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重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医学基础重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医学基础重点

中医学基础重点范文1

然而,笔者在新课程的教学中,也发现了新课程的许多弊病。古人云:“爱之愈深,言之愈苛。”笔者就新课程之弊病不揣浅陋,提出几点教学建议,以表献曝之忱。

一、应重视学生的物理思想的培养

物理,又叫格致,即格物致知之义。探索大自然、寻求真理是人类的天性,也是笔者所强调的物理思想。

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始于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对自然界的认识,而不是基于书本知识的记忆和接受。这就决定了我们很多科学知识的呈现方式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生活实践出发,从学生的好奇心和疑问出发。

而新课程在有些知识点的呈现方式上是违反了这一规律的。比如:关于杠杆这一节的内容,新课程教材是用这样一段话来介绍杠杆的五要素的:“一根硬棒如果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固定点叫作支点,使杠杆转动的力叫作动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作阻力,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作动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作阻力臂”。其中,关于“力臂”这个概念的呈现方式是生硬和突兀的,不符合认知规律,学生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弄出一个“力臂”来。

我们完全可以以书本上“用硬棒撬石块的杠杆”为例,来进行实验,从而引出力臂的概念:

1.手的作用点离支点越远越容易撬起石头,说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会对杠杆转动产生影响。

2.手的作用点不变,改变力的方向,即用不同方向的力去撬石块,我们会发现相同的力,如果方向不同,也会对转动效果产生影响。而在动力与杠杆垂直时,最容易撬起石块;动力与杠杆间的夹角很小或很大都不容易撬起石块。

通过这个例子说明,用杠杆省力的情况归根结底跟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有关,由此使学生理解“力臂”的意义。

这样的教学过程,是和古人对杠杆的认识过程相一致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先知先觉想出一个“力臂”来的,是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的。

如果知识的呈现从本本出发、从规定出发、从公式出发,会让学生形成这样一个概念:书本上说过的东西就是真理,我们只要接受它,会运用它来解各种类型的题目就够了。至于为什么,不管也不用管。这样的观念是和新课程培养科学素养的总目标完全背离的。

二、知识点的呈现方式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

对一个初二学生来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思维方式还处在以形象思维、经验型思维方式为主的阶段。对抽象的概念和规律的学习,如果能找到一个形象具体的对应物来帮助学生进行推理概括等抽象思维活动,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电学的概念和规律相比力学、热学更抽象,电学量也不像热学量、力学量那样能用感官来感知,从而形成具体的观念。这两点决定了我们在电学概念规律的教学中要多多借助于模型和比喻,帮助学生想象,进而帮助学生实现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

三、增进对科学本质的阐发,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科学概念和规律

好奇是人类的天性,正因为人类有了好奇心,我们的科学才会有了永无止境的进步。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他们的好奇心会更加强烈,他们就像当年的笔者,虽然学了很多电学的概念和规律,他们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电压和电阻到底是什么总是“耿耿于怀”。

笔者认为,对于一个初三的学生,他们完全有能力理解用电子论的观点来解释有关电流、电压、电阻和欧姆定律的本质。即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为什么会在接通电源两极后发生定向移动呢?那是因为正负极存在着一种类似于磁场的叫作电场的物质。这种物质的特性就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就像磁场对磁极有力的作用一样),进而对电荷做功。所以电压单位的本质是焦耳/库仑,即把1库仑的电量从正极移到负极所做的功。

当增大金属两端的电压,金属中的电场会增强,对电荷的做功会增多,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度会增大,因而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子数增大,电流强度增大。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导体的电阻增大,这时,电子定向移动的速度减小。金属导体的电阻可以认为是定向移动的电子跟以平衡位置为中心不断振动着的离子碰撞而形成的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如果了解了电压的本质,那么就可以理解U伏电压指的是把1库仑的电量从正极移向负极做的功为U焦耳,那么自然而然地推出电功的计算公式:W=UQ=UIt,进而推出P=UI。

中医学基础重点范文2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7-0017

一、初中政治教学的目的及重要性

1. 初中政治教学的目的

总理曾经在剑桥大学演讲时有句至理名言:“道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道德的光芒甚至比阳光还要灿烂。”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完美结合的集中体现。初中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必须把德育教育作为核心内容。

2. 初中政治教学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是孩子进入青春发育的敏感期,从医学上讲,青春期前后,孩子在形体上更接近于成人,在内心也向成人靠拢,心理上的逐渐成熟使得一些成人的思维方式或者行为风格大量涌现在孩子的身上。然而,虽然他们正从幼稚走向成熟,但毕竟还没有成熟,做事缺乏经验,容易使他们的内心经常处于矛盾冲突之中。这样的后果就是:在孩子身上产生两极分化,产生叛逆思维,进一步导致学业退步和产生厌学情绪。

在初中阶段轻视对学生道德情感、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容易造成学生的知行分离。特别是由于当今社会一些不良信息的传播影响,使得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欺骗欺诈、封建迷信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普遍存在,并逐步蔓延到学生生活中,给初中学生的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二、初中政治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1. 就现在的政治教学来看,大部分学校对于政治学科的教学一直处于观望状态。即,时刻“关注”教育部门对政治学科的考查方式,如果是考试并且记分,这些学校就大力抓政治;一旦听到不考政治学科的风声,立马减少课程或者干脆不上政治课。这种现象是由于大部分学校没有真正认识到政治教学的重要性,只是将政治教学当作一门追求升学率的附加课程,而忽视了政治教学的德育作用,甚至将德育教育作为学生文化知识学习的补充,割裂了德育与智育教育的关系,这种教学方式是与学生德智体综合发展规律相违背的。

2. 初中政治教学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许多教师和学生都认为政治这门课程不用去认真学习,只要在考试前对重点进行死记硬背就可以得到满意的成绩,这导致了师生普遍对政治教学不够重视。身居一线的大多数政治教师,一直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这里,我们并不是说传统的就一定是不好的,但是以“灌输”、“说理”为主要模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并不适应现在的政治教学。

3. 初中政治教师师资队伍匮乏及老龄化问题突出。初中政治教师平均年龄超40岁,年龄普遍偏大,教学的积极性和教研活动参与的热情较差。笔者调查发现,在一些乡镇中学,整个学校共用一个政治教师,甚至一个人要教两个年级以上的课!而且,通常情况下,这些教师不只是政治教师,有时可能是历史、地理教师。众所周知,政治学科教材变化速度快,教师要同时面对一系列问题,负担很重,所以也很难静下心来钻研教材,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改进初中政治教学方式的几点意见

1.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将文字与图片结合,而多媒体教学能够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按照教学需求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组合,最终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

2. 充分利用多媒体交互性、集成性、可控性等特点,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将传统型课堂变成互动型课堂。

3. 注意提高初中政治教师的创新思维。这种创新思维不是固定的而是随机的,大体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准备教案时要尽量系实际生活,这样学生才愿意去听,课堂才能有效果;其次,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尽量保持连贯性,避免在教学中一堂一节内容,要注重知识的整体学习。

4. 学校应充分重视政治教师队伍的培养。从数量及质量双方面入手,一方面学校要招聘、培养优秀的政治教师;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总之,身居一线的政治教师要以极大的工作热情上好每一堂政治课。

参考文献:

中医学基础重点范文3

关键词:微笑;激情;赏识;真情

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我们不仅要有能力,还要有亲和力,感染力;我们不仅要做他们的良师,还要做他们的益友。所以我想我们还应关注自身的某些细节,才会成就我们语文课堂的精彩。

一、让微笑住进课堂

“微笑,是人类最美的语言。”真诚的微笑如春风化雨,润人心扉。微笑是一种武器,是一种寻求和解的武器。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因为他的劳动对象是人,是单纯善良充满活力对未来充满无限向往渴望的孩子。所以每当我们走进课堂的时候,请你面带微笑,给他们包容鼓励,让他们因为你的微笑而放松心情,开始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印象最深的是我中学时候的语文老师,他每天都是满面春风地走进教室,用最亲切的眼神面对学生,而作为学生的我们也慢慢地被他感染,脸上有了笑意,尤其是原来语文成绩不好的我,也从他的笑容中读到了前进的勇气和动力,后来竟然成了他最得意的门生。再后来我也像张老师那样用微笑点缀我的每一个语文课堂。这好像成了我这些年的习惯。直到那年冬天,我收到一位学生的短信:“老师,今年的冬天特别冷,但是您的微笑却像春天的阳光一样住到了我的心里,让我备感温暖。”我才更加深刻的明白:微笑让人美丽、从容、优雅。如果我们把微笑带进课堂,那么不仅有利于更好地向学生传递知识,更主要的,我们在传递一种连接着幸福的生活态度。“愿天底下的老师首先学会微笑。”

二、用激情点燃课堂

有人说:激情,是教育的渴望。一堂课拥有了激情,教育将获得刻骨铭心的力量;一个教师拥有了激情,生命将因此而灿烂。尤其是语文教师更要学会以情激情。带着一股激情走进课堂,学生会因教师的激情而兴致盎然!还记的,在《行道树》一课的拓展延伸环节,我让学生在教学现场寻找我们身边的“行道树”,一位小女孩站起来,指着坐在她身边的听课老师,大大方方的说:“老师,您就是我心中的行道树,您为了我们奉献青春,起早贪黑,谢谢您!”。请她坐下的同时我声情并茂地朗诵了 “也许讲台和黑板分割的青春,会缺少一种诗情,也许生命会如粉笔的磨损,而世界却不会因此吃惊”,但我们依然愿意做你们心中永远的行道树。接下来所有听课老师经久不息的掌声和在座学生眼中噙着的泪花,让我明白这节课我用我的激情将课堂推向了,也用激情诠释了课文的真谛!

所以,面对多姿多彩的教材文本,语文教师必须使自己努力成为一个激情满怀的人,一个对悲欢离合、爱恨情仇有着敏锐感触的人。因为只有用激情点燃的课堂,才会更加魅力四射,风采迷人。

三、让赏识温暖课堂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教师的赏识应该是真诚的,恰如其分的,平等的,充满关爱的,充满期待的,应该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亲近感,让学生如沐春风,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看看特级教师窦桂梅执教《晏子使楚》时的语录: 师(使劲夸张地拍拍学生的肩):“你怎么这么会读书呢?看你把晏子的心理活动都读出来了。”师:“你的回答就是与众不同,别人想到楚王的无礼、傲慢,你则想到楚王的可爱。了不起!”

……

窦老师的语录,让我充分意识到“赏识是雨露,能催生出最艳丽的花”,“赏识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创造潜能”,而课堂上老师真诚的赏识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艺术,可以奏响师生间最和谐的音符。愿我们的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能成为沐泽荷花的红日和雨露,去照拂无边的绿色。

四、用真爱浇灌课堂

有人说:老师的爱应该像阳光。因为阳光普照世间万物时,它并不会在意每朵花是否都会散发幽香和芬芳;它所在意的是,光线的每一个细微的部分,是不是都给了花瓣最温暖的触摸。

中医学基础重点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教法;探讨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中职学校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学好计算机专业其它课程的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已逐渐深入到人们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改进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现状,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已成为中职计算机教学的重要课题。

一、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融理论、技能、实训于一体的课程。教学内容大致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为纯理论的计算机文化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及工作原理等。这个部分教师使用教学课件讲授为主,教学场所为多媒体教室。第二为计算机应用,以操作为主,授课地点为计算机实训室,人手一机,教师使用教学软件,采用互动式、情景模拟、案例教学、实训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以学生操作为主,改变了以教师讲课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边学边动手实践。[1]

二、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形式方法分析

新课标下,《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了解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的日常使用知识和技能,掌握使用计算机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真正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去。教学形式方法上可进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需做如下几点:

1、注重启发,培养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从学习中感受快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践性决定了它的创造性特点,我们教师应注重方法的讲究、模式的创新,要创造性地“授之以渔”, 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的方法。讲解时,应重在点拨,启发诱导。发现学生出现操作失误时,教师最好不要直接点出与纠正,先要提示,然后耐心引导,让学生自己纠正错误。这样,学生对错误的印象才会深刻,记忆才会牢固,成功的体验才会喜悦。

2、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加强学生操作技能的培训。

普通教育的重点在于如何把学生送进更进一层次学校或学府去深造,为祖国培养出品学优秀的接班人,而我们职业教育大量的毕业生将成为劳动力就业市场的主力军,因而我们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技能,使学生学有一技之能,成为企业的技术工人。大部分学生以前几乎没有或者很少接触专业技术,他们的基础比较差,经过三年的职校的学习,培养成为能够从事一定的专业技术的技工,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老师认真去钻研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问题,制订出合理的教学计划,把理论课教学学时和实践操作的学时合理分配,做到理论联合实际,然后由实践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参加实际操作,注意理论指导实践,才能把这门技术真正学到手。

在教学实践中:一是引导学生多动手操作,以此作为教学的首要目的。硬记命令并不是我们教学的初衷,要求学生学会操作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通过实际操作获取知识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支点。二是实施多媒体教学;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广泛运用,课堂教学越来越活起来。多媒体技术以数字通信技术、传播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一体,能创造真实的教学情境,把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统一起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气氛,又能降低学习难度,便于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三是规划合理的教学目标;上机操作时,学生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相对比较自由,教师不可能百分之百控制,让学生有目标地学习与操作,既能提高学习效率,也能锻炼学生的探索能力。因此,每节课都要制定切实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任务的鞭策下获取知识。

3、设置任务,提高其主动性。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现实的、针对性很强的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学习、思考、探究。譬如在教Word 2003时,可事先发给学生一份教学样稿:处理一份文稿,首先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整理样稿,再有针对性地讲授样稿的处理方法与步骤,并强调实效的重要性。一般地,当学生自己产生疑惑、有解决问题的冲动时,学生才能更好地去学习新知,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如讲解Word的表格制作时,可先将座次表、课表以及成绩统计表等样本展示给学生看,让他们带着学习任务去学习,效果会更好。这种方法要求教师细研教材,精心设置任务情境,要让学生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学习情绪。[2]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考核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实践和应用。单独进行笔试考核并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而上机考核则主要侧重于测试学生对软件或程序的实际操作的掌握情况,有利于促进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所以有条件的学校应采用上机考核或笔试加机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这样才能全面反映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

综上所述,是本人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当今世界,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快,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中医学基础重点范文5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课改教学

一、不能刻意追求教学的情境化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但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事实说明,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往往因为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体现教材的基本思路,不能完全抛开教材。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创设的情境还应该赋予一定的时代气息。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化地理解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不要单纯地用“生活化”、“活动化”冲淡“数学味”,不能把数学课上成活动课、游戏课。并不是每节课都一定从情境引入,对于一些不好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如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不要忘了有时课本也是一种很好的情境。

二、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氛围, 给学生提供发散思维的机会

任何课堂,没有良好的氛围是不可能有良好的效果的,数学课堂尤其如此。“数学乃思维的体操”,一套没有节奏感、没有艺术性、没有气氛的体操,谁都不会有激情做,只会懒洋洋的昏昏欲睡――这样的数学课,学生连想问题的兴趣都没有,更不用说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了。

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一是它的流畅性。流畅性就是观点的自由发挥。是指能产生大量念头的能力特征。

这就需要教师营造一个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课堂氛围,不要搞一言堂。要允许学生发表意见、允许学生发表各种不同的意见,要在学生发表不同意见时给以支持和鼓励,在学生发表错误意见时不要打击学生,还要引导学生在别人发表意见时认真聆听、不要嘲笑讽刺他人的错误。同时,教师必须摒弃“满堂灌”、“面面俱到”、“细致入微”等教学习惯,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分析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愿意想、敢于想、有时间想;才能使学生愿意发表意见、敢于发表意见、有时间发表意见,从而调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思路活跃,思维敏捷,尽可能地提出大量可供选择的方案、办法或建议,提出一些新颖的甚至别出心裁的、完全出于意料的新鲜见解,使问题奇迹般地得到解决。只有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才能给学生提供发散思维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树立情境意识,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敢疑

首先,要创设一个充满理解与宽容的心理环境。只有保障学生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才能使学生大胆质疑。如果学生的质疑得不到教师的肯定认可,反而经常遭到批评、讽刺、挖苦,那么学生的质疑欲望和行为就会受到压制,久而久之就没有学生再敢质疑了。因此,教师要扮演好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建立起和谐、民主、平等和相互尊重,互相学习,共同促进的新型师生关系,构建充分交流、自由交往、民主讨论,彼此激励,平等对话的小组合作学习网络。最大限度地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与沟通。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入一种最佳心理状态,通过心理上的接受,达到问题情境的共鸣和融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由地去想象、思考和探索。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对学生提出问题的“评价”,教师应站在建设性的高度、赞赏的立场,尽可能多地给予鼓励、肯定和表扬,倡导学生大胆想象,提出别出心裁甚至古怪的问题。

其次,要帮助学生冲破迷信权威的心理障碍,给学生以质疑的信心。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教辅等权威书籍中的不足、遗漏甚至错误,以及教师“无中生有”的故意出错。让学生明白任何人都会出错,没有绝对的权威,老师专家也不例外。鼓励学生大胆向权威的观点提出挑战。这样做不仅能提高学生“免疫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批判精神和质疑品质,有助于质疑意识的形式。

中医学基础重点范文6

关键词:数学语言特点;简明;严谨

由于数学教学语言是一种高度抽象的人工符号系统,因此,它常成为数学教学的难点。一些学生之所以害怕数学,一方面在于数学语言难懂难学,另一方面是教师对数学语言的教学不够重视,缺少训练,以致不能准确、熟练地驾驭数学教学语言。

本文根据数学语言的特点及数学要求,谈谈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认识。

一、注意普通语言与数学教学语言的互相转化

1.数学教学语言通俗化

数学课堂上,往往遇到一些生硬难懂的数学问题,如果教师对问题破译、解释不到位,不能把它转化为熟悉而有趣的情境,对于学生而言,学好数学将是一大障碍。新课标强调“生活·数学”的理念,这对我们数学教学工作者的教学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力求语言的通俗化,将问题迁移到学生的最近思维区。

2.实际问题“数学化”

例如,方程是把文字表达的条件改用数学符号,这是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程序,有些实际问题数学将它数学化后才好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解决。

数学实践告诉我们,凡是学生能用普通语言复述概念的定义和解释概念所揭示的本质属性,那么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就深刻。由于数学语言是一种抽象的人工符号系统,不适于口头表达,因此也只有翻译成普通语言使之“通俗化”才便于理解与交流。

二、注重几种常见数学语言之间的转化

要善于将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互相转化。例如,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节中,等腰三角形的两个重要性质可以分别用三种语言来表示,三种语言相辅相成,各有优点,文字语言简洁明了,符号语言条理清楚,逻辑性强,而图形语言直观形象便于理解,所以我们应善于发现并灵活掌握各种数学语言所描述的条件及其相互转化,还应准确、严谨、灵活地运用到教学中去。

三、注意数学教学语言的几个重要的特点

1.要注意数学教学语言的简洁性

简洁精炼是数学语言美的主要特征,也是数学教学问题中的自然语言改造成数学语言的要求,表达得要简明扼要,不多不少。另一方面,它要求数学教师的上课不必像写文章那样过于修饰、形象,而是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连贯流畅,层次分明,具有内在的逻辑力量和高度的概括水平。如,在初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这一节里,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为60°,反之,我们只要说:两个角为60°,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

2.要注意数学教学语言的严谨性

数学教学是语言形式和知识内容的统一,数学知识的科学性决定了数学教学语言必须准确贴切,不能信口开河,甚至产生知识性错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体会理解数学概念、定理所用语言的准确性,注意突出定义、定理中的一些关键词语。严谨、符合逻辑主要是指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所使用的语言必须周密严谨,结论的推导、论证所使用的语言必须合乎逻辑。教师能运用教学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将教学内容组成一个条理清晰、结构严谨的逻辑体系。比如,“在同一平面,过已知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有且只有一条”这句话中的关键词为“在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要强调“在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如果缺少这个条件可以吗?可用手头上的实际模型——多支粉笔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也与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点的所有直线,有无数条。这样,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推敲、变更、删减,使学生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这些关键词句不可欠缺,从而加深对该定理的理解,而“有且只有”这个关键词中,“有”则强调存在性,“只有”强调唯一性,二者缺一不可,强调该定理结论的存在且唯一性。命题教学中,命题的改写也要注意逻辑性、严谨性。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反映数学内容的语言,也应具有该学科极强的逻辑性。因此,学生在学习和掌握数学语言的过程中,也培养了他们思维的严谨性。

总之,数学教学语言的这种多重性,给数学教学语言艺术的创造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给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数学教师进行艺术的创造时,既要反映数学语言的特点,又要体现数学语言的艺术特点;既要重视对数学语言学习的心理分析,又要善于运用数学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技巧,认真地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努力掌握数学语言的特点,在教学中很好地加以运用,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章士藻.中学数学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