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节能技术评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节能技术评估范文1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能力;评估方法
在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要制定相关的标准,抗震能力的评估能够对不同类型的建筑进行分析,现在,针对建筑的结构性能对抗震指标进行设计,分析其在接受到不同的震动时的抗震性能,这样业主就能够根据这些指标明确各项任务。在一些地震多发区建立抗震指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能够减少地震带给人们的损失。对于那些新的建筑,在对其抗振能力进行分析时,要分析不同的建筑指标,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来分析。
一、 影响建筑抗震能力的主要因素
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指的是在强烈的震动下建筑的稳定性,其主要是由建筑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共同决定的。在地震的作用下,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强,就不会产生大量的损坏。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抗倒塌的能力。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还与建筑施工所使用的材料有关。
(一) 结构的总体设计
建筑结构在设计时尽量追求简单,由于结构具有不规则的特点,所以,在平面上会出现凹凸不平的问题,在立面上也是参差不齐的,这样的结构的抗震能力就比较差,会导致严重的地质灾害,所以,建筑结构在设计的过程中,尽量追求简单的造型。建筑结构在设计时为了能够提高其稳定性,就要设计成对称的结构,非对称的结构在小的震动下都会发生不稳定的问题,所以,在建筑结构设计时应该使独立单元做到稳定。建筑结构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实现强度和刚度的稳定性,现在,很多建筑结构都是单层的,其刚度会发生骤变的问题,所以,在那些变形比较集中的部分,就会产生强烈的震动。
(二) 结构类型的选择
首先,在选择建筑结构类型时,要确保结构的类别是合适的,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建筑材料一般选用钢筋混凝土能够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在使用砖结构时,尽量使用那些配筋砌体结构。建筑结构应该设计成超静定结构,这种结构在巨大的外界压力下仍然能够保持稳定,而且,在强烈的震动下,破坏首先发生在赘余的材料上,这些材料能够缓解地震的冲击力,使结构的稳定性提高,提高建筑结构的超静定次数,因为其次数越多,对震动的缓冲效果就越好,其抗振性能也会越好。在对平面结构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应该采用框架结构,运用带支撑的框架取代单一的框架。
(三) 结构的整体性
在对建筑结构施工的过程中,要确保各类构件之间要有效地连接,在地震发生时主要是因为建筑之间的结构连接不牢固,从而使建筑的整体性遭到破坏,导致建筑物的坍塌。如果各个结构不能紧密连接,那么在没有实现抗震的效果之前就会导致结构的破坏,结构直接从构件上掉落。因此,要完善建筑的抗震能力,首先要确保构件具有较大的强度,而且要使各类构件之间有效的衔接。在建筑结构施工时,要提高建筑的垂直刚度,如果地基比较软弱,首先要提高地基的强度,然后,应该使建筑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刚度提高,使建筑物的整体性增强,即使地震发生时,也不会产生严重的沉降问题。
(四) 刚度和强度的延性比例分析
建筑结构有些刚度强,但是强度比较小,而有些建筑结构恰恰相反,所以,在对建筑结构施工的过程中,应该首先选择抗推刚度大的结构,这类结构能够对震动起到缓冲的效果,而且要确保结构的刚度和强度是相互匹配的。
(五) 材料的选择
建筑结构的质量能够决定其抗振能力,所以,在对建筑结构施工时,尽量减小结构的质量,因为当地震发生时,建筑结构的质量越大,那么其产生的震动就会越大,所以,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尽量选择那些质量小的,可以选用多孔砖和混凝土板来设计结构。
(六) 建筑场地的选择
建筑工程的抗震能力的好坏不仅仅与建筑的表面结构有关,而且还与地基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能够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防止建筑在受到强大的震动后发生沉降问题,就需要选择合适的建设场地,在建筑施工之前对场地进行勘查,分析当地的地质条件,如果在施工现场存在活性的断层,或者有滑坡等地质灾害,就要选择合适的地基,提高地基的抗压能力,确保建筑的表面结构能够与地基有效的连接。
二、 评估结构抗震能力的技术方法
在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进行分析的时候,主要使用的是两种方法,第一种是确定性的评估,第二种是非确定性的评估,结合结构动力学的相关原理。确定性的评估指的是在现有的震动情况下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进行分析,然后采用线性函数的形式表达出来。非确定性的评估指的是对震动进行随机的评估。现在,主要使用的是确定性评估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进行分析。
(一) 经验评估的方法
经验评估法主要是结合大量的地震实例,结合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进行分析的方法,我国已经颁布了《建筑结构抗震能力分析标准》,就是结合了经验评估的方法制定的。经验评估法在运用时要结合一定的思路,要从建筑结构的抗震防范的目标出发,然后按照建筑结构发生震动后会产生哪些危害,从而能够在对建筑整体性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然后按照其抗震能力对建筑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在运用经验评估法的时候,要了解建筑的施工环节,要分析分析建筑的设计理念,而且通过实地的调研,分析建筑结构的主要特点。
(二) 振动测量评估法
振动测量评估法能够对整个评估过程进行把握,而且能够比较直观的分析出建筑结构的损伤程度。首先要对建筑结构进行动力学的测试,分析其振动的特征。建筑结构是一个多角度的系统,在对其进行力学性能的测试时,就要运用不同的方法,将人工测量和机械测量结合,采用火箭推动法和环境脉动法。在建筑结构评估中经常使用的是环境脉动法,这种方法比较简单,借助周围的环境,对建筑结构产生随机的震动,对震动的信号进行分析,得出建筑结构的动力学参数,通过相关的分析,运用环境脉动法得到了参数是十分准确的,这种方法不需要大型的设备,而且不论建筑结构是大是小,都可以直接进行测试,而且,在测试的过程中不需要使用过多的人力资源。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项测试技术日渐完善,能够实现数据的高速处理。在现场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能力测试时,一般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建立多通道的系统,进行不同的点的测量,也可以借助频谱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非常使用,能够实现自动识别的效果。
结语:
现在,建筑的抗震能力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提高能够提高建筑的稳定性,防止灾害的发生给人们带来安全隐患,所以,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估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杨仕升,秦荣,赵小莲,谢开仲. 建筑结构抗震能力评估技术的研究及应用[J]. 世界地震工程,2014,04:100-106.
[2]杨仕升,郝效强,秦荣.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能力评估研究[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5,05:82-86.
[3]杨仕升,郝效强,秦荣. 结构抗震能力评估计算程序的编制[J]. 工业建筑,2011,09:14-16+5.
节能技术评估范文2
摘 要:当前,基于职业教育人才在信息技术工作环境下问题解决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2013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 职业教育中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问题解决能力评估:欧洲的做法及其启示 试论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基于项目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中职信息技术中的应用分析 合理处理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基于问题解决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基于问题解决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分析 基于计算思维的信息技术选考疑难问题解决探究 论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欧洲“教育机构中的虚拟教室”项目及其启示 美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做法及其启示 “基于订单式培养”模式下问题解决型讨论教学法在机械制图课程中的运用和研究 信息技术课问题解决模式运用的实践研究 博洛尼亚进程中的欧洲高等林业教育改革及其启示 欧洲运动员义务教育阶段文化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 分析问题解决及其对数学教育的启示 众包模式下问题解决者的创造力激励措施研究 论信息技术能力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重视问题解决的能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5-03-04/2016-07-28.
[9]OECD . Technical Report of the Survey of Adult Skills (PIAAC).[EB/OL].,2008-03-20/2016-08-03.
[20]黄日强,刘建生.丹麦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 职教论坛,2006(10):58-61.
[21]唐云富,吴学超.改革中的丹麦VET体制特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5):48-49.
节能技术评估范文3
要强化目标考核,抓紧分解下达节能减排目标,建立严格责任制,切实抓好落实。要坚持工程减排与结构减排并举,严格控制新增高能耗项目,牢牢把住关口,加大政策调控力度。要加快推进重点节能工程建设,加大节能技术开发、利用和推广力度,积极推进地热、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建设,实现因地制宜、多能互用。要加强公共建筑能源管理,大力推广住宅节能技术,扩大节能减排工作的覆盖面。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使节能降耗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建设生态城市,是实现城市定位,建设独具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宜居城市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各区县、各部门要围绕节能、减排、清水、绿化、净化、循环利用等重点任务,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要围绕生态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制订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到工程项目。各职能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生态城市建设。
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要时刻紧绷廉政这根弦,警钟长鸣,防微杜渐,不断完善制度、落实责任、细化监管、跟踪检查。要健全体制机制,靠制度管人、管钱,靠制度预防和遏制腐败。要抓好惩防体系建设,重点加大对项目招投标、工程质量安全、土地开发、资产评估、招商引资等环节的监管,保证权力公开透明干净运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提高自身素养,克己自律,守住道德底线,既要干净做事,又要干净做人,切实做到风清、气正、务实、廉洁。
生态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市委、市政府把构筑生态宜居高地,实现“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作为总的目标任务,确定以三年为周期,滚动实施生态城市建设行动计划。年第一轮生态城市建设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成效显著。建立了创建生态区县的良好机制,西青区通过国家生态区技术评估;完成全部火电机组和10吨/时以上燃煤锅炉烟气脱硫工程;完成60座污水处理厂的新建、升级改造,新增污水处理能力77.5万吨/日;完成中心城区10条河道、环外29条农村河道治理;开展了锅炉改燃并网,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保持稳定,二级良好天数保持在300天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年的86.6%提高到9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和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处置保持全国领先水平;新建、提升绿地1.42亿平方米,植树造林71.7万亩。
从今年开始,本市将启动实施第二轮生态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立足点,以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为主要手段,计划围绕改善大气、水、自然生态环境和加强固废噪声治理、农村环保、生态工业建设等方面,安排25项重点任务。
节能技术评估范文4
【关键词】能源;建筑节能;保温隔热技术
【中图分类号】TU1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954(2011)02-0162-02
一、我国现阶段的能源形势
1、能源消耗持续增加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但有关资料显示,全球剩余可开采的煤炭储量为9845亿t,石油亿t,天然气156万亿m3。即使维持现有消费水平不变,化石能源总储量也只能维持人类消费100年左右。
我国能源资源总量虽然比较大,化石类能源探明储量约7500亿t标准煤,但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煤炭、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7.69%和7.05%。
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能源需求将大幅度上升。
2、能源利用效率处于较低水平
我国长期以来奉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加之结构不合理,技术装备落后和管理水平低。从总的能源效率看,2006年按当时汇率计算,我国单位GDP能源消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2倍左右,比美国、欧盟、日本和印度分别高2.4倍、4.6倍、8倍和0.3倍。
3、建筑能耗是我国能源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2000年建筑用商品能源消耗共计3.56亿标准煤,占当年全社会终端能源消费量的比重为。接近发达国家建筑用能占全社会能源消费量的1/3左右的水平。我国建筑中能源利用效率也处于较低水平,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比同等气候条件下先进国家高出2倍。
4、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情况
我国抓建筑节能工作,是以1986年颁布实施《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为标志启动的。此后相继颁布了下列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中央高度重视建筑节能工作,在国务院批准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中,将建筑节能作为“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
建设部先后制定了建筑节能相关政策:《建筑节能“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1995.5)、《建筑节能技术政策》(1996.9)、《建筑节能“十五”计划纲要》、《绿色建筑技术导则》(与科技部共同制定,、《住宅建筑规范》、《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06.5)。
尽管建设部还多次下文以加强建筑节能工作,但对国家行业及省级建筑节能标准不执行或敷衍应付的现象也相当普遍,社会公众对建筑节能的意识淡薄,令人堪忧。因此,针对于我国的资源形势,建筑节能的应用迫在眉睫!
二、建筑节能技术基本情况
建筑物的建筑节能技术内容主要涉及到:建筑护结构节能技术、建筑供热制冷系统和建筑设备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技术。而建筑护结构节能内容主要有:外墙保温隔热技术、门窗节能技术、屋面节能技术和地面、楼板及楼梯间隔墙技术、建筑遮阳技术等等。
伴随对节约能源与保护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技术也在日益加强,尤其是外墙保温技术得到长足发展,并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建筑节能技术。外墙保温技术主要有内保温、外保温、内外混合保温等方法。其中建筑中现阶段最常使用的外墙外保温。外墙外保温是将保温隔热体系置于外墙外侧,以赋予建筑物良好保温隔热性能的建筑节能措施。
1、建筑节能中,相对于外墙内保温,外墙外保温具有七大优势。
一是保护主体结构,延长建筑物寿命。采用外保温技术,由于保温层置于建筑物围护结构外侧,缓冲了因温度变化导致结构变形产生的应力,减少了空气中有害气体和紫外线对围护结构的侵蚀。事实证明,只要墙体和屋面保温隔热材料选材适当,厚度合理,外保温可以有效防止和减少墙体和屋面的温度变形,有效地消除常见的斜裂缝或八字裂缝。因此外保温有效地提高了主体结构的使用寿命,减少长期维修费用。
二是基本消除“热桥”影响。“热桥”指的是在内外墙交界处、构造柱、框架梁、门窗洞等部位,形成的散热的主要渠道。对内保温而言,“热桥”是难以避免的,而外保温既可防止“热桥”部位产生结露,又可消除“热桥”造成的热损失。
三是使墙体潮湿情况得到改善。一般情况下,内保温须设置隔汽层,而采用外保温时,由于蒸汽渗透性高的主体结构材料处于保温层内侧,只要保温材料选材适当,在墙体内部一般不会发生冷凝现象,故无需设置隔汽层。同时采取外保温措施后,结构层的整个墙身温度提高了,降低了它的含温量,因而进一步改善了墙体的保温性能。
四是有利于室温保持稳定。外保温墙体由于蓄热能力较大的结构层在墙体内侧,当室内受到不稳定热作用时,室内空气温度上升或下降,墙体结构层能够吸引或释放热量,故有利于室温保持稳定。
五是便于旧建筑物进行节能改造。与内保温相比,采用外保温方式对旧房进行节能改造,最大优点是无需临时搬迁,基本不影响用户的室内生活和正常生活。
六是可以避免装修对保温层的破坏。装修中,内保温层容易遭到破坏,外保温则可避免发生这种问题。
七是增加房屋使用面积。由于外保温技术保温材料贴在墙体外侧,其保温、隔热效果优于内保温,故可使主体结构墙体减薄,从而增加每户的使用面积。
2、工程应用中常见的技术问题和影响质量的问题
我国外墙保温技术在较短时间取得了世界注目的发展,但是在提高完善质量和规范管理外墙保温技术方面,我国还刚刚起步;与欧洲管理规范化,把外保温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认定的情况有所不同,我们的管理部门、生产、设计和施工应用单位在认定时还存在比较注意控制材料产品性能,而忽视按要求进行系统性能控制的倾向;生产、研究、施工行业还存在应用技术理论研究薄弱、工程经验缺乏、实验和验证方法不统一的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各个环节不能严格按标准生产、销售、施工的问题。
(1)企业技术研发、培训缺位
企业是我国应用技术研发的主体,但是在外墙保温隔热技术领域目前除了少数企业外,大多数生产企业没有独立的研发力量,大都还停留在模仿国内外技术阶段,对技术的基础理论、构造措施原理、系统形成机理研究很少;一是有缺陷的保温隔热系统流向市场,造成技术产品市场混乱;二是低价中标单位为节约成本,简化构造、简化施工环节时,会出现系统性能下降,使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
(2)创新技术集成系统问题
目前国家级、省级科研机构进行外墙保温隔热技术与产品研究的不多,因此企业在自行研究新的外墙保温隔热技术系统时,能从基础研究中得到的支持很少;而企业受自身技术、经济条件的制约,难以从技术的基础理论、构造措施原理、系统性能形成机理的研究上下工夫,难以解决不同的材料在集成不同的外保温系统时出现的问题,使得新研究的技术还在试用阶段就暴露出工程可靠性差、耐久性不够的问题;有些虽然也通过了技术评估,但在扩大应用中就暴露出系统性能不完善,出现工程质量问题。
(3)施工质量
外墙外保温工程或者叫外墙外保温技术系统从工厂生产出来到达工程现场还是半成品,必须在现场经过施工环节才能最终形成外墙外保温技术系统,因此系统的质量与施工质量有很大关系,而现在很多都是非专业队伍施工,施工组织不规范、没有专门的资质要求,“专业施工人员”并不掌握外保温技术,加上监理环节也存在不规范的问题,无法保证外墙外保温技术系统的现场施工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也就无法保证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工程质量。
外保温技术既有利于国家可持续发展,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又有利于住户节省开支,是大势所趋。但是外墙外保温对产品技术和施工质量要求较高,想要更完美的做好节能工作,就必须把关各个流程的施工质量。有关部门必须抓紧对外保温产品技术及施工标准加以细化,严格审批制度,抬高准入门槛,提高外保温技术和产品的整体水平。这样才能保证技术的普及应用,建筑节能才能真正体现出其价值所在。
早在20世纪70年代,建筑节能概念就被正式提出。建筑节能的中心是减少建筑耗能 ,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建筑节能需以不影响人们感觉舒适度为前提。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是发达国家标准的3倍以上,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而我国人平均资源占有量相对发达国家又少。在这样的国情下,建筑节能水平的改善实际上应该比发达国家更为紧迫。因此,合理的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杨善勤.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马凯.我国当前的能源形势与“十一五”能源发展[J].有色冶金节能, 2006
节能技术评估范文5
【关键词】小区住宅;结构设计;建筑节能
进入21世纪以来,能源问题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同时也是人们面临的生存问题之一。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住房面积也在不断的增加,随之能源的消耗也在增加。住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所以其结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也是直接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往的住宅只要具备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等基本功能即可,但现在的住宅设计出来要具备以上几种基本功能之外,还要求设计的美观、合理、节能。除此之外,由于我国的能源比较短缺,所以怎样有效的利用能源,提高住宅结构设计的性价比,成了我国住宅设计的最主要的发展趋势。下面就针对我国小区住宅的这种情况,谈一下如何对小区住宅的结构进行设计,从而使能耗最小化,做到建筑节能。
1 我国小区住宅的结构设计的现状
虽然我国是一个能源大国,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储量很少,同时又是一个能源非常紧缺的国家。预计十年之后,我国的能源需要还会不断的上升,可能会是2000年的一到两倍。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几下几点:
1.1 城市的快速化发展
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农村人口不断的涌入城市,使得我国的城市化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的加大。显而易见,这给能源带来的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
1.2 大规模的对住宅进行建设
近些年来我国的住宅建设出现了大规模的增长,我国同时也正处于住宅建设的高峰期。而且根据专家预测,这种增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与此同时,这种状况就会造成对能源的消耗也在持续的增长。
1.3 住宅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对建筑的总体规划的设计方面没有达到技能的要求。目前许多的住宅建筑在规划的时候都很少的去考虑节能问题,而更多的是考虑如何能够把小区住宅设计的别具一格,吸引更多人,从而能够赚取更大的利益。所以,往往就忽略了对环境、节能等方面的考虑。由于住宅的建设要按照规划的方案来实施的,方案中没有涉及到节能的方面,所以在建好的住宅也就很少能早到节能了。由此可见,要想实现建筑节能,就得在规划中充分的考虑到建筑与能源、环境等方面的关系,从而设计出具有节能思想的方案、规划。
其次,很多住宅的建筑设计大体是相同的,很少因地制宜的去考虑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特色等。这就使所有的住宅建筑的结构和设计等都非常的相似。有的方案的设计目标是追求视线的开阔,把室内的窗户设计的过大,从而忽视了建筑的气密性。有的设计人员甚至,从不对该地进行具体的勘探,只是一味的抄袭。
2 户型结构的节能设计
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样,如何合理的利用现有的能源,设计出科学、合理的住宅已经成为了现如今建筑业的发展趋势。接下来,就根据这一理念谈一谈如何把它付诸于具体的实践中来。
2.1 建筑节能的概念
所谓的建筑节能主要是指通过事先合理、科学的规划布局,结合先进的设计理念,从而做到提高建筑对能源的利用率,降低能耗。对于建筑师而言建筑技能就是如何在对住宅进行设计的时候,根据设计方案做到降低对采暖、空调、通风等方面的消耗,从而实现建筑节能设计的理念。
2.2 传热方程
由于建筑物的传热是非常的复杂的,主要包括对流、辐射和导热等三种方式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对建筑的传热方面的方程进行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也是非常重要的,是保证建筑节能的关键因素。稳态的传热方程式如下所示:
Q=K・A・(tl-t2)
=l/[(1/a1)+(d/x)+(1/a2)】・A・(tl-t2)
式中:
Q一单位时间通过建筑围护结构的热量;
K一传热系数;
A一围护结构的外表面积;
tl、t2―围护结构内外表面的空气温度;
a1、a2―围护结构内外表面的热转移系数;
d一围护结构的厚度;
x一围护结构的导热系数。
根据该方程我们可以分析出来当K、A、(t1-t2),也就是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外表面积和内外温差越小的时候,Q,也就是整个住宅的传热量也就越小,只有保证传热量较小,才能保证对建筑能源的节约。 下面,就根据这个方程的原理,来谈一下如何具体的减小热能的消耗。
2.2.1 减少围护结构表面的热传移系数,即a1和a2
虽然影响热传移的系数的因素有很多,但是主要包括风速和表面形状这两种因素。因此,要想降低热传移系数,就要减小风速,表面尽可能光滑。所以这就要求在设计建筑物的时候能够在避风的基础上,做到形状规整。
2.2.2 增加围护结构的厚度,即d
虽然增加围护结构的厚度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暖作用,但是由于对建筑物增加围度的厚度会同时也增加了建筑物的自重。所以增大围护结构的面积,就能避免上述问题。与此同时,其节能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尤其是在像东北、内蒙这些冬季比较寒冷的地方,其围度的厚度不能太薄。
2.2.3 减少围护结构的内外表面温度差t1-t2
由于太阳辐射是决定室外热环境的主要条件,所以怎样利用太阳能来合理的设计建筑,减少室内外的温差也是作为建筑工作者的我们所关注的问题。主要是根据不同的季节、纬度、时间等,太阳辐射的强度也不相同。冬季做到对太阳能的合理利用,尽量使用更多的外表面向阳。而在夏天,尽量减少太阳对建筑物的照射,从而使室内的温度降低。
2.2.4 尽量减少围护结构的外表面积A
建筑物虽然在体积上相同,但是由于设计的方式不同,其表面积的差异还是很大的。所以没要对建筑物进行合理的设计,尽量坚守围护结构的表面积,同时也是建筑节能重要体现。
2.2.5 减少围护结构的导热系数x
减少围护结构的导热系数主要体现在选择合理的绝热材料,随着近些年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相继开发出了许多节能型的绝热材料。如延绵、玻璃棉、泡沫聚氨酯、吸热玻璃、反射玻璃等很多良好、优质的绝热材料。这些材料的开发和广泛使用大大的减少了围护结构的导热系数。
2.2.6 增加建筑的气密性
建筑物的门窗、各种缝隙和孔洞,都会使室内的温度下降,从而造成能源的损失。所以加强对建筑的气密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主要采用加强对门窗的密封程度,采用一些导热系数大于墙体的导热系数的玻璃。
3 对住宅建筑节能的改造技术
3.1 对墙体进行改造
对墙体的改造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两点,即单一墙体的节能技术和复合墙的节能技术。但随着人们对墙外保温性能的标准、要求逐渐的提高,使得单一墙体的节能技术很难满足这些标准和要求。所以现今对墙外进行保温所使用的通常是复合墙节能技术。而复合墙节能技术主要包括外墙保温、外墙内保温和内外混合保温,以及墙体夹心保温技术和墙外保温技术。这些保温技术足够满足现今人们对墙内外的保温要求,从而轻而易举的达到节能保温的效果。
3.2 对门窗节能进行改造
门窗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影响室温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合理的对门窗进行改造,使门窗的面积占到整个建筑面积的10%到15%之间。这样不仅能够起到良好的通风作用,室内的光线也比较宽阔,同时也能够起到节能的作用。除此之外,为了保持室内的温度,也可以在窗框与外墙连接的部分填充一些保暖材料,如泡沫、玻璃棉等。这样就可以保证风不会从缝隙之间吹进来,保证了施工的质量。
3.3 对屋面进行改造
相对于其他构件而言,屋面是最直接的受到太阳辐射的构件,同时对顶层的居民的影响最大。所以对屋面进行改造,以保证室内的温度是非常必要的。在选择保温隔热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材料的性质、特点等来进行慎重的选择。一般而言,为了避免屋面的厚度和重量过大,保温层不适合选择密度比较大、导热率比较高的材料。综上所述,一般会选择如挤塑性聚苯板、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水泥聚苯板等。但往往由于地域、气温条件的差异性,采取的改造措施也是不同的。比较常见的改造方式有蓄水屋面、平屋顶改坡屋顶、倒置式屋面等。在东北根据其地理环境和气候的特点,通常采用将平屋面改为坡屋面。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室内的温度,同时还能起到提升城市形象的作用。
4 优化结构设计
影响住宅的结构设计和建筑节能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建筑的形体,日照距离、室内的平面设计等。接下来,从节能的基本原理出发,充分结合以上几点因素来谈一谈怎样对住宅的结构设计进行优化,从而达到建筑节能的要求。
4.1 合理设计建筑的长与宽
建筑物的长与宽之间的比例对节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合理的设置长与宽之间的比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都尽量的增加这个比例系数,因为系数越大,冬季的得热就越多,而夏天却恰恰相反,从而就做到了节能的效果。
4.2 朝阳的选择
由于太阳能是建筑能源中的重要来源,所以合理的设计建筑的朝阳方向也是非常必要的。一般朝阳的方向的选择都要满足冬季能够有适量的阳关,夏季要减少阳光的直射。
4.3 合理的对住宅功能进行分区
对住宅进行分区时要根据人们日常生活的规律来进行划分,要满足人们的具体需求。一般都将客厅、主卧和书房等在朝南或朝东的方向,这样能够保证房间内有充足的阳光。而像洗手间、厨房等就可以选择阳光不是很充足的朝西或朝北的方向。
5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现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及对能源的节约等方面的充分考虑,阐述了如何对小区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从而满足节能建筑的思想,符合时展的需求。希望可以给住宅开发商一定的启发和帮助,同时也希望我国的小区住宅能够早日的达到节能建筑的标准。
参考文献:
[1]邹经宇、许溶烈、金德钧,第五届中国城市住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全国节能省地型住宅设计竞赛获奖作品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
[3]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 26―95,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096 ―1999《住宅设计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民用建筑热工规范GB50176―93,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6]《节能住宅设计实例图集》编委会,节能住宅设计实例图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7]涂逢祥,21世纪初建筑节能展望.建筑节能,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
[8]《智能与绿色建筑文集》编委会编,智能与绿色建筑文集――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9]聂梅生、秦佑国、江亿,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2003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0]Joan Pinkham.中式英语之鉴[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节能技术评估范文6
关键词:民用住宅建筑 节能设计
前言
发展节能建筑,首先应该解决建筑的高能耗问题。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单位建筑能耗是同等气候条件下发达国家的3倍,外墙的传热系数为3.5_4.5倍,外窗传热系数为2_3倍,屋面传热系数为3_6倍,门窗的空气渗透为3_6倍,与北京气候相近的德国,1984年其建筑年消耗为每平方米24.6_30.8kg标准煤,到2001年,降低至每平方米3.7_8.6kg标准煤.而北京的建筑年消耗近年来一直是每平方米225kg标准煤,可见我国的建筑节能潜力巨大.
一、建筑具体结构节能设计
1墙体结构节能设计
在建筑中,护结构中墙体占了很大比例,所以建筑墙体节能技术的发展是建筑节能技术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节能保温墙体施工技术主要分为外墙内保温和外墙外保温两大类:
1)内保温技术及其特点
外墙内保温施工,是在外墙结构的内部加做保温层,内保温施工速度快,操作方便灵活,可以保证施工进度,被大面积推广的内保温技术有,增强石膏复合聚苯保温板,聚合物砂浆复合聚苯保温板,增强水泥复合聚苯保温板,内墙贴聚苯板抹粉刷石膏及抹聚苯颗粒保温料浆加抗裂砂浆压入网格布的做法,但内保温层会多占用房间的使用面积,热桥问题不易解决,容易引起开裂,还会影响施工速度影响居民的二次装修,且内墙悬挂和固定物件也容易破坏内保温结构,内保温在技术上的不合理性决定了其必然要被外保温所替代。
2)外保温技术及其特点
外保温是目前大力推广的一种建筑保温节能技术,外保温与内保温相比,技术合理,有其明显的优越性,使用同样规格、同样尺寸和性能的保温材料外保温比内保温的效果好,外保温包在主体结构的外侧,能够保护主体结构,延长建筑物的寿命,有效减少了建筑结构的热桥,增加建筑的有效空间,同时消除了冷凝 提高了居住的舒适度。
比较成熟的做法是外挂的保温材料有岩(矿)、棉、玻璃棉毡、聚苯乙烯泡沫板(简称聚苯板 EPS)、陶粒混凝土复合聚苯仿石装饰保温板、钢丝网架夹芯墙板等,有一种做法是用专用的固定件将不易吸水的各种保温板固定在外墙上,然后将铝板、天然石材、彩色玻璃等外挂在预先制作的龙骨上, 直接形成装饰面。
2、 门窗的节能设计
外门窗是住宅能耗散失的最薄弱部位,其能耗占住宅总能耗的比例较大,其中传热损失为1/3,冷风渗透为1/3,所以在保证日照、采光、通风、观景要求的条件下,尽量减小住宅外门窗洞口的面积,提高外门窗的气密性,减少冷风渗透,提高外门窗本身的保温性能,减少外门窗本身的传热量。其节能措施有: a、控制住宅窗墙比。住宅窗墙比是指住宅窗户洞口面积与住宅立面单元面积的比值,JGJ26-199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部分)》对不同朝向的住宅窗墙比做了严格的规定,指出“北向、东向和西向、南向的窗墙比分别不应超过20%、30%、35%”。 b、提高住宅外窗的气密性,减少冷空气渗透。如设置泡沫塑料密封条,使用新型的、密封性能良好的门窗材料。而门窗框与墙间的缝隙可用弹性松软型材料(如毛毡)、弹性密闭型材料(如聚乙烯泡沫材料)、密封膏以及边框设灰口等密封;框与扇的密封可用橡胶、橡塑或泡沫密封条以及高低缝、回风槽等;扇与扇之间的密封可用密封条、高低缝及缝外压条等;扇与玻璃之间的密封可用各种弹性压条等。 c、改善住宅门窗的保温性能。户门与阳台门应结合防火、防盗要求,在门的空腹内填充聚苯乙烯板或岩棉板,以增加其绝热性能;窗户最好采用钢塑复合窗和塑料窗,这样可避免金属窗产生的冷桥,可设置双玻璃或三玻璃,并积极采用中空玻璃、镀膜玻璃,有条件的住宅可采用低辐射玻璃;缩短窗扇的缝隙长度,采用大窗扇,减少小窗扇,扩大单块玻璃的面积,减少窗芯,合理地减少可开启的窗扇面积,适当增加固定玻璃及固定窗扇的面积。 d、设置“温度阻尼区”。所谓温度阻尼区就是在室内与室外之间设有一中间层次,这一中间层次象热闸一样可阻止室外冷风的直接渗透,减少外墙、外窗的热耗损。在住宅中,将北阳台的外门、窗全部用密封阳台封闭起来,外门设防风门斗,防止冷风倒灌,楼梯间设计成封闭式的,对屋顶上人孔进行封闭处理等措施均能收到良好的节能效果。 3、屋顶结构节能设计
保温层不宜选用容重较大,导热系数较高的保温材料,以防止屋面重量,厚度过大,屋面保温层不宜选用吸水率较大的保温材料,以防止屋面保温作业时, 保温层大量吸水,降低保温效果。现在,一些建筑的屋面保温,采用岩棉板保温层代替常规的沥青珍珠岩或水泥沫聚苯板,上铺防水层的正铺法为多,有的单位研究采用倒铺法,使防水层不直接接受日光暴晒以延缓老化,但聚苯板应采用挤出法生产的闭孔型不与屋面粘结,上用压块(卵石或混凝土薄板)固定近年来坡顶屋面发展较快,这种屋面较便于设置保温层,可顺坡顶内铺钉玻璃棉毡或岩棉花毡,也可在天棚上铺设上述绝热材料,还可喷、吹或直接铺设玻璃棉、岩棉、膨胀珍珠岩等松散材料作为屋面保温层。
二.夏热冬冷地区节能建筑案例分析:
这里以北京当代万国城一期北区塔楼为例进行分析.该建筑设计是在2002年进行的,依据国家节能标准,北京属寒冷地区,其冬季采暖能耗标准为20.6W/m2,主要围护结构的平均传热系数K(W/ m2 K)限值分别为屋顶0.6_0.8,外墙0.82_1.16,外窗4.00.
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该建筑的实际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设置均可满足
此外,对于外墙,屋顶,门窗等惰性指标及气密性要求也均符合国家相关的节能设计标准.
模型参数设置
1).室内设计参数:夏季室内设计温度为26°C,湿度小于80%。冬季室内设计温度为18°C,湿度大于30%。
2)热扰:平均4.3w/ m2.
3)通风模式:冬季0.5次/h;夏季:1_5次/h,(均充分考虑室外可利用新风)
4)建筑模型
由于建筑中间各层平面设计基本相同,为简化计算,模型中将中间的标准层简化为3层(二,三,四层),顶层保留,整个建筑单体模型共5层.
5)冬季采暖能耗分析
由模拟输出结果可以看出,整个建筑的平均采暖负荷为17.20w/ m2.小于20.6/ m2的标准值,而顶层户型的热工性能较差,较标准层户型大8w/ m2左右,朝北户型与其它朝向户型的负荷差异较小.
原因分析:朝北户型北墙面积大,屋顶保温效果一般.
改进措施:加厚屋顶保温平均传热系数K=0.35w/m2.加厚北墙保温至平均传热系数K=0.41w/ m2.
5.夏季基础室温分析
户型基础室温大于29°C的最大小时数为1297,超过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的要求,所有户型大于29°C的基础室温小时数平均为950。
原因分析:东、西外窗面积过大,屋顶隔热效果一般。
改进措施:(结合冬季改进措施)增加遮阳措施(外遮阳或百叶内遮阳),屋顶加隔热层,使其总传热系数降至0.35左右。
三、住宅的主要空间与节能设计: 在早期的城市住宅设计中,多以卧室为中心,卧室是住宅中的主要居住空间。当时的住宅,卧室是住宅中唯一的主要空间。在住宅的空间设计中,显然要将所有的卧室置于日照通风条件最佳的住置,置于南向,为住户提供最好的享用自然能源的环境。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住房条件不断地改善。设计人员经过多年的推敲、探讨,住宅内部的休息区,起居活动区及厨卫服务区三大功能,分区更趋向明确合理。住宅中的卧室不再是多功能的,已被更合理地理解为休息区,主要功能是供睡眠、休息兼存放衣物,要求轻松宁静,有一定的私密性的空间。白天人们工作、学习、外出,即使在家各种起居活动也不在卧室中。因此以夜间睡眠用为主,白天多是空关着的卧室,向南还是向北,有无直接日照,对于建筑节能而言差别不大。在满足通风采光,保证窗户的气密性和隔热性的要求下,卧室不向南不影响建筑节能。因此,一套住宅中,卧室已经不是争取占据南向的唯一主要空间。“厅”在现代住宅中,已成为居住者各种起居活动的主要空间。白天的日照、阳光对于起居活动中心的“厅“来讲,更有直接的节能意义。对于上班族来讲,由于实行双休日制度后,白天在家的天数增多了,约占全年总天数的四分之一,对于老年人、婴幼儿来讲,则多数时间是呆在厅里的,即便学生,寒暑假、星期天在家,主要活动空间也是在厅里,所以现在住宅中,厅的面积远比一个卧室大。白天,厅的使用频率比卧室高得多,起居厅已是住宅中的活动中心,是现代住宅中的主要空间。所以如果起居厅向南,白天的阳光照着在起居厅活动的人们,其节能效应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是南向起居厅,室内的自然热环境较好,可以大大地节约采暖和空调的耗能。
四.室外装修节能改造 在住宅体型设计时,依据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进行节能住宅设计时,在满足一定体型系数限制条件下,节能建筑本体围护结构应达到规定的热工指标要求。注意用最少的围护结构面积形成满足功能要求的室内空间体积,其意义在于减少不必要的墙体外表面积,避免热损失。 民用建筑在进行装饰装修工程时,必须与节能改造同步进行,以确保改造后达到建筑节能标准要求。外墙表面涂刷白色或浅色涂料,减少壁面传热,以提高外墙保温隔热性能。大大降低了空调的使用率,节约能耗。对于多层住宅或底层墙壁,进行垂直绿化。这样,就能缓解骤雨及曝晒造成建筑物表面的温差变化,从而改善生态和室内环境。
参考文献:
[1]王立雄.建筑节能[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