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管理模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会保险管理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会保险管理模式

社会保险管理模式范文1

[关键词]集团化企业 社会保险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社会保险征缴的全面开展,社会保险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企业并没有真正认识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对企业的重要性,仅仅有企业财务人员在每月按时对企业员工所应缴纳的部分在工资里进行扣除,并汇同企业应缴纳的金额一起交至员工社会保障的专用账户。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讲,由于人员数来那个相对较少,此种社会保险管理模式尚可满足管理的需要。但是对于大型集团化企业来讲,此种模式将大大增加社会保险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不利于企业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针对这样的情况集团化企业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现代社会保险管理模式开展社保管理工作。

一.集团化企业社会保险管理的分析

现代集团化社会保险管理主要分为两种模式,一种由集团下属企业独立进行社会保险的管理工作,另一种由集团统一进行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无论哪种管理方式都由于集团化社会保险的管理工作由于企业人员较多、薪资水平差别较大,导致企业在进行员工社会保险缴纳时工作量也较大,使得企业不得不增加社会保险管理人员的人数以满足工作的需要。

二.集团化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实施

2.1构建现代集团化企业社会保险管理体系

针对集团化企业社会保险缴纳与管理的现状,集团化企业必须认识到社会保险管理模式对企业综合成本的影响,运用现代管理技术与方式提高集团化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集团化企业下属单位自行进行社会保险缴纳存在一定的弊端,以及导致下属企业利用社会保险缴纳过程中不按照实际工资进行社会保险的缴纳,截留集团社会保险资金等情况发生。因此,集团化企业必须借鉴集团化企业财务集中审核的方式,成立集团企业社会保险管理中心,构建针对企业特点的、具有现代财务管理特点的社会保险管理体系,运用现代财务管理方式进行集团化企业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

2.2集团化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集团化企业社会保险的现代化管理,必须以集团化社会保险集中管理的方式,运用现代财务管理方式进行科学的管理。由于我国对企业社会保险缴纳的规定,集团化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虽纳入社保管理中心进行统一的管理还需要对原有社保缴纳进行一定的修订,传统社保管理中以下属企业名义进行的社保缴纳改为集团统一管理缴纳,便于国家社保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社保缴纳情况的监督。

在进行集团化企业社会保险工作时,企业应该构建一个社保专用数据库,将集团内部所有人员的薪资资料、企业社保缴纳金额、个人缴纳金额等进行归纳分离,其分类可以按照下属企业为单位进行分类,也可以按照同一薪资水平为单元进行分类。根据数据库信息能够快速的对企业内部人员社保情况进行搜索与管理,极大的提高了提高社保工作效率。同时通过社保信息数据库的管理方式还能够促进企业无纸化办公的开展,便于企业离职人员或新进人员的社会保险信息录入。利用信息技术平台企业员工的社会保险管理还能够快速的实现网络社会保险管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与保险信息数据库的结合,将企业员工每月社会保险缴纳资金进行网络缴纳,极大的减少了企业社会保险资金缴纳的工作量,促进企业社会保险的实施。

在进行集团化企业社会保险管理过程中,社保管理中心应加强对下属企业员工薪资水平与社保申报的审核,确保两者信息的准确。同时,管理中心还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采用双重复核的方式,确保企业社会保障信息的准确,为社保管理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三.集团化企业社会保险年审的分析

根据我国社会保险的有关规定,企业除依法为员工参加社会保险外,还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社会保险的年检工作。集团化企业的社会保险集中管理能够在内部强化企业社会保险的管理工作,使得下属企业在进行社保工作年检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集团下属企业在每年进行社保年检前,由集团社会保险管理中心对该企业员工社保情况进行归纳整理后交由下属企业财务人员,由下属企业派人整理《年度社会保险年检表》、《上年度12月份扣缴个人所得税明细报告表》、《社会保险登记证》、《劳动年审合格证》、《营业执照副本》、《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后上交所辖区域社会保障局进行年审,确保企业社保工作的合法性。

四、结论:

集团化企业社会保险的管理工作是关系到企业经营合法性的关键,是关系到企业人才稳定的关键。集团企业必须认识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现代社保管理理念为基础、集中式社保管理方式为关键,科学的开展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以此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俊红.现代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开展.企业后勤管理,2008;12

[2]李锦国.我国企业社会保险管理现状分析.劳保资讯,2009;4

社会保险管理模式范文2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分析社会保险费征缴模式税式征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推行社会保险费税式管理提出了建议。

    一、社会保险费税式征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社会保险费税式征管的必要性

    社会保险费征收税式管理是社保费筹资制度发展的必然这既是扩大参保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增强基金抗风险能力的需要,同时也是有效控制参保单位和职工在参保和缴费问题上的逆向选择、防止参保缴费上的道德风险的需要,除此之外还有如下两点。

    (1)税式征管是进一步明确社会保险各主体之间法律责任的需要。目前,社会保险费征缴环节中的核定制度带来的突出问题是:申报主体、核定主体和征缴主体三方之间的法律责任不明确。参保单位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少报、漏报社保费现象,还有一些社会保险机构(包括行业垂直管理系统的代办机构)将归集的社保费不按期如实向核定机关和征收机关申报解缴,而是占压(有的跨月份短期占压,有的跨年度长期占压),有的甚至挪用于炒股;有的把社保费作为收入当工资发放等现象。检查机关发现这些问题时,因法律责任难以界定而无法处罚。因为缴费人在缴纳社会保险费之前需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参保人数和缴费基数进核定,核定确认的缴费数是征收机关依法征缴的依据,企业未申报的,但又确实是那些代办机构归集的社保费。面对参保人利益受到损害和社保费隐性流失等情况,检查机关无处罚的法律依据,只好不了了之。执法部门在划分上述三者之间的法律责任时,感到有些无奈,即缴费人本应承担的如实申报的责任转嫁给了核定机关和征收机关,核定机关没有足额核定,应核定尽核;征收机关没有足额征收,应收尽收。如果对缴费人不如实申报事实进行处罚也不妥,因为参保单位和个人申报的缴费数是经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盖章认可的,这种认可具有法律效率。如要缴费人承担不如实申报的法律责任,则法律依据不足,因为征收机关以核定机关的核定数为征收依据,企业申报不实,核定机关有责任。实行税式征管后,建立参保单位和缴费个人自行申报制度,征收机关将参保单位和个人申报数作为征收依据。如果参保缴费单位不如实申报,一旦发现,就可以追究申报主体的法律责任。所以,实行税式征管,建立自行申报制度,自核自缴,既有利于明确社会保险费征纳双方的法律责任,又能提高全社会参保缴费的法律责任和意识,还能强化府保险费足额征收,使地税部门和社保部门真正做到各负其责,相互协调。

    (2)税式征管是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实施规范管理,进一步提高社保基金征缴率的需要。目前社会保险缴费制度安排导致企业申报核定的工资总额与企业的实际工资总额不相符。以湖北省省直统筹为例,社会保险费申报不足核定不足情况普遍存在。没有做到应核尽核,应征尽征,30%费源流失(见表1)。国家政策规定了申报缴费的下限和上限,即参保人申报缴费工资基数按参保的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60%至300%进行保底和封项。社保费实施地税全责征收后,通过实行“双基数”申报,能解决社保费旧征缴办法中基数核定欠规范的问题,并能按企业的实际用工情况和实际工资水平确定企业应缴社保费数额,确保所产生的原始应征数据真实可靠,从而有效抑制目前社保费申报和征缴中出现的费源流失问题。

    2、社会保险费税式管理的可行性

    (1)现行社会保险制度已具备“准税收”的属性。国家是社会保险费的唯一管理主体,有比较完备而且具备一定立法层次的政策制度体系,确定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征收管理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固定性和规范性。从养老保险制度改为统账分离,统筹账户要向个人账户划拨的问题得到破解。社保费实行税式管理,税务机关可以根据企业工资总额据实征收,有效调节平衡参保人员利益分配,发挥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的优势。现有养老保险制度为社会保险费税式管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税务机关征收的实践为实行社保费税式管理奠定了工作基础。全国已有20个省、市、区实行由税务机关征收社会保险费,税务机关充分利用税收征收管理资源、优势和经验,对社会保险费实行费式管理,建立费源台账,实行源泉控制;建立了社会保险费费源管理制度,开展征缴稽查,清收各类欠费;开发了征缴软件,对社会保险费实行了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实行税务征收省市较之以前普遍征缴率和收入总量都大幅提高,即社保基金征缴率相比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征收的省份,其征缴率要高出10%以上,每年征缴率均高达95%以上。税务机关是专业化的、社会化的征收组织,基础设施好,管理规范,特别是“金税工程”的实施,大大提高了科技化、精细化管理的水平,全国形成了统一的征管信息网络。税务机关可以借用税收征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税务机构遍布全国,拥有经验丰富的税务人员、严格的管理机制和完善的征管手段,便于规模化、集约化管理,降低税费征收成本。

    (3)国内一些省份率先推行地税机关全责征收社保费的实践为全面推行税式征管提出了可能性。如广东省于2005年就在全省范围内实行地税机关全责征收社保费,劳动社保部门将不再负责社保费的申报、核定、追缴工作,建立起了地税部门负责社保费申报、核定、征收、追欠、查处、统计和化解,社保部门负责社保费登记、计账、待遇审批和基金发放管理的新模式。这种模式真正实现了社保费“收支两条线”。广东省还建立“缴费人自行申报缴纳,地税机关重点稽查、以查促管”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模式,明确企业应按有关缴费政策规定和要求自行计算、如实申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法律责任,强化了缴费人自觉申报缴费意识,明确征缴双方法律责任,理顺征缴双方关系。

    (4)国际经验也证明了社保费税式征管在实践上的可行性。世界上已经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的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有132个国家和地区是由税务部门征收社保税或费。许多国家社保基金筹资形式的主要部分是“费”而非“税”,但征管体制则归属于税务部门。如英国上议院决定于1999年4月1日将原社会保障部的社会保障缴款征收机构及其征收职能并入税务署,国家养老保险的社会保障缴款政策由税务署制定。俄罗斯也实行了社会保险“费改税”的改革。2000年8月5日普京签署新《税法典》,将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付费部分改为统一的社会税,养老保险费由改革前的缴费形式变为以统一社会税形式缴纳,其征收机关由原来的社会保障部门改为税务部门。国外的经验为我国改革社保费筹资方式、实行社会保险费税式征管提供了可行性参考。

    二、推行社会保险费税式征管的建议

    1、理顺和完善社会保险费的征缴体制

    首先,要从国家决策层上统一认识,尽快改变目前在征管上的“双轨制”,在全国明确税务机关征收社保费的主体地位。其次,赋予税务机关全责征收的职能。按照谋其事、负其责、授其权的原则,实行事、责、权的高度统一,明确授予税务部门社会保险费参保登记、申报缴费和计费工资基数核定以及检查、处罚等征收管理各个环节完整的管辖权,以利于税务部门充分发挥征收管理优势,强化社保费的征收管理。

    2、在缴费工资基数上,实行“双基数”申报制度

    分为企业缴费工资基数和个人缴费工资基数。其中,企业缴费工资基数,应按本单位全部职工申报缴费工资之和,实行保底不封顶进行申报核定,即取消按社会平均工资或按职工平均工资为核定依据的做法,改为以企业全部工资(包括各种津补贴、奖金、加班工资,年薪等货币化收入)作为申报的依据,据实申报征收。个人缴费工资基数按原政策规定,实行按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一300%保底和封顶进行申报核定。既避免高收入者逃缴个人所得税,也避免把初次分配的差距带入再分配领域。

    3、实行社会保险费与税收一体化管理

    一是强化登记管理。企业在办理税务登记的同时,必须办理参保登记;税务部门每年对企业进行年审时,应一并审查企业是否已纳入参保范围,加大强制参保的力度,做到应保尽保。二是强化征收管理。税务部门在征收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时,一并对社保费的计费工资基数加强管理,确保计费工资基数的真实、准确,确保如实计算。三是强化稽查管理,把社保费一并纳入税务稽查范围,查税必查费。

    4、建立简洁、便民等多元化缴费方式

    参保企业直接到税务缴费大厅申报缴费;对灵活就业人员应按照便民原则,由税务部门委托国有商业银行,让参保者就地选档划卡缴费。即凡属参保范围的缴费人在社区区点办理了参保登记手续后,自行确定一张用于缴费的有效银行卡,实行划卡缴费,这样既可以方便缴费人交款,又可以节约征缴成本,提高征缴效率。

    5、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费用省级统筹制度的步伐

    不仅养老保险应当实行省级统筹,医疗保险等其他险种也应当实行省级统筹,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具有较强抗风险能力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险费的税式征管是达到这个目标的必要选择、必然要求和必备条件。

    6、加快社保费征收的信息化建设

    特别是要借用税收网络平台,尽快建立参保人员数据库和费源管理基础信息体系,积极推进与社保、财政、银行、国库等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为税务机关全责征收(税务征管)社保费奠定坚实的基础,为社会各界的监督提供充分的依据。还要在税务机关内部完善管理职能,整合业务流程,完善征管统计软件,加强社保费申报开票、征、管、查之间的协调配合,各个环节和职能既分工负责又紧密衔接。

社会保险管理模式范文3

关键词: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选择

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5-0091-02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是指对筹集和积累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支运营的管理以及基金核算和监督等,它贯穿于社会保险动态与静态管理的全过程。基金管理的目的是保证基金的安全与保值增值,它的管理内容一是基金收支管理,二是基金的投资和运营。目前,我国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刚刚起步,尚缺乏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进行科学管理和运作的方法及手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必须改革现行的基金管理体制。

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和运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运营层次低

目前,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采取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政策扶持的个人账户机制,试点阶段,新农保基金集中在县级政府下设的机构管理运营,这使得绝大部分基金的管理运营集中在不具备相应基金管理人才、技术和投资主体的区县一级。由于运营层次低,基金不能形成规模优势,收益不高。而且基金存放在县级,还存在着被地方政府挪用的风险。

(二)缺乏规范化管理

新农保基金的经办管理体系不健全,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滞后,缺乏专职农保工作人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管理及运用都不是按照严格的法制化程序执行的,而是根据地方政府的政策来执行,这就造成了基金管理的透明度低,缺乏有效的监督。由于目前全国没有统一的相关工作系统软件,使得新农保基金从收缴、存储、移交到保险金的审核、发放都得使用手工操作,经手人员多,手续庞杂,工作量大,误差率较高。

(三)保值增值能力较弱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途径主要是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尽管这两种方式安全可靠,无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基金的损失,但其收益与国民经济的增长率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只有当农民投保的回报率高于银行储蓄的利率时,他们才会积极投入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中去。针对我国当前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状况,选择合理的基金管理模式对于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显得尤为重要。

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的选择

从国外情况看,目前流行的社会保险的基金管理模式大致有以下几种:第一,政府直接管理。这种基金管理模式以日本为代表,其优点在于便于政府统一规划和管理,缺点在于难以获得较高的回报以及存在政府挪用的风险。第二,基金会管理。这种基金管理模式以澳大利亚为代表,其特点是个人账户的出资人就是基金会的会员,对基金运作拥有一定的建议权,便于民主管理和监督,缺点在于决策权力过于分散。 第三,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这种基金管理模式以智利为代表,其特点表现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较高的效率,投资者可在竞争中得到较高的回报和良好的服务。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的选择,既要借鉴国外经验,又必须符合我国的现有国情。根据我国国情,新农保基金不宜采取政府直接管理的模式,以基金管理公司形式管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比较符合我国的实际。在进行基金管理体制改革时,我们可以借鉴“智利模式”的成功经验,以省为单位建立行政或经济区域性基金管理公司,负责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管理。这些基金公司作为金融法人进入金融市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可以直接或以委托的形式运作基金,提高基金运营效率,实现基金保值增值。与其它金融机构不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公司不以盈利为目的,投资运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最大限度地返还给农民,用于农民的养老需求。为此,国家应给予其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和项目优先选择、破产优先偿还等保护性措施,以保证其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利地位,体现国家对农民养老的责任和义务。

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模式选择

(一)投资方式

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传统的投资方式包括银行存款和国家债券投资。银行存款投资优点是安全可靠,无风险;缺点是当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低于物价上涨指数时,基金面临贬值,因而这是一种保守的投资方式。为保证基金投资的安全,应规定基金用于储蓄存款的一定比例,但不把它作为基金投资的一种主要方式。国家债券投资是一种比较稳妥的养老保险运营方式,在国外常常以立法的形式规定社保基金投资于公债的比例,主要原因是国债信誉好,风险小,易于变现。

除了上述传统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方式外,在有效规避风险的前提下还可以尝试进行以下投资。

1.投资不动产。这种投资方式是指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经办机构把社会养老基金用于购买或建造房地产。不动产投资在经济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可以保证有较高的收益率,但由于其投资回收期较长,占用资金量很大,流动性差不易变现,因而不利于养老保险基金的随时支付,同时受国家经济形势的影响有一定的风险性,但可以避免高通货膨胀率对社会保障基金的不利影响。

2.投资境外市场。这种投资方式一是可以扩大养老金的投资范围,调整其资产结构,促使养老金投资多元化;二是可以根据投资组合理论,当不同资产收益的相关性较弱时,将这些资产纳入一个投资组合,可在保持平均收益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投资风险。

3.投资实业。是指基金经办机构通过自主将基金用于兴办经济实体,或通过参股的方式参与到企业经营活动,这是一种直接的、风险型的投资。这种投资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报酬率,基金直接进入生产流通领域,需要进行专门评估降低投资风险以保障基金投资的安全性。可以选择一些相对来说风险小、周期短、效益显著的领域进行实业投资,在短期内获得较高利润并收回本金。

4.发放委托贷款。在我国禁止银行以外的机构直接发放贷款,经办机构可以通过银行机构发放委托贷款,从而获取一定的收益。对发放的贷款的对象和用途,在风险可控的情况可以根据当地情况自主选择。

5.投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我国正处于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急需大量资金,这也为养老保险基金开拓了一条新的投资渠道。

(二)投资组合模式

发达国家的养老基金通过投资运营取得的较好收益和实现了基金的保值增值与其投资组合的下述特点是分不开的:一是加大股票在投资组合中占有的比例;二是坚持多元化投资与分散化投资相结合的原则。对于我国来说,基金投资组合的发展方向是拓宽投资渠道,实现多元化投资,同时允许农村社保基金进入资本市场。在我国的农村社保基金投资组合中,既要包括国债、银行存款等稳定的品种,也要包括股票、基金、政府或公司债券等高风险高收益的品种。由于各类投资项目的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各异,因此进行合理的投资组合有利于规避风险,提高投资收益。

参考文献:

[1] 刘瑞莲.加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的必要性和对策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29).

[2] 陈淑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选择[J].商场现代化,2010,(7).

[3] 汤晓阳.新农保基金的管理和运作问题探讨[J].四川大学学报,2010,(5).

[4] 王晓维,周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创新模式初探[J].劳动保障世界,2010,(7).

[5] 公维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管理创新分析[J].聊城大学学报,2010,(3).

Research on the management of the new type rural so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fund

ZHANG Qian

(Finance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college,Harbin commerce university,Harbin 150028,China)

社会保险管理模式范文4

一、电力企业与社会保险管理的现状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实施社会保险管理已经很久了,在多年的实践与探索中,已经形成以下几种管理模式:其一,企业完善员工养老保险的管理制度。随着我国近几年的不断改革发展,电力企业不断完善员工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养老保险管理机制也渐渐实现。电力企业要对企业内部社会保险管理团队进行培训,增强管理团队对社会保险的知识,并且在企业内建设与社会保险管理制度相关的监督和奖罚制度,这样社会保险的保障功能才会在电力企业内部良好的实施,让员工在工作时没有后顾之忧,进而保障了电力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自身利益。其二,企业完善员工医疗保障制度。电力企业的工作类型非常危险,电力员工的工作地点是不断变化的,风险度非常大,员工的安全问题是企业比较重视的。企业要根据电力行业的特殊性出发,逐步的完善了员工的医疗保险问题,在员工受到危险时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良好的治疗,让员工在工作时有良好的保障。其三,企业完善员工工伤、生育和失业保险,这些保险可以良好的保护员工的自身利益,电力企业要为员工及时缴纳社会保险,让员工在工作时可以得到保障,保障员工在企业内部拥有合法权益。

二、社会保险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很多企业欠缺员工社会保险管理方面的知识,会出现很多不必要的问题。企业如果欠缺社会保险的重要认识的话,长期以来会不断降低企业成本费用,最后会导致企业经营压力增加。有的企业甚至不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员工对于社会保险的了解也不是很高。有些企业社会保险管理的手段完全不合格,社会保险的目的是利于企业员工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企业保险管理手段的落后会导致企业参保人数降低,甚至没有足额缴纳社会保险金。企业欠缺社会保险管理人才,有的企业完全不重视社会保险管理人才的培养,只运用普通人员在社会保险部门工作,这些人完全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没有专业知识,很难胜任这份工作,这样会导致企业其他部门工作的质量降低,进而影响整个企业正常发展。

三、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实施社会保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社会保险管理模式范文5

可以说,商业保险参与社会医疗保险是政府与市场经济配置的科学组合。因为此种组合方式是有理论依据的,并非盲从。

1.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互动理论。

1.1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相互影响。

之所以说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相互影响,是因为在我国经济水平有很大程度上发展的情况下,我国政府大力支持社会保险的发展,此种情况下就使得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成为竞争关系,尤其是在社会底层群众更青睐社会保险,高收入人群更青睐商业保险情况下,更加加剧了两者之间的竞争。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居民,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均在不断完善保险服务,如此可以使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之间相互影响。

1.2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相互融合。

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之间相互融合,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社会保险具有强制性,要求居民必须参保,受到保护的居民在真正发生事故的时候可以受到理赔,这可以使居民感受到社会保险的重要性,从而提升保险意识。居民保险意识的增强,对于促进商业保险发展非常有利。其二,商业保险的落实,可以为社会保险分担一部分赔偿支付,这可以减轻社会保险压力。

2.政府职能转变与购买服务理论。

政府职能转与购买服务理论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政府职能转变理论。政府职能的转变就是根据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实际情况,适当的调整功能、内容、方式,使其可以更为合理的落实,更好的管理社会保险。其二,政府购买理论。在我国经济水平有很大程度提高的情况下,政府需要完善公共服务,促使国民更好的生活,而对社会保险的服务模式,让市场参与进来,这可以促进社会保险良好发展。

二、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管理的典型经验分析

随着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社会保险医疗管理的模式被提出,我国一些地区已经积极落实此种模式,并取得了成功。

1.湛江模式。

2008年7月湛江市政府文件,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新农合合并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此种运作体系的落实,就是湛江市政府与人保健康保险公司通过参与运作的医疗保险体系。通过此种医疗保险管理模式的实施,推出了湛江市城镇职工大额医疗救助保险、湛江市公务员补充医疗保险、湛江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大饼补助保险等,这不仅使湛江市居民健康得到了保障,还促进了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良好发展。

2.新乡模式。

在新乡开启的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管理的模式是在2004年4月,是新乡市政府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的,形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小组,专门负责新乡地区合作医疗基金清单的审核、医疗专用帐卡的建立、支付手续的编审、补助审核等,从而为新乡地区人们提供补助支付窗口,降低居民看病就医费用。这可以使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得到居民的认可,为促进我国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良好发展创造条件。

3.江阴模式。

在江阴市落实的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管理,是这种模式真正在我国落实的试点地区。江阴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由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江阴分公司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负责医疗保险业务的运行,江阴市政府对其进行社会化管理,此种模式下,江阴市居民参保率较高。

4.厦门模式。

厦门市是全国范围内首次实施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结合的医疗保障模式的城市。厦门市政府在1997年出台了《厦门市职工医疗保险试行规定》,一次来支持此种模式的运行。由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和厦门市政府共同参与运作,采用“社会化管理及商业化运作”的方式来进行运作,这使得厦门市医疗保险服务更加完善。

三、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管理的模式

综合以上内容的分析,商业保险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管理的模式具有较高的推行价值。根据居民健康需求,对此种模式不断的优化和完善则是当前需要努力落实的。

1.保险合同型承办大病医疗补充保险。

行之有效的实施保险合同型承办大病医疗补充保险,可以解决居民看大病难的问题。但要想有效落实此种策略,则要求政府和商业保险公司各承担相应的责任。其中政府需要承担的责任是为了促进此策略的有效落实,政府方面需要构建相应的竞争机制,促使竞争机制可以有效的保证社会保险良好的推进,同时增强保险公司的危机感,促使大饼医疗补充保险的落实可以更好的服务于居民。保险公司需要承担的责任是委派专业的服务人员来管理和落实此项医疗保险业务,准确的解答居民的问题,合理的处理医疗服务纠纷,促使大病医疗补充保险的落实可以合理、适合。

2.基金管理型参与城乡医疗保险。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一种典型的福利事业,因此,该种保险不适宜由保险公司来承保,加上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具有强制性的特征,使其可以有效的落实,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的医疗保险服务。当然,要想使此项医疗保险服务可以有效落实,需要政府建立竞争机制和保险公司准入、退出机制,促使保险公司参与或退出此项业务,都规范合理的办理。另外,政府还要大力宣传医疗保险的好处,鼓励居民参与。保险公司需要承担的责任是负责支付和案件审核服务,并且基金安全方面,保险公司需要进行详细的测算,定期为医疗机构报告基金的变动情况,这样就能够帮助政府及时调整相关的政策。

四、结语

社会保险管理模式范文6

1企业在社会保险管理中的不足和问题

1.1制度不完善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相应地,国家也意识到了社会保险的重要性,因此,我国政府积极采取各种战略措施致力于促进社会保险管理的发展。然而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各个企业之间的社会保险管理制度都不一样,而且其制度也不完善,政府也没能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在企业和政府之间的不平衡导致社会保险管理制度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企业的工作人员是十分复杂的且分布广泛,员工之间的年龄差距也非常大,退休人数也不统一,而且一些在退休之后死亡的员工家属为了能够继续享受企业福利,就不及时向公司上报真实的情况,这样就给企业的社会保险基金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1.2相关的服务机构缺乏

资金能够促进社会保险管理的发展,但是相关社会保险服务机构却十分缺乏。换句话说,就是社会保险的发展和完善仅仅只有资金的支持是不够的,还需要相关的辅助机构来进行协调,才能使社会保险管理更加全面地发展。从现阶段社会保险管理的发展状况的角度来看,其相关的服务机构已经不能很好地促进社会保险的发展,而且由于相关服务机构的匮乏也导致了很多问题的出现。如果政府和企业完善相关的服务机构,那么员工住房难、看病难的问题也就不复存在了。

1.3宣传力度不够

社会保险制度的宣传力度不够,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影响因素。首先,就是宣传方式。在网络时代日益发达的今天,企业对社会保险的宣传方式仍然是最初的表演和演讲等形式,不能有效地使用发达的网络资源进行宣传,这样既与工作人员的生活方式不符,工作人员也无法深刻地了解到社会保险对自身的影响。其次,就是时效问题。在大型企业或者国企中,一般都会以积极的态度来宣传和对待社会保险问题,然而,在一些中小企业中,由于管理人员的意识不强烈,管理不够严谨,导致其对社会保险的宣传采取一种极其消极的态度,中小企业的工作人员也不能及时地了解到企业保险制度和政策,也不能意识到社会保险对自身的重要作用,从而也就失去了维护自身权益的最佳时机,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导致了该企业的工作人员以一种消极、不思进取的态度来对待工作,没有较强的责任感,从而降低工作效率,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

2完善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制度的策略

2.1企业对社会保险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改进

企业在完善社会保险管理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和问题,企业必须针对这些问题和现象进行仔细的思考和研究,积极探索新的措施。与此同时,社会保险制度与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在制定各种制度的时候,应该积极采纳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企业仅仅制定出社会保险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相关的管理制度,比如说绩效汇报制度、政务公开制度、服务保障制度等。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社会保险管理工作顺利展开,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2.2建立专业的工作团队

一个企业仅仅拥有完善的社会保险管理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企业的员工以一种消极的态度来面对工作,导致工作效率极低,那么有效实施社会保险制度就会是纸上谈兵。所以,企业在完善社会保险管理制度的同时,也必须建立一支专业的工作团队,这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效果。在建设工作队伍方面,我们首先必须依据企业的真实需求来设置相关的工作机构和岗位;其次,在对人员进行选拔时,严格遵循选拔和任用要求,既要考察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和专业素养,也要重视选拔人员的沟通交流能力和责任心以及临时应变的能力等因素;最后就是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使工作人员能够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工作素养和专业知识。

2.3严格管理企业相关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

在一个企业中,人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要做到“以人为本”,使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能享受到社会保险福利,积极了解每位员工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便利;此外,企业还应该加大对社会保险管理制度的宣传力度,积极利用各种媒介或者是互联网来宣传社会保险管理制度,使员工能够真正了解社会保险管理制度;同时,社会保险管理制度要与国家的管理要求相符,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2.4建立高效的信息化体系

以往的社会保险管理模式具有效率低、投资高等不足,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已经不能适应,所以,企业必须建立高效的信息化系体系来提升社会保险管理的工作效率。比如说,企业在社会保险管理中,构建起完善的数据库系统,这样不仅可以解决之前信息数量大、不能及时更新和查阅的问题,还能够节约工作人员的时间和企业的开支。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