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劳动教育的课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劳动教育的课题范文1
檀传宝:劳动教育对于今天的中国非常重要,它的重要性大体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去考虑。
第一,从社会问题的角度考虑。你会发现如今在中国,很多社会的病态都与劳动教育开展的成效不高有密切关联。比如,一些人为富不仁,一些人一心想赚快钱,还有很多人喜欢炫富,等等……这些社会乱象背后的逻辑,其实都是不劳而获或是少劳多得。或者,我们从特定角度看,很多社会病态都可以归因于与劳动有关的价值观的偏差,需要通过在全社会确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去克服。
第二,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正如你在问题中所说的,现在咱们国家的GDP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很快将会成为第一。我们的人均GDP也已超过7,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可以说整个社会包括我们的教育都处于一个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那么,当我们告别了以体力劳动为主导的旧时代之后,有一些课题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比如,随着社会越来越发达,脑力劳动的比重会不断增加,但最基本的体力劳动的成分依然存在。那么,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应该怎样去定义劳动教育所说的“劳动”呢?究竟怎样的社会安排才更有利于让人们在诙中获得尊严、拥有劳动的光荣?应当怎样让青少年乃至整个社会看到体力劳动、脑力劳动的价值与意义?直面、回应这些课题,在这个时代已经非常迫切、重要。从更积极的角度看,一个能够拥有劳动意义感的劳动者可以更愉快地生活在这个世界。让全体国民特别是少年儿童认识到劳动的意义,从而愉快地劳作在共和国的大地上,这对于新时代中国人生存质量的提升更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从教育本身的角度考虑。我们强调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一方面,根据马克思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念和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社会主义教育本来就特别重视劳动教育;另一方面,一个最根本的理由,社会主义运动说到底是为劳苦大众主张权利的,是以承认劳动和劳动者的价值为非常重要的价值原则、教育原则的。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原则,让劳动者克服劳动异化状态,摆脱剥削压迫、过有尊严的生活,这本来就是整个社会主义运动最为根本的一个诉求。从价值体系上讲,无论是十月革命后的苏联还是今天的中国,崇尚劳动价值、追求劳动创造、尊重劳动创造的主体――劳动人民,都一直是最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在教育体系中,这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教育明显区别于资本主义教育形态的标志性特征之一。所以,如果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办真正的社会主义教育,按照讲的“不忘初心”,劳动教育就应该引起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劳动教育的内涵可以说是十分广泛的,内容也很丰富,包括了劳动技术、社会公益劳动、家务劳动等等。在您看来,当前我国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主要应该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檀传宝:你提到的这些都是劳动教育的具体形态,但是形态的划分标准不一样,比如说以场域划分的话,就包括家务劳动、学校劳动活动、社会公益劳动等等。我更多的是想谈另外一个标准,我觉得无论是在学校、社会还是家庭中,劳动教育的内容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外显的部分,比如说在劳动过程中学一些劳动技能、产出一定的劳动产品等等;另一方面,我认为之所以要开展劳动教育,在外显的部分里面隐含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的培养。劳动教育固然要学劳动技术,应该有劳动产品的产出,但是对于学生发展来讲,最根本的目标不是要生产多少产品,而是确立劳动价值观。在的价值理论里,非常崇尚和强调的一些原则,比如说历史唯物主义学说所强调的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创造历史;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强调劳动是一切价值的基础,以及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分配原则;教育理论强调体力、脑力的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原则,等等。开展这些劳动价值观的教育对于孩子的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就是说:劳动教育要特别注意让孩子通过参与劳动实践,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学会珍惜劳动果实,尊敬劳动人民。我认为当前我国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最根本的出发点应该是这个。
:您认为劳动教育最根本的是进行劳动价值观的教育,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呢?
檀传宝:真正要把劳动价值观、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建立起来,当然是要靠学校来进行相关的教育。但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我觉得还有非常关键的一点是社会风气和家长的观念要有所改变。如果社会本身风气就不好,比如我们在网上经常看到“富二代”炫耀其不劳而获的生活,居然还有很多人羡慕不已,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想要有效开展劳动价值观教育,肯定会遇到重重阻力。另外,很多家长在心底其实并不认为劳动观念是重要的,认为只要学习好,孩子在家里就可以什么都不干。在这种情况下,谈怎么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就会很困难,因为在家庭生活中根本没有加强劳动教育的土壤。
对学校教育来讲,我觉得有两点很重要。第一,劳动教育本身要在学校的活动课程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第二,在整个学校文化中确立崇尚劳动的价值观应该成为当前学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如果学校文化里本身就存在大量不尊重劳动的现象,那就算是学校有劳动课,作用也会很有限,因为在日常生活里学生根本体会不到劳动的意义与价值。所以,我认为社会氛围的改变,包括学校文化环境的改变,在孩子成长的环境中形成一种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风气,比开设多少劳动课程更为重要。
:当前在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被弱化、被边缘化也是不争的事实,甚至还有老师将劳动作为惩罚学生的一种手段。您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改变劳动教育被边缘化、被异化的现状呢?
檀传宝:目前可以说劳动教育的异化和边缘化非常厉害。我认为主要有三种表现:
第一,把劳动看成是一种惩罚,比如迟到了罚做一周的值日等等。劳动本身是非常美好的一件事,但是当劳动和惩罚等负面心理体验建立联系的时候,就是反劳动教育而不是劳动教育。这是劳动教育的第一种异化。
第二,把劳动教育异化为学习一种技能。设想一下学生花很长时间只是学会怎么剪纸,若这一学习经历对他的课业成绩、身心健康没有太大作用,这样的劳动教育肯定会被边缘化。通过劳动生产和实践的确应该、也有可能学到某种技能,但是劳动如果仅限于技能的学习,而有些技能高考又不需要,这样的劳动教育怎么可能不被边缘化呢?
第三,把劳动教育异化为一种娱乐,比如一些毕业班学生平时学习很辛苦,所以学校会组织他们去参观一下工厂、农村,当作生活的调剂,这就更没有意义了。现在很多学校每年都会有一些劳动安排,认为这就是带着学生开展劳动教育了。其实所谓的“劳动安排”,基本就是一学期甚至一学年用一天或半天时间带学生“活动”一下,而这就同时意味着平时学生都不会做这些“劳动”的“活动”……这样的劳动教育,效果当然会极其有限。我们可以看到,上述这三种思维或异化、或窄化了劳动教育的功能。
这就回到了刚才的问题,劳动教育在学校里边缘化,甚至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劳动教育,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大家对劳动所蕴含着的最重要的教育价值没有清醒的认识。劳动教育其实有时候只是要还原某些人生的常识。例如,如果所有人都不种庄稼,面包从哪里来呢?这是常识,但问题是现在很多人会忘记,一心想着不劳而获,不愿意通过辛勤劳动去创造价值。其实,劳动教育也可以有使人愉悦的功能。但劳动教育真正的愉悦,应该是对劳动过程、劳动果实的欣赏带来的那种精神性愉悦。在帕夫雷什中学,曾经有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叫面包节。孩子们种的头一茬麦子收获以后,磨成面粉做成面包,苏霍姆林斯基会让孩子们请自己的家长来品尝。这个时候孩子们的愉快真正是劳动的喜悦――由他们亲手种植的小麦做成面包的那种芬芳,是劳动的芬芳,能够鼓励孩子以后再去进行新的劳动,而不是肤浅的认为,劳动就是我学习累了、去放松一下,那不是真正的劳动的愉悦。
:虽然一直以来学校都有开展劳动教育,比如开设劳技课、组织劳动实践活动等,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面对这种情况,您认为中小学的劳动教育究竟应该如何开展,才能够真正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呢?
檀传宝:学校劳动教育的效果不好,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教育工作者对劳动教育的本质不清楚。教师可能模糊地知道劳动教育很有必要,然后就M织学生开展几个相关的活动,但可能还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实际上劳动与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方方面面都有关系。以劳技课举例来说,如果认真去安排的话,可以大大促进孩子各科学习的内在动机。教师要让劳技课变成孩子日常学习生活的一个综合应用的领域,思考孩子在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等这些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有哪些在劳技课可以用得上?这样就既有劳动教育,也强化了孩子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内在关联。劳技课的设计应该是这样的思路,而不是只学一个剪纸或者陶艺就叫劳技课了。因此,我是主张劳技课更多的应该是校本的,学校根据孩子每个阶段的学习情况,思考哪些知识可以应用,再去设计劳技课,才是正确的思路。
学校开展劳动教育,专门的活动和课程肯定是必要的,但是不能仅仅通过这一种渠道去实现劳动教育所有的任务。如果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真正意识到劳动教育的意义,就会明白并不一定非要花很多专门的时间去完成某一个专门的活动,道德与法治、历史课、语文课、班团活动、师生交往中,都可以渗透劳动教育的理念。
除了开展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和活动,在这里我还想强调两件事。
第一,教师的教育观念要跟上去。比如现在很多老师本身已经没有劳动光荣的观念了,甚至有些老师特别羡慕那些不劳而获、挣快钱的生活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够指望他对孩子有正面的劳动价值观的引导呢?所以,教师一定要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观,这对劳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相关课程的建设要跟上去。比如说历史课,过去的历史教育特别强调劳动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那现在我们是不是也要考虑到这一点?如果历史课就只讲帝王将相,而劳动者在历史中的意义完全被人忘记,那肯定是不对的。无论是历史或其他课程,都要注重挖掘劳动教育的素材。
这两点非常关键,因为如果教师本身没有确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或者劳动教育的价值观不能渗透到学科教学里,只是偶尔带学生去专门劳动一下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是那样,可能劳动课甚至都带有反劳动的性质了――因为大家体验到的只是劳作的辛苦,却感受不到其中的价值,孩子们就更不愿意劳动了。所以归根结底,整个教育系统要确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各科教学都应该配合,再加上专门劳动教育的课程安排,才是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有效路径。
:您谈到教师对劳动教育的正确认识十分关键,那究竟如何才能够让广大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的价值和重要性,进而实践您刚才所说的劳动教育的有效路径呢?从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角度,您又有哪些建议?
檀传宝:要让教育工作者对劳动教育的价值有正确的认识,我觉得应该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劳动教育要从保障社会主义教育性质这个角度去看。所有中国的教育工作者都要清楚地意识到,劳动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是保证社会主义教育性质的非常重要的方面。
第二,劳动教育要从孩子的健康人格成长这个角度来讲。如果孩子从小就抱有不劳而获的想法,他将来必定会非常自私,那样是不会真正幸福的。如果一个人一生都没有体会到劳动的意义,人生将是非常悲哀的。而引导孩子过有创造性的、充实的人生,能够拥有健康的精神人格,是不能离开劳动教育的,教师也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
第三,劳动教育要从社会改造的角度去重视。正如我刚才说的,现在有那么多社会病态其实是因为人们看待劳动的观念出了问题。要保障社会的良性发展,有良知、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就应该责无旁贷、高度重视劳动教育。
对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我也有两个建议。一方面,现在很多老师,尤其年轻老师,并不清楚究竟什么是劳动价值观,这就好比数学老师不知道数学,那你怎么教?所以广大教师需要去了解什么是劳动价值观,了解劳动价值观的内容和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当教师明白了劳动教育的价值,具体要去实施的时候,要考虑有创造性地去推进劳动教育,不能把劳动课又变成另外增加的“课业负担”,而是要思考如何把劳动教育和其他科目的学习联系起来,形成综合学习的课程形态,让劳动教育成为激发孩子学习动机、巩固学习成果的重要渠道。这种创造性不是异想天开,要与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的提升联系在一起才能够更好实现。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通力协作,但如今很多家长不重视培养孩子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习惯,“家里的活儿不用孩子做,只要好好学习就行”是很多家长仍然持有的观念。您认为应该如何改善这种局面?
檀传宝:首先还是要明确,劳动价值观教育是劳动教育的精神内核,这是一个大前提。具体到家长要做哪些改变?我认为有两点。
第一,不要把学习跟劳动看成是对立的。在我看来,其实学习也是一种劳动。家长完全可以通过鼓励孩子学习,来帮助孩子确立付出努力才能够有所收获这样的“劳动”观念。正如大人要通过劳动去创造世界,儿童要通过学习去获得成长,我们完全可以把劳动和学习建立内在联系,而不是将勤奋学习看成跟劳动没有关系的一个活动。在某种意义上,孩子如果认真学习,也可以视之为勤劳的一种表现,也是值得鼓励的。
第二,家长不能把劳动,尤其是体力劳动,看成是与儿童生活没有关系的。你所说的很多家长在家里不让孩子劳动,一方面是家长没有意识到劳动的教育意义,另外一方面是在这个少子化时代,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许多家长不舍得让孩子去做家务。那么这个时候家长就需要问自己,到底什么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如果爱自己的孩子却不考虑教育意义的话,有可能就只是一N溺爱,反而会害了孩子。所以我觉得让孩子适度地参加有意义的家务劳动,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培育儿童的责任感、主人翁意识等等。他如果什么事都不做,那怎么学习做主人呢?这就需要家长在教育观念上进行变革。一旦家长的教育观念改变了,就会自觉去考虑哪些劳动方式对孩子是合适的。我觉得安排力所能及的劳动、把学习跟劳动联系起来,是一个最为可行的选择。
:还有另一种情况,有一部分家长已经能够意识到劳动对孩子的重要性,也会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但他们是采取以劳动换取奖励的方式来鼓励孩子做家务,请问您是怎么看待这种教育方式的?
劳动教育的课题范文2
一学期劳动教育工作总结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每个学生总是希望自己成功,总是能得到老师的赞赏。
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了美.生产劳动是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础.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是小学各科中的基础学科,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小学劳动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 , 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既动脑又动手 , 手脑并用.这种教学实践活动,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最佳机会.创造性劳动教学终极目标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增强创新意识,投身创造实践,探索创造途径,养成创新习惯.
我根据实作要求作示范,事先准备好作品给同学作示范,让学生仿效。示范必须严格规范,重点、难点要分步有节地进行,也可以边讲边示范,讲和示范结合,语言尽量精炼。有时选用合乎要求的学生作品作为示范样品,用学生的东西教育学生,容易引起学生的亲切感,乐于沟通和易于理解,对于提高学生技术水平很有好处。
学生在学习劳动技能的时候并不是很有兴趣,尤其当教材中出现一些易于有性别差异的知识的时候,男生或者女生就会出现烦躁的情况。觉得自己不适合学这项技能。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尽力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达到成功和从知识的获益中得到满足,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劳动教学过程中总是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促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例如,在劳动课上,不管学生最后的作品做的怎样,教师总是能肯定学生的作品,总是能肯定学生为作品付出的一切劳动。教师还应当众表扬一些成绩平平的学生,他将终生受益。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基说过:求知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快乐,及时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源头,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劳动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一样,都担负看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发展能力的任务。但它有独持的要求,
就是学生必须学习有关的生活和生产劳动的知识、技术原理和在智力、能力诸方面培养学生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总结一学期的工作,我坚信,只要劳技教师意识到学生具有创造潜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坚持教、学、做合一,积极创造条件,劳动课教学将使无数学生创造力迸发出艳丽的火花,而且常开不败。
一学期劳动教育工作总结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早一夕就能形成的 在学校的的教学教育过程中,根据一年级的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好劳动课的实践活动,是我做班主任在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根据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我继续重抓、强化孩子们的习惯养成教育,并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要求更严。
具体做法与上学相同,但要求一定是更高,目的是希望在一年级就会有个好习惯的养成。
首先让孩子们懂得为何要劳动?其次是充分创造劳动的机会。 养成教育活动分四个步骤:
一、先考察--想
经过了一学期的锻炼。现在的我会做什么?老师把班级要做的事都罗列出来公示并讲解甚至示范怎样做,如:1、班级卫生扫教室要求每天都有8人打扫;2、保洁区每天都要由2人捡垃圾;3、教室走廊每天要有2人维持纪律和卫生;4、教室公共设施每天要专人负责(擦黑板、整理讲台、关风扇、关灯、捡地面垃圾、关门、倒垃圾)
二、申请
向班上卫生班长申请我要做什么?要求力所能及,找准自己的位置。
三、承担责任
开始上岗,严格按卫生班长指定的要求完成,不会做的时候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求帮助或支援。
四、设施奖励制度
凡事为班级做贡献的同学都可得到红花奖励,每周还评选一次奉献奖,当然会有更大的奖品----红旗一面。
劳动教育的课题范文3
在严重的孤独冷漠症中,许多学生像失去了免疫能力一样,稀里糊涂地上贼船、破罐破摔。“九龙一凤”、“金刚”之类的青少年犯罪团伙由此生焉。
据国家公安部统计,中小学生犯罪率已达青少年犯罪的72%,这是一个多么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
其次,帮助学生克服厌学症,这是实施“爱己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济宁市教委去年下半年的调查结果是中小学患有厌学症的学生比率高达47%,即有近一半的学生讨厌学校、讨厌上学、讨厌作业、讨厌老师。厌学症的原因种种,虽不外乎社会影响、家庭影响及同学间的互相传染,但作为学校,我们完全有责任加大力度帮助学生克服这种“病症”。学生连学习都不爱,这可算是最大的“不爱己”!
第三是进行劳动教育。有资料显示,很多国家注意给小学生安排一定的劳动时间,美国为平均1.2小时,韩国为0.7小时,法国为0.6小时,而中国只有0.2小时,即每天才让孩子“劳动”12分钟,而且城市的许多父母甚至连1分钟的劳动时间都没给孩子安排。我们要记住:劳动教育就是劳动品质的教育,而且是关系到公民将来生活水平及幸福的教育。应该认识到:无忧无虑、一帆风顺的童年环境是使一个好端端的孩子变成懒汉的最合适的土壤。所以我认为,劳动教育是使学生热爱劳动,体会劳动的艰辛,从而珍惜青春、珍惜学习机会也珍惜自己的很有效的“爱己教育”。据美国最优秀的教师说:“最好的学生都做家务!”
第四是思想政治课绝对不能放松。鉴于青少年犯罪呈较大幅度增长的趋势,教师有义务采取适当的方式向学生灌输法制观念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前几方面好理解,而现在着重提一笔的是,能否以适当的方式向青年学生传授高尚的爱情观,这是新时期教育所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新的难题。据《文汇报》的资料显示:全国性犯罪的最低年龄是14岁,最小的性病患者年龄只有17岁!
劳动教育的课题范文4
关键词:曦园 素质教育 研究性学习 社会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重大变革,它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育职能的变化和学科课程之间的整合,使教育教学从片面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提高向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转变,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为了落实新课程的精神,注重本土性,就地取材,我校结合校情,以打造劳动实践基地――“曦园”为平台,积极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地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当代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的“以劳动实践基地为平台,全面实施综合活动新课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新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将结合活动开展的情况、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谈一些肤浅的看法和体会,以供商榷。
一、立足校本,创建“曦园”,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搭建舞台
为了更好地开展社会实践和研究性学习,2007年秋,学校将校园东部通道外一块闲置的空地占地约10亩开辟成集劳动与研究性学习于一体的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取名为“曦园”。
曦园被划分为六十畦,高一各班把它作为社会实践的班级劳动基地,其余由高一、高二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课题之用。两年来,曦园经细致规划,合理布局,整个园地池圃错落,阡陌纵横,园畦规整,果木扶蔬,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2009年初,又开辟了“共青园”,使广大青年教师也积极地投入到农业种植的队伍中来,以身示范,在脑力劳动之余从另一个方面起到育人的效果。
曦园的建成不仅使闲置的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升了校园的整体美观,同时也填补了本校学生劳动教育、社会实践以及课题研究的无实践基地的空白,较大程度地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
二、依托“曦园”,注重过程,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提供熔炉
学校除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对学生施加影响之外,还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体验中寻求学习的动力,使学生学习渠道多样化,学习方式生活化、情趣化,从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我们利用基地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劳动教育活动。
(一)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学校根据园地的特点与学科的联系,由学校生物教研组为龙头,成立了课题研发小组,编写了劳动教程《曦园飘香》,通过结合遗传、生物的新陈代谢等等知识与环境的关系开展宣传教育。基于此,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曦园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由于课题切合实际,符合学生本人的兴趣爱好,又来自于学生真实生活,起到了学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或独立思考,或合作探究,在实践与体验中,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再者由于时间保证,地点固定,活动正常,制度齐全,师生共同参与,取得了丰硕的收获。两年来学生课题获省、市县奖的就有8篇,获奖人数达50人,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积极开展劳动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劳动素养、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按新课程的要求,学生必须全员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而“曦园”刚好为学生全员活动提供了一个大平台。学校以集体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劳动小组由学生自愿组合,各小组结合《曦园飘香》中的种植植物材料进行自由选择种植品种,在政教处的统一管理下,通过苍南黄金柑果业有限公司、温州市田头青农业合作社等单位的帮助以及学校生物组老师具体指导,2008年曦园收获西瓜4000多斤、花菜7000多斤,还有许多丝瓜、白菜、豇豆、大豆、茄子、豌豆、冬瓜、南瓜、玉米等。这样,劳动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特别是每个学生在劳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需要他们除灵活地运用劳动技巧外,还需要做好协调配合工作。同时,这种劳动集体本身就是一个有力的教育因素,学生在集体劳动中,会更多地想到集体的劳动效果,集体的荣誉,看到集体的力量。通过这种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劳动素养,又促进了集体主义意识的形成。
在劳动中,学生体验到了成功与欢乐。当前的学生动手能力普遍比较弱,但他们渴望成功,综合实践活动能满足他们的成就需要,能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让他们依靠自身的努力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愿意学习,体验成功,收获快乐。
曦园既是学生实践、培训实用技术的基地,更是提高普及科技兴农意识的试验地。它加强了对学生劳动观念的教育和技能培训,又使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掌握了基本的生产劳动技能,培养了他们热爱劳动、吃苦耐劳的品质,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
三、审视“曦园”,反思实践,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之旅永无止境
曦园作为劳动实践基地,不仅收获了瓜果蔬菜;更重要的是,还收获了劳动知识、劳动经验以及研究性课题成果。但我们沉浸于丰收的喜悦之中时,更应清楚地看到,在基地建设领域,还存在薄弱环节,需要改进。
(一)在有效指导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综合实践活动应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进行协同指导,把教师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这是综合实践活动整体性的内在要求和活动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由于聘请的农业专家有限,不能全程指导到每个劳动小组,学生只能在自行探索中体验、实践,获得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因此校内指导师缺乏基本种植实践经验是我们必须改进的问题。
(二)在科教结合“服务三农”方面需要提升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着重将“三农”工作提到了新的高度。其实我们可以利用教师掌握的生物学知识,尝试将劳动实践基地面向农民,把实践基地办成“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的农技培训站和推广站,发挥服务“三农”、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示范作用。使新品种、新技术在劳动生产中各有所传,做到“促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三)在作物栽培方面如何兼顾经济收益问题也需要再探讨
劳动实践基地目前主要停留在学生实践活动与学校课堂教学之间的联系以及实践活动的基础研究和活动项目的设计开发和创新上,没有较好地考虑到经济收益。长期这样会造成资金的投入不足,影响基地建设。以后应该朝双赢的方向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面临着许多新的困惑与难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将继续做好综合实践活动,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薛进立,陈吉万主编.《曦园飘香》.
劳动教育的课题范文5
在家庭自我服务能力教育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家长的观念、教育方式是影响幼儿能力好坏的重要因素。作为孩子生活、学习的第二主要场所――幼儿园,它的自我服务教育又是如何开展的,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否符合新纲要中的“科学、合理”的思想,是否与家庭教育相一致呢?本研究着重分析我园中班自我服务能力教育的实施现状及发展方向,寻求一条科学、合理、全面的,并对家庭劳动教育具有指导意义的自我服务教育途径,丰富幼儿园劳动教育课题内容。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观察法,从幼儿一日生活中自我服务的内容、时间、强度以及教师的引导方式等方面进行观察、分析、研究,并以此为依据,对我园4~5岁幼儿的自我服务教育提出指导性建议。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发育,4~5岁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幼儿从入园开始,自我服务的内容包括入园自己换鞋、擦拭桌椅,课间入厕、洗手、收拾玩具,午睡时穿脱衣服、整理床铺,进餐时分发、收拾碗筷,离园整理活动室等也包括活动中自己整理教学具等。行为的内容很广泛,贯穿一日生活,从集体活动、盥洗、进餐、午睡、游戏、仪表等方面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时间共约45分钟,基本符合4~5岁幼儿所能承受的劳动强度。有的班级增加了照料动植物的环节,引导幼儿从为自身服务延伸到为自己的物品服务,劳动的内涵不断丰富,孩子的能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幼儿园4~5岁幼儿的自我服务教育仍存在一定问题,直接或间接影响幼儿的自理兴趣和能力。
首先,从教师这方面看,教育方式呆板,不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教师通常会用“应该、不能、要、不要”等命令性的词语告诫孩子,这些冷漠的、带着距离的内容几乎不能感染孩子、或唤醒孩子一起行动的欲望。没有内在的动力激发,也就毫无行动可言。
其次,从活动安排方面看,教育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脱节。时常会出现教学活动中教孩子擦桌椅,平时却不闻不问的怪现象。这不仅说明教学内容的设计缺乏生活性、操作性,也反映出教师的日常教育能力不足,意识不够突出,将幼儿自我服务教育的最佳契机白白丢失。
再次,从孩子的表现来看,绝大多数幼儿缺乏坚持性,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自觉性严重不足,往往需要教师的反复提醒。当然这种现象与孩子的家庭培养有一定关系,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幼儿园的教育实施力度不够,孩子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生活习惯。
最后,从家园联系方面看,部分家庭对孩子太过溺爱,包办代替,与幼儿园的教育不一致甚至相矛盾。长此下去,造成了许多孩子懒惰、任性,甚至出现“两面派”等个别现象。
四、指导和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从教学机制、班级管理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以下建议:
(一)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环节,将自我服务教育内容渗透到幼儿的实际行动中去。
教师应具备随机教育的思维和能力,不断强化巩固生活习惯、行为常规。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个环节,不放松,不懈怠,让孩子自始至终都在正确的指导下、融洽的集体氛围中进行行为练习,确保孩子的每一项操作技能都能扎实掌握。
(二)教师应遵循习惯养成的规律,分析多种影响因素,选择正确科学的教育方式,逐步引导幼儿学会独立自主。
首先,充分发挥榜样的引导示范作用。运用正面或反面的榜样为幼儿树立正确的行为方式,寓浅显的道理于具体的事例中,引起幼儿模仿。
在幼儿的生活周围,榜样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发生在幼儿身边的,也可以是文艺作品中的,可以是同伴的榜样,也可以是成人的榜样。教师可以通过故事讲述或情境表演的形式,也可以让幼儿参与到游戏中,在角色交往中体验学习,还可以开展以大带小活动。如可以带中班幼儿去大班参观哥哥姐姐是如何安静、愉快地进餐的,激发幼儿学习模仿的兴趣。必须注意的是,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自身必须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例如,教师一再强调自己的东西自己收拾,保持整洁。可是教师自己的办公桌上总是乱糟糟的,堆满了书本、教学具等东西:教育孩子吃东西前要洗手,可教师经常放下铃鼓就拿起勺子装饭盛汤……不难想象,在教师如此的“言传身教”下,班上的孩子能养成讲卫生和爱整洁的好习惯吗?
其次,加强行为练习。除了在自然生活环境中幼儿每天所进行的自我服务练习之外,教师可以定期开展一些劳动竞赛。如叠衣服比赛、擦桌椅比赛、叠被子比赛等等,让幼儿通过竞争的激励手段,达到强化巩固的目的。
利用生活中随机创设的环境对幼儿进行教育,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户外活动后,许多幼儿将衣服脱下胡乱堆在一起。教师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这么多衣服堆在一起好吗,为什么?”让幼儿体验杂乱、烦躁的情绪,从而激发幼儿产生整理衣服、并放在固定的地方的欲望,无形中又接受了一次劳动意识和技能教育。
行为练习还可以渗透到游戏中。例如在手工区提供鞋样,让幼儿练习系鞋带;在娃娃家放置一些娃娃的衣服,孩子们可以帮娃娃穿脱衣服、扣钮扣、拉拉链等。而且游戏区的环境更加自由、宽松,孩子们兴趣倍增,更容易体验成功的喜悦。
最后,宽容对待,及时鼓励和表扬幼儿的正确行为。教师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孩子的言行举止。孩子的能力发展总是存在个体差异。对于自理能力强的孩子,教师通常给予更多的关注,偏偏是那些不爱动手、习惯较差的孩子,教师似乎总缺乏耐心。为什么不能以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他们呢?孩子的表现固然有自身与家庭的影响,但在幼儿园中,他就是你的教育对象,你的教育职责所在。在孩子取得点滴进步的同时,教师应给予及时地肯定。这种肯定可以是精神的,比如微笑、亲抚:也可以是物质的,比如小红花、小印章。其中教师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印章的图案,小手奖给爱清洁、讲卫生的幼儿,小碗奖给饮食习惯好的幼儿,小花送给会收拾玩具的幼儿……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周评与随机评比相结合,达到集体教育与个别指导并重的目的,不断促进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发展。
(三)家园配合很重要。
劳动教育的课题范文6
一、让师生担当主角,教学成果精彩纷呈,一鼓作气谱新篇。
2020年,面对疫情,学院第一时间制定疫情期间教学工作方案及线上教学攻略,对外学习先进经验,对内培训青年教师。第一时间调整教学计划和授课课程表,保障了242门网课、236名教师、186个班级、5961名学生的正常授课。据统计,网络授课期间,学院学生网络到课率保持在95%以上。面对复学及逆势增长的招生人数,第一时间拟定复学方案,制定复学授课计划,本学期完成329名教师、每周1,134余门课程的统筹安排。
全院立项市级以上课题65项,198篇,出版及参编教材、著作40本,发明技术专利19项。师生获奖上,本年度共获得省级以上奖项200余人次,国家级39人次,再次创造历史最好成绩。
双赛引领促发展,本年度在学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目前技工教育领域代表师生发展水平最高层次的两个大赛,学院成绩斐然,在山东省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谋新篇,打开教师大赛新局面,第二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中,学院斩获文化艺术与综合类、工业综合与农业类两个一等奖,服务类三等奖,刷新参加教师职业能力大赛的最好成绩。久久为功破难题,开启世赛发展新格局,在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中,学院选派参加烹饪(西餐)、光电技术、木工、美容、餐厅服务及餐厅服务(国赛精选)6个项目的6名选手全部获奖,3名选手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这也是我院历史上首次一次性荣获3个全国技术能手;同时,我院选派的5名世赛选手,有4名进入国家集训队,占选手总数的80%,战绩辉煌,实现了新的突破。
二、以项目促发展,高职进程更进一步,一张蓝图绘到底。
本年底,学院以“高职攻坚”行动作为年度发展任务,组建高职项目小组,完成《xx学院高职申报材料》、《xx学院创新发展“一校一案”方案》等材料,主动对接教育厅,上交《申报转设高职的基本情况》表格。2020年12月,《x市“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中明确指出:“支持XX学院纳入高等职业学校序列。”我院高职申报工作迈出坚实一步。
在高职项目引领下,学院教学工作对标高端,蓄力启航。
其一,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本年度引导专业群以“职业(能力)分析与课程对接”为核心,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全面提升学院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系统性,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及产业链的岗位需求,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统筹各专业完成2020级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组织了专业研讨会,各院系迅速走出去,到重点行业、企业及兄弟院校展开专业调研30余次,并形成专业调研报告及专业发展报告,在我院专业建设上,属首次。
其二,筑牢品牌专业,做强特色专业。对于4个品牌专业,6个特色专业及1个特色课程体系进行了验收及中期汇报工作。以验收全面推进专业发展。
其三,加强工学结合课程建设。按照确保学生职业能力、人文素质、职业素养整体提升的要求,推动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上半年,以疫情为主线,重点推进共享性专业教学资源库和精品资源共享课。本学期,增设劳动课程,有效开展以劳动教育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多种形式呈现劳动实践效果,重视劳动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做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