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营运资金风险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营运资金风险的概念范文1
关键词:现金流量 财务风险 风险控制
随着世界经济日新月异的变化,企业所处的市场经济环境也复杂多变。市场竞争、经济波动等使得企业面临着一系列不确定的、危险的因素,此时,风险管理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现金作为一种极为重要且相对稀缺的资源来说,对公司的发展有着非比寻常的影响。本文从现金流量角度探讨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一、财务风险和现金流量概述
财务风险是指因为公司财务融资不当或者结构不合理等原因促使公司丧失偿债能力而最终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财务管理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一般来说,企业只能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财务风险,而不能完全地消除。现金流量是现财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是指企业在一定的会计期间依照现金收付实现制,通过一定的经济活动,比如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筹资活动以及非经常性项目等,最终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及现金总量情况的总称,也就是说,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数量。
二、基于现金流量的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一)生产经营中面临的财务风险
一般来说,企业生产经营中面临的财务风险包括营运资金风险和信用风险。营运资金风险的产生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原因:①现金周转速度减慢。现金周转速度直接会影响到企业营运资金,两者之间成反比,也就是说企业资金周转速度慢,这时候企业对营运资金需求就会增加,这种情况下若企业没有现金储备或者借款额度就不能增加资金的投入,这势必会导致企业原有营运资金因周转速度较慢而不能支撑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②营运资金被占用。很多企业将企业运营资金用于投资或者购置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而不是将其投入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中,被用来投资或者购置资产的资金在短期内不能收益,这很容易造成新近流入长期滞后,最终造成企业营运资金短缺。
企业财务风险中的信用风险主要是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突发性坏账引起的风险,突发性坏账是一种非人为客观情况发生不可预见变化,从而致使企业的应收账款不能收回最终形成坏账。另一方面是大量赊销引发的风险,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一些企业采取了放松的信用政策,大量赊销商品以达到扩大市场占有率的目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上述目的,可也正因为如此,从而增大了企业信用风险的机会。
(二)投资过程中面临的财务风险
投资风险一般是因为企业投资失误无法取得回报而带给企业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增加偿债风险,企业因为投资失误,投资的现金流出却得不到回报,这是企业偿还债务需要的资金失去了来源,这大大地增加了企业偿债风险;另一方面连累主营业务的风险,企业投资失误使得企业不得不继续追加投资,这也就造成了企业挪用营运资金现象,最终会影响到企业主营业务的开展。
(三)筹资过程中面临的财务风险
流动资产是企业为了偿付债务而持用的现金或可迅速筹集的现金,其包括现金以及能够快速转化为现金的资产。企业筹资过程中流动性财务风险一般是因为流动资产的流动性不足而造成的。一些企业为了筹集到对外投资或者是购置资产需要的资金,常采用银行短期贷款方式,而这种方式极大地增加了流动负债。而有些企业则是在日常的生产经营中因营运资金缺乏而申请银行贷款,这种使用借来的资金弥补企业营运资金也增加了企业流动负债,最终会引发企业因筹资带来的流动性风险
三、基于现金流量的企业财务风险的解决对策
(一)生产经营过程中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
1.增加经营性的现金流入量。多数财务状况较好的企业均能从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来维持企业资金的收支平衡,但是,当企业需要进行一些季节性经营或者投资行为时,此时的净现金流量可能是负数。一般来说,市场急症的加剧会导致企业的主营业务量缩减,从而降低了企业营业收入或者营业利润,最终使得企业面临财务风险隐患,这个时候,企业要调整产品结构、降低成本以及增加市场份额等措施来提高企业经营业务的盈利能力和增加企业经营性现金流入量。
2.降低库存资金的占用率。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都存在流动资产存货占用比例较大的问题,这些存货占据了企业大量的资金,企业在保管这些存货的同时要支付高额的保管费用,这导致企业的成本增加,利润下降、另外,库存货物时间过长,企业还要承担市场价格跌落、人为原因以及物资自然损耗而造成的损失,这又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针对上述这种情况,企业应该本着节约资金、降低库存的原则,合理地进行采购安排,从确定供应商、物资采购合同订立以及物资运输和物资验收入库等环节严格把握存货管理,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投资过程中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企业如何提高资金获利能力主要体现在企业投资项目的能力。无论是企业的内部投资还是外部投资都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分析项目未来现金流量,加强项目可行性研究;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管理;分散投资风险,严格地控制现金流出,降低成本。
(三)筹资过程中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
企业在发展规模时不能太盲目,在统筹过程中要最大限度的降低筹资费用,制定合理的款项计划,降低财务风险。企业在做好以上几点工作的同时需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规范人员管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警惕性,从而帮助企业实现安全统筹,使财务风险降低。同时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控制筹资活动中的财务风险。①充分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确保企业有足够的现金流;②提高企业获取现金流量能力以及资金收益能力;③保持企业的良好信誉质量等。
四、结语
现金流量是企业管理中内涵极为丰富的管理内容之一,其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具有核心地位,只有切实地做好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才能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规避企业财务风险,才能在日益丰富的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营运资金风险的概念范文2
关键词:连锁经营项目;财务风险;控制
一、项目经营中存在的财务风险
所谓“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项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对企业不利的因素,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财务风险。
(一)战略制定风险
“战略”一词来源于军事,逐渐被引申至政治和经济领域。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的一部分,企业战略是指企业为了实现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在综合分析企业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做出的一系列带有全局性和性的谋划。而财务战略的制定往往与企业决策层的管理风格、风险偏好及企业文化有关。随着市场不断的发展,由于企业没有制定中长期的发展而相适应的财务战略目标,面对市场各种生存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难以适应其发展,对风险的反应相对滞后,使企业陷入了被动的应对当中,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二)市场竞争风险
在同业市场竞争中,我们在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时,更加注重“以人为本”、顾客为中心的服务意识。网络会所的经营内容正在向精细化、多元化方向转型,已经打破了以往行业只提供上网服务的概念,投资者一定要转变经营思路,研究市场需求,拓展经营范围,才能在新趋势下做好生产经营。同时经营业主应改善上网服务场所环境,提高舒适度,在主营业务收入中,改变以“上网费”收入为主的单一盈利模式,丰富场所功能,扩大消费人群,在完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营运(经营)资金流动性风险
营运资金风险是指因营运资金不足等原因给企业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带来负面影响、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它是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之一。营运资金风险主要体现在:营运资金作为维持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与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循环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营运资金不足,现金循环就无法顺利完成,从而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四)提供担保风险
担保行为在现代企业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集团公司与控股子公司、关联企业之间;或者是与紧密合作企业之间都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担保。在连锁经营模式中,母子公司及各合作联营店或加盟店等之间存在担保行为。担保方与被担保方之间会产生一定的收入和成本支出,所以经济利益的担保是一把双刃剑,保证了市场经济运作的正常进行,提供了一定的保障机制,但是如果在实际运用中操作不当或者没有对风险的有效识别,甚至一个小的疏忽大意都会给一个甚至几个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
(五)横向并购风险
横向并购也称为同业竞争对手的并购,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生产和销售相同或相似产品公司之间的并购行为。如两家汽车生产公司的并购,两家石油公司的结合等。但是在企业实际并购过程中,大多出于扩大规模、吸引技术等目的,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对并购风险都要充分考虑。由于企业或中介机构对未来的风险预估不足,导致收购失败并付出沉重代价。
二、财务风险控制策略及应对
财务风险与企业战略的制定紧密相关。连锁企业具有一般企业的共有特点,但同时也存在着单店规模小但整体规模大、地域分布广等特点,所以在企业管理上存在着很多风险因素,随着我国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连锁经营企业在管理上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得到了更大的优化,比如可以时时监控各营业网点的现金流入情况。但是由于人为因素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管理仍然存在很多财务风险。所以财务的风险管理及控制仍然是现代企业长期以来觅求而永恒的主题。根据连锁经营企业特点,从以下几方面来设计风险控制策略。
(一)设计资金风险管理制度
1.建立资金的收支管理制度
资金集中管理主要是指现金(包括银行存款)收支两条线管理,将各项目公司销售回笼资金由网上银行系统自动从项目公司在商业银行的银行账户划入其在集团财务公司账户,各项目公司所有预算内大额资金支出经集团公司财务会计部审核批准后,从集团财务公司账户划到其商业银行账户,并实现即时支付。企业集团的资金集中管理,是将全国各个项目公司的资金集中到集团总部,由总部统一调度、管理和运用。通过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企业集团可以实现整个集团控股公司内部的资金资源高效整合与有效调配,,提高资金的充分使用效率,降低金融风险,充分保证了资金的安全性。
2.充分建立项目或子公司定额备用金管理制度
由于项目公司分布在全国各地,为了维持各项目公司正常的现金周转,财务应建立备用金管理制度。集团备用金是集团总公司给各项目单位或工作人员备作差旅费、零星采购及其他小额开支等使用的款项。备用金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按照部门规定用途开支,不得转借给他人或挪作他用。预支备作差旅费、零星采购等用的备作金,一般按估计需用数额领取(按3~5天左右的开支总额核定),支用后一次报销,多退少补。前帐未清,不得继续预支。
(二)项目预算控制
预算是一种计划,它是企业股东对高层管理人员全年工作计划的安排,使项目管理人员为了完成任务所制定的一些指导性原则。一项预算之所以能形成正式的被执行的行动方案,那是高层管理人员对预算书里的数据作出的一种承诺,围绕这一纲领性的文件而努力工作,并与高层目标考核指标体系一致。预算就是计划如何分配资源问题,而制定预算的行为就是对预算单位体系内对各种工作进行资源的配置,而这种资源配置的结果让那些经理层的人员感到满意,因为他们不得不在预算的约束之下工作和生活,也不得不为了完成预算目标而努力去奋斗。然而,正是基于企业股东对投资利益的最大化的追求,这些预算体现了企业最高管理层的政策要求,比如要求收入最大、费用最低、利润丰富。同样企业高层对各种经营活动的支持程度,反映了该项经营活动最终结果的重要性。比如投入大量商业广告宣传支出后,带来的结果可能就是市场占有率的提高、销售收入的增加。所以高层管理者都是尽可能的平衡处理预算过程的工作,在每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对全年每一个工作计划进行投资,也包括各种费用的开支。相反过多的资源投入会造成浪费,这样会给经理层带来一种松懈,同时也不会让经理层手中的资源匮乏,而使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影响其对工作的积极参与,因为其全年工作业绩与自身利益高度正相关。
(三)建立适合企业的现代内部审计制度
1.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新要求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的重新定义,将内部审计重新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从以上内部审计重新定义中,我们发现了长期将“监督”职能作为以往的要求取消了,提出内部审计新的基本职能,拓展了内部审计的内容,明确了内部审计的目标。
营运资金风险的概念范文3
【关键词】仿生学资金管理现金流量
一、引言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资金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由企业支配的各种财产、物资以及支付职工劳动报酬的货币的总和,包括货币资金及其转化形式表现出的各种静态资源,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等一系列经济活动中最基本的要素。资金管理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在保障企业生产运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战略目标实现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资金状况一方面表明了企业的资源配置,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企业的资本构成和产权关系。就像人身体的血液一样,企业资金需要按照流动性、增值性、风险性等特性进行动态的、系统化的、预防性的管理。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理论界和实务界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资金管理体系,既包括严格现金流预算管理、完善资金管理制度、设置资金限额等一系列日常资金管理方法,也包括企业集团中统收统支、拨付备用金、资金结算中心、内部银行和财务公司等资金集中管理模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越来越被管理者所重视。
仿生学是模仿生物特殊本领的一门科学,是生物科学与技术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主要是利用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原理来研制新的机械和新技术,或解决机械技术的难题。通过仿生学,可以从生物身上探寻到许多的知识,不只是自然科学,也可以是人文科学。如企业管理与生物体存在惊人的相似,企业管理的一些成功做法和生物界也有众多类似的地方,通过以生命的各种特征为模拟对象,来研究和探索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奥秘,将帮助企业发现自身存在的系统缺陷,并有助于其寻找根本的解决方案,这将为企业管理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借鉴。因此,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企业管理仿生学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企业管理仿生学是一门管理学与仿生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新兴边缘学科,学者将企业视为生命体,在管理的群体行为、管理的个体行为、管理的现象效应以及管理的实现法则等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失控》一书的作者凯文·凯利(KevinKelly),用生物学的理论和思维来解释和指导商业实践的杰出代表,其“蜂群思维”“分布式管理”思想被企业家所推崇,被吸收进企业运作。所以,仿生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智慧之源。运用生物学思维和仿生学思维来激发灵感、促进企业发展将是一个必然。
为更加形象地描述企业资金管理的原理和过程,可以用仿生学的理论和思维来加深对企业资金管理的理解。在企业经营法则中,通过寻找企业生存与自然生命体生存之间的共性,将仿生学与企业资金管理相结合,从仿生学的角度对资金管理进行系统分析。具体来讲,是针对新时期企业资金管理的特点,借鉴仿生学中血液循环机理描述企业资金循环过程;按照人体血液要素的划分思路,根据企业资金的功能和特征,将其分为经营性现金流量、投资现金流量和自由现金流量;按照人体血液中淤血、缺血、血液结构失衡、高血压、高血脂等健康检验标准,诊断企业资金健康状况,并针对资金“病症”从融资、投资、分配、运营、预算等方面对症下药,从而提供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风险,确保企业持续发展。
二、仿生学视角下企业资金的功能及循环过程
在人类漫长的进化长河中,人类具备了对生存环境的高度敏感性、适应性和学习能力,人体也被称为“复杂巨系统”。人体系统中以脑、心脏的复杂性为标志,尤以脑的高级功能活动为典型。人体大脑信息控制系统则是人体复杂巨系统的核心,人体感觉器官接受人体内、外环境的动态输入信息,然后以串、并联方式传递给大脑供其综合分析,并通过人体执行器官的自我调节实现对环境的适当反应。人体脑神经信息处理原理如下图所示。
(一)仿生学视角下企业资金的功能
企业的运行机制类似于人体系统,五脏俱全。信息作为企业的语言,是企业的神经系统;现金流作为企业的血液,是企业的血液系统;风险防控类似于企业体质,是企业的免疫系统;资本运营则是企业的繁育系统。而企业管理者就像人体的大脑,从内外部不断接收信息,具有中枢调控功能,指挥企业各部门、各子系统进行整体协调,从而达到适应环境变化的目的。企业的各个部门就像人体的执行器官,具有生命系统的相似性,即具有自身系统的自发性,按照自身的规律运行和演化,但要接受比自己更大系统规律的制约,必须服从于更大系统的规律。
(二)仿生学视角下企业资金循环过程
从仿生学角度分析,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战略系统好比大脑神经系统,控制对躯体器官的调控活动,包括通过五官感觉接受外界信息,通过一定的信息处理,作出调节反应。众所周知,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血液和命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实务中,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企业通过制定财务战略对企业资金流动进行全局性、长期性与创造性的谋划,使企业资金均衡有效地流动。财务战略就像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控制调节系统,控制着资金在企业中的循环。在财务战略的指引下,既有资金的流入(静脉血管),也有资金的流出(动脉血管),而资金流这一血液既有红细胞(经营性现金流量)、白细胞(投资性现金流量)、血小板(自由现金流量),也有造血功能(投资战略)、输血功能(融资战略)、献血功能(收益分配战略),还会出现高血压、高血脂、贫血等症状。
三、仿生学视角下的企业现金流量分类及功能
人体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而血细胞又分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它们各司其职,实现血液的功能。企业的现金流量视同企业的血液,也可分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它们在企业经营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一)经营性现金流量—企业血液中的“红细胞”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负责把氧气运输给人身体组织的各部位,再从各部位运送出代谢产物二氧化碳。缺少红细胞,人体组织细胞将会无法获得氧气而死亡,因此,红细胞被人们称为“最出色的运输兵”。与之相对应,经营性现金流量是企业内部各个组织可使用的现金源泉,发挥着为各部门提供“氧气”的作用。经营性现金流量是指企业投入日常经营业务的现金流入与流出,与营运资金的概念类似,包括采购支出、销售收入等。当经营性现金流入在时间上或数量上不能满足流出的需要时,就会产生经营性现金缺口。现金缺口趋于严重时就会引发企业财务危机,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因此,缺少了“红细胞”,企业将会如同无源之水一样逐渐枯竭。
(二)投资性现金流量—企业血液中的“白细胞”
白细胞是血液中一种重要的血细胞,它通过吞噬和产生抗体等方式,来抵御和消灭入侵的病原微生物。当组织细胞发生老化、细菌感染等危害人体健康的病变时,白细胞就将其杀死,促使组织细胞更新替换病变的组织细胞。因此,白细胞被称为“人体的卫兵”。投资性现金流量是指企业用于购买、增加或处置企业资产引起的现金流入与流出,反映企业对固定资产或金融工具等的投资活动所发生的现金流,在企业资金血液中发挥着白细胞的作用。如同人体生病一样,企业的资产也会受到侵蚀、磨损、损坏,从而使资产创造收益的能力降低,这时企业需要投入资金,利用投资性现金流量对固定资产进行维修、维护、更新、改造,保持并扩大企业再生产的能力,促使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自由现金流量——企业血液中的“血小板”
血小板是血液中体积最小的血细胞,但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一员。血小板具有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同时还有维护毛细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是加固血液的屏障。自由现金流量表示的是公司在不影响营运下可以自由使用的现金余额,是企业可以自由支配的现金,也是衡量公司财务弹性的指标。自由现金流量在企业中的作用与“血小板”的作用类似,平时并不发挥任何作用,但是当企业出现突发性现金使用问题时,应起到补漏的作用,保证企业正常运营。如企业出现流动性负债造成的短期资不抵债时,可以用自由现金流量偿还债务。
四、仿生学视角下的企业资金健康状况诊断
人体中的血液成分非常复杂,相互之间联系密切,任何成分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企业的资金如同血液一样,流经各个环节,也会出现各种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资金周转速度慢——淤血
在人体中,静脉性充血又称被动性充血,简称淤血(congestion),指的是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静脉回流受阻,使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而发生的淤血。淤血发生后,将使这部分的血液流转速度慢,严重时会导致人体的器官组织得不到充分的氧气和营养而失常。企业的资金也是如此,虽然资金总量足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也多,但如果资金周转速度较慢,随着企业生产运营的开展,资金最终也会出现短缺的现象。归根到底,这是由于资金周转环节的运营效率和各环节协调配合程度出现了问题。资金处于原材料(采购)、在产品(生产)、产成品(入库)以及销售这四个环节不断循环的过程中,如果有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整个循环系统势必受到影响,资金周转速度变慢,最终有可能造成资金链断裂。财务上可以用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以及运营效率的财务指标,对资金周转情况进行诊断、识别。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
(二)资金短缺——缺血
缺血,是机体最主要的病理改变之一。在实际中,当所供应的血液不能满足组织新陈代谢的需要时,就发生了缺血性的病变。同样,企业的资金不能满足需求时,如出现资金跟不上在建工程的进度造成工程停工,资金不足造成供应商停止发货等情况,“缺血”现象就发生了。医学上有种支架手术就是将动脉血管硬撑起来,让血液流通。同理,资金对于企业来说也一样,资金不能满足生产经营需求时,就要通过借贷资金、补充资本金、发行债券等形式增强“自我造血”功能。财务上可以用销售收入变化(同比变化率、环比变化率)判断企业现金流的大小变化,用净利润变化判断生产经营运营效率,用生产经营现金流变化诊断自我造血功能的强弱,用资产负债率指标判断企业资金需求量的大小。
(三)资金结构不合理——血液结构失衡
血液结构影响人体氧气的吸收和身体免疫力,而企业中的资金结构就好比血液结构,其构成会对企业的运营能力产生影响。企业合理的资金结构应该是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的资金结构。具体到现金流,主要来源有银行存款、承兑汇票和其他货币资金。在企业现金收付中,银行存款和承兑汇票就像血液里的红细胞和白细胞,两者的结构应该保持适度平衡。银行存款主要是支付工具,如支付工资、税款、偿还贷款等,而承兑汇票的支付功能有限。如果企业的货款回笼的主要是现金,辅之以承兑汇票,可以说资金结构是平衡的、合理的。如果现金回笼较少而承兑汇票较多,则这种资金结构是不健康的。财务上可以用一些财务指标来对资金结构情况进行诊断、识别。如每月现金占货款回笼比率,直接反映企业现金流入状况,便于揭示企业产品销售状况;而流动负债占总负债的比率,反映企业资金来源期限的变化,如该指标不断上升则反映企业银行存款短缺,存在无力偿还短期负债的可能;还可以根据每月新增应收账款占销售收入的比率的同比或环比变化,观察企业现金流结构的变化。
(四)资金管理缺乏组织保障——高血压
人体中,血压是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动力。在企业中,预算管理委员会好比心脏,资金组织执行机构就好比血管。预算管理委员会是预算管理决策机构,确定整体预算方案,决定资金配置的业务领域以及保障资金供给的措施。资金组织执行机构则保障资金输送到目的地,同时组织资金供给。如果资金决策不科学,组织机构不力,资金压力就会升高,势必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营。
(五)资金收益结构不合理——高血脂
血浆中的脂类物质称为血脂。人体中血脂含量要适当,如果血脂水平过高,可直接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等一些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企业资金中也有“血脂”,即各类金融资产。实际上,企业适当配置一些金融资产是有益的,可以提高资金收益率,防止资金沉淀,但一定要把握一个度,严格控制风险。值得注意的是,企业资金主要是为实体经济服务,不能偏离主业。
五、仿生学视角下的企业资金管理策略
“现金为王”一直以来都被视为企业资金管理的中心理念,企业现金流量管理水平往往是决定企业存亡的关键所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把握好以现金流为核心的财务战略决策,应采取各种措施提高资金管理水平,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科学实施企业融资战略,提高企业输血功能
如同人体可能由于各种原因而需要外部输血一样,企业也不能仅仅依靠自身的现金流永远生存。融资战略是指企业为了有效地支持投资所采取的融资组合。筹资能力则决定了企业在“贫血”时可获得的补偿,可获得的筹资额度相当于企业的“血库”。目前,对于筹资性现金流量的内容,一般认为其包括因筹资引起的现金流入流出,包括银行借款、债券融资、分配股利、政府补贴等。筹资来源作为企业“血库”,其库存充足率是企业经营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融资战略选择不仅直接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而且还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
(二)合理规划企业投资战略,打造企业造血功能
所谓造血功能是指企业在完成一个生产经营周期所创造资金的能力,是由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的投资融资活动共同决定的。投资战略将有限的企业资金,根据企业战略目标来评价、选择投资方案或项目,从而实现企业的造血功能。投资战略可以反映出企业未来的资金创造能力,企业要具备投资的战略思维、投资的财务思维和资本运作的基本思维,对自身有足够的认识,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掌握市场大环境,适应市场需求,提供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做好项目投资的全过程管理,才能立足于市场,才能发挥企业创造资金的能力,为企业创造资金血液。
(三)全面统筹收益分配战略,完善企业献血功能
收益分配是利用价值形式对社会剩余产品所进行的分配,其中部分分配形式涉及现金的流出,相当于企业往外输血。企业的收益应在其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分配,包括债权人、企业员工、国家与股东等。但收益分配战略的制定必须以投资战略和筹资战略为依据,既要满足未来企业在高速发展中对资金的需要,还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在培育与提升核心竞争力中对权益资本的需要,即要以战略眼光确定企业净利润留存与分配的比例,以保证企业和股东的长远利益。
(四)加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防止企业出现淤血
资金管理涉及短期资金管理与长期资金管理,短期资金管理就是人们常说的营运资金管理。一个企业要维持正常的运转,必须要拥有适量的营运资金,但营运资金主要依附于企业的商品经营,极容易出现波动甚至“沉淀”后造成断流。国际金融危机也给出了“现金为王、资金至尊”的深刻启示。据调查,公司财务经理大部分的时间都用于营运资金管理。要搞好营运资金管理,必须加快现金、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尽量减少资金的过多占用,降低资金占用成本;同时,还要科学利用商业信用,合理利用财务杠杆,提高权益资本报酬率,从而在保持流动性和取得盈利性方面获得成功。
(五)做好资金预算与平衡,预防企业发生“缺血”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面临的生存环境复杂多变。为防范资金链风险,企业要分析、掌握企业资金收入、支出项目的时间规律性,从总体上平衡企业资金收、支,做好资金预算与平衡,不断提升企业资金管理水平。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控制操作风险。另外,企业要加强资金预算调整的审批,加强资金预算的考评和激励工作,以实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目的。
六、结语
营运资金风险的概念范文4
关键词:企业会计;资金管理
我国进入市场经济后经历了改革开放的过程,企业在市场中已经有了比较强的适应力和合适的运营机制。企业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只有健全的管理体系才能使企业有更强的竞争力,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企业发展的目标。而资金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资金管理体系可以使资金管理得到优化,保证企业资金良好运转,保证企业资金链的连续。
一、企业会计资金管理理论
1.资金管理理论。什么是资金管理?事实上资金管理是一种公开的、具有动态性的综合性资金管理,在相应法律法规的影响下,依据资金运动规律以及企业具体特征对企业的资金分配展开合理的管理,有利于不同使用途径中资金关系的梳理。资金管理又可以分为三类,即筹资治理、投资治理以及现金流管理。所谓筹资管理就是根据不同经济活动要求,使用不同方法将大量资金汇集到所需要的经济活动中,大多数企业会通过银行等信贷机构进行资金的筹资。所谓投资治理就是指一些与证券和资本有关的金融服务。投资的目的是使投资者利润获得最多也就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包括企业内部的各种经济活动以及不同组织里的各种资金分配活动。所谓现金流治理就是指企业将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最终目的将各种发生现金流的经济活动进行计划、评定、决策和汇报。
2.营运资金管理理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理论主要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介绍,即风险管理理论、成本理论和利润理论。风险理论就是对资金的来源、用途以及资金变现能力进行一系列的决策管理,因此资金的分配并不是随意、盲目进行的而是建立在一定风险评估基础上的合理的资金控制管理。成本理论就是资金管理运用过程中树立起成本节约的概念使企业经济活动所耗费的成本最小。在一般情况下,企业会由于大量资金的流入使用而减少对于负债的拥有,但是在这种调节下成本就会相应的提升。所以企业要在保证资金流通正常的前提下对资金进行成本控制以达到减少流动成本的目标。利润理论就是在考虑了以上两种经济因素前提下对企业资金使用进行投入和产出的相关计算估计以是企业利润达到最大化。然而在实际的企业资金活动中,利润理论的应用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因为资金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是很难具体估计的所以要运用一些经济指标来对利润进行具体的计划、计算。
二、企业会计资金管理系统分析
1.资金管理目标。企业资金管理目标有三个:第一,企业债群人不单单为企业一般利益相关者更是企业的重要投资者,因此债权人对企业的发展十分看重。债权人最关心企业利润的获取,因此利润最大化是资金管理的首要目标。第二,在知识经济化时代企业成长中员工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企业高智商、高专业素质的工作人员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应该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以及企业资源的扩大作为另一个目标。第三,企业价值也是资金管理的目标之一,这将企业资金管理目标涵盖面扩大到整体层面不局限于股东,具有更好的参考价值。
2.企业资金管理的主要原则。虽然企业种类存在着广泛差异,经营范围各有不同,但是成熟企业资金管理模式的主要原则是有着共性的。在不同企业具体资金管理要求的基础上,保证以下原则的实现才能真正做到高效、科学的资金管理。首先,资金预算制度是企业进行一切经营活动的基础,只有在事前进行预算估计,才能实现资金调度的合理、有序。其次,资金分类是资金管理的细节所在,详细的分类核算是保证资金管理精确科学的最基本要求。最后,完善的资金管制度是资金管理体系健康运行的基本保证,在严格的管理制度下对企业资金进行良好的监督从而保证资金管理计划的实施。
三、企业在资金管理上面临的问题
1.资金规划不合理。落后的资金管理方式一方面使得企业不能利用其手中的资本,进行良好生产和销售。缺乏合理规划的资金管理,往往受到简单会计核算的限制,不能统筹规划、统一协调。对企业适合什么样的资金管理模式缺乏主观感受,对企业财务和资金管理的战略目标缺乏直观的理解,并且对企业长远发展一无所知;另一方面,混乱的资金管理往往和财务管理的不科学相结合,企业账户的多开乱开,资金规模效应不能得到有效实现,而且增加了会计核算的难度,使会计部门缺乏对资金管理的整体意识,造成了资金的浪费。
2.盲目投资,资金周转缓慢。多元化的经营是企业规避风险,增加企业利润的主要方式,但是缺乏可行性研究和规划的项目不仅没有增加企业利润,反而是一项巨大的负担。没有严格的风险管理和成本收益分析,盲目投资对于企业资金和企业人员的浪费都是不容小视的。特别是对于一些资金投入巨大,收益较低,成本回收期较长的项目,很多管理人员往往存在着较强的主观臆断,凭借着自己的直觉就对项目进行“拍脑门”决策,缺乏科学的调研报告和可行性分析报告。决策的失误和盲目的投资,使企业资金的浪费严重,甚至直接影响了企业资金链的安全,威胁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企业在具体的项目管理中没有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指标,造成项目管理松散,资金监管不及,严重影响了企业资金的流动性,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埋下了隐患。
四、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建议
1.加强企业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意识。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和充足性是企业安全发展的基础。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要认识到资金管理的重要性,要自上而下的开展资金风险管理的学习和培训,并且要树立起员工的资金战略意识,在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分层次有计划的开展资金管理活动,树立起资金管理的层次概念和时间观念。在企业资金管理中要对资金进行整体的规划和协调,不能只看重片面的既得的利益和需求,而应该顺应整个行业的发展,整个市场环境的变化,在企业长期战略发展的要求下进行资金管理,符合企业的长远利益。
2.分析企业资金管理的具体环节。在具体的企业经营中,高流动性所对应着的是资金总量小,沉淀资金较少。相反的,流动较差意味着,经营活动所要求的资金总量较大,中间环节积压的资金较多。因此,为了保证资金的流动性和高效性,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要求。首先在充足资金的基础上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计算出具体流程所占资金的数量和资金的来源,并平衡各环节之间的差值。其次,在企业项目选择时,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具体市场环境和经营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和领域,这不仅要考虑到资金要求,还要考虑到回报期,沉淀资金比例等问题。
3.集中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现阶段的成熟企业在资金管理时往往采用资金链的方式,分析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并形成价值链条和资金链条,有序的计算和安排资金的使用,这样不仅能使各部门闲置的资金流动起来,而且相互管理,相互限制的资金计划也起到了监督控制的作用。在对价值链进行管理时,必须要有效地利用好计算机网络技术,科学的对企业内部的各项资金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将数据反馈给管理者,从而提高资金的周转效率。在软件的支持和帮助下还能减少资金管理中的操作性失误,严格的核查机制也能避免预算计划的不合理,高效的传输和通知方式使得企业工作效率大大提升,资金管理便捷顺畅。
参考文献:
[1]肖劲辉.国有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现状分析及优化刍议[J].中国证券期货.2013(06).
营运资金风险的概念范文5
【关键词】财务稽核;资产信息一体化;风险防范
一、财务稽核
1、财务稽核的概念
财务稽核的概念是单位财务部门稽查并核实本单位管理范围内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行为是否真实准确、完整合法并且及时有效。财务稽核是一种财务监督行为,这种监督区别于包括国家主管部门监督和外部审计监督的外部监督,同时也区别于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内部监督,是财务会计系统自我检查、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
财务稽核以风险防范为重点,对财务活动的依法合规性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实施监督行为。稽核的对象是单位财务活动各个方面,由财务部门来执行,主要工作方式是日常稽核和专项稽核.
2、作为一种财务活动的核查监督行为,财务稽核与审核、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联系和区别
(1)审核。目前一般的财务审核工作局限于会计基础工作的审核,审核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是否准确;审核报表的编制有无错漏或明显失误;另外审核财产物资的清点与盘存工作,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这样的审核工作远远不能满足现在财务管理活动的全面监督与核查。
(2)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或者由企业章程规定的经理、厂长办公会等类似的决策、治理机构,以下简称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企业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内控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由于内部控制主要精力在按标准抽取样本量,检查定性、定量指标审批手续是否完备的复核性测试检查中,对相关流程控制点业务内容的实质性检查涉及不多。
(3)内部审计虽然能够对会计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对资产的安全、完整,对企业自身经营业绩、经营合规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并不能完全渗透于财务管理活动中,因此无法对所有财务管理活动无法实现即时的、全面的稽查核实。
二、财务稽核现状
虽然《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都明文规定会计机构内部应当建立稽核制度,但目前财务部门内部一般都只是设立一个审核岗位,并没有专门的财务稽核制度指导下的财务稽核工作体系。现行财务稽核范围也不够全面,一般都只是类似于审核工作内容,比如对凭证、账簿、报表进行审核,并且对会计核算和财务收支的合规性与合理性进行审核。现代财务稽核的工作内容包括规范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财务管理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稽核重大投融资、对外担保、资产采购、资产处置及会计政策变更等重大财务事项的合规合法性等。财务稽核工作的现状距离现代财务管理活动的要求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我们需要弥补和提高的。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监管力度,国资委、国税总局等部委也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强对中央企业的管理考核和监督检查。发电企业作为倍受媒体和社会舆论关注的行业,接受外部政府主管部门的检查也比较频繁。因此,发电企业必须强化自身监督的力度,规范企业行为,提升管理水平,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由此可以看出,财务稽核工作的现状距离现代财务管理活动的要求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我们有必要尽快大力开展财务稽核工作的制度建设以及在此指导下开展具体实施工作,强化财务自律机制,规避财务管理风险,为财务管理工作保驾护航。
三、财务稽核的方式
1、稽核方式
(1)日常稽核与专项稽核
日常稽核是本单位财务部门内部开展的对日常财务会计工作同步进行的核查。
专项稽核是对本部门或所属部门重要财务事项或涉及到财务的重大经营事项所进行的事前预防性或事后监督性的核查。
(2)在线稽核与现场稽核
在线稽核是通过财务信息一体化的平台,对本单位财务部门的日常业务或所属单位财务事项进行的网络在线核查,全面推行财务在线稽核,可以提升稽核工作效率,加强财务监督,而且可以实现全方位在线稽核覆盖,在线稽核可以对会计业务核算、资金收支等多方面,对资金支付、成本费用、燃料管理、预算执行等重点业务进行动态核查,实时发现和排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现场稽核一般应用于专项稽核,或与在线稽核相结合的方式应用于专项稽核。主要以现场听取被稽核单位情况介绍,审阅、检查、核对、分析相关财务资料等做出稽核结论。
(3)借助外部力量实施财务稽核
稽核工作需要时,可以聘请专家或会计事务所对财务业务方面潜在的税务风险、审计风险、内控流程设计等内容进行稽核,稽核人员可以参考、利用这些专业的稽核结论对稽核事项做出判断和评价。
四、建立由不同层次稽核组成的防范财务管理风险的防线
1、自身稽核
自身稽核以财务工作各个岗位为基本单位,覆盖财务全部业务。每个岗位根据本岗位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要求,按照规定的执行频率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自身稽核。每个岗位都承担自身稽核职责,建立起财务风险防范的第一道防线。
2、财务部门的定期稽核
财务主管和稽核人员负责本部门的定期稽核,对本企业一定时段的业务,按照规定的执行频率,对这一时段的业务按照日常稽核工作的规范进行审核,这也是财务日常工作的一部分,由此建立起防范财务风险的第二道防线。
3、资金、核算等各财务业务的专业稽核。
财务各专业职能岗位承担专业稽核职责,根据本专业岗位职责和业务流程,按照规定的执行频率对本专业关键稽核环节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对前面的稽核环节进行复核。
4、稽核专责全方位的稽核。
在完成上述三个层面的稽核的情况下,稽核专责部门或人员根据上述稽核的结果,开展全面性的普查、有针对性的重点核查或二者结合,对一定时期的财务管理事务进行全面稽核检查、对某些特定管理事项或单位部门进行重点稽核检查。
通过以上四个层次的财务稽核,组成一个完整的财务稽核体系,能够不留死角的全面涵盖财务会计各项事务,既全面、深入地完成财务稽核各项工作,又兼顾成本效率原则,建立多角度的全面稽核的管理机制。
五、下一步财务稽核工作重点
除了日常财务会计基础工作的稽核外,财务稽核内容重点放在资产保值增值、资金安全完整等方面,加强在资产信息一体化的平台上在线稽核的方式方法的研究和运用。根据上级单位的要求和本单位工作计划的统筹安排,在日常稽核的基础上,结合在线稽核,开展对专项或重点单位的现场稽核。
具体做法如下:
(1)将日常财务稽核工作的主要内容标准化、规范化,把会计基础工作、成本管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等业务的管理流程、关键工作点、稽核方法、稽核所需资料、工作底稿编制成模板,提高稽核工作效率。
(2)关注现金流量稽核,开展以资金稽核为重点内容的财务收支稽核,加强资金的在线控制,对大额支付、成本费用、燃料等重点业务进行动态监控,及时发现和排查经营管理中的资金风险。
(3)加强资本性支出稽核,严格控制项目成本造价,对基建、技改、大修等工程项目的资金来源、项目概预算、支付进度款、竣工决算等项目管理的重点环节实施严密稽核,降低了项目造价,也就是降低建成后的生产成本,从而增加经营效益。
六、资产信息一体化环境下的财务稽核几点新内容
发电企业有着巨大的资产规模和密集的资金,在生产运行和信息管理方面水平较高,需要也适应一个在统一平台上的信息一体化系统,以达到高度集中的管理高度集成的数据。随着财务电算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发电企业开始采用资产信息一体化系统作为管理平台。这样,生产经营业务通过资产信息一体化系统平台处理后,同时有系统程序的提示和控制,传统意义上的或直观上能够发现的一些错漏、失误已经能够避免,比如凭证借贷方、账账、账实之间的勾稽关系在资产信息一体化平台中是肯定能够相符的。而另一方面,出现错漏和失误的方式方法也发生了变化,出现的错漏和失误甚至是舞弊现象不会留下任何纸面上的痕迹,这就使得财务管理风险更加隐蔽,识别、评估和应对的难度更大,财务稽核的内容和工作重点也应随之做出相应调整。
1、岗位和职责
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财务部门设置的岗位更多的适用于手工处理的工作手段,实行资产信息一体化后,这种将财务会计业务割裂开来处理的岗位设置已不太适应新的管理流程的需要。而且随着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及网络平台的使用,稽核人员应加强信息化培训,初步掌握的系统安全管理、流程维护等信息知识,提高财务信息技术的稽核能力。
2、各岗位之间牵制
现行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规定,出纳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及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但在现实工作中,往往由出纳人员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日记账,也就是在计算机环境下的录入现金银行记账凭证。这样造成现金、银行票据管理人员又同时录入记账凭证,存在资金安全风险,应予以岗位分离。
3、交接
传统的财务交接是在一定的监交程序下,交出人掌管的现金、支票、印鉴等实物及凭证、账簿等会计资料在交接单中列明,交给交接人。目前实行计算机核算系统的情况下,除实物交接外还应有信息资源、职责权限,其中包括完整的储存数据及存储介质或途径。另外还有信息系统交接岗位的账户和操作密码等权限类的交接。这些内容均应在交接单中列明,一并交予交接人,并实地操作确认无误后签字确认交接完成。
4、签章的变化
传统意义上的签章是由权利人手工加盖的,可以作为对一项业务负责的证明,目前在计算机核算系统内,每个业务的执行人以自己的密码进入系统,执行完操作,就可以显示出自己的名字。传统的签名盖章,已经发展到在完善的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体系保证下,利用信息技术下的操作权限控制,确保业务发生、处理和记录的正确、合法,并且可以明确追溯到各项业务的实际操作人员,以判断是否是有适当权限的操作人员。
对此项内容的稽核,我们也应该从对签章是否完整、是否符合各岗位职责对应的权限,进而延伸到财务用计算机是否有安全管理措施,各人对自己的密码管理是否符合要求,各岗位执行人的操作密码是否符合安全级别要求,是否按照相关规定更换密码,密钥的保管是否符合安全规定等等。
5、对系统管理日志的稽核
在计算机核算系统中,会计信息的更改不会留下标记,但运行日志中会有准确记录,并且操作员没有系统日志的修改权限,可以从这个角度发现稽核目标。同时也应对程序维护管理的系统管理员的权限做出规定。稽核人员可以通过日志管理对密钥日志、系统日志进行事后审计和追踪,作为稽核的依据。日志管理提供了强大、完善的日志查询和检索功能,实现对登录密码、密钥生成日志和密码、密钥的分发日志;系统日志包括操作日志、监控日志和运行日志等日志信息的稽核和分析,能根据不同警告级别进行警示,满足稽核人员对日志的查询和稽核的需求。
比如:账务系统的反记账、反结账操作都可以在日志中反映出来,由此可以判断是在执行记账或结账后发现错误或需要增加新的业务,才执行的反向操作,这种反向操作的操作权限是否符合规定,是否确实是为修正错误或增加遗漏的业务才进行此类操作,这都给稽核工作提供了信息。
6、财务档案管理稽核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纸质凭证、账簿及财务报告等资料外,电子信息存储和备份的安全性及频次等也成为财务稽核的新内容。财务数据要求保存时间长,而且要真实客观的保留反映业务发生时的状态,数据不容修改泄露。稽核时应关注财务数据是否按照规定频次备份,备份介质的的选择是否符合安全管理要求,存放环境是否符合温度、湿度、防水、防火、防磁等的安全要求,保存有财务档案数据的计算机是否与外网保持物理分离等。
7、利用网络开展在线稽核
随着财务稽核工作的深入开展,可以逐步开发和使用稽核管理信息系统,采用专业稽核软件,设置账户、报表、指标、凭证和固定资产财卡稽核规则,通过执行稽核规则来检验财务处理的合理性、合规性和勾稽关系的正确性等,对所属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在线“穿透”稽核,挖掘对管理、控制、决策有用的信息。
七、财务稽核工作的构想
财务稽核的过程和意义在于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并及时规避、排除,所以财务稽核的主要内容应该是风险的发现和控制。
1、财务管理风险的识别、分类和评估。
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大体分为:会计基础工作风险、效益风险、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营运资金风险、财税政策风险、关联交易风险等七大风险类别,在这些类别下具体描述各风险事项,形成财务管理风险的明确列示。
2、风险评估。
(1)对重点事项的确认
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对风险事项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每个风险事项的风险级别。根据不同级别,采取不同关注度,对级别高的风险事项应重点监控,根据其涵盖的财务核算管理工作流程,编制对上述风险事项对应业务的财务工作流程的稽核流程,并相应提高稽核的频次和关注度。
(2)对风险事项管理流程中关键点的确认
通过对每一项风险事项的工作流程的分析,找出其关键控制点及对应职责岗位,对其稽核职责详细描述。
3、制作财务稽核工作手册。
以财务部各职能岗位为基础,编制财务稽核工作手册,将财务核算管理工作流程中,对各岗位所承担的相应稽核职责做详细描述,形成整个财务部门按照岗位归集的财务稽核体系的工作流程汇总,以此作为财务稽核实用的工作手册,也是被稽核后部门或相关事项流程管理人整改的依据。
4、根据稽核管理制度和制定的工作手册,随时补充在稽核工作实践中新发现的问题,将新发现并整改后事项进行分析、归纳,将风险事项或关键控制点补充进原工作手册,使其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2]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3]中国华能集团公司.财务稽核暂行办法.
营运资金风险的概念范文6
Abstract: The asset-light model is that the enterprise outsources a part of design, production, processing or marketing links and focus resources in most benefit aspects. But there is a potential risk in asset-light mode, especially, there is great risk in accounts receivable, so the enterprise with asset-light model should focus on accounts receivable management.
关键词: 轻资产;应收账款;管理
Key words: asset-light;accounts receivable;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2-0184-03
0 引言
轻资产模式是一种以价值为驱动的资本战略。轻资产模式必须根据知识管理的内容和要求,以人力资源管理为纽带,通过建立良好的管理系统平台,促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以轻资产模式扩张,与以自有资本经营相比,可以获得更强的营利能力、更快的增长速度与更持续的增长力。[1]
轻资产模式在上世纪70年代由耐克公司首创,将生产环节等外包给其他厂商,自身集中于产品设计和市场推广业务,以此将财务资源集中在产业链中最能够拉动销售、带来效益的环节,从而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率。“轻资产”公司的核心理念是用最少的资金去撬动最大的资源,赚取最多的利润。制造业中采用轻资产模式的比较多,例如在我国一些服装企业美特斯邦威、海澜之家、PPG等。这些企业只负责设计、品牌管理以及营销渠道,将物流、生产外包给其他公司做。由于他不用自己出钱建厂,不需要占用自己太多的资金,因此形成了轻资产模式。此外零售业、甚至建筑业也开始采用轻资产模式。但轻资产模式带给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带来了高风险。
轻资产模式在具体运作中一般通过两种方式:一是将重资产业务外包或转让出去。二是收购其它企业的一部分股权,本企业输出品牌,输出管理。本文重点讨论的是第一种的轻资产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企业会选择各地的代加工厂,能够节省企业的投资和存货占用的资金,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最大限度利用上下游供应商的资金,会产生大量的往来款项,在往来款项中,我们重点讨论应收账款,因为应收账款是下游销售商占用企业资源,应收账款多了,占用企业的流动性就越多,而对于轻资产模式而言,应收账款管理更为重要。特别是制造业更容易走轻资产的模式。
应收账款源于赊销,赊销源于竞争,赊销在很大程度上会作为一种促成客户达成合作意向的重要手段,应收账款既然作为一种营销手段,运用的好,则可以提高企业的利润,运用不当,就会出现呆坏账,减少企业的利润,甚至拖垮整个企业。特别对于轻资产模式的企业,企业承受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将会对企业的运营产生影响,我们在强调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应特别重视轻资产模式企业的应收账款的管理。
轻资产模式下的应收账款管理相对于一般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更为重要,在轻资产模式下,产品库存的压力转移给了供应链的上游企业,企业面对的压力主要就是应收账款回款的压力。应收账款的产生,意味着企业的一部分资金被客户占用,而轻资产模式下,企业经营的特点,就是减少各个环节的资金占用,实质上是占用客户的资金,因此轻资产模式下如果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就背离了最初的轻资产设计模式,蚕食了企业的利润。企业在销售的时候,赊销不但占用企业的资金,同时,赊销中,因为销售会产生增值税销项税额,也会占用企业的一部分资金,此外赊销时会有主营业务收入的产生,这时还会涉及到企业所得税的问题。
应收账款的具体管理会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笔者认为在轻资产模式下的应收账款管理也要遵循一般的应收账款管理模式,但在具体做法上,对应收账款的风险控制要更为严格,任何表面上看起来不大的风险,但对轻资产模式下的企业来说都可能是致命的打击。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特别是在轻资产财务模式下的应收账款管理已成为现代财务管理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1 加强企业的风险意识
应收账款作为企业的一项流动资产,但应收账款属于一种外置资产,应收账款是由赊销行为直接产生的,而赊销现象往往不是企业单方面努力所能避免的,外置资产的实现,有可能会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当企业存在大量赊销的时候,企业就要有风险意识,但很多企业更看重利润指标,在权责发生制下,赊销会产生大量的利润,当企业的目标在利润表的时候,很难意识到赊销的风险。轻资产模式下的企业经营,很多情况下只关注中间的增值环节,很多其他的环节由其他企业代为加工,因而对上下游信息的精准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稳健运行,也关系到企业现金流量的稳定与充裕,而这也正是轻资产运营模式的巨大风险所在。[2]正因为如此企业运用赊销手段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要对应收账款是否能够收回的风险进行正确的评估,但很多企业没有对付款人资信情况作深入调查的同时,为了提高利润,就盲目放宽赊销政策,这种意识上的错误,导致了应收账款收回的风险加大。
2 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实施恰当的激励措施
为了在轻资产模式下减少企业的风险,达到利润最大化,在销售中,销售人员经常为了达到销售额的考核目标,通过各种手段提高销售额,销售额虽然上去了,但会给企业造成大量的呆坏账,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由于对销售人员的考核指标不合理所致,企业的考核指标过于单一,仅以完成的销售额作为考核依据,忽视了应收账款的风险。因此为了避免业务人员为提高业绩同时,造成企业大量的呆坏账,企业在制定营销策略时,要将应收账款的回款率纳入对销售人员的日常考核指标中,而且要与销售人员的绩效相挂钩。在具体指标设计中,至少要将销售额和回款率作为评价指标,但考虑到有些销售人员可能具有比较高的销售额和比较低的回款率,因此要对回款率设置指标下线,必要的时候,在绩效考核时可以用回款率指标一票否决,避免企业收入可观、现金流量不足的困境。所以指标设计的时候,从源头上就要将应收账款的风险降到最低,让销售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折不扣的执行公司制定的销售政策,从而做到对应收账款的事前管理。
3 建立对经销商信用等级评价系统
应收账款管理不仅仅是应收账款本身的管理,在整个过程中,会涉及应收账款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前面谈到的对销售人员增加应收账款回款率的考核,这是事前管理的一部分,而对经销商信用评价系统也属于事前管理。事前管理最为重要,事后管理是在万不得已情况下的补就措施。未雨绸缪,事前的营销方案的设计等对应收账款管理至关要。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必须具有严格的监督与管理应收账款的方法与手段。
轻资产模式下的经营,更需要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的参与,而经销商的稳定性、信誉等是企业的生命线,轻资产模式下的经营风险大多产生于此,因此对经销商的监管比一般的企业就显得更为重要,对经销商要建立起严格而规范的考核体系,包括商品质量,服务质量,可持续发展、信用管理。在具体的考核中,对经销商的管理,要采用动态的监管办法,定期评估与经销商的合作情况,特别是对经销商的信用情况进行重新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给予经销商不同的信用期限和信用额度。
具体措施:
一般对于下游经销商的销售,要严格控制应收账款的时间,企业可以根据行业特点决定具体的时间,一般的原则就是压一个供货周期,这样能保证下游经销商销售之后汇款支付给本企业。
对于上游的经销商,也就是对本企业的供货商,一般也是采取对应的策略,压一个进货周期的应付账款,待本企业购进产品销售之后,再支付给供应商货款,这样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将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对冲之后,日常准备的资金理论上只需要售价与买价的差额,当然考虑企业日常支付的其他需要,在此基础上还要预留一部分资金。这种做法可以尽量减少企业的资金占用量,将轻资产模式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4 全员参与,信息共享
很多情况下,销售部门负责销售,财务部门负责记账,二者互不往来,实际上这种做法会增大应收账款的风险,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销售信息是不完整的[3],完整的销售信息,应该包括事前的信用审核、赊销、事中的应收账款的跟踪管理和最后的收款,如果过了信用期还可能涉及到应收账款的事后催收等。从整个流程上看,管理好应收账款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更是营销部门的事情,传统上营销部门只负责产品销售而忽视应收账款管理,认为应收账款的收回应该是财务部门的责任,导致销售和回款二者割裂,最终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在实务操作中,设计得当的销售策略,会合理考虑应收账款管理,应该辅之以恰当的信用期限和收款策略,否则设计再好的销售,也会被应收账款拖垮,最终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致命的影响。
应收账款管理失控,有可能是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信息不对称所致。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各部门共享信息的平台,一个好的信用管理系统,会将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结合到一起,避免了过去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平时互不往来,现在在同一个平台上,财务部门参与业务的流程管理,杜绝了业务部门为了高额业绩,加大财务风险的做法,可以将应收账款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具体做法就是在赊销前,要进入这个审批系统,进行对经销商信用的审批,在此要建立一个对经销商信用的打分程序,根据分值确定信用期限等,避免了销售人员单独决定业务的情况,将财务风险化解在最初的阶段,同时,这个平台还可以覆盖应收账款的追踪和收账管理,使信息透明而有序,建立快捷方便、安全的应收账款信息管理平台。
5 加强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建立应收账款的分类管理制度
在应收账款的管理中,要加大应收账款的动态监控,这种监控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账龄分析,以欠账时间长短作为重点监控对象,而是在应收账款管理中运用二八定律。根据二八定律,企业发现80%的应收账款往往集中在少数几个大客户手中,剩余的20%应收账款则分散于80%的小客户手中,只要把企业的大客户的欠款监管好了,一般情况下赊销产生的应收账款风险就基本可以控制。企业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经营方略,在具体实施二八定律的时候可以引入存货管理的ABC控制法,ABC控制法的实质在于抓住重点,对不同的应收账款区别对待,首先要对应收账款进行分类,A类应收账款客户数目较少,但应收账款数额所占份额大,因此对这些客户的应收账款应严格控制,到收账期立刻收账,必要的时候可以提前提醒。B类应收账款客户数目较A类的多,但应收账款的数额不算太大,原则上对这类的应收账款管理不要求像A类的应收账款那样,但要实行一般控制,到收账期应及时查看是否已经收款入账,如果没有要紧急催收,但具体要设计一个延长的期限,避免不必要的损失。C类应收账款客户数目较多,但应收账款所占份额不大,因此这类的应收账款管理可适度宽松,到收账期查看即可,必要的时候可采用拒绝与该企业进行赊销的方式解决,因为这类应收账款的维护成本很大,但收益却未必增加很多,因此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可以舍弃这部分客户中的一些,将企业的资源运用到最能产生效益的客户上,那么就会提高应收账款的利用效率。
6 应收账款的转换
在企业有应收账款,但企业又急需资金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应收账款的转化,及时将应收账款转换为现金,以增加企业的运营资金。
6.1 应收账款转换成应收票据 应收票据比应收账款具有更强的追索权,且有些票据可以贴现或者转让,在某些程度上可以降低企业收账风险,增加企业的流动性,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考虑将到期的应收账款转换成应收票据。
6.2 应收账款保理业务 企业可以选择应收账款保理业务来盘活企业的资金,应收账款保理业务可分为有追索权的和无追索权的,无追索权的保理业务适合销售企业对购买方的信誉不很了解的,信誉相对较差的客户,但要考虑,扣除保理费用之后,企业是否有一定的收益。所以企业应充分考虑成本——收益的原则再做出合理选择。另一种有追索权保理业务,成本相对较低,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度选用,但也要考虑企业的风险,轻资产模式下本来就蕴含着比较大的经营风险,因为应收账款业务的处理不当,可能会更加剧这种模式下的风险。
6.3 应收账款质押贷款 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是指企业将其合法拥有的应收账款收款权向银行作还款保证,但银行不承继企业在该应收账款项下的任何债务的短期融资。《物权法》实施后为商业银行开办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但企业实施起来可能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银行可能对该企业的下游企业有严格的要求,例如要求对方是信誉好的大企业等条件,尽管如此,符合条件的企业也可以在急需资金的时候采应收账款质押贷款这种方式盘活企业的资金,增强企业的流动性。
不可否认,以上这三种方式都是增加应收账款的流动性的辅助措施,特别是对方企业欠款时间较长,企业还可能采用诉讼的方式解决,但这种方式的成本将是巨大的,付出了高额的成本,还未必收回应收账款,因此企业真正要管理好应收账款,特别是在轻资产模式下的应收账款管理,更要从源头上管理,补救措施是在万不得已情况下而为之,不能作为应收账款管理的常规方法。
应收账款管理包罗万象,因此应收账款管理不仅仅是应收账款本身的管理,会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轻资产模式本身就意味的风险,而应收账款管理可以化解企业的营运资金风险,轻资产模式下,企业是资源的整合者,因此做好应收账款管理,对于轻资产模式下的企业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代明.管理新概念与新概念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