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营增收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营增收措施范文1
一、深入调查分析,明晰思路目标
在深入分析形势和全市农民收入特点后,我们形成了四条共识:一是非农产业收入是农民收入的增长极。农民收入每增加3块钱就有2块来自工资性收入。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会进一步扩大。农业生产特点决定农业增长率每年在6--7%,而制造业、服务业只要市场需求旺盛,一般有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率。三是农民收入差距是工业化、城市化差距的综合反映。普遍规律是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的地方,农民收入水平高。四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将开辟农民增收“高速路”。城乡统筹,将使农民“无障碍”进入工业化、城市化领域。
根据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我们提出坚持“三业并举、四轮齐动、举措到户、三化承载、机制保障”的思路(“三业并举”即提升农业打基础,扩大就业强主导,激活创业抓关键;“四轮齐动”即拉升工资性收入、扩大经营性收入、增加财产性收入、提高转移性收入;“举措到户”即对农民增收分类指导,因户施策,把增收措施落实到户;“三化承载”即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搭建起农民创业就业、增收致富的载体;“机制保障”即形成促进农民持续大幅增收的长效机制,科学促进农民增收)。制定了《2009—2012年农民增收规划》,提出每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保持年均递增15%以上,力争2012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7年翻一番,总体上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三步走”目标。
二、坚持“三业并举”,拓宽增收路径
在增收途径上,我们坚持“三业并举”:
一是提升农业打基础。主要是发展现代农业,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实施“一村一品”工程,打造粮食、果品、蔬菜、奶业和生猪五大产业集群,推进花椒、辣椒等区域特色产业集约化发展。今年全市夏粮总产93.41万吨,平均亩产318.7公斤,较去年分别增产4%和4.8%。其中小麦总产92.34万吨,平均亩产319.3公斤,较去年分别增产4%和4.8%。
二是扩大就业强主导。坚持像抓农业生产一样抓劳务经济,像为农产品找市场一样为劳动力找就业岗位,像为农产品打品牌一样做劳务品牌,出台一系列就业扶持政策,支持农民技能培训,扩宽农民就业渠道。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4万人,占年任务的88.4%,其中劳务输出61.2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8万人,占年任务80%,劳务输出技能培训9.1万人,占年任务的67%。
三是激活创业抓关键。从信贷、税费等方面积极扶持,推动创业,催生“小老板”,止目前,止目前,全市个体私营企业达到7万多户。一季度免费创业培训3127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565万元。同时,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逐步使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在二三产业创业、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打工就业、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从事种养业经营的格局;积极拉升工资性收入、扩大经营性收入、增加财产性收入、提高转移性收入,实现农民增收“四轮齐动”。
三、实施到户工程,创新增收方法
我们根据农户的实际情况,坚持按照“逐户填卡,因户施策,举措到户,分类指导,配套服务”的要求,科学筛选增收路径,分类指导,因户施策,在去年在晋星村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在全市1729个村全面实施了农民增收举措到户工程。
一是填好一张表。即《市农民增收举措到户工程明细卡》。明细卡主要有四项内容:①劳动资源,包括家庭人口,劳动力,青壮年及其技能,工作地点等;②家庭经营资源,包括承包耕地,运输车辆、工程机械、加工设备等经营性设备,种养殖场、企业、门店、摊点、农家乐等经营性项目;③收入情况,包括家庭收入构成,上年度家庭实际收入和人均纯收入,本年度家庭预计实际收入和人均纯收入;④增收措施。通过填表,弄清楚农户家庭的基本情况和资源。目前,全市共填写农户增收台账和增收明细卡80万份。
二是实行科学分类指导。根据对全市68.4万农户的调查分析,按收入情况划分成5种农户:①创业型。全市66739户。他们有生意、有企业,积极引导支持他们克服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思想,大胆进行“二次创业”,继续把生意做大做强,并带动乡亲邻里增收致富。②劳务型。全市260890户。他们一般家庭主要劳动力常年在城镇就业,辅助劳动力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家庭收入主要来源靠城镇,而养老托幼靠农村。切实维护好他们的实际利益,帮助其解决家庭实际困难,增强增收能力。尤其对有创业愿望和条件的大力扶持,促使其由打工仔向“小老板”转变,由农民向市民转变。③种养型。全市195837户。他们是经营种养业的“好把式”、专业户。采取发展专业合作社、产业化经营、建设小区园区等措施,促进其扩大生产经营规模。④兼业型。全市105782户。他们兼营多业,主业不突出,收入来源多样化,家庭有富余劳动力。通过加强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加快推进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⑤贫困型。全市55356户。主要是农村贫困户和五保户。在实施“10万贫困户增收行动计划”的同时,根据这些农户经济困难的成因,用好扶贫和社会保障政策,切实抓好移民搬迁、整村推进、产业扶持、技能培训等工程,促其尽快脱贫致富。目前,全市已制定增收帮扶措施243万条,印发惠农政策宣传资料102万份。
三是做到措施到户。根据农户的类型、劳动力就业状况、收入结构,明确增收方向和途径,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扶持政策等。各级的政策措施具体到农户,一一列明(大体16项27条),并向农户告知县乡有关劳动就业创业、金融信贷、农林水、扶贫、科技等执行机构的联系人、联系方式。
四、打造载体,加快增收步伐
促进农民增收,既要有目标、有思路、有举措,更要有切合可行的载体来推进。我们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打造出了具有特色的五大助农增收工作载体。
一是开展晋星创建,加快新农村建设。2008年,我们把中央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具体化,实施新农村建设星级管理,坚持“三强化”(强化目标引领、强化项目支撑、强化机制保障),狠抓制订标准、评星定等、晋星计划、晋星创建、考评激励五个关键环节,达到“四推进”(推进农民增收年年有新突破、农村基础设施年年有新改善、农村公共事业年年有新发展、村级治理年年有新绩效)。止2009年全市五星、四星村累计分别达到101个和306个。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把今年确定为晋星创建“深化年”和“提高年”,部署开展创建四星级乡镇活动,全市各级党政组织齐抓共管、比拼争先,形成了你追我赶升阶晋星、促进农民增收等良好风气。列入市上计划的30个五星村、100个四星村和17个四星级乡镇创建工作进展顺利。
二是开展“争先进位”,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以“三化三集中”为主线,着力加强县域经济,出台了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和开展县乡村争先进位活动的意见,比拼争先、加快发展的激励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全市12个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进展顺利,12个省级重点镇建设全面启动,9个省级重点县域工业园全部成立投资开发公司,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地。2009年,全市城镇人口达到154万,城镇化率达到41%,县域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45.7%。今年,我们对全市县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作出综合评价,并对2009年全市所有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评估和基础定位排名,结果汇编成册,为各县区树立了赶超目标。已评定出区镇、县镇、县镇等10个十强乡镇,区镇村、区镇村、区镇等100个百强村。同时,指导县区积极发展县域工业,大力推进县城和重点镇建设,积极争创“十强乡镇”、“百强村”,县域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三是推进“项目到村”,夯实农村发展基础。针对以前涉农项目实施分散、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我们调研形成了了实施“项目到村”工程的一整套思路和办法,通过实施“项目到村”,把政策交到村上、把任务落到部门,增强项目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作用,让惠民项目覆盖全市农村,形成完善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机制。去年以来,我们按照“渠道不乱、统筹安排、各尽其职、分步实施、绩效考核”的要求,整理出全市到村项目三大类23项,编制印发了《到村项目明白卡》和《项目简介》,狠抓项目整理、宣传推介、摸底填卡、制定规划、组织实施等五个环节,统筹规划安排到村项目,尽可能多地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整合财政资金和涉农项目,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社会事业向农村侧重,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着力建立城乡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新机制。今年全市计划实施到村项目560个,已开工建设项目324个,完成投资8000多万元,农村基础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农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四是推行“乡村在线”,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积极调研探索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中的特长和优势,形成了挖掘大学生村官潜力,建立全市“乡村在线”数字网站,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工作的思路。认真总结岐山县“乡村在线”工作试点经验,提出了全市实施“乡村在线”工程的指导意见。7月9日,我们召开了全市“乡村在线”工程动员会,对此项工作作出全面安排部署,并对大学生村官就实施“乡村在线”工程的基本内容、要求,以及网站维护等进行业务培训,全市“乡村在线”工程全面启动实施,各项工作正在有力有序进行。
五是落实“三带三进三促”,形成助农工作合力。在总结领导联点、部门包抓农民增收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省委提出的在县以下党政机关实行“三三制”的要求,我们在全市党政机关、企业和大专院校干部中广泛开展“三带三进三促”活动(带感情、带政策、带项目,进村、进户、进经济组织,促农民增收,促晋星创建,促和谐稳定),建立起了领导联点、部门包抓、干部驻村、企业帮扶的工作制度,形成了“四位一体”、联动各方、合力助推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市级130个工作组,由30名市级领导带队,94个党政机关、26户企业和10所大专院校熟悉农村工作或有一定基层工作经验的2000多名干部参与,联点包抓130个新农村建设晋星村;县区1/3的干部进村开展帮扶工作。这一活动的深入开展,有力地促进工作落实,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形成了助农增收的强大合力。
五、建立健全机制,确保持续增收
主要建立完善了以下几个机制:
一是领导责任机制。明确县区党政主要领导是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县区全部由专职副书记分管农村工作。坚持召开季度农民增收形势分析会,定期召开县区委书记、县区长专题会议,分析形势,研究措施,改进工作。各县区按照“配硬部长,配齐人员,保障经费,改善条件”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了对农工部工作的支持力度。
经营增收措施范文2
1.农民收入现状分析
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农民增收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多措并举,大力促进农民增收,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598元,农民收入实现了“十二连增”。
1.1我省农民收入增长趋势分析 农民收入包括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四部分。2005~2011年我省农民收入情况见表1、2。
1.2我省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比较分析 2008年我省农民收入增幅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而全国这一目标在2010年才实现。2009年因自然灾害减产,导致农民收入增速减缓,城镇居民收入增幅超过了农民收入增幅。 2010~2012年,农民收入增幅又连续3年超过了城镇居民收入增幅。2005年,我省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66∶1,2012年下降为2.35∶1,但收入差从5427元扩大到了11610元(详见表3)。
1.3我省农民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分析 我省农民收入水平一直位于全国中上游,2011年排名第11位。2005~2012年平均增速超过全国平均增速1.3%,收入绝对值从比全国平均多收9元增加到681元。从收入结构排名上看,2011年我省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仅次于浙江省,位居全国第二;工资性收入则排在全国倒数第五,数额只接近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0%,比黑龙江省少27元,比辽宁省少1711元。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42.47%,且有持续增加的态势,家庭经营性收入占46.18%,财产性收入占3.28%,转移性收入占8.07%。我省与之相比工资性收入数值偏小,所占比例很低,差距较大(详见表4)。
2.提高农民收入的具体措施
2.1巩固提高家庭经营收入仍是主渠道,仍有潜力可挖 家庭经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农民增收的主要增长点,这与我省是农业大省的省情是分不开的。因此,在短时期内依靠家庭经营获取更多收入的现状还难以改变。在拓展增收渠道的同时,决不能忽视或放弃家庭经营这条主线。在增收思路上,要向内深挖潜力,把农业大省、粮食大省逐步转变为农产品深加工大省、农产品品牌大省、特产业大省、畜牧业大省以及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大省。加大科研及成果应用转化工作力度,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单产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缩小“原字号”产品销售比重,延伸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因地制宜地发展特产业、畜牧业、城郊果蔬设施农业等,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效益最大化。利用我省优越的自然资源环境,努力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农产品生态品牌,实施营销战略,提升我省农产品质量、溢价能力和市场影响力。充分利用国家扶持政策,大力推进农村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兴生产经营主体,实现规模经营,统购统销,节本增效。
2.2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空间很大,应是今后增收的重点 省农委代起草、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政策指导意见的通知》(吉政办明电〔2012〕11号)明确提出了农民工资性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的目标。这是实现我省农民收入倍增计划的重要着力点。今后,要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加强组织领导,实行部门联动机制,各负其责,强化政策措施,大力开展农民就业创业培训,提高就业技能。组织开展劳动力信息交流、职业介绍、法律咨询等服务,加强农村劳动力资源管理和农民工转移就业工作,为农民外出务工经商搭桥铺路。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扩大海外农业合作领域,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拓展更大空间。保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创造全社会鼓励支持农民工的舆论氛围,为农民工转移就业提供宽松环境。
2.3开展农村金融改革创新,解决农业发展资金瓶颈问题 农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必然要求不断增加投入,高效农业也必然建立在高投入的基础之上。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建立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农村的激励机制,从而增加“三农”信贷投放。大力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农户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机制,努力探索农村信用贷款方式。积极推进村镇银行、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建设。全面开展土地收益保证贷款试点,继续完善粮食直补资金抵押贷款试点。扩大农村有效担保抵押范围,制定政策措施,鼓励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贷款发放。积极拓展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加保险种类,创新保险产品,开展银保互动试点,缓冲农业自然风险。
经营增收措施范文3
当前影响欠发达地区农民
增收的主要因素
主要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农产品的需求减少,价格回落,农民增收困难。从衢州市来说,农民收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柑橘、生猪两大产业的收入,而柑橘平均销售价格从去年一季度1?郾2元/公斤降到今年一季度的0?郾32元/公斤,降幅达73?郾3%。另据衢州市物价部门统计,自今年3月份以来,猪肉价格持续快速回落,特别是近期受甲型H1N1流感的影响,生猪销售更是雪上加霜,目前市场收购价为4?郾9~5?郾5元/斤,而去年同期市场收购价格在6?郾6~7?郾2元/斤,下降了34%。今年4月中旬以来,衢州养猪户开始进入实际亏损期,每饲养一头猪就要亏损100元左右。由于柑橘、生猪两大产业价格的大幅下降,直接导致衢州市农民现金收入下降。今年一季度,我市农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864元,同比下降19?郾2%。
工资性收入增长压力加大。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难度增大,沿海部分企业不得不采取减薪裁员的办法,以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失,导致农民外出就业难。据调查,衢州市返乡后留在家的农民工总数大约2万人,虽然没有出现大批农民滞留在家,但是出去以后找不到工作或者虽然继续工作但工资收入下降的情况明显增多。
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因素增多。一是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民持续增收缺乏有力的支撑。近年来,虽然在国家和各级政府惠农政策的扶持下,农村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但农业基础设施涉及面广,部分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库塘淤积蓄水量减少。二是缺乏有效的信息服务。由于区位条件的限制,欠发达地区农产品供求信息、务工就业需求信息采集、信息传递手段原始简单,农业生产指导、农民就业决策一定程度上处于盲目、自发状态,缺少与外界的有效接轨,导致增收效益得不到有效提升。三是资金因素。近年来虽然各级对农业的投入不断增加,金融部门也采取措施,加大对农业信贷扶持力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业生产的资金紧缺状况,但当前除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外,其它金融机构对农业生产环节的信贷支持极为有限,难以满足农民发展规模养殖、设施种植以及农产品加工等资金需求量大的项目。
应对金融危机促进农民
增收的对策思考
从正确判断形势入手,统一思想认识。面对困难和挑战,最重要的是要正确认识和树立信心,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基层干部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认识不到位,存在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盲目乐观。一些基层干部认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主要是外向度较高的沿海地区和大城市,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不会受到很大冲击,因此思想上仍未引起重视,没有拿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另一种是悲观失望。面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困难,由于靠老经验老办法难以奏效,致使一些基层干部面对形势束手无策,产生了悲观情绪,寄希望于上级出政策出办法来解决,拿不出应对措施。要应对金融危机,必须克服这些错误认识,全面分析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和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既要充分估计金融危机下农民增收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复杂局面,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又要看到发展的潜力和机遇,通过深入实际,把握动态,摸清实情,找准对策,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做好今年的农民增收工作。
从调结构促转型入手,抓“特色型”增收。农业产业是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要以国际金融危机为契机,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同时,有计划地开发有特色、有市场、有效益、能增收的项目,逐步形成一户一品、一村一业的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格局,不断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一是积极推动传统产业升级。要按照“提升品质、调整结构、控制面积、打响品牌、扩大加工、促进出口”的总体思路,发动百万橘农抓提升,走特色化、精品化、产业化的柑橘产业转型提升之路,使柑橘产业效益得到实质性提高。生猪生产要根据市场需求适度发展,并加强肉产品深加工,开发新产品,拓宽市场,引导消费,扩大内需。要加强生猪食用安全生产管理,提高猪肉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鼓励和引导养殖户调整生产方式,将生猪养殖业和种植业相结合,建立资源良性循环运用体系,提高总体效益和抗风险能力。二是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继续深入实施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加大优质水果、笋竹、茶叶、油茶等具有当地资源优势的特色产业提升改造力度,着力抓好食用菌提质示范、山地蔬菜工程,建设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带和块状经济,带动农民增收。三是引导农民在处理好面源污染的前提下,通过连片流转经营、橘园套种、橘园套养等方式,大力发展肉牛、肉羊、鸡、鸭、鹅等特色养殖业。山区乡大力实施毛竹低改工程,促进山区竹农尽快实现增收。
从解决返乡民工就业问题入手,抓“非农型”增收。一是充分利用万名农民素质培训工程这一载体,集中力量大规模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要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培训补助标准,扩大培训规模,针对返乡农民工的不同特点,开展针对性培训,提升返乡农民工就业的竞争力和自主创业的能力。二是积极开辟市内外劳务市场,开展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招聘活动,邀请用工企业、职业中介机构与返乡人员开展面对面现场招聘洽谈,有关部门要积极谋划,尽快搜集劳务信息,加强劳务对接,为农民工外出务工搞好服务。三是建立返乡农民创业政策扶持体系,支持从事个体经营享受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不断深化改革,为农民创业创造宽松的环境。建立创业发展基金,设立小额担保贷款基金,健全金融支持体系,放宽小额担保贷款的条件,扩大扶持范围,简化担保手续,降低融资成本,使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有启动资金。对于农民工创办农业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在税收、工商登记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
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抓“工程型”增收。在看到国际金融危机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危机中蕴含着许多机遇。今年,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特别是在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方面大幅度增加投资,省里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这是解决农业生产基础薄弱问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良好机遇。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加快实施村庄整治、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农田水利工程、土地资源开发等项目,特别是土地资源开发项目,各地要结合柑橘产业转型提升工程,大力推进园地开发,以项目带动农民增收。同时,积极抢抓中央、省里加大对农村投入的机遇,抓紧申报、积极实施一批环境整治、灌区节水改造和道路建设等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应尽量使用本地农民工,使农民短期内能够从工程建设中直接增加收益,同时也为农民持续增收创造更好条件。
从加强农民组织化入手,抓“带动型”增收。欠发达地区农户一般经营规模较小,生产方式落后,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制约了生产的发展。当前,一是着力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利用专业合作组织开展规模经营,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同时,要大胆创新农民与合作社(企业)的利益分享机制,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劳动力入股,推动合作社(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关系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变农民为股民,实现合作社(企业)盈利、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二是加强金融服务。着力破解农民融资难题,扩大农村资金互助社(村级银行)试点。以加快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引导,由农户、合作社社员、工商户自愿入股组建的农村资金互助社,为农民创业提供资金服务。三是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通过举办和参加各类展销会、农展会和农技110、农民信箱等信息平台,加强产销对接、市场流通、市场空间拓展,积极构建农产品现代营销体系,加快农产品商贸流通,促进农民增收。
经营增收措施范文4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实施柑橘产业转型提升作为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保持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重点工程、民生工程来抓。坚持政府引导、群众主导、依靠科技、对接市场的原则,按照“提品质、调结构、控面积、建组织、树品牌”的思路,发动广大柑农抓提升,走特色化、精品化、产业化的柑橘产业转型提升之路,切实提高柑橘市场竞争力,实现柑橘产业以品质增收,以品牌增收,从根本上解决“卖橘难”问题。
二、主要目标:
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要求,从年开始,在全街道柑橘种植区实施柑橘产业转型提升工程,争取到年,全街道柑橘面积调减到亩左右,采取以“三疏一改”为主的品质提升技术措施,建成优质基地面积亩,其优质果率提高到以上,柑橘亩收入已常年增收元。
三、工作重点:
(一)三疏一改:以疏树、疏枝为重点,深入推进柑橘“三疏一改”技术的应用,——年每年实施亩,将密度疏减到每亩株以内,树体高度控制在米以下,其中年建立村级示范点亩。同时,对疏改橘园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使橘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到以上,对有条件的园地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实现涝能排,旱能灌的目标。
(二)缩减规模:对不适宜种植区的橘园逐步予以淘汰,采取退橘还林,退橘还粮,退橘还菜等措施加以改进,控制柑橘栽培面积,因地制宜的发展多种经营,确保农民增收,3年内计划调减柑橘面积亩,其中海拔米以上或坡度度以上的橘园亩,易受冻害的低洼地橘园亩,管理不善的杂树园地亩。
(三)改良品种: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通过典型示范举动,推广名优柑橘品种,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建立组织:积极引导橘农建立经济合作组织,统一标准生产、统一品牌销售,鼓励橘农流转园地,走规模化经营之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五)培育品牌:抓住衢州市实施市、县柑橘品牌一体化战略机遇,积极参与地域品牌的宣传促销活动;进一步构造“ ”,“”柑橘等地方品牌,以品牌建设拓展销售市场。
四、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实施,街道成立柑橘产业转型提升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负责部署、协调全街道柑橘转型提升工作;等柑橘产区村,要建立由主要领导负责的领导小组,组织实施本村相关工作,柑橘重点村要实施领导小组和专业队,做好本村的组织和服务工作。街道已经明确了各村的柑橘产业转型提升计划任务(见附一)。各村要层层分解落实,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并确保取得良好成效,街道将在年终组织考核评比。
(二)加大宣传,以点带面
各村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广大橘农充分认识到柑橘转型提升工作的重要意义,重点要以近年来通过“三疏一改”提质增效的实例来说服、教育和激励橘农,通过各柑橘生产村柑橘相对集中村分别建立一点面积的疏改示范园,进一步带动这项工作的全面展开。
经营增收措施范文5
关键词:煤电企业 循环节约经济 双增双节约
发展循环型、节约型经济是我国新一轮腾飞的既定目标。中平能化集团公司提出“发展循环型、节约型企业”的工作方针顺应了社会发展。作为中平能化人,如何在工作贯彻落实此方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
一、开展“双增双节”迫在眉睫
“双增”即增产增收。加盟集团公司几年来,煤电公司逐步加大投入,技改及质量标准化建设有了长足发展,煤炭产量稳步增长,企业运营质量明显提高,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些发展病。盲目追求速度,不考虑成本,不考虑市场占有,违背了经济运行的规律和特点。有的基层单位增产却不增收,或增收甚微,或者增收是以大量成本做代价的。一些矿井通过资金投入和改造,虽然增加了一些产量,但煤炭市场面临疲软萎缩,煤质差难以销售的现象却不容忽视。如果没有了销售市场,暂时的“高产”反而会酿造发展的苦果。因此,增产就要把坚持有效益发展放在首位,提高平禹煤电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双节”即节约节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煤炭市场疲软中,我们煤炭人就提倡节约要从一点一滴抓起,甚至还以那种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精神,制定成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控制各类非生产性支出尤其是弹性费用支出,杜绝支出上的一切“跑、冒、滴、漏”现象。钱要花在刀刃上,一切围绕经营转。非生产性支出要节约,生产性支出同样需要节约,在讲求成本和效益的今天,不计成本的经营发展同样是没有效益可言的。一个单位的收支增长系数、吨煤成本就很能说明其经营状况。效益再好的企业也禁不住“放水”似的花钱,企业的良性发展同样需要良性的节约和节支。面对世界金融风暴带来的冲击,煤炭市场面临疲软,开展“双增双节”已迫在眉睫。
二、提高思想认识是推动“双增双节”深入开展的前提
首先,应该明确这次“双增双节”是在全公司范围内作为一次专项活动进行,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中心任务,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增收节支不仅要提高经济效益,解决目前困难,而且要教育职工,特别是中青年干部恢复和发扬党的艰苦奋斗优良传统和中华民族勤劳俭朴的美德。其次,要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职工是企业的主人,是增产节约运动的主力军。各级领导干部要克服畏难情绪和消极等待心理,把本单位的问题、困难交给职工,发动职工想办法,群策群力,攻克难关,从思想上筑牢“双增双节”的观念。
三、提高经济效益是抓好“双增双节“的核心
增产节约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要用现有的人力、物力夺高产,创效益,少投入、多产出。具体到我们煤电公司来说,就是增加产量,降低消耗,做到增产增收。在这方面应抓好两个环节:一是要努力增产,确保任务。这是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主攻方向。前三个季度煤电公司原煤产销量同计划相比还有近百多万吨缺口。为此,各级生产业务部门和各矿井都应转变观念,适应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坚持文明生产,优质服务,采取多种措施,确保煤质,增大销量。要针对各矿井所产煤质状况,制定防止煤炭积压的应急措施,力争均衡生产,确保生产任务的完成;二是要广开渠道,促进增收。要大力发展、扶持地面单位,努力把煤炭市场疲软的压力减轻。地面生产单位面对突变的市场,适应能力更差,要采取灵活的经营思路,大胆放权,甚至可以采取横向联合,开展多种经营,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应对目前短暂的困难,从而完成煤电公司全年经济指标计划。
四、挖掘企业潜力是深化“双增双节”的途径
挖潜,首先要杜绝浪费。从一点一滴着手,切实把生产成本,材料消耗和一切开支特别是非生产性开支压下来。要在职工中广泛开展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吨煤、一寸铁的活动。要广泛组织青年、团员开展“增产节约我为企业做贡献”活动,积极组织材料回收,浮煤清扫等,使其既得到经济刺激,又取得精神上的收获。
挖潜,必须深化企业改革。要改革“大锅饭”造成的弊端,加强岗位责任制,增强职工主人翁精神。要改革用人体制,克服诸如决策失误、指挥不当、技术落后的企业内部机制不顺等方面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要改革分配制度,积极推行绩效工资方案,保证干部、职工多劳多得,调动积极性,使企业的经营者和全公司职工都能经常自觉地注意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改革的深化,必将推动企业挖潜向深度发展;而增产、节约两个方面的潜力被挖出来,又将为改革的深入发展创造条件。只有把改革与挖潜结合起来,才能推动增产节约活动深入开展。
五、落实各项措施是“双增双节”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
首先,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提出明确的奋斗目标,制定具体的保证措施。制定方案、目标必须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要发动职工,集思广益,针对本单位实际情况选准突破口。
落实措施还要建立严格的责任制。方案、目标要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切实做到有领导、有部门、有班组、有岗位,形成“一条龙”的落实措施系列。
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要切实做好服务工作,保证措施落实。各级领导要紧密围绕增产节约活动,把深化改革、完善内部机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等有机结合起来,互相促进,互相推动。要注意抓好典型,大力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各项措施落实。
六、巩固“双增双节”成果是自始至终应抓紧的环节
随着“双增双节”活动的深入开展,巩固活动成果的工作,越来越显得重要。各级领导必须抓紧这个环节,真正取得实际效果。
经营增收措施范文6
关键词 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现状;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4-0289-01
2013年以来,合浦县根据自治区、北海市关于实施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的决策部署,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全力以赴促进农民增收,取得了一定效果。
1 合浦县农民收支情况
1.1 合浦县基本情况
合浦县行政区域面积2 380 km2,耕地面积6.6万hm2,辖13镇2乡,245个村委会,538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8.11万户,农业人口85.3万人,劳动力50.28万人,其中外出务工劳动力12.21万人。2012年合浦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8 573元,财政收入8.7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 000元,较2011年增长15.45%。
1.2 合浦县农民收入的结构及增长趁势
2013年,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第1季度2 257元,同比增长16%,第2季度累计预计现金收入4 397元,因此增长18%。全年全县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任务7 890元,较2012年增长12.7%;力争实现8 057元,较2012年增长15.1%。其中1—5月工资性收入人均增加410元,同比增长17.2%;经营性收入人均增加450元,增长41.5%;力争增加499元,增长56.9%;财产性收入人均增加30元,增长15.3%;力争增加40元,增长16.3%;转移性收入人均增加45元,增长22.5%;力争增加50元,增长25.5%。
1.3 合浦县农民支出情况
2013年1—5月全县农民生产经营成本支出23.74亿元,较2012年同期增加1.149 6亿元,增长5%。其中,生产费用21亿元,增加2.35亿元,增幅4.9%;管理费用2.39亿元,减少21 164万元,减幅4.6%。农民支出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
2 实施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主要工作措施
2.1 种植业增收工程
在确保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豇豆、玉豆、辣椒、黄瓜等蔬菜生产,加快甘蔗种植、荔枝等亚热带水果种植等优势产业发展,落实良种补贴、粮食直补、柴油补贴等政策性补贴,推广节本增效农业技术,不断提高农产品优质率、产量和农产品竞争力,提高特色农业设施化和集约化水平,保障农民稳定增收[1]。
2.2 牧渔业增收工程
一是大力推进生猪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二是积极发展林下家禽生态养殖、海鸭放牧养殖和海鸭蛋加工,扩大家禽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总量和养殖经济效益;三是加快发展草食动物养殖,着力抓好奶水牛、山羊、合浦鹅、兔子的养殖,推进牛品种改良的整村示范带动作用[2];四是调整养殖结构,稳定发展大宗优势品种,重点抓好优势特色水产品养殖,积极拓展海洋捕捞业,促进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
2.3 林业增收工程
2013年全县预计采伐林木面积0.28万hm2,蓄积20万m3,直接增加林农的收入约1亿元;生产经营造林苗木1 000万株。
2.4 农民工资性增收工程
提供免费公共就业服务,帮助农村劳动力顺利实现转移就业;开展免费职业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及创业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力度,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2.5 水利带动增收工程
抓好合浦水库灌区及其他小型灌区农田水利末级灌系节水改造,实施一批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建设,完成渠道防渗96.8 km,预期达到年新增节水能力144万m3,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0.14万hm2。
2.6 农机带动增收工程
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农民使用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和机具,提高全县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农业生产效率,推广使用水稻收割、甘蔗深耕深松、花生种植等农机节本增效技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7 扶贫带动增收工程
抓好村屯道路、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农村贫困户发展畜禽养殖、果蔬种植等扶贫产业项目;抓好实用种养技术骨干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等各种扶贫培训,为帮助贫困群众增收提供科技支持[3]。
2.8 水库移民扶持增收工程
落实水库移民政策,对于安置后的水库移民进行后期的扶持、水库移民培训、水库移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管理、水库移民政策法规的宣传等工作,改善水库移民安置户的生产生活条件,确保生活稳定。
3 农民增收主要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尤其是农田水利设施老化严重,灌溉不畅,灌溉水利用系数低,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
(2)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低下,市场竞争力不强。绝大部分农民生产都有一定盲目性,而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及农民协会的带动能力不强,订单农业不发达,难以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
(3)农产品加工率低。合浦县农产品加工,除甘蔗、木薯及小部分林业、花生、虾、罗非鱼等农产品外,几乎只出售原材料,连简单的初级加工都没有,农产品价值得不到提升。
(4)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发达,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截至目前,合浦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仅有117个,会员2 746人。
(5)农产品品牌效应发挥作用小。合浦县农产品品牌除了“合浦豇豆”外,其他农产品没有较为稳定的市场,影响了农业的发展。截至目前,合浦县农产品注册商标比较少,这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5 促进农民增收的工作建议
5.1 进一步搞活市场,确保农产品流通
农业、林业、第二产业之所以发展顺利,关键在于流通工作做得好,如2013年上半年蔬菜几乎供不应求,价格一再上扬,综合价格比2012年同期上涨2.6元/kg。因此,应重点培育市场,搞活流通,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5.2 搞好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产品产业链
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大力促进农产品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集约化经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引导农民尽快走上致富的道路[4]。今后应重点指导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尤其是鱼、虾、鸡、猪、花生、蔬菜等加工,利用现有的农业重点龙头企业搞好农产品加工或招商引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提升农产品价值。
5.3 努力打造品牌效应,提高市场占有率
合浦县农产品注册商标相对少,且知名品牌少,这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今后应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申请农产品商标和产地认定,按照市场需求发展农产品生产,扩大宣传,以质量取胜,以信誉作保证,努力打造农产品品牌,增强品牌效应,提高市场占有率。
5.4 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鼓励创业增收
要抓住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机遇,改善创业环境,扩大创业领域,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形成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实现创业的局面,有效带动农民家庭经营非农产业收入和务工工资水平的迅速增长[5]。
6 参考文献
[1] 蔡志军.今年全市农村人均纯收入目标7000元[N].北海日报,2012-07-28(1).
[2] 朱立政,汪上,杨文兵.关于实施农民收入倍增战略的思考[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2(3):97-101.
[3] 王学旺.农民收入倍增问题的几点思考——以天津市西青区农民收入为例[J].求知,2013(8):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