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管理审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经营管理审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经营管理审计

企业经营管理审计范文1

1.1国有企业具有多重价值目标,绩效结构复杂,难以综合判断绩效

在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今天,我国国有企业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具有多重价值目标。在多重价值目标的影响下,国有企业产品使用价值、劳动使用价值、剩余价值的实现程度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此种情况下,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将会收到影响,具体表现为生产技术、产品制造成本、产品生产时间等方面将会受到影响,波动程度较高,相应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效果将会受到影响,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绩效结构将会复杂化。如此一来,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工作的落实及绩效判断难度将会增加。

1.2国有企业承担企业特定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责,对其绩效审计有一定难度

处于物质生产领域的国有企业,所开展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各项工作主要是服务于政府和社会的,促进国家经济繁荣,社会良好发展。可以说,承担政府特定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责的国有企业,其生产经营活动与政府或社会牵连很大,对国有企业进行绩效审计工作,其牵扯的范围较广,这大大增加了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工作的难度。

1.3审计人员知识结构水平达不到要求

在市场经济环境的今天,我国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审计,先以财务真实、合法性审计为主,后以财务责任为基础的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为主。在此种情况下,财务审计人员一定要具有较强的、较专业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够在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高质高效的完成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工作。但事实上却不尽相同。目前我国大多数审计人员知识结构难以适应深化国有企业绩效审计要求,促使审计人员不能够有效的审计国有企业财务,致使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工作受到很大影响。

2深化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有效对策

对于深化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存在诸多难点的情况下,加强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工作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如何深化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工作?

2.1对国有企业布局予以调整

合理的国有企业布局,不仅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决定国有企业价值目标取向的基础,而且是审计机关客观评价国有企业绩效的前提。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国有企业依旧保持以往的经营状态,国有企业将难以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更好的发展,更好的承担政府的经济和履行社会管理职责。综合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实际情况,对国有企业布局予以合理的调整和规划,促使其具有现代时代的特点,国家审计机关将可以对国有企业绩效进行科学合理的审计,得到真实、有效的绩效审计结果,真实的反应国有企业实际情况,为国有企业做出正确的决定创造条件。

2.2完善国有企业绩效指标体系

构建科学的、完善的、国有企业绩效指标也是解决国有企业绩效审计深化难的有效措施。对于完善国有企业绩效指标体系的具体措施是,根据当前国有企业绩效整体情况,确定与国有企业绩效相关的各个方面,从而确定评价国有企业绩效的指标。而对于绩效指标的确定,主要是根据当前我国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要求,从而确定规范的国有企业绩效指标,对国有企业绩效予以科学、合理的审计。

3结语

企业经营管理审计范文2

[关键词]管理审计;内部审计;施工企业

管理审计不同于传统的财务审计,它是以财务审计为基础,着重于改进、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侧重于建设性地解决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问题。目前,我国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仍停留在财务审计阶段,开展管理审计任重道远,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现就施工企业开展管理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略谈几点想法。

一、施工企业开展管理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意识偏差,弱化了内部审计地位。施工企业大多存在着重揽轻管的弊端,事后核算的问题仍未根本解决。管理意识不到位,极大限制了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准确定位,内部审计部门往往被视为聋子的耳朵———摆设,一旦遇到企业组织机构的变动,首先是被精简、整编的对象。

(二)审计氛围失调。目前,内审工作仍未走出财务审计的阴影,以查错究弊、事后监督为主,即使提些建议,也处于次要地位,且大多失去时效,欠缺实际指导意义。如此的审计方式,给人一种寻找罪犯的感觉,一方面,审计人员投入大量的精力查错究弊,另一方面,被审计单位消极配合,积极防御,搞得双方关系较僵。强烈的对立氛围实不利于管理审计的开展。

(三)审计手段落后,管理审计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全球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日趋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新思维对传统经济理念形成强大冲击,产生了深远的革命性影响。人性化电子信息平台和通讯技术日益发达,且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单就会计电算化而言,已远远走在了审计工作前面。许多审计还停留在手工查账的基础上,对新技术的应用感到无所适从,更别说技术开发了。目前,计算机犯罪、高智商犯罪呈上升趋势,适宜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传统的审计技术,实不易发现层层设防的隐蔽问题。审计技术不解决,管理审计开展将很难收到实效。

(四)内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一是内审部门不太受重视,且往往费力不讨好,企业优秀的管理人员不愿从事此项工作。在一些施工企业,审计部门成了闲置人员暂挂的地方,成了“养老院”。二是大多内审人员是从原财务部门分离出来的,专业单一,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缺乏工程管理的相关知识和经验,而且相当部分内审人员根本不懂工程。如此的内审人员构成怎能适应管理审计的开展,充分发挥管理审计的效能?

二、开展管理审计的对策

企业经营管理审计范文3

一、解放思想,转变审计理念

要稳妥处理内部审计部门或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内审人员要在客观、独立、实事求是的前提下转变观念,在审计项目选择、审计计划安排、审计的重点内容、审计的方式方法等要采取参与性的审计策略,与审计对象、特别是被审人员共同分析错误和问题的实质及潜在的影响,一起探讨改进问题的方法和采取的措施,担当起企业经营管理的任务和责任。

二、提高审计部门地位,改善审计人员结构

要完成企业赋予审计的任务,保证内部审计能够较好地实施审计程序,完成审计“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并使增值性的审计建议及有效的措施得到落实,内部审计工作必须适应其需要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因此发展增值性审计,关键还要注重提高审计的组织地位,改善审计人员结构。

三、优化审计程序,降低内部审计成本

要考虑审计投入与产出的比较,选择为企业增加价值较多的审计项目,取消低价值的审计项目,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以保证审计的效果;合理组织、安排审计工作,审计人员要选择得当,人数要合理;要针对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编制审计工作方案,抓住重点、要点、难点开展审计工作;重视审计调查与研究,充分利用审计调查宏观性强、作用范围大、工作方式灵活的特点,积极安排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项调查,使审计有的放失,事半功倍;要大力推进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开发应用,通过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使大量的基础性审计工作得到快速和有效解决,审计人员有更多的精力去分析和研究深层次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将于审计有关的数据来源或其他要求设置在有关经营管理业务程序中,在加强对经营管理的监督同时,缩短审计时间,提高审计效率;要注意分析性程序,加大对审计结果的研究分析力度,审计现场工作完成后要进行综合性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以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

四、大力发展增加企业价值的审计项目

(一)坚持以效益审计为重点的方针

随着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管理制度等的不断改革变化,内部审计不断适应企业内在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内部审计人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工作的重点,通过不懈的努力,为走出一条“价值审计”的道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不少企业的成功经验表明,只有围绕价值审计这个关键点,内部审计才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在经济效益审计上,比较成熟的是基本建设审计,每年都要为单位节省大量的建设资金,另外,我们审计部门根据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如材料采购、修理费用等特色审计项目,这些审计项目都为单位征收节支作出了贡献,但是从整体看,企业开展经济效益审计还比较单一,广度、深度还不够。在经济效益审计发展的过程中,要以增加企业价值为首要任务。

(二)强调风险控制,发展风险审计

企业要在市场中求生存发展,不可避免地存在风险,因此加强对风险的预测和防范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风险审计是现代审计的最新发展,是企业客观发展的需要,是事前审计的一项重要形式,通过审计找出组织的主要风险,积极提出防范风险的措施。早在内部审计涉足风险管理领域之前,一些外部咨询公司已经捷足先登,而内部审计在这一领域的探究研究将会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层的重视。

内部审计在开展风险审计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一、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师在企业中有超脱的地位,使开展风险审计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二、风险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中一项重要内容,内部审计作为职能部门有责任、有义务参与经营管理;三、由于经常审计,内部审计师更了解企业的高风险区域所在,因此更容易找出问题所在,从而对症下药;

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来说,风险审计还处于探索阶段,有一些企业尚未开展类似的审计,这往往是由于内部审计师对于风险审计的认识不足造成的。有的人往往谈到风险就认为是指审计风险,其实审计风险和风险审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审计风险最重要的是发现风险和舞弊风险,对内部审计来说都来源于企业的管理风险,因此说,开展风险审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利于降低审计风险。

(三)融入经营管理,开展管理审计

企业经营管理审计范文4

关键词:黄金企业;企业管理;管理审计

(一)黄金企业的生产经营

黄金企业的生产是建立在地质探矿基础之上的,生产前先进行探矿,探明经济储量后方可进行采矿作业。采矿过程又由采场设计、矿石崩落、出渣运矿、充填胶结等环节组成。采出的矿石经过破碎进入选矿流程。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这一阶段降低生产成本是十分重要的。要降低采掘比,使采矿成本降低,减少损失率以减少资源浪费,降低贫化率尽可能地提高出矿品位。采矿阶段技术经济指标的控制对经营管理起着决定性作用。在选矿流程中,矿石首先被磨碎,磨成200~400目的矿粉,矿粉经过浮选开成金精矿,金精矿具有一定的价值,对此,加强生产管理非常关键。金精矿进入氰化流程,经过浸出、置换、洗涤、压滤工序制成金泥,金泥含量达到30%,具有很高价值。金泥出柜需要保卫部门参与,生产部门、财务部门、质量计量部门共同完成。金泥进入炼金室实行全封闭生产作业,经过冶炼和电解形成金块。降低药剂消耗、提高选冶总回收率、防止金属流失是选冶过程生产经营的重点。由此看出黄金企业生产阶段的经营管理决定整个企业经营管理。黄金企业不存在市场竞争、产品销售问题,那么降低成本、提高回收率、增加产量、减少流失、搞好生产管理,就是黄金企业搞好经营、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

(二)黄金企业管理审计的重点

管理审计是帮助管理人员改进决策、提高获利能力和经营能力的活动。管理审计的重点是度量评价经营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黄金企业的经济性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生产管理活动构成,效率性、效益性由密切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指标反映。这些技术经济指标归纳起来有损失率、贫化率、采掘比、出矿品位、浮选回收率、氰化回收率、尾砂品位、冶炼回收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克金成本等。由此可见,选择和断定一些反映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的,影响企业效益、具有较高风险的审计对象,是黄金企业管理审计的重点。

确定黄金企业管理审计的重点是由审计对象确定的原则决定的。确定审计对象的基本原则就是企业中的风险。风险是指控制无效(或降效)导致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乘以潜在损失,用数学方程式表示如下:

R代表风险;E代表用货币表示的潜在的损失金额;pr代表用于控制失效(或降低效率)导致产生损失的可能性。

黄金企业生产环节风险是最高的。一方面因为黄金在产品价值高,潜在的损失较大;另一方面它处于现场当中,管理难度大,控制容易失效,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大。因此,生产环节中存在的风险较高。确定黄金企业管理审计重点不仅由黄金企业特征决定,同时还是由黄金企业经营管理现状所决定的。就黄金企业来讲,一是组织机构比较完善,质量计量监督部门、保卫部门、财务部门一应俱全,能够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二是职责明确,企业管理的各项制度比较完善;三是财务管理十分规范,职责落实,财务审计由上级指定的会计师事务所承担,涉及资金财务方面风险较低。这些都决定了黄金企业管理审计重点不在采购、销售、资金、财务等方面,而在生产管理环节当中。黄金企业,黄金生产集中于一线和基层,处于控制的末梢,容易形成空区和盲点,因此应当强化管理,重点进行审计。

(三)实施管理审计的几个要点

那么,如何实施管理审计呢?笔者认为应当抓好以下几点:

1、选准审计对象。实施管理审计,首先要选准审计对象,它既是实施管理审计的第一步,也是管理审计成效的关键。在选择审计对象时既要看到现实的风险,又要看到潜在的风险。风险已经显现出来的,说明问题已经存在;问题没有暴露出来的,风险潜伏在管理过程当中,这就需要审计人员甄别筛选。比如,2003年5月份,三山岛金矿一度出现出矿品位低下的问题。审计发现出矿品位低的影响因素有损失和贫化两项,而损失和贫化既有与设计有关的一次损失和一次贫化,又有与出矿有关的二次损失和二次贫化,选择哪一项内容进行审计呢?我们经过初步调查,确定将采矿车间铲运机出矿作为审计对象。我们按采场、按单车进行审计排查,发现在铲运机出矿过程中有废石混入的情况,最后确认出矿品位低是由二次贫化造成的。对此,我们提出了整改意见,被采纳后出矿品位很快得到改善。

2、要有一套完整的审计工作程序和工作思路。审计工作要有计划性,应按一定步骤进行。要制定出年度、季度或月份工作计划,指导阶段性的审计工作。

开展审计工作不但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同时头脑中还要有一套完整的工作思路。进行审计时,首先,要看是否建立控制制度,制度规定是否严密,有无漏洞。其次,要看人员、职责是否落实。第三,审查制度、职责是否被有效(严格)执行。第四,发现的问题是否与审计目的相一致。第五,掌握的审计证据是否可靠、有力,能否说明存在的问题。第六,提出的建议、措施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能不能被管理者所接受。第七,所撰写的报告是否恰如其分。

企业经营管理审计范文5

【关键词】企业经营管理 内部审计 增值服务

在企业的发展中,不仅要关心企业的现实生存,更应关注企业的未来发展。内部审计应成为能动的驾御、监测和推动业务发展的重要力量,使组织内部的制度、各业务操作环节得到持续有效控制。内外部环境都要求内部审计改变以往以事后监督为主的职能,紧紧围绕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积极出谋划策,内审工作的重点正逐步由合规、真实性审计向管理、效益、风险性审计发展,在常规审计项目注重防止意外情况对经营的不利影响的基础上,加快对高风险新业务开展风险分析,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为经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一、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是内审工作发展的趋势

当前,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突出表现为:一是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日益强化的通货膨胀预期,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面临严峻的形势;二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实施,对合理把握信贷投放总量、节奏和投向,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保持信贷业务健康平稳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为应对日趋激烈的同业竞争,商业银行新业务、新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业务流程渐趋简约,部分制度缺陷和操作风险正不断暴露。

上述变化对银行业内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更细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内审工作不但要关心企业的现实状况,更应关注其未来发展。内部审计不能只是简单地停留在监督和评价职能的履行上,而应转变审计理念、创新审计模式,通过关注企业制度、流程缺陷和对市场、客户、产品、业务的研究,开展前瞻性审计调查,及时为管理层提供有价值的审计建议,充分发挥审计建设职能,“帮助组织增加价值”,这也与“公司治理”目标不谋而合。

二、内部审计能够帮助管理层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是企业价值链上的一个必要环节

内部审计的定位应该是“管理+效益”。加强管理和提高效益,是一个组织的永恒主题。现代内部审计之父——劳伦斯·索耶说过,“内部审计是管理层的耳目。”目前,社会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商业银行的新风险随时可能出现新的变化,各家商业银行在业务不断创新过程中,因管理跟不上,造成新旧制度脱节而形成内控“真空”;同时,又因新的内控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出现创新业务环节形成内控“盲点”,导致创新业务操作不规范,甚至出现风险点。内部审计要及时发现其薄弱环节并提出改进意见,使金融企业在保持金融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内部审计由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向以风险为导向的管理审计转型与发展,由发现型、复核型审计向预防型、增值型审计转变正是顺应这种趋势。

三、为管理层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信息,以增加审计价值

审计工作应以审计创新为动力,以创造价值为核心,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目标为宗旨。因此,审计人员不仅仅要扮演好“警察”角色,同时要围绕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积极出谋划策,做高管层的“智囊”、“参谋”和“顾问”,提供具有较高价值的审计信息,发挥“咨询顾问”的作用,将知识和信息形态的审计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增加审计的价值可以通过三个主要方面来实现:一是通过促进完善内部控制实现价值增值;二是通过管理咨询类审计为经营管理层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来实现;三是通过加强与被审单位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增强审计工作的主动性和建设性,帮助风险管理部门改进风险管理,进一步提升审计附加值。

四、为企业提供审计增值服务的措施

内部审计的职能从传统监督检查向为内部管理服务转变,从根本上增加审计成果的含金量和附加值。内部审计人员和机构依赖自身对管理控制深入了解且地位相对独立的优势,为经营机构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信息,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服务正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职责所在。

(一)重视审计建设职能的发挥

内部审计工作不但要关注企业经营的合规性,帮助企业强化内部控制,更应该发挥内部审计的建设和咨询作用,在业务流程、管理模式上多做文章,重点控制管理风险,在全局高度上发挥内部审计价值。同时,应由关注一般风险向关注高风险领域转变,由事件事后的反推向事件事前的正向模拟测试发展,由所熟悉的基础金融工具领域向金融衍生工具拓展,由传统交易模式下的审计向产品条线的绩效审计延伸,使内部审计为经营管理“效率”与“能力”提供增值服务。

(二)建立鼓励创新的机制

创新需要合适的土壤,内审条线应培育创新文化,建立和完善鼓励创新的机制,形成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良好风气和氛围。只要符合有利于规范经营、有利于防范风险、有利于改进管理、有利于提高效益的各种探索和创新,才可使审计的建设性建议更加具备操作性。逐步形成经营生态的审计研究方法、手段,以及成熟的模式是提高增值性审计的努力方向。

(三)提高审计人员专业水平

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与内部审计质量是有着直接关系。国内、国际内部审计基本准则都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学识及业务能力,并熟悉本组织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通过不断的学习来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提升审计疑点的分析能力。只有具有一定综合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才能为经营机构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信息,才能从根本上增加审计成果的含金量和附加值,为股东创造更大增值服务。

(四)持续提升先进审计工具的应用水平

企业经营管理审计范文6

关键词: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职能拓展;问题;策略

一、现代企业内部审计职能拓展的方向

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企业内部治理机制中的关键环节,在管理方式不断发展完善的基础上,已经由传统的合规确认职能向着风险管理、咨询服务及绩效评估管理等职能方向发展。新时期的管理理念对于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咨询服务的职能

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决策离不开信息数据支持,而经营决策科学与否主要依赖于信息数据是否及时准确。因此,在内部审计职能延伸拓展上,应该重视通过内部审计工作来确保企业内部信息传递渠道的畅通无阻。同时,通过内部审计工作及时揭示与反馈企业经营决策的各种问题并整理成内部审计报告,为企业的决策层提供决策支持。

(二)对内控体系的优化职能

内部审计工作是内部控制体系监督与评价的手段,同时也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完善优化的基本措施。科学的内部审计工作可以起到对内部控制体系的梳理作用,同时能够确认内部控制体系是否科学合理与系统可行,进而在保障内部控制体系系统完善、科学可行的基础之上,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起到优化完善内控体系的作用。

(三)内部审计的风险评估职能

在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体系下,企业应该将内部审计工作与风险管理控制工作相结合,将内部审计涵盖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尤其是风险管理环节,即依靠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合法、合规性检查,降低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同时,对企业的财务工作起到日常监控作用,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降低财务风险,进而将内部审计制度打造成为企业的风险预防控制制度。

(四)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职能

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职能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职能,同时也是内部审计工作改革发展需要进一步强化落实的方面。在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强化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及检查监督制度,重点在细节管理及规范执行方面进行检查监督,及时纠正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违规违章或管理松弛等问题。此外,还应该细化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任务及经营目标完成情况的评价,以内部审计工作来提高企业各个部门履行职能的效率及效果。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职能拓展面临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工作任务不明确

目前,部分企业在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对内部审计工作涵盖的范围及工作重点不明确,存在着内部审计不全面及工作开展目标分散的问题,造成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严重弱化。

(二)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权限不足

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没有足够的权限,这就造成了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无法对其他经营管理部门形成制约,同时也影响了企业获取的审计资料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三)内部审计报告利用不足

一些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报告编制质量不高,甚至没有明确的内部审计决定,没有对企业经营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审计意见,导致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得不到彻底的贯彻实施。

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拓展的实施策略

为了确保企业内部审计各项拓展职能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在内部审计工作管理上应该不断地创新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及内部审计成果应用为重点,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规范化的作用。具体的实施策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明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及重点

只有明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及重点,才能科学合理地配置企业内部审计资源,在确保内部审计重点工作得以完成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范围。企业内部审计范围主要包括对企业年度财务计划及预算计划的执行情况审计、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审计、财经法规制度执行情况审计、税务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审计及财务风险预警制度执行情况审计等内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为确保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符合法律法规、计划及程序,准确地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

(二)给予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足够的权限

为了保障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及各项职能的发挥,必须进一步的明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机构的管理权限。首先,应该确保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能够召集相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内部审计工作会议,可以要求企业相关管理部门及时报送管理计划或财务报表等资料。其次,应该确保内部审计工作机构对企业重大决策的可行性论证或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事前审计,以降低决策风险。最后,内部审计工作机构应该有权力对审计工作中发现的违规行为进行制止,同时对相关责任人员提出处理处罚建议并及时参与到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及修订活动中。

(三)进一步优化企业内部审计程序

在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按照一般审计项目或突击审计项目的性质,决定是否下达审计通知书。结合审计需要及内部审计资源情况,制订完善的内部审计工作方案。内部审计工作方案应该涵盖审计项目名称、审计范围、审计工作重点、审计方式、审计人员分工及审计的时间等内容。之后由内部审计人员全面收集整理审计相关资料,采取审核、观察、询问、函证和分析性复核等方法,获取真实可靠的审计证据,经过评价分析之后得出内部审计结论及审计建议。

(四)提高内部审计报告的利用率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机构在内部审计工作结束后应该及时出具审计报告。内部审计报告应该包括企业及审计概况、审计依据、审计结论及审计决定或审计建议等内容。内部审计报告编制完成后,应该经过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的批准,同时经过企业的分管或主管领导决定之后,正式下达企业的审计决定或审计意见书。为了提高企业内部审计报告的利用效率,对于企业主管负责人签署的审计报告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纠正落实,同时对内部审计报告的执行结果进行检查。对于重要的审计项目,应该坚持后续审计,以督促被审计单位或部门及时执行审计报告中的审计决定。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