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医基础与养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医基础与养生范文1
记忆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基础,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基本手段,也是智力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记忆能力是表现在数学方面的一种特殊的记忆能力.数学记忆对数学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数学能力绝不可能离开数学记忆而单独存在,它是形成数学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学生有了良好的记忆力,不仅能帮助记住所学知识,而且有利于智能的发展.当然,记忆因人而异,记忆方法的不同,对所记忆的内容、观点、兴趣不同,会带来不同的记忆效果.
在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巩固掌握已学的知识,以期获得理想的成绩,我觉得必须在教学中有目的的进行培养,因为良好的记忆品质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下面就个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记忆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发掘兴趣源头促进快乐记忆
人都有感兴趣的事,只要感兴趣,就能表现出非凡的记忆能力.现在不少学生(好多甚至差生)能对自己感兴趣的流行歌曲,当红的影星,网络上的游戏等说的头头是道,手舞足蹈,就说明了这一点.夸美纽斯说过:“假如学生不愿意学习,在学习上缺乏兴趣,那只是老师的错误.”可见兴趣是记忆的先决条件.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来促进记忆呢?
首先,应从学生的心理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由于数学逻辑强,难度和灵活性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会出现应付心理、自卑心理、逆反心理等心理障碍.针对这些障碍在教学中应该不断变换教学形式,诱发学生兴趣.学生对成功总感到有一种莫大的满足,从而产生动力.在平时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点成功或微不足道的进步,在适当的场合都要加以肯定,适时鼓励,以建立他们的自信心,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读有乐趣,思有方向,听有收益,学有提高,以促进记忆.
其次,在课堂中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兴趣,主要抓住兴奋点,而在讲课中则关键要改变教法,做到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手段多样,方法灵活,使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融为一体.第一,课堂气氛要严肃和活泼相结合,做到严中有活,活中有严,严而不死,活而不乱.和蔼的态度和乐观的情绪,都能使学生倍感亲切,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讲授法、谈话法、讲练法、电化教学等交替灵活运用.教学形式的多姿多彩使学生趣味盎然,领会加深.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对数学充满激情,就有可能在数学学习中发挥自己所有的潜力,甚至为它而废寝忘食.这时候学生已经是为了“享受”而学习了,也就达到了“掘兴趣源头,促快乐记忆”的境界.
二、抓住概念本质深刻理解记忆
怎样使学生容易识记且记忆的效果更好?我们知道数学知识面广,一大堆的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是必须记住的,但不是照课本一字不差的“背”出来,要抓住概念的本质,去深刻理解,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记的牢固.
在有理数这一章的教学中,理解乘方的意义是有理数乘方一节的重点和关键.其本质是求相同因数连乘积的运算.α的n次方的意义是n个α相乘的另一种表达式,记作αn.认清这一点,还要注意知识发生的过程的教学,可由正方形面积,立方体体积进一步引出形如(—5).(—5).(—5)和xxx的式子,表示为(—5)3和()4,再抽象为αn.学生真正理解了αn的意义,抓住了乘方的本质,就会在头脑中形成稳固的、深刻的、准确的记忆,再通过巩固练习,使记忆收到满意的效果.
三、以毒攻毒——对比加深记忆
在平时的教学中,有很多时候,学生容易把一些相似的问题弄混淆,偏偏这种类似的问题出错率还比较高.学生记忆的内容往往张冠李戴,出现混淆、含糊不清的现象,造成解题错误.
怎样克服和纠正这一现象呢?在三角函数教学中学生用两角和的正弦公式: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进行计算时,往往容易出现sin(α+β)=sinα+sinβ的错误.其原因,一方面对sin(α+β)为什么等于sinαcosβ+cosαsinβ的知识发生过程没有充分理解.另一方面是受到乘法分配律的负迁移作用的干扰.讲课时,除了使学生对公式的推导过程搞清楚外,还将α,β赋予特殊值进行对比验证,通过对比,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sin(α+β)的值与sinαcosβ+cosαsinβ的值在α,β代表任何值时总是相等的.当α,β分别代表不为零的值时与sinα+sinβ的值不等.另外将sinα+sinβ与sinαcosβ+cosαsinβ作结构对比,显然两个式子的结构反差很大.通过对比澄清了公式,消除了乘法分配律率的负面影响,再通过练习巩固,学生记住了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克服公式应用时的错误. 转贴于
利用对比搞清了数学定义、命题(包括公式、法则)的结构、本质关系,加深了记忆效果.
四、沟通联系唤起记忆
学生的记忆有这样的特点:对支离破碎的知识内容,不求甚解,这对形成系统思维的记忆很不利.当对这些知识“再认”,进行运用时,往往回忆不起来,或记忆不准确.沟通联系,建立知识系统,能规范记忆,对旧知识的再认和应用很有好处.
在四边形这一章,各种特殊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定理很多,怎样使学生记忆得牢固、深刻、准确,在对本章进行小结时,应抓住各种特殊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定义的内涵、性质和判定,特别对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互逆关系加深理解,并结合图表使本章知识系统化.学生在理解记忆了系统化的知识后,使用定理时,根据图形特点想性质,根据判定的图形想判定定理,这样即使有的学生对定理记忆不起来,从知识系统的规范中,唤起了记忆.
五、知识再认,加强记忆
在应用所学知识时,能正确地再现有关知识,需要科学的回忆,同时也要对所学知识在理解上加深,进行再认识.为了加强记忆效果,在解题教学中,对所涉及的有关概念、方法进行再认,加深理解,有时比复习的效果还好.
在教学中,对初次应用所学概念解题时,步骤中让学生注明理由,就像数学里的几何证明注明定理那样训练,对记忆新学概念很有好处.特别对后进学生,对理解解题每步的根据,培养记忆力、是有帮助的.
例如:用乘法公式计算:(x+2)(x-2)(x2+4)(x4+16)
解:原式=( x2-4)( x2+4)( x4+16) (平方差公式、同底数幂相乘法则)
=( x4-16) ( x4+16) (平方差公式、同底数幂相乘法则)
= x8-256 (平方差公式、同底数幂相乘法则)
这里反复应用同一公式、法则,反复记忆使记忆加强.学生初次学习,这样要求学生对学生的记忆理解很有作用,使知识在应用中再认,对养成良好的记忆品质,作用不可低估.
六、不断复习巩固记忆
中医基础与养生范文2
1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否具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为学生所喜欢的教师一走进课堂,课堂气氛就会变得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油然而生。反之,如果学生对某位老师不喜欢、不信任,甚至产生讨厌的话,必然对他所教的课也会产生反感情绪,甚至厌学。尤其是初中生,正处于逆反心理相当严重的特殊时期,假若教师一味以严厉、权威的姿态出现,将自己与学生放在不同的地位甚至对立面,则更容易引发学生对教师及其所教课程的厌恶,当然也就不会认真地去学习该门课程了。因此,要使学生学好英语,就必须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正视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给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尤其是对差生要给予更多的鼓励与欣赏。国内外教育学家一直推崇“肯定式”教育,就要提倡教育者多发现学生的优点,多采用鼓励性语言,多肯定学生的努力与成绩,让学生感到被重视,以促进学生的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一个能尊重学生,体贴学生的老师,学生会报以同样的尊重与信任,一旦形成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要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教好英语、学好英语则变得非常容易。
2 实施轻松、有趣味的课堂教学
美国一位著名的教授说过,“学生在一堂课中不能大笑三次,这样的课堂是不成功的。”学生在课堂上的感受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一成不变、平淡呆板的教学方法会压抑和窒息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轻松、趣味的课堂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摇篮。在教学中,我摒弃了呆板、沉闷的“填鸭式”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实物、录音和情景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1 实物教学
实物教学是一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即比照具体事物,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这种教学方式非常适合在教单词时使用。比如说,在教单词bag、apple、pen、book或red、black、blou等单词时,可以比照具体事物进行教学,甚至可以让学生当场制作一些小卡片贴在相应的物体上,不仅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还可以帮助学生轻松理解,加深记忆。
2.2 情景式教学
情景式教学最大的优点,就是将死的课本变为活的场景,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通过表演、对话等方式直接参与到教学中,既丰富了课堂,让学生体验到学生的乐趣,又可以增强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最新改版的初中英语新教材的内容大都是真实的、自然的交际情景,非常适合进行情景教学。如在教授初二上册第一课《Feeling Hqppy》时,在教学生熟悉相关英语单词后,我便让不同的同学分别扮演课文中的三位主人公,进行对话,还要求他们加入想象的场景、动作和语言,利用真实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3 换位教学
换位教学与情景式教学有一定的相式之处,但互动式教学中学生的主导因素更为明显。我在日常教学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将一些内容较为简单的新教学内容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学、备课、讲课,再由自己进行讲评,组织进行巩固、复习。或者在教新课后,针对课文的信息,要求学生寻找背景材料,并将所找到的材料进行备课,由学生自己相互教学。同样,是在教学 《Feeling Hqppy》Sertion D时,针对京剧,我要求学生查找课文内容以外的关于京剧的背景知识并进行整理句子,利用字词典翻译成英文,在次日课堂上相互进行教学,然后再由我针对学生翻译的句子进行讲评,纠正错误。通过换位教学,学生的参与意识更强,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并且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尤其是对培养学习的独立学习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对学生的讲课进行讲评时,要注重对学生多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值得一提的是,在进行情景式教学和换位教学时,教师不要将目光放在极少数学生身上,而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同一课,可以让三四批或者更多的学生参与,以便激发大多数学生的兴趣,否则便是为了情景而情景,为了换位而换位,起不到原有的效果。总之,教学形式是多样的,对于不同的课,教师可以根据情况采取制作音像课件、图片等更多的方式来增强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趣味性,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目的。
中医基础与养生范文3
【关键词】初中英语 写作能力 以说促写
写作,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关键环节。从整体来看,初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还有待提高,英语写作教学方法也有待更新。在教育发展的今天,重视以说促写的教学方法,利用“以说促写”活动去培养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利于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提高。
一、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培养中的问题
1.过于关注教学结果。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初中英语教师提出了明确的教学要求,教材的更新与中考考试大纲的变化,都为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行为给予了正确的指引。然而,在初中英语写作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仍然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关注课本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英语写作教学表面上得到教师的重视,但这种重视并没有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教师过于关注语法与词汇知识教学,使口语、写作教学过程成为练习过程,缺乏培养学生写作技巧的意识。
2.写作教学模式单一。为了提高学生的中考成绩,大多数教师十分重视英语写作教学,认为作文写得好,才能拿高分。但大部分教师并没有建立正确的英语写作教学观,这些教师认为写作就是写作,学生能够写出正确的词汇与句子,满足题目要求,就是会写作。教师没有建立全面的教学观念,过于重视词汇与语法的正确性,忽视了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活动的结合。单一的教学方式,影响了学生写作学习途径的扩宽,也影响了实际教学效果。
3.写作教学评价传统。初中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否正确,在许多教师看来,受到其学习行为与考试标准符合度的影响。从中考英语考试题型来看,客观题所占比例较大,一些教师存有侥幸心理,希望通过客观题成绩的提高来弥补学生写作能力上的不足。教师不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只关注学生的总成绩,将成绩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极大地影响了课堂评价的客观性,也不利于学生正确学习观念的建立。
二、基于以说促写方法的英语写作教学对策
以说促写,将口语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与应用能力,有利于学生写作思路的扩展与写作内容的自然化。
1.基于以说促写,用问题积极引导
以说促写教学方法的落实,需要科学问题的引导。初中英语教师要对课本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开发,从中发现以说促写教学的切入点,激活学生的英语写作思维。让学生以问题为线索去思考,去联想,将课本内容与生活经历相结合,创造一个口语表达的主题,有利于写作教学活动的实施。教师要借用课堂问题鼓励学生开口去说英语,用英语去表达自己头脑中的想法,再借助口语表达引导写作。口语表达是写作学习的重要前提,学生口语能力提高,有助于提升其写作能力。
比如在讲解《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时,教师就可以利用“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说一说他们各自的周末,说一件周末做过的有意义或者有趣的事情。
2.基于以说促写,创设英语写作情境
说与写,最大的共同之处是交际本质。让学生利用英语去交际,将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许多初中学生在写作中遇到最大的难度就是无物可写,无事可谈。学生意识不到自己头脑中或者生活中的写作素材,极大地限制了初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在以说促写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可以结合教学资源给学生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利用课堂互动,让学生将英语应用到实际交流中,并开发写作资源。在情境交际中,教师要训练学生的英语思维,引导学生走出汉语思维的限制,掌握规范的英语表达方式。
比如在讲解《Can you come to my party?》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两人一组,设想自己周末要举办一个生日派对,邀请同伴来参加。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同意与拒绝的表达方式,规范英语表达。这样的交际之后,一个相对真实的情境得以创设,教师让学生写一个邀请信,就会显得十分自然与轻松。
3.基于以说促写,落实情感写作教学
重视情感教学活动的落实,积极调动初中学生的情感因素,有利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在教学评价过程中,许多教师习惯于找出学生的问题,并给学生提出意见,少数教师会就错误批评学生。这样的教学评价只会影响学生的写作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评价中,用教师艺术化的“说”给予学生英语写作学习的动力,也是以说促写的一部分。鼓励学生互相评价作文,并用英语去交流、讨论不足与修改对策,能够让学生的写作学习心理负担减少,成效提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语言教学中,初中英语教师要全面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循序渐进地实施英语写作教学。利用以说促写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与写作思路,让学生在实际应用语言的过程中掌握写作的正确方法。有计划、有技巧地实施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有利于英语写作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钱惠霞. 以说促写 发展语言运用能力[J]. 新课程导学,2012(11).
中医基础与养生范文4
关键词:初中生 体育问题意识 实际化 培养
一、前言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科学史上每一项重大发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思维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所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永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然而,在我们现在的有些课堂上一些培养问题意识的方法是“徒劳的、无意义的”,主要表现在:一些老师常用表面性提问也就是简单的封闭式提问法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旨在追求热闹场面,要求一问齐答,表面轰轰烈烈,实则空空洞洞:一些老师惯用习惯性提问贯穿课堂,问题未经精心设计,每讲一两句便问“是不是?”“对不对?”形同口头禅,发问不少,收效甚微。因此,每一堂课的体育问题我们都应精心设计,提高效益。那如何用心设计,使问题更有实效呢。我认为我们初中体育教师应积极地投入到初中生体育问题培养的再认识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水到渠成。
二、培养初中生问题意识的再认识
要培养问题意识,首先要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影响学生提问动机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1.胆小、紧张,怕提出的问题不得要领;2.满足于一知半解,认为对知识技能已经完全掌握,不愿生疑;3.受知识技能,年龄限制,难于掌握知识技能要点,难于生疑。因此,教师必须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大胆生疑,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和学生建立一种朋友关系。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不懂就问,敢于对老师提问,对同学提问,对教材提问。
体育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基础知识技能的传授,这样无法从根本上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而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形成。作为教师,应当积极为学生创设各种主动发现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体育活动中积极体验,发现体育问题。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能想、能说、能做的就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想、去猜测、去探索,并动手操作,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索问题的空间。在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亲自试验,通过听一听、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来探索体育问题。在解题的思维过程中,也要让学生探索实践,要让学生参与解决问题思路的探索过程,改教师讲思路为师生共同探索思路,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尝试探究。对错误思路不轻易否定,要在讨论论证中排除,讨论中肯定,并从中选优,让学生在参与探索过程中,体会方法,尝试创新。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提出:“一个平庸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积极启发引导。
三、培养初中生问题意识的实际化策略
《新课标》指出:体育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技能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体育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切实了解并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多种手段呈现问题情境,制造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要问。
(一)从生活中导入,激活学生的体育问题意识
一些体育内容虽然是带有专业特色的,然而大部分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适合初中生接受的原形。生活是学习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空间。将问题创设在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中,特别是学生亲身经历的比较关注的生活原形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走出课堂,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体育信息资料来重组教材。例如:在上初一“排球垫球”这一节课让学生体验垫球技术要领时,我围绕一个“大人交往礼节”这样一个主题,根据见面抱拳行礼、热情握手、上步拥抱等具体情景,让学生体验垫球的抱拳、伸臂、夹肘、上步要领……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体育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现实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生活中的课堂,增强学生的体育质疑能力
质疑是培养创新精神的一把金钥匙,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技能的兴趣和热情,是释放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和才干的好办法。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质疑问难的氛围,让学生警觉问题时时处处都存在,提倡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由不敢质疑到敢于质疑,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会问。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其有疑;有疑者,须教其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教其有疑”,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呢?
1.营造质疑的氛围,让学生“敢问”
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自由、宽松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要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从情感上缩短与学生的距离。教师与学生之间达成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是问题意识产生的良好条件。
在教学中,我常常对学生说:“只要你想到了,就说出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不要怕出错,课堂就是出错的地方,没有人会笑话的。”有一次在复习“前后滚翻”时,我让学生围绕“前后滚翻学习中你有什么困难?”提问。学生想到了这样几种:老师我为什么老是滚到垫子外面?我滚的次数多了为什么老是头疼?我问还有其他问题可以提吗,学生都摇头了。这时我发现平时学习有困难的一位学生好像有话要说,可又不敢说的模样,于是我不断地鼓励:“还有问题的尽管说,讲错没有关系,就怕你没有勇气!”在我的目光注视下,这位同学终于举起了手:“我为什么在滚的时候双脚会离开身体呢?”这个问题引来一片笑声,提问的同学的脸一下子红了。这时,我问学生为什么发笑?学生都说太简单了。我就说这个是问题呀,老师只要你们提问就行了,并没有规定要简单的还是有难度的。学生马上增添了提问的勇气,又提出了许多问题,如:后滚翻时我为什么感到非常吃力?前滚翻后我为什么不能马上蹲稳呢?等。刚才提问的那位学生也有了更多的勇气,积极参与了提问过程。教学中或许学生提的问题不一定都是有价值的,但我们只有在学生有勇气提问后,才能慢慢引导他们如何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教师要尊重学生发表不同看法的权利,热情鼓励、积极启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质疑发问。
因此,教师对待学生的提问与回答应有正确的态度,多给学生成功的体验,这样融洽的教学氛围,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让学生敢说、敢问。
2.创设质疑的情境,让学生“愿问”
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及培养,不仅依赖于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基础,而且还要依赖于问题情境的创设。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新奇别致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质疑兴趣,以趣生疑,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技能的状态。如教学初一的“肩肘倒立”时,为了加深学生对手“支撑”的理解,让学生拿出自备的小棒来做支撑练习,支撑好后,让同桌之间比效果。当学生比出效果后,我问:“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这时,学生问:“大家都是用的一长一短的小棒,为什么长棒的倾斜度不一样呢?”我表扬这位同学问得好,并让学生把各自的短棒进行比较,得出:各人的短棒不一样长,也就是长棒的“倾斜度”不相同了,也就是说在“肩肘倒立”中手支撑的位置决定身体的姿态。这样,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让学生愿问。
3.给予质疑的时间,让学生“能问”
要使学生逐步提高提问的质量,善于提出问题。教师还要注意适时总结,引导学生评价。正确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获得最充分的,最合理的教育和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积极地表现自己,使他们各自的潜能得到相应的发挥。
目前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一大流弊仍是一个“牵”字,老师精心设计出一个又一个环节,牵着学生的鼻子按老师的思路亦步亦趋往前赶。老师问个不休,学生忙于应付,根本没有质疑的机会。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老师首先必须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度,安排充分的时间,让他们细细地实践,静静地思考,去发现问题;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去提出问题;要改革教学方法,把质疑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具体来说,就是:
(1)课上,鼓励学生对老师的讲解示范,对同学的发言或展示提出疑问,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从而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
(2)学完某一教学内容后,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回想自己刚才学过的内容或提出一些异议,培养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能力。
(三)挖掘生活中的体育,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育教材中的问题多是经过简单化或体育化了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体育活动体验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例如用体育理论拓展教学《运动会编排》方法之后,可以让学生先找一找生活中的数字组合的,并让学生说一说表示的意思,了解学籍卡号、邮政编码、身份证号、考试编号等号码的编写方法,让学生体会到编排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到他们的使用价值,感受体育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学科情感,可以让学生实践给考场编号。
师:教导处为了便于对全校学生进行学籍管理,要给全校每个同学都编上号码,大家讨论一下,怎样编呢?
生1:每个班的学生都从1号开始依次排。
生2:那样我就是12号。
生1:每个班都有12号怎么办?
生3:在号码前加上两个数字,分别表示这个同学所在的年级和班级。如:13表示初一(3)班。
生1:若在号码中能表示出男生、女生就更好了。
生3:在号码前添加一个数字:1表示男生,2表示女生。
师:就按我们刚才讨论的方案,请大家给全班同学都编上号。
(学生交流,说一说:全班同学的编号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生4:11212表示初一(1)班12号学生是女生。
生2:33103表示初三(3)班3号学生是男生。
学生们自己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自己质疑,互相启发与争辩,最后成功释疑,这样既使学生对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又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样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技巧,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在适宜的土壤中运用适当的方法去培养初中生的体育问题意识,有一定价值的问题会“不尽长江滚滚来”,它促使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增强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璐.再议有效教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03).
[2]《教育艺术》[J].北京师范大学青年教学艺术研究所出版,2007(05).
[3]《江苏教育研究》[J].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2007(03).
[4]《体育教学》[J].北京体育学院主办.2008(06).
中医基础与养生范文5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健康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近年来医学模式也随之发生改变,越来越重视发展全科医学。疗养院医疗工作与全科医学的关系密不可分,有着很多相近之处,都是通过不同的手段,使人们达到预防治疗疾病、功能康复、保健等目的。全科医学的学习掌握对疗养医学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为疗养院的医务工作者,应在掌握疗养医学的基础上学习全科医学知识并应用于疗养员的医疗保健工作之中。通过分析我院重新组建以来近两年急重症的发生救治情况,深刻认识到疗养院医护人员的全科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培训刻不容缓。
1 养院的医疗服务对象和任务
健康保健的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得到加强,因而疗养服务的对象比过去的单纯的部队老干部疗养增加了很多,对于疗养的要求也提高了很多。对于服务对象的了解和熟悉是掌握运用好疗养和全科医学知识的前提和要求。
1.1 疗养院医疗服务的对象。目前疗养服务对象主要是空勤人员、在职干部和离退休干部,同时利用空闲床位和疗养淡季接待地方人员进行查体开会和疗养。空勤疗养员和在职干部疗养主要是来自各军种、各军区组织的疗养团,保障对象从年轻的士官到兵团级首长,他们来自于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工作环境,身体状况差异很大。离退休干部疗养主要是师以上干部,近几年老干部疗养员年龄呈高龄化趋势。地方疗养员的年龄、健康状况参差不齐。所服务的疗养员年龄跨度大,健康状况不一,疾病种类繁多,急重症情况时有发生。
1.2 疗养医学与全科医学的关联性。疗养学强调研究自然疗养因子为主的各种疗养因子作用于整个人体的作用机理,通过对人体的全面作用与影响达到预防、治疗、康复恢复体力等作用,特别强调人体各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和统一的整体[1]。与全科医学的服务层面宽,涉及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各个方面,以
人为本的要求是一致的。
2 疗养院医护人员现状与疗养院急重症发生情况 由于军队调整编制以后我院编制的扩大,疗养院的医护人员明显不足,为了满足工作的需要,从全区医疗单位范围内抽调医护人员和院校毕业学员直接分配到疗养院。新到疗养院的医护人员在没有时间进行岗前培训及在对疗养医学和全科医学知识没有很好学习掌握的情况下,便直接进入到疗养医疗工作之中,尽管能应付简单的日常疗养工作,但对于满足疗养员日益增高的疗养需求与高质量的疗养医疗保障服务工作还有很大的距离。对疗养员急重症的处理方面总有欠缺之处。
据近两年我院医疗保健对象情况统计,共发生急重症120余人次,急重症发生按顺序是急腹症、高热、心脑血管意外、过敏、滑跌伤、外伤、妇科急症等。虽然没有因观察不及时延误病情造成差错事故,但在处理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
3 急重症处理中存在问题分析
尽管疗养员所发生的急重症大多及时进行了处理与救治,但在急救过程中依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或问题。
3.1 对于急重症的诊断不够准确 ,有等待仪器和检查结果的现象。由于疗养员平时大多处于健康或亚健康状态,很多老年疗养员有慢性病,涉及多个系统和专业。疗养期间疗养员活动安a排较多,发生急重症的原因较复杂,比如急腹症的正确诊断直接影响救治效果,而时间的延误会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
3.2对于急症的处置不够果断,有依靠科主任和上级主管领导的现象。由于疗养院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一旦有急重症的发生需要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给一些年轻的医务人员心理上造成了依赖,再者是由于对眼下需要他处理的急重症的处理方法心中无数。
3.3 急救的过程不够沉稳,有慌乱现象,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各疗养科的急救设备与药品不是很齐全,加之对抢救预案不够熟悉,抢救时的忙乱与言行会给患者造成不小的影响,甚至影响对医护人员的医疗水平信任度。
4 疗养院全科医护人员培训的几点建议
疗养院医护人员只有全面了解全科医学知识和疗养医学知识,拓宽知识内涵,增强个人素质才能完成好新形势下的疗养保障任务。
全科医生和护士应具备强烈的人文情感,出色的管理意识及执著的科学精神,具有独立工作的能力[2]。
4.1 充分认识全科医学在疗养医学方面的重要作用。有不少新从事疗养医学的医护人员,认为疗养服务的疗养员多是健康、亚健康或慢性病的康复者,不重视全科专业知识及疗养学的学习。应该以医务部为龙头做指导,以科室为基础,进行教育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4.2 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学习主动性,提高专业素养。
在今天的信息时代,知识日新月异,学习教育活动是一个双向活动,应该使双边人员都得到激励才会产生“自动力”;心理学家认为激励=效价×手段×期望,因而要取得有效的教育手段,必须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使“自动力”得到充分发挥[3]。 疗养医护人员,要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能动性,重视知识的更新,不断拓宽知识面。
4.3 从急重症的发生、处置情况入手,发展性的进行全科医学知识的学习。每一次的急重症处理后,在全科医护人员中进行举一反三的学习和教育,真正做到预防为主、治疗及时、康复显效。例如对脑血栓患者要提高服务意识,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结合当月疗养员病情情况分析,从了解该病的病因、病理、病程发展、临床表现、治疗与康复入手,对疗养员进行饮食起居、运动方法、保健、用药注意事项等知识的健康预防教育。既能提高学习兴趣,又能使全科医学在疗养中得到充分的应用和发挥。
中医基础与养生范文6
【关键词】 人文性、技术性、美术鉴赏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1-4128(2011) 09-0243-02
关于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性质问题,现在基本上已经统一到它的人文性为主的性质上来了。在这个问题上,大家基本上已经达成了共识:就是中小学美术教育应以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主要目的,使艺术教育中所蕴含的知识和技能服务于大众的日常生活,使学生经过艺术教育的培养与熏陶,形成自己的审美趣味,增强自己的审美能力,进而从造型艺术角度,丰富对生活的认识,并具有初步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以达到陶冶身心的目的。在这个基本性质的影响之下,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改实验教材的逐步实施,对人文性的突出逐渐在教学中明显凸显,已成为教学理念中的的主导倾向。但问题的另一面页随之逐渐暴露,就是:美术的技术性在教师和学生的头脑中逐渐淡化,至于蕴含于其中某些科目的准确性要求,更是无从谈起了。这样就似乎在学生中形成了一种印象,似乎美术是一个可以随意放任的东西,不像其他艺术门类,如音乐、戏曲、舞蹈等那样严格,似乎可以随意为之。这种印象发生于教育由知识技能性转向人文性转轨过程中。它的存在使得美术教育知识与技能一类属于美术本体的东西,逐渐失却了它在造型表现中的制约作用,由原来对作品人文性的表达形成支撑的基础地位,转到了可有可无,甚至于感觉对形象表现有障碍作用的地位。这种局面的形成暴露了一个我们不能回避的矛盾,基础美术教育中的人文性与技术性的矛盾。应该个矛盾的形成过程是相当复杂,而且是业内人士所共知的。
对基础美术教育人文性的强调。这是目前中国基础美术教育界的主流,由技能性教育向人文性教育在理念上的转轨也是势在必行。因为它必先考虑到了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接受能力问题。但是如果面片面的强调人文性,而忽略了技术性一面,又会损害美术语言作为本体的东西,造成学生对美术理解的偏差,这个矛盾潜含在整个中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如不设法解决,势必要影响学生对美术的正确认识。如何协调基础美术教育中的人文性与技术性的矛盾关系,协调到什么程度,必然要对基础美术教育的进行产生一定的影响。
实际上,任何一种艺术理念的表达,在它的人文性的背后,都有着与之相应的技能性的强力支撑,否则,造型语言的形象表现力和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便失去了基本的表现手段而无从呈现。这是基础美术教育阶段的学生自己虽不能亲手去做,但却需要理解的东西,也就是说:学生要知道画家为什么能在画面上将一个形象表现得这么好,他是怎样表现的?采用了哪些方法和手段?如忽略了技术教育,我们便无法在学生与画家作品之间架设一道鉴赏的桥梁。学生对美术方面的人文性的理解也就只能留于浅表面而不能知其所以然,以获得一个较深层次的理解,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协调这个矛盾,不能使之偏彼一方。
为了协调和解决矛盾,我们首先需要看一下这个矛盾是怎样产生的。拟从两个方面去看。
1 美术教育阶段性的存在导致人文性与技术性的矛盾在基础美术教育领域内表现的特殊性
美术技能的发展具有阶段性,而且每一个阶段对人文性的强化程度与知识性和技术性的要求皆不相同,这是美术作为一个艺术学科不同于其它艺术学科的地方。别的艺术学科在学的过程中可能也有阶段性,但从学习情况看,其教学中对技术性要求的严格程度是前后一致的。也就是它对其人文性和技术性的强调也前后一致的,无论学生多大年龄,教学要求并不而改。如戏曲,在声腔上绝无放任的可能,始终坚持一个标准。当然在这里我们也不排除这个艺术形式的传统因素,对教学所产生的制约作用。实际上每个艺术门类也都有它的传统,也有艺术流派,这一点与其他艺术形式是一致的。但 美术与它们不同之处在于:美术具有特殊性,并不是所有的美术活动和美术作品的产生,都有自己的传统和教学传统的制约。它承认美术技能发展的阶段性存在,如学前阶段,基础美术教育阶段,高中和师范学校的有由得重点的普及阶段以及专业美术院校的专业阶段,从教学情况看,这几个阶段的要求差别很大,只有后两个阶段的要求有相同的地方,也就是在相当的程度上注意了人文性与技术性的完美统一。而在基础美术教育阶段,则只注意学生人文性感受的表达。而忽视了与之相应的造型技术的严谨与提高。有相当一部分这样的观点:如强调技术性会扼杀一部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何不利用美术学科自身的其他功能。降低对技术的要求,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对美术产生兴趣,加入到美术学习中来,因此索性承认各种学法,作为教师,也不必要像戏曲教学一样,严格唱腔的准确性,而是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自身情况鼓动学生按自己的感觉唱下去。这就是使得学生对所学的技术知识愈加不重视。
从学校教育实际情况来看,小学阶段,基本上是学生以美术作为语言表达形式,用以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新颖的思维创意和画面表现。到了初中阶段,则以知识丰富多彩的美术现象为主,辅之以必要的绘画练习,对技术性的要求也不高,只是遵守基本的绘画步骤即可,从小学到初中,对人文性的重视和技术性的淡化是同时倾向,而带来的不良情况是:学生不会用美术的眼光,从美术的角度看生活,看艺术作品,并对之作出美术角度的评价,原因则是,学生缺乏进行美术思维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他们大多只能从文学的角度思考问题。
有这样一个矛盾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在我们所接触成人画家的作品中,造型因素是以一个整体的方式存在,是艺术家综合运用的结果,如果我们只鉴赏它的一个方面,不去研究它与其它方面的有机联系,就无法感知它在美术作品形成中得作用,也就无法正确地理解和把握美术作品。我们承认基础美术教育的人文性强化在教学上的作用,同时我们又要看向艺术作品的人文性和技术性之间的关系。即以单一的,散乱的,薄弱的知识接受与鉴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所需要得整体联系所形成的人文性之间的矛盾。而对这种整体性联系的认识,没有相应的技术知识,是很难理解的,这样学生所掌握的单一的美术知识,也就无法达成我们对其内涵的人文性的认识理解,所以必须正视这个矛盾,努力在教学中使一些单一的知识训练能发挥整体作用,我以为这是我们基础美术教育中应该强化的地方。
2 关于怎样协调的问题
我们可以从基础美术教育教材的结构特点中找到对这个问题的探索有参考价值的东西。即从技术性知识的整体联结入手。
关于教材的结构特点:我们可以概括为围绕一个知识技能中心点所形成的单元结构,但单元结构之间并无必然的逻辑联系,属于并列式结构。或可这样说,整套教材中潜含着一个知识的整体联系,充分考虑了知识与技能的全面性和知识技能与接受者的年龄学段之间的关系。但由于教材的结构特点,这种关系必须依靠授课教师的梳理和组合才能显示。而且随着学习知识的多少,这种组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阶段性,不可能一下全部完成。但如果教师不做这项工作,那么学生所学到的东西永远都是散的,如不织成网就永远起不到整体作用。如小学段的色彩知识,从三年级起步 ,散见于四五年级的教学单元中。有如造型语言的知识。这些知识充其量是作为一些造型元素而存在的,对这些元素能不进行综合运用,能否进行综合运用,是这些知识能否在绘画和鉴赏中发挥作用的关键一环,而能否实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关键有在于教师能否根据学生作品的实际情况去有效地指导学生有目的的组合部分知识,关键是从人文性和整体性的高度去完成这种知识与技能的整合,而不是单纯的单向的练习。像游泳训练,进行单项练习而不整合是永远学不会游泳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分别从人文性和技术性两个角度概括一下基础美术教育的人文性和技术性的协调统一在形成美术素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