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银行发展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开放银行发展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开放银行发展现状

开放银行发展现状范文1

关键词:农村金融 市场现状 组织体系 完善

引言

中国农村金融改革主要包括广义范畴改革与狭义范畴改革两部分内容,前者主要是从国家层面对农村资金的流动进行引导,后者主要是对农村信用社进行改革[1]。本文通过对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完善进行分析,以了解农村金融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有针对性的推动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

一、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研究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金融机构呈现出单一不完善性。正规的农村金融体系应该包括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业保险体系以及农村合作银行等,但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主要局限于农村信用社及邮政储蓄银行,金融机构呈现出极为明显的单一属性。

第二,村镇银行筹资困难性显著。村镇银行大多设立于县城地区,虽然是农民的银行,但基本上也属于穷人的银行,受地区开放程度及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村镇银行在筹资方面存在显著的困境。加之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相对较短,因此与国有商业银行等相比,居民对其认可度较低。另外其银行网点较少,不能有效吸引农民存储,导致其发展困境的出现。

第三,农村金融环境相对较差。农村现有的金融机构其功能趋于弱化,政策性金融支农作用与商业银行金融支农力度均呈现出减弱的发展趋势,另外农村金融历史包袱较为沉重,经济效益不佳[2],难以有效推动农村 市场的深入发展。

二、中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完善

完善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应重视双重四元金融机构的有效构建,一方面强调商业金融、合作金融、政策金融与民间金融机构的组成,同时还需要重视证券、银行、保险与信托租赁四种金融业务组织的作用。

第一,按照股份制原则,改革现阶段中国农村信用社,使信用社真正成为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引导力量。农村信用社是现阶段中国农村金融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金融发展的主力。因此完善农村金融体系需要首先改革农村信用社,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农村金融发展的主力军。根据目前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股份制改革是农村信用社的未来发展方向,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是农村信用社发展的主要模式。但在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不同区域的不同发展状况进行区别对待与分析,在坚持股份制改革的前提下,要充分符合地区发展特点。比如,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农村地区,要建设农村商业银行,并进行市场化的运作,农村商业银行可以在原来县联社的基础上,对资产进行核算,并进行重新登记,设置股权、法人治理结构与基本管理形式[3]。再比如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可以按照合作制的基本原则对原有信用社进行规范,国家需要采取有力的支持对策,以有效推动其深入发展。

第二,加强县级以下农业银行的建设,提高农业银行对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推动力。国家要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突出强调国家银行的重要作用,农业银行作为国家扶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需要充分发挥其国有商业银行的优势,在农村金融市场中发挥自身的引导性作用,通过其资金、网点与技术等优势,最大限度的发挥国有银行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影响。分析中国农业银行的优势特点可以发现,其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农村,农业银行通过占领大部分的农村市场而有效的推动了自身的发展,因此应强调农业银行的这一农业属性,加强农业银行县级以下机构建设,结合农村乡镇实际进行必要的改组与合并,加强机构内部建设,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为三农提供更多的现代化金融服务内容。

第三,将农村邮政储蓄并入农业银行,以不断规范金融市场。中国的邮政储蓄事业发展对金融市场的繁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中国金融机构的深入改革,邮政储蓄的弊端也开始逐渐显现出来,比如较高的资金价格、不合理的计价方式、只存不贷的服务内容等,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金融市场的持续发展。因此从规范农村金融市场与金融秩序的角度分析,应当逐步撤销邮政储蓄银行,将其并入农业银行,同时县级以上的邮政储蓄机构也可以并入其他的国有商业银行,以充分实现农村金融市场的持续与健康发展。

第四,建立健全农村基本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农村保险事业。近些年以来,随着中国农村地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三农问题开始日益展现出来,并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三农的发展需要农业保险、财产保险,同时也需要人寿与医疗保险,因此应充分开拓农村保险市场,建立健全农村保险机构,扩大农村保险内容与服务种类。这要求相关部门建立专门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单位,办理农业与养殖业保险,在保险办理过程中还需要强调强制保险与资源保险的有效结合。

第五,有效引导村镇银行的发展,推动村镇银行合作组织的形成。中国村镇银行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较重要的作用,对于满足“三农“金融服务需求,完善对农金融服务的竞争机制,有重要意义,因此要积极引导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发展,在政策上要给与一定程度的倾斜,帮助其不断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增强风险防控能力,更好地发挥其优势,进而满足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对融资的基本要求,这里需要充分强调政策性支持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影响性作用。

三、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现阶段中国农村地区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金融组织体系的完善方式与途径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中国农村地区金融市场的发展主要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即货币化程度的加深、财务状况不佳、农村信用社的垄断地位以及储蓄中介功能的减退等。农村作为三农问题的重要载体,从根本上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因此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村金融制度的完善与金融体系的科学发展,构建农村金融市场的秩序化经营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姚耀军.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分析[J].财经研究,2006;32(4):103-114.

开放银行发展现状范文2

关键词:外资银行 金融 发展前景 策略

一、我国外资银行的发展现状

1.数量持续增加、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营状况持续转好。截止2004年底,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62家外资银行在我国设立了204家营业性机构。以上海市为例,截止到2005年3月底,外资银行资产总额为3423.4亿元,同比增长了38.4%,占市场总额的12.8%,上升了2.2个百分点;本外币贷款余额达到1659亿元,同比增速达到50%以上,占上海市贷款市场总额的10.6%。2005年1-3月份,外资银行实现经营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了46.8%。

2.入股中资银行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加。在过去一年间,中国四大国有银行相继启动股份制改造,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机制更为灵活的股份制银行,开放更是全面提速。截至2005年10月,共有19家境外金融机构入股了16家中资银行,投资总额近165亿美元。目前境外投资者持有的股份,已经占到中资银行总资产的15%。

3.进入范围由京沪深向内地逐步扩散。目前,以京沪深为主的经济发达地区仍是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首要选择地域,并且以京沪深为中心不断向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延伸。随着鼓励外资金融机构为西部大开放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提供金融支持的政策的不断深入,我国金融服务的对外开放区域将不断扩大,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后的地域分布也将不断向中西部延伸。

4.经营人民币业务的数量逐渐增多。截至2004年10月末,已有105家外资银行机构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其中61家获准经营中资企业人民币业务,从12月1日开始,中国将进一步按时开放昆明、北京、厦门三个城市的人民币业务,并提前一年开放西安、沈阳两个城市的人民币业务,使开放人民币业务的城市增加到18个。

5.人民币业务主要集中于存贷款。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主要集中在存款与贷款上,结算方面也趋向活跃,其人民币的来源不仅依靠外商投资企业的存款,而且充分利用同业借款等市场机制来筹集,基本上满足了信贷资产上的需求。据业内人士预计,外资银行在大陆的贷款额将以每年40%速度增长,到2010年,外资银行占大陆总贷款的比例将达8%。

二、外资银行在华发展前景展望

专家分析,外资银行和跨国公司之间的天然联系是割不断的,他们进入中国市场的初衷便是跟踪自己原有客户发展市场的需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外资银行的负责人表示,他们已有的外币业务客户群中跨国公司占了绝大多数,目前,该行正在等待着获得人民币业务的经营权,而那些跨国公司、高端客户正是他们首先发展的目标。

对未来更长的时间,即全面开放人民币国内市场后,中国银行机构将继续保持在国内银行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而外资银行机构则可能稳步提高它们的市场份额。外资银行机构要显著地提高它们在中国国内银行业中的市场份额,将其地位提升到与现有的若干股份制商业银行相类似的水平,它们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准备和开发工作。这包括,在更多的中国城市开设分行,在已经开设分行的城市中开设更多的经营网点,在推销成熟的银行服务产品的同时针对中国客户需求特点进行调整和创新,实行融合中外文化因素的经营和管理策略,推行人力资源上的本土化战略,与国内银行机构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多样化的密切合作。也就是说,外资银行需要成为被中国国内客户广泛认可的经营机构,为中国国内企业带来并增加直接经济效益,帮助中国经济改善资源配置,促进资金合理流动,降低金融风险,使外资银行真正成为中国经济体系和中国金融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1.外资银行并购中资银行的案例将大幅度减少。究其原因,一是一些外资行在限售期后大幅减持中资行股权获取暴利,引起国内舆论争议;二是学术界对海外战略投资者提高中资行公司治理水平、科技水平存不同看法;三是次贷危机后,外资行自顾不暇,光环破灭,中资行已不再盲目崇拜外资行的经验。

2.在我国建立分行或独立法人银行的外资行会越来越多。自2007年花旗等4家外资行率先成立独立法人银行后,在短短两年多时间已成立24家独立法人银行。随着中国经济金融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达小国的金融机构将不断在中国增设机构,大型外资行则成立独立法人银行。有必要指出的是,台资银行或大举进驻大陆。

3.一些外资行已完成中国境内机构布局并采取本土化策略。东亚、汇丰、恒生等外资行在中国境内分行数已达15个以上,多于所有城商行分行数,在东部沿海地区机构铺设已基本完毕,正在向中西部地区扩展。目前,港资、新资、美资等外资行大多采用了本土化的发展战略。预计今后有更多欧资和韩资银行采用本土化发展策略。

4.外资行市场准入将越来越广泛。一些外资行已经具备发行借记卡的资格,下一步外资行拓展的重点应是信用卡业务。一部分外资独立法人银行提出A股上市及发行次级债的要求。例如,东亚(中国)已经公开表达了A股上市的希望。外资银行业务准入水平将与中资银行相同。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外资银行希望分支机构能够扩大,能够更关注核心客户,支持当地经济的发展,希望有更多网络的发展以及有更多客户的发展。深化:全球的网络是外资银行的一个优势,但不仅仅是在中国网络的优势,仅仅靠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分行就要与中国内地银行竞争是很难取胜的,但是可以在这个市场带来国际化的发展,而且能够带来不同的产品和方案给客户。强化:从一个现有客户身上得到更多的收益与获得一个新客户相比是更容易的,外资银行希望通过强化客户关系以获得更多的份额。优化:外资银行希望能够提供良好的服务给客户,只有通过这样的优化才可以使外资银行和其他银行有所不同。

参考文献:

[1]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8年报.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开放银行发展现状范文3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体系;优化体系

农村金融是一类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金融部门,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伴随产物,近年来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农村金融体系逐步壮大,成为农村的农业和农民生产、生活的一种有力保障。再者,一个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对于农村资金供给的提升与农村农业和经济的稳步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着重强调了农村金融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作用,并且对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给予高度重视,并且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构想。本文的写作思路是:首先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现状,接着,剖析了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随后,提出针对农村金融体系存在问题的完善措施(①改善农村地金融的生态环境;②重构农村金融体系;③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最后,分析了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前景。

一、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在当时资金由极度匮乏到有资金富足的背景和政府主导的基本体制背景下,中国的农村金融体系逐步形成。在此之前,整个国家都是处于一种资金短缺的状态,这就使得政府对社会的金融控制,主要放在动员资本上面。而在当时农村的金融机构,主要是起一个储蓄资金的作用,利用储存的资金来促进城市和工业发展。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和地方政府间的经济竞争,使得金融体系划分为正式和非正式的两种类型。但是在20年代后期,资金的供求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原来的资金极度短缺变成了资金有大量的剩余,这种情况使得国家对农村地区的扶持政策相继而出,于是这种新型的垂直合作的农村金融体系就逐渐形成。但是,由于市场经济在农村地区的扩展,使得城镇与l村之间、工人与农民之间有巨大的经济差异,另外农村地区经济的固有特征,也不便于农村地区留住和利用其所拥有的资金。我们只有清晰的认识到市场逻辑的存在,才能更好的认识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不仅要认识市场逻辑还要跳出这个逻辑,我们才能从本质上真正的缓解农村的金融约束改善农村的金融体系。

虽然我国经济近年来发展迅猛,并且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经过了改革开放的这一阶段,但是目前我国当下的农村金融体系所提供的服务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地区人门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当前的农村金融体系还存在许多的问题需要完善。尤其是正规的农村金融体系的供给仍然严重缺乏,首先就是我国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农业稍显不足,我国与农业、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银行机构还不能承担起扶持农村经济和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节的职责;其次就是商业性金融向农村金融的转变,由于银行自身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使得其为农村金融提供的金融服务也非常的有限,再者就是,农村金融并非正规的金融机构,虽然非正规金融机构是构成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就目前来看非正规金融相较于正规金融来收还未得到全面发展。所以,要想加快农村金融的发展与改革,必须要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依照当下的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农村发展的客观需要,一方面着力于把农村金融体系逐步向正规金融体系转变,另一方面充分地利用现下非正规金融所特有的一些优势,使其朝着正规化迈进,重新构建一套既能符合市场经济原则又有助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要巩固农业在农村建设中的基础地位,提高全体农民的收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这对于我们国家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毕竟一个国家的发展的目标也就是让每一个人都能够过上好的生活,尤其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村地区。

二、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

农村金融是农村的经济发展中很重要的一种资本配置方式,并且它在农村地区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它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本文认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我国的农村金融的生态环境严峻;②我国农村的金融机构缺乏;③农村金融的服务内容多样化不足;④国家政府对于农村金融的支持政策还不够。

(一)我国的农村金融的生态环境严峻

农村金融环境一般是指由企业,政府和一般居民所构成的对金融产品和服务消费的一个群体,和金融体系在消费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经济,法治,习俗等金融环境。目前我国的农村金融的生态环境有些严峻,很多的制度存在缺失或不完善的问题,这对农村地区金融的融资有很大的阻碍。农村的信用意识相对比较薄弱,存在不少乡镇的工厂接口破产而逃避偿还银行贷款的问题,并且金融机构的相关维权法律不够完善,所以金融机构的维权存在较大的问题。而且农村的信用监管体系建设还比较落后,金融机构没有办法判断客户真实的信用情况,因此对贷款的风险不能有效地评估。信息的不完整性,法制的规范程度还不够,尽管系统的缺失,这些都考验着我国农村金融的生态环境。金融市场的生态环境对于金融机构开拓农村金融市场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恶化让投资者望而却步,恶性循还,使得矛盾更加突出,农村金融的生态环境也变得严峻。

(二)我国农村的金融机构缺乏

开放银行发展现状范文4

【关键词】商业银行 物流金融 发展现状

物流金融(Logistics Finance)是指在面向物流业的运营过程,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本文主要通过研究我国银行的物流金融发展现状,结合当前环境和物流金融发展的趋势,对我国银行物流金融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一、我国银行物流金融发展的现状

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物流金融已成为物流企业新的利润来源,也成为我国银行拓宽贷款规模、降低信贷风险的新途径。现在我国银行物流金融的情况可以细分以下几方面描述:

1.运营模式。我国银行开展的物流金融主要有三种模式:模式、担保模式、自营模式。模式下多用于物流不发达地区,风险主要由银行承担,从中银行也获得了高收益;担保模式则多用于物流较发达地区,相对于模式,风险由物流企业较大承担,银行相应风险较低,收益也较低;而物流企业的自营模式是在物流企业拥有自己完整成熟的管理模式、管理经验情况下产生的,物流企业更有能力承担风险,银行在其中的风险和收益是三种模式下相对最低的。

2.业务类型。现在我国银行的业务有资产和资本等,资产包括替代采购、信用证担保等,资本包括一些仓单和结算等。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物流金融高级模式还没有,现有多是传统的质押监管等业务,虽然在原有的贸易融资以及代收垫付等基础上不断推出一些新的物流金融产品,还是在层次上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

3.业务管理。我国银行起步较晚,在管理上,不够规范,没有在标准化、统一化上达到要求,与发达国家银行物流金融的管理有着很大的差距。未来要注重充分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和模式,合理运用在我国银行自身的物流金融管理上。

二、我国银行物流金融出现的问题

通过了解我国银行物流金融发展的现状,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物流企业的发展落后。物流企业的发展滞后,严重影响了我国银行物流金融的发展。由于整个物流行业在我国的起步比较晚,物流企业的整体规模和经营管理赶不上现在经济发展的需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在商业、物资储运、运输等方面出现了物流服务行业,但仍未在工商企业中彻底普及,物流企业提供的数量和质量也都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现在国内的物流企业有规模小,服务单一,缺乏专业的物流人才,企业管理不够,现代化程度不够等等问题。

2.缺乏专业的人才。一个行业的蓬勃发展,依托于大批的专业人才。我国银行和发达国家相比,在精通物流和金融,以及法律和拥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储备上差距很大。不仅是缺少精通物流金融的人才,就是懂金融知识的高级专业人才都很少。未来拥有大量熟悉精通金融和物流的人才将是我国银行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关键。

3.体制不健全。除了物流企业的落后、人才的匮乏,我国银行业开展物流金融的体制也存在问题。我国银行由于开展物流金融服务的时间尚短,还没有相对科学的规范,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以依据。银行没有专门的物流金融操作规范,也难以与物流企业在信息化上进行沟通,在监管跟踪上也存在问题,难以保证业务实施中的风险处理。除了银行方面的体制不足,我国银行外部环境也不足以保证银行实施物流金融的利益,大体表现在我国相关法律依据构建不足。我国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还不适合物流金融的开展,而且在处理业务纠纷的过程中执行效率低,成本高,不能保证银行的应得收益。

三、物流金融发展趋势和相应对策

我国银行的物流金融业务仍是初步的开展,今后的趋势分以下几点:流程上由静态质押向动态质押监管过渡;客户也从目前的流通型贸易商向生产型的客户发展;参与者增加,从第三方现货质押向第四方买房信贷发展,形成银行、监管方、贸易商、供应商的合作模式;实施中从原来的单一环节向供应链全过程监管发展。针对我国银行物流金融当前的状况和出现的问题,结合物流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除了政府完善法律法规和物流企业资源整合的外部因素,对我国银行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1.培养物流金融的专业人才。对银行从事物流金融服务的人员,不仅要加强金融知识培训,更要注重传授先进的物流知识和管理经验。在银行内部多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普及国内外最新最先进的物流金融知识和管理经验,为我国银行物流金融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加强银行物流金融管理。加强银行物流金融方面的管理,有助于顺利开展物流金融服务,减少银行面临的风险,保证银行的收益。可以通过开展统一授信来提高银行对质押贷款的监控能力,优化环节降低风险提高效率,以及减少银行内部人员的失误并严防作弊行为,保证服务过程的准确等方面加强银行的物流金融管理。

3.注重风险的防范。银行开展物流金融服务,风险来源于服务产品的风险和物流企业带来的风险。必须通过银行科学的管理程序在质押品的来源和品质以及质押品的种类上加以谨慎,在仓单和提货单的管理上加以注意。一些中小的物流企业由于自身实力不足,管理不够也容易给合作中带来额外的风险,另外也要尽量避免同行业间的恶性竞争带来的风险。

四、总结

我们可以看到我国银行物流金融服务目前所取得的成就和进步,未来我国银行应该注重服务内容的细化、业务模式的多元化以及完善信用体系,不断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更好地开展物流金融服务,规避风险创造更大的收益。

参考文献

[1]张墨晗.我国企业物流金融研究[J].财经研究,2010,(2).

[2]张蕊,洪国彬.我国物流金融运作模式浅析[J].经济论从, 2011,(5).

开放银行发展现状范文5

摘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现状,我国金融业不得不面对来自外国金融行业的冲击和挑战,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开始进入我国的金融市场,一方面给我国银行业带来了许多发展改革的机遇,另一方面也给国内银行业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由此,对于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金融银行业的影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外资银行;中国银行业;影响

一、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根据我国银监会的数据统计,截止2010年底,共有45个国家和地区的185家银行在我国设立了216个代表处。14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我国设立了37个外商独资银行(其中下设223家分行)、2家合资银行(其中下设6家分行,1家附属机构)、1家外商独资财务公司。另有25个国家和地区的74家外国银行在我国设立了90家分行。(如表1所示)

同时,44家外国银行分行、35家外资法人银行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56家外资银行获准从事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业务。

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达到1.74万亿元,同比增长29.13%,占全国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2.55%。由此可见,外资银行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外资银行给我国银行业带来的机遇

1、增强市场竞争,有利于我国银行的体制改革

外资银行在产品创新和经营管理方面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外资银行的进入给国内银行带来了较大的竞争压力,迫使国内银行自助创新,积极开拓新的业务,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2、有利于我国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

创新是促进金融发展、提高金融业效率的重要手段。外资银行由于历史原因和所在国家的经济发展现状,都具有雄厚的实力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这对于我国国内银行的发展来说,可以学习、借鉴外资银行的先进技术和不断创新的金融产品,尤其是主导现代国际金融市场主流的金融衍生工具和相关产品。

3、有利于国内银行的国际化发展

外资银行的进入为我国银行业走向国际化提供了可能,根据WTO的互惠原则,我国银行在海外开展业务会相对受到较为宽松的政策限制。国内银行在海外设立分行或网店有利于提升我国银行的品牌化建设,同时推进我国银行的国际化道路。

三、外资银行给我国银行业带来的挑战

1、业务方面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会加剧银行业的竞争,外资银行实行混业经营,具有多样化的服务和金融产品,能够做到针对不同客户的实际需求提供差异化的个性化服务,吸引众多的客户,例如,美国的花旗银行就有300多种金融产品供顾客选择。所以在业务方面,外资银行相比国内银行来说,最大的优势就是中间业务发展较为成熟,服务较为完善。

2、人才建设方面

外资银行在我国开展业务,必然会选择优秀的国内人员为其开展业务,以便更快的熟悉我国市场,占领我国的金融市场。同时外资银行非常重视人才的培训,且拥有优厚的福利待遇和舒适的工作环境,同时提供出国培训、旅游等机遇,从而吸引了大量的国内银行的优秀人才。国内银行的人才流失也反映了这一点。

3、金融监管方面

自2006年12月11日开始,我国已经全面履行了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承诺,外资银行的大规模进入,银行业将呈现出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这对于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及水平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四、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策略

1、转变银行的经营理念

面对外资银行的挑战,国内银行应该加快转变银行的经营理念,树立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不断推出具有高附加值的新产品,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个性化服务。此外,国内银行还应该牢固树立以市场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不断研究市场变化,了解市场动态,帮助企业和客户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走出一条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健康发展之路。

2、大力发展股份制和民营银行

随着我国银行业的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的进入使得国内银行在金融市场上的垄断优势逐渐丧失。因此,监管当局应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大力发展股份制和民营银行,培养与外资银行竞争的新生力量。与此同时,国内银行之间也必须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通过合作加强业务交流,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加强与外资银行的合作

为了达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目的,中外资银行之间应该建立一种股权上相互配合、业务上相互渗透的新型合作关系。外资银行通过积极入股国内银行可以利用国内银行的客户资源和经营网络,加快实现本土化经营。同样,国内银行也可以利用外资银行的外汇资金优势和国际网络资源,进入国际金融市场。此外,国内银行也可以利用外资银行在国际业务方面的优势,克服自己在国际结算等业务方面的不足。外资银行也可以利用国内银行在人民币业务方面的优势,获得票据贴现等方面的业务,从而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4、实施人才发展的战略

随着外资银行不断进入我国,国内银行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与管理,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科学的收入分配制度、绩效考核制度以及人才激励制度,防止人才的流失。同时,国内银行还应该加快引进国外管理人才,为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进程提供坚实的后备力量。此外,国内也应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前景,使其发挥最大的潜能。

参考文献:

[1]李晓峰,王维,严佳佳.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

学,2006年第8期

[2]黄宪,熊福平.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的经营动机和经营策略分析[J].金融研究,2005年

第2期

[3]田素华,徐明东.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不同行业影响差异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 2011

开放银行发展现状范文6

关键词:中国;金融开放;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0-01

一、金融开放的内涵

金融开放与一般市场开放有异曲同工之处,可包括金融市场的扩大、金融机构结构和组织的健全及金融体制的强化三部分。

一是金融市场规模扩大。金融市场规模包括金融资产增加的状况;金融资产之间关系的变化;以及其在不同的金融主体、部门、地区的分配状态。

二是金融结构。狭义的金融结构,指的是金融机构的组织和结构,以及金融工具和金融资产的变迁。金融结构随着经济发展及市场开放而持续调整,以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广义的金融结构,即金融体系,除了包括上述狭义的内容之外,还包括其所构成的市场、金融管理机构以及管理的规章制度。而金融体系的其中一个基本功能是促使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虽然此功能至今没有太大的变化,但金融机构的组成及形式今昔却有很大的差异。

三是金融开放的衡量指标。衡量金融开放程度指标很多,一般常用的如货币供给量与GDP的比例、利率水平的变化等。本文仅指出下列16项指标以供参考:货币供给量与经济的成长率;货币供给量与GDP的比例;一年期储蓄存款的利率变动;汇率的变动;国民储蓄毛额与GDP的比率,即毛储蓄率;民间存款总额与GDP的比率;国有银行、民营银行、外资银行的数量;每万人所拥有的金融机构;金融机构的种类与细分化;国有银行授信量与总授信量的比例;企业投资资金的来源;金融资产的结构;股票市值与GDP的比率;债券总额与GDP的比率;中央银行的独立程度;金融法规的健全程度。

二、当前中国金融开放与发展现状

中国的金融体制组织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央银行,分银行金融机构及非银行金融机构。银行金融机构分专业银行、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外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包含信托投资公司、租赁公司、信用合作社、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虽然中国金融业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开放与健全,但金融业仍是中国经济体系中最脆弱的一环,本文仅就银行、证券及保险业三部分加以分析。

(一)银行业。中国的银行依其所有权可分国有银行、地方银行、外资银行。一直以来,国有银行都是主角。国有银行的总资产占中国全部银行资产75%以上,它的体制健全与否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健全与否。

一般而言,现在中国银行业面临下列问题:一是资本报酬率低落。以2010年为例,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统计资料,中国金融机构的营业收入为365593亿元,而营业支出高达367182.2亿元,亏损589.2亿元,资本报酬或贷款报酬率竟为负值,这显示银行竞争能力低下,而这项统计在2008年时尚有营业利益535.5亿,2009年则为亏损103.6亿元,这显示金融危机后效率下降。二是银行业成寡头垄断不利竞争。目前中国的银行由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所垄断,这四家银行不论存款、贷款、资产都占了市场的60%以上,而其主要贷款的对象则有85%以上是国有企业。在2010年国有工业的产值只占全部工业产值的40.78%,集体所有的产值则占8.70%,两者合计为49.48%,尚不足一半。三是业务种类少。中国的商业银行的业务仍以存款、放款等传统的金融业务为主,这与许多国家的银行业务扩充至投资、证券、保险等综合业务相较,显得太少。四是服务水平尚待提升。中国的银行虽为服务业,但国有银行服务观念尚未建立,金融服务品质不佳,未来难与外资银行竞争。

(二)证券业。中国至2010年底时,上市公司数已达1224家,上市股票数为1310家,市场总值达38329亿元,占国民生产毛额的37.01%,较2008年的54.53%降低了差不多18%。股票流通市值达12485亿元,成交金额27990亿元,占国民生产毛额的27.03%,较2008年的68.97%降低了41.89%,这显示经济不景气对证券业的影响相当大,也反映中国的资本市场已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部分。但证券市场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例如机构投资者利用资金优势与上市公司勾结,进行内线交易,隐藏不利讯息,导致市场的投机气氛越发浓厚;会计师、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独立性也颇受质疑;股权结构不合理,为了保证国有制,国有股所占比例巨大;监管制度不完善,政府主导力量远大于市场力量。凡此种种显示中国股市与国际市场尚有很大的距离。

(三)债券。近几年来,政府发行的债券日益增加,如1999年政府所发行的国债只有433.99亿元人民币,占国民生产毛额的2.05%,至2010年发行的国债高达5934.3亿元人民币,占国民生产毛额的比率也提高为5.73%。中国企业发行公司债,由于发行公司债的企业多为国有企业,其发行的对象又多为国有银行,发行的债券数额需要政府核定,因此,企业发债的金额常受限制。而发行公司债与向银行借款的效果相当,故而企业发债并无明显的增加趋势。因而债券次级市场不发达。

(四)保险业。中国的保险公司分成财产保险公司与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在1992年时开放上海为外资保险的试点城市,至2010年时中外合资的保险公司有11家,外资分公司有17家。在2010年时,中国的保险总金额为553406亿元,支付的保费金额为3054亿元,平均每人支付保险费为235.5元,其保险深度不及2.9%(保费占国民生产毛额的比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的6%相去甚远。由此可见中国保险市场潜力甚大,也是各国保险业所关注的市场。

三、小结

近几年来中国金融开放速度比较缓慢,这是因为中国的改革是渐进式改革,是着重管理机制的改革,对根本的体制未能实现迅速变更。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为符合WTO的规范及应对金融服务自由化,中国金融市场势必需要更深入开放。对中国而言,最重要的挑战是通过学习外国经营管理的方式,培养金融人才,提高其竞争力。此外,金融开放对中国经济也将带来影响与波动,使中国在金融调控的自主能力下降,为减少弊病的产生或将冲击降至最低,势必需要加强金融监督及管理的能力,这就需要制订健全的法规制度、明确的政策方向、强有力且切实的执行力才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