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资金管理办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保险公司资金管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保险公司资金管理办法

保险公司资金管理办法范文1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企业传统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在目前企业管理中出现了信息流、资金流、单证流的管理模式,特别是在日常财务管理方面,出现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信息技术为手段,单证管理做保证的三位一体的财务管理体系,财务管理向着更注重效率和效益的方向发展。保险公司作为面向社会大众的金融企业,其信息、资金及单证无论是规模还是在经营活动中的重要程度上都不亚于其他行业,因而更要注重信息、资金、单证三位一体的财务管理方法。

一、保险公司建立信息、资金、单证三位一体财务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保险公司,特别是国有独资保险公司,其规模一般较大,但管理较为粗放。从信息管理系统来看,不仅没有建立成功的电子商务,利用银行电子支付系统也不充分,而且现有的各营业网点之间、上下级之间尚不能进行网络化管理,数据不能共享;基层公司的业务处理和财务处理没有实行标准化、系统化的电子处理程序,业务、收付费、记账、统计、分保等环节信息重复录入、数据人为调节,结果造成信息传输慢,数据失真,甚至出现弄虚作假的情况。这种状况不能适应保险市场上的竞争,更经不起入世后外资保险公司先进管理方式和运营方式的冲击。外资保险公司进入我国之后,不可能建立很多机构和招聘很多人员,他们主要依靠先进的信息网络和相应的营销策略开展业务。如果我们的经营管理方式不加以改变,我们目前网点多的优势不仅发挥不了作用,而且会成为成本高效率低的包袱。因而中资保险公司,特别是国有独资保险公司必须加快信息技术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基层公司的业务和财务处理程序。应把现有营业网点的各种数据信息连接起来,形成先进的信息处理系统,实现通保通赔,统一管理,将网点多的传统优势发挥出来,然后在现有信息网络的基础上建立电子商务及电子支付系统,使中资保险公司向国际水平靠近。

在资金管理方面,目前国内保险公司也未形成有效的资金调配、使用及运用系统。资金分散在各营业网点及各级公司,公司各机构之间、上下级之间缺乏科学的资金管理和调控手段。例如基层公司中已签单但有多少保费没有收回,多少保费滞留在保户、外勤、人手中,基层公司内部未入账或虚入账的资金有多少,现有的资金管理系统不能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地监控。资金的收付缺乏有效的控制制度,资金管理不统一、不规范,“三假一私存”等现象时有发生,从而造成资金流失、浪费,甚至出现违法乱纪的情况。各网点及各级公司日常需要多少业务周转资金缺乏科学的界定,存款普遍存在盲目性,而且各网点及上下级之间缺乏统一的支付手段,使资金的流动性大大降低,从而降低资金使用效率,增加资金管理成本。外资保险公司进入我国保险市场之后,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及保险市场的国际化,费率会逐步降低,赔付率将逐渐提高,资金运用取得的投资收益将成为保险公司利润的重要来源。而我们目前的资金管理办法无法适应保险业务的发展趋势。因此,中资保险公司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和支付方法的资金管理、资金调控及资金运用系统。

保险业务中的绝大多数单证都涉及财务与资金,但基层公司单证的印制、领用、保管、使用、编号、销号等制度既不统一又不规范,各种单证之间的衔接、制约不紧密,财务核算过程中单证的传递,会计凭证的附件等不规范,单证有意无意的流失情况经常发生。单证混乱往往造成数据失真,资金流失,因此必须加强单证的管理。此外,新的信息处理技术及新的支付手段的出现,对纸质原始单证及电脑生成的电子单证有了新的要求,单证管理也要系统化、科学化。

二、信息、资金、单证管理系统的内容、功能及相互关系

信息管理、资金管理和单证管理三者既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综合成为保险公司统一的财务管理体系。

1.信息管理(数据处理电子化)系统

大型保险公司的营业网点遍布全国各地,保险业务面向各行各业,涉及千家万户。要充分发挥各个保险机构的职能和作用,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电子化和网络化信息管理系统,从业务处理(签单、理赔),到收保费付赔款,再到财务核算及统计分析,在大范围内(如地市、全省或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网络,而且能与银行的电子支付系统、因特网等外部信息系统连接,实现数据共享,网络化管理,形成保险公司先进的开放性的信息管理系统。这样既能方便保户,提高竞争力,又能迅速处理所有财务信息,使公司各级管理者准确、快速、完整地得到相关的财务信息。

信息处理实现电子化、网络化管理之后,业务处理中心和财务处理中心可以对公司的财务和业务信息集中处理。

在信息处理系统中,各险种的签单、理赔等业务信息由相应的计算机软件进行处理,形成业务处理系统。业务处理系统将信息传送给收付费系统,收付费系统进行收付款业务的处理,并将收付款及应收应付信息反馈回业务处理系统。业务处理系统综合保单信息及收付费信息生成基层报表,形成面向基层科室的各项业务资料及面向外部、内部员工的业绩考核资料,用于基层公司的业务管理和调控。

运用电子商务后,电子商务系统直接联系保户并与业务处理系统连接,进行签单并进行信息处理;运用银行支付系统后,银行支付系统与公司收付费系统连接,保户可以利用电话、因特网等手段直接交费,公司也可直接划拨赔款或储金,并通过公司的收付费系统进行信息处理。各种信息均与公司的业务处理中心和财务处理中心连接,由中心进行核保核赔及账务处理,并生成业务报表、财务报表和统计报表。

信息管理系统形成后,要统一内部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统一各类分析数据和表格标准及格式,避免数据重复录入、自由修改,基本实现数据共享、网络化应用。系统还要有较强的查询功能和各种报表的生成功能,以便各级管理人员根据权限随时查询各级、各类业务和财务统计资料,随时对经营情况进行监控。

2.资金管理系统保险公司资金的收付遍布各营业网点,如果运用银行支付系统,资金的收付更加分散。各收付点及公司上下级之间的资金调度,银行帐户的管理,现金的保管,银行存款与现金的存取,资金的收付程序以及其他涉及资金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必须统一纳入资金管理系统,进行严格有效的管理,既要保证资金的流动性,保证赔款支出及展业部门的业务支出,又要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和增值性。

资金管理系统包括管理资金的人员岗位职责和资金的流转渠道。资金管理要保证管理人员职责到位并相互牵制,保证资金流转畅通。

资金的管理必须从源头管起,信用管理是资金管理的起点。信用管理员根据公司的信用管理制度对要求签单并索要正式发票但尚未交付保费的保户、业务外勤及代办审批信用度和信用期,符合

规定的开据保险单和正式发票。应收保费管理员对应收保费进行跟踪清收,对信用期内未交费的保户、业务外勤或代办按制度进行处理,保证资金回收,或解除保险责任。收付员、核算员、主管出纳和主管会计按照规定的程序对资金的收付进行管理。

资金的流转系统要保证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和资金使用效益。各支公司的保费收入存入收入基本户,检查未达账及银行退票等事项,并随时将其余额转入公共基本户。各支公司或网点的赔款基本户和费用户核定最高限额,保证赔款和费用支出,定期或定额由公共基本户补充。资金要集中到公共基本户,公共基本户在统筹全辖业务资金的条件下,按照资金运用的有关制度,将节余资金上划或用于资金运用,以提高资金效益。

在资金流转系统中,收款员将收到的支票和现金存入收入基本户。核算员从赔款基本户提取现金交与付款员,付款员从赔款基本户开支票或用现金赔付,当日将结余现金退回核算员。核算员负责其他存款户和费用户的管理,并负责将收入基本户的资金划入公共基本户。主管出纳负责公共基本户及全部资金调控;在应用银行电话付费或因特网付费时,主管出纳负责银行支付系统资金与公共账户资金的划拨,并及时补充各付款单位的赔款资金和费用资金。主管出纳和主管会计要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随时监控所辖各账户的资金余额与流向,保证资金的流动性与安全性,同时,集中尽可能多的资金在国家允许范围内或争取国家政策进行稳妥的资金运用,提高资金效益。

如果采用更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和支付手段,也可以取消基层公司的收入基本户和赔款基本户,利用公共基本账户实行通保通赔。

3.单证管理系统单证是连接资金管理与信息管理之间的纽带。首先,公司的资金与数据不能孤立存在,二者必须通过单证相对应,彼此相互支持和制约;其次,资金的收付流转,数据的录入必须有单证及单证制度做依据;此外,资金的流失总是伴随单证的流失而形成的,单证的管理是资金安全的重要保证。因而,单证的印制、保管、领用、流转、以及根据单证进行资金收付及数据录入等一系列程序和制度必须进行统一管理,形成单证管理系统。

保险经营活动中主要有两种单证,一是业务单证,二是财务单证。业务单证有些与财务没有直接关系,有些与财务有直接关系,是财务活动的依据。从财务管理角度讲的单证包括财务单证和与财务有直接关系的业务单证。

单证管理系统的建立主要包括单证管理制度和单证流转渠道。单证管理制度包括各种单证的管理权限以及单证的印刷、保管、领用、填制、传递等制度,单证流转渠道指单证的流向及各种单证的正本、副本、各联在使用中相互交织而形成的流转网络。在单证管理系统中,必须结合和适应信息管理和资金管理,合理设计单证的管理制度和流转渠道,以保证信息的真实及资金的安全。

三、全面建立三位一体的财务管理体系以信息管理系统、资金管理系统和单证管理系统为主要组成部分的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体系是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条件下较为先进的财务管理方式。保险公司这样的金融企业,其数据、资金和单证具有量大、面广、分散、传输频繁的特点,综合建立三位一体的财务管理体系对其经营和发展更为重要。财务部门要积极参与公司的信息技术建设,制定财务管理体系的总体规划,实施先进的财务信息、资金和单证的管理办法,并制定缜密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将信息、资金和单证的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三者相互协调、相互制约,成为有机的整体。

财务部门要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革现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体制,简化核算层次,精减核算人员,准确高效地进行业务和财务数据的收集、整理、传送、分析工作。在财务管理活动中还应对所辖各项管理指标和考核指标的制定、考核、调控纳入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基于公司效益和员工贡献度的激励机制,对全辖范围进行直接、及时的财务处理和财务控制,为公司领导提供准确、及时的财务信息,及时编制各类对内对外会计、统计报表。

在保险公司,货币资金是公司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资金形式,因此我们在财务管理系统中主要阐述的是货币资金的管理。实际上,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办公用品和低值易耗品、债权债务及其他无形资产和各项费用也完全可以按照资金管理的原理制定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纳入财务管理体系。

保险公司资金管理办法范文2

关键词: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重要意义;思路

0 引言

伴随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稳定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我国的保险行业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我国保险行业已经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已经成为一支重要力量。虽然我国保险行业在近些年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进步,但是其身处金融领域,同时资本运行具有独特性的保险行业,在财务管理工作方面一直不尽人意。世界经济受到美国次债危机的严重影响,尽管在我国政府的百般努力下,这场危机对我国的冲击不算太大,但保险行业依然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努力转变其财务管理模式,实现企业化财务管理,进而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更充分的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实现保险公司效益目标的同时,保障保险行业持续稳定的

发展。

1 我国保险公司中的财务管理现状与重要意义

最初我国保险公司是在政府监督下开展业务和进行财务管理的。伴随金融领域的进一步改革以及金融的混业发展,对保险公司国家开始逐步放松监管其财务管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保险行业逐渐走向国际化,就财务管理而言,我国保险行业开始学习借鉴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成果,并且政府也随之加大了监管保险公司财务的力度。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保险公司的人才队伍素质及专业化财务管理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虽然在财务管理的有些方面我国保险公司获得了一定成就,但是与比较成熟的西方保险行业、财务管理体系相比,我国依然存在不少差距。此外,伴随我国迅猛发展的经济及金融开展混业经营,财务风险在我国保险公司中正在逐渐增大,这对于保险公司如何化解财务管理存在的各种风险,使其不能衍生出新的问题,为保险公司保持财务管理的连续性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使得保险公司在未来的工作中将不断完善财务管理视为重中

之重。

我国大型保险公司一般都是国有独资公司,在这些公司中国有企业粗放式的管理通病也表现的比较突出,从企业信息化管理方面来看,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建立起完善有效的电子商务系统,不但难以借助银行发达的电子支付系统来更好的开拓业务,甚至有的保险公司对各营业网点都无法实现网络化管理。并且许多基层公司也存在着财务工作缺乏标准化的现象,导致各项业务需要通过人为操作去完成,这必然使操作风险增加,从而容易产生数据失真、弄虚作假及信息传递慢等情况。正因为存在的这些问题在整个市场中我国保险行业的竞争力偏低,在面对拥有先进管理和运营模式的外资企业的冲击下江河日下,如果我们不及时对当前的财务管理与经营模式进行积极的改革,我国保险公司唯一的多网点优势将沦为效益低、耗资多的沉重负担。所以我国保险行业必须加快建设信息化,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对其财务处理和业务进行改造,把各个营业网点尽快连接起来,进而形成一个合理有效的财务管理系统,促进我国保险行业最终迈向国际先进水平。

2 我国保险公司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

2.1 保险公司相关财务制度的不健全

首先,对保险公司中的财务管理相关部门缺乏系统性的规定,缺少针对性,覆盖面不够。缺乏系统性的规定主要体现在当前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遵守的规定主要是《金融企业财务规则》、《企业会计准则》及有关明细准则,而一些补充规定则集中在保监会和财政部下发的通知、意见和规定中。缺乏针对性只要表现在《金融企业财务规则》、《企业会计准则》规范的对象是各类金融机构,因此,针对保险公司的限制性和规范性条款一般比较宽泛、模糊。覆盖面不够则表现在相关规定予以明确,民营和外资金融企业可参照执行,进而使民营和外资保险公司与国有保险公司相比,在财务规则上没有统一起来。其次,保险公司制定出的部分内部规章条款与国家相关规定存在一定冲突。有的保险公司因第一款的局限性制定了自身内部的会计制度、会计规范及会计实务等规章,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其中有些内容与保监会、财政部的相关规定存在抵触现象。例如有些保险公司按照自己制定的规章将为展业支出的客户旅游及招待费用计入佣金科目进行核算。再次,缺乏严格明细的操作流程。有些保险公司报销的发票开具单位与发票领用单位不一致,主要原因是在审核报销时没有对所提供的发票通过税务热线与税务网站进行验证。最后,违反《劳动法》相关规定,存在五险一金漏缴的现象。因保险公司对员工劳动保障权的相关规定比较笼统,有些保险公司下设分支机构制定出的考核办法、操作办法等文件不符合劳动法相关规定,将员工人为的分成经理层与管理层、营销员与正式员工,对于经理层与管理层来说,五险一金都会缴纳,为了激发营销员和普通正式员工的积极性,通常不会为他们缴纳五险一金,甚至底薪都没有。

2.2 现金管理存在缺陷

保险公司的大量现金流转是一个特色,所以保险公司的现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依据现金管理的相关规定,现金开支超过规定的数额就需要运用转账结算。然而当前保险公司的实际现金流通量已经大大超过了现金管理相关规定。在购置办公用品、支付赔款等方面使用大量现金,有些基层公司甚至每个月发放的工资、福利费等也不通过银行支付,而是直接坐支现收的保费,进而避免银行等部门来有效监管现金。有些公司对现金日记账也没有做到日清月结,导致无法有效控制现金库存量,使经营管理产生不少漏洞。现金收付的手续缺乏规范化,混淆了现讫、转讫,思想上开始有怠慢的情绪,认为不管是转账还是现金,只要钱已经到了保险公司账户就行,导致了业务的真实情况难以通过账面准确反映,某些数据在会计上产生了偏差。故意将财务印章弄得模糊不清,方便以后合并记账,使得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不相符。在付款时,有的付完款后再盖章;在收款时,有的盖完章后再收款;有的会计人员甚至对收款人不要求必须亲自签章;对于外部的原始凭证,只要领导有签字就会一路绿灯,对其审查不严,导致会计失去监督效用。

2.3 会计人员主观操作乱象

保险公司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需要以会计人员整理的财务信息为前提。因保险行业具有较大的特征:保费收取在前而赔付支出费用在后,这两者有时存在较大的时间差,造成了各会计期间不合理的收益费用分配。除此以外,保险行业要求会计人员对未来要具有较高的预期性,以自身工作经验开展操作等因素,造成了会计人员主观操作乱象,存在严重的会计信息误差。另外,尽管财政部颁发了新的会计制度和准则,但是没有明确规定具体业务应采取的具体操作方法,遇到具体业务时,会计准则只是要求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具体方法。这说明我国的会计准则由原则性导向代替了规则性导向,尽管让保险公司在会计信息上表现出一定质量,但由于我国会计人员存在参差不齐的业务水平,造成会计处理的随意性大,容易出现判断失误。这些都会严重冲击会计信息质量,从而使保险公司中的财务管理决策受到严重影响。

3 我国保险公司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思路

3.1 加强建设财务制度,完善制度体系

其一,从监管层面来说需要对保险公司统一规范财务制度,可以依据《金融企业财务规则》、《企业会计准则》重新设计《保险公司财务规则》与《保险公司会计准则》,将以往零散的关于财务会计的各种规范性文件统一归纳到《保险公司财务规则》与《保险公司会计准则》中,在财务会计制度方面使各个保险公司都处于同一水平,防止以劣币取代良币的现象出现。其二,各个保险公司内部的规章不仅要与国家法规保持一致,还要努力做到明确化、细分化、可操作化及规范化。

3.2 强化现金管理,保障资金安全

保险公司生存发展依赖的血液就是资金,在公司各个环节的经营活动中都贯穿着资金管理,保障保险公司持续健康运行的基础就是资金的安全性。首先,对银行账户加强管理,实施报批与备案制,没有经过上级公司的批准,不能擅自对银行账户进行变更与撤销。并且要分类管理账户,基层公司不能互相划转混用各种账户;通过网上银行进行动态化监控,监控的范围包括所有账户。其次,切实贯彻执行现金收支管理办法。由于当前实行的是现收保费即出保单的制度,极大降低了应收保费的额度,使保费资金大大缩短了回收期限。对资金收入实施限额限时上缴制度,使得资金在基层公司减少沉淀时间与沉淀量。需要严格依据项目的预算来拨付费用资金,一旦项目费用支出超过了预算,财务部可暂停拨付资金。就理赔资金而言,对客户的信息财务部要认真做好核对工作,把好理赔支付这道关,保障理赔款能够直接汇到客户账户上。最后,对银行账户实施严格的对账制度,强化未达资金管理。必须将余额调节表与银行对账单在规定的时间内报请上级公司审核。防止出现超过规定时间和非正常的未达账项,如果存在这类情况,必须向上级公司汇报引发的具体原因及限时予以处理。

3.3 提高保险公司财务人员素质

在一切因素中人是最积极的因素,要想解决一切问题其本质就是要解决人的问题。对基层公司的员工需要加强教育培训,激发员工的最大积极性,使员工提高综合素质,从而为公司的发展进步提供人力保障。首先,实行财务人员委派制,对委派的相关人员要实行基层公司与上级公司相辅相成的双重管理考核机制。其次,委派的相关人员为基层公司与上级公司搭建起了沟通桥梁,不但需要掌握大量的财务知识,还要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而是沟通的时间成本极大降低。最后,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座谈会,逐步提高财务工作执行力和服务质量,使保险公司财务人员提高责任意识。

4 结论

综上所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我国的保险行业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当然在其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诸如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开拓思路,使保险公司不断提升财务管理的水平,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汉民 《保险公司财务管理》[M]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9

保险公司资金管理办法范文3

国内保险资金管理和运用存在的问题

由于现有保险投资管理体制不完善,国内保险公司的投资管理水平与国际上其他保险公司相比有较大差距,造成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普遍偏低,保险资金的管理与运用方面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一)保险资金运用渠道较为狭窄

目前,国内保险资金运用渠道较为狭窄:主要用于银行存款、国债、购买证券投资基金等,这对于防范投资风险、规范保险投资活动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全局来看,由于银行存款在保险资金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单一的投资结构导致保险资金的收益下降,不利于保险资金的长期管理与运用,影响了保险公司自身效益的提高。2002年,我国个人保险业务保费收入2500亿元,约占当年新增居民储蓄存款的18%,其中约18%投资于国债,5.4%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52%为银行存款。而从国际保险市场来看,保险投资已成为现代西方金融保险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其投资结构具有很强的市场取向,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由于经济环境和市场情况的差异,四国保险公司在各领域投资的侧重点不同,但均重视资金的收益性和安全性:投入较安全且具有较稳定收益的债券的比例都很高;适当涉足股票、房地产等高风险、高收益的领域。同时,产、寿险公司由于资金性质的不同,其投资方向也有一定差异:产险资金较多的投向流动性强、易变现的债券等项目,寿险资金则更青睐于贷款等长期投资领域,这就能更好地保证保险资金的安全性,防范和化解投资风险。

(二)保险资金运用的收益率不理想

保险业的盈利主要由两方面构成:承保利润和资金运用收益。目前,国内保险公司盈利的主要来源较为单一:产险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是承保利润,寿险公司新增业务存在利差益,意外险利润成为寿险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而原有高预定利率保单却出现巨额利差损。与此同时,由于国内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有限,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调整尤其是1996年至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连续七次降息等因素的影响,保险资金的收益率出现下降趋势。2000年的保险资金收益率为3.89%,2001年为4.3%,2002年下降至3.14%,导致寿险利差损的问题非常突出:除了前几年高预定利率的传统险保单外,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分红险等寿险新产品也出现了新的利差损。由于竞争而导致的承保利润的逐渐萎缩,再加上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的下降,严重影响了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从而对整个保险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三)保险资金管理和运用模式不灵活

目前,国内保险资金管理和运用的模式较为简单,缺乏灵活性。各保险公司资金运作的组织形式主要是在其公司内部设立专门投资机构,如证券部、国债部等,也有个别保险公司委托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运用资金。这两种运作方式有各自的优缺点:内设投资部的优点是保险投资受保险公司的直接控制、易操作。但也存在明显不足:投资决策缺乏独立性、易受干扰、资金运用程序简单、投资管理不科学、投资效益难以得到保证等。委托专业机构投资的优点是使得保险公司将全部精力集中于主业,专业化管理保障了投资效益,缺点是委托人投资有资金风险,如非法挪用资金、交易舞弊等,同时需要交付高额管理费用,增加了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

另外,缺乏专业化的资金运用人才也是国内保险公司面临的难题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国内保险公司以保险业务为主,经营模式单一,再加上投资渠道受到严格限制,形成了重保险轻投资、重来源轻运用的局面,忽视发展保险投资专业队伍,缺乏具有较高专业性、技术性的投资管理人才。当前,保险公司的很多投资业务由原从事保险业务的人员来承担,形成投资决策者不懂投资风险、投资经营者不懂投资分析、投资效益较低的局面。与专业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相比,保险公司投资部门的人才意识、用人机制、工资待遇还存在较大差距,现有的管理模式和薪酬水平很难吸引高水平的专业投资人才。

(四)保险资金管理和运用的监管不完善

监管侧重点有偏差。现行的保险投资监管政策非常注重资金的安全性,把安全放在首位,强调保险投资必须稳健、遵循安全性的原则,并保证资金的保值增值,这是从维护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方面来考虑的,是非常必要的。但监管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市场的发展,严格的市场监管不应以牺牲市场效率为代价。

监管存在内外不公平。根据《上海外资保险机构暂行管理办法》规定:外资保险机构的资金运用可以以人民币和外币两种形式进行投资,除了享有和中资保险机构相同的投资方向外,还可以进行境内外汇抵押、担保放款、股票投资等。中外资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政策的不一致,人为地造成了资金运用业务上的不平等,更不符合世贸组织“国民待遇”的有关规定。

监管政策存在漏洞。在现行的保险投资监管法律法规中,没有区别对待产险和寿险两种不同的资金运用形式。实际上,产、寿险资金的性质和投向领域都是不同的:寿险资金的时限较长,适于长期稳定的投资,可以投向长期债券、抵押贷款、不动产投资等等;而产险资金的期限则短得多,要求有很强的投资流动性,可以投向股票、短期国债、信誉高的企业债券等等。这就要求制定监管政策时要分类管理,制定不同的投资政策和监管法规,保障保险资金运用的有效进行。

解决保险资金管理和运用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建立保险资金运用的有效监管制度

现有的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模式,比较符合我国保险业发展历史短、保险资金运用水平不高的现状。随着国内保险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和保险市场的稳步发展,创新监管模式、改善监管,建立完善的监管措施已越来越受到保险界的关注。在实施有关监管措施的过程中,要切实注重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可考虑对新修订的《保险法》中有关资金运用规定做出更详尽的解释细则和管理规定,从法律上切实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的监管,保障保险资金安全有效地运作。

为保障监管政策的延续性,现阶段应坚持并逐步完善严格监管模式,有选择的稳步放宽资金运用范围,拓展资金运用渠道,规范产、寿险资金监管模式。要继续加强资金风险控制,审慎控制保险资金运用比例,学习国际保险资金运用的先进经验,引进国际合作机制、吸收资金运用专业人才等。总的原则就是,既要做到防范风险、确保资金保值增值,更要促进保险资金运用上一个新台阶。

(二)进一步拓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和范围

近年来,国内保险投资渠道逐步拓宽,特别是政府规定保险资金可以通过购买证券投资基金间接进入证券市场,极大刺激了保险资金的投资热情。为了更好的发展保险资本市场,应该根据国内保险市场的特点,以银行基本利率为支点,积极进入资本与货币市场。

允许保险资金直接进入证券市场。可考虑取消对保险资金直接进入证券市场的禁令,鼓励保险资金购入业绩好、红利丰厚并具有发展潜力的上市公司股票,尝试购买金融衍生产品来扩大运用领域等。当然,考虑到国内证券市场尚处在发展时期,保监会应对各公司的投资比例和投资方向做出严格规定。同时,为适应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可考虑采取多种组织形式来运作保险资金:保险公司发起成立保险基金或资产管理公司;伙同证券公司等联合发起成立专业基金或资产管理公司;与国外投资者合资组建基金或资产管理公司。据测算,仅就投资效率而言,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比通过投资基金间接入市的成本要低出1个百分点。

大力发展多种抵押贷款。为适应居民的各种消费需求,拓展保险服务范围,应允许保险公司对信誉好的保户提供抵押贷款,如开办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子女教育助学贷款等,这些贷款具有明确的投资领域,风险较小、收益稳定。

丰富债券投资品种。目前,国际保险投资中债券处于重要地位,占到30%以上。可以考虑发行国内长期债券,适应寿险资金长期稳定的特点,这有利于寿险公司的资产负债匹配。在强调国债市场的同时,要鼓励保险资金激活国内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市场,鼓励长期寿险资金进入基础建设债券市场,支援国家重点基础建设,发展国民经济。同时,应允许保险公司购买商业银行债券,定向发行债券,丰富债券投资种类。

谨慎涉足不动产领域。国内的不动产市场具有周期性强的特点,可以选择增值能力强、风险较小的项目小规模进入。由于不动产的变现能力差、风险较高,保监会要严格控制其比例和规模。

(三)建立多样的保险资金运用模式

考虑到国内保险资金市场的特点,可以采取多种资金运作模式,促进保险资金运用的多样化。

设立全资或控股投资子公司。作为大型寿险公司,可以成立自己的全资投资子公司,拓展业务领域,增强公司的金融实力,打造具有规模效应的金融集团。同时,也可考虑收购和控股有较好发展前景的投资机构(如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直接利用现有的专业人才和投资渠道,以取得更快、更好的投资效果。

委托专业投资机构。由于专业投资机构在投资经验、投资渠道和专业人才等诸多方面有优势,委托其进行投资运作,保险公司可以减少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收益,使得专业化的资本管理运作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内设投资部门。为了对保险资金进行直接管理和运作,保险公司也可采用内设投资机构的模式。要进一步优化投资部门的运作机制,起点要高,按照国际保险资金运用的惯例和成功经验,不断创新,勇于进取,为公司的发展奠定基础。

(四)强化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意识

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管理是整个资金运用的核心。根据美国保险业1996~2000年的测算,保险公司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为:保险风险20%,信用风险1%,利率风险11%,商业风险4%,保险分支机构投资风险23%,保险投资风险53%,可以说投资风险是保险公司最大的风险源。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控制,强化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意识。

加强保险公司财务指标的风险管控。根据国内保险公司经营的实际情况,要充分加强财务指标的资产负债管理,制定相关的投资策略,谋求资产、负债的匹配性,达到控制风险、获得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同时,可借鉴动态财务分析法,分析评估不同时期、不同投资策略下的保险资金的运作过程,找出风险与盈利的平衡点。通过对宏观经济和利率、保险公司资产负债、保险公司动态财务指标的全面分析,可全面反映保险资金的运行情况和运行效果,加强对投资活动的风险管理。

健全保险资金风险投资组合,规避市场风险。为保障保险资金的安全,可将保险资金按一定比例组合投入多个领域:稳定但收益一般的存款和债券领域;有风险但收益较高的抵押贷款领域;有较高风险但收益可能很高的股票和不动产投资领域。为最大限度地防范风险,要严格限制在资本市场及不动产领域内保险资金投资的总量和比例,用风险的不同组合来规避可能的投资风险。

(五)健全风险管控体系,确保资金运用的安全性

基于保险公司负债经营的特点,要特别强调保险资金的安全性,维护被保险人的利益。应逐步建立起政府依法监管、企业自律内控、社会有效监督相结合的三位一体风险管控体系。

强化有效的政府监管。为适应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这三大金融监管部门应密切合作,依法监管。可考虑定期举行三部门的联席会议,研究情况、协调立场,共同筑起防范风险、保障资金安全的防线。

保险公司资金管理办法范文4

【关键词】 保险业;现状;思路

一、国内保险业目前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保险业是我国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起步相对较晚,虽然在多方配合、支持以及保险业自身的艰苦努力下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历程,保险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然而,入世后面对国外保险公司的相继进入,我国保险业已经凸显诸多弊端,应当针对这些弊端加强研究提出合理改进措施,确保我国保险业长远发展。

1、业务范围相对较狭窄

虽然在我国保险市场上有多家国内保险公司在经营,但是这些保险公司所能提供的险种却屈指可数,即使是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和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等国内实力较强的大型保险公司亦是如此。正因为存在这样的局面,导致各保险公司都拼命争夺例如寿险中的少儿险市场、财险中的财产、车辆、货物运输等为数不多的几大主要市场。同时,存在对保险新业务领域的开拓和新保险需求的挖掘上缺乏力度,也成为制约中国保险业迅速发展的一大关键市场因素。

2、经营业绩相对较差

众所周知,中国的许多保险公司投资管理水平较低,经营业绩相对较差。从相关资料可以看出,大多数中国保险公司的平均资产收益率远低于国际同行业的平均标准。而这一状况的成因主要在于我国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单一以及投资渠道狭窄引起的投资收益率偏低。我国保险公司管理规定中第五章第80条明确指出:保险资金运用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买卖金融债券、买卖中国保监会指定的中央企业债券、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方式。直到近几年,我国保险公司的投资领域才有所放宽:允许保险资金参与全国同业拆借市场、允许保险资金在全国银行间同业市场办理债券回购业务、允许保险公司通过购买证券投资基金的方式间接进入证券市场等。虽然这些方式可以使得保险公司的投资范围有所扩大,却仍然未能满足保险经营对保险投资的需求,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仍显狭窄,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

3、偿付能力相对较低

保险作为一种经济补偿手段,其偿付能力是衡量经营状况的核心指标,保险公司只有保持良好的偿付能力才能达到保险公司财务状况良好,同时也是国家相关部门对保险公司的监管重点。虽然,我国当前尚无一家保险公司因偿付能力低下而遭停业整顿,但中国保险业偿付能力低下的现实却是我们必须面对并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其严重性在于,偿付能力低下不仅会影响中国保险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可能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一定的冲击,进而影响社会的安定。另外,中国保险市场上许多不规范行为也加重了保险公司赔付支出的压力,比如大量退保现象、假赔案现象等,都加重了我国保险公司的偿付负担。

4、保险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

首先,保险公司所面对的是整个社会团体,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条件的改观市场会越来越广阔,所以很多人正是看好了这一广阔前景逐渐步入这个行业,并且在我国进入这一行业的门槛比较低,从事保险销售大多只需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就行。而不像许多发达国家那样,不但要求高学历,同时还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专业训练并取得相关执业资格证书才行。其次,保险从业人员无需过多的投资,只需要参加一些新人岗前培训之后,便可轻松进入保险行业,同时保险公司提供相对比较诱人的工资水平。

二、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思路

面对保险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国保险公司要想顺应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潮流和不断壮大,应该在认真汲取国外先进的保险技术、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的同时,还应尽快在机制建设、组织模式、投资管理、资金筹集、人才使用等诸多方面加强研究,制定符合实际国情的发展方向。应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让我国保险业紧追猛赶,尽快地缩小和保险业发达国家的距离,真正体现保险业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创建平安社会、和谐社会。

1、大力拓宽保险业的业务范围和增强对保险宣传力度

我国保险公司所能提供的保险种类屈指可数,为了使得我国保险业务快又好的健康发展,应该根据不同的险种、面对的不同人群采取合理的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等方式来了解目前社会公民所需要的险种,以拓宽保险业务范围。同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保险意识和需求在不断增多,但这在很大程度上还仅仅只是一种潜在的可能市场,要将其转化为对保险的熟悉、认同和接受,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保险公司应加大对保险意识和各险种的宣传力度。科学地、分对象地、适度地选用保险宣传方式,逐步增强人们的保险意识,形成保险是极普遍的个人消费支出的观念。但是在宣传过程中,避免因宣传不当使大众对保险产生过高的投资期望,避免因失望而对保险怀疑或失去信心,切忌不适当宣传而产生副作用,进而直接影响保险公司经营效益和在消费者心中产生负面影响。

2、加强监管体系建设提升保险行业经营业绩

有了良好的监管体系才能保证保险公司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因此监管体系要加强建设,为保险业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保险监管体系的建设。首先,国家保险管理局要切实加强对保险行业的管理,国家保险管理局要由较高技术素质、政策和业务水平非常精通的专家组成,对保险业进行统一的专业化管理,建立一套严格而科学的专业稽核体系,有效地发挥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能。其次,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强同行业监督,搞好同行业保险业务行为,全面完善保险市场的管理机制。再次,要加强保险立法和执法,使保险市场的管理从“人治”走向法制。虽然我国的《保险法》已经出台,但是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同时还应加强单项保险法规和条例建设,加强执法监督工作。最后,要参照国际惯例,为中资保险公司创造与外资保险公司同等的、公正的、合理的政策环境,确保中国保险行业经营业绩不断提升。

3、建立合理的保险资金运用体系提高保险公司偿付能力

目前,针对我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低下的状况以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迫切需要我国出台有关保险资金运用的管理办法,只有对保险资金进行合理管理、合理投资、产生收益才能保证保险公司具有一定的偿付能力。首先,在保险资金管理办法中应强调使保险公司成为自主运用资金的主体,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允许保险资金有比例地购买上市公司股票、投资房地产、发放抵押贷款等,以期增加保险公司的收益,真正做到提高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给保险业的长期发展注入活力。其次,让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上市,以增强其综合经济实力,应该说是具有战略性的重大举措,也是一项符合世界资本市场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再次,整治中国保险市场上的不规范行为,主要从保险公司出发,规范保险公司一切不规范的操作行为,严厉打击假陪现象、索赔难等一些保险行业实际存在的现状。

4、提高保险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树立客户至上的优质服务思想

保险行业因其与社会经济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特殊的经营方式和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既有出险理赔的契约关系,又有减灾联防的协作关系,还有投保人对保险公司的情感依赖关系,导致了保险行业更产生了对保险专业人才的特殊需求。首先,该行业不但要有合格的保险市场监管人才,以有效的担负起国家对保险业的监管职能,而且要有合格的保险企业管理经营人才,以提高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其次,还要有精通保险业务的各类销售、宣传推广等专业人才,以拓宽保险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其经营业绩,保证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总之,对于我国的保险行业,要建立一个开放式的保险市场体系,并使我国保险业在国际竞争中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大力培养保险专业人才。

总之,中国保险业的腾飞与进一步发展是一巨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的保险理论层面和保险实践环节需解决的问题目前还很多,需要我们从事保险事业的人们不断深入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而,机遇和挑战并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只要我们保险业有关各界始终坚持不懈努力发展我国保险事业,中国保险业将会以崭新的面貌呈现于世人面前。

【参考文献】

[1] 何顶立.关于完善我国保险监管的思考.经营管理者,2009.9.

[2] 张劲.试论我国现代保险监管体系的构建[J].金融观察,2006.1.

保险公司资金管理办法范文5

据统计,法国年人均光顾医疗机构14.8次,每年有1300余万人次住院治疗,约占全国人口的22%。1995年,法国人均医疗支出12000法郎,年人均向社会保险机构报销医药费20次。法国用于医疗方面的总支出为7820亿法郎,其中69%由社会保险报销,约5400亿法郎。

医疗保险制度构成和承载方式

法国医疗保险是其12种社会保险之一。它主要分为三种主要保险制度。第一种是基本保障制度,由医疗保险组织起草。据2009年底的统计,基本保障制度所惠及的人数已经接近5700万人,相当于法国总人口的89%。基本保障制度主要对抗五类风险,即疾病、生育、伤残、死亡、工伤或者其他职业病。它是改善人口健康状况的一种有力管理手段,能在加强健康保障系统工作效率的同时,调整健康及医疗的支出改革。

第二种是农村特保制度,由法国农业社会互助组织管理中心起草,辐射所有农业及矿业劳动者。

第三种是个体医疗保障制度,覆盖艺术家、商人及其他自由职业者。

此外,还存在针对特殊行业、特别工种的医疗保障制度,如法国国家铁路公司的医疗保险制度。如此一来,法国医疗保险制度基本覆盖了全民。

法国医疗保险的运作机制同其他类型的保险一样,建立在如何应对疾病治疗引发的经济及财务风险之上,还同时承担着社会财富包括政府支出的分配任务。

医疗保险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承载形式。

其一,医疗保险涉及经济支援保险。社会个体由于面临风险而得到保险,比如事故或者疾病;以及个体需要照料关怀而得到保险,包括医疗药品的支出成本、医疗护理、健康体检等。这两项将根据法国医疗保险费率表进行补偿。

其二,医疗保险组织构建了一张关怀网络。医疗保险协会联系相关的药品供应商及医生,通过订购一系列的医疗服务,对网络内的会员进行健康关怀,或者将所购买的药品卖给需要的人群。在这种组织形式下,最极端的形式就是被保险者没有自己选择医生的权利,但是他们享受免费的诊疗或者获得全额补偿。

公共医疗保险体系制度可以由国家承担,也可以由相关的私人机构承担。医疗保险的组织形态完全自由。医疗保险的受益人在参与公共保险的同时,可通过保险公司或者互助组织选择购买私立保险。

保险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法国医疗保险制度包含两种补助形式,一是与疾病相关医疗开支的部分及全部补偿,即非现金补偿;二是因停止工作造成阶段性工资损失而进行的现金补偿。值得一提的是,法国疾病医疗保险还包括残疾抚恤金。

法国政府20世纪七八十年代制定了医院收费、自由医师酬金、医保药品范围和价格标准。医院收费、自由医师酬金由疾病基金会与代表医师的劳动工会间签约确定;由医疗保险支付的医疗服务、药品范围及其价格,由中央政府卫生健康经济委员会与药厂和行业协会协商后统一确定,并不定期调整;医保范围外的药品遵循市场自由定价,由个人自付。

法国的医生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医生是普通全科医生和一般专科医生。第二类医生是有名望的专科医生。他们可自由选择工作地点,拥有提供医疗服务数量的自由权利,其报酬来源于对患者的服务次数和按服务项目的收费。

因为医疗资源非常丰富,法国的一些地方甚至出现自由执业医生和医院过剩的现象,这也给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机会。

在法国,患者可以自由选择医生。不过88.7%的参保患者在生病后还是会首选第一类医生。

不得不提的是,法国的药品消费位居欧洲之最。在90%以上的就诊中,医生都会开药,年人均消费50盒以上的药品。参保人一般个人自付30%的医疗费用,有的药品要自付65%,其余费用由医疗保险地方管理处与自由执业医生或医院按月结算。

一般医疗补偿金将在患者使用健康保险卡就医后的五日内,通过银行转账,将资金划转至被保险人及权利所有人的账户内。但针对住院治疗的患者或者与医疗保险支付中心签订协议的医生、药剂师,可以采取第三方发放医疗补助。被保险人只能针对没有得到社会保障补偿部分的医疗支出进行申请补偿。该部分费用将由第三方直接划转至医生或者药店账户。

除了医疗补助,在职人员在病假期间可以领取原工资50%的生活津贴,产假、工伤获全额补贴。经济困难人员还可以适当提高补贴比例。

三大管理体系

法国医疗保险体制采取“政府决策,民间运作,垂直管理”的模式。医疗保险决策由中央政府提交议会批准,法令通过后颁布实施。中央和地方医疗保险机构作为政府的受托人,按照与政府签订的协议具体实施政策规定,经办社会保险业务。

法国的医疗保险管理体制主要分为基金征收体系、医疗保险管理体系和医疗保险支付体系。

法国基本社会保险是混合筹资体系。疾病医疗保险在垂直管理模式下,实行基金“收支两条线”。基金由国家社会保险基金征收中央管理处,及下属的地区社会保险金征收办公室统一征收。社会保险费征收又称社会保险金的分摊。个人基于工资收入水平分摊一般社会保险金,雇主依法每三个月主动缴纳一次社会保险费。逾期未缴纳的人员,地方社会保险金征收办公室先电话提醒,两周后仍未缴的发书面警告,对拒不缴纳的有权直接用其账户或财产强制抵费。

医疗保险管理体系是由国家医疗保险管理结算中心及下属的医疗保险地方管理处组成。它是法国医疗保险管理的领导和核心部门,在医疗保险中起着重要作用。

顾问医生是法国医疗保险地方管理处中一个特殊的角色。其直接隶属于中央管理机构,在地方社会保险机构中独立行使控制管理和调控职能。其控制管理包括对失业、残障、工伤等的保险金赔付、过度医疗服务等滥用行为的控制,及对医疗服务契约双方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其调控职责主要体现在通过加强与医疗机构的交流来控制和规范医疗行为,清算卫生事业管理经费;协调医药公司与医保的关系。

顾问医生还有权检查患者的实际健康状况,缩短和取消休假;对发放残疾补助金的患者进行残疾程度的鉴定;检查医疗机构进行医疗服务的真实性和必要性,拒绝支付虚假病情的治疗费用等。

医疗保险支付体系由国家和地方医疗(养老)保险结算中心组成,主要是直接支付经审核合格的医疗保险费用。

法国个人医疗费用的77%由基本医疗保险支付,其余的12.5%由补充医疗保险支付,1.5%由国家救济补助,9%由家庭及个人承担。

振兴计划抵御危机

社会医疗保险经费的筹措完全受社会保险资金管理办法的制约,当然该项法案对社会保险资金的筹措也起到了保障作用。每年,议会根据社会保险资金管理办法所确定的预算支出进行投票,进而确定每年医疗保险支付的主要目标。

近年来,法国社会保险的预算赤字已经出现急剧恶化的趋势,赤字从2008年的440亿欧元发展到2010年的1160亿欧元。2009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及社保基金缴纳总量的下降,对整个预算赤字的影响更是雪上加霜。在此背景下,法国健康卫生部与预算部已达成较为一致的协议,即控制医疗卫生的财政支出,并于2015年实现医疗保险账户的收支平衡。

医疗保险戒备委员会是由议会负责的致力于医疗保险事业支出改革的机构。其主要职责是解决如何在遵循议会卫生预算的前提下,改变政府及社会保险账户与预算不协调的问题。

法国各届政府采取的措施,无一例外都是在确保卫生健康蓝图不变的背景下,探索如何在短期内重建预算平衡。所有这些医疗卫生制度的计划与改革的目标都存在局限性,无非一是针对医疗卫生的费用支出,二是增加有关此类项目的资金筹措力度。

针对增加医疗卫生资金筹措的方案,有如下四个方面:通过扩大社会缴费基数及重塑资金筹措体系,包括完善医疗津贴、家庭补助津贴及工作补贴,增设社会基础交费项目等;在失业率不断提高的背景之下,协调处理自主缴费比例;将养老金账户中更多的收入结存至社会保险账户,以便用于将来的养老支出;改善政府资金筹措方式,设立社会保险资金筹措管理办法。

对于医疗保险组织而言,如何做好风险抵御对策才是他们的工作核心。为此,法国医疗保险在2004年经过一次变革,并将其抵御危机的规划与行动进行了新阐释:发展医疗卫生预防工作;医疗卫生系统内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尤其是加强医疗保险受益者和医生之间的沟通;控制医疗资源减少,或限制不必要的支出;建立医疗服务尤其是提供保健服务的相关组织;正确引导及控制医疗服务体系。

公共补充性医疗保障

基础疾病保险制度不能报销的部分是患者医疗费的自理部分,额度随补助金类型、保健产品的不同而不同。法国建立了补充性社会保障,以此抵御健康风险。如果缺失补充性社会保障,将直接导致其受保人放弃保健。

居民放弃保健的意愿和收入水平成反比。收入越低,放弃保健的意愿就越大,家庭受补充性制度保护的程度就越小。求助于保健体系的程度取决于投保者收入剩余的负担程度,即他们需要直接从收入中缴付的金额,而不是由第三人缴付的金额。

1999年7月27日,法国通过的普遍医疗保障法案是一个补充性疾病保险制度。它面向所有月收入低于606欧元的人,取代了省级免费医疗救济。受保者在支付费用后,便可以免费享受一揽子保健措施。

普遍医疗保障包括医疗费自理部分、医院包干费、假牙和眼科基本价格的有限超出部分。根据宪法对最低收入人群保健的保护原则,这些享受普遍医疗保障的人不能享受医疗费豁免。

普遍医疗保障的建立,使受保人放弃保健的可能性明显降低。

为了获得这一体系中的补充性补助金,受益者可以自由向四个机构求助,分别是基础性疾病风险组织、互助机构、互济机构和保险公司。

截至2006年底,普遍医疗保障基金的受益者共有490万人。在这个补充性医疗制度服务途径的选择上,88%的人选择疾病保险互助会,12%的人选择互助机构或者保险公司。

普遍医疗保障基金按包干的形式报销健康支出,其资金主要来自补充性疾病保障组织营业收入的分摊金、国家疾病保险基金的捐赠、国家财政补贴和酒类饮料分摊金的调拨,以及部分烟草消费税。2007年,法国普遍医疗保险保障基金的预算为17亿欧元。

保险公司资金管理办法范文6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application of insurance fund is getting features like rapid increase of investment scale, high degree of specialization and increasingly strong influenc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property insurance companies, this paper proposes some operating measures and risk management measures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fund application environment is getting better.

关键词: 财险公司;资金运用;投资收益

Key words: property insurance company;fund application;investment income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1-0150-03

1 财险公司资金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风险意识和风险管控措施相对薄弱 由于国内保险资金规范化管理起步较晚,监管制度建设滞后,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防范意识相对淡薄、风险管理经验不足、内控机制薄弱,这是许多保险公司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些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机制不健全,没有形成有效的权利制衡机制,投资决策没有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风险控制观念淡薄,造成一些现实风险和潜在风险。

1.2 资金运用总额与保费收入比率依然较低 由于国内保险企业在财务管理和保险精算等方面的不完善,从而导致国内外保险公司资金可运用数额有很大差异。尽管国内保险公司短期内积聚了大量的保险资金,却面临运用渠道与资产负债不相匹配、可进入的资本市场容量较为有限等问题,资金运用额仅限于本公司部分保险资金。国外保险公司以保险资金为支点,以基金或专业化资产管理公司等综合金融工具为杠杆,主动直接参与撬动巨大的资本与货币市场,管理着巨额资产,产生巨大的效益,从而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

1.3 资金管理的专业化水平较低 当前多数财险公司采取内部设立资产管理部来运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管理运作方面,部分公司专业人才缺乏,应对市场变化的反映不快,投资策略调整被动,缺乏主动性、灵活性和前瞻性。二是自主创新方面,一些公司面对快速发展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业务,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三是能力建设方面,一些公司的市场判断力、风险控制力、资金运作力、金融竞争力仍十分薄弱,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难以应对自如。

2 财险公司投资收益偏低分析

笔者认为,财险公司投资收益率偏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资金来源多为短期资金 从可运用资金的性质来看,财险公司可运用的资金多为短期资金,为了使其资产负债结构匹配,财险公司投资品种的期限一般都较短。在资本市场上投资产品的收益往往与其期限是互相匹配的,投资期限越短所能获得的投资收益越低。因此,投资的期限短以及高流动性直接影响了投资的收益性,在获利能力方面,财险公司弱于寿险公司,有天生的不足。

2.2 议价能力相对较弱 从谈判能力来看,财险公司的资金规模普遍比寿险公司小,投资议价能力受到很大制约。目前,保险资金仍然过多地依赖银行存款,其中协议存款占了很大比重;寿险公司的存款金额比财险公司大几倍,其在协议存款方面的议价优势不言而语。由于资金量相对少,财险公司在协议存款方面的议价能力弱于寿险公司,投资收益自然偏低。

2.3 组织模式运作上不占优势 从资金运用的组织模式和人才优势上,财险公司相对寿险公司不占优势。目前中国财险公司中成立资产管理公司的占比不高,许多公司由于保费规模小,都是依靠内设的投资部门来运作,专业人才相对贫乏,导致投资收益率偏低。

2.4 保险资金运作难度大 从资金来源的结构看,由于保险公司自有资本和经营利润在资金运用中的比例较低,在分析保险资金来源的结构时,主要考虑保费收入的结构状况。财产保险公司能够经营的保险产品涉及的范围和领域相当广泛,但从保费收入的构成来看,机动车辆险的保费收入在整个保费收入中比例较高,基本上占其保费收入的一半以上,除企业财产险和货物运输险的保费收入相对比较大外,其他险种的保费收入则较低。由于保费收入集中于出险率比较高的一些险种,保险资金来源的结构不合理,使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使用效率降低,资金运用的难度增加。

3 财险公司资金运用的主要措施

3.1 充分认识财险公司资金运用的来源特征 财产保险公司的保险资金构成主要由资本金、责任准备金(包括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等),总准备金、保险储金以及未分配盈余等构成,而可以进行资金运用的资金主要有自有资本、经营利润和保费收入中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在这三项资金来源中,自有资本和经营利润,保险公司能够长期使用,而未到期的责任准备金则由于其固有的特性只能进行短期运用。在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三项来源中,前两项由于受到保险公司规模和经营能力的限制,在保险资金运用中的比例往往很低,保险公司更多的利用保费收入进行资金运用。财产保险公司目前主要经营的是中短期保险产品,保险期限一般比较短,除了一些具有投资功能的产品外,大部分产品的保险期限都在一年以内,这也使其保费收入以短期为主。保费收入的特点决定了保险资金来源的期限短,保险公司在保险资金运用过程中更多地需要考虑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问题。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在资金运用中以中短期的投资产品为主,再根据其经济实力和经营状况进行适当的长期投资。

3.2 合理配置投资组合和持有期限 财产保险公司在资金运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公司资产、负债的特点、险种结构、出险频率、赔付金额等特点以及紧密联系公司业务的发展情况和经营结果;同时要充分满足公司的偿付能力要求和公司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从而合理安排投资品种、投资组合和持有期限,确保公司在稳健发展的前提下,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公司价值的目的。

3.2.1 根据负债的特点配置投资的期限 财产保险公司是一个典型的负债经营企业,且其保费资金大部分属于短期负债资金,流动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这是财产保险公司投资首要考虑的因素,并要采用以负债为主导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因此,在安排投资前,财险公司应根据保费资金在公司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负债的偿还期限与保险期限的密切关系,合理配置与其业务风险相匹配的投资品种和投资期限。当保费在总资产的比率较低时,可以考虑以中长期投资品种为主,但要把变现的因素及综合的投资收益作为参考指标;当保费占总资产的比率较高时,并且保费有稳步持续增长的趋势,为满足负债的短期性及资产的高流动性,这是应注重短期投资和中长期投资相结合;当保费增长缓慢,而且比重较大,责任准备金提转差较小,这是不应把投资效益放在第一位,应偏重资金的流动性和现金流的稳定性。

3.2.2 根据公司的盈利能力安排不同的投资组合 财险公司在制定投资策略时应充分预测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根据盈利能力的不同安排不同的投资组合和投资期限。当根据以往数据预测保险业务经营具有盈利预期时,意味着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基本不会动用资本金,应将资本金配置到期限较长,收益较高的投资上去,如投资中央企业债、基础设施建设等。根据预测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现金净流量,将盈利积累的资金也配置到期限较长的投资中去,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同时,将日常经营过程中需要使用的资金,配置在期限短,流动性强的资金上。当预测公司的整体经营为亏损时,公司在投资配置方面应根据预测,减少配置到长期投资上的资产,以保证公司持续经营的资金需要。

3.2.3 根据不同产品的风险状况、出险频率,配置投资资产 由于财险公司保险产品种类多,不同种类的保险产品具有不同的风险特点、出险频率及对赔付金额的要求,因此,相同收入规模的公司,对投资组合的要求也差异较大。如以车险经营为主的公司,要求投资的流动性高;以财产险业务为主的公司,对资金的流动性要求相对较低,但偶然性更大,一旦发生保险事故,对资金量要求较大,要求投资的整体变现能力强。财产保险公司应根据自身产品的特点配置投资,合理确定投资组合及投资期限。财产保险公司应根据大数法则的要求,充分考虑不同险种的出险概率和平均偿付金额,合理分析单一险种债务平均偿还期,进而计算出公司险种所要求的整体保险业务负债的偿还期,并根据偿还期对称的原则要求,配置投资资产的偿还期限。

3.2.4 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对偿付能力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投资组合 财产保险公司在业务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公司投资资产的认可率是不一样的。如在公司业务的起步阶段,由于公司资本金充足,基本不需要考虑公司资产的认可率,可以只考虑流动性、盈利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去配置投资。但当公司业务规模较大,资本金接近不足时,就必须将投资配置在认可率高的资产上,如协议存款,可转换国债等。因此,财产保险公司的投资配置需要充分考虑公司的发展阶段,及不同阶段对偿付能力的要求。

3.3 积极探索固定收益类投资领域 保险资金运用的安全性地位是放在首位的,这就决定了固定收益类投资产品始终是保险资金占比最高的投资品种。发达国家保险资金运用的证券化趋势主要是大量持有各种债券,这种现象的背后要求债券的收益性、流动性和风险性的组合能够适合保险资金运用的要求。首先应该鼓励保险资金投资国债、业绩优良的金融债券、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债券。其次,还可以尝试允许保险资金进入一些新的投资领域,比如基础设施投资。因为基础设施投资需要大量资金,其回报比较适中,但受益的波动性小,比较符合保险资金安全稳健的宗旨。同时考虑到投资期限较长,为控制资金的风险,可采用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发行的长期建设债券等。

4 财险公司资金运用的风险管控

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不断拓宽,投资渠道风险以及保险资金运用的信用风险也在不断加大,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和投资组合风险也更加复杂化。由于新的投资渠道没有以往的数据分析和积累的经验可借鉴,许多都是实验性的操作,增加了操作风险。为维护保险资产安全性,必须把加强保险资金风险管控放在首要位置。

4.1 注重资金运用的风险分析是风险管控的前期 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管理是保险企业经营的重中之重,只有准确地定位风险、识别风险,才能完善风险控制措施,建立起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管理好投资风险。进行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分析必须将投资渠道和风险动因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从保险资金运用的投资渠道看,运用的方向不同,其面临的主要风险并不完全一致。目前,保险资金应用渠道逐步拓宽,这即为保险公司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分散投资风险和提高投资收益创造了条件,也为风险管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对不同投资产品的风险和收益状况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实时跟踪资本市场的变化,并能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策略。

4.2 健全内部风险管理体系是资金运用审慎经营的关键 对于资金运用采取内设投资部门进行管理运作的保险公司来说,在内部构建投资决策、风险监控、专业运作三位一体的资金运用风险管理体系尤为重要。这三个机构通过设立相应的部门职责、岗位责任、工作流程和操作守则,保持相对独立、职责分明、相互制约、互相协调的关系。一是通过组建投资决策委员会,根据公司经营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公司中长期投资政策,对保险资产进行战略性分配。投资决策委员会可以下设投资决策支持部门或小组,分别负责对若干专项投资决策前的重新分析、论证,并对已决策的资金运用项目进行追踪。二是强化专业化管理和运作,巩固专业分工和有效制衡的运用机制,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的执行系统。三是建立风险控制委员会及资金运用的考核监控系统,设立资金运用绩效评估和风险控制部门,监控资金运用执行部门的行为,及时发现与控制资金运用风险,考核执行系统的业绩,并将各种结果反馈至投资决策委员会。通过这三个子系统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增强投资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实行资金管理的程序化、规范化、专业化,强化风险管控的持续性、全程化,形成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管理体系,保证资金运用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

4.3 完善资金运用内控制度是有效风险管控的保证 资金运用的决策、管理、监督和操作程序复杂,环节多,涉及面广,人员多,风险大。所以,有必要依据风险控制原则,沿着控制风险这条主线,结合业务性质及不同环节的特点,从资金归集、管理、托管、投资、风险控制等方面着手,制定一套严格周密的资金运用方面的内部管理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理顺资金管理流程,提高保险资金运用的透明度。这些制度必须涵盖所有的投资领域、投资品种、投资工具及运作的每个环节和岗位,包括各种议事规则、投资管理制度、资产战略配置管理办法、投资人和托管人的选择和管理、风险控制制度、财务制度、业绩评估考核制度、内部审核制度、信息披露制度、职业道德操守、日常行政管理制度等,从而确保资金管理及日常行政管理规范有序地进行,做到有章可循、责任到人、集中决策、科学规划。在贯彻执行时做到授权操作、令行禁止、尽职调查和责任追究等制度,确保所有的投资活动都得到有效的监督,符合既定的程序,做到以规范促发展,在发展中求规范,从而保证公司董事会制定的投资策略和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4.4 通过投资组合是降低资金运营风险的首要选择 当前保险资金投资组合中投资品种的同质性较高,多为利率敏感型,单一品种在组合中的占比过高、占市场规模比例过大,系统性风险呈上升趋势,一旦市场波动,保险资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都将受到严重影响。那么如何保证资金安全呢?科学地使用现资的理论和工具,通过投资组合实现投资多样化,就成为我们降低和规避投资风险,求得安全的首要选择。把所有资金都投在相对安全的利率产品上,必然会导致发展后劲严重不足;然而,冒然进行高风险投资,失败的可能性也很大,此时就要求我们进行适当比例的投资组合,对不同风险的投资项目进行投资总额不同比例的划分,以便保证安全稳定的投资收益。

4.5 构建资金运用风险预警机制是预防和化解投资风险的基础 保险投资作为风险高发区,对风险的控制就显得尤其重要,需要设立对资金运用的监测、分析和评价体系,具有科学的风险控制系统和有效的预警系统。保险投资风险控制程序分为风险预防、风险识别、风险发生、风险消除等。风险预防首先就要建立健全投资风险预警体系,做到对风险早知道、早化解,从而实行全面风险管理,确保资产安全。风险预警体系包括总体及各个投资领域、品种和工具的风险预警。通过对投资品种进行指标评价,如设置证券购买的最大数量、最高价格等,进行相关技术指标的分析,对风险进行跟踪监控,预防风险发生,从而使投资活动都纳入风险管控制度框架内,使公司经营审慎和稳健。

通过对保险资金运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定性分析,采用统计分析方法,设置量化指标,对风险进行分类、识别、量化和评估,制定有效的风险预警指标和控制措施。通过建立与偿付能力评价有机结合的风险资产认可体系,健全资金运用动态信息系统,统一保险资金投资收益评价标准,建立风险预警分析机制,实施动态风险管理。通过建立风险分析和评估系统,如风险评估和监控、资金流动性考核评估、资产负债匹配评估、风险要素评估、资金运用效益评估等,分析保险资金、投资组合在不同市场、不同情景下的风险状况以及可能遭受的损失,为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的风险决策提供定性、定量风险分析报告,做到投资前的风险预警。

参考文献:

[1]王辉.财险公司资金运用浅析[J].新疆金融,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