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银行业发展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外银行业发展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外银行业发展现状

国外银行业发展现状范文1

关键词:金融业;发展现状;发展问题

自加入WTO以来,我国大力发展金融业,并根据国际市场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多功能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体系日益完善。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证券期货市场、货币市场和银行间外汇市场,实现了主体多元化的发展,其中包括商业银行、社会保障基金、信托公司、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等机构。除了发行金融债、国债、中央银行票据等金融市场产品,还在证券和银行业产品方面有了新的尝试。

一、我国银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人民银行高度重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科学性与预见性,根据国内外的经济金融形势变化来适当适时调整货币政策,运用宏观调控的方式来调整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方向。2008年至20011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先后18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8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到2011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资产总额达到78.8万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降低至1.58%。从表3-1中可以看出,2008-2011年,国家开发银行总资产以18.16%的速度增长的同时,总债务也以18.78%的速度增加;与国家开发银行的情况相类似,大型商业银行与股份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增速均为18%,资产与负债增长1.7倍;与其他银行不同的是城市信用社,由于银行性质的改变,使得其在此期间无论从总资产还是总负债方面来看,各项数据都呈现出大幅下滑趋势,到2011年城市信用社的总资产与总负债仅分别为30亿与20亿元,其余银行的相关数据

此外,截止到2011年底,大型商业银行从业人员数达到1626223人,政策性银行及国开行为61015人,股份制商业银行为278053人,城市商业银行为223238人,农村信用社为533999人,农村商业银行155476人,农村合作银行70115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或邮政储蓄银行177856人,外资金融机构42269人。

二、我国证券业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逐渐发展,目前证券行业仍处于进一步规范和发展的阶段。从表3-2中可以看出,截止到2011年,境内上市公司达到2342家,比2007年增加892家;股票总发行创历史新高达到36096亿股,比上年增长1.1倍;国债的发行额与成交额分别为17100亿元和216349.52亿元,年均增速分别为22.3%和79.8%;证券投资基金规模达和期货总成交量全面提速,分别达到26510.37亿元和105413.75万手。

另外,2011年我国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60亿元,同比下降2883%,实现净利润394亿元,同比下降4923%。在营业收入的细项数据方面,2011年证券行业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达689亿元,证券承销与保荐及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241亿元,受托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21亿元。经纪、承销保荐及财务顾问业务依然是证券公司主要收入来源,所占比重分别为51%和18%。从统计数据来看,证券行业收入结构正在逐步优化。传统上作为证券公司收入来源支柱的经纪业务占比逐步下降,而随着创业板的开启,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占比继2010年大幅提高后继续提高了近4%。2011年证券公司注册从业人员数达到261802人。其中,注册为一般从业人员的194241人,证券经纪业务营销人员9371人,证券经纪人37456人,证券投资咨询业务(分析师)1958人,证券投资咨询业务(投资顾问)18231人,证券投资咨询业务(其他)545人。

三、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面一节对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基本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近几年来,我国金融业取得了长远的发展,为产业结构转型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我国现代金融体现建立的时间较短,诸多方面还不够完善,因此在金融业的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现择其中最为主要的两个问题分述如下:

1、不良资产比重过重

金融业不良资产比重过重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从银行业来看,主要体现在资产质量恶化和收益急剧下滑。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我国银行的不良资产的比重的上限是15%,而早在1995年,我国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比重就达到了223%;另一方面,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的平均资本充足率为312%,远低于“巴塞尔协定”规定的8%的最低标准;同时,与国内的非国有银行相比,四大国有银行的净资产利润率也很低,只有55%,与东南亚国家的银行业相比,这一利润率也是比较低的。二是从非银行金融机构来看,这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证券业,与其他的金融机构相比,证券业的规模偏小、实力有限。截止到2011年,我国证券公司总资产额约为26510亿元,同期我国银行业的总资产为11328万亿元。如果与国外的投资银行相比,我国的证券实力就相差更远。随着资本市场、证券行业的逐步开放,跨国投资银行将大举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以目前我们的证券业的实力是不足以与之相抗衡的,因此面临巨大的压力。

2、业务缺乏创新

与发达国家的金融业相比,由于我国金融业还不够完善,因此金融业务、产品的创新还比较落后。即便是在已有的创新中,各个领域也并未实现均衡发展。例如,金融产品、服务和工具创新速度较慢;在业务创新中,资产类业务要远低于负债类业务。而仅就资产类业务而言,真正能保证收益、转移风险的金融创新更是寥若星辰。这种金融创新的不平衡性已经行政力量的主导,都使得金融资源的效率低下,从而削弱了我国金融结构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陈志嵋,杨德勇.产业结构与财政金融协调发展战略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32-66.

[2] 张旭,伍海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金融发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5).

[3] 曾国平,王燕飞.中国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变迁[J].财贸经济,2007(8).

[4] [5]傅进,吴小平.金融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机理分析[J].金融纵横,2005(2).

[6] 王广谦.中国金融发展中的结构问题分析[J].金融研究,2002(5):47-56.

国外银行业发展现状范文2

关键词: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投资银行及投行业务发展现状

投资银行是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兼并与收购、基金管理、衍生金融、风险融资、投资分析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金融中介。当看到这样的投资银行定义时,国内最与其相符合的就是证券公司。事实上,能够符合投资银行标准的证券公司却不多,因为上述的大多数投行业务集中在了少数的几家证券公司中,大部分规模较小的证券公司也只是从事简单的经纪业务,算不上是真正的投资银行。从这个角度讲,投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还只是初级阶段。

除了证券公司之外,我国的商业银行也越来越多地开展投行业务。一些大的国有银行通过在国外或香港设立投资银行,以避开国内法律的监管;还有一些在总行或是省一级的分行设立了投行部,都在努力发展投行业务。由于受我国法律的监管和限制,国内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范围受到了很大限制,有很多传统的投行业务还不能开展,比如,投行的证券发行、承销、交易等本源业务。而且,由于发展时间短,国内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程度还较低,在当前国内金融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和传统商业银行业务不断受到新业务冲击的背景下,寻找一条合适的发展道路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的必要性

如今,我国金融领域已经度过了五年的保护期,国内商业银行在面临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通过发展投行业务来提高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是一件势在必行的事情,也是银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从资本市场发展的层面看,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尤其是资本市场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直接融资方式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受到了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大量侵蚀,急需培育新的业务和效益增长点。在我国金融已经全面对外开放的情况下,国内商业银行将面临外资金融机构巨大的竞争压力,需要通过开发新业务来增强综合竞争力。

从政策层面看,国家对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综合经营的管制逐渐松动。2001年颁布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指出,经人民银行批准后,商业银行可开办证券、衍生金融、基金托管等投资银行业务。这样,除股票发行和经纪业务外,投资银行其他业务均已纳入商业银行经营范围。2003年颁布的《证券投资基金法》规定,“基金托管人由依法设立并取得基金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担任”。2005年出台了《商业银行设立基金公司试点管理办法》,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2005年5月份,陆续批准四大国有银行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从事短期融资券承销业务,并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了债券远期交易。2005年6月份以来,工银瑞信、交银施罗德和建信基金管理公司相继成立。上述政策措施的出台,不仅仅是对分业框架下金融业务融合发展问题的探索,而且是在制度层面上为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进行了积极创新。

从国际竞争的层面来看,我国银行业在经历了2002-2006年的保护期后,在2007年向国外银行开放了很多业务,对原有的业务也取消了很多限制,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欧洲、日本、香港、新加坡等地的上百家银行在我国设立了分支机构,特别是有一些国际金融巨头进入我国金融市场。作为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对手的外资银行有很多都是混业经营的,不仅涉及传统的商业银行存贷业务和中间业务,而且还涉足投行业务,与国内商业银行相比具有明显的业务优势。这样,为了增强国内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大力发展投行业务势在必行。

三、国内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的优劣势

通过上面的讨论,既然国内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是一件势在必行的事情,那么国内商业银行在发展投行业务上有什么优劣势呢?

(一)优势。与国内券商和国外投资银行机构相比,大型商业银行在开展投行业务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首先,随着资本市场发展和金融产品的创新,现行业务由过去的以IPO和证券交易为主,发展为IPO和证券交易等传统业务与并购、项目融资、资产管理、资产证券化及金融衍生品交易等新兴业务并举,并向后者重点转移的趋势。国内投行业务一直以证券公司为主,特别在IPO、证券交易等传统领域,更有排他性的经营优势。然而,在并购、项目融资等新兴投行业务领域,因缺乏资金融通能力,国内证券公司日显艰难,而这正是商业银行可以发挥优势的地方。其次,由于国内商业银行自身与企业密切的业务往来,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资源,为国内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再次,信贷功能和结算工具使商业银行掌握了客户的业务结构和发展趋势,具有巨大的信息优势,能够更好更易地开展投行业务。最后,国内大的商业银行都拥有巨额的资本量,使商业银行从规模上可以同国外的投资银行相竞争,有能力开展大规模的承销、并购等投行业务。这一点是大多数现有的国内投资银行所不具备的。

(二)劣势。商业银行在发展投行业务方面也会受到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首先,虽然国内金融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持审慎开放的态度,但仍受限于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政策影响,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只能开展部分投行业务。例如,商业银行还无法获得IPO经营牌照,这也堵住了商业银行为客户直接进行IPO业务的大门。其次,《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从事股票业务,不得向企业投资,使得商业银行无法在股票包销和证券交易上服务客户。再次,商业银行的人才结构不满足开展投行业务的需要,在人才素质上同专业的投资银行人才还有一定的差距。最后,商业银行缺乏投行业务市场拓展和客户服务经验,而证券公司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四、国内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策略

对于国内商业银行来说,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和制约,以及投行业务发展的不成熟和业务范围的狭窄,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展壮大是需要讲究策略的。

(一)自上而下整合现有投行业务。国内商业银行首先要面对的是,对全行现有分布在各个部门的投资银行业务职能进行清理和整合,按照“分工清楚、职责明确、加强合作、相互制约”的原则,尽快自上而下组建统一的投资银行部,以便对投资银行业务实行系统的策划、拓展和管理。总行的投资银行部要做好全行投资银行的发展规划和重要的理论研究,不断拓展新业务,协调好各方关系,统领全行投行业务的发展。同时,在一些经济发达的省市设立分行,分行应配合总行的理论研究,积极开展投行

业务,配合总行做好各种金融产品的推广。

(二)加强银证合作,注重人才的培养。现阶段,国内商业银行应该在现行法律框架内加强银证合作,巩固和发展投行业务。虽然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规定“备案制”下商业银行可以从事大力发行、承销、兑付政府债券,信息咨询业务,企业投资顾问等。“审批制”下可以从事金融衍生业务,各类投资基金托管,各类基金的注册登记、认购、申购和赎回业务,证券业务等。但是,鉴于目前银行业与证券业在制度安排上仍然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客观要求,在这一阶段,商业银行应该采取先避开投行的本源业务,通过内部成立投行部的方式,在法律、法规和办法许可的范围内,巩固业已开展的客户资源,大力加强与证券公司的合作业务,建立战略联盟,从更广阔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上拓展投行的非本源业务。

(三)以合资并购的方式组建专业化投资银行机构。因为国内商业银行存在业务受限、人才缺乏、起步较晚、缺乏经验等问题,与国外投行或是国内券商还有较大的差距,想在短期内缩小这种差距,全面自主发展并非最佳策略。而我国证券公司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投行业务方面的宝贵经验,这些都是现有国内商业银行所急需的。因此,国内商业银行应当根据自身的市场定位,有策略、有重点地选择国际、国内著名的证券公司,合资组建独立的专业化投资银行机构,或者通过并购、重组已有的证券公司的方式,打造专业化的投资银行业务平台。

国外银行业发展现状范文3

    关键词 中间业务 必要性 发展与创新 保障条件

    中间业务以其风险小、收益高的优点受到各国银行的青睐,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已成为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但在我国由于重视程度不够,中间业务发展迟缓,层次落后。如今随着我国加入WTO,金融市场逐步开放,我国商业银行面临外资银行的强势竞争,如何提高国际竞争力,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因此,有必要探讨一下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一种广泛的金融服务,指不占用银行资金,银行以中间人的身份给客户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严格地说,他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的中间业务,银行仅以中介人的身份代客户办理各种委托事项,并以此收取手续费,其主要包括结算业务、租赁业务、信托业务、业务、信用卡业务、代保管业务及咨询业务等。传统的中间业务具有迅速便利和低风险的特点,可以增加银行的业务收入并以此提高银行的竞争能力,有利于使银行摆脱既定的资产负债规模的束缚,促进其技术与服务手段的进步。另一类是新兴的中间业务,在资产负债表上没有反映,但却能为银行带来收益的同时也使银行风险增加的业务,一般称之为“表外业务”,主要包括贸易融通类业务,信用担保类业务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业务。在此,只要有效地控制各业务交易风险,就能使银行获得表外业务发展的领域。

    2 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世界银行业的总体趋势。对于处在体制转轨,结构调整与加入WTO的中国商业银行来说,要想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新的发展,对中间业务的重视、发展与创新就更不容忽视。

    2.1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有利于商业银行摆脱经营困境,提高盈利能力

    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了一个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以10余家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和近100家城市商业银行为两翼的现代商业银行体系,业内竞争日趋激烈,且20世纪90年初建立的证券市场分流了部分银行资金来源和贷款融资需求,银行负债成本居高不下,资产质量下降,银行授信风险普遍增加,银行经营面临较大困难。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在注重传统资产负债表内业务的同时,尽快发展中间业务,以求在努力减少经营风险的同时,寻找银行利润新的增长点,从而减低经营风险,提高赢利能力。

    2.2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有利于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应对WTO的冲击

    随着我国加入WTO,实力雄厚的外资银行届时将与中资银行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开展竞争。短期内中资银行传统存贷业务不会受到太大冲击,所以竞争的重点自然就落在了风险小收益高的中间业务上。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缓慢、种类少、服务面窄、市场占有量小、收益比重低,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随着金融业开放步伐的加快,大力发展中间业务迫在眉睫。

    2.3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推进改革顺利进行

    首先,我国国有企业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这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变革,涉及重组战略的设计、目标客户的搜寻、融资安排、资产评估等专业知识和技术。其次,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增加了对诸如投资理财、信息咨询、财务顾问等方面的需求。居民收入增多与居民缺乏投资和操作技术及信息不对称的矛盾日益显现。最后,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发展迅猛。所以,这些都需要商业银行相关的中间业务,充分发展这些中间业务有利于满足中小企业和居民的投资需求,推进国企改革,促进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3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与创新

    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品种单一、范围狭窄,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有必要借鉴西方国家的金融理论和实践经验,加快自身的发展进程。下面就几种典型的中间业务进行分析,并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可能的发展与创新空间。

    3.1 转账结算

    我国已对传统的邮电传递凭证的转账结算进行了改革,在人民银行与各商业银行之间利用卫星和其他通讯网络建立了电子联行对帐系统,实行同城清算系统的电子化建设,但仍受银行电子化技术的制约。因此,今后我国银行的发展方向仍是完成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建设,改进并提高电子联行应用系统的功能。并通过城市网络、区域网络与人民银行、商业银行的会计处理系统相连接,加速资金周转,同时继续推动同城自动化清算系统的建设,实现账务处理自动化。另外,发展网络银行成为我国银行未来的发展方向,使客户足不出户便可进行存取款、转账等服务。

    3.2 银行卡业务

    虽然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迅速,但目前信用卡与国际规范还有较大差距。我国应该在尽快建设全国范围的统一协调的银行卡网络的同时,大胆探索,实现创新。①功能创新。大力开发银行卡的消费信贷、一卡多户、长话(市话)服务、网上购物、贷款融资等功能,实现银行卡功能的多元化,使银行卡业务渗透到普通居民的日常生活;②技术创新。商业银行应在联合的基础上,在统一的技术标准下,积极试点IC借记卡及IC银行卡;③机制创新。国际上如万事达卡组织、VISA卡组织等大型的银行卡集团的发展都证明公司化、产业化是银行卡业务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可以考虑在联合的基础上逐步把银行卡业务分离出来,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银行成为其或会员。

    3.3 业务

    我国各商业银行目前大部分业务仍集中在发行国债、政策性银行业务,这些业务技术含量低、发展潜力小,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每年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争夺指标,因此,必然导致银行中间业务拓展的重心发生偏离,而忽视了居民个人对业务的大量潜在需求。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和个人财富的积累,商业银行应及时突破业务,大力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商业银行从事私人银行业务,不但能增加手续费收入,而且有利于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并通过建立不同类型的客户网,进一步巩固和密切客户的关系,带动居民存款的增长。

    3.4 投资银行的业务

    我国投资银行业务可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做企业的财务顾问,帮助企业进行并购,实行产权的流动和重组,以市场的手段对整个国有经济实行战略性改组。另外,商业银行应有前瞻性眼光,积极开展房地产等资产证券化,并在金融工程方面进行必要的实践。随着金融服务业的逐渐开放,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带来汇率的变动,比如促使企业和银行对期权、互换及其衍生产品的需求。因此,对金融工程时代到来的挑战,商业银行应做好准备。

    3.5 信托和融资租赁业务

    之所以把信托和融资租赁放在一起讨论,是因为在我国目前实行分业经营的原则下,商业银行不允许涉足信托和融资租赁业务。然而随着金融业的逐渐放开,分业管理体制将大大制约我国银行业务的发展空间,使资金不能发挥充分的效率,削弱银行的竞争力,因而混业经营是我国银行业发展的趋势。商业银行应立足未来发展趋势,主动提前熟悉信托和融资租赁业务,学习国外经验,寻找业务突破口,为将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3.6 金融衍生业务

    金融衍生品市场有规避风险和套期保值的功能,在国外已是最具活力的市场,我国利用外债规模不断增加,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日益面临各种价格风险,产生对避险工具的需求,使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产生和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因此,商业银行不能无视金融衍生业务的广大领域,要把眼光放在国际市场上,未雨绸缪,掌握金融衍生市场业务的基础、技巧、风险的防范等。

    4 建立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保障条件

    主客观条件的缺乏造成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滞缓的现象,因此,我国应加大力度进行改革,创造条件保障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顺利快速发展。第一,加快金融体制的改革,使其跟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健全市场体制,完善市场主体和市场体系,把从政府为主导的金融创新模式转变为以非政府主体为主导的金融创新模式;完善法律法规,提供风险保障体系,从而为推进中间业务的发展创造各种必需的条件。第二,转变经营理念,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发展中间业务对商业银行整体经营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切实增强商业银行从业人员拓展中间业务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第三,指定与国际接轨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这是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得以长足发展的前提条件。第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金融电子化步伐,完善硬件设施,吸引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多层次、多类型、具有敬业精神的人才。第五,金融监管当局逐步放宽法律限制,商业银行逐步积累经验,提高自身抗风险的能力,渐进地实现向混业经营模式的转变。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世界银行业的总体趋势。但我国目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还有很大差距,应积极借鉴西方国家商业银行成功的经验,积极改革,创造有利于中间业务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战略,有计划、有步骤的实现我国商业银行向现代化经营模式转变。

    参考文献

    1 程斯民,田兴国.中国金融直面WTO[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

    2 贝政新,谭寅生,万解秋.现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运作与创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3 耿同劲.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约束[J].生产力研究,2006(7)

国外银行业发展现状范文4

【关键词】村镇银行 服务定位 股权创新

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外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出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我国村镇银行从2007年3月1号在在四川试点开始。进过6年多的发展,村镇银行在我国各地蓬勃发展。村镇银行的发展,在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单机构网点、支付结算机制不完善、社会认可度差、经营产品和盈利方式缺乏竞争力等问题,村镇银行发展很艰难。本文从近些年来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入手,并借鉴了美国社区银行的成功经验,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单一机构网点

从目前各地村镇银行来看,单一制银行结构是我国村镇银行的主要组织结构。与其他银行相比,银行分支机构少、电子网络银行几乎没有、其他表外业务业务量少。这即不利于村镇银行的自身发展、也不利于客户的维护和扩大。同时,村镇银行的选址的地点大部分在县市比较发达的区镇,不利于农户的存贷。

(二)支付转账机制不完善

目前村镇银行主要可以办理的是存贷款,结算三大类业务。但由于村镇银行作为单一机构网点,从银行自身成本来说,网络系统建立不足。另一方面,大部分村镇银行不能和其他银行进行跨行支付和转账,以及不能进行网上支付。

(三)社会认可度差

村镇银行作为一个新兴的金融产物,相对于传统的金融机构而言,在农民心里的信任度不高。同时,由于对我国银行业发展和金融的不了解,多数农户不愿意和村镇银行进行来往。从大部分的村镇银行的选址来看,附近的传统的大银行,比比皆是。农户由于以往的业务上的联系,更多的会选择去传统大银行办理业务。

(四)经营产品和盈利方式缺乏竞争力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单纯的依靠信贷利差收益的盈利模式、依靠资产拉动存款的方式是不能持续的。我国村镇银行主要的业务是存款和贷款两大块。近年来,加入了微小贷款、个人生产经营贷款、农户担保贷款;但从总量上来说,还是很小,不足提升其和传统银行的竞争力。

二、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现状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经济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农村教育、医疗、养老保险制度逐渐完善;农村微小型企业数量也逐年类增;农民金融投资意识有所提高。农村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也加大了对金融的需求。这就给村镇银行在农村的发展带来了机会。

(一)留守老人和孩子的就医以及上学,成为了近年来农村的普遍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沉重的生活压力迫使农民工,不得不将老人留在农村,将小孩留在父母身边上学。一方面,中国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是老人先自己垫钱看病,然后2到3个月后保险金才会退到老人手中。因此,出现了老人因孩子在外,钱不能及时送到,而耽误了就医;另一方面,小孩在家读书的费用和老人孩子的吃穿住行费用,需要每月农民工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打回给家。不仅给农民工带了麻烦,同时给老人每月去银行取钱带来了诸多的不便。村镇银行为这类农户提高特殊服务,对吸引农户外务人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农村其实有很强的金融投资意识

农村经济调查队2013年初,对7100户农民投资意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未来二、三年内选择银行储蓄理财的被调查者比2001年降低了23个百分点,同期购买保险、国债、集资入股的则分别增长22.5、19.2和10.1个百分点。未来几年随着金融投资理念的推广,农村的金融意识会更加增强。

(三)微小企业在中国农村地区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以贵州省安顺市为例,2011年有农业企业1118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1家,农产品加工企业5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58家;2012年有109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10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94家。微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农村对资金的需求缺口。

三、美国单一银行业的经验——社区银行

美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其农业的发达程度,不仅取决于美国的科技的发展,而且也取决于发达的农村金融对其支持。社区银行是农村金融的重要成分。社区银行主要有各州地方县市自主建立,为当地的中小农户和企业提供贷款,存款和结算业务。在美国小额贷款中,社区银行占了60%。

其主要经验有:第一,法律制度健全。美国出台一系列的政策鼓励和保护社区银行的发展。如降低社区银行的最低准入资本金;建立联邦存款保险制度;第二,市场定位明晰。主要服务该社区的中小企业和农户,集中力量解决他们的需求;这样具有准确性得市场定位,能增加社区银行在激烈的银行业竞争中保持优势。第三,业务经营的多样化,个性化。在当地的情况进行了解基础上,具体划分当地金融供求的特点,为该地的企业和农户提高更加个性化的服务,灵活的金融产品,增加他们对社区银行的忠诚度,并可以带来稳定的存储资金。

四、村镇银行发展的建议对策

针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变化和相关国外银行的经验,我国村镇银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自身的建设和发展。

(一)加大ATM自动存取款无人网点在各农村,各镇社区的建立力度

村镇银行由于其成立时间不长,自身的盈利能力不足,不能模仿传统的银行业的扩展模式——成立新的网点。随着网络在农村的开展,建立ATM自动存取款网点的时机已经成熟。这种模式不仅能降低成本,而且可以满足农户、社区成员存取款的需要。更主要的是,能提高村镇银行在该地区的认可度,增加农户对村镇银行的心理接受程度。村镇银行可以对相关的村,镇进行实地调查,分析该地区的日常资金的需求,选择比较适宜的地址,建立符合该村镇的资金存取需求的ATM存取机。

(二)明确客户定位,发掘潜在客户

我国村镇银行应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明确“服务三农”的目标,主要是农村的农户和企业,并根据实际情况创造出满足不同群体的服务和产品。由于农村的生产、经营、消费、就业等特点与大城市有显著的不同,简单的复制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在农村是行不同的。合理利用农村社会的特殊性,对客户进行明确的细分,制定合理的银行产品,是村镇银行立足于村镇的重要保障。同时,村镇银行不能满足于现有的业务。村镇银行由于置身于农村,能够提供一些特殊的服务,在满足客户的同时,吸引客户对村镇银行的需要。

(三)创新股权设置机制

在原有的基本股权设置的前提下,设计出能适合当地实际经济情况的股权机制。鼓励农户和农村微小企业加入到村镇银行的股权投资中。一方面,可以增加农村的金融投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村镇银行在该地区的关注度和受众度。原则上,我们可以对村镇银行的少量的股本进行重新设计,在原基础上提出优先股的理念,使得这些资格股在当地范围自由地流动起来。借鉴农村信用社以前的做份,制定自然人资格的起点,鼓励农户进入农村信用社。这种改革能让农户加入到村镇银行中,自愿为村镇银行业务和社会声誉贡献自己的量,使村镇银行真正成为当地农村自己的银行。

参考文献

[1]景浩.当前我国村镇银行经营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金融市场.2011.9.

[2]王建安.论村镇银行法人治理结构的问题与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2010.6.

[3]张儒雅.村镇银行发展的SWOT分析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J].河南商业专科学科学报.2011.2.

[4]王学忠.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J].市场论坛.2011.4.

[5]赵方.村镇银行运行机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经管学院.2012.

[6]辛耀.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研究[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

国外银行业发展现状范文5

关键词:银信合作私人银行业务金融创新

1 国内私人业务的现状和困境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财富不断积累,个人金融资产也持续增长。根据经济学家情报组织的数据,2000年我国有6%的居民可支配收入超过3000美元,到2006年这个数字将会增长到40%;另外,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研究报告声称,我国0.1%的家庭拥有总投资净资产的27%,中国的富裕家庭拥有6120亿美元的投资资产。

在这种形势下,2005年9月27日,美国国际集团旗下专门从事私人业务的瑞士友邦银行上海代表处正式开业,成为首家进入中国的国际私人银行。2007年3月28日,中国银行私人银行部在北京、上海两地开业,外资银行在私人银行领域一统天下的局面就此被打破。

私人银行业务完全以个人客户需求为中心,而个人财物需求的基本属性决定了其业务具有服务内容广泛性、个性化、私密性等特点,称得上纷繁复杂。然而,由于我国私人银行业务还处于刚起步阶段,它们难以提供有效的及时地服务,难以满足国内巨大的财富管理需求。

我国目前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比较缓慢、滞后,主要表现为财富管理理念单一和产品创新机制不足。在我国,居民拥有财富的水平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尚未达到普遍富裕的程度,如何快速积累财富仍是大多数人关注的重点,而银行通过自身提供的产品所传达的理财观念也迎合了这种需求,没有关注于财富管理的其他内容。在产品创新机制方面,受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模式的制约,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只能提供银行类金融服务,不能涉足其它金融分支行业,因而产品创新能力显得不足;目前而言,各银行虽然建立的专门的理财机构或部门,但所提供的产品除了传统的储蓄、信贷和少数中间业务外,各类代销产品事实上是银行理财服务的主体产品;但是,不论是自有产品或者代销产品,它们都具有标准化或格式化的特点,这与私人银行业务所强调的个性化要求相去较远。这就要求银行在产品创新方面做出重大转变。

2 我国信托业的现状和金融创新中信托的优势

随着我国信托业第五次清理整顿的结束以及信托“一法两规”的颁布实施,信托行业发展基本平稳,业务创新有序进行。但是它的发展还面临以下主要问题。

首先,信托投资公司的投资和理财能力,需要市场的检验和肯定;其次,信托投资公司的分支机构与跨区经营业务,还需要从政策层面疏导,建立有弹性的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制度;最后是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200份限制;同一信托计划200份合同的限制,极大地制约了信托创新能力的展现,也限制了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业务规模化的发展。

但是,信托业面临的这种困境,可以通过自己在金融创新中的优势以及与银行联手合作,实现行业的重大发展。信托业在金融创新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现代财产管理制度的“三驾马车”中,信托制度与制度、公司制度相比而言,更具灵活性和适用性,尤其在金融创新方面。首先,信托制度本身在市场经济结构方面,就具有创新要求;信托是以财产转移位前提,这使信托法律关系比委托关系等形式更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由于信托财产独立性的独特制度安排,使信托财产能够独立于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以及它的债权人,保证了信托财产在封闭的安全环境内不受干预的被灵活运用,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财富的流转和增值。

其次,信托通过创造不同的投资组合,能够将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等的优势结合起来,活跃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产业市场。金融市场中,信托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聚集小额资金,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资金集合,在这个过程中,即可以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又可以给资金需求者以支持。信托可以发挥专业理财的优势,在与银行合作时,提供丰富的理财产品。

最后,信托制度可以弥补我国金融市场结构中中长期资金来源不足的同时,也给私人银行业务的客户提供了中长的具有投资价值的项目;一方面,银行中长期融资功能不足,另一方面,私人银行的客户具有高额的净财富,他们能够承担一定的风险,投资于有相对较长周期的产品。

3 银信合作的可行性分析与合作现状

2008年12月23日,银监会了《银行与信托公司业务合作指引》的通知,这是适应形势发展之举。这是因为,银信合作具有很强的现实因素,不仅仅是因为银信已经展开了合作。

首先从业务内容上,银行和信托具有

很大的关联性,按照有关规定,信托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资金信托业务、动产和不动产业务、其他财产或财产权信托业务、作为投资基金或基金管理公司的发起人从事投资基金业务,以及其他中介业务和自有资金投融资业务;这种广泛的业务范围,可以与银行开展联合贷款、直接银团贷款、间接银团贷款、委托资产管理等业务,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改善客户融资结构。

同时银行和信托业务手段具有互补性。目前,我国实行分业监管的金融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信托公司是目前唯一能够横跨三大市场(资本、货币、产业市场)进行直接投融资的金融机构,故其业务灵活多样,具有独特的制度优势,但是其行业规模小,客户少,声誉有待于树立。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具有强大的业务资源优势、良好的信誉、广泛的客户资源,但是在业务领域和模式上受到政策的限制。两家合作,可以发挥彼此的优势,实现共同的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的合作,从2005年以来不断加强,合作方式主要包括产品代销、托管、担保和信贷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回购等,按合作模式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类。其中股权投资模式,主要是信托公司和商业银行之间进行股权投资,比如天津信托发行规模为5亿元的集合信托计划,持有渤海银行10%的股权,2007年6月交通银行投资12.2亿元持有湖北国投85%的股权,成为1993年后首家入股信托公司的商业银行。

这种合作过程是逐步深入的,从浅层次的渠道合作、产品合作转向深层次的战略合作、资本合作,它与我国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密切相关。

4 银信合作推进私人银行业务发展

考察国外成熟的私人银行财富管理模式,我们可以发现,信托一直是被广泛使用的重要的财富管理工具。美国哈佛大学教授robert h.sitkoff根据银行、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公布的数据研究发现,今年来美国处于信托管理之下的财产总值一直在10,000亿美元以上,而平均账户规模达到100万美元。信托能够在私人银行业务中起到如此众多的作用,完全依赖于信托财富管理架构形成的特殊作用机制。

私人银行业务的信托产品体系大致可以有下面三大类,第一类是财产保护类的信托产品,这类产品主要是避免财产损失风险。第二类是财富积累信托财品。信托通过专门的投资方案设计可以满足私人银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比如建立私募股权投资信托、私募证券投资信托,产业投资基金等。第三类是财产传承类信托产品,财产传承是每个富裕人士所面临的问题,平稳、有效的传承是他们所期望的。

5 结论

在现有的金融制度框架下,商业银行和信托机构分业经营,是独立的市场主体,银信双方在合作中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彼此优势,赢得更大的合作效益,应该在利益分配机制、风险补偿机制、行为约束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方面,重新对自己扮演的角色进行设计,对自己的功能进行定位。如果有良好的合作机制,有丰富的财富管理产品,商业银行和信托业一定会在私人银行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取得各自的收益。

参考文献

[1] 徐为山,蒋蓉.银行控股模式下银行与信托公司的战略协同[j].上海金融,2007,10:24-29.

[2] 戴聚康.论金融制度创新中的信托优势[j].上海金融,2003,5:20-22.

[3] 罗志华,李要深,胡蓉.银信合作:制度约束下的金融创新[j].西南金融,2007,4:37-38.

[4] 李青云.银信合作:私人银行业务服务的有效实现模式[j].银行家,2007,6:57-59.

[5] 陈琼.银信合作:中国信托业的战略选择[j].中国金融,2007,22:29-31.

[6] 张,付玲玲.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特征与趋势分析[j].上海金融,2007,7:85-87.

[7] 李怡.新加坡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分析及其启示[j].亚太经济,2004,6:25-27.

国外银行业发展现状范文6

一、我国民间资本的发展现状

我们这里所说的民间资本是相对于国家资本而言的,指我国非政府部门拥有和投资使用的资本,主要包括民营企业掌握投资的资本居民的储蓄存款及手持现金和退休基金、房屋保险基金和非国有经济的资产等市场游资。近几年来,我国的民间资本总体规模增长十分迅速,因此民间资本投资总额也随之快速增长,占全社会总投资比重也逐年上升,已经成为社会投资主要力量之一。据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的民间资本融资已经超过了3.5万亿元,大量的民间资本需要正确的引导进入金融市场进行正规化的融资。2013年7月,国务院《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指出:“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明确了民间资本向银行业投资的政策方向,随之民营企业有意使用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兴趣高涨。 2014年8月银监会正式批准由腾讯、百业源、立业为主发起人深圳前海微众银行、以正泰、华峰为主发起人的温州民商银行和以华北、麦购为主发起人的天津金城银行的筹建民营银行的申请,再次揭开了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新篇章。

二、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原因分析

其实,民间资本之所以热衷于进入银行业,主要原因主要包括:

1.银行业整体投资的高利润吸引民间资本投向。据有关数据显示:在2012年,全国的40多家金融企业的净利润总和占到全国2600多家上市公司净利润总和的50%以上;2013年半年报显示,该比例为54.3%。银行业巨大的高额的利润回报,对天生就具备追逐高收益的民间资本产生极大的吸引力。

2.拓宽民间投资渠道,使民间资本得到规范的利用。通过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促进大量民间资本向金融资本的转化,帮助民间资本增加了投资的收益。目前,民间资本数量日益增多,投资需求越来越多,但提供给民间资本的合理正规的投资渠道非常有限,合理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吸引大量的社会上民间闲散游资,使民间资本从虚拟经济投向实体经济,从地下转为公开正规化。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进入银行业使政府在监控视野范围内,实现对民间资本的监督管理,规范了民间资本的发展和利用。

3.通过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降低民间资本投资引发的金融风险。因为近来民间资本的增长很快,而目前我国大量的民间资金得不到合理利用,找不到合理正规的投资渠道。尽管民间借贷融资为民间资本提供投资收益平台,但民间资本融资的利率一般较高,由于目前我国金融市场金融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完善,由此引发的信贷风险甚至危机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风险不容忽视,也使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通过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则会帮助民间产业资本获得新的投资渠道,在银行市场的领域有秩序的投资,降低金融风险。

4.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可以打破目前我国现有银行业的垄断格局,加快金融创新。目前,虽然我国金融市场的集中度很高,尤其是我国银行业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牢牢地控制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形成了高垄断程度的银行业市场结构,严重阻碍了我国银行业的市场化、多元化发展及正常竞争。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会打破银行业现有的垄断格局,形成我国银行业的多元化竞争,促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推动金融体制改革。

三、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潜在风险和障碍

尽管近几年来民间资本在金融领域的渗透越来越广泛,但是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仍然存在许多潜在风险和障碍。

1.民间资本盲目迫切追逐高收益回报引发的潜在风险

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对于大多数民营企业来说,依然是追逐高利润的本性驱使。就目前而言,银行业的确存在着一些获得高利益回报的机会,民间资本希望进入银行业,当然也正是因为看中了这点。但毕竟银行业具有典型的委托关系,高负债、高风险,如果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后更多地考虑如何来获取银行的“暴利”的话,将使整个银行业面临着较大的内在风险、道德风险、信用风险等,作为银行业一员的民间资本运营银行出现的任何问题都会引起公众对整个银行业的信心动摇,给国内银行业带来一场难以估量的狂风巨浪,进而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

2.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将面临较大的信用危机

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最大的难题之一就是现代银行制度中存贷款风险的定价必须要有长期演化而成的信用保证。信用是市场经济下银行的生存之本,而很显然,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时并不具备这种信用,在试点探索中没有政府政策扶持的情况下,民营银行的社会公信度会因其经营规模、业务、经营网点等因素的消极影响降低;如果初期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信用由政府担保,虽然短期公信度因政府保障较高,但依仗这层保障会使他们毫无顾忌的进行高风险的投资谋求高利润,进而带来更大的信用危机。

3.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给整个银行业带来更多的竞争风险

尽管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打破目前我国银行业的垄断独占格局,但是如果由于高利润的驱动,太多的民间资本大量不受约束的一哄而上,就给整个银行业带来更多的竞争风险。因为如果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速度过快数量过多的话,就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容量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就会使原有的资金融资供求发生变化,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会有很多银行通过降低授信标准或降低利润等方式进行市场上的恶性竞争,随着金融风险的不断积聚,将导致银行倒闭、金融诈骗等问题层出不穷,整个金融业陷入混乱,更给整个社会经济政治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

4.政府支持力度不足的隐形障碍影响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

其实,在我国一直以来,政府对国有银行的政策扶持力度都较多,而现在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就要真正的进行自担风险的自主经营,在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银行破产制度及成形的银行退出制度的前提下,政府对进入银行业的民间资本持有者的补贴和支持政策落实还存在较大不足,这些都是形成阻碍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发展的隐形障碍,使得民间资本控股的银行经营具有更强的脆弱性,一旦经营中发生任何风险或危机,就极其容易扩散传导而引发金融市场上的恶性事件。

四、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路径探析

1.建立多元严格的民间资本对银行业投资的准入机制

在整个银行业建立各类资本平等投资的理念和氛围,适当的放宽进入银行业的资本准入范围和条件及民间资本控股的比例,提高民间资本对银行业投资的参与积极性与市场规模。但一定要对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建立完善的市场准入规则,严把入门关,最大限度地减少民间资本控股银行机构的先天不足。借鉴国外此类经验,对民间资本在银行业控股投资的资金规模、格局和定位采用试点先行的方式审慎推进。尝试将原有的地方性中小银行实行民营化,由让民间资本进入银行参股逐步变为控股,进行股权比重的调控,在金融监管的可控范围内采取渐进式推进方式,防范民间资本因追逐高利回报引发的各种金融风险。

2.建立健全有效竞争的金融市场机制

成熟完善的金融市场机制是民间资本在银行领域充分发挥正向作用的基础。由于我国的金融市场上银行业长期都处于国有商业银行垄断的状态,国有大银行本身就具有民间资本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在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初期,政府应当在政策上予以相应的扶持,至少也要给予民间资本与外资和国有资本相同等的待遇,建立起健全有效的竞争机制,通过足够数量、各种资本形式的银行之间的适度、有效的竞争是实现提高银行业的整体效率。

大力鼓励发展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有利于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与金融的多样化发展。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带来的适度竞争,会改变以往垄断的格局,但同时要防止出现过度竞争,无序竞争,危及金融稳定。

3.完善健全的金融监管体系

银行业吸收的资金大部分都是来自于社会公众的存款,如果银行经营失败就会导致社会公众的存款人利益受损,给社会政治经济都带来严重的后果。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必须要做好控制风险和承担损失的工作。一定要尽快结合我国民间资本控股银行的特点,尽快培育建立包括职能监管、行业自律、政府协作和社会监督的协同配合监管网络。除了金融监管职能部门加大对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监管力度外,还要加强对民间资本控股的银行业的银行自身的内部监管,并强化银行行业的自律监管,通过适时向社会公众进行民间资本控股银行经营状况的信息披露,实现社会力量对银行业的公开监管,形成对民间资本融资的监管合力。

4.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的保障机制

随着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脚步越来越快,要尽快针对我国民间资本进人银行业市场的探索实践成果对我国现有的《商业银行法》进行修改。从立法角度给予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合理明确的法律定位,为民间资本能够持续进入银行业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同时也为民间资本在银行业融资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建立完善并明确的与民间资本控股银行相匹配的法律法规,使民间资本控股银行的设立、经营与退出环节都能够有法可依,并加大打击不法民间资本融资行为的力度,净化民间资本控股银行融资的市场,通过法律手段使民间资本的银行化融资逐步走向正轨。

5.尽快建立银行的破产退出机制,建立存款保险机制

还要尽快建立银行的破产退出机制,合理地安排经营陷入困境的银行退出市场,保护存款人的利益也能约束经营者的行为,同时维护银行业稳健运行及有序的竞争,促进银行业的资源优化配置。其实,银行退出机制的核心就是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我们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存款保险制度。一定要根据我国的特殊国情,通过借鉴国外先进成功的宝贵经验,积极治理我国信用环境,结合我国的金融市场实际情况由从事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成员向统一的存款保险机构交纳一定比例的保险费,在这些银行机构出现支付危机或被迫宣布破产清盘时,存款保险机构通过相应方式在一定限度内对存款者给予偿付的制度,最大限度的保护存款人和投资人利益,避免对金融系统产生过大的冲击。合理的存款保险制度建立也为实施民间资本控股银行的退出机制提供有力的后台保障,所以存款保险制度就如同现代金融安全网一样,提高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