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

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范文1

关键词 村镇银行 融资渠道 信用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标识码:A

1村镇银行经营发展现状

村镇银行指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各项如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收付款等一系列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业务主要覆盖在城市地区,村镇银行起步晚。2006年银监会创新性的出台《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实现了我国农村金融政策的重大突破。紧接着,2007年银监会相关规定,为村镇银行的发起设立和经营管理提供制度保障,这标志着我国村镇银行的正式起步。随后我国提出加速村镇银行建设的三年规划,制定开放性政策,给予一些政策扶持,加快村镇银行的发展步伐,2009年,村镇银行数量破百。至此,村镇银行进入迅速扩张阶段,据统计,包括分支机构,2013年村镇银行数量突破1500家。

2我国村镇银行经营存在的问题

2.1支付的便捷性有待提高

村镇银行没有加入银联的行列,异地、跨行取款都需要通过其他银行,与此同时,村镇银行的现金调拨也需要由农村信用合作社,手续上的繁琐降低了村镇银行的效率。

2.2业务的经营项目种类少

截至目前,我国村镇银行能够办理的业务种类远远少于城市银行,电子银行、投资理财等的发展更是远远落后于城市银行,业务种类的发展滞后于农村发展,无法满足客户对业务的多样化需求。导致很多客户有需求但村镇银行无法办理。

2.3融资难,资金来源不足

农民的资金对于村镇银行来说数额小、很分散。相较于市民,农民的闲置资金少,存款能力有限,加之村镇银行网点少,往往离家远,因此难以吸引农民去村镇银行进行储蓄。从银行自身的角度讲,村镇银行业务种类少,效率低,融资渠道少。这些因素导致了村镇银行的融资难。

2.4存在信用风险

由于农产品的产量和销量受天气和市场的影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加之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农民的收入难以保证。与此同时,农户由于缺少固定资产,因此在申请小额贷款时缺乏有效的抵押工具,而小额贷款又是村镇银行的主要业务。因此,这些因素导致村镇银行的收益存在很多潜在的信用风险。

2.5金融监管力度缺乏

对于村镇银行的金融监管,虽然相关部门制定了严格地政策和法规,但由于村镇银行发展时间短,没有形成区别于城市银行适合自身结构和经营范围的监管体系和运作机制,使得村镇银行监管存在机制不健全、农村工作人员缺乏专业性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村镇银行缺乏监管力度。

3完善村镇银行经营的对策

3.1拓宽村镇银行的资金来源渠道

3.1.1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理财意识

(1)加快农业保险体系的建设与完善。通过建设与完善农业保险机制,有效规避风险,减少农业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出现重大损失,保证和提高农民的收入,从而有效保护村镇银行的利益,同时增加村镇银行的资金来源。

(2)丰富农民的文化知识,加强宣传,提高农民的理财意识。教育是发展经济的关键,目前,我国农村的教育水平相对低,相关部门应重视农村的教育与再教育,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水平,丰富农民的文化知识,从而增强农民的资金运作能力,提升农民的整体收入水平。另外,地方媒体应加强宣传,提高农民的理财意识,增强其对村镇银行的认识,了解村镇银行的相关业务,引导他们将闲置资金存到村镇银行,从而拓展村镇银行的业务渠道。

3.1.2发行村镇银行金融债券

村镇银行可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的方式扩充本金,通过发行形式、期限各不相同的金融债券来吸收农村各类闲散资金,这种方式不仅能拓宽村镇银行资金来源渠道,同时也改善了村镇银行资金来源总量波动的问题,保证了村镇银行资金的稳定性。

3.2提升管理水平,防范信用风险

由于我国农村与城市呈现二元化趋势,其经济发展程度差异大,并且,农村与农村之间发展水平也各不相同。村镇银行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和所在农村的现实条件,建立信用风险预警系统、信用内部评级体系等信用风险防范机制,重视员工的培养,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通过全面提升村镇银行的管理水平来防范信用风险。

3.3加强金融监管

金融监管部门应从政策上建立健全的村镇银行风险管理机制,为村镇银行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提供指导方向和具体方法。如,规定对申请开办村镇银行的个人或企业要严格审核、规定村镇银行的准备金率高于一般水平等等。

4总结

2006年以来,村镇银行从起步逐渐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发展时间短、扩张速度快也使村镇银行的业务经营面临一些困难。本文描述了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出村镇银行经营存在支付便捷性差、业务经营范围小、融资渠道小、存在信用风险和监管不力等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参考文献

[1] 景浩.当前我国村镇银行经营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农村金融研究,2011(04).

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范文2

关键词:村镇银行;资产负债;小微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5(6)-0058-03

一、引言

随着监管部门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准人政策,逐步将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范围从6个省(区)扩大到31个省(区),全国村镇银行如雨后春笋,陕西省村镇银行也得以快速发展。2007年以来,陕西省西安、宝鸡、渭南、商洛、延安、榆林6个地区相继成立了村镇银行。截至2013年末,陕西省共发起成立村镇银行10家,占陕西省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2013年末119家)总数的8.4%。从成立时间及发起人看,陕西省村镇银行基本上是2010年以后成立的,主发起人是国有商业银行的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3家,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3家,外资银行1家。

从新型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看,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有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村镇银行作为陕西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作用。但同时,从村镇银行在地方法人金融市场的业务和利润份额看,陕西省村镇银行存贷款业务量小,对农村金融格局的影响微弱,涉农资金市场份额少,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还需要大幅度提升。本文以陕西省8家村镇银行2010-2013年资产负债等数据为研究基础,分析村镇银行资金来源及配置情况、经营特征及制约发展因素,以期为陕西省村镇银行提升经营能力、进一步发挥作用提供发展策略。

二、陕西省村镇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实践

历经七年多的实践,陕西省村镇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经验逐步成熟。陕西省8家村镇银行2010-2013年的资产负债数据分析显示,资产负债结构及其变化总体表现为资产负债变化的统一性,不同形式机构之间略有差异。

(一)贷款规模增长拉动总资产规模快速增长

从资产总额看,村镇银行资产总额快速增长,四年内资产总额实现倍增,无论是资产绝对额还是增速均实现了较大的增长。从资金结构看,资产结构中的贷款总额规模不断增加,占资产总额比重经历先扬后抑的小波动后趋于稳定。8家村镇银行自成立以来贷款总额最小增长1.15倍,最大增长2.7倍。从统计数据看,村镇银行在成立1-3年内,由于业务开展和推进,各类贷款占资产总额的比重会逐步增加,之后又因资产规模扩张或其他资产投资等因素的影响略有下降。2012、2013年7家村镇银行的各类贷款在总资产中的比重在30%-60%之间。数据表明各类贷款规模的快速攀升带动了村镇银行总资产的快速增长。

(二)存款规模增长拉动了负债规模快速增长

从负债总额看,总负债规模与总资产保持了同步扩张的态势。8家村镇银行负债总额呈现了成倍增长,增速略低于资产总额的增速。大部分村镇银行的负债总额均实现了1.19倍以上的增长,最高增长倍数达到2.45。从负债结构看,各类存款是总负债的最主要组成部分。2010-2013年8家村镇银行各类存款规模不断增加,各类存款占总负债比重在60%以上,这说明各类存款是村镇银行总负债的主要资金来源。另外,委托及负债业务、向中央银行借款等是村镇银行的相对重要资金来源。

(三)所有者权益快速增长,资产负债率高

从资本增长和资产负债结构看,村镇银行所有者权益快速增长,存贷结构总体稳定,资产负债率相对高。具体表现是,从所有者权益规模看,2010-2013年8家村镇银行的所有者权益规模逐年快速增长,个别村镇银行在成立两年内所有者权益总额达到了10倍左右增长。从存贷结构看,存贷比有所上升,但总体上存贷比变动区间不大,4家以上村镇银行存贷比在66%以上。从资产负债结构看,资产负债率超过50%。

分析表明:从规模上看,近几年陕西省村镇银行资产、负债规模及所有者权益实现了快速增长,总体上资产增速快于负债增速。资金配置上看,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增速快于吸收存款的增速,存贷比逐渐升高,存贷结构总体稳定;从资金结构管理上看,资产负债结构需要优化。

需要关注的是,无论在融资渠道、成本控制、风险管理等内部自身发展,还是政策扶持、竞争优势等外部发展环境方面,陕西省村镇银行都有着制约其有效发挥作用的问题。第一,融资渠道单一,资金来源受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陕西省村镇银行主要成立于2010年以后,设立时间短,规模小,资金实力不足,受成本费用制约,服务网点少。同时,缺乏品牌号召力,存款增长缓慢。二是村镇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第二,交易成本高、流动性不足。村镇银行业务范围相对单一,缺乏规模效应,工作成本高,盈利空间小;存贷比偏高,流动性不足会抑制贷款业务的开展。第三,财务状况不尽人意。村镇银行成本收入比远远高于农合行、农信社水平。第四,缺乏相应的政策扶持,村镇银行竞争优势不强。村镇银行税率高于农商行、农合行以及农信社的营业税,又缺少贴息贷款、财政性存款等优惠政策,导致在与农信社等当地金融机构的竞争中处于进一步劣势的地位。

三、政策建议

为解决陕西省村镇银行现存发展问题,改善村镇银行金融环境,提升小微金融经营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认为,应在明确市场定位、强化内部机制建设等夯实内部管理的基础上,从内部创新发展和改善外部环境两个层面进行突破发展。

(一)自身创新发展

一是拓展资金来源。从支农信贷为突破口,村镇银行依据再贷款相关规定向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壮大资金实力;利用村镇银行经营灵活及融入农村的优势,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拨的政策性补贴、涉农资金等由村镇银行来办理业务,优化负债结构。

二是创新信贷模式。利用经营灵活和政策宽松的优势,与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传统金融机构实现错位竞争。

(二)加大政策扶持

一是建议对村镇银行在税率征收上给予一定幅度优惠,实行差别税率政策,对初创阶段的村镇银行3-5年内减免营业税、所得税或延长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期限。

二是建议地方政府对农村地区的支农补贴等,可以通过村镇银行来发放,给予村镇银行必须的政策性支持。

(三)监管部门推动发展

一是实行差别监管。根据发展情况,将符合条件的村镇银行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征信管理、外汇管理等网络系统,提高村镇银行的资金清算效率和服务能力;对发放支农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村镇银行,在再贷款和利息方面给予扶持和优惠。

参考文献

[1]蒲蓉.基于SWOT分析的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J].改革与开放,2009,(10):146-147。

[2]曲小刚.村镇银行双重目标的困境[J].银行家,2013,(7):82-85。

[3]吴治成.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与发展研究[J].经济师,2010,(2):17-19。

[4]张军.国外小额信贷模式在我国农村金融中的应用现状分析[J].农业经济,2013,(10):100-102。

[5]赵冬青,王树贤.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的实证研究[J].农村经济,2010,(7):77-79。

Th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 and Small Finance from the

Assets and Liabilities of Rural Banks

LIU Yajun

(Xi’an Branch PBC, Xi’an Shaanxi 710075)

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范文3

【关键词】村镇银行 社会责任 三农

一、引言

“三农”问题实现伟大中国梦绕不开的问题,它关系的不仅是占中国人口60%的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民生计问题,更是中国未来的前途命运,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农民不富裕起来,中国的富强繁荣就无从谈起。“三农”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首要问题。村镇银行的建立和发展是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不足、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创新之举。国家在政策层面上提出要鼓励服务偏远,鄂温克旗包商村镇银行就是在此时孕育而生,力求为广大牧区群众及合作组织解决所面临的贷款难问题。

二、研究背景与鄂温克包商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

(一)研究背景

围绕如何更好的为农村的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和保障,我国已进行了多年的努力和探讨。现如今农村金融较之以前已得到长足发展,然而随着改革和发展的不断向前,现有的乡村金融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农村发展需要,新一轮的更深层次的改革和发展迫在眉睫。

其中农民贷款难是农村金融改革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无外乎新的金融机构无法进入,监管部门对农村金融市场实行过度管制,农村金融市场准入门槛过高,金融服务严重滞后于三农发展的需要。建立和推广我国的村镇银行成为当前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必然趋势。据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村镇银行迎来了大发展的一年,全国共设立村镇银行279家(见图1)。

在此背景下,探索完善我国村镇银行业务经营模式,复制已取得成功的村镇银行模式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第一,为创新农村金融供给思路;第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增加弱势群体的收入;第三,缓解全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瓶颈;最后,有助于打破农信社“一家独大”的农村金融市场格局,有助于形成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秩序。

(二)鄂温克包商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

鄂温克旗包商村镇银行所在地鄂温克是少民族自治旗,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牧民、牧业、牧区为中心,真诚服务每一户牧民。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扶持牧区经济发展,紧紧围绕农牧区生产经营特点和农牧区客户需求,不断创新和改进产品,完善服务渠道,拓宽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能力,提供有针对性、有特色的金融服务,更好地发挥村镇银行支持农牧区经济发展的作用,为鄂温克旗的经济金融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鄂温克包商村镇银行贷款业务运作模式分析

(一)鄂温克包商村镇银行贷款业务运作模式介绍

鄂温克包商村镇银秉承“立足本土,服务三农”的宗旨。通过2~3年的实践后,鄂温克包商村镇银行根据当地牧区特点对公司业务运作模式进行了改进,在强化内控管理、创新贷款品种和资金占用费、还款方式等方面形成自身特色的运作模式。

1.立足当地,找识ㄎ唬确立农牧业服务方向。发展离不开当地,发展要同当地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鄂温克旗包商村镇银行在成立之初,便奉行“立足本土,开拓创新”的发展思路,准确定位经营方向,并以此作为村镇银行的服务宗旨,为当地的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各项金融服务。

2.结合牧区实际创新金融产品,改善牧区金融服务环境。作为第一家进驻少数民族地区的村镇银行―鄂温克旗包商村镇银行自成立以来便结合鄂温克旗的实际,围绕服务“三农”,积极拓展信贷业务。制定符合当地发展的一系列管理办法及相应配套业务操作流程,从制度和机制上完善规范村镇银行经营模式。

3.科学经营,适当调整贷款期限和利率。作为有自己独特发展特色的区域经济,其主要服务对象之一的牧业生产有极其鲜明的行业特色,牧业发展的生产周期长,见效慢等都决定了为其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要有对应的服务模式,以满足牧业生产特色的需要。以贷款周期为例,原先的金融贷款周期为最长18个月,经调查研究这不能更好满足牧民的使用需要,因此将原来的贷款期限调整为最长3年,极大地提高了牧民资金的使用效益。

4.积极与地方政府、企业进行合作,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地方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示范。因此为了能更好的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也为了自身能得到更加长足的发展,村镇银行就必须加大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龙头企业的合作交流,及时了解掌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情况,农牧业发展情况,政府、企业、农牧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情况,将自身发展融入到地区发展中。

(二)贷款业务运作模式的优点

1.设定瞄准目标客户,有利于扩大客户群体,输出了品牌、企业文化。村镇银行着眼长远发展,坚持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积极筹措资金,围绕“三农三牧”创新金融服务,提高核心竞争力,在经营规模扩大的同时,效益也在提高。

2.社会效益“产出率甚高”。作为主要立足地方,主要服务于农牧民和小企业的村镇银行,具有经营灵活,手续简便等优点,既解决了农牧民贷款难问题,又改善了地方农村金融服务环境。而且,村镇银行专门设立微贷和牧贷部门,服务广度不断拓展。

3.卓越的客户服务,有利于机构和客户的双赢。首先,还款方式的创新性设定,有利于牧户及小微企业长期生产力的形成。其次,客户跟踪及回访到位,便于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三)贷款业务运作模式的局限

1.信贷规模、村镇银行规模较小,制约村镇银行发展。首先,贷款额度有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有额度已远不能满足一些牧民对资金的要求,导致其发展受限。不能得到足够资金支持的牧民只能借助民间借贷,导致资金生产成本增加,影响了牧民收入。其次,缺乏规模效应。

2.存款增长缓慢,外源融资不发达,制约了涉农贷款的发放。受限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当地中小企业营业额及居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因而闲置资金有限,导致村镇银行能吸纳的闲置资金有限,也限制了其业务的扩展。

3.缺乏现代银行功能。作为尝试,鄂温克村镇银行缺乏农牧区工作经验,加之经营规模小,基层牧区无营业网点,经营成本高,短期内难以与农村信用社等传统金融机构相竞争。而且,鄂温克村镇银行的发展没有走入系统化,结算网络不畅没有强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一旦客户数量增加,人为的纸质化操作客户材料及贷款信息会大大降低工作效率。

四、鄂温克包商村镇银行业务模式的完善与建议

(一)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资金问题

村镇银行的发展跳不开当地的客观实际,必须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充分吸收当地居民及企业的闲置资金,将当地金融资源得到最大化运用。在解决了资金来源问题后,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达到可持续性发展。

(二)提高村镇银行盈利能力

1.村镇银行应变被动放款为主动放款。鄂温克村镇银行应发挥自己的优势,加大对农户贷款的营销力度,创新信贷手段,完善小额农户贷款和联保贷款管理机制,将龙头企业与农户、中介机构和担保机构等具有法人地位的利益主体纳保贷款范畴,这样才能提高村镇银行盈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2.实现现代化银行操作手段。针对地区远,贷后维护困难,应多建立营业范围内的信贷服务网络,运用现代化电子技术支持或与当地微小金融机构合作共同发展,降低人力单个劳动强度。

3.风险控制进一步完善。第一,村镇银行风险把控方面应提高,保持可持续发展。第二,视业务的不同建议引入保险公司、政府、担保公司、村委会、行业协会等协助开展业务,为微小金融服务有效健康发展提供保证。

五、结束语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向前推进,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以及未来农村的巨大发展前景之下,村镇银行必将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各类村镇银行也将如雨后春笋涌现出怼5前景是美好的,道路是曲折的,指望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都能够依靠村镇银行快速脱贫致富也是不现实的。有了鄂温克村镇银行这个典型成功案例,只要我们继续广开思路,集思广益,勇于创新和探索,就能创造出更多此类可持续的模式来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

参考文献

[1]郭英杰.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服务新牧区建设情况调查――以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包商村镇银行为例.内蒙古金融研究.2013.

[2]高靖.制约村镇银行发展的因素及建议――以呼伦贝尔村镇银行为例.金融会计.2011.

[3]徐鹏.我国村镇银行发展问题研究.苏州大学.2012.

[4]凌峰.中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复旦大学.2011.

[5]柳松.“三农”贷款难与村镇银行的构建.重庆工商大学.2010.

[6]邹力宏.我国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分析.金融与经济.2008.

[7]辛本胜.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展望.新金融.2011.

[8]程昆.略论我国村镇银行市场定位及发展.经济问题.2009.

[9]刘渝阳.农村金融的模式选择与运营绩效――中国首家村镇银行试点情况调查.西南金融.2009.

[10]李莉莉.关于村镇银行的制度设计与思考.金融改革.2007.

[11]康菲菲,王芳.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启示.西南金融.2007.

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范文4

关键词:村镇银行;发展;趋势;建议

村镇银行是中国银行体系中的新生儿,它的诞生为原本单一的、缺乏活力的农村金融服务注入了新的活力,是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的创新之举。目前,全国各地正在兴起建设村镇银行的。本文主要阐述了村镇银行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发展村镇银行的意见和建议。

1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2006年12月,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首批选择四川、吉林等六省区进行试点,2007年10月又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扩大到全国31个省份。从2007年3月初首批3家村镇银行开业,到2009年3月初,全国已有97家村镇银行,短短两年时间实现了数十倍的增长速度,而这一数字还将迅速壮大。两会期间,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银监会对村镇银行的发展目标是2000家,凡是有条件的县都可以有一家。

2 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趋势

2、1 注册资本规模逐步增加

根据银监会《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但在目前已成立的97家村镇银行中,注册资本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全国第一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成立时注册资本仅为200万元。而去年年末成立的广东中山小榄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为2.5亿元,规模居全国村镇银行之首。注册资本的逐步增加,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村镇银行开业之初吸储比较困难,缺乏营运资金;另一方面高额的注册资本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各项指标满足监管标准,有利于村镇银行拓展业务。

2、2 金融机构发起人范围逐步扩大

村镇银行成立之初,多以当地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同时,外资银行在这轮农村金融机构布点中表现活跃,2007年12月,汇丰银行发起设立了第一家村镇银行,随后它马不停蹄地在重庆大足、福建永安、北京密云和广东恩平设立了5家村镇银行。渣打、花旗等外资银行业巨头也在摩拳擦掌,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农村的村镇银行,并且在积极布局,设立网点。相比之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这场金融布局中的态度反而不是非常积极,2008年8月,由中国农业银行发起设立的湖北汉川农银村镇银行和克什克腾农银村镇银行在湖北、内蒙古同时成立,开创了国有商业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先河。建设银行紧随其次,同年12月在湖南省发起设立了桃江建信村镇银行。截至目前,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均未发起设立村镇银行。

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说明了我国银行业整体实力上升,特别是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经过几年的改革重组,资本总量、内控制度等已具备了跨区经营的实力,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正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有助于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抢占农村金融市场,实现资产规模的迅速扩张,从而实现跨区域经营。

3 促进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建议

目前,我国的村镇银行已经开办了97家,实现有效贷款40多亿元。但是在村镇银行设立以来,吸储困难、业务品种单一、社会影响低等问题也随之产生,困扰着正在发展的村镇银行。现对村镇银行的发展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3、1 合理限制村镇银行的发展规模

虽然较大的注册资本可以增强防范风险能力。但目前我国已开办的村镇银行多数坐落于贫困的乡镇,业务量有限,容易造成村镇银行单户贷款额度过大,不良贷款压力很大。因此,建议监管部门合理限制村镇银行的资本规模,初次设立时最好不要超过1亿元,以后随着资产规模的可以适当增加,从而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同时,监管部门应充分考虑各地区经济条件、人文环境、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以及金融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坚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在经济发达地区,可设立多种所有制的村镇银行,采取市场化方式促进民间资本投资参股,促进规模型村镇银行的发育在经济欠发达区域,可设立小型化的村镇银行。

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范文5

近年来,国家为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欠缺的现状,推动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制定了很多服务“三农”的制度和政策,许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村镇银行由于其服务农户和当地中小型企业的市场定位以及独特的发起人制度和产权结构受到了诸多关注。自2007年3月我国第一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开业,我国的村镇银行在政策扶持下迅速发展。随着发展速度放缓,村镇银行存在的诸多问题逐渐显现,并且由于政策扶持不一定是持久性的,当前村镇银行如何在政策扶持的消失预期下主动调整战略布局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本课题在村镇银行政策扶持优势消失预期的前提下,对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进行考察,分析村镇银行在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重点在于找出村镇银行在当期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可能存在的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制定政策扶持优势消失预期下的村镇银行发展的调整战略,以应对今后可能消失政策扶持优势的局面。

二、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历程及现状考察

本节首先考察我国农村地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以及农村金融机构的竞争状况,对村镇银行的发展环境了解清楚;其次结合相关政策的颁布回顾村镇银行的发展历程;最后以相关数据为基础分析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环境

我国农村地区长期以来金融资源比较贫乏,金融服务不尽完善,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随着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对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不断增多,为村镇银行的建立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要求。首先,农村的教育、医疗和保险的完善需要更好的金融服务。例如,我国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较多,老人看病就医或小孩教育需要资金时,可能会由于在外务工农民不能及时打款回家而受到影响,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需要为这些农户提供特殊的服务,满足农村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其次,随着我国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居民进行金融投资的意识和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这就需要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扩展业务范围,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还有,我国农村地区的小微企业越来越多,这些小微企业的建立和发展也需要更多的金融支持,加剧了农村地区的资金短缺,这些都需要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能够有所作为。

在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主要有:政策性银行中的农业发展银行,商业银行中的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的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以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的村镇银行、农村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农发行近年来政策性色彩有所减弱,更多地表现为一般商业银行的性质。农业银行虽然在农村地区的布点有所收缩,并且逐级管理的模式使得其效率低下,但其在农民心中的信誉和形象较好,因此更多的农村客户会选择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依托邮政网点的基础,逐渐发展成为服务“三农”的强大新生力量。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社,虽然由于历史原因存在一定缺陷,但其在农村的基础比较深厚,并且随着自身改革的进行,资产质量明显提高,是服务“三农”的中坚力量。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虽然定位明确,但存在时间较短,经验比较匮乏,经营状况不是很好。因此,我国村镇银行要想更好地实现服务农村金融市场的定位,迫切需要制定更合理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历程

2006年12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台《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银监发〔2006〕90号)揭开了村镇银行发展的序幕,该文件对村镇银行的准入范围、注册资本与投资人持股比例、业务准入条件与范围、董(理)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准入资格、新设法人机构或分支机构的审批权限以及主要监管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2007年1月,银监会印发了《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银监发〔2007〕5号)以及《村镇银行组建审批工作指引》(银监发〔2007〕8号),并于同年3月首批6个省份进行试点,同年10月将试点范围扩大到31个地区,我国的村镇银行数量不断增多。

2009年6月,银监会印发《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银监发〔2009〕48号),允许小额贷款公司在满足一些条件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程序改制为村镇银行。2009年7月,银监会《关于做好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发〔2009〕72号),要求严格落实村镇银行与主发起人的准入挂钩措施,并在已批准设立104家村镇银行的基础上,计划在2009~2011年新设立村镇银行1027家。尽管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村镇银行的数量增加很快,但离1027家的目标还相差甚远。

2011年7月,银监会《关于调整村镇银行组建核准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发〔2011〕81号),该文件肯定了村镇银行对建设农村金融体系、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作用,为提高村镇银行组建发展质量对村镇银行的组建核准等有关事项进行了调整。

2012年至今,银监会每年均会文件指导金融机构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工作。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银监办发〔2014〕42号)中指出,要增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农服务功能,更好发挥支农服务主力军作用,特别提到要稳步培育发展村镇银行。

(三)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我国村镇银行自2007年以来,数量增加明显,如图1所示。截止2013年底,我国共有村镇银行930家,四大区域村镇银行数量占比如图2所示,其中由城市商业银行作为发起人的村镇银行占40.2%,由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发起人的村镇银行占30.1%,由此可见发展较完善的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对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积极性并不高。

图1 我国村镇银行数量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图2 2013年我国村镇银行地区分布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近年我国村镇银行主发起人入股金额占注册资本的比例有所下降,2013年为45.1%,与银监会规定的15%的下限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说明我国村镇银行的资金来源还不够丰富。

我国村镇银行存贷款余额增长情况如图3所示,截止2013年底,我国村镇银行本外币存款余额为4614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单位存款为2616亿元,占比57%,个人存款为1991亿元,占比43%;我国村镇银行本外币贷款余额为3634亿元,同比增长56%。虽然村镇银行的存贷款余额增长明显,但村镇银行本外币存款和贷款余额占农村金融机构存款和贷款余额的比例均很小,仅占3%-4%。另外,我国村镇银行的存贷比一直居高不下,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2013年为78.8%,村镇银行真实的存贷比可能比这个数值更高,这说明我国村镇银行的经营管理存在较大的风险。

图3 我国村镇银行存贷款余额增长情况

由于我国村镇银行的整体规模还很小,相关统计数据还不够完善,本文仅描述了村镇银行发展的大体情况,难以对我国村镇银行的资本充足性、自身经营管理能力、风险管理能力以及产品创新能力等状况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三、我国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困境

我国村镇银行在服务农村金融市场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例如结构简洁,审批迅速;灵活多变,能够迅速把握市场需求等。但村镇银行更多的是自身存在问题较多,发展面临许多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知名度低,资金来源匮乏,存贷比偏高

作为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之一,村镇银行存在的历史较短,网点相对较少,很多农村居民对村镇银行的了解十分匮乏,也存在一些偏见和不信任,因此导致村镇银行的客户基础比较薄弱。在吸收存款方面,村镇银行往往需要以更丰厚的回报来吸引客户,使得村镇银行的资金成本较高。另外,虽然主发起行的最低持股比例由20%下降到了15%,但村镇银行的资本仍是主要来源于主发起行,其他投资者或民间资本所占的比例还非常小,造成村镇银行的资金来源不够多样,数额也迫切需要提高。另外,村镇银行普遍存在吸储难、放贷易的问题,存贷比偏高,因而存在着较高经营风险。

(二)业务范围狭窄,运营成本高

村镇银行自身规模较小、资金有限,各方面的配套设施建设相当匮乏,加之政策对村镇银行业务的限制,使得村镇银行能从事的业务范围非常狭窄,例如有很多村镇银行没有加入银联无法发行银联借记卡、不能使用网上银行、无法实现异地存取款、没有加入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系统和征信系统等等,导致村镇银行能够施展的余地并不大。由于各方面配套不足,村镇银行在开展业务时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不断进行弥补,例如委托他行金库或提供支付结算系统端口、购置系统或设备、进行产品研发或组织员工培训等,因此村镇银行的运营成本也非常高。加之税收等方面给予的政策优惠并不够充分,村镇银行的持续运营还是面临着较大考验。

(三)产品研发不足,盈利能力差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不同于城市,存在很多特殊和不完善的情况,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多种多样,因此就需要村镇银行在开展业务的时候,能针对农村的具体情况,开展特色化的金融服务。但我国村镇银行由于规模小、实力弱,往往只能从事最基本的存贷款业务,产品研发的投入和实力均远远不够,无法满足农村多样化的需求。在产品不够丰富、特色不足的情况下,很难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加上业务范围狭窄、运营成本高,村镇银行的获利空间非常小。

(四)自身定位不够明确,市场竞争力弱

我国设立村镇银行的初衷是为了服务“三农”,为农户的生产生活以及乡镇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而村镇银行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对自身的定位并不明确。服务“三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了解农村金融市场,制定更适合农村的服务方法和产品,并且周期长见效慢,前期投入较大而盈利十分有限。作为盈利性的金融机构,村镇银行无法避免利益的驱使,会倾向于服务大、中型企业,向城镇扩展,从而可以获得较好回报。但同已有的金融机构相比,村镇银行的技术和服务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很难同其他大、中型商业银行争夺市场,竞争力较弱,村镇银行的自身优势并不能得到体现。

(五)人才缺乏,内控、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村镇银行的从业人员中,除高管是按照监管要求由具备一定从业经验的人员担任外,大部分职员都是来源于当地并且基本没有任何从业经验的人员,这就导致村镇银行对人才的缺口较大。村镇银行自主对职员进行培训主要取决于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效果不佳。如果依靠引进,大部分有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未必愿意到基层工作,并且引进人才费用较高,村镇银行的盈利水平还不具备高薪聘请人才的条件。由于人才的缺乏,村镇银行的管理体制也不够完善,存在很多缺陷,同时对风险也缺乏有效的识别和管控,使得村镇银行自身内部累积了较多隐患。

四、国内外经验借鉴

在政策扶持优势消失的预期下,本文认为我国村镇银行在发展战略制定上必须注重深入挖掘农村金融市场,努力培育利润增长点才能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已有的研究通常会提及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巴西BRADESCO银行的社区银行模式以及印度尼西亚BRI村银行模式对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借鉴意义。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是世界上公认的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扶贫方法之一,并且在我国也有过试验和推广,但其资金来源过度依赖财政资金、各种补贴和捐赠,并不能实现真正的商业化经营,可持续发展能力欠缺,对我们研究政策扶持优势消失预期下的村镇银行发展战略调整的借鉴意义有限。巴西BRADESCO银行的社区银行模式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功,但由于其为混业经营的模式,同时其对电子设备的利用程度很高,与我国村镇银行的现状相差较大。而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简称BRI)采取的村银行(BRI-unit desa)模式是真正实现商业化可持续经营的模式,并且其市场定位和发展模式与我国村镇银行有很多相近之处,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另外,国内有很多城市商业银行将业务重点集中在小微企业以及居民个人,通过重点发展小微企业贷款和社区银行的经营模式占领了很大一部分市场。城市商业银行在城镇获得成功的路径有助于我们打开思路,开拓村镇银行深耕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路径。在此本文特别分析广西桂林银行发展模式的经验,以期能对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调整战略制定提供有益参考。

(一)印度尼西亚BRI村银行模式的经验借鉴

作为印度尼西亚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BRI主要负责为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在印尼1984年金融体系改革之前,BRI的主要职责是向农民提供政府补贴贷款。虽然该业务在促进农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贷款回收率低、运营成本高、受政府和政策限制较多等原因,致使BRI难以为继。1984年,BRI对村银行体系进行了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为核心内容的改革,此次改革使BRI逐渐扭亏为盈,依靠小额信贷业务实现了商业化可持续经营。特别是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BRI村银行体系并没有受到较大影响,并且保持了较好盈利。印尼BRI村银行模式值得我国村镇银行借鉴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清晰的目标定位以及有针对性的产品设计。BRI目前的主要业务为小额信贷和小企业信贷业务,各信贷业务均有较低的单笔贷款限额,使得其目标客户瞄准了中低收入人群或小企业。在产品设计上,能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如300美元以下的贷款不需要抵押、有多种还款方式可供选择等,设计出的产品能够适应农村客户需求广泛、额度多样、担保有限等特点,获得了较好收益。

另外,在印尼实行利率市场化政策的条件下,BRI的存贷利差较高,从而可以覆盖成本并实现较高收益。尽管贷款利率较高,贷款需求却依旧十分旺盛,这种现象可以说明由于农村地区金融资源的稀缺,能否获得资金要比以较低成本获得资金更重要。并且很多国家的实际经验表明,政府补贴的低利率贷款并不成功,还会导致寻租、贪污受贿等现象,这说明我国村镇银行政策扶持优势消失的预期是合理的,在没有政策扶持优势的情况下,我国村镇银行可以通过以较高的利率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的方式实现商业化的可持续经营。

2.精简的机构设置并充分融入当地环境。为节约成本,BRI村银行的设置都非常精简,标准为4名员工:一名经理,负责管理所有业务;一名会计,负责贷款事项;一名出纳,负责柜面业务;一名文书,负责记录、保管文件等。根据业务的多少,可以适当增加各种员工的数量,但不超过12人,如果规模过大将会通过拆分为两个网点而维持村银行较小的规模。同时,每名员工每天都应该达到一定的业务量,并且十分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员工主要从当地选择,可以更了解当地的文化和风土人情,熟悉当地语言,信贷调查也更容易进行,不仅降低了相关费用,还可以有效避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并且充分利用了当地的社会资源。员工有大量的时间拜访客户、调查情况、了解信息,最大限度提高经营效率。这对我国重点经营“关系型”贷款的村镇银行有较大的借鉴价值。

3.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良好的管理体制。在对客户的激励方面,存款数额越大,利率越高,并基于印尼农村对赌博的爱好,提供抽奖活动,促进居民的储蓄;贷款客户如果在6个月内能够按期偿还贷款,村银行会每月返回本金的0.5%作为奖励,如果客户不能按期偿还贷款,贷款利率将提高,这会激励贷款客户规范自己的行为,降低贷款的风险。

在对员工的激励方面,职员的工资主要由村银行的获得的利润决定,工资和奖金水平均高于当地标准,每年将经营利润的10%分配给员工作为奖励,大约为2.5倍月薪。并且每年还会对村银行的业绩进行评选。

除此之外,由于村银行吸收储蓄的资金成本约为13%,通过银行拆借的资金成本约为17%,从而可以大大提高村银行主动吸收储蓄的积极性;将资金存入基层银行可获得17%的利息收益,而自主发放贷款可以获得32%的利息收益,从而村银行发放和管理贷款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

在管理方面,BRI有简明的信息上报和监督体制、完善的内外部监管框架以及不断强化的风险管理措施,保证了BRI村银行模式的持续发展。

(二)桂林银行发展模式的经验借鉴

桂林银行在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上,以“中小企业伙伴银行、市民银行”为市场定位,突出“先进的小额信贷银行、优秀的社区银行、旅游金融服务银行和‘三农’金融服务平台”四大业务特色,打造“服务领先的银行、最具创新力的银行、最具竞争力的银行”,实现了规模、质量、速度、效益的综合协调发展。截至2014年末,该行及其控股村镇银行总资产达到1163.1亿元,同比增长11.78%;存款余额749.22亿元,同比增长10.22%,其中最能代表公众认同度的储蓄存款余额310.79亿元,同比增长20.97%,人民币储蓄存款市场份额位居桂林市区第一;贷款余额312.87亿元,同比增长29.89%;实现经营利润19.89亿元,同比增长10.32%;上缴各类税金6.76亿元,同比增长17.36%;各项监管指标全部达标。可以说,桂林银行的发展模式是成功的,其发展对村镇银行的借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推进社区银行建设,为居民提供优质金融服务。产品研发是社区银行服务体系建设的一大核心。为此,桂林银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出了一系列实惠好用的金融产品――漓江卡“十项费用全免”,让客户一卡在手、费用无忧。在此基础上推出的桂百联名卡、惠工卡、漓江便捷卡、八桂旅游卡、宁铁旅游卡、生鲜食品卡、邕城骑行卡、贺州公交卡等联名卡不仅具有桂林银行借记IC卡的金融功能,持卡人还可享受合作商家给予的消费优惠。

桂林银行社区支行以“您的烦恼,我帮解决”为服务理念,推出“您下班,我营业”的错时、延时服务,打造“500米服务圈”、“家门口的银行”,将服务延伸到居民和小微企业门口。社区支行温馨便利,客户在这里可以通过自助机具办理业务;可以向工作人员咨询金融业务;可以免费使用休息沙发、卫生间、血压计、物品保管箱、手机加油站等设施和物品。同时,客户还可以享受到桂林银行提供的多元增值服务,如,通过搭建积分兑换商城,与优质商家合作,为客户配送绿色蔬菜、生态土鸡、天然矿泉水等积分兑换商品;举办养生沙龙、急救沙龙,将健康知识送给客户;赞助桂林广场舞蹈比赛,以赛事为契机推动营销,取得了良好成效。顺应电子化趋势,桂林银行加强了电子渠道建设,通过该行网银和自助终端,客户可购买火车票、汽车票、飞机票、福利彩票,缴纳水电费、广电收视费,进行手机话费充值、燃气IC卡充值,大大便利了居民生活。电子渠道业务在桂林银行业务中占比约75%,达到先进城商行水平。

2.特色服务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桂林银行始终将金融产品的创新和开发,作为服务小微企业的有效载体。2013年,该行创新推出了“接易贷”、“景区贷”等多款中小企业金融产品,极大地丰富了小微企业金融产品体系。

为有效解决小企业客户资金需求“金额小、需求急、频度高”的特点,该行在成立小微企业信贷中心的基础上,通过对小微企业信贷中心的充分授权,落实单列信贷计划、单独配置人力资源与财务资源、单独客户认定与信贷评审、单独会计核算等方面的工作要求,提高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效率,使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更加专业化、高效化。同时,加强利率管理,通过制定人民币贷款定价指导意见、微小企业贷款优惠利率定价管理办法等,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小微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对小微贷款实行差别化管理,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给予利率优惠,以实际行动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由于小微企业业务单笔数额较小,只能通过批量化的方式实现盈利。桂林银行针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从减低企业融资成本和拓宽融资渠道出发,运用创新的小微企业合作发展基金贷款模式,制定了集群开发营销模式,围绕集群市场、商圈等目标客户,采取先审批集群营销方案,后审批集群项下授信客户的流程,批量开展小微企业授信业务,有效提高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效率。

3.因地制宜,与区域特色共发展。作为发端于山水名城的一家银行,桂林银行着力打造旅游金融服务特色,为助推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支持广西建设旅游强省发挥了积极作用。早在2006年,桂林银行就推出了“ATM全球取款免费”的漓江卡,为客户带来了实惠和便利。之后又相继推出了宁铁旅游卡、漓江便捷卡、八桂旅游卡等一系列以商旅客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联名卡。这些联名卡不仅具有桂林银行借记IC卡的金融功能,持卡人还可在出行、游览、住宿、租车等方面享有合作商家给予的优惠。目前,桂林银行正联合广西旅发委,加大与广东等各省市旅游部门及旅游商户的沟通合作,搭建营销平台,扩大八桂旅游卡的使用范围,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多优质金融服务。

在支持旅游企业发展方面,桂林银行也不遗余力,开发了“游船贷”、“景区贷”等多款针对旅游业的金融产品;主动参与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跟踪旅游胜地建设重大项目,大力支持旅游资源丰富、管理体制清晰、符合国家旅游发展战略的客户融资需求,如,与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为旅股份与港中旅的合作提供全面金融服务和资金支持等。

五、政策扶持优势消失预期下的村镇银行发展战略调整

上文分析了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环境和现状、发展面临的困境以及国内外银行的经验借鉴,在上文分析的基础上,本节重点分析村镇银行应从哪些方面调整发展战略以适应未来可能消失政策扶持优势的局面。

(一)村镇银行发展定位

村镇银行作为支持三农,支持县域经济而产生的农村金融机构,其功能属性在开始设立即已定下。因此,村镇银行应该定位在服务“三农”,深耕县域及以下地区金融市场,为新型农村经济、新型农业模式的发展提供金融支撑,为新生代农民提供金融服务,以促进“三农”发展,提高县域经济总体水平。通过立足县域地区,本土化经营,研发适应于县域实际需求的金融产品,通过深耕和精耕,在县域及以下地区形成良好信誉和口碑,最终形成品牌效应,保持持续发展。

立足县域及以下地区包括几个方面:第一,营业机构立足县域及以下地区。村镇银行应该将营业网点设立在县城、乡、镇和村这些区域。近年来,有一些村镇银行将营业网点设置在地级市区,发展路线发生了偏移。第二,业务范围立足于县域及以下地区。村镇银行的客户应该着眼于乡镇企业、乡镇作坊、个体经营户、农村种植大户、农村养殖大户、农产品交易市场以及居民日常金融需求等,根据这些客户的资金需求,为客户量身打造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二)村镇银行发展战略制定原则

由于村镇银行规模较小、资金有限、能力有限的情况,我们在制定政策扶持优势消失预期下的村镇银行发展战略时,应考虑到村镇银行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减轻负担,而不是像大、中型商业银行制定发展战略时统筹兼顾。因此,村镇银行发展战略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1.明确市场定位。村镇银行必须扎根农村,深耕农村金融市场,与其他金融机构形成错位竞争。与其他商业银行一同争夺大中型客户、争夺城镇资源只能是死路一条。

2.突出核心业务。村镇银行的核心业务应当围绕农村地区的中低收入人群以及小微企业展开,充分了解当地需求,推出特色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并逐渐形成规模效应。

3.寻求发展捷径。在村镇银行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迫切需要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有用事情上,即对核心业务的开发。对于发展核心业务需要的其他配套设施的完善,应当尽可能地寻求捷径,用最少的投入达到最好的效果,例如可以更多地依托发起行、与其他机构或企业开展合作等。

(三)村镇银行发展战略调整的措施

基于上文的分析,在政策扶持优势消失的预期下,村镇银行发展战略调整的措施主要有:

1.深耕农村金融市场,打造特色化的利润增长点。首先,村镇银行应下沉业务重心,更好地融入当地,既扩大宣传赢取大家信任,也更了解当地需求。有些村镇银行将放开业务员,深入社区开展“扫街”式的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可以选择建立社区银行或与便利店、快递等合作建立服务站的方式,即提供金融服务也提供优质的便民增值服务,培育客户、扩大业务来源;其次,村镇银行应针对当地需求开发更适宜的产品和服务。各地区发展状况、风土习俗不同,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也不尽相同,村镇银行应充分利用自身能动性,灵活设计产品并开展业务,同时也要注意推广,形成规模效应,创造更多利润。也可以结合当地产业特色,为完善和扶持当地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系统的金融服务;最后,村镇银行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维持较高的信誉,为成为“农民身边的好银行”不断努力。

2.完善内控管理体制,加强激励机制。为了适应农户和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额度小、频率高、速度快的特点,村镇银行应在体制上尽量扁平化,管理上尽量灵活,以应对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尽量缩短业务办理的周期。并且应将大部分员工配置在业务前线,尽可能增加业务利润、减少管理费用。在风险控制方面,除了尽可能满足监管要求外,还应当提升自身对风险的识别和管理能力,可以通过培训和学习来实现。由于村镇银行经营“关系型”业务较多,可以聘请当地有威信的人员参与审批,在客户和业务人员间形成多方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避免道德风险。在激励机制方面,为鼓励小微业务,在业绩考核中应体现出对相关业务的倾斜。同时,可以将更多的营业利润作为奖励发放给员工,或实行员工持股计划,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

3.充分依托主发起行,实现跨越式发展。由于村镇银行必须由一家符合监管条件、管理规范、效益良好的商业银行作为发起银行并且其持股比例不得低于15%,主发起行的资质、理念和实力是影响村镇银行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村镇银行自身实力有限的情况下,可以依托主发起行提供系统的支持和指导,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资金方面,由于村镇银行难以参与银行同业拆借,可以通过主发起行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同时支付一定的利息作为主发起行提供资金支持的报酬。在产品和技术方面,村镇银行不应该也不可能独立地完成所有产品开发,可以通过与发起行的合作,迅速获得相关产品和技术,例如可以请发起行提供支付结算系统和征信系统端口、银行卡和网上银行业务、异地存取款业务等,同时提供技术支持、指导和维护,从而使村镇银行可以用较低的成本完善产品和技术,获得快速发展。在人员方面,由于主发起行资质较高,各方面能力较好,可以请主发起行对村镇银行的职员进行培训,并定期派有经验的业务员给予指导,以弥补村镇银行人才的不足。

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范文6

考虑到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作为有效的管理会计工具,对于村镇银行加强风险管理、对有限资源最优化的分配和利用以及维持银行业务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就目前而言,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在村镇银行并未发挥其相应的作用,既不“全面”,也未成“体系”。村镇银行现行的预算管理有如下缺陷:(一)预算管理缺乏战略层面的分析和引导村镇银行的发展同大多数行业一样具有阶段性,不同发展阶段的战略重点不同,从而该战略引导的预算管理目标也就不同。村镇银行作为新型的金融中介机构尚处于成长期,相对比较脆弱,应该制定相应的战略目标来引导村镇银行的健康发展。但就目前而言,大多数村镇银行在制定预算管理时缺乏对战略的认知和分析,仅仅是参照商业银行的相关办法,由董事会根据年增长率决定预计利润目标,然后由银行执行层根据该目标利润倒推出本年度财务计划中的目标存款、贷款余额及业务与管理费用等重要指标。该方法根据该增长率可持续为假设设定目标利润,不考虑村镇银行发展现状,为完成目标而过于重视短期绩效,甚至不惜超过授信集中度等风险指标的管控,在银行的运营中埋下大量隐患和风险,不利于银行的健康成长和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二)预算时未根据成本形态对各项费用分类并采用相应的科学预算方法目前,大多数村镇银行在制定预算时,仅仅在财务计划表中将各明细费用进行简单罗列,不根据各类费用的成本形态进行科学分类,合理地利用相应的方法制定预算。另外,现行预算中费用的列支过于明细,结合村镇银行灵活性的特点,不利于在总费用下各明细用途的调配。(三)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忽视风险指标,过于偏重利润指标风险管理水平是银行的立行之本,是银行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银行业务能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银监会作为监管机构对于村镇银行的风险把控能力相当重视。考核的指标包括了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与核心资本充足率等风险管理指标。而就目前而言,多数村镇银行的预算体系对于管理层业绩考核仅仅局限于存贷款与利润指标,而忽视了风险管理指标,这不利于银行对风险管理的重视、能力的提升以及村镇银行建设的优化。(四)滚动预算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村镇银行作为金融中介,对于以利率为核心的市场指标变化相当敏感,同时其业务也受到央行基准利率调节与信贷投放额度的影响。因此在年度预算制定完成并分解到各月之后,每月的滚动预算更能结合市场的最新形势,在分月预算的基础上做出调整,使得预算的准确性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发挥村镇银行“灵活快捷”的特点。但就目前而言,大多数村镇银行在董事会制定年度预算之后,并未下放给管理层相应的滚动预算编制权利,忽视了管理层处在市场前沿,更熟悉市场情况,对于市场比董事会更加敏感的优势,使得预算管理的准确性大打折扣,无法发挥预算控制的真正功效。

二、村镇银行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建设与运用

基于以上现状可知,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并未在村镇银行的运营中科学的架构,因而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那么,如何在村镇银行科学地建设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有效分配各类企业资源以及绩效评估的作用,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根据多家村镇银行的调研和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的参与经验,本文尝试提出村镇银行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一个设计方案,以最大程度地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一)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履行全面预算管理职责预算管理委员会成员由村镇银行管理层和各部门负责人组成,主要责任为拟定预算目标和预算政策,制定预算管理的具体办法,组织编制、平衡预算草案,下达经批准的预算,协调解决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问题,考核预算执行情况,督促完成预算目标等。下设预算管理工作机构,由其履行日常管理职责,一般设在财会部门。(二)战略目标的设立全面预算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使得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实现该目标的落脚点即为目标利润的实现。由于村镇银行在银行业整体处于成长期阶段,那么该阶段中,银行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才是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所要实现的目标。因此,在该阶段,村镇银行发展的战略目标基本要点应该概括为:基于实际,考虑发展,以贷款定利润,培育村镇银行健康的成长能力和可持续的盈利能力。(三)战略目标的落实和关键绩效指标(KPI)的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本质上是对战略目标的落实、促进和监控。那么,关键绩效指标的建立对于分解后的战略目标的实现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上述设立的战略目标,我们将针对成长能力和盈利能力建立相关的KPI,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落实战略目标的实现。其结构如图1所示。82图1战略目标的分解与关键绩效指标(KPI)的建立由上图可知,基于成长和盈利能力的战略目标所建立的KPI为日均存款余额、存贷比与成本收入比三个。三者中,基于成长能力的指标为日均存款余额,基于盈利能力的指标为存贷比与成本收入比。(1)日均存款余额。吸储是商业银行的立行之本,是发放贷款获得利润的源泉。目前而言,虽然政策允许村镇银行从事除存贷之外的多种业务,但基于目前发展的阶段性现状,村镇银行的主要利润还是来自于发放贷款而赚取的存贷利差,这也更加表明日均存款的增长是村镇银行当前发展任务的重中之重。在制定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时候,通过该KPI的建立,管理者可以科学地预计和考察银行的成长能力,有效的整合和分配各种资源用以增强银行的吸储竞争力,得以保持健康可持续的成长能力。(2)存贷比。村镇银行的营业收入来源于有效的贷款发放;在确定的存款规模下,存贷比衡量的则是已有吸纳资金的利用效率。只要在政策监管的75%的红线以下,并且把控风险,那么逐渐提高存贷比,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减少闲散资金,实质就是提高贷款额度和营业收入。(3)成本收入比。该指标是指业务及管理费用与营业收入之间的比值,反映了银行的运营效率,因而提高该行的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收入比也是提高银行利润的一大切入点。目前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该指标规定不得超过45%,村镇银行则可以根据其实际情况来预计和控制该指标,提高运营效率。因基于上述三个关键绩效指标,管理者可以将设定的战略目标进行分解,并针对性的制定发展策略以及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中实施预测、控制与监督,最大程度地保证战略目标得以实现。(四)业务及管理费用按成本形态的分类管理控制上述控制成本收入比是提高银行运营效率进而提高利润的切入点之一,那么有效控制成本费用的关键就在于根据成本形态的不同对各类费用进行分类,并根据相应的预算办法进行预算编制。按照成本性态和特点,业务及管理费用可以分为经营变动费用、付现固定费用与非付现固定成本三类。(1)经营变动费用。该类成本费用与银行的业务规模的变化紧密相关,在预算编制时应该采用弹性预算的方法。该类成本包括业务招待费、广告费以及业务宣传费等。(2)付现固定费用。该类成本费用与银行的业务规模变化关系不大,是维持村镇银行基本运营的成本费用,也是成本收入比控制的关键点。编制预算时,该类费用可使用固定预算法进行编制,可以采用最近几年的平均数或者合同规定数来编制。该类费用包括印刷费、水电费、租赁费以及安全保卫费等。(3)非付现固定成本。该类成本也属于固定类成本费用,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开办费以及无形资产摊销等。该类成本的主要特点是无须付现,同时预算管理时控制的余地不大,在编制预算时据实准确列支即可。基于以上分类,一方面可以更加准确的采用科学方法编制预算,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其不同的成本动因控制各类明细成本,借以降低成本收入比,提高银行运营效率,最终完成预算目标利润。(五)滚动预算的运用年度预算编制完成之后,应按村镇银行的业务特点、周期规律等将年度预算指标进行分解,形成月份指标值并编制分月预算,进行逐月控制,这样才能将全面预算管理落实在过程控制中。但是,银行业是市场高度敏感的行业,基准利率会因为市场因素或者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出现波动,信贷额度的投放也会因为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的变化而具有较差的可预测性。以上因素都会造成年初编制的预算的准确性随着时间逐渐下降,那么全面预算管理将无法发挥其功能。这种情况下,滚动预算就充分发挥了其调整功能。一般情况下,每个月末应该根据适时的经济和市场状况,在下个月的分月预算指标值的基础上作相应调整,编制下一个月的滚动预算,保证预算体系的准确性和与当前市场条件的吻合程度。当然,滚动预算的目的是根据不可控的因素做出相关调整,可控因素的把握依然是完成预算目标的关键点。(六)年度决算、差异分析与绩效考核决算是对预算执行的总结,是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不可或缺的环节。年度决算综合反映了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有利于经验总结,银行经营管理改善。与此同时,通过分析决算与预算之间的差异,管理层可以更加深入地分析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科学的改善甚至业务改造,提高银行自身的运营能力和风险抵抗能力;另外,深入的差异分析还能够更加准确的执行绩效考核,将责任和奖励公平合理的进行归属,奖惩分明,使得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能够最大程度调动雇员的主观能动性,全过程地激励和监督银行的运营按预算的目标前进,从而最终实现银行提出的战略目标。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用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但是科学的运用可以帮助村镇银行准确地定位市场并设立战略目标,通过关键绩效指标分解和具体落实战略目标,合理地分类管理各类成本费用,提高预算编制准确性以及有效性,进而提高银行运营效率,同时根据市场的变动,通过滚动预算加强预算管理的准确性,最后通过决算和差异分析科学的总结经验,以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来调动雇员的积极性,做到奖惩分明,从而最大程度上完成预算目标,进一步提升村镇银行的整体实力。

三、对村镇银行发展战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