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发展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银行业发展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银行业发展分析

银行业发展分析范文1

关键词:银行业发展状况;影响因素;未来趋势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6.002

1我国银行业发展状况

1.1银行业发展的收入情况

2014年以来,我国银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市场环境聚变,传统银行业务受到了猛烈冲击:银行业资产和利润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将调整为中高速增长。2014年银行业贷款增速已降至13.5%,比前5年平均增速下降了6.5个百分比;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9.7%比前5年平均下降了一半多,很明显的看出,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较以往有很大下降,其以前的优势地位正在减弱,失去了以往在国计民生的重要支柱性作用,其收入的锐减还会导致各种负面性作用,银行业的发展不容乐观,以往的银行“水涨船高”的便利条件已经成为过去式。

面对严峻的现实情况,商业银行之后的发展之路必然遇到层层阻力,面对今后的利率市场化和民营银行的竞争,银行业盈利水平将更加受到打压。今后的银行业发展之路必然如履薄冰。

1.2银行业人员素质情况

我国的许多服务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方面服务能力相对过剩,另一方面对服务需求的满足程度却很低的矛盾局面,而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有比较突出的代表性。究其原因,员工素质和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是主要制约因素。国有商业银行由于经营效率低下,缺乏竞争力,不良贷款已占全部贷款的26.62%,已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而表现在人力资源和人才素质方面,人员质量结构存在问题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首先,目前我国银行业人员整体素质比较低下,低素质员工难以流出,这是我国商业银行现行体制造成的,人员结构过死,流动性较低。而且,现行的银行进入门槛较高,很多发展型,能力型人才首先就被拒之门外,而有些没有能力的“关系户”或者理论水平较高却不注重实际水平的“学术派”却充斥在银行业阻碍了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在银行业中经过银行重点培养的人才在面临现在银行业收入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很多都选择去证券业,保险业发展。

总的来说,目前的银行业面临着低素质的人才难以流出,高素质人才的大量流失的问题,在目前银行“新常态”的情况下银行业缺少国际化,专业化人才的情况下,其发展趋势堪忧。

1.3银行业的盈利模式构成情况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利息收入主要由五部分构成:首先是客户贷款垫款利息收入,其在总利息收入中占71.16%;其次是证券投资利息收入,其部分占比18.19%;再次是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的利息收入,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此部分占比5.79%;最后是同业拆借利息收入,此部分占比仅为3.18%。

总的分析,在我国银行业中传统的借贷业务占银行业总利息收入的很大部分,换句话说我国银行业比较依赖传统业务,而在西方发达国家中,金融创新的程度比较高,而且具有发达混业经营。而我国还着重在借贷业务中的利息差,在当今多种理财产品的出现,互联网理财发展的大趋势下,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必然大受打击,为保持利润而提高的贷款利率也不利于国家其他企业稳步发展。

2现阶段我国银行业发展中的影响因素

2.1经济新常态

在201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新常态的概念,新常态:“新”就是“有异于旧质”;“常态”就是时常发生的状态。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对于银行业来说,“旧常态”的银行业代表着各种守旧,弊端。而“新常态”代表着高效率,高成就,新的经营和运营模式,克服旧模式上的种种弊端,促进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我国银行业营运结构简单,盈利渠道单一依靠借贷业务,在放贷业务中贷款多流向粗放型发企业,创新性企业和小微型企业很难筹到融资,而且银行本身的业务渠道简单,技术性、创新性能力不足,这都是“旧常态”的体现。以往的银行业在“旧常态”状态下的改革更多的内部的优化,整改。在目前“经济新常态”的大潮流下,银行业的整改必然会在体制上加以整顿,着重加强创新性,技术性,提供更多的中间业务提升盈利能力,在“新常态”下重新注入新的活力。

2.2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即利率自由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供求双方自主确定利率水平的利率决定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反映资金供求关系的价格指标,利率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利率市场化的目标是开放利率管制,最终形成以央行的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对货币的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体制和机制,使利率成为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准确价格信号,以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2015年10月,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限额,商业银行可以自主的根据市场水平调节利率。在“经济新常态”的大革新趋势下,市场利率化无疑是改革的又一次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早在多年前,西方国家很早就开放了利率市场化,而其中很多国家如日本就曾爆发过金融危机,阿根廷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更因为不稳定的市场环境而夭折。我国早在1996年就开放同业拆借,之后又陆续开放国债市场利率都为之后的市场利率化打下基础。作为金融改革的关键一环,市场利率化有其必要性意义,能更好的结合市场,加强与实体企业的联系,并且自主利率有利于吸收社会闲散资金,提高银行盈利能力。

当然其存在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银行的整体压力提高,自主的汇率拟定在当前商业银行技术性人才匮乏的情况下,能多大程度地满足市场又不损害银行自身盈利,对市场做出精准的判断,总体而言是很难的。二是面临更大的风险,在浮动的利率中,市场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在如今银行与市场联系更加紧密的情况下,风险的危害性可能更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国民经济的风险可见一斑。三是竞争的加剧,在如今民营银行的开放,商业银行与民营银行之间在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相互提高利率吸引存款,这对于一些本身经营状况不好的银行而言无疑是致命的。利率市场化是当前银行业发展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2.3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2013年余额宝,P2P等多种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出现揭示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于银行业相对于保守,传统的生存环境无疑是一次新的冲击。

首先,银行的传统业务受到打击,余额宝等网络金融工具的方便性,高收益,无手续等特点吸引了大批70,80,90后新兴社会消费人群将手中闲散资金放入互联网金融中,银行业赖以生存的借贷业务因为存款的减少受到打击。其次,是银行业中的金融理财项目受到打击,众所周知,银行业的金融理财项目准入门槛就在5万以上,收益率在5%―7%左右,而且还存在风险因素,而网上金融理财平台很多是没有经济限额的,收益率有时还要高于7%,虽然部分小平台存在安全患,但我国目前的互联网金融整体还是呈现着繁荣态势,这无疑在商业银行的基金理财方面是一次冲击。最后,银行的传统的中间业务受到打击,当今的互联网金融已经联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支付宝为首的互联网支付平台已经开展水电费、话费充值,彩票,火车票购买,汇率换算、基金代销为主的中间业务,一定程度上损害了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对银行也是一次不小的打击。

在当前互联网金融如火如荼的大时代,当前很多大银行都开发了自己的银行APP,也是在互联网金融的大环境下对顺应了时展,促进了技术的变革。

3我国银行业的未来前景分析

3.1新常态下银行业转型

显而易见,银行业目前发展面临重重挑战,在当前新常态经济的大环境下,银行业未来只有转变经营模式才能更好的应对挑战。

首先要改变的就是银行的中间业务,以往银行收入模式单一,多数依靠存贷差作为银行主要的利润收入,而贷款流向大多为粗放型制造业、产能型行业。在对创新型行业和小微企业的放贷中收入也相对较小,在当前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大环境下,粗放型行业的扩张放缓,目前我国的创新性行业发展势头不明显,而且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银行业的存贷业务必然受到影响,所以靠单一存贷差维持生存的银行业必须加强中间业务的投入,在中间业务市场上做专做精,打造银行盈利新模式。其次,是加强银行客户服务新模式,开设更多服务型新业务,最大程度化的满足客户需求,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并利用目前银行业中分支行点密集分布的特点,努力在业务范围内提供多元化,专业化的服务。最后,加强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业务,在我国对国际化业务中银行业还有很多发展空间,而且国际化是我国新常态经济发展中的必然要求,所以未来的银行业发展趋势必然围绕着国际化展开,在国际机构网点的建设革新,对国际企业的经营业务的创新,还有在企业国际结算、贸易融资上都是重要的转型革新方面。

3.2创新银行金融理财业务

在面对当前利率市场化以及民营银行的开发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前途是不明晰的,传统的商业银行要想真正面对挑战,打破壁垒。创新银行金融理财业务将会是银行未来改革的大趋势。

首先,我们说新型银行理财业务必然是面向客户,以客户利益为中心,在往常银行理财业务存在着手续繁琐,门槛较高等缺乏人性化的情况,这在今后的银行理财业务中必须要加以改正,做到真真切切以客户为主,以达到互利共赢。其次,在理财阶段银行更多的是体现的是通过存款利率,基金,债券等金融手段来达到财产增值保值,而随着现代社会理财理念的变化,有部分人群追求的是传承,避险。参考西方的遗产管理和私人保险箱财产代管业务,在中国如今老龄化社会的大背景下,在遗产管理方面可以有很大的发展和盈利空间。最后,我们说银行传统的理财业务中以有明显收益率的期次型理财产品为主,其产品往往时间周期长,回报率一般。而在利率市场化的今天,以开放型,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为特点的净值型理财产品,由于没有固定的投资期限和预期收入,虽然存在着风险的因素,但是在利率市场化大趋势下,未来净值型理财产品必然受到人们的青睐。

3.3拥抱“互联网+”的新模式

银行业发展分析范文2

【关键词】私人银行 SWOT分析 本土化优势

一、引言

商业银行所提供的个人金融服务主要可分为三个层次:零售产品服务、理财产品服务、私人银行服务。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个人客户的零售业务和理财服务发展迅速,而私人银行业务起步晚,发展有限,这与我国迅速增长的私人银行业务需求严重不符。所谓私人银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以财富管理为核心,以拥有高净资产的私人客户为目标,根据这些客户的需求提供的一种量身定制的高端金融服务。这种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涵盖了资产管理、信托、投资、遗产安排、拍卖等内容。现今,私人银行业务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利润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美国私人银行业务每年的平均利润率高达35%。在欧洲,私人银行业务带来的利润已经达到零售产品业务平均水平的10倍左右。由此可见,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对银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SWOT的分析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潜在机遇和外部挑战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SWOT分析

从现阶段来看(如图1所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既存在私人银行业务需求巨大、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具有本土化优势等明显的竞争优势,同时,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的竞争劣势也很明显,诸如私人银行业务产品种类数量少且专业化水平低、我国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缺乏品牌号召力、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缺乏高端人才等,目前形势相当严峻。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只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也能制定出正确的发展策略,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大发展。

图1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SWOT分析结构图

(一)竞争优势(S)

1.国内市场对私人银行业务的需求巨大。我国对私人银行业务的需求主要表现为私人银行的目标客户群和人们对财富保值增值的内在需求。一方面,我国经济的持续迅速发展造就了包括企业家、私营业主、企业高管、明星在内的庞大的私人银行目标客户群。根据《世界财富报告2012》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拥有可支配资产超过100万美元的人绝对数量居世界第一,达到41.5万人,而且每年大约保持10%以上速度增长。另一方面,个人金融投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使得人们对财富保值增值的有了新的认识,也逐渐接受了先进的理念,产生了各种个性化的私人银行业务需求,这就造成人们对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就更为迫切。

2.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具有本土化优势。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本土化优势主要表现为本土市场优势和本土文化优势。与外资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客户群体和网络资源上具有绝对明显的优势,我国的商业银行,拥有分布全国的营业网点,可以提供便利的服务,已经积累了众多的高端客户。由于多年来优势客户和高端客户在我国商业银行办理融资、结算等多种业务,彼此间易于沟通且值得信赖,只要能获得同样的服务,这些客户一般会选择我国的商业银行。另外,我国商业银行与国内高端客户的文化和价值观更为接近,可以更好地把握客户的理财偏好和需求,其所推出的产品也容易满足客户个性化、区域化的需求,客户也更容易接受。从这点来看,这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一个重要优势。此外,我国商业银行根植于我国文化,其经营模式、企业文化、品牌形象已深入人心,其所开展的私人银行业务更易于被客户信任和接受。

(二)竞争劣势(W)

1.私人银行业务产品种类数量少且专业化水平低。私人银行业务是以提供私密性、专属性、尊贵性、专业性的高端金融服务而著称,其中专业性是指商业银行要为客户提高量身定制的个性化的金融服务。然而,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起步晚,金融政策不完善以及自身开发设计能力不足,使得所开发的产品种类数量少没有实现差异化,而且存在单一性和同质化的趋势,不能够满足私人银行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在激烈的竞争中丢失大批客户。

2.我国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缺乏品牌号召力。私人银行业务的客户均为高端客户,其十分看重品牌,无论是瑞士银行集团、JP摩根私人银行还是花旗私人银行、汇丰私人银行,无不历史悠久,制度完善,盈利模式合理,与刚刚起步的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相比,其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全球性的品牌,具有强大的号召力,而我国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

3.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缺乏高端人才。私人银行业务的客户经理不仅要精通个人财富管理、企业财务管理,而且要熟悉国际金融市场及衍生金融产品,主要国家的税收政策和移民政策,信托计划的规则以及资本市场运作的一般规则。由此可知,私人银行的客户经理不仅专业知识渊博,而且要有足够的从业经验。从目前来看,几乎所有私人银行业务的中坚力量都是在投资银行、公司银行、零售银行工作10年以上的资深从业人员,他们不仅具备扎实深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亲历一个经济或金融周期的实战经验。然而,我国的私人银行业务起步晚,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培养合格的私人银行客户经理,导致私人银行的客户经验极度缺乏,特别是高品质的人才,更是一才难求。

(三)潜在机遇(O)

1.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实施经营转型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过于单一,以传统存贷款为主;利润来源主要是利息收入,而非利息收入平均约在15%左右。这种过分依赖于存贷差的盈利模式,已经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在与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中,我国的商业银行往往处于既要降低经营风险,又要实现利润的困境中。如何将盈利模式从交易型转向顾问咨询型模式,这也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加快业务结构转型,提升非利息收入的比重,实现收入来源的均衡发展。从目前来看,私人银行业务是现代商业银行进行产品创新和拓展中间业务的基础和平台,其服务于高端客户,利润稳定、风险性小,是商业银行增加非利息收入的一个较佳的新渠道。可见,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是应对利率市场化的一个现实战略选择,是改变我国商业银行以存贷利差为主要盈利模式的一个较为理想的选择。

2.发展私人银行有利于金融创新。随着我国对金融业市场的逐步开放,外资银行纷纷进入我国市场参与竞争,使得本已竞争激烈的商业银行业的形势更为严峻。然而,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产品和服务趋于单一性和同质化,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往往稍逊一筹。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该进行目标客户群的细分以便提供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由此可见,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发展的一个战略选择。由于私人银行业务服务于高端客户,本身就以专业性为其特点之一,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个性化的服务更为其本质体现,因此,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是金融创新和业务整合的契机,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有利于金融创新。

3.私人银行市场份额高度分散。从私人银行业务本身来看,其市场状况非常分散,即使世界最大的私人银行巨头也仅分享了1.5%~2%的市场份额。外资银行在抢占我国市场时,往往首先注重目标客户较为集中的大城市,只发展盈利水平较高的业务品种,这就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流出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同时,我国居民储蓄和外汇储备规模巨大并且增长速度快,这表明我国财富管理市场潜力巨大,这就为我国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提供了众多的目标客户。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只要立足于客户资源的基础上,为高端客户群提供更为广泛和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必将在私人银行业务上大有可为。

(四)外部威胁(T)

1.外资银行对私人银行业务的竞争趋于白热化。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外资银行全面进入我国市场,我国商业银行业由此步入了与外资银行全方位竞争的新阶段。面对我国巨大的财富管理市场,进入的外资银行无一例外地将其经营战略定位于适合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高端客户。外资银行由于在私人银行业务方面历史悠久,制度完善,人才齐全以及强大的开发设计能力,使得外资银行相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拥有的产品种类多,各种投资方案丰富。这就造成我国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的流失。例如,花旗集团仅在亚洲就为6000多位富豪管理近600亿美元资产。从目前来看,外资银行在中国的代表处和业务部均派驻具有深厚从业经验和背景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客户经理。我国商业银行将与外资银行在高端客户方面进行激烈地争夺,这将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原先垄断高端客户服务市场和财务管理等业务领域受到严重威胁。

2.我国关于私人银行业务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从目前来看,我国没有非常明确的关于私人银行业务的相关法律制度和监管规章,主要适用于《个人理财业务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也许是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刚刚起步,私人银行业务相关监管规定正在制定中,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外资银行正是利用我国私人银行业务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的空挡,在与我国商业银行竞争中,扰乱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市场。因此,为确保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顺利开展,维护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市场,我国监管部门应注意一下几点:第一,私人银行业务市场准入,必须严格执行私人银行市场准入标准;第二,私人银行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对从事私人银行业务的人员,要从严要求,制定适时可行的认证制度;第三,私人银行业务的风险控制,私人银行业务产品丰富,财富管理方案多,而我国客户对境外金融市场了解有限,为充分保护我国客户的利益,有必要要求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银行制定出风险管理的详细措施与规定。

三、小结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存在市场规模巨大,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本土化的市场优势和本土化的文化优势明显,我国商业银行所开发的产品容易被我国客户所接受与认可,这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不可否认地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方面存在产品、品牌、人才等方面的诸多劣势。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只要抓住私人银行客户分散、银行转型升级的潜在机遇,迎接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克服我国私人银行业务法律法规不完善的弊病,制定确实可行的有效措施,来增强竞争力,我国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必定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陈宏臻.中资银行发展私人银行策略研究[M].厦门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8年.

[2]张,付玲玲.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特征与趋势分析[J].上海金融,2007年第7期.

银行业发展分析范文3

关键词:因子分析;可持续发展;财务指标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109-01

一、引言

银行能否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合理经营与稳健发展,主要在于其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大水。因此,对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测定,对商业银行深化改革与创新来说意义重大。目前,对于银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仍在初步阶段,在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测度方面一些学者进行了有益探索,但大部分仅限于定性分析或者简单的定量分析。

国内对银行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也基本限于定性分析。刘仁伍(2005)利用金融结构、金融调控与制度安排等要素,构建了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量化标准。何昌(2005)通过比较实际银行信贷供给增长率与实际信贷需求增长率来评价银行发展的可持续性。卫娴(2008)则直接利用财务指标分析法来衡量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国内外学者对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从定性到定量,在理论上有一定的突破和发展。Jeucken分阶段论述了银行对待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并进行了评价。

本文以我国15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做一个评估并进行排序,并对此实证结果进行简要分析。

二、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定义及数据选取

评价指标的选取在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过程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同的评价主体对应着不同的评价目的,而评价目的不同又直接影响评价指标的选择。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及指标的全面性、代表性,本文选取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存款市场占有率、贷款市场占有率、存款增长率、贷款增长率、贷存款比率、存贷增长比率、资本充足率与不良贷款比率共十个指标分别定义为变量X1、X2、X3、X4、X5、X6、X7、X8、X9、X10。

本文选取我国15家上市银行截止2010年12月31日的年度数据,其数据来自各上市银行2010年的年报、财经类网站及中国人民银行网站,部分数据由原始数据计算获得。

(二)实证分析

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各项指标,是从商业银行的不同角度来测定其经营效率的,而多维分析容易出现相关性与重叠性问题。利用SPSS软件通过降维对2010年各商业银行Zscore标准化后的相关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可得各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

由检验知,球形Bartlett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低于0.05,拒绝相关矩阵是单位矩阵的原假设,适合采用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法的按照方差贡献率来确定综合因子的权重,从而避免了人为设置权重的随意性,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合理。前3个因子的方差之和占总体样本方差的82.328%,比较满意,因此取前三个公共因子F1、F2、、F3。F代表因子综合得分,由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看出,F1主要反映X2、X3、X4、X5、X6、X8的信息,F2主要反映X7的信息,F3主要反映X1、X9的信息。

根据因子得分表中各因子和其前面的系数,可得各因子的具体表达式,然后再利用累计方差贡献表中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计算各商业银行的综合得分,得表达式:

可持续发展水平值

F=(50.733F1+17.157F2+14.437F3)/82.328,

=0.61623F1+0.20840F2+0.17536F3

由标准化处理后的相关数据代入公式可得各商行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值及排名情况如下表所示。

(三)结论分析

从上述实证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得分前三位的分别是南京银行、宁波银行与浦发银行,后三位的是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与工商银行。总体上看,上市城市商业银行的综合得分高于,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又高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表明上市城市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结合我国银行业发展现状,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普遍存在市场定位不明确、创新能力不足、资产质量差等问题。

三、相关建议

结合银行业改革发展的前景,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1、明确市场定位,优化机制体制。坚持市场化、商业化与国际化,依照现代金融机构要求,努力构建现代化有国际竞争力的商业银行,争取在目标市场建立自己的经营特色,以提高竞争能力。并引用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与管理方法,逐步优化自身体制和机制,通过业务合作与强强联合,整合已有资源,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以实现规模效益。

2、提高服务质量,完善创新体系。坚持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在对接客户中实行差异化战略,着力打造强竞争力的特色银行。并积极营造有利于金融创新的良好内外环境,大力推进理念创新、业务创新、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坚持铸造品牌的战略理念,在创新中树立正规化形象,着力打造名副其实的现代银行。

3、加强风险管控,提高资产质量。对于经营风险的商业银行来说,加强风险管理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与保证,也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坚持好中求快的发展理念,在激烈竞争中追求可持续发展,着力打造质量优良的优质银行。坚持审慎经营的风险理念,在强化内控中提升精细化水平,着力打造管理规范的流程银行。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何昌.中国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初步评估[J].金融与经济,2005,(10):22-23.

[2]卫娴.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银行业发展分析范文4

【关键词】金融脱媒 商业银行 对公业务

金融脱媒最早出现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在我国的出现大约是九十年代,随着金融体制的变革、监管方式的转变以及信息科技等的发展,传统意义上商业银行的媒介作用正日益淡化,股票、证券、信托、私募基金等金融业态发展迅猛,它们通过资金的银行体外循环,实现更高效率的资金对接。这就是金融脱媒,其核心内涵是随着直接融资的发展,资金的供应绕开商业银行,直接由资金供给方流向资金需求方的经济现象。受金融脱媒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环境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变,尤其是对商业银行对公业务的影响更直接、更剧烈。

一、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发展的影响

(一)带来的挑战

1.银行对公资产业务受到巨大冲击。金融脱媒使商业银行贷款增长速度降低,银行贷款占社会总融资的比重下降。社会融资规模在2002至2012年,由2万亿元扩大到15.76万亿元,年均增长23%;人民币贷款占比从2002年的92%大幅下降至2012年的52%,直接融资占比从2002年的4.9%上升至2012年的15.9%。随着股票、证券、信托、私募基金等快速发展,一些业绩优良的企业,更倾向于通过债券、股权、资产证券化等低成本的直接融资方式来募集资金,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逐步降低,优质客户被分流。

2.银行主体业务获利能力下降。随着我国债券、期货以及其他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主板、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市场的不断完善,以及2013年1月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揭牌等,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日臻完善。金融市场各种利率价格的定价权将逐步市场化,商业银行在贷款定价方面的主动地位逐步削弱,长期占据的金融体系核心地位受到冲击,银行对公业务市场获利空间被挤压。

3.银行传统对公业务经营模式受到挑战。在金融脱媒背景下,银行业发展战略的差异化和经营结构的分化不可避免,金融创新步伐加快,对银行调整内部资源配置、改革体制机制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整个金融体系出现了专业化分工的“裂变”,银行体系内部的裂变趋势更明显,商业银行只有根据自身规模和经营特色,形成有别于其他银行的独特优势,开展差异化竞争,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4.对银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与国外银行相比,应对“金融脱媒”现象,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经验还相对不够全面。与花旗、汇丰等跨国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核心负债的占比相对较低,对银行有效管理流动性风险的压力较大。

(二)带来的机遇

1.有助于优化银行对公业务结构。资本市场在分流银行存款的同时,相当一部分将以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自有运营资金存款等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回流至银行,同业存款将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存款增长点。而且,金融脱媒的发展将催生新的资产业务,银行可借此开展并购贷款、企业过桥贷款以及针对券商融资融券、证券抵押贷款等的新型资产业务。结合基金、保险、券商集合理财等金融产品的快速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将有力推进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产品代销、托管等业务的发展。

2.增进了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金融市场的逐利性客观要求商业银行加强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通过优势互补,按照市场和监管要求,研发推出适合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不仅可以降低投资成本和风险,而且可实现合作上的双赢。

3.为高端投资银行业务发展赢得了广阔空间。企业兼并重组、改制上市、理财融资、租赁等多种产权制度和经营发展模式不断推进,其在资本运作及咨询等方面将产生更多的需求,银行凭借资金、网络、品牌等优势在这些领域中能够扮演重要角色。

二、商业银行转型发展思路分析

面对金融脱媒给银行对公业务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国内商业银行应最大限度地利用或创造内部优势和外部环境机会,因势利导,加快多元化转型,促进对公业务健康快速发展。

(一)转变发展理念

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大力发展低资本消耗的中间业务,加快由“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的转型,构筑全流程、多层面、多链条的银客互利共赢合作模式,注重金融产品整合,为客户量身定制个性化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强化公私联动的全盘性思维,扩大产品渗透覆盖的广度与深度。

(二)加强同业合作

国内商业银行在练好内功的同时,要注重加强与投行、保险、基金、证券、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与金融同行联手做大“蛋糕”,有效提升综合经营效益。同时,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模式,通过内部资源合理调配,各业务良性互动,实现集团整体的“比较优势”。

(三)优化客户和业务结构

深挖同业存款的增长潜力,稳定对公存款;深化与现有优质大中型客户的合作,构建新型银企关系,实施更高效的价值链金融;聚焦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大力拓展产业前景好、综合回报率高的小微企业客户,实施产品的交叉销售。

(四)加快产品创新转型

充分发挥银行熟悉各类融资渠道,融资方式的优势,扬长避短,以资产、负债业务为依托,重点发展高端投资银行业务,树立品牌;开发设计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理财产品体系,不断提高理财、现金管理、资产管理等咨询类业务;构建跨市场的支付结算服务平台,研发畅通个人、公司、金融市场之间的资金转划渠道,更好地服务金融市场交易业务;积极研究为金融市场尤其是金融交易环节提供的新兴融资服务。

(五)完善体制机制

健全专业人才培养机制,适应资本市场“融智型”业务发展要求;建立快速市场响应机制,实现客户开发、市场服务、产品维护的协同合作,提供“一站式”的金融支持;建立专业考核机制,适应金融脱媒发展新兴业务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加大产品创新的科技支持,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个性化产品组合、目标客户挖掘、业务运作、账户监控、客户关系管理等技术支持平台;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切实防范产品创新及业务发展中的政策风险与操作风险。

参考文献

[1]汤长保,陈森发.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与路径选择[J].金融纵横,2009,(1).

[2]卢盼盼,张长全.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稳健性影响的实证研究[J].上海金融,2013,(1).

[3]李延宏.整合资源应对金融脱媒[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3.6.14,(A02).

[4]涂晓兵.金融脱媒下我国商业银行的路径选择[J].经济管理,2011,(6).

银行业发展分析范文5

(一)核心雇员、投资者以及客户的相关性。商业银行体系的基本元素包括员工、投资者和客户。他们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以及相互影响的,这些元素也被我们称为“忠诚的力量”;价值和利润、忠诚度之间有着许多联系。Symmetrics公司对一个员工总数超过30,000人的国际大型金融集团做了长期跟踪调研,结果显示如下:员工忠诚度每增加10%的客户满意度上升了4%,同时利润增长4%。

(二)雇主品牌发展与商业银行企业发展的相关性。在企业战略方面,商业银行发展总共分为三个层面:商业银行的总体发展战略、业务单位战略、职能部门的战略。雇主品牌战略是部门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该战略的实施,是人力资源开发领域的整体战略与业务战略的实施和支持。一个坚实的强大的雇主品牌战略蓝图作为内在动力,是商业银行实现蓝图的基本保证。雇主品牌战略的实施以吸引和留住关键员工为目的,企业战略管理方面的商业银行治理,以协调各方利益、创造最大的利益为目标,以期实现商业银行各方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明确雇主品牌战略提供了基础的企业战略管理目标,它是一种通过协调聚合相结合的战略行动。

(三)雇主品牌、内外部营销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性。为做到吸引和留住关键员工,通过借用营销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员工的雇主品牌战略做到了实施的每个重要方面。因此,关键员工的商业银行外部营销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雇主品牌管理联系了起来。雇主品牌战略和商业银行内部营销和管理,具有较强的相似性。这两种主张中,员工作为消费主力的理念,通过满足员工的需求,以吸引,发展,激励和留住员工,把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联系起来。然而,二者的背景和的操作模式是不同的。雇主品牌的概念是在日益全球化和激烈的人才竞争的背景下提出的,它提供服务的主要包括外部市场的潜力和现有的核心员工,当雇主品牌上升到战略的高度,根据该品牌的运作模式,以期提高在人才市场可持续竞争优势,以便改善商业银行的雇主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内部营销和适应性广等特点,这点是从营销管理的角度对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阐释,它的对象是银行内部的全体员工,内部营销的目的是以满足内部员工来达到外部客户的满意、继续购买产品和服务。

银行业发展分析范文6

银行零售业务不是某一项业务的简称,而是有着广泛的业务领域,既可以是资产业务,也可以是负债业务、中间业务,还可以是网上银行业务;既可以是传统银行业务,提供货币兑换、储蓄存款、消费者贷款、贵重物品保管及个人信托等传统个人金融服务,也可以是新业务,对个人和家庭提供理财、财务咨询、信用卡、出售保单、退休计划、证券经纪及共同基金等创新金融服务。近年来,国际银行业零售业务的发展呈现以下趋势:

一是并购开拓全球零售市场。1990年代以来,国际性零售金融机构为扩大收入来源增强自身实力,纷纷以跨境并购设立境外子机构的方式开展跨国零售银行业务经营,形成零售银行业务全球化经营的浪潮。例如,荷兰银行1996年开始大举进行海外零售银行业务扩张,先后收购了意大利第四大银行罗马银行、第银行安东维尼塔银行的股权,使意大利成为其第三大海外市场;1997年收购标准联邦银行集团,现在已经成为美国芝加哥地区第一大银行集团;1998年,收购巴西的Banco Real银行,使ABN-AMRO获得了巴西零售银行市场5%的份额。

二是加大创新力度,提供多元化和个性化的产品。零售是银行业务中竞争压力最大的一个领域,原因在于进入门槛低,市场高度透明,客户能在各家银行间对产品、服务及价格等做出比较,任何银行都难以保持垄断地位。随着客户需求日益细化,银行要想争取和稳定客户,需要对客户投其所好,切中要害提供多元化、个性化产品。零售银行产品的多元化体现为每一个产品类别有众多针对不同类型客户需求的产品,例如在基本账户类别下,一般都有几种以上针对不同人群的账户类型。金融产品的创新空间不仅仅在于支票账户、储蓄账户和各种形式的贷款等核心产品,还在于如何将这些产品捆绑、连接及个性化组合,从而强化竞争优势。

三是以信息化和细分为基础进行客户价值管理(CRM)。为了能够提供多元化个性化产品,首先要对客户需求、习惯和目标有深入了解,国际零售银行普遍采用先进的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进行客户关系管理。CRM根据需求、行为、购买倾向和其他特征区分出现实客户和未来客户以及现实客户的不同类型,分类进行维护管理,为银行提供在不同市场、不同地域对客户关系定价和估算成本的能力。

四是分销渠道多元化和交叉销售。多渠道分销战略是当今零售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内容,而近年来零售银行分销渠道发展中,网上银行渠道的发展尤其引人瞩目。与此同时传统的物理分支网点在零售银行产品的各种分销渠道中仍然具有难以取代的地位。其一,技术含量和技术手段日益成为银行成功从事零售业务的关键之一。银行零售业务对客户最大的竞争力在于方便、高效、低成本和安全。为此,西方银行在产品经销上普遍采用ATM、电话银行及网上银行;其二,多种渠道―分行、电话银行、ATM、网上银行、个人对个人、自动销售、汽车银行及超级市场营业点等的交叉结合使用是银行零售业务营销的主要趋势;其三,分支机构的作用得到重新认识,其重要性随产品的复杂性而提高;其四,各种销售渠道不再各行其是,而是互相连接、产生互动,例如移动电话与互联网连接,ATM与PC连接等,这样,客户可以不受时空限制享受各种银行服务。如今欧美银行业逐步过渡到全能银行制度,全能银行制度在零售银行业务中的体现是银行向客户交叉销售全面的银行、保险和资本市场产品与服务。

二、发展零售业务路径分析

在客户积累方面,借助自身一定规模的分支机构和先进的电子银行渠道,实行积极的、主动的营销策略,尽快突破基础客户数量的瓶颈。

在客户经营方面,要加大信息技术系统建设力度,完善电子银行服务渠道,加强产品研发,加大产品的交叉销售,提高零售银行的整体盈利水平。

在客户增值方面,城市商业银行应该借鉴国外银行客户增值服务的成功经验,尽快构建起具有自身特色的贵宾客户服务体系与私人银行服务体系,进入中高端客户服务的利润区,实现零售业务的超常规发展。

在具体市场策略方面,贯彻和执行“三维四动”的经营方针。“三维”是指从业务结构的维度,要形成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完整的业务体系,丰富中间业务品种;从客户结构的维度,要形成低端(普通客户)、中端(贵宾理财客户)、高端(私人银行客户)完整的服务体系;从核心竞争力的维度,要围绕系统、产品和队伍三个方面全面构建零售银行业务核心竞争力。

“四动”是指公私联动、产品拉动、专业促动和全员推动。公私联动方面,要借助城市商业银行公司银行的市场基础和优势,将公司客户中蕴含的零售银行的能量和资源转化出来,以工资、信用卡等服务为切入点,扩充基础客户;加大交叉营销力度,向公司客户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贵宾理财业务的营销宣传,建立业务关系,扩大贵宾客户群体。

产品拉动方面,城市商业银行不断开发有吸引力的投资理财产品、信用卡、交易支付工具,丰富网上银行功能,利用差异化产品特点吸引不同客户,同时提高对现有产品的营销能力,实现对产品的组合营销。

专业促动方面,扩充零售银行专业人员队伍,不断提升从业人员专业化营销能力,提高理财客户经理产能,带动业务稳定增长。

全员推动方面,制定切实有效的奖惩办法,调动全行员工参与零售银行业务发展的积极性,鼓励员工进行零售银行业务营销。

在零售银行服务体系建设方面:首先是建立高科技支撑的零售银行业务体系。在服务渠道、金融交易、产品服务、后台帐务、客户关系管理等诸多方面强化信息技术运用,以高科技手段降低零售银行运行成本,以高科技手段满足客户多层次的需求,以高科技手段提升零售银行风险管理能力,摆脱依赖物理网点和人员数量的增加来发展零售业务的传统模式;其次,集中经营客户。实施零售银行业务集中经营的经营管理平台、预算管理机制和营销服务机制,对信用卡、借记卡、个人贷款、出国金融、理财产品销售等业务进行集约化经营和管理,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第三,完善的高端服务体系。健全贵宾理财服务体系,打造高素质的客户经理队伍,统一服务质量标准,充实贵宾服务的增值功能。启动私人银行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学习和借鉴国外私人银行成功经验,引进和培养私人银行专家人才,探索适合国情和客户需求的私人银行服务体系。

三、实现私人银行业务发展七个转变

私人银行是零售银行业务“金字塔”的顶端,是利润回报最为丰厚的业务领域,对城市商业银行品牌和形象有很大的烘托作用。最近一两年,国外著名的金融机构纷纷瞄准国内富裕人群,抢滩国内私人银行市场,专门为高资产净值客户提供财富管理和财富保障服务,服务内容涵盖资产管理、投资、信托、税务、遗产安排及收藏、拍卖等广泛领域。面对日益激烈的零售银行业务竞争,城市商业商业银行要实现从客户积累、客户经营和客户增值三个阶段的跨越式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加快开发具有高利润价值的私人银行业务领域。城市商业商业银行必须以国际化视野,参考国外私人银行机构的运作模式,构建起自身的私人银行服务体系。具体说来要实现七个重要转变:

一是在服务对象上由一般理财客户向超高端客户转变。与一般的个人理财业务不同,私人银行服务强调差异化和个性化,单个客户的服务成本较高,因而在产品和服务方面必须设置很高的门槛要求,以实现成本和收益的平衡。加快产品创新步伐,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产品。由于相互模仿,国内零售银行业务金融产品存在严重的产品同构化现象,这加剧了同业间的盲目竞争。城市商业银行应在研究国外商业银行和国内其他商业银行的个人金融产品的市场反映情况后,根据各行的金融资源优势加以改造利用;同时对已有的个人金融业务品种、功能进行整合、完善,借助多功能银行卡推动个人消费、外汇、证券、保险、基金、债券、收付及消费信贷等各种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

二是在服务方式上由标准产品的统一营销向个性化服务的单独定制转变。目前,我国消费层次已经出现分化,针对不同收入水平、年龄层次、职业及需求偏好等细分客户,实施差异化、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是主要的竞争策略。进行市场细分这就要求引入CRM系统,建立统一标准的信息中心,形成大型的信息网络,为每个客户建立数据库(即客户档案),对每位客户的情况了如指掌,并根据客户人生阶段的重大事件、特殊需求,为其提供咨询方案,开发出个性化产品,提供个性化服务。在产品推广过程中要逐个品种、逐个项目地开展市场分析,制定出分类营销方案。银行必须细分市场和客户,全面了解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对每个客户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度分析,针对客户的风险偏好、年龄、投资目的和金额大小,设计出切合客户需要的服务方案,主动地对客户的财富进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现客户财富的保值增值。

三是在服务内容上由单一银行产品向综合化金融服务转变。首先需要确定适当的营销策略和营销手段,通过对环境的客观分析和细分市场,选择适当的目标市场和发展策略,并针对不同的市场采用不同的产品、定价、分销和促销策略;其次,建立多载体、多层次、全方位的分销渠道,交叉销售零售银行业务产品。新加坡和香港银行的经验值得借鉴,其除了有非常完善的传统营业机构直接面对客户开展个人业务营销外,还有理财中心、房贷中心、汽车贷款中心专卖店、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及自助服务终端等。

四是在服务范围上由自然人向法人,由客户“生前”向“身后”转变。一般性的零售银行业务只针对自然人的范畴服务,而私人银行客户大部分拥有自己的企业,私人银行除了提供个人的财务规划,还要协助客户的企业寻找融资和投资渠道,甚至是企业托管、并购、出售的财务方案。私人银行服务因此要对自然人和法人进行一体化服务。对于自然人,除了对客户生前进行细致周到的服务,往往还要延伸出客户生命周期之外进行遗产管理服务,成为资产管理受托人,将服务延续到客户“身后”。

五是在服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上,由一般银行理财经理向高素质复合型客户经理转变。商业银行开展零售银行业务,主要依靠发挥客户经理等专业人员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充分利用他们良好的技能和道德素质来谋求利润增长。城市商业银行应加快零售专业人才的培育,鼓励员工参加相关科目课程的学习和考试。加大对基层前台员工的培训力度,使他们从普通储蓄员过渡到个人理财顾问,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从头至尾的卓越服务。私人银行客户金融服务需求具有个性化、综合化的特点,因此,一般银行从业人员无法胜任私人银行客户经理的职业要求,私人银行的客户经理必须是精通银行、财务、税收和不动产策划、法律以及会计等领域的复合型专家人才,并拥有丰富的从业经验。

六是在服务场所上由富丽堂皇、公开的贵宾理财室向隐秘性强的服务空间转变。做为一般的贵宾理财业务往往在位于支行的贵宾理财室内进行,场所公开度较高,装修豪华雅致。私人银行客户则非常注意财富的隐私性,特别是国内的富裕人群有更强的隐密意识。所以私人银行服务空间要格外注意隐密性,更多时候,客户无须到银行网点,由专属客户经理登门拜访进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