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能化工地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能化工地管理范文1
关键词:输变电工程技术;应用;发展
中图分类号:TD67 文献标识码:A
1 输变电工程技术的应用
1.1 基础施工技术。输变电工程对于施工环境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在正式进行基础施工前,要先对施工地的环境进行调查并做好各项数据测试。要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立足于当地环境,选择恰当的施工方式。施工地的土地情况会对施工进度及难度有很大影响,例如土壤中有较多岩石,施工难度就会比较大,所以在施工前要对施工地区进行调查,根据岩石的特性采取合适的施工方式。另外,土质优良的地区一般采用掏挖式基础施工工艺。坑体的挖掘也是有许多要求的,为避免不必要的失误,需要提前挖样坑并做好各项测试,将最终确认的数据作为正式施工的标准。对于主柱,人工掏挖无疑是目前最为优良的方法,掏挖出的孔径的大小基本上都能够符合标准。掏挖工作完成后,无法当天进行浇筑,那么就必须要做好防雨措施。在基础施工中,对于施工难度较大的地区,塔灌注桩式基础是相对优良的选择。采取这种施工工艺时,需要对桩与土之间的摩擦力以及桩端的承载能力进行必要的分析与研究。如果还有水下作业的情况,就要进行更加严密、细致的试验,明确混凝土的配比。
1.2 杆塔建设。作为高压输变电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杆塔的建设对于整个工程来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高压输电线路杆塔受力的特征可以将其划分为直线与耐张型。选择合适的杆塔形式与结构是工程设计中具有决定作用的一步。在实际运作中,杆塔主要用作线路的支持物,所以必须要有一定的荷载能力与使用寿命。即便在使用一定时间后出现了变形也应当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不影响线路的正常使用。圆形截面构件承载力较大,且相对与其他形状的构件来说用材少、便于施工,已成为当下较为流行的杆塔建设材料。铁塔组立划分为散装组立与片装组立两种方式。散装组立,就是采用独脚抱杆的方式或者将铁塔组建的主体材料逐件运往高处同时进行组立,主要为高空作业,安全系数不高。片装组立,则是首先将一件件的材料在地面组装成较大的部件,然后再将其运往高处进行组装。这种方法大大减少了高空作业的次数,提高了施工安全系数。不过,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将大部件运往高处要使用抱杆,会需要一笔额外的支出。
1.3 架线输变电施工技术的关键――架线。在实际建设中,由于杆塔之间的距离以及电线自身的重量,线路所承受的重力较大,所以一般都会选用张力架线,施工中的牵张力及施工安全性问题也就随之而来。在线路铺设中,往往在线拉紧后会有悬垂绝缘子偏离中垂位置的现象发生,所以需要在弧垂观测计算时将滑车的摩擦力考虑进去,同时再对导线的弧度进行适当的调整。线路架调的方法有很多,较为常见的有液压连接、机械钳压连接和爆破连接等,要在立足实际的基础上,选取最为合适的压接技术,保证导线与接地线的良好连接,保证线路安全、有效的运行。在进行输变电工程中的架线工作时,所使用频率最高的技术是张力架线技术,应用这一技术能够高效的处理施工中的短线问题,并且全程都是在不断电的前提下开展的。这样的施工方式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施工进度,还不会给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能大大的降低经济损失。
1.4 输变电线路铺设结束并不意味着可以立即投入使用,毕竟高压线路有较大的危险系数,因此在正式使用之前必须要进行输变电高压试验,在各项标准符合科学标准的情况下才可以正式使用。高压试验的实验对象是变压器,即对其正常工作性能的检验。在具体试验中,由于主绝缘变压器与纵绝缘有一定差异性,所以选用的试验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其终端电压也就不会相同了,这时可以采取单相感应高压试验的方式来进行替代。
2 输变电工程技术向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2.1 智能化工程管理系统在输变电工程中的应用。建立智能化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完成输变电工程的智能化、系统化、统一化管理已提高输变电工程的安全度和可靠度,在保证施工进度的同时节约工程成本。智能化工程技术管理信息系统可以获得各步骤的精确数据,并能实现工程的智能化管理,比如工程器具管理、工程流程管理、工程安全管理、工程进度管理等,可使输变电工程管理高效化、科学化,能够缩减施工时间,减少施工成本,保证施工安全,促进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实现。
2.2 智能化工程技术在输变电架线中的应用。输变电工程日后发展的方向就是智能化,之前的工程技术管理方法早已无法满足现代化输变电工程发展的需求,社会的不断进步,意味着输变电工程也必须向智能化、集成化以及软件化的方向进步,这样才能够很好的保证工作效率和工作的安全性。工程机械的智能化能够将施工特征成智能化工作系统,有助于智能化输变电工程的长远稳定发展。
2.3 智能化工程技术在输变电工程后检测维修中的应用。饱和盐密技术是一种智能化工程技术,它是借助光传感器来对输变电设施的绝缘子开展严密的实时监测的技术,这一技术是借助传感器来对线路的绝缘子污秽开展采集工作并将其传输到控制中心来完成处理分析工作。饱和盐密技术的主要构成有监测终端和数据监测中心,属于智能化大面积远程分布方式的实时监测系统。使用这一系统能够大大减少物力与财力的投入,并且能避免出现污闪问题,因此在各个电力公司中应用广泛。
结语
综合本文论述,我国在输变电工程的发展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绩效,可是输变电工程的发展速度依然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各方面需求。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必须不断的进行输变电技术的改革和创新工作,并且科研机构与施工机构必须实时沟通,默契合作,这样才能促进我国输变电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智能化工地管理范文2
关键词:智能化系统、分部工程、弱电、施工管理、建筑防水、人防工程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 文
在进入智能化系统项目实施若干难点控制之前,我们先来熟悉几个基本的概念,以便能更好的理解其中的内容。
智能化系统是由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汇集而成的针对某一个方面的应用的智能集合。我们平常交流所说的弱电系统与智能化系统代表相同的用意,但还会有区分。在弱电行业里,弱电系统是指供电电压小于等于110V的系统,严格来说,智能化系统包含弱电系统,但范围比弱电系统要大,智能化系统不仅包含供电电压小于等于110V的系统,需要的时候也包含供电电压大于110V的系统,对此要有足够的认识。
分部工程(parts of construction)是单位工程的组成部分,分部工程一般是按单位工程的结构形式、工程部位、构件性质、使用材料、设备种类等的不同而划分的工程项目。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分部工程包括:地基与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屋面工程、给排水及采暖工程、电气工程、智能建筑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电梯工程。
人防工程全称为人民防空工程,也叫人防工事,是指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 人防工程是防备敌人突然袭击,有效地掩蔽人员和物资,保存战争潜力的重要设施;是坚持城镇战斗,长期支持反侵略战争直至胜利的工程保障。
建筑防水是指为防止水对建筑物某些部位的渗透而从建筑材料上和构造上所采取的措施。防水多使用在屋面、地下建筑、建筑物的地下部分和需防水的内室和储水构筑物等。按其采取的措施和手段的不同,分为材料防水和构造防水两大类。材料防水是靠建筑材料阻断水的通路,以达到防水的目的或增加抗渗漏的能力,如卷材防水、涂膜防水、混凝土及水泥砂浆刚性防水以及粘土、灰土类防水等。构造防水则是采取合适的构造形式,阻断水的通路,以达到防水的目的,如止水带和空腔构造等。
智能化系统项目实施难点控制与工程项目投资控制相类似,其在规划设计阶段是否能把控满足业主的使用要求非常关键,这也是智能化系统项目实施难点控制最有效的手段,但也是最难的地方。根据笔者多年的观察,智能化系统领域做设计的,大多在高校学习的是计算机、电子、物理、智能楼宇、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的专业,这就决定了设计人员在建筑领域的知识局限性。智能化系统工程是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中的一个分支,这从从事智能化系统的建造师要归类到机电工程中一并考试可以看出,应该说,建筑机电安装工程包含的学科是包罗万象的,专业之间的跨度非常大,当然,这是按照我国目前的高校专业教育设置来说的。
笔者在工程实践中,经常会碰到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图纸与业主的实际使用及其相关专业相脱节,等我们提出问题跟设计者说,设计者经常会回复说,你那里根据现场情况调整好了,如本人现在在实施的某医院智能化工程就碰到了此类情况。要知道,根据我国建筑法规定,工地负责实施的,是要严格按照图纸施工的,怎么能说根据现场情况调整好了呢。就本人现在实施的某医院智能化工程,其图纸设计就存在如下通病,设计图纸与业主的实际使用、相关专业相脱节,如安防系统设计图纸未体现业主在出入院登记处实现摄像机与点钞机的联动、BA系统在暖通空调的控制与消防电系统相冲突等。要知道,蓝图是施工的指导依据与灵魂,没有了灵魂与指导依据,还会有此智能化系统的核心灵魂在么?据此,笔者也总结出了经验,智能化系统在规划设计阶段,要抓好设计人员与产品厂家、业主需求、有现场实施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做充分的调研和交流,三者缺一不可,否则就没有符合实际使用的蓝图来施工。当然,在出现了上述问题的情况下,本人作为项目经理,积极联系各产品厂家的专业工程师,做充分的调研与沟通来解决此类问题。如点钞机与摄像机联动,点钞机到编码器的距离在不超过50米的情况下,点钞机处必须接一根RVV P 2*1.0mm2的线到编码器边,经转换设备与编码器融合,在点钞机到编码器的距离超过50米的情况下,则需要采用另外的实施方案。
在智能化系统建设过程中,强电与弱电的配套是否满足使用要求也是解决问题的难点。在弱电图纸设计时,对此往往会疏忽用电设备的功率问题。如LED显示屏,在更多的弱电图纸上看到的只是表示LED的一个图形符号在上面,而其并未说明其用电功率有多大等。有时候LED的厂家根据工程实施出具的用电方案也会与工程实际实施阶段相不符,如检验科有四块用电功率各为2KW的LED显示屏,厂家出具的是每块屏各放一条YJV3*2.5 mm2的电缆,而实际施工当中,四条YJV3*2.5 mm2的电缆拉到同一配电柜接可能不现实,因其强电井的配电柜可能已经容纳不下其新增加的相应开关的安装位置,这样在实施时是否可以考滤从检验科处设置一个交接箱,再从此交接箱处拉一跟YJV3*10 mm2的电缆到强电井,四条YJV3*2.5 mm2的电缆则从检验科处的交接箱处分路供电呢?诸如此类问题,在智能化系统建设过程中也应重点列项研究解决。
在智能化系统管路与桥架的施工过程中,弱电各系统的管路与桥架的敷设是否满足建筑防水及人防工程的要求,也是工程实施控制的难点。笔者在工程实践中发现,很多做弱电管路与桥架施工的人员,对此不够重视。在施工时,很多工人一直有个惯性思维,认为做弱电系统,碰到有墙就打孔穿墙过管路或桥架就可以,其实不然,在地下室到室外的穿墙管路通道是要设置防水套管的,防水套管和普通套管不一样,防水套管的管壁厚度不小于3mm,在防水套管垂直面的中间必须要设置止水圈,止水圈需要用不小于3mm厚的钢板做翼环,翼环的宽度不小于5cm,在人防区域,止水圈需要用不小于6mm厚的钢板做翼环。在桥架敷设时,当桥架要从非人防区域穿墙到人防区域时,桥架施工至人防区与非人防区交接墙处断开,在此交接墙处要预埋穿墙套管,套管的做法基本与防水套管一致,但套管的管壁与翼环壁厚要求要比普通防水套管高。
在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过程中,弱电各系统的运行是否满足消防的要求,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各弱电系统设备的供电问题是否满足消防的要求。从事消防行业的的人都知道,在某层楼有火警时,此层楼的上面一层和下面一层的供电回路是要被消防强制切断断电的。很多弱电系统工程,为了显示如门禁系统管制的重要性,会考虑用UPS系统来统一供电,而在此的同时,却忘了前端设备供电回路与消防的切换联动控制,其它的系统设备也偶有此情况发生。在用UPS系统来统一供电时,正确的做发是,在每一个消防分区的前端设备供电回路处要设置配电交接箱,有火警时,消防控制模块要能对此交接箱供电回路进行切断电源。不考虑用UPS系统的情况下,如用电设备在每个消防分区内就地取电情况下,就不需要考虑是否能满足消防的要求,因为强电部分的实施是按照消防分区的要求来施工的。
智能化工程建设不仅仅是管线和各种箱体及设备的简单叠加,更是安装美学与智力的完美结合。弱电系统中,各分系统的设备安装箱体尺寸大小是不统一的,如弱电井内TV箱的大小是400*500*200mm,安防箱的大小也是400*500*200mm,而弱电配电箱箱体的大小是600*800*240mm,DDC箱体的规格尺寸又是600*800*150mm。假设上述的箱体在同一弱电间内,其安装完成的布局看起来是比较杂乱无序的。要解决弱电间内各箱体安装杂乱无序的情况,比较好的处理方式是,在弱电间内各箱体安装未开始之前,把各个弱电分系统的箱体全部统计起来,按照各箱体的规格尺寸做一下布局分析,在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箱体应该怎么样来统一规划大小是比较合理的。要在弱电井内,把安装设备的各箱体要布置的合理美观,是要花大力气去研究与协调的。以我的工程实施经验来看,弱电间内各箱体安装在未考虑成熟之前,是不能轻易动手安装的。就上面提到的TV箱、安防箱、弱电配电箱与DDC箱尺寸,在统一排布后会得到合理的调整尺寸,如调整后的TV箱尺寸为500*400*200mm、安防箱为500*400*200mm、弱电配电箱为600*800*200mm 、DDC箱为600*800*200mm,这样是否会更美观漂亮?答案是肯定的。
智能化工地管理范文3
作者:杨国栋
设计除必须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执行外,主要还考虑投资者(业主)的设计委托书;但目前的状况是,绝大多数建设者并不能准确的提出拟建设的工程项目的精确定位,仅是提出一些粗线条的要求,其余的由设计院的设计工程师“看着办”。设计院的设计工程师由于没有具体的“需求定位”,也只能按照各自的设计经验或同类工程的设计经验来做。这就形成太多的“类比设计”或“拷贝设计,而非有针对性的“精准设计”。同时,设计院收取设计费的标准是按建筑通用设计来收取设计费的,而“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设计属于专业性更强的“专业设计”,通用设计标准不可能完成专业设计的深度。同时依据建设部的《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2003年版本)中的相关要求,并没有把“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设计作为一项单独的专业设计来对待,而是将电气(强电)和“弱电”合并为“建筑电气”这一个专业。同时对于“施工图纸”的设计深度也仅要求两点:一是完成各子系统的系统框图;二是说明各设备定位安装、线路型号及敷设要求。其余用一句“配合系统承包方了解相应系统的情况和要求,审查系统承包方提供的深化设计图纸”而了事。但“施工图纸”又是招标过程中用来编制“工程量清单”的依据;仅依据“系统框图”和设备定位安装及线路敷设就能编制出实施准确的“工程量清单”吗?显然不行。目前很多建筑工程将“智能化工程”置于“建筑工程交易中心的二级劳务市场”上去完成招标工作。建筑智能化工程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专业工程,将智能化工程作为简单的“劳务分包”工程对待,显然是不合适的,这也是很多工程项目建筑智能化工程建成后不理想的原因之一。换一个思路讲,即使可行,也必须事先编制出合理、准确的“工程量清单”才行;依据深度不够的“施工图纸”(甚至是初步设计图纸),由仅具有资格资质而没有任何工程实践经验的人员来编制的错误百出的“工程量清单”用于招标;中标后在实施中再“东补西补”的完成施工,能确保智能化工程系统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吗?再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人也能得出正确的判断。另外,不同的设计院出图的水平也不尽相同;图纸是工程的语言,施工图就是“要用工程的语言,将工程中要干的事全部表述清楚”,不管什么人中标,什么人干活,只需依据施工图纸就能将工程中要求的设备安装到位、连接齐全、调试完整,直至交付使用。但目前的施工图除了“深度”有问题外,很多图示的画法、图形图例、项目代号和位置代号的标注、安装方式的标注、相关专业的配合要求等存在很多问题,是只有画图者自己明白,没有设计者亲自解释就已看不明白的施工图。对“电气制图”我国有很多标准和规范,如《电气技术用文件的编制》(GB/T6988)、《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GB/T4728)、《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基本规则》(GB/T23371)、《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GB/T5465)、《技术产品及技术产品文件结构原则字母代码按项目用途和任务划分的主类和子类》(GB/T20939-2007)、《工业系统、装置与设备以及工业产品结构原则与参照代号》(GB/T5094)、《电气工程CAD制图规则》(GB/T18135-2008)、《工业系统、装置与设备以及工业产品系统内端子的标识》(GB/T18656-2002)《、工业自动化仪表接线端子的排列和标志》(GB/T22112-2008)等都是设计者(或绘图者)应该熟知的规范。遗憾的是,曾与很多设计院的设计工程师交流过,了解并熟练掌握的寥寥无几,大部分都是“师傅带徒弟式的类比方法”。我国很多建筑主管部门也曾组织技术人员编制“XX工程的设计标准画法图集”,有国家级的(如标准院),也有省市级的(如北京、上海、江苏、四川、深圳等)或行业级的(原机械部、建设部、电子部、轻工部等),由于主编的院所不同、所在区域不同、习惯表达方式不同等诸多原因,相互之间存在相互矛盾或不协调之处。能绘制出符合工程要求,满足工程语言,真正能指导施工过程的施工图,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素质,同时也需要一定的工程经验。目前很多设计院因工程设计任务繁重,毕业2~3年的大学生就能成为CAD制图的主力军,显然这些大学生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工程是一门实践性科学,讲究“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没有工程实践的设计是不可能不存在问题的。设计院工程师要深入到工程实施现场,特别要做到工程项目投入使用后的“回访”、验证设计思路、总结设计经验。由于我国目前处于大建设时代,整个国家就是一个大建筑工地,新建的工程项目多如牛毛,很多设计院根本“忙不过来”,有些设计院为了片面的追求产值,大搞“类比设计”或“专业设计分包”或由某些集成商(或产品供应商)配合设计,对出图前的审查程序把关不严,结果造成图纸的错误、漏洞偏多,只能在工程实施中边修改边施工,造成智能化工程的系统性、完整性差强人意。工程实施不到位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工程项目的“招标投标制”,用不到位的“施工图”和不准确的“工程量清单”招标,再采用“低价中标”的招标办法。
如何能保证工程实施质量?智能化工程本身的高科技性、高技术含量等因素,更需要确保系统工程的完整性和可用性。招标文件中技术规格书的编制亦存在诸多问题。完全把某制造商的样本数据作为招标技术参数的技术规格书的大有人在。我们不反对以某制造商的某产品的技术参数作为设计或招标时的技术要求,但还应兼顾行业内的实际情况和本工程项目的具体特点,提出合理的、适合的技术参数;否则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将引起很多岐义或产生不可执行性的因素。例如:某工程项目中的布线工程,在入围品牌中推荐了6个国际著名品牌(其中3个北美的,3个欧洲的),但在技术参数和技术要求中完全参照北美的某品牌样本抄录,并强调,在满足某些性能指标的前提下,还需满足TIA/EIA、UL等各种标准中的相关要求。须知,国际上有国际标准,北美有北美的标准,欧洲有欧洲的标准,其中虽有大量相似相通之处(等效采用部分),也有依据不同区域的习惯用法做出的一些特定的要求;让欧洲的产品完全符合北美的标准显然是不合理的,而工程项目的实施又在我国境内,我国又有我国的规范和标准,虽也等效采用了大量的国际标准和规范中的要求,也有一些本国的特色和最适于国情的东西。故笔者的意见是:不管哪国的产品,在我国境内都必须要符合我国的标准和规范要求。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由于时间排序、工程进度等关系,有些工程项目的智能化工程的招标投标工作可能比较延后(例如,建筑物已经封顶),工期进度又比较急,特别是一些从工程任务变为政治任务的工程,招标文件编制仓促,错误的认为招标文件中技术规格书的编制只要能完成招标任务就行。其实不然,很多业主到最后才明白,完全不是这回事。一旦开始招标程序并中标以后,其招标文件中的技术规格书将是工程合同文件的一部分,其中的性能参数要求不仅要服务于招标过程,还要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作为工程质量监督、监理、检测、验收、审计和决算的依据,这在很多工程项目中有过深刻的教训。由于招标文件对技术规格书中的技术性能参数要求不严或不全,或要求过严、过高,在投标时的技术应答中,基本都是“符合”、“满足”等语句;但在最终验收或工程移交中核查某些性能要求时,则发现有很多不符合而不能如愿交付的工程,或在交付过程中发生推诿、扯皮、工程验收不通过、工程审计不过关,不能如期支付工程款等的工程并不在少数。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监管和测试不到位笔者一直认为:工程质量是靠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施工工艺来保障的,严格的施工工艺是靠严格的工艺纪律来保障的,“严格执行施工工艺”是靠严格的施工监管来实现的。实施工程过程监管的有两种人,一种是工程承包商的项目经理部的监管人员,一种是业主的委托代表监理工程师。前者是站在中标方项目实施和管理的角度,后者是站在建设(投资)方的角度。目前工程实际中“集成商中标,签约施工队干活,产品供应商做技术支持”的现象比较普遍。当然,由“签约的施工队干活”并不是说不行,但必须要对签约施工队中的实施者做专业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考核后上岗;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还需加强执行施工工艺纪律的监管。放松监管,任由施工人员随意处置的工程不在少数;监理工程师是实施工程过程质量监管的另一条防线,受业主委托,站在公正者的角度实施专业监管,并督导工程承包者的持续改进。但目前工程现状是:“智能化工程”(弱电工程)的专业监理工程师并不存在,大部分由“机电安装”或“建筑电气”监理工程师来兼顾,其监理工程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亟待提高,大部分监理工程师更多的职责是完成建设过程中工序的监管,对工程质量不是不监管,而是不知道如何监管,不知道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应该做到什么样才是符合标准和规范的。目前建筑智能化工程中的很多子项仍然是以手工操作为主;技术再好,操作再熟练的技工也不可能保证准确无误的操作,需要用工程检测和测试手段来验证其工作结果的可用性;故实时操作后,工程交验前,检测和测试是必不缺少的工序环节之一。笔者参与过很多工程项目的验收工作,在很多工程中,当工程实施(中标)方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后,按照工程监管流程,首先需要进行自检自测,以便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然后将自检自测的结果报请监理工程师,由监理工程师进行核查或抽检(该过程目前大部分流于形式化),再由四方(建设方、设计方、监理方和工程实施方)进行工程验收,该阶段需要组成验收小组,除检查必要的过程文件、检测记录、试运行报告外,也需要再次进行核查和抽检,以验证过程文件和记录的时效性和可追溯性。最后才是工程项目的终验,一般是待系统运行一年后,由该工程项目的建设行政主管单位组织行业验收。在这自检自验、四方验收、行业终验中,对于检测的手段、检测结果的判定等方面,缺乏可遵循的标准和规范,同时并未引起建设(投资)方足够的重视;业内智能化工程项目的强制第三方检测机制尚未形成,编制预算时也没有这一块费用;特别是某些工程项目在一定时间内变成“政治任务”时,不要说第三方检测,就是自检自测都变得“十分苍白”。目前很多工程项目智能化工程的验收流于形式,感观验收的较多。为了确保工程实施质量,希望业内应尽快完善检测手段、检测规范、检测结果的合理评判等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达到真正能指导业内工程实施、确保工程质量之目的。
任何工程项目中的智能化工程都需要进行“深化(细化)设计”,为什么?这是由智能化工程本身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这也是为什么把“智能化工程”仅作为“劳务分包”工程对待所不合适的理由之一。智能化工程是由很多个子系统互联互通而成,系统若想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需要各子系统“默契配合”,讲究的是系统的可用性和(软/硬件)配置的完整性;由于子系统比较多,其涉及的设备和产品也就十分丰富;不同子系统间,不同设备和产品,可能由于制造商的国别不同、遵循建造的标准不同、硬件接口和通讯协议不同,系统的架构不同、编码协议和规则不同等众多因素,再加上招标过程中,为了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原则上是各子系统不允许有推荐的设备或产品品牌,即使允许,每个子系统的推荐品牌也不得少于三个。这样,哪一家参与竞标的系统集成商中标,用何种设备或产品,完全是随机的;那么,中标后的工程承包商必须采用满足用户需求、经过专家评审、确认中标的设备和产品,并依据原设计思路和框架做“工程应用的符合性设计”。第一要保证系统的架构不能有太大的变化;第二要保证基本性能参数不能变动,依据中标产品的具体情况来修正招标时的施工图设计,故称为“深化(细化)设计”。深化(细化)设计的图纸水平体现了中标集成商的综合水平;笔者曾参与过多个工程项目深化设计的评审工作,同样存在“深化设计不深、细化设计不细”的问题;究其原因还是设计工程师的专业素质和责任心不强的问题;深化(细化)设计后的图纸,经过原设计院设计工程师的确认后生效,具有了必要的法理地位,才能用于施工现场。
工程设计无小事、工程实施过程无小事、工程检测和验收无小事,每个环节都“认真”对待,最终的工程建设结果肯定没有问题;若每一步都“马马虎虎、得过且过”,就一定会有问题。“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设计是龙头”,不能掉以轻心,工程项目的成功与否,80%以上取决于设计。工程过程质量保证取决于严格的施工工艺和执行施工工艺纪律。“成功从设计开始,质量从工艺抓起”,期望有更多的优秀设计,质量更高的智能化工程,“相当智能”的建筑智能化工程出现,为社会进步服务,为大众服务。
智能化工地管理范文4
关键词: 课程建设;产学结合;实践;启示
Summary: The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definitely estimated by th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offered to the graduates by corporations. Curriculum is the major carrier to achieve this educational goal.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reformation are the essential factors in improving teaching and fostering skilled and qualified graduates. And they are also the key and hard aspects in teaching reformatio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sets the level and feature of a specialty. In recent years, we have been applying the mode, “production and learning interaction” to constructing engineering curriculum, namely the specialty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Management. Production process is presented in class, encouraging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get involved in the production activity. By doing this, it makes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what competence and qualification they should acquire for a particular working post. Thus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s closely fitted with corporations and talent markets. In this sense, we are materializing the words of Mr. Tao Xingzhi (a great educator of China):A good education is the one that it obliges students a skill that can be used to contribute to the society. And his remarks can also be interpreted as: A good education is fostering the students a skill which enables them to lead an independent life.
Key words: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production and learning combination , practice ,revelation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是北京市高职院校创建最早的专业之一,2005年被评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经过九年的发展,目前,在校学生7个标准班,学生总数279人;历届毕业生累计达到115名,平均就业率超过95%,06年毕业生就业率、签约率均为100%,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
在近几年的时间,我院的楼宇专业借鉴加拿大的CBE教学模式(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以职业综合能力为基础,以胜任岗位要求为出发点,逐步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为课程科目,以学科的学术体系和学制确定的学时安排教学的教育体系,逐渐形成以通过职业分析确定的综合能力作为学习的科目,按照所需专项能力从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的课程体系,不断探索实践,坚持走“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产学人才培养模式,将课程建设融入产学结合的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一、课程的内涵 课程是高职人才培养基本而重要的一环,教育专家们对课程有着不同的定义和理解, 按照以往的教育理念,教育者之所以要设置课程,实质上就是为学生主体提供认识的客体,以便学生作用于课程这个客体,发生教学认识过程,实现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促进学生的发展。课程最主要的特点是其中介性。学生不是直接跟社会打交道,而是通过课程这个中介去认识世界,所以说,课程本质上就是教学认识的客体,也就是人类认识成果,就是知识。
楼宇专业的课程建设突破传统课程的教育理念,淡化课程的中介性,不断探索在课程建设中融入产学结合,使学生直接于社会打交道。按照陶行知先生所言:“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工夫,教因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我们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来理解课程建设融入产学的内涵,并不断进行可操作的实践。
二、围绕产学结合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以职业技术为核心 在近几年楼宇专业围绕产学结合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建成支撑学生核心就业竞争力的专业主干课程,
1)以项目任务为驱动,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解决分项任务为中心,改革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的关键岗位职业能力。如:《楼宇自动化技术》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一门新技术课程,更是一门保持本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强势的课程,《楼宇自动化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楼宇自动化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设计、安装、调试、维护楼宇设备监控系统的基本能力,还要具备诊断和排除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及中央控制设备故障的基本技能。因此本课程是一门兼顾理论知识教学与实际技能训练的课程,该课程经过具有企业实际经验教师的改革,通过项目任务方式设计本课程大作业,使学生对课程中涉及的楼宇设备监控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被控对象等硬件系统的搭建,融理论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项目于一体,培养专业学生的关键岗位职业能力,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均围绕职业能力培养和测试来设计。今后可推广专业教师按照改革《楼宇自动化技术》课程的经验,全面改革建设《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建筑施工技术》、《智能建筑综合布线与网络》等其余几门专业核心重点课程,并力争按北京市精品课程标准建设。
2)以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的养成为目标,产学结合,改革校内综合实训课,强化关键岗位职业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以校外兼职教师为指导,保障质量为目标,加大校外实习课时,养成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
4)毕业实习按照以企业员工的身份顶岗实习来实施,增加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的时间,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通过企业兼职教师指导、岗位考评,以及学校教师的监督考评综合评定学生实习成绩。06年04毕业班的部分学生目前正在部分施工工地按上述要求进行实习。
三、校企合作,课程教学中以多让学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为优先 按“产学互动”的模式进行课程建设。将生产内容融入课程教学,鼓励教师、学生参与生产活动。针对现行的高职教材已远远滞后于时代技术的发展,相当多的课程找不到合适的教材,很多教材都是本科教材的简化和压缩。楼宇专业在课程建设中深化校企合作,课程教学中以多让学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为优先。
目前,市场上与智能建筑相关的企业包括建筑工程公司,物业管理公司、楼宇智能化相关技术的工程公司和产品生产厂家。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已与多家大型企业取得了一定的密切联系,03—06级的学生结合具体课程已去多家企业参观、实习。 目前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实践教学学时比例达到50%以上,在不断探索实践中合作模式进一步深化。
表1 楼宇专业学生结合课程教学参与的实际工程项目情况表
学期
实习项目
工程项目名称地点
备注
第1学期
认识实习(或讲座)
北京城建大厦
亚运新新家园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06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已完成
第2学期
金工实习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实习车间
长期进行中
第2学期
电工考证集中训练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电工电子实训基地
长期进行中
第3学期
第4学期
《楼宇自动控制技术与应用》课程
《房屋设备工程与管理》课程
新世界文化大厦
中国传媒大学教学主楼
北京八中体育场
富海大厦
航宇大厦
新华社改造工程
03、04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结合课程以完成的参观实践内容
第5学期
第6学期
制冷维修工考证
顶岗实习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楼宇智能实习基地
签协议的产学合作单位
新华社改造工程
智能化工地管理范文5
(江苏永通市政园林建设有限公司江苏常熟215500)
【摘要】企业通过创新提升组织管理能力。同时通过信息化建设和创新体制建设,对加快建筑企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改革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信息技术;企业资源;实力;企业素质
Onthetransformationandupgradingoftheconstructionindustry
TaoYong-jun
(JiangsuYong-MunicipalLandscapeConstructionCoChangshuJiangsu215500)
【Abstract】Enterprisestoimprovetheorganizationandmanagementcapabilitiesthroughinnovation.Whileinformationtechnologyandinnovationthroughinstitution-building,toacceleratethedevelopmentandreformofthetransformationandupgradingofconstructionenterprisesplayanimportantrole.
【Keywords】IT;Enterpriseresource;Strength;Theirquality
企业要发展,创新是前提。通过创新,加强科学管理,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通过创新,落实质量安全责任,促进产业化发展;通过创新提升组织管理能力。同时通过信息化建设和创新体制建设,对加快建筑企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改革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1.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企业资源
(1)我们通过信息化管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用信息技术支撑企业标准化管理,运用信息化手段规范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我们利用智能化并借助国家云计算产业基地及大数据港优势,整合优化建筑业资源,自主研发了一系列简便、实用、高效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软件,为企业的安全生产、质量管理有序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通过信息化管理获取江苏周边地方工程招投标信息,同时强化公司经营团队。近年来利用自研开发的软件管理系统,抓好招投标报名、技术标、商务标制作各环节,确保了每一个投标项目都能顺利推进。投标数量逐年递增,从原来的50多个标/年增加到现今的300多个/年,中标率也相应提高,开始的年产值只有2300多万,而现在连续3年超亿元。
2.加强质安管理,提升综合实力
加强质量安全管理。从管理制度、人员配备、日常管理行为,一直跟踪到施工现场各个环节的管理。做到分清责任、尽职尽责,把质量安全科的监管重点转到施工现场,努力改善施工现场“脏、乱、差”的不良形象,并对施工现场进行标准化管理和达标考核。鼓励每个项目部创优争先,打造品牌工程。鼓励创优,对获得优质工程、文明工程标准化管理示范工程等奖项的项目部和项目负责人给予颁发荣誉证书和物质奖励。使每个员工都具有一颗“坚定不移创品牌,实实在在出精品”的上进心。同时,提倡施工工艺创新,加大机械装备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品牌工程建设。转型升级3年来,共创文明工地6项、优质工程4项、优质结构1项、优秀QC小组成果3项。其中金域蓝湾市政配套工程QC小组获得2014年度中国市政工程建设优秀QC小组称号。通过三年努力我公司初步实现了对内“提高企业管理和工程项目管理的科学管理水平,对外争创精品工程树立企业形象和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
3.培养优秀人才,提高企业素质
我们企业牢牢抓住当前的大好发展机遇,解放思想、拉高标杆、强化创新、不断拓展。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力度,加快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近年来,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公司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经济效益都在不断提高。由于企业资质逐步提升,人才需求随之增强,我们面对挑战,通过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等机制,整体推进企业发展。认真研究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改革力度。通过创新改革、完善用人机制、为企业的发展努力加快培养模式。鼓励员工通过自学、晋升等方式不断为自己充电,利用好各种教育手段,培育更多复合型人才,提升企业专业资质。对于晋升和获得相应证书的员工给以一定的奖励。近3年中,先后培养了二级建造师15名、造价员3名、小型项目管理师16名、物业项目经理8名。学历教育也得到改善,其中获得中专学历22名、大专学历6名、本科学历12名、各类专业技术中级职称人员36名。这些人才为支撑企业的跨越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利保障。
4.立足房屋建筑,发展多种经营
(1)跨行业跨领域拓展市场是转型升级的一个方面。走出常熟市场,拓展周边城市;延伸相关产业,向现代服务业(物业服务)、城市园林绿化、城市道路照明、市政工程、建筑装饰、智能化、设备安装等方向的施工资质延伸。专业资质的拓展,既可以做到人员共享,又可使企业做大规模、做大产值,为企业拓展市场竞争和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空间。
(2)2013年以来,公司先后参加了苏州、无锡、南通、连云港、南京等地的建筑装饰工程、市政工程、智能化工程、园林绿化工程、设备安装工程的建设。2014年至今已实现对外拓展业务达到3100万元。今年公司内外跨越性发展,业务良好。其中:市政工程产值3200多万元;绿化景观工程产值1700多万元;装饰工程产值900多万元;设备安装工程产值450多万元;中标的前期物业服务面积28.5万平方米,现代服务业总产值1000多万元。
智能化工地管理范文6
【关键词】精益建造理论;BIM技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1引言
广义上的精益建造是指将精益思想用于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中,从而在保障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实现成本最小化。本文探究的是狭义上的精益建造理论,结合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质量管理体系,应用智慧化管理模式和先进的精益建造技术对施工项目展开精益建造,避免施工中不必要浪费,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2精益建造理论概述
2.1精益建造的基本原则
精益建造理论应用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确定价值按照客户需求确定价值,联系客户与生产商切实利益,从客户角度出发发掘其需要的价值,进而确定产品组成与价值流程。2)识别价值流这是原材料转为产品并赋予产品价值的过程,其中包含了客户沟通、原材料采购、产品设计加工与后期服务等内容。3)工作流精益建造理论下要让创造价值的步骤流动起来,通过减少各施工环节的浪费,提高管理水平,应用JIT模式避免价值流阻断[1]。
2.2精益建造理论的体系结构
精益建造理论的落实包含三方面内容:①基础理论,即TFV理论。该理论内包含转化模型理论、流动模式理论、价值生成理论,将施工物流与信息流相融合达到节约成本的效果,综合资金、技术、材料等资源,将建筑施工转化为建筑产品,寻找可以让产品增值的部分,去掉无法增值的部分,减少浪费。②应用理论,其中包含客户需求管理、标准化管理、设计水平管理、过程绩效管理。③精益建造技术,包含末位计划系统、5S现场管理以及并行工程、质量管理等内容。
3精益建造理论用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必要性
分析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精益建造理论应用的必要性,具体如下:①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在精益建造理论的指导下实现施工与项目设计的高效结合,应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解决规模化施工与个性化问题,实现对项目的智慧化管理。②协调施工成本、工期与质量,应用精益管理方式与材料供应商加强合作,达到效益最优化,降低成本,保障质量。③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按照精益建造理论中的流动模式理论,将增至活动予以管理,去除没有贡献的非增值活动,采用精细化管理技术与智慧化管理方式避免材料在采购与运输环节中的浪费。④保障建筑产品质量。将建筑产品质量作为建筑管理的出发点,依靠精益建造理论和自身优势,结合用户需求,逐层分解责任,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保障建筑质量,利用质量赢得行业市场[2]。
4精益建造理论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研究
4.1精益建造技术应用
以往的项目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建筑行业施工需求,精益化技术的应用技术将精益建造理论用于建筑领域内,在减少浪费的同时提高客户满意度,实现对项目的智慧化管理。对此,精益建造技术的应用具体如下。1)5S现场管理企业需要将这一管理方法提高到战略发展地位,明确管理细则,编制管理手册,从经济成本和质量管理方面入手,推行5S管理方法的应用,选定样板区后应用精益建造技术。2)准时化施工和拉动式物料供应将产品用户需求作为准时化施工的起点,重视材料运输和各工序的间隔,保障材料库存为零,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利用看板传递信息,将图纸与计划展示在实际施工中。某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在第三季度实施了JIT采购计划,以入库板材库存变化情况为例,如表1所示,得知该精益建造技术的应用有效减少了库存占地与采购资金,为工程节约了采购成本。看板管理是建筑工程准时化施工的核心,看板可传递上下工序信息,帮助人们做好准备,避免浪费,防止过量施工,管理者利用“目视化”工序了解施工作业的最新进展[3]。3)末位计划系统这是按照建筑工程项目末端执行人员根据实际进展,对设计方案的反馈,管理者按照现场情况总结计划,为项目管理形成环形控制系统,避免施工现场和计划之间出现矛盾,提高施工效率,保障工程质量。某建筑施工项目依靠精益建造理论,利用云平台和AI技术全方位打造了智慧工地。项目部内智慧工地管理系统井然有序的运行,实现了项目设备管理,依靠物联网平台集成传感器检测运行和超载技术,结合塔吊智慧巡检系统和可视化监测系统,对设备实际运行状况展开实时监控。预制构件三维模型可视化拼装、无人机全景成像可展示整个施工项目的全貌。二维码工艺卡对施工工序进行测量,避免传统人工测量产生的误差。4)精益建造理论下的拆解模式凭借着企业多年的施工建设经验,将建筑物各部件拆分,结合时间空间与资源利用情况,深化施工设计与信息化技术使用,有序的展开建筑组装生产。应用BIM和WBS工具将房屋部件拆解,依据精益建造理论和相关技术,优化墙面三维模型,墙体上不仅有开关插座面板,也有管线敷设。凭借精益建造拉动式管理实现,使建造过程呈现出结构化特点,对生产、质量、成本、安全等模块逐一管理。5)BIM技术应用,推动数字建筑发展应用BIM技术与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应用精益建造理论方法实现建筑项目全过程管理。可视化结构的建筑项目管理需要用到专业的BIM数字软件,软件中包含原材料的管控和节点质量验收标准,任何一个流程都在数字管控体系内有所体现。数字建筑中,管道长度、内径与外径等数据可直接读取,管线立体设计一目了然,施工时不会再出现管线交叉和管线碰撞的情况。管理方面,数字建筑立足于智能交互与逻辑关系,以虚控实,提高了资源配置与工作透明度,帮助建筑施工企业强化事前控制,提高风险控制水平。大数据体系为建筑项目管理提供了信息共享平台,建筑建设后通过智能化系统可自动清洁空气、控制PM2.5,使建筑成为绿色建筑。
4.2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成本具体指完成项目施工消耗的人力资源、设备与材料资源产生的费用总和。设备成本包含施工中工具的损耗与机械折损、租赁费用;材料成本包含材料消耗、采购、运输费用;人工费用包含施工人员、管理人员与设计人员的工资与奖金。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有着综合性和一次性特点,项目从设计到竣工经历时间漫长,项目返工成本巨大。为保证项目盈利,成本管理必须将所有问题预料到,将材料、技术、信息等影响因素综合,让项目成本管理不再是单一的财务问题,而是需要各部门配合,从精益建造理论角度展开项目成本管理。对于精益建造理论的实际应用,可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材料采购JIT模式建筑工程施工中材料成本占总成本70%以上,合理控制材料成本意义重大。项目施工需要应用多种材料,JIT模式的应用可将合适数量与质量的物品,在相应的时间供应到相应地点,这种采购模式更加灵活,供应商可在线得到采购计划,对客户需求加以了解,为项目施工提供适宜的材料。图1代表的是JIT模式的基本原理,要求施工单位选择合适的供应商,通过制定详细的进度计划,应用JIT模式进行材料采购,实现对项目智慧化管理。采购方与供应商签订合同,供应商可以及时的将采购方所需的材料送到施工现场,JIT采购模式提高了材料供应对需求的响应速度,也消除了浪费现象,降低了材料的库存。该采购模式的应用需要依靠企业资源规划,ERP以管理会计为核心,其系统可识别企业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对成本、库存、采购、财务等资源规划。ERP是精益建造在材料物流供应上的延伸,可保证材料及时供应。2)5S施工现场管理为避免施工现场的资源浪费现象,可将5S管理宗旨落实,实现建设成本的优化。改善现场施工环境,成立项目推进小组,明确负责人职责,做好活动整体规划,制定奖惩制度,对各部门展开监督考核,建立奖励激励制度,将5S考核结果与个人工作相联系。5S理论的落实应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整理,结合实际情况判断物品去留,做好工具摆放,及时整理库房;②整顿,对如何方便存取物品加以考虑,实现物品摆放的规范化;③清扫,定期清扫,使库房内没有垃圾;④清洁,注重清洁的结果,根除脏乱源头,保障材料质量,为原材料的存放创造无污染的环境;⑤素养,提高人员素养,使其遵守规章制度,保持良好的工作习惯。应用5S管理系统后,可提高库存周转率15%~50%,材料实现定置管理,减少了不必要的库存浪费;设备故障率降低了10%~50%,缩短了5%~30%的作业周期,降低了10%~40%的生产成本,培养员工产生资源节约意识[4]。3)并行工程与价值工程应用精益建造方法就是运用并行工程,整合设计阶段与施工阶段,让设计与施工人员集合智慧,共同努力,缩短施工准备时间。根据精益建造价值工程需求,对价值流中的增值活动予以识别。应用数字工程系统,通过巡检系统、移动验房系统、统计分析系统展开日常检查与交付验房工作,以质量检查整改促进工程标准体系的完善。应用智建云工程管理APP(见图2),实现智慧化管理与精益建造理论的完美契合,打造施工现场智能化管理模式。如图所示,智建云可为建筑行业提供工程管理解决方案信息平台,从土方、基础与桩基础到业主交付、物业维保等工程质量管控场景,可形成完整的管控体系,实现对施工现场的成本管理,帮助企业控制潜在风险。
4.3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分析精益建造理论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具体体现如下。1)全面质量管理精益建造理论中的全面质量管理要求从建筑过程展开管理,保障建筑产品质量。项目从设计阶段开始,每一道工序都要经过质量检验,要求相关人员提高质量控制意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问题,确保项目各环节管理质量,确保不会有不合格建筑产品出现。要做到全面质量管理,应培养人员在质量检测上保持自觉性,对自己负责的内容自觉检测,根据质量评定要求主动记录检测结果,强化自我约束。在精益建造理论基础上确立“3N”实现,在建设初期消除质量问题。2)标准化作业采用标准化作业管理模式有利于提升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水平,以规范化作业方法建立标准定额,按照施工工序建设标准样板工艺,界定时间标准细化工作时间,去除不必要的损失时间,为工程建立标准化工作程序。比如在地板安装工程中,考虑到地板搬运与安装准备工序、安装速度,可确定铺装1㎡地板需要的标准时间,随后根据房间总面积计算铺装整个房间所需的时间。材料标准化作业可保障材料质量合格,某项目在管理期间严格限用质量、性能不稳定的材料。此外,破坏耕地、污染环境、带有放射性、甲醛污染的材料也被限制使用。项目施工管理时,要求对所有龙头、五金件、洁具全部开箱检查;对墙地砖每批次开箱5%抽查,施工时注意材料的选用,如果墙地砖本身有色差或其他缺陷,应由供应商负责处理;对可视对讲装置每批次开箱10%抽查,加强对装置外观质量的验收,出现质量问题由设备厂家负责。3)将精益建造与智慧工地理念相融合,可推动装配式技术的发展设计图纸拿到后,工程项目部立即整合行业需求,形成具体要求提交给PC厂家,厂家根据构建模具情况作出调整。从构件生产开始,选用高效施工机具和优质化辅助材料,通过制定合理的吊装方案,对构件生产验收、吊装、灌浆等环节进行管控,保障施工质量。将智慧设施用于项目质量管理,应用综合信息系统、施工现场管理系统与协同办公管理平台,施工现场内使用环境检测仪、人脸识别门禁、塔吊吊钩可视化、塔吊防碰撞系统、卸料平台超载报警装置等智慧化安全措施,应用智能工地云平台对各数据基层,落实精益建造理论,保障项目施工质量[5]。
5结语
总而言之,从精益建造理论入手,将该理论用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从建筑设计施工到项目交付的全过程进行管控,使精益建造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绿色建筑产业的发展。通过对精益建造技术的应用分析,探究精益建造理论在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从而有效解决成本,保障质量,实现对施工现场的精益化管理和智慧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涂文通.基于精益建造理论的建筑工程机械化施工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9(9):116.
[2]李悦.装配式建筑项目精益建造管理水平评价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9.
[3]陈琪.精益建造理论在R综合管廊建筑工程项目的应用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8.
[4]郑旭辉.基于BIM的精益建造管理模式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