨颈长轴平行,导针侧位处在股骨颈长轴的中央。最后,在攻丝和扩孔之后拧入螺钉[1]。螺钉的长度是导针打入长度减去超出股骨头骨质的长度,再减去10 mm。最后,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设置引流管,同时固定好引流管,并缝合切口。

1.2.2 观察组 接受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进行治疗,具体手术方法如下:患者平卧于骨科牵引床上,患肢持续牵引,同时垫高患侧臀部,在C型臂透视下复位。手术切口取大粗隆上约5 cm的位置,长度约5 cm,充分暴露大粗隆的顶点,将大粗隆的顶点做进针点,C型臂透视下,在髓腔内置入导针,此外,把防旋型股骨近端内钉的主钉顺着导针插到股骨髓腔中去,然后将导针拔掉。在股骨颈内打上导针,需要注意的是,导针的正位是股骨颈中心下面,而导针的侧位是股骨颈的中央。另外,在皮质的外侧上施行开槽,螺旋刀片顺着导针打入,到达恰当位置后,螺旋刀片要顺时针旋转,并将螺旋刀片锁定,然后安装好尾帽和远端锁定螺钉。最后,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设置引流管,同时固定好引流管,并缝合切口。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牢固,可以术后早期进行患肢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手术结束后对比量组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包括髋内翻畸形、骨折延迟痊愈、螺钉穿出等[2]。

1.4 疗效评定标准

患者手术结束后的治疗效果可以分为3个等级,分别是差、良、优。患者的髋关节屈曲度高达110°以上150°以下,而且没有出现外翻畸形或者内翻畸形,骨折完全痊愈,股骨头没有出现坏死的情况,下地走动没有疼痛感,可以将其治疗效果评为优;患者的髋关节屈曲度达到90°以上110°以下,出现轻度的外翻畸形或者内翻畸形,骨折没有完全痊愈,股骨头出现部分坏死的情况,下地走动没有疼痛感,可以将其治疗效果评为良;当患者的髋关节屈曲度在90°以下,出现重度的外翻畸形或者内翻畸形,骨折延迟痊愈,下地走动有疼痛感,髋关节的功能未能恢复,可以将其治疗效果评为差。有效=优+良。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使用SPSS 12.0软件包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结束6~9 d后就可以扶着拐杖下地走动,而对照组在手术结束的4~5个星期内才能扶着拐杖下地走动。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P

表1 两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手术出血量(ml) 术后并发症 例(%)

对照组(n=40) 74.00±23.30 398.4±105.6 10(25)

观察组(n=40) 51.00±11.80 185.4±65.2 2(5)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例(%)

组别 差 良 优 有效

对照组(n=40) 10(25) 8(20) 22(55) 30(75)

观察组(n=40) 2(5) 6(15) 32(80) 38(95)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的多发疾病,保守治疗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疗效不佳,现多采用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有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动力髋螺钉、解剖锁定钢板、PFNA等。本次研究重点分析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的治疗效果。

动力髋螺钉在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中有很多优点,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首先,动力髋螺钉的固定方法非常牢固,拥有动态轴向加压的功能,对于骨折的固定有很好的作用,而且对于断面愈合具有很好的刺激作用。其次,动力髋螺钉最大的优点是能够抵抗内翻力和剪切力。但是动力髋螺钉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首先,动力髋螺钉手术造成很大的创伤;其次,动力髋螺钉容易引起并发症,主要原因是动力髋螺钉是固定在股骨外侧,由于弯距很大,力臂很长,一旦内侧出现骨受损,容易出现并发症,包括压缩内侧皮质、钢板断裂、螺钉松动、股骨头被切割等。另外,固定动力髋螺钉后,通过股骨粗隆间外侧和股骨颈钉的负荷传导作用在大粗隆外侧的钢板上,使钢板固定的效果降低了。大量资料显示,在稳定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动力髋螺钉的固定方法优势相对明显[4]。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是一种理想的髓内固定方式,这种方法在治疗中引起的创伤相对较小,出血量也相对较少,而且固定的比较牢固。髓外系统和髓内系统是相对移动的,因此弯距较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分担负荷,因此抗内翻畸形能力和抗剪切的能力都很强,具有很高的稳定性。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的优点有很多,传统的固定方式是使用螺钉固定,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却使用螺旋刀片固定,螺旋刀片的面积较大,没有锁定的螺旋刀片能够压紧松质骨,很好的镇压了骨质。而且,相对于动力髋螺钉,螺旋刀片和骨质的接触面较大,因此螺旋刀片的支撑力较大。另外,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只需要使用一枚螺旋刀片,操作相对简单。此外,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的主钉是空心的,因此需要一个小切口就可以了,因此进入髓腔的导针比较容易操作,创伤也很小,遵循了微创原则。大量资料显示,在不稳定性骨折尤其是高龄患者治疗中,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的固定方法优势相对明显[5]。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手术结束6~9 d后就可以扶着拐杖下地走动,而对照组在手术结束的4~5个星期内才能扶着拐杖下地走动。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另外,观察组手术后并发症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其中髋内翻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对照组手术并发症10例,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5%,其中髋内翻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感染2例,患肢缩短2例,内固定物断裂2例,股骨颈内螺钉切出2例。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远远高于观察组(P

参考文献

[1]黄昌富,周忠,付佳拥.DHS和PFN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0,3(4):512-513.

[2]唐尚权,杨述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现状[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1,4(4):635-636.

[3]李志丹.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43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5(27):456-457.

[4]郝仕强,刘一凡,麦玉芳.动力髋螺钉结合防旋螺钉微创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8):528-529.

[5]宋建治,肖少雄,徐礼森.PFNA、PFN与DHS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对比[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2,3(6):268-269.

[6]崔风国,丛皎,李国顺.动力髋螺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16(6):471-472.

[7]胡晒传.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68例体会[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1,29(1):57-58.

[8]张俊,宋飒,蒋,等.可膨胀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9,24(9):781-782.

[9]曹华,张俊.两种方法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9):40-41.

[10]周骏武,匡文忠,胡召云,等.动力髋螺钉钢板系统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11,15(8):1001-1002.

[11]刘桂发,王晖.动力髋螺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27):50-51.

劳动教育的性质范文4

到南极考察(包括南大洋调查)比国内任何科学考察都艰苦。南极洲是世界上最严寒、最干燥、暴风雪最频繁和风力最大的地方。乘船赴南极大陆和参加南大洋考察,都需经过暴风圈,该处风力一般达十二级以上。在这样艰苦、恶劣的环境下坚持工作,不但体力消耗极大,而且具有探险性。

另外,在严寒的南极大陆进行野外考察,不仅需要配备御寒服装,且由于磨损严重,配备的数量也需多一些,以便替换。

为了保证考察人员的身体健康,圆满完成各项考察任务,特制定“我国赴南极考察人员生活待遇的暂行规定”。现发给你们,请按此执行。

本规定只适用于赴外国南极站(含南大洋)上考察人员。关于我国独立开展南极考察的规定,将另行制定。

本规定自一九八三年八月一日起执行。

附:我国赴南极考察人员生活待遇的暂行规定

为保证赴南极考察人员圆满完成考察任务,根据南极科学考察的环境特点,并参照国内有关规定,特制订我国赴南极考察人员生活待遇的暂行规定。

一、赴南极考察人员(包括南大洋考察)的出国制装费、考察津贴费、营养费、国外零用费(含外汇)统由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发给。

二、赴南极考察人员出国制装费分为三类:

1.一类为越冬人员(一年以上):发1000元;

2.二类为度夏人员(含南大洋考察),在南极时间超过三个月者:发700元;

3.三类为短期考察人员(不足三个月),按临时出国人员标准发给。

上述三类人员出国,所需鸭绒服由南极考察委员会借给。

三、赴南极考察人员的制装费以去南极考察两次为一期,第三次去南极按初次去南极发给。对第二次赴南极考察者,按所从事的考察类别标准的30%发给服装补助费。

四、赴南极考察人员,在国内集训期间的伙食标准按空勤一类灶标准,免交基本伙食费。若因特殊情况不集训,每人按空勤一类灶标准发给一个月的营养补助费。

五、在南极期间,每人每月发给南极考察津贴(含国外日常另用和服装添置等)120元,其中75元人民币发当地外币。考察结束返回所在国本土、停留时间超过一个月后,个人零用费按临时出国人员标准发给。

六、南极考察人员在国外的食宿、交通费按临时出国人员标准执行。在南极期间的伙食标准按所在站标准,如对方不负担,回国后按实报销。

七、南极考察人员回国后,度夏者休假或疗养一个月;越冬者休假或疗养二个月,休假或疗养期间享受集训期间的待遇。

劳动教育的性质范文5

这次课程改革中,已有的劳技课程的形态和名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劳动与技术”的名称与以前的“劳动技术”名称相比中间加了一个“与”字,这一方面表明了“劳动”与“技术”两者的联系,另一方面又表明“劳动”与“技术”两者的区别,同时,“劳动与技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又体现了综合的特征。

劳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是素质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对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磨炼意志品质、树立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及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新课程强调劳动教育中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强调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的养成,关注学生发展为本的,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以劳促创新的多方面的功能实现和劳动教育的多途径实施和多学科渗透。

劳动与技术教育中所内含的技术教育,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职业技术教育,也不是专科院校所开办的高度专门化的技术教育,而是指普通基础教育阶段进行的技术教育。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技术教育是未来社会成员基本素养的教育,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思维发展的教育,是人人都必须接受和经历的教育。因此,技术教育对中小学生的发展有着广泛而又独到的教育价值。

新课程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具有哪些特点呢?据专家介绍,过去,小学的劳动课、初中的劳动技术课是独立设置的一门课程。新课程计划中,劳动与技术教育是被列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国家指定性学习领域,这是课程形态上的重大变化。它综合运用了数学、物理、化学、地理、语文、艺术、社会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同时也融合了经济、法律、伦理、审美、环保等方面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劳动与技术教育不仅是已有知识的综合应用,而且也是新的知识与新的能力的综合学习。

在国际上,作为诸多国家基础课程之一的技术课程已经成为一个包括劳作、手工、设计、家政、农业技术、工业技术、商业、职业准备等科目在内的庞大学科群。考虑到社会发展的进步趋势、现实生活的客观需要、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新课程确立了劳动、家教、技术、职业准备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同时,根据初中和小学的性质、特点,进行了课程内容的学段定位,如在技术方面,小学确立为“技术初步”,初中确立为“技术基础”;在职业准备方面,小学确定为“职业了解”,初中设计为“职业引导”。

劳动教育的性质范文6

所谓全面素质并非单指个体心理生理的先天特征,而应包含后天培养练所得的文化因素。素质包含了个体与群体先天素质和后天素养之所得,应包括:(1)身体素质:指体质、体能、体魄以及身体力量运动的诸多特征;(2)心理素质:指认识、意志、情感、机能品质及特征;(3)知识经验(科学、文化、专业);(4)价值观念;(5)实践操作;(6)人际交往。可见素质教育涉及和指向的是个体和群体全面素质的培养、提高和发展。实现这样的素质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和执行社会主义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毫无疑问,艺术教育在实现和落实素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有其不可取代的作用。

把包括绘画艺术在内的艺术教育标举到今天的高度,绝非空穴来风。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许多教育家、社会学家们认为,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艺术素养这三个文化疆域知识的融合贯通是新世纪全面型文化素质的基本内涵。人们曾以挑剔的眼光审视艺术教育这“匹”“马”是否能够同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教育并驾齐驱,现在终于认定这绝非一匹“驽马”。

1.何谓“绘画艺术教育”

绘画艺术教育这个概念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模糊不清,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绘画艺术教育方兴未艾,但大部分陷入各种误区。考察古今中国绘画艺术教育的理念与实践,用一种现代的眼光和开放的视野对此进行探究。

我国古代绘画艺术教育的观念和实践大体上是注重教化、审美、实用三大价值取向。最最记载于《左传》的伦理教化的绘画艺术教育;记于《考工记》中的实用绘画技能艺术及魏晋南北朝的审美艺术等都是很有思想的,值得我们学习。如那时人们注重整体素养的提高,古人论画不盯技法,而将画品视为人品――道德境界、文化修养、生活阅历的综合反映。因此,绘画艺术教育决不仅限于技能而是要全面学习。明代董其昌曾指出:学画必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邱壑内营,成立甄鄂,随手写生,皆为山水传神矣。”自古倡传师古人,师造化,师心源。

近代以来的绘画艺术教育是指1840年以来160年的绘画艺术教育。前100年突出特点是片面强调实用意义,到解放后,特别是近20年来,从开放的视野出发,提出全面分析绘画艺术教育,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理解美术教育,绘画艺术的概念似乎不言自明。其实不然,以往人们对其理解往往各执一端,或者强调绘画本身,或者着眼于教育功能,认为就是通过绘画达到通过德育智育的目标,这些看法是比较片面的。绘画艺术教育是一个“绘画”、“艺术”、“教育”多元整合的结构元素。重视“绘画性”即绘画操作和创作,使绘画艺术教育过程成为一种活生生的操作、创造性的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教育性”至力于发掘和发挥绘画艺术教育的多种教育功能和效应,实现它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所具有的其它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重视“艺术性”使整个绘画艺术教育始终沐浴在审美的洗礼之中,在艺术美的熏陶、感发中潜移默化。如果用一句话来界定绘画艺术教育的含义,表述为:“它是以绘画为媒介和载体,施受双方共同参与操作,并通过艺术的体验和领悟从而达到人的全面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活动。”它具有动作上的简易性、自由性,效应上的非强迫性和融洽统一性的长处。

2.绘画艺术教育的性质、特点

从总体上讲,学校的绘画艺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这一性质决定了学校绘画艺术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将绘画艺术教育作为对学生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向他们普及美术文化,而不是注目于少数美术尖子。全体性是保证绘画艺术教育不背离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是普及性和基础性的。在保证全体学生具备基本的美术文化素质的基础上再谋求包括绘画艺术教育在内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人人都是艺术家,”“没有单纯的画家,只有把绘画作为自己多种活动中的一项活动的人们。”这是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理想描述。其实在人类早期社会,艺术与生活就是溶为一体的,从人的天性讲,包括绘画在内的艺术属于全体人民,它被体现为全民的一种素质。由于社会分工,虽然涌现出个别艺术家,但广大群众却成了“艺盲”,以广大民众的无艺术换取个别的高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说是艺之哀。艺术教育的关键是要把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绘画艺术知识技能有机的结合,要游于艺,但又不专于艺,使绘画知识技能成构建人的基本素质的积极因素。著名艺术教育家罗思非德指出:“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于何处。”

艺术并非高不可攀,它也具有自我实现的性质,因为绘画艺术本身展示的正是人的丰富性。用绘画作为自我表现的方式有促于消除学生表现欲上的压抑感,让学生更积极地表现自我,在绘画活动中即使表达的方式不成熟,表达的意图模糊也仍然可以从中发现学生总把别人难以介入的自由价值作为目标,这种没有压抑的自我表现若得到呵护而稳定的发展,就催进自我实现的萌芽发展。

绘画艺术教育鼓励个体差异。在学校教育中,似乎只有绘画艺术教育竟评鼓励学生个人特质充分自由发展,没有标准答案,没有统一要求。学习过程是激动自己心灵,张扬个性的过程。作为素质教育,它是一种情趣的过程,绘画教育目的不在于受教育者能否为家,甚至不在于其作品的结果如何,而是让学生专注过程,体会从中的乐趣。沛西.能讲过一句很有启发的话,他说:“解决教育上极大多数实际问题的钥匙在于了解游戏。”这正是绘画艺术教育不同于一般科学理性教育以及影视,文学等其它门类艺术教育特性所在。

3.绘画艺术教育对发展全面素质教育的功能价值

3.1 绘画艺术教育的文化建设价值。

作为素质教育的绘画艺术教育,虽然不以培养专业画家为目的,但是培养和造就无数懂得绘画,有能力用绘画语言表述其情思意趣的美术文化建设者,拓展了绘画空间,促进以绘画为中心的美术文化建设。因为绘画所有的价值功能都是靠创造绘画作品和从事绘画活动来实现,而不论它是原创.摹仿.精品还是平凡之作都是不同层次,不同程度性质的绘画艺术教育成果。形式多样的绘画作品为大多数群众提供精神粮食,同时也为自己拓宽了发展的空间。

3.2 绘画艺术教育能促进审美教育功能发展。

审美教育是人类社会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塑造一钟感性情感,按中国传统美学说法,也就是陶冶性情。”通过性情的陶冶,最终达到精神境界的提升和生命感受的丰富与完善。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绘画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它能够有效改变人的视觉态度.培养人的视象感受力,从而培养出审美视知觉。在生活中大多数人是用实际的生活目的眼光来看待事物,他们总难超越实用的目的,所以视象感受能力弱,而功利主义分辨力强。一般的人,包括那些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人形象直观力.联想力几乎丧失,造成艺术趣味底下.审美能力缺乏。由此若要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趣味,首先要改变人的视觉态度,培养人的感受能力,提高他们对形式美感的把握,同时以直接方式陶冶人的生命情感,树立一种超越的自由态度,和谐有趣的行为方式。绘画艺术在这方面作用无疑是其他艺术教育门类所不可替代的,受教育者得到了一种高雅的生活趣味,充实闲暇的活动,以高品位的情感取代低级庸俗的行为,从而全面提高了人生活的审美素养。

3.3 绘画艺术教育能促进人的健康心理发展。

心理教育在当今社会,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日益受到关注,这是因为在社会高快发展中,快节奏的生活,超负荷的学习.工作,让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各种心理障碍。有人把依赖.脆弱.焦虑.孤独和固执称为当代青少年五大不良心理,因此,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心理.治疗和纠正不良心理,使人的各种心理功能趋于和谐,各种非智力的心理因素各种潜力得到和谐发展和有效开发的心理教育,就成为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说,绘画是作画者心理现实的展示,所以,它有着丰富深刻的心理内容,绘画中蕴涵的心理内容和绘画过程本身所具有的心理效应在心理教育方面有独特的价值。

在学生学习中,作为普通绘画艺术教育虽不以创作为教育目的,但必要的.经常性绘画作业.习作仍是教育内容之一。从心理教育角度来看,绘画作业完成的整个过程,正好是一种心理磨练的过程,这是绘画作业本身的特性所决定,它恰好对学生心理素质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首先绘画过程是高度自主.不带任何强制性,是高度个性化,不设任何统一的条框,受教育者完全可以自由发挥.主宰,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认识自我,久而久之养成自知.自尊.自信.自强以及独创.革新等良好的自我心理,使盲从.依赖.自卑等心理得到矫正。其次绘画要专心安静,具有严谨的条理性,对浮躁.焦虑.粗心等不良心理的消除,纠正具有很好效果。完成作业的成就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强自信心理。各种课外活动开展(画展.校园画刊.手工角)都可增强学生之间交流协调合作机会,对克服和矫正孤独.封闭.自卑心理都有很大助益。

3.4 绘画艺术教育促进道德教育的发展。

鲁迅在谈到美术的德育功能时指出:“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之人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鲁迅这段话道出了绘画教育能辅翼道德教育,促进道德内化,催化道德形为走向自由。如欣赏罗中立的《父亲》,画面在大屏幕上巨幅画像冲击视觉时,学生目簦口呆,来自农村的学生若有所思。课后,不少学生改了铺张浪费的毛病,说画上的“父亲”就是自己那在农村劳作.节衣缩食供自己上学的父亲。可见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有时真能发挥预想不到的道德教育作用。

3.5 绘画艺术教育促进智育教育。

作为素质教育的普通绘画艺术教育,主要不是灌输绘画知识和技法练习,而是培养视象感知和视觉思维的能力,进而培养艺术情趣.陶冶情操。这就不同于一般的智力教育总是舍弃感性而形成一种普遍的理性思维模式,认知逻辑结构在教育过程和方式上,一般的智力教育总是以某种符号.文字表达概念.定理.公式等严密的理性知识灌输给受教育者,具有严格的规范性和强制性,而绘画艺术教育正如前所说,是具有形象直观性,情意自由性,两者性质不同但又具有和目的的互补性。绘画教育能提高认知的强度和统摄性。如罗思非德所言:“在我们的教育制度中感觉的开拓和成长都被忽略,如果没有艺术教育的话,儿童几乎不会注意到感觉的意义和性质。”在整个教育中绘画教育在训练人的视知觉形象兴趣,增强视觉捕捉信息的灵敏度,提高对事物基本图形的识别力,提高视觉图象的记忆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无疑将直接促进智力发展。

3.6 绘画艺术教育促进劳动技术教育的发展。

绘画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技术性,它对操作系统的训练,能使受教育者获得最佳的技术操作程序和技术发展意识。在人生的孩提时代,绘画活动当是他们接触并实施最早的操作活动之一。从小学到工作,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非艺术专业的学生简直就没有多少技术操作性的训练,所以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绘画艺术教育活动,使学生通过对绘画的学习与训练,获得一种技术意识就可能为他们将来从事技术性的工作提供一般的模式,使他们能够迅速的进入技术过程,实现心眼手等的快速协调。

如果说在过去,人们是“将就的”生活着,那么现代和将来则是“讲究的”生活。生活质量的提高要求生活的主人具有创造生活美的能力,品位生活美的情怀。普通绘画艺术通过以上证明正是培养这种能力.陶冶这种情怀,因此绘画艺术教育不仅仅是审美教育,还是能提高全面素质的教育。

参考文献

[1]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2] 罗思非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