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1

Abstract: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re battle position of cultivating middle-level professional laborers. However, the attitude to labor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students goes from bad to worse at present with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This paper, taking this as a research, unfolds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the weak attitude to labor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student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thods of trying to solve to be conducive to transformation and strengthening of attitude to labor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students.

关键词: 中职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教育;劳动意识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students; attitude to labor; labor education; labor awareness

0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企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培养初中级劳动者的主阵地,中等职业学校自然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但学校过分注重对学生技能和智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劳动方面的教育。中职学生在校劳动观念淡薄,劳动意识不强,顶岗实习期间不愿吃苦,怕累怕脏,由此可见,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劳动观念的教育,意义十分重大。

1 中职学生劳动观念淡薄的主要表现

1.1 各扫自家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班内任务有大有小,有轻有重,安排值日表时不可能真正做到“人人平等”。那么那些承担繁重、扫尾任务的学生,自然要在最后才能忙活起来。而那些只要完成细琐任务的学生在做完自己份内的事情之后,就会站在一旁等组内其他学生,没有主动上来帮忙的,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精神,集体荣誉感一点都得不到体现。

1.2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有些学生在值日时会将自己负责的区域范围打扫之后,就丢下劳动工具走了。至于自己负责的区域到底干不干净,干净程度如何,劳动委员有没有检查,需不需要重新打扫;即便打扫完了,劳动工具放在哪,要不要摆放整齐,都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还有些学生虽然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自己又懒得动手,又不愿意去做;又找不到别人帮忙,就装作忘记了。等到班干部或者班主任问起的时候,他就装作一脸无辜的样子,表明自己不知道抑或忘记了。

1.3 以己度人,推己及物 有的学生在轮到自己值日的时候,将属于自己份内的事情不做,而强行摊派给其他的学生;更有甚者,竟然拿着父母的血汗钱,雇自己的同学帮自己打扫卫生。有的学生临时任务安排时,直接就是“我不愿意”。

以上种种表现只是中职学生平时劳动表现中的一个个缩影,由此可见,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劳动观念的教育势在必行。

2 加强中职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2.1 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中国几千年来就有的“学而优则仕”的封建主义思想根深蒂固地存在于社会的各个层面,使得社会各个层面对职业教育有着错误的认识: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培养一线操作工的,伴随着他们的只“苦、累、脏、差”,就是在厂里干活的。正是社会的普遍看法具有片面性,使得大部分学生产生了极大的自卑心理,觉得来职业学校念书是一件没有面子的事情,在亲朋面前甚至都不敢或不愿谈及自己的学校,专业。这样,就会导致学生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疏于管理自己,放纵自己,就会更不利于职业教育朝着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

2.2 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要适应未来的职业活动,固然需要足够的知识和较为完善的技能,但是一个人的主观意识直接决定着人的能力的发挥和行为的结果[1]。而且现代社会特别提倡劳动者的素质,没有高尚的劳动品质和极强的劳动能力,员工的技术优势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工作质量就得不到保证,在高的技术水平也无济于事。职业教育作为就业性教育,其培养学生毕业之后将直接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他们能否健康发展,能否成功地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与自身的劳动素质紧密相关。

因此,中职学生应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与未来职业的关系,才能培养和塑造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3 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理发展表现为正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阶段,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2],而劳动教育总是具有一定的政治和道德意义,是学生整体素质教育的一部分。通过劳动教育,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劳动美德,养成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改变懒惰的劳动习惯,塑造自己的责任心和团队协作品质;另一方面可以强健体魄,在劳动的过程中养成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并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3 中职学生劳动观念淡薄的主要原因

3.1 学生娇生惯养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环境,是培养学生的天然学校。现在的中职学生,都是90后的独生子女,并且许多家庭都是合二为一,孩子作为两个家庭的独苗,自然是家里的宝贝,这些长辈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哪怕是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让学生动手去做。正是由于家长的过分溺爱与纵容,使许多学生眼里看不到具体的“劳动”。再加上家长的片面教育,养成了学生不爱、不肯劳动的坏习惯。

3.2 学校教育缺失 学校在制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工作计划时,劳动教育会被写入计划中,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即使是在劳动礼仪周,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打扫之后,保证校园的干净整洁,再利用中间的休息时间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有的学校将学校的卫生工作外包给保洁公司,学生就更没有机会在学校参加劳动了,让劳动教育成了一句空话。

3.3 教育方式错误 长期以来,许多老师在教育学生时,经常采用劳动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学生迟到,罚值日;损坏公物,罚扫地;打架斗殴,罚打扫厕所。这种惩罚性的劳动往往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让学生对劳动产生一种厌恶。这样,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劳动积极性,而且还让学生对“劳动最光荣”的传统美德产生质疑。

4 转变和强化中职学生劳动意识的措施

职业教育其实就是“就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直接是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因此,要转变和强化中职学生的劳动意识,校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 多渠道展开劳动认识教育

4.1.1 学校层面 学校要加强劳动教育,除了在时间上要给以充分的保障外,还需要给学生积极营造一个具有劳动氛围的环境:一方面可以利用学校的宣传栏、黑板报做专题宣传,班会课上做专题教育;另一方面利用职业院校的优势,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邀请相关企业负责人给学生做专题讲座;同时,还需要在实训车间张贴有关“劳动最光荣”的宣传标语,悬挂“劳动模范”的光辉画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些时候,无声的教育才是深入人心的教育。

4.1.2 学生层面 劳动过程是让学生从不会到会,从不擅长到擅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一个知识积累与运用的过程,是改造社会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活动。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手脑并举,全面发展”是职业教育的根本性要求,学生在自身层面应当树立正确的劳动认识:劳动是个人在社会上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好体现,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未来。其次,应积极配合好学校做好相应的教育工作。第三,要不定期展开评价,及时对自身的言行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帮助自己尽快全面清楚地认识自己和改正自己。 4.1.3 社会层面 首先,应该让学生正确了解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根据社会的需求而诞生的教育,是为企业的存在与发展服务的,是为了将来顺利就业而服务的。其次,帮助学生搞清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联系与区别。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都属于国民教育体系当中,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经济。只不过职业教育强调的是实践操作能力,普通教育强调的是理论知识应用能力。

4.2 多载体深化劳动教育

4.2.1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从个人角度来讲,通过对个人所处的环境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学生转变思想观念是核心,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尤其是新生中有87%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可有可无[2]。学校职业指导人员应强化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还需要在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随时作出调整,以适应个人的发展需要。

4.2.2 礼仪周活动塑造学生 劳动礼仪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一定时间量的劳动,让学生明白劳动的目的和意义:劳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强身健体,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有利于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提高学生的文明水平,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实施学生劳动礼仪周制度,有利于培养学生人主人翁意识、自立意识、责任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作风和社会实践的综合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现代职业素养。因此,深入开展劳动礼仪周活动,落实并做好劳动礼仪周活动,使得劳动观念深入学生内心。

4.2.3 榜样带动学生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学生对劳动有了正确的思想认识之后,老师必要的引导示范则起着积极而又深远的意义。1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更强调:“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3]。”中国自古就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古训。所以,在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老师积极参与其中并没有降低老师的身份,反而给学生以无言的鼓励与鞭策,同时,还增强了师生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4.2.4 竞赛提升学生 有竞争才有激情,才有动力。学校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劳动素质。学生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之后,需要逐步并迅速地应用到实践中去,开展竞赛活动是最直接最有效果的形式。通过多种劳动竞赛,不但强化了学生的劳动能力,更深化了他们劳动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贡献的道理情操。

我们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认真反省了自己的失误,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来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学会劳动[4],适时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自理和自立能力,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劳动观,“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思想境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幸兴.当代中职生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的表现、原因和对策思考[N],2010-8-3.

[2]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2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非常重视农村中小学教育,各级各部门逐年加大投入力度,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师资力量、教师待遇和教育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农村中小学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城区中小学相比,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仍然比较落后,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思想上淡化德育,德育工作难上常规。在农村部分中小学校,虽然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名单挂在墙上,德育工作计划写在纸上,可落实在实际工作中的内容虚多实少,德育工作难上常规。突出表现在:

(1)学校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不能正常进行。

(2)团队活动的开展有名无实。除农村学校资料少、教育基地少等客观因素外,学校怕耽误学生学习、怕外出发生安全事故担责任等也是制约团队活动开展的重要原因。

(3)家长会不正常。学校与学生家长沟通互动不够,没有调动发挥家长的作用。学生家长一看到孩子成绩落后,就感到不好意思或者认为没有必要参加家长会。

(4)校外辅导员制度落实不到位。没有严格实行校外辅导员定期辅导制度,往往只停留在纸面而没有实施。

2.一心抓应试教育,德育教育被忽视。自教育部提出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理论学得不少,具体实施不够,具体表现在:

(1)没有按规定课程开课。有些学校,课程表的内容与国家规定的课程表相同,但实际上课只上主要学科,音乐、体育、美术、思想品德等课程很少开展。

(2)班会、晨会经常被改为自习课,或被老师占用。

(3)学生作业负担重,压力大,课余活动少。

(4)教师因循守旧,只重视应试学科,忽视德育教育。

3.市场经济转型期,特殊家庭的孩子难管理。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推进的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管理中出现了一些令人颇感头疼的问题。

(1)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傲气十足,在学校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同学之间不能友好相处。

(2)富裕家庭的孩子花钱大手大脚。

(3)部分贫困家庭的孩子有自卑感,容易形成孤僻自闭的性格,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4)“留守儿童”管不住或无人管。

二、解决以上问题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入手共同解决。

(一)家庭方面。

1、提高家长对家庭德育教育的认识。家庭德育是指通过父母对子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必要补充,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家庭德育是学校德育的必要补充和助手。孩子大部分时间在家中度过,与家庭成员的接触交往更多、更亲密,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子女,如果学校教育得不到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即使学校再努力,也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

2、让家长明确家庭德育的内容。家庭德育的内容与学校德育基本一致。但从家庭的特点及目前家庭德育中存在的问题来看,应侧重于以下几方面:

(1)家长要充分利用和创造有利于教育孩子的客观条件,如提供书报刊物、广播、电视等,引导孩子认识学习更多积极向上的知识。同时,要从小培养孩子关心别人、爱护别人的优秀品质,进而关心和热爱学校、家乡、祖国和人民。

(2)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家庭德育的重点,也是我国家庭德育的优良传统。

(3)家务劳动教育。家务劳动教育是家庭教育最主要的内容和手段。必要的家务劳动不但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艰苦朴素的作风,还可以增强抵御轻视劳动以至厌恶劳动,怕脏、怕累、贪图享受的腐朽生活作风。

(二)学校方面

1、提高思想认识。从思想的高度认识农村中小学德育的现状,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深入细致开展工作,持之以恒、狠抓落实,将存于学生意识中偏离了社会要求的道德观念扶回正道。

2、加强审美教育和心理教育。美育使人的心灵达到和谐,使人愉悦的接受、主动的追求和善的境界。许多农村学生的父母外出务工,学生缺乏亲情交流,心理脆弱,对教师的说教因缺少交流而易产生抵触情绪,所以必须加强心理教育,丰富学生情感。

3、热爱关心学生,营造融洽和谐的集体环境。要加强与学生沟通交流,增强师生情感,和学生打成一片,消除对抗,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陶冶学生,以自己挚热的爱温暖学生,营造温暖快乐的集体环境。

4、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座谈、讨论、故事、榜样、格言等具体办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道德理念,提高辨别是非能力。

5、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的先锋模范作用。少先队和共青团是青少年中的先进组织,从学生中来,最熟悉了解学生,是学生最亲密的朋友,因而共青团和少先队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好帮手。

(三)社会方面

首先,应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营造风清气正、健康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

其次,应加强社会思想道德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断优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尽量减少社会阴暗面对中小学生的影响。

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3

误区一:一味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孩子原有的知识基础

调查表中,对孩子成绩表示关心的达到80%。每当孩子考试成绩出来后,家长首先关心的就是“你考了第几名”。如果考得不理想,便打骂、训斥,不管孩子是不是比原来进步了。

前年,我任教五年级语文,就碰到一个典型的例子。有一个学生,从三年级开始,每次考试都不及格。在老师和组员的帮助下,该生的语文成绩从29分起逐步提高。期末复习时,他考出了58分,看来及格有希望啦。为了给他鼓鼓劲,我让他一定要把试卷拿给妈妈看,给他妈妈一个惊喜—我进步了。孰不知,第二天,该家长特意找到我,说:“钟老师,这孩子,昨晚给我打了,才考了58分!”我愕然。。

一这是家长们普遍存在的望子成龙的心理。他们不从孩子的实际能力出发,对子女寄托了较高的期望值,超过了孩子的能力范围。针对这位家长的特例,我根据有关的教育学心理学原理,找到相应的对策。

对策一:改变教育观念,探索学生“最近发展区”,促使学生家长一起进步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每个人现实存在的独立完成任务的认知水平与通过别人帮助和进行模仿所能够达到的水平之间总有一个差异,这个差异就是人的“最近发展区”,是可以通过努力达到的范围,即所谓人们常说的“跳一跳,够得着”。

那天,我根据这个“最近发展区”的原理,与家长座谈,让这个家长明白:1、孩子是怎样从29分进步的。2、明知道自己的孩子差,就不要拿他跟成绩优秀的同学比较。3、只要孩子在原来的水平上有所提高就是进步了,家长应该表扬他的进步,促使他更加乐学。

那个期末考试,结果如我所料,该学生考出了三年中唯一的一个67.5分。

这个实例说明了,只要家长实事求是地了解孩子的实际能力,制定合适的期望目标,再加上积极有效的教育方法,就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误区二:注重为孩子无私付出,忽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

日前,媒体曾经报道:“追星”女杨丽娟的父母“无私”奉献13年,尽力供给女儿“追星”费用,致使家徒四壁。最后父亲甚至不惜跳海自杀。

再看看我们调查问卷上的数据:高达70.8%的孩子“很少帮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这也就是说,我们大多数父母包揽了孩子的衣食住行等事务。

有一次,我在家访中反映孩子懒散、常拖欠作业的问题,那位家长说:“在家我只要他读好书就行了,其他事一概不用管。”

以上这些,都是典型的“孵蛋”式包办代替型的家长。在小学这个养成良好习惯的至关重要的时期,家长无微不至的关爱和越姐代厄,往往造就了孩子任性、懒惰、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性格,不利于孩子动手能力、自理能力的提高。

对策二:身体力行,以榜样的力量感动孩子,全面提高孩子的技能

去年开家长会的时候,我们请到一个非常优秀的家长,他跟我们分享的家教经验就很值得家长们的学习和借鉴。下面是他的发言节录:

“你平时命令孩子做事,效果往往不理想。这时,就需要用身教代替言教。比如,你想孩子敬老,他却不知从何敬起,你就选择适当的时候多带孩子探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这位家长的教育方法就很好,他用自己的行动向孩子灌输了感恩教育和劳动教育:对自己的父母的感恩和敬仰,可以为父母多做点事,问长问短,捶捶背,扫扫地都能略表心意。

我们常常看到,孩子喜欢吃的东西,有些父母长辈就舍不得吃,还假装不喜欢吃,全都让给孩子吃。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大多自私兼霸道,跟同伴一起玩,马上就显露出独生子女的劣根性!

爱孩子,绝对要让孩子跟在你的身后一起动手。你洗衣,孩子可以晾衣服;你煮饭,孩子可以负责摆碗筷·一只要你具备这种家教意识,一定不会缺少给孩子表现的机会。

误区三:被动接受学校安排,忽视家教观念的自主更新

从家教调查中,我们看到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很少或从来不主动跟孩子的班主任或科任老师联系的高达61.9%。

有些家长片面地认为家庭主要是管好孩子的吃穿,教育是学校的责任,把孩子放在学校里就万事大吉了。当老师告知家长孩子有了问题时,最常听到的话是:“老师您费心了,我都不知如何管教他。”或者是“怎么教他都不听,我也拿他没办法”。

这些家长,缺乏的是如何与老师的沟通,缺少的是教育孩子所具备的智慧。

在学校里有问题的孩子,在家里也会表现出不良习性来。但是有没有家长在发现孩子的问题后主动求助老师,让学校的教育和家庭的教育形成合力,使学生改变,使学生进步呢?我想,在那61.9%里一定没有。还有,当老师告知家长需要配合学校进行教育的时候,有几个家长想到要定期与老师联系沟通呢?这些都是大多数农村家长所忽略的。

对策三:创造机会,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家校联合创设学生进步的平台

作为家长,应当正确认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特殊意义,充分认识到孩子的成长与发展,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经常主动地与老师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同时,家长要给自己学习提高的机会,经常参加学校、媒体开展的家教讲座,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以身作则,在习惯、语言、技能、思想、态度、情感和情绪等方面都要给孩子良好的教育及影响。同时在家庭中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孩子在父母面前敢于倾诉,缓解学习成长过程中带来的压力。

在学校方面,也要制定相关的与家长交流反馈的制度,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情况。

我校实行家访的“喜报”制度。以前,很多老师习惯在学生出现问题之后去家访,而忽略了学生改正过程中和改正后的家访。现在,我们学校要求老师们要在学生改正过程中有进步或有出色表现的时候去家访,在他出现反复的时候也去家访。因为,哪怕只是一个短短的“喜报”电话,也足可以让家长看到希望的曙光,扬起信心的风帆,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教育、关爱孩子。

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4

[关键词]独二代;家庭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6-0103-02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新时代,“独二代”的确是有着很多优势,例如,良好的物质基础,还有更科学的胎教活动使他们拥有更多走向成功的先天性条件。但是,我们在看到这些优势的同时,毋庸置疑,“独二代”的家庭教育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

一、新家庭结构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独二代”家庭中,大多数都是由六个大人和一个小孩组成。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更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其目的和主流都是好的。但是不可否认,在家庭教育的环节中,很多家长还缺少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过程中也暴露出来了一些问题。

(一)“独一代”言传身教依然没有完全落到实处

邓颖超指出“要培养和造就一批新人,必须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这就是所谓的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自身素质的高低对子女的教育有很大的影响。实际中,独一代中不乏有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好榜样,但是也有部分家长在这方面急需做出改变。例如,爸爸虽然教育孩子不要沉迷网络,自己却是在下班后就不停地打着游戏,忽略在书房做作业的孩子,这种言行不一致的行为势必会让孩子失去对家长的信任。

(二)物质条件丰富,精神食粮相对匮乏

90后的“独一代”,家庭条件大多比较优越。到“独二代”时期,物质生活就更加丰富了。在生活中,“独二代”是对物质需要供大于求的一代,这也是新家庭结构教育中一个明显的特征。孩子想要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但是这也使得很多东西,他们觉得都那么触手可得。挑剔似乎已经成了他们优越感的体现。甚至出现这样一种违背常理的现象,有部分“独二代”,会在犯了错误时显得异常的兴奋,仿佛自己做了一件极好的事一样。身为“独二代”的他们,其本身在与朋友分享、互帮互助上与父辈相比就存在着差距。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尽管父母教育他们要谦让、互爱,但是,在既没有兄弟姐妹,又全家包围疼爱的环境下,这些“公主”、“王子”部分会孤傲、以自我为中心。与同伴相处中,难免会互不退让,不合群的现象如今也不再罕见,这也使得“独二代”中有些性格孤僻的孩子,常常与耳塞为伴,并且人数在不断地上升。这些现象应当引起我们广大家庭及教育者的高度重视。

(三)重智力教育的成绩,轻德育教育的效果

纵观我国教育发展历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智育教育的成绩成为孩子能否踏进大学的衡量标准,这几乎对所有的孩子来说会有不一样的意味。尤其在“独二代”家庭中,家长们对智育教育的成绩更是看重。目前,德育成绩还缺乏完善的评价标准,关键是不计人升学成绩之中,所以,德育教育地位也一降再降。

“教育的真正目的是“成人”与“成才”相统一,但智育与德育相向而行现象目前非常明显。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大多也就是不要闯祸,不要犯大错。对于学生在校是否团结同学、热爱劳动,则很少有家长去关注。许多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周末和假期都给孩子报辅导班,以此来提高智育成绩。对智育的重视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让人们放弃了“德、智教育”二者结合的初衷。只要成绩好,那么孩子别的毛病是可以忽视的,家长们也时常强调,孩子心中只记学习就好,别的不用操心。在“只读圣贤书”的思想操控下,父母是包办家务和孩子的事情,可是这也剥夺了孩子实际劳动锻炼的机会。部分孩子体质差,甚至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厌学现象与日俱增。家长的含辛茹苦,未必能得到他们所期待的成果。

而德育教育方面,很少有家长专门花时间给他们辅导交流。在家长看来,似乎在孩子长到一定的年龄,这些事就是可以自己慢慢学会的,但是如果成绩跟不上,考不上好的学校,那么所有的努力就付诸东流了。所以孩子一进家门听到的就是今天上课怎么样,作业完成得怎么样的话题。可是教育中,“学会做人,才是我们对于一个学生的起码要求。这种违背常规的现象,尤其是在孩子至上的“独二代”,更要重视。让“独一代”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是当前社会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隔代抚养现象逐渐上升

“独一代”们虽已成人,但在家人无微不至关心下,使他们依然带有稚气,为人父母后,角色转换缓慢,似乎还是未成年人的他们,在面对自己的孩子时缺乏照顾子女的能力。此时,“独一代”就把自己的责任转嫁给了父母,促使隔代抚养现象逐渐上升,这使“独二代”的家庭教育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1.溺爱现象严重

在隔代抚养中,一般都是祖父辈带孩子。他们对“独二代”,这个心肝宝贝可谓千依百顺。在他们看来,现在时代不同了,应该给孩子更多自由的空间,让她们发挥自己的个性,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民主环境的非常重要,于是孩子的要求他们会尽全力满足。这种想法就给溺爱找到了滋长的条件,过度“宽容”使溺爱现象越来越严重。“独二代”脾气渐长,任性,甚至对长辈有时缺乏礼节,与其良好的思想道德养成相去甚远。

2.沉迷于网络的人数增加

QQ、微信这类型的聊天工具在“独二代”中越来越普及,虚拟世界中的沉迷,严重危害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出门塞耳机,见长辈很少主动打招呼,沉迷网络现象加重。此时,父母再来阻止他们,免不了家庭矛盾。

二、对新家庭结构中教育问题的几点建议

“独二代”的培养与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也是家庭的核心问题,他们的思想道德的培养对他们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应当采取一些可行的方法来促进其更好的发展。“思想决定高度”,未成年人的独二代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家庭教育对其影响深远,家庭与社会都必须高度重视。

(一)建设社区家长学习活动机构,提升家长道德水平

“独一代”的自身道德行为是影响“独二代”道德素质形成的关键。在新家庭结构教育中,首先,要做的是提升“独一代”的道德素质。例如发动社区力量,建成相关社区家长活动中心,提升家长自身思想素质。此外,聘请相关权威人士做讲座,帮助“独一代”认识言传身教的重要性,使他们严于律己。加强“独一代”家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互相借鉴,让他们之间互相约束彼此行为。在家中,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独一代”今天的行为,则是“独二代”明天的行为。因此,成为一个令父母骄傲的子女,也必然能成为令“独二代”骄傲的长辈。

(二)对“独二代”物质与精神的投入要趋以平衡

1.加强对孩子的劳动教育

热爱劳动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良传统,可是现在“独二代”,大人给予他们太多的关注,几乎孩子所有的时间都是在学习和旅游中度过,实际性的劳动很少参与。因此,力争给创造孩子劳动机会,调动他们劳动的热情,使他们通过劳动获得成就感,也可以让他们知道劳动产品来之不易,从而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也有利于遏制其浪费行为。

2.供给与之年龄段相适应的精神食粮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未成年人对精神食粮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人应当因势利导,培养与它们的年龄段相适应的兴趣爱好,并多参与孩子的世界,减少他们的孤独感。尽管“独一代”也比较孤单,毕竟他们大多还有表兄弟等玩伴。但是,对于“独二代”,玩伴就更少了。他们大多数时间都是一个人在家看电视或玩电脑。家长爱孩子的同时,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去爱别人。因为爱其实也是一种能力,是需要学习的,如果一个人只会享受被爱,而不懂得付出,那么就会成为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于人于己都不好。“独一代”应在生活中培养孩子付出爱的能力。提供给“独二代”更优秀的精神食粮,与他们分享健康有益的文艺作品,订购适合他们年龄阶段的报刊,选择优秀影片、歌曲和图书,同他们一起品味艺术、文学的美,让未成年的“独二代”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成为有素质的新一代。

(三)德育与智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智育与德育,虽然存在着差异,但是目的最终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促进孩子健康全面的成长。一方面,应试教育对于促进孩子大脑开发有着重要的帮助,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渠道。应试教育的确不是那么完美,但是对于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而言,其作用不容抹杀。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向“复合型”转变,那种高分低能的人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作为“独一代”,更应该认识到这种现状,培养全面发展“独二代”,全面发展不是一味的报补习班,更要注意孩子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提升他们的应变能力,教会他们生活的本事和做人的道理。并找到他们兴趣点,培养与之相应的兴趣,让他们快乐生活。

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5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2021年八年级上学期班主任年底总结

本学期我们按照学校工作计划、本年段期初制定的年段工作计划,并结合段情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体如下:

一、统一思想,形成合力。

学生的思想品德要靠教师去陶冶,良好的年段风气主要靠教师去营造。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在思想品质方面要做好表率,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影响教育学生。首先,我凡事身体力行,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各方面尽量起模范带头作用:其次,每个月定期召开年段教师座谈会,采用集中学习讲座的方式,共同学习和探讨教育教学新理论、新形式,共同探讨本年段教育教学中顾在的新现象、新问题及其解决之道。从而保证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再次,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要求,根据每一位教师的能力、兴趣等,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发挥每位教师的聪明才智。

第三,工作上的决策,通过各种民主方式,请教师参与,征求教师的建议和意见,努力创建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让教师充分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从而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四,生活上,抓住各种细节和机会,真诚地关心和帮助每位教师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困难,注意协调好教师间的各种关系,使年段形成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氛围。以上做法,使全年段同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成为一个有坚强战斗力的战斗___。获得学校和社会的赞誉。

二、确立以教学质量为年段工作中心的共识。

期初即明确本学期的工作重心是:补缺补漏,杜绝偏科现象。为此,我们努力配合学校各教研室特别是本年段各教研组,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教研活动,特别是“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后,都要求及时进行商定对策,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适当的调整原有的计划,及时补漏,以求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鼓励积极钻研教学业务,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寻求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途径。经常深入课堂调查研究,了解各学科的教学教育情况,通过召开各类型学生会议来了解情况,掌握新动向,研究新问题,制定新方案,拿出新办法,及时有效地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力争教育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成绩都能不断地更上一层楼。

三、面向全体学生,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家校共教”网络体系。

本学期更加强同各村小学校长发及老人会的联系,从而大_大增强了社会教育的功能。在学生的管理教育方面,继续努力探索新时期青少年的新情况、新总是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和实践“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本学期我们分别在期初、期中后、期末前召开年段全体或部分学生家长座谈会;每次“月考”后都召开了部分学生家长座谈会;班主任主动同家长优质经常性的联系。我们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年段全体科任教师会议,商讨各科的教学与协调配合以及年段班级工作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各科任教师对自己所负责的教学班中存在偏科现象的中、优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强课外辅导,并责任到人;年段或班级每月必分别召开一次优、中、差和座谈会;等等。以上措施的实行已见成效,年段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学习风气不断更上一层楼,获得学校和社会家长的好评。

四、开展丰富多采的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本学期成功地___学生参加了学校第__届校动会、以及“纪念一二九爱国运动歌咏比赛”等活动,同时还配合各科备课级开展了许多小型即兴式比赛,寓教于乐;等等。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既大_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开阔了眼界,___;同时也使学生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___主义教育、革___教育、劳动教育以及科学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使学生劳逸结合,取得良好的效果。

回顾一学期来的工作,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年段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胜利地完成了初三年毕业年段的第一场关键性的战役——上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从总体上看,本学期学生的学习、纪律及精神面貌等方面都稳中有升,一学期来,学生的违规违纪现象大幅下降,反之,年段的良好风气,班风、学风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巩生率得到确保;这就为下学期的最后冲刺奠定了稳固的基础,提供了有力的保保障。

但我们还应该清楚地看到年段还存在些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亟待改进的问题:

1、有的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沿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

2、有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学习有待进一步加强。

3、年段的教育教学环境同社会上的游艺机室、网吧等想比显得苍白无力,沿需大力加强以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4、沿须加强对新时期实施“素质教育”的探讨。

针对这些不足,在今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来采取积极措施加以改正:

1、进一步加强学习,并自觉运用___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2、改进工作方式方法,讲究工作艺术,彻底改变单一方式,力求工作效率的提高。

3、工作作风要坚持力戒空谈,崇尚务实,坚决___弄虚作假,急功近利的不良风气。

4、坚持身体力行,勤奋敬业,脚踏实地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根据岗位职责力争完善,做好工作。

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6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的评价已由单纯重视分数转向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方面的评价,因此对学生道德层面的评价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道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方面,对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是学生成人、成才必不可少的条件。尤其是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身心发展还未成熟,对于道德还缺少认知,同时,这一阶段也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传授道德知识、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黄金时期。所以,小学教育工作者要抓住这个关键期,培养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为小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我们可以看到,如今的小学德育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值得注意的是德育工作也面临一些问题,制约着小学生的发展。因此,改变传统的德育,创新德育方法成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小学生;德育;现状及对策

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德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虽然我国的德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准确把握德育工作的现状,认清德育工作存在的不足,找到解决德育工作问题的对策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大重要课题。

一、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小学德育工作取得的成绩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各小学都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都把德育工作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并做到了真抓实干。一些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积极组织德育领导班子,建立德育领导小组,开展德育工作,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养成积极的态度、良好的品质。同时,各学校对于德育教师也严格要求,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建立了一支德才兼备的德育教师队伍,不断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和水平。[1]

(二)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对德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当今社会父母都秉承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观念,看重学生的分数,家长往往认为分数高、成绩好的学生是好学生,而忽略对学生思想品质等方面的评价。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也只重视学生的成绩,忽略对他们品德方面的培养,对学生只进行成绩上的评价忽视品行评价,对学生的品德素养重视程度不足。

2.德育的方式较为单一。我国目前的德育方式主要表现为思想品德教育课,教师一般通过思想品德教育课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并没有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当中,而且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主要是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很少应用情境陶冶法、品德实践法等其他方法。[2]

3.思想品德教师投入的精力不够。虽然今天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但实际上还是“应试教育”占据主导地位。为了提高升学率,学校及教师主要抓学生的成绩,因此,思想品德课等被认为是“副科”,要为语、数、外等主科“让路”,把“副科”节约下来的时间留给“主科”,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提高分数。因此,思想品德课有名无实。同时,思想品德课是为了塑造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能够向真、善、美发展,从而养成良好的品德、优秀的品质,成为具有高尚品行的人。因此,这门课也要求教师持续的投入与关注。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德育课必须回归生活,可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担当德育课的教师都是由主科教师兼任,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主科”教师并没有过多的时间去考虑如何进行德育课的设计与安排,投入的精力不足,造成德育课的教学效果不佳。[3]

4.未重视对德育环境的营造。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与网络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困扰。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眼球,不良的网络文化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造成重大的伤害,不利于小学生的成长,对小学生的品德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与此同时,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在家里孩子是父母眼中的“小公主”,对孩子所犯下的错误,父母并不加以责备,而是以过度的宽容来代替惩罚。这种不良风气对学生德育的培养产生了极其恶劣的负面影响。

5.小学生基础道德方面存在问题。首先,小学生自我道德基础薄弱,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不关心他人、不尊重长辈、不懂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次,小学生重“攀比”,经常与同学比吃、比穿、比用、比玩,毫不考虑家庭实际情况。再次,缺乏劳动观念,表里不一。这些不良的道德品质问题也是阻碍小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重要因素。[4]

二、小学德育工作的策略探讨

(一)明确德育目标,构建德育体系

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文明习惯教育等等。这些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开展。然而,各阶段的德育工作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密切联系的。[5]因此,在进行德育时,学校要明确德育的目标,构建合理的德育体系,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德育,使德育的开展具有目的性、针对性、可行性。

(二)学校领导及教师要转变观念,重视对学生的德育

德育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的需要。因此,学校教育在强调学科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把德育放在首位。良好的品德修养是作为人的基础,没有高尚品德的人即使有再多的知识也无济于事。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教育主要抓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品德教育或者对品德教育不重视、不关心,采取冷漠的态度,认为德育不必花过多的时间与精力。这种观念必须要彻底改变,学校领导及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把对学生的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德育不仅仅是思想品德教师的任务,学校中的领导及各位教师都要承担起对学生德育的任务。德育不能只在思想品德课中实施,要积极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之中。因此,全校教师要形成德育的风气,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德育的熏陶,沐浴在德育的阳光雨露中。

(三)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

在德育工作中,建立一支德育管理干部队伍是十分必要的。德育管理干部队伍是实施德育工作的领导力量,是学校德育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因此,有必要对学校德育工作者进行严格要求。首先,要组织德育工作者进行相关的德育工作学习,丰富自己的德育管理知识,了解德育的内容、方式、方法。其次,要将德育理论应用于实际,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践行德育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再次,要增强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提高德育认知能力,提高德育工作的实践能力。最后,学校领导部门要对教师进行德育考核、评价,以此来促进教师的德育能力,激发教师对学生德育工作的热情。

(四)重视道德模范的重要作用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未成熟,其道德发展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小学生的道德发展具有长期性、反复性、不稳定性,需要教师进行引导与指导。教师的示范与影响对学生的发展会产生重大的作用,所以教师要“以身为范”,处处做学生的楷模,当学生的表率,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时刻注意言行举止,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学习德育知识,丰富德育的方法,努力提高德育工作能力。

(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构建和谐德育课堂

教育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就是课堂资源,因此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是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的重要任务。既要在课堂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又要充分发挥其他学科丰富的德育资源。例如,在语文课、品德课、实践活动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名人事迹、寓言故事、亲身实例等方式,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传达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中华传统美德;在音乐、体育、劳动课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创新思维、热爱劳动等思想教育。[6]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时不仅可以通过各学科的渗透作用,还可以应用一些教学媒体,例如: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形象、记忆更深刻。

(六)转变德育途径,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全方位发展的人才,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人才已经不适合时代的要求。所以,对学生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课堂教育,学生要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到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去锻炼、去体验,只有通过多方面教育才能培养出全面的人才。[7]学校应该定期组织安排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例如,让学生到敬老院去打扫卫生,慰问孤寡老人,通过多种形式的送温暖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可以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品质。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义务劳动,带领学生到田间劳作,这样既可以磨炼学生的意志,又可以使学生体验生活,明白劳动的重要与辛苦,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品质,懂得父母的辛苦,更加尊敬父母、孝敬父母。

(七)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因此,父母对孩子的德育至关重要。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同时家长要与学校教师进行及时沟通,做到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有机结合。首先,学校要与家长进行及时沟通交流,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同时家长也要把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向教师反馈,使教师对学生有更充分地了解。通常一些学生在学校迫于教师的威严表现很好,回家后立刻原形毕露,这就需要家长及时反馈,与教师一起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只有家长与教师共同努力,才能使德育效果达到最佳水平。其次,学校应经常开展家校互动活动,让每一位家长多到学校参加活动,让家长更加了解学校,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参与学校活动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同时也可以看到孩子的不足。对孩子的优点应给予鼓励、夸奖,对缺点要及时批评指正。再次,学校要向家长贯彻德育的原则与方法,使家长了解正确的德育方法以及如何与孩子沟通交流,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八)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校园文化对学生具有熏陶作用,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可以养成良好的品质,因此,学校要在营造校园文化方面下功夫。一方面要优化学校的物质文化。学生学习的环境不应只局限在班级中,学生还可以在图书馆、读书角等各种学习场所进行学习。要使校园处处都成为学习的场所,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空间,使校园每个角落都成为学生学习、探究的园地。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学校要充分发挥宣传栏、黑板报、警示标语的作用,使校园各处都散发着文化的气息,使学生在校园各处都可以受到文化的熏陶。德育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学校领导及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德育,尤其是对身心发展还未成熟的小学生。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可以使其养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其今后的成长成才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所以,要把对小学生的德育工作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德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寻找新方法,创新德育的途径,同时也需要家长与学校积极配合,只有多方携手努力,才能为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营造环境,从而使学生向着积极方面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人才。

作者:李丹丹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4]刘德义.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科学咨询,2009(02):17.

[2]张少彦.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J].成功教育,2011(20):245.

[3]陈慧宁.谈谈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和对策[J].龙岩学院学报,2006(s2):9.

[5]袁卫.小学德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J].学习导报,20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