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节能减排措施和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院节能减排措施和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院节能减排措施和建议

医院节能减排措施和建议范文1

关键字:节能减排;热水供应系统;太阳能

中图分类号:TF511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2007年7月9日,国务院总理在国家应对气侯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要做好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在此之前,建设部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通知的实施方案中要求,到“十一五”期末,建筑节能要实现节约1亿吨标准煤的目标,因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1/3左右,热水供应能耗约占建筑能耗的1/3左右。所以,要完成上述能耗指标,必须解决好建筑节能的优化设计,所以热水供应系统的节能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热水供应系统”节能的角度进行探讨。

太阳能是不计任何成本的天然能源。我国对太阳能的研究有较大的突破,被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但是,目前除国家重点工程外,一般城镇住宅小区、写字楼、宾馆饭店、游泳馆等大部分建筑,热水供应是经燃煤(燃油)锅炉至换热器,经循环水泵和自来水水压力至各热水用水点,太阳能在热水供应系统中的应用还很薄弱。因此,强化太阳能利用,将其运用到热水供应系统的设计当中,是实施建筑节能,完成节能指标的关健。

2小区多层住宅楼(檐口高度≤24m)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住宅的功能性、舒适性,观赏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经调查发现,对于一般城镇的小区多层住宅楼,都设计安装了热水供应系统,它的热源来自中心换热站高温水换热系统110℃/60℃。使用时间是当地的采暖期,采暖期以外的多数时间无热源可送。以华北北部京、津、唐地区为例,冬季采暖期是从每年11月15日至次年3月15日结束,至次年下一个采暖期开始,有8个月的时间,无热源时间占全年时间的2/3,人们只能利用电热水器和燃气热水器做为热水供应的热源。天津市宝坻城区从2003年至2007年初,4年间住宅楼竣工总面积达到120万m2,年竣工总面积30万m2,年增加居民4000余户,每户电热水器按每台1.5kW计算,热水供应系统热源用电负荷就增加0.6×104kW。那么,如果这4000余户居民都设计并安装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这0.6×104kW的用电负荷就可以全部节省下来。全国按目前2100余个区县计算,仅区县范围内,全国可节省用电负荷126×104kW。如果全国各大中城市,计划单列市新建住宅都设计安装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按每年增加新建住宅2亿m2计算,年增加居民户近260万户,那么全国各大中城市、计划单列市,可节省用电负荷3900×104kW。加上区县范围,全国节省用电负荷总数将达到5160×104kW,按火力发电0.35kg标准煤/用电负荷1kW计算,全国可节约标准煤18060t/h,年可节约标准煤18060(t)/h×5(h/d)×30(d)×8(m)=2167.2万t,占年节约1亿t标准煤的国务院节能减排目标值的五分之一以上。

对于小区多层住宅楼及写字楼太阳能安装设计方案,分为单户式系统和集中式系统两种。对于单户式系统将太阳能集热板和热水贮水箱安装在屋面上,应固定牢固,宜选用1500×1200的真空管式太阳能集热板,不锈缸热水贮水箱及外套,夹层用聚氨脂保温。连接管道宜选用PP-R管材,口径宜选用DN25,另外必须考虑冬季将水泄空的防冻措施。单户式系统用水量,直接用该户的自来水总冷水表计量。对于集中式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在计算太阳能集热板面积和水箱容积时,必须满足该住宅楼或写字楼内热水用水量的全部要求,用水量计量应设计考虑分装单户热水表。

小区高层住宅楼的特点是屋顶面积小,用水户多且热水用量较大。单层建筑面积小,一般每层4~6户,位置比较复杂,有的住户在东侧,有的住户在西侧,有的住户则完全在北侧,所以对于高层住宅楼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应设计单层系统模式,既在东、南、西方向上外窗下实墙、阳台外窗下实墙及有效实墙安装高效太阳能集热板,每层设计1个热水贮水箱,该热水贮水箱的容积必须保证该层居民热水用量要求,且必须承压。还应安装安全阀、温度计等。水箱进水管不许装止回阀,且阀门开启,以容纳膨胀水。每户安装热水表计量。室外太阳能集热板下进水口最低处应安装泄水龙头,系统管网宜选用PP-R管材,口径不宜过小,要求管内壁光滑且水头损失小。

3办公楼和大中小型商场

办公楼、大中小型商场等,应按其建筑等级的不同强化设计安装热水供应系统,必须保证热水供应,除安装不受天气影响的热水供应系统外,一般办公楼、大中小型商场都应设计安装集中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以保证各类人员的用水要求。没有必要考虑其它热水供应方式,因为此类建筑物人员固定,不受其它商业因素影响,洗浴的时间可以任意调节,天气的原因影响不大。

4宾馆、餐饮服务业及医院住院部

宾馆、餐饮服务业也应按服务星级的不同来考虑其热水供应系统的设计。四星级以上(包括四星)宾馆、饭店等重要接待场所,必须保证热水供应,可以不设计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三星级以下宾馆、餐饮娱乐服务业、医院住院部等,必须安装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在计算集热器面积和热水箱容积时,应按100%住宿率计算。因受天气原因的影响,还应采取其它热水供应方式与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并联安装,以确保在任何条件下都能满足住宿人员的用水要求。

5工厂、企事业单位生活间

各企事业单位都建有生活间,它的节能空间也是非常大的。同样不受商业因素,只考虑安装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不考虑其它热源。另外,各单位都设有开水供应系统,大多采用电开水柜,单个输入功率大多在5kW以上,进水管是常温下补给的自来水。如果考虑将常温补给改成经太阳能加热后再补给,节电的空间也很大的。工厂生活间与企事业单位生活间不同,它服务的对象是工作环境很差的一线职工,所以考虑安装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的同时,必须同步安装其它热水供应系统,保证一线人员的用水要求。

6结论与建议

医院节能减排措施和建议范文2

一、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年来,我市坚定不移地把节能减排作为落实科学发展、推进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来抓,采取一系列最直接、最有力、最见效的针对性措施,强化目标责任,推进项目建设,狠抓重点整治,完善监管机制,切实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圆满完成了“”节能减排各项目标任务。总的来说,我市节能减排工作成绩值得肯定、问题不容忽视、制约仍然较多。具体来讲:

(一)四点主要成绩值得肯定。一是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年我市万元GDP能耗由2005年的2.49吨标煤下降到1.97吨标煤,比年下降4.72%,累计下降20.85%,超省下达目标任务4.25个百分点;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005年的6.01吨标准煤下降到3.62吨标准煤,累计下降39.63%,完成目标的123.86%。累计削减化学需氧量7310.13吨,比2005年下降5.24%,削减二氧化硫79106.35吨,比2005年下降43.2%,均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二是发展方式有所转变。近年来,我们始终注意既“做加法”、又“做减法”,先后淘汰机立窑水泥等落后生产线19条,关闭煤矿矿井8对,全面完成107户重点污染企业治理任务。特别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启动实施60万千万循环流化床示范电站、西南再生资源基地等循环经济项目,正式列入国家首批、西部唯一的“中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三是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沱江出境断面水质常年达到Ⅲ类标准,年有8个月达到Ⅱ类标准;城区大气环境达标天数从2005年的230天提升到365天,其中优良天数达到330天以上。四是工作机制日益完善。市、县(区)均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节能减排工作职责,建立了节能减排指标统计、监测、督查、考核、奖惩等工作制度,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共同实施的节能减排工作机制。

(二)五个突出问题不容忽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在节能减排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作责任不明确。虽然已逐级下达了节能减排和总量控制指标,但不少企业没有将节能减排指标分解到具体岗位,有的没有将新建项目与节能减排指标挂钩,企业主体责任发挥不够。二是措施落实不到位。有的地方年度节能减排计划和淘汰落后产能名单至今尚未公布,对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尚未形成共识;一部分单位对所辖区域企业节能减排的基本情况底数不清楚,节能减排没有在该地区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还有一些地方投入大量资金建成的节能减排设施,却因种种原因长期闲置一边,故意不予运行,这种行为极其恶劣,是对人民的犯罪。三是能耗降低不明显。全市万元GDP能耗、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都比全省平均水平高,有的地方和企业万元GDP能耗、电耗一直居高不下,个别企业甚至继续上升,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能力和力度很低。四是奖惩机制不完善。有的地方考核体系、奖惩机制尚未真正建立,“一票否决”制度尚未真正落实,还没有走出一条利用市场手段促进节能减排的新路子。五是自觉意识不够强。普通居民仍然存在浪费水电等现象,一些机关不管有没有必要都开着空调,没被挂牌督办的企业随意排污,血铅中毒等环保事件仍有发生,全社会节能减排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待提高。

(三)四大挑战需要积极应对。一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阶段性目标对节能减排的挑战。我市“十二五”规划提出,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要在年基础上翻一番,年均递增13%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要完成1750亿元。可以说,“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大转型、大投入、大调整、大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很多项目要上马,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量必然会相应增加。如何在保障发展速度的同时,抓好节能减排,实现发展质量的有效提升,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也是一大难题,大家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二是产业发展对节能减排的挑战。我市现有的机械汽配、冶金建材、食品饮料、医药化工、电力能源等五大支柱产业中,耗能高、污染高的企业依然较多,迫切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并且在调整过程中仍然会带来新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加之“”期间,我们着重抓了一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留下的都是中小企业、服务业、农业和生活领域,不仅面广量大,对象复杂,而且基础单薄,单体潜力较小,节能减排空间相对有限,任务更加艰巨。三是扩大消费需求对节能减排的挑战。当前,既是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和现代化加快发展的阶段,也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阶段,特别是随着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的进一步增加,家用电器日益普及,汽车数量日益增加,城乡生活垃圾日益增多等等,必将带来能耗强度和排放强度的增加。四是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对节能减排的挑战。经测算,三产增加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比重降低1个百分点,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可以下降1.5%左右。但在“”时期,我市三次产业比重从2005年23.2∶43.9∶32.9调整到年16.3∶60.8∶22.9,三产比重下降了10个百分点,而二产业比重却上升了16.9个百分点,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节能减排的有效推进。

总之,节能减排工作成绩较好、问题较多、挑战较大,各县(区)政府和各部门要有清醒的认识,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把节能减排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抓紧抓好,确保省政府下达我市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和硬任务的全面完成。

二、围绕目标,强化措施,确保全面完成节能减排工作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节能减排工作内容繁多,任务繁重,工作繁杂。省政府下达我市“十二五”节能减排总体目标为:到2015年,实现全市万元GDP综合能耗在年的基础上累计降低17%,二氧化碳排放减少17.5%。根据这一总体目标,今年各县(区)要在消化当年节能减排增量的基础上,将GDP综合能耗下降3.92%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3.6%;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的存量分别削减1.5%、1.6%、2.1%、1.3%。要完成这些工作任务难度很大,需要我们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力气,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才能确保这些工作任务的完成。

(一)以优化结构为抓手,通过建立节约环保型产业体系,不断提升产业的现代化水平。目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级阶段,优化经济结构、建立节约环保型产业体系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战略选择。要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优化发展第一产业,全力突破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提高产业整体质量。一是要积极发展节水高效生态农业,积极推广沼气等生态能源利用。水资源非常缺乏,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的四分之一、全省的六分之一,必须大力发展节水灌溉。要加强用水计量管理,提高水的利用系数,抓好耗水工业大户和城市居民节水工作,加大节水设备和器具的推广力度。二是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利用我市冶金、电力、建材、化工等企业规模大、产业链条长、技术积淀深的优势,大力推进燃煤工业锅炉、热电联产、余热压利用、电机系统等重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优势产业,依法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实现产业升级和产品高端化。三是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节能减排的重大举措来抓,把发展附加值高、能耗低、污染少的现代服务业放在优先位置。特别要围绕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进一步改造提升餐饮、商贸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旅游、房地产、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积极发展金融、保险、物流等新兴服务业,努力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二)以重点企业为突破,通过强化项目监控,坚决遏制“两高”行业过快增长。重点企业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最为集中,抓住了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就抓住了节能减排的“牛鼻子”。一要继续抓好电力、水泥、化工等重点行业,突出抓好3户国家“千家节能企业”、13户“省百家重点用能企业”和50户市级重点能耗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依法整治、关闭一批“小煤窑、小水泥、小化工”等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二要加强企业节能减排考核,强化企业节能减排责任意识。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定期对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情况进行督查,指导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督促企业落实工作措施,确保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实效。对领导不重视,管理不严格,措施不到位,以及统计、计量基础严重滞后的企业,要及时进行通报批评、督促整改落实。三要认真执行国家、省、市节能评估、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格能评、环评和安评管理,对未经节能评估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不得开工建设;对经评估审查,预期万元增加值能耗高于区域内当年度万元GDP能耗水平的,一律不得审批;对未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企业和地方停止审批新增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四要建立项目审批问责制,对违规建设的项目,要依法严肃查处;对其单位和所在地主要负责人,要按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总之,要通过改造提升、关闭淘汰、控制新上三项措施并举,推进我市重点行业和企业的节能减排。

(三)以技术创新为动力,通过引进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支持企业不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技术创新是实现节能减排的关键。各级各部门和企业要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一是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节能减排科技成果向现实节能减排能力转化。二是要加强节能减排科技攻关,将节能环保领域的共性和关键性技术纳入科技开发计划和产业发展计划,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开发和自主创新,并引导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和设备,积极开展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三是要加快推广先进适用的节能减排技术和装备,重点推广绿色照明、变频调速、智能控制等节电技术,推广热电联产、综合利用发电、干除尘、干除灰、连铸、连轧等节能减排技术,以先进适用技术的广泛运用推动节能减排水平的大力提升。四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编制各领域和各行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积极争取列入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通过重点支持,试点示范,尽快形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区域,点、线、面一体化发展的循环经济体系。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要求,重点抓好白马6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示范电站、西南再生资源基地、钒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煤矸石发电、煤矸石制砖、粉煤灰生产建材及洗煤废水、矿井水的循环利用和煤矿瓦斯抽采、焦炉煤气的回收利用,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四)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目标,通过建设节约型机关,带动全社会厉行节约。节约就是要点点滴滴做起,机关节能的潜力很大,更重要的是做好示范,带动全社会的节能行动。党政机关、领导干部更应该带头厉行节约。市委、市政府办公室要率先垂范,尽快制定用电标准,制定奖惩措施,引领机关事业单位以节电、节油、节水、节纸为重点,下决心减少会议,压缩文件,强化内部管理,降低机关能源、资源消耗量,杜绝办公浪费。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制定机关事业单位节约用电、用水、用油的管理制度,夏季办公室、会议室等办公区域的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摄氏度。节能减排仅仅依靠机关带动是不够的,全市各方面都要共同行动。要鼓励学校、医院、工厂、娱乐场所、城市照明等机关企事业单位广泛运用市场的手段,大力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优先采购节能、节水产品,搞好建筑物以及空调、照明系统节能改造,兴建节能减排设施,达到杜绝浪费、减少能耗的目的。

三、精心组织、统筹兼顾,不断开创节能减排工作新局面

节能减排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既是一场“持久战”,更是一场“攻坚战”,需要精心组织、统筹兼顾。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和企业法定代表是本地区、本系统、本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节能减排工作负总责,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把“十二五”和今年的节能减排各项工作的目标、任务、责任以及责任追究的办法再细化、再分解、再落实,真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市直有关部门要按照分工要求,各负其责,加强协调,增强合力,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各企业作为节能减排的主体,要依法依规开展企业生产,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把经济效益建立在节能减排的基础上。

(二)加强统计,强化监控。市、县统计局要按照《市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要求,研究建立能源消费季报预测预警机制,加强节能减排指标和能源资源数据的跟踪分析。要健全能源资源生产、流通和消费统计体系和分地域能源消费核算制度和评估制度,构建能源数据采集、传输、加工、使用等一体化的统计信息系统。要进一步改进和规范企业能源统计,增强市、县两级政府能源统计、监测的自,形成自下而上的节能统计体系。市、县质监局要完善能源一级计量,健全二三级计量,推进能源计量在线监测工作,进一步提高能源监测质量。

(三)加强督查,严格奖惩。市目标督查室要牵头组织发改、经信、环保、统计等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形成工作倒逼机制。各地要超前进行自查,时刻掌握家底,及时查缺补漏,县(区)必须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要强化行政问责,对目标任务完成不好的县(区)、部门和企业负责人,实行“一票否决”,并追究主要领导责任。要严格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对任务完成好的县(区)、部门和企业,要给予表彰奖励;对未完成任务的,要通报批评,限期整改,整改期间领导干部不得参加年度评奖。

医院节能减排措施和建议范文3

摘要:低碳经济是目前国内和全球的热点研究问题。文章在对广州低碳经济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客观评价了广州市与国外低碳市场的差距。同时,提出应该通过大力开发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调整产业结构、倡导低碳生活、植树造林、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和低碳技术的研发等措施发展广州的低碳经济建设。

关键词:低碳经济;广州;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40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10)07-0067-06 收稿日期:2010-04-17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

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其实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它涉及到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低碳经济”一词最早是在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的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a Low Carbon Economy)中出现,是指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降低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金乐琴,2009)。低碳经济的核心是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技术和低碳消费,它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世界经济形态新出现的革命浪潮,成为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主要特征和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主流模式。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低碳经济指的是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减缓气候变化(庄贵阳,2005)。随着实践的发展,低碳经济的内涵还将不断得到拓展,人们将从不同角度提出更多对于低碳经济的理解。

这些年我国在低碳经济的努力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1990-200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6%。在此基础上,在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前夕,我国又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二、广州市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

世界上众多的国家和城市就如何发展低碳经济也制定了很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欧盟将低碳经济视为“新的工业革命”、英国将低碳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美国将低碳产业作为重振经济的战略选择。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虽暂时还没有承担二氧化碳减排的责任,但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正面临着巨大的国际和社会压力,同时我国也先后采取了一系列的节能减排措施。广州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先进城市,在发展低碳经济发面也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广州市发展低碳经济的有关政策措施

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世界上无不是从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优化产业结构上下功夫,近几年来广州市也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低碳政策,现列举如下:

1 节能减排。《广州市“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总量控制目标修订方案》、《广州市2008年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和工程任务》、《广州市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广州市小火电关停方案》、《广州市“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方案》、《广州市2007年能源及减排工作总结和2008年工作计划》、《广州市“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责任书(2006~2010年)》、《区循环经济“十一五”规划》、《萝岗中心区能源综合利用规划和建筑节能规划》、《节能中长期规划》、《清洁生产审核管理办法》和《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体系》、《广州市交通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方案》等。

2 循环经济。近年来,广州市结合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模范城市、生态工业园区、新农村建设等活动,将节能、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工作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先后制定了《广州21世纪议程》、《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方案》、《广州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广州国际生物岛循环经济技术规划》、《强制回收的产品和包装物回收管理办法》和《城市生活废弃物分类处理和再资源化办法》等政策法规文件,为广州市开展循环经济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 产业结构调整。近年来,广州市按照生态城市发展要求,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努力实现经济和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先后制定了《资源节约与利用方案》、《广州市清洁生产实施方案》、《广州市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和《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等政策,发改委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征询各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广州市工业实际,也制定了《广州市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

(二)广州市节能减排的现状

广州市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注重运用财政税收的杠杆撬动市场大门,设立了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资金,对开展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优先给予补贴和补助等方式鼓励与促进企业进行节能降耗,2003~2004年共有123家企业进行了508项与节电相关的技术改造。广州市节能减排效果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企业层面上,加强了清洁生产的推进工作,全市已有7家企业荣获广东省清洁生产示范企业,37家企业进行了清洁生产审核,12家通过了广东省环保局主持的验收。有了政策和财政上的支持,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节能减排作为提高能效的重要手段,不遗余力的进行技术改革。

2 区域循环层面上,已投资55亿元,在增城新塘镇建立了环保工业园区,园区企业实行资源共享,污染物集中处理,废物综合利用。

3 工业结构方面,通过整治、淘汰能耗大、产出低、污染严重、生产力落后企业,将汽车、机械装备、石油化工、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作为支柱产业,能效比大幅度提高,工业对环境的压力已明显减小。广州市在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2005年新增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工业废水排放量却比1998年减少了22.4%,工业粉尘排放量下降了97.66%,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了67.20%,万元工业产值废水排放量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7%,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由2000年的0.91吨标准煤下降为2005年的0.78吨。2008年广州开发区单位GDP能耗下降4%,万元GDP综合能耗降至0.43吨标准煤;万元GDP水耗为6.3吨左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超过5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3.8%(国家统计局,2008)。

从图1中可以看到情况还是不容乐观的,整个广州的万元GDP能耗虽然逐年下降但还达不到全国

平均水平的一半,而作为广州的近邻深圳2005年的万元单位GDP能耗为0.59,达到了新加坡和韩国水平。所以为了实现“十一五”的单位GDP能耗减排20%目标(即单位GDP能耗下降到0.66吨标煤/万元)还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三)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现状

广州市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和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新能源占广州市总能源消费的比重还较低,产业规模较小。目前广州市太阳能利用主要是光热利用,在工厂、医院等公共建筑安装的太阳能集热板约40万平方米,普及率约5%。完成了一批新能源的应用示范,如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路灯、交通信号灯等一批新能源的示范项目。广东商学院、爱群大酒店等开展了热泵空调和制热水节能工程示范,番禺中心区医院将采用太阳能节能一体化技术和热泵制热水系统,南沙区安装了风光转换电三位一体的示范性路灯等。环保部门在全市范围内推进饮食服务业“油改气”,交通部门推广使用LPG清洁能源,现已建成29座LPG加气站,市内85%的公交车和100%出租车使用LPG。

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生产及装备方面:南沙久泰能源公司年产15万吨二甲醚项目已经投产;广日集团垃圾焚烧发电成套装备、迪森公司的生物质颗粒和生物质油项目试点初步成功;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核岛关键设备)在核电装备领域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新兴的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如迪森能源集团(生物质油装备、生物燃料锅炉)、广东同益电气有限公司(热泵)、广州市雅图风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广州红鹰能源科技公司(小型风电机组、太阳能风电互补机组)、久泰能源(广州)有限公司(二甲醚)、广东中科天元再生资源工程有限公司(生物质燃料)等一批企业发展迅速,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技术和材料、热泵、输水储水装置等方面的装备业发展有了良好开端。

(四)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京都议定书》规定的碳交易方式有三种,即联合执行机制(JI)、排放贸易(ET)和清洁发展机制(CDM),前两者主要针对缔约国的发达国家和经济转型体,而唯一包括发展中国家的弹性机制就是清洁发展机制,简称(DMfclean DevelopmentMechanism),它允许工业化国家的投资者在发展中国家实施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减排项目,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履行发展中国家在《京都议定书》中所承诺的限排或减排义务,鼓励企业通过cDM项目履行自身减排职责。到目前为止,广州市参与CDM项目的企业还很少(见表1),截至2010年2月,我国共批准了2411个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而且同期广东省获批的CDM项目也达到60项。因而广州在这一方面的发展还是很落后的。

(五)广州市与国外低碳城市的差距

广州市低碳经济虽然取得了一点的发展,节能环保理念也越来越得到政府的重视,但与国外一些发达城市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从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来看,其中使用低碳或无碳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非常有效的办法。但从广州的能源结构来看,广州市能源消费中煤炭的比例在50%左右,原油消费比例为40%左右,液化石油气的消费不足3%,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清洁能源所占比重偏低,与发达国家的水平有一定的差距(发达国家的煤炭消费一般小于30%),以煤炭、石油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不但造成能源利用率低、能耗指数高,而且环境污染严重。这样非常不利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减排。“全球最环保城市”的韦克舍市,2005年的能源供应中已有50.7%来自可再生能源,供暖系统更是有高达88%的能源来自于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仅占能源供应的37%,所以在二氧化碳排放中,从1993年到2005年,它的人均排放量年均减少24%。作为世界太阳能之都的德国弗莱堡,电力来源更是有65%来自于太阳能和热点材料,并且热点材料80%来自于碎木料、20%采用天然气,这就使得二氧化碳减排大约60%。

从图2可知,2000~2008年,广州市GDP上升了3.44倍,电力消耗也上升了2.45倍,此期间广州市的电力消耗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与国外发达城市还有相当的差距,如果把能源结构考虑进去,在节能减排方面,广州与国外这些低碳城市的差距就更加显得遥远了。

三、对广州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

(一)大力开发新能源、可再生能源

根据广东省气候中心《广州太阳能资源评估报告》,广州地区2005年至2006年太阳年辐射总量为4GJ/m2;每年日照时数超过6小时的天数为107天,广州太阳能日变化不大,只要有太阳直射辐射,则在一天中的任何时段其利用效率均比较稳定。热泵技术推广应用条件好,2007年广州市年平均气温已超过23℃,最低气温为5℃,湿度在50%-95%,非常适合利用空气源热泵生产生活热水。此外,广州市水资源较为丰富,从化市东北部的流溪河及增城市北部增江,河流的纵坡较陡,有一定的水力蕴藏量,珠江水和一些较大的地表水库也可为附近建筑的地源热泵应用提供水源。虽然广州土壤与环境温差不大,但地质条件较好(粘土层较深)的地方,也可以适度应用地源热泵技术。南沙、万倾沙沿海一带的风能具有一定开发价值。广州市地处珠江三角洲平原区,水力资源有限(广州市新闻中心,2010)。

生活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有待开发利用。广州市10区2市每天生活垃圾产量已达11000吨,每年垃圾产生量高达400万吨,预计到2010年将达每天13000吨,每年垃圾产生量近500万吨。广州市地处亚热带,生物质资源比较丰富,木屑、秸秆等农林废弃物资源较丰富且未得到有效利用。

因此,应在规模化推广利用太阳能热水器、空气(地)热能、水电、沼气、垃圾综合利用等技术成熟、经济性好的可再生能源,以及二甲醚等新型替代能源,提高广州市能源结构中的新能源比例;加快推进生物质成型燃料、生物质液体燃料、新能源公交车、屋顶光伏发电、太阳能光电(热)与建筑节能一体化等应用示范和产业化发展,拓展和营造新能源利用的市场上下大力气。

(二)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

由于在产业结构中,真正消耗大量能源的是工业制造业、建筑业及交通运输业,而第三产业单位消耗的能源非常有限,表2为2000年到2008年广州市的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

从表2中可以看到,广州市第三产业比重呈现上升趋势、第一、第二产业的比重都有些下降,这符合近年来广州市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方向,但与发达国家60%~70%的比重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例如,德国、日本、法国第三产业比重2002年分别为69.2%、68.1%和72.4%,而美国2001年就已达75.2%(毕伟玉,2007)。2007年新加坡比重为66.1%、台北为90%和首尔73%,2008年的香港,第三产业(服

务业)占GDP比重更是高达92.3%。因此,未来广州市应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减少国民经济对工业增长的依赖,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上,努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现代会展业以及文化产业,抓住广交会这个有利的平台,努力打造科技广州,使其成为未来广州的一颗明星产业。

(三)加大宣传力度,倡导低碳生活

培养全民低碳意识,创新低碳消费文化。这要求政府通过一系列的媒体,包括电视、报纸、网络、杂志、广播等,对广大民众进行节能、绿色消费等方面的教育、培训。以召开第16届亚运会为契机,加大节能减排的宣传力度,发放宣传手册提倡市民环保意识,倡导市民从我做起、从个人做起、从现在做起,点滴着手,也可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或制定一系列的经济措施来约束人们的衣食住行,倡导生活中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少用塑料袋,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低碳生活方式,广州作为我国先进城市的代表,节能减排也不能落在全国的后面,努力完成绿色亚运的承诺,让全世界看到我们的绿色行动。

(四)保护和增加广州市的森林和绿地,增加碳汇

“碳汇”通俗的讲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有资料显示,森林面积虽然只占陆地总面积的1/3,但森林植被区的碳储量几乎占到了陆地碳库总量的一半。所以,森林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与气候变化有着直接的联系。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了大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减缓了温室效应。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森林的碳汇作用,有资料显示森林每生长1m3木材,大约可以吸收1.83TC02(朱广菁,2007)。截止到2009年,广州市(10区)建成区绿地面积达11392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1.3%: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29万公顷,广州森林覆盖率为44.4%,在广州东北部山丘地区,有15.93万公顷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在城郊农村和东南部平原水网地带,有1.16万公顷乡村风水林、农田林网和沿海防护林;在城市中心区,白云山、越秀山、海珠生态果园,以及绿树成荫、星罗棋布的191个城市公园、1000多个城市绿岛,构成了市域范围30多万公顷的绿色生态屏障。

在发展低碳经济的今天,广州应充分利用山水环抱的自然地理条件,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利用森林绿地的“碳汇”功能,构筑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的空间结构,完善城市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绿化隔离带,对低效林、低产林进行改造,实施“森林围城”和“山水城市”建设战略,构成“青山、碧水、绿地、蓝天”的景观格局,将广州建设成最适宜创业和居住的生态型城市。

(五)加快发展公共交通,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

广州市政府对交通行业创建环保模范城市责任提出考核目标,近年来,市交委大力推进以城市公交使用清洁能源民心工程、营运车辆排气污染整治、水路运输降耗为重点的交通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全市6759辆公交车和16700辆出租车使用液化石油气清洁能源,成为世界上公交车使用液化石油气清洁能源最多、最成功、最安全的城市之一,使广州市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物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HC)和氮氧化物(NOX)总量分别减少45%、40%和20%;严格依法查处营运车辆尾气排放,使城区内营运车辆尾气排放抽检合格率从2005年初的60%提高到现在的90%以上;水路运输单位能耗从2000年的5.17吨标煤/万吨吞吐量下降到2007年的3.51吨标煤/万吨吞吐量,下降了32.1%。广州交通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另一方面,广州市目前的个人汽车拥有量在国内排在前列,家用汽车的每百户拥有量由2005年的6辆增加到2009年的19辆,这给城市交通出了很大一道难题,在节能减排方面是很不利的,虽然目前的交通工具都是以节能为发展方向,但随总量的增长,污染物的单车排放量是在降低,可总量却一直在上升,随着2009年国家开始征收燃油税,这也是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人们过多使用个人汽车的措施。广州市应抓住这个时机,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法规进一步限制私人汽车的使用,鼓励市民换乘公共交通。

进一步推广液化石油气(LPG)清洁能源的使用范围,实现公共交通全部使用LPG,鼓励更多的私家车使用清洁能源,加快向发达国家绿色车辆的技术的引进,加大自己的绿色燃油技术研发,进一步加大对低碳经济发展关键技术投入的力度,努力实现全城绿色交通。

医院节能减排措施和建议范文4

    一、绿色建筑的内涵和发展绿色建筑的意义

    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根据2006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的定义是指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的相关标准,在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是综合运用现代建筑学、生态学及其他高新科技的成果,把建筑建造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为使用者提供贴近自然、方便舒适并节能的使用环境。所谓“绿色”并非仅仅指一般意义上的景观绿化等,而是指对环境无污染的一种标志,本质是物质系统的循环,无废无污、高效和谐、开放式闭合良性循环建立起建筑物内外的自然空气、水分、能源及其他各种物质的循环系统。

    发展绿色建筑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必要措施。低碳经济是指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减轻对高碳能源的依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障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要积极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节能降耗;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型工业,建设生态文明。其核心问题就是绿色能源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政策的重新规划。建筑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有规模大、投资大、能耗高、寿命周期长和相关产业链广等特点,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大力提倡发展绿色建筑,对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我国政府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所做出的承诺,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将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节能减排措施,节能减排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保证执行受到法律和舆论的监督。而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根据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人口司于2010年3月的《世界城市化展望2009年修正版》的报告指出,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980年的19%跃升至2010年的47%,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59%。目前,我国城乡建设增长方式仍然粗放,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建筑建造和使用过程能源资源消耗高、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比较突出。节能减排目标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需求相冲突,而解决这一冲突的根本措施就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推进产业结构创新;以循环经济为核心,推进节能减排创新,发展低碳经济产业,包括新能源、工业节能、资源回收、环保节能材料和绿色建筑等。

    二、绿色建筑的相关政策内容及解读

    近几年来,绿色建筑一直是国家、政府部门和行业关注的热点。早在2006年我国政府就颁布实施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可见对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视程度。为指导“十二五”绿色建筑产业科技发展,2012年我国针对绿色地产的相关扶持政策相继陆续出台并付诸实施,为传统地产商的“转型”指明了方向,为绿色地产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些将有助于大规模推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2012年4月,国家财政部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了《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这是我国首次以正式文件形式提出绿色建筑发展目标,其目的就是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建筑节能,加快发展绿色建筑。实施意见中包括六大部分内容:一是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意义;二是推动发展绿色建筑的主要目标与基本原则;三是建立健全绿色建筑标准规范及评价标识体系;四是建立高星级绿色建筑财政政策激励机制;五是推进发展规模化绿色建筑;六是引导保障性住房及公益性行业优先发展绿色建筑。实施意见中对发展绿色建筑提出的具体实施要求有四点:一是要求到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30%,建筑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的能源资源消耗水平接近或达到现阶段发达国家水平。要求到2014年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和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力争到2015年,新增绿色建筑面积达到10亿平方米以上。二是首次明确了对高星级绿色建筑的奖励标准:2012年奖励标准为:二星级绿色建筑45元/平方米(建筑面积,下同),三星级绿色建筑80元/平方米。奖励标准将根据技术进步、成本变化等情况进行调整。三是鼓励和支持绿化生态城区建设:凡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一星级及以上的评价标准,其中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达到30%以上,2年内绿色建筑开工建设规模不少于200万平方米的集中连片发展新城区,给予资金定额补助,资金补助基准为5000万元,对规划建设水平高、建设规模大,能力建设突出的绿色生态城区,将相应调整增补助额度。四是支持引导保障性住房及公益性行业优先发展绿色建筑。保障性住房发展一星级绿色建筑达到一定规模也将优先给予定额补助。鼓励各地在政府办公建筑、学校、医院、博物馆等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中,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从2014年起,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2012年5月住建部又下发《“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提出将设立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资金。科技部也印发了《“十二五”绿色建筑科技发展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其中明确提到,将加大财政对绿色建筑科技的投入力度。

    国家针对绿色建筑相关扶持政策的密集出台,表明我国政府对发展绿色建筑、大规模推进国内绿色住宅消费的态度和决心,这些将大大提高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水平,并撬动万亿元的绿色建筑产业。

    三、发展绿色建筑是提高房地产开发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随着国家利好政策的出台,绿色建筑成为未来房地产开发行业的发展主流方向,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将开始转型“绿色”,尤其是获得相应认证的绿色建筑,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内外开发商的重视。根据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估算的数据,近几年,我国房地产开发商排名前十位的都在成体系的开发绿色建筑,而一些中型开发商甚至是把绿色建筑作为差异化竞争的主要手段。前者如万科集团、绿地集团等;后者如南京的朗诗集团等。作为国内房地产开发商的龙头,万科集团也是绿色建筑的先导者之一,早在2004年万科就在上海做了第一个绿色建筑“朗润园”,当时也是上海市政府刚刚开始推行绿色生态建筑,朗润园除了按当时的政府要求建成为“四高小区”外,还把节能率提高到一半以上,甚至为当时政府制定的一些政策提供了参考。绿地集团也是较早介入绿色建筑的开发商,在上海,绿地集团得到了上海市政府专向节能基金的资助;在其他一些地方,正是因为满足了当地政府兴建绿色生态小区的要求,绿地集团较为顺利的取得了土地开发。

    我国房地产企业在改革开发以来的市场经济发展中已经从原始积累期发展到了稳定发展期。房地产开发商要做大、做强就要从单一的开发销售转变成房地产开发销售、租赁与经营共举,通过优质的资产沉淀获得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求房地产开发商必须要从开发建设(增量)为主转向经营投资为主(存量),房地产企业的主要业务环节也将变为房地产资产全生命周期(从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管理直至报废拆除)的管理,因此,未来建筑物业全生命周期内的能源消耗将是房地产开发商自身的一项重大成本支出,而谁能把这项成本降低,就将大大提高自身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良性循环。而绿色建筑的所关注的核心点正是建筑物全生命周期内的节能减排,节约各类资源,因此开发绿色建筑可以使开发企业大大降低经营成本,从而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日趋成熟,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品牌效应越来越成为购房者选择购房的重要因素之一,未来的房地产市场越来越成为品牌的竞争。开发商如果能将绿色建筑作为经营理念之一,则能够加深购房者对开发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印象,从而提高开发企业的品牌价值,增强品牌竞争力。

医院节能减排措施和建议范文5

一、一年来,市发展改革委按照年初确定的“以扩投资夯实保增长的基础、以调结构提高保增长的质量、以抓创新激发保增长的动力、以惠民生提升保增长的水平、以优服务改善保增长的环境”的工作思路,着重开展了以下七个方面的主要工作:

1、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加强对中央调控政策、经济发展态势、重点行业的监测分析,定期开展月份、季度、半年、年度的经济形势分析,研究制订《市第四季度保增长冲刺工作方案》,提出33条措施并经市政府批准实施。建立健全市场监测网络,在超市、农批市场、油气经营单位建立信息联络制度,并纳入价格监测点进行实时监测。

2、全力以赴加大投资力度。根据金融危机的发展态势,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动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项目建设,突出以扩大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先后3次组织召开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会议,组织签订责任书,分解落实年度投资任务。

3、积极争取新增中央投资。充分发挥中央扩内需的政策作用,积极组织申报新增中央投资项目计划,起草并经市政府批准实施《市中央投资项目专项管理暂行办法》,建立起自查制度、督查制度和考核制度。

4、全力做好资源供给与保障。积极应对甲型H1N1流感事件,加强重要物资储备管理,做好防控药物、防护用品的调度和储备。加快能源保障项目建设,西气东输二线深港支干线、大铲岛LNG应急调峰站项目建设扎实推进。研究协调天然气产业政策,积极推进我市天然气高压输配系统工程一张网规划建设。开展抽水蓄能电站、电网工程、国家成品油储备油库等项目的前期工作。

二、抓自主创新,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1、深入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出台《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制订《市创新型产业用房建设方案》,向国家发改委上报《生物产业自主创新和产业化专项实施方案》,积极争取国家在高技术产业项目和创新资源的支持,电子信息产品标准化、电子信息产品协同互联、数字音频编解码技术、数字电视等国家工程实验室获批建设,填补了我市在国家工程实验室领域的空白。

2、全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组织编制并经市政府批准实施《市互联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年)》、《市生物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年)》和《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相继出台三大新兴产业的振兴发展政策。成功引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阿里巴巴集团、三大电信运营商等战略合作项目。国家新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南热利用研发与测试中心等项目落户。

3、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制定《市LED产业发展规划(年)》、《市推广高效节能半导体照明(LED)产品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实施方案(年)》等高技术产业规划和政策,推动中芯国际、思科、华星光电8.5代TFT-LCD面板生产线、航天科技产业化基地等项目建设。加快精细化工产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工作全面展开。

4、加快推进总部经济发展。在年出台《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基础上,制定和实施《市总部企业认定办法》、《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细则》、《市总部经济年工作计划》等配套措施,明确总部企业认定资助、总部企业引进、总部集聚基地建设和深化服务等工作。

5、加强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引导。编制完成《市现代产业体系总体规划()》,为产业发展的政策制定和重大产业项目的规划建设提供重要依据。修订《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导向目录(年修订)》,确定新一轮鼓励类、限制类、禁止(淘汰)类的产业准入导向政策,调整产业项目的约束性指标。

三、抓区域合作,促进特区内外一体化,拓展经济发展腹地和发展空间

1、统筹协调珠三角规划纲要的落实。承担并迅速开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制定《市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工作方案》,明确指导思想、目标要求、主要任务和责任分工。承办《规划纲要》珠三角()现场会,制定《市贯彻落实珠三角各市现场会精神工作方案》,提出交通对接、跨界河流治理等重点合作事项。研究起草《市实施〈规划纲要〉方案》,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分工,确保2012年前取得明显成效。

2、务实推进深莞惠合作。牵头起草《推进珠江口东岸地区紧密合作框架协议》,建立起“三市党政主要领导联席会议”、“三市党政主要领导联席会议办公室”和“重点领域专责小组”三级合作架构,形成三市合作的领导协调机制。提出《市东莞市惠州市贯彻落实<规划纲要>推进珠江口东岸地区紧密合作近期工作重点事项》、《三市规划一体化合作协议》,明确近期三市在发展规划、交通基础设施、界河治理等领域的重点合作事项。

3、强力推动特区内外一体化建设。积极组织与国家发改委等部委的沟通协调,推进特区延伸工作。加大项目、资金和投资倾斜力度,推动特区外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加快推动大运项目建设,开展96所特区外原村小改造工作,推进新建市属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向特区外转移,继续落实固本强基项目。

四、抓民生实事,统筹公共服务需求和供给,稳步提高民生福利水平

1、加快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推进大学医学院、市信息学院新校区、南方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建设,继续实施卫生事业“一大一小”发展战略,推进第三人民医院、疾控中心等卫生项目,全面启动社康中心业务用房购置工作,推进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观澜版画艺术博物馆、宝安书城、龙岗书城、24小时街区自助图书馆系统等项目建设。

2、加强人口调控和管理。研究提出分区域人口调控指导性计划与户籍人口机械增长指令性计划相结合的调控方式,印发实施《市、区、街道人口工作机制方案》,加强人口政策研究,推进人口信息采集平台建设。

3、着力减轻社会价费负担。出台系列价格惠民政策,停止征收国家和省取消的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部分中介服务收费,自年春季学期起取消义务教育借读费和高中节假日补课费,完善出租小汽车油价运价联动机制。

五、抓节能减排,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1、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建设。编制《市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并报国家发改委审定,开展循环经济试点总结工作,完成《市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近期实施方案(2006-)》评估工作。出台《市循环型社区规划与实施方案》,组织起草《市政府采购循环经济产品目录》。

2、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制定《市节能减排综合性实施方案》,起草《市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试行)》并上报市政府。组织各区及部分重点耗能企业签订节能降耗责任书,分解落实全市节能指标,顺利通过省政府对我市年节能目标的责任考核。组织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

3、积极推进生态环保项目建设。落实治污保洁工程建设责任制,推进大鹏污水处理厂工程、葵涌污水处理厂工程等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市油气及其他危险品仓储区规划建设和搬迁整治。

六、抓体制改革,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启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履行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展我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组织协调,修改完善并出台实施《关于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起草《近期重点实施方案》。

2、改革和精简投资项目审批制度。先后出台《关于简政提效强力推进固定资产投资的若干意见(试行)》、《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若干措施》,实施政府投资项目并联审批方案、社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办法。开展政府投资项目的标准体系建设,改进项目审批办法,优化审核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3、积极发挥价格的调节作用。推进水、电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健全有利于生态环保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价格体系。理顺排水设施营运费管理体制,出台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用电电价政策、建筑垃圾处置临时收费政策和汽车尾气排污检测收费政策。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电价调整方案,优化电价分类结构。

七、抓机关建设,扎实开展“服务年”活动,推动行政服务再上新台阶

1、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开展第二阶段的分析检查、第三阶段整改落实和“回头看”活动,形成《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制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整改落实工作方案》,37项整改措施100%按目标进度推进和落实,达到了预期效果。

2、“服务年”活动取得明显成效。按照以“三服务”促“三保”的要求,制定并落实“服务年”活动13项措施。实施“三减少一下放”(减少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减少审批时间、下放审批权限)的简政提效措施。

3、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市纪委、市委组织部的部署要求,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重点,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坚持开展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严格执行重大问题议事规则,制订《市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贯彻落实新增中央投资项目专项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贯彻落实厉行节约八项规定,推进信息公开和“阳光政府”建设。

医院节能减排措施和建议范文6

【关键词】 电气设计 节能 损耗 电能损耗 照明节能

不得不承认,我国的资源储备量位居世界前茅,但可惜的是浪费却也十分严重,总括起来,还是呈现出相当严峻的能源紧缺局势。在民用建筑中,制冷机组、空调器及新风机组等占40%~50%电能消耗,照明占 20%~30%的电能损耗,电梯、厨房等设备占5%~15%的电能消耗。最近几年,全国用电量和增长较快,一些地方一度出现电量匮乏的情况,人民生活得不到很好的保障,牵制了经济的发展,节能减排,也成为民用建筑节能的必要举措。节能减排成为当前经济活动中的大事,亟待科学的方法解决。下面就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应该考虑的几种节能措施谈谈看法。

一、 合理选择变压器

现阶段,我们还无法有效对电能的消耗进行控制,与此同时,电能费用却有持续上升的趋势,由变压器损耗所引起的费用所占比重变得越来越大,人们不得不考虑利用变压器节能,即选择较为经济、节能的变压器。减少变压器的有功功率损耗是变压器主要的节能措施,在初期设计变压器时,应充分考虑变压器的空载损耗状况,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把控制负荷与进行合理分配同时把控,在选择变压器时,不仅需要我们时刻关注其数量,更需要注意其容量与其他电力因素,使变压器工作时大多数时间处在低耗区内。

在确定所需变压器容量大小时,不能简单地按照常规方法设计变压器的负荷率。应全面考查系统内负荷的大小,再根据最佳运行条件来确定所需容量的大小。这需要设计人员根据现场实际用电情况,做出仔细的计算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最终保证能够有效控制变压器损耗。

除了在进行变压器容量设计时要注意分析负荷,在选择变压器本身也应该优先选用低损耗、低噪音的节能变压器。

二、 控制线路上的电能损耗

在配电线过程中,由于存在电流通过,电能的损耗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减少在这方面的电能损失,可采取以下措施。

1. 选择低电阻率的导线

银线是电阻率最低的材料,然后是铜线,但是由于银线成本过高,因此通常选择铜线进行线路安装,同时,铝线也是理想的选择方案。

2. 控制供电距离

在建筑电气设计过程中,要尽量将线缆的供电距离控制在经济范围内。对于 0.4kV 供电系统,线缆的损耗是巨大的,设计时应尽量将变压器至末端设备的供电距离控制在 200 m 以内(笔者在实际工程中发现很多时候控制在 200 m 不容易,但是应严格控制在 250 m 以内,超过 250 m 线缆的经济性较差),而变压器出线线缆的成本往往较 10kV 线缆的成本大很好,这样既可节约前期投资,也能有效的控制线缆损耗,达到了节能和节约耗材的双重效果。

3. 合并小负荷,增大供电线缆截面

在建筑电气设计中,不可避免会遇到较多的小负荷,设计时应尽量将同类型的小负荷合并供电,这里可以增大供电线缆的截面,减少线路损耗;另外在设计时也不可避免的会出线使用长导线的问题,在遇到这类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增大导线横截面的方法来降低电能损耗。虽然在最初安装时加大了导线路线在电能上的支出,但在使用中可以减少线路电能的损失,长久来看,是十分经济的。当然,这还是需要我们仔细研究性价比方面的因素,做出最恰当的决定。这里还需要提一下,设计中应尽量避免选用 300mm2及以上截面的线缆,这类线缆的经济性较差,虽然看似减小了线路损耗,但是其浪费了更好的资源,我们可以拿 300mm

2线缆与两根150mm2线缆进行对比,两根 150mm2的线缆的载流量较一根 300mm2大很多,而投资反而还要低一些。节约耗材也是节能措施的一种。

三、 电动机节能设计

笔者认为,不仅可以通过提高电动机的工作效率来达到电动机的低损耗的效果,而且还可以通过功率因数去减少电动机能损耗。在设计时,必须选择效率更高,质量上成的电动机。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电动机的规格往往是相对固定,且由制造厂决定的,所以在落实时会相对复杂。除了可以利用地电容器的补偿措施减少线路损耗外,还可以尽量减少电动机的轻载(包括空载)负荷,保证电动机的损耗最低,从而降低电动机效率。对于采用变频调速控制的电动机,选用能够自动调整转速的更好,这类电动机的转速可以与负载变化相适应,提高电动机轻载的效率,从而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另外,《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节能专篇也再次强调了国家规范多次提出的,功率在 50kW 及以上的电动机,应单独配置电压表、电流表、有功电能表,以便监测与计量电动机运行中的相关参数。这一点是电动机的一项作用的节能措施,而实际设计中却被很多设计人员遗忘。

四、 照明设计中的节能

我国照明用电量急剧扩张。节电照明已成为节能的重要举措,何为节能?笔者认为,节电就是在保证照度的前提下,推广使用节能照明器具。

1. 合理选用电光源

建筑中照明存在用电量大需要照射面积广的特点,照明设备的选择是节能的重要环节。白炽灯泡发光使用寿命一般为 1 000 h(小时),特殊的为2 000 h;单端的节能灯其使用寿命 3 000~5 000 h,是40w白炽灯的有效取代灯具;双端直管荧光灯T12型的使用寿命为 3 000~5 000 h 之间,但是现在的T5 型使用寿命可达八千到一万小时。所以应该淘汰T12、T10、T8 型的荧光灯,这样做不但可以实现节约电能的目的,还可以达到改善灯光的柔和度的目

的,利用节约的电能可用在大型工厂、高层住房等建筑的照明。除此之外,还有诸多混合的灯具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利用,随着科技的飞跃,电光源也发展迅猛,不断提升发光效率,在此背景下,在照明节能的设计环节,生产部门也应该恪守相关标准,严格按照要求规范,在满足基本光照需求的基础上,选择高效率低耗能的灯具,根据场所的实际情况以及电光源的特性选用科学合理的照明设备,力求在使用场所的照度有大幅提高的前提下,节约成本。

2. 按照需求选择照明灯具

选择灯具的配光要求受环境和作业的影响,在视觉上不炫目甚至还需要考虑到阳光反射的问题。用户在选择灯具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对环境光的分布规律,同时兼顾考虑灯具的效率,选择高效低耗能的灯具。在灯具选择中,灯具主要在于室内照明,汞灯和钠灯时用于室外照明的灯具,结合两者同时使用。不仅可以满足灯具利用率高、耗电少,还不影响人体眼睛的感觉。并且,在灯具设计时要合理配光。例如合理处理白炽灯灯具弧度规模,在照度不变的同时可以达到节能 20%的需求,荧光灯的灯具可提高 80%的光效。

3. 按照照度标准选择照度和照明

节约用电是在满足一定照明需求的条件下,合理地选用相适应的照明方式。不同的地方应该选用与该地方实际相符的灯具照明,例如工厂仓库,采用一般照明的方式,就能达到要求,这样既能达到照度的要求又满足了照明节能的目的。

4. 完善照明用电的制度

相关制度上的完善,在节能照明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需要电力主管部门的政策出台,更需要后续的执行中逐步完善,也需要广大用户的积极参与,提出合理性建议,逐渐完善照明用电政策,将节能减排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五、 空调用电的节能设计

空调样式分为中央空调、分体式空调等。夏天的空调使用量在居民用电中占很大比重,但是在空调使用中却常常使空调处于待机状态,这不仅是对电能的浪费,长此以往,发生危险的概率也增加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为空调遥控器设置智能化程序,如智能手机那般智能省电,同时在关闭空调机电源时切断插头上的电源。对于应用在大型建筑物内如医院,办公楼,商场等的中央空调,采用的是与照明灯具同一配电箱,在进行关闭打开时需要来回奔波,徒增工作量,解决这一问题可采用独立配电箱对中央空调进行远程遥控,既方便管理,又有利于技能省电。

六、 结语

我国的民用建设用电具有很大的节能潜力,设计人员在建设之前应认真规划,坚持经济、实用、便民、的原则,在规划、完善好建筑内的电气设备时,应充分考虑用电的措施,节约用电成本,促进节能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强,李玉兰.民用建筑电气设计的节能措施探讨[J].建筑设计管理,2010(02).

[2]李书宾,陈甜甜.高层民用建筑中电气药店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3).

[3]刘智宏.住宅小区的建筑电气设计及其节能措施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