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

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范文1

【关键词】建设工程;安全监督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设施工安全监督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与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基本任务。中央和各省、市各级政府每年都要针对目前建筑市场存在的不规范现场下发一系列规范管理的相关文件。本文就建筑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做好安全监督工作的对策阐述如下:

一、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现状

1.本区日常监督检查同一个企业的多个项目部时被检查的项目负责人居然一直是同一批人员。部分施工现场未足额配备专职安全员或一人身兼数职,起不到应有的安全监督检查的作用,更无从谈起开展安全教育培训、隐患排查及安全大检查,安全管理成了一句空话。

2.重点工程普遍有这么几个共同点:①施工许可证未办理已经开始进场施工,较为明显的例子就是农民安置房工程; ②现场进度虽快,但安全防护设备设施往往严重滞后,较为明显的例子就是某些安置厂房工程施工至二层、三层甚至四层主体结构,外脚手架迟迟未搭设;③现场安全生产投入费用未完全落到实处,较为明显的例子就是现场有统一佩戴胸牌、手套、胶鞋及工作防护服等防护用品的工地凤毛麟角,现场大多数作业人员均自备防护用品。

3.脚手架坍塌事故频发,脚手架搭设用钢管、扣件较难达到3.5mm壁厚、最大扭力矩65N •m的规范要求,特别是建筑施工中使用劣质钢管、扣件,且经过多次周转重复使用后钢管、扣件发生弯曲、锈蚀、截面缺损、端面不平、扣件裂缝、破碎等现象,所搭设的架体承载力大大降低,是造成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监督检查中还发现架体杆件搭设存在不完整、架体杆件间距普遍偏大且施工人员擅自拆除连墙件、剪刀撑、挡脚杆、内档防护的现象将是导致事故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二、原因分析

1、企业急速占领市场,承揽过多建设工程,现场实际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严重不足,从业人员年龄偏大,安全业务水平普遍偏低。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项目部项目经理、安全员、资料员、质检员、材料员、施工员均应在开工前配备到位,特别是专职安全员还必须满足《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的如下条例。(一)建筑工程、装修工程按照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及以下的工程至少1人;1万~5万平方米的工程至少2人;5万平方米以上的工程至少3人,应当设置安全主管,按土建、机电设备等专业设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二)土木工程、线路管道、设备按照安装总造价:5000万元以下的工程至少1人;5000万-1亿元的工程至少2人;1亿以上的工程至少3人,应当设置安全主管,按土建、机电设备等专业设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三)劳务分包企业建设工程项目施工人员50人以下的,应当设置1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50人-200人的,应设2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200人以上的,应根据所承担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危险程度的实际情况增配,并不少于企业总人数的5‰的规定。分析原因是,安全员的业务素质普遍较低,从业人员年龄普遍偏大,不具备与所从事的施工生产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管理经验和管理的能力,对施工现场缺乏应有的安全监管的作用。安全管理人员地位、待遇普遍过低,吸引不了较高素质人员从事安全管理工作。企业虽然培训了大量的安全员,但并没有几个真正学校毕业的大学生专职从事安全管理工作,项目部也只是一些老职工从事专职安全员工作,仅有的大学生安全员在现场始终只是挂着安全员的虚职,工作重心及精力全都放在施工技术上,无人认真钻研安全技术和管理。再加上,现场技术负责人安全技术素质普遍偏低,编制的专项安全方案(如模板工程、脚手架、临时用电等)大都没有针对本工程单独编制,只是将前一个工程相近内容笼统照搬、照抄到新的工程上,甚至直接抄袭规范,无任何可操作性可言。现场施工人员根本不按方案施工,仅凭木工班组、瓦工班组、架子工班组以往经验进行搭设及操作,导致现场安全隐患五花八门。

2、重点工程抢工期现象较为普遍,安全设备设施投入严重滞后。重点工程从立项开始就被一路往前赶,恨不得几年的工期能在几天之内完成。分析原因是,施工总承包单位面对来之不易的承包合同,一味妥协建设单位的种种不合理要求,甚至将施工组织设计及安全专项方案抛掷脑后,采取严重违反基本操作流程的方法,“跨越式”向上拔高本不应该上升的施工楼层高度。施工企业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进度和科学之间的关系,企业自我管理、自查自纠不严格,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认真,对发现的隐患整改不力,对安全隐患抱有侥幸心理,对安全问题多采取搪塞、敷衍态度,导致现场专职安全员发现的隐患不能及时消除(甚至出现架空专职安全员的现象),安全防护设施严重滞后于施工进度,作业人员劳动保护用品投入少,安全隐患丛生。

3、非标钢管、扣件充斥建筑市场。回顾2009年蠡湖人家三期项目工地脚手架坍塌事故,2010年北塘区文教中心工地脚手架坍塌事故,2012年无锡市长江国际二期工程脚手架坍塌事故,不难发现脚手架搭设及维护确实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脚手架材质问题这个关键性要素是谁也回避不了的事实。

经多年调查由于建筑市场对钢管扣件的大量需求,钢管扣件又是以吨为计算单位,相同重量的一吨钢材,由于壁厚的变化,同样是一吨钢管可以多搭设30%左右面积的脚手架,所以特别受施工企业的欢迎。目前市场上流通的钢管普遍壁厚2.5-3.0mm之间,扣件扭矩25-50N·m之间,远不能满足规范要求。

国家新近颁布的《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明确规定:钢管采用Φ48.3×3.6,壁厚3.6mm,允许偏差±0.36,最小壁厚3.24mm,钢管内径41.82mm,每根钢管的最大质量不应大于25.8kg, 扣件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到65N·m时,不得发生破坏。新钢管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符合《金属材料室温拉伸实验方法》GB/T228的规定)、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纹、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钢管应涂有防锈漆。旧钢管应符合上述规定。锈蚀检查应每年一次。检查时,应在锈蚀严重的钢管中抽取三根,在每根锈蚀严重的部位横向截断取样检查,当锈蚀深度超过规定值时不得使用。扣件应有生产许可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检测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

三、安全监督管理的对策

1、从招投标入手,严格控制企业超正常能力承揽业务。对于日常安全监督中已经发现存在中标安全负责人及项目部管理人员无法到岗履职现象的企业,限制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承接新的建设工程项目,直至该公司有能力组织起一个完整的项目部管理人员队伍时再恢复其招投标资格。为达到人员到岗履职长效机制的建立,要求施工企业项目部,建立项目经理、安全员每日考情制度或手机定位制度。要求项目经理、安全员每天上午及下午各一次进行网络考勤或每半个小时进行一次手机定位搜索考勤。通过一系列的高科技手段,强化项目部管理人员的到岗履职,确保中标工程安全管理人员的到岗。

2、从整顿市场行为入手,规范建设单位行为,提前要求建设单位将安全生产措施费用拨付施工单位且施工单位必须足额将安全生产措施费用落实到位并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共同监督形成互相督促的良性机制,最大程度上确保安全生产的专项费用专款专用,不作为让利或挪作他用。监理单位及建设安全监督部门,加强对生产一线施工作业人员防护用品的日常检查力度,确保施工人员都能领取到各自应有的防护用品。

3、从市场准入入手,对钢管、扣件的供应单位实行备案管理。施工单位采购和租赁钢管、扣件时,要与供货单位签订质量担保协议,查验和保存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型式检验报告等有关资料,加强对钢管、扣件的进场验收,采取有效措施增强钢管、扣件质量的可控性和质量责任的可追溯性。钢管、扣件在使用前,使用单位应进行质量检查,并在工程监理单位见证下对现场钢管、扣件抽样,委托相关检测机构进行复验,钢管复验应包含尺寸(外径、壁厚)、抗拉、弯曲等指标;扣件复验应包含外观、尺寸、抗滑、刚度、抗破坏、抗拉等指标。复验不合格的钢管、扣件不得使用,发现质量问题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使用单位拒不整改的,应及时报告工程所在地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

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范文2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项目不断增多,特别是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不断推广应用,要求建筑技术管理人员,跟上形势的发展,在工程的质量、安全管理方面,要善于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学习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有效的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创新监管手段,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新形势下建设施工管理工作,遏制建设施工事故发生,通过各方共同努力,以构建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质量、安全能真正得到控制。

一 质量监督管理

1、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因素

首要因素就是施工企业和队伍的质量,包括领导者的素质、操作人员的理论知识、技术水平以及操作人员的不合理行为。高级工程师素质高,决策能力就强,就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管理制度完善,技术措施得力,工程质量就高。反之,工程质量就低。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有很多,首先是工程技术环境,例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其次是工程管理环境,例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等;最后是劳动环境,如劳动组合、劳动工具、工作面等。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是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我们要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

2、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方法

(1)完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规范监督管理程序

质量监督管理体系要完善,就要建立集体监督机制,保证执法监督的公正性和准确性。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提高工程质量监督力度的重要手段是加强监督执法;建立集体监督机制,并规定要持证上岗;建立预见性、服务性的质量监督模式,做到服务与执法有机结合;改变以日常监督为主的监督方式,将随机检查作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主要方式,改变原来的预约式、通知式的监督检查方式,加强巡回检查和随机抽查,保证检查内容和部位能够真实反映施工的质量状况。监督程序要规范化,就要保证质量监督工作的权威性,减少人为因素影响,避免不正之风的滋生。具体包括:①加强监督机构及其人员资格管理;②完善施工许可及监督报监;③切实做到现场检查;④改进不良行为记录的处理;⑤提交工程竣工验收与备案等等。

(2)建立实物监督与行为监督并重的监督机制

行为监督与实物监督并重,实行结构工程质量季度大检查制度。目前,质量监督机构是以行为监督为主、实物监督为辅的监督方式。但实践中发现如果对实物监督力度不够,就可能造成工程质量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处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将工程建设各方的质量行为以及其结果,即工程产品质量,均列为监督对象,将工程建设参建各方推向工程质量责任第一线,通过日常监督、监督巡查与结构工程季度大检查相结合的监督形式,对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的全要素实现全覆盖的监督。及时调整监督工作内容和方法,针对结构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以及社会反映多的屋面、外墙渗漏通病,实行结构工程季度大检查制度。

(3)严格资质审查,把好建筑市场准入关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参与基本建设全过程的各建设单位的资质审查,严格建筑市场准入制度。凡无资质或资质较低的建筑设计、施工单位,计划部门不予立项,规划部门不发建筑许可证,建筑安全管理部门不发施工许可证。全面推行质量认证制度,由国家质量监督机构对建筑设计、施工、监理、建筑材料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或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检验和检查,考核合格后,以颁发产品质量证书、标志等方法,确认和证明企业生产的产品已达到某一质量水平,企业在特定的产品范围内具有必要质量保证能力。未经认证或认证不合格的建筑设计、施工、监理、建筑材料生产企业,不允许从事相应业务。当前应重点查处无证、越级、超范围承接建筑设计施工、监理业务行为;挂靠承包、转包、非法分包行为;同体监理行为;认真组织对建筑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资质年检,取消出现重大责任事故的单位从事相应业务的资格或降低其资质等级。

(4)提高监督人员的素质

质量监督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应从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技术素质两方面入手。所谓思想政治素质是指正确处理与建设各方主体的关系,以其良好的职业道德,做到公正廉洁,不参与有损质量监督公正性和客观性的业务行为,不,以维护政府监督的形象;所谓业务技术素质是指质量监督人员除了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精通专业技术规范外,还要掌握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随着建设行政工作法制化的推进,质量监督人员应用法律和法规来处理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并依照法律程序处理与建设主体之间的工作关系,做到依法监督、依法行政。目前,质量监督重点要做好从业人员的上岗培训和考试工作,争取在近期内取得执业资格。只有这样,才能合法地对各方主体执行监督职能。

(5)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督告知制度,提高监督执法的透明度

对于在工程质量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工程”,除严格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外,还要建立和推行工程质量信息公示、公告制度,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定期向社会工程质量信息公示和公告,提高全社会的质量意识。

二 注重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

1、建筑安全的重要性

建筑业作为我国新兴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一个事故多发的行业,由于行业特点、工人素质、管理难度等原因,以及文化观念、社会发展水平等社会现实,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建筑业已经成为我国所有工业部门中仅次于采矿业的最危险的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更应该强调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其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意义深远。要从讲政治、保稳定的高度,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就,狠抓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2、完善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

(1)重视安全

安全工作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要有人在工作就存着安全问题。它不分地表还是地下,不分大单位还是小单位。也就是说安全工作的普遍性要求各级人员心中要时刻装着安全。特别是管理层要把安全工作当成头等大事,给予高度重视。对安全的重视着重体现在:责任,把安全问题纳入议事日程;意识,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敏感;落实,发现问题就要紧抓不放;督查,要经常亲临现场检查安全;引导,要善于用典型来抓安全,从正反两方面来加以引导、启发。从多年来的工作实践来看,领导对安全不重视或重视不够的单位,事故发生的频率较大。

(2)落实到位

事故的发生尽管有许多不同的客观原因,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在现场的安全措施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走马观花看现场,拿着记录抓落实,因此,要反复强调抓落实要在基层、在现场、在作业面、在职工群众中。这是抓安全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只有狠抓落实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建筑工程而言,施工企业必须加强建筑技能和安全培训教育制度,改进培训方法,扩大培训内容,以提高企业管理和技术骨干力量的质量安全保证能力。加强一线作业人员的培训,突出重点工种,强调专业化,尽快培育出一支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队伍,确保新形势下质量安全生产的需要。

参考文献

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范文3

1施工人员的安全素质有待提高。建设行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建设行业的发展是以大量的劳动力供给为基础的。当前,建设行业不断发展,大量剩余劳动力被其所接纳。然而,这批劳动力基本由农民工组成,由于教育水平的限制,农民工知识水平不高,缺乏工作所需的专业性知识和技能,同时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也十分薄弱,无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科学、规范的进行施工。而且他们对于工程监管重要性的理解也不够,难以成为对这项工作有推进作用的力量。国家虽然在相关立法、政策方面已经做出表率,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实际实施效果完全达不到要求。建设行业的从业人员并不固定,导致安全、质量培训教育难以进行,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一直得不到提高。

2建设工程的安全管理体制不完善。现在多数企业都已建立了安全监管体制,但具体落实情况却很难令人满意。各项具体要求并不能贯彻进每项工作中,安全监管工作做不到责任到人,监管人员对工作不够负责,施工中出现的安全问题,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处理,本可以避免的事故因此产生。此外,权责难以分离也是常见的问题。一人身兼多职,尤其是兼任监管职能,导致很多违规行为肆意发展,最终导致安全问题。

3监理工作有待加强。在我国,监理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并未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结到监理人员身上。职责不明确,一人身兼多职,监管人员分身乏术,难以做到多项目兼顾,难以对工程进行科学、有效的监管;部分监管人员专业素养不高,不了解相关技术规范、安全系数要求,对安全隐患缺乏敏感度,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问题,不能及时纠正违规行为,严重影响工程质量。

4安全投入不足,安全保障设施不齐全。某些施工单位盲目追求利益,在实际施工中,对安全监管的资金投入完全不能满足要求。设备不足、人员不够,施工中缺少必须的安全防护设备,施工过程也缺乏监管,施工人员的安全与工程质量都得不到保证。

二、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的有效措施

1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严格规范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工程建设是一项以人为主体的工作,工程质量很大程度上受施工人员综合能力的影响,实际中许多人对于安全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工作中会出现许多安全隐患。所以,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十分有必要,对于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也应一并进行;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对单项、分项工程要严格执行质量验收制度,避免施工现场出现安全隐患,加大事故的监管力度。

2建立健全安全监督管理体制,落实监管职责。进行安全监管首先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管体制,指导人们进行工作。监管工作需要全员参与,因此建设企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知识的普及教育。进行安全监管首先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管体制,指导人们进行工作。在具体实施时,安全监管部门要严格按照相应的安全规范、标准进行各项工作。当然仅靠规章制度是完全不够的,贯彻执行到底才是根本。安全监管人员必须详尽的了解工程施工的各项要求及施工过程,以便能及时发现工程中出现的问题,预防更严重的安全问题的出现;具体的监管工作要依据实际,对施工过程进行安全监管做到权责统一,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并贯彻实施到具体的施工监管中;尽量做到事前监管,对安全隐患提前预防,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控制,从而提高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质量、效率,保障工程项目顺利进行。

3加强对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安全行为的监督。施工单位要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规范的卫生管理制度、门卫岗位制度,进行文明施工管理,按照相关规定设置牌图、围挡、材料堆放;根据安全系数要求及设备老化程度,及时更新老旧设备,同时积极学习采用最前沿的施工技术。建设单位要履行好自身职责,依据法定程序办理监管手续,提高质量监管水平,要为施工单位提供建设相关的各项信息;对于防护用品、施工器械的购买也要全程监督,避免不合格设备被用于工程建设,对于出现违规行为的施工方必须严厉查处,限期整改,并做好整改监督检查工作。监理单位要做好对施工单位的审查工作,审查施工单位的操作资质证书、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安全生产许可证,认真审查施工机械、设施、设备,切实加强对建设工程安全监督和管理。

4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施工人员的安全是整个施工过程中最应引起人们重视的问题,为保证他们的安全,就必须在施工现场做好妥善的安全防护措施。施工企业要保证充分的资金投入,配备足够的、符合安全要求的防护设备。安全监管人员要对施工现场进行仔细勘察,掌握容易发生事故的位置,预先做好防护措施。对于防护设备也应定期检查,最大限度的保证安全。

5提高监督人员的监督水平,不断更新知识。安全监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尤其是法律知识,熟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监管工作中严格落实,按照国家规定来进行监管工作。监管人员要随时更新自己的法律知识,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法律素养,紧跟时代步伐,提高监管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合法性。

三、结语

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范文4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建设;策略

工程建设质量是建筑工程建设永恒的主题,通过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举措,落实各项管理政策,建立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是工程建设相关部门需要重点做好的工作。质量发展是兴国之本,强国之道,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也是相关企业发展之本、兴盛之道。重视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建设,提升工程建设质量是工程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提升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分析

优质的工程建设质量指的是建筑工程能够根据相关标准规定或者是合同约定要求进行建设,所建设的工程具有安全使用功能,耐久性能,环保性能等特点,工程具有坚固、耐用、经济、实用强等性能,能够满足人们使用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建筑业工程建设数量不断增加,工程建设质量整体水平也得到提升。尤其是随着工程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工程质量总体水平目前得到有效的提升,工程质量事故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工程结构和安全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工程建设中,依然存在着一些质量问题,工程建设的质量还不能够完全满足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现实要求,工程建设质量还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要和期盼,工程质量改进问题依然应该成为相关单位和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提升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性,进一步采取措施,提升工程建设质量,这是关系到国家发展和人们的长治久安的问题。具体而言,提升工程质量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提升工程质量是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

工程质量问题关乎到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问题,是工程建设中,需要重点突出的问题。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虽然较之前得到明显的提升,但依然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地方。在各种报道中,有很多关于工程质量事故的报告,工程由于质量问题造成了坍塌,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工程事故问题还是时有发生的。工程质量如果得不到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人们的合法权益就很难得到保障。工程质量的改善,需要依托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完善,需要依托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我们要能够全面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能够建立完善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通过有效的监督管理提升工程质量水平,有效消除事故隐患,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的安全,这是当下需要重点做好的工作。

(二)提升工程质量是实现质量强国的需要

建筑工程质量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国家完善发展。国家的发展要以质量取胜,这里的质量就包括工程的质量。建设工程质量搞好了,提高了,国家才能走向繁荣昌盛,建筑工程质量提升了,才能使国家改善民生的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才能促进经济结构的有效转型,促进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提升工程质量是增加国家综合实力,实现中国民族伟大振兴的发展之路。我们都知道,国家的发展,需要依托一些大项工程的建设,人们的富裕安康,需要依托小型工程的建设。工程质量在强国富民中发挥的作用是极大的。如果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将劳民伤财,对国家,对百姓都将造成巨大的创伤。工程质量问题,关系到国家发展与强盛,相关各方要能够把促发展的立足点放在提升质量上来,提升到增长效益上来,牢固树立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决定效益的价值认识。通过完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完善监督管理体系,真正把工程质量搞上去,以促进国家社会的繁荣发展。

(三)提升工程质量是推进城镇化发展需要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搞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化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要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发展,必须要能够提升建筑工程建设的质量,要时刻抓好质量主题不放松,才能保障新型城镇化工作的效率与效果。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不能单纯追求城镇化数量规模的增加,更需要追求城镇化的质量与水平,要通过提升工程质量,提升城镇化建设的内涵。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建筑工程呈现出点多、面广、量大、线长、周期短的建设特点,这种建设特点,决定了必定会有很多难度工程的出现,这对的工程技术要求很高,对施工工艺要求很高,在这种情况下,工程质量风险和隐患就会增加。因此,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迫切需要研究工程建设质量提升要素,迫切需要完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能够创新质量管理机制与体系,创新管理模式,提升工程的质量。这样,才能保障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完善发展。

(四)提升工程质量是促进建筑行业完善发展的需要

工程质量的提升,需要依托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完善与落实,通过完善的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有效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才能有效促进工程建筑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对于工程建设行业而言,如果建筑质量不理想,行业发展就失去了动力。目前,建筑市场主体多元化,建筑行业市场行为还不规范,尤其是在一些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建筑企业单位会通过压缩工期,虚假招投标、违法分包,偷工减料等方式实现经济利益。这就严重影响到工程的质量。也导致整个建筑行业中乱象丛生,严重影响到这个行业的完善发展。因此,规范建筑行业市场秩序,健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加大惩处力度,有效制止违法乱纪建设劣质工程的行为,是确保建筑行业健康完善发展的需要。

二、影响工程建设质量的因素分析

(一)不履行工程建设程序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质量

有些施工单位,在没有得到取得施工许可证的情况下就开始施工,这种行为是对基本建设程序规定的严重违反,这种行为会严重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另外,在施工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施工图纸审查不严格,使用不合格的图纸的情况,会出现施工监管缺失的情况,会出现对质量风险不加规范的行为等等,这些违规行为都会严重影响到工程的质量。

(二)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

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问题。监督管理不健全,相关质量管理人员职责不分,质量管理责任不明,工程施工工作违反标准要求进行操作,侦查技术不齐全等等问题,都会时常出现,这就会严重影响到工程的质量,造成工程质量安全隐患突出。

(三)质量管理技术水平低下也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质量

不同地区,不同建设单位的施工质量管理技术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质量管理技术不高,技术人员水平低下,对标准、规范内容理解不透彻,对技术内容掌握不完善,技术管理经验缺乏,就难以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的管理,就难以保障工程施工的高质量。

三、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法律法规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建筑市场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多的变化,而规范建筑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这样,就难以保障对工程质量的有效监督管理。因此,当下,最重要的工作是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政府对工程质量监督的力度,落实政府监督职能。

目前,对建筑市场进行规范的法律主要是《建筑法》,在新形势下,《建筑法》中的一些规定已经落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对《建筑法》进行完善,并在此基础上,设立新的法律法规是很必要的。国家要加大关于建筑市场法律法规建设工作,地方政府也需要根据地方建筑市场发展的特点与个性,完善相关法规。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对建筑公司市场准入标准、招投标、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质量安全监督、强制性监理、质量检测、竣工验收备案、工程保修等各环节的工程建设质量行为进行法律规范,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为有效开展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提供法律依据,有效保障工程的质量。

(二)加大执法力度,对建筑市场进行整顿规范

严格监督执法是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举措,严格执法也是各级建设主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当前,在建筑市场中,一些企业忽视质量管理,不能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质量监督管理,导致建筑行业各种质量问题的现象屡屡发生,这与政府监督执法不利有很大的关系。在建筑行业中,所有的质量事故案件都与相关单位、企业不能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行事有关。因此,作为执法部门,严格执法,是保障工程质量,保护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手段。加大执法力度,对建筑市场进行整顿规范,发现相关企业的不法建设行为,能够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对其进行惩处,是保障建筑市场规范发展,保障工程质量的重要举措。

(三)明确工程参建主体责任

在工程建设中,有很多参建主体,落实这些参建主体的责任,是构建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工程建设所涉及的主体主要有建设主体,勘察主体,设计主体、施工主体和监理主体,要严格落实这五方主体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实现项目负责人的质量终身责任制。能够强化建设单位对工程建设各阶段的质量管理的责任,是保障工程质量的重要举措。相关机构要督促工程参建各方能够严格按照相关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开展工作,要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对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要能够制定科学的工程质量指标,积极推行工程质量标准化建设。相关单位能够针对工程质量常见问题,做好调研,分析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策略。要严格监督环节,完善工程质量事故和质量问题调查处理机制,发现某一方的问题,坚决追究责任人的事故责任。政府需要对一些违法违规案件进行曝光,要充分调动舆论的力量,营造工程质量社会共同监督的氛围,发现哪一方责任主体出现问题,严格追究其责任。这样,才能真正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才能有效保障工程的质量。

(四)强化工程监理环节

加强工程监理机构建设,完善工程监理相关制度,积极创新工程监理方式方法,突出工程质量监理工作的重要性,是保障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举措。作为监理机构,要切实发挥作用,履行自己的监理责任。要能够创新工程监理的思路方式,能够实现差别化监管。加大日常巡查力度,通过飞行检查和随机抽查,常规性检查等多种方式,提升工程监管的力度。如果发现工程质量问题,就要及时公开监督执法情况,对质量事故,质量问题进行曝光,通过多方力量,督促施工单位进行整顿,提升工程质量。监理机构要积极创新工作思路,突出质量监理,积极推进质量监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相关人员的监理意识和能力,提升监管效果。以强化工程监理的方式有效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

(五)多渠道提升从业人员素养

《建筑法》规定,从事建筑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需要依法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需要在资格证书许可的范围内容从事建筑活动。对于政府的工程监督管理人员而言,需要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具有这方面的技能才能有效履行自己的监理职责。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人员而言,也需要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具有相关的技能,才能有效完成自己的技术任务。法律对从事建筑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有严格的要求,相关人员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技术和专业知识,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才能不断提升工程建设的质量。因此,多渠道提升从业人员的素养是很重要的。

对于工程监理人员而言,监理单位要要求他们不断学习,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要通过引导他们再学习的方式,进一步完善工程监理人员的知识和技术水平。对于建筑技术人员而言,建筑单位要坚持先培训后从业的原则,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师傅带徒弟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技术人员的道德素养和技术能力,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要通过多种渠道,不断提升建筑从业人员的素养,通过这种方式,有效提升建筑工程建设的质量。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我国建筑工程总体质量水平有所提高,但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依然客观存在。在建筑行业中,质量事故还是时有发生,质量就是工程的生命线,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有效推进。因此,相关机构单位和部门一定要重视建筑工程建设质量问题。要通过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方式,加大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以促进工程质量的显著提升。这对于规范建筑行业的行为,对于促进社会建设事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侯长青.基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背景的建筑安全监管体系研究[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01)

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范文5

【关键词】 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的加快,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 导致城市的基础设施施工规模进一步扩大。由于工程量大,而且结构复杂,所以建筑工程质量安全问题频频发生。为了有效改善这种局面, 在新的经济环境下,让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管理有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对当下建筑施工质量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现阶段建设工程质量上存在的问题

1、对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管不广泛

在建筑工程领域中,质量和安全监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直接关乎一个项目的运营寿命,除此之外,还关乎在这栋建筑里的人的人身安全问题。但是在现在的建筑环境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地方建设单位以及相关的监管单位,在工程质量监管上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监管范围比较狭窄, 在监管过程中,顾此失彼,致使监管力度不平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有关人员只是对民用的建筑住宅,还有特殊用途的建筑工程质量实施安全质量的监管, 但是像市政工程,公共园林工程等其他工程项目只是走走监管流程,大部分时间都是走马观花,根本就没有对工程质量进行实质性的监管工作,更有甚者有些工程项目根本就没有安全监管手续,但是还能照常施工,可见相关人员监管力度的松懈性。

2、对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管落实不到位

从大的方面看,工程建筑的产品样式非常多,而且在施工现场,人员和物料的流动性也很强,所以这些施工标准的不确定性,直接决定了工程建设安全的复杂性。在施工建设中,不可能有两块完全相同的土地,但是工程建设受到土地条件的限制,所以工程建设的结构情况也就各有各的特别要求,建筑难度就大大增加了。大多数的建设工程都是重视建设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监管,而对建设其它过程的监管问题长时间放任自流。这种单方面的监管方法是不符合现实情况的,根本就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做法。在当下,在建设工程监管中,现场的监管人员大多数都是以现场定期巡查,还有对建筑质量随机抽查以及告知性检查,强制性介入检查等相互结合的办法进行监管,虽然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的质量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对建设工程质量的潜在安全隐患却是鞭长莫及的,如果只是上述的这些监管行为,对我们想要达到的监管目标还是远远没有达到。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制定一套完善的建筑安全质量管理制度体系是必然的发展方向。

二、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的长效策略

1、加强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管控

在一线员工的生产过程之前,首先要召开安全生产大会,让员工知道发生事故的严重性,让员工有一个预防安全事故的思想意识,而且把安全生产的会议目的贯彻到建设工程的各个环节,无论是施工,还是后期的验收过程,安全监督管理一定要在生产的全过程中进行落实,像有些地方,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老员工就需要对新员工进行培训,在生产过程中,对可能出现安全风险的工序,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抽样调查,监督管理工作人员按照制度和标准进行施工验收。然后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制定相关的科学管理计划,统计出在调查中员工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制定全面的安全防范和事故紧急预案,把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2、发挥设计单位对施工安全的监督指导作用

安全监管部门对工程建设事故的发生是负主要责任的,所以安全监管部门一定要和设计单位进行经常的有效沟通,让设计单位发挥其对施工安全监督的指导作用。例如,设计单位可以采用新的结构,或者采用新的施工工艺进行建设,而且在施工之前,针对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域,要及时的做好项目调查,对周围的环境进行仔细勘察,这样就可以在施工中对安全事故问题做到有效防范,在勘查中,要按照科学的方法严格预测结果,这样,才能有效的对施工单位以及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做出指导。

3、打造“模范工地”,建立安全生产标准

建筑工程项目一般来说都是比较大的项目,而且在实际的施工中,如果真是发生安全事故问题,那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所以,为了把安全监管问题做到位,为了把施工中安全事故降到最低,让工程的安全建设能够有规可循,我们可以在真正施工之前,建立一个采用规范化生产,数字化控制管理,而且秩序化执行的模范工地,然后对施工中的各项安全生产,做一个规范化的、真实的标准模式,可以根据这个现实的施工模型场地,对其进行安全监督和管理,对发现的问题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而且鼓励施工人员对施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并提出来,通过科学的统计分析,依据此次模拟工程得出的结论,对其他建设工程建立规范化管理和安全建设施工标准,保证把实际施工中的安全事故降到最低。

4、完善安全生产的法律制度和行业技术标准

企业的安全监督规章制度,一定要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来制定,然后在这个大的基础上,建立企业的安全技术标准和安全生产责任规定,因为只有有效的奖励和惩罚制度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建立起完备的监督管理制度才能够对施工企业,以及企业的施工员工有全方位的规范约束力,有了可以依照的制度,企业在建筑施工中的质量才会有切实的根据和保障。所以,完善安全生产的法律制度和行业技术标准是计划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而在制定企业相关规定的同时,我们需要先做好调查工作,同一线的施工人员进行沟通,知道主要问题可能出在哪,出问题的原因。从而杜绝“闭门造车”的事情发生。而且对安全事故的责任追究也不能仅仅局限于施工发生之后,而是要对安全建设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管。

5、强化管理层的安全意识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管理层不仅仅包括了本公司的各个部门的有关领导,而且还包括了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人员,而加强领导层的安全管理意识,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如果领导对安全管理监督这方面都是漠不关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那么这个企业的工程质量根本就没有保证。所以在领导层的管理上,一定要提高他们的预防意识,把安全事故预防管理纳入到日常的工作中,做到防患于未然。通过对建设工程的进度、质量、效益,尤其是对安全问题加强认识,通过全方位的理解和剖析安全责任问题,争取有效地把安全事故控制在萌芽中。

总之,社会在进步,企业也在发展,人民群众对安全生产的呼声愈来愈高。工程建设虽然是我国的新兴支柱产业,但是也是事故发生频率最高的行业,因此,一定要按照以上的监督和管理方法进行实际的工作落实,降低工程建设质量安全问题给社会和人们造成的危害,这样,建筑企业才会有更加稳定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 孙青松,孙雪红,李庆丽.工程建设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卫星会议.中国铁道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会议.1998.

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范文6

关键词:建筑工地;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引言: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能顺利解决施工现场的用电问题,但由于施工现场用电设备的移动性较大,环境较为恶劣,临时性强,负荷变化较大,建筑施工的电力供应具有一定复杂性及特殊性,加上大多数的作业人员安全用电意识较差,导致建筑工地中电气事故时有发生,给企业和社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在施工实践中加强安全用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用电设计的管理

1.1 现场勘测和电气平面布置

建设工程需要多工种密切协作,现场勘测应配合其他工种,确定用电设备位置和线路走向,并根据用电设备的分布情况,充分考虑到不同施工时期用电设备变化及重大用电负荷设备的使用情况;结合现场情况,正确合理布置电源进线、变电所、配电装置、用电设备位置及线路走向。一般情况下,应遵循开关箱就近机具设置、用电设备集中处设置分配箱、总电源箱就近负荷中心等原则,合理布置各级配电(开关)箱位置,同时要考虑其设置位置的操

作方便与安全性。一般情况下,从总电源箱到分配箱,采用树干式配电;从分配箱到开关箱,采用放射式配电;对有用电特殊要求的重要负荷或大容量负荷,如塔机等用电设备的配电,可直接由总配电箱专线供电。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现场单相负荷,如电焊机组,在进行负

荷分配时要考虑用电三相负荷平衡原则,均衡地将现场单机负荷设备分接在不同相序上。

1.2 负荷计算

负荷计算是一个繁琐的计算过程,应准确地掌握各种用电负荷的原始数据资料,套用公式分别逐级计算出开关箱、分配电箱、总配电箱的负荷。

1.3 变压器、线缆、开关、灯具选择

1.3.1 变压器选择

根据负荷计算,如施工低压供电能满足要求时,尽量不再另设供电变压器;对于用电量大、附近供电设施无力承担的供电设施,利用附近的高压电力网向供电部门申请安装临时变压器。

1.3.2 配电导线的选择

尽量采用铝芯导线,以节约成本;电缆的额定电压应不小于所在回路的额定电压;敷设在有剧烈震动场所的电线、电缆应为铜芯导线,经常移动的导线应为橡套铜芯软电缆;施工现场的架空线不允许使用裸导线,其架空线和进户线必须选用BXF 或BLXF型氯丁橡皮绝缘电线;有腐蚀作用或外部冲击作用的场所敷设的电线和电缆应有保护。

导线截面积的选择:必须满足机械强度、允许载流量、允许电压损失三个基本要求。导线本身的重量以及风雨冰雪等外加压力都要求导线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以保证在安装和运行中不至于折断;导线必须承受负载电流长时间通过所引起的温升;为了保证供电质量,配电导线上的电压损失应低于其最大允许值。选择导线截面积时,应取其中最大的截面积作为依据,再从电线的产品目录中选用等于或稍大于所求截面积的导线。

1.3.3 开关、照明设备的选择

开关选择应与其控制、保护的对象相匹配,这样才能正常通电断电,保护用电系统。根据照明要求和使用环境选择照明设备,一般场所应尽量采用开启式照明灯具,以获得较高的光效率;潮湿场所要选用以内防潮绝缘材料制作的灯头,并使其引入线用绝缘套管从两侧引入或选用低电压的安全灯;多尘场所宜选用防尘灯;有火灾危险的场所应选用具有玻璃罩的灯具;易遭碰击的场所应采用戴有坚固罩网的灯具;道路、庭院、广场照明宜选用安全防爆型投光灯。

1.4 配电系统

配电系统必须采用TN-S 接地、接零保护系统,三级配电系统,两级漏电保护和两道防线。TN-S接地、接零保护系统(简称TN-S 系统)是指在施工用电工程中采用具有专用保护零线(PE)、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200/380V三相四线制低压电力系统,或称三相五线系统。

所谓三级配电是指施工现场从电源进线开始至用电设备中间应经过三级配电装置配送电力,即由总配电箱(配电室内的配电柜)经分配电箱(负荷或若干用电设备相对集中处),到开关箱(用电设备处)分三个层次逐级配送电力。而开关箱作为末级配电装置,与用电设备之间必须实行“一机一闸制”,即每一台用电设备必须有自己专用的控制开关箱,而每一个开关箱只能用于控制一台用电设备。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内开关电器可设若干分路,且动力与照明宜分路设置。两级漏电保护和两道防线包括两个内容:一是设置两级漏电保护系统,即总配电箱中必须装设漏电开关,所有开关箱中也必须装设漏电开关。二是实施专用保护零线(PE),在施工现场用电工程中在工作零线(N)以外增加一条保护零线(PE)是十分必要

的,因为当三相火线用电量不均匀时,工作零线(N)就容易带电,而PE线始终不带电,那么随着PE线在施工现场的敷设和漏电保护器的使用,就形成了一个覆盖整个施工现场、防止人身(间接接触)触电的安全保护系统。二者组合形成了施工现场防触电的两道防线。

1.5 外电防护、防雷击保护和防火措施

在施工现场周围往往存在一些高、低压电力线路,这些不属于施工现场的外接电力线路统称为外电线路。外电线路一般为架空线路,个别现场也会遇到电缆线路。由于外电线路的位置原已固定,因而其与施工现场的相对距离也难以改变,这就给施工现场作业安全带来了一个不利影响因素。如果施工现场距离外电线路较近,往往会因施工人员搬运物料、器具,尤其是金属料具或操作不慎意外触及外电线路,从而发生触电伤害事故。因此,当施工现场邻近外电线路作业时,为了防止外电线路对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可能造成的触电伤害事故,施工现场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即绝缘、屏护、安全距离。如在建工程不得在外电架空线路正下方施工,搭设作业棚,建造生活设施或堆放构件、架具、材料及其他杂物等。此外,与外电线路实现强制性绝缘隔离时须在隔离处悬挂醒目的警告标志牌。

防雷首先应考虑邻近建筑物或设施是否有防直击雷装置,如果有,注意它们是在其保护范围以内,还是在其保护范围以外。如果施工现场的起重机、物料提升机、外用电梯等机械设备,以及钢脚手架和正在施工的在建工程等的金属结构在相邻建筑物、构筑物等设施的防雷装置保护范围以外,则应按规定安装防雷装置。防火应注意清除电气设备和线路周围的易燃易爆物和腐蚀介质,或作阻燃隔离防护;不在电气设备周围使用火源,特别是在变压器、发电机等场所严禁烟火;在电气设备相对集中场所,如变电所、配电室、发电机室等场所配置可扑灭电气火灾的灭火器材。

2、临时用电施工和使用

临时用电施工就是把设计变成工程实体的过程,它是设计和国家规范、标准的有机结合。如施工现场的配电线路,按其敷设方式和场所不同,主要有架空线路、电缆线路和室内配线三种。架空线相序排列顺序:①动力、照明线在同一横担上架设时,导线相序排列顺序是面向负荷从左侧起依次为L1、N、L2、L3、PE;L1(A 相)-黄色;L2(B 相)-绿色;L3(C 相)-红色。另外,N 线为淡蓝色;PE 线为绿、黄双色。②动力、照明线在二层横担上分别架设

时,导线相序排列顺序是上层横担面向负荷从左侧起依次为L1、L2、L3;下层横担面向负荷从左侧起依次为L(L1、L2、L3)、N、PE。电缆敷设应采用埋地或架空两种方式,严禁沿地面明设,以防机械损伤和介质腐蚀。室内配线必须采用绝缘导线或电缆。

配电装置的箱(柜)门处均应有名称、用途、分路标记,以及内部电气系统接线图,以防误操作;配电装置均应配锁,并由专人负责开启和关闭上锁;电工和用电人员工作时,必须按规定穿戴绝缘、防护用品,使用绝缘工具;配电装置送电和停电时,必须严格遵循下列操作顺序:①送电操作顺序为总配电箱(配电柜)分配电箱开关箱;②停电操作顺序为开关箱分配电箱总配电箱(配电柜)。

固定式配电箱、开关箱的中心点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应为1.4m~1.6m;移动式配电箱、开关箱的中心点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宜为0.8m~1.6m;配电箱、开关箱内的电气配置和接线严禁随意改动,并不得随意挂接其他用电设备;配电装置的漏电保护器应于每次使用时用试验按钮试跳一次,只有试跳正常才可继续使用。

3、施工用电管理

临时用电线路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施工用电系统安装完毕后,应有完整的系统图、布置图等竣工资料并组织验收,测试接地电阻值及线路绝缘电阻值,符合要求方可投入运行。施工电源应设专业班组负责运行与维护,其他人员不得擅自改变施工电源设施;现场施工电源设施,除经常性维护外,每年雨季前应检修一次,并测量绝缘电阻;接引电源工作必须有监护人方可进行;严禁非电工人员拆装电气设备及电源。

结语:

建筑工地临时用电的安全是高速度、高质量施工的重要条件。为保障施工现场用电安全,

防止触电及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必须正确编制建筑工地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并科学组织临时用电施工,加强用电管理,这样就可以杜绝临时用电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