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保险精细化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保险精细化管理范文1
引言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社会保险金制度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但是,自从2013年我国人大会议通过了社会保险基金的草案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险资金制度得到了飞速发展,并意味着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不仅是政府工作预算中的一部分,也是为社会保险的按时发放提供了重要的保证。由此可见,社会保险基金制度是否合理,不但关系到了政府的工作效率,更关系到了我国每一个参保公民的切身利益。
一、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含义
所谓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指得是国家以相关法律法规作为标准,对用行政手段筹集到的社会保障基金,进行支出安排的一种预算活动。它可以对社会保障基金数量的多少,以及该基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且客观的反映。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不仅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为社会保障提供了基础。我国政府在对社会保险基金进行预算的过程中,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为基本原则。并且对社会保险基金的预算进行有效管管理,可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进而为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缺乏必要的合理性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过于随意化,缺乏必要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政府在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进行制定的过程中,应该对本地区上半年的社会保险基金执行情况有所了解,并要对本地区的一些特殊经济因素,以及地域因素予以足够的考虑,不能盲目的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进行制定。另外,在编写的过程中还要对超出预案的情况进行考虑,并根据不同的超出范围,制定不同的预算标准。但是由于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一些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使得社会保障基金的收入和支出之间存在着不对等的情况,这也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的权威性和计划性。
(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美??政府为了提高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在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进行制定的过程中,参考了以宪法为主的20余部法律。日本政府在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进行制定的过程中,为了保证这项制度的有效实施,也制定了很多法律法规,其中有些法律还是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进行的专业性立法。但是,从我们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的立法工作还很不完善,现有的法律条文也是以“法律法规”以及“暂行条文”为主。不仅缺乏明确的相关法律,而且在立法的层次以及立法的权威性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不足。不仅如此,在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的相关法规中,有些规定和条文还存在着一定的冲突性,这给我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的执行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优化路径研究
(一)确保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的合理性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是社会主义保险事业和发展方向的重要保障。完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政府在对社会保险管理过程中的有序性、合理性和科学性。此外,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还可以使政府对该地区的财政财政管理制度进行全面化的了解,进而制定出适合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进行完善,也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为了确保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的合理性,政府在对进行相关预算时,不仅要根据以往的管理经验,还要积极听取相关经济管理专家的意见,并对这些意见进行讨论。对于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制定和实行过程中的一些不合理现象,要进行及时的改正。在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制定的过程中,政府还要勇于对一些错误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
(二)完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的相关法律建设
保险精细化管理范文2
随着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医疗保健水平要求的逐步提高,医院保险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是指医疗保险管理通过建立内部及外部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管理和运作自动化、智能化,从而达到共享信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善服务的目的。本文对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途径进行研究。
1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盲目追求快速到位
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是发展的趋势,但绝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地方在信息化建设中出现了在认识和操作上盲目追求快速到位的思想和做法,这是不可取的。由于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业务纷繁复杂,在数据方面,既包括参保人员的数据和参保企业的数据,又包括业务和财务的数据;在应用流程方面,既有横向并联又有纵向串联;同时系统和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不可能一蹴而就。
1.2认识和操作上的偏差
在实际工作中,各地区在对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和操作上存在偏差。有的地区是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各搞一套,规模小,功能少,并且互不兼容,重复投入造成了人、财、物的极大浪费;有的地方不讲求使用效益,从硬件到软件,从网络到数据,都与实际脱节,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瓶摆设;有的地区更新信息系统是弃陈推新,而不是改陈推新,将老系统的东西当作糟粕,全面覆盖,而不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样极容易造成数据的丢失和重复劳动。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
1.3信息管理人才缺乏
医疗保险信息化业务量的快速增长需要大量的信息管理人才,但在实际工作中,各级医疗保险机构缺乏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阻碍了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2探寻完善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2.1加强信息化建设规划
随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村合作医疗范围的扩大和全面推开,新的情况和问题将会更多,下一步统筹城乡医疗保险对信息化的要求将会更高。组织力量加大力度抓紧研究制定医疗保险信息化的长期发展规划,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任务。必须抓紧制定发展战略,探索经验,总结规律,为确保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奠定基础。整合城乡、地区各自设立的封闭的信息系统,应该与推进制度和管理的城乡一体化、推进市级统筹紧密结合,即信息化建设与体制机制建设结合;搞信息系统的纵向整合,不能忘了强基层,着眼建设从上到下、直通社区、靠近群众家门口的信息系统,着力打造便捷医保、高效医保;搞信息系统的横向整合,应该从方便经办、方便群众出发,信息系统的管理不可与经办管理服务相分离,等等。总之,信息化建设更应该走一条上下左右统筹兼顾、与制度建设和服务需求等协调一致的发展路子。
2.2加紧做好社区经办服务平台信息化建设
医疗保险参保对象社会化趋势明显,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个人参保模式已经形成,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社区就医人数逐年增加,社区经办服务平台已经成为医疗保险管理的前沿阵地。社区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建设平台应当加强硬件配置、软件开发,加快联网步伐,提升网络速度,提升工作人员能力。社区信息程度和水平的提升将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退休参保人员乃至城乡医疗保险统筹提供良好的服务和支持。
2.3加快医疗保险信息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加快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机构和人才体系,经考核选拔出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各级信息主管及管理人员。加强队伍建设,首先要保证有充足的办事人员,经办机构信息管理人员要相对固定,保持队伍稳定;其次是要有能力的办事人员,在优先考虑经验丰富的临床人员的同时,要继续加强对信息管理人员的培养。通过增加信息管理的继续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对信息管理人员除加强专业教育外,还要加强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及团队精神等素质教育。
保险精细化管理范文3
关键词: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
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覆盖全民,医保的范围越来越大,参保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医院的医保患者占据了更多的医院份额,医保付费占医疗机构收入的比例也逐步提高。医院与患者之间提供医疗服务和支付医疗费用由单纯的交换关系,变成了患者、医保机构、医院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新医保政策给医院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问题。
随着法制社会的健全,患者的维权观念和消费意识增强,他们不仅可以自主的选择医院,还对医保、医院的政策、费用享有知情权,询问权。同时医保管理部门对医院也提出了诸多要求,医院如何搞好医保工作且兼顾医患双方利益,做好精细化管理,这又将成为医院管理工作中的新课题。
一、实施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1、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满足了医保管理部门对医院的要求
在新医改政策下,医保管理机构对医院进行了更加严格的监控,以及对不合规的医疗行为加大了经济处罚力度,因此,医院必须进行精细化管理,解读医保政策,加强内控制度,完善医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使其符合医疗保险要求。
2、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是获得群众认可的重要措施
近年来随着医患问题的加剧,使群众认可,群众满意成为医院重要的核心要求。医保政策执行越到位,医保问题解释越详细,就越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认可。
3、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为医院持续化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在医保要求增加,群众需求增多的情况下,医院不但要获得社会效益,还要获得经济效益,医院收入增加,才能使职工满意,医院得到持续发展,因此医保精细化管理是医院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实施医院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1、完善医院医保构架,对医院医保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医院成立专门的医保部门,对医院日常的医保工作进行管理、监督。及时了解掌握医保政策、医保动态,预防发生不合规的医疗行为,为医院决策提供合理建议。临床科室由科主任负责,并设立医保监督员,形成可以层层落实的医保管理体系。
2、提供精细化服务,满意患者、服务患者
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水平,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加医保患者。提供各种便民设施,设立方便门诊、导医站、志愿者,主动服务患者、帮助患者。重视患者感受,设立投诉专线,并对出院医保患者进行回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营造良好的服务氛围。
3、细化制度规范,加强内控,提升医保内涵质量
建立、健全医保管理制度,规范医保行为,让医疗行为有章可循,坚持首诊负责制,严格执行医保审批制度,加强处方管理,将医保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中,促进医护人员参与医院医保管理意识,减少过度医疗,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
4、对外加强宣传,对内重点考核培训
医院有义务对患者宣传医保政策以及医院医保制度,要设立医保政策宣传栏,定期制作、发放印有医保制度、医院医保制度的宣传资料。以电话、网络、专人等多形式为患者对医保政策进行解读。根据医保要求和特点,对医院各科室进行医保培训,邀请专家来医院进行医保知识讲座,强化医护人员对医保政策的理解与实施,提升实际工作能力,定期对科室进行考核,加强奖惩措施,为临床贯彻、实施好医保政策奠定基础。
5、加快信息化建设,为医保精细化管理提高基础保障
充分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强网络建设,配置电脑查询系统、网络预约系统、自助缴费系统,方便患者,节约患者等候时间,也增强了医疗消费的透明度。利用现代化科技,每月对医保数据进行分析,对医疗费用、参保患者比例等数据进行全过程的监控,控制不合理费用的增长,确保医保资金的合理配置。
6、做好物价管理,确保费用的公开、透明
严格执行医保收费项目价格,掌握医保药品以及自费药品情况,正确与医保系统进行对照。执行自费项目签字制度,增加患者知情权,防止重复检查以及减少不合理费用的发生,提供每日费用清单,增加费用透明度。每月定期向社保中心报送结算材料,做到真实、完整、准确。
随着医保制度的不断完善、日益扩大,对医院的医保管理工作有着更高更细的要求,医院医保工作应该向着精细化,制度化不断加强、完善。让医院各部门协调配合起来,以医院的整体发展,和综合效益为核心,重视医保,学习医保,构筑和谐的医保医患关系,真正的获取医、患、保3方的共赢。(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财务部收费结算管理科)
通讯作者:罗嘉
参考文献:
[1] 李秀娟,王世英,连斌,恭剑飞.医院医疗保险管理
保险精细化管理范文4
【关键词】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
1、前言
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新的造价管理理念、新的管理文化,其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精细化管理以“精、准、细、严”为基本原则,将其应用于工程造价,能确保工程造价管理落到实处,全面提高业主的工程投资效益和施工企业的利润目标。当前,纵观部分建筑业的工程造价,其仍采用粗放型工程造价(成本)管理模式,这种管理致使工程造价管理中出现“造价一超再超、工期一拖再拖”的现象。为此,在市场经济的压力下,为了能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其根本出路就在于工程造价(成本)管理必须进入到全过程精细化新时代。在此,本文就工程造价的精细化管理进行简要阐述,以期能和同行们共勉。
2、在工程上下加强造价控制意识
要想加强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精细化管理,首要任务就是要在工程上下加强造价控制意识,上至经理层,下到各个施工班组,把降低工程造价变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同时还要建立各种激励措施,将施工各项成本与领导层和职工的切身利益相结合,奖惩严明,充分地调动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将降低造价作为自己的职责之一,逐渐形成全员参与的造价管理体系,达到企业与个人双赢的目的。
3、建筑工程造价的精细化管理
3.1限额设计的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限额设计是在限额设计的基础上,深化施工图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过程,首先由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共同对成本占比较高的项目指标进行分析及量化,由设计人员对量化指标进行逐项落实,并给予适当奖惩的一种造价控制方法。其核心是确定哪些指标可以作为限额设计主线,并决定项目最终造价。
一般,精细化限额设计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指标分析:在设计初始阶段,建筑施工企业应和设计单位就设计的核心指标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以确定限额设计的指标;(2)指标输出:在多方的分析后将确定好的限额设计指标下达给设计单位,并将具体的设计任务书和设计要求以合同的形式予以明确,并做好限额设计的交底,使设计单位能明确限额设计指标的责任;(3)指标核查: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施工企业应安排造价师配合专业设计人员进行各项指标的计算,然后由设计师向施工企业提交一份完整的指标计算、工程量计算及施工图预算文件,最后施工单位应组织造价师对各项指标进行复核;(4)在限额设计指标设计结束后,对于降低了限额设计指标的设计单位应予以一定的奖励,而对于超出限额设计指标的单位则给予一定的惩罚,以更好的强化设计师的造价意识,使限额设计的精细化管理目标落到实处。
3.2材料的精细化管理
1.材料采购的精细化管理
由于材料采购涉及材料供应商、业主单位、承包商以及分包商四方,物资流动比较复杂,如果采购流程没有优化,就有可能导致材料采购计划与施工进度计划不相符的现象。因此,优化整个建筑材料的采购流程,对于工程建设而言至关重要。首先,承包商应与业主单位建立信息沟通平台,定期及时报告工程施工进度以及材料需求计划,便于业主单位能准时向施工单位提供所需材料。其次,企业可通过招投标的方式与材料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减少供应与需求之间的中间环节,以减少订货周期,并可减少资金的占用成本。第三,企业内部须有详尽的材料采购计划,具体到各分部分项工程,确保材料能及时、准确的供应。第四,在材料或商品构件订货前,由承包人提供生产厂家的产品合格证书及试验报告,必要时企业内部人员还应对生产厂家的生产设备、工艺及产品的合格率进行现场调查了解,或由承包人提供样品进行实验,以确定是否购买。
2.材料供应和使用的精细化管理
材料供应的精细化管理,一般应做到:①建立严格的领发料制度,按施工进度所需的材料实物消耗量领发料,并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同时领料时要求领用人签字确认。②建立健全出入库台帐,保证材料消耗信息准确,从而确保施工中实际材料成本能核算准确。③项目部和施工单位要定期对大宗材料进行盘点核销,计算当期材料的损耗率,将实耗数与预算数进行差异分析,找出原因,提出解决措施,为成本分析提供充分可靠的资料。④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对施工材料分类别妥善储存,避免因人为因素或天气因素而造成材料浪费。
3.3施工设备的精细化管理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设设备的整体使用寿命对于建筑施工的精细化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施工过程中,要求所采购或租赁的施工设备能满足建筑施工的需要,对不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增加施工机械,暂停使用不合格的机械。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制定和落实机械设备使用计划、维修制度、操作手册,对建筑施工设备进行不定期的检查、监督和维修,减少由于设备损坏而形成的设备维修费用,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性能。
3.4施工合同精细化管理
由于建筑企业所实行的总包、分包、内部承包等生产经营活动均与所签订的合同有关,如果合同管理中不注重经济效益、合同条款不严谨等,均有可能使承包方不能如期履约,或是出现造价增加等现象。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注重对施工合同进行精细化管理。即:(1)建立完善系统的精细化合同管理保证体系,在整个合同签订和执行的过程中,对其中涉及双方义务、权利、价款和索赔条款等方面都要清楚了解。对于需对分包的合同详细规定分包的工程量及材料等,在数量及价格上严格控制,对分包工程的质量指标、工期必须详细写明等。可以说,对于工程中涉及到合同相关的内容均以书面形式进行事件记录保存,确保各工程活动均有根有据的高效实施进行。(2)推行权责利项目合同管理模式,明确项目合同管理各部门和工作人员的“权”“责”“利”关系,贯彻执行“谁控制、谁负责、谁承担、谁受益”的合同管理责任分解责任制和“收益和成本挂钩、分配和上缴挂钩”的合同管理动态监控机制,实现合同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多层次动态监督管理。(3)高度重视和提倡合同公证管理,以确保合同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高效优质的执行。(4)注重合同风险的规避与转移。由于工程施工会因为很多不可抗力的因素而导致工程发生变更,一旦发生工程变更,则很有可能出现索赔事件,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应注意做好变更的签认手续,并收集索赔的相关资料,同时为了能有效转移合同风险,建筑企业应采取与社会保险机构签订保险合同等精细化管理措施,有效化解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5)加强项目施工分包合同管理,认真划清分包合同界面,明确合同双方各自权利和义务,做到合同条文的精细化划分。
3.5人工成本的精细化管理
建筑施工中,劳动力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施工的主体;同时人工成本的支出也是资金支出的一大方面,因此要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造价,做好人工成本的精细化管理也是一个重要内容。由于人工成本的支出和工人的具体劳动量挂钩,因此人工成本的制定要根据市场的用人行情进行工资的制定,同时要具体结合施工项目以及施工的任务和工作特点,使成本资金真正发挥应有的效能。在具体的造价管理时,要精确合理计算项目用工人数,即先计算整个项目的工程量,再将工程量的计算细化到各个分部分项工程,然后将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量乘以相应的时间定额即可得出劳动量。例如,劳动力数量与生产周期的乘积、机械台班数与生产周期的乘积,由此可以得到各个分部分项工程具体的劳动量,从而得出用工人数和机械设备的使用量。另外,为了能最大限度的节省人工成本费,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劳动管理,即包括:绘制工程进度图,明确用工数;采用不同用工模式,实现弹性工作制。只有根据工程进度来弹性安排人工,方能在一定程度下降低工程造价。
3.6施工进度的精细化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在施工前,应根据合同签订的相关内容,制定相应的的施工进度计划,年、季、月度的施工进度计划和短期的施工作业计划,并经工程项目经理审核后,向管理部门及施工人员进行通报,以保证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和工程项目的良好执行。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应定期开展进度的协调和调整的总结会,以期能在施工进度范围内对进度进行调整和修改。另外,当今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引进工程建设中,要实行施工进度的精细化管理,还可在工程中引进网络计划以及计算机工程等相应的信息技术,以实现工程项目进度的综合管理和动态控制,使实际的施工严格按照工程项目的计划进行。
3.7工程竣工结算的精细化管理
在工程造价控制中,项目竣工进行的各项结算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一般,工程竣工结算是由两个方面构成,一个方面是和甲方进行的竣工结算,另一方面是和对分包工程单位进行的竣工结算。首先,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天气、地质等多方面不可抗力的因素,工程会不可避免的发生变更,由此就可能会增加造价,因此当工程变更发生后,施工单位要依据合同的相关规定,第一时间和工程监理办理相关手续,并与甲方协调好,让甲方相关负责人进行有法律效力的签章,以获得竣工结算的合理凭证。其次,在工程完工后,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应对租用的设备、购买的材料、人工费及工程施工的各项费用做好结算工作,同时要认真做好工程质量的验收,尤其是隐蔽性分项工程的验收,以确保工程质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施工项目中进行造价精细化管理,可很好地降低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资源损耗和时间损耗,达到降低造价的目的。在本文中,只是从7小点来分析探讨了在降低造价方面的精细化管理,但在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中,远不只这些,还有很多方面可以采用精细化管理理念进行造价控制,也有待于更多的造价人员进行精心的探讨和予以实施。
参考文献:
[1]许利波.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精细化管理探析[J].山西建筑,2011(35).
[2]黄景业,,彭发运.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07).
保险精细化管理范文5
交通运输业面临不断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挑战,为了提升交通运输业的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要充分了解交通运输企业当前的财务管理现状,面对客流量、运营成本不断变化的现状,交通运输企业要应对精细化财务管理难度加大的风险,提升自身的利润和偿债能力,实现最佳的财务管理效果。
1精细化财务管理在交通运输企业中的意义
在我国的财务管理模式发展进程中,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模式转变历经较长的时间,交通运输企业在自身的发展进程中尝试汲取和吸收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思想和理念,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它以细致的财务核算、精准的数据为依据和前提,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完善的管理制度,实现对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的深度拓展,实现了自身更为宽泛的发展空间。就整体而言,交通运输企业的精细化财务管理可以较好地修正企业中存在的财务管理缺陷,与新型、先进的精细化财务管理思想相接轨,形成全员积极主动参与、绩效考核激励的氛围和环境,极大地促进了交通运输企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更好地与交通运输企业的发展目标相契合,有利于交通运输企业自身的创新发展和延伸。
2交通运输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实践中的缺陷分析
21投融资方面的科学性不足
在交通运输企业成立之初,大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以增添自身的设备装置,而与此相反的是,运输货源与客源却不够稳定或规模较小,这就使交通运输企业的实收资本较少,与前期大量的资本投入不相匹配,形成财务意义上的负债经营状态,这就显现出交通运输企业在投融资方面存在的缺陷。另外,部分交通运输企业在资金尚未完全到位的情况下即仓促运作,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尤其在银行融资方面的使用调配存在风险,这就使交通运输企业的投融资的科学性不足,难以实现自身的精细化财务管理。
22财务监督和控制方面存在缺陷
交通运输企业在自身的财务管理和控制方面尚存在缺陷,缺乏整体的考虑和统筹规划,在财务工作人员的精细化管理欠缺的状况下,交通运输企业的财务监督和控制规范性不足,没有依照规定对交通运输企业的车辆维修、使用费用、财务风险等进行管理,缺乏与市场相契合的精细化财务管理理念,无法实现与市场相适应的财务监督和控制,降低了交通运输企业的财务管理效果和价值。
23市场经营存在不足
一些交通运输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对自身的财务结构缺乏优化合理的配置,片面追求高额利润,这就降低了自身偿还债务的能力,并且在交通运输企业自身的市场经营之中,对于宏观政策的变化调整、外部市场竞争环境、交通安全等方面无法预测和掌控,这些不确定性因素都对交通运输企业的财务管理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当外部不可控的因素出现变化时,交通运输企业会难以应对,产生大量的不良债务、呆账、坏账等,这种市场经营整体水平的欠佳状态,不利于实现交通运输企业的精细化财务管理。
3精细化财务管理在交通运输企业的提升路径
31实现对交通运输企业财务投融资的科学化管理
在将精细化财务管理理念融入到交通运输企业的过程中,要确保运营资金的周转稳定、良好、可控,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交通运输份额的扩充,开辟全新的交通运输路线。为了确保交通运输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科学化,要做好投资和融资阶段的可行性调研,全面分析资金投入使用的渠道、方法和效益,实现投融资的效益最大化。尤其要全面、审慎地分析交通运输拓展项目对财务的影响,要在做大做强的过程中,做好精细化的财务管理预设工作,对可能影响财务精细化管理的要素加以全面的分析,核定财务成果与预期收益之间的差额,减少项目拓展对财务带来的冲击性影响。
同时,还要对交通运输企业外在的市场经济环境加以全面统筹的考虑,将内外部财务状况进行科学的管理,对于企业利润的分配要科学合理地分析企业的应收账款情况,?s短应收账款的账期,避免出现呆账、坏账的不良现象。另外,为了确保交通运输企业融资的科学性,要结合企业资金使用期限及预期现金流量的具体情况,实现对借款的期限限制,从而使交通运输企业的投资结构更为科学合理,更好地对企业的项目拓展进行科学的评价和验证。
交通运输企业的财务精细化管理还要保持科学合理的融资结构,以确保财务运行的稳定状况,达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在交通运输企业的融资过程中,要对市场上的各种证券、股票、银行贷款等金融产品,进行全面而可靠的评估,比较不同融资渠道的优劣,选取适宜于交通运输企业的资金筹措方式,使企业筹措资金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还要对交通运输企业的经营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将其与精细化财务管理评估和收益评估相结合,达到优化企业财务资本结构的目的,为交通运输企业的宏观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为交通运输企业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条件。
对于交通运输企业的资金分配,要使企业股东的正常收益和分红获得保障,而且还要预留企业的生产发展资金,作为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资金储备,更好地优化交通运输企业的财务结构,提高精细化财务管理水平。并将资金使用与保险购买方式相结合,有效分散企业的资金运营风险,做好对资金使用与管理的风险控制,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未雨绸缪。
32完善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体制
(1)完善企业财务管理责任制度。在交通运输企业的精细化财务管理过程中,要完善财务管理责任制度,将资金运作的每一个环节和流程都纳入到制度体系之中,使之成为资金流动的依据,可以在责任落实到人的前提下,确保对财务资金管理的跟踪和监督,避免重大财务事故的发生。
(2)完善企业财务预警制度。交通运输企业的财务预警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它应当独立存在并运行,避免受到行政组织的干预和权力控制。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要定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审查和监督,对于精细化财务管理缺失较小的部分,给予及时的预警、排除和化解;对于精细化财务管理较为严重的隐患,要追究到底、重点研究,并制订及时、针对性强的解决方案,将财务风险降至最低。
33整体优化企业市场化经营水平
为了提升交通运输企业的市场化经营水平,要优化企业的财务控制状况,实现对内部审计的强化监督,使企业的财务工作规范化和独立化,避免企业决策制定方面的失误。
同时,还要优化企业的市场经营状态,提升资金运营效率,要提升交通运输企业在市场上的口碑和形象,在社会支持的氛围之下,进行自我定位,实现资金的最优配置,增大销售额度。
保险精细化管理范文6
关键词:车辆;信息系统;精细化;成本管理
一、粗放的车辆成本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各车辆使用部门自行对车辆的油料及修理费进行管理,没有实行有效考核,缺乏激励机制。
(2)由于车辆成本管理较粗放,产生公车私用、车辆随意停放、维护保养责任不到位现象,导致成本增加和资源的浪费。
(3)少数驾驶员在工作中对车辆的主动保管维护积极性不高,容易留下安全隐患。
二、利用信息系统实施精细化车辆成本管理的措施
(一)精细化成本管理的定义
精细化成本管理是指成本管理人员运用专门的方法,分类别、分部门、分环节归集所发生的相关成本,提供准确、详细、带有明细结构的成本信息,已达到成本控制精细化的目的。要想实现精细化成本管理,必须借助与现代信息管理系统,对构成成本信息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识别、归集、反映。将精细化成本管理应用到车辆成本管理领域,是为了通过提高车辆成本管理水平,从而推动企业其他辅助生产成本管理,促进公司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实施精细化车辆成本管理的主要措施
(1)开发车辆管理信息系统。
车辆信息化管理是车辆管理工作精细化的要求。开发车辆管理信息系统应建立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开发适用于本企业的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驾驶人员档案、车辆档案、车辆运行、加油、维修、费用等模块,规范车辆运行管理、维修管理、油料管理、车辆公里数、车辆事故、车辆费用和驾驶人员变动等日常管理工作。
(2)建立科学严密的制度保证体系。有了车辆管理信息系统,还要有配套的管理制度。制定车辆管理制度,一是要求进一步强化车辆的基础工作,在完善文字基础台账的情况下,建立起本单位的车辆运行、车辆事故、车辆维修、车辆费用、车辆年检、车辆公里数、车辆保险以及专兼职驾驶员基本情况、驾照年审、驾驶员违章等信息化的基础台账。二是针对车辆运行管理、车辆维修管理、车辆油料管理、车辆公司数管理、车辆事故管理、车辆费用管理和驾驶人员管理等常态工作做出明确的规定。通过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使车辆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有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3)加强应用培训,提高使用质量。车辆管理系统需要车辆使用单位驾驶员和管理人员的认可并需要掌握应用。为提高驾驶员档案、车辆运行的科学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车辆维修、油料以及车辆运行的基础管理工作,逐步实现车辆运行在线监督,企业应定期组织驾驶员和车辆管理人员进行车辆信息管理系统培训和有针对性的消缺培训,使大家既了解软件模块的管理功能,又掌握实际使用的技巧,为进一步提高驾驶人员档案、车辆档案与车辆的运行管理水平打下基础。
(4)加大实施过程的管控。为切实做好车辆成本管控,企业车管部门应每月对车辆运行、维修、油料管理、车辆公里数、车辆事故、车辆费用等日常管理工作检查一次,实行月度、季度考核。具体管控措施如下:
一是合理下达车辆成本计划。企业可以根据上年度各车辆成本的报表,认真核实和分析各车辆单位成本的使用情况,核定单车计划成本,制定年度车辆成本预算,严格按照核定的车辆与单车计划成本费用下达预算。
二是实行车辆油料一卡制,即由车辆管理部门统一办理油料采购,集中登记每辆车的加油情况,确认登记日期、加油量、里程表指数等数据。加强油料管控过程。
三是各车辆使用单位建立单车技术档案,对日常维修、保养的费用清晰记录,对成本管控过程明细化,以提高修理费用的透明度。
四是每月对照派车单审核过路过桥费,加强审核的闭环。
五是成立技术鉴定小组,对车辆大修、车辆部分大件和轮胎的更换科学诊断,加强大修成本费用使用过程管控和监督。
六是加强对各车辆的车辆成本进行考核。企业应按月、按季对各车辆的车辆参数报表,进行审核和分析,并对单车成本执行情况进行评定,纳入对各车辆使用单位的年终绩效考核。
三、利用信息系统实施精细化车辆成本管理取得的效益
(一)经济效益
降低单车成本油耗,节约修理成本,加强车辆的合理调配,提高车辆使用率。遵照勤俭节约的经营理念,积极从车辆成本等可控成本各构成要素中寻找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分别加强管控,完成了可控成本降低的目标。
(二)管理效益
(1)规章制度执行力得到了提高。年度单车成本数据的下达,明确了车辆使用部门对车辆成本控制的目标,细化了管理的具体措施,提高了制度的针对性,逐步提高精细化车辆成本管理水平。
(2)对推进全面成本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可执行的参考价值。车辆成本是公司生产成本的一个元素,车辆成本管理精细化的成功经验将给企业全面推行成本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参考,企业通过组织力量进行深入调查研究、逐一分析,分别提出单项精细化成本管理方案,在得出充分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适时推出各项精细化成本管理。
(三)社会效益
我国是石油消费大国,每年消耗的汽油中交通运输消耗占50%以上,在原油消费中约有50%靠国外进口,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大国。尤其是在当今能源进一步紧张的高油价时代,节约单车油料成本不仅为我们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大力提倡节约能源、努力建设节能型社会的宏观背景下,提高节油意识和节油效率,充分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在车辆管理中,如何完善公司内部油料、车辆维修费等的考核办法和各类车型考核标准,不断提高驾驶员驾驶车辆的节油技巧,汽车保养的良好习惯,从思想上、方法上做好节约油耗、养护车辆工作,切实有效地降低企业的车辆运营成本,是公司需要持续研究挖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