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血压治疗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血压治疗策略范文1
关键词:脑血管病;高血压;治疗;策略;预防
高血压病患者患上脑血管疾病几率非常高,是正常人的3~4倍。在《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当中指出,高血压疾病是引发脑卒中和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1]。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几率与体内血压的升高率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根据临床研究显示,若患者的收缩压每升高1.33kpa,即10mmHg时,患者患上脑卒中的几率就会上升45%~47%,从而大大增加了患病的危险;若患者的舒张压每增加5mmHg,即0.665kpa,患上脑卒中的几率则会上升46%左右。总的来说,若患者的收缩压从115mmHg开始上升,每升高20mmHg左右,患者患上脑卒中的危险性则会增加1倍。也就是说,在正常血压范围内,患上脑卒中的几率是随着血压的升高而上升的。此外,大部分个体,其血压是有节律进行变化的,其中清晨起床后血压会有明显的波动,在深夜时分,血压的水平值却较低。而相应的是,一些急性脑卒中、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疾病患者,其发病也有一定的规律性,发病的高峰期在清晨时分,与血压升降的节律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可以使用血压检测仪进行分析,并针对实际情况作出分析,做好预防工作。
1 抗高血压治疗对预防脑血管病的意义
有效控制高血压的主要目的就在于,通过不断降压,让患者的心脑、肾等器官得到保护,因此,治疗高血压实际上是治疗患者的心、脑血管以及肾靶器官。抗高血压治疗能有效降低血压,并预防脑卒中,其疗效比较明显。在《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当中指出[2]:当患者的血压水平≤140/90mmHg,即血压水平为正常值时,可以有效减少脑卒中的发生率。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在200000例测试中,测试的数据显示,抗高血压治疗能使患者的血压维持在正常值范围内,即≤140/90mmHg,并大大降低了脑卒中的危险性。其中男性可以降低35%左右,女性则可以降低40%。
值得注意的是,在临床的实践当中,常用于降压的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分别是:利尿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拮抗剂、ABBs(钙通道拮抗剂)等。这些药物都可以作为降压使用。然而,同一类别不同的药物,其治疗效果也明显不同。此外,患者由于其体质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的药物产生的治疗效果也存在明显的不同,不良反应的差异性也较大。医生必须要针对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
2 血管紧张素的抑制对治疗心脑血管的影响
RAS(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影响着人体内正常心血管系统发育、系统电解质、液体平衡,并对患者血压调节、心血管系统结构的重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血压疾病中,心血管系统中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处于激活状态,血管紧张素通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逐步分解成AngⅡ(血管紧张素Ⅱ),然后通过AT1发挥氧化应激、肾脏钠重吸收、交感神经激活等作用。AT2受体介导的功能可能与AT1受体介导功能导向相反,并起到调节组织、扩张机体血管等作用。因此,要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的活性,可以通过对患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Ⅱ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抑制而实现。
根据临床的研究证明,ARBS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压,减少患者神经细胞的凋亡、促进患者脑微血管的增值,对脑部损伤有着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下文进行详细介绍。
3 ARBS防治脑血管疾病的依据
3.1 ARBS的一级防治作用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患者的血压降低幅度越大,其脑卒中危险性就越小,抗高血压治疗的药物都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的治疗风险。因此,在脑血管病的预防中,进行抗高血压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此外,不同的降血压药物,对靶器官有着不同的作用,在治疗期间必须多加注意。
3.2 ARBS的二级防护作用 上文已经表明,高血压无论在收缩压还是舒张压方面,其数值的增高都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经过调查显示,亚洲人比西方人更容易患上脑血管疾病。临床的研究中发现,在抗高血压治疗中添加缬沙坦,能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主要原因在于缬沙坦能够有效促进脑卒中以及心绞痛发病率的降低。
4 CCBS和ARBS联合使用
在上世纪90年代末,已经有学者研究抗高血压治疗药物,并得出CCBs具有延缓颈动脉病变,且比ARBS更能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强脑卒中的预防作用。我国医学界也对CCBS进行了一系列的临床研究,发现其在预防脑卒中方面极具优势,将CCBS和ARBS进行联合使用,不仅能够有效抗动脉粥样硬化,还能有效预防脑卒中。两者的结合使用能有效提高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高血压是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因素之一,要预防脑血管疾病,必须要对患者进行抗高血压治疗。在高血压患者中,小幅度的血压增高有可能增加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相反,对患者进行抗高血压治疗,小幅度的降血压也能有效降低脑血管的风险.因此,抗高血压治疗是最重要的。在临床的治疗过程中,医生必须要根据患者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采用不同类型的降压药物。经过临床研究表明,单独使用ARBS,能够有效保护患者的脑血管;单独使用CCBS能有效防止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将两种药物结合使用,能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以及保护患者脑血管方面入手,有效预防脑血管疾病。
参考文献:
高血压治疗策略范文2
国际上多采用百分位法。美国儿童高血压标准根据1999―2000年美国国家健康及营养测试调查(NHANES)的新资料制定,将同性别、同年龄、同身高百分位数儿童≥3次平均收缩压和/或舒张压≥95百分位数者定为高血压(用汞柱血压计袖带听诊测量法);收缩压或舒张压≥第90百分位数且
血压测量的方法:建议使用汞柱血压计袖带听诊测量法测量血压,对难以听诊的小婴儿或新生儿或需频繁测量血压的重症监护患儿,可用监护仪等自动测量工具测量。袖带听诊法:袖带宽度应为儿童右上臂长的2/3,气囊能包裹上臂围的80%~100%,根据第六版《诊断学》上Korotkoff法测量。
高血压的治疗原则
对于原发性高血压,应从生活习惯着手,有需要时合理使用药物治疗。对于继发性高血压,除上述治疗外应更着重病因治疗。高血压治疗过程中需定期监测血压及评价治疗效果。高血压应用药物治疗的指征:有症状的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有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合并1型或2型糖尿病、经非药物治疗高血压持续者。
用药原则:开始治疗时先用一种药物,由最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大剂量直至血压控制满意;如剂量已达最大用量疗效仍不满意或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则考虑增加或更换另一类药物;高血压二期者起始治疗药物可能需1种以上,注意药物之间作用的互补性。
在高血压药物治疗过程中监测靶器官损害和监测血压同样重要,还要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强调坚持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在成人,高血压不及时治疗所导致的后果已广为人知,但儿童长期患高血压而不治疗的后果却鲜为人知。引用美国2004年对儿童高血压诊断评估和治疗建议中的治疗原则作为参考(见表)。
高血压治疗策略范文3
【摘要】目的:深入社区高血压病患的治疗措施,提高社区高血压实际治疗水平。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社区高血压治疗病患1171人,将其称为观察组。收集同一时期另一社区高血压治疗病患1163例,将其称之为对照组。观察组实行系统专业性的社区高血压治疗措施,对照组则是按照传统医院方式治疗。在经过不同方式治疗后,对两组病患的血压升高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对两组病患在经过不同措施的高血压治疗措施之后,对两组病患在高血压控制数据进行分析。在血压变化与转院治疗当中,各个数据P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治疗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医疗水平建设得到快速的发展,其中高血压治疗水平也得到有效的提高。但是根据国家医药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病患人数显不断上升的趋势,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已成为影响百姓健康最主要的疾病。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及其他危险因素的高度流行更使慢性病的控制面临着严峻挑战。[1]我国社区高血压病发病率高达16.8%,且呈年轻化趋势,并发症多,后遗症重,严重危害居民身体健康,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严重的困扰和负担,它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论文收集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社区高血压治疗情况数据,同时个收集同一时期另一社区高血压治疗进行对比,现将有关情况反映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社区高血压治疗病患1171人,将其称为观察组。其中男性高血压病患850例,女性高血压病患321例。收集同一时期另一社区高血压治疗病患1163例,将其称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病患801例,女性病患362例。所有病患都符合高血压治疗标准,两组病患在性别和疾病种类上没有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则是按照传统医院方式治疗,观察组实行系统专业性的社区高血压治疗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2.1 按时服药,定期做好血压检查
社区高血压用药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措施和方法,在具体的用药上不同的病患,根据自身病情应选择性的用药。[2]在目前临床当中一般包括:康力士螺旋藻复合营养片、盐酸贝那普利片等等。但是在实际的用药当中社区医生应该告知病患服药的时间、药量,并告知应按时服药。另外要加强社区高血压的检测措施,要求病患定期的做身体检查。在医院门口设置义诊展台测血压称体重,提倡肥胖年轻人首诊测血压,
1.2.2 合理饮食,适度锻炼
合理的饮食是有效控制血压的基础,在高血压病患生活当中要有一套完善的饮食计划。高血压患者宜常食植物性蛋白含量高的食物,如各种豆类、豆制品、菠菜、茄子、芝麻、木耳、紫菜等,应还常吃一些具有降血压作用和降血脂作用的食物,如芹菜、白菜、萝卜、胡萝卜、海蜇等。[3]另外高血压病患要禁烟,酒,避免情绪激动,保持血压的稳定。高血压病患要做好各种户外锻炼,可以进行步行、健身跑、太极拳等方式,其中步行可按每分钟70~90步开始,约每小时步行3~4km的速度,持续10分钟。主要适用于无运动习惯的高血压病患者作为一种适应性锻炼过程。高血压病人选择一天中从事运动锻炼的时间要避免清晨和晚间。
1.2.3 做好随访工作,随时保持治疗
做好随访工作,随时保持治疗是社区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措施。随访医生严格坚持定期随访的原则,对具体情况作了登记分析。使患者的血压基本控制在目标范围之内。[4]
1.2.4 注重宣传,加强健康教育
在社区高血压治疗当中应注重宣传,加强健康教育,普及高血压控制有关知识。为广大居民提供了高血压知识讲座、免费医疗咨询。宣传人员应告诉患者在饮食控制、规律服药、监测血压和体育锻炼中应该注意的事项给予了具体的指导,告知病患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教育群众改善饮食结构良好控制体重,增强体质锻炼,提高生活质量,远离高血压。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χ±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对两组病患在经过不同措施的高血压治疗措施之后,对两组病患在高血压控制数据进行分析。在血压变化与转院治疗当中,各个数据P
3 讨论
高血压是我国当前主要的慢性疾病,在高血压的治疗措施当中,社区高血压的治疗水平,对我国高血压具有较大的影响。在因此加强社区高血压治疗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肖功伟. 高血压病患药物治疗体会和赵学军,高俊岭,傅华. 社区高血压群组干预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研究指出,、在社会高血压病患的治疗过程当中,要加强高血压病患健康教育的管理力度。建立完善的高血压档案,包括采取“健康教育、一对一辅导、专家咨询、上门指导”等多种形式进行督促指导,结果使其高血压控制率大大提高。[4]
蒋庆,荣英男,熊先军洋. 我国城市社区高血压防治现状及应对策略和陈月英. 分析高血压病在社区医院的防治研究当中指出,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高血压病管理服务流程。应加强老专家专门做健康讲座及指导用药,采取体检、B超、心电图和常年查血糖免费等多项措施,调动居民参与高血压病管理的积极性。[5]把开展高血压健康教育与适宜的高血压治疗方案有机的结合,既有利于调动居民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又可减轻居民经济负担。 目标人群积极主动参与的目的,并以此带动其它社区慢病管理工作的开展。[6]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社区高血压的治疗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措施,把高血压病健康教育内容重点放在合理用药、健康膳食、适量运动等综合防治上,并结合其并发症和经济状况,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用药指导,提高高血压实际治疗水平。 参考文献
[1] 肖功伟. 高血压病患药物治疗体会[J]. 中外医学研究,2011,02:95-96.
[2] 赵学军,高俊岭,傅华. 社区高血压群组干预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1,11:1181-1184.
[3] 蒋庆,荣英男,熊先军,严宵,姚岚,熊巨洋. 我国城市社区高血压防治现状及应对策略[J]. 医学与社会,2011,12:45-47.
[4] 陈月英. 分析高血压病在社区医院的防治[J]. 中国卫生产业,2012,28:31.
高血压治疗策略范文4
1 抗高血压药物评价
1.1 利尿剂 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应用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比大剂量能更明显降低脑卒中和冠心病事件的发生和逆转左室肥厚,且对糖、脂肪、电解质代谢无不良影响。吲达帕胺作为非噻嗪类利尿药,除利尿作用外还有钙拮抗作用,降压温和,疗效确切,对心脏有保护作用。对糖、脂质代谢无不良作用,为一长效理想降压药。
1.2 β受体阻滞剂 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β受体阻滞剂可减少冠心病事件,对心肌梗死(MI)具有二级预防作用。与利尿剂、钙拮抗剂合用有良好的降压效果,但吸烟往往会降低其疗效。比索洛尔治疗心力衰竭患者,若谨慎给药,逐渐加量,患者能够很好耐受并使心功能改善。
1.3 钙拮抗剂(CCB) 中国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试验与欧洲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服用尼群地平2~3年后,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效应,脑卒中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40%,同时心血管事件、癌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没有明显增加。1999年国际高血压学会公布的高血压治疗指南指出对所有高血压各亚组患者钙拮抗剂均能有效降压,且耐受性好,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有预防脑卒中的益处。最好使用长效钙拮抗剂而避免使用短效制剂。
1.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ACEI具有较强的降压作用,能逆转血管壁、心脏的不良重塑,恢复其结构和功能。并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对糖、脂肪等代谢无不良作用。其抗高血压机制除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减慢缓激肽降解,增加前列腺素合成外,还与血管内皮功能恢复,内皮舒张因子生成增加有关。ACEI能预防或逆转肾小球基底膜的糖化,有效地延缓1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伴有蛋白尿患者肾脏病变的进程,改善患者的预后。临床试验提示ACEI能有效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残率和病死率。
1.5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近年推出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在血液动力学上的特性与ACEI较为接近,但对心脏与肾脏的远期益处与ACEI相似,这类药物较之ACEI的优点是没有咳嗽不良反应。
1.6 α受体阻滞剂 降压确切,对高脂血症和糖耐量异常者可能有利。能逆转左室肥厚,改善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排尿困难。
2 初始药物治疗和药物联合应用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从20世纪50~60年代的“套餐疗法”, 70~80年代的“序餐方法”(阶梯方法),发展至90 年代以后的“自助餐疗法”[2],完全实现了从单药治疗向多药联合治疗转变。
2.1 初始药物治疗 原则上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药物,而不强调一线药物的作用,坚持以个体化为治疗准则。任何一类均可作初始药物,使用顺序如下: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CEI、CCB、α受体阻滞剂。美国国家联合委员会报告指出:患者的初始治疗,如果没有用其他药物指征,应该选择利尿剂或β受体阻滞剂,因为大量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明,这两种药物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不耐受或无效时,再使用ACEI、CCB、α受体阻滞剂。
2.2 长效药物 在药物剂型上提倡1天1次的长效制剂,其优点在于:患者易于接受;比短效制剂降压更持续、更平稳,并有可能保护靶器官;服用长效制剂能避免服用短效药物的患者因漏服或在夜间可能出现突发性血压升高而导致心血管性猝死的危险性增高。
2.3 小剂量联合用药 药物治疗从小剂量开始以减少不良反应,如果患者对单一药物有较好反应,但血压未能达到目标,应当在患者能够很好耐受的情况下增加该药物的剂量。可以通过联合用药最大程度地降低血压,将可能存在的与剂量相关的不良反应减少到最小。如果一个药物的疗效反应很差,或是耐受性差,可换另一类型药物,而非加大第一个药物剂量或加用第二个药物。现有较为合理联合用药包括:常规联合用药,如ACEI加利尿剂、ARB加利尿剂、CCB加β受体阻滞剂、CCB加ACEI、CCB加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加利尿剂等;非常规联合用药;如合理的联合使用非降压药物如他汀类、硝酸酯类、阿司匹林以及镇静剂等[3]。
参考文献
[1] 胡春松,高润霖,刘力生.高血压治疗的七大原则.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4):363-365.
高血压治疗策略范文5
联合用药是现代抗高血压治疗趋势
研究表明,接受单药治疗的高血压患者4096~60%存在不足,具有单药达标率最高的CCB也可能存在40%左右的患者治疗不足。在HOT试验中,对高血压伴糖尿病的患者采用非洛地平5~10mg治疗,将舒张压降至90 mmHg以下,其单药有效性为67%,若再将舒张压降至
因此,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需要使用联合方案才能降压达标。联合用药是现代抗高血压的趋势,是为了更加优化治疗方案,从而使患者更多获益。
CCB为基础的联合方案更为合理
在国内外的权威指南中,都将联合用药最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2003年美国JNC7高血压指南中指出:
■血压水平一旦增高即需降压治疗。
■单纯高血压患者的血压>140/90 mmHg时,可单药治疗或联合用药。
■高危人群>1 30/80 mnl Hg就开始药物治疗。
■当血压>160/100 mm Hg时,需2种以上药物联合治疗。
2005年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中指出:为使降压效果增大而不增加不良反应,用低剂量单药治疗疗效不满意的可以采用2种或多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事实上,2级以上高血压为达到目标血压,常需降压药联合治疗。
现有的临床试验结果,支持以下类别降压药的组合:
■利尿药和β阻滞剂
■利尿药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
■钙拮抗剂和β阻滞剂
■钙拮抗剂和ACEI或ARB
■钙拮抗剂和利尿剂
■α阻滞剂和β阻滞剂
CCB为最多的推荐组合之一。
在最新的2007欧洲(ESH/ESC)高血压指南中。对其2003年版本做了重大的更新,图1中的实线连接的是合理联合用药组合。我们看到2003年的欧洲指南指出,CCB和利尿剂都有最多的合理联用组合,均为4种;而随着循证医学发展和我们认识的提高,到2007年,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只有CCB仍能够最广泛与其他降压药物合理联用,说明CCB在降压药物联用的地位的重要性。
循证研究证实,以长效CCB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是一种由现代降压策略优化的、最具优势的降压方案。
以硝苯地平控释片为基础的联合对肾保护更有优势
NICE-Combi是一项在日本进行的评价两种不同用药方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试验的两组分别是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ARB和ARB单药加量治疗组。研究结果显示(图2),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ARB能更有效提高血压达标率。研究还同时比较了两种治疗方案对尿白蛋白排泄率(UAE)的影响,通过比较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ARB与ARB单药增加剂量组UAE的中位数变化,同样可以看到:经过8周的治疗,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ARB组UAE的中位数值显著降低(61.9~40 5 mg/gcr),而ARB单药增加剂量组UAE的中位数值却没有明显变化(67.6~62.3mg/g Cr)。由此可见,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ARB甚至比大剂量的ARB单独使用能更效地降低UAE,从而达到保护肾功能的目的(图3)。
ADVANCE-Combi研究是直接比较临床上常用的两种CCB:硝苯地平控释片和氨氯地平的降压疗效。514例患者随机分配至2个组:硝苯地平控释片组250例:氨氯地乎组264例。患者随机入组后首先接受硝苯地平控释片20 mg或氨氯地平2.5 mg的治疗,若4周后血压未能达标则各增加缬沙坦40 mg,再经过4周治疗血压仍未达标的患者硝苯地平控释片剂量调整至40 mg,氨氯地平的剂量调整至5 mg,再观察4周,血压不能达标的患者将缬沙坦的剂量增加至80 mg,直至研究结束。结果显示:硝苯地平控释片组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总达标率分别为69.8%和75.1%,而氨氯地平组仅为48.5%和50.0%。硝苯地平控释片增加了收缩压达标率43.9%,舒张压达标率50.2%。硝苯地平控释片提高了整体血压达标率76.8%。可见,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以硝苯地平控释片为基础的联合降压方案在降压达标率和降压幅度方面更优于以其他CCB为基础的联合方案。见图4。
小结
■随着高血压防线的前秽和高危人群的扩大,联合降压治疗成为现代抗高血压治疗的趋势。
高血压治疗策略范文6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指出:降压治疗的益处主要来自于血压降低本身。降压治疗能减少卒 中事件35~45%;减少心肌梗死20~25%;减少心力衰竭50%以上。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结果 提示;血压降低程度越大,心血管风险降低越显著。
1 我国高血压治疗及血压控制现状
1.1 高血压流行现状: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努力和探索,人们对高血压的认识和干预越来越 全面和完善,抗高血压药物越来越多。但高血压的患病率仍居高不下,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 制率依然很低。2002年卫生部10月12日公布的全国营养、健康状况调查报道:目前我国有近 1.6亿高血压患者,较1991年增加了7千万,而高血压的治疗率为24.7%,服药控制率为24.7%,人群血压控制率仅为6.2%。治疗率和控制率虽较1991年全国高血压调查时12.1%、2.8%有所改善,但血压控制率的改善速度却不尽人意。
1.2 高血压社区防治现状:我国以社区为基础,以高血压防治为突破口的心脑血管病综合 防治已进行了27年。1969年阜外医院在首都钢铁公司建立了第一个人群防治基地,70年代各 地陆续建立了一批开展社区人群高血压防治的基地,80年代至90年代初,以国家“七五”、 “八五”攻关课题形式,国内20个单位协作,对南北不同地区的10余个人群进行心血管病发 病、死亡和危险因素监测。90年代初北京、上海、长沙进一步开展了以社区为基础的人群防 治,1995年世界银行卫VII贷款健康促进子项目在我国7市1省启动。1996年卫生部制定了《 全国心脑血管病社区人群防治1996~2010年规划》后,从1997年起在全国北京、天津、上海 、浙江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点工作。
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的“三低”现象长期存在,是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当前高 血压的防治策略,探索提高高血压治疗率、控制率的关键。
2 提高高血压治疗率的关键是社区全人群管理
2.1 高血压治疗率低的主要原因:2002年全国营养、健康状况调查显示在未治疗的高血压 患者中91.5%不知道自己的血压状况,8.5%是由于不重视而不就医。1999年我国大中型医 院门诊高血压抽样调查:治疗率为70.0%,治疗控制率为33.0%;2004~2005年全国9省市1 0家二、三级医院门诊和住院高血压患者调查:高血压的药物治疗率为83.4%,控制率达62 .4%,提示我国高血压治疗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并不知道自己的健康状 况而未就医,10多年前我国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曾作出了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血压的要求,并 号召35岁以上的人群每年测一次血压,承担这项任务的主体是各级医院,但医院只是一个坐 等 病人上门就诊的医疗机构,10年过去了成绩甚微。另外,由于高血压没有特异的症状,很多 患者在体检时才发现血压增高,多数患者不主动就诊治疗,也成了高血压治疗率低的主要原 因。
2.2 必须重视并加强社区人群防治《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高血压流行是个群体现 象,群体的疾病应该用群体的方法来防治,国内外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 防治。大量调查显示经过社区有效的规范管理,高血压的治疗率可达60%以上,若进行全人 群的管理,高血压的治疗率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到90%,社区管理最基本的方法就是为每位居 民建立系统的健康档案,其内容包括危险因素调查、血压及身高体重测量,若条件许可还可 进行必要的血糖、血脂等检查。通过将检查结果反馈,可使不知道自己健康状况的高血压患 者(约占高血压人群70%)知病就医,同时提醒知病不就医的高血压患者(约占高血压人群6%) 接受治疗的重要性。
社区防治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社区资源和适宜的卫生技术,利用社区医院方便、经济、连续 的服务特点,临床的医疗服务与预防相结合,改变大医院坐等病人上门就医的诊疗模式,变 被动治疗为主动防治,建立新型医患关系,最大限度地及时发现高血压患者。不仅可以迅速 提高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治疗率,同时也相应提高了控制率。在我国第二届“21世纪心血管病 防治战略论坛”上,专家一致认为,高血压病仅仅依靠医院门诊治疗远远不够,必须重视并 加强社区人群防治和对患者的管理,改革和建立起能够提供长期稳定的社区人群终身全程服 务、改变社区人群的被动就诊为主动预防的模式,以适应社区庞大的高血压患病群体和心血 管病的防治需求。
3 提高高血压控制率的关键是社区综合防治
有资料报道我国高血压患者治疗后血压控制率为20%~30%,而人群血压控制率仅为4~8%, 我国高血压的控制仍然处于极低水平。
3.1 血压控制不住的原因:血压控制不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高血压控制率影响因素调查 显示血压控制率与相关行为方式、确诊时血压水平、病程、文化程度、户口类型、从业状态 、年龄、性别和体重指数相关;而年治疗费用、就诊医院级别、就诊次数、是否存在合并症 、所享受的医疗保障形式等因素对血压的控制率没有影响。
从患者角度上说,确诊时属轻度高血压、正常体重、生活方式健康、病程较短、文化程度较 高、治疗依从性好的患者血压控制率较高,目前尚未发现合并症对血压控制的明显影响。说 明不论是否出现合并症,高血压越早得到治疗,效果越好。而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自我保健意 识是提高血压控制率的重要因素。
从经济政策角度来看,享受公费或劳保医疗的血压控制率(40%以上)要明显高于自费患者(20 %);而在不同级别医院就诊、服用降压药物的费用对血压控制率的高低未发现存在必然的联 系,说明血压控制率的提高并不依赖于昂贵的医疗费用、高尖的医疗技术条件及专科医生。
从药物治疗角度分析,目前国内外专家已逐步达成三点共识:①降压治疗必须达到目标血压 , 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死亡;②7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需要2种或2种以上 的降压药才能使血压达标,如血压超过目标血压20/10mmHg以上,开始治疗时即应考虑2种降 压药;③为增加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推荐使用长效降压药(T/P>50%)制剂,每天服用一次, 还可防止清晨血压剧升,达到平稳降压。
3.2 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提高高血压控制率:社区综合干预(包括:定期随访、危险因素 监测、健康教育、合理用药指导、信息化动态管理等)可改变患者的自身影响因素及弥补环 境政策的不足,在提高高血压控制率中起了关键的作用。由于高血压是一种需要长期综合治 疗的疾病,这就决定了高血压的治疗主要并不是在大医院内,而是在社区。有文献报告通过 社区1~2年规范的管理和综合干预,高血压的控制率可以达到60%,即使是农村也可达56%。 也有报道若社区管理的好,社区的血压控制率甚至可以高于三级综合医院门诊。
社区综合干预成功的三个关键因素是:公众教育、专业医护人员教育和高血压病人教育,尤 其是专业医护人员的教育,基层医生是社区高血压防治的中坚力量,只有社区医生才能完成 高血压的检出、治疗、随访、监测及信息化管理等完整的系统工程。因此提高基层医生的综 合素质(知识更新、管理能力、诊治水平),增加病人的信任度,也就成为提高高血压控制率 关键的关键。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我国的心血管病社区防治工作历经了从数百人群到数十万人群的综合 管理;从只管理高血压患者到管理社区全人群(包括一般人群、高危人群、患病人群)及多病 种(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管理;从注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死亡和危险因素 监测到重视提高人群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从专家以科研、项目为实施手段到以政府 为主体的多部门合作的一体化管理;从普及健康知识着手到提高社区基层医生的专业知识及 管理能力为重点。我国心血管疾病的社区综合防治逐步向规模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