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制度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绩效考核制度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绩效考核制度化范文1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财务绩效评价;优化策略

一、绩效考核的意义

20世纪70年代我国乡镇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开始建立,经过三次重要的转型,最终确立其公益性与民生性的服务根本。因为乡镇卫生院属于基层的医疗服务组织,其经营性质与功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服务群体医疗常识与维权意识较低,导致部分乡镇卫生院服务态度恶劣,医疗服务水平被人为降低,严重违背了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基层医疗组织的设置初衷。实施绩效考核制度可以将医疗服务人员的薪资与其服务质量、服务数量、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相关联,贯彻付出回报机制,以服务质量与医疗服务人员薪资挂钩的方式创建激励制度,塑造服务氛围,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医疗服务人员参与提升医疗服务的积极性。

二、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因为乡镇卫生院的行业特性,所以其实施绩效考核的意义在于合理配置医疗服务资源、保障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以之服务于人民群众,提升我国的基础医疗质量,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乡镇卫生院在实施绩效考核制度时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绩效考核定位出现偏差

现在乡镇卫生院的绩效核算体系虽然初步建立,但是极不健全,特别是在公益性与社会效益方面。部分乡镇卫生院绩效核算体系的雏形是借鉴企业制的绩效考核制度,忽视了二者之间的社会性与经济性差异,使部分乡镇卫生院的经营服务受绩效考核制度影响,更倾向于盈利性,过度趋利必然会影响到内部医疗服务人员对于医疗服务的正确认识,造成乡镇卫生院的公益性的立院之本受到社会公众的怀疑,使得我国基础医疗服务体系和系统的整体评价偏低。

2.考核方式单一

绩效考核的推行是为了提升我国医疗服务行业的服务质量,保障我国人民群众享受医疗服务的基本权利,并在此基础上保障医疗服务组织内部财务正常运转。但是我国乡镇卫生院在实施绩效考核时采用的衡量指标往往过于单一,造成绩效考核制度下的乡镇卫生院经营活动与预期出现偏差。卫生院在绩效考核中较为普遍的是关注医疗服务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时所耗费的成本与收入之间的差额,以及医疗服务人员一段时间内所提供的服务数量,忽视了受服务患者的医疗反馈与投诉,造成卫生院与患者关系恶化。另一方面,很多卫生院采用的是部门绩效考核方式,同一部门无论工作质量与效率高低,按部门统一绩效奖惩分配,造成小范围内的公允失衡,日积月累必成为多劳者与能者消极怠工的理由。

3.绩效考核难以落实

绩效考核是我国医疗服务行业的辅助制度之一,其根本意义在于利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来服务人民群众,保障我国人民享受基础医疗服务的权利。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却发现,很多乡镇卫生院对于绩效考核建设仅仅停留在制度建设上,并无实践。理由大致分为两种:一是乡镇卫生院内部人员关系密切,通过绩效考核调整薪资难以执行;二是人员储备不足,相关考核能力达不到绩效考核需要。导致绩效考核只能停留在制度化建设中,丧失实际意义与价值。

三、乡镇卫生院优化绩效考核机制措施

1.塑造绩效考核氛围

乡镇卫生院想要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必须要通过制度化的建设和内部文化氛围的建设来保障,而制度化的建设多属于上层建筑,卫生院本级难以干预核心内容,所以对于乡镇卫生院而言,首要问题就是塑造一个正能量的绩效考核氛围。而塑造内部氛围最有效,也是最快捷的方式就是将其切实与内部员工的利益相结合,并对已经建立的制度进行绝对有公允性的执行,处于对自身利益的维护,相关的医疗服务人员也会积极学习绩效考核制度,并详细了解自己对其自身岗位的影响,以点扩面,必然能够短时间内在乡镇卫生院塑造出一个初具规模的绩效考核氛围。

2.落实考核机制,完善考核指标

制度化建设的实际价值在于对其的执行,所以乡镇卫生院的绩效考核并不能仅仅停留在制度化的建设中,要与财务制度与医院日常经营相结合,对待员工的工作考核可以作为一项核心工作,因为其涉及到的是卫生院整体的服务意志。在内部员工职称晋升、技术进步等方面要与其利益进行密切,并且无时差的联系到一起。不仅如此,还要将绩效考核机制与卫生院医疗服务的享受者满意度相联系,不能仅关注提供的医疗服务数量与效率,还要关注到卫生院医疗服务的质量,践行我国对医疗服务行业的本质要求。

3.增强竞争,引进新人才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系中,医疗服务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正在稳定地流入社会,乡镇卫生院要想贯彻绩效考核机制,必须要保障卫生院的人才流入,增强内部竞争。在竞争的环境中才能有效的推动医疗服务人员的进步,也就能顺利的提升卫生院的服务质量。另外引进新人才也是对我国乡镇卫生院输入新血液,新人才受高等教育拥有新思想,更能够适应不断更新的医疗设备使用需求,并且其思想能够适应绩效考核这种竞争观念,以此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推进我国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建设才是绩效考核机制的根本目的。

4.考虑医疗服务人员需求

对于乡镇卫生院而言,每一位医疗服务人员都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处于基层,每一个医疗服务人员都是一个岗位的支柱,而绩效考核制度虽然是利用员工积极性与创造性来提升卫生院服务质量的,但是却不可以以医疗服务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为代价,也就是说乡镇卫生院在进行绩效考核制度化具体建设中,要满足医疗服务人员的生活与发展需求,防范技术人才的流失导致的区域性医疗服务缺失。

参考文献:

绩效考核制度化范文2

关键词:公务员;绩效考核;思考路径

中图分类号:F292.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26(C)-0045-01

公务员的考核制度是我国新形势下的重要内容。公务员绩效考核又称公务员绩效评估,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按照法定权限,根据原则对公务员定期或不定期的工作表现和工作实绩的成绩和贡献作出评价,以此作为公务员的奖惩、培训及晋级增资等提供科学依据,对公务员进行管理的一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是适应刺激反映模式而采用的一种有效人力资源开发手段。加强和完善公务员绩效评估对建设高效廉洁政府、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对迎接新形势下的挑战具有重要作用。

一、公务员绩效考核随着环境变化出现的问题

1,考核目的不明确、考核指标笼统、针对性不强。考核目的不明确主要表现在本位主义、平均主义、机会主义等方面。多是上级机关对下级的评估,缺乏公众对政府的评估,导致客观立场不坚定。公务员队伍庞大,职位多,科学合理公正的指标是公务员评估的基础和首要条件。但是现行的评估制度中规定的“德能勤绩廉”等只是原则性的,过于笼统,针对性不强,专业化程度也不高。使职位分类缺乏科学性,随意性大,效度得不到保证,导致评估结果失真,严重影响评估的公正公平。2,考核方法定量不足导致内容片面、程序不规范、流于形式。我国公务员绩效评估了评估的结果分3个等级:优秀、称职、不称职,又规定了优秀的比例,然而,工作实绩好的与工作表现差的,同样享受相同的待遇,大大减低了评估制度的激励作用。我国公务员考核虽然明确强调采取定性与定量结合,但实际考核中,往往是定性测评为主,忽视定量测评。由于考核方法定性有余,而定量不足引起的导致内容片面,考核缺乏科学性,失去公正。主管部门出于维护本部的荣誉或照顾部下情绪和利益,而失去公正,放弃和偏高评估的标准,使评估偏失或流于形式。单位领导大多采用轮流坐庄的方式,平分秋色,心理平衡,大家心照不宣,程序不规范,内容空泛。平时缺乏周详准确的记录,考评的实际效果却流于形式。3,考核处于宣传阶段,贯彻效果欠佳,不能最大限度释放激励功能。任何一种无绩效的任命都将导致有能力的雇员产生受挫折感,因此考核只出于宣传阶段,将导致激励功能和个人绩效评估工作的失败,公务员的绩效评估走向了形式化,未能充分的发挥其应有的激励机制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二、公务员绩效考核的思考路径

绩效考核制度化范文3

关键词:科研单位;后勤人事管理;管理体制;途径

后勤作为一个单位的基础性部门,在保障经营与管理活动的有序开展方面占据重要地位。科研单位的后勤服务部门是独立的个体单位,其人事行政模块以服务作为发展的方向和方针,其服务管理的范围主要围绕单位经营与管理活动作为中心而展开,而构建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后勤人事管理体制是当前科研单位探讨的热门话题。

一、科研单位后勤的职能

1.服务性职能。科研单位的后勤部门职能不仅包括基础工作,还包括维系部门发展的人事行政工作。无论科研单位体制进行了怎样改变、后勤部门经历了怎样的重组变动,其后勤部门的服务性职能不会发生改变,人事管理工作也都是以服务性为前提而展开各项工作。

2.保障性职能。科研单位的科研项目是否取得成效的因素不仅包括科研设备是否充足、科研人员专业技术,还包括后勤部门是否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科研单位的后勤部门,是为科研事业发展的一切大小事务提供基础性保障的机构。相较于单位其他部门而言,后勤部门的工作较为复杂和琐碎。以新疆农科院后勤服务中心为例,后勤主要负责水电暖供应与设施设备更新维护、环境绿化美化、公产修缮、安保综治、社区诊疗、职工就餐、单身宿舍,以及办公区、住宅区的物业服务等等公共性保障服务,同时后勤的人事行政事务,还需要肩负起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沟通责任。

二、影响科研单位后勤人事管理效率的因素

1.认识不到位。长久以来,科研事业单位都认为,后勤部门的服务仅是简单的体力劳动,对后勤选人用人等人事管理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虽已重视,但是在认识上还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误区,比如部分科研单位的管理层仍单纯地认为后勤人事管理工作就是简单的招聘工作或者档案管理工作的现象至今仍然存在。然而,对于后勤人事管理工作而言,是由绩效工资分析、招聘工作、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培训、绩效考核制度和各项人事规章制度等等共同组成的。许多单位在传统的管理机制背景下,还没有从本单位本部门的特点出发设置后勤人事管理体系。

2.单位后勤人事管理沟通机制不够完善。当前许多科研单位通常都把单位人事管理中的绩效考核工作为机密,使单位职工对于人事管理部门工作的不信任以及对于考评工作存在质疑态度,从而不利于单位后勤人事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单位后勤人事管理工作得不到充分发挥不仅会让各个部门职工了解不到人事管理的标准有哪些内容,从而也就对人事管理工作理解不到,单位员工自身在岗位工作中也不知道如何应对出现的问题。

3.考核指标和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许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模块考核指标和制度还不够合理,缺乏科学性。管理制度的不科学性对于人事管理工作的结果而言却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部分单位为了使自身人事管理考核指标更加具有全面性。不但对质量指标、生产指标以及安全指标等相关指标有所考察,对于职工自身的思想觉悟以及员工岗位的工作态度也有着比较细致明确的相关规定。只是如此一来,各类指标显得很复杂,人事管理考核的工作难度系数也随之增加,导致绩效考核可操作性较低,最终造成人事管理考核制度达不到应用的作用。

4.考核定位过于模糊。科研单位的后勤人事管理的效果会受考核定位的影响,而很多单位对于人事管理考核的定位却还不够清晰,显得比较模糊。并且人事管理考核工作过于形式化,像为了奖金分配而进行的考核之类的问题广泛存在,严重忽视了人事管理考核为了提升职工的基础目的,也使得单位职工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避免处罚从而多领取奖金的关注点上,而不是积极有效地对自己进行不断提升。5.考核存在主观性。人事管理考核存在主观性的问题在很多科研单位都存在,过于主观性的人事管理考核会对影响职工工作积极性,主观性较强的人事管理考核制度对考核工作的有效性与可信性,会产生不利影响。只有科学客观合理的人事管理考核制度才有利于职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发,从而挖掘职工的工作潜力。

三、科研单位后勤人事管理体制的完善

1.保证考核标准的客观性。很多科研单位的绩效考核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阻碍其施行并取得成效的因素,首先对于人事管理考核必须要提升其标准的客观性。比如,单位的绩效考核标准一定要在客观的基础上进行制定,并且对于职工整体工作实际情况能够科学合理的反映出来。例如,后勤的工勤技能岗位职工在部门中承担着急、难、险、重的工作,对这类型岗位的职工考核工作也较其他岗位的工作更具备复杂性与难度系数。因此,需要制定出更加健全的岗位说明书,建立起更加细致的考核指标体系使考核质量得以提升,让工勤技能岗位的职工都能明确知道自己的岗位职责以及工作流程,有利于从心理上接受绩效考核,从而使得考核机制能够落实到实处。

2.保证考核标准的可控性。要建立并不断完善起科学合理的人事管理考核体系,就需要提升人事管理考核标准的可控性。比如建立健全科研单位后勤人事管理制度,就要把单位的业绩与人事管理的管理工作相挂钩,使二者实现有机结合。以本单位自身的战略目标作为出发点,并且把其中一些关键性人事管理指标分析出来,对其各项指标进行量化,比如目标实现对职工职称、技能等定量指标要求,或者对服务满意度等定性指标要求进行细化,避免绩效考核过程中受到主观性的影响,有效防止主观性偏差的出现。

3.保证考核准确性定位。提升科研单位后勤人事管理考核工作定位的准确性,可以使得后勤人事管理考核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化。比如,把后勤保障各项工作同人事管理的结果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充分发挥后勤各岗位考核结果的作用。但是在此过程中,单位应该明确施行绩效考核制度的根本目标不是奖金分配,而是激励职工不断提升自己工作能力和水平。所以在对人事管理考核工作进行定位时,不要忽视了这方面问题,才能提升人事管理考核定位工作的准确性。

4.保证考核结果实际性应用。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后勤部门人事管理考核体系,提升人事管理工作的成效,强化绩效考核结果的实用性是其实现手段之一。比如,把单位的绩效考核结果与职工绩效奖励结果相挂钩,以职工贡献率为依据确定绩效奖励额度,以此就能避免单位绩效考核工作出现形式化问题,增强绩效考核结果的实用性。岗位工资设定要公平公开,同工同酬,绩效奖励工资根据后勤员工自身的综合劳动情况进行确定,以此实现激励员工的积极作用。从而不仅可以提升工资的保障性作用,还可以有很好的激励作用。

四、结语

科研单位的后勤人事管理体系的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建设,是提升科研单位后勤服务管理的效率、质量的关键因素,也为科研单位各项科研活动的有序展开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郝钦伟.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与研究——电子科技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际探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02:102-105.

[2]李艳丽.浅议非营利科研机构后勤管理与产业开发工作[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0,04:45-47.

[3]王征.科研单位廉政机制创新路径探究——基于科研经费管理的视角[J].理论建设,2015,01:93-100.

[4]吴建国.后勤保障: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科学院科研行政后勤改革发展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05:536-542.

绩效考核制度化范文4

关键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对策

Abstrac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s always the emphasis and difficulty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ctivities. With the increasing depth of reform, institutions must establish a people-oriented, high-performanc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model, and how the institution relates to the purpose of performance appraisal can be completed successfully.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theory,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rformance appraisal institution; on this basis,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performance appraisal institutions and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performance appraisal system and institutions of thought.

Key words: institutions; performance appraisal; 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 U692.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工具和方法,很多单位进行了积极探索,并投入了较大的精力。但令人遗憾的是,真正通过绩效考核达到预期目的的单位却非常少,大多数单位最后不是流于形式,就是中途夭折。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在很多时候对绩效考核的理解不全面、不系统甚至存在的误解,导致这项价值极高的工作难以收到预期成效。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真正有效的是绩效管理,而不是许多单位所理解的那种秋后算帐式的考核或者评价。因此如何加强对绩效考核的管理,成为摆在许多单位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

随着人事制度改革日趋深入,政事分开、事企分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方式转变为实行聘任制和招聘制,并且优胜劣汰、竞争上岗,职工管理逐步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化,绩效考核工作为这一制度的实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绩效考核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客观的标准,对职工的思想品德、工作能力、工作成绩以及工作态度等进行的综合评价,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及基础性工作。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可以约束、激励、指导、帮助全体职工,并有效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职工素质,保证单位经营目标的实现。

我国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能是提供教育、医疗、科研、文娱、体育等公共服务。统计显示,目前中国有各类事业单位130 多万个,有工作人员2900 多万人和国有资产近3000 亿元。中国70%以上的科研人员、95%以上的教师和医生都集中在由政府出资举办的各类事业单位,其各项事业经费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的30%以上。因而对其工作绩效的考核有其自身的特点,既不同于公务员系列,与企业相比也明显不同。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的特点:1.从主体方面来看,主要是专业技术人员比例高,属知识密集性单位。由于事业单位主要从事的是各类专业技术工作等脑力劳动,工作本身较复杂,工作成果评价更多的是注重工作完成的质量而非数量,同时很多工作成绩难以量化。对于这种复杂劳动工作成果如何进行公正合理的定量化考核,是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因此对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的设计要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利于单位目标和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的融合。2.从客体方面来看,由于事业单位的工作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是创造性的,而创造力需要身心完全自由,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会妨碍这种自由,从而不利于创造力的产生,因此其工作过程往往是无形的,没有确定的流程和步骤,不存在固定的工作规则。因此对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的设计要有利于激发员工的活力和创造精神,从而实现员工的全面的发展,同时要促进员工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从而拓展他们的知识与技能。

二、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主要依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规定》,主要包括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德,主要考核政治、思想表现和职业道德表现;能,主要考核业务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的运用发挥,业务技术提高、知识更新情况;勤,主要考核工作态度、勤奋敬业精神和遵守劳动纪律情况;绩,主要考核履行职责情况、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质量、效率,取得成果的水平以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廉,主要考核执行党风廉政、行政廉洁自律和接受监督等情况。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对德、能、勤、绩、廉表现较差,在年度考核中难以确定等次的人员,可先予以告诫,期限为三至六个月。告诫期满有明显改进的,可定为合格等次,仍表现不好的,定为不合格等次。

近几年虽然不少事业单位在绩效考核工作中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建立了一整套的考核制度,并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各功能的发挥,应引起重视和加以改进。

1.考核工作流于形式,重视程度不够。一方面表现为在对绩效考核认识不到位。只重视业务工作,对绩效考核工作,也只不过临时拼凑人员仓促考核,影响考核质量。往往年终时由人事部门发放年度考核表,各部门及人员匆匆应付了事;另一方面表现为考核是为了发奖金,搞形式主义,应付上级检查而已。这样就失去了绩效考核的本来目的。

2.不重视平时的考核,没有资料的积累。平时不考核,不建帐、卡,使年终考核与平时工作脱钩,无据可查。各部门和岗位的工作没有制订相应的部门目标和工作标准,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3.考核内容缺少量化指标,考核标准过于简单和笼统,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仍存在凭印象打分的现象,被人们戏称为“拍脑袋”工程。结果往往是不能有效地做到奖勤罚懒,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严重地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4.确定考核等次不严肃,不能严格按规定标准确定,大锅饭倾向严重,讲平均,搞平衡,优秀指标控制不严。同时在考核中怕得罪人,做老好人现象严重。

绩效考核制度化范文5

摘 要:《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正式实施将事业单位与职工确定为“合同关系”,打破了终身制,实现人员能进能出。作为我国在事业单位改革上的一个新突破,此次改革在调动事业单位积极性、促进事业单位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打破终身制也应与绩效考核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同步。否则,改革不会达到其最理想的目标。

关键词 :事业单位 终身制 绩效考核

在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大潮之下,我国事业单位改革也在其道路上不断探索。2014年7月1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正式实施打破了终身制,在我国的事业单位改革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此次改革在带来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主动性等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对此,将就改革的作用、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事业单位打破终身制的作用

第一,从事业单位内部看,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发展。打破终身制就打破了人们传统意义上所认为的“铁饭碗”。部分工作人员长期“安逸”的工作将在改革的压力之下无影无踪。这将有利于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后推动整个事业单位的发展。首先,事业单位将更有活力履行好自己的管理和服务职能,促进单位管理和服务能力的发展。其次,工作人员创造性的调动促进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创新,使之与时俱进,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从政府层面看,有利于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内在压力激发工作人员工作激情。其次,事业单位打破终身制,对工作人员实行绩效考核,可以加强公众对事业单位的监督。从内到外,最终将有利于满足广大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和公共利益诉求,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添砖加瓦。

第三,从社会层面看,有利于改善社会风气。一直以来,由于“公务员”是“铁饭碗”,中国的高素质人群总是热衷于考公务员。但事业单位打破终身制为中国的公务员制度开启了一个新的起点。它与其他的公务员制度改革相联合,降低了“公务员”的魅力,改善了“公务员热”的风气。同时,也推动了人们职业观的改变,使社会的职业发展多元化,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事业单位打破终身制可能出现的问题

首先,对改革本身来说,可能出现以下问题。

第一,对待老职工的方式不当,拉长改革历程。此次改革的事业单位中不乏有已为单位工作数年的老职工。他们对改革的不理解可能阻碍改革的推进。同时,如果主要依靠内部的绩效考核体制,念于旧情,对他们的考评或许没那么公正。这就可能使得部分工作态度不端正或工作效率低下的老职工“逍遥法外”。

第二,落实改革不彻底,阻碍改革正常化。根据以往的事实可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本就不存在“终身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规定了各类开除情形,各省的相关管理办法对于“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合格等次的,可以降聘、解除聘用合同”也早有规定。但在正式实施时,这些效力并未真正发挥。因此,对于此次改革能否真正的达到其预期目标有赖于绩效考核体制能否同步完善。

其次,对于单位内部来说,可能出现以下问题。

第一,出现“激励”的反作用,滋生不正当竞争。此次改革之后,绩效考核将拉开待遇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的确会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但也可能会带来反作用。首先,这种“激励”也是一种竞争。为了获得更高的工资,单位内部可能会出现尔虞我诈、阿谀奉承等现象。其次,绩效考核方式如果主要依靠内部考核制度,有可能产生单位内部的贿赂现象。最后,少部分冥顽不化的工作人员可能会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来保住工作。

第二,淡化人性关怀,降低事业单位的效率。事业单位不能完全像企业一样用一些量化指标进行绩效考核。如果过于强调绩效考核而淡化人性关怀,会降低工作人员的职业幸福感。工作人员长期以压抑的心情工作,其工作效率肯定会受影响。长远来看,最终将影响整个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

三、如何防患于未然

因为绩效考核将拉开待遇差距,其是否民主、科学、公正与此次改革能否成功息息相关。因此,可以从绩效考核方面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绩效考核管理的法制化、制度化。根据西方国家的经验,完善的行政绩效管理与评估的法律框架具有重要性。对此,我国可以制定相应的法律、绩效评估制度。针对不同的事业单位进行具体分析,制定适合于各自的绩效评估制度。最终将制度法律化。

第二,绩效考核方式的多元化。当前我国主要依赖于内部打分评级进行考核。多元的考核方式适应改革的需求。例如,可以建立民众评分体系、设置匿名投诉箱、建立事业单位以外的组织来进行考核。

第三,绩效考核工具的多样化、科学化。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考核指标大多没有针对性、缺乏具体内容。对此,可以借鉴平衡计分卡等考核方法、具体一些可能的量化指标来更加全面科学的考核工作人员。

第四,绩效考核过程的透明化。加强人大监督,考核结果在人大或人大常委会上通过。同时,每次的考核结果都要报人大常委备案,事后出现问题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接受人民大众的监督,通过电子政务等途径对考核结果进行公示,接受来自社会的监督;培训社会监督员志愿者对其内部绩效考核进行监督。

第五,绩效考核知识的大众化。加强绩效考核知识的宣传普及以促进普通民众更好的行使自己的监督权,使得公民监督成为社会常态。其次,这也有利于在职人员从心理上认同改革,积极应对挑战。

第六,绩效考核与行政复议相结合。排除显而易见的存在被服务人自身错误的案例,其他的按照“先绩效考核,再对绩效考核不服的提出行政复议进行调查”这样一个法定程序,在行政复议方面体现“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 刘凤 孙晓莉.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Z].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2.

[2] 高小平. 行政管理改革理论新探索,[Z]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

[3] 许铭桂. 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历程回顾与分析[J]. 实践与探索.2013(2).

作者简介:

绩效考核制度化范文6

[关键词]国有企业绩效考核 理论 问题 对策

绩效考核作为提高企业和员工绩效的重要工具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显得越来越重要。绩效考核是企业为了实现生产经营目的,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采取科学的方法,对承担生产经营过程及结果的各级管理人员完成指定任务的工作实绩和由此带来的诸多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但现实中,许多国有企业绩效考核都成了”走过场”,存在为了考核而考核、完全脱离实际进行考核,误认为绩效考核就是绩效管理,或者只把绩效考核作为一种奖惩手段,缺乏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缺乏对考核评价人员的系统培训等从而没有发挥出绩效考核的作用,甚至成为管理工作的一项负担,使其走向了对立面。本文论述了企业绩效考核的理论,对我国国有企业的绩效考核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完善对策。

一、企业绩效考核的理论

1.绩效考核的内容

绩效考核也称绩效评价,是指对工作行为的测量过程,即对照工作目标或绩效标准采用科学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评定员工的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员工的工作职责履行程度、员工的发展情况等等,并且将上述结果反馈给员工的过程。从内涵上讲,绩效考核就是对人和事的评价,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对人及其工作状况进行评价;二是对人的工作结果,即人在组织中的相对价值或贡献程度进行评价。绩效考核的内容是指确定不同的被考核对象需要考核的内容,是企业在绩效考核的准备阶段需要考虑的事情。一般情况下,决定企业员工个体的绩效因素可归结为业绩、能力、态度三个方面。

2.绩效考核的原则

绩效考核有五个原则:一是内容规范化原则,绩效考核的科学性来自于考核内容的规范性和严密性。二是公平的原则,考核应该根据明确规定的考核标准,对考核资料进行客观评价,尽量避免掺入主观性和感彩,公平是确立和推行考核制度的前提。三是制度化原则,企业员工的绩效考核是一种连续的管理过程,必须定期化、制度化。四是实用性原则,实用性是考评方案的设计要从企业的、职位的、员工的实际出发来设计考核的方案。五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3.绩效考核的标准

标准是衡量员工工作好坏的尺度,体现了企业对员工应达到的业绩要求与期望。它包括四个方面的考核:一是工作绩效考核,是企业中最客观的考核标准,能够用具体数量或金额来表示其工作成果。如利润、销售收入、产量、质量、成本、费用、市场份额等。二是工作行为考核,是对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的相关行为进行的考核和评价,很难用数字或金额精确表述,常用频率或次数来描述,属于客观性考核指标。如出勤率、事故率、表彰率、违规违纪次数、客户满意度、员工投诉率、合理化建议采纳次数等。三是工作能力考核,是通过一定的标准来考核员工在职务工作中发挥出来的能力。如在工作中判断是否正确、工作效率如何、工作中的协调能力怎样等。四是工作态度考核,员工的工作态度很难用具体数字或金额来描述,常用考核标准有:主动精神创新精神、敬业精神、自主精神、忠诚感、责任感、团队精神、事业心、自信心等等。

二、我国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绩效考核的目的认识模糊

绩效考核的核心目的是通过考核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改善和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开发员工的潜能,实现员工的职业发展,并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依据,从而不断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但许多国有企业对员工的绩效考核仅仅或者过于注重结果,而忽视了绩效改善和绩效提升这些重要的流程。仅仅是为了考核而考核,使得绩效考核失去了其本来的目的。

2.绩效考核标准不科学

一是绩效考核标准单一,员工的工作大都由多种任务组成,用单一的绩效考核标准衡量员工的工作绩效,其考核结果就会有很大的局限性。更重要的是如果对员工的绩效考核实行单一标准,会使员工只重视这一标准而忽视工作中其他方面的任务。二是绩效标准模糊不明确,这使得评价者绩效考核时很难把握尺度,因而容易造成考评不公平的现象。三是绩效标准要求过高,绩效标准要求过高会使大部分员工的绩效水平过低,容易打击整体员工的积极性。企业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考核标准,只是盲目的照搬同行业或知名大企业的考核标准。当自己的员工不能达到该目标时就打击了员工的信心。四是绩效标准要求过低,绩效标准要求过地会造成员工绩效普遍较高,这样会起不到促进员工提高绩效的作用。

3.没有建立相应的过程控制和督导体系

有的国有企业误认为绩效考核就是绩效管理,没有建立相应的过程控制和督导体系。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包含设定绩效目标,记录员工的绩效表现,期中绩效考评、绩效考核结果的合理运用等内容。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系统计划、执行、考核、反馈四个环节中的一环,如果单纯依赖定期的、既成的绩效考核而忽略对工作过程的控制和督导,只关注结果而不问过程,这样的结果也是没有意义的。

4.个人回报不能与绩效挂钩

目前,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都在发放绩效奖金,在签定目标责任书时也把奖金发放与绩效考核挂钩写进了条款内,但在实际发放中几乎70%的企业在员工个人绩效奖金的确定上并没有真正和个人绩效挂钩,而是单凭印象甚至采用平均主义、等级分配等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其激励作用。同样在薪资调整和员工任免上也没考虑个人绩效成绩,特别是在人员任免上,完全靠领导“凭着感觉走”,没有注意和防止因感觉而存在的偏差。

5.缺乏对考核评价人员的系统培训

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中还存在评价方法过于复杂化、追求考核一步到位、考核敌不过情面等问题。

三、国有企业绩效考核的完善对策

1.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

一般绩效指标有三大类型:一是特征性指标,主要着重员工的个人特质,如忠诚性、可靠度、沟通能力、领导技巧等;二是行为指标,着重员工如何执行工作,如客户服务、超前创新、积极主动、团队合作;三是成果性指标,着重团队或员工完成的工作,如工作时间、任务完成量、销售额等。行为指标支持结果指标,行为考核使用与结果考核的使用又相互独立。

2.正确使用考核工具

经常用到的绩效考核工具有关键指标法、360度考核、目标管理法。企业在使用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不要照搬照抄别的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对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可以在常用的“德、能、勤、绩”四个维度上,运用关键指标法制定具体考核指标,从评价的主体方面可以引入360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考虑到不同的评价者所处的角度、观察的内容不同会对考评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考核中对不同的评价者应确定不同的考核权重。

3.建立接纳与运用绩效管理的组织文化

积极的企业文化会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促使员工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一旦将组织绩效管理理念带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整个员工绩效评估工作就要从组织角度出发设计,以确保个别工作绩效的加总,可以达到的组织的战略目标。所以,为了体现员工绩效管理战略思考的精神,员工绩效管理的制度设计和方法至少必须遵循目标导向、分权导向和规范化导向的原则。

4.强化员工沟通,建立绩效沟通机制

在整个绩效管理过程中,沟通是贯穿始终的,又特别是在绩效考评阶段。无论设计多么完美的考核制度都无法顺利推行于缺少沟通的团队。考核前的沟通有助于考核者与被考核者明确、统一应该达到的绩效目标;考核中的沟通有助于信息的不断完善和更正,确保考核的准确性;考核后的沟通有助于考核结果的反馈和应用,倾听被考核者的申诉,可以了解被考核者自己存在的问题及需要寻求的帮助。

5.加强培训

绩效考核评价工作是由各级主管部门和员工共同完成的,对于各级主管,主要是加强考核方法和技巧的培训,使他们能够摆脱原来凭感觉和经验对下属考核,而是掌握科学思维考核工具和流程方法,以考核评价帮助下属发现问题,提高绩效;对普通员工,应通过培训使他们认识到绩效考核对他们的重要性,从中反思不足,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