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劳动教育活动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劳动教育活动反思范文1
(一)倡导将体育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当中
《天鹅之歌》的内容里,裴斯泰洛齐就提出在生活中受教育的重要思想。在“伊佛东”的学校里,裴斯泰洛齐特别重视体育,把各种体操训练发展到师生生活当中,为了全面锻炼机体,编排体操,体操能有节奏、有顺序地发展。裴斯泰洛齐认为在家庭和学校应该都进行体育活动。家庭里的生活劳作产生的动作,也是体育的一部分,例如生活中的做饭、行走等日常活动。学校里进行常规的体育锻炼活动,例如运动会、体操、游泳等。裴斯泰洛齐的体育思想里,特别强调日常生活中的体育。因此,当前的体育课程,需要思考如何教导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生活体育精神,而且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生活体育活动项目。例如,体育教师可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讲解动作、说明动作、注意安全等,让学生能对体育活动有正确的认识。其次,把此项活动布置成家庭体育功课,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分阶段地要求练习次数。这样,就能把体育融入生活里,让生活里充满体育活动。
(二)倡导将体育教育融入生产劳动当中
裴斯泰洛齐的体育教育理念里,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在结合劳动来帮助贫苦农民,让贫苦农民通过学习提高劳动技能,进一步改变贫苦状态,而且把德、智、体的教育和劳动教育相联系,这种理念对现代社会的体育教育有积极意义。裴斯泰洛齐提出的“劳动教育”,训练内容包括:训练各种身体器官,职业、生活能力等的训练,也包括一切实践内容。裴斯泰洛齐认为体育的起初阶段和最基本开始是劳动教育,且体育活动中最简单的要素就是关节活动。人类关节活动是自然界赋予人类的能力,它能让人类的各种体力得到发展,也是体力发展的基础。因此,关节活动是体力活动的要素,也是体育教学的要素。体力活动是最基本的劳动,劳动教育的基本要素也就是关节活动。体力发展是培养各种劳动的技能、习惯、教育和训练的基础。裴斯泰洛齐在儿童开始就主张学习一些劳动技能,他通过各种关节活动发展加入到劳动技能当中,例如手抓、走动、脚蹬等关节活动,通过这些力量和技巧来发展儿童身体。裴斯泰洛齐通过制定“技能入门”,用于帮助实际劳动,也作为体力发展的内容,像一些身体体操内容中有推、拿、挥动、掷等简单体操项目。通过这些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学习,能够全面促进儿童体力发展,同时把劳动技能掌握。这就是裴斯泰洛齐主张的家庭和学校同时开展劳动教育和体育教育。
(三)强调体育教育应与其他教育活动协调开展
裴斯泰洛齐强调打击、拉转、震动、投掷、压等的基本要素学习以及体力训练,必须要在体育活动中掌握。为了实现教育人,要使人的各种机能发挥完全,包括脑、手、心、智、体、德等。这样才能实现健康的心灵和健康的身体同时进步。例如儿童体育活动可以使旺盛的精神体力得以宣泄,能使压力舒缓,也能养成学习的好习惯。体育活动开放才能形成人际互动,促进儿童培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也能在活动中提高欣赏能力。体育运动对全面体能的培养非常重要,只有和其他教育均衡发展才能把体育中的技能、认知、情意等落到实处,使体育教育与各类教育并重。
(四)体育教育激发学习者的创新本能
裴斯泰洛齐通过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对话来增长认识,通过这样的授课方式,让学生积极地去观察和研究,体会其中的知识和方法。要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培养他们具有这样的能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习者成为体育文化的传播者和继承者,更要让继承者在体育文化的基础上,能对体育文化进行创新,让体育学习者逐渐把体育生活充实,能够发现和思考体育动作以及体育的每个环节,并能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发现新内容和新方法,这样不仅能满足自我实现的情感,还能促进体育发展。例如体育教育课中的创作课程,老师可以利用教导者的立场引导孩子的体育心灵,促进孩子创作能力的发展,并与他们互动相处,完成体育项目,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关心每个孩子的体育意识,根据不同孩子用不同教育方法来施教,帮助孩子的潜能表现,鼓励孩子从各类体育活动中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让学生能够快乐地享受体育项目,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使体育教学实现最好效果,并逐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兴趣。
(五)体育教育工作应逐步增进
教育是为了人类的和谐发展,在教育过程中要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进行,人的发展过程离不开德、智、体的教育协调,这三者彼此之间协调发展才能使人类不断进步和发展。裴斯泰洛齐就对整体教学过程存在的最简单教学因素,也是教育要素,做出强调,教育要从这些最简单的要素开始,让儿童从最简单的开始接受教育,然后逐渐增加复杂的要素。裴斯泰洛齐这个理论全面实施到儿童的初等教育体系当中,让初等教育能够使德、智、体等的教育和谐地在教学中展开,并能均衡地发展德、智、体的教育。体育活动中最简单的要素,裴斯泰洛齐认为是关节活动。关节活动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动作,生活当中处处包含着它,如撞、拉、跳、压等,把这些基本的关节活动结合起来就可以形成一系列复杂的动作。体育活动也应该从简单因素开始,等这些简单动作熟练掌握,再进一步训练复杂动作,根据人的体质和年龄的增高而逐步加强训练。这样逐渐地由简到难的动作练习,就可以使儿童力量和技巧逐渐发展。
二、裴斯泰洛齐体育思想的现实价值
(一)强调健康是体育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
体育作为人类获得健康的最有效方法和手段,裴斯泰洛齐在19世纪时就已经提出了体育的价值,认为体育活动对人类、国家以及社会活力起到重要的作用,并且将健康视为人类体育教育过程中的根本目的,这为以后体育课程的有效建立奠定了基础。但就当时的情况而言,裴斯泰洛齐的体育思想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运用与发挥。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才逐渐意识到体育活动的重要性,不断探索与研究分析,并从作者深刻的体育思想中得到了更深的含义。
(二)孕育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在裴斯泰洛齐的体育思想中,早已孕育了人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这与当前的素质教育有一定的联系,而我国实施的素质教育思想的来源离不开这位伟人的体育思想,很大程度上有着高度一致性。首先,就素质教育的含义而言,狭义上是针对德、智、体三方面的教育,与在裴斯泰洛齐的“头、手、心”的思想较为对应;其次,素质教育的三个素质层次,正好对应到作者认为人发展的三状态中,即自然、道德、社会的素质与状态。在素质教育理念中,裴斯泰洛齐还把思想深入到青少年的更深层次的教育中,在相应的初等教学中,认为不仅要使德智体各方面的教育得到全面、良好的发展,而且还具有三方面教育获得平衡发展的能力。通过上述思想,可以将教育的各类要素进行划分:智育所要表达的最基本元素是直觉的有效性,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各类与智力相关的能力;德育表达的基本元素为情感的互通性,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完善自我行为的情感与爱的能力;体育要表达的基本元素则是身体的活动性,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青少年身体的健康成长与发育。
(三)体育教育要从幼儿开始
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要从婴幼儿开始,而且作为母亲以及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婴幼儿教育过程中,尤其是体育教育与活动,我国并没有相应的政策措施,而且母亲的教育方法也比较欠缺,体育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的状态,必须通过国家和家庭的进一步深入认识来开发幼儿体育教育。通过裴斯泰洛齐的思想启发,我们更清楚地意识到幼儿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在未来的体育教育中,要进一步开展幼儿体育教学。首先,国家要加大对幼儿体育项目与活动的开发研究。只有以研究的相应成果为基础,才能逐步积累的经验实施到我国幼儿体育的具体教育中。其次,要培养幼儿体育教育性专业人才。专业性人才是进一步发展幼儿体能的引导者,各个高校应该设立相关课程培养适应性人才。同时也要加强院校相关专业的师资力量,才能广泛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在幼儿中的开展。再次,编制适应幼儿体育教育的配套性教材,这也是普及体育教育方法与知识的一个强有力手段,对于我国母亲了解幼儿身体成长与发展,采取合适的体育活动锻炼幼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体育活动要与儿童的运动天性相符合,遵循其发展规律
裴斯泰洛齐所论述的要素理论,要我们在儿童教育教学过程中遵循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这一原则为体育教学的发展有指导意义,儿童与生俱来的性格就是运动,也是自然的一种本能,但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学生对体育课不喜欢,而对体育活动特别喜欢的现象,这也恰恰显示出孩子的自然属性,我们的体育教育在实际教学过程还有很多问题,包括教学内容、师资水平和安排的实际教学等,存在的问题都很严重,这种情况值得我们去反思。儿童的教育有别于成人,他们自然成长的过程中,有自己发展的规律,如果不重视儿童先天的规律,不在儿童的兴趣爱好发展体育教育,以及体育教育不能满足儿童的需求,那么对儿童实施的教育发展必然会遇到阻碍,也限制了体育发展。如果也不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不用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给儿童教学,最后的教育效果也不会很理想。实际的体育教学当中,有些教材内容距离儿童很远,而且有很大的难度,不能有效地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实施,这就让小学的体育教育变得枯燥、乏味。因此,首先要从教学内容选取方面,要用一些符合儿童成长规律的运动项目,让儿童喜欢体育运动,选择合适的竞技类体育运动,让教学内容满足儿童的需求;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上,要与儿童生活中的简单动作进行结合,让儿童的体育教学与日常行为活动联系起来,有效的促进儿童体育学习。
三、结束语
劳动教育活动反思范文2
【关键词】德育教育 行为习惯 劳动教育
农村小学学生管理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改中需要攻克的一大难关。学生管理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当代学生管理是一种系统管理,当代管理的真谛在于发现人的价值观、挖掘人的潜能、建塑人的人格,那么,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管理者,怎样更好地管理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成为国家未来的合格建设者呢?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
随着打工族的务工热浪不断膨胀,家庭的隔代教育、遥控管理和学校的保姆式管理已经普遍,学生的思想、行为、习惯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思想上缺乏上进,得过且过;学生生活上过度依赖,缺乏生活自理能力。针对这种现象,学校由政教处和少先队辅导员负责,组织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
1.成立“学雷锋”小分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帮助孤寡老人扫地、洗衣;帮助清理街道垃圾等,努力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创造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和团队精神、进取精神等,形成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使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不断得到提高,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2.组建学生文宣队,慰问敬老院、军属、烈属;定期放映爱国主义教育专题电影;利用重要节庆日、法定节日、重大事件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有益的实践活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小学生道德素养。
3.开展“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活动竞赛;开展“文明礼貌月”;邀请当地政法和交通管理人员来校作法制、交通知识教育讲座等,增强学生的法纪意识
学生的思想品德需正确导引,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从外部调节到内心自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对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不仅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是为党和祖国培养未来建设者的关键举措。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须从小抓起,从点滴做起,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叶圣陶先生说:“习惯是从实践中培养出来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都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努力拓展教育空间,加强横向联系,把单纯的课堂教学扩大为多渠道参与的教育网络,创设全方位育人的环境,才能达到整体优化的效果。
为此,我们学校制定了相应的措施:
1.认真落实《学校日常常规要求》和《小学生守则》,加强对学生课堂,课间、广播操、路队及放学后卫生整理等方面管理,逐步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2.提高认识,教师言传身教。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中,要做到“学高为范,身正为师”,亲身示范。小学生模仿性很强,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我们身为人师,需加强自身修养,否则就不能起到春风化雨的功效。
3.依据小学生年龄特征,实施分层施教。⑴低年级学生,通过各种竞赛,通过获得得小金星,初步养成学习习惯;⑵中年级学生,利用行为规范,形成自律精神;⑶高年级学生,利用班集体的荣誉,增强自身使命感。
4.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矫正学生不良行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学校教育能完成的,因为家庭和社会也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健康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校要主动与家庭、社区密切配合,扩大学校教育对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加强学生学习的管理
1.课堂教学,严格要求。课堂教学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学校运转的主轴,是学生获得知识、开发智力、形成能力最重要的途径,小学生自律能力差,教师一定要掌控好课堂纪律。学校必须把课堂教学作为重点来抓,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2.加强作业的设置与批改管理。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是反思教学
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师在安排作业时,都要精心设置,体现出针对性和层次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必须精心批改学生作业,用充满激情的鼓励性语言评价学生。
3.落实课后辅导与阶段检查。辅导工作是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结合
本班实际,制定具体可行的计划,让每一位同学都能体验学习的乐趣,学校不定时抽查;教学检测是教学环节的必要组成部分,便于教师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定时检测。
以此养成学生好学上进的好习惯。
四、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及管理
同志指出:“如果只是让学生关起门来读书,不参加劳动,不接触社会实践,不了解工人、农民是怎样辛勤创造物质财富的,不培养劳动人民感情,是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同志的这番话不亚于黄钟大吕,振聋发聩!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不管科技如何进步,经济如何发达,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劳动,劳动素质,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把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和突破口,作为促进青少年学生在新的形势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我们要求学生每天为家里做一件家务事;每一周为班级做一件好事;一个月为学校做一件好事,实行“三个一”,登记记载,月底评比,逐步引导学生养成劳动习惯。
五、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
安全重于泰山,这是一所学校不能忽视的重要教育环节。这方面主要由政教保卫负责,我校的政教保卫班子完善,人员配备精干,工作做得认真踏实。
农村小学学生管理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则,需要我们不断改进、不断完善。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手牵手,肩并肩,把学校营造成一个快乐的乐园,从而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魏书生:《魏书生文选》,漓江出版社,2005.
劳动教育活动反思范文3
一、 指导思想
以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主线,以“构建有效课堂,提升实践能力”为主题,开展基于岗位、基于问题、基于教师发展需求的学习与研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二、 活动目标
1.通过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适应新课程要求的专业能力。
2.通过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构建有效教学的行为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通过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基本原则
1.以校为本,全员参与。
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是我市我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客观需求,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我校要求教师人人参加,人人练兵,通过岗位练兵,深化校本研修的内涵,拓展校本研修的外延。
2.注重过程,强化实效。
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必须在过程上下功夫,注重过程的针对性和连续性。立足教师岗位确定练兵的内容,真正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使练兵的成效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到每位学生的身上。
四、途径与内容
我校依据《哈尔滨市中小学教师岗位大练兵内容与标准》,结合我校实际,制定练兵的内容,采取分步实施,分模块达标的原则。大练兵的主战场离不开课堂教学,离不开学年组与学科组,我校要充分利用有效的研修方式开展练兵活动。
1.同伴互助。
开展有效的听课、说课、评课和反思活动,建立团队型学习模式,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度研究。以教学课例为载体,以课标研读、教材分析为重点,加强同伴交流,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青蓝互助。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引领,强弱整合,优势互补,共同提高。我校骨干教师带领青年教师备课,帮助青年教师指导参加区级竞赛课。
3.实践反思。
教师要制定“学科教学工作计划”,确定发展目标,通过专业阅读、课堂教学实践,撰写教育叙事,开展反思性教学,将岗位练兵活动贯穿与课前系统,课中系统,课后系统,实现教学技能的提高与自我超越。
五、搭建平台,培养能力。
1.解读课标与分析教材的能力。
本学期松北区开展了首届教师素养大赛,我校抓住这个契机,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熟悉“新课程标准”,深刻把握教材内容,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科学合理的处理教材。五月末进行学科知识测试。
2.学情分析能力。
能对本学科学生学习现状进行具体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改进措施。要求每位教师撰写一份学情分析报告。
3.教学设计能力。
熟练进行学科课程的构思和设计,合理创设教学情境,科学设计问题的发生过程、知识探究过程、知识应用过程和师生互动过程,能撰写一份教学设计。
4.教学管理能力。
能熟练地掌握课堂的管理技术,注重群体学习行为的养成,实现有效教学。每学期每人参与一堂公开课,担任说、讲、评的角色,让老师们能够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5.教学反思能力。
能够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自身教学行为和课堂教学整体行为及教学评估进行反思。
6.教研、科研能力。
积极学习钻研教育理论,并能与同伴合作探索研究,建立学习型团队,开展中、青、骨干、科任教师参与教研活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开展基于问题的研修,开展课题研究,并撰写一份教学论文。
7.教学机智。
能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及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正确的分析及解决。撰写一份教育叙事。
8.班主任思想道德教育能力。
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加强专题研究,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教师全员育人、服务学生的意识。有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与集体主义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劳动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积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建立相应档案,进行问卷调查。
9.班级管理的改革与创新能力。
优化班级管理模式,建设良好班级文化,创新班级教育活动,建立与家长良好的合作关系,提高研究学生的能力、组织学生参加活动的能力,积极开展班、队会活动的能力。
10、组织教师参与三笔字练习。
要求教师每周保质保量地练习一叶毛笔字,两板粉笔字,每日一页钢笔字。并对书写认真的教师给予表扬和奖励。
六、活动安排
1.准备和启动阶段(3月):制定、下发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实施方案。
2.实施和推进阶段(4月---6月):团体教师认真活动方案,组织教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个人自修与团队研修相结合的方式,扎实推进全员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
3.总结阶段(6月):学校进行阶段性总结,提炼大练兵的成功经验。把练兵工作与教师量化考核挂钩,建立长效机制。
七、组织管理。
为确保对大练兵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付敏
劳动教育活动反思范文4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全面和谐发展;职业学校
苏霍姆林斯基(B·A·Сухомлинский,1918~1970),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享有“教育思想的泰斗”的美誉。苏联政府曾授予他两枚列宁勋章、一枚红星勋章、多枚苏维埃联盟勋章和苏联教育科学院通信院士的称号。他长期从事教育活动,给人们留下了41部著作、600多篇论文和近1200篇文艺作品。其中,《帕夫雷什中学》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本书,是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33年、担任校长26年的工作总结,是他一生心血与智慧的结晶,集中体现了他一生所追求的教育理想。
该书除前言外,共有7章,分别从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他的全部教育思想,尤其是其核心教育思想——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这也正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所倡导的。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所采用的很多教育方法和所坚持的教育理念,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就已经探索和实践了。例如,他把学生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与培养学生的个性结合起来,使学生得到整体的和谐的发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等。甚至有些在今天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眼中只是理想的事情,在当时的帕夫雷什中学却已经办到了。可以说,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在当时就是一种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种符合社会和教育发展趋势的、反映了教育本身规律的教育思想和做法,对于我们现在探究的教育理论而言,仍然具有很强的借鉴和指导作用。就职业教育而言,该书中所提及的先进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也同样能够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以下笔者从书中所介绍的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环境对于职业学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曾在该书的第二章中强调环境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他说:“学校的物质基础和自然环境都是教育、启发、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书中他把环境分为了“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同时他又指出二者相互协调配合,才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物质环境上看,目前职业学校的教学设备条件只是基本具备,但面对日新月异的教育发展形势,我们的职业学校硬件设施还有很多不足,客观上限制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职业学校应该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完善的物质学习环境。
从精神环境上看,职业学校的学生缺乏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的现象也一定程度地存在着。如学生活动小组流于形式,学生课余时间无所事事,缺乏集体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只知道死记书本理论,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缺乏远大理想,没有刻苦发奋的动力。笔者认为,这是我们教育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做法主要有:经常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生活,参与各种劳动,提倡大量阅读和课外实践。而我国很多职业学校甚至现在都没有做到这些。
美育对于职业学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在该书中强调美育的部分是笔者感触较深的。他把美育称作“情感教育”,美育“是教会孩子能从周围世界(大自然、艺术、人们关系)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他认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的源泉”。笔者非常认同这句话,而且觉得美育对于教育系统而言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是一个经常被人忽视和遗忘的部分,在职业学校尤为如此。现在,我们几乎很难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找到有关美育的内容。根据该书中第七章“美育”的内容,我们可知,美育通过各种特有的手段和途径对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教会学生认识美,在此基础上培养美的情操、美的修养,塑造美的心灵。一个学生只有在拥有了美好的心灵和优良人格的基础上,才能够真正地实现“全面和谐发展”。因此,美育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如果缺少了它,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无从谈起。因为它对于学生拥有美好的精神世界,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学习和面对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育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也是同样重要和不可缺少的。我们可以把“美育”和“劳动教育”有效的结合起来,通过劳动来陶冶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同时培养学生感知和领会美的能力,进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创造美,为全面发展做好应有的准备。转贴于
教师素质对职业学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该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到:“一个好教师要精通某项劳动技能,并且是这项工作的能手。十分重要的是,学校里要有出色的园艺家,有醉心于机器的人,有电工技术专家,有细木工,有喜欢教学实验园地作业的植物栽培家。一所好学校里,每个教师都应当有从事某项劳动的热情。”在当前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水平明显下滑的情况下,这句话对于我们职业学校教师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最好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职业学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同样也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教师不仅应该具有扎实的技能,更要有育人的责任感,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更有用的信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笔者还认为,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好教师”的标准和我们现在对“双师型”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是非常相似的。
从现实情况看,我国职业学校的有些教师或多或少地还存在着“动口不动手”、“会说不会做”、“熟悉书本不熟悉市场”、“懂得专业而不懂得行业”的现象,教师的责任感普遍不高,就很难保证“上机能操作(操作工型),上岗能运作(师傅型),上台能动作(部门领导型)”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质量的高低有着密切的联系,职业学校教师一定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特别是自身能力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努力成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职业教育更加健康快速地发展。
作者简介:
劳动教育活动反思范文5
一,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学校德育管理系统。
进行学校德育管理,需要有健全的组织机构。我们建立了学校,社会,班级三级管理网络,明确德育管理的职责。由校长,法制副校长,大队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德育领导小组,从校长到最基层的班,形成一种垂直的联系,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
二,明确工作职责,调动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发挥德育组织作用必须明确学校各类人员德育工作职责,调动广大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德育工作落实。要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首先应调动管理者育人的积极性。学好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小学德育纲要》等,统一认识,一致行动,建立和落实德育工作目标及工作步骤,使他们既明确自己的责任,又有一定的职权范围和利益。其次应调动教书育人者的积极性。一是调动班主任教师加强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因为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为调动他们育人的积极性,学校制定了班主任工作职责,考核细则,并与工资挂勾,对工作出色的班主任评先方面优先,大大调动了班主任的积极性,使我校班主任队伍稳定。二是调动各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学科教师是不容忽视的德育工作者,学校提出要在学科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渗透德育,实现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效果。学校制定了科任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以及配合班主任抓好班级工作的具体要求,同时也把他们此项工作的好坏纳入期末的工作质量评价中。三是密切与法制副校长联系,利用他们对社会治安的熟悉,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学校在德育管理中,重视了对各类人员的管理,运用激励性原则,调动了各方人士的积极性,达成了育人共识,形成了合力,充分发挥了学校各类人员的聪明才智,使学校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三,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
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学校应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我校有健全的教育阵地,如: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阅览室,少先队活动室等,《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标志,让每一堵墙壁,每一块标牌都成为无声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
四,德育活动序列化,多样化。
我们根据教育的主题和常规教育的内容,有计划地安排各种德育活动内容,使教育内容形成系列化,多样化。我们利用重大节日开展形式生动活泼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教师节前后,让学生自己制作小礼物送给老师,与家长一起开展尊师活动,给老师说悄悄话,给老师写慰问信,开展"我最尊敬的老师"征文活动。以诗歌,小品或合唱的形式歌颂祖国。组织学生参观黎涌村的农具展览,了解家乡的历史----一井二状员。让学生了解家乡,发愤学习,掌握更多知识,长大后建设家乡。
我们更是利用"希望工程"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一人有难,八方支持,坚持与省横山县石窑沟中心小学挂钩,开展"小伙伴手拉手"活动。每年的春节过后,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都为贫困山区失学儿童的复学募捐,每个学生都自愿把自己的压岁钱捐出一些,家长们都很赞成,他们认为自愿捐款,可以了解孩子如何关心他人。自己宁愿小花一点钱,却做了一件好事,使学生从中得到教育,学生经常与山区孩子通信,交流学习,促进友谊。
五,抓教师的师德和职业道德规范。
认真抓好教师的师德和职业道德规范的建设,我们利用政治学习时间,组织广大教师学习有关的文章和文件,并进行讨论,反思到位。请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参与对教师,学校师德情况及时进行评议,并把意见及时进行整理,反馈;从而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发展,受到村为会领导的好评。
六,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为了配合澜石街道创建教育强镇,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狠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这是我们对学生提出的倡议。一年来,我们充分发挥了学校对学生德育的主导作用,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注重了制度建设。我们重新修订了学生规章制度,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及常规重新提出了要求,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使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有章可循。
二是继续开展"争创每天文明班活动",使学生学有榜样,争强了班级竞争意识。
三是发挥学科教学的主渠道。在学科教学中全面渗透德育,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养成教育渗透在每节课,每位老师之中。
四是抓过程管理。校红领巾监督岗,卫生,纪律二项竞赛,值日的监督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落到实处。
劳动教育活动反思范文6
论文关键词: 农村家庭教育 问题 对策
论文摘要: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农村家庭教育关系到农村孩子的未来,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搞好农村家庭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分析了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探讨了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完整意义上的教育应该由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三部分共同组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效,农村人才的培养对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让农村家庭教育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作用已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家庭教育在造就人才的启蒙教育和全人指导的终身教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重视和优化家庭教育,不仅是社会繁荣与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完善个性、保健身心、使人享有快乐人生及家庭幸福的需要”[1]。
随着国家加大了农村基础教育投资的力度,农村学校教育水平有所提高,条件有所改善,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随之提高,凸显了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质量往往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对父母天生有着特殊的信赖,他们往往把父母看成自己感情上的挚友、行为上的榜样、学习上的蒙师、生活上的参谋,父母对孩子的态度、观念、期望和教育方式等都对孩子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近年来大量农村人口外出务工,使得农村家庭教育的状况不容乐观,始终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认为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通过言传身教对孩子身心各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使孩子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发展高尚的情操与文明素养,使他们在未来做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
二、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缺乏积极的沟通。
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学校教育不可以再局限于学校之内、课堂之内,必须寻求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我根据自己的实习经历体会到这一要求在我国农村学校贯彻得并不到位。首先从农村家长方面来说,由于受自身文化水平和思想观念的制约,他们很少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其次,学校也主要将精力放在学生的升学考试上,注重的是学生的分数,在学生出现问题后,学校和家庭才偶尔进行交流。我们应该改变这种只重学生的学习而轻家庭教育的现状,把家庭教育真正融入到教育系统中,使学校教育与家庭密切配合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地区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普遍,农村地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子女的教育提供了物质保证,一些家长对子女采取了溺爱型家庭教育方式。同时,对子女包办代替的现象日益严重,导致子女缺乏基本的独立生活知识和技能,家庭关系的简单化也引起人际交往向外转移。另外,电视、网络、DVD等现代媒体充斥于人们的生活中,减少了家庭教育的时间,不利于父母与子女形成积极有效的对话和指导。我们应该加强家庭和学校的沟通,改变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脱节的现象,形成长效的积极沟通方式。
(二)家长教育意识淡薄,观念落后,缺乏有关家庭教育的知识。
多数农村家长缺乏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的意识。有关调查显示[2],我国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追求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的愿望也不高。大部分家长只凭自己的经验教育子女,“树大自然直”等传统的教育思想被很多家长所接受,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
另外,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依赖也日益凸显弊端。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我国农村地区的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普遍出现了临时家庭、单亲家庭、隔代家庭,甚至兄弟姐妹独立生活的家庭[3]。家庭角色缺位现象严重,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孩子的学业产生消极影响,部分家长也缺乏与学校、教师共同承担孩子教育的参与意识。因此,提升家长的教育意识,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引导家长学习有关家庭教育的知识是促进家庭教育良性发展的根本。
(三)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轻家庭教育。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家长和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成绩,家庭教育被忽略、边缘化。学校的目标是升学,家长的目标是分数,学生的大部分时间被大量的作业所占据。农村的家庭教育、农村的社会教育(农村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农村的成人教育与扫盲教育)都让位于学校教育,农村乡村中小学几乎涵盖了不同类型教育机构的所有教育功能[4]。同时,由于受历史上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我国农村教育被看成一种跳出农门的功利行为,教育本身的价值也被忽略[5]。在被异化的教育价值观指导下农村家庭缺少对孩子正确的“爱农”和劳动教育,有一大部分农村孩子不爱农村,不爱劳动,这是我国农村教育的问题所在[6]。一些外出务工家长在获得相对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后希望通过物质补偿来减轻他们因长期不在家而对子女的愧疚,造成了“物质”与“精神”的失衡。我们应该改变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而轻家庭教育的现状,把家庭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将家庭教育尽快融入到正规教育系统已刻不容缓。
三、对策
通过对我国农村家庭教育的反思,我们认为家庭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针对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本文提出以下解决对策。 转贴于
(一)加强学校对家长的教育,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
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孩子的家庭观念。学校应加大家庭教育的宣传力度,开设和完善家庭教育课,通过各种资料、图片、案例和多媒体等方式来增强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家长要在生活中运用各种方法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家庭意识和家庭观念。
(二)开展灵活、多样的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重要的学习和生活场所,与学校相比,家庭教育更具有生活性和随意性,由于孩子对父母天生的信赖,家长的言行对孩子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要讲究科学的教育技巧,选择恰当的、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根据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给孩子创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同时,家长应正确定位学校与家庭教育,农村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充分承担起自身的教育职责,不能过于依赖学校教育,虽然学校是教育主体,对孩子的成长起主导作用,但它不能取代家庭教育的职能,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进行家校合作,共同搞好对学生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反复的教育活动,仅凭家庭单方面的力量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因而,必须联合学校、家长各方面的力量。家长在加强对孩子家庭教育的基础上,要借助学校教育的力量。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传授各种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家长树立家庭教育的意识,更新教育观念,使家长能够根据孩子的特点和具体情况教育孩子。家长要注重家庭教育的情境化训练,通过言传身教,使家庭教育达到实效。总之,学校、家庭应相互积极配合,共同搞好对学生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邓佐君主编.家庭教育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1,(前言).
[2]李晓菊,常荣兰,陈凤杰,王凤珍.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调查——以承德市八县三区农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
[3]吴磊,钟国芳.赣南农村家庭教育调查研究[J].农业考古,2007.6
[4]李伯玲.新农村建设中的家庭教育问题[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