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劳动教育与语文学科融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劳动教育与语文学科融合范文1
关键词: 旅游专业 教学创新 专业特色 语文能力
高职院校语文课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肩负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人文素养的重要使命。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大纲》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本文结合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汉语言文学知识》的具体教学实践,重点探讨如何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需求出发,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发展有机融合,以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一、旅游专业《汉语言文学知识》教材分析
由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编的《汉语言文学知识》作为“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系列教材”[1]之一,是目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通用的语文教材。该教材体现了旅游专业的特色,内容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语言基础知识,主要从语音、词汇、语法的角度对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进行比较系统全面的介绍;二是语文能力应用,分为“口头语言表达”和“书面语言表达”两部分;三是文学作品赏析,这是教材的重点内容,共收录34副对联、51首诗歌、8首词、59句诗词曲名句、22段佳文节选,包含对联、诗歌、词、曲、散文等各种体裁。教材对收录的各类作品,主要根据作者年代的先后进行编排。
从教学的角度而言,这样的教材,其优点是知识点比较全面系统,体现了高职院校语文课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语文综合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其缺点则是内容过于庞杂,教学时容易造成“蜻蜓点水”、“泛泛而谈”的局面,不利于拓展高等教育阶段学生的知识视野。因此,如何通过创新教学理念,采取正确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实现课程设置的目标,对教师来说就是不可回避的重要任务,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尺。
二、语文教学与专业特色相互渗透融合的实践探索
针对上述情况,在教学中,我们坚持从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需求出发,重点突出“文史渗透”、“文旅交融”,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使语文教学充分体现旅游专业的特点,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1.注重“文史渗透”,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点,在教学中,我们强调“文史渗透”,采取“溯源探流”的教学策略,以中国古代山水文学发展历史为线索,为学生适当地增加补充中国古代山水文学的发展历史、山水文学鉴赏等知识,指导学生在文学发展长河中找到教材所收录相关作品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背景,通过讲述精彩的历史文化故事,帮助学生“返回历史现场”,从而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和掌握。
比如,我们在讲授有关南京古都的文学作品时,首先,开篇介绍了南京“背倚钟山,怀抱大江”、“钟山龙盘,石头虎踞,帝王之宅”的独特地理位置。其次,以“南京是一座历史名城,萦绕着沧桑兴衰之感”为切入点,简要介绍它作为“十朝都会”的历史概况,指出“这里的一砖一瓦都记录了一段帝王之都的沧桑往事”。再次,结合具体景点对教材收录的对联、诗、词进行逐一品读、赏析,同时穿插讲述莫愁女的传说,秦始皇为破金陵王气而开凿秦淮河,王导、谢安世家豪宅的兴盛衰败,石头城、台城的沧桑变迁等精彩历史故事。最后,以元代萨都剌《满江红·金陵怀古》结尾点题,在吟诵“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时,拈出本专题诗词的共同特点——把金陵的景物与古都的历史文化紧密结合,面对苍凉的景色抒发怀古的幽情。
这种教学方式很受学生喜欢,课堂教学氛围也十分活跃,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然,这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比较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要有比较广博的文史知识和深厚的人文素养,另一方面要有比较高超的教学组织能力和现场把控能力,备课充分详实,讲课声情并茂,从而取得以生动的故事吸引人、启迪人,以热烈的氛围熏陶人、感染人的良好教学效果。
2.注重“文旅交融”,凸显旅游专业特色。
鉴于教材内容比较庞杂,在教学中,我们注重“文旅交融”,通过引入“人文地理”的概念,以城市或建筑物为中心,对教材收录的有关名胜古迹的名联、诗、词、名句和散文等进行重新分类组合,形成专题进行讲授。这些专题包括:
古都神韵——北京城,包括故宫、颐和园、北海濠濮间、陶然亭、潭柘寺等名胜对联5副,以《北京故宫养心殿西门联》为代表。
怀古幽思——南京城,包括对联1副、诗歌5首、词1首,涉及莫愁湖、凤凰台、石头城、秦淮河、台城等景点,以《满江红·金陵怀古》为代表。
人间天堂——苏州杭州,其中有关苏州的对联2副、诗1首、文选1段,有关杭州的对联2副、诗6首、词2首、文选1段,涉及苏州寒山寺、虎丘,杭州西湖、钱塘潮等景点,以《枫桥夜泊》、《虎丘记》选段、《钱塘湖春行》、《观潮》选段为代表。
经典建筑——亭台楼阁,包括江南三大名楼即南昌滕王阁、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对联各1首,以及昆明滇池大观楼、天津旧鼓楼、长沙岳麓山爱晚亭等对联6副,诗2首,同时还有《岳阳楼记》、《滕王阁序》散文2篇,以三大名楼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