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工程预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河道治理工程预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河道治理工程预算

河道治理工程预算范文1

(一)做好防汛和抗旱防御工作。防汛和防台风工作坚持抓早、抓细、抓险,严格落实责任制,深入开展各种检查,及时实施岁修工程,加强防汛信息化建设,完善应急预案,落实抢险队伍、器械和物资,加强24小时值班值守,科学指挥调度,在全市构筑起了安全可靠的防汛和防台风体系。当前,全市各级各部门正严阵以待,全力以赴,确保全市安全度汛。在今年的春旱面前,我局加强旱情测报,完善抗旱预案和方案,新辟和科学调配抗旱水源,取得了抗旱工作的阶段性胜利。

(二)加强防汛抗旱水利工程设施建设。一是总投资6500万元的42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完成了26座初设批复,陆续开展了招投标和开工建设工作。二是中央投资6000万元的白马河两段治理工程已开工建设;总投资9263万元的平度现河、城阳白沙河、胶州墨水河3条路域河道治理工程已进行了招投标工作,目前已陆续开工建设。三是李沧、崂山、平度、莱西四个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已全部完成了主体工程建设任务。

二、突出抓好民生水利建设,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条件

(一)抓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一是总投资2.8亿元的30个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全部完成了招投标工作,目前已陆续开工建设。二是投资2389万元的农业综合开发岔河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已完成工程量的90%。三是总投资7508万元的平度和即墨两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46个项目和3个小农水专项工程已全部完工。四是投资864万元,基本完成了72眼山丘区打井任务。

(二)做好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一是认真开展了水利移民人口核查工作。二是扎实完成了3720万元的直补资金发放任务。三是完成了174个后扶及结余、应急和小型水库帮扶项目的有关前期工作,并已陆续开工建设。四是加强了对库区移民的培训,移民劳动力转移有了新的突破。五是开展了对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调查研究工作,积极为库区移民争取新的扶持政策。

(三)抓好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开展了加快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调研,就做好融资工作向市政府提出了建议,积极推进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

三、认真做好规划计划、建设管理和水利普查工作,夯实现代化水利发展的基础

(一)做好规划计划工作。编制完成了《青岛市水利现代化规划》,市长办公会已研究通过,日前水利部、省政府已批复了这一规划。同时,完成了中小河道治理、病险水闸除险加固、海堤加固等有关专业规划的编制工作、有关前期工作和投资计划安排。

(二)做好建设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一是创新监管模式,有效保证了工程程序合法、管理有序。二是建立了区市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项目站。三是水利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工作全面实施,上半年水利系统实现零伤亡目标。6月中旬,在水利部矫勇副部长带队的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检查组对我市的检查中,防潮坝工程在全省20项工程中是唯一的“零问题”反馈项目,得到了检查组的充分肯定。

(三)做好水利普查工作。开展了填表上报、监督检查、审核汇总等工作,按计划完成了普查的有关工作,达到了国家控制的质量标准,得到了上级水利普查部门的充分肯定。

四、加强做好水政执法、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后备水源建设等工作,进一步提升管水、用水和水生态环境水平

(一)做好水政执法工作。一是开展了《青岛市小型水库管理办法》的立法调研工作,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制定下发了《青岛市水利施工企业考核管理办法》。二是深入扎实开展了大小沽河非法采砂专项整治行动,坚持打防并举的方针,既从严从快查处了违法采砂行为,又彻底切断了非法采砂的外部环境条件,取得了阶段性显着成果。三是认真开展了水行政审批工作,各项满意率均达到100%。

(二)做好水资源管理工作。一是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实行区域用水总量控制、用水定额管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审批、水资源调度令等制度。二是通过开展119个入河排污口调查、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实施9个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项目建设等措施,切实加强水资源保护,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三)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一是积极推进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总投资4500万元的莱西市榛子沟、平度市神农涧等12个中央资金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全部开工建设,已完成工程量的70%;总投资704万元的胶南藏马山等5个市本级补助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二是进一步完善了莱西、胶州等5个监测分站的建设,监测网络初步形成。

(四)做好后备水源建设工作。一是沐官岛水库建设工程,完成了项目预可研报告、建设开发公司注册、专项报告编制、移民调查等前期工作,为项目立项做好了准备。二是新河水库供水工程前期工作扎实推进,目前已编制完成了项目建议书,正在积极推进可研、环评、水保方案、土地预审等前期工作。三是白马河向董家口港区调水工程,完成了各项报告的审批、规划选址办理和工程预算通知等工作。四是产芝水库向即墨、城阳、崂山调水工程,完成了各项报告的审批、规划选址办理、清点放线、地面附着物清点等工作。五是开展了北墅水库与产芝水库联调工程、黄同水库向云山接管点输水工程的前期工作。

五、在市大沽河治理工作指挥部的领导下,会同有关区市积极推进大沽河治理工作

大沽河是胶东半岛最大的河流,流经我市莱西、平度、即墨、胶州和城阳5个区市,流域面积占青岛市域总面积的45%,被誉为青岛的母亲河。市委市政府将大沽河治理作为惠民工程,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纽带,希望通过综合整治大沽河,带动辖区流域范围内50个镇(街)、2513个村庄、240万人口的发展,缩小长期困扰青岛发展的南北差距问题。争取用五年的时间使大沽河全线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实现“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治理目标,将大沽河建设成为贯穿我市南北的防洪绿色安全屏障、自然生态景观长廊、现代农业聚集带,以及滨河特色小城镇与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初步建成大沽河生态经济新区。工程亮点可描述为“三区五湖九湿地、绿道连通xx点、二十四桥跨两岸、二xx闸水相连”。市大沽河治理工作指挥部于2月8日在莱西市举行了工程开工奠基仪式,五个区市的堤防标准段工程总长17公里,概算投资1.56亿元,总工程量546万立方米,已于6月底全部完成了堤防填筑工程。

河道治理工程预算范文2

关键词 节水型农业;意义;措施;山东济宁

中图分类号 S2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258-02

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淡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的1/4,而济宁市又仅为全国人均的1/4。随着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日渐突出。因此,发展节水型农业已成为济宁市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发展节水型农业的意义

为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要把节水放在突出位置”。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期间,济宁市农业节水工作取得较大进展,但依然存在节水意识淡薄、管理粗放、投入不足、政策不配套等诸多问题,尚未建立起良性的发展机制,发展速度和规模远不适应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节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发展节水型农业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任务尤为紧迫。加快发展节水型农业,不仅对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态环境、加快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对保障城市和工业用水、国家粮食安全、水安全及生态环境安全和促进农业及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2 发展节水型农业的措施

2.1 科学制定农业节水总体规划

发展节水型农业,要从济宁市实际情况出发,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为中心,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建立节水高效农业为目标,科学地制定出全市农业节水总体规划。

2.1.1 坚持节水型农业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制定济宁市节水型农业发展规划,要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要与农业发展规划、水资源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相协调;要以农业水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根本目标,统筹考虑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雨水、灌溉回归水和城市污水等多种水源的开发利用。

2.1.2 坚持节水型农业布局的合理性。节水型农业发展规划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利用,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上,根据不同县市区的水土资源状况、自然和气候条件、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作物种类、经济发展水平等,科学确定全市节水型农业的合理布局。

2.1.3 坚持节水型农业建设的实效性。根据济宁市的实际情况,在全面推进节水型农业建设过程中,要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分步实施。如在种植结构上,要以大田经济作物为重点;在工程建设上,要以灌区节水改造工程、节水增效示范工程为重点;在技术上,以普及和推广成熟、适用的节水技术为重点。

2.2 积极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目前,济宁市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农民仍习惯于大水漫灌农田。如有些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县市区,耗水量高达3万立方米/hm2,超过作物生长正常耗水量的1倍以上,这已不单是利用效率低的问题,而是对宝贵水资源的直接浪费。据统计,目前济宁市农业用水约占全市用水总量的64%,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平均约为0.45,而一些先进地市却高达0.60。为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来,济宁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探索和创新水利发展思路,确立了“三个三”的目标。

2.2.1 实现水库、河道、湖泊“三域”联网运行。自2003年,济宁市对洪水实施了有效管理,实现了水库流域、河道流域、南四湖流域的高效联网运行,对“三域”水资源实行科学调度、联网运行,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洪水资源化。目前是抓住实施治理淮洪水南下、南水北调东线、病险水库加固、骨干河道治理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因此,要加快济宁骨干水网建设,提高水利设施的整体防洪能力和供水能力,5年内全面完成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快河流治理,实现能排、能泄、能蓄、能灌目标。

2.2.2 实现长江水、黄河水、当地水“三水”联合调度。济宁市充分利用市场规律进行调配,做到优先使用当地水,不足部分由黄河水或长江水补充。另外,还应充分利用汶河水对济北地区进行补源回灌,保护地下水资源。

2.2.3 实现生活、生产、生态“三生”用水合理配置。济宁市水利部门不断更新用水、管水观念,依托先进的管理手段,逐步从应急调度向常年调度转变;从单纯的水量调度向水量水质统筹考虑转变,从单纯服务于生产生活用水向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统筹兼顾、合理配置转变,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并以此推动和保障全市农业和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3 大力强化农业节水措施

农业节水包括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配置、输配水系统的节水、田间灌溉过程的节水、作物生长水分转化过程的节水、用水管理的节水以及农艺节水增产技术措施等多个方面,节水技术是由水源、工程、农业、管理等环节的技术措施组成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十几年来,济宁市为加强农业节水工作,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

2.3.1 充分利用天然降水技术措施。不断提高天然降水的有效利用,通过井渠(河)结合,天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运用,雨季回补地下水,既增加了水源调蓄能力和抗旱水源,又减轻了洪涝威胁;旱季利用地下水灌溉,可弥补地表水之不足。在不影响防洪排涝的情况下,经合理规划及调节,在河道或排水沟适当位置修堤建闸,梯级拦蓄雨季洪水,既能直接作为灌溉水源,又可增加对地下水入渗补给,改变因超采形成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的状况。

2.3.2 输配水工程节水技术措施。低压管道输水技术是济宁市灌区发展较快的一种节水技术,管道水利用系数平均在0.95以上,与土渠灌相比,毛灌水量减少450~600m3/hm2,减少渠道占地10%,减少提水能耗30%~40%。低压管道输水地面灌溉系统以其节水、节地、造价低廉、快速输水和便于管理等优点,迅速应用于任城、兖州、曲阜等灌区。

2.3.3 田间节水技术。田间灌水技术常分为全面灌溉和局部灌溉。全面灌溉是指全面湿润整个农田根系活动层的土壤,包括地面灌溉(如畦灌、沟灌、淹灌和漫灌)及喷灌。局部灌溉只湿润作物周围的土壤,行间或棵间的土壤仍保持干燥,又称微量灌溉,包括滴灌、微喷灌、涌灌(涌泉灌),膜上灌及渗灌等。田间节水技术主要有节水型地面灌溉、喷灌技术、微灌技术等几种形式,济宁市的农场、兖州农高园等单位多采用喷灌技术。

2.4 注重开展理论性创新研究

十几年来,济宁市在农业节水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一批先进实用的节水科研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但是,也出现了水与生态环境失衡的问题,比如推广应用田间节水技术,改变了地面水与地下水的自然转换规律,引起灌区内和周边非灌区的生态植被生长失衡、萎缩、甚至死亡;动植物生长环境改变而影响多样性。因此,应自觉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理念,对未来节水型农业的理论研究作出新思考。

2.4.1 开展节水型农业理论创新研究。要进行节水灌溉和植被生产力提高对水土环境的中长期影响研究、设施农业精量灌溉技术及最佳控制模式研究,不同灌溉技术要素组合对作物根区水分、养分利用效率影响研究,通过前瞻性理论创新研究,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储备。

2.4.2 开展节水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创新研究。要高度重视节水灌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机理及其互动效应,加强节水灌溉条件下生态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农业节水对生态系统的需水与保护及其水生态系统修复的影响等节水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研究。

2.4.3 开展节水技术模式与管理的创新研究。要开展生态环保型节水高效灌溉技术模式、数字化灌区灌溉系统、灌区尺度墒情测报与实时灌溉决策支持系统、节水农业补偿机制及经济、社会、环境响应模型等方面的创新研究。

2.5 积极争取社会多方支持

发展济宁市节水型农业,任务紧迫繁重,必须争取社会多方支持。节水型农业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力的组织保障、大量的资金投入、对应的政策支持、先进的科技支撑,要建立市县两级主要领导组织协调机构,尽快落实地方政府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加大节水型农业建设资金投入,需要向中央、省寻求资金支持的委托专门机构努力争取,需要自己解决的要尽早纳入市财政水利工程预算;市政府应尽快制定发展节水型农业的相关扶持鼓励政策;要不断整合济宁市现有科技资源,继续利用好国内外科技资源,依靠科技为节水型农业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加大对节水型农业的宣传力度,唤起全社会广泛地参与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