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劳动教育教材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劳动教育教材分析范文1
关键词: 劳动技术教育 素质教育 技能训练
《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说得很具体:“实施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这里将生产劳动提到了教育的社会本质高度,而劳动教育作为学生的一个重要素质则用一个“和”字提高到了与德、智、体、美四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认为中学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抓好劳动教育,换言之,没有劳动的教育是不全面的教育,不全面的教育就谈不上素质教育,两者是有机的结合体。
一、开展劳动技术教育的意义
1.开展劳动技术教育能促进德育教育。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思想修养和世界现是在人与人交往中,在劳动中形成的。劳动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美德;通过劳动课的活动能使学生养成爱护设施,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遵守公共秩序的习惯,同时能改变学生懒惰的习惯和轻视体力劳动的观念;通过劳动课的教学,还能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团结协作,关心集体的优良品质。
2.开展劳动技术教育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过程是让学生从不会到会,从领悟到掌握,这就是一个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转换和运用过程,这便是素质教育。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在实践中边做边学,培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双手灵巧,热爱劳动的学生,一般都具有比较清晰的思维。手脑结合,脑教导手,手又发展和训练脑,使人心灵手巧,学生的技能越高,他就越聪明。
3.开展劳动技术教育能促进美育。美学家认为:“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在笔者看来学校里也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劳动教育可以成为一块艺术教育的小天地。因为劳动课所从事的创造不仅要求运用科学的知识去创造,而且要求运用美学的知识去创造。学生创造出来的作品,不仅有技术规格的要求,而且有结构、造型、色彩等审美工艺的规格要求,这就必然使学生从中获得审美能力的发展。可以开辟一个劳技作品展览室,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作品参展,学生们各显神通,用麦秆、纸、木头、石头、可乐瓶、泡沫塑料做材料,制作各种物件,从中表现出极大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中学生是民族的未来,为使他们能健康地成长,在目前的情况下,必须帮助他们从对父母和教师的依赖中解脱出来。教师要重视对他们进行劳动教育,注重平时的劳动实践,逐步培养他们的劳动能力。
二、转变观念,摆正劳动技术课的位置
基础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克服轻视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陈腐观念,把上好劳动技术课提高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高度来认识。李岚清同志曾经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发展教育要坚决扭转不同程度存在的脱离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办学模式,走一条适合当地实际的办学路子……不论是九年教育,还是六年教育,都要在学好文化知识、养成良好道德行为及文明习惯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职业技能和实用科学知识的内容。这样,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都用其所学技能和知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要真正把劳动技术课摆到应有的位置上去,按照中学课程设置计划和劳动技术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开足课时;认真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进行劳动技术教育,逐步实现劳动技术教育的规范化和系列化。
三、加强劳动技术课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素质
1.营造氛围使学生喜欢劳动技术课。教师对于劳动技术课的首要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导”,在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形成一种乐于劳动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如情境法,通过创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情境,如把自己当作环境卫生的保卫者、班级的美容师,把枯燥的卫生打扫变得富有人情味,学生干起来也特别积极;也可运用尝试发现法,让学生独立思考,自行发现问题,并寻求答案。教师不论用那种方法,都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教师要摆正位置,甘当配角。配角并不等同于消极参与。教师应适时地参与学生讨论,并使学生忘却师生界限,消除学生的被驱使感。
②教师要包容学生的失败。劳动课实践操作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尝试创造的过程,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要引导学生正视失败,告诉他们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畏首畏尾,封闭自卑,不敢尝试。
2.加强引导让学生明白劳动的意义,重视劳动。根据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感性认识入手,使他们从生活实践中了解劳动的意义。带领学生参观农村、工厂,了解爸爸妈妈一天的工作,使他们懂得身上穿的衣服、每天吃的粮食都是人们辛辛苦苦劳动的结果,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的一切。同时结合课堂教学,通过开展班队活动,使他们认识到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我们有机会能为大家服务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
3.教给劳动方法,使他们学会劳动。在教学中借助生活劳动教材,依据中学《劳动课教学大纲》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并根据课文进行讲解,学生参看课文图示,用课本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学会劳动技能。同时结合学校的劳动实际,教给学生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方法。如入校第一次大扫除,教给学生怎样扫地、排课桌等,既美化教室的环境,又学会打扫方法。教学生劳动,家庭的作用不能忽视,因此要发动家长,每逢节假日教孩子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可组织学生向家长学一样劳动本领,开展“我学会了……”的活动,扩大学生的劳动范围。
4.重视评价,巩固教学效果,让他们自觉劳动。在劳动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评价,不断激励学生的劳动热情,自觉端正劳动态度,是取得良好的劳动效果的重要保证。
①学生自评。在劳动中,要求学生随时检查自己做到了没有,做得对不对,与要求有多大差距,随时做到自我调整。
②学生互评。学生相互间的启发帮助,比教师一个人面对四十几个学生考虑得更周到、细致。
③家长参与评价。对于生活自理方面的劳动,学生在家的实践由家长给予评价。
④教师评价。在上述的基础上,再由教师对学生作全面的评价,重点放在总结经验,明确下一步的努力目标上。
可以相信,不断加强劳动教育,坚持学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开展有益的劳动竞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技能,而且定能培养出一代有知识爱劳动的高素质学生。
参考文献:
[1]蒋志峰.从人脑功能发展看劳动技术教育.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1999,3.
劳动教育教材分析范文2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水利部教育培训工作,规范培训办班行为,提高培训质量,保证培训效果,根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和《水利部干部教育培训管理办法》,结合教育培训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列入水利部年度培训计划,由水利部机关司局、直属单位、水利社团和水利行业定点培训机构主办的各类培训班、研讨班、宣贯班和有关取得水利业务工作职(执)业资质、资格证书的培训项目等。
第三条开展培训质量评估要按照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简便易行、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激励与约束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指导性与操作性相结合,不断总结经验,完善评估指标体系,实现培训质量评估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二章评估内容和指标体系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培训质量评估包括培训综合评估和培训课程评估两个部分。
第五条培训综合评估是对培训全过程和培训效果的总体评价,包括培训方案、培训实施、培训保障和培训效果四项内容,共二十个指标:
(一)培训方案评估包括培训目标设定、培训课程设置、培训时间与进度、培训师资配备、培训考核安排五个指标;
(二)培训实施评估包括教学内容、教材资料、教学水平、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组织管理、发证登记六个指标;
(三)培训保障评估包括教学设施、食宿条件、服务质量、培训收费四个指标;
(四)培训效果评估包括培训目标实现程度、新理论新知识含量、促进理念和工作态度转变、促进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促进岗位工作五个指标。
第六条培训课程评估是对每门课程的评价,分课程针对性、教学内容、教师讲解、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五项指标进行评估:
(一)课程针对性主要评价课程内容与培训目的是否一致,教材选用是否得当,是否满足岗位工作实际需要,是否满足个人培训需求四个方面;
(二)教学内容主要评价课程内容是否科学、完整、合理,是否符合国家和水利部门的有关方针政策,是否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反映该领域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四个方面;
(三)教师讲解主要评价教师的教学准备情况,理论水平,教学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四个方面;
(四)教学方法主要评价教学方法是否切合教学内容,是否有助于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有助于学员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三个方面;
(五)教学效果主要评价培训课程对促进学员转变观念和工作态度,提高理论修养和业务能力,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工作绩效的作用三个方面。
第三章评估组织实施及结果应用
第七条培训综合评估和培训课程评估由培训主办单位负责组织,采取由学员对《培训综合评估表》(附件1)和《培训课程评估表》(附件2)赋分的形式进行量化评估。
培训综合评估和课程评估分为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等次,每个等次对应一个分值。
第八条培训主办单位根据学员填写的《培训综合评估表》和《培训课程评估表》,进行分项统计汇总,并将结果分别填入《培训综合评估汇总表》(附件3)和《培训课程评估汇总表》(附件4)。综合评估结论和课程评估结论分别根据《培训综合评估汇总表》总分和《培训课程评估汇总表》总分做出,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60-79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第九条为保证评估结果的真实、客观和公正,《培训综合评估表》和《培训课程评估表》回收率不得低于80%;实际回收率低于80%的,差额部分问卷以零分计,并按学员总人数的80%计算评估分数。
第十条建立培训评估档案管理制度。培训班主办单位要将《培训综合评估汇总表》和《培训课程评估汇总表》,与学员填写的《培训综合评估表》和《培训课程评估表》一同归档保存,保存期不少于两年,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培训办班工作提供依据。
第十一条建立评估结果反馈机制。培训班主办单位在培训评估结束后,要及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培训班承办单位和授课教师。培训班综合评估不合格或课程评估不合格的,主办单位应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整改。
第十二条建立培训评估结果备案机制。培训班主办单位申报下年度培训计划时,要将本年度所举办的各期培训班的质量评估情况(包括培训的组织过程、质量评估结论、对出现问题的整改意见、《培训综合评估汇总表》和《培训课程评估汇总表》)报水利部人事劳动教育司,作为确定其下年度培训计划的依据和参考。
第十三条建立培训激励约束机制。水利部人事劳动教育司将对各类培训班的质量评估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通报,对培训质量高的单位予以表彰,对问题较多的单位予以批评。问题严重的取消其主办或承办水利部年度培训计划内培训班的资格。
第十四条对培训质量评估弄虚作假的,一经发现,由水利部人事劳动教育司对主办单位和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并视情节轻重,削减该单位下年度列入水利部年度培训计划的培训班数量,直至取消办班资格。
第四章附则
劳动教育教材分析范文3
【摘 要】劳技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形成劳动习惯,并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定劳技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劳动的意识单从课堂上教是无法获得的,只有让学生深入社会实践,才能感受劳动的快乐。本文从陶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观点出发,阐述生活、社会与劳动技术教育的关系,强调要以社会实践为基础,以生活教育为源泉,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
关键词 生活实践;劳技教育;源泉
劳技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形成劳动习惯,并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定劳技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早在1981年 4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的说明指出:“中学阶段开设劳动技术课,进行劳动技术教育,使学生既能动脑;又能动手,手脑并用,全面发展。”劳技教育是把劳动教育与工农业生产、社会服务性劳动的技术教育结合起来,既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也为他们将来的就业准备一定的条件。说穿了,劳技教育就是为生活生产服务,也只有为生活生产服务的教育,才是活的教育。
陶先生在《创造的教育》一文中说过:“创造的教育是怎样呢?就是‘以社会为学校’、‘学校和社会打成一片’,彼此之间,很难识别的。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我们要把学校的围墙拆去,那么才可与社会沟通。这种围墙不是真的围墙,是各人心中的心墙。各人把他的感情,态度从以前传统教育那边改变过来。”所以,我们要以社会实践基础,以生活教育为源泉,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提高学生的劳技能力。
一、生活实践是真知识的积累
陶行知说过:“我们真正指南针只是实际生活。实际生活向我们供给无穷的问题,要求不断解决。我们朝着实际生活走,大致不至于迷路”。我们进行劳技教育,并不仅仅是为了上课而教育,而是把劳动的意识建立在学生的思想中,将学生在学校里所学的技能要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最终为我们的生活服务,所以,劳动技术教育要与生活密切联系。杜威在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开篇就明确指出:“教育是生活的需要”。陶行知也一再强调“为了生活而教育”、“依据生活而教育”,培养活生生的人。留心近年来的初中劳动技术教材,有关生活生产课程的内容越来越多,其落脚点在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我们江苏省的初中劳动技术教材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师可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学校特色的教材进行有效的劳技教育。我们学校所处地电子科技厂家较多,以电子技术教育为我们的教育特色,使学生学以致用,就是对今后的就业也有着很大的帮助。
在教学中,我们带领学生走进我们当地的电子生产工厂,实地感受电子技术对生活生产带来的影响,激发学生对电子技术学习的兴趣,从中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例如以前初三物理电学教材中有这样一题:“三脚电源插座有三只脚,其中有火线、零线脚各一个,另一只是地线脚,原来老式插座的三脚是圆形脚,后来改成了平面扁脚。这是为什么?”物理老师参考资料上的答案是:“圆形脚插座容易插错,会造成触电或短路事故,而平面扁脚不会插错”。我们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时,请学生留意老式的插座,终于有了发现,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发现老式插座的三个圆形脚的粗细是不同的,地线脚特粗,而且三脚分布成等腰三角形,是不会插错的。回到学校后,我组织学生研究学习,学生通过找资料,问电工,最后在一本电子报合订本上找到了答案,原来圆形脚容易造成接触不良,使插座发热,酿成火灾;而平面扁脚接触好、安全。
实践出真知。由于没有生活的实践的积累,对这道习题,近几年来我们的教师也造成了不少的谬误。所以我们在劳动教育的时候,要培养学生对自己周围的事物多观察、勤思考,发现问题,分析思考,就有可能提出新课题。
二、生活实践可激发灵感
众所周知,学生要进行劳技活动,首先要自身具备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而学生劳动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形成,绝不是仅靠课堂上教师的说教就能解决的,它更需要学生自身的生活劳动实践,实践出真知,没有生活劳动实践的劳技教育只是纸上谈兵,那种光说不练的方法是教育不出有劳动能力的学生的。陶行知先生说过:“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比如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就要在田里学,也要在田里教。教学做有一个共同的中心,这个中心就是‘事’,就是实际生活;教学做都要在‘必有事焉’上用功”。根据调查,学生从事劳技活动最大的阻力,就是他们的学习严重脱离真实的生活世界。因此,我们要让学生以生活为源泉,使学生感到:“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社会即学校”。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我们在对发光二极管学习中,有位同学对电器上的电源指示灯产生了兴趣,通过对电器上的指示灯电路分析,制作成功了发光二极管小夜灯,电路如图所示,所用元件只是一个二脚插头,一个高亮度发光二极管和一个电阻。几个简单电子元件,做成的简易小夜灯既给家庭生活带来了方便,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
在我校的电子制作中,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声控电路通过创新设计,制作成声控楼道灯;在数字电子钟的制作中,由于原电路4.5伏直流电供电,一位学生通过研究发现,利用家里废弃的手机充电器直接给电子钟供电,废旧利用,使行将丢弃的手机充电器获得新生。国庆来临,有位学生用声控小电灯电路,改制成声控LED音乐灯,一闪一闪的小灯泡,随着音乐起跳舞动,引来了不少同学及邻居的称赞。
爱迪生曾经说过:“不下决心培养独立思考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的最大乐趣——创造。”思考是产生问题之母。在厉行节约,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在劳技课上提出了“节约用水”的创新课题,要求学生们对家里的用水设施进行创新改革,制定出改革设计的方案,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同学们回到家里进行了观察分析,得出了不少实用的方案。
一位同学的抽水马桶的节水方案简易可行不花钱,家家都可以实施,就是在抽水马桶的储水箱里放一个合适的可乐瓶,在瓶中装上一定量的水,使之稳稳的占据在储水箱中,使储水箱中水的体积减小,从而减小每次冲水的量,达到节水目的。一位同学的创意方案是把每天洗衣机和抽水马桶连接起来,让洗衣水给抽水马桶冲水用,既节约又卫生,一举两得。
三、生活实践可使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融合
劳动创造是生活的本质,人的创造需要回到人的生活世界中才有意义。人只有“成为自己社会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劳技教育就是要给予感性教育以应有的地位,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感觉、感知、触摸大自然、感受自然世界的千变万化和绚丽多彩,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好胜、好求的心理意识,培养劳动意识和劳动情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味。有许多具有一定科学性的劳技制作课内容,单在课堂是不容易完成的。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到更广阔的实际生活中去观察、分析、体验,获得更多的知识,解决一些科学性的问题,使感性教育与理性教育得到统一,才能更好的制作、实验、操作甚至创造发明。比如,学习《弹射飞机的制作》这节课的内容,在制作之前需要掌握许多有关飞机构造、原理、特性等知识,同时还需掌握一些操作技巧,光靠教师在课堂中讲是难以解决的。我就组织学生到我们邻近镇上的儿童公园里参观一架退役的战斗机,让学生真实的了解飞机的构造、外型的特征,从而获取一些飞机的科学性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在制作弹射飞机的时候就比较有把握了,有的同学甚至进行不同的设计制作,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我们还安排了一次以小组为单位的弹射飞机试飞技术比拼活动,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活动非常成功。这样从理论到实践,学生不但增强了课堂学习的自觉性,而且增加了劳技创新制作的动力和信心。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我们在进行劳技教育的过程中,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必将取得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 (试行草案)》.1981年教育部颁发
[2]陶行知.《行知教育论著百篇》.中国和平出版社2005年出版
劳动教育教材分析范文4
一、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体育课是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最生动、最具体的教材。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亚运会、奥运会的介绍,中国体育发展史的概况,以及中国体育健儿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的好成绩都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为学生建立爱国思想多找一个支撑点。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精华,内容极其丰富,学习这些内容既能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精华,还能加强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的教育。另外,体育运动不分种族,不分国界等,可以进行国际主义教育。
二、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
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和精神文明教育是体育课的基本内容。队列队形练习的整齐划一,接力赛跑的合力求胜,球类运动项目技战术配合以及课堂常规要求,都与团结、协作、互助、文明等精神品质相紧密联系。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在教师的要求下遵守纪律、团结协作、力争求胜,学生亲身经历过的印象就特别深,也比一般的说教效果要好,从而自然生动地培养他们优良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协作品质。
三、意志品质与道德观念教育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敢顽强、奋勇拼搏的优良品质是体育课的主要内容。小学生还处于意志力不坚强时期,可以经常练习与克服不愉快情绪体验相联系的耐久跑等活动。教师及时鼓励,适时分析总结,让他们懂得再大的困难也可以战胜。在各种球类及其他集体项目,都有各种各样的规则,体育教师除了在上课时要严格要求外,还要结合国际国内的一些典例进行说明,让学生牢记道德观念的重要性。
四、组织纪律与法制观念教育
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校体育工作目标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中课堂常规及各种教材对安全的要求,游戏类教材中的游戏规则,都是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的,是培养学生遵守法纪的最佳内容。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严格要求,对任何不应有的违规行为都要花时间处理,全班总结教育。
近几年,全世界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在上升,中国青少年状况也不容乐观。随着时代进步,经济高速前进,人口日益膨胀,剩余劳动力巨大增长,各种竞争日益激烈,要减少竞争中的不良不法行为,小学生的道德及法制观念教育就显得尤为必须和紧要。
五、身心卫生与个性发展教育
当代学生的青春期生理、心理卫生早被有关部门放在首位。社会的全面进步不需要身心卫生方面有残缺的人,也不需要身心卫生有严重歪曲的人。在学生时代就要帮助他们树立健康正确的审美观,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良好情操的培养,让学生理解同学之间友谊的真正含义,对思想、自信心不足或有心理、身理缺陷的学生要多开导教育,让他们鼓足勇气以自我为基础,找自己的闪光点,坚持不懈地学习,以求在其他方面有所成就,从而进行个性发展教育。
六、理想教育
理想是人们的精神支柱,是鼓舞学生不断进步、认真学习的巨大动力;理想是他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他们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起点。学生由对优秀体育健儿的崇拜、学习,或是由体育运动本身具有的巨大魅力而产生的理想追求,能激发、培养他们在其他方面也向优秀的榜样看齐,从而努力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材。事实上,有许多优秀的体育健儿就是在小时候崇拜某一体育明星而逐渐成长起来的。
七、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高年级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成型期,对他们进行初步的唯物主义观念教育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小学生往往会感情用事,用感情来判定一件事的正误成败,结合各种运动,特别是球类比赛,可以初步接纳一些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篮球以例:进攻与防守的关系;训练与比赛发挥的关系;根据场上具体情况,控球队员选择传球、运球还是投篮;以及正确看待比赛胜负得失,做到胜不骄、败不馁等都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教材,教会学生看待每一件事都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分为二,实事求是。
八、国防观念及热爱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教材分析范文5
陈海洋
本学期以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围绕课程改革,不断完善教学研究机制,不断创新有效的教学研究方式。课堂上注重四个强调,四个转变,四个还给,四个到位。以“五爱”教育为基本内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加强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以思想道德和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加强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既要重视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健康的道德情感,又要重视道德行为的指导。以健康心理品质养成为目标,加强艰苦朴素和热爱劳动教育,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本学期课程教学目的要求和任务
1、知道一些英雄模范和先进人物的事迹,并赞美他们。
2、 懂得在集体生活中,有事要与大家商量。学会遵守集体生活原则,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
3、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党的关怀和父母、老师的教育和培养。能孝敬父母、尊敬老师。
4、 懂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为了建设家乡,建设祖国。要从小勤奋学习,热爱科学。懂得学习、做事要讲效率,学会合理有效地利用时间。
5、知道国家有法律,少年儿童是受法律保护的,小学生要学法守法。 6、 懂得社会财富、幸福生活都要靠辛勤劳动来创造,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能尊重各行各业的劳。
7、 乐意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培养正当的兴趣爱好。
8、 知道要尊重他人,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同学间能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9、懂得为人要诚实正直,处事公正,能说真话。
10、懂得做事要有责任心,对师长和集体交给的工作能认真负责地去完成。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虽说已是三年级的学生了,但毕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阅历浅,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因此小学生思想品德课切忌枯燥乏味的空洞说教。所以我尝试以动情的话语,开启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导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而教学实践证明:情感教育是道德认识的基础,是趣味性激发道德动机的桥梁 ,是道德行为的催化剂,以情育人,永远是思品教育的主要途经,今后还须坚持以情育人的教学法。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教育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情、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因此,思想品德课更要摒弃
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情绪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
1.以趣激情,导入新课。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善于发现和利用教材中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以趣激情的导课方法多种多样、因文而异、因人而异。
2.知中生情,学文明理。学文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这个阶段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认识,而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知之深,爱之切”,因而教师要善于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在学生形成道德认知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1)渲染课堂气氛,产生情感共鸣。小学生善于直观体验,侧重形象思维、易受感动。我要力求将课文中的道德知识点与学生情感上的激发点结合起来,利用现代媒体手段,把静态的文字、抽象的术语、干巴的数字变成形象生动的语言或画面。让学生在具体认知中受到感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激起敬慕道德榜样行为的情感。
(2)精心设计问题,增强心理体验。要让学生理解课文、明白道理,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根据教材的重难点,精心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并借助假设联想、想象对比、角色互换、心理移位等心理体验,把学文与明理,知识上的接受与情感上的认同有机结合起来。
3.情理交融,辨析导行。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知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行为,“辨析导行”十分重要。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辨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1)要注重感情的评价标准。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对道德评价标准难免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导行阶段的教学首先要借助于教材,从理性的角度向学生阐明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是非标准,但仅有这些理性的标准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学生的情感世界里树立起感情的评价标准。通过介绍雷锋、焦裕禄、孔繁森、李润五等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和事,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什么叫高尚,什么是自己应该学习的榜样。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英雄人物时,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英雄人物具备什么样的高尚品质,而且要让学生记住英雄人物的主要事迹和一些感人的细节。让学生从活生生的,真实可信的事例中感受英雄的伟大,从而产生热爱英雄人物之情。
(2)要动情用理,辨析导行。教师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识水平,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积极鼓励学生暴露思想,大胆发表意见,允许学生有不
劳动教育教材分析范文6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品德与生活》教材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当地、本校的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使用教材,用活教材。
1.将教材中的原有材料与儿童现实生活中的鲜活材料相结合,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如在教学《小学生活开始啦》一课时,以“小熊上学的故事”导入,通过故事大王讲故事的活动环节,把作为一名小学生应该注意的行为讲出来,让学生在听、讲、议中,知道小熊的行为是不对的,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和上幼儿园不一样了,明确小学生应该做什么。这样,通过“从生活到课堂,再从课堂到生活”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将教材内容与儿童现实生活相结合,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2.联系当地实际情况和儿童的实际生活,补充本乡本土的“活”材料,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如在教学《让校园更美好》一课时,在课前进行布置,要求学生在校园里观察、搜集、调查、分析、体验等方法,收集一些校园里让人不满意的地方,在课中,通过“金点子行动”这一环节,让学生分析、讨论,如何改变我们的校园,让我们的校园变得更美好。
二、教学形式“活动化”
活动是儿童认识的源泉,是儿童发展的基础,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儿童天玩、生性好动。《品德与生活》的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的。所以,品德与生活课教学要“活动化”。该教材的活动性特点很突出,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材呈现形式,都非常强调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注重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获得体验,提高道德自觉性。教材的这一特点,也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改变过去说教式的教学方式,组织开展儿童直接参与的感受体验活动、游戏娱乐活动、模拟操作活动、动手制作活动、表演欣赏活动、讨论交流活动、作品展示活动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做,玩中思”,使他们在中学习,在活动中冒出智慧的火花,在活动中创出新的情感。
如在教学《快乐的国庆节》这课时,设计用彩笔画出你心中祖国,让学生将自己平时看到的、感受到的祖国,用自己的方式画出来。学生们用彩色笔画出了美丽的图画,然后,进行作品展览,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画,给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体验快乐,同时培养了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
三、教学时空“开放化”
英国学者麦克菲尔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不指向社会现实,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而是非道德教育。”所谓教学时空开放化,即是教学内容应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应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儿童的其它生活空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学活动由课堂向社会延伸,从多方面加强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要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以恰当的方式与社会生活广泛地接触;二是教学活动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